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27:13 页码:12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17篇)
2023-11-20 05:27:13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梳理,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表达,能够激励自己更进一步。以下是一些经过筛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与传统品德课不同的是,品德与生活课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更加凸显了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强调让学生在生活性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最终生成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培养基本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品性的目的。这样的目标设置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人心,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进,输入了许多生动活泼、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更是倡导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使得品德教学逐渐走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死胡同。所以,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给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要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其在回忆、感受中重新链接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情景的创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老师可以借助于创设情景的手段,借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活动主题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扣紧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正反两方辩论、小组合作、情境表演、以身示范等。让学生易为接受的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师们更要注重考虑到每个个性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强调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指向性作用,尝试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自强、豁达等良好心理品质,因而,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一节课中,老师的评价方式除了显性的言语评价之外,还有更多隐性的非言语评价,如老师用赞许、鼓励的眼神专注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或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拥抱等。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在对话中生成同感,形成共鸣,教学就有效。

新课程拓宽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根据需要走出课堂,如在校园中观察、做个小调查,在班队活动时开展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在社区中锻炼锻炼,巩固所学到的行为要求。

总之,学生的品德教学需要教师用心的一门艺术。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曾小平。

内容摘要:当今天世界,科技发展,经济腾飞,人们在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初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小学教育者,要从把握小学生思想特点,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等几方面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词:小学生。

教育。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也存在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当前社会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很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生活琐事仍要家长指点、安排,甚至代劳。这样就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尤其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更为不利。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好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认真把握小学生思想的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而且还在于深入和全面了解当前小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这才能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有过程中,既要看到小学生的普遍性,又要正视出现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应注意小学生的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多样化。过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家庭的教育观念比较淡薄,就是为了升级、升学。当今社会,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对人的要求不只限定在文化程度的高低上,更主要的是人的能力上和品德和修养上。这样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了推动作用。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自觉型、应付型和强迫型。自觉型的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自己去探讨、去钻研。应付型的学生则只是为了服从普及教育的规定而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内在要求。强迫型的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也不能学习。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指向遥远的未来,还必须与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出路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学习不仅与祖国的前途有关,也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多种不同动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知识见闻增广,信息反馈迅速。开放性社会的信息频繁,流通迅速,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增广见闻,开拓思维的作用。但是社会信息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差,但却有很强的模仿性。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筛选信息,用良好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的能力。

1、开放式和禁堵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社会影响是采取封闭还是开放的不同态度。其实,开放性社会有广阔多样的信息渠道,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场所,已不可能采取封闭式教育。开放式教育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自由化,而是知道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提高识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封闭式教育并不排斥禁堵。对于反动的、非法的、不健康的东西,在学校里需要坚决地禁止。

2、培养心理品质和德育的社会性。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片面要求学生听话服从,并以此为衡量小学生道德水准的标志,而忽视了小学生心理特征,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探索、独立、创新的精神和相应的心理品质,不仅是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要求,这是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品德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灵深处,还要尽可能遵循心理学原则,还要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判断等心理活动高度关心。

1、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普遍采取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比如说,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不能过于坦率直言,应慎言开导;对性格暴躁者,可以进行冷处理,以柔克刚等。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我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期间曾多次运用这种方式,预期的教育效果都较理想。

2、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3、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运用榜样激励,要重视见之于行动,把榜样的激励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运用此法的根本目的。因此,要防止“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现象。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激动得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激动和决心便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4、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我曾接手过一个班,开始时班级迟到现象严重。我担任班主任之后,向他们提出了“按时起床不许迟到”的要求,并亲自把关。早读上课铃响,我就站到教室门口,对迟到的学生记名批评。一个星期之后,班级已全部消除迟到现象,后来在我经常提醒、督促、检查下,我们班再没有人迟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道德情境,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又越来越好,相应地出现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独立性和意志力差是普遍现象。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经受艰苦和挫折磨练情境,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作业难度,以逐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自制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把学科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思想品德课教学,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生活和需要出发,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把握思相品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道家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萌芽。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与真实的心灵体验,十分符合当代人们追求健康、平和、理性的生活方式。在我接触和学习道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种思想给予我的启迪和帮助。本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试着总结出几点关于道家思想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道”是本源,寻找原初性的归宿。

