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范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20:18:59 页码:10
最新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范文(优质10篇)
2023-11-21 20:18:59    小编:ZTFB

总结是心灵的反思之镜,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写总结时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让内容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存在的弊端,就培训与开发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特殊,在自然资源及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国有煤炭企业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环境,实现生产现代化和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的先进之举。人是煤炭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煤炭企业发展进步,离不开员工积极性的充分施展和发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员工当作最可宝贵的资源,激发每个人的潜力,释放每个人的能量,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国有煤炭企业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的绝大部分为产业工人,科技开发人员、营销人员数量不足,比例太小,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与煤矿生产有关的科技人员,普遍缺少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合理。

(2)人力资源素质偏低。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偏低。

(3)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和工作分析。企业经营者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臃肿、存在职能交叉等现象。

主要原因为:管理者的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员工的流动性高,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对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的员工实施培训;国有煤炭企业管理者受原先计划经济的影响,通常会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简单的培训以应付当前需要,导致企业培训失效甚至中途流产。

(2)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度不够。

一是人才作为一种资本,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注重物力资源的投入和管理,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培训和利用;二是主观上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劳动力管理,没有形成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三是只重视对干部、大中专生的开发与利用,而忽视对普通员工的技能管理与开发,特别是对工人技师的开发培养少之又少。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二

树立人才观念,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是电力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工作。当前国内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文章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的现状入手,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对策分析,希望对电力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动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技巧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现阶段的生产需求,如不进行改革,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将严重的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一些国有企业虽通过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成立了一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但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制度与组织形式尚不完善,还停留在探索阶段,需要相关企业人员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水平较低,同时受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制度框架、管理理念等的影响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体系不完善

培训体系不健全,导致单位对培训开发工作的要求不高,虽有相关的培训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内容,缺乏对培训工作需求的分析和计划的制定,每个人的职责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后期对受训人员的跟踪评估工作不到位。

2.缺乏重视度

一些高层领导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一是产生不了直接经济效益且需投入大量资金,二是整个培训周期相对较长,担心培训后人才的流失。受训者认为培训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维护企业形象,跟个人没有关系,带有负面情绪,对培训工作不上心。企业各部门则认为主要是确保本岗位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耽误工作。

3.方式方法不恰当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多偏于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讲为中心,这种培训方式使双方缺乏沟通,培训方法单一,学员感觉枯燥无味。有的单位只注重对技能的培训,缺乏对文化传承、组织习惯的培养。

4.培训流程缺乏计划性

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上缺乏计划性,缺少合理的培训机制,往往是按照领导要求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没有针对性,而且培训都是短期培训,使同一学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都是不连续的,大大降低了培训的质量。

5.缺乏效果跟踪与评估

很多员工在参加培训后,没有对培训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评价,这样使员工在技能方面得不到提升,同时对企业而言培训工作成为一种形式化流程,起不到实际作用。

1.教育培训手段

是指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员工队伍现状制定出符合员工目前状态的培训方案,进而确定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来开展培训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企业员工知识与技能积累的主要手段,它要求企业必须加大对培训的投入,虽然短期内会加大企业的管理成本,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眼光来看,提高员工能力水平了为企业带来大的收益。

2.激励手段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主要目的是在提高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情况下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内在潜能。影响到员工发挥潜能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对企业归属感及工作积极性,二是员工个人的`工作技能和自身素养。通过采取激励手段,可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营造竞争的氛围,还可以吸收外在人才的加入,激发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整个员工队伍的积极性。3.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在追求个人经济收入时,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多的考虑到自身的职业生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时要重点加强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为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良好的保障,使员工在自身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增强对企业职业的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贡献力量。

1.建立完善的开发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培训效果评估系统的设计、培训需求分析与规划的制定、年度计划的制定等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又涉及到多样化的方法和技术选择,为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开发培训体系,才能促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而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

2.全面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认识

企业稳定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时也应体现层次性、全员性,做到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管理者的同时培训,使两者在理念、知识上能够保持一致,消除沟通障碍,使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对员工形成有效的管理,加强执行力度。为此,企业领导和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人力资源观,带头参与培训,调动员工的培训力度,促使员工培训工作形成制度化。

3.创新培训开发方式方法

改变传统培训开发的方式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脱产培训、角色扮演培训、分散式讨论等方法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实现预期目标。同时还应根据企业资源配置的情况选择正确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培训中多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方式进行培训。

