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58:08 页码:14
最新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实用10篇)
2023-11-19 05:58:08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总结时应该注意哪些常见的错误和误区?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避免陷入思维定势。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一

我国广播电视业从传统广播时代、电视时代已经转变为三网融合的时代,在这背景下,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社会上组成交融,有合作,也有竞争。这期间,各类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及传播手段上都在变革创新。可以说,社会已经进入了全媒体社会。在媒体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过程中,也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是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但由于这个专业是在传统媒体大发展时期建立的,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教学模式上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是根据传统媒体的特点来构建的,已经不符合新媒体时代下对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下,基于人才基本素养培养的目标,围绕艺术心理状态、新闻意识、自律意识以及第二课堂展开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以期更加符合新媒体时代下对人才的需求。

一、引导学生不再限制于对艺术的盲目热爱。

广播电视节目中播出的节目是有声语言,它的特点是具有真善美。在多年的广播电视业务开展实践中,广播电视节目多注重求真求善,而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艺术性不够注重。求真也就是广播电视节目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也属于新闻传播,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因此,广播电视在业务实践中必须要做到求真。所谓求善,就是在节目中体现对人性的關怀。所谓求美就是在节目中体现有声语言的艺术性,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来说,则是对学生艺术心理状态进行有效培养。在开展有声语言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传播意识与艺术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旨在通过改变学生传统语言传播模式,在舞台及演播室环境下实现新闻传播、信息服务以及文艺活动的现场播出,且在播出中体现一定艺术性。通过这样的节目传播,体现出多形态、多功能的新媒体传播特征,并在教学活动中对专业办学特色进行突出,从而对学生的传播意识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在这个培养目标的引导下,使得学生不再限制于对艺术盲目的热爱,而是在学生群体间构建一种理性追求艺术的心理。

二、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新闻意识。

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才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使得学生成长为专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因此对学生的新闻意识进行培养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现今社会,广播、电视、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信息获取中占有主要地位。而对于受众来说,关注媒介的重要一点就为了获取信息。播音员是新闻传播的传声筒,因而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具备强烈敏锐的新闻意识。在学习广播电视语言中,新闻意识指的是内容及表达两个层面。就内容层面来说,要使得学生对新闻信息的内涵进行充分理解,并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特指对新闻的敏锐观察力及判断能力。就表达层面来说,指的是使得新闻信息有效表达及传播能力。从信息论来看,传播新闻是对信息进行筛选重构的过程,只有实现对信息的重构,才能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培养播音与主持专业人员的新闻意识只有在理想实践模式下才能自觉实现,因而,需在新闻实践范畴内,利用新闻理想的感化能力,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利用情感培养自律是开展自律教育的有效措施。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堂上的.付出是相互的,自律作为人发展完善的品格需要,需要在学生头脑充分反映,并表现出积极或消极作用。纪律同道德结合同专业结合才能使得学生培养出自律意识,若在教学中只采用单方面输出必然导致学生消极抵抗。要激发自律对学生积极影响,教育者首先要以自律要求自己,并利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使得学生在教师谆谆教诲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全身心接受自律教育,将专业要求转化为内心的品格,并在以后的从业道路上以自律要求自身,更好地为岗位服务。

四、积极利用第二课堂资源。

大学学习生活不像高中生活那样紧张,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课余时间较多。而对这些课余时间如何分配,是学好课程的关键,课余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利用是提升自我的关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业要求加入学校社团,使得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展,且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及水平。学生社团是学校依照不同专业学生兴趣而设立的,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来说,可积极参加朗诵会及辩论会、播讲作品展示会等等,目的是开展拓展教育,使得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参加学生社团,参加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内积极对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五、结语。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立志培养合格的传媒人才,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还需要设置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人才培养既是对人才的培育及锻造,也是对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过程,只有健全对人才基本素养培养的机制,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媒体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5]李新宇.自媒体节目制作对播音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系自媒体节目制作为例[j].品牌(下半月),,02:29.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二

21世纪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日渐丰富多样,但是,大众传媒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还是广播电视。虽然人们仍然很喜爱广播电视,但是与此同时,对其要求也在大大提升。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要想得以继续发展,就必须积极创新,在内容及形式上满足观众的需求。本文就从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开展创新的必要性方面入手,对其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创新发展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达到与媒体同行共同交流的目的。

信息化及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提供了一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真正在当前这个文化消费快餐时代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稳定地位,就必须积极满足市场及观众的需求,创新节目内容及播音主持形式[1]。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创新,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特有的魅力及蓬勃的生命力展现给观众,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促进行业及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各行业竞争压力都逐渐增大,要求各行业积极利用创新性思维提升自身的灵活性、独特性与竞争力。科技的进步,传媒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审美标准不断提高,这些时代背景的变化,都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必须进行创新[2]。只有灵活地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完成对节目的组织设计,才能满足当前群众的审美需求,展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魅力,提高其行业市场竞争力。

