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老虎象征意义论文范文 关于老虎的寓意(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4:45:36 页码:8
老虎象征意义论文范文 关于老虎的寓意(3篇)
2023-01-17 04:45:36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老虎象征意义论文范文(推荐)一

这天,小老虎半夜睡不着,爬起来漫无目的的走着。当它路过小松鼠家的时候,它用脚踢了踢小松鼠家的门,大声喊着:起床啦!天都亮了!

熟睡的小松鼠吓了一跳,它颤颤惊惊的打开房门,看到小老虎站在自己的门外,胆小的小松鼠更害怕了。它颤抖着声音说:小老虎,你这么晚有事吗?

小老虎眼睛一瞪,说道:晚?我看是你起晚了吧?天都亮了。

小松鼠抬头看着满天的繁星,这哪里是白天啊?分明就是半夜嘛!

可是小松鼠看着小老虎那霸道的样子,也不敢说什么。只能点头说:是是是,天都亮了,您有什么事吗?

小老虎想了想,说:天亮了,大家就该起床了,你去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喊起来吧!

小松鼠听后,只能依着小老虎的意思,挨家挨户的叫小动物们起床。

被小松鼠喊起来的小动物们怨声载道,它们集中在森林中央,气愤的说:这只霸道的小老虎太过分了,它平时折腾我们不算,现在竟然大半夜的折腾我们,我们不能再这样忍受下去了。

对!对不能再忍受了!小动物们纷纷表示要反抗。

它们列好队伍向森林之王家中走去,一边走一边喊着口号:让霸道的小老虎离开森林!

到了森林之王家,小动物们向森林之王控诉了小老虎的霸道行为,森林之王听后一直沉默不语。小动物们心里犯起了嘀咕:难道这森林之王要庇护自己的儿子吗?

这时,小老虎大摇大摆的从外面走了回来。它看到家中的小动物们,立刻板起脸来,大声喊着:你们来我家里做什么?快点出去!

你给我出去!永远不要回这个森林!小老虎的话刚说完,森林之王就大声的呵斥着它。

小老虎一惊,问:爸爸,你为什么要赶我走啊?

森林之王气愤的说:你自己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

从那以后,森林中再也没有出现小老虎的身影。

精选老虎象征意义论文范文(推荐)二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吴中第一山虎丘参观游览。俗话说得好“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那么今天我们来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地方吧!虎丘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约5公里处,高约34.3米,占地面积约为300亩,而后来又经20xx年扩建,它的现占体积为28.29公顷。 大家知道吗,虎丘原名叫海涌山,那么海涌山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曾是海湾中的一座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成为了平地上的山丘,故为海涌山了。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虎丘吗?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呢,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王永常去世,并带兵攻打越国,后来又在携里受了重伤,回程途中,不幸在嘉兴去世。死后夫差将阖闾葬在了海涌山,三天后呢,便出现一只白虎蹲在山头,于是啊,有人便说这是吴王的金精所化,从此便改名为虎丘了。

好,了解虎丘得名的由来,我再向大家介绍几位来过此地的文人雅士吧,首先,要说寻宝,这秦始皇和孙权,听到虎丘地下藏有三千宝剑时,先后来到了虎丘,最后还是空手而归。而明代的唐伯虎差一点儿就揭开了这千古之谜。再说说,为苏州作出贡献的吧,唐代诗人白居易,开凿了七里山塘河,为苏州增添了几分色彩。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海涌桥上,大家请看,左右两旁有六对石狮子,形态各异,惟妙惟肖。那我就要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哪些是雄狮子,哪些是雌狮子吗?对,怀里抱着小狮子的是雌狮子,脚下踩着绣球的,则是雄狮子。我们再看眼前的二山门,这二山门就像是老虎的头,窗洞是老虎的眼睛,而洞口则是老虎的嘴巴,这尾巴的位置就是虎丘塔了。

