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范文(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6:04:36 页码:10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范文(实用15篇)
2023-11-23 16:04:36    小编:ZTFB

报告的写作旨在向读者传达具体的信息,提供全面的数据和详尽的分析。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提炼核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下是某公司在市场调研后所做的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一

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

1.2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下。

尽管近年来推行的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基本上将农业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责、权、利明确区分开来,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仍然要花费很大的'心思去应付各种行政事务,极大地分散了进行科技服务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各种服务机构、组织之间实行条块管理,相互之间缺乏应有的协作,人为设置了农业科技服务的障碍。

1.3基层农技推广依然薄弱。

现阶段我国部分县市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人员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其基本处于半停业状态,在中西部部分地区问题突出。资金匮乏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很多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致使很多员工离职。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通畅也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原因。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二

摘要:当前,阅读推广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流服务之一。从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背景出发,着力分析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品牌的相关举措,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途径。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标识,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提升学校内在形象和潜在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即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园的传统历史文化,以及被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文化观、精神信仰等。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通过阅读可以自我反省,自我丰富,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近年来,随着国民意识的整体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据有关数据显示,以来,我国人均读书量在逐年的上升。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引进大量的数字文献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相关数据显示,数字文献的点击量日益增多,而纸质版文献越来越少,阅读纸质版书籍的人也越来越少。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国民阅读量近年来呈现出稳定上升态势,出现这样态势的原因是由于国民本身意识到了阅读对于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识到要提升个人的素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在提升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需求。实际上,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国民的阅读量都有很高的关注度。近年来,随着阅读人数的增加,阅读也关系到了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进步,人们在得到物质生活的满足时,也要丰富和发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丰富自身的阅读内容。当前,阅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潮流,人们不仅注重物质文化,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文化,因此,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同时也要推广图书馆阅读活动。

阅读推广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图书馆阅读推广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而阅读推广则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图书馆阅读推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只有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下才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文化,只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自觉维护优秀的阅读环境,并保证了校园阅读文化的良好传承。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图书馆阅读是作为培养人才的最简单普遍的方式,也是大学生自觉主动获取知识最简单的方式,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获取知识、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而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形式,促进各国政府之间讨论有关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是联合国教材文组织最重视的问题,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重视和推广阅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倡导和组织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阅读得到交流,起到提高阅读量的作用,推动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强知识、阅读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弘扬校园阅读文化的系统工程之一就是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推广。作为阅读推广的主要部门,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从而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高校的图书馆都存有大量资源,有着良好的阅读环境。除此之外,相比高校中的其他部门,图书馆具备专业化的指导性服务体系,可根据读者的阅读需要提供相应的文献,这种具备指导性的服务体系使读者阅读更为便捷[1]。

在校园文化活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多样化参与方式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但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大多千篇一律,推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除了开展活动以外,还应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讲座进行宣传,也可以举行相关的演讲比赛、捐书活动、图片浏览等活动。在举行图书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变化,要推广有新颖的活动,不要重叠活动,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人力,并且起不到校园精神文化推广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凝神聚力,找出可行的点,找到推广阅读的机遇,创建全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1.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具备完善的体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校应通过建造阅读组织推广管理体系及资源的整合,集中塑造校园精神文化,都需要该体系的完善才得以实现。构建完善阅读组织推广管理体系,首先要采用全新的手段进行管理、促进和推动图书馆阅读活动,全方面的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阅读拥有很大的优势,是推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先导部门,在图书馆中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扩大开展活动的场地,充分利用好校园中的可利用资源,例如,教学楼、食堂、宿舍等进行宣传。在活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宣传工作。

2.营造精神文化发展基地。

前期活动的宣传,整体设计出文艺、高雅、充满书香的气息,整体要营造出一种让人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还要增加资源,增加可供学生阅读选择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书面材料。同时,建立相应的学生组织,让学生有组织有秩序的参加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来,参加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为推广图书阅读活动,宣传校园经典文化,传统文化,大学生在参加活动时要多多交流,互相学习,在活动中不断的激发阅读的潜能。通过成立大学生阅读协会,扩大成员的范围,也可以适当的安排指导教师,从而让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更好的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也可以更好地推广校园阅读活动。

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打破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局限,高校可以在除图书馆阅读室以外的场地设置方便学生阅读的场所[2]。例如,在学生公寓建立阅读室,这样可以更好的方便学生的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丰富图书馆藏书的内容,可以选择一些样本书,进行阅读、试读,积极推广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选择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只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爱好得到满足,学生的阅读水平才会有所提升,图书阅读推广活动才有意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可以顺利的进行。

4.加强读者交流,建立阅读交流栏。

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除了为学生提供方便的阅读场所,丰富的阅读内容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可以在阅览室提供一些便利贴、纸笔、桌椅等,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留言,可以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建立讨论区。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还可以推荐有意义、内容精彩的图书,丰富学生的阅读[3]。

5.发挥多元阅读优势。

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已经由原来的书本转变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上,更符合当今的社会节奏和生活方式。智能手机的普及,使通讯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交流媒介也在不断的拓宽,可以利用这一媒介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建设相应的网站,开发相应的app,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等,更好地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品牌校园精神文化。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一个成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知识文化的获取,都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之中要积极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向其渗透和介入积极向上的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必不可少的文化建设,推动图书阅读推广活动也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一种方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推广图书阅读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我们在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推广,做到建设品牌校园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洁玲.高校文化建设中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3).

[2]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4).

