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4:29:35 页码:11
最新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实用10篇)
2023-11-21 14:29:35    小编:ZTFB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改进的方向。8、要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总结的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欣赏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藏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存在,作为藏族文化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舞蹈文化同样也是十分独特的存在。藏族舞蹈多姿多彩,独居魅力,藏族舞蹈就是以它独特的艺术性和宗教性,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藏族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信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藏族的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是相依相存的,宗教文化不断影响藏族舞蹈,藏族舞蹈充分反映、表达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在藏族舞蹈的表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藏族舞蹈包含了很多丰富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在研究藏族舞蹈和宗教文化。以下通过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的分析,来促进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的共同发展。

一、藏族舞蹈的历史发展概况。

传统的舞蹈艺术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步产生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舞蹈这种文化已经印刻在人们心中并且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丰富人类生活以及从古至今的精神文化。藏族舞蹈是形态鲜明的民族舞蹈,是在藏族五千年发展史上发展下来的,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藏族舞蹈是传统的五大舞蹈之一,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文化以及信仰,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小型社会缩影。在中华民族的所有舞蹈分类中,本身少数民族的文化就是相对特殊的,在这种情况下,藏族文化的底蕴以及表现形式都是令人惊艳的,并且藏族相对来说对于宗教是信奉的,宗教文化对于藏族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影响较大的,因此藏族舞蹈发展至今,宗教文化对其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二、宗教信仰影响舞蹈。

在封建社会,人类对于大自然有许多的敬畏之情。自然界许多奇幻的景象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恩赐同时也有惩罚,因此人类认为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抵抗的,并且认为这种自然的力量是可以支配生活、支配人的意识想法,对于大自然,古时的人们是怀揣着敬畏之情,认为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且可以预知操控着整个世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在人的意识依赖下被创造。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人对过去的忏悔以及对未来的希冀,在藏族的生活以及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藏族的信仰当中,佛教不仅仅是唯一的信仰,只是大多数人都信仰佛教,宗教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藏族舞蹈的传承以及发展。

在舞蹈的表现上,藏族人民对于舞蹈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在藏族的舞蹈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向左方向进行旋转然后再向右方向旋转,方向的变动是以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变化,这些顺时针不仅仅体现在舞蹈方面,在生活当中,顺时针无时无刻不在藏族人民当中体现,例如寺庙的右旋以及生活中有关旋转的东西都是依靠右旋,其实这些表现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含义。在佛教的有关文化当中,佛教是推崇方向的顺时针变动,因此藏族人民出于对佛教的崇拜心理,在生活等方面也都是在右旋的基础上,在藏族舞蹈方面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对于佛教的尊重以及推崇正是表现了藏族人民对于佛教的信仰,想要依靠佛教来表现对于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发展中,藏族舞蹈与宗教信仰结合,所要表现的是人民对于生活幸福的向往,宗教信仰正是给人以期待。

对于宗教的信奉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藏族人民,藏族舞蹈更是如此。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有一部分寄托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因此舞蹈的表现形式上很大一部分是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藏族舞蹈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表现的,一种被称为“民间舞蹈”,另外一种被称为“藏族舞蹈”。虽然分为两类,但是宗教思想在这两种舞蹈中都有所体现。

民间舞蹈顾名思义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舞蹈,这种舞蹈的起源是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至今,在这种舞蹈方面,表现的是历史的源远流长,是从古至今的人们思想境界的变化。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也是各有各的特点,藏族舞蹈是特点尤为鲜明的一种舞蹈。“卓”“谐”“热巴”等舞蹈都是属于藏族的民间舞蹈,却因为地理位置等的差异,所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这几种舞蹈当中有的舞蹈注重的是动态的效果,热情奔放,有的舞蹈注重的是柔情的效果,在轻柔静态的音乐中体现舞蹈的静美。有的舞蹈是简约大方,但是有的舞蹈注重的是跳舞的艺术节奏感,因此动作也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和复杂的。在“民间舞蹈”的“卓”舞蹈当中,宗教意识的表现是比较突出的。在“卓”当中,动作豪迈,大多数舞蹈者不拘小节,是藏族人民用来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即兴表演的形式是“卓”的表现特色。在藏族人民中,大家都是以自己表演的出众引以为豪的,并不拘泥于畏畏缩缩的表演,这些出众的思想是在宗教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对于藏族人民是一种激励式的一种存在,它激励着藏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

众所周知舞蹈产生于祭祀等活动中的仪式,在祭祀等活动中,舞蹈的加入让原本的活动会显得更加神灵化以及具有仪式感。但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在古时的西藏,祭祀巫术等活动都是运用舞蹈,渐渐地发展出了一种新的藏族舞蹈—羌姆。羌姆是藏族舞蹈中的一种重要的舞蹈,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羌姆是表现驱鬼降魔的一种宗教化的舞蹈。每次到了庙会或者法会的时候,羌姆这种表演形式的舞蹈都会表演一两天,这种形式的舞蹈是受到教徒喜爱和推崇的。在羌姆当中的舞蹈表演形式以及服装道具的模板都是按照佛教里面的形象所打造的,羌姆的表演氛围相较于其他的舞蹈来说是比较严肃的,甚至会让人觉得恐惧。由此可以发现的是,宗教意识对于舞蹈的表现是有很大影响的。