4.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系统

科学的培训评估系统可及时反馈培训结果,提高组织培训绩效,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改进。评估是培训开发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扩大培训开发成果为培训工作提供改进的参考和依据,通过评估和检查,可直接发现受训人员返岗后的思想动态和对工作及自身的要求与目标。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各部门员工参与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考核,实行责任制,即培训负责人的绩效、晋升等与每月的培训结合,进一步加强企业负责人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企业通过对培训考核评估工作的重视,便于在以后的工作培训中企业领导和员工都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参加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3]庄丽粒.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技巧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102.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三

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只强调培训人数和全员培训率,而不注重培训效果的现象在中国企业中可以说是一个泛泛的现象。前些年大多数企业,各种培训工作存在重数量、走形式的现象,可以说是在机械地跟着上级公司的年度计划和公司年度计划走。每年要送出各类外出培训(包括各种资格、适应性培训),其中有些培训纯粹是为了完成上级公司的指令性计划,企业没有主动权,根本不能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所培训的内容大多侧重于知识拓宽和技能增长,没有注重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

2.企业领导不重视培训,培训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

有些企业高层认为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一些培训存在应付上级公司的心理,同时也担心,企业掏钱培养员工,会使员工跳槽造成人才流失;有些企业还存在培训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培训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没有同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需求有效结合起来,致使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3.教育培训配套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没有建立教育培训配套制度,对培训只重形式不关心结果,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没有将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其岗位晋升、薪酬待遇,以及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使广大员工缺乏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那么究竟企业教育培训怎样才能发挥“鼓风机”、“充电器”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使用等几方面予以解决。

1.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制定企业培训计划,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通过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从而确定培训的近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使得培训符合企业的发展。

2.与员工岗位规范相结合

在制定培训计划前,要进行充分地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根据岗位职责和规范,调查各个岗位的员工要达到理想的工作业绩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与企业现有人员结构相结合企业现有人员结构和层次分析不仅是企业调整人才结构,培养人才梯队的关键一环,而且也是企业制定人才需求计划的基础,对培训计划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从制度入手,在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同时,规范企业教育行为,完善教育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使教育培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也是保障教育培训计划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关键。

1.根据岗位规范和培训标准,建立同岗位设置相对应的岗位试题库

员工人手一册,各项培训管理机构以此为依据组织各级各类考试,使试题库成为每位员工必备的培训手册。

2.制定考试计划,建立考试档案

每年单独制定考试计划,随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一并下达执行。完成各级各类考试后,将考试项目、名单、成绩,以及试卷分别建档,存入个人培训档案,使考试工作步入标准、规范、全过程管理轨道。

3.严格考试、考核,成绩与使用和待遇挂钩

坚持先考试后上岗、升岗、转岗,实施升转岗考试资质制度。在各岗位推行升岗考试资质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升岗资质考试,考试合格再经过末尾淘汰,确定取得资格的升岗人员,发给合格证书,规定证书有效期限,以此作为今后升岗、竞争上岗的资质证书,凡未取得证书者,一律不允许升岗或参加岗位竞争。

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要求素质较高,需要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学习,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职业化素质的主要途径。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加强企业竞争力关键所在。对于管理人员培训应注重思维和观念层次的开发,重点培训他们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艺术和管理艺术。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企业复合型人才。加大管理干部培训力度,特别是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和岗位交流培养的力度,提升干部综合协调、把握大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可以选拔一些文化层次高、政治素质强、具有培养前途的生产管理骨干参加硕士学位和双学历、学位进修。加强岗位实践锻炼,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加大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企业、跨专业交流力度,通过多层面、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提高本领。加强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对后备干部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切实提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由此看来,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做到实处,就完全可以使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价值得到提升,就能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动力的“鼓风机”、“充电器”。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四

我国企业对人的管理,从最初的人事发展到现在的人力资源,这一变化在许多企业只是旧瓶装新酒,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开发。