2.1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有待提升。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大部分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展现出来的,而当前播音主持行业内的一些主持人员在自身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方面还有待提升[3]。我们都知道,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能够为节目加分。但随着各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培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成本投资太大,导致播音主持行业内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缺乏知识涵养、低专业素质的人员进入了播音主持行业,严重阻碍了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发展。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那么他(她)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就会相对较差,会对播音效果及节目现场的录制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缺少必要的规范,导致播音主持节目内容及形式陈旧,甚至出现严重的模仿及抄袭现象,大大制约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展现及行业发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个节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及好评后,这种节目形式会瞬间火爆全国。该节目中所提及的话题及游戏,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别的节目模仿甚至抄袭,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相似度过高,进而严重影响观众的收看热情[4]。

3.1加强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整体创新意识培训。

新时期,要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整体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综合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采编能力、播音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积极总结经验,提升采编能力,创新主持环节,加强自身播音主持能力,形成个人独特风格,最终实现吸引观众的目标。

3.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播音主持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相关概念的提出,各传统行业逐渐都在向互联网方向靠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人们的生活需求、思维方式、爱憎习惯等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节目与观众的网络互动,及时掌握观众喜爱的最新动态,积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节目创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我们不难看出,时代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各行各业都要紧跟其后快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积极思考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利用创新性理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对节目进行创新及改革,保持节目的新鲜及活力,满足观众的期待及需求,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更好地发展。

[1]杜倩倩.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xx(17):130.

[2]赵健敏,李绍明.浅析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xx(12):123.

[4]刘艳佳.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xx(12):106.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三

随着电视传播业的发展和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节目本身的要求和对播音主持人格魅力的关注几乎相提并论。本文从人格魅力的基本概念出发,就播音主持人格魅力和节目的互动关系、如何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作出分析。

播音主持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言、其行无不受到大家关注。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力、表现力和亲和力等,对所主持的节目,甚至所属的广播电视台在广大观众听众心目中的感受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老师不幸英年早逝,广大网友自发地在网上设立灵堂,寄托无限哀思,折射出罗京老师深为广大观众喜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具备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节目与人格魅力如何相互影响,怎样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越来越为广大播音主持人所关注。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播音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对节目本身的驾驭能力。即按照节目的要求,通过主持人的诠释、解说、评论以及情感的投入,使节目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效应。这是塑造主持人格魅力的第一步,试想,如果节目主持得一塌糊涂,再谈人格魅力,那必然是舍本逐末。其次是主持人节目外的品质表现和生活价值观。主持人是社会公众人物,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媒体捕获并加以放大,使得主持人的个人生活也不可能完全属于自己。三是对文化的沉淀和表现力。主持人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没有文化的沉积,对节目的诠释上就不可能做到得心应手、厚积薄发。从这一点上讲,主持人的形象需要靠文化来支撑。

1.人格魅力与节目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是同节目共成长、共荣辱的关系。主持人个性的生命力和人格逻辑密不可分,节目主持人要想把节目做出品牌,使观众喜爱,就应当要在人格和节目的关联上下功夫,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追求节目与个人人格的完美统一,力求形成某种自己特有的风格。

2.主持人的张力以人格为基础。

主持人的张力是在节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完成节目内在要求的前提下,自我能力的发挥和扩张。我们经常说,某某人的气质适合某某类型的节目。只有按照主持人的气质和风格,打造与之相适应的节目,这样的配合才会“默契”,节目才会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如果让李咏去主持《文化访谈》,让白岩松去主持《非常6+1》,未必能够表现得像今天这样“火暴”。

1.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价值取向。

主持人的思想是否纯洁、道德是否高尚,直接关系着对节目本身的影响。罗京老师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与其金属般的声音,严肃、庄重的播音形象,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风范,所综合形成的独特人格魅力有着直接的关联。节目之外,他资助穷困山区的孩子上学,一同下地种田,他诚挚的话语发自内心,凝重的表情没有任何造作,这些无不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然流露。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典范,他的英年早逝引起那么多人的惋惜和悲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以自己独特的语言能力为个性特征。

独特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做到语言运用得规范和得体,语言的发音和情感准确、放松;其次是用心播音,以情感人,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再次是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把节目做好的必然要求,主持人在走上镜头前的那一刻,他的情绪应该与自己的喜怒哀乐告别,真正做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因为这个时候,主持人已经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节目、属于所有观众。

3.以审美意象架起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高质量的节目和优秀的主持相结合,给受众传达的就一种审美意象,通过画面、声音的传播把节目的内涵和主持人的情感一同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通过审美意想,架起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桥通了,受众才能了解你,喜欢你;拥有完美的意象。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和高博,分别在《幸运52》和《购物街》中大量运用肢体语言,张扬而不夸张,成为节目的招牌式动作,从而为他们赢得了较好的人气。

当然,播音主持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在长年累月主持节目中积累和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过硬的业务技能、成熟的工作心态,善于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并运用到节目主持之中,才能逐渐在节目中锤炼和升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为广大受众熟悉和喜爱。

