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 帮扶对象签订帮扶协议书(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3:32:23 页码:8
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 帮扶对象签订帮扶协议书(九篇)
2023-01-16 03:32:23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一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

建议时间:20xx年3月

农村互联网正在形成巨大的台风口,是中国未来十年的黄金创业机会。我国作为超级农业大国,具有广袤的农村大地和巨大的农村人口,给农村经济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将有机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孕育出新的经济奇迹。

农村互联网的兴起,使科技兴国、农业兴国无缝结合,也势必会给中国经济改革注入全新的活力。农村将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沃土”,而非信息时代失联的“孤岛”。

因此,我建议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打造现代智慧农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过程中,用互联网思想武装8亿农民,结合互联网工具进行改造和发展,抢占全球农村互联网的战略高地。

爆发前夜的农村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3g、4g等移动网络得到了大规模覆盖;同时,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大量平价优质的智能手机在农村迅速获得普及,农村居民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上网,广泛的接触移动互联网。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这意味着每3名农村居民中就有一个网民。

据相关数据初步估算,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约为31.5%,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约为65.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镇约35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较大。

但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农村人口网络生活的形成,都为农村互联网的形成和爆发提供初步软硬件土壤,农村互联网已经走到了爆发前夜的路口。

农村互联网机遇挑战并存

让农村非网民连接互联网,实现农村非网民的转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为广大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实现全民接入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移动互联网是真正的互联网,它天然属于广大农村,它不拘泥于时空所限,是适合居住分散、收入较低、文化程度不高这一特点的广大农村非网民转换的最佳契机。

目前来看,我国的城乡二元化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互联网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便利已经触手可得,城市现在享受到的互联网的便利和福利将来肯定会慢慢往农村渗透。

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可以使广大农村实现“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农村“数字脱贫”,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有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

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对于城镇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同样也可以由移动互联网带到广袤的农村大地。

移动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尤其是与农村的商业、社会、生活、资源等的对接,必定会产生很多的新的商业机遇,并兴起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它不仅可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还可以解放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打造现代智慧农村。

综上所述,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加大推动提速降费的重大举措,创新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快农村移动终端普及力度,推行“手机下乡”活动。移动终端厂商应积极发展质优价廉、简单易用的移动终端,应扩大面向广大农村的供应力度,使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能用得起移动互联网。

三、鼓励人才回流创业,投入“智慧农村”建设。政府制定全国性的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农村征信体系,提供农资贷款、机械贷款等多种形式小额信贷,为农村互联网减轻资本障碍和创业阻力。

五、各级政府接入农村大数据,打造“农村云”,推进云计算解决农村资源分配、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优化社会效率。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二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使农村致富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

建议时间:20xx年3月

农村互联网正在形成巨大的台风口,是中国未来十年的黄金创业机会。我国作为超级农业大国,具有广袤的农村大地和巨大的农村人口,给农村经济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将有机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孕育出新的经济奇迹。

农村互联网的兴起,使科技兴国、农业兴国无缝结合,也势必会给中国经济改革注入全新的活力。农村将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沃土”,而非信息时代失联的“孤岛”。

因此,我建议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打造现代智慧农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过程中,用互联网思想武装8亿农民,结合互联网工具进行改造和发展,抢占全球农村互联网的战略高地。

爆发前夜的农村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3g、4g等移动网络得到了大规模覆盖;同时,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大量平价优质的智能手机在农村迅速获得普及,农村居民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上网,广泛的接触移动互联网。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这意味着每3名农村居民中就有一个网民。

据相关数据初步估算,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约为31.5%,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约为65.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镇约35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较大。

但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农村人口网络生活的形成,都为农村互联网的形成和爆发提供初步软硬件土壤,农村互联网已经走到了爆发前夜的路口。

农村互联网机遇挑战并存

让农村非网民连接互联网,实现农村非网民的转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为广大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实现全民接入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移动互联网是真正的互联网,它天然属于广大农村,它不拘泥于时空所限,是适合居住分散、收入较低、文化程度不高这一特点的广大农村非网民转换的最佳契机。

目前来看,我国的城乡二元化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互联网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便利已经触手可得,城市现在享受到的互联网的便利和福利将来肯定会慢慢往农村渗透。

