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0:20:51 页码:11
2023年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优质12篇)
2023-11-20 00:20:51    小编:ZTFB

报告是一种详细描述某项事物、情况或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它通常包含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内容,能够全面、客观地呈现相关信息。报告的撰写对于我们了解和传达重要信息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写一份专业的报告吧。在报告的正文部分,可以分段叙述,每段都具有明确的主题和论点。这是一份关于XX问题的报告,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一

【教学难点 】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导入  新课)。

(总结)一是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二是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讲述)新中国的工业,除了在工业门类和工业产值上取得了巨大发展以外,在工业的分布上也日趋合理。

(板书)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布局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建设什么工业的问题。在选择工业位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市场、区域发展,甚至地形、气候等等,而且不同的工业对这些因素又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布局合理,工业分布保持平衡就十分重要。

(展示)动画“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请同学们注意分清两类工业中心:旧中国原有的和新中国新建的和两类重点建设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和现在工业建设地区。

(提问)旧中国原有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沈阳、武汉、重庆)。

(展示)各旧工业中心的图片。

(提问)这样的布局是否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只集中于少数城市,而且太偏重沿海地区,对全国特别是内地和农村发展不利。)。

(展示)各新建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图片。

(展示)图片: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提问)新中国工业发展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这些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引导学生读教材“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我国工业布局的了解,并转入对我国工业前景的展望。

(展示)录像“主要的工业中心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板书)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的高新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板书)1.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板书)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讲述)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点状分布。因其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

(展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

(展示)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教师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并回答问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板书)五、中国工业的前景。

我国的工业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的工业发展成就十分巨大,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教师引导学生读表格,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展示)表格:1999年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

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讲述并提问)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来看,除发电量一项外,其他几项我国与美国并无太大差距,有些项目,如水泥产量还远远高于美国,可以说,我国许多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若按人均量来计算,则各项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与全世界平均状况相比,也只有电视机和水泥两项较为接近。

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中国人口太多,与人口数量相比,工业规模还很不够。)。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总体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差,科学技术上明显滞后,工业生产效率也较低,这里面除了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以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基础工业,如能源工业相对薄弱也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板书)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学生一般都能谈到发展高科技,也有的同学会针对前面提到的差距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控制人口,加强能源建设等。

(讲述)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许多都与国家政策是不谋而合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材上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示)录像:工业前景。

(总结并板书)。

(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

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

差距: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人均产量。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 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运用,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我国工业发展方向的思考,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

从整个教学环节看注重对本节内容与前后节的联系、本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分析,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过程 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成功的。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二

台灣區模具工業同業公會培訓中心-講師管理辦法(草案)。

依據本會成立模具人才培訓中心,為培養自有師資,特訂定本辦法。

壹、本會定義特約講師、講師:

講師分為-。

特約講師:具備特殊專長,由本會視課程需要加以聘僱講師:為一般講師並具備下列資格。

貳、資格:

第一條符合下列條件者,得申請成為本中心的講師群(一)助理講師:

1.大專以上相關科系畢業。

2.熟悉catia軟體操作或相關同等級軟體操作3.具模具或機械設計相關經歷或具初級工程師証照(二)講師:

1.大學以上相關科系畢業。

第二條本中心專兼任講師及助理講師之聘雇均需培訓中心委員會審核通過始得任用之,並發給聘書。

第三條兼任講師及助理講師採每年一聘制。

第四條經本中心聘用後需填具資料卡、二吋近照、最高學歷証明影本、身份證影本。

參、資格升等第一條。

助理講師符合下列標準者即可提出升等講師申請,並需經委員會審核通過。

1.於本中心服務達2年以上或試教時數達300小時以上2.需參與教材編撰。

3.通過中級工程師認証(特約講師不適用本條款)第二條講師資格依授課內容等級分初級講師、中級講師、高級講師。

第三條講師內部升級申請需符合下列標準,並需經委員會審核通過。

1.初級講師升等為中級講師。

(6)模具設計資歷三年以上經驗,經委員會認可後可單獨升等(本條款針對模具專業講師)。

2.中級講師升等為高級講師。

第四條。

模具特約講師符合下列標準之一者,可逕提出委員會審核通過後,直接派任,不受授課時數限制。

1.模具或產品機構設計製造資歷五年以上經驗者。

2.國內外大專院校模具相關科系講師或教授具教育部頒發合格。

之証書者,可擔任特約講師。

肆、權利與義務。

一、權利。

第一條。

凡本中心專兼任講師可申請免費參加中心各級工程師課程或公會工業局模具人培課程。

第二條於授課及非授課期間亦可使用培訓中心辦公室。

第三條。

每年安排專任講師由公會補助赴國外受訓,受訓期間仍可領取基本薪資。兼任講師可申請由中心安排赴國外受訓。

二、義務。

第一條。

專任講師需參與中心課程教材及認証題庫之更新及編撰作業;兼任講師可提出申請參與之。

第二條專兼任講師均須參與中心課程會議,作教學問題檢討及課程規畫。

第三條。

專任講師於非授課期間亦需按正常上下班時間到中心整理教材或協調處理學員課程相關問題。

第四條專任講師得接受中心之代課安排。

第五條專任講師不得在外兼職兼課。

第六條凡本中心之專任講師均應接受評估考核。

第七條輔導學員參加課程認証考試。

伍、薪等/津貼/獎金第一條。

專任講師除授課津貼外,另發給基本薪津。基本薪津依講師等級區分如下:

1.助理講師:40,000元/月(每月基本上課時數為70小時)2.初級講師:50,000元/月(每月基本上課時數為70小時)3.中級講師:70,000元/月(每月基本上課時數為70小時)4.高級講師:90,000元/月(每月基本上課時數為70小時)第二條授課津貼:專兼任講師每堂課之授課津貼依講師等級區分如下:

2.夜間班(18:00~22:00):依日間班標準每次另加發500元車馬費。

第三條年節獎金:每年三節依授課績效發給獎金。

陸、請/休假。

相關請假休假辦法,依照培訓中心管理服務規章辦理。

柒、勞健保。

相關請假休假辦法,依照培訓中心管理服務規章辦理。

捌、資遣、退職、退休、撫卹。

相關辦法,依照培訓中心管理服務規章辦理。

玖、本辦法經理監事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三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业始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战胜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擎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

5年来,我省启动了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不断采用世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烟草、电力、化工、矿产冶金等支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企业集团实力不断增强。今年1至8月,17户省属企业累计销售收入1756.08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利润59.19亿元,同比增长87.2%;累计完成增加值275.67亿元,同比增长25.95%。云天化集团等5户企业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效显著。云南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疫苗研发和制造商;建成了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锡化工加工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基地;以民营企业云南锗业为核心的国家锗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正在推进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实效,去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44亿元,其中,制造业54.8亿元,软件服务业52.64亿元,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3%,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的金融it设备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园区的集约功能开始凸现,40个省级工业园区和40个工业强县建设取得成效。启动了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推进重点产业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培育等8大工程。全省工业企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强化创新意识,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和质量兴省战略,制定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5年行动计划等12个配套政策措施,启动工业发展“双万亿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实现100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100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示范项目。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了云南工业抗风险的生命力。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先后研究出台了11个方面共350多条政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的重要商品收储措施,当年实现动态收储有色金属63万多吨、化肥50万吨,迅速提振了全国有色金属市场信心,遏制住了一泻千里的有色金属价格,并对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化危为机的实践深化了云南工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调结构、强科技、重人才、促发展的自觉性更加增强。从2006年1402亿元到2010年2606亿元,云南工业增加值取得了年均增幅达14.1%的骄人成绩。全省三次产业比重从18.2:42.8:39调整为15.3:44.7:4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体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