参考文献:。

[]田超颖,商务社交礼仪全书[m],地震出版社.2007.01。

[]吴丽菲,浅论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及其技巧[j],中国科技信息.2005.8。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四

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大众传媒已经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领域不可或缺的介质。播音主持人作为这种介质的有力传播者,其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成为直接影响大众传媒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创建新型的播音主持人培养机制是当务之急。

大众传媒在先进发达的电子技术和数字化影响下,许多播音主持工作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而随着广电信息化的发展,广电事业对播音主持人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品质需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作为播音主持人才输送链上的专业教育学校,应积极调整策略响应时代要求,大力推进对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专业播音主持人的培养机制。

1.1理论体系培养。

理论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理论、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又可分为专业和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立足于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培养,包括播音理论、主持理论、形象理论及其他类本专业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非专业基础知识是指公共基础学科以及关联基础学科的应知应会内容。修养类知识理论指向高层次的个人修养和专业潜能培养,体现在个人审美能力、价值体现等形而上的层面上。

1.2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这方面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打造和应用,包括临场发挥、现场控制,在业务能力体现上表现为语言能力、应变能力、播报和访谈能力等。对于复合型人才来说,不仅在专业素养上要求极高,对于其他方面如职业道德水平、政治思想、心理素质、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观等等也同样有要求。

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语言艺术类范畴,该专业目前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着体制和观念的问题,体现在教学上主要有:

2.1优秀人才少,教学难度大。

在传统的专业分类划分中,主播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线普遍偏低,而且由于相关的行业特点,本专业在生源筛选时也偏向于有一定语言运用功底和形象基础的资源。这就使得整体生源基础素质相对较差,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近些来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使得招生人数大量增加,对专业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2.2缺乏创新式教学。

教师的教学思路流于模板化、形式化和过程化,没有真正深入到专业能力培养和个人风格塑造中去,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忽视了个体差异以及对个性化的尊重,以理论知识灌输代替现场模拟实验。因此学生也无法真正走进播音主持专业的内核,体会不到专业主播现场的实际情形,也就无法形成初具形态的个人主播风格和个性化特征,更别谈创新能力和洞察能力了。

3.1将人才培养定位在融媒体时代。

不少院校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定位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各个院校在该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与中国传媒大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院校都是参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造成很多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都雷同。因此,笔者建议,转变过去落后的思想,重新审视该专业的定位,增加该专业培养人才的途径,同时也要增加学生专业生存的技能。以上海戏剧学院的主持艺术专业为例,尽管其也将专业定位在广播电视媒体上,但是走的却是非传统路线,而是立足于综艺节目上。

3.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适应社会形势提出的就业要求,学校在专业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场控能力和现场主持能力,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融合和灵活变通,花大力气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具有高度辨识性的个人风格,同时,在实践模拟中要针对实际工作容易出现的情况进行多样化演练,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一方面开拓创造性思维。此外还应该重视实习环节的指导性教学,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尽快熟悉将来要胜任的工作形式。

3.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任何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都是学生,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也不能例外,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魅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发、培养和引导,针对学生个性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能够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三观端正、品行高尚且具有个人特色的主播风格。

3.4基于网络平台培养创设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本文认为立足于网络平台,促进该专业的发展是相当有必要的。对于媒体融合平台来说,综合了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内容,其功能都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就需要信息发布者强化自己文字输入和相应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将音频视频与规范的播音主持技巧结合起来。

如果把播音主持专业也放到市场竞争中,能够凸现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方面就是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战略思想,而事实上,在市场化社会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播音主持专业还是广电发展事业,一直都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体系内,所以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立住脚,必须从意识层面开始改变思路,加大各方面的投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为广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推动广电事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优秀人力资源供给,让更多具有特色和职业素养的大众媒体主播人为人们生活带来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

[1]帖洪宇,关志英.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设[j].青春岁月,20xx(05).[2]黄念恩.创设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读天下,20xx(14).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艺术、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等等,播音与主持这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已渐渐在这个社会上得到了一席之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来源丰富,播出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加快,直播节目增多,受众更加主动,交流更加敏捷,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一方面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都在作用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诞生后不久,节目主持人也应运而生。节目主持人是经常或定期出场主持某个栏目、大型节目和系列节目的新闻从业人员。自从1928年荷兰在对外广播中推出第一个主持人勒达兹(主持“快乐的电台”栏目)之后,主持人事业一直在不断发展成熟着。我国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自己的节目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栏目主持人徐曼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为你服务》主持人沈力则是我国第一位有固定栏目的专职电视节目主持人。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新闻事业的发展,节目主持人也在不断前进。

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

“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2、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

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1、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

(1)、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文艺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综艺类、娱乐类等;少儿节目主持也可有讲述式、游戏式、表演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3)、由广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传播,21世纪不光是信息社会,更是美学的世纪,既传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能力,富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2、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