在古时社会,舞蹈是在对于神明请求时所表演的,用舞蹈的形式来祈福。请求神明对于未来生活的照顾,请求神明可以保佑五谷丰收,保证人民生活幸福,并且也是为了可以供奉神明,由此才产生了最古老的舞蹈。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公元八世纪时佛教就在藏族当中被传承至今,因此传统的宗教文化对于藏族舞蹈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虽然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藏族人民的宗教意识略微淡薄了一些,但是宗教文化意识对于藏族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舞蹈是藏族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种,在舞蹈当中加入宗教文化使得藏族舞蹈在舞蹈行列中变得独特。在文化的发展当中,不仅仅是宗教文化影响着舞蹈,舞蹈也间接地影响着宗教文化,同时舞蹈也让藏族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宗教文化,使得宗教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人民也乐于相信宗教可以带给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

五、现代藏族舞蹈的宗教文化发展。

随着時代的发展,现代藏族舞蹈并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发展行列,信息的全球化使得舞蹈的发展也面向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发展当中,藏族舞蹈不应该仅仅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结合其他文化元素的发展,在原有的宗教文化当中加入更加新颖的元素,但是不能丢弃原有的宗教文化。藏族文化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的,舞蹈只是反映文化的一个小小的方面,随着国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藏族文化方面受到很大的关注,藏族舞蹈更是在关注的首要行列。古老藏族舞蹈融入了新的元素产生新的现代舞蹈。在现代舞蹈的创作过程当中,藏族舞蹈的造型方面并没有摒弃原有的造型,还是传承着最古老的藏族文化,将古老文化与新文化相结合所创建的藏族舞蹈将会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六、结束语。

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意义重大,藏族舞蹈所具有、所表达的文化信仰,都是藏族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舞蹈也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安康幸福的向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藏族舞蹈在现如今的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这样的藏族舞蹈,不仅贴近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两种文化的碰撞产生了现在独特的藏族舞蹈。

参考文献:

[1]石胜.论藏族宗教舞蹈艺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人类的艺术行为与生俱来,它源于生活、强调个性,它不同于大众,它是有思想的,它不受限制的追求美,它是制造和创造,它诠释着人类的智慧和审美判断。如,现代舞剧《孔雀》是一个围绕着生命和爱展开主题的故事,杨丽萍把对美的创造运用肢体语言和体能技术展现。通过舞台向观众传递艺术家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艺术的思考和感悟。从人类的意识觉醒之时,人类就有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判断,人的思维能力就显示出了对审美的艺术性实质特征。由于人类思维表达的方式是以通感的视觉形象显现的,而人类天生又具有对这种直观显现及通感感受有思维反映能力。因此,人类的行为中具有鲜明的审美艺术性特征。再如,手工艺者在雕刻艺术作品时,他在雕刻这一行为过程中就体现着审美特征,而雕刻后的成品在其制作的过程中就已经赋予了创作者的'审美判断。因此,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人类行为的成果,同时,这个美的作品也寄寓创作者具有判断观念的视觉形象。

二、现代艺术中人类思维实质的艺术显现特征出现消解现象。

艺术思想的消解是从人类思维出现东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区分开始的。科学思想对人类思维活动中想象力的扼杀,早在古希腊神话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中国千百年来的艺术思想随着西方理性思维的入侵而日渐消解。传统的艺术思想越来越“全球化”、“模式化”,并逐渐失去自己的风格。人类在进入现代社会形态以后,以理性思维方式作为人类认识的基本方式。现代艺术无处不体现着科学性、技术性的特征。尽管我们大力倡导传统文化,呼吁人类回归,但大趋势下的发展中,人类已经适应了这种现代化的理性思维和科技化的生存方式。

(一)人类思维的显现特征在消解,人类不再创造“文化”了。

人类是从巫术行为开始创造人类文化的,文化不仅体现人类性、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艺术性等综合特征,同时又具有艺术价值。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很好的例子。生活在现代社会“全球化“生存状态下的我们,接受开放的、多元的科学技术,被理性的思维物质化,从人类思维审美艺术性实质而言,人类已经没有了创造文化的能力,因为它不具有人类思维艺术显现特征。以民族声乐为例,现在流行一种中西合璧的唱法,就是说用西洋的发声方法来演唱中国的民歌,这就抹煞了民族音乐的地域性,致使民族音乐不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各地民歌之所以不同,与地方方言、发音位置、咬字吐字、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风格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经得住历史考验才得以流传下来的。如果非要用一个方法来规范,这种超越地域性的演唱也将不伦不类。并且,无论是对于创作者还是演奏者,在以后的创作中都无法进行,最终丧失创造能力。

