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42:50 页码:7
最新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通用19篇)
2023-11-19 21:42:50    小编:ZTFB

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总结一下已经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一个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结构。以下是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反思。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伦理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议题。对于专业伦理的界定,通常称为“职业道德”,指在专业(职业)活动中符合专业(职业)目标要求的核心价值及其行为准则的总和。而专业伦理的形成则是一个专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身依据的专业价值观,及对专业人员所提出的道德理想和行为规范。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特定的工作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社会工作者要对服务对象负有伦理责任,要保持专业边界,分清楚专业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

大多学者对于双重关系持否定态度认为“社会工作者不应当和案主建立双重关系或多重关系,因为这样会产生对案主的利用或使得案主存在潜在伤害的可能。”事实上,是否要对双重关系严厉限制的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

本文中,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中的双重关系是指:“专业人员在同一时间段内与当事人可能会有不止一种关系,由于居住和工作的小区的性质,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除了专业关系,还可能会有一些社会上、生意上、经济上或者其他方面的角色关系。”

二、实务中对于双重关系困境的看待。

对于双重关系存在着多种不一致的观点看法,国内有学者对于过度限制双重关系表示质疑。在传统观念理念的人际关系模式下的差序格局模式认为在“人情”的社会中,过度的限制双重关系,很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影响社会工作行业的推广。笔者认为,造成双重关系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情”社会的人际互动模式。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国内人际关系基本模式,依旧保留着传统方式,“即由人情、人缘与人伦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其中最核心是人情。“你们说的专业关系冷冰冰,在中国社会根本行不通,中国人是讲‘情’的。你只能先跟他交朋友,让他慢慢了解你,再和他建立专业关系,一上来就建立所谓的专业肯定是不行的(上海禁毒社会工作者m)”。从社会交换的理论来讲,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是一种相对的社会交换的基本类型,即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主要是把人情作为交换媒介。让案主能信任感,能真正的去说出内心的看法想法。在国内的传统“人情”的限制之下是较难实现,这也是造成国内双重关系困境严重的主要原因。

第二、从求与助关系角度分析。国内学者王思斌老师在《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一书中提及,熟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将熟人关系拟亲属化。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增强相互信任感,如联姻、世交、朋友圈等。如“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观念根深蒂固存在于每个人的脑中。二是一般相互认识者这之间的求和助的关系。对于此类求助关系多是相对谨慎的,对于彼此的信任感很少完全信任。如同社工与案主在建立专业关系之前,彼此完全陌生的人,是很难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三、社工行业发展的不完善,地区差异大,专业资源不足。近几年来,政策对社会工作的大力支持下,社工行业迅速发展,社工队伍也在逐渐壮大。但对于社工行业的发展依旧呈现地区差异性大的现状,行业内部制度机制建设也不完善。机构间业务重复化、标准不统一。社工行业发展较好地区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对于内陆西部发展较少。人们对社工的了解不够,很少去主动寻找帮助。案主来源问题也不可避免通过熟人介绍、朋友求助、从事不同服务的社工机构少等,导致双重关系很难避免。

三、解决建议。

社工与案主之间必须保持专业关系,如何去限制双重关系的产生,做到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由学者间的不断反复讨论、论证,是社会工作专业漫长的本土化建设才能得出来的。根据上述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需要限制双重关系。双重关系的限制问题,是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达成共识的。双重关系的存在,对案主与社工都是有风险的。双重关系的最早是作为伦理问题提出的。在1977年版的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守则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禁止咨询师、治疗师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随着专业性不断加强,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但仍不排除可能性的存在。若案主因其他关系而造成,不能与社会工作者处于同等条件状态,很有可能会为社工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使社工不能做出公正性的决定,影响服务效果,其专业性也会令人质疑。

第二、从社工的角度出发。基于当前中国社工发展的现状,作为专业的社工必须清楚认识到,双重关系的实质所在、是否存在潜在的或现实的利益冲突、预先评估是否会给案主带来伤害、加强与同事和督导探讨交流、不断学习研读加深专业能力、保证案主的知情权,让案主知道潜在的或现存的利益冲突,并与案主共同探索合理的补救方法。一线社工在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对于处理双重关系的办法,加强行业同事与学术界之间的研讨沟通交流,使理论与实践能同时发展。

第三、制定并完善我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确立,加快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对于造成主动求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少的问题,归根结底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信任度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追求专业化的风潮逐渐兴起,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职业的普遍出现,人们也逐渐接受。制定并完善我国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确定与社工本土化进程,加强宣传,让人们了解社工机构,了解社会工作者,增强民众信任感,有利于帮助从服务对象来源方向减少双重关系的产生。

四、总结。

p重关系是众多社会工作伦理议题中出现较多,也是处理起来较为困难的,一直饱受争议的议题。就目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来看,双重关系困境是个涉及多角度、内容复杂性、传统观念干扰强的问题。但从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还在进行中,各地区地理、经济、文化与环境等方面大差异的角度看,双重关系困境的出现其实也是必然的。要做好处理该问题,其实也是社会工作如何本土化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解决的,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突破完善各方面的问题,使社会工作专业同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中国特色,使社会工作逐步成熟化,社会工作的专业角色更加清晰明确,有关社会工作者的制度完善,对社会工作的信任感加强,形成制度信任和行业信任。这样有助于实务中的社会工作者能清楚恰当的把握双重关系的界限,同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更好的保护服务对象利益,解决问题,提供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鉴国.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山东出版社,.

[2]赵芳.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双重关系的限制、困境及其困境-一项基于城乡社会工作者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10).

[3]刘志红.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特性对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影响[j].求索,(2).

[4][美]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7版[m].隋玉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孙晓薇.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之双重关系困境[j].品牌研究,(7).

[6]沈黎,刘斌志.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工作以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员工培训的个案研究,提出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手法和技巧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工作培训。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它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二、个案简介。

dc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是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首家试点改制企业,前身为深圳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大朗分厂。厂房面积6000平方米,最多容纳员工超过400名。在员工培训方面,dc是十分重视的。每年都会请军人对该企业的员工进行军训,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具有纪律性、服从性。同时该企业的总经理还会亲自为员工开课,主要是让员工了解dc的制度,如福利制度、升迁制度等等,同时也让员工了解dc集团的企业文化,如dc的发展史,dc的理念等等,使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生活。虽然dc重视员工的培训,但员工的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使dc在员工培训投资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dc希望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从而解决员工流失这一问题。

我们在该公司举行了为期4次的培训活动,而在每期的活动我们都能达到一定的成效,并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好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我们将4期的活动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针对一线生产工人以及管理层人员而开展的培训。我们的工作模式定为以小组工作为主。我们会更加注重小组工作技巧在小组中的运用。我们将整个小组工作的过程分为:小组初期;在这个阶段更注重的是工作员与组员之间专业关系的建立。小组中期;在这个阶段更注重的是组员之间的关系的协调与发展。小组后期;在这个阶段更注重一个分享的过程,并收获彼此之间的一份欣赏、鼓励和信任。

三、小组工作方法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

(1)理念优势。

激烈的竞争让企业员工心理不适应越来越突出,企业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工注重人的发展,功能回复,在开展小组过程中,工作人员强调平等、尊重、真诚等理念,营造安全、开放的小组环境,促进组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经历员工友谊,促进和谐工作氛围的形成。

(2)工作架构优势。

相对企业其他培训,小组工作通过事前对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评估,确定主题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主题、内容、引导更贴近服务对象。同时工作员与组员们互动、工作员之间互动交流、工作员与督导交流的小组形式让小组互动更切入活动重点,让服务对象互动更加深入和有效,更有利于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

2.局限。

(1)社工仍不被认识。

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刚起步,社工教育逐渐在发展,但是社工实践平台仍显不足,这与人们对社工的了解有限有关。企业社会工作就更是不被人认识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障碍,表现为企业对社工手法和工作程序不了解而沟通不足,一些评估资料也较难获取。

(2)企业培训投资与社工实效性。

企业在培训投入上的成本估计需要集合企业各阶段的发展任务而有相应权重。社工介入领域较为深刻,关于员工心理调试和家庭问题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计划才能达到效果,这与企业的短期见效的要求产生矛盾。

