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学前小班艺术论文范文(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6:14:59 页码:14
2023年学前小班艺术论文范文(优质12篇)
2023-11-20 06:14:59    小编:ZTFB

总结有助于我们发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一些特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传递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一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生源较差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努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往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歌唱技巧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投身于音乐学习中,从而为学生往后的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划分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将教学重心着重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亲自进行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它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相关的维修和更新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设备上反映的问题,对破旧的乐器应该及时更换,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不同的乐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所塑造的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幼儿的发音方式,以确保能够保护幼儿的嗓音。而在声乐教材的选取上,应该选择各式各样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歌曲,从而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结语。

总而言之,正因为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学校和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进行优化,应该树立一个正确并且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及时维修和更新所需的教学设备,对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善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为全面的幼儿教育人才,帮助学生今后更为顺利地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工作。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二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皖西民间艺术需要新的载体去诠释,将会使民间艺术的精髓与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作为现代时尚的领头军———服装设计领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提炼,将其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以展现色彩、造型和设计手法给服装带来的全新视觉形象。

2.1皖西民间艺术中纸艺造型、色彩和手法的运用纸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设计形式又具有无限的设计开发潜力,可以说纸艺兼具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所以纸艺的设计元素的应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青睐。皖西民间工艺中的翁墩剪纸造型,以其独特的造型元素而成为服装造型和图案新的设计点。尤其是近些年,复古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服装设计师纷纷寻找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契合点。例如,有很多设计师试图在针织中融入纸艺的美学内涵和形式。

一些针织纱线结构的创新让纸艺和针织服装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如针织面料中较细的纱线,以剪纸艺术的创作手法来制作提花,手工艺感强,彰显奢华,突出了女性的柔美特性。针织面料强缩绒的出现,使得针织服装设计中运用折纸设计工艺成为现实。因此,皖西翁墩剪纸中一些特有的纸艺元素造型开发价值较大,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纸艺的色彩提炼,可利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来进行。即随“意”用色。皖西翁墩剪纸艺术中,剪纸的采色,都来自皖西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如娶新媳妇、生孩子、过新年等,作者会根据这些节庆,进行“意”的造形与选色。单色剪纸在喜事中常用红、黄等颜色,这几种颜色在其象征意义对人们心灵感染的同时,其古朴、明快而又纯美的色彩同样形成了视觉冲击。

民间纸艺造像手法也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空间。如皖西民间剪纸中的“剪”和“撕”手法创作将丰富服装面料的造型。剪纸,是一种纸艺镂空技术,在通过刻画具象或抽象图案给人在视觉上造成透空对比的艺术享受。“剪”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为以线为单位,沿着线迹,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做刀剪处理(不是剪空的镂空处理),在垂直的状态下线形剪开处会呈现出自然的立体拉伸效果,并会随着人体的动作产生变化丰富的透空肌理。不同的图形将会产生不同肌理效果。“撕”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是指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料上直接进行手撕处理,利用面料撕裂后的垂坠感使面料自然下垂,展现了放荡不羁的粗犷风貌,秉承了设计手法多元化的设计理念。

2.2皖西民间艺术中乐舞的造型和色彩的运用皖西民间乐舞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造型和色彩元素,可利用民间舞蹈中“十把小扇”和“十二月梳”善用的水绿色、品红色、大红色等色彩,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中,以体现民间舞蹈的艺术神韵,且不失时尚性。“十二月梳”中的新娘着大红袄和百褶罗裙的服装造型也给现代服装设计师更多的灵感,[2]可以此进行款式的创新演变。

2.3皖西民间艺术中竹席工艺手法的运用舒城竹席是皖西民间精湛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值得借鉴,服装设计可从它十几道制作工序中提取一些设计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从“刮篾”中可提取“磨”和“雕”的手法,从“扭头”中提取“拧”的手法,还有竹席的编织工艺。“磨”和“雕”的手法和“刮篾”异曲同工,都是一种打磨和雕刻。“磨”,是指利用水洗、砂洗、砂纸磨毛等手段,让面料产生起绒、磨旧的艺术风格。牛仔面料的磨旧脱色效果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如牛仔裤上的脱色水洗效果,使人的大腿看上去更加美观和动感。同时该手法还使牛仔面料在渐变色变化中更具层次感,它将给多维图案的造像中增添更多的色彩肌理和视觉空间效果。“雕”的手法可运用到针织服装中,使用厚重的棒针所结织出的简单组织,如平针组织、双反面组织等,不仅有一种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感觉,同时体现出针织服装的立体结构。

从竹席工艺中提炼出的“拧”就是扭转,控制住材料的一部分而绞转。在面料上对某一局部进行“拧”的动作,拧转角度近似360度,可以得到一个曲线造型的放射性褶裥,连续几次360度拧转,就可以得到一个螺旋形褶裥的立体造型,可根据拧转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进行创意肌理设计。竹席的编织工艺是较为重要的,“编”,在服装设计中指运用编、织技法形成的镂空效果。不同的编织材料会形成各异的镂空风格,运用光泽感且质感细腻的线进行编织,不同针法的组合可形成千变万化的镂空图案;运用质地较粗糙的线或布条进行编织,所形成的图形就较为规则、单纯。运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会产生丰富的结构艺术美感。

皖西地区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一些服装设计师、品牌策划师、服装营销管理人才、生产机器设备、政府资金和政策激励措施等都是相当匮乏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应联合推动地区服装企业的转型,力求从加工复制型向品牌原创型企业转化,文化则是品牌价值实现的关键。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文化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发民间艺术的品牌价值。[4]不仅能够增加服装设计品牌的附加值,还可以传承皖西地区的民间艺术的精髓。皖西民间艺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是对地区服装品牌精神的彰显。通过民间艺术不同的元素的整合运用,将给现代服装设计增加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也是与当前服饰的复古风潮、民族特色、多元文化的流行趋势相吻合的。皖西民间艺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是地区服装品牌升级的保障。品牌文化是一次充满忠诚的信仰之旅,皖西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结合有助于该地区文化自信的建立。[5]当前,中国服装品牌正面临着国际品牌的全面竞争,很多世界级品牌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成熟的工艺和设计,更多源自它们背后的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因此本土品牌价值的实现工作势在必行,民间艺术作为一个突破点,应深入的挖掘和运用。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三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的政策探究和实践探索;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研究等。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执行研究。

