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范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3:22:16 页码:9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范文(优质10篇)
2023-11-20 03:22:16    小编:ZTFB

报告还能够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需要事先明确研究目的和核心问题,确保论证过程合理且紧扣主题。报告范文中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值得借鉴,可以提升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一

档案信息化是法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的基层法院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创建省特一级档案工作,通过实践发现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应切实加以解决。

1、思想认识错位。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升级,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因而往往怠于配合、协助。

2、档案管理停位。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停留在原先省一级标准基础上,几年来未能不断发展、提高。现有条件,对照省特一级标准差距较大,给创建工作带来难度。

3、人员配备缺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再抽调人员从事档案升级工作相当困难。而专职档案人员仅有1至2名,每天需要应付日常工作,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搞创建。力量配备不到位,造成创建行动迟缓。

4、技术指导失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缺少相关的业务指导,这已成为基层法院创建工作的突出难题。

5、资金来源空位。档案升级在加强规范管理、加大硬件投入等方面需要一笔较大支出,而法院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费来源中没有用于档案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如调剂使用有限的办案经费,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创建工作需要。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建认识。要组织广大干警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提高全体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为档案升级工作服务的自觉性、积极性。

2、强化档案管理,完善创建条件。要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健全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具体操作规程,推进规范化建设;要及时引进先进档案管理设备,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档案管理升级提供基础保证。

3、挖掘内部潜力,增强创建力量。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其他综合部门抽调力量,必要时聘请提前离岗、退休的老同志,组成专门创建班子,明确专人负责,每个部门要明确一名兼职创建联络员,实行专兼结合,齐抓共管,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4、开展业务指导,提高创建技术。要加强与档案主管部门联系,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座、上门辅导等方式,传授档案升级方面的专业知识,普及创建技术,让创建单位及时掌握方法,从而少走、不走“弯路”。

5、增拨专项资金,提供创建保障。上级法院要积极扶持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同时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支持,增加拨付档案建设专项资金,以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二

xx年,xx镇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信息产业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全面贯彻“信息畅通、务求实效、服务群众、提高效能”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全镇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工作,不断从强化领导、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展示镇域新形象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快全镇网络化进程,推行电子政务,使我镇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加有利于提高日常办公效率,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有效服务,有利于畅通信息渠道。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xx任组长,党委副书记xx,党委委员、宣传科长xx副组长,党政办、信息中心、信息科、宣传科、组织科、调研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又从镇机关选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工作业务能力强的2名同志充实调整到镇信息中心,专职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全面做好镇信息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今年以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了镇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制度。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xx镇机关行政工作中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知情权,促进依法行政,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知、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的相关规定,我镇完善了《xx镇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制度》、《xx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和一系列的工作处理文书,从根本上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畅通性和及时性。分管领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了解网站运行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信息化工作运行长效管理机制。xx年,更新了xx镇政府网、xx市党政办公网、综合资料库、中国xx网、电子政务平台、xx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枣庄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等网站的信息1000余篇,其中头条采用130多篇。特别是在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北辛东路升级改造、民生工程、朝阳社区一期回迁等重大事件中,做到相关内容及时、准确更新,及时反映我镇基本动态,使上级领导和公众时刻掌握我镇大事要事。

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各项资金投入足额到位,建设运行情况良好。由市信息化产业局提供网站后台的技术支持,并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机关内部电脑进行全面维护,定期检查服务,确保网站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不断加强网络硬件建设,更新设备优化网络布线。今年累计投入20万元新购置计算机20台、摄像机1台、数码照像机3台及其它设备,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在全镇推行了软件正版化工作,实行了统一购置正版软件,对上网机器全部更新安装。

