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范文(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09:28 页码:10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范文(优质13篇)
2023-11-20 18:09:28    小编:ZTFB

典型代表了在一段时间内工作生活的表现和成果。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写出更好的总结作品。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一

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农业物流应该包括两大类: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是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它涉及种苗、饲料、肥料、地膜等农用物资和农机具的生产与物流规划、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和市场的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形成的物流,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又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农业物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对农业生产资料与产出物及其相关服务和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全过程。它包含两个物流流体对象———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它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分销、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2.1农业物流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研究物流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物畅其流”。从我国农业物流的现实来看,农业物流不畅是常有的事。从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难买”到农产品的“难卖”无不反映出我国农业物流不畅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现象,人为地割裂流通,使流通渠道受到严重阻碍,“买粮难,卖粮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2.2农业物流市场秩序混乱,渠道监管缺失,坑农、害农事件层出不穷。

我国现有农业物流渠道监管失控,作为农业基础原料的农药、种子、化肥,随着农资市场的放开,经营主体繁多,购销混乱,环节过多,市场秩序不规范,成本居高不下,“假农药”、“假种子”等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使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长期以来,农村也成了假冒伪劣日用品的倾销市场。农业物流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一头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增产不增收”卖价很低,另一头是农产品的消费者花费的买价却很高,缺少对大多数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保护和末端消费价格的控制,中间物流渠道的成本和利润无法进行较好的控制。

2.3农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效率低,货损货差大,物流成本高。

物流手段相对落后,农业物流成本过高。一是交通运输不能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二是储存条件不足;三是加工处理水平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农村目前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如农业物流的进出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来进行,而大部分农村的道路设施比较差、效率低、货损货差大、物流成本高。甚至有的农村还没有像样的公路,这些年来,农民普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喊出了“要想富,修公路”的口号。

2.4农业生产分散,农资采购成本和农产品外销成本高。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供求相对分散,农资采购成本和农产品外销成本高。

2.5农民合作组织不健全,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民的合作组织不健全,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协会的组建还处于萌芽阶段,农业生产和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缺少规模优势和讨价还价的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挑战:一是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二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竞争会更加突出;三是农产品市场发育小而全,流通渠道不畅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由此直接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影响我国农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农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更加偏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信息是农业物流的神经系统,从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到生产流通中的储存、运输、加工一直到销售,对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进行处理。但是,目前农村居住面广,分散居住的农户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使许多信息无法收集,农民的需求也无法传递。

2.8农业物流研究滞后,农业物流人才缺乏。

对于农业物流的研究,我国基本上是处于“技术上学习国外、管理上自我摸索”的阶段。现实中,我国不少农产品不仅在质量和外观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在流通过程中的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不足,交易成本高,损耗和浪费大,在价格上更加缺乏竞争力。事实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同时农民自己也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自己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而我国农业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定位在农业物流方面的却微乎其微,即使有的学校有这样的培养方向,但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农业物流还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应用型的农业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利润是个系统利润。某个或者几个物流环节的效益好,不等于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好,还可能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最差。物流是利润源泉,但是物流获得的利润大小则取决于物流系统是否优化,物流运作模式是否合理,物流各环节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农业物流不畅、物流成本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协调高效的农业物流系统。要想挖掘涉农物流利润,单纯地从农产品物流的角度出发还不够,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把进入农村的下乡物流和从农村出来的进城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讲,协调高效的农业物流系统,能够有效地消除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冲突、对立和无序;可以实现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作用,从而达到系统资源配置最优化,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

发展农业物流,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与农村现代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物流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提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农产品多为鲜活商品,对时间、新鲜程度的要求很高,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就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充分运用专业化、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迅速及时地运往需求地,提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物流速度,降低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积压所占据的成本,同时通过大规模的作业降低作业成本,减少多次装卸搬运所产生的产品破损,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2)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业物流价值。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本身的价值本不高,但是可以通过为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发掘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内在价值,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供规范化、合理化的包装,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储存条件,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合理组织配送,使农产品有合理的流向等,多层次、全方位地提升农产品价值。

(3)农业物流系统的导入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不少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不仅在质量和外观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在流通过程中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不足,交易成本高,损耗和浪费大。事实上,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就是使千家万户农民需要的农资和日用消费品及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体系送达消费者手中。

(4)发展农业物流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户自产自销、自销自运,作业分散,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往往失利。国际上通行两种农业物流形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采购和运销;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目前,发展我国的农业物流,有效地组织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的物流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发展农业物流有利于保证农资、农产品质量,有利于保证对大城市食品供应安全。有利于解决就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展农业物流,对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二

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本身是属于中国的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我国农业的发展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业正以飞快的速度在不断地发展,而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型产业,要想有效地摆脱自身的困境,促使自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注重把农业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技术。因此本文就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农业物流管理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

我国的传统农业和互联网技术有效的结合,就可以有效的推进我国传统农业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较为传统,自身的观念较为落后,农产品和实际销售不链接。并且实际的运输成本较大,互联网设施较为不全面,农产品的质量不能够有效地保障,这些都是属于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都需要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不断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农业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实现将农业和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更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点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我国农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物流。农业物流管理的产中阶段,就是指处在生产阶段的物流形式,即农业生产物流。农业生产物流主要是分为耕种养殖、收获和管理这几大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作为当中的基础力量,要注重农业生产自身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认清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些大规模生产并不多见。简言之,就是认清我国的农业生产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形成我国农业生产的小规模的分散生产的模式,从而会导致实际的农业产量和各个地区之间的产品质量形成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我国本身的农业生产就是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为主的,都是属于小规模的分散生产,导致我国的农业经营范围普遍较小,实际的农业生产物流量较小并且物流的方式较为单一。

(二)农业销售物流。农业物流管理的产后阶段,就是指处在销售阶段的物流形式,即农业销售物流。“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物流销售和传统形式的农业物流销售有着很大的差别,互联网可以帮助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直接建立供求信息联系,这样的交易方式有效地简化了农产品的销售流通环节,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同时有效的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农业销售物流是由农产品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在这一阶段当中可以直接实现对农产品的加工步骤,最终通过对农产品的直接加工,更快地实现农产品的销售,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一)提升农业物流意识和专业技能。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概念和技术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整体农业发展呈现出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流通快捷化的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农产品发展速度明显正在逐步地上升,现如今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农业物流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我国农民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充分地认识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有效地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地建立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的模式,不断地提升我国相关的农业市场反应速度、提高效率、减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等多方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中的思维模式,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发展。要想真正给的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注重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农业物流技术。农业物流技术是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部分,在实际的农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或者其他行业中优秀的物流管理方面的经验。注重不断的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最终有效的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改进和完善,不断得到完善我国相关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二)促进农业供应物流的发展。依照目前我国国内的形式而言,实际存在的机遇有很多,首先由于目前我国的在各个方面的物流发展有着典型的成功案例,这也给目前我国的农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给目前我国的农业物流管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最后是由于我国本身就是属于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度极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目前的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农产品发展本身就存在巨大道德挑战和机遇,农产品供应物流的发展将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得到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相关的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逐渐提升农产品物流管理思想和水平,充分开发农产品物流管理市场,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促进完备产业链的形成。在我国实施互联网+的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产业链,不断的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加快农业发展的紧迫课题,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仅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的管理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确保实际的品质。同时还需要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创新产品营销,打通农业产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向。因此要注重将实际的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地融合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效率。同时要注重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创建新型的农产品经营模式,实现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同时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村电商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农业产业链。

