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1:51:58 页码:7
最新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实用14篇)
2023-11-20 21:51:58    小编:ZTFB

分析是对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怎样写一篇富有生命力和触动人心的散文,需要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挚情感的表达。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总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一

二、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三、拟建地点。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五、建设年限。

六、概算投资。

七、效益分析。

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第二章苗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二、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三、资源条件评价。

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第三章苗圃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达产达标后的规模)。

二、产品方案(拟开发产品方案)。

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第四章苗圃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

2、工艺流程。

二、主要设备方案。

1、主要设备选型(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第五章苗圃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第六章苗圃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5、投资利润率。

二、社会效益。

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

第七章。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二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度“双联”和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阆委办发〔20xx〕12号)和《xxx阆中市委办公室、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双联”、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和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阆委办发〔20xx〕25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负责思依镇大益湾村和河楼乡牛鼻梁村的驻村帮扶工作。现对我局20xx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全市“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部署之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莫邦国任组长,副局长徐大钊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大益湾驻村帮扶工作组和牛鼻梁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向2个村派出了“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一)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上在过去的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局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对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人数,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名单进行了公示。

(二)摸清现状,制定扶贫规划。

莫局长和徐局长多次深入大益湾村和牛鼻梁村,了解实际情况,与乡党委政府交换意见,共同规划精准扶贫项目,与村党员干部、群众座谈,把实施林业项目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统一。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阆中市林业局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大益湾村工作计划》和《河楼乡牛鼻梁村20xx—20xx年帮扶规划》。

(三)抓党建、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四)印发便民服务卡,为百姓解忧分难。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三

林业建设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林业建设项目建议书格式很简单,调查显示,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

林业建设项目建议书要获得政府有关扶持,首先必须先有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所属产业。

(三)项目建设。

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由泥巴沟景区、鱼通沟景区和硗碛藏寨组成,位于硗碛藏族乡西部,隶属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景区主要以森林、雪山、溪流、高山草甸、高山钙化流池及风情藏寨为主体景观。

人工林、原始森林、原始次森林、高山杜鹃林等植被呈梯次分布,重重叠叠,郁郁葱葱;水草丰茂的草甸散落在森林之间,成群的牛羊,或低头吃草、或欢腾跳跃;在森林和草甸的周边,山峦起伏,或峰峭挺拔,或曲折蜿蜒。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建设背景。

硗碛新场镇已初步建设完成,泥巴沟景区已完成第一阶段投入,已初具旅游景区接待功能。

且硗碛电站龙头水库大坝于20**年年底竣工,水库20**年初已开始蓄水,水域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硗碛新场镇建设已进入绿化扫尾阶段,s210线夹金山公路南北段改造升级已竣工。

项目建设区的水、电、路、电信皆通。

硗碛藏乡是距成都市最近的藏乡,其民风、民俗、民情别具一格。

宝兴已把“生态立县”作为“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宝兴县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强力促进宝兴旅游的全面开发。

(二)政策支持。

20**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和省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三)项目投资人概况。

能对景区整体开发、宣传、包装、推介具有全面操控能力的投资企业。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

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二)项目选址。

泥巴沟景区、鱼通沟景区和硗碛藏寨。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周围良好的生态资源是项目开发的首要因素,加之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周边的部分同类景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给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大优势。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一)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由泥巴沟景区、鱼通沟景区和硗碛藏寨组成,位于硗碛藏族乡西部,隶属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

景区主要以森林、雪山、溪流、高山草甸、高山钙化流池及风情藏寨为主体景观。

人工林、原始森林、原始次森林、高山杜鹃林等植被呈梯次分布,重重叠叠,郁郁葱葱;水草丰茂的草甸散落在森林之间,成群的牛羊,或低头吃草、或欢腾跳跃;在森林和草甸的周边,山峦起伏,或峰峭挺拔,或曲折蜿蜒。

周边已有四姑娘山、碧峰峡、海螺沟等成熟景区,宝兴旅游可分享此类客源。

省道210线夹金山南北段的改造升级竣工,《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小西环线已突破交通瓶颈,川西自驾车旅游骤然升温,处于小西环线上重要节点的宝兴必将迎来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宝兴是全球首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有全球最大的野生春桂群落,宝兴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之一,这三个品牌都将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通过景区开发,力争将神木垒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开发为集生态旅游、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二)总体规划和布局。

打造泥巴沟景区、鱼通沟景区和硗碛藏寨。

具体包括:

