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范文(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23:33 页码:11
最新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范文(优质9篇)
2023-11-11 06:23:33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思路。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论文,供大家对照学习、参考和借鉴。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一

我园这次的亲子活动进行的很顺利,计划很久的亲子活动效果很好,这次的活动是孩子跟家长们促进感情的活动,平时或许会有部分的家长会跟孩子们缺乏交流这一次是好机会,户外爬山活动,这次孩子们有和母亲一齐的,也有和父亲一齐的,每一个家长都按时参加了活动,这次亲子活动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们懂得坚持不懈,在一个就是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期间也有一些小游戏,让活动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一天的时间下来家长们对这次户外活动表示满意,这也是活动的收获,为孩子跟家长创造这么一个机会我也感觉很有成就。

活动是需要孩子们配合的,全班的孩子们都比较配合,部分的孩子还是有抗拒的需要加以沟通,这次户外活动由李教师带头,组织一切的活动事物,包括活动的游戏什么的,活动在附近一处景点爬山,因为是爬山这次爬山是不允许家长背孩子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坚持,当天的天气不是很热,爬山也很适合,开始的时候还有,孩子们相互嬉闹,时间一久了就出现了孩子坚持不住,欣慰的是大家都在鼓励他们,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很强,一有人说不行了就给予帮忙,还有家长,借助了这次活动跟孩子们的关系进了一步,大家都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加深了交流。

在爬山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游戏,就是孩子跟家长一齐跑,谁先到了指定的地点就赢,当然也是有奖励的这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动力,游戏的前提就是孩子跟家长要同时到指定地点,不许帮忙孩子,这个过程比较就,中途也会有孩子坚持不住,家长们一向在鼓励,为自我的海珠打气,很是配合活动,活动的进程很顺利,让我意外的是_小朋友全程都在坚持,没有说到放弃,还有一部分向_小朋友的都在不断的坚持,一向到了山顶终点的时候,才松懈下来。

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一次身心的锻炼,对于家长们来讲也看到了自我孩子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跟自我的家长在紧密交流,虽然活动是比较成功的,还有部分的小朋友表现十分好,这也让其它的小朋友有了学习的榜样,自我心里也有了不服输的精神,这次的活动不足之处就是在时间没有安排的到位,本来计划着午时四点结束,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事情没有意料到,午时五点多才结束,时间上还是有待改善,结束之后大家对这次的活动还是表示满意的,让我们这次策划活动的教师还是挺欣慰的,部分的家长表示还期望有下一次。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二

游戏治疗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并逐步发展成为治疗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目前游戏治疗的适用范围在扩大,有从“治疗性”向“预防性”的发展趋势,这也预示着游戏治疗将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游戏治疗向幼儿游戏指导的转变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表现。

一、游戏治疗的内涵。

游戏治疗一般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方式。近年来,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游戏治疗的应用和发展,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对游戏治疗的认识也出现了重大突破。受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影响,游戏治疗也就分成许多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游戏治疗派别有其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处理技术。

由于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所秉承的理论各异,在实践中发展出心理动力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个人中心游戏治疗等不同流派。但不论何种流派都对游戏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快了游戏治疗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

游戏治疗的突出特点是利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矫治。在游戏治疗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的目的,而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方式。游戏治疗是任何一种心理治疗中都可以使用的工具,而不是某一学派所特有的方法,它以游戏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中介。

游戏治疗经过实践与研究,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象征性游戏、艺术类游戏、自然材料应用类游戏、语言应用类的游戏、规则游戏。

象征性游戏主要是洋娃娃、布偶、面具、电话和积木等玩具的应用;自然材料应用类游戏是对沙、水、泥土、食物等材料的应用;艺术类游戏,包括乱画游戏、手指画、音乐游戏等游戏的应用;语言应用类游戏,包括说故事、角色扮演、放松想象等游戏技法;规则游戏如各种棋类游戏等。游戏治疗的适用对象有儿童也有成人,不仅可以用于个体也可以用于团体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

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在游戏主体、目的、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游戏作为它们共同的内容使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既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游戏主体的不同,游戏治疗中的游戏主体是来访者,是具有心理、行为障碍的儿童,也可以是成年人,参与者既有治疗师也可能有同伴、父母等人。

