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范文(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2:22:10 页码:11
2023年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范文(优质8篇)
2023-11-23 02:22:10    小编:ZTFB

报告需要准备充分,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合适的标题和段落分隔可以使报告更易读,并帮助读者抓住重点。最后,希望大家在写报告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思考和表达的乐趣,并取得优秀的成果。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平菇、香菇。近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近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平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二

我县地处尾闾,之滨,属半丘陵半地区,全县国土面积2337。8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7。7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7。06万亩,旱地面积10。66万亩),全县辖19个乡镇,总人口67。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4万人,农业人口52。41万人)全县现有外洪圩堤31条,堤线长280。81公里,其中10万亩以上圩堤二条,5—10万亩圩2条,保护农田54。44万亩,保护人口28。18万人。有机电泵站937座,装机45279千瓦。中小型水库125座(其中中型水库5座),山塘1313座,蓄水1。8亿立方,有效灌溉面积72。89万亩,排涝面积28。2万亩。这些水利工程为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我县水库大多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水库兴建时就存在安全隐患,加上运行四、五十年,工程老化失修,险情不断加重增多,多数水库一直采取限制蓄水运行,难以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效益并成为严重威胁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坝坝身断面不足标准;

2、大坝坝基或坝身渗漏;

3、输水涵管漏水。

4、启闭设施老化;

5、溢洪道标准不足,不能满足泄洪要求;

6、大坝下游防渗排水和上游护坡标准低,损坏严重,大部分小型水库无此设施:

7、部分水库存在白蚁危害。因此必须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二)除险加固规划情况。

我县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病险有9座,其中水库4座,分别为:、、和水库:重点小(一)型水库5座,分别为:xx和换路水库。、等10座水库批复总投资23227。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307万元。我县19座一般小(一)型水库已列入《县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期规划》。42座小(二)型水库已列入《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期规划》。

(三)病险水库陵庙情况。

目前,我县列入《县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病险水库有9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分别为:、、和水库:重点小(一)型水库5座,公别为:xx和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回固。19座一般小(一)型水库正在进行的.前期工作。95座小(二)型水库未除险加固。

由于我县水利工程大多数始于上世经六、七十年代,有的还是五十年代建成,当时设计和施工不规范,加之工程老化,管理和新出险等情况,还存在许多工程隐患,由于建设投入资金有限,还有能彻底解决,成为制约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再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洪方面。

在现有的防洪工程中,除已列入国家除险的圩堤、水库基本达到防洪标准事正按设计防洪标准分期分批实施外,大多标准偏低。病险水库多,堤防险工隐患多,堤防防洪标准大多在3—10年一遇之间,加之圩堤新出险工险段较多,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1、有的国家列项还没有实施完成的圩堤和万亩及万亩以下外圩堤防洪标准偏低,加之近年来每年所加土石方很少,水土流失严重,逐年加剧,造成河岸陡峭,堤坡不足,险工险段多。

2、内涝时普遍堤矮小,单薄,抗洪标准低。

3、联圩新出险地段较多,“98”大水过后,经过鄱时湖二期工程建设,抗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但由于近年来水位长时间比往年相对偏低,长时间在14米(吴淞高程,下同)以下,河岸及堤脚冲刷厉害,河势发生变化,一些当浪的堤脚及河岸塌严重。

(二)抗旱方面。

我县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匀,加之抗旱工程建设投入的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充分,抗旱减灾能力还相对偏低,全县有效面积虽有72、89万亩,但灌溉保证率不高,抗旱能力不强。

1、病险水库多,可蓄水量达不到要求,灌区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工程老化,渠道淤严重,致使灌溉面积逐年缩减,尤其严重的是中型水库。

2、一些地区仍然缺少抗旱骨干工程。

3、一些机电泵站老化严重,抗旱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临江地区,由于近年来水位低,外河闸有时放不到水,造成新的旱情。

(三)治涝方面。

全县低洼易涝耕地面积42。24万亩,虽经多年处理,由于治涝工程偏少,标准偏低,全县内涝仍较严重。

有的导洪工程标准低,工程不配套,阴洪建筑物较多,影响行洪,如流湖导托,河,联圩内河一遇大暴雨,行洪不畅,很容易造成内涝积水,甚至淹没村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经济区,水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检验性的世大作用。为支撑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现代水利,实现我县的科学发展,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规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做好《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积极对接生态经济区规划,制定重大水利建设细化规划和方案,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职按照枢纽工程的初步规划,是“调枯不调洪”枯水期间水位维持在16米左右,这有利于我县地区水利工程供水及人畜饮水,发送了我县农田灌溉条件;同时,对我县、联圩泄水自排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要针对该情况相应制定新的抗旱和排涝等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要按照规划逐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水利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尽早治理一些大的项目。

2、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近期内,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完成国家已经批准立项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机电泵站改造,、第六个单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血防工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小农水等工作,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增强我县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