(二)现代艺术具有了“科学性”、“科技性”特征。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因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具有审美艺术性的特征。现代文艺方法是现代社会兴起的现代文艺思潮的产物,现代文艺方法具有科技性特征,并且直接将科学理论作为文学艺术的指导理论。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经历一个“从会唱歌到不会唱歌”的过程,在没有方法之前演唱者对于音乐的审美在于好听。而学习了系统的方法之后,会经常的去找声音、找位置等。学习者被这些所谓的“科学发声发“束缚了,一味的追求方法而忘记了唱歌是为了体现音乐的美,是为了让音乐成为自己的语言向人诉说。所以说,关照艺术之前先关照方法并不科学。对作品的分析不鉴于对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认同一个公里性概念或公式,得出同样的感受和结论,这种强制性的西方文艺方法有悖于艺术性特征。一千个人眼里本应该有一千个哈姆波特,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感触不同,对于作品的理解自然也是不同的。最具现代艺术特征的当属电影艺术,它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是一个没有时空限制的科学方法,它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并表现其艺术特点。电影之所以可以称作为艺术因为它可以通过其感官性、直观性的特点来表现审美性特征。电影艺术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对舞台艺术又致于致命的威胁。尤其是后现代电影,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程序化的生活规范,致使人的思想也规范化、模式化,缺少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和修养。让现代人在艺术行为方面的思维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三、结语。

现代艺术将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艺术问题,如果艺术都要强制性、模式化,那么艺术便离终结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祝小苹.艺术学教程——艺术思想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根据以上论点,即“人类对事物的观察、经验和探索方式规定特定的人类文化”的论点,我们可以把全部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时代:宗教文化时代,科学文化时代,精神文化时代。

1.宗教文化时代。

这是人类文化在它刚刚开始时所具有的形式和时代,是人类幼稚和童年时期的文化形态。在人类的童年时代,由于人类精神还处于朦昧状态,另一方面客观事物在人类精神面前的展现也还很不充分,因此人类对周围的客观事物非常缺乏了解,人类不了解存在和发生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的实质,不了解它们为什么存在和发生。比如,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人们对地震、日月变化、风雨雷电、甚至自己居住的星球的性质和形状等等无数事物现象十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人类智能发生到了这样的程度,它足以使人类对其周围的各种事物的存在和发生感到好奇、害怕等等,使人类对这些事物发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便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人类对事物和世界极其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人类又对这些事物和整个世界存在着极大的求知欲望。这一矛盾是人类文化在宗教文化时代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矛盾促使人类宗教文化的产生及发展。

之所以说这个矛盾促使了人类宗教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因为人类精神正通过宗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而使人类精神在这个矛盾面前的躁动平静下来的。由于人类不能得出事物存在和发生的真实原因,因此人类便创造出一些拟人化、人格化的东西来代替事物的真实原因,以使事物得以“合理的”解释。这样,神、主、鬼、上帝等等便产生出来了,宗教也就产生出来了。

宗教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它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的朦昧无知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中,人类精神总是用自己所想象到的东西来规定和理解客观事物。这种宗教的主观规定便是宗教文化中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经验、探索和理解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人类宗教文化的存在及其性质。比如,在宗教文化下,当人们遇到一件事物(如自然灾难)时,总会意识到这是什么神在起作用。在基督教中,世万物(包括人)都是由上帝创造和支配的。因此在宗教文化中人们对事物的经验、探索和理解总是出于一种人的主观规定,没有什么实在根据。神的存在和作用只是人的主观规定,而没有实在根据;即在客观世界里不真实存在着神(当然在宗教文化时代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这种没有实在根据的主观规定便决定了人类宗教文化的存在及其性质。

宗教文化从最初的寓言、迷信、神话时代,到它的高级发达的、具有一定理性气息的时代,经历过好几千年,其中欧洲中世纪是宗教文化最兴盛发达的时代。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初始形态,它曾为人类文化提供过无数杰出的文化成果,它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2.科学文化时代。

科学文化时代产生于众所周知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此时宗教文化已经走过了它的全盛时期,而走向衰落。随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接触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人类开始意识到用宗教的主观规定方式来了解和把握世界不尽合理。并且这种意识越益强烈起来,最终冲破宗教文化所设置的精神枷锁。此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方式从主观规定转向了实证,即寻求事物实际存在的根据--寻求事物的实在根据,这种根据是能够经过实在证明而存在的。这就是科学文化对客观事物的经验和探索方式,它决定了科学文化的存在及其性质。

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这个科学文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最显著地意识到这样一点:科学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被利用的手段;科学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它为人类的其他目的服务的地位。在科学文化时代,人类创造出了无穷的物质财富,这是宗教文化时代所不可比拟的。而这些物质财富归根到底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在这个时代人类在自然面前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与解放;没有科学及技术,人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使这些物质财富得以创造出来的动力是什么呢?是人的需要与欲望;这种需要与欲望在宗教文化时代曾被禁锢起来,现在它则解放出来了。因此支配着人类科学文化时代的是人的各种需要与欲望,对物质财富的无限占有欲。正是这种人的需要与欲望使科学繁荣起来,因为靠科学能创造出无穷的财富。人的欲望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切身需要,人的切身需要得不到保证,人就趋向死亡。因此,对人的欲望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只好让其完完全全地合法地得到最大满足好了。

目前人类社会正一般地处于商业时代(而现在的中国也正努力摆脱几千年来的旧时代、旧文化的束缚而试图闯进这个商业时代),这是一种以人的自然欲求为主导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的自然欲求被看作是绝对正确的。人们需要什么,社会就生产什么,“顾客是上帝”。

因此,在科学文化时代,科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这也是科学的社会实质;科学从人类总体上来说只能处于这种从属的受利用的地位。许多人都把人类的科学文化时代看成是高级完善的文化时代,其实科学文化时代只不过是一个使人类的各种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时代。如果人类能够通过这个时代,即能够使人类普遍满足各种物质需求,则人类文化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级的时代。

