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2:03:44 页码:14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汇总12篇)
2023-11-20 02:03:44    小编:ZTFB

报告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还要关注演讲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写报告之后,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修正,对报告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升。无论是学术研究报告还是商业项目报告,这些范例都可以作为参考。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一

接到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关于对和谐肥矿建设进行调研”的通知后,我们立即向矿党委领导进行了汇报,根据党委领导的安排,由宣传科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就和谐肥矿建设进行了深入座谈。特别是联系近几年和谐矿区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广泛交流了认识和体会,提出了构建和谐肥矿应实现的目标,找出了影响矿区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并就如何加强和谐矿区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就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构建和谐肥矿应实现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从这个角度看,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矿区,应该是产业和谐、管理和谐、化和谐、人际和谐的统一体,涵盖了政治、经济、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以公正维护和谐,以道德素质孕育和谐,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和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构建和谐矿区的目标定位在促进矿区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化更加繁荣、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职工生活更加安康上。从我们肥城矿区的情况看,要实现和谐矿区的美好愿望,必须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实现更高层次的创业发展,努力为建设和谐矿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和谐矿区,发展是基础,没有发展,什么事也做不了。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五年百亿目标不动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三个一体化”建设进程,把提高发展速度和质量放到更加突出位置,集中资大力发展优势项目。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发展式、增效式的要求,大力推进节约型企业创建。要更加注重投资业绩,建立完善投资回报考核评估体系,力求效益最大化。要坚持盘活存量促增量,激发存量活力,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2、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努力为建设和谐矿区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对煤炭企业讲,做好安全工作,无疑是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矿区的最大变数。必须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安全工作,实现安全发展,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主动安全观,规范岗位操作行为,深化“三违”专项治理,促进人的本质安全。要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装备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要积极推进安全理念变革,改善安全思维模式,培育先进安全化,引领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推动安全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力争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目标。

实现发展成果全员共享,努力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建设和谐矿区,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要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实实在在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实现他们的愿望。要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尽快实现小康目标。要加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职工居住条。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扶贫助弱机制,不让一个职工家庭吃不上饭子女上不起学职工看不起病。要通过持续不懈地努力,力争到“十一五”末,把矿区建设成职工收入较大增长各种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职工安居乐业欢乐祥和的新矿区。

4、实现公平正义的机制保障目标,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矿区的基本条,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厂务公开公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矿区稳定机制,努力消除影响和谐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头上保障公平正义。要切实推行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以职代会为主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让职工知情,听职工议事,请职工监督,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要尊重和兼顾各群体利益,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坚持公平正义的角度,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建立起既体现个体价值、又相对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倡导“有话好好说,有事按程序找”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要积极推进依法治企方略,坚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将肥矿集团建设成为法治矿区、平安矿区,使公平正义成为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支柱。

(五)实现企业化和谐,为和谐矿区建设创造和谐的人环境。和谐化是广大职工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企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泉之一。集团公司应大力倡导人际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各种群体相互理解、企业愿景普遍认同的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团结、协作、诚信、互爱”的和谐精神,建立起具有调节利益、增进融合、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具有肥矿特色的和谐化。要坚持用和谐化培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广大职工的重要价值取向。要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树新风。要提升明创建活动层次,推动明创建活动向以人为本、体现关爱等主题延伸,更大地促进人环境和谐。

二、影响矿区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通过座谈交流,我们认为,集团公司在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进程中,尽管取得了很大成效,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政治、经济、分配、就业、劳动保障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影响矿区和谐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1、发展需求与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近年,我们肥城矿区通过采取结构调整、改革改制、资产重组等措施,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阵痛”,在寻求煤炭资、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牺牲,遗留问题较多。

2、企业发展与基层单位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建成公司一体化运作、集约化管理的统一平台,对基层单位的要求更为严格,管理更为规范,对资金等重要资实施集中运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利益。

3、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渴求和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的矛盾。由于种种原因,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我们肥矿集团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社会高度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的今天,这个矛盾尤为突出。

4、党群干群关系之间的矛盾。当前正值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和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在矿区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碰撞磨合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矛盾。比如由于干部与群众在执政理念上难以对接,在理解执行党的政策上难以取得一致,在企业发展变化的认识上存在偏差等,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摩擦与矛盾。

根据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我们认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矿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从人力资开发上为构建和谐矿区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谐矿区贵在“人和”。而“以人为本”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实现人和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企业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说,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体、和谐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使员工的一切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题。

第二,坚持以发展为根基,从物质需求保障上为构造和谐矿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矿区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企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思想、发展的理念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做到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和谐促进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围绕增盈提效,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和谐矿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坚持以学习为手段,从队伍素质的提高上为构建和谐矿区注入创新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通过“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实现学习型企业的进程中,要积极引导职工学习成才,更好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要逐步完善岗位成才激励机制,引导职工钻研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还要积极创造条,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浓厚氛围。

第四,坚持以化为导向,从团队精神的凝聚上为构建和谐矿区塑造精神支柱。要以化为导向,建设独具肥矿特色的企业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树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培养“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团队精神,为构建和谐矿区提供精神支撑。企业化作为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优秀的企业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造最佳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真正起到育企业之“本”、铸企业之“魂”、谋企业之“道”、塑企业之“形”的作用。

第五,坚持以稳定为基础,从利益关系的调整上为构建和谐矿区创造稳定的环境。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的协调稳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题,成为构建和谐矿区的关键所在。要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坚持把改革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在利益分配上注重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和实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坚持和完善厂务、党务公开等民主制度,保证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防控体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要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防范和处置重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和突发事的能力。