[3]刘晓晔,刘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图书馆参与早期阅读推广的路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三

尽管从字面上来理解“全民阅读环境”似乎体现为同质性环境特征,但我国现实决定了需要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即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形成非均衡态的环境构建模式。诸如,在沿海发达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较高,在历史上也受到西方人文环境的熏陶,因此在形成全民阅读环境时较为容易。然而对于中西部广大地区来说,经济发展仍是头等大事,从而在构建全民阅读环境上必然面临较大阻力。

在增强服务体系制度保障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优化阅读物结构的长效机制,并根据区域生产、生活的需要,引进具有现实作用的读物;二是建立鼓励阅读的制度,从而通过量化指标的评价,来奖励先进个人和集体;三是建立完善的财政经费保障制度。而实践表明,目前在第二和第三项上做得还不够,特别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需要在这两个方面狠下工夫。

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区阅览室是构建全民阅读环境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建设需要在服务类型和服务对象上进行优化。对于前者而言,可以拓展电子阅读模式,这种阅读模式与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相融合,能够更加适合那些工作、生活节奏快的人群;在服务对象上,应关注农村人口的需要,他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急需农业科技读本,从而在书籍结构上就可以对此进行优化。

上文已多次强调了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实现全民阅读环境应是一种长期的自发形态。而在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弥漫着浮躁情绪的状况下,先期工作重点仍在于制度保障和组织推进。因此,监督职能的发挥,可以借助收集民众意见以及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检查监督评比来进行。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四

在党的精神指引下,2021年,长泰县图书馆遵循县文体局的指导,立足大局,服务读者,传播文化,弘扬文明。积极开展服务宣传、读书活动、业务交流和岗位培训等重点业务工作,落实农家书屋建设等重点项目,努力探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泰县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取得较好效果,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的赞誉。现将本年度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认真做好图书、报刊、各种资料的分类编目、流通、管理等。

2、认真做好馆内报刊到馆登记工作。主要期刊报纸装订成册,并全部编目上架,以便读者借阅。同时,及时做好图书的整理、修补、上架工作。

3、新购进纸质图书3000多册,并认真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及时上架流通。新添置设备书架、报纸架等。新订阅读者喜闻乐见的报刊杂志142份。尤其是采购了收藏价值极高的精装本《二十四史》。

4、今年5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图书馆的评估定级。

5、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文明办《关于印发福建省推进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全民阅读,引领广大未成年人“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继续全面推进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基地建设。

二、强化重点服务项目,开拓图书馆工作新局面。

在我县文体局大力支持下,我馆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重点强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一方面,积极与省级负责人员联络跟进“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落实情况,虚心求教相关技术人员;另一方便,独立探索,根据我县读者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我馆十分注重加强电子阅览的宣传工作,推广电子阅览室。

如今,长泰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日拥有较为固定的人流量,扩大了在读者群众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积极响应省里的号召,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管理制度和设施的改善,也进一步开拓了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文化信息服务资源全民共享的新局面。

三、宣传服务相结合,增强图书馆影响力。

2、清明期间,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孩子们缅怀先辈,教育他们牢记历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激发广大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据统计,三天假期一共有30名未成年人到该馆参加活动。对于由于天气等各种原因不能到馆参加活动的人,长泰县图书馆还通过该读专门的读者qq群进行公告,并发送活动链接网页给各个读者,方便他们在家参加活动。

3、四月份,组织“世界读书日”活动,展出共建生态文明县城等四个宣传板;开展《品读经典光亮人生》系列讲座和《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等讲座。

4、五月份,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月活动,以“汲取知识共建快乐图书馆”为活动主题,参与组织长泰县“田园风光、生态之城”诗歌征集评选活动。联合长泰县残联共建福乐爱心书屋,让更多的残疾人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在图书馆里享受到爱的温暖、获得知识的力量。举办了妙趣少儿世界绘画比赛。

5、九月份起,组织了八闽阅读读后感征文活动。

6、十月份,举办了“重阳佳节书香敬老”活动。活动分为老年人读报沙龙和读者座谈会两个活动场次,近30名读者参加,现场活动氛围浓烈。老人们一边品尝图书馆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瓜果,一边互相交流读书读报心得,其乐融融。

以上这些活动,体现了我馆联系群众、服务读者、弘扬文明的宗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新闻界的关注。关于我馆的各种宣传报道先后登上闽南日报、图书馆报、光明网厦门网、漳州新网等各家媒体,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成功扩大了我馆的知名度,提高了我馆的社会影响力。

四、提高服务素质,彰显窗口行业形象。

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彰显窗口行业形象,我馆组织了多次的学习活动和培训活动。

1、加强业务学习。全馆馆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文献采集等业务学习。组织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全面提高了馆员的技术服务水平。

2、为加强图书馆的消防安全教育。6月19日,全体馆员参加了文体局组织的安全消防培训与演练。8月20日,在馆内举办了公共消防安全百日行动推进会。

3、为加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我馆组织学习了有关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的有关文件,联系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查找,摆正位置,改进作风。

4、重视工作研究。积极参加省、市图工委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交流及研究。以图书馆发展为契机,积极思考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质。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作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馆藏资源还需增加,与读者还要加强沟通,作为窗口行业,作风建设还需加强。为提高服务水平,学术研究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会认真看待取得的成绩和将来发展道路,更加团结一致,积极努力,与时俱进,为长泰县的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五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离不开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落实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内涵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档案馆;建设。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单位,既肩负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又承担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需求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公共档案馆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以及公共档案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公共档案馆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共档案馆是一种政府承办的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社会信息档案查询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公共资源和社会历史风貌,通过为公共群体提供服务实现公民的文化关怀和文化享有的公共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是践行这一举措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和目的。

公共档案馆是档案馆的一种类型,最大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因此,公共档案馆就是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馆藏资源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就是全体公民。公共档案馆在满足公民对馆藏资源查询利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人们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确立公众的文化权利。公众的文化权利的确立和行使,要求公共档案馆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要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因此,积极传播档案文化和维护公众的文化权利,是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

(二)公共档案馆服务的特性。

公共档案馆服务的主要特征是公共性与服务性。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内容是以档案资源供给为主,这种档案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在查询和利用工程中不会产生利益性竞争,公共档案馆无法通过市场效应来调节公众对档案的使用率,而公众也无法通过交易途径来谋得档案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从公共档案馆的确立和定位来看,公共档案馆服务的是全体公众而并非特定群体。因此,公共档案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深入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三)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原则。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档案收藏的场所,它不仅是对政府和社会重大事情的记载,而且也记载了广大公众的普通历史事件,它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承载社会、国家及个人文化积累于一体的文化事业机构。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料是对历史的客观反应与公正表达,它揭示了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现实写照,因此,公共档案馆的定位与性质决定了其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服务社会。