我镇把建好镇政府的网站对于宣传xx、促进招商引资、整合有效资源、服务企业以及拉近与企业和群众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需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了整理归类,编制了总共七大类的目录。及时发布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将其正确归类;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完成情况,能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让相关单位能及时了解中心的工作完成情况;同时在发布政府信息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审批,所有公开信息必须经过领导审核同意才能公布,有效杜绝了泄密事件的发生。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做到实时在线,不断更新,确保及时接收到市级文件和会议通知,并切实加强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的保密管理工作。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三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党在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xx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xx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xx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先有”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7人,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图1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xx市对xx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xx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图4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85.40%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xx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图7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11.7%,别人示范占13.3%。村政府宣传占8.3%,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14.7%,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0.3%。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四

根据上级文件《关于集中开展全县网络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我镇积极组织落实,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情况及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自查,对我镇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网络清理工作,我镇成立了网络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网络清理工作顺利实施。

我镇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从开始到现在,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由原来的没有太高安全标准的网络升级为现在的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办公系统。目前我镇电脑均采用杀毒软件对网络进行保护及病毒防治。

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政府信息化管理,我镇专门制订了《涉密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涉密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我镇定期对网站上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确保计算机使用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尚未发现涉及到安全保密内容的信息;对我镇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并及时存档备份;此外,我镇在全镇范围内组织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及演练,积极参加其他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了网络维护以及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有力地保障我镇政府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目前,我镇网络安全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二是病毒监控能力有待提高;三是遇到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侵袭等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够。

针对目前我镇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

1、进一步加强我镇网络安全小组成员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强化我镇计算机操作人员对网络病毒、信息安全威胁的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加强我镇干部职工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计算机技术水平。

3、加强设备维护,及时更换和维护好故障设备,以免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为我镇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硬件保障。

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依赖也越来越大,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镇网络信息方面专业人才不足,对信息安全技术了解还不够,希望上级部门能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演练,以提高我们的防范能力。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五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校教师均能独立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课件,会使用录屏软件或手机制作微视频,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能够独立灵活使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越来越多了。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为了让老师近距离接触前沿的教育思想,我校邀请了xx师范大学梁涛教授进行翻转课堂培训,五六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老师不断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整合。

回顾一年的工作,可以看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不断提升水平,但是离上级和学校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信息工作的条件,创设好信息化平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正常学习、家长的关心帮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信息资源。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六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电教员任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为广大教师作出了表率。学校信息技术组现有兼职教师2名。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的制度化。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七

我局将加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固定专、兼职人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召开工作研讨会,研究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制度完备、工作长效。

(二)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工作,深化网站信息公开内容。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制度,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结合“市政府的网站”更新改版,逐步深化和完善我局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根据各栏目公开信息的内容和时限要求,及时更新和维护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人事任免、领导讲话、简报信息、律师公证等公开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充实信息公开内容。在继续做好市司法局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开途径,加大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好信息公开平台的桥梁作用。

(四)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提升政务公开整体水平。健立建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组织开展政务公开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公开意识和业务水平,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发展。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八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20xx年信息化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切实加强领导,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对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上档次、上台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局及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xxxx担任,各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担任成员。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全面实施。重点抓好机关局域网建设完善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应用等工作。

20xx年我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我局网站部分模块已满足不了现实工作的需要。对此,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市司法行政网站部分模块进行了更改调整,现更加方便信息发布、为民办事、政务公开、接受监督。

(二)淘汰了那些时间长,各种零部件老化且容易出毛病的电脑,使我局的电脑普及率达到0.8台/人,完好率达到100%。

(三)聘请电脑公司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信息中心的一些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定期的更新维护,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信息中心机房各种电脑设备的安全。

(四)20xx年以来共回复市人民政府部门信箱转来的信件等问题323件。

(五)在全局范围内统一安装杀毒软件,既保证了电脑的正常工作,又保证了各种涉密信息文件的安全。

在软硬件设施管理方面,针对我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网站设备及软件管理条例》、《司法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局机关政务公开事项实施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对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网站信息发布和网站维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了每个环节都有分管领导具体抓,保证网站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我局网站自年正式改版以来,在这两年里,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工作“透明度”,我局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以司法行政精神为最根本要求,及时把我局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初审程序和依据进行公布,方便广大群众进行监督,确保社会公开承诺的有效落实,切实扩大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20xx年共发布各类信息近1000余条,对我们进行法制宣传,推动政务公开,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知名度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为加强全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根据省、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局电子政务网络实际特点和现状,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职能,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提高本部门的行政效能和公信度,为更好地构建和谐服务。