3.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5.以社区为依托发展早期教育的研究。

6.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7.幼儿园收费标准及有关政策的研究。

8.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9.学前教育机构分级分类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

10.各级教研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11.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2.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13.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

14.不同类型幼儿园生存状态的研究。

15.学前教育拨款使用效率研究。

16.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17.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3.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4.幼儿自我概念获得方式的研究。

5.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方案研究。

6.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7.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方案研究。

8.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9.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10.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1.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12.小班全托生的入园适应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3.幼儿的攀比行为及教育对策研究。

15.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6.手工制作活动在大班的开展现状的研究。

17.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

18.受欢迎儿童与被忽视儿童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

19.3-6岁儿童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20.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基于数学领域。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等研究。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5.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

6.幼儿体育与幼儿安全研究。

7.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8.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9.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10.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11.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6.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7.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

8.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9.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研究。

10.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2.整合观念下各领域教育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研究。

7.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中模拟实物与替代物作用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8.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9.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游戏中的数学经验研究。

10.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11.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12.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研究。

13.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14.幼儿合作游戏的年龄特点及其促进研究。

15.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16.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六)教育教学、游戏方面。

1.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2.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3.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4.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

5.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研究。

6.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

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8.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和评价幼儿策略的研究。

9.幼儿园薄弱环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七)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等。

1.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6.家庭中玩具的选择、运用与指导研究。

7.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与对策的研究。

8.提高0―3岁儿童家长保教能力的研究。

9.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对策研究。

10.提高幼儿家长教育效能感的研究。

(八)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规律及专业标准研究;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我国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研究等。

1.幼儿教师维护权利途径及效果的研究。

2.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与工作环境研究。

3.幼儿师范院校调整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

4.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模式的研究。

5.教师的自身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对其发展的研究。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中学教育、75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等内容。

123。

【top】。

最新搜索。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四

1、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脱离基础教育实际。

现在,教育课程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教育的课程上也进行了大速度的调整,除了保留一些很重要的传统学科外,还增加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实用技能课程。校方很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和综合实践方面的培养。目前,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以综合性为主,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性教育。但现阶段中,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缺少相关幼儿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与现在的幼儿教育具体情况相背而行。除此之外,受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过多,且内容陈旧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们平时的实践课程较少,毕业前期实习的时间较短,不能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在实时中对幼儿教育时,遇到的具体问题,造成在毕业生没有自信胜任幼儿教育的工作,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恐惧和担忧。

2、教学技能培养观念落后,形式单一。

经过教育改革,现在的教育具有对学生的教育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个性化为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的技能培养的陈旧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又由于学生们学期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学校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代教育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本是综合性和应用型都较强的专业,在教学技能水平方面对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高校一直采用传统学前教育专业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3、学生素质不高,学习主动性不足。

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一般是由普通高中学校中,学习成绩多为中下游的学生构成。这些学生成绩之所以不是很好,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不喜欢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是在学习上,没有潜能。但这两者从事幼儿教育专业来说,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喜欢学习的人,如果在学这些专业时,可以用心的来学习,将会胜任幼儿教育工作,而在学习上没有潜力的学生,在其它技能方面还是有天份的。主要因素还是在学习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意识不强。这些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也有存在很多因素。他们真心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一般是受家长的影响,或者是根据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能进入正式的大学,以后还想从事一份较轻松的工作,在没有全面了解幼儿教育的情况下,选择了幼儿教育专业的学校。这两种情况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上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而现代以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工作中,对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但在待遇方面却不是很乐观,从事教育工作者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生们身上,这与在工作中的实际付出形成很大的反比。从事幼儿教育者不仅要有耐心。在技能方面也要全通,例如:唱歌,跳舞,演奏各种乐器。

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建议。

1、增加教育技能类课程的设置。

考虑到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学校可以在大一时,给学生们多开设一些理论教育课程,先让他们掌握理念基础,在他们大二时,可以再增加与幼儿教学相关的综合性课,渐渐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技能培养,在他们大三时期内,可以在他们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重点开设教育技能课程并结合技能,开设适当的实践活动课,在他们大四时期内,主要开设实践活动课,也可以联系一些幼儿园,让他们先进行实习,通过真正的'实践,让他们了解幼儿教育并有自信从事以后的工作。

2、明确教学技能培养的目标,完善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

从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分析,幼师学生的发展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学校要制定出相关的培养学生们技能目标。丰富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可以根据课后时间参观实际教学模式。幼儿教育专业的技能主要包括:钢琴、绘画、简单乐器演奏、手工制作、视唱以及舞蹈基础和创编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唱歌、手工制作、跳舞和弹琴等最基本技能。也可以说这些技能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最基本的技能,对于学生以后就业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政府和学校发挥不同的作用,提高学生素质。

幼儿教育本是最基本的教育,要改变人们对幼儿教育专业以及工作的认识,从政府角度出发,效果将会更加显著。教育部开始减少六所师范院校的学费,对一些省内的高师院校学费也进行了相关的制定,这在某种程度主鼓舞了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向幼儿教育专业和工作靠近,教育部对教育者的待遇问题也进行有相关的调整,这将会吸引更多的有心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为解决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

三、结束语。

受现在高校办学的硬件配置影响,推行“试讲”还是比较容易的,也就是在学生的大二时期内,由一位老师负责一个小组,定期进行试讲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扮有老师的角色,同时,也从“幼儿”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教学中,所需要注重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以后他们从事教育工作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晨红,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10):89―90.

[2]钟铧,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分类培养[j].德州学院学报,2007,(10):103―107.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五

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快来看看学前教育专业经典论文吧!

