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25:36 页码:10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模板17篇)
2023-11-11 17:25:3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怎样规划时间,高效学习?希望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样本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方向。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从实践教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护生职业角色培养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讨改进对策。

随着2008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注册及注册条件做出具体规定,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我国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虽培养了部分高层次护理人才,但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何使学校教育与临床护理很好结合,护理实践教学改革一直是护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显示,目前护理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能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学校教育与临床脱节等是产生上述结果的直接原因[1-3]。因此,笔者及同仁详细剖析护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相应改进对策。现报告如下。

1实践教学设计方面。

1.1转变实践教学理念,构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医院。

现代护理模式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它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医院、社区或家庭的环境中提供健康全程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1月1日《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出台,要求医学实习生在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前,应尽到告知义务并需得到病人同意,护生临床实习中的伦理学问题备受瞩目。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护理院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间见习与临床实习两种形式,尽管近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规模未相应增加,一次性到医院见习或实习的护生太多而降低了学习效果[4]。传统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总体上仍停滞于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忽视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5]。因此,从根本上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一方面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整合学校资源,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构建一定规模的模拟医院,以角色扮演、小组协作等方式在模拟情境中强化训练,完成在“高仿真模拟人”身上的各种护理操作及流程。目前,尽管少数“985”院校或教学资源实力雄厚的护理院校已建立了高仿真护理实验室,但因此类院校入学标准较高且招生规模并不大,故培养护生主力军的任务落在大多数“二本”级别的医学院校身上,而这些院校的现有实训室的规模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需要,一些院校缺乏经费投入,甚至缺乏在临床中已普遍应用的输液泵、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血液透析机及心电监护仪等,使护理实践教育滞后于临床实际。因此,增加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投入更是当务之急。

1.2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编撰体现三级指标的实践教材。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的课程大多以一两本教科书为主,教科书的编写及出版均需较长一段时间,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需求。长期以来,护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课附属品存在,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零散,各实验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6]。姜小鹰等[4]调查显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适合程度中,临床护士中显示完全适合者占9%、基本适合者占69%、部分或完全脱节者占22%;医院方面显示完全适合者占1%、基本适合者占74%、部分或完全脱节者占25%。这说明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较大,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亟须更新。因此,应组织人力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上应体现出护理实验三级指标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临床护理教师应把握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动态,尤其是护理用具及时更新,并优化组合各种实验教学内容,使各相关内容衔接紧密。这也要求临床护理各课程实践教学应打破课程界限,不再是单一授课,而应遵循器官系统组织教学。例如,对于伤口护理,不但涉及基础护理学的换药,也涉及外科护理学的不同部位伤口愈合,不同用具如何拆线以及急救护理学的单一伤口、多发伤或批量伤员的伤口止血、包扎等。

1.3优化护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设计实施三级层次护理实验。

目前我国大多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是以医学为导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即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这种设置使学生重视基础医学知识,忽视护理专业特色[6]。在此体系指导下院校大多在最后一年或全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临床实习,这种安排使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内容相隔时间较长,待护生真正接触临床病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时,往往无所适从,增加自我挫折感和病人不信任感。就实验教学环节而言,基本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设计仍多为演示性实验,学生易被“具体操作步骤”框架束缚,不利于学生自身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各办学机构应整体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实践学时,设计实施前述三级层次护理实验,尤其强调直观地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试验”。从伦理学角度思考,护生应先在规范的模拟医院强化训练合格后,再由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实施对病人的护理。因此,科学规范的模拟医院管理是保障条件,这种管理应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提倡3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让学生从物品准备、操作流程、沟通交流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7]。就临床护理实践环节而言,应着重建立标准化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对此,可借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美国护生临床实习与临床专业课程同步进行,每周3d授课,2d实习,且越到后期实习时间逐渐增加;香港护生最后一年的三分之一的临床实习时间分配到各节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适当延长课间见习时间。上述实践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整合,提高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改进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技能操作为中心,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演示-模拟练习-指导”三阶段实验教学模式,一般在课前由实训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用物,教师示范过程中,过分强调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及程序的正确性,学生练习时死记操作流程,机械模仿教师的动作,导致很多学生进入临床环境后对所需用物选择上无所适从,操作时手忙脚乱,工作效率降低,更缺乏应变能力。在此模式中技能考核环节,考核评价内容仍较注重操作步骤,而不强调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及人文关怀、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忽视了对操作者职业素质的考核,不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8]。因此,应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模拟医院的设施使隐性课程在实践环节得以彰显,教师言传身教,使这种职业情感教育内化为护生稳定的职业心理品质,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应树立课程意识和学科意识,围绕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紧密结合专业认证评估标准,建立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及同行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

2.1注重护理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培训,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护理教育界一直呼吁学校教师应到临床参与护理实践,但由于各院校体制不同、政策不同及师资数量问题,学校教师到临床实践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一些院校缺乏一些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或不重视选拔、培养、使用临床教师,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因此,在设订用人计划时应重视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并注意对教师培养计划中必须规定临床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完善与之相关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注意与临床紧密结合,并不断更新。模拟医院护理实验教师应由熟练掌握各临床专科护理用具及计算机交互系统的人员担任,她能够有效组织各护生小组进行高仿真模拟人临床案例的诊疗护理、解答相应问题。

2.2依托医院带教管理政策支持,选拔优秀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临床护士带教的积极性是影响临床带教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增加护士带教的积极性,实习医院需完善医院带教管理政策支持,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与带教护士相关的奖励及晋升政策挂钩。随着临床护理中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开展、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提高及整体护理内涵的拓展,临床带教教师护理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时间、精力不足,很难兼顾临床与教学两方面工作,致临床带教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和良好的排班制度,使带教教师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有效指导护生的学习和训练。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带教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表现为带教教师在“经验”与“学历”上的矛盾。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多数学历层次不高,多为中专和大专,加之缺乏足够的知识来源,使得其临床知识更新不足。有些学历层次高的老师,临床教学经历不长,经验相对不够丰富,在适应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性方面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表现为临床教师专业修养上不同。部分临床带教教师在工作中存在“随意化”倾向:语言逻辑表达欠佳、自身护理操作不够规范、不重视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等,难以起到“榜样”作用。因此,选拔优秀临床教师带教很重要,临床带教老师应由思想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担当,定期对他们的带教工作进行评估,并适时加以改进、提高。

2.3系统培训临床带教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丰富临床护理带教形式。

高等护理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需要,临床实践的环境是个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临床带教教师因长期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但普遍没有经过教育学知识的系统培训,带教老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者“一视同仁”,忽视了“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评判性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欠缺,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较少,所以不能根据护生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带教进度和方法,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得不到更好地发挥。发达国家重视学生个性、独立分析、评判性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阶段性目标带教、运用护理程序的带教等,还会提供不同专业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实际上护理实践注重的是个案讨论,强调互动,尤其提倡问题式教学法,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并总结出自己的临床经验。临床带教老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身也会学到新的知识和护理理念。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注重临床带教教师培训,建立严格的准入和考核制度,在安排临床带教中应多方权衡,固定临床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强化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专业化、标准化技能的培养和规范意识,严于律己,以培养理论和临床经验全面的护理带教团队。