第六,坚持以和谐为己任,从改善人居人际环境上为构建和谐矿区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是矿区和谐的直接体现。要把精神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各种保障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营造和睦融洽的人际环境、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形成全体职工安居乐业的祥和矿区。要营造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矿区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要营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享受到现代明带的成果。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长远协调发展。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二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建议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园区总体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够高。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因低成本开发建设,入驻工业企业有限,现有入驻企业因所建商铺权属变更、管理粗放等原因归类不够规范,且于x年将部分工业用地规划做了调整,与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园区经济发展特色不明显,短期内难以改观。x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相对较多,用地相对集约,但入驻工业企业效益不佳,如煜兴建材已濒临破产。

(二)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专业配套能力不够强。过去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不管是不是同一类产品,同一类企业都往园区里装。致使园区不能做到专业配套,不能做到同类产品集中、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三)园区定位不够规范,产业结构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如x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以建筑建材等传统经济为主,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发挥较好的带动效应。

(四)园区建设投资偏低,基础设施滞后。现有园区已不足以承载更多的工业企业入住,急需对x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进行二期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明确全县工业发展思路,把握目标定位,在提高增量、扩大规模、提升速度上下功夫,打造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产业集聚的工业体系,做到产业链条化、经济园区化。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好的企业入驻园区,从量到质有明显的提升。

三是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就x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择一进行二期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对我县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目前,我局已聘请专业机构,正在加紧开展园区建设详规编制、园区建设项目申报等前期工作。

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培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优化园区功能布局,腾笼换鸟,为延伸产业链条、大项目落地和科技孵化提供空间支持。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三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技服务。而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农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县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推动_x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阶段,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的农技服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问题,其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强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表现。

1、农技服务的组织配置比较健全,但网络布局存在残破断层现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县的农技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县分片区设立了7个片农技站,各乡镇设立了乡级农技站,村级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农科员,村民小组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三级一户”金字塔形的农技服务体系。在这一服务体系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工作,片农技站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各片区的农业服务工作,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负责各乡镇的农业行政管理及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整个体系结构较为紧凑,农技传递渠道比较畅通,从而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全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维系的网络结构受到了冲击。一是县派农技干部断源。20xx年,县农业局根据政事分设、政企分开的政策要求率先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经营机构全部剥离脱钩,撤消了原有的片农技站,取消了对各乡镇农技站农技干部的派遣,全局事业干部进行了重新定编,由原来的272人缩减至79人。二是乡村农科员断档。20xx年,全县启动乡镇农技站改革,因种种原因使得乡镇农科员定编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农科员转岗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县有9个站已完成改革任务,但仍有11个乡镇农技站有名无实。与此同时,全县村组一级原有的兼职或专职农科员也因缺乏有效组织而使其农业服务职能逐步丧失,致使乡村农技网络出现断层现象,整个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削弱。

2、农技服务机构运转比较正常,但业务功能存在缺失错位现象。自1984年成立县农技推广中心以来,全县农业服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三级一户”农业生产服务机制运转良好,各项农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一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有效扩散,同时,各种农业信息渠道也非常畅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但从农技推广业务范畴来看,随着农资经营行为的渗透,许多农技站的服务方向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错位,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重经营服务轻技术服务;重栽培产品的推广轻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服务上,乡镇农技站原有的“三情”(虫情、病情、苗情)调查、农业试验、农技指导等服务工作逐渐淡化,许多农业行政管理工作诸如:农田质量管理、农业环境监测、农资经营协管、农业事故调查等乡镇各站也均未得到有序开展。在某种意义说,农技站变成了经营性质单位,其本身的业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干扰。

3、农业服务的队伍建设比较稳定,但人员结构存在偏差失衡现象。我县的农技服务队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农业局干部职工,属国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改革后共有79人;一块是乡镇农技站农技员,主要由集体转招职工组成,共有在职职工98人。全县农技服务队伍整体比较稳定,但农技人员结构明显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全县177个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11人,30-40岁40人,40-50岁77人,50岁以上49人,已明显呈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全县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仅占整个服务队伍的58%,其中乡镇农技人员中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35%;三是文化结构失衡。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没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具有初、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仅为56%。四是人员分布失衡。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几乎都集中在县级农技服务机构,乡镇很少;并且乡镇之间也不平衡,在边远地区、贫困乡的农技人员明显偏少,而在中心镇区、环境好的乡镇农技人员明显要多。

二、背景原因分析。

1、保障机制约,服务性质难分清。县乡农技服务机构属于农业公益性服务单位,其基本工作经费需要得到县乡财政的充分保障。但目前县财政每年拔付的农业事业经费非常有限,缺口较大。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各农技站所需经费一直以自身创收为主,通过农资经营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工作经费。在农资市场放开后,乡村农资经销店骤增,乡镇农技站的农资经营状况每日愈下,经营收入显著降低,农技人员的工资等基本待遇难以保证,加上市县乡三级财政按规定拨付的1200元每人每年工作经费,也因财力有限,县乡两级都未完全到位,从而导致乡镇农技站工作经费十分紧缺。在此情况下,各农技站被迫丢弃服务工作,全力从事农资经营以增加创收。很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技服务功能,改变了服务性质。

2、基础条件差,服务质量难保证。乡镇农技站一直依靠经营维持正常开支,经营状况较好时还需向所在地政府上交管理费,因此,多年来,多数乡镇农技站一直没有积累,自身的工作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导致其基础条件一直较差。一是没有自己的办公生活场所。全县20个乡镇农技站基本都是租借乡镇政府的房子办公、住宿,职工工作生活均有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扎根基层的信心;二是缺乏基本的办公设备。20个乡镇农技站均没有培训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培训场地,没有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及基本试验分析工具,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场所和基地,从而使其基本的科教培训、试验推广等职能受到影响,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镇共有农技人员98人,其中最多的一个站有5人,身份置换费用较大。二是经费来源少。一方面农技站自有经费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县乡财政也无力提供农技员改革所需经费,导致改革经费十分缺乏。三是历史债务重。据统计,全县有16个农技站负债,负债总额多达380多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站达35万元。四是养老保险欠账多。到改革前的20xx年6月,全县乡镇农技站人员共欠养老保险金93万元,人平欠缴9394元,其中最多的站欠6万元。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矛盾,无疑给乡镇农技站改革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对策探讨。