在注重心理治疗教育功能的游戏治疗派别中,治疗师也可以作为游戏主体参与到游戏中。幼儿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参与者可能是同伴、教师及家长等人。其次,游戏治疗具有外在的功利性目标,游戏不是心理治疗的目的,而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行为问题的手段,因此游戏要服务于特定的心理治疗目标。幼儿游戏活动不具有强制的外在目的,只有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身心完善的发展目标。不论时间与地点,若游戏条件满足,幼儿游戏就会自然地开展起来,游戏是幼儿本能的需要,它是幼儿自发的、感兴趣的、没有目的性的,不需要他人强制和教导。再次,游戏治疗中,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为来访者体验一种内心真实感,游戏治疗利用游戏的想象性、体验性提供给来访者安全的情感氛围和真实表达内心的途径,目的是要了解儿童的经验和深层心理活动,是通过看似虚拟的游戏活动解释内在精神世界的真实。幼儿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外部世界与连接内在精神世界。

游戏所具有的普遍性、一般性也是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游戏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他们文化中的象征符号,以及获得一些社会技能。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过程来传达那些现实中不能说的话或者难以言表的情绪情感。游戏中孩子们有想要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组织起来的愿望,在组织与运用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感,进而安全感大大增强。孩子们游戏时,他们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个性,他们行动的内在能量融入到了他们日渐形成的完善人格当中。

三、游戏治疗对幼儿游戏指导的启示。

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游戏治疗的目标、治疗关系、治疗技术中得到一些幼儿游戏指导的启示。

(一)确立孩子“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的游戏指导目标。

在日常的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并没有考虑通过游戏活动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幼儿只是尽情的体验游戏中的.各种情趣和感受。但教师与家长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是需要考虑其指导目标的,其必要性是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方向性。

传统意义上,教师与家长倾向于确立幼儿游戏的指导目标为促进幼儿认知、身体运动能力、审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但其结果是幼儿的发展是比较片面的,是各部分分离式的发展,而忽视幼儿作为独立的人的存在,缺乏促进幼儿人格完善的发展。游戏中,幼儿不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独立个体存在,这使得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所缺失。

游戏治疗的目标是广义上的治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具体目标。游戏治疗师不以孩子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而是以儿童本身为目标导向,解决儿童具体的问题。以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的总体目标是让孩子朝着自我实现和自我引导方向发展,其子目标是帮助孩子实现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更强的自我责任感;拥有更强的自我引导力;更全面地接纳自我;自强自立;独立自主;体验到更多控制感;更加敏锐地处理问题;拥有内在的价值体系;更加信赖自己。

确立幼儿游戏指导的目标,在考虑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性目标的同时,更要注重游戏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帮助孩子“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在幼儿游戏中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种具体目标。

1.帮助孩子接纳自我,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幼儿随自己的心意进行游戏,在孩子眼里,游戏没有好坏之分,游戏的过程也没有对与错,游戏过程中的体验比游戏结果更为重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内外信息的接受与处理,与环境的协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进而获得一种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获得对环境的控制感。成人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持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会使得幼儿接纳自己的游戏行为,成人帮助幼儿使自己的行动获得成功,进而使幼儿体验自我的认可与接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培养孩子的自我引导力,发展孩子的自我责任感。

卡尔罗杰斯相信,孩子们的行为时刻是受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驱使,它能使孩子们产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幼儿作为个体是具有为了成长而付出自然努力以及个体自我引导的能力。自我引导的结果就是儿童感受到为自己成长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基于孩子的自我发展的愿望,游戏的开始、进程与结束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由此孩子体验的一种自我掌控的力量与成就感。为了对控制感的获得,孩子能更加进行自我引导,自我责任感也在随之建立起来。

(二)由“治疗关系”到平等的“师幼关系”

目前幼儿游戏呈现一种教学化趋势,游戏教学情境中师幼关系是一种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由上到下的传导关系。即使存在新型师幼的关系如民主型、双主体型,这种教与学的关系性质对师幼关系注定具有限制性。这种师幼关系模式下,幼儿无法真正摆脱接受与被指导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幼儿的自主性、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幼儿在游戏中需要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那么游戏中的师幼关系应该与之相适应,使得幼儿引导自己、引导教师来发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获得帮助以达到幼儿的自我实现。游戏治疗中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同于师幼关系。例如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秉承积极的治疗关系具有治疗力量的理念,努力创立安全、尊重、接纳、信赖、自由的情感氛围,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建立起与孩子的良好治疗关系,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关系中,让孩子自由成长和变化,使孩子的人格得到自由完整的发展。

