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8:10:51 页码:12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大全17篇)
2023-11-10 18:10:51    小编:ZTFB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崛起、发展和衰落的各个阶段。总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通过看一些他人的总结,或许我们能够找到写作的灵感。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一

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波兰民族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就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的一生是音乐创作的一生,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抒发了他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其作品中尤以钢琴曲最多,被舒曼称之为“钢琴诗人”。对肖邦的作品进行赏析,关键就是要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作品中张扬着肖邦的个性、叙述着优美的爱情、迸发着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与思想都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

二、对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赏析。

1830年之前,是肖邦一生音乐创作的起始点,作品中民族音乐风格凸显。这一时期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音乐具有民族民间风韵,情绪明朗欢快,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在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两个乐章风格独特,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在第一乐章中,由小提琴奏出一个下行跳进的音调所构成的旋律,彰显出了一位年轻作曲家的天才想象力。用轻盈的旋律表现溪流,用大型乐队表现瞬间激荡起热烈震响的山谷,呈现出强烈追求的热情。

接着,小提琴引出了第一乐章中的第二个主题。双簧管奏出柔和的旋律,时而与弦乐配合,时而与全队共鸣,把肖邦对恋人缠绵不绝的情思和起伏不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钢琴正式出场,华丽的钢琴独奏,为听众展开了一幅音响世界的画卷,奇幻的色彩,细腻的旋律,钢琴键盘上不断变换的音符,加上圆号与弦乐的配合,使得回到第一主题时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练。在钢琴独奏中,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想。

第二乐章表现出了肖邦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娅的深深眷恋。弦乐与木管乐相得益彰,就像是在表现肖邦对恋人的喃喃自语;钢琴键的低音区完美地表现了渐渐燃起的爱情火苗,它在颤音上跳动,这是肖邦心中的爱情之声,化作八度奏出的旋律,显得这段恋情格外纯洁真挚。

接着,肖邦又用舒缓柔美的曲调,将自己的浪漫爱情迷离地掩映在钢琴诚挚的抒情诗行之中。在乐章的中段,肖邦的热情终于可以酣畅淋漓地宣泄与倾吐。那时强时弱、时而奔放时而收敛的旋律,构筑了在肖邦的一生中第一次的爱恋。正当你要觉得这段浪漫的爱情乐章就要结束的时候,钢琴突然以一个强劲的低音,随之而来的三连音攀援到稳定的降a主音上。

钢琴灵巧地奏出圆舞曲式的主题,一下把人们从缠绵悱恻的爱情中带到了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在弦乐同音反复节奏中,钢琴粗犷地奏出第二主题。活跃的三连音把人们带到火热的马祖卡舞蹈的行列里。

宏大的管弦乐队戛然而止,圆号用马祖卡音调唤来钢琴的.华丽结尾。

肖邦对祖国和民族那火一般炙热的感情在马祖卡舞曲所独有的三连音节奏中涌动,将自己心中那段恋情融入到了对民间音乐的大爱之中。

三、对c小调练习曲的赏析。

肖邦创作过27首钢琴练习曲,其中流传最广的是1831年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又被后人称之为《革命练习曲》。

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激动。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1831年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最终惨遭沙俄的血腥镇压。正赴西欧途中的肖邦闻得此讯,为祖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到悲伤,为沙俄的暴行感到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沙俄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沙俄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引子从右手弹奏的属九和弦强奏开始,左手引出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左手奏出代表着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节,似狂浪波涛般滚动,犹如同仇敌忾的热血在沸腾,来表现作者悲愤的情绪;右手同时奏出壮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号角般铿锵有力,渐强、渐弱的变化,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得知革命失败的噩耗时那种复杂激愤的内心活动。当乐章进入展开性的中段,呐喊式的主题进行反复、变化和发展,而且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高昂的旋律,将乐曲推向高潮。接着,钢琴的高声部弹出一个激情澎湃、带有英雄主义的主题,音响清澈、明亮,有如波兰人民不屈不饶的战斗呼声。随后,乐章转回原调共四小节,表现了在感情上激烈动荡之后极度悲愤的气氛。结尾部分则再现了前面的音调,并加上变奏和装饰音,使音乐更富于冲击的力量,这冲击力一直冲向乐曲的尾声。

本曲为有魄力的快板,c小调,4/4拍,“aba”三段体式。第一段从c小调起经各种转调至降b大调,反映出极度的悲愤与激昂;第二段的情绪稍显平和,但仍是洋溢着满腔悲愤的曲调;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从c小调起又经多种转调,最后回到c小调而结束。最后,乐曲情绪重新振奋,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由高音向低音冲击并在强奏的和弦上结束,象征了肖邦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四、结语。

肖邦在其有生之年涉猎了各种音乐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波洛奈兹、夜曲、圆舞曲、即兴曲,到结构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等,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其中《e大调练习曲》、《降d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c小调夜曲》、《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等尤为突出。

肖邦的“自由速度”,这种弹性节奏的运用,使他的音乐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意境,这也成为了肖邦音乐旋律的重要特性标志。肖邦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民族音乐家,儿时民间的马祖卡等舞曲使他着迷,农村的生活也成了他的创作基础。

在具备了深厚的音乐功底之后,肖邦开始注重旋律的调性色彩,墨守陈规从来不是肖邦的个性,他最喜欢的转调起点是在未解决的属七和弦第三转位、特强音上开始,后面紧接着一串串快速的音阶,也经常通过减七和弦进行转调等,这些变化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个性的旋律,让其作品既不同于舒伯特那般诗情画意,不同于贝多芬那英雄史诗般慷慨激昂,也不同于李斯特那般技惊四座。因此赏析肖邦的作品,首先必须对作品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合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方能从乐章旋律的变化中去品味作者内心的情感。

肖邦在黑白键搭载的舞台上展现的是他自己所抒发出的激情澎湃,一旦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听众的心灵就会感到震颤,听众的灵魂将会被洗礼。后人也将肖邦的作品作为钢琴教学的必备曲目,在钢琴大师的演奏曲目中也同样不可或缺,一代音乐巨匠的作品始终响彻在世界的音乐舞台。