(四)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在目前我国的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在目前的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就需要注重不断完善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是较大的,这也导致在我国的农业物流发展还是普遍较慢,实际发展的难度还是普遍较大的。因此在目前国家也及时地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有效地实现推动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此之外,企业自身也开始主动的承担起了资源配置的责任。比如目前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总数量,就已经超过30000,而在这当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增长到了3000。实现“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及时将高质量的农产品及时的派送到全国各地,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物流管理,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的整体发展。

(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结合目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我国应该注重不断的加快建立专业的农业物流中心,从而不断地提升相关农产品的保鲜期,有效地减小农产品在实际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情况。因此在对实际的农业物流进行管理时,地方的政府作为实际的行政主体,应当要主动的拨付相关的专门扶持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基金,并且在实际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可以适当地向有较大价值空间和经济拉动能力的农业物流倾斜。在目前的互联网+大背景下,要想有效地推进农业物流信息化表征体系的建设,就应当注重从相关的设施、技术和信息源等基础标准抓起,从而实现逐步向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的层面发展延伸。

总之,目前我国的农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注重有效的结合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现代农业物流本身就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不断地合作,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但同时也需要认清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农业仍然还是处于进入期,因此要注重不断地进行探索工作,逐步挖掘互联网+农业的精髓,让我国的传统农业能够有效地向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转变,深度的融合实际的产业链,不断地推动我国的农业增效、增收。

[1]孙明星.“互联网+”时代的农民创业发展与扶持[d].华南农业大学,20xx.

[2]王健.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互联网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xx.

[3]蒋元.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xx.

[4]程翠玉.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xx.

[5]翟玉霞.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6]吴静.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xx.

[7]蔡俊.湖南省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xx.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三

我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宄,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2先进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理论和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结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以及物流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推出我国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2.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宄,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2.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了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2.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2.5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

3.1经营模式是物流模式成功的关键。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3.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3.3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能适用于多个企业,关键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依托原有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例如,大量中小型采用传统物流手段的物流企业,他们不具备实施项目物流或物流咨询服务的能力,但可以采用加盟连锁或者物流联盟的形式,依托在大型物流企业周围,提供专业性、阶段性的物流服务。它的选择能够促进企业各项工程的运作,也能提高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点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各个方面的问题,要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选择先进的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先进的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取的成功的基石,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容易与生产和其他业务环节密切配合,全力服务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其次,还可以合理的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费用,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并满足时常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物流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高。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四

物流中心是垦区新型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中心是农业生产、百姓生活物资的“城镇接口”,对内起到仓储、配送和服务到门、到地头的作用,对外承担货物集成、包装、运输、结算、中转、过程服务等基本功能。物流中心对改变场区街容街貌也具有规范作用,如改变运输车辆的乱停乱放、小仓库的乱储乱存等,使城镇的交通安全也有保证。物流基地的有无,最终体现了城镇功能的健全与否,在垦区“抓城”建设的规划中,应给予重视。现代农业物流是“强工”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垦区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从原料的进入、中间加工到产成品包装、运输和商品配送,都需要物流业的全过程服务。垦区生产加工型企业众多,小企业从社会寻找零散运力,虽说便宜,但运输质量与安全不能保证,货物时常丢失、损坏或污染。大、中型企业自备运输车辆和仓储,虽说方便,但管理成本难以降低,竞争力难以提升,空驶和人力、财力的浪费不可避免。国内较好的企业都是通过招标把这一环节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而物流公司则入驻物流园区(或中心),并接受其服务和监管。垦区发展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园区(或中心)对壮大工业企业发展,扩大垦区农产品外销能力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强工”发展的得力措施。物流体系是“带农”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现代农业物流。农业生产的各种需求,如:生资、化肥、种子、农机等等,在市场细分、服务细化的今天,都是通过物流体系配送到田间地头的。黑龙江垦区打造一个从总局到分局、到农场、到作业区的物流网络,再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将各个物流中心、物流节点互联,构成垦区的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将是现代化大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带农”发展的重要环节。

“十一五”规划以来,垦区物流业初步形成,成为垦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经营的货运站和配货站共计20家,货运车辆1.4万台,其中8吨以上大型车辆达到2360台,占货车总数的16.8%。有运输企业37家,其中三级资质货运企业3家、二级资质货运企业1家,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企业7家。20xx年完成货运量1500万吨,货运周转量9.4亿吨公里。主要有两种经营体制,一种是交通部门的货运站,因有政策支持和引导,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服务功能较为齐全;另一种是计划经济时期沿续下来的货运站,转制后由个人经营为信息配载服务部、空车配货部和零担货运接收站,但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全。目前,物流的主要货物种类是:粮食、生资、水泥、矿产、山产品、地产酒、畜产品、果品、蔬菜、日用商品、建筑材料、机械配件、电子产品、农机产品、煤炭、石油产品、冶金制品、化工产品等等。

物流基础条件和设施落后。目前垦区尚无一处真正的现代物流中心。而从事传统货运的货运站、场从总体上看规模小,分散而且功能单一,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多数处于零散经营状态,而且存在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的情况。同时专用货运车辆少、车型落后、装卸设备缺乏,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低,都是原始的人力装卸作业。货运市场集中度低、管理分散、整体效益较差。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车辆基本处于单车单放的经营状态,加之没有完整的信息网络,货运信息不畅通,公路货运集约化能力不强,货运空驶率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垦区大部分货运站只能提供停车、临时仓储等基本服务,距离现代物流还有很大差距。现代物流理念薄弱。受传统运输经营理念及模式的影响,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对货源单位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不高,传统观念束缚了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和发展。行业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对企业各自的运输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导致物流企业“小、散、乱、差”。物流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物流作业效率低,整体的规模经营和网络一体化经营没有实现,很难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目前,垦区从事传统货运的从业人员大都是个体运输户,而且缺乏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需要。

把各局、场的“物流中心”(或服务节点)建设列入“抓城”规划,完善城镇功能。根据各局、场区位和规模,结合垦区“抓城”建设,分局局直和2万以上人口的农场,应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其他农场建设物流服务节点(站场)。农场内实行运输车辆的集中停放、物资的集约化仓储,物流中心组织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物流全过程服务。按市场需求和城镇管理的需要,准确定位“物流中心”功能,合理规划布局。物流中心为入驻的物流企业、配(送)货企业、运输企业、工商、税务、金融、保险、运输管理等机构提供办公场所;为运输车辆提供停车场地,为驾驶员提供住宿;为商贸公司、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商场提供仓库或棚储区;可配套建设零担区、汽修汽配区、农机、建材、粮储加工、商贸流通等功能区;开通通信和宽带网络设施,为商贸、农资、生产加工、社会各方提供物流服务。构筑垦区现代物流(中心、货运站、场)服务网络体系。垦区大部分处于省内公路的末端,点多面广,单独的几个物流中心或站、场难以形成规模,货物总量将制约发展的速度。只有构建比较多的站场网点之后,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体系,规模化的优势方可显现。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只有所有的物流中心、货运站场、物流企业、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等参与物流服务的各个单元,都加入到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之后,才具备现代物流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黑龙江垦区应该构建一个适合农垦实际,与全国、全省物流公共网络互联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垦区物流业才能得以长足较快发展。制定并配套出台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物流的扶持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确立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国务院于20xx年初又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涉农物流给予特别支持,物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垦区在实施现代化大农业和“抓城、强工、带农”战略的进程中,应制定并配套出台发展垦区现代物流的扶持政策。先行一步,重点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垦区最需要八个方面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减免政策、有利融资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便捷交通政策、结构调整政策、需求引导政策、产业安全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应按照现代物流业“网络化经营、一体化运作”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给予大力扶持。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五