1、制定规划,明确农业服务建设方向。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政策,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健康发展轨道。要根据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一是要充分明确县级农技服务机构的科学设置,要在县设农技推广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规划来设立相应的专业站室;二是要充分明确基层农技服务结构的具体设置。应根据一乡一站的原则设置乡镇农技站,同时应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发展情况设置若干个区域特色农业服务站。三是要充分明确农技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基层农技服务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根据职能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并充分明确机构职责,从而使农技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服务方向。

2、稳定队伍,提高农业服务整体水平。一是要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意见》的要求,要尽快完善全县的农技服务机构,形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镇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服务体系。目前,县一级经过改革,基本达到了机构精简、人员精练的目的,其服务功能进一步齐全、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而现在关键是要充实乡镇一级,要尽快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改革,将经营性职能彻底分离出去,并从乡镇原有农技人员及县级分流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使乡镇级农技人员数量达到全县农技人员总量60%以上;要强化村一级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培养村级农科员、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方式构建村级农技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村一级的生产性技术指导服务。二是要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切实提高科技素质,增强其引领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的能力。三是要逐步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待遇。在充分保障农技人员基本待遇的基础上,职称评审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且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农技人员要提拔重用,提高其政治待遇。

3、完善政策,激发农业服务功能活力。一是要保障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来源。县乡两级应将农技服务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及时拨付,并保证合理幅度的年度递增。二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确立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的法律地位,确保县乡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让其发挥在农业服务上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建立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对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推广新模式、尝试农业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寻找新途径。四是要创新人员管理制度。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农技人员不断充实壮大农技推广队伍,以激发活力,增强后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四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五

x年以来,x区人民法院党组、院党总支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和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现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

x区人民法院设有党组、党总支及下属六个党支部。党组现由x人组成(其中院长x人、副院长x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x人、民一庭庭长x人、执行局局长x人)。党总支下设x个党支部,分别是立案党支部、政办党支部、民事党支部、执行党支部、红果子党支部和河滨党支部。现在职干警x人,其中党员干警x人,占干警总数的x.x%。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党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一把手”抓党建的工作格局,使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二是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的行为。制订和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党支部工作职责》等党建工作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三是按照党务和审判工作的规律,完善决策目标、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考核制,保证党组织的决策落实到位。

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强化思想建设,进一步夯实队伍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x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党建基础提升年”工作主题,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认真落实“三强九严”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狠抓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x次,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x次,开展“x、x”主题教育,举办“学习十九大、守初心.向未来”主题演讲比赛,编发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汇编三期,开展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测试x次,确保学懂弄通做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总支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督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要求,突出“学习型法院”建设,借助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庭审观摩竞赛、法律文书评比、书记员技能竞赛及司法警察技能训练,狠抓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训练,通过举办学习班、邀请教授、上级法院资深法官来院授课、外派培训、到兄弟法院学习等形式,加强法官对新颁布修订法律、司法解释及信息化等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法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二)着力强化廉洁建设,进一步纯洁队伍思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市、x区委和上级法院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结合“作风建设深化年”“机关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安排,组织干警深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认真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的“两个规定”,制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细则》、《x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问责实施办法》、《诫勉谈话制度》。切实强化党组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建三个责任,开展“三不为”问题专项整治,认真梳理影响法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当事人和群众反映司法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法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监督责任挺在前面,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清单”,认真开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充分运用“四种常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印制专用群众反映问题信笺,开通纪检监察举报四级专网,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建立法院宣传专栏,定期更新内容,让党建文化“在栏面”;

编制《法院工作动态》,让党建文化“在版面”;

在法院内外网、微信平台建立法院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让党建文化“在页面”;

在每位干警办公桌上摆放配有廉政格言、警句的桌签,温馨提醒干警自警、自省、自律,让党建文化“在桌面”。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干警情操,缓解工作压力,营造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政治文化氛围。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探索调解前置程序,把“枫桥经验”本地化落实好,推动形成“大调解”格局。发挥x区人民法院处置“僵尸企业”合议庭、杨连成法官工作室”职能,拓展司法服务,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效能。

(五)着力强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一是制定了司法能力提升“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规范”“大评比”五大活动的路线图、时间表,按照计划、节点逐一落实推进。二是建立健全从严管理干部制度。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每月以《审务通报》和《政务通报》对审判、执行、行政工作进行通报。制定了《x市x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职责与权限实施细则(试行)》、《x市x区人民法院法律文书签署规定(试行)》、《x市x区人民法院审判责任追究、惩戒制度及员额法官退出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等x份配套的具体实施文件,从审判组织设置、法官设置、审判委员会运行机制、审判团队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规范了审判权的配置,明确了各类人员在审判权力运行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责,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与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有机统一,切实解决好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相互脱节的“两张皮”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对党建工作思考谋划不够,党总支对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的力度还不够有力;

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支部书记有重业务轻党建思想,没有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存在两张皮现象,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有待加强;党支部委员职责任务不明确,发挥作用不好。

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原则性不强。

(三)各党支部在推进主题教育等重大学习教育上存在推进学习教育思路不宽,创新意识不够强,在围绕中心、搞好服务上,如何开阔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做得不够。(四)党员教育管理不够严格,体现在党员教育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

一是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干部思想状况的分析,针对法院工作实际和队伍思想实际,把握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干警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法院工作发展。