(3)人性化与过分人权。

社工强调的人性化需要与企业的利益相配合,过分赋权会对企业造成压力。因此,企业社会工作需要和企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各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培训成本,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培训,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际的效果。

(4)企业社工工作经验不足。

企业社工实践平台相对较少,专业的企业社工督导更是匮乏,这使得社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权威督导的指导,而权威的企业管理人员又对社工手法认识不足。这些都限制了企业社会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钟:企业社会工作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周沛: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论企业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研究所,2005(4)。

[3]陈晓敏: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社会工作.企业研究,2006(7)。

[4]刘梦: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是透过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校园环境中协助青少年成长、发挥潜能及面对并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将以学校社工的发展历程为起点,对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困境和出路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的本土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在青少年成长历程中,学校教育对每个人的个性品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随之而来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社会工作是由专职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学校辅导人员配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全新学校工作模式。经国外近一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这一模式己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港澳台地区广泛运用,并正在向我国内地传统的学生工作和单一的学生人格培养模式发起挑战。

学校社会工作源于二十世纪初一美国东海岸的大都会纽约、波士顿和哈福地区。最初是由校外民间福利机构或市政单位的工作员以访问教师的形态提供服务,加强家庭和学校间的相互配合,以使学校方面能尽到照顾学生整体福利的责任。这项工作逐渐引起各地学校董事会的认可,年罗切斯特城的学校率先建立访问教师制度,随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学校也群起效仿。配合当时义务教育的实施,在注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及教育生活化的呼吁声中,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日益确立,并最终成立了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协会。

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也出现过,二十世纪早期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在一些中学建立青年会组织,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社会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相关工作仍由一些其他措施所取代。时至20xx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支持下,国内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再次揭开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序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问题的发生。单纯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劝导已经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心理咨询员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全面。因此,尽快开展中小学社会工作对于解决青少年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伦理价值的无情颠覆,学生的成长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其问题也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趋势。单一的心理辅导人员已无法满足学生需要,而社工则可发挥其专长,整合各个领域的专家与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许多学校目前并未具备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而部分学校虽然已经具备心理辅导体系,但老师任务繁重,无心全力辅导工作。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通常仍需兼任教学任务,每周近二十节的心理辅导课已令其身心疲惫。若要其再全力辅导学生,恐怕有所勉强。其次,心理辅导老师受制于学校的氛围与教师的角色。心理辅导老师由于受制于学校的氛围,其处理学生的问题必然以学校角度出发,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在学校外的情况,无法领会“人在情景中”的理念,找出问题症结。加之其教师的角色使得其与学生的关系往往限于师生的传统关系之中,难以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最后,心理辅导老师少有专业出身,且无社工相关知识,通常只是在大学师范教育中修过心理学课程而已。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其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达不到预期效果。通常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工作仅限于运用校内资源,对于家庭、社区等社会资源则无法做到有效的调配整合,而学校社工的出现则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点。

通常学校辅导工作体系需要三类专业人员:心理辅导人员,教育协商人员、学校社会工作者。当我们强调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人员之间差异性的同时,亦不能忘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专业。

学校社工擅长整合全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虑;而心理辅导老师擅长针对学生个人问题,做深度的心理辅导。两者若相互孤立,则会出现纰漏;若相互弥补,则可以产生巨大的功效。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预防功能的发挥,如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理念,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其预防功能是学校辅导工作体系的重要目的。由于学校社工的职业敏锐性,使之可以比其他老师更容易体会学生的变化。学生问题在轻度时发现及补救,既可提高辅导的`功效,减少人力物力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学生的伤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人格成长,降低问题的发生率。

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随学校的性质及政策的不同,其偏重点也各有不同。学校社会工作按实施的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传统治疗式、学校变迁式和社区学校式。

“问题学生”是指心理及行为上有些失常,并进而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传统治疗模式的重点在于治疗这些“问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并找出问题的成因。

2、学校变迁式:这种模式下的学校社会工作把学校理解为一个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除了个案辅导法以外,更多的是采用群体辅导的方法。群体辅导借助团体竞赛、集体讨论、群体治疗等方法,打破学生自我封闭的防线,培养学生学习的朝气和遵纪守法、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全体学生提供各种辅导,主要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与职业辅导三个方面。

3、社区学校式:社区学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是社区教育制度下必然采用的方法,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服务精神,协助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环境。这一模式强调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在这一模式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也是社区组织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学校协助学生,而且通过协助社区影响学校的政策,促进学生的成长。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应当包括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又包括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

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变迁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身心成长造成很大影响,譬如父母婚姻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独生子女问题、价值迷失、学校教育自身的不足、大众传播媒体的负面影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对以上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就要发挥作用,积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帮助,尤其要注意已经存在问题的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各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中,针对教师群体的工作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教师面临的不仅仅是行业的竞争,还有来自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就必然会影响学生及教学质量。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学生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该为教师群体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空间以及心理上的支持,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建立起高水平、高素质、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并且,将教师作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点,拓宽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面也未尝不是打开学校社会工作目前发展缓慢状态的新思路。

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社会工作者提供青少年服务的重要载体。通过驻校服务,学校社工可以深入且即时地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服务,避免因为延误或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错过了助人的最佳时机。综观世界各地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国本土的教育体制,可以看到学校社工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关乎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建立有效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刻不容缓。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坚持用户导向。以群众的办事需求、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社会力量的参与需求、行政机关的监管需求为着眼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办事流程,改善用户体验,推动信息惠民。

(一)主要举措。

(二)进度安排。

(一)主要举措。

1.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汇总。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数据收集,汇聚服务资源,掌握行业动态,辅助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机构的台账管理、就业培训、内部治理、激励惩戒与资讯交流,助力提升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二)进度安排。

2020年,基本建成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含手机移动端),实现全国社会工作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社会工作人员、机构、项目和服务对象之间有效对接供需,扩展社会工作服务可及性、覆盖面,提升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一)主要举措。

1.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与指定。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关于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升级改造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相关地域、领域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指定工作,推动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汇聚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为社会公众便捷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完整志愿服务信息、掌握志愿服务发展动态、科学进行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进度安排。

2019年,完成全国志愿服务系统迭代升级改造,启动相关地域、领域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指定及数据对接工作,开发手机用户端小程序并推广使用,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打造全流程、便捷化服务,增强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公众知晓度、用户友好性。

(一)主要举措。

(二)进度安排。

(一)加强思想武装。

(二)加强组织实施。

(三)加强资源配置。

(四)加强政企合作。

(五)加强安全防护。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摘要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教育的反馈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和评价,分析长江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我国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三条路径:依托高校、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依托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非政府组织。这三种路径相互联系,其中高等院校的作用更为凸显,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有完备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具有专业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长江大学(下文简称“长大”)自2007年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已毕业学生200余人,目前共有四年制本科在校生230余人。在本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专业发展状况如何?为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有所用”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其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2015年11月我们对长大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评价研究。

1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长大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对专业教育的反馈情况,了解他们对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看法和评价,以期为今后社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较为客观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长大社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内容分析,解析现有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制和学分要求、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双语课程、实践教学、毕业条件以及专业教学计划表等内容。

长大社会工作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培养五届毕业生。本次调查以2011至2015年社工专业五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对于课程设置的评价和课程设置的需要。调查对象共有203人,由于人数较少,问卷调查采用普查的方式,通过邮寄问卷发放问卷共203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

2调查结果。

对社工专业认同度。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大约在40年前,地处东北中朝俄交界地带的船坊镇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吴成,女的叫巧梅。

这天是巧梅的生日。吴成早早起了床,别上柴刀和土铲就往院外走。巧梅紧追两步,缠着他撒起了娇:“大成,今天我过生日,你想送我啥礼物?”