(一)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到公共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档案馆等部门或机构。缺少了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不是一个完成的体系,公共档案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累、保存、沉淀,是其它任何部门都无法取代的,同时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支撑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政府在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公共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有利于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

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公共档案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时,对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需求的满足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公共档案馆的建立与运行,不仅仅是政府设立的一个供广大人民群众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服务机构,同时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服务大众的文化制度的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行使。

(三)有利于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政府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而且也是促进公共档案馆发挥文化职能的中坚力量。因此,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必然会加大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会制定并出台一些相关文件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公共档案馆有效合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加强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的融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各个文化部门相互支持、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法定的公共事业文化单位,它既具有一般文化事业机构的共性,也具有属于其自身特色的专属属性。它与其它文化机构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不同。只有将处于文化边缘地位的公共档案馆地位提升起来,才能够激发公共档案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服务能力。因此,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和规范各个文化部门的职责与权力,使公共档案馆能够与其它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同时要竭力打通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之间的隔阂,凝聚服务社会公众的文化合力。

(二)丰富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综合实力和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档案馆藏资源使用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受传统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匮乏、内容与形式单一,馆藏结构不够合理,大多馆藏资源记录的都是政府政务工作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等。而那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特色事务的记载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公共档案馆要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必须要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逐步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其中公共档案馆要加强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收集和完善公众户籍、婚姻、医疗等档案资料。同时还要建构与当地历史发展相结合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如风景名胜、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既能够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发展,又能够满足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

(三)深化公共档案馆的服务举措。

公共档案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公众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满意度。然而,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相比,公共档案馆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节假日不对外开放、传统化办公模式等等。因此,公共档案馆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要改变原来的不便之处,在保证丰富多样的档案馆藏资源的同时,积极优化相关的服务举措。首先,政府部门要规划好公共档案馆的选址与建筑,要选择公众比较密集的生活休闲区,同时还要兼顾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的协调与设置,使某一区域能够满足公众对不同文化产品的查询与利用。其次,要合理布局公共档案馆的内部陈设,依据档案分类规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要合理安排馆藏开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办公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公众的切实需求。

(四)提升公共档案馆队伍的综合素能。

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共档案馆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抓好馆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优化档案管理队伍,在提升专业档案管理素质的同时,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档案人才管理模式,即引进适合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增强档案管理实力;加强对已有管理人员的进修与培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能。

参考文献:

[1]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建设,2013.5.

[2]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六

随着多种智能终端以及物联网、网络社交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不同于传统存储的数据,它们显示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特征,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互联网界的巨大关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我们正步人一个创新和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界也不例外。3月,美国政府推出了“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并许诺投资2亿美元来推动大数据相关技术的研发。而我国也于206月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来构建大数据的核心发展、技术交流与数据平台共享,为政府提供战略性的建议。此外,近几年来,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和“智慧社区”等相关学术概念的提出,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大量产生。目前,我国已有180个城市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农场、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甚至智慧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托于大数据研究。可以说,大数据是打造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

对于图书馆来说,大数据、智慧城市一经提出,图书馆就立刻行动起来。21世纪初,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在rotuaari项目中为读者提供一项名为“smartlibrary”的服务,开创了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先河。自,中国台北市立图书馆借助rfid技术建立了智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第一次实现了手机移动智慧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到在资源、服务、技术、馆员和读者5个元素打造出触手可及、灵活感知的“泛在智能图书馆”。

总之,大数据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对于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还将继续。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和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将继续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

1.2热度比较。

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以“图书馆”和“大数据”为篇名进行逻辑和运算检索,年限不限(检索日期为10月26日),检索期刊类型不限,共检索出533篇相关文献。其中,发表最早的是年第4期《图书与情报》上由杨海燕撰写的《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而检索结果文献分布如下:2012年4篇、51篇、224篇、20250篇(未包含全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以后文献数据量进人一个爆炸式增长周期,这一时期占全部收录量的99%,说明大数据是近几年才成为图书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以“智慧图书馆”为篇名进行检索,年限不限(检索日期为年10月26日),检索期刊类型不限,共检索出171篇相关文献,最早是第7期《图书馆学刊》上由严栋撰写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检索结果文献分布如下:201篇、5篇、2012年12篇、2013年33篇、2069篇、2015年51篇(未包含全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关文献进入一个稳步的增长期。

在大数据时代,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图书馆应通过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服务方式,实现24小时无间断的图书馆自助服务;要将信息资源进行跨时间空间传递,以人为中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围绕着服务展开,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读者;使读者无论身处何地何时,都可以不间断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为此,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己的服务工作。

2.1观念转变。

图书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图书馆政策的引导,而图书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图书馆政策观念的影响和制约。进人大数据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人驻’图书馆内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和变革。鉴于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传统的图书馆观念需要调整,而且图书馆政策也需要根据新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这就需要图书馆应将大数据和智慧图书馆的思维引人日常的工作与服务当中,转变服务观念,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建设大数据资源拓展与创新服务项目,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力争消除不和谐现象,从而实现图书馆从信息服务到数据服务、从知识服务到智慧服务的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质的飞跃。

2.2馆舍优化。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图书馆馆舍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建设赋予了更多的智能化内涵。因此,从20世纪开始,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的改建与扩建工程大范围地开展起来。通过改建与扩建,图书馆外部环境不仅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内部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馆舍优化中,图书馆应从综合布线、馆藏布局、自动控制、功能划分、设备配置、消防安全、环境艺术等方面,综合考虑图书馆的智能化内容与设计原则,为读者提供高效、多功能、便利、舒适的空间环境。读者到图书馆不仅可以嗽淖柿,而且还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解放身心,图书馆应给读者提供一个美好舒适的阅读环境。馆舍优化工作不是仅局限于物理空间的图书馆,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的图书馆。通过智慧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以在家中、办公室、火车站、飞机场等任何地点来浏览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高校图书馆、省市级图书馆,应打破原有的行政限制,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用新观念来服务于读者。