1、建游客服务中心。

2、建滑雪(草)场。

3、建接待服务站2个。

4、建500平方米停车场4个。

5、环保厕所4个。

(三)功能分区。

泥巴沟景区、鱼通沟景区为体验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硗碛藏寨是体验藏家独特浓郁风情的旅游接待点。

(四)建设周期。

5年内完成项目综合开发。

五、项目财务分析。

(一)投资估算。

总投资17500万。

1、整体综合开发泥巴沟和渔通沟景区。

2、包装藏羌非物资文化遗产,且形成游客参与性或观赏性子项目。

3、开发硗碛电站龙头水库。

4、开发夹金山。

5、营销、宣传。

(二)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以每年到该景区的游客30万人次,人均消费300元计,年营业额可达9000万。

(三)社会效益。

景区的成功开发将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的结合模式。

(四)资金筹措方式。

独资或合资。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四

预计全年完成营收约250亿元、增长约10%左右。

器械装备方面,鑫金山机械开发的高效能砂石骨料生产线,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促进产业向智能化迈进。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国家级和省级智能企业(工厂/车间)发展到56家,带动全市213家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规上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9%、86.6%。三是促进产业向绿色化转型。以创建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为契机,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规模以上高端装备企业能耗降低5.6%。主攻绿色能源装备,围绕打造500亿级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建设山亭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山森数控与天津大学研发的智能电盘属全国首创,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三、优化创新平台布局,高质量夯实基础载体支撑。围绕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强化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一是强化示范区创新引领。借助建设**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机遇,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作为示范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集约化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行动,重点发挥示范区在重大科技示范、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环境优化等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以来,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在建项目132个、总投资651.29亿元。二是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立足高端装备产业基础和企业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以**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先后建成**理工大学鲁南研究院、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滕州分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22个,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2个。三是推动上下游创新合作。2022年3月,全市78家企业发起成立**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联盟,设数控机床、器械装备、精密铸件3条子联盟,每条子联盟包括1家链主企业、13-30家核心成员企业,通过搭建交流协作平台,实现上下游各企业之间信息与资源共享,加快内循环提高内配率。

四、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高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工作机制创新,优化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在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满足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一是发挥中心统筹作用。于2021年5月份成立了全省装备制造领域首个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统筹负责全市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发展工作。探索建立了扁平化运作和实体化推进机制,实现由中心对重点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直接对接管理,服务更精准高效。二是提升研发投入强度。采取“财政奖补+基金扶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上线运行“枣惠达”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5家高端装备企业获财政技改贷款贴息和设备奖补资金1433.68万元。设立20亿元的工业技改基金和1亿元的高端装备产业基金,2022年已有2个高端装备产业项目获得1000万元基金扶持。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实施“产才融合发展工程”,加强与国内外名企名校的“产学研”合作,2021年以来,全市高端装备企业共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英才等高端专家10人,硕博技术研发人才154人,为项目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五

20xx年12月12日。

第一章项目概述。

1、岳西县位于大别山东南,安徽省西南边陲。地理坐标北纬30039’~31011’,东径115050’~116033’。东与潜山县接壤,西与湖北英山交界,南与太湖县毗邻,北与舒城、霍山县相连。县境东西最大直线距离约69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约59公里,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现有林地万公顷,占总面积75%,耕地万公顷,占总面积,园地7600公顷,占总面积,全县设13个镇15个乡,人口万人。

岳西县是一个林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岳西林业不断发展。1981年推行林业“三定”,19xx年进行“两山并一山”改革,进一步稳定山林权属。19xx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林业宣传先进县”。1995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县林业局“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同时及次年先后两次被省林厅评为全省发展林业产业“十强”林业局。顺利实施绿化达标。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发展快,林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林政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二oxx年编制《岳西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oxx年完成林权改革工作。本项目实施是岳西县林业发展后续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走依靠科技发展林业之路。

阔叶林南缘的南北植被类型交汇地带,植物种类繁多,动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县域有维管束植物185科、605属、2033种。其中,木本植物6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7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15种,珍稀及特有6种。野生动物县域中有森林昆林1025种,熏纲89种,两栖纲7种,爬行纲18种,鸟纲89种,哺乳纲2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1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67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环境基础。