一、前言。

学术界指出:人类生长的关键阶段在于学龄前。这一时期是人培养性格和学习能力,培养智商和情商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教育基础。如果这一时期儿童性格不够完善,精力难以集中,十分不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重视儿童学前阶段的系统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以及情商建立,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学前教育对儿童自身的意义所在。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龄前是认知能力形成和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0-2岁时儿童的运功感觉阶段,儿童逐渐形成、发展识别事物发展顺序、维度及逻辑的能力,为之后的社会性定型、人格发展方向奠定基础。人类智力最快的阶段在10岁之前,因而学前教育决定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人格品质的养成。人格品质是人类个体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格、品质形成最早并且尤为关键的时期就是学龄前阶段。依据埃里克森的阶段发展学说,7岁之前是儿童形成性格、习惯、情感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培养儿童诚信、友爱、交往合作以及分享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还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前教育注重引导、教育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重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儿童的体格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前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儿童在这一时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对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为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对家庭的意义。

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基础和保障。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学龄前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是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说开展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尽管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欠缺专业性和针对性,因而必须由专业的学前教育机构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无论是物质环境、师资条件还是人文氛围,学前教育都具有家庭教育不具备的优势。

学前教育有助于减轻家庭的教育压力。当前社会,家庭面对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都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已经被打破,儿童的母亲也要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由母亲专职开展学前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而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学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家庭教育的压力随之减轻,妇女因而得到解放,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全面体现。

学前教育还能够促进家庭的人际交往。当前学前教育机构经常性的开展亲子活动,充分调动家长带领儿童参与家庭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家庭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家庭的人际交往因而更加广阔和深入。

四、学前教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学前教育能够起到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是中国学制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后续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终生教育的基础时期。教育界已经认定,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为儿童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涯做好扎实的铺垫和准备,有助于儿童适应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由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的顺利过渡。

五、开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一是注意把握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智力水平,儿童都和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开必须充分认识、把握儿童的特征,尤其是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才能实现预设的目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好动好问,二是对抽象事物认知能力有限,三是模仿能力强,四是无意识行为较多。因而开展学前教育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注意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要有意识的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是科学开发智力。智力的发展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取决于开发和锻炼的力度和方式。我们不否认天才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科学的开发实现幼儿自我的提升,学龄前阶段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因而幼儿教师要注重训练学龄前儿童的动作发展、语言能力,注意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大量的生活体验,提高兴趣,激发情感,进而培养智力。

三是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家园配合,共同引导儿童杜绝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杜绝依赖行为。要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选用正确的教育载体,确保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的形成。

六、结束语。

学龄前儿童是家庭、民族乃至国家的希望所在,在学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有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因而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而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还要家庭和要学前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要从资金、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更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影响,才能最终确保学前教育实现科学化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张晓辉.学前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

[3]陈帼眉.生活知识的学习最重要[j].幼儿教育,2003.

[4]曾晓东.中国教育改革30年:关键数据及国际比较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亚新.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六

摘要:导学服务是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起点,也是开放教育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从六个方面对常德电大校本部2014春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导学服务进行了调查,然后深入分析了当前导学服务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具体情况,给出了四点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导学服务。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导学服务。

导学服务是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起点,也是开放教育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员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做好相应的知识、技能、心理准备,以开展有效的远程学习,因而导学服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成效。随着开放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开放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重要支撑。为切实推进常德广播电视大学的网上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使导学教师的导学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奠定学校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基础,我们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以春季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从204月持续至7月,总共发放95份问卷,回收78份,回收率达82%,然后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导学支持服务的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看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学生的年龄分布;2、学生对导学服务的总体评价情况;3、学生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途径;4、学生参加入学教育之后的感受;5、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支持服务的看法;6、管理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自中央电大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我校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断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缺点或亟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年龄分布。

被调查的学员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比例为38.5%,18岁-24岁的占56.4%,25—29岁的占3.85%,30岁-39岁岁的占1.28%,40岁-50岁的以及50岁以上的比例均为0。从学生的年龄分布来看,大部分学员年龄不到24岁,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2、学生对提供的导学服务的总体评价。

学生对提供的导学服务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的占10%,比较满意的占67%,一般的占17%,不太满意的.占6%,很不满意的占0%,这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对我们学校提供的导学服务还是比较认可的,但仍待改进。

3、学生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途径。

超过一半(52.6%)的学生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而通过网络、常德电大招生简章、报纸、招生大厅咨询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分别只占到28.2%、9.0%、6.4%、3.8%。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通过网络平台、传统媒体等方式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宣传还很不够,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

4、学生参加入学教育之后的感受。

开放教育由于其入学门槛低,免试入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开放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第一次接触开放教育,肯定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不少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及时地引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学习建议。因而学校为新生安排了入学教育课,由学前教育专业管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尽快适应开放教育,通过对14春学前教育专科班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84%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很有必要,使自己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方式有所了解,12%的学生在参加完入学教育之后仍然对开放教育不够了解,3%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很有必要,但学校组织的入学教育流于形式,对自己没有帮助,只有1%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没必要,纯粹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入学教育对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有必要改进入学教育课的授课内容,使入学教育课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对开放教育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5、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支持服务的看法。

目前学生对教学资源、技术设施支持服务的认可度比较低,这也反映出了导学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尽管这是远程开放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因为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技术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但是,这一问题已影响到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建设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

6、管理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情况。

学生由于刚刚入学,肯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大部分同学会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邮箱等方式向管理教师求助,根据调查,我们发现23%的同学认为管理教师能够及时地解决他们的疑问,71.8%的学生认为管理教师有时能及时解决,有时不及时,也有5.1%的学生认为管理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他们的疑问。

三、结论及思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常德电大校本部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导学服务现状的相关情况。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的导学服务在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开放教育宣传、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举措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导学服务质量:

1、加大宣传咨询服务,增加社会认同感学生在进入电大学习之前最先是通过学校的各项咨询服务了解到开放教育的学习形式、学习特点等信息的,而这些“第一印象”往往更容易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通过学校的宣传咨询服务,能够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社会认同感。因为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学校宣传咨询服务。首先在宣传形式上,我们可以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进行线下的宣传,或者建立学校公众号,完善常德电大官网,定期在微信和官网发布学校新闻动态,通过网络扩大学校影响力;其次在宣传内容上,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服务内容,让学生对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上好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入学教育课入学教育课是学生进入电大学习的第一堂课,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开放教育的整体印象,因此,上好入学教育课尤为重要。一堂好的入学教育课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入学教育课要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展:第一个部分是思想教育。管理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介绍电大系统,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环境,校纪校风,让学生对电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第二部分是专业教育。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专业发展情况、教学管理要求,学习要求、教学资源情况等。第三部分是自主学习教育。向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要求,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3、完善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次调查显示出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服务是导学服务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远程教育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仍在不断地建设,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学资源和技术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提高现代化设施的完备程度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品质与丰富程度。在教学资源服务方面,不断整合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更多适合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技术设施服务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4、提供多种咨询方式,及时解答学生疑问通过电话、微信、qq、邮件和手机短信群发等多种交互手段来解答学生的咨询问题以解答学习中的疑问。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年轻化的特点,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微信这种当前流行的交流方式,管理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及时、便捷、针对性强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学校的各类教务教学信息,比如课程安排、注册缴费、网上学习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最新教学动态,以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参考文献:

[1]尔宝库.开放教育新生入学阶段非学术支持服务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01).