游戏中的师幼关系也是具有教育的力量的。其教育力量就在于教师创设安全、尊重、接纳的、信赖的、自由的情感关系氛围,对游戏中的孩子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建立起平等、自由的师幼关系。如何建立起这样的师幼关系,需要成人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为幼儿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幼儿的游戏活动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安全的环境既是指确保儿童生命安全与游戏活动顺利进行的环境,也指幼儿内心能有一种安全感的环境。

2.理解和接纳幼儿的世界。

热心和真诚地接纳和关注幼儿,对他们在游戏中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兴趣,也为幼儿漫长的游戏探索过程保持耐心,做到对幼儿真正的理解,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鼓励幼儿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

幼儿通过游戏的情境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达出来,有些在游戏之外的不被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消极情绪也通过游戏这种间接的安全的方式表达与释放出来。无论他们在游戏中表达的感觉与情感如何,教师都应该尽量无条件接受。

4.建立民主、自由的氛围,促进幼儿自己做出决定。

幼儿在游戏中,允许幼儿自己做出选择,给他们随意自由的感觉。有些孩子已经形成了依赖成人做出决定的习惯,或是有意要取悦与成人,孩子们会希望成人为他们做出决定。此时,成人替代孩子做出选择,就使得孩子丧失做出决定的机会。成人应该克制自己控制欲,努力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孩子自我成就感和责任感。

5.给孩子提供承担责任和增强控制感的机会。

对周围的环境幼儿只能有限地控制,但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获得一种控制感。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并承担其游戏结果的责任,与此同时,责任感和控制感都有所获得。

(三)由“催化性与影响性技术”到“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适当干预,可以给幼儿的游戏及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如丰富和梳理了幼儿的游戏经验,促进游戏对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成人为幼儿游戏提供的更多材料、新想法和技能,既能拓宽幼儿游戏的范围,也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反之,成人对幼儿游戏的不适当干预,则可能对幼儿游戏及其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成人对幼儿游戏统管过多,会抑制幼儿游戏的自主意愿,并且减少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甚至还有可能破坏游戏情节,致使幼儿放弃游戏。目前成人对幼儿的游戏指导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使得游戏的指导异化为对幼儿游戏的干扰。

经研究发现导致游戏指导异化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成人对幼儿及其游戏的分析和解读不够;成人不能准确把握幼儿游戏的介入与干预的时机;成人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与干预的方式、方法不当。对于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介入与干预也可以从游戏治疗中的催化性与影响性技术获得启示。

1.深入观察、倾听和理解幼儿及其游戏。

准确地理解幼儿及幼儿游戏是对幼儿游戏指导的前提。在日常的幼儿游戏中,一般成人不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情感体验,这样很容易因对幼儿及游戏行为的了解不足导致对幼儿游戏的干扰。

在游戏治疗中,治疗师通过陪同、关注式的认同对幼儿进行细腻而敏锐的理解。陪同是指成人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去感知和理解伴随幼儿游戏行为的情绪与情感。关注式的认同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幼儿关注自己的权利,并相信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成人通过耐心与信任地传达理解和认同,从而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更有创造力与表现力。

2.通过跟踪式回应正确把握干预的时机。

对在游戏过程中的幼儿系统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时机是成人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干预的关键。咨询师与治疗师通过跟踪式回应,在游戏中传达出对孩子本身与行为的兴趣,如“你正在那上面涂了许多颜色”,“你把一块积木放在了最上面”.跟踪式回应表达了治疗师的融入,并使得孩子感到治疗师与他参与了同一个游戏。在跟踪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与回应。回应幼儿的游戏表达行为时,不打断游戏的进行,自然融入孩子的游戏中,最好使幼儿没有察觉到。

一般来说,成人可以在以下方面把握干预的恰当时机:幼儿游离于游戏情境之外,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出现了问题,幼儿一再重复原有的游戏行为,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争议或争执,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并主动寻求帮助。

3.运用“促进的”回应作为干预方式。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适当干预能促进游戏功能,催化性与影响性技术是游戏治疗中治疗师对儿童的干预措施技术。在游戏治疗中常用的技术是促进式回应,咨询师的回应是简短的并且能够与孩子交互产生影响。