3、岳西县委、县政府重视林业建设和林业科技发展,1995年12月,召开全县林业第二次创业动员大会。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开展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决定》,提出:加速森业资源培育,大力发展“一优两高”林业,加速调整优化林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加速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经济,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由林业低效益向林业高效益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规划从19xx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在山上“再造一个岳西”。23名县级领导办二创示范点,面积达667公顷。开始进行山场综合开发,通过推行山场使用权和活木有偿转让,鼓励集体、个人和企事业单位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投资林业开发等措施,出现股份合作造林、利用外资造林、合股造林等新模式。全县开始实施“绿化工程”,林业二次创业再起新高潮。自19xx年以来,经济林发展迅猛,用材林得到巩固提高。5年营造经济林9867公顷,培育经济林1万公顷;改造抚育油茶林667公顷(重点分布在白帽镇白帽和土桥),林业科技硕果累累,其中猕猴桃栽培研究处全省领先水平。本项目选择以多种经济林为课题,研究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岳西县林业开发方向。

4、岳西县山区适宜于发展多种经济林,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多种经济林。

生长。为充分利用山区资源,本项目拟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改造现有低产林,新建优质、高产、高效林区,科学规划,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形成特色林业,壮大特色林业产业实体;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产品升级,附加值增大;公司带动农户走共同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开发现代林业产品,将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使企业本身创造新的效益,而且能使农民增收,加快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二章项目投资实体。

本项目系岳西县林业局招商项目。项目投资主体单位——合肥秦华蒙商贸有限公司,座落在合肥经济开发区,于二oxx年十一月份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五金、化工产品、建材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公司上下共同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合肥建材贸易界的.核心企业,业务覆盖全国各地,年贸易额达到亿元。公司现有近1千平米的现代化办公场所,3千多平米的仓储场地,运输车辆6部,公司现有员工50多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5%以上。目前公司下辖:办公室,财务室,市场部,营销部,仓管部,运输部共六个部门,公司的销售渠道遍及安徽各个建设领域,是合肥建材业最为重要的供应商。本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造福员工”的经营理念,秉承“品正源清,至诚至信”的服务宗旨,公司计划转行投资农业、林业、旅游。本项目系经岳西县林业局引荐,首期拟在岳西县来榜镇流转5000亩山场建设特种林基地,经过多次洽谈,公司已与岳西县第六招商组达成投资意向,并于本月12日,在岳西县注册设立“岳西县秦华蒙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入资本金额1000万元。公司发展宗旨是:依托岳西县丰富的林业资源,依靠现代林业科学技术,以高产优质林果系列开发为主产业,以岳西县特有的名贵林木资源保护与发展为主课题,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发展山区高效林业,努力实现“林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总体目标。

第三章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在来榜镇枫树村,距岳西县城20公里,距来榜镇2公里,道路通畅。枫树村山场资源丰富,山势险峻,民风淳朴,是理想的投资场所。

本项目为两山一河的峡谷地貌,溪水两岸可利用山场面积约5000亩左右。水源为无人烟无污染之水,清澈寒凉。山林几近原始,现有野生动物几十种,但无大型动物。植物种类主要以针叶林为主。山间尚有几处古寨遗址,据史料记载可能是太平天国时期遗迹,是发展旅游项目的重要素材。

本山地为东西峡谷走向,长约10公里,山脊平均宽约20米,地质主要以花岗岩为主。最高峰海拔1700余米,最低处海拔约800米。

第四章项目目标。

三年内产业成型,五年内年产值个亿,实现年利润亿元。

第五章项目预定位。

1、生态种植:亩特种林(枫香、青枫、乌桕、银杏、杜鹃、红豆。

杉)种植基地、10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500亩干鲜果品基地、

300亩粮食蔬菜(山野菜及菌类)种植基地;

2、生态养殖:100亩野生河鱼养殖基地、200亩冷水鱼鸭基地、200。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六

某某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

建设地点。

**市舞阳街道办事处金子坝村(金子小学西面)。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征用土地26668m2(折合40亩),新建保教综合楼(即生活用房)4500m2,占地面积1500m2,建筑层数为3层,框架结构;生活用房包括蒙氏生活工作区、体能训练室、教具消毒室、宝宝测评室、母婴休息室、宝宝游乐大厅、游泳馆、休闲放映厅等国际标准化教学及辅助设施,卫生间(包括厕所、盥洗、洗浴)、衣帽贮藏室、音体活动室等。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宜合并设置。

新建生活供应楼580m2(其中服务用房120m2,供应用房460m2),占地面积290m2,建筑层数为2层,框架结构;服务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保育员值宿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包括收发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全日制托儿所、幼儿园不设保育员值宿室;供应用房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