开发的含义是指对处于潜在、低效、未利用、原始状态的事物进行开拓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宏观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目前尚未成为人力的人力资源部分开发潜能与素质,比如通过学校教育,使未成年人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目前已是人力的部分,进一步提高能力与素质,比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微观的人力资源开发指企业扩大人力资源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激发人力资源活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环境的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微观层面的开发,即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见的途径有招聘、激励、薪酬、培训等。其中,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最为直接,可以说,培训就是一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随着对人力资源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培训受到了所有企业的空前重视。以美国企业为例,从开始,美国每年用在培训方面的总预算约600亿美元,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5%;平均每个员工用在学习上的投资都在1000美元以上;100个大型组织,比如通用、摩托罗拉等,更是将工资的大约4%用在培训上,相当于每个员工每年65小时的培训投资;统计数据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综合来说,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培训是指培养和训练。员工培训是指企业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系统学习和挖掘潜力的行为过程,通过员工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以及潜力发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工作任务。员工培训是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拥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根据对《中国人才》杂志近五年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大约有40.8%的论文主题是关于企业人员培训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企业培训在逐步受到研究领域和企业重视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培训理念落后。从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培训来看,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取中间去两头”,即:抓住员工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进行培训,这样投资少,见效快。但是这种理念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这种中间培训的理念,会导致员工职业发展过程影响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从培训内容来看,现有的培训只注重对工作能力和工作中所需技能,虽然这样见效快,针对性强,但缺乏长远性。

2.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企业培训工作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连海尔公司培训工作的原则都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这就将培训这种前瞻性的行为变成了查漏补缺的行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忽视了培训需求环节的分析,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出合理的培训计划。

为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培训理念。首先,树立“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源泉”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基础。其次,对员工的培训应该是终身过程,使员工在任何职业生涯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第三,变单一的工作能力培训为综合型培训,在对工作能力和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进行协同性开发。

培训可以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的盈利会随之提高25%.康柏公司中国区的总裁俞新昌有一句名言是“一个好的公司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北京大学梁均平教授说:“员工的满意度是他从企业得到的内在报酬,这种内在报酬会增添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建立科学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逐步建立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整系统的员工培训模型应该符合pdca循环,包括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评价阶段和反馈阶段。对于整个培训过程都要进行监督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反馈信息进行下一轮培训的准备工作。

3.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反映了企业要求具备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就是判断是否要培训,以及什么人接受培训、培训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这个过程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标准和基础。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展开的首要环节,是使培训工作实现准确、及时和有效性的主要保障。企业能否作出准确的培训决策,培训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4.严格考核,注重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培训及时性信息、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信息、教材与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时间与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培训的技能、态度与绩效方面的信息、投资回报率的相关信息等。

综上所述,企业要真正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树立全新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将培训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完善培训体系,通过科学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活动加以落实和固化。第三要重视培训需求的分析和效果的评价考核,把好这两关是完成培训工作的关键。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更多的冲击与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人才是关键。做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发展,才会使企业在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五

摘要:煤炭企业大都具有规模庞大、机构臃肿的共性,如果能够适时引进“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发展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煤炭企业;现状与问题。

最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企业要摒弃旧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运管模式,打破“铁饭碗”,打破“大锅饭”,淘汰落后的“平均主义”的思想观念,转而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管理为驱动力的新的经营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当前的煤炭企业又正面临着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需要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全力予以配合和支持,限产转产、转岗分流、转型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正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因而当下的煤炭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局面是十分严峻的。煤炭企业要扭转当前的困难局面,摆脱困境的束缚,早日实现转型发展,早日走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道路,首先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创新和改革,因为在所有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当中,“人”永远都是居于第一位置的生产力,解决了“人”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企业创新发展的问题。在此,煤炭企业若能适时地引进“人力资源外包”的管理方式,这对于正处在困难时的企业来说,不失为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

