手机阅读

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 南北合作组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1:33:13 页码:12
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 南北合作组织(6篇)
2023-01-16 01:33:13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推荐)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张家口,我是你们的导游。

张家口市地处京晋冀蒙交界处,距北京约180公里,这里地势险要,有“塞外山城”之称。张家口市辖4区、13县,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京包、丰沙、大秦铁路横穿东西,京张、宣大高速公路和109、110、112、207国道穿市而过,北京西直门汽车站从早6时开始,每半小时就有一趟至张家口的快速客运班车发出,交通旅行十分方便。

张家口市的古遗址数量很多,分布面广。古长城的“大镜门”是长城要隘,也是张家口市的象征。涿鹿县矾山是“黄帝战蚩尢”的古战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每年都有众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此外,还有蔚县代王城汉墓群、怀安县汉墓群、宣化辽壁画墓以及市区的水母宫、云泉寺、清远楼等,都是颇值得一观的古迹。 位于张北中都的中都草原是距北京较近的自然草原,夏季气候凉爽,草场繁茂,来此还可以体验蒙古族风情,是消暑休闲的胜地。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阳原县有世界著名的泥河湾遗址,是人类最早踏足地之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研究200万年到300万年前古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古地理的重要基地。涿鹿县黄帝城作为中华始祖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下花园区鸡鸣山体现了佛、道、儒家的文化。鸡鸣驿作为进京的第一大驿站,元、明、清各朝代的机密要闻都从这里中转。张北元代中都遗址,曾是北连漠北草原、南接中原大地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地。宣化清远楼(钟楼)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券洞内500多年前的车辙是宣化府古城的历史见证。大境门目睹着明代茶马互市在"旱码头"的兴衰。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更使海内外商贾云集"皮都",张家口的"口皮"、"口羔"、"口蘑"名扬天下,成为华北著名商埠。1945年八路军收复了张家口,这是从日军手中夺取的第一个大城市,成为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因此而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市"等美誉。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成为察哈尔省的省会城市。

张家口三面环山,北依长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五十多年来,张家口已逐步建设成为以机械、冶金、化工和纺工业为支柱,以毛、皮革工业为特色的工业城市。张家口市矿产资源丰富,并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这里环境优美,市容整洁的民风淳朴,夏季气候凉爽,风景宜人。市区内分布有明长城,大境门,云泉寺,水母宫,清远楼,镇朔楼等30多处名胜古迹。张家口更是革命老区,有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可供瞻仰、观光。

古今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在全市三万六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辽阔无垠,绿波荡漾,野花盛开的坝上天然草原,与湖光山影,水天一色的“塞外江南”南北呼应;巍峨隽秀,翠幛密蔽,层林尽染的原始林区,与泉水淙淙,风光秀丽的温泉依依相存。既有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又有华夏人文始祖创业的古战场。风格独特,景观各异,有天然质朴之风光,是旅游避暑之佳所。

清远楼

清远楼位于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一座重搪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与城内镇朔楼、拱极楼成一轴线。券洞内500年前的铁轮车辙明显可见。楼外观3层,内实2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颖”,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有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该楼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严谨。可与武汉黄鹤楼媚美,在国内同属罕见,索有“第二黄鹤楼”之称。该楼建筑独具一格,为我国古代精美艺术建筑之一。 清远楼历尽沧桑,1986年文化部拨款39万元,对清远楼进行了全面修复,修复后的清远楼碧瓦青砖晶莹剔透,金龙玉兽傲首长空,飞搪翘角宏宇轩昂,廊柱斗拱被红挂翠,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钟高悬,风铃叮当,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和平森林公园

和平森林公园距张家口市65公里,距崇礼县城10公里。总面积20__余公顷。是河北省最大的森林自然景观之一。森林公园山连山、岭连岭,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有70%的天然掸树林,还有人工栽植的落叶松、云杉等12种树种。景区内,峰峦叠峰、翠幢密蔽,丰草绿绳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峰回路转,险径回曲,颇具雄奇、峻险、秀丽之特色。林间空气清新,野芳幽香,百鸟争鸣,泉水叮略,身临其中如入仙境。藏菜、蘑菇长满山坡,山兔、松鼠跳跃树丛,善万物之得时,会使您抬然自乐。现已开辟五个景区数十个景点,成为集旅游、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奇台山景区(即登山区),包括奇台山、悬空洞、双狮奔、清凉亭、夫妻峰5个景点。奇台山由山脊拔地而起,山势高峻、沟堑纵横。台下17米处有一悬空洞,游人可穿梭自如,别具风趣。,登悬梯可上奇台顶一览群山。夫妻峰、双狮奔山也让人留连忘返。翠云山森林游览区,该区以森林为主体,碧波荡漾,繁花似锦,木欣欣以向荣,泉泪渭而始流,使群山五彩纷呈。另有垂钓区、野餐区、打靶、狞猎、射箭等娱乐场。公园还设有服务区,有餐馆、招待所、商店等服务设施。以其独特的雄姿和魁力迎接备方游客的到来。

中华始祖文化村

在北京市区西北100公里处,河北省琢鹿县东部黄土源上,屹立着我国最古老的都城---黄帝城及其有关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黄帝轩辕氏是华夏各族的文明始祖,他于涿鹿之野战堂尤、战炎帝的历史名播中外。

涿鹿卧龙松

司马迁曾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主要活动在涿鹿一带。先“与炎帝战于贩泉之野”,后“与堂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室尤”,又巡视各地,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从而保障了南北大地的安宁。于是黄帝威信大震,被各部族首领尊为天子,并与之“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即兴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黄帝在涿鹿之野的活动开创了华夏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使其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好,游客朋友们,张家口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2023年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推荐)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要表达完整的欢迎词)下面我把清西陵的综合情况首先作一介绍。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到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其间295年(公元1616—1920xx年),历经12帝。

历史上,清朝皇帝的陵墓有3处:北陵、东陵和西陵。北陵在辽宁省沈阳市,为清朝入关以前的陵墓(埋葬有努尔哈赤、皇太极)。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920xx年被推翻,统治全国267年,共有10个皇帝。除宣统溥仪未建陵外,9个皇帝分别葬清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和清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

位于北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地处易县城西15公里永宁山下的丘陵地带,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古城遗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南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

西陵周边近200里,外围原有红、青、白三层界桩,每层之间相距10里,界桩20里为官山(系指西陵界外的皇家园林),不许老百姓涉足。清代为了加强陵区的管理,设立了一套机构,历代皇帝均任命泰宁镇总兵兼西陵大总管大臣统管西陵,委派辅国公、镇国公两个王公并设置东府、西府,作为皇室的代表,专门守陵。