3护生职业角色培养方面。

3.1增加护理专业内涵认识,逐步适应职业角色。

临床实习时,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内涵认识不足,对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多重角色缺乏理解,导致其“重技能操作、轻基础护理”,工作主动性不强,部分护生虽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仍存在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过于生硬等情况,这就要求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将理论融入临床具体问题中,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9]。此外,有些护生对实习过程有过高期望,一旦实习中受挫或现实与理想有差距即感失落、郁闷,产生心理压力,对护理工作丧失兴趣,从而思想动摇,打退堂鼓。张凤佩等[10]研究发现,拥有较高情绪运用能力的护生能够很好地运用他人及自己的情绪,调整积极的情绪状态,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处于不同情境下都能够鼓励自己、适时给予他人关怀与帮助。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在课程设计时增加心理学、伦理学等课时,整合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护生体验模拟与感受病人的痛苦与需求,对他们的心灵起到一定的震撼作用,临床教师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让护生在临床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中获得对关爱生命的切身体会。只有重视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加强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1],才能逐步适应护士职业角色。

3.2提高沟通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患沟通与人文关怀能力居知识缺陷的首位[10]。我国目前的护理本科教学尚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忽视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对护生职业角色人格培养至关重要。护生应学会在与病人的接触中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将人文关怀理念及人际沟通语言模拟融入具体操作之中,在训练中不断强化,规避导致不良沟通的言谈举止,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升病人的信任度。此外,临床护理工作常与法律责任联系密切,吴婷[12]调查显示,大多数护生在校期间很少接受临床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即使本科护生在校期间接触到法律知识,但其内容也是有限的,尤其缺少医疗护理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法律意识欠缺,给医院带来了隐患,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则举证困难[13],而且实习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是护理差错出现较多的群体,一旦出现差错,责任由带教护士承担,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为了减少“护患纠纷”,往往采取保护自身的方式,降低带教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4]。随着病人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及对实习护生的不信任感,同样增加了带教的难度。因此,护生在实习之前应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对于护患间常见的纠纷引发的法律问题有所知晓,这样在面对和处理护患关系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小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工作中,只有从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完善多元评价体系、组建高效实践师资队伍以及准确把握护生职业角色定位等方面着手,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高等护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快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步伐,才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摘要:本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应用和重要性。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将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更深入化、具体化。我科以人性化护理方法实施三年,缓解患者手术前焦虑和恐慌情绪,手术中能使患者顺利坦然接受手术,手术后能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得到最快恢复。手术前后通过人性化护理使得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患者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serve法)即:微笑(smile)、评估(evaluate)、准备(ready)、看待(view)、出色(excellent)五个方面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整体的、知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首先是对患者的尊重,用充满人情味的就诊环境和服务举措,以人为本,全心全意给患者以人文关怀,有效的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增加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极大程度缩短和消除患者的恐惧、不愉快心理,进一步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护理模式的变化和发展,服务品质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做好人性化服务可以帮医院赢得市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因此,提高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已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与精神。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人性化服务在此更具有其重要意义。三年来,我科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1微笑。

微笑在人性化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贯穿着整个服务过程。医务人员需做到沟通规范,礼仪标准,服务温馨,每天的工作都是从微笑开始。微笑能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陌生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微笑可以预防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融洽医患关系的良药,也是取得患者信任,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的前提。运用好微笑可以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造就融洽亲切的氛围,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燃起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对于手术患者来说,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术前医生间的谈话,往往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很大的心理担忧,担心手术出现意外而恐惧不安。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待、交流、介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要面带微笑、做到专心、耐心、热心,细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感受,使患者有亲切感,信任感,更好地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的勇气,解除思想负担。

2评估。

人性化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不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其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手术室护理人员有责任对患者病情和全身机能状况要详细的了解和关注,作为护理人员要辅助和监督整个手术过程的完成。手术前一天应去病房核对医嘱、手术通知单、患者姓名及床号、手术部位;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及现在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各种化验结果、既往史、现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及有关的习惯;局部情况如手术部皮肤的清洁度、完整性、及有无感觉不适;患者心理情况:对此次手术是否有焦虑、恐惧及对手术的了解与认知度及社会经济状况;手术前一天应检查手术需要的器械与敷料是否备齐,用物是否排列有序、各种仪器状态是否完好;手术护士对手术步骤是否熟悉、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准备。

手术患者一般准备通过和手术室护士的交谈来了解自己的实际病情及愈后情况,并且了解手术室先进的仪器及设备、了解主刀医生与麻醉师的精湛技术与手术的成功安全性,从而消除其紧张和害怕心理,护理人员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手术室护士应认真查阅患者病历,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熟悉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操作特点,才能在手术中做到配合默契、得心应手,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每个手术间的物品和仪器应摆放整齐、排列有序,并根据患者的习惯调整手术间的温度、湿度环境和外在环境,使患者感觉舒适、安静,从而增加安全心态。

4看待。

手术前一天,从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责任护士即到手术患者的病房,向其做自我介绍,预先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手术室的情况、麻醉的情况、术前注意事项、术中配合、术后恢复等整体情况,消除病人焦虑。术前晚上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患者第2天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告诉手术期间有护士始终在他身旁,陪伴他度过整个手术过程并对其进行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像老朋友一样热情接待,以关切的话语询问患者术前休息情况和心理状况,扶着或推着患者进入手术间,亲切交谈打消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患有进入手术间内,护士应将患者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并带有保护式地帮助医生摆好麻醉手术体位,并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时向患者介绍正确的体位对手术和麻醉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始终象对待亲人一样,使患者感觉舒适。

5出色、细心、专业。

手术室护士应将自己的'每一项服务都做得细心、出色、专业,做到这三点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在术前术中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始终坚守在手术台岗位,全神贯注地观察手术过程,及时补充手术中所需物品,一旦发现突发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麻醉师,并独立快速解决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同时在护理记录表中填写。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保持温馨谨慎地服务于每一瞬间。术中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伤口有无牵拉痛,许多意识清醒的患者术中都有紧张焦虑的心情,此时应适当抚摸患者的肌肤、轻握患者的双手可使其减轻焦虑。手术结束时应用温盐水擦净病人身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患者穿好手术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如有引流袋应妥善固定,搬移患者时动作应轻柔以减轻因震动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巡回护士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或icu,将患者安置在床上后详细地向病房护士交班,并仔细告家属应注意体位、输液、保暖等注意事项,应鼓励患者配合护士战胜术后24h的疼痛,早日康复。术后2-4天,巡查的护士再次来到患者的病床前询问术后的经过,如:体温、排气、饮食、大小便、切口愈合情况,了解患者的术后感受,请患者给手术室护士的整体护理工作提出切身感受后的感想和建议。