“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最初、最本源的力量,“道”超越了万物之上,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被无数的干扰物和琐事所困扰,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初之道,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寻找本初之道的道路上,最为重要的是要抛开虚妄的一切,吸收周遭的气息,将注意力放到自身的思想、精神、感受上来,通过感悟天地,达到让身心合一、充满力量的境界。

第二段:“无为而治”,指导一个简单而有序的生活。

“无为而治”强调的是不做无用之功,遵从自然,不要去干预和改变它。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有应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琐事所淹没,生活充满了杂音与迷茫,一些自以为是的改变或者“干预”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混乱。生活就像一场比赛,我们需要放松心态,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顺应它们的节奏,才能保持一个简单而有序的生活。

第三段:“以柔克刚”,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以柔克刚”极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涉及到处理时间和环境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保持一颗灵活的心态。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状况时能够以“柔”克“刚”,从而很好地应对各种问题,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

第四段:“若水行云”,集中精力,保持心境平和。

“若水行云”中的“若水”指的是柔软而平静,“云”则是指流动和变幻。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思想,它教我们融入自然,与大自然一同流动变幻,而不强求必然或者不必要的东西。每个时期我们都会面临一些压力与困难,如何才能在这些压力下保持心灵的平和?“水”具备非常强调的包容性,它是可以具有生命力的,它也可以灌溉万物,给予世界以生命和力量。同时,“云”像烟一样轻盈飘逸,即使在自然界的巨大变幻中,始终没有停止。如何将“若水行云”的态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实质上是让自己保持最初的本质,始终活在当前。

第五段:“自然而然”,摆脱不必要的担心与烦恼。

“自然而然”则是摆脱不必要的担心和烦恼,感受天地的安宁,自我陶冶。这种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理念,让自己在具有高压、繁忙的生活环境中也能轻松自在,避免因为琐事焦虑的情绪影响到生活的品质。在追求自然与安宁中,心灵深处得到了平衡,享受到了被尊重与关注的机会,也更容易体会到人本质的美好。

总结:

如今,我们生活在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道家思想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依然保持一份平静和内心的清明,发现人生追求之路上的意义。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去感受和领悟生活才能真实、深邃地理解并实现道家思想,寻找到内心底层的力量与美好。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道家不讲法治或不重视法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老子》中的法治思想精髓,或仅把道家思想理解为老庄思想而忽视了对黄老道家思想的研究。系统了解道家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

《老子》中的法治思想。《老子》中称脱离道的“德、仁、义、礼、法”为“道之华”和“愚之始”。但它对符合大道的“德、仁、义、礼、法”持一种推崇态度,如对“与善仁”的期待、“有德司契”的赞扬和“无德司彻”的抵制,等等。针对春秋时期“侯王”恣意妄为、恶法盛行、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情况,《老子》鲜明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也就是说,统治者有法不依、恣意妄为是社会混乱的罪恶渊薮;恶法盛行,必然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老子》强调:“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只有推行“良法”,才会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效果,并使人们逐渐回归到自然的天性。《老子》强调导致社会混乱的根源是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恶法盛行。