2.3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是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的源泉。在大数据环境下,资源建设包含有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数据资源建设,资源建设的核心是大量、多类数据的占有、融合、挖掘、分析与利用。而文献信息资源包括传统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属于结构化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是新兴资源,是目前图书馆还未完整收集、亟待建设的大量数据,如用户信息行为数据,其属于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是大数据资源建设的主体和难点。数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互有包含、相互促进。

对于文献信息资源来说,除了要继续做好编目信息、数据库数据、网络资源信息等传统的资源外,图书馆还应扩大数据收录范围,以及提供地图、手稿、族谱、碑志、乐谱、音频、视频等文献下载,实现图书馆的知识扩展以及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只有进一步提供更多的资源,才能实现馆藏利用的最大化,让馆藏资源更多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对于数据资源来说,图书馆应着重收集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行为、阅读习惯等相关数据,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在进行数据资源建设时,图书馆首先应该是累积与储存大量的、多类型的数据,为大数据做数字准备;其次应该借助数据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挖掘、甄别、组织、苏矣敕治鍪据背后的隐含信息,发现读者需求变化特点,寻找读者隐性诉求,预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趋势,指导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

2.4平台建设。

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建立基于数据挖掘、处理、开发、整合、分析和利用的大数据平台,来提高图书馆的资源管理能力和精确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传统经验决策模式到依据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模式。在此大数据平台,图书馆可以依据所采集的读者海量数据信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智能抓取和关键词抽取等工作,来提高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读者的借阅记录、人馆信息、搜索记录来分析读者偏好、兴趣和需求,向读者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和内容等等。而通过对读者行为数据的挖掘,了解读者的行为模式,运用关系规则、时间序列、关联规则等方法,掌握相关资源、相关兴趣、读者习惯变化等情况,建立以数据资源需求意向分析为主导的数字化平台,进而推动用户需求的数据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2.5馆员建设。

大数据、智慧图书馆都是现在最前沿、最实用的技术,图书馆需要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习经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图书馆人员结构老化、人员专业覆盖面不全,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是工作重点。有学者提出,到,美国面临150万个能掌握大数据应用分析方法的技术高管和分析师缺口,另欠缺19000个能深人分析数据的数据科学家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可以将本馆的工作人员根据学科背景和工作能力进行分类排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图书馆的实际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帮助图书馆员规划好职业生涯,让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职业岗位的职责相符合,增加图书馆员的使命感与归属感,调动好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员个人人生目标与图书馆蓬勃发展的有机融合。

3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由资源型服务向知、型服务、智慧型服务发展过渡,智慧型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图书馆可以从馆藏数据中找出关联、发现规律、验证假设,预测读者服务的未来趋势和需求,从而实现智慧型服务。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七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免费为大众提供服务,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己任,所以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公益性还具有服务性。基于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建设中的重要性,其建设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而中小型图书馆的基层服务功能则使其成为了各类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总之,不管是在公益性还是服务性方面,图书馆都在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从全方位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公众对公共文化的认识等等。提供公共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主要通过报纸、书籍、电视、文化活动等进行体现。文化服务体系则是利用公共资源建立的,并且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公众文化、精神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其为人民服务的职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要不断地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由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构建的、能够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服务体系,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可小觑。想要更好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在完善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号召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加快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给广大民众,充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想要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图联中的定义为:通过国家、政府机关或社区组织建立或资助的图书馆,向每个社区成员开放,通过资源与服务的提供,使社区成员平等的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存在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图书馆内的公共设施将全部免费开饭,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民众进入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这也为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只有充分肯定公共图书馆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既是信息资讯中心,也是文化资源宝库,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图书馆,因为图知识对人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让民众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树立学习意识。政府建设免费图书馆是对公民纳税的回馈,也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公共图书馆比起盈利的图书馆,则更具有利国利民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的部门机构,也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社会、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建立公共图书馆对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向人们传递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文化资源宝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需要、文化的产波载体,其提供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图书馆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也是构建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为公众提供了免费学习知识、接触文化的机会的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公民不断汲取知识、使民众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传播文化教化公民,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人们搜集资料的时候,促进知识的传播。另外,公共图书馆对于参观者的进入无门槛,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提倡全民学习,引导公民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实现民众的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以其极大的包容性与便捷、开放式的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公民不分贵贱地给予开放,提高了民众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促进了民众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推动了全民学习的浪潮。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提供这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作为文化的传播机构,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图书馆,是政府对公民纳税的反馈,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现,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民提供获取文化教育的场所;作为公共事业机构,公共图书馆还肩负着普及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平台,引导国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公民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在为民众提供学习文化途径的同时,也为民众提供者文化服务,保障了民众的文化权益,加强了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对于知识获取、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基层百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捐赠图书、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先到化的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进行扶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实现资料共享。

传递科学情报、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具有系统、丰富、全面的图书资料、资源信息为从事科学情报的工作者们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科学情报的传递工作提供了便利。现代社会中,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公共图书馆以实现市场信息需求为导向,为科研立项、经济合作的开展、技术的开发、成果的转让、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科学情报,这便体现了学术情报信息传递、共享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信息采集、加工、传递的重要机构,除了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外,在网络信息时代,极高的传播效率、大量的数据传递,对于课题的开发与跟踪、文献资料的传递、文献与应用科技的转换有着重要意义。当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是其存在的前提,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中小型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对各个中小型图书馆服务网络的构建与整合,发挥中小型图书馆的功能,并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编目的方式,推进乡镇、街道的中小性图书馆的建设,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效能。