跟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经济1体化趋势日趋凸显,企业出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规模也日益扩展,社会出产、物质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产生深入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资损耗、提高出产率之外的“第3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规模内广泛兴起。目前,现代物流产业已经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以及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1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之1,已经成为增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从宏观上讲,它是1种经济增长的新机制;从中观上看,它是1种产业结构调剂、重组、进级并增进技术更新换代的新趋势;从微观上说,它是1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在现代物流业竞相飞速发展的今天,推进其延续、快速、健康发展,就需要咱们深入理解以及准确掌控现代物流的实质内涵以及本色属性,本文就此谈几点初步认识。

1、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

现代物流发生的标志,就是把过去运输、仓储、搬运、流通加工、装卸等1些扩散的流动,归纳成1个系统,由所需位移的物质、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仓储设施、包装加工装备、人员以及通讯等若干互相制约的动态要素形成拥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总体,并用系统的观念、系统工程的1些基本法子以及技术,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公道衔接、各种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最好整合,知足物流空间以及时间的需要,获得最好经济效益。由此不难看出,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也就是说,这些物流环节其实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络、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的子系统。要寻求物流运作的总体效益,就必需从总体上斟酌,从系统的观念上思考。只有把系统的观念引入物流领域之后,才是现代意义上规范的物流。作为咱们钻研物流科学最首要的,就是要首先掌控物流科学的灵魂--系统性。只有运用了系统理念,把各个物流环节统1纳入到大系统中去,才能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法子来钻研、解决当前物流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物流在其发生发展之时,就已经向人们明示:系统科学在物流领域中势必患上到广泛利用,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以及法子树立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化既是这1利用的结果,又是现代物流的1大显著特征。

2、物流的症结在于管理。

现代物流是1个集张罗、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为1体的系统行业,要实现其1体化的运作与经营,症结在于管理。就是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法子与技术把各种物流资源有效地配置以及整合在1起,这也是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而传统的物流业都是从行业本身利益的角度去扩散管理、钻研以及发展物流。没有把物流作为1个统1的总体施行管理,也缺少权威的主管部门,没有设立相应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这对于现代物流业发展制约很大。主要表现在:因为各种物流环节的多头管理以及互相分割,出现分立发展的局面,不同的物流运作环节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设备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计划以及建设缺少必要的调和,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益不高;3是因为受部门、处所、行业利益的牵制,存在着部门、处所以及行业维护现象,互相之间不能调和1致,无益于社会化、跨行业、跨区域的现代物流网络的构成。因而,现代物流的症结就在于把物流作为1个系统,把物流各功能、触及的各个行业统1规范、管理,以使现代物流施展出总体最大优势以及效益。

3、物流的成败在于体制。

现代物流业是1个触及面较广的新兴行业,也是1个综合的、系统的新生事物,要有效地对于现代物流业进行统1管理以及宏观监控,体制相当首要。为增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逐渐打破条块、行业、部门分割管理的传统体制,重要的是树立统1的物流运营体制,要减政放权,防止政出多门。为此,树立统1管理监控体制,由经贸委、计委、交通、铁路、民航、外经贸、信息产业、工商税务、海关、检修检疫等部门共同介入组建综合调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一)对于现代物流进行系统钻研,制订物流业发展计划(纲领),加大现代物流宣扬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于现代物流的认识;(二)调配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三)制订政策引导有前提的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选择培养前提较好的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作为典型,带动全社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四)调和出产企业、商品销售企业、运输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的瓜葛,解除无益于物流链畅通的因素;(五)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祥和企业的服务质量。由此,统1的物流管理监控机构可以对于现代物流业进行统1计划、统1调和、统1管理、统1宏观调控,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4、物流的水平在于技术。

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最恰当的本钱、最有效的物流运作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现代物流又是管理以及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是1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不但吸纳以及使用着许多代表现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其本身也在不断立异以及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技术。如何采取更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不但是支撑物流发展的首要基础,也是物流水平的集中体现。由于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而物流在实践中的成果与水平则更直接地来源于技术的进步。从基础利用层面的技术上讲,有互联网(internet)、地舆信息系统(gis)、全世界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bar/code)、射频技术(rf);对于于环境体系技术层面,有电子数据交流(edi);在功课管理技术层面,有准时制技术(jit)、分类管理技术(abc);在销售时点管理技术层面,有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acep)、快速响应(qr)等等。这些各个层面上的物流技术极大地推进以及增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也使我国物流业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此同时,咱们也应苏醒地看到,上述各层面技术中internet、bar/code、abc、edi、pos系统这几项在我国利用较为普遍,而像rf、bis、acep等技术则只有在几家大型企业里才有利用。可以说,我国物流业离技术先进还有较大差距,技术环境的标准化问题尚没有完整解决。。

5、物流的效力在于信息。

信息网络是形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首要组成部份,也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力的首要基础保障,没有现代信息网络作依靠,现代物流就难以实现,物流效力就无从谈起。物流信息的.价值就在于用信息网络以及手腕整合传统物流产业,树立现代物流体系,使现代物流业经营的全进程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晋升产业水平,提高物流效力。具体地讲,就是要踊跃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手腕,通过网络平台以及信息技术将物流经营网点连接起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同享以及连通,对于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节制与全程管理。同时也要加快与电子商务的融会,1方面,现代物流要为电子商务服务;另外一方面现代物流也要踊跃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请求以及趋势。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搜集的数据库化以及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以及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以及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二0世纪九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利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现代物流的运营本钱,使现代物流业患上以长足的发展,而且现代物流运作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以及手腕的利用程度。物流信息日趋成为物流企业发展以及竞争需要抢占的“制高点”,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同样成为考察物流企业的首要因素。

6、物流的发展在于人材。

在现代物流发展问题上,咱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体现在3个方面:1是设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2是知识以及理念上的差距;3是人材的差距。人材的差距是最要的,高素质人材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症结因素。由于人力资源因素在影响物流发展与物流1体化胜利的相干程度最高(相干系数达-0.五四,显著性水平0.0一)。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示代物流业,症结是具备1支优秀的物流人材队伍。而在我国物质行业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仅占七.五%。而在美国,物流管理者九二%具有学士学位,四一%具有硕士学位,而且美国已经经构成了较为公道的物流人材教育培训体系。首先,树立了包含钻研生、本科生以及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其中部份院校还开设了物流专业的钻研生课程以及学位教育,构成了必定范围的钻研生教育网络。其次,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以及提倡下,全面展开物流在职教育,并树立了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历认证轨制,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需接受职业教育,经由考试取得上述职业资历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日本也无比注重在职培训,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的在职培训分为两种:1种是长时间培育,为期六个月,其中有三0天的专门讲座,其他时间讨论、交换经验,培育目标是提高物流综合管理的能力;另外一种是短时间培训,三至五天,主要是专门课题的培训。