【参考文献】。

[1]钱红。谈肖邦作品的演奏特点。辽宁高职学院艺术教育,。1。

[2]胡满春。黄芳。对肖邦音乐研究的反思与创新。黄河之声,。1。

[3]刘潇。浅析肖邦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精神。黄河之声,2008。3。

[4]孙鹭。肖邦音乐作品的个性化旋律。作家杂志,2009。1。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二

摘要:钢琴演奏并不是一个机械化的过程,每一位演奏者在诠释作品时需要掌握每部作品的情感,把握作曲家的意图、想法。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需注重培养音乐的想象力,帮助演奏者更好的寻找演奏作品的灵感。同时,钢琴演奏也需要推陈出新,不断的创新才能赋予作品新的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钢琴演奏;想象力;个性;创新。

提到钢琴演奏,我们每一位习琴者都会在练琴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诠释某一作品时,我们往往会局限于谱面上所呈现的表情记号或力度符号。甚至有时我们是在盲目的弹奏一首乐曲,对于曲子所包含的内容、情感一无所知。这是现在很多习琴者的通病,在拿到一首曲子之后,更多的是注重技巧上的练习,并且一味地追求速度,把练琴当作是一场短跑比赛,“分秒必争”,认为弹得快就是最好的。诚然,一定的速度可以体现手指的灵活敏捷,也可以体现一位学琴者扎实的基本功。但钢琴演奏并不仅仅需要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重要的是演奏者如何去诠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情感。这往往是习琴者最容易忽略,也恰恰是最难去练习的地方。因为它要求一位好的演奏者需要具备相当高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形成除了日积月累的音乐知识储备和综合知识的培养外,还需要演奏者有着音乐的敏感度和音乐的天性。

许多习琴者在长时间和高强度的练琴之后,他们学习钢琴的初衷往往会变得不置可否,对于钢琴的兴趣也往往会被消磨。无论是钢琴演奏还是其他乐器的演奏,终究离不开的是音乐二字。作为一门抽象艺术,音乐具有的较高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寓情于景,寄托人们的情思。所以音乐的表达其实就是情感的抒发。每一首钢琴作品的问世都蕴含着作曲家深刻的'情感内涵。所以,我们在演奏过程的同时也在体会作曲家谱写乐曲时的心路历程,仿佛此情此景也正是我们所经历的一样,置身其中才能让我们熟悉作曲家的作曲风格,更好的把握乐曲的情感、内容。

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让很多习琴者所困扰的是音乐的想象力。除了对作品背景的不了解外,更多的是机械化的训练让他们无法适从音乐所需要的想象力。许多习琴者几乎都是用同一种方式去诠释不同类型的作品。因为缺乏想象力,每一种乐曲只能用单一而枯燥的方式弹奏,久而久之,不仅仅作品的本身丧失了它原有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习琴者自己也会缺乏信心继而厌倦。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是强调音乐的想象力,他们会用很多形象的比喻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习琴者在这种想象力慢慢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情感。而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采用的标题音乐也极大的帮助习琴者去寻找作品演奏的灵感。

钢琴演奏一直是钢琴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演奏者在掌握作曲家的意图、思想的前提下,对于作品本身,演奏者可以加以自己独特的诠释。毕竟,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想法,看待同一件事物,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谱面上不能够完全承载作曲家的思想和情感,这时需要演奏者的情感发挥就是为为作品锦上添花。但这种发挥需要确保作品本身的真实性,演奏者在演奏时也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既不能拘泥于谱面上的内容,也不能过分歪曲作曲家的意图。所以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在共性中寻找差异,也要学会在差异中树立个性。

钢琴演奏不是一个死板和机械化的过程,作为一门艺术,它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创造力。这种演奏上的创新,不但需要演奏者能够准确地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的内容和展示音乐的情节,而且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技术,创造出丰富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对于普通的习琴者,可以尝试接触不同的演奏方式对于传统钢琴作品的诠释,既可以保持对作品的新鲜感,同时也能够从中吸取精髓帮助习琴者更好的掌握作品的情感。

总之,钢琴演奏不但要注重基本功的掌握更需要情感的投入。音乐的诠释离不开“以情动人”,情感的表达就是作品的灵魂。探寻音乐的灵魂,将自己投入到作品之中,去发掘作者的内心世界,去融合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去勇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这也便是演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三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其教育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音乐教学中,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拓展教学想像空间、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都有积极的意义。那么,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呢?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谈如何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一、通过歌词中的副词和象声词切入情感教学。

许多歌曲的旋律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听辨、比较、想像、联想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要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思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区分音乐表现手段当中诸如音高、节奏、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的变化,启发学生通过想像、联想来感受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歌曲《甜甜的秘密》的旋律中运用了许多休止符,富有动感和生命力。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语言,了解休止符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中我采用比较的方法,在唱好原旋律的基础上,再把旋律改成333|331|53|3-|……然后让学生边唱边比较:哪一条旋律更能准确、形象地表达“悄悄地、悄悄地”的动作和神态?通过演唱、比较、思考,学生明白,休止符的运用,恰似一种细心的呵护、耐心的等待,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给旋律增添了许多神秘感,逼真的刻画了“装秘密”那小心翼翼的动作,和将自己最真的情、最浓的爱非常小心谨慎地放进桔子的神态。当学生有了直观体验之后,在演唱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进入音乐角色,体验音乐情感。

如果以此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配以深情的演唱,教育效果会更加理想。

三、通过分析歌词切入情感教学。

例如在教授歌曲《牧歌》时,我抓住了两个关键的拟人化动词——“盖”和“撒”,以此让学生感受整首歌曲的艺术魅力。首先让学生考虑: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白云“盖”羊群的景象?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活泼讨论得出:(1)从景上分析,“盖”说明辽阔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在天地连接的地方羊群连着白云,白云盖着羊群。(2)从情上分析,“盖”还说明天和地相互交融,人的胸襟之博大;人和自然相互融合,大自然多么可亲。然后让学生想象羊群象白银“撒”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在蓝蓝的天空下面,羊群像斑斑白银,点缀在绿绒毯似的草原上,在这无边的草原上,流动的白银使这世界充满了生命和活力。“撒”说明羊群在草原上的动感,以及那种自然美、和谐美。

