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焊接专业德育论文范文(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0:30:23 页码:11
2023年焊接专业德育论文范文(优质18篇)
2023-11-22 00:30:23    小编:ZTFB

用文字记录总结,就像给思绪画上点睛之笔。在写总结时,我们需要关注于事实和实质,而不是过多的主观评价。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精彩运用。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一

每次打开校内网,总能看见同学们近期的实习以及支教的状况,看到大家相互鼓励,互相打气,诉说着自我的快乐,交流着自我的教学心得,真的是十分得开心,也发现这样的教育实习开展的真的很有好处也很有价值。

也是在此中与我们的第一批学生相遇,相识,相知……也是在此中我们遇到了指导我们教师生涯的指导老师,不管好与不好,他终究会对我们的教师生涯产生必须的影响。

我不能说对于每个人来说这次教育实习很重要,但是这样机会真的很难得,这样的每一个日子也是值得追忆和怀念的。

据我所知,我差不多是最早去实习学校的了,二月五号只身来到了学校,二月六号就去了实习学校报道了,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一下实习的工作,回去准备了几天,于二月十号正式去了义务教育部那边。

先是听了一节课,于是就给他们上课了,上课的班级是初一三班,也就是我此刻实习班主任的那班,虽然说他们很调皮,成绩也不好,但是人都还不错,比较听话,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用心,对待老师也很有礼貌。

就应说学校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实习他们的班主任是我自我选取的,而我之所以会选取他们是因为他们是我踏上教师生涯中的第一个真正的教学对象,那节课我上的很顺利,教学效果也很好,是他们给当老师的勇气和信心,虽然说要让他们改变和成长我会花更多的功夫,虽然他们有时候的作业实在是有点让人生气,但是我明白他们大多数是认真的,我也明白在自我的不懈努力下他们会有很大的提高的,加油!

说到实习的时候,不得不提的是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我可爱的学生们,我的实习伙伴们以及我自我的生活。

先谈谈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吧,她是我们学校毕业的,能够说是我的师姐吧,但是年龄还是有点大了,她对人很好,和周围同事的关系也很好(没有想到她竟然能够上课时间不够去挤其他老师的课)对我也很好。

除了在教学方应对我认真的指导(她几乎每节课都会听我的课)外,还在生活关心我,怕我没吃好饭,怕我的嗓子受不了等等。

我的学生其实都很可爱,虽然说他们也有那种很调皮的,也有经常写保证书的、检查什么的,但是至少在我眼中他们都是可爱的。

虽然说很多老师都说我实习班的很多学生笨,但是我还是很固执的认为他们是具有可塑造性的,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开始班主任的工作是从这个周才正式开始的,值得庆幸的是我实习班的同学我都能认识完了,也了解到了有的想当音乐家,有的想当模特,有的不想当老师等等。

就应说从这周起我们的实习生活是比较累的了,但是看着他们可爱的笑容,听着他们的一声声老师好以及老师再见,让我疲惫的身体感觉到很简单。

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发现他们开始喜欢上生物了,他们也会在打篮球的时候叫我去,也会在打乒乓的时候叫上我,上体育课的时候也会叫我去,他们很多时候还会请我吃零食,虽然我委婉的拒绝了。有时候也会让我中午去他们教室给他们讲讲题。

当然了,他们不仅仅仅指的是一个班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不明白跟我说老师好的是哪个班级的。很有可能以后会上四个班的课,所以下一个目标是开始了解另外一个班了。

我此刻的实习伙伴,除了我们专业三个外还有四个心理学院的。四个心理学院的每一天都呆在老师的办公室帮着老师做事,他们一向都比较用心的。

我们专业的其他三个还比较闲,但是我们很团结的,他们对我也很关心。记得昨日我比较累,因为还要留下来守他们的自习。

呵呵,很多谢他们的关心啦,我想给他们说的是:多谢你们了,有你们真好!虽然说此刻是实习,但是我已经把这当成我的工作了,我只想更加认真和努力的做好每一件自我能做好的事。

就应说对于我的实习生活还是比较满意吧,过得也还充实和快乐的吧,有一帮爱我的学生以及我爱的学生围着我,很开心!有空的时候上上体育课,听听其他的课程,上上课,谈谈心,聊聊天,还不错吧。

文档为doc格式。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二

摘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文章通过调查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并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构建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角度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对待工作时所表现出的责任、态度和韧度,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为了落实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笔者从实证主义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加强殡葬专业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途径和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针对高职殡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教育。在综合众多学者关于职业素养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可从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品行三方面进行构建。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品行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首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有关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素养教育的文章进行了阅读研究。笔者发现,当今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结合具体的专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2.问卷法。