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可以使广大农村实现“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农村“数字脱贫”,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有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

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对于城镇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同样也可以由移动互联网带到广袤的农村大地。

移动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尤其是与农村的商业、社会、生活、资源等的对接,必定会产生很多的新的商业机遇,并兴起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它不仅可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还可以解放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打造现代智慧农村。

综上所述,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加大推动提速降费的重大举措,创新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快农村移动终端普及力度,推行“手机下乡”活动。移动终端厂商应积极发展质优价廉、简单易用的移动终端,应扩大面向广大农村的供应力度,使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能用得起移动互联网。

三、鼓励人才回流创业,投入“智慧农村”建设。政府制定全国性的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农村征信体系,提供农资贷款、机械贷款等多种形式小额信贷,为农村互联网减轻资本障碍和创业阻力。

五、各级政府接入农村大数据,打造“农村云”,推进云计算解决农村资源分配、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优化社会效率。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三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使农村致富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

建议时间:20xx年3月

农村互联网正在形成巨大的台风口,是中国未来十年的黄金创业机会。我国作为超级农业大国,具有广袤的农村大地和巨大的农村人口,给农村经济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将有机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孕育出新的经济奇迹。

农村互联网的兴起,使科技兴国、农业兴国无缝结合,也势必会给中国经济改革注入全新的活力。农村将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沃土”,而非信息时代失联的“孤岛”。

因此,我建议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打造现代智慧农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过程中,用互联网思想武装8亿农民,结合互联网工具进行改造和发展,抢占全球农村互联网的战略高地。

爆发前夜的农村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3g、4g等移动网络得到了大规模覆盖;同时,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大量平价优质的智能手机在农村迅速获得普及,农村居民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上网,广泛的接触移动互联网。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这意味着每3名农村居民中就有一个网民。

据相关数据初步估算,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约为31.5%,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约为65.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镇约35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较大。

但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农村人口网络生活的形成,都为农村互联网的形成和爆发提供初步软硬件土壤,农村互联网已经走到了爆发前夜的路口。

农村互联网机遇挑战并存

让农村非网民连接互联网,实现农村非网民的转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为广大农村和西部边远地区实现全民接入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移动互联网是真正的互联网,它天然属于广大农村,它不拘泥于时空所限,是适合居住分散、收入较低、文化程度不高这一特点的广大农村非网民转换的最佳契机。

目前来看,我国的城乡二元化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互联网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便利已经触手可得,城市现在享受到的互联网的便利和福利将来肯定会慢慢往农村渗透。

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可以使广大农村实现“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农村“数字脱贫”,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有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

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对于城镇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同样也可以由移动互联网带到广袤的农村大地。

移动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尤其是与农村的商业、社会、生活、资源等的对接,必定会产生很多的新的商业机遇,并兴起很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它不仅可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还可以解放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打造现代智慧农村。

综上所述,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加大推动提速降费的重大举措,创新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快农村移动终端普及力度,推行“手机下乡”活动。移动终端厂商应积极发展质优价廉、简单易用的移动终端,应扩大面向广大农村的供应力度,使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能用得起移动互联网。

三、鼓励人才回流创业,投入“智慧农村”建设。政府制定全国性的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农村征信体系,提供农资贷款、机械贷款等多种形式小额信贷,为农村互联网减轻资本障碍和创业阻力。

五、各级政府接入农村大数据,打造“农村云”,推进云计算解决农村资源分配、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优化社会效率。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四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一)xx市概况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 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 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xx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xx市于20xx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会昌的米粉、大余的金边瑞香、兴国的灰鹅、石城的白莲五个xx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市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 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 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20xx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034元和 383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赣南模式,其具体做法在广大中西部低山丘岭地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便于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新农村建设,是xx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人xx省委、xx市委书记潘逸阳,是来自广东省的外调干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为《农民主体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赣南市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xx市各地在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线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在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八)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整合部门力量。xx市31个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负责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市的县乡规划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岗位培训;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 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xx18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农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例如,兴国县1年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兴国县4000多个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个,约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资金缺口大,兴国县的交通经费只够建58公里,但已安排 190公里的建设任务,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 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 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五)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xx市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xx省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以兴国县长迳村为例,该村通硬化路待建费用需 77万元,政府资助42%,农户分摊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负担为106元,远远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x市。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等公共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的特征。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提供,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新农村建设。xx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赋予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农村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筹资限额的权力。根据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省级政府要适当提高筹资限额标准,为村民自愿筹资留出更大的灵活空间。