五是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丰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法院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抓党建促审判”创新实践,积极推动工作创新,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年以来,x区人民法院党组、院党总支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和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现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

x区人民法院设有党组、党总支及下属六个党支部。党组现由x人组成(其中院长x人、副院长x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x人、民一庭庭长x人、执行局局长x人)。党总支下设x个党支部,分别是立案党支部、政办党支部、民事党支部、执行党支部、红果子党支部和河滨党支部。现在职干警x人,其中党员干警x人,占干警总数的x.x%。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党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一把手”抓党建的工作格局,使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二是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的行为。制订和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党支部工作职责》等党建工作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三是按照党务和审判工作的规律,完善决策目标、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考核制,保证党组织的决策落实到位。

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强化思想建设,进一步夯实队伍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国******章程》、x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党建基础提升年”工作主题,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认真落实“三强九严”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狠抓思想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x次,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x次,开展“x、x”主题教育,举办“学习十九大、守初心.向未来”主题演讲比赛,编发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汇编三期,开展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测试x次,确保学懂弄通做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推进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总支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督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要求,突出“学习型法院”建设,借助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庭审观摩竞赛、法律文书评比、书记员技能竞赛及司法警察技能训练,狠抓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训练,通过举办学习班、邀请教授、上级法院资深法官来院授课、外派培训、到兄弟法院学习等形式,加强法官对新颁布修订法律、司法解释及信息化等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法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二)着力强化廉洁建设,进一步纯洁队伍思想。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市、x区委和上级法院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结合“作风建设深化年”“机关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安排,组织干警深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认真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的“两个规定”,制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细则》、《x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问责实施办法》、《诫勉谈话制度》。切实强化党组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建三个责任,开展“三不为”问题专项整治,认真梳理影响法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聚焦当事人和群众反映司法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法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监督责任挺在前面,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清单”,认真开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充分运用“四种常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印制专用群众反映问题信笺,开通纪检监察举报四级专网,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着力强化基层基础,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凝聚力。实施基层党组织优化项目,提升基层党组织设置科学化水平,注重总支及各直属支部班子建设,将支部建在庭上,x年x月x日召开党员大会,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加强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建设,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丰富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强力推进“智慧党建”云平台建设,组织召开x年上半年组织生活会,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党支部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党员活动室,将党建工作的系列规章制度制板上墙,为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充足数量的党报党刊,为党员干警开展组织生活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学习教育的场所。在办公区和审判区布置了廉政文化书画、法理格言、本院书画、本院摄影等区域,让党建文化“在墙面”;建立法院宣传专栏,定期更新内容,让党建文化“在栏面”;法院门厅、立案大厅、执行局办公区及派出法庭均安装x平米的led显示屏、审判大楼室外安装x平米led显示屏、审判区安装视频设备,定时播放“上级法院及本院制作的专题片、法律讲堂、本院专题以及党务公开、审务公开、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让党建文化“在屏面”;编制《法院工作动态》,让党建文化“在版面”;在法院内外网、微信平台建立法院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让党建文化“在页面”;在每位干警办公桌上摆放配有廉政格言、警句的桌签,温馨提醒干警自警、自省、自律,让党建文化“在桌面”。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干警情操,缓解工作压力,营造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政治文化氛围。

(四)着力强化便民举措,将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到司法为民的践行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x区人民法院机关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把作风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强化司法为民的服务意识,着力推进立案信访窗口、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公开办事程序,完善“x”诉讼热线、立案信访诉讼服务窗口管理工作制度。健全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程序、工作纪律、当事人评价、群众监督等工作机制,落实“三同步”工作要求,完善指导督查工作措施,强化刚性工作管理。开展立案信访窗口服务评比、党员先锋示范岗等活动,以立案、信访窗口作风建设工作为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开展“评优亮丑”活动,为群众提供公正、文明、热情、周到的诉讼服务,着力提升群众对法院司法服务态度、服务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延伸司法服务,注重运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手段,从源头上治理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完善多元。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坚持“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建设方向,加快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打造“第三调解室”,方便群众诉讼;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升级版“法官微信一键通”,采取驻点“巡诊”服务进驻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最前沿;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探索调解前置程序,把“枫桥经验”本地化落实好,推动形成“大调解”格局。发挥x区人民法院处置“僵尸企业”合议庭、杨连成法官工作室”职能,拓展司法服务,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效能。

(五)着力强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一是制定了司法能力提升“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大规范”“大评比”五大活动的路线图、时间表,按照计划、节点逐一落实推进。二是建立健全从严管理干部制度。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每月以《审务通报》和《政务通报》对审判、执行、行政工作进行通报。制定了《x市x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审判辅助人员职责与权限实施细则(试行)》、《x市x区人民法院法律文书签署规定(试行)》、《x市x区人民法院审判责任追究、惩戒制度及员额法官退出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等x份配套的具体实施文件,从审判组织设置、法官设置、审判委员会运行机制、审判团队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规范了审判权的配置,明确了各类人员在审判权力运行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责,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与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有机统一,切实解决好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相互脱节的“两张皮”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对党建工作思考谋划不够,党总支对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的力度还不够有力;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支部书记有重业务轻党建思想,没有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存在两张皮现象,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有待加强;党支部委员职责任务不明确,发挥作用不好。

(二)党组织日常活动形式单一,开展“三会一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三会一课”变成单纯文件传达会、学习会,影响了“三会一课”的效果,有的支部存在“三会一课”记录要素不齐全,记录太简略,造成不能全面反映会议情况;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原则性不强。

(三)各党支部在推进主题教育等重大学习教育上存在推进学习教育思路不宽,创新意识不够强,在围绕中心、搞好服务上,如何开阔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做得不够。(四)党员教育管理不够严格,体现在党员教育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一是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纪委二次***、自治区第十二次******等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干部思想状况的分析,针对法院工作实际和队伍思想实际,把握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干警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法院工作发展。

四是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党总支要对各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工作指导,结合年终审判执行工作绩效考核,加强对各支部抓党建工作情况的考核、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认真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和司法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解决“七难”、“三案”、“慵懒散软”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和审判质效;五是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丰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法院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抓党建促审判”创新实践,积极推动工作创新,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七

下面几点将会对这一过程起指导作用:。

(1)应该把报告的式样与委托人的需要联系起来,比如,缮制两种(或多种)版本的调研报告是可取的.其中一种版本有详细的技术数据,以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另一种版本,主要是为了满足商业管理的需要,可能对技术方面的讨论不太彻底,而是更多地集中在调查结果的商业运用上.如果仅仅缮制一种版本,或许就应该在附录中对技术词汇进行准确的界定.