各位游客,走进断梁殿,它面阔三开间,进深两开间,建于元代至正四年。关于断梁殿,大家请往上看这“大吴胜壤”中“胜”字的一撇,会发现上面的主梁有一道裂痕,说到这裂痕啊,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呢。元代的时候,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苏州地方官吏限期在虎丘建造一座殿门。而当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并正要上正梁时,工匠们发现原本作为正梁的木料被当成顶梁柱锯

成两截。后来,又因限期已经临近,老工匠赛鲁班想方设法建造了这座断梁殿,并用了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独特工艺,起到了吊力和顶力的作用。刚才我们提到“大吴胜壤”这块匾额,它赞颂了虎丘在我们这块沃土上是很了不起的。请大家在朝对面看,则挂着“含真藏古”这块匾额,那么大家知道这“真”指的是什么,“古”指的又是什么呢?“真”指的就是真人、真事、真山、真水,这些呢都是有史可记的,而“古”指的是古木、古寺、古泉、古塔,这些都是可以在虎丘内找到的。我们再看左右两旁的哼哈二将,是由市树香樟树制成,可惜原来的哼哈二将在文革时已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20xx年重塑后的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试剑石。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造型是不是很像用剑劈开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抓来了当时有名的铸剑高手为他铸剑。而干将和莫邪夫妇也被他选去铸剑。吴王并要求他们在100天之内铸造出一把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为难,几个月过去了,仍未铸好,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青烟,铸成了雌剑,干将也按期将雌剑献给吴王。吴王来到虎丘举起宝剑,将大石一劈为二。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块石头了。当然,关于这块石头还有另一个故事,秦始皇寻剑时,非常懊恼,半路上看见一只白虎,于是抽出宝剑砍去,未中虎身,而在石头下留下痕迹。其实呢,听完这些故事很有趣,但事实上,这块石头是火山的熔浆所形成的,叫做凝灰岩。各位请看,试剑石边还刻有“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说的就是秦始皇了。宝剑再锋利也没有用,他未去辨人心。

在我的左手边呢,有一块枕石,大家看它的造型像什么?对,像枕头,所以称它为枕石。 大家请跟我往前走,我的右手边就是真娘墓了。真娘本名胡瑞珍,后为了逃避安史之乱,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又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因真娘才貌双全,但她只卖艺不卖身。而王萌祥看上了真娘,于是他就去贿赂老鸨,留在了真娘房里,真娘为保守贞洁,投怀自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千人石。传说啊,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将他葬在这儿,用了上千工匠为他建古墓。夫差骗上千工匠来到此地,并邀请他们喝酒,正当他们高兴时,趁机杀死他

们,这里呢也就流淌了上千人的鲜血。大家请看脚下的石头,每当下雨时,它就会泛红,其实呢,真实的原因是石头内含有一些铁质。晋代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上讲经说法,他还宣扬“一禅道皆有佛性”。可是,没人信他,于是啊,他就聚石为徒,讲到顽石点头。当时,他说的白莲池中莲花盛开。我们还可以看到这块石头上刻有“点头”二字呢,所以千人坐后又被叫做生公讲台。瞧,这白莲池中还有一座白色的建筑物,那就是石经幢,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游客朋友们,更让千人石声名远扬的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赏月曲会,这曲儿指的是昆曲。每逢中秋节,热情好客的苏州老百姓穿着丽服,带上美酒,在千人石上席地而坐。经过一轮一轮的选拔,最后由一位胜出者,他必须在千人石最高处清唱一曲,唱红了也就可以去全国各地表演了。这“四方歌者皆无门”,一唱就是两百多年。

