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3:44:11 页码:12
最新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通用18篇)
2023-11-10 23:44:11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它能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写总结时,可以借助一些写作工具和软件,如思维导图、文字处理软件等,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让你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赞赏。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一

凡通过粪—口传播的疾病都叫肠道传染疾病。

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有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及甲型肝炎等疾病。这些疾病都是国家法律规定管理的疾病,而霍乱又是规定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经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途径传播。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失水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但霍乱的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进而严重失水,甚至休克,大多不发烧,无腹痛及里急后重,如不及时就医治疗,极易死亡。

肠道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去就近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轻度吐泻者不必禁食,可口服盐液及米汤之类的液体;重度吐泻者应及时静脉补液。霍乱、伤寒、痢疾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氟哌酸等,也可用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

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管好“手”与“口”。预防措施很简单,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搞好环境卫生。

1、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洗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

2、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3、吃熟食,少吃凉拌菜宜,吃时应洗净,生食瓜果也要洗涤消毒;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食品不要购买;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4、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5、烹调时,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6、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7、同时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传染病感染。

8、如果发现患有上吐下泻等症状, 切不可大意,要立即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二

麻疹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可发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容易引起肺炎、心脏衰竭、脑炎等多种并发症,如病情严重可危及病人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仍会发生4000万例麻疹,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95%以上。小年龄组儿童得到疫苗保护,发病下降,但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青壮年发病成为高发人群。从麻疹发病明显回升,麻疹发病达到来的最高峰。特别是流动人口发病较多。出现外来打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及学校等集体单位病例明显增多现象。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在一般室温条件下仅能存活2—3小时,却能耐受低温和干燥,-15一-70℃可保存数年。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临床症状病毒进入体内经10-14天潜伏期,出现象感冒的前驱症状:发热、眼红、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厌食及呕吐,发热2-3天后部分患者颊部粘膜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出现白斑点,即麻疹粘膜斑,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发热第4天开始出皮疹,先自耳后,颈部渐及面部由上而下蔓延,约3天皮疹出齐,出疹时高热,前驱期症状更明显。若无合并症,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同时体温降至正常,流泪、流鼻涕等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后皮肤留下棕褐色斑痕及小量脱皮。整个过程约10-12天。

流行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呼吸道或眼结膜致感染;也可经被污染的书籍、玩具等日常用品感染。麻疹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儿童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8月龄以下儿童及成人发病增多。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手段。

2、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

3、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最好能通风1~2次,每次可持续1~2小时以上,家中的被褥、玩具等要经常晾晒或消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风疹病毒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风疹临床表现: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症状。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是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一个特点。大约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症状几乎与皮疹同时消退。

感染风疹病毒的危害:患风疹后多数病人症状不重,但孕妇妊娠前4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对胎儿和婴儿危害极大,常见的损伤有白内障等眼部损伤、耳聋、智低、小头畸形等;还可致胎儿早产、流产、死胎,危害极大。

小儿耳聋、白内障及心血管损伤,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三联症(crs)。crs并不都是出生后就显示出来,有的几年后才发现一些相关症状,因此孕妇感染风疹,应对小儿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风疹的发病风疹多发于春季3~5月份,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小年龄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成人发病较多。随着各大中专院校开学和各大集中用工企业单位的招工,人员流动较大,可能引起风疹疾病的传播。近年来每年均有风疹爆发疫情,爆发均都来自人群较集中的学校、企业。

注射疫苗:接种疫苗可增强免疫力,我国已经将风疹疫苗纳入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8月龄免费接种。其他各年龄组风疹易感者均应到接种点接种疫苗。育龄期妇女应提前接种风疹疫苗,但接种后3个月内不得怀孕。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此病,但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可以经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

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很强,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偶见成人患者(多发生在军队和高校)。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极少。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水痘的主要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多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宜,避免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避免抓破水疱,会引起皮肤感染;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较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发热通常持续3~4天,但疲乏虚弱可达2~3周。通常急性起病,有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常于短期内自愈。婴幼儿、老年人和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个别患者可并发副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流感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扫居室卫生要先洒水后清扫;尽量少到或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影院、网吧等场所,减少感染机会;个人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防止出现并发症。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大脖子病”、“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好发于春季。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暴发流行,亦可感染高校大学生中的易感者。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其症状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伴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多数患者可无前驱期,以耳下部肿、痛为最早症状。1~2日后,肿胀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2~3日达高峰,局部疼痛,张口或咀嚼时更明显,表面灼热,颊内腮腺管口可见红肿,颌下腺及舌下腺亦先后受累。腮腺肿胀4~5日后减退,全病程约1~2周。

预防策略:

1.疫苗接种:疫苗注射流腮发病后无特效疗法,而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其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2.个人卫生习惯: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治疗与护理:患了腮腺炎后,要与患者隔离,以免传染。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患者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重症患者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病时,患者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患者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患者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患者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的早期症状像感冒,如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持续时间非常短,在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粘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等败血症表现。出血点小如针尖,大则成片状出血斑。病情严重时,会有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畏光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以往我国流脑的流行菌株一直以a群为主,但近年来b、c群引起的病例有增多迹象,尤其c群已成为某些地区发病的优势菌株。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寒冷、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流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5岁以下儿童由于抵抗力差较易感。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成人发病增多。

传播途径及发病时间: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流脑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一般11月后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

流脑的危害:10%~20%的重症病例将留有长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流脑的预防:

1.接种流脑疫苗。预防流脑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多价流脑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世界卫生组织提倡使用a+c双价流脑疫苗。目前烟台市流脑免疫程序为6、9个月分别接种一剂次a群多糖体疫苗,3岁、6岁分别接种一剂次a+c多糖体疫苗。接种后保护率达90%左右。

2.经常开窗通气。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3.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如勤洗手、淡盐水漱口、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巾、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以减少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4.流行季节,应避免大型集体活动和集会活动,尽量少去或不去车站、码头、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如去人员拥挤的场所,应戴口罩。

5.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饮食上注意摄入足量维生素,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确保营养平衡。体育锻炼的时候要关注气候变化,注意保暖,合理安排运动量。

6.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头痛、喷射呕吐等症状的病人或可疑病人应及时隔离,并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7.预防性服药。尽管接种疫苗有好的保护作用,但从接种疫苗到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10~14天时间。因此对于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来说,建议服用利福平进行预防,剂量:成人600mg/12h;儿童10mg/(kg•12h),每天2次,共服2天。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

八、人禽流行性感冒。

人禽流感首先发现于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人类至少出现了8次人感染禽流感事件。10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最新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自底以来,共有121个病例,62人死亡,但仍然没有确定人传人禽流感发生。who信息显示,所有病例集中在东南亚的印尼、越南、泰国及柬埔寨等四国。其中以越南的91个病例,41人死亡最为严重,其次是泰国的19个病例,13人死亡。

禽流感是一种由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于鸟类的消化道中,一般不发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鸟类,呈现羽毛明显凌乱,食欲减退,停止产蛋,鸡冠呈紫色,病征开始出现后迅速恶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达80%以上。

大部分的禽鸟类都会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传染人类。水禽类如水鸟、鸭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带原者,而陆禽如鸡、火鸡、鸵鸟感染则造成大规模死亡。目前研究调查数据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渐跨越宿主障碍,而感染到猪、马及猫科动物(猫、虎、果子狸等)。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三

像深水炸弹一般,新型冠状病毒这两天在朋友圈刷屏,有过惨痛的教训,我们更谈之色变。

这次武汉疫情,按照钟南山院士的分析,很大可能,来源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一句话,还是吃出来的。

如何预防疫情。

吃好、睡好、多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建议大家保持每周5天,每天30~60分钟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可视自身情况,选择快走、游泳、跑步、瑜伽、打球等运动。

勤洗手。

尽量不去或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的患者,如果一定要外出,请务必佩戴口罩。

注意食品安全。

时刻关注身体。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四

1.首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班级老师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其次,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幼儿一入园,保健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发现有3名以上的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3.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园级,保健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要求各班用温开水给幼儿嗽口,防止幼儿喝生水等。

5.利用教学、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6.加强日常工作保育,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在膳食方面要加强营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鼓励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7.最后,幼儿园应提醒家长认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三早”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加重。切忌不要给孩子乱吃药而延误病情。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五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六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七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八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1、病原体。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2)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4.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

二、何为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其中:

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专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其他易感者。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

传播途径。

传染过程。

直接接触。

通过与感染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

疥疮、水痘等。

间接接触。

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和文具等。

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

空气或飞沫传播。

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

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粘膜进行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漂浮,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食物或水(共同的污染源)。

进食受污染的食品,饮用受污染的水。

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昆虫或动物媒介。

昆虫通过沾有病原体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体散播;有些病原体要先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繁殖后,才具传染性。

乙型脑炎、疟疾(蚊子传播)、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播)、狂犬病(狗传播)等。

血液/体液传染。

通过输血、文身、穿耳、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

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母婴传染。

病原体由母体进入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

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三)易感人群。

既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的侵入和传播的抵抗力,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为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

(一)管理和控制传染源。

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例如,对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诊治和管理,对病人家属加以严密监控和检疫,就是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消灭老鼠就是消灭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对养犬的管理就是控制狂犬病的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需经一定的途径才会传染给正常人,如通过咳嗽产生的飞沫、蚊虫叮咬、水源污染、输血等途径。消灭蚊子可以预防疟疾;搞好饮食,卫生可以减少痢疾、伤寒的发生;开窗通风、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戴口罩等措施可以预防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三)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一种传染病是否能在某人群中发生、流行(包括流行的强度),均与这些人群是否具有对该病的易感性有关。人群易感性高,说明该人群具备发生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并且有适宜的传播途径,即可形成暴发或流行。