1人力资源外包现状简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一步步深入,随着大批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国内的快速建立和发展,西方国家中先进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始在我国国内陆续被推广开来,此时的中国企业正跃跃欲试地尝试和思考着如何由传统的人事工作转向具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外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创新转变之中的大方向。据有关部门对我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花费在非核心事务性工作上的时间占到了其总的工作时间中的63%,而与此不协调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花费在企业战略性核心工作上的时间却只有总的工作时间的30%左右,并且,相关调查还显示:约有59%以上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可以提高现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约有55%左右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比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这些参与调查的企业几乎是普遍的认为,通过运用人力资源外包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内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谓“人力资源外包(humanresourcesoutsourcing)”,早期起源于上个世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大致意思是说: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企业战略性核心工作的管理方面,而把那些复杂繁琐的一般性事务交由社会服务机构去完成,这就是“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概念的最初起源,按照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外部寻源”,即企业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来帮助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一般性工作。这些非核心的工作诸如薪酬管理、人事档案、社保统筹以及培训、交流、学习、继续教育等等。由于借助人力资源外包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因而对于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煤炭企业来说,如果能把这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那么对企业的转型发展无疑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力资源外包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是一种先进的模式和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但是在我国毕竟起步较晚,还是新生事物,还需要假以时日完善和发展,因而其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第一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内容单一。一般来讲大多以提供基础性服务为主,比如代办劳动用工证、代理合同签订、帮助推荐人才、协助录用备案、规范档案管理以及技术职称的申报、评定、跨地区人才的招聘和劳务纠纷的代理等等。这些工作内容简单,技术含量低,具有很大的交叉性。第二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专业性社会机构比较少。在目前的具有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社会机构中,大都具有非专业的性质,即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只是其日常工作中的一项或者一部分,是兼职或者是兼顾,而不是全职的、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比如人才招聘市场、档案托管机构、社保缴纳部门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才交流中心等等,都具有这方面的职能而又都不全面。第三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社会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虽然这些年我国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发展迅猛,但是与之相关的专业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却没能跟上,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用非所学,或者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给行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专业化程度的不高,使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被削弱了很多。第四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社会机构服务的对象覆盖范围还比较窄。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融合和多元化经济的逐渐兴起,使得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在各个行业都有着需求的存在,但是在实际的社会服务机构所愿意提供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中,却只在一些项目性工作较多的行业才具有广泛的合作意向和合作基础,比如在金融和市场营销等行业。此外,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在一些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当中的`发展情况也比在国内企业要好,这一方面是观念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体制的因素,从这个层面上看,社会服务机构尚需其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工作中进一步拓宽其服务的范围。第五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认识的不同和评价的不一。在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中的人事管理工作基本体现出的是上下级式的垂直管理关系,各个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也是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与交流,更不会与外部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因此,他们中难免会有一些人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觉得把自己企业的工作交给别的企业去做是对自己企业工作能力的不信任,是对自己企业员工情感的伤害,因而他们就会对这种外包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做出负面的评价,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一些开明人士和有识之士以及一些有预见力有远见的人士,他们会对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作给予客观中肯的评价。此外,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具有违法性质的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或者是企业的资质不全,或者是从业人员不具备资质,这些违法机构游离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徘徊在合法与违法之间,打着市场短缺的“擦边球”,给本就不完善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的正常经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作在我国受到了很多大型企业集团的欢迎和响应,而且也确实减轻了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方面的负担,提高了的企业的运行效率。但是也不能因此轻视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能阻挡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社会化的大趋势,但是在短期内还是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的。因此,对于正处在转型发展期的煤炭企业来说,既要看到人力资源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又要看到人力资源外包对于企业降低内耗、摆脱琐碎事物困扰、轻装前行的重要推动作用,以便在适当的时机、以科学的方式引进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早日减负脱困。

参考文献:

[1]杨皖苏,徐传鑫.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5).

[2]曾明星,邹承辉.略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3]李洁.基于企业价值的人力资源外包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六

在中原大化仪表公司是一家省属大型企业分支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公司下在发生着日益的变化,职工流动速度在加快,工资增减幅度在加大,员工,职称,绩效评定等信息也随之越来越多,作为工资管理和发放单靠传统的手工处理已显得力不从心,手工发放需要反复进行抄写,计算,不仅浪费时间,还常因抄写不慎出现张冠李戴,或者由于计算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同时工资的`发放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正是这种重复性,规律性,时间性,使得工资管理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

一、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

不仅能够保障工资核算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工资数据库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上级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账务处理.从而提高工资管理发放的效率,实现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二、计所达到的要求,技术指标,预计的技术关键,技术方案和主要实验研究情况。

1、预计达到的要求:。

此系统要求做到设计合理,便于使用,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容错性高,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查找出所需的职工工资资料,提高工作效率.

2、技术指标。

(1)开发环境:visualfoxpro6.0。

(2)运行环境:windows9x/windowsxx。

3、技术关键:。

采用foxpro编程思想,利用其强大而完整的功能开发这样一套职工工资管理的软件,其主要技术有:foxpro数据库技术,新类的设计与应用,系统容错性的处理,组合查询技术的实现等.