成人指导幼儿游戏需要采取“促进的”回应方式。常见的一些“非促进”式的回应方式有:注重幼儿的游戏行为而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在孩子表示物件所代表的意义之前,先给物件命名,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剥夺了孩子自我引导与承担责任的机会。在注意避免这些“非促进的”回应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成人与幼儿平行游戏进而引导幼儿模仿的平行式、成人作为某一角色进入幼儿游戏的交叉式以及成人采用直接对幼儿游戏中严重违规和危险行为进行干预的垂直式三种方式对幼儿游戏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兰德雷斯。游戏治疗[m].雷秀雅,葛高飞,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6]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1):4-5.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三

今天下午,李红老师就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进行了分享,李红老师从空间利用、材料投放、教师观察与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讲解,作为户外自主游戏薄弱的园所,我觉得受益匪浅。

纵观整个昭通的民办幼教形势,为了生源发展,民办园的办园趋势更多还是迎合家长的需求,因此大部分民办园都还没有完全进行游戏化教学这事,但正如李红老师所说: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科学、丰富的户外游戏活动的,所以作为幼教人,我们都应该积极的朝这个方向努力,把游戏还给孩子,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家长,让家长理解游戏活动对于幼儿身体发展、心理发展以及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所优质的幼儿园,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看似是简单的几个字,确需要我们用心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努力。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四

为了加强宿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按照会计系开展礼貌宿舍创立活动要求,同时促进各个寝室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礼貌互助。弥补现行体育教学不足,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进取性,丰富课余生活,培养社会适应本事。我们举行了“宿舍长治家”户外活动。本次活动于4月20日中午12:30九号楼户外举行。由会计系9号公寓主办、踏路素质拓展协会承办。此次活动参加的嘉宾有:。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宿舍成员分组进行游戏。经过我们的精心挑选,选择了三个游戏。齐心协力,能够提高我们的团结协作本事,增进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贴鼻子游戏考验大家的信任度;而音乐椅子游戏则能够锻炼大家的反应速度。游戏过程中教师们的进取参与更使本次活动到达了一个高潮。

活动第二部分为_x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经过本次活动,我们意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应对更多的压力,更多的挑战,我们能够用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去克服。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以迷宫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空间定位和空间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理论基点,给出了述宫游戏内容的选择与开展的操作建议。

关键词:迷宫游戏:空间智能。

迷宫是二维或三维空问结构的精简,也是在充满复杂的通道中,探索一条到达从入口到指定地点的道路。迷宫游戏能发展孩子的空间方位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对事物的观察中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幼儿期的孩子非常喜欢走静态空间的迷宫,经常看到他们拿着一本迷宫书,小手指弯来弯去,享受着成功到达出口后的喜悦。此时幼儿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对上下左右前后分辨得很清楚,部分幼儿还知道了东西南北方向.有的甚至出现设计平面图的萌芽,开始学习利用较为复杂的标记,并对动态空间概念产生兴趣。针对幼儿出现的这一特征,如何借助迷宫游戏发展他们的空间智能,我们展开了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选择合适的迷宫内容是前奏。

1.书籍迷宫书籍迷宫。

以静态为主,也是幼儿走迷宫的主要学习点,书籍迷宫有平面、二维、三维类型,内容有深有浅,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在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2.木质磁性迷宫。

木质磁性迷宫材料上更坚固,比书籍迷宫有了些许的动态.也就是在走的过程中借助手引动磁铁,而判断能力也需加强,一旦走错得牵动磁铁重新走。

3.电脑软件设计的迷宫。

电脑软件设计的迷宫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模式,画面的情景、语言、动作设计惟妙惟肖。但对孩子的视力来说不易持续太久。

4.建构游戏中自创的迷宫。

建构游戏中自创的迷宫路线是幼儿迷宫活动的一次升华,幼儿借助各种玩具,利用所学到的迷宫元素和一些规则,进行以物替物。

5.以小区路线或公园为蓝图的现实“迷宫”以小区路线或公园为蓝图的现实“迷宫”是孩子空问智能的运用。在其中,孩子们利用工具,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各种路线.并运用已有的经验来展开设计或按照图纸进行挑战。

二、开展迷宫游戏是关键。

迷宫游戏不同于其他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没有现成的教案和教材.迷宫的实践者更趋于个体行为或小组行为。这对教育者的组织和指导是一个挑战,那既然幼儿喜欢迷宫且迷宫能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一)营造氛围,创设条件,激发幼儿兴趣1.环境的布置提供丰富的迷宫书籍,放入迷宫区,根据孩子阶段性的发展适时调控书籍;墙上布置木质磁性迷宫,在玩中学走迷宫;区域中制作或摆放显著的立体标志,如红绿灯、斑马线、禁止通行等:电脑里安装适合幼儿能力的一些迷宫软件。