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从对其符号系统重新构建来看是创造,从对前一次创作过程创造后所形成的创作素材来看是再造。这创造和再造,有时交互进行,有时同时开展。由于其技术含量增多,其知识结构表现为以新闻、语言、艺术、技术为主要版块的集成,是各知识结构群的有机统一。

3、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能力增强。

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尽管有数字机器参与,那只不过是语言的帮手、辅助而已,不能代替创作主体自身语言的表达。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将更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来。

虚拟主持人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是人们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担负主持人职责的三维动画形象。2000年12月23日,在吉林电视台《网迷时空》栏目中,一个身着半袖t恤的短发虚拟女主持人向大家问好。2001年7月13日,在北京申奥最关键时刻,门户网站搜狐的新闻中心即时开通了新闻聊天室,全新的“虚拟新闻主持人”也闪亮登场。200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首位虚拟主持人——名为“伊妹儿”的妙龄女郎。虚拟节目主持人的优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可以和虚拟演播室等数字传播技术完美结合;它所能主持节目的范围不受限制;可以按节目需要随时改变、更新形象等等。另外,把虚拟主持人打造成品牌载体,还可以避免过去电视栏目因为名主持人跳槽而带来的品牌流失。

四、对播音与主持的要求。

1、增加知识存量。

在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拥有量将进一步呈现出迅速扩张的态势,贫乏的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知识存量迅速积累,以便能与迅速扩张的知识量相适应。所有这些,都要求播音主持成为一个采、编、播、教合一的人才。这种转化显然不应仅仅看作量上的简单增加,而应理解为播音主持知识的整体性飞跃和结构性的变化。

2、有丰富知识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的知识结构也必须相应于传媒教育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优化,播音主持的知识包括所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在长期实践总结得出的解决问题能力。可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素质性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对每一个播音主持来说,科学、技术、新闻、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都应在他的涉猎之内。

3、紧跟一线动态。

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落实到广播电视传播上,必将导致传播工具的更新、传播条件的改善、传播媒体的增多、传播方式的变革。这一切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依据、创作状态都发生变化。因此,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播音主持专提出的新要求。

4、素质全面化。

素质全面是对所有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要求,但这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没有全面的素质,就不能很好的应对主持中遇到的各行各业的人士与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视主持不但要求主持人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临场发挥、现场反应、引导、沟通、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全面的素质不是对主持人的苛刻要求,也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标,也可以这么说,只有素质全面才能在未来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播音员、主持人既是媒体形象的代言人,又是媒体品牌的塑造者和传达者,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电视媒体迅速树立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拔和培养要站在管理决策层的高度,将其看做特殊的人力资源群体,从选拔机制开始,逐步确立培养、管理模式,进而形成独立全面的运营体系,以确保管理效应的充分发挥。广电行业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要求播音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创造性品格和实践能力。

五、如何面对其未来的发展。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六

明确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意义,并围绕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定位,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一)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开设概况。

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属于必修课中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开设文学类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有稿播音能深刻理解,有效表达;无稿主持能现场发挥,出口成章。根据项目申请者的调查和访问,了解到各类新闻媒体对于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他们最需要的是采编播一体,综合素养高,反应敏捷有实力的人才。编导型的主持人才更具有竞争力。目前每年有2万~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提供的岗位有限,另外还会有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竞争队伍,所以学院就要根据就业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字正腔圆却是播音机器,形象好却是绣花枕头的毕业生是不好就业和发展的,但很多学生是专业好形象好缺乏内涵。在众多的人才中让自己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就业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课的开设符合当前就业和课程的基本要求。文学课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中属于文化基础课,目的是在提高语言文学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写作、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它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开阔学生眼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文学课教学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凸现出来的问题。

申请者就民生学院20xx级和20xx级在校生、部分毕业生和授课老师进行调查发现,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迄今为止基本没有专门针对新闻专业文学课制定的正式的教学大纲。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均沿用中文专业文学史教学大纲,其课程名称命名也是套用中文专业文学史课程的名称,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对象一般是中文专业学生,由于中文专业与播音主持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对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大纲的套用是否适合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是存有很大疑问的。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思想上对于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淡漠,不重视文学课,做不到如专业课一样认真对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读书积累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上课到课率较低,听课效率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三是文学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原因:首先,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授课和新闻学、广告学甚至文学院学生一样;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方法仍以单纯的讲授法为主,有些运用文学院教学方法,老师满堂灌,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也没有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文化素养提高面临很大困难,这么多的基础平台课流于形式,并没有理想的效果,起不到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如果要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人才核心素质的培养,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艺术传媒学院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一)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教材建设。

文学课的教学应当是作品教学,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将可以文学史命名的原中文课程代之以作品选讲。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适合本课程、体现专业特点,不应与中文学专业文学课混淆。对于作品的遴选和确定是关键所在。要将学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纳入大纲。所选作品在不同版本的作品选教材中也要基本被选录,要具有权威性。教材突出作品赏析、提高人文素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用性。另外,教材设计应有配套的网络或电子资源,便于辅助现代化教学。例如:教学光盘、ppt电子教案以及网络资源等。