(2)调研报告应该用清楚的、符合语法结构的语言表达。

(3)调研报告中的图表应该有标题,对计量单位应清楚地加以说明,并且,如果采用了已公布的资料,应该注明资料来源。

(4)是否在正文中穿插图表,应根据是否有利于缮制者的爱好而定。对于过长的表格,可在调研报告中给出它的简表,详细的数据列在附录中。

(5)调研者应该对印刷的式样和调研报告的装订进行检查,也应对提交给委托人的调研报告的册数进行检查。

(6)委托者常常发现,调研者在高级经理会议上对主要的调研结果做一种正式的报告对他们有利。因此,调研者在接受调研委托之前就应该对这类事情进行核实。调研报告的小册子最好是在会议之前就分发下去,以便经理们有机会对调查结果进行仔细审查从而提出问题。

(7)调研过程的最后阶段涉及了信息传播方面的专门技能,调研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都应满足特定委托人的要求。报告的格式、印刷和装订值得高度重视,因为这将有助于理解报告的内容以及提高报告的有效性。关于调查者是否应该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这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8)调研报告应该在一个有逻辑的框架中陈述调研结果。尽管特定的调查有特定的标题,但在以下给出的一般纲要提出了一些建议。

题目版面。

内容提要版面。

主要的结论(一系列简短的陈述)。

调研采用的详细细节。

调研结果(正文、再加上图表)。

总的结论和建议。

表格目录。

图例目录。

参考资料。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八

1、现状:

从近三年县乡村三级妇联信访接待状况看,以婚姻家庭类案件为主。信访接待总数为469件,婚姻家庭类案件398件,占85;20信访接待总数为312件,婚姻家庭类案件255件,占82;年信访接待总数为240件,婚姻家庭类案件为190件,占总数79.2。而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中,尤其以夫妻关系为首,这和我县近年来开展“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有关。其他各类案件,部分分布在劳动仲裁、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公检法司等司法执法部门。不过随着我县妇女维权工作的提议社会化,多机构干预体系的日趋完善,案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近三年婚姻家庭案件之外的案件数量分别为15、18、21,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劳动权益、政治权益等领域,案件比例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在日益增强。

从我县为全队伍建设方面,自我县承接“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之后,依托这一项目,妇联立足调解家庭矛盾,消除家庭暴力,打出了我县妇女维权工作品牌,在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力度逐步增强,社会认同度也随之增强。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县侧重构建“党政支持、妇联牵头、公检法司等多机构共同干预的社会化反对家庭暴力网络”,并逐步向妇女儿童维权的各个领域延伸,目前,多机构干预妇女维权的社会化网络,从县到乡镇局公司到村到社区,层层成立妇女维权领导小组,广泛吸纳妇女维权工作志愿者,组建“姐妹爱心互助队”、“巾帼文艺普法队”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间组织。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组织保障。

2、趋势:

首先,综上所述,随着妇联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访案件多元化的趋势仍会日趋明显,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其次,再婚后再次丧偶的老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日趋严重。我县某村65岁妇女郭某,前夫去世后,从河北省嫁到我县,和老伴关系一直不错,后老伴患病,其间百般呵护照顾,比儿女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当老伴去世后,因郭某和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和赡养关系,为此,即子女百般刁难。县镇村三级妇联、镇村干部、公安、司法、法院甚至于广电中心先后介入到此个案之中,虽少有阶段性的缓解,但始终由于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缺,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问题。统观这一方面的问题,由于中老年人再婚继父母与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赡养)关系,同时由于男性普遍短于女性寿命,为此再次丧偶后的老龄妇女居所、生计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保护方面都趋于弱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这一问题将成为妇女维权领域一大突现问题。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分布状况看,喜人的是我县除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及社会等应设妇联组织的单位按要求建立了妇联组织,全县相当12个企业单位也建立了妇联组织,为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除此以外,借助“双学双比”主体活动建立起一批种养殖协会、民俗旅游协会组织,为各级妇联组织提高妇女经济地位,进而提高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提供了组织保障。更为喜人的是我县建立一批以康庄镇大营村“姐妹互助队”、旧县镇耿家营村“爱心服务队”等为典型的基层民间,有效的延伸了妇联工作触角,拓展了妇联工作覆盖面。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九

纸币-电子货币-无货币体系,无差别劳动体系的关键是空间差别的消失,不管你是黑人还是白人,不管你在沿海还是内地,同样生产相同的东西所产生的劳动价值是一致的,前提是科技大爆发让空间差别消失。

全球无差别劳动体系建立在科技大爆发后,我把后面30年划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过渡阶段(生物科技大爆发,后面15年),第二个阶段叫做进入阶段(人工智能大爆发,以智能家庭机器人和服务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时间在第一阶段后的15年),这个时候会导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基本上不需要人力,大量人力进入第四产业(创造业),这个时候货币慢慢消失,全球在科技的引领下地域和空间的阻隔消失,人种之间的差别也慢慢消失,宗教之间的差别也慢慢消失,因此国家的概念也慢慢淡化,全球的物资和智力的流通变成了全流通,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全球无差别劳动系统—基于智力的衡量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一年的科技进展会超过现在的5年甚至10年,全人类的智力会被深度挖掘,这个时候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快速的展现,在智力全流通的情况下,国家的概念也慢慢淡化。