清西陵陵区周界约100公里。陵区保护范围8300公顷,重点保护面积1842公顷,陵区范围800平方公里。建有4座皇帝陵:泰陵、昌陵、慕陵、崇陵;3座皇后陵: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3座妃陵:泰妃陵、昌妃陵、崇妃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14座陵墓。另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嫔妃,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等共计80人。

西陵建筑面积为40.7497万平方米,陵区内矗立着1259间宫殿和单体建筑,122座石建筑,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体现着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4座帝陵、3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嫔妃、王爷为绿色琉璃瓦,公主、阿哥为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15000株苍松翠柏之中。永宁山屏立于陵寝之后,易水河流淌在大红门之前,使规模宏大的清西陵更显乾坤聚秀。这些古树避免和减少了外界风沙的侵袭,以及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这里的建筑,尤其是石雕建筑得以很好的保存。20xx年11月30日,清西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清朝入关在建有清东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建清西陵。

清朝入关后,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陵墓都建在了遵化县的清东陵,他们的后妃也都葬在清东陵,开创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

雍正皇帝登基后,曾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选定了万年吉地,且此地离顺治、康熙陵墓不远。当时也符合雍正帝的初衷,但经过堪舆大臣(风水大师)的再三相度,认为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雍正经过再三思考,决定废掉此陵,在清东陵另外选陵址,但均未找到理想的建陵之地。雍正命怡亲王即他的十三弟胤祥和两江总督高其倬在京城西南一脉山麓往来采卜,到当时的易州境内天平峪(今易县太平峪),发现这里西有云蒙山,北有永宁山,东有丘陵地,南有易水河。他们极力向雍正推荐,称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于是自雍正七年(公元1730年)八月十九日开工兴建泰陵。由于雍正帝追求风水,首辟西陵从而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次年乾隆登基,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3月将父亲雍正葬入西陵。然后又为自己在泰陵附近的太平峪选好了万年吉地,准备死后与父亲葬在一起。后来乾隆考虑到清东陵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应有后代陪伴,又派大臣到清东陵相度,清东陵圣水峪“龙蟠虎踞,星拱云联,允协万年之吉”,乾隆认为这里是绝好的“万年吉地”,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兴工营建陵寝。为兼顾东西两陵区的关系,乾隆提出“嗣后吉地,各以昭穆次序(即辈分之分),在东西两陵界内安葬。”此后乾隆将太平峪赐给儿子嘉庆,乾隆本人在东陵的圣水峪兴建了裕陵,与祖父康熙皇帝相守,嘉庆在西陵兴建了昌陵,与爷爷雍正为伴。

清朝皇帝在选定万年吉地的时候,十分注重“山脉水法”和“形势理气”,他们把具备了这些自然条件的地域称之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为了把这些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建设得更完美,他们在营建规模宏伟的皇家陵寝时,要在陵区大面积的栽植常青树,弥补青山绿水不能替代的庄严、肃穆气氛。清西陵自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建泰陵开始,到民国四年光绪皇帝的崇陵完工,历时185余年,共栽植松柏等常青树20余万株。这些树木增添了陵寝气氛,美化了西陵环境,同时也寓意了封建帝王渴望江山万代、地久天长的心愿。时过境迁,清王朝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保留下来的15000余株古松与清西陵一起成为祖先保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西陵树木的栽植纳入了陵寝规制当中,是与陵区建设同步进行的。清政府规定:“陵寝近旁仪行栽种松柏树外,仪行外围添种杂树”。栽种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栽,神道两旁成排成行生长的古松就属于这一种。一种是海栽,陵寝外围大面积范围内栽种的各种树木多以这种形式栽植。

清西陵的树木栽植后,清政府派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对树木的管理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有丢失和损坏,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轻重不同的处罚,对失职的官员给予降职或革职处分。

清西陵树木的来源有三种:一是来自涞源县的上老荒。陵寝建成后,皇帝为了绿化陵区,派人奔赴各地挑选树种。使臣来到涞源县上老荒,看到那里树木繁盛,品种优良,回京后启奏皇帝,皇帝当即传下旨意,命使臣们返回上老荒,征集役工和牲蓄,向陵区驮运松树。因为树木都已长大,每头牲畜只能驮运两棵,沿着拒马河、过紫荆关、下十八盘,经过漫长的路程运至西陵陵区。按当时规定,任何百姓不得进入陵区,违者“横走罚,竖走杀”;,但是清政府为了皇家陵寝的“风水”,把这些树木看做是珍贵文物,运树人员和牲畜可以直接进入陵区,人不下跪,马不解铃,并且不惜工本,栽种树木时每个树坑用一斗黄米做肥料,运树人员赏给银两。为求吉祥,将上老荒改名为“上老芳”,把圣旨镌刻在巨石上,将全体村民封为臣民。

二是陵区内自己培育树苗。陵区自己培养的树株,由于树龄较小又是当地土壤,所以和买来的树木比较,即节省了驮运时间和费用,又容易成活。三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梁鼎芬集资购买树种。光绪皇帝的崇陵建成后,梁鼎芬看到陵区没有树木,既影响风水又不美观,建陵计划中也没有种树的条文,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北京订做了许多瓷瓶,运到西陵。冬季大雪之时,放在崇陵宝顶上面,装满雪水,封上口,写上“崇陵雪水”的字样,运回北京,送给清朝的遗老,让他们收下雪水,拿出钱。他用集资得来的银两购买了树种在西陵陵区栽种,并在崇陵三座门内栽植了18棵云杉,象征十八罗汉为光绪皇帝守陵。

西陵古松千姿百态,巍为壮观。林海深处,有树干笔直,高耸如云的“巨人松”;丘壑沟谷之间,有扎根石缝,盘根错节,立于奇峰怪石之上的“菩萨松”;有层层叠叠、状似宝塔的“罗汉松”。慕陵龙凤门前有两棵古松,一左一右地矗立在神道两旁,一棵主干挺直、两枝倾斜向上伸展,树叶繁茂呈圆形,宛如亭亭玉立的侍女头顶圆盘迎接客人。另一棵主干前倾,两枝叉开向前伸展,恰似彬彬有礼的老者在迎接客人的到来。昌陵有“盘龙松”,崇妃园寝有“马尾松”,主干粗壮,树叶向下沿地面伸展,恰似马尾,故此得名。泰陵宝顶后有一棵“卧龙松”,足蹬基石,头枕宝城,眼望宝顶,树干曲回似龙身,树梢交错生长似龙爪龙须,像一条卧龙沉睡在暮色陵寝当中。