(二)因材施教,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上以赏析作品为主,引导多开展经典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教师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心理、情绪投入,让经典美好的文学思想、艺术渗透进学生心灵深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感,为成为国家喉舌做好思想准备。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拓展新思路:采用与学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方式,而不是老师单维度讲解和灌输;根据学生特长,有效开展教学,比如朗诵(古代文学中许多名篇佳作)、配音(外国文学中许多经典小说,比如《哈姆雷特》)、还有上台表演经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揣摩作品内容和情感,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专业融渗性,就是做好与其他专业科目之间的轮换与衔接。比如朗诵、配音、现场采访、节目主持就与《即兴口语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语音与发声基础》和专业小课等结合起来了。这样既能让学生愿意乐意上文学课,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写作、分析、表达能力的目的。考核方式上不是临考学生背诵几个文学题目,应付化形式化,而是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占成绩大的份额,注重文学理解、表达、写作能力的考核。

(三)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学习机制。

放眼提高人文素养,构建书香课堂。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文学课学习,深刻了解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提高修养。在学习机制创新方面强调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动手能力,“读”“评”结合,学以致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建立文学社团,也可举行小型书评大赛,实现作品与学生接触零距离,实现良性互动。也可以利用母校河南大学的资源,让学生去听一些精彩的讲座,参加河南大学每年举办的学生书评大赛,参加图书馆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另外也可以邀请名师来文学课堂开讲座,师生深度互动。

(一)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聪明、见识广、情商高,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甚至超越一本二本的学生,但他们在文化课上比较薄弱,通过文学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高效的课堂上让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华,丰富阅读积累,能够领悟欣赏,分析解读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学识丰富、语言得体、气质优雅的口语传播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具备宽广的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宣传、传媒运营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营销、发行等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新闻传播学专门人才”。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口语传播人才,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各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少,但极其优秀的不多,对文学课进行教改也是为了培养具有融合人文和艺术的大学精神,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明辨是非和批判能力的采编播一体的优秀新闻人才,他们能发挥语言文化承载力和精神塑造力,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让端庄大气的华夏之声响遍中国,传向世界。综合素质高采编播一体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贡献。

[1]陶磊.论传媒职业教育中的古代文学课教学[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0).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态的形成,我国已进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与裂变,信息传播从单一形态向多媒体、多平台跨越的发展时期。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形象代表,应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走出新的发展道路,这也就对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全媒体的时代背景,就播音主持人应该如何增强自身业务素质进行探讨,从而为新时期的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一、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尴尬现状。

(一)缺乏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

过去,由于广大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接收平台有限,报纸、广播、电视成为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主持人的话被当作真理,很少有人觉得广播主持人也会出错。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媒介融合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接受的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更强,逐渐形成了自我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播音主持的话语权一方面逐步减弱,另一方面,不同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播音主持工作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当前较为流行的`“直播”使人人都能当上主持人、主播,播音主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直播平台发布信息,获得收入,这使得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播音主持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文化素养不高。

三、对播音主持人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主持人首先应该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具体来说,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有过硬的语言功底,以保障这门用声音传播的艺术的优良品质。在掌握基本的播音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播音员应勤加练习,加强对运气吐字、语调节奏、声情并茂、音画同义等节奏的把握,做到字正腔圆、发音清晰,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些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自觉训练和自主学习,另外也需要所在单位、部门、组织多给予培训、学习的机会,为其发展提供平台。

(二)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全媒体知识的学习。

在媒介生态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加强对全媒体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主持人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学习并灵活运用新的传媒技术,从而增强自身发展的优势。比如,近年来流行的喜马拉雅app,许多自媒体人在上面发表书评,讲述异国风情的故事,或者普及育婴知识等,收获了大量的粉丝,这些自媒体人其实就是平民主播。他们脱下了电视台、广播播音主持人高高在上的外衣,以一种平易近人、自然的方式在自媒体上进行播音主持,在收获上万点击量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因此,传统主持人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全媒体理念以及专业知识,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自己的工作,提高节目的质量,是值得每一位播音主持人思考的。

(三)大胆创新,形成播音主持的个人风格。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媒体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也需要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大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岗位有了新的要求。主持人不再是简单地播报新闻信息或者一段综艺串词,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内功,广泛涉猎各类知识,积累主持实践经验,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树声.试论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岗位对能力的新要求[j].品牌,(5):37.