未来在科技大爆发后拥有了足够的技术支撑,那么资源、能源、粮食等等问题基本上彻底解决(植物纤维水解技术解决后粮食问题基本上就不是问题了,核聚变发电技术解决后能源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之上70%以上的民众从事第四产业,剩下的一部分从事第三产业(当类人机器人技术起来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基本上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你到咖啡馆喝咖啡,给你服务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人,那个时候第三产业也基本上不需要很多人了),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基本上操作机器人化。

当第四产业大量崛起后,实际上货币体系基本上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边我讲一下现在的货币体系的弊端,一个是造成了非法的_体系,第二个就是无法体现真实的人的价值,你会发觉投机者的收益会高于诚实的人,为什么?因为你的诚信不会体现在你的收入里面(比如你步行是否闯红灯或者你是否随地吐痰和你的收入无关)。后面货币体系消失的前提就是大数据体系的崛起,人的诚信、人的无差别劳动成果等等都会计入你的这个大数据体系里面,然后你会综合得出一个积分体系,根据这个积分体系你可以去消费,而不用货币。

30年后当货币体系慢慢消失的时候,商业体系也会被弱化,社会或者企业的财富的衡量将是智力的衡量而不是钱的衡量,这个就是未来整个体系的发展。

经过本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及潜在市场的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此市场尚较狭窄,消费市场得以拓展的阻力仍较多,不到四成的被调查者认目前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一般,甚至有过半的人认......

第1篇:调研报告结论经过本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及潜在市场的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此市场尚较狭窄,消费市场得以拓展的阻力仍较多,不到四成的被调查者认目前的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一......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jtgf40-2004、jtge42-2005/jtj052-2000针入度仪;延度仪;软化点仪;马歇尔试验仪;恒温水浴经检测:推荐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为粗集料1():粗集料......

内审结论报告jl-60一、内审目的:检查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二、审核的范围:审核范围为gb/t28001-2011涉及的全部过程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三、审核依据:1、gb/t......

调研结论与经验小结一、调研结论(1)、合肥经济的发展乃至安徽的经济发展与合肥大学城的发展系息息相关。合肥大学城内有十几所高校,大量的高学历的人才从这儿走向安徽各地。......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十

我国幅员广阔,地域差异极大,为了缓解“一刀切”的弊端,1999年_中央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学习空间,为他们的均衡与个性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我国差异较大的各地区均衡化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三级课程体系还存在不足。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重庆地区在新课程改革以后义务教育阶段三级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提出改进策略。

为了增强调研的代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重庆市部分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其中包括小学和初中。

1.态度与认识。

2.课程结构比例。

对于三级课程设置结构、比例的合理性也有不少教师持质疑态度。43%的教师认为国家、地方规定的课时比例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完全达成。例如,按照重庆某县规定,传统的重点科目如英语、化学每周为2个课时,而体育却为4个课时,虽然该规定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体能素质为目的,但课时的大量缩水造成繁多的知识与能力的课程目标要求明显难以实现。分析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比例的安排只是单方面的政策决定,而没有考虑到与之紧密联系的因素,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的配套情况。此外,尽管三级课程比例有一定的灵活度(国家课程占80%,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16%~20%),但仍难以满足不同区(县)或学校间教育水平上较大的差异性及不同需求。

3.经费与师资。

由于经费、师资及各方面配套资源的缺乏,部分校长反映课程表中的校本课程几乎形同虚设。尽管部分的被调研对象已经摆脱了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印刷教材的片面认识,意识到了活动课、综合实践和选修课也属于校本开发的范围,但他们仍然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上级教育行政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否则三级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访谈中诸位校长透露,由于工作压力大,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不与福利待遇挂钩,难以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重庆市的普通学校或区县学校,课程开发的支出捉襟见肘,以致校本课程的实施频频搁浅。一些财政宽裕的城区或重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相对较好,但仍然没有完全达到一种致力于满足学生需求及充分发挥校本优势的自觉、自律的状态。

43%的人认为媒体、专家意见对三级课程执行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经费不足,学校没能力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或给经验不足的教师提供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且多数学校表示存在基本师资不足的现象,再加上课程配套资源的缺乏,学校对于课程的开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评价制度。

多数校长和教师表示,学校没有与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配套的评价制度,且学校对其重视度不高。由于没有完善的评价制度的制约,地方、学校对课程的开发与执行成为了一种随意行为。71%的教师表示三级课程的执行有赖于总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变革。若保持现行的重视国家课程绝对分数的评价制度,地方、学校为了追求中考、高考中的高分数,吸引更多生源,不得不以牺牲地方、校本课程为代价。

5.管理机构与保障制度。

政策规定的良好执行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强大的管理团队。但57%的教师认为,本地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执行落实不到位。没有常设的管理机构也就意味着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与机制,三级课程的实施容易变得难以控制。

85%的教师反映三级课程的监察力度不够,因此,地方、学校、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课程开发的职责与义务,而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有效地管理、监督三级课程的执行及承担相应责任。一部分校长反映,三级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的责任承担模糊不清是三级课程实施较大的阻碍。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虽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却成为学校的顾虑,学校害怕一旦意外发生后的责任承担以及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了使三级课程体制更加完善、充分适应地方需求与经济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对重庆市范围内的三级课程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建立专门的三级课程管理机构。