2.时间空间的选择。

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幼儿都可以自由出入迷宫区角。公共区域的墙上布置的木质磁性迷宫,幼儿出园人园经过时都可以触摸,晨间活动的迷宫建构区材料丰富,幼儿可以单独或者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区域中电脑软件迷宫每周开放三次。

(二)把握目标,适时介入,积极展开游戏幼儿在不同阶段呈现的迷宫游戏水平是不同的,孩子呈现的水平历程是简单到复杂,静态到动态,平面到立体。由此我们把迷宫游戏的目标梳理了一遍,也分成了六个阶段:

1.掌握迷宫结构,知道迷宫规则,了解迷宫的基本走法,学会自我检测。

2.会走没有障碍物,弯路5条以下的迷宫。

3.能不受障碍物的干扰,能通过弯路10条以下的迷宫。

4.走线条复杂,静态的立体迷宫。

5.与绘画结合设计简单的迷宫。

6.能看图设计立体迷宫,并能在设计的迷宫通过。

有了目标也就有了相应的迷宫内容,教师在指导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比如在“掌握迷宫结构,知道迷宫规则,了解迷宫的基本走法。学会自我检测”这一阶段中我们事先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选取的话题有“你走过的迷宫是怎么样的”“迷宫中经常会出现什么”在孩子们的各抒己见中,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已有经验,对下一步展开游戏提供了方向。于是结合教学活动,借助迷宫的形式展开,孩子们在集体和小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了迷宫的玩法。同时我们在区域中提供了一些简单明了的迷宫图片,以点代面发动大部分孩子爱上迷宫,喜欢玩迷宫游戏。在孩子们走迷宫时细心观察,根据不同表现进行不同指导,共性的问题拿出来探讨,个性的问题个别指导,工作中加以记录随时反思。比如个别孩子在走迷宫中出现不成功的现象,建议孩子试试倒着走迷宫(从出口到进口),并鼓励孩子两两检测,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当幼儿掌握了迷宫的基本结构后。就会对迷宫游戏乐此不疲。

(三)合理组织,灵活指导,提升迷宫游戏水平迷宫游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导致在组织和指导上也是多样灵活的。

1.集体教学模式。

单纯的迷宫游戏以集体组织的方式开展得很少.一般是借助迷宫形式整合开展各类集体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一般放在迷宫游戏的阶段总结和学习新经验的开始。

如中班数学活动《走迷宫》是孩子们掌握初学迷宫的技巧和方法。将数学知识融人走迷宫游戏中;绘画活动设计《蚂蚁的家》,是检测孩子对平面迷宫设计的水平,感受方位.教师引导幼儿加入迷宫元素进行设计蚂蚁之家;数学活动《测量两条道路有多远》,是在学习多种测量方法的同时检测对立体迷宫的掌握水平。教师一般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提问、讲解、评价等手段,直接指导幼儿的活动。

2.小组结伴学习模式。

在设计立体迷宫的时候一般采取小组结伴学习模式。迷宫的设计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了一定的要求.其中涉及一些合理的判断,总结,推理和空间表现能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讨论,修改方案,互相检测。如《行走在田埂上》,在动态的空间探索中教师经常利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孩子的精彩瞬间加以记录和分析.此时教师指导非常灵活.需要及时把握适时介入,引领孩子继续游戏。比如在晨间活动时一组幼儿在建构公园主题,其中有个孩子无意中说怎么像迷宫,教师听到这句话提议该组孩子试试建造迷宫。孩子们在乐意接受任务时不断开动脑筋,其间出现过一条直路的迷宫、通不过的迷宫、路太窄过不去的迷宫、出现合作不配合的现象、及至最后造了有两条通道的迷宫。在此过程中老师在旁不断鼓励、点拨,在孩子们迷宫建造成功的基础上,还建议幼儿测量一下迷宫两条路的距离,孩子们纷纷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测量。大家兴致盎然,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就此展开。

3.个体自主学习模式。

静态迷宫(书籍中的迷宫)孩子们一般采取个体自主学习模式。孩子们在迷宫角中独自思考走迷宫,偶而也会两两结伴,一个走一个看,此时教师在周边设立一张游戏成功评价表,记录孩子走过什么迷宫,有没有成功。

