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园林景观介绍论文范文(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8:11:42 页码:11
最新园林景观介绍论文范文(模板9篇)
2023-11-21 08:11:42    小编:ZTFB

议论是一种通过辩证推理、论证等方式表达观点和见解的文字形式,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总结要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一定要有明确的结构框架和逻辑顺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理解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阅读能力。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一

时光飞逝,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回首三年的美好时光,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衷心地向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

首先,向我的指导老师朱军副教授表示深深的谢意!朱老师不仅在科研中严谨、认真、无私奉献,而且对我在学习、科研、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以后我会继续以朱老师为榜样,不辜负他的期望,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

其次,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及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在林学与园艺学院这个集体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冯文武、吴天忠等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值此之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参与本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您的指点迷津,将为我今后的研究奠定一个更高的起点。

同时,我还要深深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我也不会有今天。在此,我对于他们的理解表示深深的谢意!

文档为doc格式。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休闲式酒店园林的设计理念、园林布局、主题景观设计创意和造园特色等,用尽乎白描写意的园林表现手法营造出休闲式酒店园林情景交融的意境。

关键词:休闲式酒店;园林设计;景观布局。

1设计背景。

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是一家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主题的四星级商务酒店,酒店建筑布局为层层院落深进的园林式风格,建筑物依山就势,借景抒情,和张家界自然风光巧妙融于一体。由于酒店的升级,原有的园林景观仅仅停留在绿化上面,只是通过种植一些常有植物和草皮达到绿化的效果,未能充分利用酒店优越的地理环境,各个院落设计空间内外渗透不够,建筑与景观未能有机地融合,内部园林景观无序,主题不够鲜明,文化内涵未充分释放,远远达不到休闲式酒店的要求。如何将酒店内园林景观与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成为其园林设计关键的节点所在。

本工程园林景观设计范围为酒店内部空间、主题园林景观、景观带绿化布置、屋顶平台绿化设计以及连廊等;根据酒店内园林景观现状,考虑到所处的位置、建筑风格、庭院空间、绿化现状等,拟在设计体现张家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为主,特别是将张家界本土的水和石引入园内,在园内自然生成富有张家界野趣的溪流和山石,来与整个风景区巧妙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1张家界乡土景观的挖掘。

张家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密岩险,谷深涧幽,汇峰、谷、壑、林、水于一体,有三千多座奇峰异石,八百溪流蜿蜒纵横,景色奇、秀、幽、险;景区内植被丰富,花草树木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蓝本”。

金鞭溪位于景区东部,因靠近金鞭岩而得名,全长7.5km,自老磨湾至水绕四门经索溪注入澧水。溪流穿行于峰峦幽谷之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树木繁茂,千峰耸立,构成极为秀丽清幽的生态环境,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峡谷”,“最富诗意的溪流”。

3.2景观布局构想。

以张家界景区特定地理环境、地质景观为设计参照,以本地植物、山、石、溪流为造景素材,根据酒店建筑层院落深进的风格,充分利用空间高差进行合理设置和景观布局。在酒店内景观构思设想上,以金鞭溪为蓝本,自五栋至大厅,营造一条贯穿整个酒店的潺潺溪流,溪流流经的每个院落都有相应的景观主题,且溪流完全效仿自然,蜿蜒曲折,水质澄清透明,若隐若现。每个院落透过四季景观特征的表现,充分展现各个庭园空间不同的园林意境和韵味,从而让宾客充分享受远离喧嚣城市,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以达到休闲生态园林酒店的终极目的。再通过水池、溪流、园路、花草树木、亭台、山石等景观元素以及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辅以现代背景音乐系统、光电照明系统,使酒店园林真正体现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自然山水与人文特色合二为一的美好境界。在各景点适当位置以景石形式突出景点的人文内涵。

3.3景观布局顺序。

景点布局以五栋楼为起源,接外部山泉作为水源构建一条溪流,连接整个院落,直至酒店大堂,四、五号楼楼梯地段为溪流的源头;该院落以跌水、乱石丛表达“源”的理念,体现溪流的发源;二四栋三号楼前地段为溪流的中段,该院落以栈桥、干涸的河床、浅滩表现“寂”的理念,体现石与水的文化,餐厅前长庭地段为溪流的末段,该段以宽广溪流、深潭表达“纳”的理念,体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意境。大厅内为溪流的结尾。

3.4.1起源(四、五栋间院落)。

在楼梯处堆石造山,营造“水自天上来”的氛围,寓意溪水源头自山上而来,楼梯下设浅池,上铺鹅卵石引导起源水流,细小的溪水分两道蜿蜒向前。溪水曲折、婉转,中途流经人工堆砌的山谷最后在三号楼附近拐弯流入主题景观区。