笔者从殡葬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来考察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一方面,笔者直接或者通过网络向已经毕业的40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表(毕业生卷)》,这些毕业生分布在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墓地等多家殡葬单位,收回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93%。另一方面,笔者直接或通过网络向殡葬单位(包括殡仪馆、墓地等)发放了调查问卷《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表(用人单位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

3.访谈法。

一方面,笔者对10位殡葬职工进行了访谈(其中5位殡仪馆职工,5位墓地职工),从行业的角度了解殡葬行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以及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状况。另一方面,对10位殡葬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其中5名殡仪馆职工,5名墓地职工),从毕业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对于当前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见和看法。

4.分析法。

结合调研结果和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当今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

1.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从调查情况看,学生普遍担忧自己目前的职业素养水平,急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改善。数据显示,超过5成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缺乏了解。57%的学生对现有的职业素养水平和学校教育效果不满意。在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上,学生选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学习、学生活动等的分别占24%、23%、15%和14%。

2.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分析。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最基本条件。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一方面,只有6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剩下40%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完全胜任殡葬行业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认为职业技能与实际运用结合紧密或相符的学生才占50%,学生实际工作情况与所学技能不完全相符。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困境能控制自己行动的学生仅占40%。由此可见,学生在职业技能上习得不精,实际运用能力不足,缺乏独立思考与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3.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调查分析。职业道德是具有特定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职业人在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中遵循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思想与行为特征。本文从忠诚、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四个指标来考察。结果显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的人愿意在现在的单位长期工作;社会责任心方面的测评结果也不高,只有52%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与人合作层面,5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客观处理事物,做好服务工作,很好地与人合作。

4.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品行的调查分析。职业品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等。(1)职业理想是对职业的选择以及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虽然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殡葬行业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高,但55%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展望;(2)职业兴趣是人们对于从事某种工作的愿望和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自己选择专业,因此95%的学生都表示愿意从事自己的专业;(3)职业意识是指对职业劳动认识和评价的情感态度。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殡葬专业毕业生中,57%的学生职业素养意识模糊,55%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认识不清,44%的学生缺乏对职业相关法律的了解。在对毕业岗位的认识上,高达80%的学生倾向于从事管理岗而不是基层岗位,85%的学生首先考虑工作条件和经济报酬。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价值认识不准确,尤其是在行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4)职业习惯是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一般认为,对职业习惯的测评是以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为依据的,因为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层面,只有借助具体的行为表现才能测量出。因而,职业习惯这一维度的数据是由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两个维度的数据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调查还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培养职业习惯。

5.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需求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应从大一开始就系统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对于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排名靠前的是企业学习和社会实践,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进入企业一线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还有30%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来提升自身的素养。可以看出,企业实习是学生最期望的职业素养提升途径;从培养内容上,位居前列的是职业化心态和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作为从事特殊行业的殡葬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和期望较高。

(二)殡葬行业对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认识与评价。

1.殡葬行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殡葬行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岗敬业,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踏实肯干、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在行业和工作中立足的必备要求。在与企业师傅的交谈中,有的师傅谈到,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些学生刚入职时可能专业技术不够硬,但是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韧不拔,最终获得企业的青睐。有个别学生虽然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但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最终无法得到行业的认可。第二,吃苦耐劳,有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调查发现,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总是会受到殡葬企业的`青睐。殡仪馆中的化妆、整容、火化岗位,墓园中的插花、刻碑以及销售岗位,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因此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才能适应特殊岗位的工作要求。第三,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殡葬工作中的防腐、整容、墓碑设计、碑文纂刻等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因此如果想从事相应的殡葬技术工作,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第三,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要求个人在团队中懂得尊重他人,建立并维护团队协作关系,使整合的团队能够产生最佳的业务效益。调查发现,由于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在工作岗位上存在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第四,遵纪守法,诚实可信,具有服务意识。作为服务行业,殡葬行业的服务宗旨是“逝者安息,生者慰藉”,这就要求殡葬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在当今效益观念盛行、功利行为增多的情况下,曾经出现过个别大学生私收买墓定金的行为,或是不尊重逝者及家属的行为,这也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2.殡葬行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殡葬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殡葬行业对毕业生总体情况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殡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0%。在交谈中,殡葬企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工作技能不够娴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学习,但是思想品行却是胜任职业的道德保证。大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通过调查,殡葬专业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愿立足一线工作,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过于看重工作环境和待遇,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第二,跳槽频繁,缺乏忠诚意识。有的毕业生对企业不忠诚,思想不稳定,容易受人鼓动,频繁跳槽,一年之内换好几个单位。用人单位对此类行为非常不满。第三,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缺乏团队精神。有些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别人服从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别人,乱打小报告,瞎传闲话,在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第四,职业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差。有些毕业生存在从众心理,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在工作中缺乏毅力,看到现实工作情况与心理预期有差距,或在工作中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打退堂鼓,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殡葬专业教师,笔者参与了大量的专业调查及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编制工作。结合高职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可以看到当今高职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分数轻素质的传统教育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迎合高考需要,我国传统教育采取应试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缺乏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难度。尤其是殡葬专业学生,目前中国大陆开办殡葬教育的大学都属于高职教育,选择殡葬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综合素质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二)缺乏系统性设计和统一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作为社会管理与服务类的高职专业之一,殡葬专业开设较晚,发展不够成熟,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和统一的规划,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学校教育还是偏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业特色和职业特色,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殡葬专业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授课教师不一定能够了解学生特点,职业素养教育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使得学生对企业、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欠缺,难以整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期望值。