为使我国物流业拥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就要鼎力加强现代物流人材的培育。1是开设物流专业学位教育。在有物流教学、钻研基础的大学,全方位整合相干教育资源,展开物流钻研生教育,这是增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以及提高物流业竞争力的重要之举。2是在行业方面展开物流职业教育,鉴戒国外经验,仿效国内已经较为成熟的会计师、律师职业资历考试,推广物流职业资历考试轨制。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也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目前,现代物流产业已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从宏观上讲,它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新机制;从中观上看,它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升级并促进技术更新换代的新趋势;从微观上说,它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在现代物流业竞相飞速发展的今天,推动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现代物流的实质内涵和本质属性,本文就此谈几点初步认识。

现代物流产生的标志,就是把过去运输、仓储、搬运、流通加工、装卸等一些分散的活动,归纳成一个系统,由所需位移的物资、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仓储设施、包装加工设备、人员和通信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用系统的观念、系统工程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各种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整合,满足物流空间和时间的需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由此不难看出,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也就是说,这些物流环节并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为因果的子系统。要追求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益,就必须从整体上考虑,从系统的观念上思考。只有把系统的观念引入物流领域以后,才是现代意义上规范的物流。作为我们研究物流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首先把握物流科学的灵魂--系统性。只有运用了系统理念,把各个物流环节统一纳入到大系统中去,才能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解决当前物流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物流在其产生发展之时,就已向人们昭示:系统科学在物流领域中必将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化既是这一应用的结果,又是现代物流的一大显著特征。

二、物流的关键在于管理。

现代物流是一个集筹措、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系统行业,要实现其一体化的运作与经营,关键在于管理。就是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把各种物流资源有效地配置和整合在一起,这也是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而传统的物流业都是从行业自身利益的角度去分散管理、研究和发展物流。没有把物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施管理,也缺乏权威的主管部门,没有设立相应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这对现代物流业发展制约很大。主要表现在:由于各种物流环节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呈现分立发展的局面,不同的物流运作环节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重复建设严重,使用效益不高;三是由于受部门、地方、行业利益的牵制,存在着部门、地方和行业保护现象,相互之间不能协调一致,不利于社会化、跨行业、跨区域的现代物流网络的形成。因此,现代物流的关键就在于把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把物流各功能、涉及的各个行业统一规范、管理,以使现代物流发挥出整体最大优势和效益。

三、物流的成败在于体制。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新兴行业,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新生事物,要有效地对现代物流业进行统一管理和宏观监控,体制至关重要。为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逐步打破条块、行业、部门分割管理的传统体制,首要的是建立统一的物流运营体制,要减政放权,避免政出多门。为此,建立统一管理监控体制,由经贸委、计委、交通、铁路、民航、外经贸、信息产业、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参与组建综合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1)对现代物流进行系统研究,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大现代物流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物流的认识;(2)调配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3)制定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选择培育条件较好的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作为典型,带动全社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4)协调生产企业、商品销售企业、运输企业以及电子信息企业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消除不利于物流链畅通的因素;(5)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服务质量。由此,统一的物流管理监控机构可以对现代物流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宏观调控,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四、物流的水平在于技术。

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最恰当的成本、最有效的物流运作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现代物流又是管理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不仅吸纳和使用着许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和开发许多独特的物流技术。如何采用更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不仅是支持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物流水平的集中体现。因为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而物流在实践中的成果与水平则更直接地来源于技术的进步。从基础应用层面的技术上讲,有互联网(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bar/code)、射频技术(rf);对于环境体系技术层面,有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作业管理技术层面,有准时制技术(jit)、分类管理技术(abc);在销售时点管理技术层面,有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acep)、快速响应(qr)等等。这些各个层面上的物流技术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也使我国物流业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上述各层面技术中internet、bar/code、abc、edi、pos系统这几项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而像rf、bis、acep等技术则只有在几家大型企业里才有应用。可以说,我国物流业离技术先进还有较大差距,技术环境的标准化问题尚没有完全解决。。

五、物流的效率在于信息。

信息网络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基础保障,没有现代信息网络作依托,现代物流就难以实现,物流效率就无从谈起。物流信息的价值就在于用信息网络和手段整合传统物流产业,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使现代物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具体地讲,就是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物流经营网点连接起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连通,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同时也要加快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一方面,现代物流要为电子商务服务;另一方面现代物流。

也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电子化物流,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大降低了现代物流的运营成本,使现代物流业得以长足的发展,而且现代物流运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应用程度。物流信息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发展和竞争需要抢占的“制高点”,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成为考察物流企业的重要因素。

六、物流的发展在于人才。

在现代物流发展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二是知识和理念上的差距;三是人才的差距。人才的差距是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人力资源因素在影响物流发展与物流一体化成功的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达-0.54,显著性水平0.01)。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而在我国物资行业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仅占7.5%。而在美国,物流管理者92%拥有学士学位,41%拥有硕士学位,而且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首先,建立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其中部分院校还开设了物流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网络。其次,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了美国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日本也非常重视在职培训,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的在职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培养,为期6个月,其中有30天的专门讲座,其他时间讨论、交流经验,培养目标是提高物流综合管理的能力;另一种是短期培训,3至5天,主要是专门课题的培训。

为使我国物流业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就要大力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是开设物流专业学位教育。在有物流教学、研究基础的大学,全方位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开展物流研究生教育,这是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和提高物流业竞争力的首要之举。二是在行业方面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借鉴国外经验,仿效国内已较为成熟的会计师、律师职业资格考试,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七

现代农业物流是由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采购、生产、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分销与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它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物流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以农业信息技术、储运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包装技术以及标准化、计量与质量技术管理为支撑。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基础设施、仓储条件、运输工具等方面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撑。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有以下特点:(1)易腐烂,不易储存。农产品一般寿命期短,保鲜困难,容易腐烂,在流通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新鲜水果的腐烂损耗率达到30%,蔬菜40-50%,每年直接浪费和经济损失率为25%-30%。(2)农产品流通半径难扩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贸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决定损耗比例会随时间加长和运输距离加大而迅速上升,造成流通成本迅速上升,从而限制了流通半径。(3)品质差异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即使按统一标准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4)农产品流通风险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每个经营者都难于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更加分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鲜活性使得农产品在区域间和季节间进行调节更加困难。这些特点增加了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方面的难度,既要保证在物流过程中不变质、不污染,又要在包装、运输、储藏及装卸等环节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在整个农业物流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链条上,科技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供应环节,为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村生产所需生产资料,需要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在生产环节,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包括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等)、管理(包括除草、用药、施肥、浇水、整枝等,或动物的喂养、微生物培养等)到收获(包括农产品采收、脱粒、晾晒、整理、包装、堆放或动物捕捉等)的整个过程,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在销售环节,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等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科技对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的发展能够缩短农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业物流流体对象的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装备、管理和交易方式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农业物流的效率;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等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科技,科技含量高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业物流运作的水平;先进、适用的运输、储存、保鲜、包装和加工等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有效保值、增值的目标。反过来,农业物流产业也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利用与推广,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孵化,提升农产品的保鲜和包装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一项新的科研成果或新技术由农业研究机构完成后,进行熟化和中试,然后以农业物流为载体,传送给种植户应用,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指导,通过农业生产物流转化成经济效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再由企业(合作社)、协会和农户把市场需求和对技术创新改革的需要反馈给农业科研机构,构成了激活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机制,保证了农业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非常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然而,现代农业物流在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仍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农业物流的科技开发及应用水平还相对落后,科技对农业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也还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科技事业进入快速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近年来,科研投入大幅度增加。20xx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总支出为4616亿元人民币,比20xx年增长244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4%。但是,从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来看,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仅为02%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15%,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37%,一些发达国家已超过5%,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农业生产中,对产后流通领域的科研工作重视不够,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加工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物流加工技术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