3、加强对水工程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尤其是要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加大河道采砂执法力度,进一眇整治河道秩序,确保大堤安全。

4、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加强水土保持的执法工作,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使我县区域内达到生态经济圈内“一湖清水”的要求。

5、要求上级解决我县xx四座中型水库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问题,同时加强对这些基层水利服务待业的扶持,使基层单位走出经济困境,以稳定服务队伍,更好地为全县农业生产服务。

为积极对接生态经济区规划,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对水利的投入,我局拟定以下包装水利项目:

(一)、重点中型灌区改造项目。

(二)、一般中型灌区改造项目。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党和政府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将科技进步提高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关键地位”,力求在20~30年内,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技进步起着基础的和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实现。

然而,我国农业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制约。要打破这一制约,就必须依靠科技,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所占的份额已达到60%~80%,而据统计我国才达到30%~40%,由此可知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市地处冷凉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而耕地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少雨,缺水,资源渐呈枯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面积的资源产出率,又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与商品性,保护资源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越来越高的需要,依靠传统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的程度已成为判断农业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志。

为了实现跨世纪科技进步战略,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技术产业化主攻方向,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实力。

为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职能部门的科学决策,提高区域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潜力,探索我市农业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途径和对策,这将有利于加速我市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优势、创出特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的农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在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优质、高效作为农业新阶段发展农产品的目标。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对农业产业战略、发展目标、组织制度、技术体系等提出了变革要求,而且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路与对策的必要前提。

1.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了市场经济发展。

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深化改革,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正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也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形势变化和要求从数量增长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顺应国内和国际市场变化大宗农产品供求与流通已转移到靠市场调节的轨道上来已经显现。

2.科技体制改革,加剧了科技意识。

1985年以来,中国不断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主题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科研方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科技产业,要促进科研与经济的结合。改革使科研单位不断面向市场,研究开发适于农业法崭新要求的科技产品并推广应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纷纷跻身农业科技服务行列,农业推广领域竞争加剧。

3.农村经济发展,引发产业格局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对农业的不断引导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农村经济已经走出了传统农业的圈子,转而向开放性、市场型、外向型发展。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使农业生产目标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链条和经济链条延长,提高了农业总体效益;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走出国门,成为创汇的重要来源;这些变化促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关注技术水平,更要关注知识、信息、观念、技能等。

4.中国加入世贸,使我们的农业完全开放。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使中国农村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必将对我们的传统技术、固有理念形成巨大的冲击。而要应对这种变化,并使中国的农业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管理、法规、理念等知识和技能的高效整合与快速扩散。这是新阶段、新世纪、新形势赋予农业推广的新任务。

随着农业、科技形势的变化、农业推广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推广服务范围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入wto农民对技术的选择余地更大,技术竞争更加剧烈。所有这些都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农业推广体制要有变化。

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注意到推广渠道的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进行多种推广力量的整合,加大推广力度,这在农业技术知识更新加快、使用周期缩短的今天,对于提高推广效益尤为重要。新的形势要求中国建立新型推广体制。新型的推广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精干的国家推广机构;第二部分是由科技型企业为代表的推广机构以几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推广机构组成;第三部分由民间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组成。

2.农业推广机制要有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广工作要由政府指令向着市场引导的咨询服务发展。推广机构要按照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开展工作,要按照市场机制探索推广新途径,促进技术由无偿活动转向有偿服务,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同时对于一时难以取得效益又必不可缺的公益性技术,如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业经济信息等,要继续加强政府推广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给推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注重维护知识产权和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促进行政推广转向法制推广,指令性推广转向市场需求性推广。

3.农业推广观念要有变化。

今天的农业技术推广与过去传统的推广在内涵上已有很大不同,新经济、新科技形势下的农业推广正由过去单纯的技术普及转向对农民的全面知识教育和素质提高。这是因为今天农民需要的正是与经济有关的所有知识技能的整合。这就要求推广人员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仅如此,由于技术知识等来源的多元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农民在许多方面逐步超越专业推广人员的能力,推广人员在向农民输送技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向农民学习,并了解农民的新需求,由单纯技术人员的推广变成有农民参与的推广。

4.农业推广方式要有变化。

国家推广机构应通过政府渠道获得推广经费和工作经费;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和民间组织、农民技术员,则要按照市场机制实行有偿服务,科技成果实行有偿转让。农业技术推广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给它带来的新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依法推广。

由于农业生产的目标已经有单纯的要求产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等多重目标,因此,农业推广工作目标也要做出调整,要由过去追求数量转向增加"三农"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满足更多层面的生活需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发展市场经济的农业推广观念。

要在推广工作中引入市场行为,培植农户参与观念,发展并为农民传输市场经济有关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技术创新观念和素质创新观念等。

2.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要定位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环境发展需要更广泛的各个方面,这也是现代农业对推广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要确立推广法律化的观念,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公益性技术推广也要根据wto等国际通行规则纳入法制保护规范。