黄老道家的法治思想。黄老道家思想既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又兼收并蓄了儒、法等家的'观点。它揭示了法律的起源、特征及法与道的内在关联,讨论了德与刑、立法、司法等具体问题。关于黄老道家思想的划分、著作真伪等问题,学界争议很大;但把《黄帝四经》《管子》《淮南子》等作为黄老道家的作品,则异议不大。黄老道家提出了“道生法”的命题。《黄帝四经》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管子》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权”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来源于道并由道生发出来。黄老道家认为,道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玄德”,法是道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体现;道公正无私、公平自然等特性,理当成为法的内在规定性。由道生法,以法治国,不仅确证了法律本身的合法性,而且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黄老道家在执法上主张“唯公无私”。既然“道生法”、法是道的体现,那么,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和蔑视法律。《慎子》曰:“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即使国君亦不能“自任”,只能“任法”。慎子强烈反对“人治”,把“人治”看作是一种最大的“私”,在执法上极力主张“唯公无私”。黄老道家在司法中注重刑德并用、先德后刑。《经法》曰:“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它主张刑德并用,但应先德后刑;司法官员倾心于公正,排除私心,才能使赏罚必信。换言之,就是树立司法的公信力。黄老道家所说的“无为”与《老子》中的“无为”有所不同。《十大经》曰:“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刑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这里所说的“无为”,体现为“法令既明”条件下的与民休息和社会秩序井然下的各自有为。它主张在法律框架内,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在黄老道家看来,民富既是法律推行的结果,也是民众守法的前提。黄老道家的这些法治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学到许多其它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它是增长学生见识最好的学科,学生在历史中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一种巨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此,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好的教材。运用历史教学的真实历史事件中的一些爱国人物和爱国事迹来具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一个良好的促进,通过感人的历史故事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做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他们在学习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爱国情结和素养。虽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感染学生的爱情情操,但是在中专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生需要凭历史课升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教学往往只是一些事件和时间的背记,根本没有散发性的思想模块。很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注重学生考试的得分情况,往往对历史的琐碎内容重复的讲解,一些自身看法和思想散发环节只是一笔带过,使学生对历史内容进行长时间的背记,这根本无法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内容真正的理解和一些深刻的思考,思想教育根本没有融入到教学中去。中国开设历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英雄人物来提升其思想观念和自身素质,最终使自身得到个人价值,然而,在实际学习当中,历史教学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严重的脱离轨道。

第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创新思维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和教学环节设计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生进行知识吸收和心灵培养的重要导师。历史教学中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和历史理论知识的专业性。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只有对历史理论知识掌握的非常透彻才能富有感情色彩的进行讲授,这样才有感染力,能够从思想上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跟着历史故事的节奏走,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还要对学生在教学中的疑问进行给予解惑,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完善。第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和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完全的参与到教学中,参与到和教师的解释和对话当中去,丢掉那些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听课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历史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完全的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讨论和探究中去,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来锻炼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结合自身收集的资料,真正意义上进行总结,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不但能够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第三,考试体制的突破历史教学不能把记忆力当做考核的标准,那样就失去了历史教学的意义。一定要丢到历史教学传统式的考试体制,对传统式的死记硬背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主要是以学生对历史的基本掌握和思想教育为主。传统历史课考试体制完全没有把思想教育列入其中,只注重大量的记背内容,这样从长远来看起不到任何的激励效果。因此,要在原有考试体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育模式对历史考试体制进行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结束语。

我国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使其在历史人物身上找到一种人生的价值,让学生得到很好的收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下通过历史人物中的典型事迹,来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有更好的精神和动力继续前进。历史教学呈现出的是阶段性,在此需要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培养他们有秩序和有逻辑对待一切,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品德。学生从历史教学中学习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来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让学生从历史人物中吸取营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正义之感,对未来产生远大的抱负。让学生从历史思想教育中学习到人除了做正直的事情之外,还要有自己的伟大的理想,以国家的需要为基础。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篇一)。

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开阔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爱护公共设施》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村庄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

二、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

(篇二)农村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一、村小《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村小《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实在令人担忧。

由于村小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很紧张。最好的也是n+1的模式,基本上是一个班一名教师,这个教师担任班上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即所谓的“包班制”。连语文、数学两科都很难有专职教师,《品德与社会》课就更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语文老师兼任吧。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大,大多是以教师工作量的大小,课时负担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这种搭配方式造成《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因此,兼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自己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没有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笔者所在乡镇的教管组曾组织各科教师到村小巡回示教,听《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比听语数课的老师要少得多,到了评课的时候,有许多教师表示是学校临时指派来的,对《品德与社会》新的课程标准知之甚少,对这门课的教学谈不出什么道理。使组织者的一片苦心付之东流。