[2]陈丽伶,张秀梅.远程教育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现状个案研究[j].河现代教育技术,,17(02).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七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认识等都有了改变,目前我国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失传,无法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下面我们就我国目前对民间艺术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

我国的民间艺术种类非常的丰富多彩,根据其不同的材质、制作技艺、创作方式、功能等特点,可以分为很多的民间艺术种类。下面以重庆的民间艺术种类与内容,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民间艺术。

(一)重庆的民间音乐。

1、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由重庆到巫山航道弯曲而又狭窄,并且充满了明石与暗礁,因而江上的船只大多都是靠人力来进行推挠或者是用拉纤来航行,往往需要的是上百的人在江上集体劳动,用号子来进行统一的指挥,这样便在重庆的滚滚川江上产生了与船工生活相关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这首歌谣中时而激越、进而舒缓的曲调,有助于解除愁闷与调节身心,因而受到了很多歌曲爱好者的喜爱。这首歌曾在全国的各省电台中展播,以及在法国的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也登台亮相,通过对歌曲的聆听,仿佛能够感知到曾经的历史文化。重庆市的群众艺术研究室的彭孝纲先生,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对民间歌谣进行整理,收集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歌谣。

2、山歌民谣中的劳动号子。

劳动号了有着固定的调子,是在劳动过程中由很多的人加工传唱而形成的,有着丰富多彩的种类,可以随时随地的進行添加歌词。

3、黑山谷的苗族民歌。

属于我国的文化遗产这一,黑山谷的苗族民歌可以分为阳歌与阴歌,阳歌也称四言八句,多用于婚娶、庆寿等喜庆的场合,而阴歌一般只有在丧事时才会唱。黑山谷的苗族民歌的形式与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着听的唱腔与好记的唱词,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

4、木洞山歌。

木洞山歌包括了劳动号子、小调、风俗歌等一百多种的曲调,其中以禾籁与盘歌最具有地方特色,在1990年时,木洞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了山歌之乡。

(二)重庆的民间表演艺术。

1、铜梁龙灯。

铜梁龙灯是彩扎的龙和灯,同时也可以作为舞蹈的一种道具,是一种集合了舞蹈、音乐与手工艺品的一种民间艺术,最初开始于隋朝,兴盛于明清时代。铜梁龙灯这种民间表演艺术,不仅造型表现的非常夸张,而且还包括了素描、剪纸、刺绣等中国传统的艺术,从而表现出气势磅礴的气质与画面。

2、秀山花灯。

花灯戏最初源于汉族的灯儿戏,集合了歌、舞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并且呈现出古朴与优美的情调,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的形成了独具民间风格的那时雨,在秀山花灯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花灯、扇子与桌子为道具,通过手工剪裁的各种花镶贴在非常精致的茶灯上,赋予花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3、西阳摆手舞。

最初流行于唐代,至今仍然在流传着,摆手舞属于是土家族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舞蹈,其中的舞姿多是对日常生活、农间劳动等模仿,从舞蹈中体现出了当地人民非常粗犷豪放的性格。

4、梁平灯戏。

也被叫做为包头戏,属于梁平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在清代中期,每逢重大节日,就会筑台竞演,并向周围进行传播,从而在不同的地方形成多种腔调。

5、接龙吹打。

在接龙吹打的民间艺术中,体现出了当地浓浓的风土人情与传统的文化习俗,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接龙镇的接龙吹打民间艺术也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不同风格、色彩鲜明的特点,从而成为了当地农村的主要民间音乐力量。

(三)重庆民间的工艺美术品。

1、纂江农民版画。

在纂江农民版画中体现出了生动活泼、质朴与幽默等的特点,通过把石刻、剪纸、刺绣等工艺融入到版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纂江农民版画,并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曾被多次进晋展出,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2、九龙楹联。

楹联创作作为九龙镇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扎根土壤,开展了特色文化的路子,九龙楹联以书画、篆刻等为载体,表现出生动、高雅的格调,从而呈现出独有的韵味,同时又辅以书法、金石等,最终使得九龙楹联具有了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在初,九龙楹联被誉为了巴渝的十大民间艺术之美称。

3、梁平年画和梁平竹帘。

梁平三绝有着川东奇葩之美称,分别指的是梁平灯戏与梁平年画、梁平竹帘,同时也有着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梁平年画最初源于自清朝年初,至今有碰上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梁平年画的民间艺术中,主要是采用了历史故事、喜庆吉祥等作为题材,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以精美、独特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气息与形式之美,因而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还赋予了它丰富的人文内涵。梁平竹帘艺术最初源自于北宋年间,至今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在传统工艺中结合了书画、刺绣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成非常实用而又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不仅工艺精细,而且色泽非常的典雅。呈现了浓浓的自然风韵。

4、重庆民间文学。

一般多是民间故事、民歌、神话故事等,经过加工之后,演变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并体现出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的一种精神风采,例如比较经典的重庆民间文学摆龙门阵,一直流传至今,仍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认识等都有了改变,目前我国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失传,无法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下面我们就我国目前对民间艺术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

我国的民间艺术种类非常的丰富多彩,根据其不同的材质、制作技艺、创作方式、功能等特点,可以分为很多的民间艺术种类。下面以重庆的民间艺术种类与内容,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民间艺术。