3.4.2宁静悠远(三栋前部院落)。

此处庭院面积不大,地处宾馆中部,显得格外静。当细流经过之前的酝酿到达此时已较为成熟。整个庭院陆地部分铺设小碎石,一条近似干枯的河道连接着前面的细流,将水引入一小潭之中,小潭中设三个涌水口,仿地下水涌出,一条木栈道穿插其中,全院野趣横生,令人虽置身闹市,仍能体验山野之幽。

3.4.3树大荫浓(四、二栋间院落)。

院中那棵生长了几十年的桂花树是全院的灵魂,以院中的桂花树为主体分别设计峰回路转景石和园中小憩石凳休息区。充分考虑了院子的可进入性,使空间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一种书香气息。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玉兰、红枫、南天竹等,随园景肆意点缀,突出表现休闲式园林的随意和轻松。3.4.4蓄(二栋前部院落)。

水流经过不断地积累到达此处已非常成熟,最后通过二栋门厅美人靠下部的跌水瀑布在二栋前积聚成了一个大的水面。依据地形又将水面做成三层跌水,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驳岸。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龙爪槐、芭蕉、杜鹃、荷花、马蔺等,从而将此园点缀得满园春色,情景交融,令人美不胜收。

3.4.5海纳百川(餐厅前部院落)。

此处绿地地形狭长,自然形成落差,水流由二栋前大水面流经原由长亭改造的风雨桥,形成一段自然曲折的溪水,最后在自然高差处奔流而下,最后止于一深潭中,形成海纳百川的自然景观。岸线自然堆砌,石头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鸢尾、芦苇等,通过多种不同风格的植物和水景,将此景观映衬出江南小镇诗情画意的意境,并充分体现出主景观的大气磅礴与韵味深长。

3.4.6大堂。

大堂作为迎接宾客的地方,同时又在进入西餐厅的门口,正对大门,该处布置小型水池,自然岸线,水池内养红锦鲤,在原有的墙上凹坑内布置堆石,内设流水。

3.4.7迎宾小亭和连廊。

迎宾小亭内直立墙面布文化石,底部堆石,和大厅风格布局保持一致。原有连廊进行整修,靠内部墙面取消,靠外部把原有的窗面形式,改为江南园林院落院墙的景窗,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3.4.8其它小块绿化及屋顶绿化。

需要种植绿化的屋顶,内布50cm厚种植土,种植天鹅绒,马蹄金等,屋顶边凌空时,围绕顶边种植迎春,让其自然下垂。

其它小块绿地在院落内部的小庭院空间内,布置丛竹、芭蕉、苏铁等,从而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典园林氛围。

4结语。

休闲式生态酒店与现代功能型酒店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良好的生态性和自然性方面,园林景观主题区别突出表现在“雅”与“静”上。因此,其景观园林比现代功能型酒店有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建筑空间的流动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所在,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园林景观改造设计正是在把握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糅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造园手法,将张家界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巧妙地结合到一处,将动之美与静之美深蕴其中,从而给所到宾客一种如沐春风、自然舒适的惬意感受。该景观改造自2007年初施工完毕后,以其自然、野趣和富含中国传统文化趣味得到了甲方和四方宾客的大力赞赏。

参考文献:

[1]陈国平,景观设计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韩靖,梁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世界建筑,2003(8).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三

谨此论文搁笔之际,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首先非常感谢导师沈守云教授二年来对我的耐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从本文的选题到定稿、从整体结构到细枝末节,直到最后完成都饱含着导师的信任、鼓励与指点,本文中所有有价值之处无不凝结着沈老师的点化与启迪,在此再次感谢我的导师!

其次,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多方的帮助,感谢一路上陪伴我、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感谢风景园林学院的所有老师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感谢辅助指导我完成论文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廖秋林老师、成玉宁老师,感谢陪伴我成长的20xx级风景园林硕士班的所有同学,感谢同门师兄师姐_弟师妹对我的帮助,感谢其他老师、同学、朋友给予的帮助......

再次,感谢我的母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我的栽培!