四、通过导入新课切入情感教学。

例如歌曲《摇篮曲》是小学六年级的课程,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正是人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在开始教这首歌时,发现唱到“我亲爱的宝贝”时大部分学生都在不好意思地笑,唱得也不大胆。后来,我在导入课题时对学生说: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奥地利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音乐家舒伯特,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歌曲、乐曲,为世界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音乐财富。可他在经济上却非常贫穷,经常食不裹腹。一天,他又几顿没吃饭了,他顺便迈进了经常来的饭馆,可身无分文,拿什么去买饭?这时,他看到饭桌上有一张废报纸,上面有一首诗吸引了他:“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在这无依无靠的时刻,他想起了最痛爱自己的妈妈,在妈妈身边、有妈妈的关怀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他被这首诗深深地感动着,怀着对妈妈无限的爱,他为这首诗谱写了旋律,于是诞生了世界著名的《摇篮曲》。这样,通过导入课题,学生怀着对妈妈浓浓的爱意和对作者无限的尊敬与同情来认真地学习这首歌,教育效果非常好。

五、通过设置情境切入情感教学。

例如,教授歌曲《红蜻蜓》时,我设置了两个情境:(1)晚霞中,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专心地看着停在芦苇上的红蜻蜓,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心儿飞向了快乐的童年。(2)我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嬉戏,提小篮,采桑梓,欢欢笑笑扑蜻蜓,一幅天真活泼的儿童欢乐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情境片段,然后展开讨论、综合,再和老师设置的情境相互融合,创造出比较形象、比较丰富、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的音乐情境。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想象音乐情境,走进音乐情境,在情境中受到了感染,在情景中受到了教育。

总之,音乐教学中,只要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并能和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情感的交融中陶冶性情、完善自我。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四

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教育也称为情感教育。新课标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显示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艺术不是主要课程,只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带着愉悦情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审美体验,以情促学,以情育人。

一、师情带动生情,以情感人。

音乐教师要想感动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自己要入情、入境。用自己富有热情的教学态度,饱含深情的范唱,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在教师情绪的感染下,自然地进入音乐情境之中。我在教一首反映环保题材的歌曲《留给我》时,我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看到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时,播放音乐,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歌曲作者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迫切心情。我问同学们,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世界会怎么样?生:人们将会饿死、渴死,小羊会因为没有草而死亡……。那我们应怎么办?这时不要让学生回答,播放音乐,学生演唱,很自然的就能把歌曲表达的情感唱出来。在歌曲的结尾,我还设计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然后师生在黑板上作画,把美好的.未来展现出来,红的花、绿的草、白的云……用这种方式又进一步深化情感,升华情感。

二、语言精练,以情促学。

音乐教师的语言是调动学生情感,培养情感的又一方式。教师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要先易后难,语言设计要简练,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说起提问,那真是一门艺术。质量高的提问,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小蚂蚁》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这样问:“今天我们一起到蚂蚁王国走一走,看看小蚂蚁在做什么?”这时我范唱,同时出示小蚂蚁劳动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轻而一举地了解了歌曲内容,学生很快对歌曲产生了兴趣。接着我又问,“去了蚂蚁王国,你们知道它们在干什么了吗?谁来学学小蚂蚁”?学生跟着老师弹的歌曲旋律模仿小蚂蚁劳动的场面。在多次聆听歌曲中学习歌曲,培养音乐情感。这样学生越学越有兴趣,在歌唱中、在表演中,体会到了蚂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和情感。

三、注重情感体验,以情育人。

音乐的教学不是一种纯艺术的东西,它有着其他基础教育学科所共有的育人功能,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在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中完成。在学习歌曲《拍手》时,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能听到掌声”?同学们回答,“当看到精彩的表演的时候、当过生日唱生日歌的时候……”。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当某个同学唱的好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掌声;唱的差时我们也给他掌声鼓励他;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一遍一遍地唱着歌曲,一遍一遍体会着拍手的含义。最后同学们总结出来了,掌声能传达赞美、赞扬、高兴、快乐的情感。

柏拉图说过,“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是美的品味,它能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高尚而纯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平地看待周围的事物,热爱一切美的事物。以情促学,以情育人,努力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五

摘要:本文基于情感教学角度,以初中音乐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水平,为其全面综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应用策略;渗透。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教学对任何学科的教育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初中这一学生情感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则更是如此。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以情感渗透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多,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情感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断显现,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其体验成功等方面效益匪浅。以下,作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尤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情感丰富而敏感。这是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应用基础和前提。所谓的情感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学生情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其对学科学习的情感需求,进而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基于学生情感发展和情感需求的角度,多方面、多维度激发、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深层次需要,最终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质量的提升。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的应用价值在众多教学实践中已经充分的显现,主要涵盖功能价值和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一)功能价值。

新形势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断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构,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充分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节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的必需。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其在重构音乐课堂,构建起和谐、稳定的音乐教学课堂方面的功能价值,且这一功能价值也是实现学生音乐素质和艺术素质双提升的一大基础。

(二)教学价值。

除了情感教学的功能价值之外,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还包括教学价值方面。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采取情感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都体现着情感教学人性化的特点,这对融洽师生关系,建构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形成稳定的关系无疑大有助益。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情感教学,还能构建起新型而高效的教学模式,这为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初中音乐应用情感教学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非首次提出,也不是自新课程改革实施时起。相反,其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实践,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然而,从当前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上看,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存在不足。教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不够全面是当前阻碍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学科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虽然经过新课程改革的革新和历练,不少教师对传统“灌输式”音乐教学模式和相关教法的弊端已经有长足的认识,然而受长期困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致使不少教师在教学创新和接受创新教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观念认识上存在较大误区,认为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学科中的应用只是一种“奇技淫巧”,教学的实用价值较低。受此观念影响下,导致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未能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即使在引入了情感教学方法之后,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僵化、机械,更勿用谈论发挥情感教学对初中音乐学科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囿于大纲要求,未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兴趣索然。

四、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应用建议。

(一)加强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对音乐学习具备足够的兴趣是充分发挥情感教学法效用的前提,若学生对音乐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是厌恶学习音乐,则情感教学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培养,让其在学习中能更加自觉和积极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初中音乐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法过程中,要注重对音乐教材本身情感因素的挖掘,并以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成功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让他们徜徉在音乐之中,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情感共鸣。综上所述,初中音乐采用情感教学,一方面有助于不断丰富初中生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情感渗透,来深化音乐学科教学内容,达到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效果。因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情感教学多多尝试,多多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5,09.