3.精神文化时代。

如何寻求和确定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是人的价值问题的重要内容,只有懂得如何去寻求人的价值,人的价值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那么究竟如何去寻求这种价值呢?在这里,我们最好把人和人类也看成是一种有用的“物品”,有它的使用价值。任何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这个物品的价值之所在,是这个物品的意义之所在。因此,一个物品有什么样的作用,它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对于人及整个人类情况完全一样,一个人在社会上、在世界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个人就有什么样的价值;人类在整个世界中起着什么作用,人类在世界中就有什么价值。人的价值与人所发挥的作用是一至的。

那么,如何了解到人及整个人类的作用呢?这种作用不单取决于人和人类自身的愿望,它涉及到许多因素,涉及到人与它周围环境的各种联系。概括来说,人及人类的作用取决于人及人类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具有的地位。一个人在社会上具有什么地位,它在社会上就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人类在自然世界中具有什么地位,它在自然世界中就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因此,要想了解人及人类所具有的作用,就要努力追究人及人类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这种追究就是要了解人及人类的本质,了解它与其周围世界的联系,了解世界的最终本质。因此这种追究也是极费复杂艰难的。对人及人类的本质、对整个世界的本质的追究和探索是用科学的方式,而不是用宗教的方式进行,即用(更深刻的)实证的方法进行,而不是用主观规定的方法进行。但是在这里,无论是用科学的方式,还是用宗教的方式,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有一个,也就是人的本质及世界的本质。这也即是精神文化与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相似之处,因为宗教也是努力探究人及世界的最终本质的。

对以上精神文化的论述可以概括如下:精神文化的主题是人的价值问题,而人的价值与人所具有的作用相一至。人的作用又与人在其存在的周围世界中的地位相一至,人在与其周围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人就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因而人就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这样,要了解人的价值之所在,就要深入研究人与世界的联系,研究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探讨世界的最终本源。因此,对精神文化可以归结为这样的一句话:探究世界的最终本源。

结语。

以上,本文十分粗略地阐述了人类文化史的实质、主线与时代划分。人类文化史实际上是人类自由、民主和解放的历史,因此在这个历史的最高、最后阶段即精神文化时代,人类的自由、民主与解放的崇高目标得以真正实现。而到这个时代,人类也才真正懂得自由、民主与解放的真正含义。一个人,只有具备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他才是自由和解放的人,他的自由和解放只有在他过上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时才会真正实现。在宗教文化时代和(人类目前所处的)科学文化时代,人类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民主与解放,因为宗教时代不用说,就科学文化时代来说,人类还处于谋求满足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时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这个核心任务而进行,此时每个人(或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去活动、去工作。而不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价值、获取生命的意义。单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去活动,是不可能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人们参与物质生产过程,成为这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构成因素而与别的生产要素处于相同地位,这样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民主和解放。而人之所以愿意遵从于这样的地位,是因为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因此人的自由程度与人脱离生产过程而生活的程度成正比,当人完全脱离生产过程后,人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才有条件实现他自已的自由,选择最有价值的事业,从而使一个人的生命具有意义。因此,在精神文化时代。人类已普遍地脱离物质生产过程,此时生产过程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之下已完全实现自动化。总之,只有当人类不再为获得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奋斗、拼命工作时,人类才有条件寻求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生命的意义,此时人类才真正享受自由、民主与解放。

另外,要懂得人类文化史的整个过程是人类对世界(包括对人类自身)之了解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宗教文化时代,人类对世界只有一种感性的了解,而为了解释这种感性,人类便设定出一些神和主来。科学文化时代则使人类对世界的了解深入了一大步,但它还没有达到对世界本质的真正了解。精神文化时代则是人类对世界、对人类自身了解最深刻的时代,它努力从整体上探求世界的本质,探求人类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只有达到这一点,人类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自由、民主与解放。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肩负着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使命,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能够将人才置于主导地位来有效实现技术合理化目标,进而促使专业技术人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我价值,并丰富人才的生命价值取向内涵。

4.2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和平等观念。

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被世界广泛接受,它强调教育的阶段性与持续性,是伴随个人一生的各种教育形式的总和。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个体的知识技术构架也应不断进行更新,职业继续教育是各个岗位专业人才工作范畴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个体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有效教育形式。另外,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保持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层面,这正是世界职业教育中绿色技能所提倡的生态理念表现之一。

总之,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结合现代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不断调整与完善,能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张h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晶华.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后现代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刘金芝.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j].经济研究导刊,2014(8).