22相关领域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标准化分类技术、运输技术、仓储包装技术比较落后;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开发和应用缓慢,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没有统一标准。多数农产品分类、分级、分等全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大多采用塑料袋、竹筐、纸箱等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这样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造成一定困难。

(2)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农业运输需要大量专门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业专用运输工具却极为缺乏。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货物,货运量较大,对运输设备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专用运输工具。目前,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致使部分易腐货物积压在产地,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高的达50%,仅此一项每年就造成6亿多元损失。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适宜于农产品运输,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备,无法大规模运用。

(3)农产品加工处理水平低、附加值不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加工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我国农产品销售以初级产品为主,各种加工产品比重较小,我国加工前后增值比为1:18,而美国为1:38。我国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为1:031,而美国为1:27,日本为1:122。

(4)农产品保鲜技术落后。新鲜程度直接决定农产品的品质,因此保持新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损失总值近800亿元,损失率为25%-30%。而在发达国家,蔬菜物流始终处于采后需要的低温条件,形成一条“冷链”,即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荷兰农产品和食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采用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1%-2%[1]。

(5)信息化应用程度低。从全国看,农业物流缺乏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还没有在农业物流中普遍应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差距大,电子商务发展不足。而农村由于居住面广,农户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农民的需求无法传递,信息接受基本还处于“农民靠贩子,贩子靠大户,大户靠打听”的被动状态。尽管农业部在全国很多县派驻了农村观察人员,但因为信息收集工具落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欠缺等原因,很难保证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一是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首先,现代农业物流的许多服务需要有专业的物流服务技术人员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完成,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农村较为落后,城市的物流专业人才不愿意去农村,而农村的物流专业人才还未成长起来,所以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物流人才总量缺口达600万之巨;其次,我国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大多侧重于工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导致农业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搞农业产品物流更是如此,例如花卉物流,速冻鱼、肉和其它初加工,深加工食品物流等。相比之下,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是必须具备经过考核,持有相关行业的就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以保证荷兰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标准贯彻始终。再次,农业物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很少。大多数农业物流企业认为,农业物流是一项简单易操作流程,不需要专业物流人才,也不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物流培训。从长远看,这是制约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最大因素。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科技的发展。从受教育程度看,当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地区间农民素质差距较大,东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低。与发达国家比较,农民文化程度差距更大,法国农民中大学以上、高中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7%、60%,日本为59%、748%。与其它职业相比,从事农林牧渔劳动者利用因特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仅为015%。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初级、中等职业培训的分数分别占20%、34%、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而欧美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大多在70%以上。

现代农业物流科技支撑体系是以实现现代农业物流为目标的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机构运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应以资金投入为保障,把技术创新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中心位置,不断优化改善科技发展环境。

31多渠道加大物流科技资金投入。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我国应向美国、荷兰等国学习、加强科技投入,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在继续增加各级政府科技财政拨款的同时,要不断增加流通领域科技投入的比重,扶持相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物流企业开展农业物流技术方面的研究,利用国家及地方各项自然科学基金,对农业物流技术研究课题的申报予以一定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

32增强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要努力发挥技术投资主体的作用,奠定现代农业物流良性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农业物流企业技术创新主动性、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企业要正确认识技术创新的内涵,积极提高自身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它突出强调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强调了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其次,完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要在企业内建立以管理层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决策体体系,建立以科技人员为核心的保证体系,建立以业务操作层为核心的实施体系。同时,建立技术开发管理中心,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第三,增加用于技术创新的经费。农业物流企业每年应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经费额度,以适应不断上升的技术创新支出需求,特别要加大对实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第四,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用。要立足于使用好现有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用。第五,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农业物流企业要采取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渠道,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统一调配和利用的格局,提升企业新技术应用、开发和市场响应力。此外,企业还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措施,使各项科研活动和成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有限、科技人员少,在技术创新上,应根据客户需求,可以与客户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创新,以避免盲目性与不必要的投资。

33突出关键技术攻关。

针对我国农业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要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农业物流技术、物流系统的研究力度,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技术,农资、农产品搬运装卸、运输、仓储、库存管理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特别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在生产上应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生产贯穿于农产品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上,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同时,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形成一批农产品的强势品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要加强冷藏货运车辆的生产和开发,淘汰不符合运输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对一些特种运输需要的设备研制开发,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积极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农产品生理物点的宽温度带冷藏运输技术,开发和应用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物流配送技术,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降低鲜活产品的配送成本。研究开发系列品种齐全的冷藏车,不断完善冷藏物流设备,开辟绿色通道,逐步建立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物流体系。

(3)要提高加工、包装、保鲜技术。包装对农产品既具有保护功能,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保护农产品保用价值,提高零售工作效率,也有美化功能,吸引顾客关注,而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上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因此要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在农产品销售半径。

(4)着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农村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农业内部、城乡之间信息资源的传输、交互与共享。广泛运用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农业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2]。在农村经济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对农业物流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做好农资、农产品信息搜集、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与推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此外,还要加大连锁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货运信息平台、与农业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等软件开发力度。

34改善人文环境。

为使农业物流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一方面要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农业物流方面的学历教育,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体系,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农业物流或方向,引导其增设和改造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农业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切实提高其从业素质与潜力。要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工商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农业和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教育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中,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为其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当然,要实现农业物流的现代化,还离不开由市场、交通、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和配送等基础设施设备的硬件构成的基础设施支撑。两者要协同配合,才能在推进现代农业物流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八

物流管理专业由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商业储运等专业演变而来。早期开设物流管理的院校主要是在研究运输管理,海运物流,物资配送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较为明显的流通物流的特点。而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则并不具备这些基础,所以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与这些院校的物流管理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一般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合农业院校。但是目前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清晰,所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行业特色还不够明显。农业院校要凸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上应该强调“农产品以及食品行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与优化”,重视农业物流设备的科学运用,提高农产品包装的效率,整合农产品物流网络资源,提升农产品配送的速度和质量。

目前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的专业课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和其它一般院校开设的课程无明显差异,这部分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固定。而对于专业选修课,这部分课程需要体现培养特点和特色。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在这部分课程的设置方面随意性还较大,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很多课程是从农产品贸易、农林经济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物流管理等领域借用过来的,如生产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缺少和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的有效整合。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物流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但是目前国内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都非常薄弱,一方面是现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太多,企业难以接纳大量的学生实习,另一方面是学校所讲授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操作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往往不能马上上手。此外,农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去一些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实习,这些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对完善,物流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样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而如果去一些港口和物流基地实习,又很难体现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要反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广阔的创新视野,同时又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农业物流管理人才,引导学生进入和从事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道路。现代农业物流包括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现代农业物流管理强调农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一体化集成管理,能实现物流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从而将传统的农业物流服务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进一步将传统的粗放式物流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精细化物流管理。