[2]刘亚洲.充分渗透情感元素努力增强教学互动――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05.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六

摘要: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但这并不表明开设了音乐课程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因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反映着教育的观念和思想,也就是说,体现素质教育不但要落实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出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的内部,而不在其外部。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主动性提高更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造就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而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更新观念,与新课改同行。

近十几年来,普通小学的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从单纯的唱歌教学拓展为欣赏教学并举,形成了唱歌、器乐、欣赏齐头并进的局面。先后出台了一些中小学音乐的评估标准。然而,什么能衡量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谁也没有说清楚。为此,在没有更加具体的标准出台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应着手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

1.可将现在流行的`各种中小学音乐赛事、艺术节等,化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可将更多的人推向“赛事”和“艺术节”中。比如:合唱、合奏可以班级为单位,音乐知识的“测考”、“比赛”、“抢答”等,化为班级或班内某一小组进行。少搞或不搞代表队形式。

2.今后举办的中小学各类赛事,应以教材内容为主。

脱离了音乐教材而搞的比赛是远离了音乐教育。我还设想,能否将现在学校所配备的音乐教学欣赏曲目,在中小学的音乐赛事中,加入“欣赏乐曲”的一种比赛形式,就以听为主,谁听得正确、数量多、速度快,谁便是第一,这种形式比起其他形式,我认为简单易行,也最利于广大学生参加。

比如,社会上的各种器乐比赛、舞蹈比赛,独唱等,很多都是校外教师或专家辅导而成,这些做法理应受到支持和鼓励,但若将此作为评估学校或音乐教师的工作的依据,显然是不科学与不公正的。我们决不能让表面的高水平,虚假的繁荣掩盖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因为,这是关系到亿万小学生享受什么样音乐教育的大问题。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根据主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现有水平去实施教学计划。音乐教学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吹拉弹唱是音乐实践活动的表现方式,只有通过实践的表现活动,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表现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表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才能提高音乐的思维能力,才能达到音乐内涵的理解。创作活动也是提高音乐智能的教学方法。创作就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不同的学习层次有不同的创作方法。

例如,小学低年级可能通过律动、游戏、简单的打击乐等活动方式进行创作,中年级可以利用旋律性乐器(如:口琴、竖笛等)进行创作,高年级可以用唱歌与写谱、编配伴奏等方式进行创作。但无论怎样,创作活动只是当作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为目的。在多角色的活动中,课堂才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教育目标才能达到,素质教育得以体现。

三、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地发展。

音乐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另一渠道是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这与传统的教学法是相悖的,习惯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师,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去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他们上课往往做出自问自答的蠢事,如“请同学们看图片,画中都画了些什么?有小鸟、有红花,还有什么?是不是还有一条小河?这幅春天的图画是不是很好看?”再如“白云飘飘的动作应当是这样的,划小船的动作要这样划,你们别自己做,要像我这样做”等等。本来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回答的问题,教师说了,本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像做出的动作,教师给规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体现在哪里呢?还有观摩课、交流课、研讨课,各种比赛的课,教师用同一内容都上了三四遍甚至七八遍了,从学生那呆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厌倦了再玩一次的把戏了,可还得佯装不知,强打精神,这使人多难受呀。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思维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先是人的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养成阶段,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的全部职责,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而不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竞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提高[j].甘肃教育,,6期。

2.高俊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

3.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当代音乐教育研[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1版。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七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里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因而,音乐教学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情感目标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歌声更动听,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唱引发情感。

由于学生缺乏唱歌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唱起来往往质量不高。在学新歌之前,首先要先听一听教师的范唱(教师最好是自己声情并茂的进行范唱,特殊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录像、磁带代替),因为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任何艺术手段更直观、更具体,也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来引发情感,使其心神产生振奋的快乐感,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1、范唱诱发情感。教者的范唱起示范作用,对于引发学生唱好歌的强烈愿望,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所以,这一环不可少。如在学唱《清晨》这首歌时,我利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先行范唱,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进而聆听到歌声的美妙,然后再熟悉歌谱,教唱歌词,有效地引发了唱歌的需要感。

2、听录音品味音乐的情感。在对歌词内容及旋律有了初步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要使唱歌的质量提高一步,可以利用放录音的方法,令其细心地品味小歌唱家演唱的韵味,反复识记歌词,耳听几遍,从中领略真情实感。然后再让学生随着录音机轻声地一遍又一遍地随唱,声音逐渐加大,直到基本能独立唱出,最后,让全班学生反复与教师哼唱,强化情感的表达。

二、练唱焕发情感。

新授学唱环节结束之后,给学生一个小憩,歇歇嗓子,默记歌词或轻声地自我练唱,然后开始巩固练唱环节的正式练唱训练,以次来唤起唱好歌的情感。

1、典型引路感召情感。鉴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唱歌水平的差异,挑选学得快、唱得好的拔尖学生进行练唱,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感召唱歌情感。教师给以鼓励和指导,让他们的歌喉得到锻炼,提高唱歌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乐于自我表现。

2、齐唱上带动情感。在反复练唱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齐唱,相互学习,以优带差,会的要大声些,不熟的`可小声点,最后达到都能放声歌唱的速度。

三、演唱迸发情感。

在前两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歌唱,这时就要开展竞争,刺激声誉动机进行饶有兴趣的演唱比赛,使唱歌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情感再跨新台阶。

1、分组竞赛激励情感。在分组竞赛之前,让学生酝酿一下情绪,练唱一番,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然后进行正式演唱比赛。看哪一组唱得齐,唱得好,让学生们评头论足,推选出优胜组,教师给予表扬,全班同学鼓掌表示祝贺。

2、选优秀歌手鼓励上进。分组比赛结束后,让学生推荐小歌手、小歌星,开展歌手评选活动。教师伴奏,歌手站在讲台上依次演唱,其他同学当评委,评定成绩(10分制),然后评选出优秀歌手。由教师、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调动唱好歌的自觉能动性,迸发出唱好歌曲的情感。

以情动人,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即审美教育者利用审美媒介以唤起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以达到塑造、净化情感的目的,使心灵高尚起来。音乐情感教学在我的音乐教学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愉快的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八

语文,作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它博大、深邃、犹如浩瀚的宇宙。它不仅融入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凝聚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同时通过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真谛。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不仅需要其智能因素本身的修养,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促进,而情感教学正是通过情感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能因素的发展。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以情施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着不可能低估的作用。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文情感教育。那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在一遍遍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中,变得沉闷与乏味。为了应试,语文教学很少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的因素,内涵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