[3]尹睿.文化取向的技术哲学:当代学习环境研究方法论的新路向[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5-9.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中西方的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在中西方的交际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方面的差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具有差异性,加之文化具有历史性,是人类长期发展所积累下的物质,不同民族与区域都有着各自特色化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道德标准以及社会礼仪与习俗方面。关注文化差异对交际活动的影响,通过有效认知文化促进交际活动有效性的提高,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日常交际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交际不仅是语言的交际,更是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体现在语言中,中西文化的不同,会让中西方的语言交际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对于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影响如下:

(一)称呼上的差异西方国家在称呼上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英美国家,小朋友可以直呼爷爷与奶奶的名字,而不是中国的爷爷奶奶。同时,长辈对晚辈称呼时在其姓名前加个“小”字,表达对晚辈的疼爱,这在英美国家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同样,“老”字在中国的称呼中也是经常使用,一些关系亲密的朋友不分年龄会称对方为“老张”、“老王”等,年龄较大的人也会这样称呼,在中国,这样的称呼会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但在英美国家却不是这样的。在中国,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邻居,都可以用哥哥,姐姐进行称呼,但是英美国家,无论性别、年龄,都可以直呼其名。

(二)寒暄上的差异中西方国家在传统寒暄的交际中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打招呼方面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中国人见了面,会有意无意地寻问对方“你吃过了吗?”或者“你这是去哪儿啊?”,以此作为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心里并没有真正期待对方给自己一个高质量的答复。在寒暄中,也经常会问到对方的年龄、婚姻以及个人薪酬问题。但是,这在英美国家都是被人极其反感的聊天内容,如果和他们谈及这些,他们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不太相关的事物打招呼。他们见了面,都会聊一聊天气或者政治问题,总之与个人问题无关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寒暄。这就使得中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误解。

(三)赞扬上的差异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大多比较委婉,经常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直接说出来。在得到他人的赞美时,中国人比较谦虚,虽然内心接受了这份赞扬,却不会当面大方地承认。在接受赞美时,中西方人会有不同的反应,且在用词方面存在差异。当中国人受到他们赞美时,会在第一时间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而西方人听到他人的表扬,都会大方地说“谢谢”。在中国人眼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西方人眼中,被人赞美是一种乐事。

(四)道别上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不尽相同的方式。受到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与他人道别时,都会送一段距离,将客人送到自己爱门口,甚至送到更远的地方。被送人的会说“请留步”,主人会说“慢走或者经常来”。在西方人眼里,这些礼貌用语都会被理解为邀请,如果对西方人说“再来”,他们会认为自己得到了邀请。英美国家的人在道别时,一般都是用微笑或者手势说再见,没有太多的礼节与语言。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作用于交际原因。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一般人们总认为人类文化史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文化现象的聚合体,这些文化现象之间的主要联系不过是年代和时间顺序而已,而看不到人类文化史本身所包含着的根本实质。实际上,人类文化史整个地体现着一种实质,这种实质使通常被认为是支离破碎的整个人类文化史显出一种整体性,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那么,这种人类文化史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人类的自由,民主和解放,自由,民主和解放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理想。

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最基本的是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因为人的生存首先需要自然界不断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这种“自由”和“解放”最基本的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自由和解放,它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和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等。只有在这方面获得发展的情况下,人类才能从它自身的社会中获得自由和解放,使每个人都过上自由、民主、充满个性的生活。

把握了人类文化史的这个实质,人们就会认识到,人类的整个文化史就是人类追求自由、民主解放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其崇高理想的历史。人类文化史中的各个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和反映这个实质,它是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和反映的永恒主题。

文化史就象一条线,贯穿着人类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主导这条线的是什么呢?是人类自身的认识活动,是人类的思维、思想活动。因此,人类文化史的主线是人类的思想史。

文化这个概念包含着许多因素,有认识因素,有情绪上的因素,甚至还模模糊糊地包含着非文化的因素(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文化的东西’与‘引起文化的东西’之间总无法区分,因此就使“文化”这个概念模糊不清了)。然而,对文化起决定作用的是认识方面的因素,因为是认识决定和支配着人的情绪,决定着人的情感、热情和兴趣。在文化中,观念总是起着主导作用。人的观念产生于人对周围环境的深切体验和探索,是这种体验和探索在人的头脑中积累沉淀下来的结果,这个结果决定和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与习惯。前文曾说过,文化的核质便是人的精神,而每个人的精神都有两方面,一个是知(认识)方面,另一个是情感和意志的方面,前者决定和支配后者,即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情感或意志,从而就有什么样的精神。在人的各种行动中,认识和思想起实质性的.作用,而人的情感或意志则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促进人的行动的进行。因此文化的主导因素是人的认识、人的思想、人的观念和意志。

因此,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周围事物的体验、探索和理解中,没有这种体验、探索和理解,也就没有什么文化。人类如果缺乏对事物和世界的经验、探索与理解,自己就不可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来。另外,人类处于什么生存环境,接触什么事物,就具有什么经验和探索,就具有什么观念,也就具有什么文化;这就是各种人类文化的存在和区别的依据。比如,人类对自身服饰现象的探索与经验,会产生出人类的服饰文化。

不仅如此,人类对事物的探索和经验的方式,也会决定人类文化的性质,这种方式是什么,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类文化。根据这一点便可以对人类文化史加以时代和阶段的划分,因为在人类文化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事物和世界的观察、经验与探索的方式会有很大变化。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文化这个概念从辞源学的角度加以考虑,会得出使人感兴趣的结果。文,是个代词,代表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人(人类)的精神和文明,化,是个动词,表示一种变化、一种转化和进化。因此文化这个词可以理解为精神转化,人有文化就是人有精神素养,人已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精神状态,从野蛮状态转化为文明状态。因此,文化的对应面就是自然;这样,自然因素就不代表某种文化了,如自然的山、水、花、木等就不代表什么文化。只有人通过其精神而创造出来的东西才具有文化性,如长城就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但长江则不是。