对于一种新的传染病而言,从来没有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群都是易感者。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法,现在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

传染病的流行还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条件的存在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一)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

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的流行。传染源可以是患病的学校教职员工或学生。如果一个食堂炊事员患痢疾,那么他就可能通过污染所接触的食品容器、加工的食品,将病原体传播给就餐人员;一个学生患流行性感冒后如果继续上课,就可能通过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周边的同学和老师。

(二)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

许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之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能早期识别并配合老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如一个学生患有麻疹,只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及时治疗,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就可能过飞沫传染给其他学生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九

1、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3、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4、如何预防h7n9流感?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不能随地吐痰,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一旦接触,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搞好个人卫生及教室、公共场所的卫生;教室内门、窗打开,勤通风,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扫除,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及校园内环境整洁;一旦发现自己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鼻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让家长带着去就医。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5-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呆咬等途径途径传播。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疼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一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一种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疱疹完全干燥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2-21天左右,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低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者1—2天后,躯干皮肤、黏膜会分批出现小红点,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1天左右逐渐变成水泡,出疹的部位一般是由躯干至四肢离心状分布,伴随轻、中度发烧及全身瘙痒。

水痘不是我国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但水痘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在集体机构迅速传播,发现可疑水痘患者,应将其进行居家隔离,保护其他易感人群。

1.隔离患者

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一般可在家中隔离,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的水痘的小孩,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

2.避免用手抓破疱疹

要把指甲剪短,保持双手清洁。特别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疱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可能会留下疤痕。

3.止痒

衣被不宜过多过厚过紧,过热出汗会导致皮疹发痒。清洁皮肤后,在长水痘的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4.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

水痘患者应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

5.注意病情变化

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者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6.注意消毒与清洁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7.定时开窗

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打开玻璃窗,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水痘病毒。

如果我们没得过水痘,但接触了水痘病人,怎么预防呢?

1.可佩戴医用口罩,同学间不要太近距离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教室开窗通风。

2.早休息,不熬夜,注意休息。良好的睡眠是机体发挥有效有效免疫力的保证。

3.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卫生院) 咨询并接种。水痘疫苗免疫程序为接种2剂次:满18月龄接种第一剂,满4岁接种第2剂。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二

4.老师要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学生进入中心要检查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6.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剂溶液浸泡;。

7.全天班学生的睡觉教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10.保育员、老师处理学员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11.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希望各位中心老师提高预防意识,以保证中心孩子的健康。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三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要求各学校、单位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科学穿衣: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平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5.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倡导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合理作息,睡眠充足、营养充分、积极锻炼身体等。

6.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8.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在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9.发病后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四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勤锻炼。

2.生病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戴上口罩,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对他人造成可能的传染。

3.接种疫苗,鼓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自愿、自费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每年秋末,学生接种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流脑等疫苗,可预防呼吸道疾病。

4.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5.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6.净化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8.冬季干燥,应多喝热开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搞感冒的作用。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五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六

随着春季的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幼儿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所以家长们要做好防范,为了提高家长朋友们对幼儿春季传染病预防的认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其预防措施有哪些呢?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长们。

1、居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最安全、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个人保护的关键。饭前便后、乘车、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打喷嚏、咳嗽不要对着他人,应用纸巾掩盖,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用品切勿混用。幼儿玩具、用具定期消毒。

3、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通风差的地下商场、游乐场所。

4、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幼儿应按规程接种疫苗,有漏种的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防疫站接种。

5、多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每日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身体过度劳累,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6、注意衣、食细节。春季气候多变,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也不要捂得太多,幼儿活动后大汗淋漓,易受风寒侵袭。合理安排好饮食,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如有不适及时就医。由于许多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视,因此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出皮疹应及时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来幼儿园,我园坚决落实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关于转发鲁卫疾控(2009)12号文件有关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有效防控各类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流行,具体工作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3、新生报名时,必须带幼儿接种本,并有专人检查。

4、班主任做好孩子接种摸底工作,及时督促家长给孩子接种疫苗。

5、各室每天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

6、厕所每天彻底消毒,各室每周一、周四消毒。

7、班主任每天进行一次晨午检,并有记录。

8、每天幼儿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加强孩子户外锻炼,强身健体。

9、做好教师防控疾病培训工作,园所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10、幼儿园不定期宣传、张贴预防传染病材料,让家长了解传染病知识并懂得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

11、每天对各区卫生进行督察,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不留卫生死角。督促幼儿讲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不吃路边小摊上的东西。

总之,我园把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的预防范文范本篇十八

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