记者李继红(云南日报)。

云南省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发〔2006〕155号),现制定云南省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一、当前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按照国家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全省分期分批、有步骤、有重点地对黄磷、水泥、铁合金、钢铁、电石等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装置,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自2004年以来,我省共淘汰铁合金炉近30台,生产能力约8万吨;关闭电石企业17家,淘汰17台装置(5000kva以下),约6.3万吨能力。至2005年底,全省拆除立窑105座,淘汰熟料生产能力约411万吨,立窑水泥比重由2000年的74%下降到50.8%;全省土法炼焦、土法炼锌已全部取缔,年产5万吨以下小机焦基本关闭;2000吨以下的黄磷生产能力已全部淘汰完毕。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虽逐步趋向合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三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五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等。

二、2007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主要目标。

(一)调整方向。根据《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工业总体发展思路,2007年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是巩固壮大矿产业,着力提高我省重化工业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以矿业为重点的重化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来,不断延伸产业链。围绕建设国家有色金属、磷化工、煤化工、能源基地,进一步提高我省重化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二是加快轻纺工业发展,进一步协调轻重工业比重,努力提高轻工业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继续抓好糖、茶、胶等传统生物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生物能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拓展新领域;三是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等瓶颈产业,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消除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四是加快培育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省产业素质,实现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五是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相结合,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二)调整目标。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0%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工业投资力争增长30%以上,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3.8%,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5.6%,争取实现节能250万吨标煤。

2007年全省预计淘汰落后产能为:水泥熟料250万吨以上,黄磷10万吨左右,生铁50万吨,铁合金10万吨。并关停单机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四

1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从我国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中,看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我国迅速崛起的奇迹,培养他们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对我国一些主要工业指标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初步建立国情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和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培养学生对我国一些工业化布局的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能力,正确理解工业化发展与环保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对我国一些主要工业指标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初步建立国情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和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培养学生对我国一些工业化布局的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能力,正确理解工业化发展与环保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追寻我国工业的发展历史。

1、解放前我国工业很薄弱:

看图,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很薄弱,许多日用品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日常工业用品,很多都要从洋字头说起,谈谈你的感想。

出示93页的石油、汽车工业布局图,说一说我国的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

师:我国石油、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1、学生看图:各种各样的工厂图片,

说一说:各行各业工人的创造,满足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需要?

2、钢铁、煤炭、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数字更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钢铁、煤炭、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数字更说明了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运用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去寻找防止环境污染的办法。

2、工业发展的新问题有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气的污染。

3、请大家积极地开动脑筋,我们一起找出解决工业污染的办法。

工业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最终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上进行学习交流,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又要注意进行引导与提示。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了解我国的石油、汽车工业的分布情况。二是引导学生透过各种各样的工厂图片,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迅速,重点放在各行各业工人的创造不断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与幸福。三是通过钢铁、煤炭、电力工业发展的数字对比,感受到我国工业的突飞猛进,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减轻学生负担,增强自主性。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五

商新技术摇篮,氟硅产业基地。

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核心区。

亲商、安商、惠商、富商。

企业独栋群,商务世界观。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凝聚合力谋发展,经济建设上高速。

内引外联,借梯上楼,再现明清风韵;丰富内涵,传承商德,舞动文化彩虹。

科技领航,驾驭未来。

崛起的科技新城,产业发展创新核。

经济新增长极,引领工业未来。

经济大转型,产业大发展,产城大融合。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后发赶超。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六

工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启示。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一些关于工业发展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工业发展的动力。正是通过技术创新,工业才得以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品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传统工业变得更加智能化、灵活化。技术创新激发了实体经济的活力,也带动了创新产业的兴起。

其次,工业发展也必须注重环境保护。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固废物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我们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再次,工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工业的进步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和新模式需求的技术工人。其次,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激励他们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此外,还要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工业人才,推动工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此外,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工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吸收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同时,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和投资合作,帮助他们发展工业,共同促进全球工业的繁荣。

最后,工业发展应注重可持续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工业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转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引导,使工业发展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工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紧密围绕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人才支持、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因素,才能实现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质量效益的提升。相信随着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国的工业发展将会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和进步。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七

县委办:

11月12日上午,县残联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会议由县残联党支部书记、理事长xxx同志主持,县残联各股室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xxx书记、xxx省长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攻坚冲刺、“十二五”谋划布局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动员会、誓师会。xxx书记、xxx省长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论述精辟、高屋建瓴、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勾画了xxx加速发展的宏伟蓝图。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既客观把握了xxx省情实际,又深刻指出了xxx发展与全国、西部省区的差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明确了我省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提出的“一个总体目标”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及各项部署,符合xxx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要求,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对于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省加速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纲领。

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xxx同志就深入学习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残联职能抓好落实,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上来,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奠定思想基础。残联各股室都要将工业发展大会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原原本本深入学习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通过学习,切实将思想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两大发展战略”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上来,充分认识我省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的突出矛盾,深刻认识我省加速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紧密结合残联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精心研究制定残疾人事业加速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立足残联工作基本职责和基本职能,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着力抓好制度建设、人才建设、能力建设,更好的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一是“建制度、促规范”。抓住改善残疾人状况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职能,为发展搞好服务,无论是两个体系建设还是残疾人康复各项工作都要按照“科学规范、公正有效、可持续”这个原则来抓紧健全完善,在“十二五”期间使各项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制度体系中的单项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保民生、促和谐”。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主基调,以会议精神为引领,以两个体系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边学边思考,全面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残疾人事业宣传以及用品用具适配等各项工作,为x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搞好服务。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的要求,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执行力。一是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学习好会议文件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提高思想水平、工作水平。二是要切实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残联各股室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创造性的贯彻落实。当前,特别是要围绕两大战略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强调研,认真提出贯彻实施意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落实,谋求实效。凡是有利于x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事,都要大力支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待。三是严守工作纪律,提高办事效率。广大干部思想要高度紧张起来,要严格要求,着力解决一些干部对基层不了解,工作按部就班、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以学习贯彻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为动力,奋力抓好今年后两个月的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并精心制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对今年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没有完成的,加大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为明年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对明年工作和“十二五”的规划,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立即着手进行研究,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xxx县残疾人联合会。

xxx年xx月xx日。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八

一、生态工业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人类仅用200多年的时间就建立了现代工业文明体系,同时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是,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因此,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演变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前瞻性的、与环境友好的、体现生态率的工业发展模式.按照工业生态的'原理建立的生态工业体系,或者对传统工业体系进行改造,从工业源头和全过程来控制工业污染,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百力作者单位: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刊名:辽宁经济英文刊名:liaoningeconomy年,卷(期):“”(2)分类号:f2关键词: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九

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和”的特点,还体现在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其一,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各个对立因素应该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应该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存在的差异和矛盾互补融合,从而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和谐整体。既然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就要自觉地与自然相协调。其二,儒家思想的“仁爱好生、长养万物”、“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从仁学出发,提出惜生、重生的原则,并主张道德从善的情怀直接施之于自然界,充分体现了要求人类取物有节制,节约利用资源的思想。另外,从美学角度出发,自古以来我国美学思想就一直强调人与自然、生命的欲望与实现社会价值的统一。从人对自然的关系来看,我国美学肯定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宏伟、永恒、无限。我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在创作过程中就要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形与神的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今社会,物欲横飞,人们在满足富裕物质的同时,一些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生理心理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人性化设计、低碳绿色设计、和谐化设计等新概念的提出,要求设计的产品不仅能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而且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发展方向与需求,这些也是“和”这一设计理念在现代工业设计发展中的体现。

人性化设计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师和企业把更多的目光从产品转移到使用者。以人为本正是中国“和”文化“美”与“善”的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美”首先体现在产品的结构和造型上,以人机关系作为理论基础,通过产品结构的改良让使用者更省力、舒适,通过产品造型的创新使产品更具趣味性,满足人们轻松、幽默的心理;其次体现在材料和色彩上的选择与人的认知相一致,给人舒适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善”反映在人性化设计引导人们合理、适度的消费,倡导人们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人性化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大爱,这种大爱也正是中国“和”文化“美”与“善”的本质所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针对眼药瓶设计了一款带有弹性的硅胶罩(如图1所示),使用者在用时可以翻过来,罩在眼上,可避免误操作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提升产品使用的精准性,用完后可把硅胶罩翻下来,方便携带和包装。折叠自行车,是人性化设计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质量轻,折叠后体积很小,可轻松的提起,便于携带,是外出郊游的最佳选择(如图2所示)。人性化设计对于工业设计师和企业而言,不仅在设计技术层面上的要求更高了,而且要求工业设计师和企业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和变革,利用科学技术,使产品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生活产品,转化为有生命、有灵魂的生活产品。