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由于没有开展教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就是在教学比武中,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的看图说话,只注意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图一图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故事课,忽视《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学中没有学生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没有应到学生获得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政治课,满堂空洞的政治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既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有时是“批评加自我批评”的“整风课”。有时是“表扬加自我表扬”的“表功课”。凡此种种,其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情、实践性融为一体。笔者曾听一位老师教《我们是学习的主人》一课,执教者在导入新课之后,要求学生照老师的示范做个小坦克。其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学习要有主动性,只有认真学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学习没有主动性就会一事无成,连作一个玩具也做不好。3.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学目标设定不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

由于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许多适用于《品德与社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都很少使用。受教学条件限制,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广泛用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是无人尝试。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没有专职教师,缺少教学骨干,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加之对新的课程标准学习、钻研不够,教学中不能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整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总觉得讲得不够,结果是什么都提一下,该讲的没讲够,讲透,不该讲的又讲以一大窜。笔者曾听一位老师上《我们自己定规则》一课,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自己定规则”。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讲“自己定规则”的好处,讲学习上有什么规则,由做人的准则,又讲到为人正直,敢于揭发坏人坏事等等,结果学生理解不了。本次课要学习的“自己定规则,怎么定规则,定什么规则”,学生没有搞清楚,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任务没完成。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明白《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一样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村小《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既不考虑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不看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解决了哪些问题;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有的学区甚至对全区同年级学生考试的分数从高低进行排队,以名次定奖惩,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

这样,教师就不会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整体落实。而是偏重知识技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于是就出现了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死记硬背的现象。笔者曾听过一节村小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将一篇课文课后四个问答的答案,几个词语的解释,有关的判断题、填空题抄了满满的一黑板,把书中需要记忆的部分要学生划上记号,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熟读成诵。下课之后,笔者有意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有许多人就只知道,“对”或“错”,而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任务,是培养文明和谐社会合格公民的最重要的途径。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不仅仅是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以现实生活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育理念,主要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理论依据,只有走进生活面向实际,使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真正的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最终成为指引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日益远离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最终将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的挑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高度相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当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毋庸讳言,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石,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一)、关于“生活世界”的阐释。

生活世界的概念是现在西方哲学中一个关键的范畴,是由胡塞尔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只有和现实世界相统一,并且参与其中那样才是生活在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世界。总的来说胡塞尔的思想是立足于超验现象学来构思自己的生活世界理论的,他阐述的生活世界思想,具有原创性,并且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继胡塞尔之后奥地利的一位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生活世界理论,并且提出了“生活形式”概念一词,他的生活形式概念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生活形式和语言情境共同决定的,想了解语言的意义必须先来了解使用它的人当时所处的生活形式,也就是说生活形式是词语意义的来源。与此前两位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哈贝马斯是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认为语言在终极的意义上并不是由主体的先验意识所构成的,语言只是一种主体间沟通交往的过程,并且以语言作为基础,或者说是以交往行动为基础,人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由交往构成的世界,哈贝马斯的哲学理论较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要更进一步,他的社会哲学使人回归到一种相互沟通的生存状态,既消解了科学世界的抽象性,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开始向人性化的生活世界转变了。而马克斯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活则有这样的理解,主要的含义是超越生活脱离生活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人就生活在世界当中,和这个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人生活的世界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重视,是思想政治生活化的真正立足点,也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真正回归,对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的表现,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既关注人的物质生活,又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目的性特征:坚持现实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相一致,从而指导人们开始关注生活世界,关心生活体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种作用于生活实践的教育方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实质性特征:本质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使人们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展开的是一种主体明确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旦脱离了生活实践和这些必要的生活体验过程,对于这一学科的进程来讲则很难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教育性特征:思想政治生活化的实现必须要立足生活,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的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世界相分开,是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人文精神理念缺失的关键因素。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把之前抽象的教条主义理论,转向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身上,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引领人们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过更有质量的生活,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向人们灌输着抽象的概念、空洞的理论,要求人去追求一些过于理想化的东西,而现在要把人文关怀的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宣传大幅度的转移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文档为doc格式。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在中学生经历青春期这个人生中关键时期的时候,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呵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的心理和生理十分脆弱,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关心,学生可能会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继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早恋、暴力、孤僻等....所以,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