4、技术方案和主要实验研究情况:。

(1)开发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2)职工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实现。

(3)职工工资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三、课题研究进展计划:。

9月28号:毕业设计选题。

10月10号:开题报告撰写。

10月19号:对开题报告进行改进。

10月29号:对系统整体设计。

11月15号:中期报告。

12月21号:论文撰写。

12月28号:系统检查。

1月4号:论文答辩。

四、现有在条件,人员(姓名,职称)及主要设备情况。

已有软件:microsoftvisualfoxpro6.0,winxx平台。

设计人员:樊利清。

主要设备:计算机(intelpentium4)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

五、参考文献。

(1)开发使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2)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个人电脑实用基础教程宁杭出版社。

(4)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基础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5)数据结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6)操作系统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六.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满10分).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七

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应重视自身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具体工作中,煤炭企业首先应对“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在招聘环节,劳动合同制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方式可通过法律手段对单位、劳动者间的关系加以确立,为员工、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其次,将优化劳动组合应用到煤炭企业内部,利用优化组合、择优上岗及优胜劣汰等方式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以此对员工自身素养进行有效提升。再次,与劳动制度有效结合,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充分改革,进行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随后,煤炭企业在工资制度方面,以吨煤工资包干、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岗位技能工资制等进行全面推行,且将传统等级工资制取消。最后,三项制度的全面推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在肯定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需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具体如下:第一,针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规律方面研究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先进方式方法合理引进方面严重不足,同时无法真实有效的与煤炭企业实际与市场经济特征相结合。第二,只重视定性分析,而忽视定量研究,科学性严重缺乏。如只在经验、定性预测方面预测人力资源。第三,各个阶段、环节连接不紧密,存有脱节问题,系统性研究较少。主要体现在一般分析无法将准确的信息提供给预测,预测也无法将真实可靠的依据提供给规划。第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数字化计算机的速度相对缓慢。现阶段,国有煤炭企业只在事务处理方面选取计算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只能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存在的弊端,就培训与开发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特殊,在自然资源及其他条件一定的前提下,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国有煤炭企业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环境,实现生产现代化和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的先进之举。人是煤炭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煤炭企业发展进步,离不开员工积极性的充分施展和发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员工当作最可宝贵的资源,激发每个人的潜力,释放每个人的能量,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国有煤炭企业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的绝大部分为产业工人,科技开发人员、营销人员数量不足,比例太小,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与煤矿生产有关的科技人员,普遍缺少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合理。

(2)人力资源素质偏低。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学历水平和知识水平偏低。

(3)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和工作分析。企业经营者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臃肿、存在职能交叉等现象。

主要原因为:管理者的错误观念,很多人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员工的流动性高,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对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的员工实施培训;国有煤炭企业管理者受原先计划经济的影响,通常会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简单的.培训以应付当前需要,导致企业培训失效甚至中途流产。

(2)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度不够。

一是人才作为一种资本,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注重物力资源的投入和管理,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培训和利用;二是主观上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劳动力管理,没有形成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三是只重视对干部、大中专生的开发与利用,而忽视对普通员工的技能管理与开发,特别是对工人技师的开发培养少之又少。

(3)培训机制不完善。

首先,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局限于培训过程,当员工回到实际工作岗位时,培训效果并不能从中体现,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其次,考评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数企业都惯以考试成绩来说明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也没有在做跟踪调查,培训效果很难延续在实际工作中。第三,评估记录缺乏专业管理,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都没有完整的员工培训记录,使培训效果分析缺乏数据依据,在下一次的培训中也不利于查漏补缺。

(4)培训师资不符合要求。

部分国有煤炭企业的职工培训学校普遍存在布局分散,各自为政的问题。相当多的培训学校条件不完善,设施不配套,培训层次低,整体效益差。

2.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煤炭企业在管理上,仍停留在“管物主义”阶段,缺乏“人本管理”思想。井下工人认为“胆大就是师傅,力气就是技术”,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能否出煤作为衡量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未扎根在管理者头脑中,口头上强调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实际工作中忽视科学技术、不重视培养技术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要真正认清和区分“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力管理”的实质区别;其次要真正认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2.2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

要把培训费用的投入提升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度,除了投入在员工自身的软件建设上,还要加强培训实体的建设,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