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原来覆盖西陵陵区800平方公里的古松林,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数量大为减少,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华北平原最大面积的古松林。清西陵是一片绿的世界、绿的海洋,清西陵的古松,绿化了西陵的山水、美化了西陵的环境,将西陵人工建筑的美与自然风光的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将西陵点缀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清西陵4座帝陵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慕陵建筑的裁减,崇陵陵寝规模的减小,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葬在清西陵崇陵及妃园寝的光绪皇帝和珍妃的命运,更记录了慈禧太后独霸朝廷、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陵寝工程由于清王朝被推翻而终止,更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结束的实物例证。就保存状况而言,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的陵寝之一。下面为大家介绍清西陵的首陵——泰陵。

泰陵

泰陵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代皇帝——雍正的陵墓,也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雍正,康熙皇帝第四子,爱新觉罗氏,名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其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0xx年)即皇帝位,时年45岁,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雍正皇帝于公元1735年驾崩,在位20xx年,卒年58岁。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葬于泰陵。

纵观雍正的一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也是社会争议较多的一位封建帝王。在其20xx年的皇帝生涯中,他以大刀阔斧的手腕惩治腐败,推行新政,改革税收制度,实行干部交流,扭转了康熙末年政治颓废、吏治腐败的局面。在雍正王朝中期,国库充盈,社会稳定,农、林业发展势头良好,清王朝成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在政治和经济上为乾隆盛世的出现打下坚实基础,起到举足轻重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泰陵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开始营建,历经8年后于1737年竣工,命名为泰山陵,简称泰陵。成本材料费白银240多万两,用工233.6万人次。在中国封建社会,对泰陵的美好解释是:“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鉴于雍正皇帝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所以他的陵寝用泰字命名。

泰陵是一处清朝盛世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亦非常考究。

泰陵陵址名曰太平峪,地处永宁山主峰下。根据“陵制与山水相称”,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清代建筑学家与风水学家把形态端庄的元宝山做为泰陵的朝山,永宁山做为泰陵的靠山。永宁山是太行山余脉,也属于燕山山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由山西而来,如巨龙横卧中原。主峰突起,耸入云端,屏立于陵寝之后。大红门两侧有东、西华盖山作为天然门户。当我们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向四面观望时,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作为靠山,也可以说是屏障,是太行山的余脉,九龙九凤山作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前面还有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作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坐落着泰陵气势恢弘壮丽、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北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与精美华丽的陵寝建筑相映成趣。陵寝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古代帝王在选择陵址时为什么对山如此重视呢?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山是古人沟通天上和人间的桥梁,是最伟大的造化,所以对山的崇拜就变成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最大的典礼,历代帝王为了王朝统治的兴旺,大都要到泰山去封禅。第二,山能够永远存在,皇帝对山的崇拜意味着他的统治就如同高山与日月一样永远同光。

泰陵不仅讲究规划布局,而且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布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以中轴线上(神道)贯穿南北,主体建筑设在中轴线上,一律坐北朝南,地宫坐落在中轴线的北端,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置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埋葬着雍正及他的皇后孝敬宪、皇贵妃敦肃。其建筑序列从南向北,于2.5公里长的神路上以居中或对称的形式依次修建了五孔石桥、石牌坊、石獬豸、大红门、更衣殿、平桥、圣德神功碑楼、华表、望柱、七孔石桥、石像生、龙凤门、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朝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进入陵区的第一座建筑是一座五孔石拱桥,独具慧眼的《西游记》导演就是让唐僧从这里踏上西天取经之路的,桥下清澈见底常年不息的易水,给陵区带来了几许灵气,更增添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几分秀色。

跨过五孔桥便是西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巍峨壮观的的三架石牌坊,清西陵共有7架石牌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这3架石牌坊,它既属于泰陵,又是整个清西陵威严肃穆的象征。在中国明清两代其他的帝王陵墓前,也建有石牌坊,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位于沈阳市的福陵和昭陵,但都为1架,清西陵却有3架,1架居中朝南,2架稍后分列东西,和北面的大红门构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式的格局,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古代建筑的艺术瑰宝。3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每架由66块石料组成,防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高12.75米,宽31.85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各个部位还雕有不同类型的图雕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特色的建筑。

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为庑殿顶建筑,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进入大红门,漫步古老的神路,映入眼帘的是凝重华丽的圣德神功碑楼,他稳座于神路正中,与大红门遥相呼应,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广场四角分别矗立着一根华表,犹如高大精干的四名卫士护卫着主人的安全。圣德神功碑楼北面是一座长达105.2米的七孔桥,这是陵区最大的一座桥梁。桥北是一组(5对)小巧玲珑的石像生。绕过影壁山——蜘蛛山,是龙凤门,它将您引入富丽堂皇的宫殿区,小碑楼、神厨库、朝房、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等,座座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让您欣赏到我国无比精湛的古代建筑艺术,感受着高品味的文化价值和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站在陵寝至高点——明楼前远眺,泰陵景观尽收眼底,端庄秀丽的元宝山屏立于大红门前方,做为陵寝的朝山;蜿蜒逶迤的九龙、九凤山位于大红门前方左右两侧,近侍拱卫,天心十道;连绵起伏的永宁山,如巨龙横卧中原成为陵寝的靠山。这些都是天造地设自然成趣的绝妙景观。泰陵周围弥山漫古皆尽松林,这里草木葱郁,群松青翠欲滴,如诗如画。

下面我们进入具服殿。具服殿独成一院,是专供皇帝以及后妃等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之所,沿续明代建筑拂坐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了一座水冲厕所。

圣德神功碑楼是记述皇帝生平功德的主要建筑之一,俗称大碑楼。建成于1739年,花费十三万一千五百两白银,占地5.54亩。碑楼高26.05米,四面辟门,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稳中有变,富丽典雅,坐落在方形广场正中。四角各有一根高12米的华表相衬,使碑楼显得更加庄严、肃静、雄伟、壮观。四根华表的柱身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呈圆柱形,直径1.5米。周身浮雕着朵朵云团,一条巨龙于云朵间盘绕柱身扶摇而上,使之带有呼之欲出的动态感。华表也叫擎天柱,又称墓表,起源于远古时代,初为木质,为纳谏而设,又叫诽谤木。在陵墓神道上设华表,在西汉时期就很流行,是木质华表,石刻华表在东汉时盛行。现在陵区华表已无原样,上面却装饰着象征皇权的云龙图纹,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仅用于衬托主体建筑,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碑楼内,矗立着两通巨大的石碑,每通碑重56.55吨,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大约五千字,这是一部给雍正歌功颂德的重要资料。