(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随着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人们在闲暇之余,选择到图书馆浏览书籍,也是放松心情的途径之一。图书馆作为人们放松心情、减缓压力、陶冶情操的重要学习场所与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人们精神生活影响不可小觑。所以,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例如文化展览、学术会议、知识讲座等等,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生活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靠丰富的文化遗产,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自然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历史书籍,对文化遗产进行管理,是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同时图书馆还收藏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为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外国文献资料,这对于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将展示中外文化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方便民众阅读。人们可以通过对中外书籍的阅读,开拓视野、获取知识;通过书籍了解中外发展的历史,从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五)促进学术科研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容纳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现了学术资源的整合,并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构建良好的服务网络,在政府的支持下,将各类图书馆有效结合,更方便人们搜集资料,查找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设备,丰富学术科研信息的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使读者快速查询到整合好的各类学术资料,还提供网上咨询服务,为读者解决疑难问题。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查找信息、资料的速度,特别是对于搞科研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书籍,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科研的发展。

四、结语。

公共图书馆最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公共服务功能。特别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能够让广大人名群众平等地享受到借、读书服务,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资讯、知识的广泛传递,学术科研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于如何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加快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可以从推动立法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快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开展特色服务等方面来进行。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对于公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八

智库服务主要是提供专一性、应用性、前瞻性的咨询服务,信息环境下高校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图书馆参与信息竞争的策略不是“大而全”而是“少而精”。在新形势下,图书馆要转变观念,要从细小处着眼,做好信息提供的精细化与针对性。因此,需要调查、分析、研究市场和读者,从本馆的馆藏实际和馆员的知识结构、能力出发,寻找图书馆与用户的切入点、突破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2建立用户档案,提供精准服务。

用户档案是指能客观求实地反映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内外特征、基本情况及其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产生的与用户行为有关的信息。如用户资源利用信息、用户咨询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用户个性相关信息,阅读倾向,个体的兴趣、爱好、习惯,研究方向及用户的成份。由于信息需求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用户档案数据库要具备动态跟踪功能,随时记录用户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自动添加、修改、补充,以保持用户档案的完备、正确和系统,解决了从大众到窄众,引领精准服务。

建立用户档案需要长期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美国许多智库历史悠久,它们曾经关注、搜集与分析过的历史事件浩如烟海,这些经过整理与归档的材料里含有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和一手材料。这些日积月累而成的财富能够帮助智库的研究人员发现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知识,细化与升级了服务。

3.3树立增值服务,形成品牌效应。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受众主要为教师和学生,而这两方的信息需求欲都较为强烈,且信息需求的质量要求高。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社会的日臻发展,情报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反而会造成用户利用困惑,这种情况客观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要改变服务提供模式,增强增值意识,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信息资源的增值,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原始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出具有附加值的知识,从而使其自身各种价值得到增长的过程。鉴于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高校图书馆需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拓宽原有开发利用途径,更有针对性、深层次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挖掘,经过深层加工重组的知识内容与传递给利用者高质量的服务,通过信息用户的利用行为实现文献资源价值的相对增长。

3.4选取竞合模式,保障持续服务。

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是馆藏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建设过程中会与传统文献出版发行机构、电子文献数据库出版机构等资源供应商,还会与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射频防盗系统、海量存储系统等软硬件技术提供商以及文献采购、编目等服务提供商打交道,他们为图书馆资源、技术或者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有效地与这些供应商建立竞合关系,结成联盟,可以扩大合作双方共同利益,缩短交货时间,提高资源质量,降低采购成本,获得双赢或多赢。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九

现代智库发展时间较短,加之智库在组织形态和类型等认识上存在差异致使智库的定义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智库是信息社会化的持续进展过程,是信息海量化与多元化生成与服务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新的信息-知识集合方式,通过多途径服务手段活化静态的知识资源,以提供深层咨询决策服务,其本质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思想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公共人才、引导社会舆论,它的工作范畴包括信息报送、调查研究、人才培养、沟通交流、专题培训和决策咨询等。

2高校图书馆引入智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1.1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决策咨询是建立在大量的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而信息资源获取的主要载体是文献信息。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设施与设备的现代化和先进性已经令人耳目一新,馆藏资源形成了数量与质量的兼顾,专业门类齐全,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协调建设。如此丰富、多元的文献信息资源促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知识的海洋,精华思想的源泉。

2.2.2汇集多学科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培养和吸纳了不少知识广博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重点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图书馆。高校本身就是汇集人才的绝佳场所,高校图书馆经常也会接触到各学科的知名专家,可利用这样的优势借助他们力量,邀请或聘请他们担任智库顾问。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人才进行智库建设,不仅实现了“人尽其才”,有效地挖掘出他们的思想资源,而且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2.2.3具有课题调研的成功经验。

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部门除了日常的检索、文献传递、查新工作外,还开展了定题服务、市场调研、决策分析等服务。更有一些较为大型的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还多次参与过国家的很多调研分析课题,能够在成功调研分析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建立更加完善的情报分析调研机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学校发展、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决策提供详细、有说服力的决策咨询。

2.2.1协助相关机构做好决策咨询。

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影响对象一是本身及它校,另一个是社会及大众。从影响方式上看,对于高校自身及它校,图书馆构建的智库可以通过参与院系专家申报的各种课题、研究项目,参与到其特定的决策小组中,还可以将图书馆作为交流场地定期为院系单位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进而对课题项目进展产生影响,提供智力支持,成为他们的科研、决策助手。而对于社会及大众,图书馆智库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定期出版发行各种出版物、调研报告,更可以多举办各种形式的面向大众的会议、讲座、研究班,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不断强化专业化程度。

2.2.2树立品牌影响力。

影响力是时代某因素或诸因素决定人们意识改变大小的力度。品牌影响力是核心影响力和外延影响力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力在更高层次上的提升和最集中体现。高校图书馆全面开展信息分析服务,建设智库后,将有效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改变自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原有地位,有效构建高校图书馆智库品牌,形成优质服务——扩大影响力——吸引专家队伍——提供咨询决策的良性循环,形成图书馆品牌影响力。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十

某图书馆为了方便管理和与读者、图书供应商更好的联系特提出开发此系统。

1.1编写目的:

从现在应用的技术方面和用户的操作方式方面研究图书馆管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2项目背景: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该图书馆馆长。

开发者:软件工程系。

用户: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

1.3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语言的使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visualc++高级编程》清华工业出版社。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功能:能够准确快速的记录图书的状态,以便能轻易的查出图书是否被借、是否归还、是否借出超期等信息;读者和管理人员可进行一些需要的操作.