3.建立市场技术推广的培养训练制度。

建立市场机制条件下高素质推广人才队伍培养训练制度。要培养不同技术层次需要的推广专家和人才,适应加入wto竞争需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满足技术竞争、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

4.调整农业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媒体手段等)武装技术推广部门的条件和手段,要使推广人员不断发展和运用双向沟通和农户参与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经济行为职能,使之始终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

5.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工作要针对区域生态特点和经济需要。

不同类型区域有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和不同的经济产业带,因此,有不同的技术需求和不同的推广目标,项目选择和技术组合必须有针对性。设计技术推广方案就要考虑推广示范区域的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代表性选择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课题。做到两个结合。即:。

推广目标与区域性结合——强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示范内容与区域性结合——强调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

6.突出农户在推广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农户是中国当前农业经济体系的最基本生产单元,也是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围绕农户为中心,把农户参与当作重要的推广内容,如组织若干骨干农户参加技术示范,并为他们建立示范户档案。系统、动态地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成分变化。根据农户的需要遴选技术组合、安排技术示范内容和方案、设计技术项目。依靠农户的配合开展技术示范和观摩活动。

7.农民培训是推广成功的关键,在培训中强调推广人员与农民双向沟通。

采取培训观摩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增加推广人员与农户的接触机会,按照农户的需要搞培训,借助农户方便形式搞观摩,深化培训交流的效果。

8.通过技术观摩强化农户参与能力。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推广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示范活动始终要求农民的参与和实施。示范样板放到农户的田间地头。这样提高了示范交流的效果,通过农民的参与反馈即提高了示范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又为推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9.利用大众媒体推动技术传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在更大范围规模上,扩大项目和技术的社会影响达到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的收入。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四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带领下,组织农口部门领导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同时考察学习了xx市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区白鹿原现代农业区位于xx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席王、红旗、灞桥、洪庆、新筑、狄寨、新合7个街道办,12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4万人,耕地总面积80000亩。规划区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适当集中,接二连三,关联互动”的规划思路和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与白鹿原文化,集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三区、两带”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区形成“一心、三带、六园、九点”格局。

xx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结合该区植被茂盛、特产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又靠近城市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

2019年全区耕地面积18.7万亩,农业总产值21.75亿元。其中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粮食5.2万吨;以樱桃、葡萄、猕猴桃及小杂果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2万吨;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基地1.6万亩,年产蔬菜1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5%,形成21.5万亩林地;奶牛存栏量达1.3万头左右,年产奶类6万吨;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3个,“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2019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态”的基本格局。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91元,是2019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增长在xx市排名第一。全区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9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121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55个,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xx市统筹发展示范区”和“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

全区重点发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广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兆龙有限公司、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洪塬鑫养鸡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加工龙头企业和公司龙头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小区。目前,全区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东李牌樱桃、新合牌蔬菜、东方牌乳品、兆龙牌牛肉、洪塬鑫牌鸡蛋等10余种,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果蔬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xx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和热力工程等方面,区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xx年10月,我市被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我市为实施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科研实训”于一身,融“低碳示范、客家风情、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流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聘请了西南大学和中柑所的农业规划专家精心编制xx市芙蓉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财政拨付规划编制费80万元。力争把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旅游区。

我市立足本地实际,按照“三园五化”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循环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创业园,生态化种植、清洁化养殖、合作化推进、品牌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创建了面积超过19.69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发建设,推行“猪—沼—果”立体开发模式,做到“山顶带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果园之间种植生物隔离带,水保措施同步跟进,力求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及产业特色,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即一带:章江滨水景观-休闲农业带四区:(一)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二)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三)现代农业科教园区(农三所)(四)绿色甜柚产业示范区)。

虽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园区来看,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

2、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园区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受到业主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等影响,资金缺口较大。部分乡镇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

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要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制订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让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3、多方筹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整合涉农部门的力量、资金、项目资源,向园区建设重点倾斜。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4、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

5、探索建立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旅游业与农业园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观光农业注重经营养殖、种植园,种养品种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过观赏、采摘、烧烤、垂钓、消费农产品,其利润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五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近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平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六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农业技术。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按照xx市农业局要求,我于2月1日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连续三年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营、新安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平安镇为主的绿色水稻种植;以溪河、白旗为主的肉鸡养殖;以法特、亮甲山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朝阳、舒郊、二道等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等等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截至现在,我市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在工作上重点完成七项工作: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双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先玉“335”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市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药材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市委政府“”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全市17个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我老秘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县10万亩沟坝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老秘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市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为载体,紧盯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市,适时举行和参加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会,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主打品牌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带领下,组织农口部门领导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同时考察学习了xx市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区白鹿原现代农业区位于xx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席王、红旗、灞桥、洪庆、新筑、狄寨、新合7个街道办,12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4万人,耕地总面积80000亩。规划区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适当集中,接二连三,关联互动”的规划思路和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与白鹿原文化,集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三区、两带”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区形成“一心、三带、六园、九点”格局。

xx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结合该区植被茂盛、特产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又靠近城市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