限额虽然高,只要农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政府不强行摊派,并严格按“一事一议”表决,农民会自我约束资金筹措负担;另一方面要根据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长期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改年度限额为 3年或 5年总限额,允许农民跨年度使用筹资限额。建议农业部尽快完善“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并颁布实施,为各地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提供新的依据.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六合”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六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来龙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工作之余对该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展开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来龙镇位于市区东北23公里处,南连保安乡,北接侍岭镇,东界沭阳,西与曹集接壤。304省道穿境而过,来侍路、兴张路连通南北,区位明显,交通便利,是宿迁市7个副中心城镇之一。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4.2万,可耕地面积6万亩。辖3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来龙镇全境地势平坦,东西约15.5公里,南北约9公里,平均海拔20.5米左右。该镇土质为岗淤土,晴天土质硬,雨天泥泞,土地肥沃,稻麦丰产,素有宿迁 “东北粮仓”之美誉。

近年来该镇以工业兴镇、招商富镇、农业稳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进程,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发展战略。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119万元,完成率106.8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70万元,完成率17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3元,完成率102.39;全镇实现工业企业增加值 15492 万元,完成率104.6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480万元,完成率137.87%。高效农业特色明显,以中粮集团投资4.6亿元建12个种禽场和一个孵化中心为契机,全力打造全国种禽第一镇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种禽养殖业,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虽然该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市区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来龙镇作为宿豫区东北片区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镇财政收入较多,但可用财力较少,仅靠来龙镇财力无法启动实施,而上级核定的财政支出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又有限,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辖区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开发需要用地,发展工业也需要用地,因建设预留地指标严重不足。今年全年我镇没有用地指标,一些急需建设的项目难以开工,土地指标不足,严重滞约我镇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正在调整中,由于土地规划及用地指标等因素影响,急需市区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二)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大

由于受资金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经过有资质单位的规划和设计,在建设的同时又缺乏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至使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大的问题。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农村民房建设存在乱搭乱建、违法建房现象。

(三)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管理维护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维护的问题。乡村道路修好以后,养护补助未跟上,维护资金严重短缺,路面破损、路基沉陷后得不到及时维护,导致损坏面积越来越大,降低了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年限,同时也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公路网便捷、快捷、高效等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镇政府对乡村道路的保洁、亮化工作虽然很重视,但没有专门的款项,因此,保洁员的工资及设施费用等成为村里一项大的负担。

(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近几年虽已完成了一些改造扩建工程,引进了新型的医疗设备,但因缺少专业的技能人员,新配置的部分医疗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因专业结构单一,长期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及临床实践,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教育系统也迫切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五)群众依赖思想严重,基层干部素质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着重突出于经济发展,放松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民群众的自由思想泛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部分群众表现出严重的依赖思想,盼望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缺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目前很多公益项目难以实施,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种等、靠思想作怪。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社级干部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主要因素是村社级干部报酬过低,导致纪律松散、作风飘浮、工作懈怠的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历史形成的欠帐多、负债重,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二是农村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三是以工业为重点的二产和乡镇的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资源优势未充分转为经济优势;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干部队伍领导加快发展、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政府推进加快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职能需进一步转变,镇财政所经济实力的基础需进一步稳固;六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扩大,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体制性障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个工作重点,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乡村道路条件、绿化状况、供水卫生条件、供电安全可靠、电视入户和社会公德、文明水平等具体环节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镇。