农业院校需要构建适应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深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程方案。在课时结构上,降低公共课学时,增大专业课学时,同时对于核心的专业基础课,进一步增加学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核心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体现农业院校特色的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物流企业,同时也能够很容易地运用于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行业。通过企业运营模拟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的全流程,体会物流活动对于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作用,理解物流运营决策和营销和财务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物流活动在支持企业经营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通过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农业企业物流的运营现状,可以和企业一起发现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学和科研共赢;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实践的平台,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主要包括棉花、粮食、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目前,新疆自治区农业发展已初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共有注册农产品加工企业一万多家。新疆地区农业发展与我国其他农业大省发展模式差异很大,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农业发展体系。其农业发展特点共有以下三点:

(1)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属于干旱沙漠地区气候。特别是地区环境差异大,南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戈壁滩,北疆环境稍好。南、北疆农业发展模式也完全不同,南疆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北疆畜牧业经济占优势地位。新疆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农牧业总体发展落后。

(2)农牧户居住分散,农牧业生产组织力差。新疆地区虽然有了部分规模化农业单位,但以分散农牧单户仍是农牧业发展的主体单位。由于新疆自治区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从而导致农牧业发展分散。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新疆地区由于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落后,现在仍是以农牧业为经济主导的省份,因此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差、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1)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物流模式需要政府增强对农业的融资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当地农业银行、国有企业等机构设立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财政补贴或补助的方式,培育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整合。或通过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进入农业物流产业领域,支持他们以发行股票、债券或资金重组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政府的担保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

(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利用国家相关资金建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政府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可以采取降低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等手段,降低农业物流运输成本,增强新疆地区农业相对竞争力。

(3)政府可以通过相关宣传平台以新疆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新疆整体农业物流的发展。新疆地区由于远离内地,许多农牧产品都是内地市场上的紧俏商品。通过以上不胜枚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开拓新疆农产品在我国甚至世界的销售市场。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有:首先,要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建立新疆特色农产品标识的销售网点。同时要对本地农业生产者进行相关培训、整合和扶持等。其次,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通过开办农业合作化基地培育优质的农产品。最后,政府应该积极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例如:新疆部分地区经常遭受大风雪的袭击,使农牧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气象预报手段和专项保险资金立项等措施减少农牧民的损失。

(4)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大型综合化的物流交易市场促进当地农业物流的发展。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共与8个国家为邻,具有强大的区域贸易优势。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与国外地区就近商品贸易。

(5)结合目前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自己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借助于互联网优势迅速发展。20xx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安排国债4亿元,主要用于全国81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农业信息交流平台,需要政府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检测和信息采集、发布和电子结算等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和跨区域物流配送服务效率,使特色农产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户收入。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十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于于传统商务方式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作为在工业社会业已经存在的物流行业,在时期的大违景下,也必然要进行管理模式的立异。

1、物流管理立异的违景分析。

(1)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首要内容,同时也是瓶颈所在。

与传统商务流动相同,电子商务这类电子化的商务情势在交易进程中也包括着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这“4流”互相调和整合,有效确保交易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进程中的首要环节,担当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出产商之间,和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什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患上以充沛施展的保证。但是,与物流首要作用构成光鲜对照的却是其本身管理的滞后,以致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少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撑,电子商务的运作效力将大大降低。物流管理已经成为除了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以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之父”peterr将没法调和的矛盾看做立异的源泉之1。从物流本身来看,其后进在必定程度上造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窘境,成为商务“流程中的难点”,物流管理旧有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进行管理立异无疑是解决这1矛盾的有效途径。

(2)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面临着机遇以及挑战。

除了矛盾以外,立异的源泉还来自于产业以及市场的变迁。“第4产业”——信息产业的兴起是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标志之1。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推进下,经济贸易流动突破了以往时间、空间的限制,由2维市场变成以流通为主导的3维的电子化购销市场,市场的国际化、全世界化趋势加强。这些都对于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坚持克意革新,才能应答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

(3)我国物流管理现状。

电子商务发端于美国,在这1概念提出以前美国国内的物流行业已经经至关发达。而我国尽管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但物流技术水祥和物流管理严重后进,物流配送体系极不完美,这些都给电子商务造成为了极大的阻碍。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送货耗时,渠道不顺畅是网上物流最大问题”的人数比率呈上升趋势(一九九九年七月至二00一年一月的4次调查数据分别为六%、九.二六%、一0%以及九.八六%)。这说明物流管理的滞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显明,并开始引发愈来愈多的关注。进行物流管理立异,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条件。

2、物流管理立异的实现。

(1)对于物流管理的从新认识。

物流概念最先始于美国,一九一五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1书中首先提出了“什物配送(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经由八0多年,物流的内涵在深度以及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电子商务时期,对于于物流及其管理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突破。

欧美1些国家将物流称为“logistics”,具体指商品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位移,包含采购配送、出产加工以及仓储加工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强调以知足顾客的需求服务为目标,寻求物流进程的延续改良以及立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树立在现代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思想基础之上,成为1种集成化的运作模式。跟着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的兴起,物流管理被纳入到其中。在供应链这1概念中强调营销、物流及产品之间的互相瓜葛以及互动作用。物流再也不是作为1个单1的实体存在,而成为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首要环节。物流管理也再也不局限于本身规模,而是与整个出产、流通进程息息相干。

(2)物流管理的立异途径。

继节俭原材料的“第1利润源泉”以及提高劳动出产率的“第2利润源泉”以后,树立高效的物流系统被誉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的“第3利润源泉”。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时期面临着企业组织管理、出产功课管理以及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变革。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立异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靠,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商家的零库存以及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需要。物流管理立异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物流管理技术化网络时期信息技术堪称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自发生便与技术紧密相干,其发展带有浓厚的技术颜色。在管理效力愈来愈倍受注重的今天,技术与管理实务2者的瓜葛愈来愈紧密。对于于现代物流来讲,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撑相当首要。

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区分于传统货运的首要特征,高效畅通的网络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包含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和物流实体配送网络等各方面的建设。物流管理技术方面,条形码技术、自动仓储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流、电子订货系统、自动分拣/存取跟踪系统等为物流管理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外,多媒体技术也在物流流动中大显身手,实现可视化的货品排库功能,还可为客户提供物品运送的实时查询。

二.物流管理信息化在电子商务影响下,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组织结构由过去的塔型垂直结构转变成水平型的网状结构,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在交易流程中,改革以往以贸易单据(文件)流转为主体的交易方式,采取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流以及商务流动,实现了交易管理的电子化;在营销管理方面,将客户整合到营销进程中,进行买卖双方的实时互动交换。不难发现,信息流贯穿于企业商务运作的全进程,企业管理的变革都树立在管理化的基础之上。

最新、可靠而且实时的信息对于于供应链来讲相当首要,同时也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进程中,信息流散布于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流程的始终。现代化物流系统是1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物流企业需要与上游、下游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要实现各部份之间的平滑对于接,信息流的畅通不可忽视。在电子商务中,零库存的实现、运转周期的缩短也都须依赖于信息的灵敏传送。通过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管理链上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过程。