“暂时保密。”吴成笑着说,“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的。”

谁知,吴成这一去就再没回来,从此音信杳无。

这天清晨,心力交瘁的巧梅又像往常一样强撑着走出屋子,准备进山找人。婆婆递给她一兜干粮,叮嘱道:“巧梅,山里不安全,别找得太晚。”

“娘,我……”巧梅欲言又止。她想对婆婆说,昨夜她梦见吴成满身是血地蜷缩在一个黑黢黢的角落里央求她救救他,但她怕婆婆担心,还是改了口,“我记住了。我一定会把大成找回来。”

谁能相信,一梦成谶。半个月后的一天,就在巧梅翻遍了船坊镇的每一个洼地、山洞和犄角旮旯时,在一口被杂草烂枝掩盖着的废弃枯井里,发现了吴成的尸体!巧梅登时心痛如刀绞,昏倒在地。

吴成的尸身虽被找到,案发现场却遭到人为破坏,一片狼藉。警方没能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这个案子便暂时搁置了起来。

一转眼,小半年过去了。这天,巧梅刚送走来自俄国的山货商列昂诺夫,婆婆便冷了脸:“这个xxx子,干啥总来咱家?”

“妈,人家是好心。你忘了,他是大成的好朋友。”巧梅回道。

“可大成死了,朋友也该断了!”婆婆的嗓门陡然升高八度,接着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关了门。

见此情景,巧梅不禁心酸阵阵。她能理解婆婆,儿子没了,还是独苗,当妈的心里难受,一年半载都难以缓过劲儿。可列昂诺夫的确是吴成的朋友,在吴成下葬那天就来了,再三劝慰巧梅和婆婆节哀顺变。临走时,他还留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安葬费。此前,吴成只要弄到上好山参、鹿茸和熊掌,总会卖给列昂诺夫;列昂诺夫也经常从家乡带回大包小裹的土特产,送给吴成尝鲜。虽说人走了,可情分仍在啊。

不过,婆婆生疑也有道理——安葬吴成时,巧梅几次哭得人事不省,而每次醒来,抱着她掐人中按虎口的都是列昂诺夫。再者,列昂诺夫生得高大帅气,特别是他那双湖蓝色的眼睛,一看就叫人着迷。

想到这儿,巧梅隔着门板对婆婆说:“娘,你千万别多想。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亲闺女——”“哼,说得好听!”婆婆抢话道,“你才22岁,长得又像一朵花,我可不敢奢望!”

“既然你不喜欢列昂诺夫,等他下次来,我就赶他走。”巧梅说。

“啥?下次?你们是不是约好了?”婆婆突然推开门,劈头盖脸一通喊,“大成出事,全怪你。要不是你要啥礼物,大成能进山去采参吗?你就是个催命鬼!”原来,巧梅生日那天,吴成临行前许诺的那一幕,恰恰被婆婆看到了。

巧梅听得泪如雨下,双腿一软,跪了下去:“妈,都是我不好。你放心,我会代替大成留在你跟前,照顾你伺候你,给你养老送终。”

“听听,你刚催了大成的命,又要送我的终!巧梅,你究竟安的啥心?”婆婆硬邦邦地说完,又“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当晚,巧梅含泪下厨熬了米粥,做了两个婆婆平时最爱吃的菜。哪知接连叫了几次门,婆婆都没露面。巧梅担心婆婆想不开,刚要撞门,婆婆却阴沉着脸走了出来,搡开她坐到了饭桌前,夹起一筷子菜品咂几下,便吐到了地上:“巧梅,你想死我,去找那个俄国佬是吧?去吧去吧,我不拦你!”

在饭菜出锅前,巧梅尝了,咸淡正好。明摆着,婆婆气不顺,在找茬。巧梅既没还口,又没辩驳,转身重新进了厨房。等再次做好,婆婆却死活不吃,还口口声声说:“谁知道饭里有没有下毒?”巧梅委屈极了,呜呜哭着冲出了院子。

这一夜,巧梅是在吴成丢命的枯井旁度过的。而吴成遇害这桩案子,说来也蹊跷。法医做过尸检,确认害他命的有两个凶手。第一个,目前尚不明朗,正在排摸调查;第二个,是个死人,确切地说是一堆戳在枯井里的森森白骨——吴成背后挨打,陷入昏迷,被扔下井,恰被不知何时殒命井底的一个无名死者的肋骨刺中了心口。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论文摘要:指出风险管理原则是风险控制模型的一项核心组成部分。介绍了风险控制原则贯穿于风险控制的管理中,阐述了风险管理原则在高校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高校现状,风险,风险管理原则,风险控制。

引言。

iso31000: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的用于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环境下,“特定事件”和“特定法规”的基础上产生的,体现了世界范围内风险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最佳实践。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今天,该标准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涵盖了风险管理范围、风险管理有关术语和定义、风险管理原则、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管理过程等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组织提供了一个科学的风险控制模型。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组织所有活动都涉及风险。因此,应对其实施有效管理。风险管理就是指“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协调活动”。这些管理活动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承受和风险沟通。做好这些活动的前提是认真学习风险控制原则、深刻领会风险管理原则、严格遵循风险控则原则。

1风险管理创造并保护价值。

风险管理首要原则就是“风险控制应该创造价值、保护价值”。执行以减少损失、创造价值为目标的风险管理原则,有助于组织实现目标,取得具体的成绩、改善各方面的业绩,包括人员健康和安全、合规经营、信誉程度、社会认可、环境保护、财务绩效、产品质量、项目管理、运行效率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例如学校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该合规办学,也就是办学要考虑法律法规要求、考虑社会需求,这样才能永续发展,如果不考虑社会需求,盲目招生和培养,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就是风险;风险管理创造并保护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信誉度和社会认可,对学校来说信誉度非常重要,学校应该十分注重树立自己的信誉度,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这样,所生产的产品(即学生)才能得到社会欢迎。如果培养的学生不注意保值,信誉度和社会的认可程度就会下降,学生招生和就业都存在风险。总之,风险管理首先要考虑创造并保护价值。

2风险管理嵌入组织的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嵌入组织的管理过程”是风险管理的第二个重要原则。一个组织包括安全、环保、产品实现、财务等诸多方面,管理是即一个综合的管理,然而这些方面无一不存在风险,因此风险管理不是孤立地,而是组织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战略规划、所有项目、变更管理等过程。例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在规划院系、专业的同时,必须考虑师资力量、就业状况、教室容量、其他资源等是否有风险,这种风险管理必须嵌入到规划中,控制这些风险,规划才能实现;风险管理必须嵌入到所有项目,例如:建一个实验室,药品使用风险管理、火灾风险的管理、实验室使用价值等都应嵌入到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变更风险管理,例如:变更《有机化学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变更的新老师能力进行评估、讲课安排旁听、考试成绩等都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项目、运行项目、更改项目的风险都得到控制。

3风险管理支持决策过程。

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三个重要原则。组织的所有决策都应考虑风险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旨在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有助于判断风险、有助于决策行动的优先顺序、选择可行的行动方案,从而帮助决策者作出合理的决策。风险管理要支持决策首先要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以及认识风险状况,制定管理风险方案。例如:三鹿奶粉,如果充分识别供货商产品质量这一风险,提供决策依据,选择合格供方从而控制风险,就不会出现在奶粉中加入过量三聚氰胺,导致中毒这样的严重事故。

4明确风险管理涉及的不确定性。

“明确风险管理涉及的不确定性”则是风险管理的第四个原则,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显然风险管理也就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管理必须考虑到这些不确定性和不确定的性质,这是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例如: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不确定的风险有:首先结果不正确性,其性质有可能试剂不合格、操作不认真、环境不合格等;其次是学生中毒风险,其性质可能是危险化学品撒漏、试验中产生的废气、操作不当等,对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和风险性质都应该明确,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有效的控制这些风险。

5风险管理是系统的,结构化的和及时的。

系统化是指全面的、综合的和连续的,而结构化则是指相互支撑。系统化和结构化是一种过程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也是一个过程,因此,同样符合过程管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原则。组织的风险管理是有许多风险管理过程组成的,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将多个风险管理过程按照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来管理,这样能够取得最优的效率和结果。例如,学校实验室有药品管理、电器使用、仪器使用、试验过程等风险,这些风险必须是各相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控制好风险,同时又必须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有效的控制试验室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系统的,结构化的和及时的。

总之,及时的风险管理能够支持决策过程,风险管理是系统的,结构化的,它应该嵌入到组织的管理过程,去创造并保护价值。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这些原则,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有效的控制各种各样的风险,使其得到长足发展。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工作的覆盖面与专业性不断提升。从社会工作教育的角度看,许多社工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于个案、团体和社区等主要方法的运用逐渐走向科学化与合理化。然而从社工实践的角度看,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实务尚存在着一些误区与错位。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二、社区活动和小组开展较多,个案工作易受冷落。

三、实务活动监督不够。

四、文牍和行政事务繁重。

督导机制角色偏于行政化。深圳社工机构采用香港社工+本土督导的方式,着重培养本土督导的发展。在理念上,本土督导依照“一线社工――督导助理――初级督导”的层级关系。这种层级关系并不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督导从事的并不是简单的管理和领导工作,而是担当类似咨询师的作用,督导需要与被督导者开展彼此的良性互动,对后者在实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帮助其成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督导并不能认清和摆正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把自己定位在领导者的角色和地位,认为下级社工和人员要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见和工作,这与督导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本文的内容主要以深圳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探讨了目前中国社工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深圳市的社会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政府非常重视,提供了较充足的资金支持,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但与此同时,深圳市社工实务暴露出的上述问题,也需要各方加以重视,积极反思并推动制度改革,这对全中国的社会工作建设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01).