(一)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量大,所需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也不可能,除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外,还迫切需要从多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研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物代资等激励手段,引导、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小型水利设施、有线电视、办学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三是荣誉激励,如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政府组织评选,对贡献较大者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四是社会责任感召,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作用,动员社会富裕阶层和个体私营业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赢得全社会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要鼓励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贫困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议镇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二)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建设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镇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将土地开发统一纳入全镇占补平衡计划之中,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全镇发展的促进作用;将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纳入镇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之中,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道路、轨道交通、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城市道路养护计划之中;将生态改善和大气污染治理纳入相关部门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民心,成为民之所向。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另外,要加强工作的指导,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三)制订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农村条件差,很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因此农村人才的培养、现有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方面和各相关部门形成共识,紧紧抓住为农村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这个重点不放松,真抓实干。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智力支撑。其次,要增加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既包括政策上的投入,也要包括财力上的投入,要加大改善人才创业条件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再次,要加强对口部门人才支援的力度。鼓励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从而提高乡镇医疗、教育、农牧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

(四)多措并举,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

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方式,推行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如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制定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第三,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建立农民直接参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抓好宣传引导、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资金整合、政策激励等工作,抓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四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并投入必要的物力,搞好基础设施建。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以物抵资、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情系民生,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对于当前老百姓反映激烈的被征、占用地无补偿、拆迁户住房无安置问题、用水用电难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已无土地又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应适当以低保、社保等方式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适当增加安置小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规划建设,以确保被拆迁户、生活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七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一)xx市概况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 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 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xx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xx市于20xx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县、示范乡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赣南的脐橙、会昌的米粉、大余的金边瑞香、兴国的灰鹅、石城的白莲五个xx省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市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办学力量和企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现已建立县、乡、村各类培训基地3929个,其中县级273个,乡级965个,村级2690个。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专家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各地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要求每个县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乡村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镇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镇。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 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 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20xx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034元和 383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赣南模式,其具体做法在广大中西部低山丘岭地区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便于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新农村建设,是xx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人xx省委、xx市委书记潘逸阳,是来自广东省的外调干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为《农民主体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镇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赣南市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点带面xx市各地在铁路、国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线率先展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在323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八)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整合部门力量。xx市31个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负责在今明两年内对全市的县乡规划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岗位培训;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等。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全市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的资金近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1 亿元,资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农民占到60-70%,而目前新农村建设尚未全面铺开,只是在点的层次上进行,覆盖村庄的数量比较少。根据对xx18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农村要完成“六通”、“五改”、“两建”十三类待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政府和农户在内的各村人均总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补助48%。从目前政府给示范村的投入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例如,兴国县1年来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兴国县4000多个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个,约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资金缺口大,兴国县的交通经费只够建58公里,但已安排 190公里的建设任务,政府补贴资金难以保证到位。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基层工作,夯实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镇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3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674个村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74.0246万人;改厕 67273座,受益人口达70.3836万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宽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 公里。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后,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而且无臭无味。农民说,用上这种厕所真好,又干净卫生,又能保证种田的肥料供应。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xx市农工部部长曾新方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市共拆除破旧猪牛栏、厕所57648间,面积75万平方米。清理农民无序建房2925宗,共计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计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复耕6367.09平方米。

(五)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易突破省政府规定的上限xx市通过“以物代扶”、“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农民投身于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修路,农民只有在铺好路基的时候,政府才会去修建路面。xx省规定的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农民为铺好路基所花的费用往往超过此限额标准。农民自愿的行为与省内现行政策规定相冲突,以致许多时候农民自愿筹资筹劳被视为加重农民负担。以兴国县长迳村为例,该村通硬化路待建费用需 77万元,政府资助42%,农户分摊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负担为106元,远远超过省里规定的标准。

四、政策建议(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如在x市。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入“”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市、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等公共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的特征。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提供,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新农村建设。xx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赋予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农村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筹资限额的权力。根据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省级政府要适当提高筹资限额标准,为村民自愿筹资留出更大的灵活空间。

限额虽然高,只要农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政府不强行摊派,并严格按“一事一议”表决,农民会自我约束资金筹措负担;另一方面要根据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长期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改年度限额为 3年或 5年总限额,允许农民跨年度使用筹资限额。建议农业部尽快完善“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并颁布实施,为各地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提供新的依据.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八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来龙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工作之余对该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展开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来龙镇位于市区东北23公里处,南连保安乡,北接侍岭镇,东界沭阳,西与曹集接壤。304省道穿境而过,来侍路、兴张路连通南北,区位明显,交通便利,是宿迁市7个副中心城镇之一。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4.2万,可耕地面积6万亩。辖3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来龙镇全境地势平坦,东西约15.5公里,南北约9公里,平均海拔20.5米左右。该镇土质为岗淤土,晴天土质硬,雨天泥泞,土地肥沃,稻麦丰产,素有宿迁 “东北粮仓”之美誉。