2019年全区耕地面积18.7万亩,农业总产值21.75亿元。其中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粮食5.2万吨;以樱桃、葡萄、猕猴桃及小杂果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2万吨;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基地1.6万亩,年产蔬菜1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5%,形成21.5万亩林地;奶牛存栏量达1.3万头左右,年产奶类6万吨;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3个,“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2019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态”的基本格局。

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91元,是2019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增长在xx市排名第一。全区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9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121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55个,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xx市统筹发展示范区”和“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

全区重点发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广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兆龙有限公司、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洪塬鑫养鸡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加工龙头企业和公司龙头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小区。目前,全区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东李牌樱桃、新合牌蔬菜、东方牌乳品、兆龙牌牛肉、洪塬鑫牌鸡蛋等10余种,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果蔬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xx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和热力工程等方面,区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xx年10月,我市被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我市为实施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科研实训”于一身,融“低碳示范、客家风情、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流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聘请了西南大学和中柑所的农业规划专家精心编制xx市芙蓉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财政拨付规划编制费80万元。力争把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旅游区。

我市立足本地实际,按照“三园五化”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循环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创业园,生态化种植、清洁化养殖、合作化推进、品牌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创建了面积超过19.69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发建设,推行“猪—沼—果”立体开发模式,做到“山顶带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果园之间种植生物隔离带,水保措施同步跟进,力求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及产业特色,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即一带:章江滨水景观-休闲农业带四区:(一)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二)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三)现代农业科教园区(农三所)(四)绿色甜柚产业示范区)。

虽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园区来看,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

2、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园区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受到业主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等影响,资金缺口较大。部分乡镇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

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要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制订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让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3、多方筹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整合涉农部门的力量、资金、项目资源,向园区建设重点倾斜。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4、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

5、探索建立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旅游业与农业园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观光农业注重经营养殖、种植园,种养品种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过观赏、采摘、烧烤、垂钓、消费农产品,其利润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七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县行政审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我县行政审批的思考与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能有丝毫松懈。软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4月2—10日,就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先后两次对行政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在方便企业、居民办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举措,供领导参考。

xx县行政审批中心目前入驻部门35个,行政审批事项172项,部门窗口工作人员52人。管理人员7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了各项审批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制发文件,定期召开入驻部门领导协调会、窗口负责人会议等方法,使大多数入驻部门按要求将本部门审批事项、行政许可的证照、收费票据等拿入审批中心集中办理,并为窗口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了大厅管理。年初以来,审批中心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类审批事项管理制度”、“行政许可工作规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窗口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16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审批服务监督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考勤暂行办法》,审批中心采取早晚双签到及定时、不定时对大厅工作人员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等措施,保证了大厅工作人员出勤,使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随来随办。

三是着力解决了网络化办公问题。经多次请示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与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于今年2月末为审批服务大厅安装了政务网和因特网,使因网络问题一直没有在审批中心办件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水务局等8个部门,顺利将审批事项纳入审批服务大厅办理。

四是创建了网上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审批中心创办了《xx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聘请哈工大中百信集团公司2名高级技师将审批中心22台电脑全部安装了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各窗口实现了网上办公,加快了网络自动化办公的进程。

五是进一步规范了审批服务工作流程。审批中心为各窗口统一制作了审批流程图,印发了审批事项告知单和服务指南,实施了服务承诺“八项制度”,推进了政务公开,方便了办事群众。

六是加强对入驻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按市领导要求,借鉴南方经验,已将各部门入驻审批中心情况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并占一定的分值;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评模、选拔后备干部、提拔干部等方面,应将审批中心单列并在中心进行考核,使表现突出的窗口工作人员能得到奖励、提拔和重用。

七是贯彻落实好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之后,审批中心按照上级会议要求,迅速开展工作。中心领导多次深入有关入驻部门,与部门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就审批项目进驻、人员落实、电脑配置等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在审批中心的积极运作下,有些单位近期将审批项目纳入审批服务大厅集中办理。

八是发挥审批中心平台作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经过我们确定专人、多方寻找门路、积极运作,已初步与长春一家客商达成投资协议,并在乌鸦泡镇建一木材加工企业,投资金额200万元。

九是认真总结并在全市会议上介绍了我县审批中心建设经验。我县是哈市各县(市)中首家正式揭牌对外办公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政府有关领导认为xx县委、县政府对审批中心建设高度重视,起步早、进度快,工作推进力度大、效果明显。在今年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上,市领导在讲话中对我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县《依法行政便民利商开启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的工作经验在会上作了交流。