[2]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3]朱眉华,文军主编.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02).

[5]沈黎,王安琪.本土社会工作督导运作状况研究――基于上海社会工作实务界的探索性分析[j].社会工作,2013(01).

[6]文军.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j].社会科学,2009(07).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政府购买服务在广东省“先行先试”,广州与深圳、东莞、中山等城市通过项目购买、岗位购买等多种方式,催生了大批社会组织,提升了政府、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展现了社会工作在民生福利中的专业价值。但也存在着政府对社会组织监管和引导不足、制度设计有缺陷、评估缺乏质量标准和监控平台、拨款程序繁杂等问题。下一步的着力点应在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并尊重双方责权利的原则下,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标准规范和评估规则,建立评估指导中心和有效的监控管理平台,依法依规操作,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组织监管。

一、政府购买服务概念的源起。

政府购买服务起源于西方国家,在现代社会已经是社会管理中的一种常见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在美国被称为购买服务合同或合同外包,在中国香港则称之为社会福利服务资助,我国内地一般称之为政府购买服务。

所谓政府购买服务(governmentpurchaseofservices)是指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预算中拿出经费,向各类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拨款资助服务或公开招标购买社会服务。[1]这是欧美国家社会公共服务制度改革的产物,反映了政府在社会服务中地位作用的变化,体现了服务价值和服务理念的变迁。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带来了贫困、疾病和失业等社会问题,英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到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在社会服务方面开支日益庞大,赤字攀升,面临“福利危机”;于是各国纷纷进行大规模福利改革,开始走“第三条道路”:从“福利国家”走向“多元福利”,把市场与非营利的志愿性组织引入福利供给,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共担风险的积极福利政策,政府购买服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欧盟于1992年颁布《公共服务采购指令》,将机动车及设备维修、电子政务及相关服务、会计和审计、污水和垃圾处理、健康与社会服务、文化及体育等27类公共服务全部纳入向市场购买范围,凡是超过20万欧元的公共服务,一律公开招标购买。

中国香港在将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区和民间组织方面也做得十分成功。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公共服务由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同负责,经费以政府提供为主、民间筹措为辅,服务以民间提供为主、政府提供为辅。全港上千家福利服务机构绝大部分是社区和民间组织承办,社区民间组织多达万多个,从事社区服务、安老服务、家庭及儿童服务、康复服务、青少年发展等。这些福利服务机构是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者,在香港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体制改革推行“小政府、大社会”,转换政府职能,特别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变成社会制度的安排,这是创新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服务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

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安排。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的社会心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都发生了变化,对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有了更为强烈的愿望和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创新社会服务方式,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二、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广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从2008年开始探索,经过了单项购买向综合服务与单项购买相结合的转变:从最初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院舍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购买服务等多领域多形式的探索,到2010年开始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的社会管理经验,尝试在街道层面通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方式推行20个试点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再到2011年底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全面铺开。

2012年1月“两会”期间,广州市政府提出采取全面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把20个试点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模式推及广州市所有街道,每个街道至少建立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于是15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也被列为广州市2012年民生十大实事之一[4],用大面积覆盖和全面普及的方式推动社会工作实务,取得了重大成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关注民生,“广州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广州市的政府购买服务,以项目购买的方式全面推进。

大规模的政府购买服务确实有正面的积极成果,一方面通过这种财政投入,极大提升了民生服务的覆盖面,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秉承“助人自助、服务社群”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和问题出发提供专业服务,服务领域包括了家庭、青少年、老年中的弱势群体和有需要的人群,同时规定各街道具体情况可以设立特色服务,包括残障康复、社区矫正、社区专案、社区公共问题的介入;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从2009年上半年广州市仅有的七个社工机构扩展到目前的一百多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工作成为不再陌生的名词,这些措施对于社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短期内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步伐过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150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在20个试点项目推行时间只有一年、经验尚未来得及总结、存在的不足尚未找到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的,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一)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政府监管、引导不足。

在大规模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关注民生和培育社会组织,取得了重大成绩;也有了以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目标的、对社会工作不了解、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停留在“培育”的概念里,如何在培育中进行规范,有效引导、指导和管理,尚未进入政府日常工作范围,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组织、以奖代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效果是明显的,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完全靠社会组织自律营运的方式,毫无疑问会给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带来极大的挑战和隐忧。

从广州市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以项目方式培育大量的社会组织的成效看,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对社会组织在给出政策、购买项目、促进发展中进行规范和提升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内涵,从政策上、管理上、监控上、指导上防止社会组织把政府购买服务当做盈利的蛋糕争抢牟利。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在政策指引上、质量监控上都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带来了不少问题。

笔者在2013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投标和评估工作的建议》被列为广州市政府领导重点督办提案,也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从笔者参与各种项目评估、调研的情况看,社会组织在营运过程中公益性的偏差虽然程度不同,但是许多问题具有普遍性。

政府购买服务在广州市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多样性、差异性日益明显,公共服务提供手段单一、保障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势在必行;但是也要注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做好制度设计,要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平台。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并不等于政府放弃管理责任,在实施购买服务后,承担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必须履行监督责任,将购买服务事项纳入专门部门统一管理,依法对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实行项目质量、效果的指导与监督,形成职责到位、协调配合、违法必究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才能具有真正意义地通过服务购买培育和促进社会组织,实现公共服务多层面提供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初衷。

政府购买服务之后如何进行监管和指导、引导?这是困扰各级政府和挑战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问题。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缺陷与购买服务招投标的造假可能。

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属于新生事物,政府购买服务要走上规范化轨道,透明化、公开化的平台搭建和制度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在推展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作为服务购买方的政府并不了解购买服务的工时计算与服务质量的关系,在杜绝价低者得防止服务以次充好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之后,招投标过程就会出现服务工时虚高者得,服务工时虚高必然导致服务过程弄虚作假,当购买服务的服务量高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规定人员所能提供的服务20%以上时,购买服务的材料造假数字造假就不可避免。

例如:广州市政府文件规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00万元的项目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一线社工为14人,专业服务工作量计算为:14(人数)×(扣除xxx规定的所有假期和周末的月工作日)×8(每天工作时间)×12,就可以得出服务工时为29232小时,由于社会工作服务必须有督导、培训、交流、学习的时间,约占总工时三分之一,于是可以计算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工作量大概为20000~21000小时之间,但是某些区由于具体分管政府购买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不懂社会工作服务工时的计算,片面采取服务工时高者得进行招标,甚至出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指标达到三万多服务工时,如此虚高的工作量让一线社工倍感指标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服务质量,当然更不可能做好服务对象调研和需求评估,提供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适切性的服务,甚至必须“合谋造假”才能应付得了第三方评估。

政府购买服务如果从原来的价低者得转变为服务工时虚高者得,损害的是民生利益、政府形象,造假泛滥,最终必然导致行业混乱,管理失当,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初衷。

