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8:01:57 页码:13
2023年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汇总9篇)
2023-11-20 08:01:57    小编:ZTFB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在语言表达上做到精炼和准确。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归类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灵感。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一

在我校开展“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中,老师们在“诱思”上都在寻求各种徐径,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我想谈谈“诱思”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举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绪。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就是把刻苦学习与培养兴趣相结合,他最有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知者”等几句话,很清楚地说出了好学乐学、化苦为乐的思想,其中的“好”就是有兴趣,“乐”就是爱好之后的热爱学习。兴趣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之一,是在人的某种需要中产生的'引起行动的一种倾向,吸引人去积极地追求能使他感到满足的事物。这正是我们“诱思探究教学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圣人老早就已经提出来了。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得更好:“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会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将会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他本人正是由于有了兴趣,才会在一生中不断创新、发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发明家。

当代波兰数学家、华沙大学教学研究所所长波亚斯基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年轻人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了,也许我们再也得不到最好、最有才能的年轻人来学数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数学的未来是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分不开的。”这一段话反映了国际学者把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爱好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数学这一门科学的未来发展之前途;也告诉我们这些中学数学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个学生从进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要接触一批数学教师,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上较多地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间断地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肯定地说,数学教学质量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是如何解决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是今后求生存、求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是一种感情色彩的倾向,所以要加强情感的交流,创建一种愉快的氛围。对学生某种思考的独特见解、解法的新巧给予大力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肯定心情非常愉快,很可能会终生难忘。对于那些抄作业、迟交或缺交作业的学生,往往老师要狠狠地批评,这种学生本身学习有困难,心情已经不佳了,再经老师严肃的批评,当然不会愉快,长此下去,肯定会使这些学生丧失兴趣,失去了“诱思”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根底了。因此,教师要掌握适当的方法,鼓励这部分学生改变状态、产生兴趣,这正是教师最最要紧的任务。

学习的兴趣也总是与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听懂了一堂课、掌握了一个好方法、独立解答了一道难题等等,就是老师不表扬他,他自身也会感到有一种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兴趣能持久地发展下去。

作为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精选内容,深浅得当,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他们努力完成,使学生不断积累、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正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总之,青少年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与成才。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由于热爱数学,走上了献身数学发展的道路,没有兴趣与爱好,也就不会成才。让我们每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有心人、做热心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二

采用诱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安庆怀宁)3月20日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地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这就是诱思教学法的三步曲。

诱思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这四点的核心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应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教为启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思的结果。

思的目的,诱是条件,它们辩证统一,则是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这样的“诱思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每个教学设计,考虑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应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为主体俄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以便最优化的发挥教与学的整体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必须把训练做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训练,不仅仅是指作习题,而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的多渠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形式有:做,即亲身进行实验;看,即观察;听,听取教师讲授;读,即独立阅读;议,即生与生,师与生讲座写,指书面作业,这些形式中,都贯穿着一个关键性训练思想,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995年贵州安顺全国十九市物理教研会交流材料)。

何承义,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三

论文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本文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项目主课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动作的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包含教学大纲、项目任务(工作岗位)、项目教材(完整理论)、知识或信息资料的准备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条件)、实验条件、对教师的要求、项目总结等内容。针对专业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笔者拟谈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一)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要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各行业、企业所要求的岗位(岗位群)需求,合理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项目教学任务,并结合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实施项目教学。这样的项目教学才能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用能力更有效。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应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进行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是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可分以扩展为以下6个方向: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plc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这6个领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向,也是我们进行专业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项目主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院在与企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后,确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将《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设定为项目主课程,设计并完善了有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三十余个,并根据教学应用效果不断修改与提高。在项目主课程的选取及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主课程不是单一课程的内容一门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实现,但从内容设计上基本局限在本课程内,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也违背了项目教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在《plc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中,所涉及的其他课程的内容有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维修电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采用项目教学及设计,不是通篇采用有些基础性知识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方法。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是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任务的选取和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而不应是牵强地将全部教学内容分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若干基础知识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有些内容如片内存储器的介绍,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可以操作的,但将其分割又不是非常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反而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单片机技术实践》项目教材中以基础性知识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理论的升华,通过工作过程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如焊接实习,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总之,在项目中要兼顾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是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不同之处。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遵循项目教学的四大要素,设计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编写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是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体现的载体,是决定项目任务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项目任务书就是一个优秀的校本教材,汇总成册就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教材。四大要素在项目任务书中的体现要与典型的岗位任务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应该有较大的开放性。其次,素材资料和实验条件的准备。教师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满足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实施阶段。这是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要对完成项目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可采取“先记住再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以知识连接的形式在项目完成后给出,让学生做完了再仔细领会。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最后,教学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团体合作意识,不但强调个人的发展,还要注重团体水平的提高。"。