一、目前中学生青春期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表明,中学生青春期主要常见的心理问题为:喜怒无常、易怒、易气、意志力薄弱、考试焦虑症、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且不稳定、自我心理承受力过低、沉迷网络,除此之外,一些学生还会出现行为极端、思想偏激以及过早涉及感情问题等现象的表现。并在具体行为上出现喝酒、吸烟、骂人、打架、逃学、厌学、说谎、早恋等错误的行为。下面我们就列举出主要的问题加以研究:

(一)首先,在青春期时期,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一些中学生会从开朗活泼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自闭,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接触的人和事物的逐渐丰富,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定位,甚至有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一心理问题的长期发展会影响中学生的对外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会使学生变得自闭,保守,而且也会导致中学生的思想极端,偏激,这些不良影响会影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其次,在青春期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叛逆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最根本原因是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想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在儿童时期,孩子们大多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依靠他们去辨别是与非。因此在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就增强了中学生的期盼独立的意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不愿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想用自己的是非观去认识和决定事情,不想受到父母更多的干预。

(三)在青春期阶段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早恋,早恋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成长以及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阻碍,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就更加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劝阻。在他们眼里,青春期的爱情是美好的,而且他们也相信这种感情能够持续永远,他们觉得现在喜欢的人也会是一辈子陪在他们身边的人,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不要在秋天做春天的事这个道理。

(一)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导致中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因此学校、班主任、家长应该保证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家长、学校应该多方进行努力与配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关爱,从而避免其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针对早恋这一问题,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进行阻拦,,应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使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感情世界,分清主次,认真学习,鼓励他们把现在的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将孩子们所谓的爱情友情化,鼓励孩子与心仪对象先做朋友,两人一起努力,共同朝着目标进行努力,让孩子们从内心开始转变思想观念,把爱情放在次要的位置进行处理。

(三)面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权威来压抑孩子,不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要与孩子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理性的方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经常与孩子谈心,共同解决好问题。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带来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健全和完善的人格。

三、结束语。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生理发生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在转变个人性格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而青春期同样也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工作,是塑造中学生完整人格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工作。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九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在欢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1、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小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午餐时要求做到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反复的历练。”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幼儿园活动区,我们要求幼儿轮流做值日生,每天都摆水杯、挂毛巾、抹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喂小鱼,收拾各区等,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在小班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等,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懂得爱护孩子,互相谦让,收拾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小医院的小朋友懂得富有同情心,关心爱护病人,问寒问暖,并利用文明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使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情,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教师将老城区的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新城区的照片布置上墙,教师还将原来七里海一片大苇塘的照片,与现在新开发的七里海湿地公园的照片对比,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小舞台”“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及小动物,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可以用多种幼儿园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小白兔看见其他小动物淋雨,都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对话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在运动会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现在我班有定期更换的德育内容墙饰;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张贴形象化、儿童化的中国地图及国旗、国徽和天安门;有品德行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图片,二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有每月与家长见面的“家园联系簿”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班风。

为了使五大领域中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每周都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幼儿园教学目标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标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三、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幼儿园活动和每周教育内容都打在纸上供家长观看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贴在橱窗上,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幼儿园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中学生物论文]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

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生物论文《[中学生物论文]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6、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老子。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欢。——老子。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15、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庄子。

1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庄子。

17、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

18、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2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2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26、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3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3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32、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34、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3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3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和活动,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知、体验、身体力行。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并在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建构和提升的一中教育活动。德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很多习惯都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1、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2、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德和性格方面以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的发展史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很多成功的人并不是都很聪明,但他们却拥有优良的品质和性格,正是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走向成功。然而这些良好的品质和性格应从小培养,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良好的性格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力量。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可见,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多么重要。