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提升职业素养水平、完善职业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殡葬教育者应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深度挖掘职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教学与产业脱节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式,在实现教产结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一是要注重学生形象与企业职业人形象的对接,通过不断的练习塑造职业形象,提升职业气质,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二是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接,学校和企业各自指定一位班主任,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辅导;三是班级制度与企业制度相对接,根据企业管理方式,班级管理实行公司业绩考核制,对学生学习、团学活动、宿舍方面的表现等打分汇总,实施达标创优量化考核制度。

(二)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纳入殡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高职教育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和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殡葬专业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规范专业课程建设,实施职业素养的专业渗透。

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或有经验的殡葬行业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养课程的讲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殡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老师的培训。在实施专业教学过程中,明确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任务及要求,专任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配合对专业介绍、行业分析和岗位描述等来强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觉修养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殡葬专业在进行职业素养课堂教育时应该采取尽可能丰富的教授形式,除了基本的理论讲解外,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从正反两方面举例以教育和启迪学生;另一方面,殡葬专业教师要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设计和改造,设法满足职业素养对真实职业情境的需求,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习实训的教育范畴。

(五)创建科学合理的殡葬专。

业学生职业素养考评体系殡葬专业教育要对毕业生做好职业素养信息反馈工作,一方面可以与合作企业取得联系,由学生所在企业对其职业素养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其职业素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情况,从而发现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有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品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鲁伟.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评价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10).

[2]何玲霞,曹正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职业下旬,2013(7).

[3]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4]张箴.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策略分析[j].现代工贸商业,2014(20).

[5]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三

近年来,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在理论上这些院校要保证该专业学生理论学习的学时和效果,因而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还是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虽然近几年很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大量购置相关的设备组建实验室和实训室,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也一直面临眼高手低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强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但实践动手能力却远低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早已成为行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挖掘该问题的实质性,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一些课程的实践部分(如导游实务、餐饮管理等),甚至还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等[1]。这些环节贯穿了整个四年大学学习和教学中。其实,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绝对不是本科旅游管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行业领头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人才是我们目前行业最缺乏的,而这些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的部分本科院校(如湖南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旅游资源市场调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客房模拟实训、餐厅模拟实训、导游模拟实训、客房软件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其他课程设计及实践内容等。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大约20周左右。但学生普遍对实践环节态度散漫,甚至还有诸多意见,效果一直都不能令人满意。

二、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具体问题。

(一)实践环节教学被动,学生缺乏积极性。目前,一些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实践环节都是处于“应付”的心态。由于一些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比较自由,如专业认识实习、旅游市场调查等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单位去实践,很多学生仅仅做了一篇所谓的实践报告交差,内容和形式都缺乏深度,学生对实践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认知。

(二)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缺乏,考核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实习没有要求达到具体的效果,一般只要求学生有实习的“经历”如毕业实习,很多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以后,企业并未对该实习生的实习做出规划,很多甚至没有安排学生轮岗,而仅仅把他们安排在人手最缺乏的岗位,如餐厅、客房等,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由于非常劳累,实习内容枯燥单一,不仅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反而加深了他们对本专业工作的反感,对于未来的就业起到了反向的引导作用。实习结束以后,有些学校虽然有对学生进行实习答辩,但还是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仅仅通过答辩看不出实习的真正效果。而其他实践环节由于时间紧张或迁就学生毕业等原因,考核也都比较简单,使学生对实践环节认识出现了偏差,不愿意认真投入。