再往前走,呈现在我们眼前就是二仙亭,它是花岗岩建筑。既然说它是二仙亭,自然和神仙有关。传说这个亭子是道家神仙吕洞宾和陈抟老祖下棋的地方。各位请看,里面有两个石刻画像,这画像上的两个人正是这两位神仙了。吕洞宾常手拿宝剑。而陈抟则是到哪儿都能睡着,那大家是否要怀疑他那么能睡,怎么下棋呢?有次他们下棋时,一位樵夫上山砍柴,路过此地便停下脚步,看他们下棋,樵夫看到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后来他看了会儿也就回家了。可当他回家后,却发现没人认识他了,这也就是“仙人一盘棋,人间已千年”。在看左右两旁的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讲的是谁呢,大家不妨可以猜猜?对,就是吕洞宾,他曾在岳阳楼舞鹤,而今日又在虎丘下棋,并留下了踪迹。再看“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这前半句说的是陈抟睡了很久,醒来便把樵夫视作梦中人,也就是庄周梦蝶中,到底是庄周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呢。我们都说“元里求元便是元”,那为什么要读“玄”呢?这是为避康熙帝玄烨的讳。元即是玄,也就是道,道家认为道生元气,元气分为阴阳,阴阳之后有了天地人,天地人创造了万物,而万物又归于道。好比种子开花结果落地,又成为种子。这句话告诉大家,从道出发,追求道家的奥秘,就能得道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虎丘剑池。这是由唐代颜真卿所书,因为岁月的流逝,“虎丘”二字脱落,而明代的章仲玉便补上了“虎丘”二字,所以才会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各位请看这剑池的外形像不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这就是剑池得名的第一个由来。第二个原因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吧,传说这剑池下藏有三千把宝剑,所以这儿呢又是个藏剑的地方。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这剑池下是否真的有三千把宝剑呢?传说秦始皇和孙权都来此寻剑,有很多人说剑池成了现在的模样,是因为这两位皇帝寻剑时开山劈石而形成的。那到底有没有吴王阖闾墓,我们苏州市政府在1955年的时候去勘探过,抽干池水,发现整个池子下面是平整的大石块,这就说明是人工挖凿的。而在池北最窄处发现了一个洞穴,再往里走有一个一丈多长的隧道。洞穴边上还有石块,石块上还有痕迹,说明啊,这唐伯虎、王鳌等人在明代时发现洞穴,于是他们将情况写在剑池边上。再看崖壁上“风壑云泉”四个字是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剑池”二字是由周百琦所书。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五十三参,它是花岗岩台阶。那为什么要有五十三层台阶呢?传说,观音身边有一对善财童子,先后拜了53位师傅。好,大家跟我往上走,我们脚下的石阶比其他石阶更宽一些,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童子拜到第27位师傅观音时,观音说:“还有很多人的本领比我大,你应该再向其他师傅多学一些”。大家抬头请看,我们站在每层台阶上都可以看得见供奉的佛祖大殿。这也就是“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云岩寺大殿。它是由东晋司空王珉、司徒王洵两兄弟舍宅为寺而来的。大家看,左右两边设有钟和鼓,这是佛教中用来计时的。和尚们早上会敲钟以代表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敲鼓代表一天的结束。走进大雄宝殿,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大雄指的是释迦摩尼,宝指的是佛宝、僧宝和法宝,而殿则是佛教建筑中供奉佛祖的,堂则是供奉罗汉的。他的左右两旁分别是迦叶和阿难。迦叶是年纪大的那位,他曾在七叶窟召集了500弟子传扬佛法,故又被称为“头陀第一”。阿难天资聪慧,擅长记忆,跟随了佛祖20xx年之久,记下了

佛祖的话,并写在了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了佛经。左右两旁是大弟子迦叶和佛祖的堂弟阿难,两边还塑有十八罗汉。

各位游客,矗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虎丘塔了。现存的虎丘塔始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高47.7米,平面七级八面,是经过了七次大火后,保留下的塔心部分。它的倾斜角是2°48’,偏离中心线2.34米,比比萨斜塔早了390多年。那大家知道它为何会倾斜吗?这是因为它的塔基不均匀,倾斜位置往东北方向倒,而这塔身重6000多吨。虎丘塔是从元代开始倾斜,上世纪50年代,塔身的裂缝就达到80厘米呢。1956年时,人们用了铁箍灌浆的方法,将塔修复了。1981年,人们用了5年的时间,加固地基,在塔基下大了44个孔,并向下灌钢筋水泥,修复虎丘塔。可见我们要好好保护虎丘塔了,经过多年的沧桑变化,虎丘塔还存有越窑密瓷莲花碗,楠木经箱等文物,这些可以在苏州博物馆内见到。

虎丘和一天的旅程接近尾声,大家不妨拿出手中的相机,将这一画卷全部拍下,留作纪念。谢谢!