绕过碑楼,是一座七孔石拱桥,这是清西陵四十座桥梁中最大的桥,长107米,宽21米。(拦板上是二十四节气望柱头,又称火焰望柱头。柱头上有二十四条阴刻线,代表二十四节气。因为有河才有桥,而河位于田野之中,大地于田野不可分,与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关系,耕种浇灌都离不开二十四节气。)像这样巨大而完美的石桥在中国是不多见的。它对于建筑物的布局组合起着连接作用,使组合群的层次更鲜明,过渡自然,紧凑而不松散,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走下七孔桥,在神道的两侧对称排列着雕刻精美的石望柱、石狮、石象、石马、武将、文臣等五对石像生。

望柱为六角形石柱,柱身雕流云纹饰,底部为六角形的须弥座。在宋代以前,石望柱置于墓道的最前面,成为主要建筑。因为明、清陵墓石牌坊作为陵墓前主要建筑,所以石望柱退居次要位置,纯属装饰性的标志。

石像生就是在陵墓前设立的由石人石兽组成的石雕群,以此来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身份和权势。考察泰陵石像生的档案,泰陵原没有石像生。乾隆登基后,认为陵寝不设石像生,与典制不合,想在此增设石像生。而臣工们(风水大师:高其倬,洪文澜)则坚持:泰陵甬道,系随山川之形势盘旋修理,如设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齐安供,而甬道转旋之处,必有向背参差之所,则与风水地形,不宜安设,所以这并不是违背典制,而是与风水有关。乾隆建议将大红门、龙凤门向南展拓,于是臣工们遵旨赴现场审核了原有计划并向乾隆奏议:大红门正在龙蟠虎距之间,护北面随龙升旺气,纳南面特朝环抱之水,前朝后拱,天心十道,时天造地设之门户,不便展拓向外。况石像生之设,古制未详,无大关典礼之处,似可毋庸添设。一言九鼎的天子,面对臣工的据理力争,也无可奈何,于是在奏折上批道:知道了。

1748年,乾隆出于孝道和礼制的考虑,强行在泰陵前安设了五对石像生。这样就失去了龙凤门横陈为底景的依托,而又失去了石像生拱卫迎候于门前,聚巧形而展示的效果。所以泰陵石像生在所有建筑中是一个败笔。但由于臣工们极端负责的态度与一言九鼎的皇帝据理力争,所以也未伤大雅。

蜘蛛山是泰陵的案山。据刘敦祯先生讲,此山系人工所为,可这里原有一座小山,又往上放了一些施工中剩下的废料。那么案山在陵区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因风水讲,无朝案遮拦未免飘散生气,所以案山会使陵区生气发越。

通向宝顶的引导大道——神道在这里突然拐弯,是因为中国古建筑讲:贵含蓄,忌直接。也就是说后面的建筑不能一下子尽收眼底。所以当我们漫步于弯弯曲曲的神道上,就好像置身在意向深远的空间环境氛围之中。

龙凤门是一座雍容华贵的建筑,火焰式石牌坊柱门,有黄色琉璃瓦的看面墙,墙下有宽厚敦实的洁白色须弥座。构成丰富细致、色彩斑斓、华丽富贵的形体。整座龙凤门充满了动势。高低错落的轮廓线,挺拔的石柱上雕刻云板,云墩和蹲龙,横直如矢的大小额坊和顶部火焰宝珠,看面墙上云纹腾龙的花心和岔角牡丹花叶,墙顶为蓝绿色三彩斗拱所撑托的金色琉璃庑殿顶等等,都给人以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感受。龙凤门的近形风姿与远视气魄巧妙溶汇,相澄相生,出神入化,给人以丰富的视觉艺术感受,不愧是古代哲匠的精心杰作。

三孔桥虽没有五孔桥那么宏大,但工匠师们都把它建造得小巧玲珑,优美动人,将两侧的拦板用幽雅的券形曲线组合。站在三孔桥上驻足观看,陵寝宫殿群在紫色的永宁山衬托下,同时向东西两翼横向逶迤延展,把一种统一性的内涵,一种非同凡响的稳重、宁静、庄严肃穆充分体现出来。

三路九孔桥并肩横跨于最后一座马槽沟上,除自然形成的三条河以外,后两道是人工而成,体现了山陵环境质量的完善非常注重对水的处理。水对于大地来说是血脉,能够造就大自然的钟灵毓秀、生气发越;水还可以界分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协和的环境回合,而且山水可得如方圆中之规矩,山水相济如堂室之有门户,因此陵区所有随桥泊岸,酌量地势修理,不使浸湿地宫;修筑堤坎,而且也使水流弯环,免其激设有声,破坏宁静的山陵气氛。所以马槽沟弯如飘带,柔如轻纱,造成“来宜曲水向我,去宜盘旋顾恋”的水势。充分体现出陵区对地穴的留恋之情。所以陵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关情。

神厨库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小院,内建神厨。神库和省牲厅等建筑,是祭祀时制作和存放各种肉食品的地方。

神道碑亭又称小碑楼,是放置皇帝谥号碑的亭式建筑,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覆顶,四角翘飞,形式与大碑楼相仿,但规模缩减了二分之一左右。内竖一通石碑,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写着雍正皇帝徽谥号。

东、西朝房是为祭祀准备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叫茶膳房,是根据关外奶房、果房的遗制而建制的。

东西班房均为布瓦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值班房,也叫守护房。清代皇帝即位之后,便大兴土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之修陵筑墓,因而皇陵的保护便成为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由深受皇帝信任的八旗兵来担负。他们采用换班的方法沿着陵院外的更道昼夜巡逻。如赶上阴天下雨等天气便可在值班房内躲避休息。

隆恩门是进入宫殿区的门户,是整个陵寝组合群引导建筑的结束与主体建筑的开始。两侧是宽厚高大的朱红围墙,把宫殿区的所有建筑包围起来,使其成为结构严谨的两层院落。

焚帛炉,又叫燎炉,是为皇帝祭祀时焚烧五色纸和金银锞的地方。炉高4米,采用砖木建筑形式,单檐歇山顶,周身用黄琉璃瓦构件制成,炉基为须弥坐。炉内四壁及上下均为铁板,下面是三个铁槽,顶部两角各有一出烟孔,底座下部两侧各有一扒灰口。整座建筑比例适中,色调和谐,雍容华贵,精巧细致。