从实践中看,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三)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观念新、专业化水平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和参加培训深造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项目。也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参加培训深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应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成立专业教学团队。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师到教师队伍中来在企业优秀工程师中选拔具有教学能力者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方法,从人才流动趋向上也比较好实现。

更新教师观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地完成项目,从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和热情。

(四)教学条件。

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德国往往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操作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生产工作实践。而在国内,以先进生产设备装备学校存在着相当的难度,无论是资金、原料、生产损耗等都不是学校能够承受的。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flash动画等对项目教学起辅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教学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汲取新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生根发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上离不开与企业紧密合作,没有企业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来自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我院采用“引企入校”、“厂中校”等多种灵活方式推行校企合作,编写了若干项目教材(项目任务书),有些内容还被企业作为技术培训内容,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最佳方案,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四

中学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熟练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历史学科深化过程中对中学生历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历史”在我国是中学教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典型的社会学科,历史包含着:社会历史、人文历史和地理历史,中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正视历史,还可以建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人文精神的特点。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具有进步性、人民性、革命性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真个人类文化生活内在的灵魂。

1、历史性和时代性。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产物,不同时代的精神会有不同内容形式。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思想形式及特征,都是受到人文精神所在的历史时代及具体条件制约的。

2、民族性和开放性。人文精神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又不同的体现形式,在历史的辩证中发展,名族精神会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根据,但是同时又是互相吸引、互相开放的。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各个民族精神产品成为了公共财产,各个民族之间优秀文化的开放和交流日益成为历史的潮流。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1、渗透历史教学思想。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在各个环节渗透历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展现人文精神。“渗透化教学”是现如今课改的发展理念,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认真的审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高度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的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们能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中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展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应该将“以情为主”作为教学主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让教师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同时教师应该落实“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将“以史为鉴”作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提炼教学精华,让学生对于历史有正确的观点,能够正视历史发展、懂得真正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将人文精神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学习中。

2、充分的挖掘文本素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灵活的运用教材,将人文精神能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研究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设立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在课堂能设立教学情境是一定要紧密的结合教材的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将人文精神作为学生探索的重点,这样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就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展现人文精神,注重人生价值,奖理论知识进行内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的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意义。

3、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站课堂的主导地位,主要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历史学科本身就是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制约学生的发展,无法渗透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引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能够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三、结语。

人文精神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精神,是历史发展重要的载体,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人文精神,落实“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学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树立自信心、责任心与成功感,端正学习态度和社会态度,成为历史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五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

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而严重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

为了更好地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基础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较难改变,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是学习化学的习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力,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以固化。通过激励的强化,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这是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的教育手段。化学教师不但要会用表扬和批评,而且要善于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表扬是最简单的激励方法,如每次考试后对成绩好、有进步的学生大力表扬;或者经常抽一些时间对学生的预习、复习、错题的归类等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对优秀者大力地表扬;或者不时请一些学生上讲台书写化学用语,对书写规范者进行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批评的使用,则要注意场合、程度,要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千万不能以分数为本。

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实现师生互动高效。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教师起着多重作用: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组织者;二是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期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化学课偏重实验,这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互动的空间,有利于教师调节学生情绪,赢得学生的信任,融入学生团队。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实验课的机会,在保持学科严谨特点的同时,使自己很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求证和实验当中,参与到支持、协助学生的学习之中,并为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成功感到由衷欣喜。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失误,严格地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信任。

综上所述,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把握化学教学的规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善用表扬和批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高中学生在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化学成绩及个人素养和品质。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层次的发展,语文教学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授课形式―――实验活动课。语文教学传统的授课形式不再适应新时期中学生的学习要求,新课程理论要求须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师生的认可,大大丰富了授课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实验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学质量和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笔者认为:

一、教学内容单调和教学方法僵化是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重大问题。

正是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生活气息,语文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活力。最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者导致学生厌学,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束缚,就必须要创新,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尤其要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的开展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把语文教学实验活动列入语文课程,并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根本解决传统语文的内容单一和形式僵化的问题。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应当列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以及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笔者正式开展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的试验。

二、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比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有优势。