令人担忧的并不限于此,在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试点中,高校背景、企业背景、境外背景、街道自组织等等各类型社会组织都在承接社会服务,招投标过程不透明,甚至暗藏猫腻等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笔者在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评标工作中发现,有些社会组织为了获得项目,不惜材料造假、资质造假,大量的“首次”“首个”等无法进行考量的自我吹嘘的所谓包装出现在招投标过程中,“萝卜招标”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设计方面(如何杜绝招标过程中人情关系战胜专业关系、如何防止弄虚作假和服务工时虚高者得、如何营造招标过程公平公正的平台、如何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监控等等)的缺陷,给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过程的弄虚作假留下了空间。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评估缺乏质量标准和监控平台。

2012年5月,广东省政府下发《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下称《办法》)。[5]《办法》提出,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过程当中,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需由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实施,其余购买项目应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实施,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等方式实施。但是政府购买服务并非实体产品,难以用实体的标准化的方式提供。

《办法》提出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提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可由财政部门实施或通过引入第三方实施。《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具体分解落实到三级目录,共涉及到262项内容,什么样的“第三方机构”才具有权威性,才能有效评估,这些问题在《办法》中并没有明确,也就是说《办法》仍然属于纲领性的制度设计,既没有实施方案,也没有监督、考核和问责制度的明确规定,操作起来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评估的意识比较强,每年都有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中期和末期的评估,并按照《办法》和国际惯例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执行。

为了应对这个难题,广州市社工协会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于2013年4月专门聘请香港资深评估专家,为参与评估的专家团队进行了为期几天的培训,从评估思路、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模式、评估指标修订、评估报告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对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大面积问卷、座谈、专题讨论,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政府决策参考,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

但是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评估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各区在购买项目评估时独立自主向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购买评估,却没有广州市统一的行业和服务质量的评估标准的设定,众多评估机构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成体系去开展评估工作,甚至出现连评估时间也不一致的情况,有些评估机构只用半天的时间完成200万元的项目中期末期评估,这样就给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带来较多困惑和问题,各参与评估的机构专家团队组建与资质也没有正式的途径向社会公布。

例如,目前广州市接受政府购买第三方评估的机构有: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该协会是唯一的没有做直接服务的机构),还有几个各自有政府购买或其他方式的参与直接服务的机构参与评估,对于评估机构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政府并没有进行必要的规避规定和规范管理。由于没有广州市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统一标准,这几个机构作为第三方自行设立评估标准,评估时长自行决定,对通过评估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良性发展的基本目标就会有所偏离。

对于正在培育过程处于萌芽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没有统一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没有有效监控和管理的平台,没有行业标准的设立和公平公正的规避制度,必然带来各种问题,影响政府购买服务的目的。

(四)政府购买服务拨款程序繁杂延误和税率问题。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款的审批繁杂,经费到位的经常性延误导致社会组织拖欠员工工资,更多的服务迫不得已变成零经费服务,这已经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深圳到广州,再到珠三角,几乎实施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广东省各地都面临这个难题。

问题的原因是政府仍然按照企业购买的思路开展服务购买。企业营运与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公益性组织营运存在重大差别,民办非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项目若有盈余不得用于福利和分红,必须用于服务拓展,这种规范和思路制约了民办非企业的社会组织的资金积累,在服务经费经常性延误的情况下,高素质的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服务质量的保证就成问题。

以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最大项目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每年200万元的项目购买,有人员构成(20人,其中70%为一线社工)和经费使用(人员薪酬待遇占经费总额60%)的明文规定,非营利机构的社会组织本身资金积累不足,当项目经费延误拖欠超过一定时间,社工的工资和服务经费受到影响,就会出现经费难以为继的情况。

2012年笔者曾经在“两会”期间通过政协提案建议简化政府购买服务的拨款程序,或者成立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款项延误时可以申请经费垫付的基金会对社会组织实行支持,但是相关职能部门解释,拨款程序是规范操作的过程,不能逾越。

例如,政府购买服务在年底12月或者1月签署协议,按照协议第一笔经费在10~15天之内拨付,但从笔者曾经担任社会组织法人代表和理事长多年的实践看,第一笔经费几乎都在3~5个月之后才能到位,社会组织需要垫付几个月的工资和服务费,对于基础薄弱的社会组织,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税率也是困扰社会组织发展的大问题,财政经费拨付时需要社会组织提交发票,提交发票必须先行纳税,大概是56%左右的税费。以200万元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为例,假定某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200万元税费112万元;3月份签署协议,第一期款项拨付为5月份,9月份项目中期评估,才能申请第二笔经费,由于经费审批拨付的程序繁杂,第二笔项目款往往已经到了11月,服务的过程由于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减少垫付经费的压力,该机构迫不得已做了大量的零经费服务。经费到位问题随之而来,不能在11、12月有大额开支,否则被认定突击使用经费不规范;跨年度的人员工资和服务经费被认为属于机构盈利,必须缴纳25%的营业税……笔者曾经就这个问题与相关职能部门以政协委员提案的方式交流,得到的回应是税法是xxx才能制定和修改的,任何变动都是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建议。

政府购买服务是把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引入到公益领域中,有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选择的服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也是培育社会组织、激励社会组织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过程;只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平台,合理配置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社会组织和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都属于萌芽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管理、监控,完全依靠社会组织自律,就容易出现监管不力,甚至是“劣币驱赶良币”的现象。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

第一,政府购买服务必须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方契约关系,尊重双方的责权利,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学会与社会组织合作和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指导。

从市场经济原则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契约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随意违背项目协议,不经协商违背协议契约的行为都应该追究违约责任,尤其是对于购买金额、项目期限、资金到位时间、资金用途等,规范购买服务的拨款程序与期限,有效监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使用情况,堵塞违背公益性、非营利性操作的漏洞,才能保证政府购买服务达到提升民生福利和民生服务的效果。政府由于繁杂的程序或者由于各种纯属政府部门因素的拨款延误由拨款方负责向社会组织提供垫资或者提供滞后拨付金(或者为社会组织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支付利息),才能避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慵懒拖拉作风,用保证服务经费的到位保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第二,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要进行有效科学的需求评估设计,尊重社会工作专业规范。

第三,严格遵守公益性社会服务的原则,对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都要进行规范。

政府购买服务首先应遵循公益性原则,将有限的资源放到满足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的服务需求中去,政府购买服务明确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为基本服务,除非是确实在评估中发现存在重大问题的服务机构必须终止服务更换服务机构,杜绝“人情关系战胜专业关系”,对于在项目竞标中打招呼、拉关系干扰公平公正纳入基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考核问责范围。

对于社会组织的评估要注重专业规范,由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对象都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地位,服务资源不足,开展个案服务难度很大,在项目评估中常见的现象是社会组织社区活动的指标大幅度超标,个案服务严重不足,这种避重就轻、什么服务好做就做什么的方式应该纳入社会组织专业能力不足的评估条款。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策略建议。

第一,建立地方性社会组织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评估指导中心,实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监控、管理职能。

培育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其中一项内容,从广东省的实践看,确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尤其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大量产生。培育社会组织也包括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增强社会组织专业竞争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针对目前服务资质良莠不齐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情况,有必要建立和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增强社会组织专业竞争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提高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入门门槛。例如规定举办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理事会成员必须三分之二具有专业背景(社会工作本科以上学历或者拥有专业资格证,了解社会工作的内容和特性),才有资格承接服务,从基础上避免用盈利的投机的思维和行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偏差。

第二,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分级、评级管理,将机构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经验、服务质量纳入分级评价指数。

广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成长已经有几年经验,在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中,由于没有采取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级、评级管理,将机构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经验、服务质量公开与政府购买服务条款对接,一些新办的无任何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凭借非专业性的“人脉关系”大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甚至出现采取“萝卜招标”的方式排斥有服务经验和服务成效的社会组织,干扰进行公平竞争的情况。

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级、评级管理,将机构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经验、服务质量(评估等级)纳入考核指标,可以采取业务(专业评估服务质量、撰写与发表的优秀服务案例、社会服务的实际效果、承接购买服务的项目和经验)、财务(对购买服务的专项经费给出使用规则,定期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结论)、人力(聘请投入服务的社工人才素质与数量)等三个方面进行核准评级的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成长。

可以参考西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政府购买与补贴的普通规则,成立不足一年的、理事会成员没达到3/2专业背景的社会组织不容许承接大额和超大额的政府购买服务。按照社会组织的服务经验、服务评估等级,设定相应的招标条件和准入门槛。

第三,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标准和评估规则,实施有效引导和管理监控。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标准和评估规则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有全市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评估规则,才能有第三方评估的客观公正,才不至于各区各地各有一套自行其是。评估机构可以多个,但是评估标准只有一套,这样有利于评估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评估标准不一只能带来行业混乱。评估优良的项目在续约和拓展新项目中有优先权,杜绝“人情关系战胜专业关系”的潜规则,才能净化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环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评估对于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的有效引导和管理监控。

第四,每年定期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人员和社会组织理事会成员的专业培训并纳入考核指标,学习社会组织公益性的理念、管理技巧、服务推展和服务评价等基础知识,掌握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量计算的方法和财务管理方法,杜绝弄虚作假,关卡前置保证政府购买服务健康发展。

[1]什么是政府购买制度[eb/ol].[20051214].http:///news.