东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同时又是临时存放神牌的地方。每当大修隆恩殿时,帝、后的神牌就移到这里安放,在维修期间如遇上祭祀,也在此进行。西配殿则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帝、后祭辰大祭之日,由永福寺派13名喇嘛到此念经,为死去的皇帝超度亡灵。

正面的隆恩殿是陵寝地面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为祭祀的主要场所。整个建筑在巨大的汉白玉基座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显得庄严肃穆。其建筑结构非常牢固,所有的木件全部采用卯榫对接形式,梁、柱、檩、椽结合不死板禁锢,有灵活移动的余地,具有很强的防震性能。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卯榫之间具有获活动性能,将外部力量缓冲分解,震后仍可恢复原位,因此雍正八年以来的多次地震包括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都未使清西陵的大木结构受到明显破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水平。

三座门也叫琉璃花门,中门比较高大,两侧墙上有琉璃岔角花和中心花,檐端用琉璃斗拱装饰。这种门占地面积小,看上去显得较厚,图案丰富,雍容华贵,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而且材料非常坚硬,耐高温,有一劳永逸之功效。两侧分别接卡墙,阻隔南北,使宫殿区形成两层院落。清代建筑学家不仅注重陵区单体建筑的形象与外观,而且更注重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群布局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组群布局的实现依靠门户和墙体,将各单体建筑有效的组合分割,形成一个个院落,并将院落形成复杂的整体,所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这个道理。

二柱门横跨神道,石柱上架额坊,建筑形式为斗拱夹山顶,作为方城明楼的屏障。清朝前五代皇帝陵寝都在三座门以后建二柱门,自道光以后则裁撤,因为建筑中缩短了三座门与方城明楼之间的距离。

石五供是一组象征永久性祭祀的供品,基座是由3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这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台基样式,上面刻有八仙、八宝、八卦、琴棋书画等图案。所有这些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对研究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图案造型及美学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明楼属于纪念性的建筑物,高高耸立在方城之上,使人置身于仰崇桥山的氛围之中。它与朱红色的墙体、金黄色的瓦顶与湛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当我们踏上明楼在南门外远眺时,心中升起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正前方五里之外的东西华盖山、九龙九凤山形成的自然门户,郁郁葱葱的古松树弥漫于30里内外。座座殿宇、桥梁、门户、树木山川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比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承德的离宫,明十三陵大有过之无不及。像这种巨大的皇陵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遗产的骄傲。所以英国著名科学家里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制式上是一重大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如果说雍正在选定易州境内天平峪时,说这里是“乾坤具秀之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风水宝地,而历经185年的14座陵寝完工以后,自然景观又加人文景观,就形成了如此景观:“山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之平坦开阔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的秀美风光。

2023年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推荐)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泰 陵

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北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河北省易县境内。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建有帝陵、后陵、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十四座,还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陵区内保存有古松一万五千余株,这些树不但美化了西陵,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风沙的侵袭和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这里的建筑,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在20__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20__年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是供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

圣德神功碑楼是记述皇帝生平功德的主要建筑之一,俗称大碑楼,建成于1739年,花费白银十三万一千五百两。大碑楼占地5.54亩,高26.05米,四面辟门,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稳中有变,富丽典雅。它座落在方形广场的正中,四角各有一根高12米的华表相衬,使碑楼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四根华表的柱身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呈圆柱形,直径1.5米,周身浮雕着朵朵云团,一条巨龙于云朵间盘绕柱身扶摇而上,带有呼之欲出的动态感。华表也叫擎天柱,又称墓表。起源于远古时代,初为木质,为纳谏而设,又叫诽谤木。在陵墓神道上设华表,在西汉时期就很流行,是木质华表,石刻华表在东汉时盛行。华表装饰着象征皇权的云龙图纹,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碑楼内,矗立着两统巨大的石碑,每统碑重56.55吨,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大约五千字,这是一部给雍正歌功颂德的重要资料。

绕过碑楼,是一座七孔石拱桥,这是清西陵四十九座桥梁中最长的,长107米,宽21米。(栏板上是二十四节气望柱头,又称火焰望柱头。柱头上有二十四条阴刻线,代表二十四节气。因为有河才有桥,而河位于田野之中,大地与田野不可分,与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关系,耕种、浇灌都离不开二十四节气。)像这样巨大而完美的石桥在中国是不多见的。它对于建筑物的布局组合起着连接作用,使组合群的层次明显,过渡自然,紧凑而不松散,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走下七孔桥,可见在神路的两侧对称排列着的雕刻精美的石望柱、石狮、石象、石马、武将、文臣等五对石像生。

望柱为六角形石柱,柱身雕流云纹饰,底部为六角形的须弥座。在宋代以前,石望柱置于墓道的最前面,为主要建筑,因为明、清陵时石牌坊作为陵墓前主要建筑,所以石望柱退居次要位置,纯属装饰。

石像生是设置在陵墓前的由石人石兽组成的石雕群,来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身份。泰陵原来并未安设石像生,乾隆登基后,认为陵寝不设石像生,与典制不符,想在此泰陵增设石像生,而臣工们(风水大师:高其悼、洪文澜)则坚持:“泰陵甬道,系随山川之形势盘旋修理,如设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齐安设,而甬路转旋之处,必有向背参差之所,则于风水地形,不宜安设”。所以泰陵不设石像生并非违备典制,而是与风水有关。乾隆建议将大红门,龙凤门向南展拓,于是臣工们尊旨赴现场审核了原有计划并向乾隆奏议:“大红门正在龙蟠虎踞之间,护北面随龙升这旺气,纳南面特朝环抱之水,前朝后拱,天心十道,时天造地设之门户,不便展拓向外,况石像生之设,古制未详,无大关典礼之处,似可毋庸添设”。一言九鼎的天子,面对臣工的据理力争,也无可奈何,于是在奏折上批道:“知道了”。此事不了了之。事隔几年,乾隆旧事重提,最终在1748年,大臣拗不过皇帝,在泰陵前安设了五对石像生,这样就失去了龙凤门横陈为底景的依托,而又失去了石像生拱卫迎候于门前,聚巧形而展示的效果。所以泰陵石像生在所有建筑中是一个败笔,但由于臣工们极端负责的态度与皇帝的据理力争,所以也未伤及大雅。