近年来该镇以工业兴镇、招商富镇、农业稳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进程,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发展战略。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119万元,完成率106.8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70万元,完成率17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3元,完成率102.39;全镇实现工业企业增加值 15492 万元,完成率104.6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480万元,完成率137.87%。高效农业特色明显,以中粮集团投资4.6亿元建12个种禽场和一个孵化中心为契机,全力打造全国种禽第一镇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种禽养殖业,以此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虽然该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市区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来龙镇作为宿豫区东北片区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镇财政收入较多,但可用财力较少,仅靠来龙镇财力无法启动实施,而上级核定的财政支出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又有限,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辖区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开发需要用地,发展工业也需要用地,因建设预留地指标严重不足。今年全年我镇没有用地指标,一些急需建设的项目难以开工,土地指标不足,严重滞约我镇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前正在调整中,由于土地规划及用地指标等因素影响,急需市区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二)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大

由于受资金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经过有资质单位的规划和设计,在建设的同时又缺乏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至使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大的问题。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农村民房建设存在乱搭乱建、违法建房现象。

(三)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缺乏相应的管理维护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维护的问题。乡村道路修好以后,养护补助未跟上,维护资金严重短缺,路面破损、路基沉陷后得不到及时维护,导致损坏面积越来越大,降低了农村公路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年限,同时也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公路网便捷、快捷、高效等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镇政府对乡村道路的保洁、亮化工作虽然很重视,但没有专门的款项,因此,保洁员的工资及设施费用等成为村里一项大的负担。

(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近几年虽已完成了一些改造扩建工程,引进了新型的医疗设备,但因缺少专业的技能人员,新配置的部分医疗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因专业结构单一,长期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及临床实践,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教育系统也迫切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五)群众依赖思想严重,基层干部素质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着重突出于经济发展,放松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民群众的自由思想泛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部分群众表现出严重的依赖思想,盼望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缺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目前很多公益项目难以实施,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种等、靠思想作怪。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社级干部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主要因素是村社级干部报酬过低,导致纪律松散、作风飘浮、工作懈怠的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历史形成的欠帐多、负债重,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二是农村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三是以工业为重点的二产和乡镇的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资源优势未充分转为经济优势;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干部队伍领导加快发展、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政府推进加快发展和服务“三农”的职能需进一步转变,镇财政所经济实力的基础需进一步稳固;六是历史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结构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扩大,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体制性障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个工作重点,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乡村道路条件、绿化状况、供水卫生条件、供电安全可靠、电视入户和社会公德、文明水平等具体环节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镇。

(一)多方融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量大,所需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也不可能,除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外,还迫切需要从多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研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物代资等激励手段,引导、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小型水利设施、有线电视、办学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三是荣誉激励,如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政府组织评选,对贡献较大者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四是社会责任感召,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作用,动员社会富裕阶层和个体私营业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赢得全社会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要鼓励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贫困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议镇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二)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建设规划

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镇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将土地开发统一纳入全镇占补平衡计划之中,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全镇发展的促进作用;将确定的基础设施项目纳入镇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之中,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道路、轨道交通、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将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城市道路养护计划之中;将生态改善和大气污染治理纳入相关部门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民心,成为民之所向。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另外,要加强工作的指导,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三)制订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

农村条件差,很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因此农村人才的培养、现有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方面和各相关部门形成共识,紧紧抓住为农村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这个重点不放松,真抓实干。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智力支撑。其次,要增加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既包括政策上的投入,也要包括财力上的投入,要加大改善人才创业条件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再次,要加强对口部门人才支援的力度。鼓励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从而提高乡镇医疗、教育、农牧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