(三)校内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实践学习氛围。目前随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很多高校也纷纷建立了各个实习基地和实训室。校内实践主要就是集中在实训室和实验室。虽然,学生通过实训,也可以了解各个环节的实操程序,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对客服务,因而实训环节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再加上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重学术研宄,而缺少实践锻炼,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十分吃力,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校园内部缺少一种实践学习的氛围。

三、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在学生入学教育时,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对实习、实践环节中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和宣传,将大学四年期间实习的安排和要求做成小册子分发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将学校的实习基地、历年的实习成果等在小册子上做一些宣传;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要加强跟踪调查,对学生实习成果的验收要提高要求,如评选优秀实习、实践成果等,对于不合格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应该要求学生重做甚至直接重修,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要性的认知;最后,业内很多专家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辅导应该在大一入校时就开始,并贯穿于大学四年中,我们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或已毕业的校友前来做一些就业以及实践方面的讲座,如礼仪讲座、行业动态讲座等,还可以多开展一些如导游综合能力大赛、酒店客房服务大赛、餐饮摆台、折花比赛等学生实践能力大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规范实践环节考核,建立具体实践目标。实践环节目标具体化是指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尤其是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在学生进入旅游企业之前就应该对他们的实习进行规划,并实施培和训轮岗,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基本熟悉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最后学校_可以和企业一起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考核、打分,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的可以取消实习成绩并要求其重新实习。另外,对于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实训等实践环节,考查也要提升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于报告不符合要求或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应该给予实质性的'惩罚。

(三)丰富校内实践形式,塑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校内实践形式除了课堂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特色的方式,如由学校出面建立旅行社或实习餐厅等,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就设有旅行社,该旅行社可以吸纳该校一部分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平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带团、实践等。南开大学在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实习餐厅,餐厅的管理和经营都交由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宄生,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学校,在此餐厅实习学生可以获得工资、福利等待遇。我们的学校都可以设法为学生实习和工作提供这样的平台,让他们在大学四年时间里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通过课堂抽象地理解和体会,同时也能塑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实践学习的氛围,提升了实践环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和系统的规划。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手段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知和兴趣,使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塑造良好的校内实践氛围,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培养出旅游行业的领军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四

模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3.1校内交流式培训。即通过制定阅读书目并开展交流讲座、辅导讲座、观摩听课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主要是转变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方法。

3.2脱产上岗式培训。即暂停校内教学任务,将教师送往相应的工作岗位见习,主要是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能真正和实践结合起来。

3.3带队实习式培训。学生进工厂上岗实习时,安排带队教师同往,既负责实习生管理,又随实习生接触实际工作,强化了自身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并将之应用到本院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

4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与南通市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应该加强与“订单式培养”企业接触、沟通,在新生入学初,请企业派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订单式”新生的面试与考核,与基本符合用人要求的学生签订订单,组建焊接专业“订单”班。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认真研究,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知识的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商讨理论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置,将实训模块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实训模块内容。在模块化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应技能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竞争力。

5总结。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南通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2]许志安主编:《焊接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3]中国职业培训与职能鉴定培训网.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五

由于焊工在焊接时要与电、可燃及易爆气体、压力容器等接触,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烟尘、电弧光的辐射、焊接热源的高温、高频磁场、噪声和射线等,有时还要在高处、水下、容器设备内部等特殊环境中作业。为此我国明确规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是特种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者—焊工属特种作业人员。如果焊工不熟悉有关劳动保护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可能引起触电、火灾、爆炸、金属飞溅烫伤等工伤事故及焊工尘肺病、中毒、电光性眼炎、皮肤病等职业病的产生。这不仅给国家财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焊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传统的焊接专业课程内容往往过多注重焊接工艺与技能操作技术,对于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仅停留在绪论课及各技能操作中简单提及的一点安全技术内容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教学过程相对分散不集中。通过对焊接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内涵比较模糊,对职业病知识比较欠缺,对急救常识掌握不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了解不透彻,对可能造成的伤害也知道的不多,这说明在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为确保焊接专业安全素养教育的开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经过多次研讨,首先将安全素养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并用一定的课时保障,同时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构建。

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

师资建设。职业学校开展专业安全教育效果如何,师资是关键。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结对子方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向一体化教师模式转变。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技能操作资质认证,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理念,强化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目前我校已有两名焊工高级技师,两名焊工技师,这为顺利实施本专业安全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教材建设。目前,我校主要选用员工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用书《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学生用书《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及《焊工技能训练》三本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专业安全教育读本编写及题库建设,并借助于我们组织学生拍摄的“安全双述”(岗位描述及手指口述)视频综合进行安全素养教育授课。