目前我县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整体情况而言,虽然运行较为平稳,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县经济发展相比,与投资者、居民的期望相比,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改革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多数企业和民众对行政收费项目之多、手续繁杂问题意见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单位认识不够到位,缺乏改革热情。少数单位负责人大局意识、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过多地强调困难性、习惯性,对县委、县政府有关审批项目进驻和办理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

2、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职能不强。行政服务中心与各窗口单位只是一种协调服务的关系,虽然县委、县政府赋予了一定的管理权力,但实际上很难运用到位。

3、“前店后坊”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单位没有在中心设立窗口进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少数单位为保住自身的审批权力,对一些重要的审批事项仍未做到应进尽进,存在“小权进、大权不进”,将重要的服务项目、关键的办事环节,仍放在本单位办理,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作为“收发室”,“两头受理、收费标准不一”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弱化了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如地税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而国税却没有。地税进“中心”,但税务登记却没有进。

4、项目设置不合理,综合功能发挥不明显。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之初,被片面地理解为集中收费,在项目设置上过多地考虑收费项目,行政审批职能相对弱化;极个别窗口单位内部管理松懈,机制不顺,前方和后台缺乏衔接;导致一站式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项目衔接上,出现“断链”现象,集中、高效、协同的服务链条和网络还没有完全成型,未能充分发挥出集中、整合的综合服务功能。

5、普遍缺乏改革的主动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置与取消,其权力在于省以上行政机关。而县及县以下只是具体的执行者,根本无权规定或调整上级机关设定的审批程序,更谈不上取消审批事项或进行其他处理。基于这种状况,改革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如果上级机关不给予必要的授权,县及县以下的行政审批单位只能被动地进行改革。少数单位对一些并不需要由其审批的项目,其上级主管部门却要求有其审批意见。对同一审批事项涉及前置审批的,特别是民爆器材、矿山、化学危险品的经营审批,国家有明确的审批条件和期限规定,一昧地强调简化程序和压缩时限有一定困难。

6、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单位挑选的精兵强将,一般都能完全胜任窗口服务工作,但有的单位人为弱化窗口职能,把一些难管理、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的人派至窗口工作,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原单位受不到重用而被派来的,再加上“中心”制度全,管理严,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自然也就不高。

为有效解决好我县行政审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现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抓项目清理。紧密结合《xx人民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的通知》、《行政许可法》精神,由县法制办、监察局、物价局、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专人,对全县各审批和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收费依据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和清理,按照审批、核准、备案分类登记造册。

(二)建立专门机构主抓此项工作。为切实推进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解决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功能弱化的问题,着力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切实赋予其必要的审批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行政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县常务县长组长,下设“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中心、监察局、法制办、物价局、财政局等负责人具体协调办事。“办公室”负责清理、精减、确定进驻中心项目,制定中心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管理方式等,由政府颁布实施,强力推进,为做好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起政府主抓项目进驻,中心管理协调的运行机制。

(三)规范审批项目运作,提高审批效率。在项目清理的基础上,根据市有关精神,从实际出发,按照合法、合理、效能的'原则,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游戏规则不符的县级审批项目,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县级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能用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审批解决的问题,就用市场办法运作;凡是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就用法律手段解决。坚决取消各单位自行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对仍在执行、但明显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或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审批事项,各审批单位也要积极、主动地向上提出建议和要求,不能机械、被动地去加以理解执行。对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要制定出科学、规范、高效的操作规程,对审批对象、条件、程序、结果实行四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办事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听证制度,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审批事项,实行专家审查、咨询制度。并将结果在新闻媒体、政务公示栏、便民卡、触摸屏、声讯电话上予以公布,内容包括审批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监督电话等。

(四)加强服务项目动态管理,注重服务项目的整合和开发。对清理后经规范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按“应进俱进、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原则一律进驻“中心”进行综合管理。各部门不准“截留”、“分流”、“回流”,不允许该进中心的项目留在部门,不允许违背一事一地的原则,搞两头受理,不允许项目进入中心后再擅自撤回,由于客观原因确需撤回或取消的,必须报经政府审查同意。由于受目前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的有限,中心的服务窗口数量可以保持在20个左右较为合理。项目进驻要分批进行,窗口单位和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从有利于投资、有利于发展,着眼于为经济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的角度,对服务项目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把与企业设立登记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优先纳入中心,进行认真整合配置,优化流程,构建项目齐全、灵活高效、运转协调的服务网络和链条。按照“无条件进、有条件出”的原则,窗口单位依法增加、取消或变更服务项目,应及时向行政服务中心中心备案。窗口单位对有关行政许可项目提出调整要求,应经中心提出意见,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报县政府批准。