总结。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和力量,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舒心、放心、安心,这将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获得最佳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部分院校进行调研之后,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机房教学为辅。大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高效地展开实践操作。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并不等同于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可以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wodr文档制作时,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根据教学实际而言,不少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依然存在一些疑难点,比如自动生成目录,文档样式调整等。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学习难点对应地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时,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准确快速切入知识点,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这些知识。第二,内容逻辑层次清晰,由浅入深,逐渐步人正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逐步形成掌握。第三,对知识进行总结,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再次,实际制作微课教学资料。根据学生存在的样式调整及目录生成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微课化。以自动生成目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突出这部分知识的核心—目录,然后提取课本中的关键内容,围绕目录逐一排列自动生成基本步骤。第一步点击样式,选定对应的序列,通过修改命令设置格式。第二步就是选定需要编辑的区域,对其进行样式自定义和目录生成。第三步是生成目录,点击需要插人生成目录的位置,通过引用菜单选择插入目录,然后再对样式和排序进行修改。第四步是在改动更新目录时,通过引用菜单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四步,就可以完成wodr文档的目录自动生成和更改。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教师就应该将这四个详细的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组合,按照先后关系呈现出该点知识的重点。

3.2通过微课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本应分为三个,即预习、教学和复习。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预习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较为缺乏,教学环节有比较刻板,复习环节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微课对当前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加强预习和复习环节,改良教学环节。首先.在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完成之后,及时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进行预习,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按照章节知识的逻辑层次,依次展开教学,逐一完成教学目标,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复习。微课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料进行复习,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3.3建立微课资源库,升级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时一种信息资源,其具有互动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微课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各个院校的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促进教学活动不断升级。比如.在教学excel表格制作时.存在不少技巧性的操作方法,不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交互整合,就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的优秀方法,博采众长,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升级.能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巧.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水平。4结语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正在逐渐普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微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特点,深化完善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基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维权观念越来越强。为此,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与治疗过程中往往有比较高的要求,像是之前的一些合理的护理现象,而在当今看来,患者会感觉其属于侵权的情况。再者,在新时期医疗改革的影响下,医疗行业有着医疗结果难以预见、治疗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这造成了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常常由于一个行为或者是一些言语就会造成紧张护患关系的形成。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护理工作者的技术操作能力与服务水平等也直接影响到护理危机出现的概率,像是经常地更换护理工作者以及新护士违规操作、对患者态度差、缺少熟练的操作技术、语气不委婉等都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3]。

危机管理的特点有3个,即应急性、预防性、不确定性[4]。因为在护理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面临危机要素,随时都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这意味着危机管理具备不确定性的特点;危机管理的主导是预防,在萌芽时期就扼杀突发情况,从而降低突发情况导致的不可见的形象损失以及可见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危机管理具备预防性的特点;出现危机的过程是4个时期,即前兆、发生、持续、恢复,而危机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处理这几个时期的情况,这意味着危机管理具备应急性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化解危机,大大地降低对院方形成的不利影响。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1.1缺乏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培养体系尚不够完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高等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社区护士的学历已经达到本科甚至硕士水平。而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仍然以岗位培训和社区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为主,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社区护理课程或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但本质上缺乏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学校学习阶段授课教师缺乏社区实践的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不能将社区护理的理念、实质传授给学生。社区实践阶段由于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太健全,从而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准确理解,很难达到在社区实习的预期目的。

1.3缺乏符合我国社区卫生工作特点的社区护理教材。

由于我国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严重缺乏,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其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均不够丰富,社区护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借鉴国外、预防医学的教材,所学内容有许多与原有的其他护理教材重复,难以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1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在一个以临床护理教学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下,临床带教老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和社区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带教老师应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与社区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涉及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社区保健内容及保健制度、社区健康与健康促进以及社区重点人群如老人、儿童、妇女、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保健及护理知识等。

2.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以整合优化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护理岗位需求,从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利用暑期个人实践、社团活动、家庭访视、社区见习、社区实习等,深入社区,早期接触社区护理工作,开展具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并要求在活动结束后要写出详细的体会,然后进行交流,共同讨论,不断升华,有效地提高了人际交流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认真理解社区护理的真实含义,以利于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兴趣。

2.3加强学生的基本社区护理技能培养。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社区护理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护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三、结语。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不断增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切实有效的方式。积极开展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社区护理教学的深化改革,努力为社区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技能型、全面高素质人才,是社区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护理管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乡镇医院中加强护理管理中问题的探讨,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规范护理流程,促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可持续发展。

1.1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一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该有的重视,对管理途径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定对策,导致在制定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制作,没有与乡镇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护理管理制度缺失相应的参照依据和规范手段。护理流程、护理标准等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而对乡镇护理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1.2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健全。

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护理管理,还要注重临床护理、人事管理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乡镇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没有相应的护理管理体系,对人事管理和护理管理职责的监督评估还不够完善,没有对护理人员过多的关注,一些乡镇医院负责人注重对医疗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协调,忽略了医院护理管理重要性,使得护理管理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在护理管理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的护理管理途径和护理状况,使得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开展中不能有效体现管理的职能性和价值性。在护理流程上,没有相关监督和评估机制。一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方式,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使得县镇医院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在进行医疗护理的工作中,对相应的图表不够详细,从而使得护理管理和评估工作缺少准确的参考依据。

1.3护理人员水平较低。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护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结构比较复杂。在我国乡镇医院高水平护理人员,还比较缺少,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乡镇医院特点,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来确定护理管理体系。

1.4护理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案和针对性的缓解措施,对护理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从而使得护理管理不能有效开展。医院环境较差、待遇较低、护理设备比较落后,造成医院护理人员情绪较大,护理人员的.岗位变动较大,护理信息数据不够详细。一些负责人过度的注重工作效率,日常护理管理观念不强,从而制约了县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当前我国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对于管理主体上还不太明确,没有特定的控制主体,造成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管理不够规范。对护理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护理工作的事务和活动应该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记录[1]。对护理工作应该做好审核工作,成立监督机制,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控制体系,并且建立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系统。确定控制主体,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流配合,保障护理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落实和实行。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减少护理工作中不规范性行为出现。

2.2提升护理人员水平。

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根据目前护理人员综合性人才缺乏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护理人员在乡镇护理工作中的需要[2]。推动护理管理有效开展,更应该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确保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针对性。

2.3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前护理工作不规范的状况,加强护理管理的执行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定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做好护理管理组织工作,对护理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注重护理工作改革的重点,对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沟通,及时的处理护理人员所遇到的问题,让护理人员对医院有着一定归属感[3]。制定护理工作流程,保障护理工作按规定程序进行并且能够严格执行。根据护理工作形式,做好护理管理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减少护理问题所带来的医疗隐患。在工作中出现不符合管理制度的事项,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然后对护理管理制度执行要加强检查工作,乡镇医院加强对护理管理制度执行检查力度,对每个月、季度护理工作制定工作汇报表,从而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状况,同时乡镇医院对护理工作进行专项记录,从而避免护理工作安全性问题出现,确保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有效进行,提升护理水平,促进乡镇医院护理工作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2.4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评估、考核制度在各个领域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乡镇医院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仪器的维护情况进行抽查、审核,以便能够在最早的时间发现问题所在。设置专人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不定期或是全程的监督检查。注重护理人员的改进和创新,激励护理人员相互进步、相互学习。从而推动乡镇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乡镇医院医疗活动中加强对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管理水平,规范护理流程,促进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可持续发展。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在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pda可以应用在身份识别、患者信息查找与治疗处置中。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医院护理人员可以利用pda在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之内,对患者的条形码进行识别处理,准确的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条形码数据信息与pda信息一致,一旦出现信息不符的现象,就会发出提示音,或是文本提示,护理人员就不能开展相关操作活动,以此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性与合理性。第二,在患者信息查找中的应用。护理人员可以利用pda,随时对病房中患者信息与医嘱进行查询,例如:患者床号数据信息、姓名数据信息、护理数据信息、主治医生数据信息、诊断数据信息等,也可以查找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医嘱的执行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在查房的过程中,可以应用pda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信息与检验结果数据信息等进行查看[1]。第三,在治疗处置核对中的应用。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pda查看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科学开展发药工作,按照医嘱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核对,并记录在专门的记录簿中。同时,在为患者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先在病床旁边提取各类医嘱信息,然后利用pda对标本进行确认,以便于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在完成此类工作之后,需要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以便于对其进行查看。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1.1.1强化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

