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 展现中国少年精神风貌的文章(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12:15:47 页码:14
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 展现中国少年精神风貌的文章(5篇)
2023-01-16 12:15:47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一

*虚心好学,不断提升

她自上学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刚进入我们班级时,她的成绩虽然名列班级前几名,但追求完美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松懈,她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反而对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她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老师的小帮手,同学的小老师

作为班长的她深知自己应该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自从她担任我班的班长以后,她带领全班同学认真遵守学校规章、班级公约,使我们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而且使全班同学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

*在学习上她牢记“一花独放不是春”的训导,热心帮助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课堂上她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听讲,课后,她就充当起了小老师,主动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挑选练习题,利用午休时间为他们进行讲解。也正因为她的真诚和耐心,她结交了许多知心的朋友,在班级获得了同学的信任,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由于她的突出表现,她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勤俭自立,让父母为自己而骄傲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她并不是像大多数孩子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从小要求自己做到勤俭自强,成为父母的骄傲。

父母由于工作忙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她,她也因此从小养自强自立,自强的好习惯。尤其是她寄宿在学校之后,更是体现出了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还能关心、爱护、帮助宿舍的同学。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她一刻也不敢松懈。她深信只要保持一颗执着追求,奋发向上的心,总会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书写一幅美丽的篇章!

少年强则中国强!

如果中国的每一个少年都能够像xx同学一样,我相信中国必将腾飞!

如何写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二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文明少年》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发芽、生长。

君不见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用无私大爱谱写着人生的赞歌。

君不见在死亡旅途的汽车上,肝胆破裂的吴斌,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

君不见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铁肩担起报国志,用生命诠释航空情怀!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如何写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三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建设事业前景暗淡。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以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及时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到八十年代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国内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自此,国家的建设重新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一扫而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气扬眉。这一切来之不易,既离不开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离不开全党和全体中华儿女的顽强奋斗,更离不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这是有目共瞩、无可置疑的铁的事实。

在这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各省的改革深化,从开始打破计划经济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到实行市场经济方针的确立,从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89年到xx年,年平均增长9.3%,将近世界平均发展速度的三倍,其发展之快,后劲之强,让世界为之惊叹!经济发展区域从广东沿海向内陆逐步全面漫开,人民逐步摆脱贫困,并在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已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如果说这些都太抽象,那么,就请看看我们澄海吧!仅以区地方公路为例,19xx年,澄海的地方公路全部是路况很差的砂土路,一到下雨天,路上坑坑洼洼,根本无法通车,很多村甚至连公路都没有,公路养护纯粹依靠人力的手工操作。到19xx年,地方公路里程达到了129公里,水泥路和沥青路达到了11公里,公路养护作业从原来纯手工到半机械化。到xx年,地方公路里程达到324公里,其中水泥路187公里,二级、超二级公路从原来零公里达到83公里,公路养护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的变化,显而易见,从19xx到xx年十年间,不但公路里程增加了近两倍,而且质量更是大幅度提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从何而来 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是交通部门紧跟时代步伐,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今天,交通系统同仁也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澄海经济,改善澄海的投资环境,积极发展澄海交通事业而努力奋斗!

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领航灯!

今天,海峡两岸尚未统一,国际社会很不安宁,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敌对势力仍虎视眈眈,世界经济发展趋缓。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国家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大,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中华民族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扫清前进路上的重重迷雾 党的xx大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新世纪前进的道路亮起了明灯,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这是我们继续取得胜利的保证!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指引下,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华民族必能昂立于世界民族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写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四

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绝对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二、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一、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1个大组。展开了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要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但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或联系时代背景解读。有疑点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讨。

三、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如何写中国少年新风貌范文范本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从小生活在妈妈的哺育和祖国的光辉下,有这两位母亲的滋润,才有了我身上这鲜红的中国印和浓浓的中国情。母亲,默默的付出,祖国,无私地奉献,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属于同一个家的,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在施爱着与被爱者之间传递着一份感情———中华情。

第一次感到中华情,是看到妈妈的头上多出一缕白发,看到爸爸眼角多了一丝皱纹。母爱犹如细雨凉爽而又细腻,父爱则似大海伟大却更沉默。每当看到他们两人在辛苦地为我劳累,我的心中总会涌上一股暖意,接着是一种炽痛的灼烧感。正是有了爸爸妈妈的呵护,我才有了家的感觉,才对国家充满了希望。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疆域辽阔的中国,不正是这一个个温暖的小家构成的吗?而没有这千万家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又何谈中华情?

第一次真正认识中华情,是在那美丽的绿茵场上。虽然足球并不是中国的强项,但还是满怀希望地观看比赛。随着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随着中超联赛曝出的一个又一个丑闻。我也渐渐看清,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一个民族和国家更是,在我们积极追求完美和其他方面的突破时,是否还忘记了存在的缺点?这是我对中华情一个最独特的认识吧!

第一次看到中华情,是那最令人震惊的汶川大地震。这是一个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但中国并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只是从容不迫的面对,温总理甚至悲伤地说:“我现在什么也不关心,只是关心我的十万人民。”这是他们的呼唤。这是纯洁的情,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情,是震不跨的中华情!第一次听到中华情,是著名歌手刘欢在北京奥运会上深情演唱《我和你》。在开幕式上听到这首歌,不免有些淡淡的遗憾,本来我期待过会是一首能让全球华人产生共鸣的,雄健激昂的歌曲,像《手拉手》一样鼓舞人心。但是静下心来听这首歌的曲调,发现她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大气,她好像在传递着浓厚的中华情,使我们静下心来聆听这和平的世界……

第一次梦到中华情,是神九发射的一个夜晚。宇航员刘洋更是首位参加载入航天飞行的女宇航员。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几代航天人,他们默默无闻,勤于奉献,成了中华民族的圆梦使者!万古流淌的中华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不会用一堆华丽的文字筑造一个虚幻不实的中国,更不想用整篇文章来描述自古至今的英雄豪杰。我只是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来赞颂这美丽的中华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