[2]xxx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eb/ol].[20120730].http:///was5/web/s.

[5]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n].广州日报,20130531.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一根被抽完的烟从手中滑落,那人用脚碾了碾,眼睛看向远处。一辆车闯入他的视线,他的嘴角轻轻向上一扬,眼神也变得犀利起来。随着车子越来越近,他收起自己的情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向马路对岸走去。

时间计算得非常精确,车子还未碰到他,他便作势向旁边飞去,“砰”的一下倒在地上,呻吟起来。车主慌忙下车,蹲在他身边。“没事吧?有没有事?”车主的声音有些颤抖,还带着一丝惊恐。“没事?怎么可能!你怎么开车的!信不信我报警!”那人半坐在地上,厉声质问,面容开始有些狰狞。“我……我赔钱,您看能不能不要把事情闹大?”车主双手合拢放在脸前,一遍一遍地祈求。“赔钱?既然说到这份上,那你说赔多少?”在不经意间,他们眼神相对,四目相视,那一眼包含了太多。

车主给了钱,他起身离开,扶着腰,撑着路旁的扶杆,瘦弱的影子越拉越长。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能拿到钱,终于有xxx吸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那车主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那上面有个高大男人,一位贤惠的妻子,还有一个笑得天真、灿烂的女孩——多么幸福的一家子。

拿到钱的男人,正在一间破败的屋子里往自己身上注射xxx。注射之后,他仰天长叹一声,面部的肌肉也松弛下来。突然他像是想到什么,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照片,那照片竟和那位车主的一模一样,依旧是那幸福的家庭,依旧是那纯真、快乐的笑。“啊!”那人猛叫一声,晶莹的泪从他眼角滚出,他痛苦地闭上眼睛,慢慢地滑落,直至膝盖触地,他的双手捂住脸,身体开始抽搐,久久不能停息。

几天后,男人又来到相同的位置,做着相同的事情,不料这次他却再也没有站起来。背后的血越流越多,那张照片飘向身旁,男人伸手想要去拿,可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远处,一个身影将一切默默看在眼里,竟是那日的车主。看到男人此举,她再也忍不住了飞奔到男人身边,拾起照片。这一刻,世界都已经静止,她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向男人,似乎想从男人的眼中看出什么。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嘀嗒”落在照片上。“对……不起。”男人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说出这三个字,说完全身抖了一下,眼睛闭了起来。“爸——”她惊呼,喊出了那个已经躺在血泊中的男人这辈子最想听到的字。她猛的扑上去,趴在那还有余温的躯体上,泪水湿了衣服,与血融为一体。

像是回放,在她扑上去的那一刻,许多画面涌了出来:

“爸爸!你看!”女孩手拿刚做好的风车举到男人面前,那男人用自己的胡碴挠了挠那女孩,逗得女孩直乐;“哦!飞喽!”女孩跨在男人肩上,高兴地喊,旁边的母亲忍不住柔声责备:“慢点!别跌着了……。”可是这一切已经远离,从生命中永远消失,从这一刻,不,是从多年前那男人开始吸xxx的那一刻开始。

曾经宽大的肩膀,如今怎如此瘦弱;曾经美好的欢声笑语,如今怎天人永隔……,太多的后悔,太多的如果。如果没有xxx,是不是这一家人不会如此,如果那xxx没有毒到人心,是不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社会学系根据06级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希望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要求学生根据我们所给的论文题目,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实证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希望他们能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出一定的方法、对策。我们最终希望,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能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为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专业作用做好准备。

如果你所选择的题目是有关社会工作理论分析方面的题目,我们希望你能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与科学素养。

二、论文的具体要求:。

根据社会工作的培养目标我们对06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论文提出如下要求。

1、论文内容必须与专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论文不能偏离专业方向。

2、论文必须要反映学生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调查研究报告为主要形式。

4、论文字数要求在8000字以上,以10000左右字为宜;。

5、一些题目的范围较大,撰写文章和与指导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尽量把题目具体化。避免过分空洞与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的出现。

1.个案管理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2.社会工作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3.校园学生文化现状调查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4.大学学校社会工作需求的实证研究。

5.大学教育本质研究:社会工作学的视角。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督导地组织学生到机构或社区中接受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训练和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史柏年,2003)。大多数实习单位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机构,如民政部门及其所属的福利机构、特教学校、残联、工、青、妇等,少数单位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很多学者针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进行了系统而又详细的研究,得出了很多经验性的资料,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带学生实习的过程,结合学生时期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感悟出自己对实习的一些见解,希望各方努力让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成为学生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社工。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功效——知、觉、行三者的整合。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仅研究和探讨纯粹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专业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应用方法技巧、如何理解理论原则等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方法与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职业守则和专业伦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按照台湾东海大学曾华源教授的概括,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协助学生学习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成熟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意识上的使用自我。认同专业价值观以及实现自我的成长。

二、舞台剧《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现状。

戈夫曼的拟剧论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研究。借用一下戈夫曼的拟剧论中相关的概念描写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现状,通过舞台剧《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的形式表现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面对的窘迫情况,也许是和以前的研究不同的情况,我并不想一味的批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因为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制约着他们角色的发挥,功能的实现。从一个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身份出发,结合戈夫曼的拟剧论,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一一表达出来,希望能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深思。

(一)半虚拟半现实的大舞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始终倡导加强实践性教学,但在不少院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专业实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实习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工作专业也是如此。所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这个大舞台,整体呈现出一种半虚拟半现实的特点,是随着剧中人的角色的扮演,剧情的慢慢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二)“羞涩”的剧本期望。

剧本期望就是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社会是一个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但是,在个人行动的后面隐藏着强有力的“剧作家”,这个“剧作家”就是社会体系,它不允许个人离开剧本。人们的行动受社会体系预先写好的“剧本”的限定。但是由于社会大舞台半虚拟半现实的整体特点,所以社会乃至是公众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并没有明确的剧本期望。理所当然的是,实习学生的表现就无所谓满意与否,合格与否,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没有明确的指标评估实习的过程。所有的实习以最后老师的评定分数来终结。

(三)模糊的剧本角色。

对结构严密的社会交往来说,社会有个“剧本”,它全面地规定了各种成员要扮演的角色,学习一个角色就要了解对一个相应的社会身份所期待和要求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行为规范无章可循;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实习生这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缺乏认识,从而产生角色模糊。同样,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学生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来到机构,只能按照实习机构的要求来做,大部分学生成为了打杂人员,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失之交臂,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四)最小交集的剧组。

戈夫曼把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称之为剧组。在我国内地比较偏重于社会工作理论和教育方法等层面上的研究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且缺乏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直接实践经验的实习督导,而且大部分学校的实习督导由于对实务工作缺乏了解不能给予实习学生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实习机构在实习的过程中也缺少责任意识,实习学生长期积攒的情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以一份实习报告、一个实习成绩而退场。

(五)投资最少的舞台剧。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依据其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一般分为: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最常见的实习形式是间隔式实习和并行式实习。”(库少雄,2003)。无论是就地实习或赴外实习,还是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都需要一定实习经费作保障。由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现状和各高校用于实习经费现状,及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接待实习生的机构要收取实习管理费和实习指导费,导致通过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实习内容、简化实习程序、减少实习次数去实习,因此社会工作的实习效果就难以达到其目的和要求。