精选老虎象征意义论文范文(推荐)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战国策·楚策》。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老虎在森林中寻找食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骗老虎,并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走了小动物们。

这篇古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各占一段。故事原本是魏国派去楚国的奸细江乙用来陷害楚国的相昭奚恤时給楚王讲的一个小故事。这则寓言后来形成了成语,常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信从,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的古文不多,本课是初次接触到古文寓言,而且很难有语言实践的环境,因此朗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古文中一些字的古今意思差别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障碍。

3、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学生在上一篇寓言中有过尝试,但还不熟练,教师要继续带领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

基于以上考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逆遂皆畏”,了解“求、走、畏”等字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朗读《狐假虎威》。

3、了解《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借别人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朗读《狐假虎威》。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难点:

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主要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指导读文,确保正确

三、自学交流,质疑解疑

四、理解内容,想像朗读。

五、练习背诵,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书吗?(喜欢)

老师也像大家一样喜欢书。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特别的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古书)

这是一本古书,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它,它比我们爷爷的爷爷还要大得多,它最早出现是在两千多年前,书的名字叫《战国策》,这里面有一篇古文,名字叫《狐假虎威》(师板书课题)

你们愿意和这篇古文交上朋友吗?(愿意)

那我们快打开书,它就在我们的书上。这个时候老实交代一下,为了方便我们现在阅读,书中的古文变成了横排的,并且被加上了标点。

【设计意图】

这样的导入设计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寓言的出处的同时感受到祖国文化历史悠久,产生继续学习古文的兴趣。同时,以和古文交上朋友为大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指导读文,确保正确

此环节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1、学生自主试读: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看,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生字表,也可以请教别人。(学生试读,老师巡视,了解情况,随机指导)

2、教师配乐范读: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是因为大家还没怎么和古文打过交道,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准字音。(师配乐范读。)

3、学生练习朗读:你们自己练一练,尤其是那些不好读的句子,可以多练几遍。

4、教师指导熟读:同学们可能都注意了,这篇古文中有四个生字,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几句含有生字的古文,看看大家是不是能把他读正确了?(指名读)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你认为还有那句话不好读呢?咱们一同来读读吧。(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把字音读准。)

预设正音:为、吾、长、己

下面咱们一块来读一读这篇古文吧,熟练的同学就把声音放出来。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在教师指导熟读的这一步中,重点指导四个生字所在的句子:“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还有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例如“天帝使我长百兽。”、“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着去读,然后再由教师对那些学生读不好的地方进行指导,有的放矢。至于范读,目的是希望让学生去模仿,因为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完全读正确的。

第三环节:自学交流,质疑解疑

1回忆故事。

在学生已经能够把这篇古文读得比较正确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也就是这篇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通过预习和读课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之后老师提出向更深层学习的建议:仅仅明白古文的大概意思,只能当作这篇古文的普通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成为知心朋友呀?那就得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商讨学法。

随即带领学生商讨学法:怎么才能弄懂古文每句话的意思啊?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基于前一篇古文《滥竽充数》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一些上次课总结的方法:看译文、看注释、查字典。之后教师点拨:看注释可是一种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类似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译文除了帮助我们了解全文的大概意思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白每句古文的意思,所以大家要在通读译文之后,把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看。

【设计意图】

此设计主要是将刚刚学过的学习古文的方法进行回顾,使学生有意识的在学习之前选择、确定下适合的方法。

3学生自学交流。

(1)学生自学每句话的意思。

(2)同桌提问,组内交流。

(3)老师提问,班内交流。

重点检查以下几句:

天帝使我长百兽。

是逆天帝之命也。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4质疑解疑。

教师提问:你还有哪些问题呢?可以提出来。

(学生提问)

学生集中提问2、3次,师引导学生解答(针对不同情况)

这一环节要处理题目中“假”的意思。如果学生问出: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解答。如果学生没有问出: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师引导学生问出,再解答。在狐假虎威这个题目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词?