健全的三级课程管理机构是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规划落实的首要前提。因此,建议重庆市、地方(区、县)建立专门的三级课程管理机构。课程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执行与自我管理的枢纽,可以以领导小组及日常办事机构的形式组建。领导小组负责对上级课程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审定本市、区(县)课程管理方面的计划,决定重大问题并协调相关事宜。而办事机构则负责拟定本市、区(县)的课程管理方案,在领导小组决议后,负责组织、指导及监督下级部门有效开展。

2.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

三级课程从总体规划到课程开发、执行、激励、监控、反馈,需要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来明确各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与义务,让三级课程的实施做到有条有理、畅通无阻,权责问题的清晰也使地方、学校对三级课程的落实无后顾之忧。因此,建议建立自己的一套三级课程运行、激励与监控机制,从策略上保障三级课程的实施。此外,在不与国家法律冲突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课程管理方面的法规,利用刚性手段为三级课程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方面,建议制定课程管理的相关章程,明确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规划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管理章程是“学校自主管理、自律及政府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

3.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员培训。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十一

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我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__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20__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__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__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__年-20__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实行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泸州市江阳区西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蔬香园、异果园、渔歌园、玫瑰花园、生态植物园等观光休闲“五园”和农耕农俗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体验区、婚纱摄影基地等景观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江安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引进企业采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500户,让农民也能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增收致富。__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比上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411元。

(三)创新筹资机制,努力增加新村建设资金投入。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共建共享。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对60个示范县投入6亿元;从__年开始,每年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达亿元。

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如蓬溪县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收益权+担保公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地上建筑物”、“政府增信+银行授信”等四种贷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农村金融。威远县推行农业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让农民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

三是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为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如宜宾市翠屏区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由区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团共同成立公司,农民自筹资金加财政补贴占股,如此一来财政补贴便从过去给农民或企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口源源不断的水井。

(五)坚持同步跟进,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紧紧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是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即“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

二是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堂、寄宿制学校、教学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进行改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从__年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参保率达。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廉租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五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引来有名的书画家、摄影家、诗人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村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是部分规划做得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将新村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综合考虑,规划不全面;一些规划没能按照城镇化进程作相应调整完善,村庄布局不能对应农村人口转移等变化,造成部分农民住房闲置和资源浪费;一些居住点选择不够合理,耕作半径大,远离产业发展。

二是在规划建设上复制城区模式。一些新建聚居点,规划设计和建设方式简单套用城区模式,有的搞钢筋混凝土和城市园林花草崇拜,满地都是与农村格格不入、与农民毫不相干的.园林、草坪、水景、广场、雕塑等人造景观,弄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

三是新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又懂新村建设规划的人才奇缺,新村建设规划执行和指导难到位。

(二)农民新村建设主体意识比较淡薄。

一方面,一些地方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投资投劳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既搭台又唱戏,大包大揽,让农民成为局外人、旁观者;有的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集中建房,打着节约土地的旗号,实则暗藏着支撑土地财政的玄机,无端盘剥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有的地方工商资本强势进入,搞大集中,建小产权房,剥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

(三)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存在偏差。

一是建设资金压力大。新农村建设涉及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多个方面,任务面宽量大,资金需求量多,群众集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财力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资金整合难度大。目前,中央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大多按行业划拨到地方,到基层很难整合使用,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三是资源配置上没有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一些地方不惜重金,在基础好、条件好的地方搞示范,集中资源塑造“形象”、打造“亮点”,忽视最需要投入帮扶的边远山区、落后地区,造成区域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只单纯注重农房修建,忽视农民的生产生活,出现农村“外表光鲜、内部寒酸”的情况。

(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是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部分农户不能正确使用农用化学品,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使得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而且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同时,处理使用后的农用塑料薄膜和秸秆多采用焚烧方式,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二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亟待改善。在中心场镇以外的广大农村,一般没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农户直接从河道、池塘、山泉、浅井取水,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大多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就直接使用,存在诸多饮水安全隐患。

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村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一些农户直接将污水排入江河湖溪等。由于部分聚居点距离城市较远,垃圾处理运输成本过高,随意丢弃垃圾现象比比皆是。此外,一些新农村示范片尽管建有供排水系统、垃圾库、沼气化粪池、公共厕所等,但维护和运行方面没有资金保障,导致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从顶层设计上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新农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关,既是重要的载体,也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议国家在土地流转、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政策上有更大突破和松绑,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比如加快农村金融立法,保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和社会稳定。再比如放活土地经营权已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重点,建议_制定《土地流转法》或_制定《土地流转条例》,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操作规范、合同签订、违约责任等问题。规范政府、农民和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土地流转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运行机制和模式。

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要确保农业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且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__是农业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城镇化率仅有45%左右,农村人口接近4500万,且居住分散,因此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议在资金投向上要向__这样的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地区倾斜。

二是进一步明晰财权和事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哪些由国家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应该进一步明确,并合理划分各级财权、事权,从而调动各种主体、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三是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对某些项目可只下达资金计划,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为地方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应尽早下达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加强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科学高效。

(三)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唱主角,努力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农村住房尤其新建聚居点空置率很高,除了规划不科学,更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想法和农民的意愿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新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规划、选址、建设、管理全过程,切实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对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公服管理等项目,采取由下而上,让民作主,自主决策,自主实施,实现农民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从中发挥导向作用。我们大英县探索“申建制”值得推广,新村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民自愿申请,达到一定数量就开工建设,建设工程中始终依靠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重视产业支撑,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形成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的良好格局。

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思路来考虑和规划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上下功夫。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重点扶持一些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三是创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在家乡留得住、有钱挣、过得好,就地就近实现增收致富。

(五)坚持服务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把农村社会发展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下大力破解城乡收入差距大和农民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卫生条件差、文化生活单调等难题。