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其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教学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则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单调僵化,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注重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并且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需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采风”、“一草一木零距离”、“辩论赛”、“采访烈军属”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在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把教师作为主体,以教师传授知识和教学目标为中心,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与参与。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教学实验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和安排、并且是由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审时度势地给学生以必要指导。比如“口头作文”“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学生反映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语文有了浓厚兴趣,语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三、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从心理学角度说,儿童的智力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处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学生的思维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为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所以,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直观性、活动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很明显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符合了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它自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教育学角度说,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践。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注重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学到的知识。

四、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调控。

在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探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取得成功的关建是要合理解决以下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充当引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作壁上观,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在实验活动课之前对活动进行引导点拨,并组织学生活动,还要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2.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要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3.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时,既要注重生动灵活,又要注重效果。语文教学实验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而忽略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实验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语文素质。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测评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丰富多彩,又都各有收获。

总之,语文实验活动课对于新课程的推行有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语文教学模式,丰富了语文课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意义重大的。在语文实验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作为一个探究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胜不骄,败不馁。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共同学习,互相勉励,让语文实验活动课结出硕果。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革课稃过于萤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思想,是当今世界各个学科郜在探讨的课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

作者:李翠娟作者单位:文安县第四中学,河北廊坊,0658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3关键词: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八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诱思探究教学能有效适应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实施,缓解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现在,看是否有价值的好课,重点不仅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教师挥洒自如,学生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思维是否活跃,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能否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针对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思考,尝试利用诱思探究教学途径,解决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开启思维,探究新知。

从上图的动机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影响学生诱思探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呢?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新需要的不满足,收到诱思探究的效果。

情境是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形成的心理总和,课堂教学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创设良好的情境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要创设和调控好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的联系,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情境创设客观上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制作不同的教具或cai,以最佳的情境画面、音乐、语言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把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知识联起来,自主体验、思考和探究新知,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两弹一星”精神永驻一目中,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观念,学生在理解和接受层面上可能有困难,又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的讲效益、讲实惠等观念相距较远,而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新知。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们了解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认真思考观察,多角度分析归纳:(1)王进喜的人生价值应该从哪里体现出来?他给我们留下哪些精神财富?(2)从实际出发,谈谈现在你作为班级一员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3)根据自己的理想,想想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合理地创设情境,以境激趣,以趣启思,以思引探,使境、趣、情、思、探有机地融于教学活动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合力。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质疑,探究新知。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结构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质疑、释疑,特别是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于无疑处生疑”的方法。

阅读教材质疑方法主要是:(1)关键之处设疑问。在观点、概念、原理的关键字、词、句中提出疑问,以便准确、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2)核心之处设疑,以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提高分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后,教师应设疑“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3)困惑之处,易错之处设疑。(4)无疑之处设疑。有些问题看起来无疑,如果提出疑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民主管理”概念时,从课本内容来看,没有什么疑问,但设计“中学生在民主管理中能够做什么?”疑问,便使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质疑就是诱思,释疑就是探究。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教材,因此,教师应利用教材,通过诱思探究途径,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问题生成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意识普遍淡薄,尤其是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学生生成问题意识缺乏的情况比较严重,而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违背。于是利用组织问题生成教学,诱导学生思考、探究新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凸现出来。

问题生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自然形成,即我们所说的问题生成。

如何利用问题生成的课程资源,诱导学生启动思维,积极探究呢?

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生成能力。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生成问题的技能:(1)联系实际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却是常青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如学习“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后,针对“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是意识的,第二性的”,教师可以引入“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可不可以修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2)刨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其所以然。如在学习“恩格尔系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并进一步追究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使学生会得出“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的结论。(3)逆向反思法。思维的逆向性指思考问题时沿着一般意义的顺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或突破性成果。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生成问题。(4)引用示范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进而为学生自己主动提问奠定基础。

然后组织问题生成教学,诱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其基本程序是:提供生成问题情景或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组织“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负面影响”教学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1)美、日、印和中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比较的柱状图(1990年),(2)我国文盲状况的资料,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学习,请学生在有疑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问题中选择出紧扣教学任务的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民主方式逐个解决问题。

问题生成教学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以集体讨论共同解决,最后以民主方式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教师引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不但能从学习劳动中增长知识,而且能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初步揭示了诱思探究教学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锋.情境探究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0).

[2]聂幼犁.从法国大革命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4).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人物类范文通用篇九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2.分享与传授经验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16期。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期。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1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