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相关临床课程是对课堂和临床学习最好的结合方式。理论教师通过定期的教授临床或实验课程、参与临床进修学习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与能力。比如参加医院在职的、普遍的基本技能或者实践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如临床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等,能够保证教师掌握临床当前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教师通过对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

1.1.2积累临床教学经验。

理论课教师需要阅读临床书籍,观看指定的临床技术视频,能够更好的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案例研究融合在一起。技能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步骤、应用实例和循证实践来说明理论概念。例如:当教授病人出院的相关内容时,技能教科书通常包含了出院计划、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等。同样,理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堂讲稿、课程材料和当前研究的文献来支持帮助临床教师。这样能保证临床教师收集与当前理论相对应的适合病情的护理经验和计划。

1.1.3掌握课堂授课技术,融入游戏和艺术理念。

对理论教师来说课堂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应用观众响应技术如互动课堂反应系统(iclicker),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教师可以选择或设立问题,促进复杂概念的合成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先进的推理能力。使用这种技术,教师可以立即澄清错误的理解,增强学生理解力。描述理论概念可以用视频和照片,例如:术后护理的授课中,放映一个关于病人自控镇痛设备的简短视频可以提供概念性知识、临床技能和床旁技术之间的相关联系。另一个课堂策略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来突出实践相关的特定主题,如记录评估数据,分析生命迹象的趋势,或检查医嘱用药等。

1.1.4虚拟仿真教学,引发学生反思和反馈burns。

发现理论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理论教师进行模拟教学呈现课堂和临床之间连接。同样,模拟教学的经验教训可以反馈回课堂,包括模拟设计,实施和汇报会议。反思和反馈对学生理解能力是重要的,虽然理论课程内容紧凑,可能会限制学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可以应用网站的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思考全面的护理干预过程。教师应该与临床教师共享相关的网站,在与学生的临床讨论中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反馈。

1.1.5编排临床故事引入课堂,设立虚拟问题和情景。

邀请临床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临床故事与经验教学,或通过电子通信,使学生能够在多种经验和观点中有所收获。在教室里使用案例研究也能提供现实问题来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能力。让学生完成一个场景或在线案例研究可以让学生把课堂的概念运用到实践中。临床教师分享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将学生的思路引入临床情景中。

1.2临床教师的策略。

1.2.1加强理论教学指导。

临床教师必须不断的努力,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下,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时尽量多给以机会并平衡学生的多重学习需求。尽管许多临床教师都是投身于教学的医院护士,他们可能还没有对转变成教育者角色做好准备,需要理解怎样将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理论课程相结合。应该给他们理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请他们来听课,亲自了解主要的教学理念,观察一节课是如何进行的,并领悟学生的课堂管理。

1.2.2开展临床会议和讨论。

临床教师,尤其是新角色或兼职教师,经常需要参加备课前、后的临床会议。这些临床会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交流话题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来促进理论概念与实践的连接。

1.3课程协调员的重要性。

1.3.1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安排学校实训部一个教师作为学校和临床教师的协调员,协调员首要任务是促进理论教师和临床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兼职教师刚开始接触教学,需要了解与护理教育相关信息,如教学程序、考试安排,教育技术。协调员为新任职的临床教师提供课程标准,包括评估工具和课程资源,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在线视频等。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是新任职临床教师掌握教学技术和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使用整合的网络共享资源,包括临床表格、任务、模拟材料、护理计划,讨论等,确保临床教师和学生有同等机会获得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协调员负责承担这些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

1.3.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协调员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进度。另外,协调员负责提交实验室使用申请、设备/仪器申请。同时,协调员与其他实训工作人员一起协助新任职教师进行角色的适应和定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和给予任务报告指导。

1.3.3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

协调员需要组织和安排团队会议(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组成)。每学期会议开始,协调员需要将新入职临床教师和有经验的导师相匹配,对临床课程设置提供建议与指导。临床会议前后预留一些时间进行头脑风暴讨论,鼓励临床教师带来新的想法和素材。会议结束时,分享学生课程评估的结果(理论和实践),并决定对该课程进行维护还是修订。整个学期,协调员负责与临床教师随时保持联系,确保解决特定问题。

2.总结。

大部分国家的护理教育面临着类似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问题,不能将理论和临床有机结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片段化。成功的将理论和临床衔接可能会对未来临床护理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它除占有中医学的合理内核,同时也积极吸取现代心理学的营养。

精神护理又谓情志护理《灵枢v1g本神》中则用神、魂、意、志、思、虑、智等描述人的思、意志、记忆、才智等心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不节则伤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出现不同的病症,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肾。但是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最多见。正说明七情与五赃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过分剧烈或持久的改变可导致情的失调,影响机体平衡而致病。为了把精神护理做到有的放失,我们根据不同辩证思路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多以’疏肝益气“为原则。

1临床资料。

抽选我科6月一12月的肝炎病人136例,急性肝炎病人36例(18-30岁,男性25人,女性11人),慢性肝炎、肝硬化100例(48-70)岁,男性64人,女性36人)肝炎精神护理分析。

2护理分析。

2.1各种肝炎病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以情感中的怒、思、忧、虑为肝炎病的主要情志变化,急性肝炎病人36例中觉大部分有易怒感。18-30岁以内者达88%。以心理学分析大都热爰生活,有的在住院前刚刚考上大学,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忙个人的婚事,有的个人生活起居,饮食失于规律,因而疲劳高度,饮食不节,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人的思维是精神意识的高级活动形势。外界任何事物是通过感官接触产生感觉的作用,并产生了意志、思、虑、智的认识过程,所以说神和物是互为因果的,急性肝炎病人住院后,由于外界因素作用于病人的内心之中的共同点急用治疗,尽快治愈,快点出院的心理活动。促使急躁情绪上升,肝主疏泄为其特征,肝炎病人肝的升发太过,阳气蒸腾而上,影响肝的疏泄,反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加之肝之升发不利导致肝气郁结,而使肝受热易怒,怒在伤肝,反复出现则有发展为重症肝炎或慢性肝炎者,临床并非罕见。

2.2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100例统计中可以看出,如果脏腑、气血出现异常,容易通过面部的色泽变化而反映出来,为临床辩证、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思、忧、虑等情感,48-70岁占有32%,肝硬化同年龄组占有49%,从我们护理中发现他们之所以产生恐惧心理,主要是病程太长,病情易反复,愈合不好,因此他们思前想后,生活、工作、家庭、老人、妻子及儿女......等一切问题都在病人脑海中翻滚,有的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淡漠,产生了各种负担。