三、让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成为你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所谓缓冲垫,顾名思义就是起到缓冲的作用。学校的社工教育不仅包括理论,也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不仅是在将理论转化成实践,也是积累经验的一个机会,作为一个工作过的社工来说,实习更是为我们今后选择社会工作在铺路,所以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真的很重要,会成为我们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一)学校乃至学院。

1.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提上日程。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社会工作专业课堂理论教育同样重要,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学校的学院应该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国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影响力比较大。

2.储备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增加实习投资经费。

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过程中,专业而有经验的督导老师就显得格外重要。新形势下,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应该尽量招聘具有社工专业背景的老师,尤其要与其他专业的老师区别开来,储备专业化的师资力量,这样对于专业,对于学生都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3.建立名副其实的督导模式。

由于专业化师资力量有限,督导老师在对实习学生督导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对多的状况。督导有时候也就变得似乎很名副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办法探讨得很深入,话题也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所以我的建议是建立名副其实的督导模式,尽可能建立小范围的督导模式,最好在三个人以内。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一个社工班的学生为40——50人左右,专业老师也就4、5个人。我想学校是不是可以分阶段集中实习,学生分批实习,只不过老师就会很辛苦。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至于具体实践的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4.做实牵线搭桥工作。

老师与实习机构保持联系,经常抽空到机构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做实牵线搭桥工作。这样,一方面现场督导了学生的实习工作,另一方面,也会给实习机构一种无形的压力,更加重视专业的发展。专业实习工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习机构。

1.提供良好的实台,提高实习学生的主体性。

很多的实习机构由于缺乏对社工专业的认识,对社工专业学生的实习角色很模糊,不知道该安排他们干什么具体的工作,所以就把他们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内。我想随着社工渐渐走近人们的内心,这样的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实习机构要与学校的督导老师进行沟通,提供良好的实台,提高实习学生的主体性,倾听他们的意见,毕竟只有实习学生自己参与进来,才能充分发挥实习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增加责任意识,真实评价学生的实习工作。

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机构方面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准确的。为了能够让学校方面对学生实习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构有责任协助学校和实习导师对学生进行实习评估。无论是专业上的表现,还是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实习机构都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学生来说,每次评价都是下一次进步的开始。

(三)实习学生。

1.“手中有剑”才能升级为“心中有剑”

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学好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到“手中有剑”,通过一次次的实习,我们拔剑出招,一次次的实战的机会,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渐渐的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剑”,成为真正的高手。

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孙子兵法》有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说的激进一些,社工专业实习有时不免也是战场,不提早准备,只打没把握的仗,怎么有胜利的可能呢?所以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好实习准备,包括实习机构的情况以及关于服务对象等等的一些背景性资料。例如,我们的服务群体是自闭症儿童,像我们这种门外汉,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这样,进入实习机构以后,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将实习当做工作前的一场场练兵。

全身心的投入实习过程,并将工作的进展记录下来。将每一次的专业实习都当做工作前的练兵,珍惜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发挥专业角色,如果碰到问题及时和督导老师进行沟通。通过一场场的练兵,我们会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后来游刃有余,轻车熟路。

4.做好实习后的总结反思工作。

实习是自己的事情,无论收获多少,都是宝贵的经验材料,是今后工作的一个平台,一个缓冲垫,一个可借鉴的模版。所以,我们要做好事后总结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并妥善保存。毕业之后,工作中碰到了很多的困惑和挑战,由于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所以经常一头雾水,如果有了实习这张王牌,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小结。

文章通过回顾自己的社工工作经历,结合自己上学时的专业实习经验,提出了一些关于实习的思考。主要包括实习的功效,并借用戈夫曼的拟剧论,导演了一出《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的舞台剧。通过舞台剧《社工专业实习风波》的形式表现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面对的窘迫情况,也许是和以前的研究不同的情况,我并不想一味的批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因为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制约着他们角色的发挥,功能的实现。最后提出作为教育机构学校以及实习机构,又该作何努力,配合学生的专业实习工作,让社工专业实习成为学生未来做社工的“缓冲垫”。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四

了解此次阳光团队的组织架构以及团队文化对其工作的影响。

面对面的访谈。

阳光团队某人。

(一)访谈开场语:

你好,我是09社会工作3班的一名学生,现在要做一个心理咨询的深度访谈的作业,时间为40分钟左右,我们谈话的内容除了老师,你我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我会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二)访谈对话。

第一部分:对话部分。

1、所在部门的具体职能是什么?,部门人员情况(几个人,人员来源,年级,专业),在这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人员短缺或富余,人员素质不符合部门要求等)。

2、您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在工作安排上是否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3、本部门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如何?是否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6、您们团队招新的整体过程是怎样的?人员要求如何?需要培训?如何培训?

7、团队换届是自荐还是推选?还是另外的形式进行的?

8、你认为心理咨询、朋辈咨询与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有相似的地方吗?(首先介绍一下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

9、你觉得在你们部门或者团队当中,最重视的是什么?(组织纪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作态度、个人能力)。

第二部分:访谈结束语。

再次感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1)观察活动现场。

(2)选取对象。

(3)开始访谈并记录。

(4)访谈的反思与评估。

(1)被访者拒答。

(2)访谈地点受干扰性大。

(3)访谈过程中被访者不耐烦。

(4)访谈过程中被第三者打断。

(5)被访谈者敷衍回答。

(1)选取适当的访问对象,考观察选取容易接近的,明确告知其我们的目的。

(2)选取适当的访谈时机和地点。

(3)也可以一对多的进行访问,形成交流小组形式。

(4)如果对象敷衍回答,应尽早结束访谈,并将此次访谈作废。

(1)本子、笔及相关个人证件。

(2)录音笔。

(3)访谈提纲。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五

建设幸福武汉社工与您同行。

(一)传播社会工作知识,树立专业社工典范;。

(二)提升社会对专业社工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三)营造尊重社工良好氛围,推动武汉社工事业发展。四、活动内容及分工。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最美社工评选、社工成果展、社工站观摩、社工电影巡放、社工专题巡讲、媒体宣传”等形式进行。各单位分工如下:

(一)市民政局:1、组织20xx年度武汉最美社工评选活动;2、举办第二届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最美社工颁奖典礼;3、组织“武汉最美社工”媒体系列宣传报道。

(二)7个试点部门及19个试点单位:1、试点部门组织本部门试点单位统一制作社工试点成果展版(每个试点单位2块,规格2米×米);2、各试点单位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设立社工知识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发放社会工作宣传资料,方便群众取阅;3、组织电视台、电台、报社报导社工典型实例,并以新闻、专题、专刊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开展社会工作知识的普及。

(三)7个中心城区民政局:1、组织开展社工站实务观摩活动(每个区不少于20人);2、组织社区开展社工电影巡放活动(每个区不少于5场);3、组织社工专题巡讲并组织集中收看《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专题片。

(一)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民政局牵头协调,7个市直试点部门和7个中心城区民政局负责落实,民办社工机构全力配合。

(二)市民政局负责协调提供社工站观摩点、社工影碟、及《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专题片。

(三)试点部门和试点区要根据“社工宣传周”活动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于3月7日前送市民政局备案。

(四)7个市直试点部门和4个试点区的成果展板请于3月12日前送市民政局。

(五)各单位要做好“社工宣传周”的宣传总结工作,于3月28日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市民政局。

武汉市社会工作办公室。

2021年2月28日。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六

您好!我是__。综合考虑了一下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有资格参与这次社会活动奖学金的评选,所以提出申请,希望学院能给予我一个展示和肯定自我的机会。下面将我的基本情况陈述如下,作为各位领导的评审参考。

在20__到20__学年度,我积极参与了校内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

在校内,我参加了学生会权益保障与生活福利部,除了帮同学们寻找丢失的一卡通等,更开展了美食文化节、权益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其次我在院学生会的学术部担任干事一职,组织了学院12级的新生辩论赛,新老生交流会,“美丽青春中国梦”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自我,扩大了人脉,也让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新生们对学院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我也加入了职业发展协会,在接宣讲会的过程中,对将来踏上社会进入工作也有了一些提前的认识。

在假期,我也参与了一些实习和志愿者的工作。在寒假的时候参加了上海科技馆的志愿者工作,在馆内做导览的工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服务。也在暑假的时候为来参加我们学院优秀高中生暑期夏令营的同学们做志愿者,向他们展现了我们学院风貌的同时,也让他们领略到了我们的魅力。

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让我在待人接物时更加有礼貌,在组织活动时更加有条理,在遇到困难时更加有勇气去面对。

同时,我在参与社会活动的没有忘记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这一学年我的绩点在年级里排名在前百分之三十,这离不开我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现特向学校申请社会活动奖学金,希望能得到批准。

此致

敬礼!