新建教职工公寓楼1920m2,占地面积320m2,建筑层数为6层,框架结构;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3万元,其它费用万元,项目建设预备费用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投资3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全部由项目业主——**州某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自筹。

效益分析。

该项目效益主要体现在能缓解**市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幼儿上园难,特别是上优质幼儿园难的问题。

该项目是高标准、上档次、标准化管理的幼儿园,引进先进办园理念,既是州城学前教育的急需,也是为州城学前教育发展引领方向。

(1)该项目合符《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要求。

(2)该项目合符《**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3)该项目符合**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其建设地点适当,建设方案合理,充分考虑了项目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州城幼儿上园困难的问题。

(4)资金筹措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要求,筹资渠道可行。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早日批复立项建设。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七

**年,**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和xx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镇情实际,确定了“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分类区划、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围绕配合县上重大项目建设、主导产业深度开发、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管理、城中村改造、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双联”行动为抓手,以“抓党建、促班子、带队伍”为保证,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抓协调、攻难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针对各类项目建设工期紧、征地工作任务重的实际,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配合县上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力量攻坚破难,打破常规加班加点,扎实稳妥地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泾川四中土地征用96.46亩,完成城东开发建设土地征用102.5亩;完成大云寺前区广场土地征用117.65亩,完成文景路以西土地征用26.78亩,完成正大集团饲料加工厂土地征收139.63亩,完成消防大队办公楼土地征用15.74亩,完成城北其他项目建设土地征用118.52亩;完成西平铁路主线内兰家山、共池两村6个村民小组157户及红线外水泉寺村39户群众的拆迁工作,涉及北大路线型改移拆迁30户,已签订拆迁协议18户,完成拆迁7户;城北四号安置区用地已征回土地86.26亩,完成了安置楼规划设计及及图纸设计工作;五号安置区3幢安置楼8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年10月建成并交工入住。

二、抓基地、扩规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按照果(菜)畜互支互促、循环发展的理念,突出“规模扩张、链条延伸、精细管理和提质增效”四项重点,着力打造川区蔬菜、山区畜禽、山塬区果品产业发展新格局。持续扩张蔬菜产业基地。完成了袁家庵、杨柳81座大拱棚建设工程;完成了茂林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中路硬化工作,79座温室按期投入生产;顺利完成304省道沿线千亩露地蔬菜中心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了园区内水、电配套问题。完成了133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xx亩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和1240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任务。进一步壮大林果产业规模。在新沟村新植果园1000亩,完成了土窝子、阳坡、东庵等村2030亩果园刨苗、补植、套袋、覆膜等工作;完成了天池、凤凰、茂林等村新幼果园促优管理工作,完成果园间作洋芋2420亩,间作黄豆1400亩;按照“村村有点、组组有面积”的要求,调运刺槐、侧柏、云杉等绿化苗木22万株,完成荒山造林3250亩、304省道沿线行道树补植5公里,配合完成了县直机关义务植树工程。努力推进畜牧养殖业开发。凤咀山林权配套改革综合示范点、袁家庵肉牛养殖小区及新岐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转良好。投资32万元,在茂林、兰家山村各新建养殖场一座,现鸡存栏7000多只,羊存栏100只。

三、抓基础、优环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将新农村建设与危旧房改造、城郊环境整治、城市开发建设、西平铁路等重大项目拆迁安置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五里铺、水泉寺等村117户小康屋的规划工作,目前已建成82户;实施了水泉村东大街南侧群众住房联户改造项目,规划修建2栋六层楼房,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200户危房改造户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并竣工验收。投入资金123万元,在茂林村实施“三清五改”86户,新修混凝土道牙2269米,新修围墙463米,外粉围墙335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五里铺至王村通村道路柏油罩面4.3公里;硬化茂林、土窝子村庄道路2条2.5公里;砂化东庵、新沟村主干道路2条8.6公里,完成52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登记摸底工作,收缴上解设备资金256000元,目前5200户村村通、户户通设备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积极整治周边环境。投入资金18万元,在全镇范围内,租借卫生清运车1辆,投放垃圾仓7个,对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各类垃圾、柴草、粪土200吨,完成汭丰渠、合志沟及水泉沟清淤10公里。配合县水务局完成了汭河治理工程,全镇村庄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抓民生,促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促发展、保增长”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宣传资料,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截止目前全镇“一折统”发放率、“一册明”运转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各项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发到群众手中。扎实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和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共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8996人,收缴上解养老保险金1997900元,参保率达到了95.7%。草原生态补奖“两证一合同”全部发到农户手中,基本资料和信息录入工作全面完善到位,兑付20xx年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19107元。扎实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各项计生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创“国优”活动,完成四项手术190例,独生子女领证40份,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427份,生殖健康检查2817人,环孕检4448人(次),征收社会抚养费24万元;规范建立了**年流动人口登记册。积极改善教育卫生条件。积极争取、衔接香港爱心人士捐资30万元,结合“校安”工程建设,共投资189万元新建凤凰小学教学楼一处,有效改善了教学资源紧张,校舍不足,学生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完成新型合作医疗基金收缴25770人,773100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8%。