[2]周心如.关于培养播音主持人艺术风格的方法[j].商业故事,(06):73.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八

通过对图书、豆丁网、百度学术等资料库的搜索,关于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的直接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新媒体课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国内新媒体课程研究的现状。

2010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刘想如在《电影评介》发表了题为《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对思考》的文章,以小见大将新媒体的小众化,及其互动性、参与性、传播方式无限开放的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对比中发现新媒体在中国的使用、传播相较欧美起步较晚,却发展极快,更多注重实践的教育者开始积极探索出路。文中强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和敏感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造就,加强主持人多方面才艺、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和实践练习,将教学与学生的评、说、演、写、编辑与策划等实际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以适应当今新媒体环境的要求。这些研究对我们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未真正地完善和构建一个好的课程体系。

2.国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欧美传媒、电视学科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像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的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非常注重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度的培养,它并没有单独的播音主持课程,只在新闻系有主持课程。但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电视新闻理念强调现场出镜播报,主持人不能只是对着题词器的肉喇叭,而很多综艺主持人往往都是由喜剧演员担任。

传媒类专业以业界认可度非常高的美国雪城大学为例,在new-house开设的传媒类专业分支非常齐全。美国雪城大学新闻学专业之artsjournalism作为新闻类学校第一所开设艺术新闻硕士的院校,new-house开创了新闻报道领域中艺术培训的先河。当今社会的传媒行业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数字技术、写作和多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专业的艺术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深入了解各个领域。

按照美国传统,艺术新闻工作者通常都是由那些会写作的艺术家或者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来担任,该艺术新闻项目研究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独特而又灵活的课程安排。由建筑学院、文理学院与视觉和表演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合作项目,授课老师有作家、学者和艺术家。

在广播和网络数字新闻immersion暑期项目研究中,学生可以在特区作为特约记者对国家、当地的体育故事进行报道。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报道更多,还可以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拍摄、编辑、主持、新闻制作。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还体现在培养凸显独家性、专业性和自己独特风格的特色,具备“以播为主,具备采编播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互动传播等实践能力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适应广播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的新媒体环境。

围绕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际需求,设置类型化专业主持人课程方向,汲取专业性节目的专业内容知识,强化专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有针对性地突出专业型、专家型主持人培养特色,构建“以播为主、兼具采、编、播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学生新闻写作、文学知识等知识的拓展,力求构建的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具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具浣锨康闹耙底换的适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急切希望建立灵活、全面符合播音主持工作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国内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新媒体环境下实践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和意见,从不同角度进行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栾洪金.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j].当代传播,2008(4).

文档为doc格式。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九

播音主持作为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成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语言创作和表达活动,其对于艺术创作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主持人作为把控电视节目风格和个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播音主持创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主持人因为个性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艺术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存在较大区别,由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展现的艺术魅力各有不同,针对此,应该结合主持人的个性特征,深挖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从而打造不同的节目特色,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强观众粘性,并提升电视收视率,本文即结合这一需求,以播音主持个性化创作的重要性为根本出发点,系统梳理了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据此给出了个性化创作的具体策略,以此更好的彰显播音主持的个性化特点,满足观众的个性化观赏需求。

(一)创作中的个性特征能够更好的展现独特艺术风格。

电视节目收视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和艺术风格,而创作中的个性化发展,是主持人内在品质与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其能够将主持人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和人格魅力更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由此,也体现出了一个电视节目的根本价值和个性特征。当前,网络新媒体、自媒体、职业媒体等的相互交融,观众品味不断提升,传统电视节目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必须在个性化主持方面下足功夫,主持人独特的语言运用能力、充分的个性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灵敏的反映能力等都是其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而将这些融入到播音主持创作中,势必能够发挥其独特个性,彰显个人艺术风格,而这种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与电视节目深度融合之后,势必形成节目自身的艺术风格,进而增强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提升其覆盖广度和深度,获得更多忠实的观众。

(二)创作中的个性特征能够更好的彰显特有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与电视节目的艺术性存在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关系,播音主持人的个性特征是主持人内在思维与智慧的外化与延伸,是个人魅力的充分展现,而通过与节目的融合能够使得这种个性转化成为一种共性,也即艺术魅力,不同的主持人运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能力,将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的融入到播音主持创作中,从而使得节目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之所以受到观众热捧,是与其风趣、机智、幽默以及自嘲式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分不开的,一次对下岗工人的采访中,他就曾经自嘲式的说道:“买家具认不清材质是挺不好的,我爱人让我买全木家具,结果买回家我爱人一看,说“你是全木的’”这种诙谐的个性表达方式,为观众营造了相对生活化、宽松的氛围,也使得电视节目更具生活气息,这是编导预先无法设定的,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张扬,也是节目艺术魅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与此同时,观众对于《新闻调查》的青睐,则源于柴静敏锐犀利、从容坚定、睿智淡定的主持特点,其将个性特征充分的融入到电视节目之中,并通过节目的共性将这种个性魅力扩大和延伸,从而凸显出节目的艺术魅力,使得节目传播效应获得到更好的拓展。

二、播音主持创作的个性化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电视节目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内容载体,其是观众获得咨询的主要路径,对于广大民众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为此,其应该发挥好“把关人”的角色,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尽力报道和传播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主持人个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等将直接渗透到节目之中,对于观众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从自身修养出发,抓住节目的总体基调,不论是正面、侧面或反面的报道中,都要把握住播音主持的基本规律,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简洁、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出节目的传播宗旨,既不能盲目迎合市场需求、刻意套用世贸词语、咬文嚼字、对其辞藻,也不要逢迎媚俗、哗众取宠,从而背离播音主持创作的根本目的,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