3、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日益增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缺乏理智的教育也越来越多,使得很多的幼儿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以及不良品德。在这个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措施,去干预和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和品质,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的不利。

1、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气氛以及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道德水准和言行等等,都会决定着幼儿今后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人对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一致,都要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出发。和谐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在不和谐的环境当中成长的幼儿,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性格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2、幼儿园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在一日生活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让德育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幼儿的行为要进行随机的教育,既要有肯定,又要有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他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也要做好榜样。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可塑性也极强,通常被人们称作一张白纸,在老师以及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下,幼儿自然能够学得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的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进行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提高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

3、传媒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也不可低估。

幼儿的社会生活范围较窄,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来自于影片、广告、动画等等。如果这些传媒的内容健康,会对幼儿造成良好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这些传媒的内容不健康,则会为幼儿树立反面的形象,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传媒成为幼儿成长的有利因素。

4、社会德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影响。

社会德育是幼儿德育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一个途径。社会德语的信息、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因为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这些正好满足了幼儿的心里,所以幼儿很乐意接受这些信息,并且还能够帮助幼儿能够帮助幼儿接触在幼儿园所不能接触到的信息,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些因素,从而会提高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效率,增强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榜样是一种模仿学习的对象,它具有行为示范作用,幼儿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无需直接的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我们要选取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间,重点是要帮助幼儿树立良好地榜样导向,学习辨别和分析榜样行为,对照自己找出不足,提出明显的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并付诸行动,才能真正的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哟而德育教育的效果。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的德育教育是比较具体的,因为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生活的一部,通常说幼儿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本身就是德育,幼儿德育就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点滴小事都可以作为教育孩子明白事理,分辨是非的良好时机,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小但她是独立的个人,每个孩子除了具有他这个阶段儿童的共性以外,还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到孩子的个性,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对孩子生活中流露出的有关思想品德的苗头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明辨是非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2、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活动。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意外,我们还需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各年龄班的不同,就需要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工作。在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工作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有趣的、新颖的、极具吸引力的,并且还是有目的和组织的,这样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3、德育教育必须长期坚持。

幼儿的可塑性强,但控制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幼儿的品德教育并非是以醋味就得的、一劳永逸的。幼儿在了解、掌握了子能够为规范、行为技能后,应该不断的强化和练习,才能最终规范化、习惯化。只有规范化、习惯化以后,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命脉、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关系着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篇一)。

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开阔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爱护公共设施》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村庄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篇二)农村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一、村小《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村小《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实在令人担忧。笔者长期在乡村工作,对村小《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有较清楚的了解,现就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村小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很紧张。最好的也是n+1的模式,基本上是一个班一名教师,这个教师担任班上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工作,即所谓的'包班制'。连语文、数学两科都很难有专职教师,《品德与社会》课就更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语文老师兼任吧。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大,大多是以教师工作量的大小,课时负担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这种搭配方式造成《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因此,兼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自己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没有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笔者所在乡镇的教管组曾组织各科教师到村小巡回示教,听《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比听语数课的老师要少得多,到了评课的时候,有许多教师表示是学校临时指派来的,对《品德与社会》新的课程标准知之甚少,对这门课的教学谈不出什么道理。使组织者的一片苦心付之东流。可见,村小《品德与社会》课的教研还是一片空白。

2.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教学方法严重滞后。

3.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教学目标设定不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它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

由于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许多适用于《品德与社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都很少使用。受教学条件限制,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有广泛用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是无人尝试。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没有专职教师,缺少教学骨干,村小《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加之对新的课程标准学习、钻研不够,教学中不能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整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总觉得讲得不够,结果是什么都提一下,该讲的没讲够,讲透,不该讲的又讲以一大窜。笔者曾听一位老师上《我们自己定规则》一课,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自己定规则'。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讲'自己定规则'的好处,讲学习上有什么规则,由做人的准则,又讲到为人正直,敢于揭发坏人坏事等等,结果学生理解不了。本次课要学习的'自己定规则,怎么定规则,定什么规则',学生没有搞清楚,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任务没完成。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明白《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一样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4.评价机制不科学,应试教育阴魂不散。