为了保证网站信息的安全,我们努力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切实把握一个原则,把好两个关。一个原则是:“确保国家秘密不上网”,两个关是:“控制源头”、“物理隔离”。做法主要有:

(1)控制源头,建立上网信息保密审批制度和责任人制度,确保国家秘密不上网。严格规范秘密信息的使用和管理,绝不允许将秘密信息扩散到没有保护措施的环境和空间。对上网的信息内容,进行保密审查。凡属界定为国家秘密,不能公开交流的信息,绝不能上网。

(2)物理隔离,涉密单机不能上公众网。我们严守“凡是涉密的计算机及其系统不能上网,凡是用于上网发布信息或查阅信息的计算机及其系统不能涉密”的规定,坚决做到“涉密电脑不上网,上网电脑不涉密”,并将其定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一条原则。我们根据市保密局的要求,确定了保密要害部位,确定了涉密计算机,切实做到专机专用。

市局鼓励信息上报,实行上报信息采用目标考核制度,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站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宣传力度。各信息公布要做到准确、及时、有价值。各上网信息都做到在提供公共服务同时注意安全保密,要求内外网严格隔离。出台了制定了《网站工作制度》、《网站设备及软件管理条例》等基本规章制度,确定了岗位责任,明确了工作任务,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协调工作的责任体系,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我局将加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固定专、兼职人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召开工作研讨会,研究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制度完备、工作长效。

(二)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工作,深化网站信息公开内容。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制度,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结合“市政府的网站”更新改版,逐步深化和完善我局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根据各栏目公开信息的内容和时限要求,及时更新和维护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人事任免、领导讲话、简报信息、律师公证等公开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充实信息公开内容。在继续做好市司法局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开途径,加大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好信息公开平台的桥梁作用。

(四)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提升政务公开整体水平。健立建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组织开展政务公开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公开意识和业务水平,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发展。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九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切实加快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市统一开展的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面”为主题的调研月活动,农牧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全县,采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农户。据调查,全县506个行政村都已接通宽带,农村现有固定电话100958部。

二是信息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县投资18万元组建了xx县农业生产信息中心,建成我县独一家由县农牧局承办的xx县农业信息网站,从而使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走上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组织、稳步推进的发展轨道。xx县农业信息网站是集农业资源、农业咨询、服务三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业信息传播平台,承担着全县惠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动态、农事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检索、传输和发布的任务。

三是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县组建了20名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团,并从全县各镇、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180名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专业信息队伍,并着力推进以一带十的方式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群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型农民和种养大户。

(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加强。

自20xx年以来,xx县农牧局共投资161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信息网站建设升级改版。今年xx县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使网站的一级栏目达到40个以上,二级栏目达到100个以上,并新增了专家视频咨询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政策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平台,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水平。自20xx年运行以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采集、整理、发布各类农业信息达1000多条,指导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达2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县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是信息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信息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依托农业信息网络通道资源,在县农牧局采用标清视频终端的标准设计建设集农业专家网络咨询视频系统和网络视频会议于一体的农业视频中心。通过农业视频中心的建设,实现上与中央、省、市上级农业部门指挥系统和专家咨询视频系统,下与各镇、区域站及广大农业信息用户群更好地兑接,发挥农业专家在线诊断、视频培训和农业应急指挥等功能,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管理步伐。目前我县已经配套建设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以各镇(区域站)农业信息服务站为桥梁,村企社场户终端站点为基础,上联省、市,下联镇、村服务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市场、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手段先进,互联互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基本覆盖全县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三)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目前,以xx县农业信息网、农技电波、手机信息平台、科技直通车、农业信息简报、病虫情报等平台及时的为农民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指导、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等内容,并专门在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专家咨询平台,通过网络视频使农民在家里就能对专家进行疑难问题的咨询。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科技、传达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交流市场信息,自20xx年3月7日开始,我县在xx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技电波栏目。十余年来,共制作播出农事指导、致富经、技术推广等各类农业节目580期,传递各类农业技术、信息等达上万余条,收视率90%以上。由于栏目时间固定,便于收视;内容编排适合本地情况;技术关键点掌握准确,交待透彻,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企盼,对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被农民称为“田野上的及时雨”和“炕头上的科技快餐”。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的传播,从中了解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发家致富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选优良品种种植,挑优质苗木栽培,从而使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