蜘蛛山是泰陵的案山,据刘敦祯先生讲,此山系人工所为,可这里原有一座小山,又往上放了一些施工中剩下的废料。那么案山在陵区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因风水讲,无朝案遮拦未免飘散生气,所以案山会使陵区生气发越。

通向宝顶的引导大道—神道在里突然拐弯,是因为中国古建筑讲:贵含蓄,忌直接。

后面的建筑不能直接尽收眼底,应该慢慢展开,所以当我们漫步于弯弯曲曲的神道上,就好像置身于意向深远的空间环境氛围之中。

龙凤门是一座雍容华贵的建筑,为庑殿顶火焰式石牌坊柱门,黄色琉璃瓦的看面墙,墙下有宽厚敦实的洁白色须弥座,构成丰富细致,色彩斑澜、华丽富贵的形体,整座龙凤门充满了动势。高低错落的轮廓线,挺拔的石柱上雕刻云板、云墩和蹲龙,横直如矢的大小额坊和顶部火焰宝珠,看面墙上云纹腾龙的花心和岔角牡丹花叶,墙顶蓝绿色三彩斗拱所撑托的金色琉璃庑殿顶等等,都给人以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感受。龙凤门的近形风姿与远视气魄巧妙溶汇,相登相生,出神入化,给人以丰富的视觉艺术感受,不愧是古代哲匠的精心杰作。

三孔桥虽没有七孔桥那么宏大,但工匠师们都把它建造的小巧玲珑,优美动人,将两侧的栏板用优雅的券形曲线组合。站在三孔桥上驻足观看,陵寝宫殿群在紫色的永宁山衬托下,同时向东西两翼逶迤延展,把一种统一性的,一种非同凡响的稳重、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充分体现出来。

三路九孔桥并肩横跨于最后一座马槽沟上,除自然形成的三条河以外,后两道是人工开凿而成,山陵环境质量的完善非常注重对水的处理。水对于大地来说为血脉,能够造就大自然的钟灵毓秀,使生气发越;水还可以界分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谐和的环境组合,而且山水相得如方圆中之规矩,山水相济如堂室之门户。因此陵区所有随桥泊岸,酌量地势修理,不使浸湿地宫;修筑堤坎,而且也使水流弯环,免其激射有声,破坏宁静的山陵气氛。所以马槽沟弯如飘带,柔如轻纱,造成“来宜曲水向我,去宜盘旋顾恋”的水势。充分体现出水对帝穴的留恋之情。所以陵区一山一水皆有义,一草一木总关情。

神厨库是座东朝西的小院,内建神厨。神库和省牲亭等建筑,是祭祀时制作和存放各种肉食品的地方。

神道碑亭又称小碑楼,内矗立皇帝谥号碑,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覆顶,四角翘飞,形式与大碑楼相仿,但规模缩减了二分之一左右。内竖一统石碑,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写着雍正皇帝谥号。

东、西朝房是为祭祀准备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叫茶膳房,是根据关外奶房,果房的遗制而制造的。

东、西班房均为布瓦卷棚顶,为值班房,也叫守护房。清代皇帝继位之后,便大兴土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之修陵筑墓。因而皇陵的保护便成为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由深受皇帝信任的八旗兵来担负。他们采用换班的方法沿着陵院外的更道昼夜巡逻。如阴雨天气可在值班房内躲避休息。

隆恩门是进入宫殿区的门户,是整个陵寝组合群引导建筑的结束与主体建筑的开始。两侧是宽厚高大的朱红围墙,把宫殿区的所有建筑包围起来,使其形成结构严谨的两层院落。

焚帛炉,又叫燎炉,是为皇帝祭祀时焚烧五色纸和金银锞的地方。炉高4米,单檐歇山顶,周身用黄琉璃瓦构件制成,炉基为须弥座。炉内四壁及上下均为铁板,下面是三个铁槽,顶部两角各有一出烟孔,底座下部两侧各有一扒灰口。整座建筑比例适中,色调合协,雍容华贵,精巧秀致。

东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同时又是临时存放神牌的地方。每当大修隆恩殿时,帝、后的神牌就移到这里安放,在维修期间如遇上祭祀,也在此进行。西配殿则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帝、后忌辰大祭之日,由永福寺派十三名喇嘛到此念经,为死去的皇帝超度亡灵。

正面的隆恩殿是陵寝地面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为祭祀的主要场所。整座建筑建在巨大的汉白玉基座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显得庄严肃穆。其建筑结构非常牢固,所有的木件全部采用卯榫对接形式,梁、柱、檀、椽结合不死板禁锢,有灵活移动的余地,具有很强的防震功能。在发生强烈地震时,榫卯之间具有活动性能,将外部力量缓冲分解,震后仍可恢复原位。因此雍正八年以来的多次地震和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都没使清西陵的大木结构受到显著破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水平。

三座门也叫琉璃花门,中门比较高大,两侧墙上有琉璃岔角花和中心花,檐端用琉璃斗拱装饰。这种门占地面积较小,看上去显得较厚重,图案丰富,雍容华贵,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而且材料非常坚硬,耐高湿,有一劳永逸之功效。两侧分别接卡墙。阻隔南北,使宫殿区形成两层院落。清代建筑学家,不仅注重陵区单体建筑的形象与外观,而且更注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群布局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组群布局的实现依靠门户和墙体,将各单体建筑有效地组合分割,形成一个个院落,并将院落形成复杂的整体给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二柱门横跨神道,石柱上架额坊,建筑形式为斗拱夹山顶。作为方城明楼的屏障。清朝前五代皇帝陵寝都在三座门以后建二柱门,自道光以后则裁撤,因为建筑中缩短了三座门与方城明楼之间的距离。

石五供是一组象征永久性祭祀的供品。基座是由三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这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台基样式,上面刻有八仙、八宝、八卦、琴棋书画等图案,所有这些都象征着吉祥如意,对研究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明楼属于纪念性的建筑物,高高地耸立在方城之上,使人置身于仰崇桥山的氛围之中,它与朱红色的墙体、金黄色的瓦顶与湛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当我们踏上明楼在向南方远眺时,心中升起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正前方五里之外的东西华盖山,九龙九凤山形成的自然门户,郁郁葱葱的古松树弥漫于30里内外,座座殿宇、桥梁、门房、树木山川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气势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明十三陵大有过之无不及。清陵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所以英国著名科学家里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制式上是一重大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雍正在选定易州境内天平峪时,说这里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风水宝地。而历经180年,十四座陵寝完工以后,自然景观又加之人文景观,就形成了:“山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之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的人间胜境,是“龙蟠风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的秀美风光”。

朋友们,到次为止,西陵的参观就告一段落,谢谢大家的合作,请您留下宝贵的意见,真诚的欢迎您的再次光临,祝大家归途愉快,再见!