(一)重庆的民间音乐。

1、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由重庆到巫山航道弯曲而又狭窄,并且充满了明石与暗礁,因而江上的船只大多都是靠人力来进行推挠或者是用拉纤来航行,往往需要的是上百的人在江上集体劳动,用号子来进行统一的指挥,这样便在重庆的滚滚川江上产生了与船工生活相关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这首歌谣中时而激越、进而舒缓的曲调,有助于解除愁闷与调节身心,因而受到了很多歌曲爱好者的喜爱。这首歌曾在全国的各省电台中展播,以及在法国的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也登台亮相,通过对歌曲的聆听,仿佛能够感知到曾经的历史文化。重庆市的群众艺术研究室的彭孝纲先生,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对民间歌谣进行整理,收集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歌谣。

2、山歌民谣中的劳动号子。

劳动号了有着固定的调子,是在劳动过程中由很多的人加工传唱而形成的,有着丰富多彩的种类,可以随时随地的進行添加歌词。

3、黑山谷的苗族民歌。

属于我国的文化遗产这一,黑山谷的苗族民歌可以分为阳歌与阴歌,阳歌也称四言八句,多用于婚娶、庆寿等喜庆的场合,而阴歌一般只有在丧事时才会唱。黑山谷的苗族民歌的形式与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着听的唱腔与好记的唱词,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

4、木洞山歌。

木洞山歌包括了劳动号子、小调、风俗歌等一百多种的曲调,其中以禾籁与盘歌最具有地方特色,在1990年时,木洞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了山歌之乡。

(二)重庆的民间表演艺术。

1、铜梁龙灯。

铜梁龙灯是彩扎的龙和灯,同时也可以作为舞蹈的一种道具,是一种集合了舞蹈、音乐与手工艺品的一种民间艺术,最初开始于隋朝,兴盛于明清时代。铜梁龙灯这种民间表演艺术,不仅造型表现的非常夸张,而且还包括了素描、剪纸、刺绣等中国传统的艺术,从而表现出气势磅礴的气质与画面。

2、秀山花灯。

花灯戏最初源于汉族的灯儿戏,集合了歌、舞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并且呈现出古朴与优美的情调,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的形成了独具民间风格的那时雨,在秀山花灯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花灯、扇子与桌子为道具,通过手工剪裁的各种花镶贴在非常精致的茶灯上,赋予花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3、西阳摆手舞。

最初流行于唐代,至今仍然在流传着,摆手舞属于是土家族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舞蹈,其中的舞姿多是对日常生活、农间劳动等模仿,从舞蹈中体现出了当地人民非常粗犷豪放的性格。

4、梁平灯戏。

也被叫做为包头戏,属于梁平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在清代中期,每逢重大节日,就会筑台竞演,并向周围进行传播,从而在不同的地方形成多种腔调。

5、接龙吹打。

在接龙吹打的`民间艺术中,体现出了当地浓浓的风土人情与传统的文化习俗,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接龙镇的接龙吹打民间艺术也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不同风格、色彩鲜明的特点,从而成为了当地农村的主要民间音乐力量。

(三)重庆民间的工艺美术品。

1、纂江农民版画。

在纂江农民版画中体现出了生动活泼、质朴与幽默等的特点,通过把石刻、剪纸、刺绣等工艺融入到版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纂江农民版画,并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曾被多次进晋展出,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2、九龙楹联。

楹联创作作为九龙镇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扎根土壤,开展了特色文化的路子,九龙楹联以书画、篆刻等为载体,表现出生动、高雅的格调,从而呈现出独有的韵味,同时又辅以书法、金石等,最终使得九龙楹联具有了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在20初,九龙楹联被誉为了巴渝的十大民间艺术之美称。

3、梁平年画和梁平竹帘。

梁平三绝有着川东奇葩之美称,分别指的是梁平灯戏与梁平年画、梁平竹帘,同时也有着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梁平年画最初源于自清朝年初,至今有碰上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梁平年画的民间艺术中,主要是采用了历史故事、喜庆吉祥等作为题材,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以精美、独特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气息与形式之美,因而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还赋予了它丰富的人文内涵。梁平竹帘艺术最初源自于北宋年间,至今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在传统工艺中结合了书画、刺绣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成非常实用而又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不仅工艺精细,而且色泽非常的典雅。呈现了浓浓的自然风韵。

4、重庆民间文学。

一般多是民间故事、民歌、神话故事等,经过加工之后,演变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并体现出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的一种精神风采,例如比较经典的重庆民间文学摆龙门阵,一直流传至今,仍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新形式下自学考试遇到的新挑战,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助学形式弊端日益凸显,考生的学习方式已影响了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建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赋予考生更大的学习舞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其不受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自学考试;资源库;网络助学。

教育资源的基本功能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它具有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初,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及早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走上科学、系统、规范的轨道,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任务,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重视学习体系。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在自考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助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促使网络教育资源建立迫在眉睫。

一、网络助学形式的兴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自学考试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的社会学习体系,“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制度的三个要素,在学习阶段,更多的强调学习者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网络助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面授助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满足了不同个体的需要,另外也降低了教育成本和学习费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成了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模式,网络助学形式是社会助学必然趋势。

(2)多种社交网络工具的开发利用,使师生交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赋予了师生全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也为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可能。一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不敢提问,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避免了课后学生有问题而找不到老师解答的弊端。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支持和促进了网络助学形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1)全日制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高考失利的普高生、职高生,学习意愿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坚持的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老师上课时不做笔记,甚至不带书,上课内容几乎没有印象;对书本涉及的知识不感兴趣,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聊天说话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法迁移,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会主动寻找有利的学习资源,学习心理上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考试通过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依赖远大于对教师的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高。所以学习资源在自学考试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中央电大对媒体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显示,62.9%的教师和67%的电大学生反应平时使用时间最多的还是网络教程媒体。这表明,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比其他教育体系的学生较多地依赖于教程学习。所以说,教学资源建设是自学考试制度下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1)各自考助学机构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缺少高等教育课程教师或水平达不到要求,专职教师少,外聘教师多。外聘教师一般只负责上课,课后的辅导和交流无法实现;相同的课程、不同学期经常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甚至有些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完成,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无法落实,学生缺少除面授以外的学习途径,考生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考生除了课本和历年真题及一些劣质的模拟题外,很少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辅导用书、实训教材。自学考试所有课程都是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繁多,考试题目往往设计教材的绝大多数章节,既有知识的考核,也有知识运用和能力的考核。因此,仅靠课本和做题无法满足考试需要。