4.亲子学习模式。

现实生活中采取亲子学习模式。城市大小的道路、公园对孩子来说就是迷宫。每天在去幼儿园和回家的路上观察沿途的标志物,画出幼儿园到家的路线;游览公园时看看公园导游图,寻找相应地点。这些日常发生在亲子之间的活动,能很好得发展孩子的空间定位。

实践证明,幼儿非常喜欢玩迷宫游戏,迷宫区、益智区、墙面迷宫区、建构区始终是人来人往。通过玩迷宫游戏。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空间定位能力,空间运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相应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造力以及协作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六

3岁左右的幼儿动作已经稳健,他们需要尝试自己的力量,扩大自己的视野,加强与同伴的交往。安排自由分散的户外游戏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如:让幼儿一人一个花皮球在户外自由的拍打、玩耍。给幼儿每人一个沙包,让他们自由的嬉戏;在这里幼儿的童心得到了充分的显露,他们毫无拘束,毫无顾忌,自由自在。充分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使体力小、体质弱的幼儿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教师在游戏开始前要交代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在游戏进行中,都要来会走动,不断巡视,随时制止幼儿的危险举动,保证幼儿的安全。同时还要指导不会玩的幼儿,带领胆小的幼儿。经过教师的教育、帮助和锻炼,使幼儿的动作、胆量、能力、彼此间的关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将纠纷和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桌面游戏应注意。

(1)掌握好游戏的时间。孩子到了3岁左右,自控能力增强了,手眼动作进一步协调,认识的能力逐步延长。桌面游戏可以调整为20---25分钟。这样,使会的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玩出花样来。玩出水平。对不会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观察,模仿同伴的游戏;在他们失去兴趣,影响别人游戏时,就让他们到别的地方去玩别的玩具,使游戏开展井然有序。

(2)丰富游戏内容。如桌面游戏时供给幼儿一团橡皮泥,就玩捏泥、搓长、搓圆和压偏;供给纸笔就学画画。供给串珠,训练手眼协调;供给拼板,训练目测;供给套盒,比较大小等等。以上这些游戏材料不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幼儿面前,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人数、能力、需要和玩具的难易程度先后出现的。根据幼儿的人数,一般安排3---4种玩具,供给的数量要充足,保证每个幼儿都有玩具玩,玩过一段时间,幼儿兴趣不浓了,再及时更换别的玩具,使幼儿觉得常玩常新。

(3)幼儿可自选游戏。组织游戏时,尽量让孩子自己选择,以保证游戏有兴趣性和积极性。自选游戏有多种形式:托班的孩子一般是教师在桌面上放上3种左右的玩具。幼儿根据桌面上的玩具玩桌面上的玩具。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协商,征得大多数幼儿的同意把内容确定下来。这样做,既符合了幼儿的实践需要,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幼儿和主体地位。对动手能力强,肯动脑筋又搭到好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起到激励作用。对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的幼儿给予充分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还可展览幼儿的作品,供观赏,起到示范作用,于利于整体的提高。

三、组织好集体参加的教学游戏。

集体参加的教学游戏是根据教养大纲,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学游戏是和发展幼儿语言、认识、动作等紧密相连的,它的内容非常广泛。通过集体参加教学游戏的组织,使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对集体活动与学习的兴趣。集体游戏是多门类,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的,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集体游戏又是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的,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七

我园于20xx年申报的科研课题《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实践研究》把我们班作为试验班进行实践研究。开展了系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在开展民间体育的过程中发现: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了浓郁的泥土味,而且不受场地、器械等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幼儿易懂、易学、易传,深受他们的喜爱。但同时也发现,幼儿学习民间体育游戏在自觉遵守规则、角色分配、主动性及合作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指导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正确指导不但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还能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选择、简化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自信心。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等特点,它的内容一般都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同时还配有节奏明快、郎郎上口的儿歌、绕口令等,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但也有一些民间游戏对协调性、灵活性的要求过高,幼儿如果经过努力仍然难以完成,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游戏前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从众多的民间体育游戏中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玩的游戏,或降低要求、简化游戏玩法,让幼儿们能够很快学会游戏,融入游戏,在游戏活动过程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如跳长绳,一开始时,幼儿不敢跳活绳,害怕绳子打着自己,我就先教幼儿练习跑空绳,即:绳子甩到空中时快速跑过去,同时让幼儿熟悉跑的`路线和排队规则,当幼儿熟悉跑空绳后,再教幼儿跑进后停留一下,绳落地轻轻跳过,然后连续跳。很多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跳长绳。每当孩子们在克服困难,学会某种动作或学会一种新玩法时,他们都会欢呼雀跃,自信满满,并积极投入到新的游戏活动中。