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再选择。

第四环节:理解内容,想像朗读。

(一)学习第一段。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这一段主要是通过理解句子和重点字的意思来进行指导朗读。重点字主要放在“求”和“之”这两个字上。建议学生尽量把语速放慢一些,这样才能在朗读中体会到古文的韵味。

(二)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通过引导想象故事情景,体会老虎和狐狸的内心活动来理解古文内容,从而指导朗读。

(1)第一句

子无敢食我也。

引导想象:狐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什么样?什么语气?(很自信,镇定自若)

他被凶猛的老虎捉到了一点都不害怕吗?(不是的,他是故意装出这副样子,想让老虎相信他,不吃他。)怎么读才能不被老虎吃掉呢?你试一试!

(2)第二、三句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引导想像,揣摩心理:狐狸为什么要提到天帝?(天帝是天上的皇帝,他最大,谁都得听他的)有了天帝做靠山,那它为什么不说“天帝是我朋友”?干嘛要说让它“长百兽”?(告诉老虎,我比你还大,我是掌管你的,我是有本事的!)那么狐狸肯定要在老虎面前突出自己的靠山,强调自己的位置,还要突出后果的严重性,这样才能吓倒狐狸,你们觉得这只狐狸怎么样?(聪明或狡猾)揣摩着狐狸的心理试着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

狐狸仅编造了一个谎话就从老虎手中逃生,就这一点而言,不能不说他聪明。那么带领学生揣摩狐狸的心理,体会他这个谎话的作用才能使狐狸这个形象更加鲜活,学生理解才能更加深入。

(3)第四句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一句主要是进一步理解狐狸的聪明或者说是狡猾。他为了让老虎进一步相信他还要让老虎和他到处去走一走,并要老虎走在自己的身后。我在这里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子随我后”?这也促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尤其是“假”的意思。

此外,反问句式也是这一句的重点。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a观察句子特点

b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或说说它的意思

c指导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d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走”)

【设计意图】

体会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需要点点滴滴的渗透,学生才能慢慢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中障碍最大的,这里也只是起一个渗透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古文.

(三)学习第三段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一段的理解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体会不同句子中“之”的意思不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之:百兽(第一段出现了)

故遂与之行。之:狐狸

兽见之皆走。之:老虎

(2)指导学生通过演一演深入理解古文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狐狸和老虎走在森林中,他们各自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形象更加鲜活,为后面的理解寓意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

演一演这一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此处也适合学生表演,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

(四)评价人物,升华主题

通过学生评价狐狸和老虎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老虎有凶猛的一面,也有愚蠢的一面。狐狸虽狡猾,但也有可取之处,它急中生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正体现了它的聪明。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机智,但不能利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更不能仗势欺人,站在老虎的角度来谈那就是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信从,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续编故事,深入理解寓意。

第五环节;练习背诵,扩展延伸

(一)练习背诵

(二)看画面背诵

(三)扩展延伸

老师质疑:关于这篇古文,你还想了解哪些呢?比如:这个故事最早是谁讲的啊?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啊?两千年前的事儿啦,怎么才能知道呢?于是我向学生介绍有关这篇古文的一些资料。希望是以网页的形式出现。

这节课,我们与《狐假虎威》这篇来自两千年前的古文变成了熟识的朋友。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类似这样的古文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多多结识他们。

作业:

1选择小伙伴,自编自演课本剧《狐假虎威》。

2续编《狐假虎威》这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先行随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