(二)以“艺术通感“为基础。

播音主持是一种融合语言、审美、思维及表达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艺术门类,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主持人的内在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要努力培养对各门艺术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勤学习、多锻炼,从而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并能够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播音主持创作中,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同感”。然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有感于物、有悟于心才能够进行有效创作,我国著名的播音主持人虹云之所以能够在主持界立足并获得长足发展,这与其声乐知识的积淀存在很大关联性,其在播音创作中,将气息饱满、张扬有度、抑扬顿挫的声乐知识,充分地融入到语言表达中,从而借助对于音乐艺术的感悟,推动主持艺术的个性化创作,以此利用两种艺术的内在关联性,实现了双向共赢,这是一种“艺术通感”认知规律下的必然结果。

(三)以现实生活为根源。

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体现源于对生活的根本体验,主持人是节目风格的引领者和把控者,其主观认知状态、个人观点和看法,能够给节目带来更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然而,这些主观层面的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际生活体验的集中体现,主持人所受教育、工作生活经验、个人经历,都是其个性化创作的源泉和驱动力。个性特征在播音主持创作中的展现,能够提升和凸显节目的个性特色,吸引观众视线,而现实生活是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有条件,《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之所以能够成为“平民化主持人”,这与其“印刷工、电视台杂工、摄像、编辑”等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其将这种现实生活以诙谐的语调融入到节目主持过程中,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也奠定了其在节目中的立足之本。

(一)准确定位形象,将个性充分融入节目共性之中。

播音主持创作中对于主持人个人形象的准确定位,不仅值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视节目的风格,而且决定了其在观众中的受关注度,其定位涵盖了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节目内容定性、主持人职责、受众主体、市场需求等,有针对性的打造出个性特征突出、艺术气质和魅力独特的主持人形象,从而以个性的人格魅力塑造别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推进节目的深度传播和推广;二是,主持人独特主持理念、语言表达能力、气质魅力及把控能力等个性特征,很难单独发挥作用,只有融入节目共性中,才能凸显个人特征的魅力,形成播音主持品牌效应,建立固有的观众群体。

(二)把控观众需求,在双向互动中提升个性创作性。

观众需求是电视节目生存发展的根本,以观众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喜好的内容和风格来进行播音主持的创作,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赢得更多的观众,而且,个性化创作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通过对观众需求的调查分析,可以更真实准确的获知观众的喜好、关注点,从而以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艺术魅力、主持内容来打动和感染观众,实现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期望和内在需求,进而促进播音主持的优化创新,如《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虽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但因其对受众主体做过细致的调研分析,了解观众的喜好后,以简洁易懂、亲切和善、严肃敏锐的风格进行个性化主持,在增进与观众互动性的同时,也赢得了知名度。

播音主持的素养论文范文简短篇十

与汉语言文学等传统老专业不同,播音与主持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开设较晚的新兴专业。遵义师范学院从20xx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学者经过调查、访问,了解到“各类新闻媒体对于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他们最需要的是采编播一体,综合素养高,反应敏捷有实力的人才。”遵义师范学院在招收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之前,也进行了多方调查、学习、论证,为了提升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有《普通话》《播音发声》《传播学》《播音创作》《形体》等凸显专业特色的课程,还有《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化课。但《中国古代文学》课在具体上课过程中,却遭遇了一系列尴尬:

1、学生不重视,很多学生觉得这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课,上课出勤率不高;即使来了教室,上课也不认真听,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艺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感觉有些吃力,这就进一步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3、该课开课时间太少,《中国古代文学》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开4个学期,288个学时;在播音主持专业却只开1个学期,72个学时。