五、抓发展、明思路,“双联”行动成效显著。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镇以此项行动为抓手,以帮扶发展为重点,以为民富民为目的,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镇共确定贫困户388户,落实帮扶单位17个,做到了单位、干部全员参与,各联村单位累计进村60余次,联户干部已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全部进行了走访,各联村单位及联户干部对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了梳理,既解决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又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户制定了发展规划和脱贫计划。抓住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系**镇的机遇,多次汇报衔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年内,县国土局筹集资金,帮助袁家庵联系村完成了道路砂化1.3公里,并为该村制定了今后八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村级发展及农民致富的思路,增强了共同奔小康的信心。县供电公司联村部门积极开展“送政策、送理念、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送卫生、送项目、送温暖”活动。整合资金20xx0元,帮助联系村硬化通村道路1400米,实施农电线网改造20xx多米,安装智能电表140座,安装高杆路灯19盏。县统计局为我镇杨柳村帮扶户赠送15个太阳能灶,价值7500多元,县规划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聘请西安设计院为五里铺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园林处为阳坡村送去20xx多株绿化苗木。

六、抓班子、带队伍,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统揽,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双联”行动为抓手,突出抓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思路、创新载体、健全机制,着力打造“阳光”党建品牌,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班子能力不断提升。结合开展村班子能力提升活动,按照“完善职能、建强班子、激活队伍”的要求,集中进行了村干部教育培训。根据“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要求,对村党组织进行了全面考核,评出先进党组织8个、一般党组织6个、后进党组织1个。按照“提升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思路,着力加强党建示范点创建和后进村班子整顿,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按照“抓党建、促发展,创品牌、树典型”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县“泾水先锋”党建品牌创建,结合实际,提出了“阳光”党建品牌、全力抓好茂林、杨柳、延风、水泉寺4个党建综合示范村的创建及水泉、兰家山2个党建综合示范村的巩固提升。投资对阳坡、共池、天池村村部进行了改扩建。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按照安排部署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查找为题到位、督导检查到位“四到位”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内部监督制度,全镇党员干部效能为先的责任心、事业心、紧迫感显著增强,“庸、懒、乱、散”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机关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切实转变。积极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确定每周一、三、五晚上7:00-9:00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并与县委党校签订理论宣讲合作备忘录,邀请县委党校讲师每月到我镇进行一次政策理论宣讲,有效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同时,积极组建惠民政务大厅、林业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机构,从干部思想、机制、机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政府工作效能提高。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所在地,是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县始终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县的头等大事,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创新联合育种模式、建立保护推广机制、推动联农带农致富,助推生猪产业量增质升,助力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2022年,全县出栏生猪116.6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7.5万头,连续四年全省第一。2023年上半年,全县出栏生猪62.8万头,同比增长16.3%。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创新“1+7+n”模式,促进优质生猪遗传资源高效交流量质跃升。一是一个专家团队领衔。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动物遗传育种学专家牵头,带领**农大育种团队出资入股,组建**繁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常驻式研究推广基地,开展优质种猪选育、数据分析等应用性、前沿性研究,实现“研究扎进一线”“论文写进猪圈”。该团队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成功培育“天府肉猪”和“天府黑猪”配套系。二是七个龙头企业组团。首创联合育种实体运行模式,在专家团队领衔下,联合铁骑力士、明兴科技等7家育种龙头企业,注资入股**繁猪公司,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1200头共享公猪站,搭建优势核心种群遗传资源交流平台,实现科研攻关平台共建、优势遗传资源共用、育种经济收益共享。三是多方优质资源整合。以**繁公司为依托,建成国家核心育种场2个、千头以上扩繁场20个、规模场545个,以筑巢引凤引进种业科研院校和头部企业入驻**,以n个企业+院校支撑生猪种业创新联合体开展学、研、用工作,打造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目前全县已与7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入驻种业龙头企业12家。