三.物流管理柔性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由大批量、标准化转变成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企业需要依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文体衣”,出产也由传统的大范围、机械化转变成以时间本钱为基础的弹性方式,整个出产功课进程出现出柔性化的特征。

与之相适应,物流管理也需由刚性化过渡到柔性化。在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上,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量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规模,依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请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便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网以及利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映、麻利配送,并能依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

传统物流的经营规模主要是原料提供商与出产厂家之间的出产原料运输;而人们对于于物流的认识则大多局限于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流动的功能愈来愈多,物流企业要在物流链上的不同环节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原料供应商、厂家与客户3者之间做到灵便运作,游刃有余。

四.物流管理1体化变革立异的症结不是单独对于每一1个个体孤立处理,而是联接并且均衡所有的组成部份。在技术化、化、柔性化的管理立异以后,物流管理将实现1体化,即“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出产企业经过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总体化以及系统化”。

如前所述,物流已经不是作为1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它在电子商务甚至整个社会出产链条中都担当侧重要的角色。供应链整合调和以及集成化管理,是现代物流区分于传统物流的最首要特征,由扩散的物流进入社会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经济全世界化的带动下,物流管理必然走向全世界化,这也是电子商务时期为物流行业所带来的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在服务理念、配送体系、技术支撑、管理特征等方面都拥有显明的立异特征,如下表。

传统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比较表。

传统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服务理念以范围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

配送体系单1线性配送网网状配送网络体系。

技术支撑传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技术。

信息响应信息传递缓慢、响应慢化程度高,反映迅速。

管理特征刚性化柔性化。

合作程度格局扩散强调协同合作。

3、当前几种典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兴未艾,各种物流企业层见叠出,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3种主要的物流管理模式:其1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其2是第3方物流配送方案;其3是第4方物流配送同盟。这些模式方案各具特点,但无疑都凸现出物流管理立异的宗旨。

(1)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1些传统的大型企业团体凭仗原本的庞大的连锁分销渠道以及零售网络,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本身的物流体系,进行物流配送服务。被誉为“中国戴尔”的联想团体已经具有三000多个网点组成的物流体系,而方正团体也正努力发展自己扁平化的物流体系。自建物流体系的这些企业大多拥有较强的实力,在传统业务经营中有所累积,向电子商务型企业的转型步伐也较为迅速。电子商务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需突破传统的模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核心功能与1般功能分离,以维持本身的竞争实力。因此,采用这1管理模式以前企业应斟酌物流服务是不是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自建的物流体系是不是能够充沛施展其核心功能。作为已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必定知名度的海尔团体,其做电子商务靠的是“1名2网”。“1名”指品牌,“2网”则指的是配送网与支付网。目前,物流管理已经成为海尔新的增长点,海尔人正力图使物流能力成为其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2)第3方物流配送。

第3方物流(tpl,thirdpadylogistics)通常又称之为契约物流,是指从出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进程中进行服务的第3方,它自身不具有商品,而是通过合作协定或者结成合作同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依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于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因为技术先进,配送体系较为完备,第3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想方案之1。这也是社会分工日趋明确的产物。除了了有实力自建物流体系的大企业以外,更多的中小企业偏向于采取这类“外包”方式。

在国外,第3方物流较为风行。据调查,欧洲的第3方物流占整个物流份额的二0%—五0%,美国以及日本的这1比例分别为五0%以及八0%。今年四月初,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的首架“ups中国速递”号货机首飞北京,他们已经取得中国直航权,并专门成立了物流方面的公司(upslogistics),筹备主攻国内物流市场。“洋物流”的入境给欲做物流首席的中国邮政造成为了不小的压力。在国内第3方物流中,中国邮政拥有其它物流企业没法比拟的优势,如具有遍及全国的运输网、营业网、送达网及结算网等,但这些传统业务遗留下来的“硬件”优势其实不足以保证能够在现代物流中获得有益的竞争地位。不管是对于于传统部门仍是新兴的物流公司,以及知识是其物流配送服务的最大附加值,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将成为电子商务时期展开第3方物流的核心内容。

(3)第4方物流同盟。

作为1个全新的概念,第4方物流同盟的提出融会了诸多现代管理思想。从本色上讲,“第4方物流供应商”是1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充沛应用包含第3方物流、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唤中心、电信增值服务商、客户和本身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公司内部以及拥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具有的不同资源、能力以及技术进行整合以及管理,提供1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资源整合、优势集成是这1同盟方式的特色。在实际运作进程中,第4方物流同盟以“探访施展集体竞争优势的最好机遇为目标”,采取虚拟企业管理模式,依据特定的需要构建特定的组合。电子商务中的第3方物流是对于传统物流的继承以及突破,而第4方物流同盟则完整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兴产物,包括有更多的管理立异意识。因为其强调协同合作,对于第3方物流其实不形成要挟,相反,2者互相补充,可进1步扩展物流服务规模,增强物流服务能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十一

它具体可分为:(1)综合办公。用于发布公告和接收与发送各种与高校科研有关的重要信息。(2)个人资料。用于方便对高校在职人员的管理。明确每个人的科研情况。(3)纵、横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它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主体因为高校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出的现问题是最多的:第一、申报的项目众多,但领域单一,学科界限十分明显。第二、申报内容多存在雷同现象,并且各学科领域发展不平衡。第三、申报者不多,学科单一。第四、高校项目的选题与社会市场需求存在仍存在差距。

为了避免以上四种问题的发生就要通过农业高校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个申报项目的详细管理。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在管理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不同项目不同科学领域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准确定位,然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分层次的对申报进行引导,以确保每一个申报领域都有一定数量的申报项目。针对不同学科的申报项目,科研信息管理系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集中共享,主要的导向作用表现为:(1)拓宽申报学科领域,有效提高重大项目的竞争力。(2)对于处理雷同申报项目,在充分征求各课题组意见基础上,对课题重新整合,优化配置软、硬件。(3)主动对科研功底扎实的青年教师给予优先扶持,充实科研队伍科研实力,有效地带动学科和学术梯队的发展。(4)项目经费管理。通过高校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经费管理功能,有效的解决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层次、多样性带来经费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改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缺乏约束力的情况。杜绝了科研经费日常核算存在违规现象,使科研项目结题后对剩余经费管理更加规范,避免了科研项目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严重现象的发生。(5)科研成果的管理。它可以细分为对论文成果、论文认领、著作成果、研究报告、鉴定成果的管理。既量化了每作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又通过集中和共享加快的科研成果的转化。(6)知识产权。通过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把知识产权上传至网络,可以有效的保证科研工作者自身的利益。(7)获奖成果。通过上传成果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进行表彰达到鼓励工作的目的。