为了缓解教学学时不够的压力,学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选用的教材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为播音主持专业选用的教材是骆玉明著的《简明中国文学史》一卷本。单从教材的容量上来说,容量小了很多但是教学内容要涉及的范围依然是从中国文学初期一直到清代。加上承担播音主持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老师大多是多年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的老师,已经习惯了按朝代分4个学期来讲授相关内容,突然把4个学期压缩为1个学期,却仍然要拉通整个中国文学史,老师感觉课时严重不够,上课进度较快,学生更难学懂。最后的结果,就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成了老师不愿上、学生不想学的一门课。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现状,让——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这门课真正发挥它该发挥的作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在学生、老师中进行周密调研,拟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在适应教学时间锐减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效果。既然是为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势必应该到考虑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特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既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还必须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性格开朗,多才多艺,接受新鲜事物快,表现欲强,上进心也强。结合以上专业特点以及学情特点,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可以综合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艺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他们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考虑他们的专业特点,扬长避短,少讲文学理论、文学现象的流变等,选择在拉通历史的框架、脉络的基础上鉴赏文学作品。因为受学时所限,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也不可能像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样讲授较多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老师在每一历史时期每一时段选择出经典的文学作品,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鉴赏一二了解那整个时段的文学成果。对于经典的作品,可以根据内容要求学生朗诵、表演或者背诵,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头脑里就能积累下各个时段的经典作品,有了这些经典做基础,文学鉴赏能力自会有一定的提高。比如上元代部分,可以先介绍一下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然后着重介绍元代文学的突出成就,接着就代表性的选择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进行鉴赏,其余的作品如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秦简夫的《东堂老》等则在课堂上简单介绍,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然后选择一次课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读了这些作品以后的感受。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团队协作能力,要成为一个综合素养高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然也需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此外,因为学时紧,很多学习任务需要课后完成,而有的任务一个人完成起来耗时多、难度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团队协作模式。这种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根据学生人数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7个人左右。这个分组不能自由组合,而是老师在之前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性格的开朗与否以及对人、对事的热情度等各种因素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个组的学生在能力、态度、热情等方面形成一种互补、均衡的态势。小组成员一起完成老师给的任务,一起跟其他组进行比赛,一起接受老师的考核,小组集体的表现决定该组个人的平时成绩。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既需要精诚合作,以期最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关系,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模式既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能保证老师安排的一些学习任务能顺利地完成。

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老师考核的模式。这种模式将一部分的考核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考核自己,自己为自己评分。比如,老师安排了学生背诵一些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背诵的情况由学生自己考核,组内自己相互抽背,背了之后由组长评分;然后各组之间相互抽查,抽查的结果有一个评分;最后老师再进行抽查,对抽查的结果给一个评分,这三个评分相加就是学生在背诵经典这一项的得分。此外,期中、期末的时候,老师可以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试卷。老师只负责定大致的题型、题量,划定出题的范围,告知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的试题由小组讨论后拟定,并制定出答案及评分标准。试卷出定以后,老师可以安排一次课,将各小组出的试卷就用于各组交叉考试。老师根据各组出卷的质量和答卷的质量为各组评定分数,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项得分。学生要出试卷必得完整、仔细地阅读教材,找出教材的重难点,学生自己出试卷来考核自己,比老师出卷来学生被动地接受考试的收获多得多。

《中国古代文学》在讲及具体的作家作品时必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风格。与其枯燥地讲述这些风格有如何的不同,不如直接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来感知、比较。比如讲苏轼的词,“苏轼写过不少与传统文人词风相合的作品”,但他并不以此为囿,又“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如果脱离作品,单纯地讲苏轼的不同的词风,学生未必好理解。此时可以请学生起来朗诵苏轼的代表不同风格的两首词,如请一位女生朗诵《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再请一位男生朗诵《浪淘沙大江东去》。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本就有朗诵的功底,朗诵的效果非常好。通过两个同学的朗诵,学生经过比较,很自然地就能感知到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比老师单纯地讲授效果就好了很多。而且,学生可以在文学课上练习朗诵,这门课也就没那么枯燥了,他们的表现欲也同时得到了满足,一举几得。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表现欲较强,好胜心也较强,对于有些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学习《诗经》,按《诗经》内容的六个方面,让每组各选一首诗来朗诵,几个组比赛,每组出一人当评委,不评自己组。对于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朗诵是基本功,要想朗诵好这个作品,必然要去考究该诗的意义、内涵,确定节奏、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诵作品,对于《诗经》的音乐美、节奏美自然就感悟到了。而每个组朗诵一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对于内容也熟悉了,要评判别人朗诵得好不好,也要去研究一下别人的作品,不用老师督促,学生自然会将这些作品都弄熟弄懂。通过比赛前的准备、比赛时的评判,让学生主动去钻研、感悟,学生从比赛中获益匪浅。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有表演的功底,对于有些适宜演出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比赛。如学习《左传》《国语》《战国策》,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表演《晋公子重耳之亡》《邵公谏弭谤》《苏秦始将连横》等作品。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分工:服装、道具、编剧、导演等。要把一篇散文编成一个剧本,不熟读,不读懂读透自然不可能完成。这就把老师要学生读变成了学生自己要读。比赛结果,除了评出最佳小组,还可以评选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这就将学生的专业课与文化课也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这一模式充分利用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好奇心重、从众性高等特点,老师平时就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所关注的东西,把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学生都喜欢看影视作品,尤其是新品。在讲《楚辞》时,单单立足课本来讲,学生一定感觉是又枯燥又难懂的,但是如果在进入《楚辞》这一章前,先给学生播放《芈月传》里黄歇领诵、芈月领舞的那个画面,学生估计都会很感兴趣。这个时候老师借机提问:黄歇朗诵的是什么?楚国人为什么会这样重视这个仪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这时候再因势利导地讲授楚国的风情、习俗、黄歇领诵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自然也就很容易接受了。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也就顺理成章的完成。以上教学模式在操作中或许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也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摸索就可以解决的。但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只要愿意动脑筋、花精力去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学情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摸索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相信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课堂定能成为快乐高效的课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