3结果。

通过临床的辩证护理,分析病人的疾病心理,我们感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活动,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如果情感活动过多则成为内伤的一种致病因素,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动态对肝炎病人必须观其色,一般面色容润光泽,往往提示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轻;如果面色晦暗枯槁,为脏腑精气已衰,提示病重。验其神,再以中医学理论,升降出入是脏腑气机的运动形式,是人体脏腑、经络、气备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观点,从’气〃出发对肝炎病精神护理找出了良方,肝炎病人在护士细致的精神护理下有明显改善,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4讨论。

如何做好病人情感护理和预防疾病的发展。

4.1护表慈心取信任肝病的心理治疗,先从护理人员的语言、气质、举止大方、热诚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体会病人的感受,使病人能够感觉到来自护士的温暖和支持。并且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总病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4.2除心苦、开胸廓《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只是我们告诉病人得病的因素,以及修养的方法,让病人配合医护的治疗护理,并积极消除病人的疾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病人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综合分析,积极引导,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心理,排除外来不良刺激,创造有利于恢复健康的条件,才能促使身体康复。

4.3修身养神在个人根据中医内因和外因理论观点,我们必须把病房建设成一个整洁、安静、美观、舒适的环境、我科把病人的外走廊建为文化长廊,有很多健康知识、病人可以在外走廊看报、学习、交流、下棋、赏花等总病人愉快感之外,更使病人了解人的精神情志是以五脏的神气作为基础,而五脏之精气又必须由情志推动,才能正常运行,因此清除病人的思虑杂念,专习修养神静则宁,神动则乱,稳定情绪,储备精气,促使五脏六腑阴阳升降正常活动,从而增加体质,战胜疾病,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而邪不可干的目的。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摘要:21世纪护理本科院校为达到教育目标,对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推行了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护理文化作为长期在护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价值观,及以其核心而进行的护理教学,其内容包含价值观、道德规范、精神、制度、行为准则及文化礼仪。

关键词:护理文化;护理美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多数还是医院的临床护理,为了未来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要适当地融合医院护理文化元素在护理本科中的教育,对学生实现主动学习、职业定向、人性化观念形成与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护理文化概念、内容和功能及如何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探究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的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护理文化概念、内容和功能。

1.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其与医院文化为“母子关系”,所具有的特征也与医院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1]。护理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表现形式,其已经与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护理文化的产生并非简单形成的,其存在于护理人员长期实践之中,通过对自身道德素养的约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从而达到更好地文化的集成[2]。也就是说,护理文化其更多的是做为一种精神文明而存在的,其在促进人员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2.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将很多文化要素进行了集合,其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外在形式表现,成为护理文化的“外衣”;诸如护士的仪容仪表、护士的言行举止、护士的工作环境等等都是其表现形式的一种,都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精神面貌,更加反映了医院的精神建设,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状态。(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在医院的护理文化中同样非常重要,其所蕴含的文化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诸如护理质量、护理理念、护理形式等等组成了重要的护理文化制度,也成为护理规章制度的构成基础。这些内容同样也是护理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并且,其随着护理制度的规范和严格,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其有着一定的制约作业,逐渐推荐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养成,让护理人员随着其要求形成程序化构成。(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护理宗旨、护理理念、护理道德、护理精神和价值观,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

3.护理文化的功能。

护理文化的功能非常强大,其不经能够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能力,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而且能够在树立医院形象方面发挥重要功用,对于医院护理文化的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并且,因为护理文化的应用,医院可以构成强大的向心力,让所有员工可以向着一个方向迈进,可以让护士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并在集体环境中被认同,感受到自己以及所在集体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如何加强护理本科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的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护理学专业的培养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主人翁精神,从而发挥团队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动医院护理事业发展。

2.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作为未来护理文化建设的主体,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观念与情感因素。“以患者为中心”让人的智慧、思想、技术及价值追求在未来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全面的突出,在进行护理发展的方向的制定时,要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激励作用进行全面考虑,为其搭建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平台,储备人才,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获得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机会。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护理工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开展护理工作的新模式,求新、求变和追求卓越,以创新来增强护理的竞争力。

3.应用护理美学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护理美学是研究护理领域中美的现象和审美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着哲学理论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及多学科的成果和方法,是护理领域的人文科学。护理学本科生应加强美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培训、提高审美创造和审美感受、塑造职业仪表美、规范职业语言美、展示得体举止美。将美学概念在护理文化中加以应用和推广,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美学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形成共同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使团队的美得以充分展示,以此来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结语。

通过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护理文化的概念,护理文化的内容和护理文化的功能。让医院的护理文化与护理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有效的对接和融合,以满足医院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2]赵晶.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389-391.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系列的微事物随之涌现出来,如微博、微新闻、微电影等。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顺应了社会对知识的快速需求,也是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目前,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将微课带入到教学之中,但是存在教学效果不显着、应用频率低下等现象。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学习特征与微课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式性进行了探索。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微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又对微课的特征和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论证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可行性;继而以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地调查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问题及原因分析;然后,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特征和微课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迪克-凯瑞(w.dick&l.carey)教学设计模式,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确立了语文微课设计的维度,提出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并以银川市兴庆区二十一小四年级四班的学生为被试,实施了某一单元的教学案例,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建议及反思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微课简介。

第二节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和开展情况。

第三节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第二节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是医学、药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而且还应当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安排学时较少,实验内容单薄且较为陈旧,只能使学生大体了解有机化学实验,而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参考和比较了多所学校化学课程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情况,开展了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实验的安排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些具体实例以及对改革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一些思索。

一、实验的安排与管理。

在每一个学期末,有机化学的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室可供使用的时间、仪器设备等条件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实验室汇总后在校园网上公布,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先报名,然后在相应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活动。我校开设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这三种类型。

1.了解和学习使用新型仪器的实验。

我校为药学、化工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有机合成仪器的使用”这一开放性实验。在实验课上由教师讲解数字熔点仪、旋转蒸发仪、集热式磁力搅拌器、有机合成装置等仪器的使用。然后由学生进行样品熔点的测定,减压回收溶剂等实验操作。实验时间约为3学时,实验室一次性容纳学生数约为20人。这一实验与传统的熔点测定、减压蒸馏等实验相比,使用了一些新型的仪器,学生积极性较高,因此报名参加这一类型实验的学生人数最多。该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帮助并不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来参与,不过也有学生反映这一类型的实验对他们自己提出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很有帮助。

2.教学实验的扩展性实验。

我校为学生开设了“多种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和“乙酸苯酯的合成研究”等开放性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认为是对“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乙酸乙酯的合成”等常规教学实验的一种拓展。在“多种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这一开放性实验中,学生需要将普通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法与教学中的直接升华法进行比较讨论。在“乙酸苯酯的合成研究”这一开放性实验中,学生需要比较乙酸酐与苯酚反应及乙酸酐与苯酚钠反应这两种常见文献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大学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这一类型的开放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相当于让学生进行几个较为简单的文献实验,所需时间一般为10~20学时。