对“文化”可以下这样的定义:人们创造和接受某种精神的活动和能力。这里,文化活动与能力有两方面,一种是创造,另一种是接受(即接受别人创造出来的精神)这两方面都是文化。因此文化便是指一种使人类精神得以创造和传播的活动与能力,而文化的核质便是人类精神。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摘要英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经过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之后,英国文学用蕴含在文学之内的历史、文化、政治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着各种影响,同时也为社会所影响。

而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泉也深深地影响着英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试以英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希腊文化英国文学浪漫主义传承。

古希腊是一个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国家。

希腊神话所蕴含的古希腊思想渗透到了英国文化的每个角落。

尤其在文学方面,作为西方文化开始和发展的源头,古希腊神话为英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很多英国文学家都是从古希腊神话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一英国文学的发展。

根据现代历史学家对英国文学的研究来看,英国文学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而古希腊文化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被重新挖掘出来登上文化舞台的。

第一个阶段,中世纪文学,又称古英语文学。

这个阶段是英语作为语言的形成时期,更多是以诗歌的形式对文学来进行记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诗人乔叟和他著名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

这部作品从音步、节律到韵式,从诗行到诗节,都为英诗诗艺打下了基础,为英语诗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被誉为英语文学传统的奠基之作。

第二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

希腊文化在这个时期登上欧洲文学的舞台,而以戏剧为代表的英国文学达到了巅峰。

这段时期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马洛和莎士比亚。

第三个阶段,17世纪文学。

这个时期英国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英国文学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都逐渐趋于多样化,作家们在诗歌以及散文方面不仅从古代作家那里学到一些东西,而且在实际创造中也加以应用。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文学家的感情愈加丰富多彩,主要作品以约翰・德莱顿《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为代表。

第四个阶段,18世纪文学――维多利亚时期。

小说开始登上文学舞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如狄更斯的小说《巴纳比・拉奇》和《双城记》,描绘了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小说的新颖构思。

第五个阶段,19世纪文学――现代主义时期。

各个小说流派占据了英国文学的舞台。

作品多是描写现实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批判资产阶级的罪恶。

如司各特的《威弗莱》以18世纪苏格兰詹姆斯党人起义为题材,歌颂了高地人民的英勇,哀悼了苏格兰氏族社会必然衰亡的命运。

第六个阶段,当代文学。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现代派文学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描写的多是现代都市居民的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更偏向于快餐文化,甚至不能称之为文学。

如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马语者》被认为是当代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艺术性的作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言情小说。

对于英国文学来说,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直接影响到英国的文学流派。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文化就大量被翻译成英文,在文学界产生深远影响,大批的英国作家,如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都明显受到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

下文将进行深入论述。

古希腊思想文化主要通过大量的神话故事来体现,而英国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希腊神话的影响。

本文认为,古希腊思想文化对于英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英国文学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内容方面,尤其在文艺复兴之后,古希腊的思想文化被重新发掘出来,其影响日渐深刻。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英国文学作品中关于古希腊神话内容的直接引用。

如英国文学家拜伦的代表作《唐璜》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歌《哀希腊》,其中就有“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的诗句。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美男子,他是天神宙斯的儿子,在出生之前,天后因为嫉妒而派出大蛇虐待他的母亲,并不允许女神为其接生,最后他出生在一个叫做狄洛斯的岛上,并与孪生妹妹阿耳忒弥斯一起杀死迫害他母亲的巨蟒皮同以及羞辱他母亲的尼俄柏及其子女。

在古希腊的神话当中,狄洛斯是阿罗波的出生地,阿波罗既是人类的保护之神,也是光明之神和预言之神,同时被认为是希腊文化的守护神,具有消弥灾难的能力。

在诗歌《哀希腊》中,光神和守护之神阿波罗的崛起,象征着希腊的光辉明天即将到来。

诗人正是以饱满的热情,借助于阿波罗的故事预言希腊的美好明天,鼓励希腊人民奋起反抗,抵御外来的侵略,用努力斗争来换取民族的解放。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并不是直接体现的。

英国的文学家们在创作时引用大量的希腊神话,而引用的内容往往是为表达文学家的个人思想感情而服务的。

希腊神话反映着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模式和行为模式,它直接影响到英国文学的创作意识和思维模式。

如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

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因其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却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火种,因此触怒宙斯。

宙斯把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边上,派出一只鹰每天去啄食他的肝脏,但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再度被啄食,反复不息。

在《弗兰肯斯坦》一书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一个怪物,并赋予其生命。

这个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但他却处处受到创造者以及众人的嫌恶和岐视,最终走上极端,与创造他的科学家同归于尽;如同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却受到天神宙斯的惩罚。

这两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在感情上具备内在的共同点,作者正是借助这种共同点来表达其哲学思维――人性中具有双重的性格,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哈姆雷特》中就有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故事的体现。

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并迎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后。

俄狄浦斯一词的本义是脚踝,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在出生时就被刺穿脚踝丢弃;在后世的流传中,俄狄浦斯逐渐成为恋母的代名词,并出现“俄狄浦斯情结”一词,即恋母情结。