二.增添有趣情节,提高幼儿游戏兴趣,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发现:像“划船”“推小车”这样的游戏,孩子们经常玩,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复习游戏时,为了使游戏注入新的活力,让幼儿保持良好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幼儿创新意识,我就引导幼儿想想“船”“小车”在哪里行驶?会遇到些什么障碍?于是幼儿创设了“山洞”“小桥”“公路”“警察”等情节,情节增加了,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游戏兴趣也更浓了。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创新,创编新玩法,不但能提高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持久兴趣,还能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规则意识。如“猫捉老鼠”的游戏,幼儿先是围成大圆圈做粮仓,“小老鼠”边念儿歌边钻进钻出,“猫”躲在粮仓里,儿歌念完后去捉老鼠。可做粮仓的幼儿一会儿就没兴趣了,开始乱动。我引导幼儿创遍新游戏,幼儿创编出“粮仓”可以动,多几只“猫”,老鼠可以进家等,在幼儿创编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制定规则,新游戏创编好后,因为规则是幼儿制定的,所以,幼儿就更能遵守规则。

三.及时评价游戏情况、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培养幼儿主动学习。

在教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时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跟他的动作发展是分不开的,动作发展好的幼儿学什么都快,对什么游戏都兴趣浓厚,而动作发展差的幼儿兴趣不易持久,很多幼儿一下学不会就不想学了。如:在我们班开展“跳房子”游戏时,幼儿一开始都被漂亮房子所吸引,很想投入游戏,但对把沙包丢入指定格子完成有一定困难,部分幼儿一会儿后就没有兴趣了,这时,我就表扬坚持游戏的幼儿,对完成了游戏的就奖一个小粘贴。然后再请完成好的幼儿当组长,指导同组的幼儿跳房子,完成的幼儿就由组长奖励一个小粘贴,其余幼儿为他加油。幼儿看到别人都能完成,而且也希望得到小粘贴和当小组长。于是都能积极参与练习。在同伴加油声下,孩子大胆参与了,经过努力完成后得到及时的鼓励,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都得到了满足。又如:晨间练习踢毽子、跳绳等,在晨间活动后都对幼儿游戏情况进行评价,对认真练习、有进步的幼儿提出表扬,并对其他幼儿提出希望。这样一来,幼儿的进步及时得到了肯定,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了。

四.开展竞赛,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民间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而这些游戏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如:老鹰抓小鸡、占四角、冰糕冻冰糕化、丢手绢等游戏都需要幼儿掌握规则。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游戏。而在民间体育游戏中,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会对幼儿产生诱惑,从而破坏某些规则。如在玩“斗牛”游戏时,游戏规则是只能用头顶把对方顶出线外。而幼儿在玩时,常常会因急于求胜而犯规(用手或身体去顶)。如何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成为我们和孩子开展游戏时思考的方向。此时,我就采取竞赛的方式,请幼儿分组比赛,其余幼儿当评价者,大家来评价这种游戏行为,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八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互助合作、遵守规则、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

3、在活动中使左右手相互合作,发展幼儿的左右脑,以增强幼儿的体质。

4、培养幼儿及时收拾小型器材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自制器材:梅花桩、纸球、制板、奶箱、大纸箱、布条、等。

场景布置如: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五分钟)。

1、活动手腕、脚腕、膝盖、各两个八拍。强调每个幼儿都要动起来,真正做到体育活动前的准备运动,并和老师一起喊口号。

2、跳跃运动、扩胸运动、原地跑步,活动过程中请幼儿按照老师的正确要求去做,这几个活动各是两个八拍。准备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活动前锻炼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以便在后来的活动不使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户外游戏组织论文篇九

(周穗萍/刘韵/沈杭凯/章玲敏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学前教育集团)。

[摘要]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幼儿园必须克服为游戏而游戏的弊端,为此,教师必须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要求的游戏,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保证幼儿既获得游戏体验又得到发展。

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不可或缺的因素。满足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纵观幼儿园现有的游戏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自发的游戏放任自流,不知道幼儿在玩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另一方面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只考虑教学的需要而不考虑幼儿游戏的需要,过分强调其学习的功能。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教师应当学会设计和组织能真正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游戏,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没有愉悦感受、束缚幼儿手脚、禁锢幼儿创造性的游戏设计思路,恢复游戏本应具有的那种宽松、自然、快乐的本性特征。