低碳绿色设计“低碳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人们返璞归真、皈依自然的心态。低碳绿色设计以三个“r”为原则——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在选材,产品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方面,都应考虑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材料和部件再循环使用、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保指数都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这些要求的提出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以自然为本”、“取物有节制”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可变镜头的照相机,只需要更换新的镜头,而不用更换原照相机的其他部分,就能具有新功能和新样式。这样消费者不必丢弃原有的产品,而照样能享受源源不断设计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只需新旧结合或更换相关部件即可,这样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因生产产生的废弃物,节约了资源,减轻了环境负担(如图3所示)。北京工商大学学生蔡博文在if国际工业设计设计大赛中设计的一款名为tilt12°的作品,将盆子底面倾斜12°,当使用者向盆内放水时,就会下意识的使用盆子的低凹一端,不仅与使用现有盆子浸泡衣物达到的效果一样,同时让使用者在无意识下节约了水资源(如图4所示)。图3可变镜头照相机图4tilt12°低碳绿色设计要求当代的工业设计师和企业无论在设计构思过程还是生产加工过程中,都应将资源利用和环境效益作为设计的核心之一,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及产品生产中的不合理,从而降低给环境、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和谐化设计和谐化设计作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是“和”文化在工业设计发展中的又一体现。和谐化设计与我国传统“和”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人的自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也与人类长远的发展目标是相统一的。即设计在处理人、物和环境三者的内在关系时,要求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构建一个有机的、和谐的整体。和谐化设计的“和”体现在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的协调。对产品而言,其一要满足消费者对外观、功能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包括产品自身零部件之间的协调、比例关系以及色彩搭配等;其二要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需要,尤其要注重人机关系的协调;其三要满足使用者追求个性、舒适、轻松等心理和精神上的消费;其四要满足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引导人们合理、适度消费,培养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感的要求;最后要体现尊重自然、顺乎自然的价值。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学生设计的一款“bottlelight”概念产品,很好地反映了和谐化设计的意义和必然趋势。bottlelight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灯,它的工作用电不需要任何外接电源供应,只需随意拿起一个空瓶子(例如:可乐、矿泉水),将原有的瓶盖拧下,装上bottlelight,通过反复挤压,压缩瓶内空气,使bottlelight的活塞上下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点亮led(如图5所示)。bottlelight的设计在考虑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结构特点的同时,充分发掘了废物再利用的巨大潜能,更可贵的是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地增强了环保意识,使和谐化设计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显现。和谐化设计不是简单人造物的过程,而是创造出演绎时代规律、彰显民族精神,体现人文关怀与人生价值的和谐整体。简言之,和谐化设计既应满足人,亦应适应自然,要求产品不单在物质层面上要和谐,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亦要和谐。

“和”文化体现的人文关怀、人生价值,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存在着它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和”文化的工业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更多地应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整体造型和结构设计以及选材上应考虑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以一种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去设计更为简洁、长久的产品,力求通过设计推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我国传统“和”文化精神在新时代产品中焕发出它的深远价值。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十

你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吗?以下是关于工业发展调研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分析归纳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初步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一、**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工业以没收大田坝、漭水等地的私营炼铁作坊转为国有,没收蒋家山豪绅用于伪造“半开”的一台发电机组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才有了工业的初创。

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纸”为主的轻工业和以“硅冶炼、矿产、原煤、建材、电力”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确立“工业立县”战略和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糖产业。

继1977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湾甸糖厂后、先后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统、红庆糖厂。

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

带动着全县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03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

xx年县内共种植甘蔗达16394亩;

2、茶产业。

支撑着全县制茶工业的稳定发展,茶叶生产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规模化生产。

3、纸产业。

以1994年**县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县造纸工业,xx年通过资产整合重组,整体出售给香港建星纸业公司,xx年生产纸10669吨,实现产值5663万元。