(3)自考助学机构在教学上缺少科研与合作,专职教师几乎不做科研,没有仔细研究自学考试教学规律,缺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有些问题仅采用传统的面授形式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且经济投入较大。自考学前教育专业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以随时分散学习,弥补以上不足,帮助学生在课外更深入地自行学习。

四、现有资源共享程度低。

我国资源的建设如课程资源、网上资源库、师资和多媒体资源等有了一数量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这些资源基本都属于高校内部资源,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局面。我国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各个试点院校之间相互独立,阻碍了资源建设和共享,学校自身的各种网络资源建设也不能很好的衔接,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虽然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学习资源的共享、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技术支持,但个别教师制作的资源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使用性、针对性强,难以实现规模化的资源共享。网络教育中公共免费站点非常少,大多是带有商业性质,如一些培训机构网站、个人出售学习资源网站等。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将免费提供师生使用,建设者和使用者可自主扩充资源内容。

五、新形式下,自学考试的新挑战。

国务院颁布的《高等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二条中写到“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所以,自学考试既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也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杜刘家在《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文中提出,我国自学考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模式转变;由原来注重考试的主导和促进作用逐步向考试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转变;由关注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与就业并重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更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仅依靠一纸文凭难以适应职业竞争。以获得学历文凭为主要教育目的的助学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现行的自学考试制度下,自主学习并不仅仅指孤立地学习,而是要为自主学习的考生提供充分的、便捷的、有效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系统。自学考试资源不仅包括有形资源,还包括了无形资源,如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无形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涉猎多领域知识,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并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六、结论。

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冲击了传统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方式。学前教育资源库的建立,赋予自考生更大的学习舞台和更大的学习自由,使学习过程不断克服空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是自学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要建立完善的自学考试资源库还要靠多方的努力和长时间的积累,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

[2]胡三宁.自学助学网络助学体系建设[j].应用研发—教育信息化。

[4]催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师资源整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5]北京市成人教育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管理运作全市[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九

内容摘要: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文章探讨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民族民间的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地位,建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模式,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办出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特色民间艺术传承。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是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大发展的边缘学科,每所院校几乎都设有艺术类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舞蹈等),其办学思想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属于近亲繁殖,多共性拷贝,少个性创新,实行的是“拿来主义”。在艺术教育的统一标准模式中,大家都在异口同声说“普通话”,而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原生态“地方方言”;一方面不同层次的院校缺乏的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其教育思想的滞后性、教学课程的趋同性、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无遗,艺术教育缺失的是整体对国家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基因进行普通性认知教育的功能。而另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时尚流行文化每天都像沙尘暴一样在侵蚀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危险状况。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看成是下里巴人庸俗文化,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的还大有人在,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传承发展的功能。笔者认为,中国的艺术教育需要国家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输血健身,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更需要借助艺术教育的传播认识功能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由此看来,改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现状,改变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生存现状,建设新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的“世界遗产年”,中国召开了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等教育的专题会议,促使艺术教育工作者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全社会对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开始予以热烈的人文关怀。构建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性艺术教育办学特色,成为近年来高校教改的中心议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应用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各大艺术院校开始将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基础教学系统中的改革与探索,在追求现代艺术新浪潮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原创的本土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民族的艺术教育事业,重塑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打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它既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外来优秀文化不具有排他性,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善于发扬光大;同时,它也应是现代科技与民间文化传统、东方与西方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科学教育模式。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本科性院校要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己任,着重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认知功能,在追求民族文化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并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一门新学科,并以主动性姿态特征进入专业艺术教育,建立促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者既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又是发展者、实践和创造者。地方本科院校在建立新艺术教育模式中应发挥根本作用,要发挥作为知识群体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的历史作用。把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根据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确立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运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间艺术资源相结合,寻找民族民间艺术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发展的共同脉络,加强对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审美心理的感知与理解,注重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融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的基本办学原则,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实用型艺术人才,实现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目标。

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民间造型艺术的雄浑、博大、秀丽、丰富,民间表演艺术高亢、辽阔、豪迈、委婉的意境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感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温暖,带给我们的是不一般的美感和不一般的使命感。就笔者所在的地区来说,湘南五千年的湖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美术(民间木刻、民间石雕、民间挑花刺绣)、瑶族歌舞(盘王大歌、蝴蝶歌、长鼓舞)等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将这些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合进艺术基础教育,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性体验。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历史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启示传播延续着古老文明的智慧光芒,其艺术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有民族审美广泛认知性和应用的普及性;将民间艺术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融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并与现代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拓宽现代艺术教育与本土艺术语言互通、互动、互补的广阔空间,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教育意义的创造与更新,实现民间艺术教育功能的现代转换。通过田野采风收集的地方性民间艺术原始素材再回到课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学术化、创新化之后来指导教学,使艺术教学讲授的方式多元化、形象化,更富有感染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生活状况、心理背景、形式创造元素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原始的民间艺术素材中提炼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鲜明时代感的优秀艺术作品,使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的教育特点,在历史发展动态中保持艺术教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应立足于不同地域性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首先确立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在地方性高等院校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地方性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工作,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计划地根据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修订艺术教学大纲,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艺术基础教育的特色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器乐等特色课程。依托民间艺术特点鲜明的资源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撰写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的本土民间艺术教材,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在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双向良性互动,使地方本科院校艺术基础教育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带来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体系的多元化,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走进艺术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人力资源。民族民间艺术与地方性高等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立足地方文化优势建构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理念,既达到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目的,又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教育模式。提高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认同,使艺术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方言”教育特色;多层次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分享不同的文化经验,支持文化差异的发展,形成文化与教育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与平等,实现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价值平衡。在迎接新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大挑战的同时,保持增强国家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年。