二、探索机制创新,增强生猪产业发展新动能。

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动力活力。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统筹资源保护、育种攻关和利用开发,健全生猪资源保护推广体系。一是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建立生猪种业工程研究中心,采取政府出题+院校答题模式,开展分子育种、疫病防控等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为种业人才提供安家落户、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吸纳专业人才328人;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孵化中心,聚合资源要素,点状供地81亩、落实贷款3亿元、提供贴息500余万元,赋能铁骑力士等育种主体发展壮大;建立园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在麦冬——生猪产业园推广猪——沼——药生态循环模式,园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二是创新资源保护开发机制。按照省级平台公司主导+县级平台公司参股模式,由省种业集团控股59%,组建蜀芯猪生物科技公司,运用科技+市场手段开展**系猪种资源引进、保护与开发工作,研究成果由省属国有平台公司掌握,确保生猪种源自主可控。公司已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微牧黑猪”签订合作协议。三是构建优质种源推广机制。创新“企业提供优质种源——科研团队研究攻关——研究成果共用共享”模式,将研发的20%最优质育种成果向合作企业开放,畅通企校双向合作渠道,助力全省生猪核心种群生产性能提升。依托国家生猪市场——四**市场等现有市场网络,将80%育种技术成果,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收模式,拓展市场。

三、实施融合创新,培育联农带农新业态。

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将小农户融入生猪产业链价值链,打造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是集体经济“七统一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统一引种、统一监管、统一品牌、统一防疫、统一配料、统一销售、统一担保、分户经营“七统一分”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小规模养殖户专业化水平,实现以大带小、合作共赢。目前试点村年销售肥猪2.2万头,社员二次返利累计分红300余万元。二是无疫小区企农共建。龙头企业+退养农户+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建养殖群落“无疫小区”,建全自养自销、保底代养、固定分红等盈利机制,保障核心育种场生物安全,助力周边养殖户稳定增收。核心无疫区年出栏生猪近8万头,吸引200余户农户参与,户均年增收1万元。三是产业带动富民增收。整合育、养、产、销优势资源,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构建以生猪优势育种为核心,规模养殖、a级屠宰、精深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链发展格局,成功获评全国农业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目前建成a级屠宰场2个、规上精深加工企业5家,带动就业4000余人,2022年全县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15亿元,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九

“”时期,着眼于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四新”经济为引领、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经济转型发展新优势。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完善发展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深化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把握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会展中心、赵巷商业商务区等一批服务经济载体建设,促进会商旅文一体化,提升现代物流、软件信息、创新金融等生产服务能级,推动“七朵金花”加快发展,促进服务经济规模扩张和能级提升。

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xx”战略和“互联网+”战略,以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提升传统产业,以“外引内培”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依托“一园三区”等重点载体、北斗导航和民用航空等重点功能平台,聚焦精密机电、电子信息、印刷传媒等三大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优化发展快速消费品等产业细分领域的优质品牌。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建立健全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等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引领作用,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促进“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拓展和提升农业复合功能。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互联网+”等现代理念转型升级,扩展制造业价值链;推进制造和服务相互融合,加快发展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重点区域转型。推进104区块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强化“一园三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等功能,推动、工业园区向先进智造升级,促进、工业园区向现代服务业转型。195区域重点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融合、与产业链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向城市生活功能转变。198区域以土地减量化为重点,加强整理复垦和生态修复。

提升引进产业水平。构建空间、行业、项目三方面准入机制,制定“统一、清晰、便捷”的投资准入标准,提升新进产业项目质量。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强化“一城两翼”重点区域招商,加大轨交17号线沿线站点及其关联地块等招商力度。强化土地源头招商,深化落实产业项目闭环管理制度。强化产业楼宇专题招商,鼓励产业楼宇与经济小区合作招商。强化招商模式创新,完善平台招商、合作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优化招商服务,提升招商品质。

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加快质量强区建设,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品牌战略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企业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鼓励优势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二、彰显经济特色优势。

大会展。充分释放国家会展中心带动效应,加速培育完善会展产业,做大做强会展核心产业链,延伸会展配套服务业,培育保税展示交易功能,促进会商旅文一体化发展,打造会展产业集群,成为会展经济的核心承载区。

大平台。推进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网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引进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贸易集团公司和电子商务龙头型企业,建成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促进平台。打造技术进出口贸易平台,拓展技术进出口交易咨询、交流展示、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加快引进个人消费服务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大宗商品商务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型企业。