(五)进一步优化审批方式。

1、为有效杜绝“前店后坊”、“小权进、大权不进”等违规现象,要把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职能剥离出来,交至窗口集中行使,原单位不再受理,并实行审批领导和股室成建制进驻窗口、刻制审批专用章等制度。各部门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审批后的监督和管理上。建立“一家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制度,变流水式审批为同步式审批,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对一个审批项目,尤其是对企业登记审批和经济事务类的审批,要实行并联审批制度,明确由一家有权威的单位牵头全程服务,相关单位进行联合审批,减少相互间的推诿、扯皮。

对一些暂时手续不全的特急的重大项目,经有权批准后,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可以“先上车后买票”,边建设边办理相关手续。要进一步扩大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由对外来投资项目审批扩大到县内所有需要审批的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同时行政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八个流程,涉及到办企业的有四个,即: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内资公司制企业法人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个体工商户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有四个,即:办理各类工商营业执照审批审验流程、办理卫生许可证审批审验流程、税务登记证办理及审验流程、办理各类房屋交易和权属登记工作流程。

2、为减少审批层次和环节,提高服务窗口就地办结率,在中心服务窗口普遍推行“三项审批新制度”,即“一审一核”制、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等新的审批方式,建立政府重大项目办理机制,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真正达到:外地办得到的事情,我们应当办到;外地办不到的事情,我们努力办到。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要继续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时限,要在现有基础上再缩短1/3以上,具体方案报县政府审核把关。县法制办要对各单位呈报的办理时限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承诺的时限兑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说清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误追究制,向“零差错行政”迈进。

3、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要实行首席代表制。各部门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窗口审批工作的首席代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全权负责申请人提出审批事项的办理。各部门要赋予首席代表一定的决定权,对一些经授权可直接办理的申请,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直接给予申请人以明确答复。同时,各单位要指定一位主管领导全面负责窗口的审批工作,定期不定期到窗口指导工作,及时解决窗口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加强窗口办理工作的管理。

4、推行“一事一地”、“充分授权”和“既受又理”。“一事一地”,是指同一审批事项只能由一个部门、在一个地点受理,凡进“中心”办理的事项,不得在“中心”之外再受理和办理,凡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和事项,各部门原设立的服务窗口、办证大厅等不得以各种理由继续保留;“充分授权”,是指各进驻部门向在“中心”设立的窗口充分授权,实行“首问”负责制;“既受又理”,是指“中心”既能受理,又能及时办结。在现行机制下,为了让窗口真正拥有审批的权限,甚至给窗口配备了审批专用章,效力与单位的公章相同。

(六)加大纪检监察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约束机制。针对行政审批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在加强规范、约束和监督以及保证落实上下工夫。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参与对项目的清理、精减,监督项目办理和收费行为,定期组织督查,有力地约束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各部门不仅要加强经常性的自查,而且要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人大、政协对“中心”的视察调研要制度化,及时发现和研究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新闻媒体要对拖延办理、恶意刁难、违规收费等行为进行曝光;经常性地组织群众评议,及时将评议结果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建立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群众评议“四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全程、立体地约束和规范服务项目管理工作。要聘请人大代表做监督员,每年坚持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办理了监督业务,设立投诉中心,等方便群众监督和投诉。

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及早出台《xx县行政审批管理办法》、《xx县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等有关政策,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将各单位窗口工作实绩纳入目标考核和政风评议范围,建立各项制度和长效机制,克服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反复现象。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对每个审批项目,都要明确审批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措施,建立社会质询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克服该审批的不审批,不该审批的乱审批等行政审批的随意行为。审批机关不按规定的审批条件、程序实施行政审批,甚至越权审批、滥用审批、徇私舞弊,要追究审批机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特别要强化行政监督,查处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使机关行政效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将“一站式”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作了进一步调整,随需随办,随叫随办,主动上门,跟踪服务。

(七)配齐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各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当年内一般不得更换,其组织关系同时转入中心,各单位要着力培养选拔任用窗口人员。今后,窗口单位要落实有关规定,下派和鼓励后备干部到中心工作半年到一年,加以锻炼,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八)努力探索一条机构精干、运作有序、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中心”网络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实现网上办公,使网络成为群众和企业获取信息、办理申报、缴纳费用等有关事项的重要途径,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有序、公开透明、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农业行政审批调研报告篇八

本文目录。

对我县行政审批的思考与探索改善投资环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能有丝毫松懈。软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4月2-10日,就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先后两次对行政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在方便企业、居民办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举措,供领导参考。

一、基本情况。

**县行政审批中心目前入驻部门35个,行政审批事项172项,部门窗口工作人员52人。管理人员7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了各项审批服务工作的开展。一是细化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制发文件,定期召开入驻部门领导协调会、窗口负责人会议等方法,使大多数入驻部门按要求将本部门审批事项、行政许可的证照、收费票据等拿入审批中心集中办理,并为窗口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二是建立健全各类。