性能:稳定快速,实时控制。

输入/输出:条形码英文和汉字输入,英文和汉字输出。

安全与保密要求:不能轻易被破坏,不能让管理人员以外的人删改图书信息,对断电、死机、系统崩溃等问题有有力措施以保障数据不受损失。

2.2可行性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开发图书馆管理所具备的能力及实现的方法。确定总体结构,利用sqlserver数据库所具有的能力,以最简洁最容易的方法,使用vc++使其成为一个初级的系统软件。

2.3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图书馆规模、设备状况、操作人员技术。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略)。

3.2.工作负荷。

由于数据量越来越大,现有的系统已明显不能适应目前的庞大数据量,系统工作负荷过大。

3.3.费用支出。

由于现有系统的工作负荷严重超载,在现有系统上投入的人力,设备,空间,材料,等等与其他的一系列支持性服务越来越大,导致开发费用支出巨大,严重影响系统的`可用性,急需改进。

3.4.人员设备。

鉴于原有系统的技术性含量比较低,故不需要多少高技术人员的操作,只是由于数据量的日益扩大,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大。这一点已不再适应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设备的科技含量也比较低,没有达到大量的计算机普及程度。

3.5.局限性。

经过严谨的分析,可知原有的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技术的过于陈旧,人员工作负荷大,系统维护及费用支出巨大,人员与设备技术含量低等等一系列缺点,所有这些都明确了需要一个新的适应新的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的系统。所以开发这样一个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

4.所建议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新系统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数据库的支持,使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使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且在用户的并行操作与用户管理方面也有了极大地改善。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略)。

4.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在以上几点中已可以看出新系统的性能与功能上与现有系统的差别,首先新系统克服了原来系统的资金投入大,人员设备技术含量低,系统工作负担重等缺点。而且加入了对数据的安全性保护的功能,使原有系统在可用性与稳健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1).设备:采用建议系统后,改进了原有系统的性能所以对设备要求自然更高,建议系统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使设备也必须跟着升级。

(2).现有软件:由于建议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以及一系列高技术含量软件,使得原来系统上的一些软件无法继续使用,不过在新系统开发过程中将尽量考虑到,对现有软件的兼容性。

(3).用户:建议系统使用的新技术是完全基于原有的系统上的,故用户不必考虑新系统带来的人员培训等等。

4.5.技术可行性评价。

就目前使用的开发技术来说建议系统的功能目标应该能够达到;利用现有的技术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工作基本能够完成。

5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5.1该系统对客户的影响:

建议系统是为了改善原有系统在经费支出过高的缺点的,所以新系统一经使用在经费支出方面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改善,用户在使用了新系统后只需要花一定资金购买一部分计算机与软件就能实现自动化.

5.2购货方面:

5.2.1支出。

1)系统开发费用。

(1)人员费用:本系统开发期为三周,试运行一周。开发期需要开发人员3人,试运行期需要开发人员2人。人员费用为万元。

(2)设备费:本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费用为万元。

(7)不可预见费:按开发费用的15%计算。

系统开发总费用为万元。

2)系统运行费用。

(1)系统维护费:需要人/年进行系统维护,维护费为万元。

(2)设备维护费:设备更新费为万元。设备维护费为万元。

(3)消耗材料费:每年按元计算。

综上所述,设系统使用时间年,系统开发和运行总费用万元,平均万元/年。

5.2.2收益。

(1)提高工作效率。

(2)减少工作人员。

6社会因素分析。

该项目为独立开发,在技术上没有使用任何现有的软件与方法。所以在法律方面不会存在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问题,完全按照合同规定的责任履行。

7.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由于系统过于简单,所以开发小组没有提供其他的方案,只有一种开发方案。

8结论意见。

经过一系列的各个不同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分析员和用户及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取得基本的一致看法,开发小组的开发方案的到批准,使用部门负责人同意开发工程继续进行下去。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十一

与过往情况不同的是,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各项基础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就业教学方面的内容则是有待提升的。高校大学生在临近毕业阶段,需要积极的寻找工作机会,让自身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不是被各种琐事困扰。现下的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时间,只是让学生在高校内部自由活动,严格限制其在外部寻找工作。同时,当学生毕业以后,则开始以各种手段驱逐学生,导致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这一点在今后必须严正的改善。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分析。

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很多高校大学生,其在大三阶段就已经开始寻找工作机会了,同时很多人都拥有较多的能力,如果在一年的工作内有效积累经验,则会对自身后续的发展与竞争,增添较多的砝码。对于国内众多的高校而言,多数院校都不愿意为学生负责,把学生限制在高校内部,仅仅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外出现事端,而在毕业以后在,则希望学生尽快的离校,腾挪更多的空间,这种情况的长久存在,给国家人才建设和高校教育构成了严重的危机。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应具备以下内涵:

(一)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在相应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指导。例如,针对机电专业、土木专业等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应该由校方带领学生,在各个企业或者是相关的实习基地当中进行锻炼,将主观上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客观上的工作相互结合,适当的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实践的能力,而不是作为“一张白纸”的状态。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要具备客观上的功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虽然拥有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可是相关的办公室基本上没有人存在,仅仅是挂牌而已。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少数教师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进行分享,多数教师还是集中在理论上的教学中,对学生而言,很难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近年来,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上成为了一种摆设,学生对此的'反感程度不断的增加。

(一)高校层面。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倘若仅仅是在理论上完成培养,则根本达不到人才的供需平衡。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在多个层面上予以足够的努力。本文认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首先应该在高校层面上做出彻底的革新。