最后,由衷感谢养育我、教育我、为我付出一辈子心血的外婆、父母和家人。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四

论文的选题到完成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开心的过程,写作期间我对桂北地区不同乡土聚落实地调查,让我获得了宝贵一手资料。因为这个机会它满足了我对家乡的一小片热爱以及理解。在即将毕业之际,回首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聂西省老师,三年来不管是学业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都令我受益良多。在论文上老师也对我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与建议,例如在写作中建议选取参考书和写作视角等。除外,我要郑重感谢刘晖教授、岳邦瑞教授、李榜晏副教授在我论文上的指导。在课堂以及课后是你们的学识以及对这门学科的专业使得我对我热爱的这么专业更有信心,更有憧憬,助我不断成长进步。感谢三年来与我一起生活学习的车秋梅、张政、田中磊、霰睿等同学,她们在论文写作阶段的探讨,对我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让我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与美好,为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家乡的一些老乡们还有父母对我论文的大力支持,在调查问卷和访谈中为我的论文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一手信息,除外还要感谢富川县新华乡政府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国土规划站和林业局为我提供了有效的近几年的土地利用资料,正是你们的极力配合我才能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你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我进行研究、完成学业的源动力。在学业生涯即将结束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亲人、导师和学业上一直支持帮助我的朋友们!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五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就目前的园林景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虽然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设计缺乏规划,导致现有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因地制宜,与整体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另外,现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成功典型,在全国各地都是存在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在园林中种植的一些花卉有些因为环境不合适,会出现生存期较短或者是无法实现设计目的的结果。不仅如此,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虽然较为美观,但却不能实现涵养水土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4文化冲突。

现代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设计之间相互呼应,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省市之间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城市发展中的文化积淀也是有所不同。但是在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西方或者是模仿一些比较典型的园林建筑,导致在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与整个城市的整体风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不能够给与城市的局面精神的享受,还会产生出一种“逆反效果”。特别是一些具有现代感的园林景观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驾驭,一旦造成与城市人文环境之间冲突的问题,还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六

随着世界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随即出现,并不断加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现代人身心疲惫。因而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而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人们对城市小区的绿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导向。

作为人居环境的城市居民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居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地环境。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进行必要的美的处理,才能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于一个能满足实用、美观的原则小区设计,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经济强国的标准,即“把追求gdp的增长看做是建设强国的唯一目标与动力”,在这各思想导向下,人类对自然造成了无穷的破坏。不过人类很快看到了自己对世界所起到的负面影响,1972年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2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而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xx年,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你最想拥有什么?”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由此可见,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保持健康有其难度。为此重视环境问题的设计师们应努力为现代人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每个居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1、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35%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30%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来体现,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终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对于居民用户的汽车,必须建设车库。在设计中可以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转向立体停车场,这样有几大好处:一是减少噪音,二是增加交通安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小区中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于绿化户外活动场所,更符合现代小区设计的要求。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更贴近自然。例如上海五大豪宅之一的河滨豪园,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绿化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苏州河边绿带的代表。

由于现在的居民楼相对的楼层都较高,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而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

2、小区原始状态的改造。

现在有些小区在建设之初,一般只有初步的考察一下地形然后将地推平,然后在平地上建设、绿化。这样完全破坏了当地的原始风貌。在小区建设之初,应该充分考查其现状。在建设时应该对其当地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及利用。因为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时历史的象征、是文化的积淀,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文化气息,展现居民小区的特色,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

3、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在住宅区绿地中的设计。

在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人居”与“人聚”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人聚”的需要。

1、尊重居民喜好。

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选择才能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例如在小区中栽植均一成行的松柏,使之森森然的样子。表面上好象绿化很好,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对这样的环境产生墓地的感觉,被居民所排斥,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这里不是说人们对松柏就没有认同感,小区绿化造景中不能使用松柏,而是人们由于厌恶一些事物而会对与之相近的事物产生厌恶的感觉。松柏在小区绿化中进行孤植,作为焦点景物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园林表达效果的。

2、以乔木为绿化骨干。

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因而在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在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在对乔木的选择上,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1—2的比率。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小区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小区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多则杂、杂则乱,一般选2—3种主体树种,选3—4种辅助树种。乔木的种植不能离住户的窗户太近,尤其是南北窗户,在南面窗户外6m不得种植乔木。

3、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必须选用无毒的乔灌木,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即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雪松、龙柏、罗汉松、粗榧、枇杷、无花果、含笑、牡丹、门冬草、萱草、玉簪、鸢尾、吉祥草、射干、野菊花等乔灌木及草花。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紫荆、榆叶梅、樱花、溲疏、喷雪花、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紫薇、金丝梅、栀子花、桂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红瑞木等。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这样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之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6为宜,草皮面积(乔、灌木投影范围除外),不高于绿地面积的30%,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应该彻底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但是色块的处理手法仍然在园林造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色块布置时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更加重要的是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欧式建设的小区中和环境比较和谐;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现代气息较浓。合理运用色块,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红花檵木;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杜鹃;黄色块有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及对小区设计的最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3、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虽然草本花卉在应用中的管理比较烦琐,但是相对来说更容易为进行控制,易于成为造景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主基调及主景。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园林中的主景。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设计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其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也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相协调就是好的,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的就是优秀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小区的主基调的问题。现在的园林不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内容的园林。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七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时,常常会考虑修建人工湖泊供人们观赏,这种人工水系景观不但能够达到观赏效果,还能成为雨水收集引流的渠道。以北京植物园为例,设计师在植物园中设计了3个人工湖泊,使人们在游览植物园能够观赏,还能把附近地区降落的雨水集中收集到人工湖泊中[3],使得人工湖泊水资源较为充足,能够为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减少由于植物水资源不足,导致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当城市园林景观的可利用面积不够时,相关人员可以把蓄水池建在地下,通过引流的方式对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从而达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目的。