在剧作《哈姆雷特》的开端,主人公哈姆雷特遭受数项打击:父亲的死亡,叔父的篡位,自己丢失王位并被流放等,其中最大的打击,是母亲的改嫁,即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

之后复仇的过程中,他再三延宕,一再错失杀死仇人的良机,也是出于俄狄浦斯情结,因为他觉得自己并不比弑兄娶嫂的仇人优秀,直到剧情最后,母亲误饮毒酒身亡,他才终于刺出复仇之剑。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很多对于希腊神话即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引用,都是用来表现一种精神状态。

仍以普罗米修斯偷取天火的故事为例,如拜伦的《普罗米修斯》、雪莱《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以及朗费罗的《普罗米修斯,或诗人的先觉》等,都取材于这个古老的希腊神话。

在他们的作品中,普罗米修斯虽然也是以悲剧的形象而存在,但却不同于《弗兰肯斯坦》,他并非以一种不容于世的形象存在,而是以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的英雄形象而存在,是被世人所传颂和膜拜的。

这些著名的文学家借助于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在向世人传达了一种浩然正气,一种敢于反抗专政和暴制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作品所着重传达和表现的,是古人不肯向命运低头、甚至改变命运的的顽强意志。

其它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诸如英国诗人雪莱的《阿多尼斯》等。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天生美貌动人,爱情之神维纳斯和冥后珀耳塞福涅都对他心生爱慕,然而他却在外出狩猎时被野猪咬死。

诗人借助神话表达了天妒英才以及对友人济慈的悼念之情。

这些都是英国文学家们对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利用与再加工。

英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其创作内容和思想感情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样,在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当中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太阳神阿波罗是奥林匹斯山里最受尊重的一位天神,他庄严、稳重,十分理性;而酒神狄俄尼索斯则截然相反,他无忧无虑、整日和朋友饮酒作乐,反应人潜意识里的反常、变异等非理性成分。

而英国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两个不同的流派,分别主张不同的文学理念:阿波罗式注重理性的传统创作;狄俄尼索式偏向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化。

尤其是狄俄尼索斯式的文学主张,在20世纪英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尤其显著。

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更强调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将秘密、肮脏、难以启齿的生活细节坦率、朴素地通过诗歌描述出来,把自己感情和情绪上痛苦、失常等不理性的情感灌输在诗歌中。

如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

在讽刺喜剧《幸运的吉姆》一书中,作者艾米斯采取第三者的叙述手法,以幽默的笔法对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加以描述,甚至将社会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等严肃问题也寓于轻松、浅显的幽默当中。

在作品当中,主人公吉姆希望能过最低限度的舒适生活,可是人们给他的却是虚伪的理想主义。

它所表达的是阿波罗式高雅文化与狄俄尼索斯式通俗文化的相互冲击、相互抵消以及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造就出新时期的新文化,吉姆以狄俄尼索斯式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状况下社会的种种不满与批评。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众多文学家如莎士比亚、邓恩、马洛、斯宾塞、弥尔顿都是在作品中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化的倾向,即狄俄尼索斯的文学流向;但在17世纪中期开始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家则认为艺术是在逻辑、秩序、确切以及情感控制的基础上来进行表达的,是阿波罗神代表的传统创作方式的代表。

至19世纪初期出现了最众所周知的浪漫主义时期,这是狄俄尼索斯文化思想的最完美的体现,华兹华斯、雪莱、拜伦、济慈等浪漫主义者更强调通过诗歌来表达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用诗歌来表现与众不同的思想。

但19世纪50年代后又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即阿波罗式文学倾向,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家强调要用理性的思想来评价现实社会,例如夏洛蒂・勃朗特所创作的《简・爱》,虽然具备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但却处处充满了理性的思考痕迹。

这两种不同方向的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两种不同流派不停地碰撞和交流,促进了英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结语。

英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杰出代表,而古希腊思想文化则是欧洲文化的发源,英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作品内容还是创作思维,甚至在文学流派方面都受到古希腊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英国的文学作品当中,经常可以见到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文化,但这些并不只是简单的引用,而是加入了作者的思维与感情,是一种文学上的创造与再加工,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因此,我们在欣赏英国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所引用的古希腊文化,更要跳出古文化的框架,去体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岂深、孙铢:《selectedreadingsinenglishliterature》,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2]陶洁:《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版。

[3]王发德:《谈希腊罗马神话对英国文学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7期。

[4]吴文泉:《小议希腊神话之〈奥德修纪〉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时代文学》,第8期。

[5]辛玉茹:《希腊神话对英国文学的科学性影响》,《科技经济市场》,20第9期。

[6]屈峰:《希腊神话在英国文学中的文化积淀》,《文教资料》,20第9期。

[7]李晶、薛媛:《浅析希腊罗马神话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方式》,《科技信息》,20第23期。

古希腊神话对英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2】。

摘要:古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古希腊神话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英国语言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文明程度高且呈现出多元融合特征,长沙窑作为该时期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大量蕴含宗教文化题材的瓷器。在佛教、道教、儒学“三教”相融并行的同时,长沙窑还受到来自异域宗教文化的影响,构成了多元化的宗教艺术装饰风格。