村小《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既不考虑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更不看在一堂课中,学生转变了哪些态度,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体验了哪些情感,获得了哪些知识,锻炼了哪些能力,解决了哪些问题;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考试试卷。有的学区甚至对全区同年级学生考试的分数从高低进行排队,以名次定奖惩,同教师经济利益挂钩。有时民办教师的去留与否往往也由此决定。

这样,教师就不会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整体落实。而是偏重知识技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于是就出现了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常常被占用,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死记硬背的现象。笔者曾听过一节村小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将一篇课文课后四个问答的答案,几个词语的解释,有关的判断题、填空题抄了满满的一黑板,把书中需要记忆的部分要学生划上记号,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熟读成诵。下课之后,笔者有意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有许多人就只知道,'对'或'错',而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对',为什么'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任务,是培养文明和谐社会合格公民的最重要的途径。上述几种原因,严重景响了村小《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由此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必须马上着手解决。)。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导下,工业化盲目发展,人类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反省和思考,寻求对策和出路,寻求拯救人类的精神资源.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这正是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关注的及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文化.优秀文化是不能够改造的,基于优秀文化的强大的感染和渗透力,人的'认识水准是能够提升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正依赖这种认识水准的提升.这正体现了道家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万物平等、道法自然、寡欲节用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道家生态伦理思想.

作者:辛芳芳佟子林作者单位:辛芳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佟子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刊名:社会科学论坛英文刊名:tribuneof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7“”(6)分类号:b82关键词:生态伦理道家自然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五

道家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主张不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而是以平静、自在、悠然的心态面对人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道家思想心得体会,包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如何理解人生本质。

第二段:修身养性。

道家思想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使我们更加平静、自在和悠然。对于我来说,修身养性的最佳方式是冥想。冥想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帮助我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摆脱外部干扰和压力,并减轻压力带来的疾病。我发现,通过冥想,我可以变得更加了解自己,更加平静自在。

第三段:与他人相处。

道家思想中强调了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通过交流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冲突和恶意对待他人只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烦恼。对于我来说,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然而,我意识到,如果我能够尝试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不仅能够使我们建立合作关系,还能让我们各自受益并实现共同目标。

第四段:理解人生本质。

道家思想中的另一个关键观点是理解人生本质。这包括了思考我们存在的原因,以及这种存在的目标和意义。这种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把我们与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联系起来。对于我来说,理解人生本质的方式是放弃对外部事物的追求,专注于我自己的内在感受和自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思考我自己的情况,并考虑我应该如何行动,以实现更加平静自在的生活状态。

第五段: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的道家思想心得体会。我相信,通过修身养性、与他人和睦相处和理解人生本质,我们可以实现更加平静、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和愿望,以达到共同繁荣和发展。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并实现这些生活方式,我们将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意义深远。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六

“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幼儿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就会伤害。我们如何根据时代需求,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心血与汗水交融的思想品德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培养成为诚实、正直的好孩子,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以早教入手,培养健全的人格品德。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我们幼教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幼儿,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作做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娃娃抓起”。这种早期教育一旦奏效,便比较巩固和持久。营造和谐的道德现象、温馨的道德气氛,使幼儿感受到蓬勃向上的道德心理弦乐。

二、以德育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现在有不少幼儿园“重智轻德”的倾向,对智力教育精益求精,常以幼儿能识多少数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需要急着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小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

德育要从小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品德教育中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让幼儿明白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常规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在集体活动中不认真听讲,时常和小朋友玩不在一起,甚至打架抓破人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

三、以情感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特点,在家里,父母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甚至是偶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以感化入手,提高师爱的教育作用。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幼儿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

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幼儿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幼儿园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幼儿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我们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果遇到不开心事,受了委屈,紧紧的抱抱搂搂幼儿,给予安慰,并轻声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放心老师会保护你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的满足。在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节假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共同祝贺,一视同仁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就是一个“家”的感觉。在活动中注重全面参与,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技能都有展示空间,即使顽皮、笨拙、能力差、智能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教师都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他们都能达到优者更优,弱者能提高、人人有进步。