规章制度。

加强了大厅管理。年初以来审批中心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类审批事项管理制度”、“行政许可工作规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窗口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16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审批服务监督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考勤暂行办法》审批中心采取早晚双签到及定时、不定时对大厅工作人员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等措施保证了大厅工作人员出勤使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随来随办。三是着力解决了网络化办公问题。经多次请示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与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于今年2月末为审批服务大厅安装了政务网和因特网使因网络问题一直没有在审批中心办件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水务局等8个部门顺利将审批事项纳入审批服务大厅办理。四是创建了网上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审批中心创办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聘请哈工大中百信集团公司2名高级技师将审批中心22台电脑全部安装了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各窗口实现了网上办公加快了网络自动化办公的进程。五是进一步规范了审批服务工作流程。审批中心为各窗口统一制作了审批流程图印发了审批事项告知单和服务指南实施了服务承诺“八项制度”推进了政务公开方便了办事群众。六是加强对入驻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按市领导要求借鉴南方经验已将各部门入驻审批中心情况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并占一定的分值;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评模、选拔后备干部、提拔干部等方面应将审批中心单列并在中心进行考核使表现突出的窗口工作人员能得到奖励、提拔和重用。七是贯彻落实好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之后审批中心按照上级会议要求迅速开展工作。中心领导多次深入有关入驻部门与部门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就审批项目进驻、人员落实、电脑配置等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在审批中心的积极运作下有些单位近期将审批项目纳入审批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八是发挥审批中心平台作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经过我们确定专人、多方寻找门路、积极运作已初步与长春一家客商达成投资协议并在乌鸦泡镇建一木材加工企业投资金额200万元。九是认真总结并在全市会议上介绍了我县审批中心建设经验。我县是哈市各县(市)中首家正式揭牌对外办公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政府有关领导认为**县委、县政府对审批中心建设高度重视起步早、进度快工作推进力度大、效果明显。在今年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上市领导在讲话中对我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县《依法行政便民利商开启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的工作经验在会上作了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单位认识不够到位,缺乏改革热情。少数单位负责人大局意识、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过多地强调困难性、习惯性,对县委、县政府有关审批项目进驻和办理政策、规定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

3、“前店后坊”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单位没有在中心设立窗口进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少数单位为保住自身的审批权力,对一些重要的审批事项仍未做到应进尽进,存在“小权进、大权不进”,将重要的服务项目、关键的办事环节,仍放在本单位办理,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作为“收发室”,“两头受理、收费标准不一”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弱化了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如地税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而国税却没有。地税进“中心”,但税务登记却没有进。

5、普遍缺乏改革的主动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置与取消,其权力在于省以上行政机关。而县及县以下只是具体的执行者,根本无权规定或调整上级机关设定的审批程序,更谈不上取消审批事项或进行其他处理。基于这种状况,改革其实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如果上级机关不给予必要的授权,县及县以下的行政审批单位只能被动地进行改革。少数单位对一些并不需要由其审批的项目,其上级主管部门却要求有其审批意见。对同一审批事项涉及前置审批的,特别是民爆器材、矿山、化学危险品的经营审批,国家有明确的审批条件和期限规定,一昧地强调简化程序和压缩时限有一定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为有效解决好我县行政审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现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抓项目清理。紧密结合《**人民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的通知》、《行政许可法》精神,由县法制办、监察局、物价局、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专人,对全县各审批和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收费依据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和清理,按照审批、核准、备案分类登记造册。

(二)建立专门机构主抓此项工作。为切实推进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解决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功能弱化的问题,着力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切实赋予其必要的审批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行政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县常务县长组长,下设“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中心、监察局、法制办、物价局、财政局等负责人具体协调办事。“办公室”负责清理、精减、确定进驻中心项目,制定中心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管理方式等,由政府颁布实施,强力推进,为做好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起政府主抓项目进驻,中心管理协调的运行机制。

(七)配齐配强窗口工作人员。各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当年内一般不得更换,其组织关系同时转入中心,各单位要着力培养选拔任用窗口人员。今后,窗口单位要落实有关规定,下派和鼓励后备干部到中心工作半年到一年,加以锻炼,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八)努力探索一条机构精干、运作有序、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中心”网络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实现网上办公,使网络成为群众和企业获取信息、办理申报、缴纳费用等有关事项的重要途径,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有序、公开透明、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返回目录。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管理及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试点改革的总体要求,现就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通过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力争审批环节明显减少、审批行为得到规范、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审批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构建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快速通道。

(一)集中原则。一是集中受理行政许可申报,先导区管委会设置一个专门的政务窗口,统一受理44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报批卷宗,统一对外发卷。二是集中统征土地,先导区范围内征用土地,由先导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进行。三是涉及项目建设的行政事业性税费集中在三个环节收取,即所有土地税费统一在土地呈报批准后、用地审批发证之前收取,商品房项目报建费统一在商品房预售许可前收取(非商品房则仍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收取),房产契税统一在产权证发放前收取。

(二)公开原则。先导区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项目申报条件、行政许可时限、办理责任人等内容将全部向社会公布,为办事人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