2.3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技术和方法。

员工培训,要有效地实现学习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转化,做到培、用结合,将培训结果同员工的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同岗位报酬结合起来。

(1)要实现有效的培训。必须要有专业讲师和兼职讲师队伍,教学方法必须从传统教育转向注重能力提升的现代培训。

(2)改善培训手段。既要开展书面讲授,也应开展音像教学,同时开展网上培训。

(3)加快培训频率。要随时保证企业10%左右员工处在培训状态。

(4)根据不同对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分层施教,分批学习,有层次、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5)改进培训方式。既要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也要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也可开展业务骨干外派的学历培训,但必须坚持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采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师徒签订合同的培训等有效方式。

2.4创建学习型组织。

从培训学习型职工开始进而培养学习型区队、学习型企业,形成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氛围,引导职工在学习中充实自已,在实践中完善自已,在竞争中提高自已,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根本性转变。

参考文献:

[1]余凯成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张德.《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魏杰.《国有资产管理》.第8期。

[4]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5]孙淑辉.《以人为本抓好国企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冶金经济与管理,

[6]吴志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7]刘毅.《新时期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培训工作探讨》.科技与管理,2005。

[8]王淑过.《山西焦煤科技》.第4期。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九

为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极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及人本思想指导下,利用各类管理形式,如招聘、培训等,管理人力资源,以此对组织现阶段及今后发展需求加以满足,确保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为此,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战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2.1人力资源规划。

在企业发展战略与年度计划中,人力资源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为企业人力资源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往往是指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煤矿今后发展方向,在对国家、企业及个人利益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对煤矿今后一段时间内所具备的质量、数量且与工作岗位相符的人力资源的确定,以此保证在今后发展中,企业所需人员数量能够与人员拥有量动态相符。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应先分析人力资源结构,规范规划程序,全面调查及审核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只有在充分掌握及利用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各项人力资源规划作用的全面发挥。

2.2招聘与配置。

招聘是指利用多种信息向企业或组织空缺岗位引进专业人才,此类人才具有企业所需技巧、能力。开放性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主要特征,形成人力资源即为其输入过程,是选拔、任用人力资源的环节。此过程质量水平的'优劣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运作成效产生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在员工素质全面提升中,人力资源任用工作极为关键,是煤炭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基础条件,为此,做好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工作,就必须将人力资源质量形成过程作为管理重点。开启招聘工作后,即可实施招聘决策,其内容包含以下五点:第一,人力需求的明确,招聘岗位、人员需求量及岗位性质等内容的确定。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需对人员需求报告单进行详细填写,该报告单主要对新员工招聘原因、工作规定进行叙述;第二,招聘资源及方法的确定,由本组织及外部资源等方面进行合格员工的聘用;第三,招聘规模的确定,应按照所需招聘数量,对招聘规模进行确定;第四,招聘时间的确定,与人员需求消耗相符的时间即为招聘时间;第五,估算招聘总成本,招聘环节产生的所有费用就是招聘总成本。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职员培训及开发是其重点内容之一,是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要形式。人员培训是指为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及训练企业所有人员,进而达到其工作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并能够满足自身岗位要求。为了确保新来工作人员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快速了解及熟练掌握工作技巧,接受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目标,应在上岗前后对员工实施各项培训,这也是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确定需要、设定目标、建立组织、检查与考核、总结评价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系统的主要环节,以上6个环节存在互相联系、互相约束的特征,在此动态循环过程中,该系统以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目标为中心进行有序运作,进而保证实现其目标。

2.4考核与激励。

人力资源考核标准是考核、评价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的重要依据。据相关实践分析,一定阶段的考核标准,常常对此阶段人力资源流向及努力目标起到决定作用。正确的考核标准将影响到考评工作的开展,且对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必须确保客观、公正及有效存于考核标准内。加权系数的确定为选择人力资源评价方式的重点,加权系数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其一能够对考评要素相互间重要程度的加权系数进行充分反映;其二对各类测评人员间测评结果可信度的加权系数进行充分反映。为对人力资源考评结果的客观性进行全面提升,可选取ahp法进行分析。