2023年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推荐)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施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

2023年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推荐)五

各位团友大家好,您瞧,又是一个艳阳天,让我们带着同阳光一样灿烂的好心情,愉悦的开始我们今天的行程。

今天我们即将前往的就是我们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在大家眼中,三亚除了有洁净的天空、湛蓝的大海、碧绿的椰林之外,还有什么呢,大家对海南的历史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国家5a级景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相信在那里大家可以真切感受一下海南岛独特的文化了。

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古称鳌山,海拔为487米,是中国纬度最南的山。该景区规划和环境保护控制面积为50平方公里,它是集佛教文化、热带海洋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古迹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大型文化旅游区。在三亚热带海滨,它不仅最具规模,而且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通过国际环境管理质量认证的景区。被海南省授予“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示范工程”的称号。目前该景区有大门景观区、长寿谷、南山寺、海上观音文化苑等6大部分组成。

各位游客朋友们,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就要到南山文化旅游区了。大家看到这块花岗岩巨石了么,上面刻有“南山佛教文化苑”七个大字,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南北朝风格的阙楼是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大门——不二法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不二法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题有“不二”、“一实”四个大字,它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题写的。按照佛教理解,不二是佛家84000个法门中的至高法门,“不二”就是“一实”,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是平等的,没有彼于此之间的区别;除此之外有人还认为“不二”意为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尊重别人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进不二法门,我们来到了慈航普度园,既然到了这里,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说园里观音阁供奉着的稀世艺术珍宝、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金玉观世音了。这个金玉观音高3。8米,用150千克黄金和白银、120克拉南非钻石、数千颗珍珠,以及红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翡翠、白玉等精工制成。由于制作过程中采用了世界手工艺之一绝的中国传统的“宫廷金细工”技艺,从而使金像灵动飘逸,妙法传神,金玉观音面如满月,安详恬静,慈悲仁爱,该金玉观音身体微微扭胯,不仅展现观世音塑像传统的庄严美,还展现了飘逸洒脱的体态,这样,宗教感染力与艺术的表现融为一体,增添了观音菩萨的魅力。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长寿谷,在入口处,我们看到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牌坊,上面有四个大字“鳌山寿古”,此为海南著名书法家吴东明先生所提。在牌坊北面还有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老先生题写的“寿比南山”。而在牌坊两边我们看到的是明朝黄芳咏南山文化景观的一副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以及在排放内侧还有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刘炳森题写的大“寿“字,整个长寿谷洋溢着浓厚的长寿文化气息,在这里,小张祝愿大家能够多沾沾这里的福寿气息,希望大家岁岁平安,寿比南山。 出了长寿谷,我们来到了中国唯一的一座面朝南海、背靠南山的寺院,也是我国最南端的寺院——南山寺。进了兜率内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正中的主尊佛像,就是天冠弥勒了,四周是四大天王,天冠米勒是被认为释迦牟尼的继承者,后又称“后生佛”、“未来佛”。而在南山寺的正殿——金堂里又供奉着三尊主像,代表空间的横三世佛。分别是东方净玻璃世界“药shi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出了南山寺,还可以看到那高达108米的南山海上观音像,据说,南海是观音菩萨发愿欲长居之地,为了了却观音菩萨的夙愿,在此用钛合金塑成重约2600吨,高78米的观世音像,连同底座108米,比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14。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上露天观音像。代表了东方世界“慈悲”、“智慧”、“和平”的精神。

好了亲爱的团友们,究竟海上观音是有多么神秘、魅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观音文化苑去吧,相信在哪里,大家一定会用美丽的眼睛来看南山的美丽,也希望南山旅游区最美的东西能够留在您的相册里,留在您的记忆中。

2023年南北协作合作协议书(推荐)六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我是河北省中国旅行社的导游,我叫张韵,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也可以叫我张导。坐在我身后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赵师傅,赵师傅为人亲切并且有多年驾龄,与他同行,我们在安全问题上大可放心。希望我们两个人的服务能够让大家在石家庄吃好、住好、游览好,也相信热情好客的920万石家庄人民同样欢迎您的到来。今天是20__年7月5日,一个值得大家记住的日子,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各位就踏上了石家庄之旅的行程。

朋友们,当您步入了这座年轻的省会城市,您会逐步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小张也会带您去领略它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舍、一砖一瓦所透露出来的朝气与美丽。首先我将借此机会用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在您的脑海中打下一个“石家庄印象”。大家知道,每一首歌都是由do、re、mi、fa、so、la、xi七个音符组成的,顺着这个思路,今天我给各位不是唱,而是说一首赞美我家乡的“音符之歌”。

我们先来说do,do也就是1,大家知道吗?石家庄是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时间定格于1947年11月12日,在朱德、聂荣臻的亲自指挥下,仅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就攻下了石家庄这座被国民党所吹嘘为“固若金汤,可座守三年的坚固堡垒”。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石家庄战役,曾被朱德总司令誉为“解放大城市之创例”,它以攻克火车站旁边的正太饭店作为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如今坐落在石家庄火车站附近,始建于1907年的大石桥就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只有水可以赋予城市以灵性和秀美。然而石家庄曾经是一个“缺水少绿”的城市,清清河水、绿绿草坪成了几代庄里人的梦想,不过梦想终于化为现实。1999年9月29日,民心河在20世纪最后一个国庆节前夕全线正式通水,作为石家庄历史上最大的公益工程,民心河耗时两年,环绕城区全长57公里,沿线还修建了20多座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公园,不但圆了几代庄里人一个世纪的梦,而且使省会人均绿化面积增加了3平方米,进而调节气候、美化市容、改善市区环境和生态平衡。如果从空中俯瞰,民心河就好像一条绿色的钻石项链一样,镶嵌在石家庄的大地上,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说起民心河,就不得不提我们石家庄的另外一条河——滹沱河,滹沱河是我们城市地下水的水源地,可谓“石家庄的母亲河”了。这两条河流就构成了石家庄的第二个音符re。