(三)精减原则。先导区管委会将履行11个市级行政审批部门44项行政许可或审批工作职能。先导区建设项目审批以规划审批为主线,国土、建设、环保、房产等审批为辅线,其报建总时限利用大部委办公的平台,通过各审批环节的整合、并联,原体外环节的纳入、简化,统筹利用各部门资源来予以压缩,而并非简单的压缩某个办事环节时限,并力争单个审批项目报建总时限在原各部门承诺的总审批时限基础上再缩短50%。

(四)便民原则。为减少当事人往返行政审批机关的次数,降低项目报批成本,对当事人申报的行政许可事项所必需的资料,窗口工作人员须一次性告知。根据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对所有行政报批事项均可由先导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实行全程代理,跟踪服务。

(五)廉洁原则。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明确界定各级行政审批人员的职能职责,保持政策的刚性与连续性,实行电子化办公,建立部门之间、处室之间相互监督办事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效能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精减廉洁,公开便民。

(一)土地征用、转用、供地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用地预审,土地征用、转用报批,土地供应。先导区所有用地均由先导区管委会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下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征、转,统一储备,统一安置补偿,统一供地。

1、用地预审。由储备(交易)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规划申请表。

(3)1:500至1:xx地形图。

(4)土地规划调整批文(若需调整规划的)。

(5)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由国土处组织本部规划处、环境资源处进行用地预审,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是否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是否属禁止、限制供地范围(项目用地)等,审查通过出具预审报告,规划条件,划定规划定点蓝线。

2、土地征用、转用报批。由储备(交易)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预审阶段的所有资料及预审报告。

(2)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汇总表及拟占土地权属证明(国土分局承担)。

(3)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4)预征土地公告(国土分局承担)。

(5)听证笔录(有听证要求的、国土分局承担)。

(6)补充耕地验收文件(占用耕地的)。

(7)相关部门意见。

(8)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审查,规划处审查合格发《规划用地许可证》,国土处审查合格划调查红线,编制一书四方案,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及压覆矿产、地质灾害等情况,各处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省、国务院审批。

3、土地供应。上述地块经省、国务院审查批准后,交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统一储备。根据土地开发进度,由储备(交易)中心协调区级政府搞好土地安置补偿工作。

4、土地划拨。地块符合划拨条件的,由项目申请人准备下列资料:

(1)用地申请表。

(2)选址意见书(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立项文件(由项目建设部提供)。

(3)1:500至1:xx地形图、红线图。

(4)测量测绘成果表。

(5)单位资质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6)法人。

委托书。

原件。

(7)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8)先导区管委会同意土地划拨批文。

(9)其他相关资料。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并上报先导区管委会审批后发划拨决定书及划拨土地红线图。

5、土地出让。地块进行招、拍、挂出让,由项目建设部就项目准入、投资强度等问题提出审核意见,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尽可能做好该地块的规划要点及控制性详规。规划一旦确定即不再变更,土地招、拍、挂出让后,不得改变土地性质,不得修改容积率,不得减少公共绿地,不得占用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用地人将土地交回管委会重新招、拍、挂。储备(交易)中心根据规划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测算土地出让金,测算土地供应后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税费,一并列入土地成本,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批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批准,由储备(交易)中心组织招、拍、挂出让,项目用地单位取得出让土地后在建设过程中不再向行政管理部门缴纳任何税费。

项目用地单位通过划拨、出让途径取得土地使用权,交清所有税费后,准备相关资料报国土处审查,核发《土地使用证》。

(一)项目建设报批分五个阶段,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

1、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

(2)土地权属资料(红线图、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等)。

(3)总平面图。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经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审查总平面图,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规划处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上一步骤中所有资料。

(2)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

由建筑房产处牵头,规划处、环境资源处参与,审查合格后签发批复文件。

3、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两证分别由规划处、建筑房产处牵头,环境资源处参与,同步进行。

4、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各类设计图件报规划处审查,规划处审查上述资料,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各部门同意,签署意见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家投资项目及国有(控股)企业先由项目建设部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社会化运作模式组织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招投标。再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1)施工项目报批表。

(2)中标。

通知书。

(非公有制企业不须提供)。

(3)。

施工合同。

监理合同。

(4)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核实表及建筑工地计划生育管理登记表。

(5)建设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报告。

由国土规划部建筑房产处审查上述资料,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商品房预售。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以下资料:

(1)房地产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2)土地使用权证。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5)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6)审查批准的报建图。

(7)工程进度证明材料。

(8)商业房预售及物业管理方案。

由建筑房产处审查合格后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7、竣工验收。项目建设部以向符合条件的各级质监、安监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建项目实行全程监管。项目建设完工后,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上述流程各项资料,由项目建设部组织,国土规划部各处参与,会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对竣工项目进行综合验收,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由国土处发分户《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筑房产处发《房产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