1.建设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成立实质上的就业指导部门,安排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例如,在就业指导教材方面,理论化的、无用的东西必须彻底的告别,应该让教师自行编写相关的就业指导内容,包括初入社会寻找工作的类型、如何在他乡生存、如何在工作过程中迅速融入环境等等,要交给学生最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在理论上分享。

2.学生在大三阶段寻找到就业机会以后,倘若校方无重要的情况,则应该充分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干预。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而不是将学生作为赚钱的工具。当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以后,校方可以予以积极的支持。绝大多数学生在大三就已经完成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本没必要长时间留校,这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发展,还容易导致校方失去正确的教育机会。

(二)用人单位层面。

就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本身而言,很多高校为了能够弥补之前的过失问题,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可是,大学生毕竟经验较少,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在基础上开展,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再加上用人单位的某些不轨思想,对学生构成的威胁较为严重。所以,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当中,用人单位层面同样要得到积极的关注。我国当前迫切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不要一味进行人才高消费,用人上坚持专业素质和能力第一,只要能满足就业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就可以,不盲目攀比,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引进人才,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招纳不同层次的毕业生,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展开讨论,从已经得到的结果来看,部分高校开始有所转变,对学生提供的积极帮助增加,互相之间的矛盾有所减少。但是,有很多的高校,其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还是有待提升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介入力度,对高校的错误行为及各种隐患强化干预,甚至可以通过某些惩处措施来减少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马俊云,刘桂智等.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研究[j].图书馆建设,,(06).

[2]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高校的责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05).

[3]张国权.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03).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十二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适用的科技情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图书馆开展农村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图书馆虽然也探索性的为农村经济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真正地为振兴农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还没有得到全面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情报工作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图书馆开展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1.主观方面:

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图书馆虽然具有发挥信息情报职能的意识,可事实上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图书管理、流通和基本读者工作上面,没有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组织对信息情报的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以往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提供情报服务的。

1.2是情报调研服务,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大量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系统地搜集、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并将研究成果用综述、报告、总结等三次文献编写出来,提供用户参考。

而以往的服务方式主要是情报交流,并且提供的情报大多是与产品无关的科学情报,忽视了素有短、平、快之称的技术情报,使服务的层次、对象单一,所提供的情报不能直接转化为商品,用于提高生产力。科学情报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某一学科方面更具深度,而技术情报可以就投资或技术应用作出决策,并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针对结果及与它有关的问题,具有广泛性。图书馆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服务,除了不断完善内部机制外,情报服务的层次、对象的多元化,以及观念的转换和调整都是首先面临着要解决的问题。

2.客观方面:

图书馆事业作为一种文化事业,它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所制约,当整个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图书馆事业如果不设法与之相适应,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当今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正从传统的图书馆和文献服务中分离出来,人们在社会决策和科学活动中,已不满足于原始资料和一般书目数据的提供,而是迫切需要经过浓缩和增值处理后的信息。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也要求图书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这些要求,对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的县图书馆来说,在观念、人才、设施和服务手段上都显得明显的准备不足。

二、图书馆开展农村科技情报工作的必要性。

1.农村群众发展经济的需要。

当前,不少图书馆缺乏多渠道获取情报的积极性,忽视自己服务对象的素质和需要特点,仅凭主观愿望搜集资源,造成情报的有效性低,数量不足,作用不明显,缺乏情报资料的快、准、精的特点。就现阶段来说,农村群众发展经济需要的科技情报需求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1综合性全程性。表现在迫切需要农、林、渔、工等各业产前、产中、产后到位,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准确性、导向性的全程性情报。产前需要市场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产中需要提供技术信息,产后需要市场竞争信息。

1.2季节性地域性。农业生产所固有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性状、功能、供应时问也各不相同,也就决定了农村用户情报需求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1.3低层次性低风险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决定其情报需求的低层次性,只能生产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另外,由于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其生产经营活动以经营风险系数小为原则,最终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1.4服务方式不适应农村特点。农村科技情报工作常采用提供索引、目录等农民不易接受的方式,只提供信息而不注重提供技术资料,不受欢迎。忽视了对农村实用科技情报的加工与贮存,消极等待农村用户上门查询,其结果是利用率极低。

2.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尤其是现代信息环境,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在服务理念、服务功能以及服务方式上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在农村科技情报工作中主要是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好这些服务,图书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2.1文献资料优势。文献是工作的物质基础,文献中贮藏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一旦为生产利用,转化为生产力,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县馆的文献收藏比较系统、全面、连贯,门类齐全,时间跨度大,专业科技信息广,这是本地区其他信息产业部门无法与之相比的。

2.2组织优势。图书馆历史久远,管理稳定,人员配备较齐,传统文献服务质量较高。特别是图书馆人才开发,应当激发馆员的主人翁精神,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树立馆员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关心职工生活,针对馆员工作中自我实现的需要,贯彻落实职业道德规范,把集体和个人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馆员有信任感,给馆员加任务,压担子。馆员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希望有建树,有成绩,这样就会使图书馆事业产生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县馆拥有的人才成为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2.3社会优势。图书馆的用户一般相对稳定,利用频率高,有较宽的服务面和社交渠道。只要各馆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扬优势,一定会见成效的。

三、农村科技情报的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正朝着商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广大农民迫切的.想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找致富之路,但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就目前来说,农村科技情报工作还十分薄弱,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情报需求迫切和情报意识缺乏并存。随着农村农、副、工三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乡镇企业、联合企业、家庭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应用,经营管理的提高,市场行情的掌握等,都迫切需要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和情况及其有对比、有分析、有建设的研究成果。由于农村中不重视科学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凭经验办事,有的不知道图书馆能提供对口资料,或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远不如其他科研、情报、生产单位,情报意识相当薄弱。

2.情报机构设置不完善,缺乏纵、横向联合,没有形成服务网络。农业科技信息量大面广,单靠某一级的机构下发资料,情报来源就很有限,而情报的传递和利用包括技术的推广,均需要多方面合作,单靠某一情报系统是远远不够的。