3.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实验。

我校根据教师自身参与的一些科研课题开设了双乙酸钠的合成新工艺研究、芳基吡唑腈的合成研究、五方酸的合成研究等开放性实验。在这些开放性实验中学生不仅成为了教师的科研助手,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但限于实验条件,一般一个实验项目参与的学生只有5~10名,因为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实际报名的学生数也较少。以芳基吡唑腈的合成研究为例,实验过程包括低温下2,6-二氯对三氟甲基苯胺的重氮化反应,重氮盐与2,3-二氰基丙酸乙酯的取代反应,偶氮中间体在浓氨水作用下的关环反应等多个反应。实验操作包括磁力搅拌、机械搅拌、萃取、洗涤、抽滤、重结晶等多个环节。学生需要查阅一系列文献,学习影响重氮化反应、吡唑环形成反应等反应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一些设想,在获得教师的`许可后,动手进行实验。在这一实验中能够提出一些较好设想并努力进行实验的学生一般都将这部分工作作为自己毕业论文中的一部分,因此参与的学生多数为大三、大四的学生。这种类型的实验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实验总学时为20~100学时不等。能完整参与这一类型实验的学生往往在考研面试和用人单位招聘时得到主考官的青睐。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讲一下,然后学生“照方抓药”,所选择的实验内容也受到学校的教学条件限制,新型的仪器设备、较长时间的多步合成这些都很难在常规教学中得到体现。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开放性实验应当是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题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过程,指导老师只负责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与引导,实验完成以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定。但实际上一般高校的普通大学生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是有机化学的研究生刚进实验室时一般也只是先重复一些文献实验有能力越过这一阶段直接去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本科生在普通高校中为数不多。开放性实验的实施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

我校实施的这些开放性实验难易不同,所需时间也不相等,因此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也给了一些对有机合成有热情、有天分的学生一个提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一做法切实可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实践技能的获取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这一工作的进行需要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还需要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措施。一些有探索性实验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水平。

我们对开放性性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开放性实验教学能够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近年来,微课凭借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使用方便、互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席卷全国,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各个学科都陆陆续续尝试将微课引入到学科教学中。从国内第一篇关于微课的学术论文发表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有关微课的论文已达到了4313篇(cnki数据,截至6月),而从土豆、优酷等网络播放器中,搜索到的微课视频也不计其数。

然而,在众多微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研究却极少。以“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相关论文仅5篇(截至206月),且仅限于高校研究。可见,尽管关于微课的研究探讨很多,但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微课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上,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符合教育理论。

微课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地将一个小的知识点阐述清楚,达到教学目的。凭借其数字形式的存在方式,可通过网络传播,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无限放大,达到教学资源共用共享的理想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符合了教学最优化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中,可创设丰富的情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基于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可在课堂上统一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基于微课的教学是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这也强调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将微课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有助于革新传统的教研与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发展。微课是课堂讲授法以外的一种大胆、新颖的知识传递方式,实现了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这一方面上,微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致的。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课堂中常常设置与主题相关的游戏和活动。由于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发展并未成熟,他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影响课堂纪律的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后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按需与同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相互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少的缺陷和缺少个性化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同时,对学习主体“学生”而言,微课中积极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从而产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实现自我教育,更好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它无疑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了要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掌握制作微课的相关技巧,并巧妙将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成微课,形成新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这个过程能促进心理教师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也能促进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思考,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另外,微课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促进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对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形式化。

微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教学,要使微课的效果得到保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两个环节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微课数量迅速上升,参与微课制作的队伍迅速壮大,在这些人或作品中,难免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情况。原因包括:一方面,由于微课的制作技术是一个门槛,很多教师难以制作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微课;另一方面,某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拒绝学习更先进的多媒体新技术。这就使得在“微课热”的潮流中,微课被形式化了:其数量增长了,但质量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要使得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保证,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对相关作品进行评价和审核,使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质量得到保证,避免形式化。

(二)注重对优秀微课的推广。

随着以后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逐渐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会越来越多,优秀的微课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这些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那将是资源的浪费。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生在学校中要接受的教育,也包含孩子在家庭中要得到的教育。如果能够在家长当中推广已开发出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微课,那么,家长也能够从中学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进而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孩子。另外,学生在家庭中同样能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强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优质资源向家长推广,使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

(三)建设微课评价体系。

将微课引入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了实现该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就与其他常规课堂教学一样,都要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被评价的问题,包括: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恰当、实施后效果是否有效等。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不断建设、实施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内容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杠杆,我们要重视对课程的评价。微课的评价原则包括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同时,可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形成一个全面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可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质量。

(四)加强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这几年间,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和学科范围越来越广,但其实际效果众说纷纭。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微课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为了保证中小学生能顺利掌握微课课堂中所传授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情绪疏导、人际交往等应对技巧并加以应用,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进行相应评价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考核,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实用性。只有其实际效果得到保证,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一级目标的顺利实现,即真正做到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主,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

(五)加强对中小学生微课学习的引导与监督。

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在家独立学习微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做与学习微课无关的事情,如上网、玩游戏等,这不仅偏离了微课本身的功能,还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监督。教师可时常提醒学生微课学习时间不能太久,避免影响视力;学完微课后,不再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玩游戏等。家长可对学生学习微课的时间进行相应的限定,并给予监督,必要时给予提醒,严格控制学生微课学习的时间。

总之,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化,注重对优秀微课的推广,建设微课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加强微课对学习的引导与监督。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四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如何将这种综合性、应用性、职业性、技能性较强的软科学专业办得更有成效,各院校都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我们认为,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必须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质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落到实处,在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大并规范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因此探索出一套高校行政管理本科实践课程教学的模式,对于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教学质量工程活动”的精神,加强高校文科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丰富高等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探索高校文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的新途径,加强行政管理新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实践教学的作用与必要性。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是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模拟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专业知识,增强就业、创业和岗位竞争能力、适应能力都有着启发作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人门的钥匙。特别是学生在面对为了行政工作岗位则更需要某些专长和能力,否则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且带有不确定性、非程序化的社会问题。用于职场的复合性知识是指从学得的相关知识体系中有选择地抽取解决特定问题所必需的那些知识和技巧,根本在于用相应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特定背景下选择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为实用的。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1.国内外实践教学的基本状况。

(1)国内现状。在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已有一些,但多处于理论上提高和统一认识的阶段。胡毓智先生曾发文强调“专业内涵的创新开拓是应用创新型专业建设的.侧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眼于学科背景的复合”等。而陈文江先生更是认为,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虽然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目标不够清晰和缺乏有效的操作化标准的问题。高校必须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竞争、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之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的熔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提出了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组织实施与管理、教学内容要求、考核要求在内的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原则性设想。这些认识和原则性设想,反映出在我国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特别是在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的系统操作模式方面必须加大开发的力度。

(2)国外现状。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及成果较多,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美国学者所着的《教学模式》《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把美国高校应用性文科教学、教法总结和描绘得有理有据,给人以启示。然而,它与我国的国情以及学生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特别是与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又有着较大的差异。

2.研究趋势。

(1)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与实践模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有机结合点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本科学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角色适应性和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行政工作能力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2)将个人感悟与经验共享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适应学生习惯和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个人感悟式学习方式与增强团队学习效果的经验共享式学习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其结合点进行研究,将教师当主持与以学生为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主持、辅助的具体方式方法与学生自我管理、激励的体制机制进行研究。