__。

20__年x月x日。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七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八

在校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很难一毕业就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工,因此实习很有必要,社工实习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时寻求接纳,在相互接纳中承担责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

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四: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那时侯我们理解到社会工作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第五,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面对他们突发的情绪转变、不愿对我们说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时,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这样问题不会恶化,许多小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化解。然而,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社会工作吸毒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九

学校社会工作是透过运用社会工作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校园环境中协助青少年 摘要 成长、发挥潜能及面对并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将以学校社工的发展历程为起点,对 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困境和出路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并对学校社会工作在我 国大陆的本土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化 关键词 在青少年成长历程中,学校教育对每个人的个性品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 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随之而来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 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社会工作是由专职社会工作者其他学校辅导人员 配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全新学校工作模式。经 国外近一百年的发展与完善, 这一模式己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港澳台地区广泛 运用,并正在向我国内地传统的学生工作和单一的学生人格培养模式发起挑战。

一、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学校社会工作源于二十世纪初一美国东海岸的大都会纽约、波士顿和哈福地区。最初是 由校外民间福利机构或市政单位的工作员以访问教师的形态提供服务, 加强家庭和学校间 的相互配合, 以使学校方面能尽到照顾学生整体福利的责任。这项工作逐渐引起各地学校董 事会的认可, 年罗切斯特城的学校率先建立访问教师制度, 随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学校也群 起效仿。配合当时义务教育的实施, 在注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及教育生活化的呼吁声中, 学校 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日益确立, 并最终成立了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协会。 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也出现过, 二十世纪早期主要由基督教青年会在一些中学建立青年 会组织, 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社会工 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是相关工作仍由一些其他措施所取代。时至2002年, 在上海浦 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支持下, 国内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始从事民工子 弟学校的社会工作服务, 再次揭开了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序幕。

二、建立学校社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复 杂,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问题的发生。单纯依靠任课教师对学 生的劝导已经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心理咨询员起到的作用也并不全面。因此,尽快开展中 小学社会工作对于解决青少年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学生问题日趋复杂与多元 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 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伦理价值的无情颠覆, 学生的成长承受着来自 各方面的压力,因而其问题也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趋势。单一的心理辅导人员已无法满足学 生需要, 而社工则可发挥其专长, 整合各个领域的专家与资源,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2、学校原有心理辅导体系功能的有限性 首先, 许多学校目前并未具备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而部分学校虽然已经具备心理辅导 体系,但老师任务繁重, 无心全力辅导工作。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老师通常仍需兼任 教学任务, 每周近二十节的心理辅导课已令其身心疲惫。若要其再全力辅导学生, 恐怕有所 勉强。其次,心理辅导老师受制于学校的氛围与教师的角色。心理辅导老师由于受制于学校 的氛围, 其处理学生的问题必然以学校角度出发, 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在学校外的情况, 无法 领会“ 人在情景中”的理念, 找出问题症结。加之其教师的角色使得其与学生的关系往往 限于师生的传统关系之中, 难以建立专业的辅导关系。最后,心理辅导老师少有专业出身, 且
无社工相关知识,通常只是在大学师范教育中修过心理学课程而已。 专业技能的缺乏, 使其在 心理辅导工作中达不到预期效果。通常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工作仅限于运用校内资源,对于 家庭、 社区等社会资源则无法做到有效的调配整合, 而学校社工的出现则能够有效弥补这一 缺点。 3、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员需要相互配合 通常学校辅导工作体系需要三类专业人员:心理辅导人员, 教育协商人员、学校社会工 作者。当我们强调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人员之间差异性的同时,亦不能忘了两者之间的密切 关联性。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专业。 学校社工擅长整合全部的资源,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虑;而心理辅导老师擅长针对学生 个人问题, 做深度的心理辅导。两者若相互孤立, 则会出现纰漏;若相互弥补, 则可以产生 巨大的功效。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预防功能的发挥,如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 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 其预防功能是学校辅导工作体系的重 要目的。由于学校社工的职业敏锐性, 使之可以比其他老师更容易体会学生的变化。学生问 题在轻度时发现及补救, 既可提高辅导的功效, 减少人力物力支出,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 学生的伤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人格成长, 降低问题的发生率。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

(一)实施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的实施随学校的性质及政策的不同, 其偏重点也各有不同。 学校社会工作 按实施的方式可分为三种模式:传统治疗式、学校变迁式和社区学校式。 1、 传统治疗式:这种模式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学校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提供服务和咨询。 “问题学生”是指心理及行为上有些失常,并进而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传统治疗模式 的重点在于治疗这些“问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并找出问题的成因。 2、 学校变迁式:这种模式下的学校社会工作把学校理解为一个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 导,除了个案辅导法以外,更多的是采用群体辅导的方法。群体辅导借助团体竞赛、集 体讨论、 群体治疗等方法, 打破学生自我封闭的防线, 培养学生学习的朝气和遵纪守法、 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全体学生提供各种辅导,主要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与职业辅导 三个方面。 3、 社区学校式:社区学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是社区教育制度下必然采用的方法,它有 利于启发学生的服务精神,协助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环境。这一模式强调学校与家长的 关系,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在这一模式中,学校社会工作者也是社区组织工作者。学校 社会工作者不仅在学校协助学生, 而且通过协助社区影响学校的政策, 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实施对象及相关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应当包括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又包括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相 关工作人员。 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变迁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 身心成长造成很大影响,譬如父母婚姻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独生子女问题、价值迷失、学 校教育自身的不足、 大众传播媒体的负面影响等, 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面对以上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就要发挥作用,积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 帮助,尤其要注意已经存在问题的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各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中,针对教师群体的工作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教师 面临的不仅仅是行业的竞争,还有来自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 效排解,就必然会影响学生及教学质量。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为学生群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 应该为教师群体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空间以及心理上的支持, 缓解其紧张的情绪, 以便他们 能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建立起高水平、高素质、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对青少
年身心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并且,将教师作为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点,拓宽学校社会工作 的介入面也未尝不是打开学校社会工作目前发展缓慢状态的新思路。

四、学校社会工作开展中的困境 由于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建立历史短暂, 社会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同这几年才有所 好转, 所以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仍遭遇到不少困境。

1、我国学校辅导工作体系建立时间短暂 自20世纪80年代, 我国的一些大中小学便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 但仅限于个别发达城市 与重点学校。其模式通常仅限于课堂教育, 即心理辅导课的开设,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辅导 工作模式相去甚远。直至1999年, 我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 意见》, 正式对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务、途径、原则、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 等问题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意见。至此, 专业学生辅导工作体系才算初步建立, 但文件却丝 毫未提及学校社会工作。由于学生辅导工作体系的建立,是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基石,所以学 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仍困难重重。

2、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地位未受重视 在我国,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地位与专业形象都未获得社会的认可,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情 况也是如此。其原因,主要有:一,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历史很短, 仅十五年时间;二, 本土 化遭遇困难, 社会参与、社会融合仍有间隙;三, 职业资格未获确立, 既无香港的社工注册 制度, 又无台湾的社会工作师法给予保障, 且国家目前仍未将社会工作列为一种职业;四, 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与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 因此要说服教育体系、 学校、 教师、 家长、 学生、社区接纳学校社工进入学校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二者观念上的混淆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两者虽有关联,互相配合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功效, 然 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 心理辅导工作注重 “人的本体” , 而社会工作则注重 人 “ 在情景”, 导致了两者的最终差异。然而, 我国教育界却普遍存在对二者观念上的混淆, 认 为学校社会工作仅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简单重复, 既然已有学校心理辅导老师, 则无需学 校社工的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