虽然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网。但由于上网费用高,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农民接收信息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二)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我县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依然不够,过问较少,支持不足。一是人员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县信息网站工作人员没有专职人员,主要是兼职工作,网站更新慢,信息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乡镇兼职农业信息员调换频繁,农业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并且工作经费缺乏。

(三)信息资源不足,互动性差。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信息来源量少,而且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另外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使农民与信息服务站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四、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措施。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需求主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大范围、多形式、深层次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县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县及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县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结合“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改进农技电波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报道深度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三是充分利用中国联通现有公共网络传输技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平台,建设我县农业综合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现有的各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蔬菜标准园、种养规模化基地(场、站)等前端站点进行联网并实施动态的信息化服务和网络化监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

班级信息化建设报告篇十

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推进的“八大中心”建设之一。要有效增强我市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吸纳集聚功能,就必须加快推进适应现代医疗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卫生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网络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医疗服务信息化应用有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程加快。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已实现全覆盖,但是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的需要。

二是存在“网通”而“信息不通”的问题。以市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覆盖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已建立,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难以资源共享。如20xx年以来已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00万余份,但实际应用较少。同时存在大量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

三是资金投入与卫生信息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省市已拨款近20xx万元用于卫生数据中心的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但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筹的、经常性的项目管理和经费安排保障。二、三级医院信息化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自行筹措,由于难以获取直接经济回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卫生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宣传不够充分。我委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群体的调查显示,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0%、20.3%和9.6%,对于其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等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另外,群众参与信息化实效体验机会偏少,尤其对老年患者等亟需优良服务的群体还缺少人性化设计。

五是卫生信息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少、高级人才奇缺和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市卫生信息中心仅有计算机、卫生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他基层医疗和管理机构多是毕业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一)加强领导,确保前期规划的有序推进。各级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安排的领导责任,严格按照我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的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建设进程,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例会制度,完善沟通、反馈和解决机制,真正提高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水平。

(二)多措并举,有效破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政府投资初期建设有利于统一目标和管理,但在短期依赖政府投入的同时,应该注重制定长期运营策略,包括分析和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充分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合作、科技专项、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筹措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三)大力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好已建系统、新建系统以及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政府主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专业领域已有的规范和标准,如《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等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在整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专家加快标准和规范制定,防止与实际需要脱节。实现标准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卫生信息平台各个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重视卫生信息化在淮海经济区的功能扩展。要在20xx年全面实现新农合跨区域资金监管和费用即时结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平台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中的进程,通过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内各大城市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委托检验和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我市大中型医院与淮海经济区医疗机构多形式联合与合作,加强科学管理、评价和分配,提高区域卫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多措施多渠道向群众宣传卫生信息应用知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媒体开辟专刊专题专栏,及时向市民宣传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内涵、功能作用、应用操作等相关知识;另外在市中心医院等卫生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好的大型医疗机构设立信息化体验中心,让居民尤其老年患者等缺乏操作能力的群体切身体会信息化的好处,推动卫生信息化成果广泛应用。

(六)切实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要着力培养既懂管理,又通技术,兼具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面向全员特别是针对领导干部、管理骨干的培训,增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20xx年成立的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的资源优势,抢签优秀毕业生或委托培养学生。在医疗机构中有计划分阶段充实网络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及维护人员。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够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卫生信息网络的辐射功能,更好地为我市居民和淮海经济区广大群众服务,尽快实现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