大流通。发挥快递物流企业集聚优势,依托“三通一达”、顺丰、德邦、佳吉等优质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物流/供应链的总部、管理、金融等高端业态以及电商、冷链、医药、保税等方面的专业物流。引导和支持快递企业实施国际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战略,促进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和金融联合发展。

(二)凸显生态品牌特色优势。

休闲旅游。围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水、古、绿”等特色优势,全面增强旅游业核心能力,在全市率先构建水陆空立体旅游发展框架。拓展旅游功能业态,推进由观光型旅游为主向综合型旅游转变。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科学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引入新型产品,将建设成为集湖区休闲度假、名镇文化体验、都市乡村度假、商务会展旅游、水上旅游(低空旅游)、生态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商业、农业、体育、医疗、生态等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业能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和安全保障。

健康服务。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旅游、人文资源,积极与国内外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合作,引进康复中心、高端养老会所、保健机构和新型健康服务项目,发展康复疗养、医疗服务、健身保健、健康咨询和教育等多功能复合的医疗保健产业,打造养生休闲胜地。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智慧医疗和健康电子商务产业,推动健康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张江高新区园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制造业。

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到20xx年,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认证率达75%。做精做强稻米、草莓、茭白等特色农业,做大做深农产品加工业,打造高附加值、高效优质农业。推进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环节的深度应用,培育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多元化的新型流通业态,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农业。推进“三一”联动,提高农业旅游发展水平,丰富茭白节、草莓节等节庆内涵,打造农业旅游品牌。

(三)培育创新智造特色优势。

高端装备。夯实精密机电等优势产业基础,加快向智能专用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高端延伸。发展北斗导航平台,注重上游导航芯片、无线、板卡产业引进,中游终端运行和下游系统集成、数据采集、指挥调度导航定位、运营服务等。做大做强民用航空产业平台,探索向通用航空产业拓展,加快发展集研发、制造、维修、服务等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

新材料。培育壮大一批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提升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新型纤维材料和功能纺织面料的研发及应用,加快推进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智能服装)、超导材料等前沿产业的发展。着力将改性塑料联盟和高分子新材料创新热点培育为国际先进的高分子新材料评测和转化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发展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信息谷”品牌。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及上下游配套产业、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业。以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建设为支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结合,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

(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总部经济。以轨交17号线地铁上盖开发和、移动互联网等**企业总部试点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差异化定位,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和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长江经济带民营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让总部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民营经济。充分发挥民营中小企业在丰富产业结构、释放创新活力、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作用,引进和培育“专、精、特、新”创业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产业能级高的龙头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外向型经济。推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优化外资利用结构与方式,聚焦“四新”经济,推动外商投资高端化、高效化与多元化发展,提升开放对自主创新的推动效应。加强产品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加速培育国际化企业,增强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以跨境电商为依托开拓新市场。

三、构建“双创”活力新区。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努力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产业高地与活力新区。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创业主体。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和鼓励技术领先、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成立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型机构,重点培育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引进行业龙头创新企业和具备创新研发中心的创新型总部企业。

打造创新创业集群。立足“一园三区”,积极对接全市重大科技创新前沿布局,通过信息化、创新服务产生集聚效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培育领军企业,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集群,提升辐射能力。

发展创新创业载体。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各类社会化运营的众创空间发展,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扶持政策。

(二)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加强科技服务。加快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网络,打造“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建立深入各街镇园区的创新服务分中心,扶持和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非研发类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和一门式服务系统。发展知识产权、科技信息、商务咨询、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代理、评估等中介服务。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村镇银行等新型业态发展。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加大基金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四新”领域,促进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集聚。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吸引优质私募基金落户,推动私募基金产业发展壮大。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担保等服务,探索投贷结合的融资模式,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促进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兴产、人才强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引领,完善人才认定评价标准,优化人才开放流动机制,构建人才梯次引培体系,深入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高技能等五类人才重点工程建设,造就一支规模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出众、引领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队伍。

优化人才综合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加强人才政策的完善落实,加大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加大人才公寓筹措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健身等便利生活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强化人才服务,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发展人才交流类社团组织,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人际环境。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十

随着全国电力系统互联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正在演变成一个积聚大量数据和信息计算的系统。