(3)将专业理论知识要点与能力测评要素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行政管理专业核心理论知识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与各个单元模拟训练测评要素的对应性、一致性进行研究。

(4)将学生讨论与教师点评、综合成绩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讨论问题客观上的开放性与教师点评主观上的收敛性,以及使各方面都能认可的成绩综合评定系统进行研究;将课堂讲解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能力拓展、经验介绍和实际体验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上述教学环节和实践形式的合理结构进行研究。

(5)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与我国的茵情以及学'生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特别是与我国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其中适合于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文化以及学生教育背景特点的先进理念、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趋势,就是要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原则,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实习、就业上岗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学生职业索养和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需要的基础条件。

1.建设好课程开发的团队。

建立一支年龄、知识、经验和专长结构都较为合理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思维状态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对于该课程的开发、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他们要了解该课程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同时具有将行政管理学科各个知识领域中的难点、重点提炼的能力,这对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能力有着根本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应当在这支团队中吸收部分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在建设和开发本课程的过程中,会起到整合各个知识领域、整合知识与实践、整合知识与能力的独特作用。

2.采取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发和建设更离不开资金和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与扶植。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学校立项,给予资金方面的资助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其次,要有一部分经费支持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以确保所开发出的实践课程能够反映出国内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前沿问题;再次,要用一部分经费建立奖惩机制,分阶段激励和推进课程建设;最后,逐步建设好“行政实务模拟”教室,营造一种有利于模拟教学并使人身临其境、敬业奉献、积极奋进、充满激情的职场情境。

3.实践课素材库建设。

首先,要编制背景性资料集。其中要有与各个实践单元相对应的、比较新鲜的真实案例、模拟情景、问题背景、角色要求等。其次,要编制《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手册》。作为类似于“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工具书,要使学生明确怎样准备、怎样上课、怎样适应能力测评的方式等。为此,一要明示各个单元的主题,即每一个单元模拟的行政管理问题要让学生预先知晓,以便于学生在思维状态上有所准备;二要预告各个单元运用的知识,即指明每一个单元需要的主要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于学生事先预习,在知识方面做好准备;三要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方式,这是行政管理卖务模拟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途径;四要指定各个单元的背景材料,卜以便于学生预习;五要确定各个单元的测评要素,即将要训练哪些方面的基本能力;六要公示各个单元成绩评定方法。

4.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经过近年的调查研究、实际论证、典型试验,行政管理模拟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等基本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我国高校在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已有的理论成果与我国公务员实训方面积累的新鲜经验相结合,把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与我国国情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应用性文科实践教学的一般理论和模式与行政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将行政知识掌握与实践模拟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将个人感悟与经验共享相结合,将以教师当主持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要点与能力测评要素相结合,将学生点评与教师评定成绩相结合,将组织课堂与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经验介绍和体验式教学等环节相结合,探索出一套较为系统的、适合于我国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行政思维习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手段使学生尽快增强角色转换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岗位适应、敬业创薪等方面的竞争力,达到促使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合格上岗的目的。

四、课程结构建设。

1.课程组织结构。

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结构有三个基本的环节。首先明示各个单元的主题,预告各个单元运用的知识,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方式,指定各个单元的背景材料,确定各个单元的测评要素’公示各个单元成绩评定方法。其次,在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每一单元实践性演练之后,教师要从过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出点评或总结,同时指导学生搞好该单元的小组测评。最后,布置下一单元的教学任务,讲明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做好准备、预读背景材料、思考问题。.

2.方式构成。

(1)案例分析。案例是行政管理实践课的基本材料,它对于搞好模拟训练至关重要。好的模拟教学案例必须是区别于寓言、传说、剧情的真实事例;必须是经过整理和制作,背景全面,既不断章取义又简单明了的事实;必须是既有典型意义,又有时事特点,还有启示作用的事件;必须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理论和知识水平的事例。

(2)情景模拟。它以特定的案例为背景性材料,使参与者处于模拟的现实工作场景之中,让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恰当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尽可能好地解决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参与中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经验共享,提高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为进人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这种方式与角色扮演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3)角色扮演。它是指从一定的教学目的出发,不仅让学生处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而且要按照实际岗位应有的权责担当起相应的角色,模拟处理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熟悉工作性质、了解基本业务、掌握工作技能、善于换位思考、增强互敬互助的合作精神,尽早适应工作需要。它区别于情景模拟之处主要在于更侧重权责与角色相匹配的演练。

(4)事务处理。它主要训练学生高效率处理文件和事务的能力,帮助学生经过思考,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好繁杂事务。经过比较、点评,使学生得到启示、有所提高。

(5)交流讨论。它是通过专题性的集中讨论使人们交流信息、启发思维、了解动态、开阔视野、领悟技巧。这种方式一般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由不同特点的人组成。培训者只是起辅助、观察和最后点评的作用。

(6)体验式教学。它是指从某种教学目的出发,组织学生离开课堂,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做短期的工作体验,然后做出自我总结,集体交流心得的教学形式。它为学生从课堂向毕业实习进而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种过渡性、适应性的平台。

3.成绩测评。

成绩评定除了传统的课堂考核,还可根据不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制订相应的测评要素,根据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此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撰写学习报告与课程总结,对每个个体综合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全面而公平的考核,在成绩评定时,应考虑平时成绩应占总成绩的多数,期末成绩宜占少数。

总之,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行政资深教授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知识所具有的形式对于选择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启示:对于一门综合性、实务性、艺术性的学科而言,与其让学生成为“被俘虏”的听众,还不如鼓励学生充当热情的“志愿者”参与到情境之中效果更好。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探索和鼓励这种全新而有效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五

为了实现医院护理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升,院方应当培训所有的护理工作者规范化的礼仪;引导与激励护理工作者参与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以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学历水平的提升;安排所有的护理工作者开展一系列护理操作技术的比赛项目,从而让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理论水平都提高[5]。总之,只有实现护理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才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才可以使系统化和全面性的护理模式实现。

2.2注重护理管理,懂得探究出现危机的原因。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当及时处理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及沟通,通过各种方式来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可以建设危机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每周评价护理工作。对于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危机进行分析和讲解,探究原因,要求所有的护理工作者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出现一些类似的现象,从而能够防范护理危机。护理部在每月组织护士长会议,积累经验,引导护士长探究危机隐患,且努力探究处理问题的有效措施。针对危重疑难患者,实时地探讨和制定护理规划,搞好预见性的护理工作。针对不能够预见的危机实施下面的策略:

(1)实现管理的精细化[6],把管理方式细化至最小的单位,每个科室选择1名质控员,从而实施管理和监控。

(2)护理管理工作者到各个科室贯彻实施一系列的制度,以及进行有效地监督,注重管理会出现的危机。

(3)注重跟患者交流,建设良好医患、护患关系,护理工作者经常密切地接触患者,应积极地跟患者交流,且有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沟通能力,实现健康教育、入院指导、出院指导的制度化与常规化。

2.3高度关注,实时地处理危机。

在出现危机导致患者不满的情况下,能够由下面几点加以处理:

(1)清楚患者不满的原因所在,有目的性地加以解决;

(2)清楚服务理念,对护理工作者的行为与语言进行规范;

(3)认真地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操作流程;