(四)多措并举,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

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方式,推行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如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制定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第三,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建立农民直接参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抓好宣传引导、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资金整合、政策激励等工作,抓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四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并投入必要的物力,搞好基础设施建。对于农民自主参与、直接受益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政府资金引导,通过以奖代补、以物抵资、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情系民生,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对于当前老百姓反映激烈的被征、占用地无补偿、拆迁户住房无安置问题、用水用电难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已无土地又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应适当以低保、社保等方式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适当增加安置小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规划建设,以确保被拆迁户、生活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有关与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书简短九

承订立合同双方:

__县__乡__村__组,以下简称甲方;

__县__乡__村__村民,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充分利用水利资料,发展渔业生产,为城乡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商品鱼,增加集体和个人收入,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村民大会充分讨论和甲乙双方认真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供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承包地点和面积甲方将座落在__鱼塘__亩,承包给乙方养鱼,鱼塘的所有权归甲方,乙方只有管理使用权和合同规定的受益权,但不准出卖、出租或转让,在承包期内,乙方如去世,其家庭成员享有承包继承权。

第二条 承包期限承包期限为__年,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年__月__日止。

第三条 乙方上交甲方提成的办法及时间在承包期内,乙方共上交甲方鲜鱼__公斤,其中:

__年上交__公斤,__年上交__公斤……;

在上交甲方的鲜鱼中,__鱼占__%,__鱼占__%,__鱼占__%……。

上交时间均为每年__月__日左右,甲方收到乙方上产的鲜鱼后,即出具收鱼凭证。

第四条 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应将养护鱼用的房屋__间和下列工具提供给乙方使用:____。

2.上级主管部门如有扶持渔业生产的贷款、现金或物资,甲方应合理分配给乙方。

3.甲方应对社员群众进行保护渔业生产的教育。

如发生偷、毒、炸鱼等情况,

甲方应积极协助乙方处理。

4.养鱼与农业用水发生矛盾时,甲方必须保证乙方用水最低水位线不低于____米。

5.乙方需要排水或抽水时,甲方应及时提供抽水机给乙方使用。

6.甲方有权督促乙方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五条 乙方的权利义务

1.除了不可抗力的情况发生外,乙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完成国家派购商品鱼的任务。

2.乙方养鱼、新放鱼苗、看管鱼塘的费用,均由乙方自理。

3.乙方在捕捞鱼时,严禁使用电鱼、毒鱼、炸鱼等危险办法。

4.乙方每年捕捞鱼后,应优先完成承包任务。

5.承包期届满,乙方应及时交还甲方提供乙方使用的养护鱼房屋和工具,如有损坏或丢失,乙方应负责修理或赔偿。

6.承包期届满,鱼塘内不到__规格的小鱼、鱼苗,

乙方应无偿交给甲方。

7.乙方有自主养鱼经营权,甲方不得干涉。

乙方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后,超额部分全归乙方。

8.乙方抓住偷鱼者送交甲方处理,按每人偷鱼一次罚款__元计算,罚款归乙方。

9.合同期满后,甲方如再行发包,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承包权。

第六条 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如不按合同规定乙方提供养护鱼用房屋、工具,应偿付违约金__元给乙方,乙方并可提出解除合同。

2.甲方如截留上级主管部门扶持渔业生产的贷款、现金或物资,截留贷款按其金额的__%向乙方偿付违约金;

截留现金或物品,按其金额的__倍向乙方偿付违约金。

3.甲方如无故不及时向乙方提供抽水机,应对所造成的损失负责。

第七条 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承包任务,每逾期一天,按所欠商品鱼的市场价格的__%,向甲方偿付违约金。

2.乙方如用电、毒、炸等危险办法捕捞鱼,应按总承包款的__%向甲方偿付违约金,甲方并可提出解除合同。

3.合同期届满时,乙方如捕捞小于__规格的小鱼、鱼苗,应向甲方偿付__元的违约金。

第八条 不可抗力如因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鱼塘崩溃、干涸,经证实后,甲方应据实减少或免除乙方的承包任务。

第九条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自承包开始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均不得随意修改或解除合同。

如甲方代表人发生变更,不得变更本合同。

本合同中如有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

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同期满,甲乙双方如愿意继续承包,应重新签订合同。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合同副本一式__份,交乡、村……各存一份。

甲方:__县__乡__村__组__

代表人:__

乙方:__村__村民__

__年__月__日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