调研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范文范本篇十二

人们都说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是地基的牢固与否,而基层教育则相当于我们人才培养,国家未来的地基,基层教育成为了我们当今时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虽然国家在多方面关注基层教育,但我们还是在一些地区发现了一些问题。2012年暑假期间我对重庆市云阳县一些乡镇地区教育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调研目的:了解云阳县基层教育的相关情况,分析该地基层教育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为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及行政决策提出科学的依据。

(二)调研内容:研究基层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基层教育的政策保障及行政支持政策以及研究对基层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三)调研地点、方法:云阳县高阳镇;研究方法主要是积极参与教学工作、走访、访谈当地学生、老师和家长。

(四)调研过程: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进行了部分走访和访谈,收集到当地大量的基础教育信息,也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然后通过对资料的汇总分析,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五)调研时间:2012年7月20日—8月10日。

(六)调研结果:我们考察的地方位于渝东北的云阳县,是全国的贫困县,交通比较闭塞,工业不发达,农村人口比例高。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因此这里农村对基层教育不足,隔代教育较为普遍。农民知识水平低,社会责任感不强,家里孩子较多,80%的农村家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加上农村经济不发达,学校较少,低年级学生95%都是超大班级教学,常常都是教室能坐多少人就多少人一班,调查得知,一个班基本上有60-80人左右,教育安排不合理;教师的级别也普遍不高,好的老师不愿来农村教学或者是被调离去教高年级;85%的小学学校的教学设施一般都只有黑板加粉笔,老师根本就没机会用更好、更科学的教育设施施教;师资力量严重不足,80%的乡村老教师对新课改不熟悉从而导致不能正确教导学生学习,而偏远山区没有能力聘请新型教师任教;师资水平较低,政府也不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年也许只有一次或者根本没有进行培训学习;据调查,70%的学生家长也不重视孩子学习,家庭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调查时一家长回答“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都没读过什么书怎么去教呢”,这是家庭教育严重不足的又一重要原因之一。基层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开端,因此基层教育的改善成为青少年健康成才的关键。

在这里,由于师资、教室有限,一年级班里的学生过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虽然早已告别了三四个人挤一张桌子的时代,但一个小教室要容纳那么多学生上课,光桌椅的拥挤,就让人感到难受,还谈什么在课堂上搞活动呢?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声中不知不觉地没有给我们的下一代献上优质教育。再加上乡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上的悬殊过大,没有城里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那样整齐划一。在一个班里,往往有八九岁乃至十几岁的一年级学生不说,就班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不少难度。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大,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让去上的,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前后左右南北上下都分不清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如果领导不重视,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出现了实际在校上一年级的学生多,而考核评估表上的学生少的现象。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规模小、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已经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过去的布局结构不但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了,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而高效的实施。调查发现,80%的乡村老教师对新课改不熟悉从而导致不能正确教导学生学习,而偏远山区没有能力聘请新型教师任教。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而后就是师资力量的不平衡,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调查中发现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只有五个老师,教育水平严重低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农村教育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了我国基层教育地方性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同时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对基础教育老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太少,一年只有一次或者没有培训。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它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影响着孩子,青少年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有关家庭的要素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每个家庭对待教育的态度都不一样,有的家长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以为读书才是农村人的唯一出路,因此就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并为孩子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调查中有的家长则认为知识不能改变命运,那只是在浪费钱从而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有的家长则是无赖,自己没读过书教育孩子更是没有能力,特别是更有家长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反正以后要嫁人都不是自己家的,有甚至支持未成年孩子外出打工。残缺型家庭的孩子问题更多,残缺型家庭中的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失去母爱的孩子智力迟滞、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失去父爱的孩子胆小怕事,办事优柔寡断,缺乏远大抱负。诸多的调查已反复证实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多于完整家庭。

青少年个性发展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然而不少家庭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些家长极力全方面保护孩子,一味地满足子女任何需求,久而久之,养成孩子骄横、惟我独尊等不良习性,便会任性而为。调查发现,35%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社会性活动,对子女疏于教导,放任自流,父母和子女间冷漠,互不关心,使孩子在不良环境的诱惑下走上歪路;50%的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时,便用“不打不成才”的歪理教育子女,使子女身心健康受到创伤,对家庭产生恐惧感,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不良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方向发展。

基层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投入、规划、制定准入的标准等等。政府应加强对基础教育班级规模的限制,不能任由学校安排进行大班教育,那样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应该实行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以缩小班级规模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小班化教育同时还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科学地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师资、良好场地、设施的作用;其次为学生提供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第三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受教育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基础教育作为一项投资未来的事业,作为消除社会贫困、预防犯罪和减少社会矛盾的社会干预手段,逐步把基础教育重视,或以政府为主提供基础教育服务,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我国也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投入、规划、制定准入的标准等等;关键是政府要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才能解决社会公平,才能真正地为每个儿童提供公平的机会。政府应该设立基础教育专项经费,减少学校的资金问题,为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该重视基础教育,改善教学设施,改变以往的那种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

应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青少年教育体系,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向管理要质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前提。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落实学校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学校教师,保障他们享有应有的福利待遇,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教师的尊严,是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基本前提。为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例如,合理的教师聘任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应列为必备条件,在教师身上“节约成本”。在学校的年度审查和评级中,教师的权益状况应列为审查内容,将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同学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引起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的重视。还有,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岗位老师的职业培训,尽可能的让基层老师也参加高级别的技能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基层老师。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嘛!

在云阳县这个贫困县城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也没能给自己的子女灌输良好的学习理念。政府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这样家长才能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青少年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个载体,优先解决青少年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方法可针对当地实际和家长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通过在家长学校中的学习,力求使家长了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以便更好地与学校教师合作,支持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各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才的培养,基层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基层教育中的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宣传认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让我国青少年健康成才,为国做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