(4)当事者实时地向患者道歉,且搞好之后的一系列护理事项,从而得到患者的原谅;

(5)实时地联系医务科处理对医疗技术存在意见的病人的问题;

(6)在出院时以及出院之后征求患者的建议[7]。

2.4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完善护理危机的预防措施。

(1)设立危机预防及处理机构。对一些可以预料的危机,管理者要有先见之明,提前采取措施,可避免护理危机的发生。针对不好预防的危机,实施周密的应变策略。定期地对危机处理工作者开展演习,让他们明确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对策。如果出现危机,就能够对危机进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2)制定真正能够实施的危机预防组织规划。护理部需要建设和完善危机出现的组织机构,即实施四级预防管理体系[8],当事人报告给科室的护士长,护士长再汇报给总护士长,然后总护士长汇报给护理部主任,最后护理部主任汇报给管理护理的副院长。

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应用危机预防体系,一致地组织人员,各负其责。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应当兼顾可行性、具体性、长期性,从而在出现危机之前真正地预防危机。综上所述,在护理质量的提高中,护理工作者的素质非常关键,其能够有效地确保护理的安全性。护理工作者只有确保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职业责任意识强烈,才可以确保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当及时处理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及沟通,通过各种方式来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9]。如果出现了护理危机,管理工作者需要激发危机的处理体系,冷静面对和处理,努力探究完善的策略,且对危机处理体系进行重新地评估,从而实现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对危机进行处理的情况下,护理管理工作者应当反应迅速,亲身指导,承认面临的问题,且实时地进行解释。最为理想的情况是当面处理问题,消除患者的不满。在医院护理危机管理中,应当建立与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像是护理部危机管理登记制度、护理投诉制度、护理管理差错事故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患沟通制度、管理纠纷病例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等等。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特殊服务场所的医院在全部的医疗工作过程中,由于出现护理危机而导致患者存在比较复杂的投诉内容。为此,护理部需要建设一种对护理危机进行识别和跟踪的系统,要求各个护理工作者务必实时地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危机。从而实时地实施有效的完善策略。总之,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当中,针对护理管理工作者来讲,危机管理充满了挑战,这就需要危机管理工作者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懂得法律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哲学知识等。这样,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者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实现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实现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以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3]黄水英.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优质病房服务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58.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六

[摘要]目的:探讨模拟医学在高职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级和级护理三年制学生各200名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2级未开展模拟医学教学,2013级开展了模拟医学教学。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外科护理综合考评成绩以及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开展模拟教学的学生外科护理综合考评成绩高于未开展组(p0.05),且实习带教老师对开展过模拟教学的学生均有较高的评价。结论:将模拟医学应用于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外科护理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模拟医学;高职;外科护理。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护理人员的成长要历经理论学习、见习、临床实习等阶段。随着医疗资源的区域化,高职护理实践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短缺,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机会也相应减少,而外科护理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现代科技创设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的实践教学。我院在2013级护理学生中大规模开展了外科护理的模拟教学,并对考核效果进行了分析,介绍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2012级和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各200名,其中2013级学生开展了外科护理模拟教学。两组学生生源、平均年龄和平均入学成绩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二)方法。

2013级学生开设护理外科模拟操作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学生应用模拟外科系统实践教学(我院外科护理教学模拟系统包含手术室洗手刷手系统、手术室器械系统、心肺复苏模拟系统、胃管尿管吸痰等模拟系统)。此外,在模拟人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尤其加入和强调了人文关怀和护理礼仪的训练。

二、结果。

(一)两级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考核成绩。

由表1可见,2013级的成绩明显优于2012级学生,2013级成绩中位数为77.5分,而2012级为71.5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进行卡方检验显示(?字2=21.061,p=0.001),两组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十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访谈,分别对学生手术室环境适应情况、手术无菌准备和操作意识、术中团队协作配合、自我受伤防护意识以及人文关怀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临床带教老师均认为接受过外科护理模拟系统训练的`学生在这五个方面表现好于未接受过外科模拟系统训练的学生。

三、讨论。

传统的高职外科护理教学大多是以教师和课本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的实践基本上是通过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参观带教老师的操作,并在病人身上进行演练。然而随着医疗资源的区域化和医患矛盾的升级,学生在医院和患者身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通过我院两级学生外科护理综合成绩对比(p0.05)以及带教老师评价可知,外科护理模拟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这充分说明了医学模拟教学在高职外科护理中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职护理教学是医院护理人员的基础和入门学科,也是护理人员掌握基础技能和学习规范操作的平台,因此,护理教学对于护理人员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逐渐向区域化过渡,这使得高职学生在临床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外科护理是护理学中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更需要强化意识。在这种背景下,急需要一种不依赖于医院和患者的教学模式。我院的教学实践证实,模拟医学在护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其可重复性也为学生外科护理技能和意识的强化提供了保障。因此,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为护理人员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循证护理实践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七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着一大难题,教学模式单一化。单一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从而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在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很多岗位都需要无纸化办公,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偏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范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为社会输出人才,是高校的责任,所以,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教学目的。

一、微课的含义。

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和教学时间要求,以视频为载体,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主要以流媒体为介质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课程讲解之所以成为微课,主要取决于授课时长,授课方式,微课一般情况下为5-8分钟,最长时长不超过10分钟,授课主要以视频或者课例片段进行教学。微课的特点有如下:教学时长较短、教学主题突出、针对性较强、情景教学更直观等。相比较传统的教学,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更以学生为授课中心,更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能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新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满足了学生多样性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谓个体就会有差异性,在学习生活中当然也会存在个体差异,为了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教学设计就要注入新鲜元素,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活力。微课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不仅课程内容丰富,更能用较短的时间直观的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这些特点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通过微课进行授课,更加直观有效地讲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微课通过视频形式进行课程重难点的讲解分析,这样不仅课上能直观具体,更能课下反复观看学习,更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印象。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突出讲解重难点,更能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对教学目标进行直观展示。

3.提高了零散时间利用率。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设备普遍存在人们生活中,手机、电脑等作为多媒体设备,更加使学习变得方便、灵活。微课视频容量小,更加方便下载到手机或者电脑等设备上,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就能利用生活中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对课堂重难点进行温习。

1.将微课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教学的目标。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微课对课程进行讲解,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达到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进行设置,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以当下热门的话题进行引入,比如热播的电视剧,热门的话题等。比如,教师在教授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运用方式时,例如ppt中图片的插入,就可以找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图片,比如当下热播的电视剧《太阳的后裔》中的男女主角的图片,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学生加深教学印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天生具备好奇心,如果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给学生创设一些惊喜的教学情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整合,这种迎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的课程结构相结合。在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丢掉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被淘汰,正能说明其存在的价值,在我国,数以万计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增加了知识容量,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融入微课教学手法,使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新模式结合传统,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的考核制度相结合。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为评价,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课的传播形式主要是视频,怎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呢?这就涉及到学生的日常考核,没有考核就没有教学依据,没有考核就无法正确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微课授课结束后,组织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讨论中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性的举办竞赛活动,通过竞技比赛,采用优胜劣汰制进行考核,这样更能鼓励学生学习计算机,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历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校和老师应该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舞台上得到才华的展示,以此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微课教学,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