五、以榜样入手,成为教育的有效方法。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榜样总是具体的、形象的、适合于幼儿的认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效仿。幼儿的人生是从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开始的,尽管他们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对榜样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们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会去模仿,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为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确保榜样的先进性,树立一个个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责无旁贷。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们小不懂事,说一套,做一套,对幼儿一套,对自己一套,教育和实践“两张皮”,只会使德育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作用和影响力。实践证明,榜样既可以激发幼儿愉快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

六、以故事入手,达到品德的教育目的。

儿童故事对幼儿园的幼儿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既能教会孩子们真善美,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是非辨别、认识能力差,又好模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为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光靠口头说教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的教师最好深入琢磨体会故事,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使幼儿在鲜明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里引起极大的兴趣,既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受到影响,得到教育。又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故事中的规范语言、连贯性地把话说清楚。无论什么方式,只要故事内容健康,富有趣味,都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七、以自理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

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他们反复进行生活技能练习,逐步掌握和提高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并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幼儿争做好孩子,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各项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使生活技能练习贯穿于游戏始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常常在无意中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活动的倾向和独立做事的欲望。我们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学会洗手、洗脸、穿衣服、系鞋带、盖被子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契机蕴含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幼儿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

道家思想教育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七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思想品德教育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课程,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教学和体验过程中。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把握学生认知程度,为小学生组织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的课程,紧扣教学目标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把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握教学目标,每节课按照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来讲解,一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种,一种是认知目标,第二种是情感目标,第三种是行为目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层递性和整体感,即把握好教学目的的度。同时,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按照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深化导行四个环节展开,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链条,具体来说就是师生通过教材的人物故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将课堂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达到明白道理和辨别是非的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起源于解放区的整治教育课程,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大纲的修改,内容的编排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层次感。众所周知,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需要进行转变,避免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意志脆弱等问题,基于这些不良状况,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必须要把握一些符合实际的品德教育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从社会方面来讲,小学思想教育需要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支撑,因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传媒影响下,社会应尽量输送正能量,多曝光好人好事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家庭方面来讲,家长要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一言一行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教师应以身作则,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有趣度,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做到提升道德品行。

首先,教师应注重反馈,发现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的薄弱环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体会学习上的成功和喜悦,调整思品教育的进度、方法和难度,提高课程时效性。其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实效性,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较深的认知,因此,应当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意志品格,热爱并且全身心投入思想品德教育。最后,信息技术为思想品德教师提供了诸多新的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实物标本法、挂图插图法等,让学生不仅都能够听懂,还能学会,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家庭、社会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联合,做到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角色扮演、组织辩论、换位思考等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基于“共情”这一基本伦理道德概念。共情是指多方面体会他人对某一事情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解对方的目的,在品德教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注重角色扮演,引发学生共鸣。很多学者提出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思想品德,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体现活动本身的价值。课程中,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以及深刻的文字内容都不如让学生们自己来亲自表演,这样才能够领会到品德教育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自己点评,点评后再扮演,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将会不自觉的得到强化。

2.组织深入辩论,激发学生明理。所谓理不辩不明,在辩论中,唇枪舌战,可以锻炼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道德认知的冲突,引起双方学生的讨论,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调整辩论的方向,加上教师的点拨,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提升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3.学习换位思考,加强内在认知。换位思考是人与人能够共鸣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情感体会,在课程中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所感。引导学生反思:如果是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应该如何行动。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仍然稚嫩,教师只有创造丰富的、直观的形式,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接受道德知识和体会。

五、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未来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课程改革,了解学生的年龄特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把握教学中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的把课堂中的故事联系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一方面做到学习和归纳,另一方面扣紧教材,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参考文献:

[1]栾桂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策略及方法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4).[2]苗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3]陆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j].

作文。

成功之路(中旬),2014(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