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依赖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借助形象思维,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就没有艺术欣赏。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者。以自己体验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最终达到愉悦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目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情感,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当师生情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期盼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一旦师生情感冷漠,即使是教师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一位教师整日表情冰冷,学生不敢亲近,对他的课兴趣自然不大,随之学习成绩下降;反之,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从情感上接近他,对他的课自然兴趣倍增,成绩也会不断提高。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去学,独立探讨,坚持对学生少批评,多启发,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3.善于用优美的语言艺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而情感又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和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如果使用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通俗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去讲述,去描绘、分析、提示事物的本质,学生就会随着这些语言进入到千奇百变的大千世界。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4.创设以情施教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鉴赏《虞美人》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江水图、金陵图、春花秋月图,同时配乐播放有关李煜生平的散文诗,让学生感受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难逃亡国被俘命运的心情。一弯清冷的残月,几滴失落的泪水,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组成一幅凄凉悲伤的画面。这种情感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5.重视语文课外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和思考。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双边教学活动,但它不代表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那么,语文课外的各种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演讲、辩论、会议、竞赛、编辑等等形式都是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

课外辅导时的鼓励、课外交流中的思想沟通,社会实践中的情感体验,都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教师随时注意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九

音乐赏析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就是经过感悟、体验和再造想象,把听到的音响在脑中整合成音乐语言要素,从中感觉到活生生的形象,进而把握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容。音乐赏析无论对于赏析者还是对于音乐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都是多方面的。

它对于赏析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益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支柱,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手段;对于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是实现音乐作品社会作用的必要条件,在造就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审美理想的形成。限于篇幅,本文重点阐述音乐赏析对于赏析者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音乐赏析的方法。

一音乐赏析对于赏析者的意义。

1.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二音乐赏析的一般方法。

1.多听佳曲,感受其美。

“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且要选择古今中外生命力强、感人肺腑的`佳曲,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确切的表达内容与音乐语言、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等等。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所以更应该多听。多听民族音乐,会深刻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美,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优秀音乐作品本身都是美的,可博闻广听,就是要扩大听的范围,主动接触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让脑海里既有中华民族各类音乐,又有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各时期民族乐派的印象。赏析之前可查阅相关的知识性资料作参考,对作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结合音响带来的美感,便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真挚的感情、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主题。

2.启动联想,捕捉形象。

音乐作品驰骋着丰富的想象,赏析时必须启动联想,捕捉音乐形象,才能充分体味音乐之美,感悟其情致和韵味。对于音乐形象,音乐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简言之,音乐形象就是因为音响的启发,使人在脑海中产生想象中的事物形态或生活图景。如赏析歌曲《橄榄树》的音乐,从六弦琴奏出的大段缠绵不断的分解和弦,到长笛奏出的主题旋律,其音调多是下行的,和弦也是沉郁而柔软的,音型却热情而带祈求,又因每一乐句的句尾拖着长音,更增加了哀而不伤的问句气氛,使人产生无限的伤感惆怅,同时伴有向往之情。

这种音乐效果,使人联想到月夜下游吟歌手身背六弦琴、独自漫步弹唱的画面。如能进一步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台湾同胞由于多年来不能回到祖国怀抱,以至于“叶落求归根,梦境叹依稀”。人们听到此曲,便会激起浓重的乡愁,或由草原想到大陆,或由橄榄树想到和平,仿佛看到自己变成和平鸽,翱翔于烈烈长空,飞到和平之神的塑像前发出撕心裂肺的祈求,热盼回到祖国怀抱。可见,以丰富的联想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可谓胜景无限。

3.体验情感,挖掘内涵。

音乐作品不仅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并且蕴涵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这是音乐最显著的特点。音乐的内在特点就是抒发感情,音乐作品无不是为了抒情而存在的。换句话说,情感是音乐的生命、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所以在赏析音乐作品时,要以深刻的思想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然后循着对音响的感知,用灵动的大脑去体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或题材范围,进而挖掘其情感内涵。

对于有歌词的声乐曲,因语言本身的含义、节律、韵味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对赏析者具有启示作用,要体验其感情内涵并非难事。但是对于没有歌词、纯器乐演奏的器乐曲,要挖掘其情感内涵相对困难一些。乐曲的标题有时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帮助我们了解乐曲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从中揣摩其情感内涵。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在传统狂欢节中对各种动物进行描绘,它是由14首独立短小乐曲组成的管弦乐套曲,14个小标题使人们在听乐时,能够按照乐曲标题的提示,在思想内容的引导下受到作品情感的熏染,从而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作品中,或受到感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深入乐理,知人论世。

前文已经提到,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因为多数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感情及创作意图,总离不开作者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要深入乐理,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实际出发,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探求作品的哲理性。如唐代古琴乐谱《碣石调幽兰》,有如下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终不见用,他在途中看到幽谷中沁人心脾的兰花,于是感慨道:“兰花是香花之王,如今却与野草丛生,正如‘贤德之士,怀才不遇,生不逢辰。’”于是弹奏了《幽兰》这首琴曲,它启发人们自觉抵御现实中的种种诱惑,不畏强权,勇敢地伸张正义、维护真理。

对于那些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该怎样赏析呢?那就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了解作曲家各方面的情况,一是将其作为个体的人来看待,了解其创作才情、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审美志趣,甚至师承和流派;二是将其作为社会的人来看待,了解其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崇尚,乃至籍贯、家世和交友。“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的治乱、经济上的兴衰、社会生活面貌、文艺思潮、社会风气和风俗习惯等。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部哲理性很深的音乐诗篇,其哲理性是贝多芬所有九部交响曲中较为杰出的一部。它反映出当时全人类共同遭遇的命运和人民要起来、要解放,社会要革新、要前进,急需寻找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想。但因种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恶势力的无情阻挠,在此社会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作品,认为只有与恶势力做不屈的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结合贝多芬当时的个人遭遇,乐曲中有着抑郁的成分,更有希望、有斗争、有必胜的信念,充分揭示了作者感情深处隐藏很深的心声,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共鸣,激励着我们以顽强的意志去争取斗争的胜利。对于大多数无标题音乐作品的赏析,因其寄寓着很深的哲理,只有善于“知人论世”,才能充分领悟乐曲的情致和韵味,从而不断提高音乐赏析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弗兰德?劳厄.开启音乐之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渡边o.音乐美的构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理查德?贝克.音乐的魅力[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5]沈旋、夏楠.古典音乐欣赏50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6]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新课标的实施,给了音乐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它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把握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的脉搏,关注音乐课堂教学的乐感、情感、美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乐感情感美感。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乐感、情感、美感这一旋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关注乐感,多练多教。