一、发现幼儿的真实需要。

教师要能设计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就需要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参与幼儿游戏、向家长了解等途径,发现幼儿对游戏的真实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改变目前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引进释放天性的自由游戏,创设适合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环境,最大程度满足和提升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实现“培养健康活泼、积极主动、懂规则而又有创意的快乐儿童”的目标。

发现幼儿需要,是为了设计切合幼儿实际、有益其身心发展的游戏。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一是幼儿天性与教育要求之间的关系。身心愉悦是幼儿游戏的追求,教育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重视幼儿身心愉悦体验的获得;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是游戏者,教师是游戏设计者,既要发现幼儿自发自愿的需要,又要引导幼儿需要的发展;三是教师确定规则和幼儿自定规则的关系。游戏一般都有规则,教师要善于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发现幼儿自觉的活动要求,从中挖掘出幼儿游戏的意愿与倾向,帮助确定游戏规则或改进、设计新的游戏规则。

二、采取多元化的途径组织实施游戏。

在设计了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后,教师还需要对如何组织实施这种游戏有所分析和研究,才能保证游戏对幼儿发展功能的最终实现。笔者所在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组织模式。

我们依据游戏的组织形式将游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集体活动类型的游戏,一类是个体活动类型的游戏。集体活动类型的游戏可以依据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区角操作游戏、混龄交往游戏、兴趣小组游戏、娱乐游戏、亲子游戏等。对这些游戏同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如区角操作游戏可以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而混龄交往游戏则以大班带中小班更为合适,兴趣小组游戏也更适合中大班幼儿,娱乐游戏和亲子游戏则更适合于托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形式来组织这些游戏,如对区角游戏可以采用“幼儿工作间”的形式,即根据不同的区角内容设置相对独立的活动区角;对混龄交往游戏则可采用“大带小社会人”的方式,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个活动区域或活动群体中开展活动,资源共享、合作互助;对兴趣小组游戏可采用“快乐星期五”的方式,即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设若干兴趣小组,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专门的艺术活动。每到周五,幼儿可以挂牌,约上朋友一同前往参加;对娱乐活动可以采用“节日对对碰”的方式,结合幼儿熟悉、喜欢的节日组织游园或结对活动,幼儿间、班级间、园区间的交流可以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需要;对亲子游戏可以采用“双休日亲子俱乐部”的方式,利用双休日,由教师或教师和家长共同组织、共同参与,以满足幼儿亲情交流、感受爱与快乐的需要。

个体活动类型的游戏是在幼儿无意识的情况下自愿进行的,它反映了幼儿对游戏的原始要求,属于一种完全自发、自由的游戏,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这种游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分享游戏与自由游戏。其中,分享游戏可以是幼儿间的互利行为,也可以是幼儿间的互助活动,如自带玩具分享。自由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伴、自选场地、自发进行的游戏。个体游戏的组织者是幼儿自己,但也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以帮助幼儿建立内隐的规则。在上述各类游戏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为使游戏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或支持。

程中观察和发现幼儿的表现方式、才艺潜能与性别差异,对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从选择到动手操作的各个层次的支持;在组织实施亲子游戏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亲子关系的性质与情感体验,帮助家长掌握与幼儿游戏与交流的方式方法;在幼儿自发进行的自由游戏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分析其玩的方式与内容,及时捕捉其兴趣点,以适宜的方式适当介入;对幼儿的分享游戏,教师则要注意观察幼儿分享的内容与意愿表现,鼓励、帮助幼儿自由、大胆地表达。

三、对幼儿与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设计与组织实施,不仅可以优化游戏教学,让游戏既成为教学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又成为教师观察幼儿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共享发展的快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果能够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经验来探索世界,必将有助于推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交往的自信心,在张扬个性的同时顺利、自然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而游戏活动的设计、准备、组织、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也必然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它有助于教师的观念转变,促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单一的设计者逐渐转变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程的支持者与游戏发展的引导者;有助于教师的身份转变,促使教师从导演和裁判的习惯角色转变为与幼儿平等的伙伴身份,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机介入,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和自由探索解决;有助于教师的行为转变,促使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在预设和生成中不断调节活动设计、教育策略与行动方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策略,适应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增加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促进其专业发展。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7.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