2.4.2员工激励。

在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中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为其永恒的主题。需要、动机为建立人行为及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条件,人行为动机来源于需求,人们行动的执行则需要动机的诱导,以此对其需求加以满足。在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员工激励中,应选取以下激励措施。第一,精神激励及物质激励并重。在物质利益激励建立与健全的基础上,还需对精神激励加以强调,以此对人的社会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加以满足,如各种表彰评优活动的开展、“五四”表彰、“七一”表彰、“最美共产党员”评选等。第二,工作激励及参与激励综合运用。为将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需丰富及扩大工作内容,进行良好工作环境的创建。同时还可利用员工和岗位双向选择,增加员工自身选择范围,且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有效配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工作轮换制,以此提升员工积极性。第三,员工分层次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企业员工层次不同,则对激励需求也存在诸多不同。国有煤炭企业在激励措施实行过程中,不得选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所有员工进行统一激励,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员工需求进行激励方式的合理选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大大提升了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还较为滞后,在国家与企业长远发展中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研究极为重要。在国有煤炭企业发展中,其经营管理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如产品、销售、管理及服务等,但在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方面,却存在一定误区,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并没有建立与新经济形势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此,必须按照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理构建企业人才队伍,避免人力资源过度浪费。

参考文献:

[2]徐兵.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02).

肯德基培训与开发论文篇十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本领域。

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转移。

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工业部门并存。

据此,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

政府制定工业化计划,并用牺牲农业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发展中国家在继续发展城市经济、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同时,采取加大对农业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流向传统农业的政策。

三是均衡发展阶段。

传统农业逐渐被以农场制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取代,农业也成为营利部门,城乡经济进入均衡发展的一元化阶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是符合发展中国家成长规律的,他提出消除二元经济的政策:一让农村人口进城,二让资本下乡。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主要是在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中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西蒙・s・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主要储备不是物质资本,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和人们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约翰・穆勒提出,除非一个国家有大量的城镇人口,或者农产品大量出口的到其他国家,否则该国家就几乎不能够拥有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然而我认为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要真正的发展农业,不应该一味的要求政府资金投入,应该考虑农村本身的现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当前城乡差距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差别,其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人力资源领域。

如何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人口负担转化为社会的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很多,人口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极其有限,这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于刘易斯提出的消除二元经济的两个政策中,农村人口进城更能很好的解决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因为即使资本下乡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全家几口人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在赚取工资性收入,而剩余的可以继续耕作土地,不为获得利润,只为能够维持全家人的吃饭问题,所以资本下乡并不能够使农民放弃他们的土地经营权,所以,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能根本上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

首先,城乡二元体制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村进城务工者受到不平等对待,从而他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工作只是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状态,而农村才是他们的最终居所,“民工荒”问题也是很好的一个体现,农民只要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宁愿留在农村生活而不是为工资性收入二进城受到歧视。

其次,农民素质的制约。

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假设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也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的底层工作,选择范围比较狭窄。

当前城镇失业率也很大,所以农民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一定的素养就很难在城市找到一席之地。

这就提现了在农村实施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

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跟城市差距很大,这就在农民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他们绝不轻易放弃土地的经营权,这就是他们将来世世代代的生活保障,从而阻碍着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总而言之,当前真正要发展农业,就必须首先解决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此基础上是进行资本下乡,城市反哺,就会加快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

经济上的扶贫难以根治贫困,要借助于知识的力量,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提供的多产值边际影响值为24.97,即在现有农业条件下,文化水平每提高1分可增加净产值24.97元;基础文化教育是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实现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基础。

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

农村教育急需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以学生全面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

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再社会化过程,从流动人口变成市民,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经济层面,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这种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能够使其承担起在城市的生活;(2)社会方面,农民工这个词的产生就表明他们在城市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的歧视,要想使城市认可,这就需要政府改变相应的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被城市认可。

(3)心理方面,农民工本身就认为他们是不被城市认可的,带着浓浓的乡村情结,他们渴望回到农村。

最后,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缺乏一定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在他们权益得不到合理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在农民维权问题上就要起主导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现况,首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籍的一元化管理。

其次,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再次,加强社会管理服务。

最后,要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作用。

我国农村目前仍处于资本积累阶段,这不仅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而且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制度的积累,其中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基础。

理论界应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力度,各级政府应真正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加大对这一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的建立、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收益率,特别是教育的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刘溢海,李雄治.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伍山林.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孔祥智.聚焦“三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魏智慧.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06,(9).

[5]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4).

[6]李妍.转移农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j].农业经济,2006,(7).

[7]任志江,桑艳军.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理论探索,2007,(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