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表情能力的综合反映。乐感实际上是一种直觉思维,它通过音乐的旋律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音乐的深层意义,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为提高学生的乐感,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要求学生在看谱时,运用内心听觉,把视觉感受的音乐符号转化为音响运动的图像。钢琴家霍夫曼说:“学生应该首先致力于获得在大脑中形成音响图像的能力。”小提琴家帕尔曼也说:“音乐才智是一种查看地图那样看音乐的能力,使你知道那里的一切。”许多音乐教师不重视这点,从而阻碍了学生音乐感觉能力的提高。

2.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乐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文化、音乐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作品,如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歌曲、民歌、歌剧、民族器乐、交响乐主题片段等。甚至让学生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通过学生的听唱、模唱,演唱其中的某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乐感的目的。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课,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提高文学水平,从全方位去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

二、把握情感,循循善诱。

贝多芬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情感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情感:

1.对教育工作高度热情。这样教师才会去关注围绕教育这一中心环节的方方面面,才会为上好每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一个出色的演员,用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不思蜀。

2.素质教育强调情感交流、人格影响。因此,教师应有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相貌、成绩好坏、性格差异等等而偏爱或讨厌某个学生。对学生应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热爱他们并教好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会影响学生,能使他们认真、刻苦地学习。

3.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把好关。因为,朝气蓬勃、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反之,缠绵、萎靡、哀痛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三、捕捉美感,生动教学。

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觉和体会。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学生是一群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1.音乐教师首先应有心灵美。心灵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行端正,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还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即不但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孔子对音乐有相当的实践和知识,同时又是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李叔同是集音乐教育家、画家、书法家于一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乐律……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知识本身就是美。

2.音乐教师应该有仪态美。即音乐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应表现出美,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你。当今的社会环境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只是穿得干净整洁,还应该从颜色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人人都爱美,没有谁会拒绝美。

3.教学内容采用美的形式,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首先是教材美。教材无声地显示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客观宣传美的独特把握方式。如果教材平庸不美或者教师没有把教材中美的因素发掘出来,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有兴趣,产生不了愉快感,这就达不到美育的作用。所以,选择美的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要采用美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通过音乐课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情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我们的任务是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情感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大的特点。

哲学大师黑格尔这样评述音乐情感性:“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的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乐、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哭和惆怅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热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表现所特有的领域。”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国之情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记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

例如:通过对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紧迫感,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激起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通过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后,可使学生增强对“小白菜”的同情。

同时更加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通过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种下“劳动能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种子;总之,教师扎扎实实地在每堂音乐课中默默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耕耘,学生将能获得全面的思想素质教育。

二、信心情感教育。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田雨晴,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

针对这种情况。

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雷诗雅一起边唱边跳。

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我看见胆小的雨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

雨晴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陈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三、以情激情教育。

教师要用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

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

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

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动调动起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感情地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

以情动情,点燃了学生情感火种,达到了情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哼起了歌,舞起了动作,师生情感协同一致,将这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

四、爱心鼓励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

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二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知道,初中的音乐课堂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觉得学生会唱歌就可以了,很少会教给学生乐理知识,而且就教材本身而言,课本上也没有过多的涉及乐理知识,基本上都是歌曲。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其实应该让学生对音乐知识要有所了解。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如何因材施教,合理教学,注重学生情感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运用情感教学所需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这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地将情感教学带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去学会如何领悟歌曲内涵,体会音乐中音乐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合理适当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适当培养兴趣,不能情感教育滥用。教学要想达到合理化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于兴趣的培养一定要注意适当而行,以免因为兴趣的培养不当产生反效果,不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

2.适当培养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在情感教育的运用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把情感与认知程度放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发展,这对于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还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3.注意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达。对于情感的表现方式来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需要注意的,不同的情景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即根据教学的进度适当地把握好分寸,自然和蔼地与学生交流,注意情感的表达,既不要过分热情,也不要太过于冷淡。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对待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

二、在教育中投入情感。

情感教育在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以这个点为改革的方向是教师教育势在必行的一个阶段。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发掘教材,并加以创新,从而传授给学生知识,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这些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渐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更需要通过情感来教育学生,以便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个科目的教学,教师都应该与学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信任的情感体验,学会理解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前提。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们往往以喜恶来决定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其喜欢上某位老师也就决定了学生会喜欢该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进行教学。

2.借助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课后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交流,融入到学生的群体当中去,从而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便感化学生的心灵。而在课堂上,则以幽默亲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释放出自身的情感,还有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更能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缺的,具有重大的影响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教授学生知识只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懂得人生当中的艰辛,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为美好的未来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三

[摘要]语文,作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它博大、深邃、犹如浩瀚的宇宙。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以情施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在一遍遍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中,变得沉闷与乏味。为了应试,语文教学很少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的因素,内涵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这种教学必将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有目共睹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情感是语文学习形成兴趣和动机的力量,而情感教育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依赖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借助形象思维,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就没有艺术欣赏。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者,以自己体验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最终达到愉悦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目的。像白居易《琵琶行》教学时的文本演绎,教师深情投入,倾情诵读。一开场诗人那令人同情的.被贬遭遇的“小序”的抑扬顿挫的表演,就赢得学生一阵阵掌声,为诗歌那声未开,曲已动人的艺术魅力。诗开始,秋日江边送客的感伤无语,萧瑟环境的渲染烘托,学生被深深吸引了,又由衷地鼓掌,为诗中的悲情,为环境烘托所创造的特有意境。接着,学生为欲说还休的琵琶女高超的弹奏、为精彩的音乐描写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而唏嘘、惊叹。到音乐高潮结束,琵琶女满腹的抑郁通过音乐倾泻而出,“唯见江心秋月白”时,学生沉浸在音乐表达的丰富情感中深深触动,鸦雀无声。当到琵琶女自诉身世之悲,学生神态庄重。