我们接着来说mi,mi是3,石家庄火车站不仅是京广、石太、石德三大铁路的交汇处,还是这座城市萌芽的发源地呢。如果我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您听了可能会感到奇怪,那我们就来追朔一下石家庄的历史。一个世纪前的石家庄,还只是一个隶属于正定府获鹿县管辖的小村庄,仅有二百余户人家、六条小街、六座小庙和四眼水井,面积才0.1平方公里。而如今,我可以非常自豪的说,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辆火车从这里始出,伴随着轰隆隆的车轮声,石家庄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就发展成了今天的华北重镇,所以人们形象的比喻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大家来我们石家庄主要是来旅游的,那么我想您最感兴趣的内容一定是石家庄的旅游资源吧?好,现在就请大家不妨张开想象的翅膀,随我神游天下第一庄。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石家庄已经形成了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圣地之旅;以苍岩山、嶂石岩为代表的绿满家园;以古城正定和赵州桥为代表的古迹神游和以都市观光和会展为特色的新城诗韵。这红、绿、古、新四大旅游特色正是第四个音符fa。

如果我问您是否知道中国的“药都”,您可能听起来还有些陌生,但一句“做好药、为中国”的广告语,却是大多数人所耳熟能详的,而这句振奋民族精神的公益广告,正是出自我们的石家庄制药集团。石药集团是我国医药工业的后起之秀,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五强;同样亚洲最大的联合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集团也坐落在石家庄。华药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建成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医药联合企业,今天的华药已进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龙头老大行列。20__年石家庄还举办了中国首届健康节,眼下我们正在为打造中国未来的药都形象而努力。除此之外,石家庄还将重振全国的纺织基地、建设华北重要商埠、发展北方特色农业区以及开拓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这五套经济马车正在并驾齐驱,也就是我要说的so。

下面我们说到第几个音符了?对,我们说la,la是六,这里说的是我们家喻户晓的“神六”飞天。有朋友要问了,神六和石家庄有什么关系啊,告诉您,在我们石家庄中山西路的北侧有科研单位五十四所,在这次神六飞天的天地通信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出自他们之手。

最后我们来说xi,xi是七,去过天津的朋友都知道,在天津问路只能说左转右转而不能讲方向的,因为天津正南正北的路很少,而石家庄的街道却非常笔直,东西称路,南北叫街,您到这儿是绝对不会迷路的。外来旅游车来石家庄,如果不熟悉本地交通规则和路线而出现违章状况,司机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交警不但不罚款,还会热情指路给予帮助。说到市内交通,目前石家庄已形成了四横、七纵、二环和十四放射的城市交通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槐安路的双塔双索高架斜拉桥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跨铁路高架桥。

好了,朋友们,歌就为大家说完了,您说我们把石家庄城市发展变化的这首歌定名为“跳动的音符,跃进的步伐”是不是非常的形象呢,当您心中对所要游览的这座城市有了大体的印象后,接下来我们再好好的认识一下石家庄。

提起石家庄的“庄”字,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太小了,您可别小看它,首都北京的中关村还是全世界的软件中心呢。石家庄地处广阔的华北平原中南部,北靠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东临渤海和华北油田,西依巍巍太行山脉并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毗邻,古称“京畿之地”。石家庄面积15848平方公里,比北京略小,却相当于14个香港那么大。作为一个新兴的省会城市,石家庄虽然不足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速度却是十分惊人的。有人说,在北京,时间就是机遇;在上海,时间就是时尚;在广州,时间就是金钱,那么对我们石家庄而言,时间就是发展。当您来到这样的一个发展城市先要看些什么呢?我建议您,一看品牌、二看路、第三要看建筑物。

对于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的人来说,城市的梦想就是这座城市里每个人的梦想,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品牌,大家知道,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不知情的人会说石家庄没有自己的品牌,而随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有三样东西逐渐在全国打响,这就是我们石家庄的新三宝,哪三样呢?酱油、奶粉、消炎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酱油中的珍极品牌、三鹿奶粉和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头孢系列消炎药,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消费市场当中,而三鹿奶粉和头孢消炎药的销量都连续几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的第一。

关于路,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石家庄的公路也是相当密集。京深、石太、石黄高速公路以及107、207、307、308等国家级公路都交汇于此,青银高速也穿越石家庄,可以说我们的高速公路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一。

说到石家庄的标志性建筑物就不得不提造型独特的河北艺术中心,它的外形是借践悉尼歌剧院而建的,可以使我们每一位庄里人和外来游客都能够感觉到浓重的异域风情。河北省艺术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成功的举办了二年一度的第七届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央视20__年春节歌舞晚会录拍,也使它在国际上名声大造。

我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段趣闻:30多年前一位来华访问的外国总统曾有意考考我们的周总理,他问中国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周总理非常幽默的说:18元8角8分。当然现在的人民币已经远远不是“18元8角8分”所能概括得了的,不过提起人民币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人民币就是在石家庄发行的,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同时开始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当时由董必武董老亲自提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而当年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就是在中华北大街上。

下面给大家说一下我们省会最繁华的街道——中山路,我们石家庄的中山路就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用“黄金路段”来形容绝不为过。您来石家庄要是不到中山路走一走,逛一逛,绝对是个遗憾,今天大家是没时间了,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因为省会人气最旺的“东方广场购物中心”、“北国商城”、“新百商场”以及卖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都位于中山路上,此外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的新华集贸中心和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同样都集中在中山路上。可以说中山路代表了石家庄消费的方方面面,至少50年之内中山路的人气指数、商业价值应该无可代替。1939年,侵华日军来到石家庄,将此路取名为朝阳路,意思是让中国人民永远朝拜太阳,在太阳旗下充当顺民,抗战胜利后,人们强烈要求更改这个带有屈辱性的街名,并提议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于是国民党正式定名为中山路并一直沿用至今。看石家庄的变化须从中山路开始,这条承载着石家庄巨大变化的“样板路”既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者,也成为我们这个城市越来越美丽的历史缩影。

虽然说石家庄是全国除海口之外最年轻的省会城市,但咱庄里的出租车却是清一色儿的中档车。大家从窗外看到满街跑的桑塔那、富康和捷达就是石家庄的出租车,而且每辆车的后车窗都贴有这样的口号“我就是省会,我就是河北,我就是文明使者”。石家庄出租车是全国文明窗口行业,服务态度好,价格也很便宜,起步价才5元。1997年分别被中宣部和交通部树立为全国“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示范窗口和“出租汽车文明行业”,曾与济南交警相齐名,并蜚声全国。“的哥”“的姐”们忙碌的身影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他们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骄傲,他们让每个外来的客人最先感受到“天下第一庄”的包容和文明。如果有机会,大家不妨感受一下石家庄“文明使者”的风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