2培训农民功能。

2.1网上培训。

通过农业高校“科教兴农”管理系统可以做到:(1)培训内容创新。一直以来农业科技培训在内容上都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常规农业生产技术内容多,少有特色经作种植技术内容、产中技术指导多,少有产前引导或产后服务技术内容、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多,少有农业法制培训。为了有效解决“三多三少”问题,就必须努力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紧密围绕当地农业结构及特色,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增加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比重,加大力度推广生态防虫、生态施肥、科学灌溉等高科技生产技术,逐步实现生产无害化、居家清洁化、发展高效化,推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在实施农民培训时还要加强农业生产前、后的技术引导与跟踪,同时帮助农民解读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了解农产品市场、制定种植计划等。(2)培训方式创新。以往的农业科技培训常用一些集中授课、办示范点、情报张贴等老方法,这些培训方式形式单一、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培训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已迫在眉睫。当前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培训方式的创新要充分运用这一发展成果。进一步发展电化教学,积极运用有线电视、网络等新传播方式来培训农民。同时还要加强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培训农民上网技术,大力发展网上购销。(3)培训机制创新。过去的农民培训对于农民的需求和愿望一般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多是以“填鸭式”的行政命令开展培训的,这种培训机制往往不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收效不大。想要提高培训新型农民的成果,必须从培训机制的创新入手。通过网络汇总信息、传播信息的功能,大力创办农民技术协会,使农民技术协会成为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向农村深层辐射。加强技术对协会骨干的培训,通过协会内部会员互学促帮、信息共享,完成对周边农民的“辐射”培训。(4)推广队伍创新。相对于科技进步、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略显得不足与落后,还多停留在常规农业生产这一层面上,所以要通过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等来加强“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自身培训,已成为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与各大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对接,加快促进基层农技队伍知识更新,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服务高效的农业科技队伍。

2.2农业信息传播。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要正视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利用它们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实现农业信息及时而广泛的传播。农业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的.流通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方面,其中农产品流通信息主要指与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有关的一切信息的总称。需要注意的是,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限制了农民媒介消费的能力,致使农民接触媒体的机会较少,几乎无法进行信息双向交流。二农民没有信息消费的概念和意识,缺乏和媒体有效沟通的动力和能力。三媒体自身对农民渴望需求不够重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涉农平台,这就使农民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来获得关心的信息。

农业高校“科教兴农”管理系统的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农民在登陆平台后免费发布各种供求信息,信息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来源广泛,门槛低。同时又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及时、准确地传播各种农业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全面立体,图文、视频内容等多种传播方式,解决农业生产技术的操作性强,单纯依靠文字说明无法完整准确地指导农民的问题。

3辅助政府功能。

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想要取得快速高效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指引的。所以“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应采集统一规范的科技、政策、生产、资源环境等信息,从而帮助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更加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决策。

近些年来,我国对与农业相关的信息采集、发布体系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第一,信息管理部门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农业信息发布体制不健全,信息发布内容滞后,信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不能很好的满足基层农村需求。为了克服以上的问题,“科教兴农”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首先,进一步加强高校主导作用,强化农业信息共享制度,使农业信息发布体系更加全面详实。对分散的、重复的农业科技信息统一进行协调管理,实现涉农数据信息的广泛共享与兼容,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与时效性。第二,探求有效的信息发布方式,多方面推动信息发布。除了文字外,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的方式,对于重要的各种农业信息要定期、定时的无偿发布。第三,在传播的信息内容上,除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外,还要将农产品期货价格等重要信息传递给各级政府。只有定期采集、发布各种农业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信息现场调查提供及时、准确和实用的数据,才能更好的辅助行政管理部门做出更加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决策。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十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及应用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顺应这一形势,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如何培养出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生,成了现在许多高校的面临的问题。因此,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就成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电子商务实验室则是帮助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训练手段。因此,建立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2目前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际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功能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电子商务实验室过于注重电子商务业务的实现,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如不支持域名的申请服务、域名解析服务、电子邮件系统功能、搜索引擎优化、网络营销服务、第三方支付接口使用等服务的结合。上述过程的理解是培养一个合格电子商务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2过于强调按实际业务流程操作,缺乏创造性。

电子商务实验室就是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业务进行仿真和模拟,这是许多人在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初衷。因此,在实验室设计的同时,将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固定化、实验流程固定化。这样固然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一流程的了解,但是过于强调按实际业务流程操作,缺乏了创造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极为不利。

2.3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之快,许多任课教师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相当多的教师从未从事过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这就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易解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3如何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3.1教学方面。

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如网站建设、数据库技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物流与供应链、国际贸易等。建设与课程同步的模拟、操作环境。模拟教学软件仿真实现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3.2实践方面。

模拟教学软件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还需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域名申请、网站开发、安全维护、推广营销等。

电子商务实验室与校园网的对接,可方便开展学生网上创业。以淘宝网开店为例,从市场调研、店铺规划、产品的选择、店铺推广、物流配送、资金管理、团队管理等,这一系列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

校企合作。企业永远站在市场的最前沿,为缩小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与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使专业知识结构更适应市场的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对电子商务实验室起到推动作用。

3.3完善功能。

(1)提供网络服务功能。

接入internet,它是其他功能的基础。

(2)提供域名申请功能。

在电子商务实验室配备一台服务器进行域名申请,让学生亲自参与域名的选择、申请、备案的流程。

(3)提供ftp功能。

电子商务网站制作完成后,如何将网页文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访问浏览。这需要ftp将本地网页文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上。通过架设一个ftp服务,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发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4)域名解析服务功能。

如何在互联网上,通过输入申请到的域名自动解析到服务器上的网站。这需要将域名解析到该服务器的ip,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均在域名解析服务实现。

(5)提供标准的接口。

在电子商务实验室中,用户可设立金融企业,提供网上金融服务,也可通过实验室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标准接口实现电子商务资金结算。

4结语。

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建设要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基础条件,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的可扩展性,为今后的发展创造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胜东.电子商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宋文官.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方案现化教育技术,第4期.

电商物流农业论文篇十三

摘要:近几年来,电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向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商与物流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物流的地位、供应链、各作业环节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电商对物流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影响;物流。

一、电商和物流的关系。

(1)电商是对物流的电子化处理。通过互联网,买卖双方进行商品和信息的进行买卖,这就形成了商流,商流的依托是物流,因此,电商是将物流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2)电商和物流是相互依存的。电商将物流的过程进行了信息化处理,电子化的操作过程促成了虚拟经济的运转。但电子化的本质还是要以实物为依托,只不过让操作的方式进行了转变,电商和物流,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有物流才有电商,电商是物流的信息化处理方式。而物流是电商后台管理,应该说,物流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促使了电商的产生,而电商的发展促进了物流的变革,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电商引导了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物流技术的进步。

二、电商对物流的影响。

(一)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信息处理业务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商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商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物流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降低了流通,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2)供应链中货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客户信息,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了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主要表现为:(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公司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大大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2)电商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商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随着企业运行的全球化,外包越来越普遍。据了解,全球500强企业中,有60%使用第三方物流(3pl)服务,许多企业还不止使用一家。

(四)电商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1)采购。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2)配送。1)配送业地位强化。若没有配送,电商就无法完全实现,电商的命运与配送业紧密相连。同时,电商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3)运输。在电商环境下,运输速度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物流系统要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水平,在仓库等设施布局确定的情况下,运输将是起决定性的。由于运输活动的复杂性,运输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就是将运输单证的格式标准化和传输电子化。为了实现运输单证,主要是货运提单、运费清单和货运清单的一票通,实现货运全程的跟踪监控和回程货运的统筹安排,将要求在供应链内部使用的标准密码,通过管理交易、翻译通信标准和减少通信联接数目来使供应链增值,从而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要求物流系统在相关通讯设施和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进行预期的开发投资,如电子通关、条形码技术、在线货运信息系统、gps等物流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

[2]梅绍祖.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