再到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引发同感、自诉遭遇,学生是一脸严肃。一直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学生寂然无声,良久,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完全被作品感动了,学生陶醉了,师生一起走入了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共同进行着体验。这种完全的投入、刻骨铭心的深入体验,正是范读的艺术魅力所在。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情感,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当师生情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期盼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一旦师生情感冷漠,即使是教师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整日表情冰冷,学生不敢亲近,对他的课兴趣自然不大,随之学习成绩下降;反之,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从情感上接近他,对他的课自然兴趣倍增,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去学,独立探讨,坚持对学生少批评,多启发,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而情感又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和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同时,我们的语文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这些文章我们可通过配乐朗诵、教师范读、让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美的感受达到对文章由衷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文并茂,充分展示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当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发挥各种沟通方式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教学活动中值得教师注重和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双边教学活动,但它不代表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那么,语文课外的各种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演讲、辩论、会议、竞赛、编辑等等形式都是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课外辅导时的鼓励、课外交流中的思想沟通,社会实践中的情感体验,都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教师随时注意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主宰语文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文,要达到这一目的,当然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努力。它需要语文教师把爱国热情、敬业乐业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都熔铸于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实现知识因素向心理因素的转化,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传授的一切,达到塑造学生灵魂的目的。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四

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分析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中专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合理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专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灌输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忽视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拍,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1。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2。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直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传授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没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难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而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讲解音乐知识、传授音乐技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营造音乐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会降低教学效率,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建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经典乐曲,让学生进行赏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充分掌握乐曲的音调、旋律以及节奏等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创设教学环境,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音乐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然后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难易程度,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梁祝》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这首乐曲,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这首乐曲的基调、情感和主题等,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增强音乐教学的吸引力,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讲解乐曲之间的差异时,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二胡曲《二泉映月》和唢呐曲《百鸟朝凤》等乐曲,让学生充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内涵,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曲目,努力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教材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范围狭窄、学习兴趣较低,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5。例如,在讲解音乐的流派时,音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不同音乐派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结合音乐作品,掌握不同音乐派系的作品风格和音乐特色,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合理引入流行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分析不同时代流行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胡慧茹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注释:

2.蒋艳.浅谈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07:223.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五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感倾向,指一个人经常处于或趋向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积极的情感倾向是一个人能够一贯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敢向前的良好状态的前提,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实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学生积极情感倾向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任务。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增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感是与行为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大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道德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道德经典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自身强烈的情感体会更能激发学生感受那些道德形象所体现出的情感。学生也只有对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能够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从阅读优秀作品内容的感受中受到启发。热爱祖国、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求真务实、忠诚认真、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奋刻苦等人文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优秀作品去体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应结合课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学习进入到文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激发下深刻体会道德的魅力,认识到高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道德情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情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具有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育的显著特点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通过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与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应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的智慧进行启迪,可以充分拓展人的想象力“;礼”注重于人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据的准则“;乐”提供了达到心灵愉悦的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可以使人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激起审美情感的同时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毅力,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六

个部分组成,大体上前半部分为小调,后半部分为大调。有浪漫曲风格的装饰,原为3/8拍,速度比圆舞曲慢,在节奏上以附点为主要特征,温暖而强有力,带有些威严感。玛祖卡舞曲由于地域的不同,保留着不同的形态。但其有共同的特征:旋律简单、节奏多变、常有3/4、2/4,3/8等拍,在调式运用上除大小调,还有如利地亚、弗利吉亚等民族调式。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基本上不包含援引民间音乐素材,但充满着民间歌舞特有的节奏、装饰旋律和调性特点,扩大了它的形式,加进了和声的陪衬,使它的旋律高尚化,这些和声的陪衬像它所陪衬的题材一样新颖。与玛祖尔、库亚维亚克和奥贝列克舞典型的步伐、舞蹈身态相呼应,模仿者农村小乐队伴奏的一些特点。肖邦在玛祖卡舞曲风格化的过程中赋予他们“几乎是史诗的形象”,但永远也找不出其原始的来源。(例如作品第50、56、59号)在玛祖卡舞曲中,有时甚至在一个作品中,所出现的趋势和情绪的多样化令人惊讶。李斯特在对肖邦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后补充说:“应该更多的了解肖邦的同胞,以便能够深入他的玛祖卡舞曲所包含的感情。”

肖邦玛祖卡舞曲的艺术升华主要表现在:。

一、复合节奏与自由速度。

玛祖卡的节奏在肖邦手中变得生动而带有复合性,使玛祖卡舞曲重音特点的出神入化,更体现了肖邦在此类作品中的复合性思维,各种比例的“小三对二”、“大三对二”、“四对三”,等形形色色非规则节奏复合,在不同面上又显得非常的'独立。肖邦起初在自己的作品中标明一种手法,给玛祖卡舞曲加上特殊的标记:temporubato.这是指一种随和而断续的速度,柔弱的节奏匀整而不稳定,旋律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国人称为“弹性速度”,这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作品中十分常见。李斯特对此这样形容:“宛如迎风飘扬的旗帜,又如田野的麦穗在和风微拂中不断起伏,树巅在劲风疾吹下摆动”。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不仅在缓慢歌唱部分经常加入弹性速度,也在其快速乐句中运用,如在同一旋律反复时,在第二次出现的地方,肖邦也指出用弹性速度,这不但使旋律变化更加丰富,节奏也更富有生机。肖邦后来在他的作品中便不再加上这类解释性的指示,因为在肖邦眼里这种标记对那些原本能够理解的人并无益处,对那些不能理解、认识和感觉的人也不起什么作用,他认为知音者只要心灵在一起便可。

二、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的和声。

在肖邦的玛祖卡舞曲音乐中,优美的和声语汇直接与音乐的内容相关,在和声中蕴含着肖邦内心丰富的感情色调。肖邦有其特别钟爱与习惯使用的和声语汇。在玛祖卡舞曲中,即使是常见和通用的和声语汇,在肖邦别具匠心的处理下也焕发出迷人的光辉。肖邦在玛祖卡舞曲中使用的个性和声有:降六级,如op.28,降二级、如op.9;降低七度音的大调主七和弦,如op.17;降低三度音重属减七和弦,op.51;自然七和弦的四度连环,如op.10;属七和弦的四度连环,如op.56、op.59;附属和弦连环,如op.62;此外,还有平行音阶、减七和弦下行小二度连环、减七和弦与属和弦的交错连环。有些时候在快速度的琶音中轻轻出现一个和弦,这和弦突然变成了庄严的旋律,肖邦用热烈的旋律和有力的转调对其狂热的心诉说渴望着永恒的热情。