[4]张继东。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浅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此,详细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合格的关键依据,而人文素养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的人才素质,其中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美学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它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即指人文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诸多学科)方面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以及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素养,还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应的人文知识,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会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直接转化成实际的效益,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显示[1]。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智力的提高,以及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产生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这与办学的初衷形成了偏差。同时使得在教育过程中,比较侧重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久而久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相对较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比较少,最终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且综合素质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教师大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专业教育的范围比较小,这种情况使得教师的知识面很难得到拓展,甚至使得教师的综合素养不够高,知识结合不够合理,这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尤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甚至常常忽视对诚信、敬业等方面的教育,忽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出现了背离。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文字功底比较薄弱,还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甚至出现了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学生对自身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社会的教育工作。

1.加强教学质量的考核,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确保学生知识和技能能够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将人文素养与人才培养的规划结合在一起,从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标准,通过相应的文体、艺术竞赛等活动,促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还可以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等,作为衡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标准。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就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相应的人文素质课程,全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通常情况下,人文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文化修养课程、审美艺术课程、社会生活课程、人文知识讲座等课程。其中文化修养课程主要以传统历史文化,以及文学经典等课程为主;而审美艺术课程则主要以诗词、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内容为主;社会生活课程则主要以社交礼仪、哲学等内容为主;人文知识讲座则主要以儒家思想、幼儿知识、奉献精神等内容为主。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课程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而这些课程有些已经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中,但还有一些课程隶属于先修课的范畴,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其心灵,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有效升华;哲学则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和理性思维得到有效启迪;文学则主要以人性和人生等知识为主,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3.强化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

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就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质量和水平[3]。因此,在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为此,教师应对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使其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得到提高,并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理念。除了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之外,学校也应该树立人文素养意识,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研发使用相关的人文素养教材,达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以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项内容为主,其中这两项科目还是以人文素养内容和人文素养知识资源为主,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以及对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它不仅提供学生相应的人文知识,还促使学生掌握其内涵。在教学方法上则主要以人文思想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注入相应的人文理念。另外,在教学目标上则主要以人文素质为主,加强学生对人文感受的理解,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对语文课程和儿童文学相关课程的拓展,以促使学前教育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得到提高,从而成为其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此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课的相关科学知识的优势,积极传播优秀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相应的课程特点,将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前提,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2]黄晓霞.中职学前教育———注重人文素养[j].南北桥,,(1):82.。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十一

摘要: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特点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影视鉴赏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素养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人民警察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因此,更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影视鉴赏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影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影视艺术;公安院校;素质教育。

影视艺术以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特点,在各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美育中,发挥着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影视艺术以试听感官的综合作用,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精神食粮”,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艺术,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多都视其为自己的主要文化需求,更是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作用。公安院校是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是培养预备警官的院校,作为新时代的警察,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开设影视鉴赏课程等素质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校影视鉴赏的课程目标首先应是影视知识的普及。在该课程中,影视发展历史、影视艺术基本知识、常用鉴赏方法、带动学生分析、鉴赏经典影视作品等等都应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目标其次应是影视文化的思考。电影电视不仅是人类表达思想与交流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形式,因此,该课程还应注重对电影与电视的文化属性进行分析。再次,该课程目标应是鉴赏能力的提高,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影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影视鉴赏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影视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由于艺术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影视艺术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从来不是以训诫和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是以生动形象的内容使大学生在艺术美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通过“动之以情”让学生自愿的实现德育的目的。基于公安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的特殊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从事公安工作所需要的道德和精神品质,所以该课程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双重条件下选择影片,着重于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公安院校影视鉴赏课程可选取公安题材一类的影视作品,作品的艺术形式主要以当代中国公安干警以及与其相关的人员等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主要表现内容,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了解到他们以后要面对的生活。例如《西部警察》《中华之剑》等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描绘真与假、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等社会矛盾冲突,起到扬善惩恶、伸张正义的社会功能,在无形中引导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影视鉴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摄影、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等各种艺术样式中的多种元素和现代科技成果,综合性极强、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影视鉴赏课程能够广泛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丰富人生经验,而且为培养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影视艺术的多元化也说明影视鉴赏的学习和分析思路是多元化的,它不像我们传统的学习,没有固化的学习模式,一切的学习都是不断地从各个角度考虑,活跃思维,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积极调动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而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大学生通过接受影视艺术教育,可以充分的丰富自己的头脑,激发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再次,表现在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非功利性,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其健康人格。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是一盏明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赏析,释放心灵,优化自身情感生活、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塑造健康人格。好的影视作品能给大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享受,能活跃思维,提高审美,但由于影视市场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些影视作品也能给大学生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审美趣味出现庸俗化倾向,甚至政治观变得模糊,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

因此,为未来社会培养预备警官的公安类院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重大影响,应将优秀影视文化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影视文化,利用影视培养艺术修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冲击。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影视鉴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抵制负面影响,就要对其影视鉴赏活动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审美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影视艺术日趋繁荣的今天,公安院校开设影视鉴赏课,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到不同的知识扩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警务人才。因此,重视和加强影视艺术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在推动和促进我国影视事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还是对大学生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构建健全人格、提升文化修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宁,李亮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公安教育,,(10)。

【2】苗苗影视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15。

【3】刘倩倩浅谈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5)。

学前小班艺术论文篇十二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实验幼儿园是一所有着60年办园历史的公办幼儿园,秉着“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办园理念,从“十五”到“十二五”以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民间艺术进人幼儿园的方式方法的探索研究,力求找到一条适宜“培养具有民族魂的世界小公民”的教育途径。民间艺术教育进人幼儿园,并成为适合幼儿艺术学习的资源,必须让民间艺术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适合幼儿能力水平,特别要适合幼儿艺术学习要求,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这是民间艺术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所在。

经过多年的积淀性研究,我们提炼出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体育游戏4大块内容,以此为载体开展民间艺术特色活动——四季“童心民艺”特色活动。其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创新活动机制,激发每个教师的智慧潜能。

一直以来,我们的多数教师只知道在活动中要做些什么,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让教师成为活动组织策划的主体,才能萌发其主人翁精神,才能真正领悟活动的内涵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我们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四季——春、夏、秋、冬,作为民间艺术特色活动的生长点,围绕“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两个中心,确定了“春之韵文化节”、“夏之潮艺术节”、“秋之思创意节”和“冬之火运动节”这4个特色活动主题。在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上,打破惯例,把权力下放到4个民间艺术工作室,由工作室成员群策群力,集大家的智慧谋略,协同开展特色活动。