不断提高的数据量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快捷的数据处理技术。

另一方面,由于各业务系统建设目标和建成年代不同,从规划到设计往往缺乏统一性考虑,众多的系统采集和积累了大量的电力系统运行、生产管理以及电力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但是系统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互,逐渐出现了信息交叠、信息资源浪费、信息兼容性差、重复开发、重复报表等一系列问题。

电力系统云计算的提出,对整个电力系统信息交互、计算能力和储存空间带来巨大的影响。

【目录】。

第一部分总论。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项目立项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电力云计算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第三部分电力云计算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第四部分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工厂技术方案。

一、项目组成二、生产技术方案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四、土建工程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部分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九部分项目财务测算。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投资使用计划。

四、项目财务测算相关报表。

(注:财务测算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2.编制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

3.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估算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财务分析从项目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第十部分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二、附件。

三、附图。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十一

林业部门2018年度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市林业工作以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抓手,围绕打造绿色瑞昌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将林业建设与农民增收、改善生态、打造和谐林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切实维护林区稳定,圆满完成了年度林业各项工作任务。

xx年,全市坚持资源培育与保护“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一方面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完成造林绿化面积万亩,其中山绿化万亩,山下绿化万亩。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保护管理工作,严打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降低了森林资源非正常减少,全年共受理并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29起,其中立刑事案件28起,破刑事案件29起(其中积案5起),当年案件破案率86%,刑拘9人,逮捕9人,追逃5人;移送起诉刑事案件28起,移送起诉34人;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00起,治安案件1起,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21人次。

元、立信园艺公司增资500万元,实际引资达5890万元,比xx年增加140%,比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多。

xx年,林业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干部职工思想稳定,未出现集体访和越级访行为,做好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未发生因山林权属纠纷而引起群体性事件。认真做好了森林防火工作,全市未出现大的森林火灾。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十二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xxx中央xxx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xxx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xx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xx年起在我省新兴。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提高到。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

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xxx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xxx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

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

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

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

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

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

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找准农业增收“小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杠杆”。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图景。

引项目,壮产业。突出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争取**镇万亩沙漠瓜菜产业园四季日光温室提升改造等项目**个,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示范基地,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整合各类资金**亿元,打造四季日光温室产业园区、六连跨拱棚种植园区、供港菜基地、**繁苗育苗基地、玉米制种园区、瓜菜制种园区、麦后复种白菜产业园区、千亩马铃薯种植园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壮大发展。

推技术,提水平。围绕“科技兴,产业兴”的原则,我镇积极对接市县优质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持续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种植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同时,组建一支由市县镇企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等**余人的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开设“田间课堂”,采取“菜单式”教学方式,由农户“点菜”,技术人员“下厨”全方位指导服务。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一条链”式的农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开展各类“田间课堂”培训**场次,帮助农户解决问题**余件次。

培龙头,延链条。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空间,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先后引进集优质沙漠瓜菜种植、新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农产品订单产销于一体的**等6家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万亩,以订单农业为核心,规模化种植农产品,为群众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实现种有定向,产有保障,销有方向。目前,带动和培育了**余名土专家。每年促进近**人就近务工,瓜菜远销重庆、广州、香港等地,年产值**亿元。

育主体、重引领。以特色沙漠瓜菜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能力,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我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业融合等新模式新业态。同时,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培育一批适应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截止目前,我镇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培育新型农民**余人,致富带头人**人,集体经济成员分红**万元,**余户脱贫户实现了长期稳定增收。

同时,对沙漠番茄进行区域品牌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强化特色品牌创建,打响“**沙漠瓜菜”“**番茄”绿色农产品品牌。聘请专业公司推出沙漠番茄、沙漠菜心logo形象,扩大市场营销宣传力,提升品牌价值,提高“沙漠瓜菜之乡”知名度和美誉度。

强创新,共富裕。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村村联营、村企合作、企农利益联结路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合合作社+企业+行政村”等产业振兴模式,切实提高群众“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托管服务新模式。将经济困难的部分低保户、监测户、边缘户,统一镶嵌在产业链条上,鼓励托管对象围绕耕、种、管、收等生产环节,与合作社签订部分托管或全程托管协议,每户年均分红**元。创新收益分红模式。**村等4个村与**企业联合成立平罗县沙漠番茄经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联合社+企业+行政村”的运营模式,将4个村集体与龙头企业捆绑发展,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万元。

粮食产业化经验材料范文简短篇十四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海关总署《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国肉类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中外食品英文刊名:globalfoodindustry年,卷(期):2004“”(11)分类号:f4关键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