三、绚烂多彩的调性。

肖邦的调性感觉极端敏感,玛祖卡舞曲音乐中对调式音阶的运用也极其丰富,有用民间现成的,也有自己创造的。这一方面出于波兰民间音乐已存在的绚烂多彩的音响的运用和反应,另一方面是肖邦本人内心极度敏感的音响色调,是其杰出创造的外化。在玛祖卡舞曲中除了常见的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调式外,一些来自波兰民间舞蹈,还有的来自中古调式音阶,也有肖邦个人的特殊设计。肖邦玛祖卡舞曲中使用的调式有:和声大调音阶中借用降六级,形成通用大调的变式,如op.33。旋律大调中降低六级及七级的大调,如op.9。升高二度音及四度音的大调,如op.41。升高六度音的多利亚小调,如op.56、op.33。降低二度音的弗利吉亚小调,如op.41、op.63。升高四度音的利底亚大调,如op.56。特殊调式有升高四度音的爱奥尼亚,弗利吉亚和声大、小调。还有在《f调玛祖卡》使用混合调式,在其最后一首《f小调玛祖卡》作品中,综合运用了连续七和弦半音下行,上中音大调,带增二度的利底亚调式,以及带有半音下行的属七和弦四度连环,完成其临终前的绝唱。

在数量非常多的玛祖卡舞曲中,肖邦音乐创作的动机和情绪是十分多样化的。有马刺的当啷声、隐约的薄纱和丝绸的簌簌声、扇子的沙沙声、黄金和宝石的叮当声。有些玛祖卡舞曲似乎描写刚勇的快乐,但是同时表现出军队出发前夜在舞会上的忧虑。这一切是肖邦玛祖卡舞曲的一种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细腻的、温柔的、暗淡的色调变换,是整个波兰人民爱情的快乐和国破的忧郁之交揉。国家统一的意志被各种各样的个人情绪所代替,在玛祖卡舞曲中传出不朽的感情,流露着他对自己祖国、对自己青春时代的种种回忆。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奥]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3][波]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m]梁全炳,姚曼华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4][波]勃罗什凯维奇.肖邦的故事[m]施国威,陆鸣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与情感论文范文模板篇十七

周杰伦,1979年出生于中国台北,著名歌手,词曲作家,也是四届世界音乐大奖最畅销亚洲艺人。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第一人,他引领了中国流行乐坛的发展潮流,他的“中国风”音乐作品的创作,吸引了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笔者搜集到周杰伦的200多首音乐作品,前期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对其中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作品颇感兴趣,如《苏三说》、《娘子》、《东风破》、《本草纲目》、《菊花台》、《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

周杰伦音乐的“中国风”涵义有不少专家学者已在专著和文章中多次提到,如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费树发在《古情今韵―周杰伦的’中国风”》一文中,从古情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与今韵(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周杰伦的中国风。郭亚琼在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浅析周杰伦中国风,音乐作品一文中则从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行为、形态、意识三个方面来剖析周杰伦的中国风音乐作品。

二、“中国风’’作品举例分析。

周杰伦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创作方式,逐渐为当今中国流行乐坛所推崇。提到周杰伦音乐作品的“中国风”,应该关注他作品中使用的音乐材料和创作技法。浏览周杰伦中国风作品,除了西方音乐元素和其他流行音乐元素的使用外,作品中的中国风首先体现在对中华民族音乐元素的借鉴和改编上,如大多数歌词取自古代诗词歌赋和历史传说等。旋律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在副歌中经常加入流行民歌素材,配器时中西合璧,打破中外乐器组合的界限等。

歌词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周杰伦的中国风作品中,无处不刻着古代诗词歌赋、神化传说等传统文化的印记。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巧妙结合,创作出《青花瓷》、《东风破》、《龙拳》《双截棍》、《四面楚歌》、《霍元甲》、《黄金甲》、《兰亭序》等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的歌曲。从如下两首东风破―苏轼与周杰伦版的稍加对照便可窥出端倪。

三戏曲素材的借鉴。

周杰伦在作品也大胆借鉴了中国戏曲音乐元素,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国剧―京剧情有独钟,如歌曲《刀马旦》、《苏三起解》等。刀马旦是京剧里旦角之一要求演员能文能武,唱、念、做、打并重。周杰伦担任这首歌曲的作曲和rap,整首作品在节奏活泼的rap衬托下,耍花枪比谁都漂亮,多次反复,全曲好似脱离了传统戏曲的禁锢,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时尚刀马旦形象。

词作者不仅歌词借用了古代典故,连歌曲中段的旋律都直接照抄《苏三起解》这一唱段,并加入rap说唱,再加上钢琴与吉它的配器效果。这种“土洋结合”的戏曲与流行音乐曲调的直接碰撞,怎么能不进发出新鲜的l,中国风火花和弦、震音的演绎下,与古筝共同协作完成。琶音织体体现情感的细腻,主题乐段是细腻柔和的音乐,表现岳飞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社樱的悲叹,钢琴用具有民族风格的琶音织体为古筝主旋律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快速附点和弦织体表现场面的激烈,快板乐段体现了岳飞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钢琴部分的左手是有力的单音弹奏,模仿了战鼓的节奏;左手快速的附点和弦,模仿了战场上马的奔跑,钢琴与古筝共同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出来。

钢琴模仿古筝奏法,柔板乐段的结束,古筝是用飘渺的三连音奏法表现了岳飞对家人及过去的回忆,音乐纯净而凄凉。这里钢琴把古筝三连音这种奏法延用了几个小节,将这种纯净、飘逸的音乐情感保留了一段时间,再逐渐推进到加速乐段。左手三连音和弦织体表现情绪的悲愤,在尾声段出现之前,钢琴此时是作为主奏出现的。通常左手的三连音和弦都被选用做表现悲愤、悲壮情绪的织体,在这首乐曲中也不例外。在这样织体的层层推进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雄岳飞光辉的一生,多么悲壮,多么感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