另外,我县木材加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初加工小规模企业9户,xx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产值达4152 万元。

4、矿产业。

以1978年弯岗锡矿的采选为切入,相继发展了贞元、盛吉硅冶炼,探索铜、铁、锑、铅、锌等采选工业,为矿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5、煤产业。

6、建材业。

在1976年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县水泥厂后,相继发展了湾甸水泥厂以及9户建筑砖生产企业,推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东水电站投产为起步,取代了火力发电厂。

7、电力业。

先后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级、河西二级、九甲、三八沟、橄榄河、弯弓桥、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级水电站,xx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21255kw,年发电量达11192万度。

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同比增118.6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0%,增2.26%;单位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

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从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缓慢。

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

“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

“二少”就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

“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

“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

“五高”就是财务费用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能耗高、劳动强度高。

三是资源支撑型企业比例较大。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硅矿冶炼、蔗糖生产、木材加工等均属资源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

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从大的政策背景来看,国家加大了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力度,财政、信贷和土地政策逐步趋紧,致使我县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工业规模的扩张空间受限制。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

另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也不健全,不能发挥担保功能,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制约因素

一是能源制约。

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落地难、生产投资成本较高,电力“瓶颈”制约、生产难以保障;二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制约。

在少数干部群众和企业主中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上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敢发展、不会发展,怕担风险的思想。

有的缺乏领导工业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发展工业的思路不宽,找不到发展工业切入点和突破口,拿不出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有的发展思路不清,没有把工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发展工业只停留在会议和号召上,对工业安排部署得多,落实少,实际效果不明显。

企业自身投入不足、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大。

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制约。

企业缺乏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

少数企业发展理念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老大”的思想,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企业与政府、农户、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只注重利益不思和谐,往往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碍。

四是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

工业企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协调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存在着协调难、办事难、办成事就更难。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应采取的措施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十一

“我-爸-是-李-刚”、“药家鑫事件”、“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等社会事件在2010年、2015年的相继发生,体现出一个新的变化——近年来汽车消费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随着进入新世纪以来汽车工业的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成为汽车用户。在车辆保有量迅速增加的背景下,青少年汽车用户的不断扩大既是趋势,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特点。但针对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培训、以及与汽车相关的素质教育还显得非常滞后。仅仅基于驾校交通法规的粗浅教育,显然不能解决年轻消费群体应对汽车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教育需求。

事实上,青少年群体还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形势严峻。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我国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约占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居世界各国之首。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14岁以下少年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在涉及少年儿童的交通事故中,超过四分之三是少年儿童在路面上受到伤害,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少年儿童自身违法行为引起。中午和下午放学时段,是事故的高发时段,且事故一般发生在步行、骑车及乘车时。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按照测算,2015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超过8650万辆,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可想见,未来年轻消费群体在汽车使用人群中所占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没有一系列的交通与汽车文明素质教育的跟进,势必会阻碍我国汽车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标:将交通安全纳入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汽车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相对薄弱。而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对交通环境不会给予过多关注、难以集中注意力,客观上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极易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有些青少年对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不强,他们不守法、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还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围绕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培训与活动,交通管理部门、基层社区、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原本就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多半属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自发行为,并不能够使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

从国际上看,欧美发达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对青少年有着多层次体系化的交通安全教育,很多国家的交通安全教育是从学龄前就开始的。比如,丹麦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八岁时开始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同样是从幼儿抓起,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们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

我国现在有必要为处于学龄期的青少年,联动交通管理部门、社区、以及汽车厂商三方,开展各种方式的交通安全教育,并将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写进义务教育,使之成为一项基本的教育义务,则可以在源头上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以此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综合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青少年交通安全义务教育及配套体系

1. 将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写进义务教育法;

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一定课时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知道

报告文学写工业发展范文简短篇十二

1、知识与能力: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课堂上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到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部门。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

(四)达标检测: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

a、林则徐b、张謇c、郭沫若d、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

1899年5月23日,某纱厂开工试车,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