(一)活动方案竞聘制。

每个季节的民间艺术特色活动都对应相应的工作室春之韵文化节”对应民间文学工作室,“夏之潮艺术节”对应民间音乐工作室,“秋之思创意节”对应民间美术工作室,“冬之火运动节”对应民间体育游戏工作室。这样匹配,有助于各个工作室发挥特长优势,因为工作室最清楚与之对应的民间艺术有哪些适合幼儿发展的操作途径和方法,也更熟悉相关民间艺术的教育内涵和表现手法。因此,首先由承担特色活动的全体工作室成员根据本活动的主题和幼儿发展要求设计方案,然后通过竞聘,评选出最佳活动方案。

(二)活动首席执行制。

最佳方案设计者理所当然地成为活动的“首席执行官”,可以吸纳工作室其他成员的设计亮点,完善自己的方案。当然,如果该教师对自身的活动组织和实施能力不够自信,可通过推选工作室内其他成员或者聘请首席执行助理的方式,确定本次活动的“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对活动各项目负责,对参与活动的教师和行政部门有要求其配合和执行的权力。

在这样的活动机制下,教师从单纯的参与者转化为参与者和领导者的双重身份,把控着活动的进程,对整个活动的教育内涵、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的观察也更为细致。曾经有教师在活动过后反思说以前参与活动是稀里糊涂的,领导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现在,我需要思考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在哪里,家长介入特色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我还需要思考哪些教师的协调和配合,哪些活动细节要关注……”教师把策划特色活动当成发挥自己特长、点亮自己成长轨迹的机会,因为,不管是活动方案的脱颖而出还是“首席执行官”的闪亮登场,都是一个教师个人成长目标跳级上升的机会。这种激励机制,让教师从“怕活动太烦”到“盼活动快来”,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效度。

二、营造活动氛围,刺激每个家庭的参与热情。

活动氛围的营造对整个活动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制造看不见的“气场”,影响幼儿、家庭对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一)宣传多渠道。

借助家长会、家长qq群、主题班会等平台,通过悬挂主题宣传标语、展示“首席执行官”资料、发放系列特色活动菜单式说明和家长意见征询表、介绍活动意图和流程等形式,向每个家庭发射“特色活动”即将开幕的信号,让每个家庭关注到本次民间艺术特色活动内容,并且有针对性地选择属于自家孩子年龄和个性特长的活动参加。例如春之韵文化节”的“朗读爸爸”是为了弥补幼儿家庭教育中“父爱缺位现象”特设的,邀请爸爸们来幼儿园给幼儿朗读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一开始,羞于登台的爸爸们找各种“忙”的理由推脱,但是当教师在家长qq群详细解释了家庭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后,妈妈和孩子一起上阵邀请,爸爸和爸爸之间相互鼓励,“朗读爸爸”们对活动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轮番上场,慢慢地,“朗读爸爸”们乐此不疲,有的读了一次还想读第二次、第三次,一个月下来,还没轮到的“朗读爸爸”可就坐不住了。“广而告之”,有效激发了活动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二)过程有展示。

用特色活动的过程展示来妆点幼儿园的“门面”,靓丽了每个“新幼人”的民艺之心:大门口,不断地公布各项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工作室内,时时更新着幼儿和家长参与活动的影像、优秀参与家庭和幼儿的画面;广播上,不停地传来孩子们的作品获奖消息。过程的展示,让参与特色活动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感与成就感。

(三)活动重反思。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通过反思,才能找到活动的精当所在和不足之处,才能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迎接下一次活动的挑战。例如,“夏之潮艺术节”中,我们受国外复活节彩蛋的'启发,与我国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吃咸鸭蛋相联系,预设了绘制彩蛋活动。但是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该项活动的“首席执行官”分析后发现:一方面是活动的材料有问题,蛋壳过于脆弱,不便幼儿绘画,操作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复活节的彩蛋偏离幼儿生活经验。经过大家讨论,决定把中国传统端午节中的赛龙舟挖掘出来,围绕龙舟,又能画、又能唱,还能玩赛龙舟游戏。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活动方案日趋完善与成熟。

三、凸显活动主体,让幼儿找到自己的专属舞台。

只有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活动;只有符合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活动才是适合幼儿的活动;只有承认和尊重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才是真正的特色活动。否则,活动只是学校的、教师的活动,只是表面热闹的、却全无内涵“走过场式”的活动。民间艺术特色活动也是这样。

(一)一个活动,多种表达。

虽然一种民间艺术对应于一个工作室,但是在活动方案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活动形式的丰富,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和幼儿能力水平相符。譬如“秋之思创意节”活动,在三个年龄层次的班级的表达形式就各有不同:大班,有树叶创意贴画、中国风废旧手工制作、彩泥头像制作等;中班,有我爱我家立体造型、十二生肖陶泥装饰、瓷盘装饰等;小班,有水果创意装饰、撕剪创意拼等。同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家长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在亲子制作活动中一起体验创作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二)一个主题,多条途径。

每次特色活动只有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的关键词,可以有亲子家庭制作、亲子合作现场参加、社区互动、家长开放日等等,通过多条途径,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感受成长的快乐。例如“冬之火运动节”中,我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运动会:运动会开幕式前期,家长帮助一起设计制作班牌,取队名、定口号;运动会当天,先是升旗仪式、悬挂火炬,然后举行幼儿民艺吉尼斯挑战赛、亲子游园活动等。又如,在“夏之潮艺术节”中,我们举行了“欢乐进社区”演出,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事可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表演”的舞台。

(三)一个内容,多个感官。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每个幼儿的优势智能又各不相同。因此,在策划民间艺术特色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让每个幼儿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这样才能增强幼儿自信心,鼓励幼儿进一步地学习和创造。一个民间故事,可以听、可以讲,可以表演、可以画,可以欣赏动画、可以捏泥塑……只要幼儿愿意,动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可以说,四季“童心民艺”特色活动是我们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如同一根纽带,把民间艺术和幼儿教育、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家长都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幼儿建构了艺术能力发展的大舞台;同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历练的机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