在唐代规模宏大、不计其数的窑场中,长沙窑凭借首创釉下彩装饰这一跨时代意义的创举惊艳了唐朝至今几千年的文化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长沙窑于中晚唐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了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长沙窑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卓绝千古的工艺特色,还在于其社会背景下蕴含的独特宗教文化艺术内涵。长沙窑虽为民间瓷窑,内容以日常生活、民俗风情居多,但在瓷器中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图案和诗文装饰,包括中亚、西亚等地方独特的异域文化,促进着宗教文化相融并行。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不仅是国外,在中国,宗教元素也对艺术产生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封建统治时期的中国,宗教往往作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一种力量,与政治相依附。通常统治者会根据政局的要求推崇不同的宗教主张来维护政权。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尤其唐统治者重视宗教对巩固统治地位所起的作用,随着政权的变革,甚至出现“三教并行”的现象。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在唐朝成为“全民宗教”,“纵观唐史,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平民百姓,不信道教者极少。”儒教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奉为法宝,至隋唐时代,儒教礼仪制度的建设已达到高潮;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又经过魏晋南北朝直至唐朝,已经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融合,占有重要地位;西亚文化也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而传入中国,为适应中国民众的心理需求而融合了世俗宗法色彩,因而也受到推崇。三教的宗教内容不仅为宫廷皇室所重视,其思想渗透于士大夫作品之间,同时也影响了广大民众。例如李白被称世人为“诗仙”,王维被称为“诗佛”,都显示了宗教与文化的相互影响。长沙窑瓷器装饰内容承载着当时唐代的宗教信仰,同时兼具外来宗教文化,也体现了当时的宗教文化需求。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水器“青釉绿彩塔纹瓷背壶”,“正面以绿彩绘七级佛塔,两边树木高耸入云,反映‘天下名山僧占尽’的佛教盛况。”。中国的佛塔源于印度,中文音译释作浮图、塔婆,亦称宝塔,于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广泛延伸至各地。佛塔建筑传入中国后,融入了中国亭台楼阁建筑风格,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这件青釉绿彩塔纹瓷背壶上所绘佛塔正如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中所描述的那样,“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长沙窑釉下“五彩火凤凰纹”壶,绘有红褐色羽毛凤凰,双翅舒展开屏,凰头朝斜上方扬起,凤尾朝右方横摆,左腿弯曲,呈独立状态,火凤凰于红花绿叶中翩翩起舞仪态万方,整个画面颇具动感。“凤凰”起源于楚国的图腾信仰,最早就现身于湘楚的高庙文化。古楚原住民崇尚“万物有灵”,相传凤为群鸟之长,飞时百鸟相随。楚人将太阳和凤凰结合在一起,这一尊崇凤凰的习俗影响到了其后几千年的宗教文化信仰。《说文》中有:“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安宁”(《说文》)。古代传说中凤凰雄雌同飞,相和而鸣,因此“鸾凤和鸣”是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多为婚礼祝辞。再有《大雅》中记载着“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以“凤鸣朝阳”寓意稀有的吉兆,比喻才华出众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是吉祥的征兆,古代相传,以为瑞应。长沙窑瓷器纹饰中不乏鹤鸟纹样,如青釉褐字“一雙青鸟子”诗文壶,书有“一雙青鸟子,飛来五两頭。借问舡軽重,附信到揚州。”一首,其中的“青鸟子”出自《山海经》:“西王母之山,有青鸟”,“青鸟”又称“青鸾”,是陪伴西王母的坐骑,看到青鸾即是西王母欲来的预兆,故而民间把“青鸟”称为信使,这是道教思想的深入。

“仁义礼智信”青釉褐彩壶,上有“仁、义、礼、智、信”五字,为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的概念,后由孟子引入“智”的范畴构成四德,再由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被世人称作“五常”。儒道是贯穿中华伦理道德发展的两条主线,该青釉褐彩壶上的诗词,正是体现了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长沙窑瓷壶还有西亚、中亚宗教文化影响的装饰内容,例如阿拉伯语书写的“真主伟大”;模仿中亚和西亚金银器工艺装饰手法的“联珠纹”;“葡萄纹”、“石榴”、“四叶纹”、“椰枣纹”、“金发女郎”、“异国情侣”等纹样;造型方面如“海棠杯”,其造型由波斯、粟特银器的“多曲长杯”演变而来。这也反映长沙窑瓷器不仅仅和宗教有关,也和当时的经济息息相关。

长沙窑产品釉色丰富、造型简单大气,装饰适用雅观,鲜明地表现出繁荣昌盛的唐代特色,记录着当时唐代的社会生活景象,宗教信仰,以及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在时代背景下的交融,在瓷器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一件件鲜活的实物资料,反映了当时宗教文化的影响力及人民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长沙窑中丰富的宗教艺术元素包含着宗教文化和社会需求等多重价值,宗教文化需求和社会宗教文化交流的双重濡染使得长沙窑呈现出独特的多维度价值。

人类文化演化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在网络新媒体发展的作用下,近年来以“微小说”、“微电影”、“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文化新生事物逐渐在整个社会中扩展开来,并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对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甚至是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群体,可以说基于大学生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个性化特点明显的特征,无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微事物的主要受用者。为此,我们有必要就微文化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起高度的重视,将微文化因素纳入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当中去,在对社会微文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探究微文化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路,以实现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以提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