3.情报资料的质和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信息传递速度慢。

文档为doc格式。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职院校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加,其各自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设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建立满足高质量人才就业服务的综合体系,成为了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内研究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大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各领域内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国内的部分高职院校,其发展是由中职院校升级而成。很多传统的专业,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教学方法、学生就业工作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中专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经积极学习、效仿了当前国际领域内先进的教学改革模式,全面提升了自身办学的综合质量。但是,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人才就业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所建立的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其具体工作主要由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来承担,对于主管该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还是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对于各高校内各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指导工作还是很少。多数情况下,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就业服务体系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力量,主要还是中介机构和各大用人单位,但他们的力量还是很有限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就业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健全相关的法制制度,落实自己制定的就业政策。

首先,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经验、较强专业能力的高水平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及其它专业的毕业生,都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建立的这支教师就业指导队伍,可以采取海纳百川的形式,既可以是专兼职教师的组合,又可以是校内外教师的组合,教师队伍可以是多学科、跨系统的结合。为了能够组建出这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充分调动起本校内优秀教师的积极性,鼓励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老师,参与到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堂之中。通过相互的学习与交流,完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同时建立起合理地院系就业工作机制。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本专业的发展、本行业内的背景密切相关。院系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老师、行政人员,都可以参与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设中来。因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本专业的老师会更加了解他们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同时也更加了解他们职业晋升的途径。如果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参与到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

第二,要充实就业指导队伍的人才力量,多吸收和引入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在组织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就业指导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帮助更多面临毕业的学生,提高自我就业的基本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把就业指导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相融合。其次,密切校企之间的合作发展与联系,建立优质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实习基地。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能服务于工厂或企业内的生产、建设、管理等岗位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这不仅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他们也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就这一点而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想符合社会人才的标准,需要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周密的设置,同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建立起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实习场所、实训基地,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当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期间,他们就有机会学习到本专业前沿的技术知识,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选拔和培养具有潜质的优秀员工。

小结。

总之,随着各大高职院校内课程设置的逐步完善,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密切。高职院校内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探索[j].才智,,(09).

[2]张乔.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7,(12).

[3]林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武汉商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02).

[4]吴薇燕.微视角下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8,(03).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十四

(1)服务对象局限性。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范围仅局限于在校的师生,而没有面向城市其他使用者开放。尽管文献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读者对象受到限制,导致文献利用率无法得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也没有走出校园。

(2)思想观念没有转换。长期的体制和观念的束缚,使公共读者自身认知中只知道去公共图书馆借阅、查询所需的资料,完全忽略了高校图书馆这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高校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能、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2服务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措施。

(1)开放办馆,走出校园,服务大众。高校图书馆在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要把图书馆的发展与城市地方的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为本市读者办理图书证、开放现代化设备、提供代查、科技查新等多种途径的信息服务。

(2)馆际共建共享。目前在有些城市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开展馆际共建,通用借书证,实现一证通用,资源共享,大大的提高了文献利用率。但馆际共建也仅局限于高校之间的图书馆共建,却没有把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包括进去。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不同,一个注重科研,一个注重科普,二者的联姻可以有效的将资源互补,大大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

(3)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文化,促进城市文化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促进作用,走进企业,校企合作,共建企业文化,主动帮助企业开发、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首先为学校的实习基地的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开发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然后再带动基地附近的企业,这样由点到面,可以带动整个城市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4)构建地方特色文化馆藏,构建新的城市文化品牌。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底蕴,地方文献本身就是记载当地历史的主要资料,是构建城市文化的最基本的一部分。同样城市的地理位置也造成了相应的文化氛围,如在山陵地带的城市往往偏重的是山文化,而鱼米之乡的南方往往偏重的是水文化。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除了满足读者一般性文献还需特别注意和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积累。高校图书馆要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就需要积极主动的收藏本地区的文献资料,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馆藏。

(5)组织馆际交流,促进城市文化的交流。高校图书馆因为同是在教育领域,所以在馆际交流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高校图书馆除了同城交流,也可以与不同城市的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也可以将各自的'城市特色文化进行交流。从这个途径出发,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以点带面的促进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

(6)组织读书活动,引领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阅读氛围和阅读内容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高低。高校师生做为城市阅读者的一部分,他们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阅读氛围,并不断提升整个城市读者群体的文化素养。高校图书馆基本每年都会搞读书节活动,可以将读书节影响扩大,扩大到整个城市,提高城市的阅读的水平,增加城市的阅读氛圍。如笔者所在城市泰州,就在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图书馆、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四所高校图书馆联合举办了首届泰州高校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此次活动影响范围广大,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阅读水平,激发了市民的阅读热情。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讲座、专题展览、新书推荐等活动来让市民感受校园文化,接受文化熏陶,提高阅读水平。从而引领城市的阅读的方向,推动城市的文化建设。

3结语。

高校图书馆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要主动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去,而且还要当主力军。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自身的地理优势,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去影响和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品牌、新支柱。

参考文献。

[1]秦丽雅.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城市文化[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9-11.

图书馆阅读服务报告篇十五

在现在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书馆服务调研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而我们的工作便是把散落在其他地方的书放回原有的位臵,别看这是一件小事,这对我们来说已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了。因为必须要按照书的类别,编号一一找到位臵是很难的,尤其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而且,有些书不好判别他的.类别,只能找到和他相似的书放在一起。所以,虽然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刚刚学会图书分类的时候,经常一两本书就要弄十多分钟。

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我们只要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所长,就会很快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现代大学生缺少社会知识和信息,在学校时从不关注社会中的情况,甚至连新闻都懒得看,更不用说社会锻炼,所以当他们迈出校门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简历不知何去何从,只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锻炼,空有一肚子墨水却不知如何使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经验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学了数十年的专业当走进社会时却找不到任何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是不了解社会的需求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发起倡议,为了我们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了我们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我们能够更顺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让我们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