3.2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土壤具有蓄水池的功效,能够减少水分流失,尤其是植有绿化作物的土层中,具有较强的自然雨水收集储蓄效果。当雨水渗透到土层中,相关人员可以在地下修建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还能收集屋檐流下的雨水并通过管道引流,最后引入到园林景观植物中进行灌溉,增强土层中植物的储存水量。渗透到植物中的雨水还能对植物根茎进行过滤,减少多余的杂质成分,从而使地下蓄水池更加纯净[4]。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加大人工修建河道的弯度,减少雨水冲刷土层的速度,减少雨水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我国南方地区有充足的雨水资源,如果缺少对雨水的合理利用,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修建漏水型城市园林景观,让雨水流到地下水系中,存储雨水,从而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灌溉。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修建漏水槽的引流水道,把水道与蓄水池相连接,这样会使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地下水系中,另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园林景观的蓄水池中。不但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使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标志,其中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不但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浪费,还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使城市园林景观植物有充足的水资源,从而实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硕.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姬晓敏.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11)。

3袁璐.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探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八

建设园林景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加入人文性因素。但是在目前我国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艺术,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些形象化的并没有实际作用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一些城市市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完全没有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忽略了设计中的人文性。

1.2设计存在攀比心理。

城市园林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档次,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档次,所谓的档次并不是盲目追求价格高档,材料进口之类,而是真正造福于整个城市的设计才算是档次。然而我国一些园林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档次理解为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别墅的园林景观设计上,大多数设计师存在着攀比心理,认为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要进口才能体现出该园林景观符合该住宅小区以及别墅的档次,导致在园林景观的建筑中耗费大量的资金。

1.3设计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免发现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个性,设计中缺乏创新,失去了园林景观的最初目的。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其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对于盲目照搬照抄的设计来说,不仅丢失了该地方的特色,甚至是丢失了整个设计作品的灵魂,不能体现出当地的内涵。

1.4施工过程的问题。

园林景观的设计图纸再好也是要建设出来后才能看出实际效果,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全靠施工单位的仔细与否。我国的园林景观之所以大同小异: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施工单位还不够仔细,即使设计出的好作品也很难建设出来,好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施工单位来打造,更需要设计师亲自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设计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棵树该怎么种植,对于园林景观施工中的问题,设计师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我国一些设计师不愿意置身于施工场地中,也不愿意与施工单位过多的交流,导致园林设计出来后与图纸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留下遗憾。

2.1设计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的更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根据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需求为设计基点。如在设计城市花园时,可以按照季节规律进行摆放,这样更突出自然生态,让人们更赏心悦目。

2.2注重实用性。

园林景观不仅只是美化城市,凸显城市的档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的实用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价格的攀比,而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该园林景观的建设,并且还要考虑该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以贵为美,争取用最少的投资设计出最好的景观。

2.3结合当地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各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特色,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将不同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其它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好的设计师懂得将各地的特色设计到当地的景观中,不仅能凸显当地城市的档次,还凸显了个性,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

2.4注意施工问题。

施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多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帮助施工工人进行解决,最重要的是设计师很有必要到施工现场亲自指导施工,施工工人按照设计师的要求进行施工比直接施工的效果要好很多倍,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避免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档次,更是体现了该城市的人文特点。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并且要注重实用性,不能盲目攀比。

园林景观介绍论文篇九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强,人们在追求高楼大厦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从而应运而生了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添城市魅力。

1.1保护多样性原则。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依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的同时合理利用地域植被进行设计。这样既保护了地域原有植被,避免了地域破坏,又达到节约园林设计成本的目的。

1.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在园林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植被的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进行选择性的种植。对于不同类型的园林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根据当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园林设计。在园林植被选择上要合理选配,避免物种间的排斥不适应。

1.3合理安排原则。

园林的景观设计为城市建设增彩增色,根据城市特色及地理环境特点,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合理安排规划,在突出城市特色的同时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