课时。为了保证教育的效果,我们已将焊接专业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开设专业素养课程,每周2课时,一学年至少保证30课时。一年级以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掌握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应具备的劳动卫生知识及防护措施,并具备一定的事故急救常识。使学生树立主动安全意识,掌握专业安全知识,具备安全操作技能。

优化设置教学内容。根据焊接专业岗位特点,设置安全素养教学内容如下:焊接与切割劳动卫生与防护;焊接与切割安全用电、焊接与切割防火防爆、各种焊接与切割方法安全操作技术(焊条焊与电弧切割、气体保护焊、气焊与气割、特殊焊接与切割作业)、各种事故安全急救常识及典型焊接与切割事故案例与事故原因分析等。在合理设置本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完成了相应内容教学大纲的编制。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焊接在设备和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自动焊接在机械加工中的大规模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加工的生产质量与效益。本文主要对自动焊接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论述。

自动焊接;机械加工;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焊接自动化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自动焊接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焊接方式,其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自动焊接技术是将焊接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运动原理等进行了有机结合的一种加工技术,它实现了焊接过程的自动化。在自动焊接技术中,通过工件夹紧机构、脱料机构、焊枪夹紧机构、焊枪气动调节机构等装置完成了对工件和焊接设备的安装与定位,再通过导轨床体、转动机构、转动转台、气动尾顶滑台机构等装置实现了焊枪与工件的前后、左右、上下运动。

当前,自动焊接技术不仅采用了上述的各种原理和技术,同时大量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化技术,使得自动焊接技术向更高的一个技术平台延伸。埋弧焊、等离子弧焊、激光焊、激光复合焊、mig/mag焊、tig焊、机器人焊接等都是自动焊接常用的设备与方法[1]。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以往那种手动焊接技术已经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自动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对机械行业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自动焊接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加工领域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国于五年前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材消耗国,用钢量已经超过了2亿吨,20xx年我国的焊接材料生产总量为568万吨,其中仅埋弧焊丝的产量占比约,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截止目前为止,从我国焊接领域的现状来看,自动焊接及时满足了机械加工领域中以下四个方面的需求。

(一)降低了人工成本。

从企业的成本方面来讲,自动焊接技术因其工作效率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在当今这个人工成本高涨的时代,自动焊接技术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

(二)降低了焊接危害。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七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英语作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的语言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专门用途英语(esp)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职业需求而开设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笔者在esp(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上,探究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方案。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社会对学前教育类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如何设置好高职学前教育英语课程也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高职的教育理念是“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在高职接受的教育,在进入岗位以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实践。

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将来在职业中所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学习。

一、esp(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hutchinson和waters对esp进行了比较宽泛的定义,那就是esp是一种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决策都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的教学理念。

strevens对esp的定义总结了四个基本特征:(1)满足学习者的专门学习需求;(2)在内容(主题或话题)上与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相关;(3)在句法、词汇、篇章、语义等层面上,重点应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语言运用和话语分析上;(4)与通用英语形成对照。

二、esp课程设计理论。

esp课程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进行目标需求分析,设计课程方案等几个环节。可见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设计授课前是课程中重要的一环。

1.提出课程设计的问题。

大多数课程设计都是以提出问题来开始的。所提出的问题既包括理论方面也包括实践方面;既可以是一般问题,也可以是特殊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作为课程设计大纲、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的基础。

目标需求分析。

目标需求分析既包括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也包括目标岗位需求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学习者本身对于自己学习有哪些方面的需求;目标岗位需求分析是指专业人员在目标岗位情景中应达到的水准或应具备的资格。此外,还应注重分析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一般来说包括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三种。其中,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最早出现的,它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其课程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语言知识分析、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及进行课程评价。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如何满足实际的语言需要,通过设计听、说、读、写、译这五种基本的语言技能得以课程的实施和应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兴趣、动机、情感、思想、行为等为出发点,学习过程由学习者来确定。

在学前教育专业esp课程设计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及学习者目标岗位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学前教育esp课程的知识内容及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esp课程设计之前,首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目标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已经进行了将近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尤其是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英语的基本语法,并达到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如果在高职阶段还是以“基础英语”为主,进行重复性的学习,学生们失去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的学生渴望学习一些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英语。

经过对一些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的调查,发现他们渴望的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能够在英语方面突出,还要掌握相应的学前教育的知识,不仅能够从事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还应能够运用英语组织其他的学前教育活动,比如:早晨的入园接待、户外活动等。

在学习者学习需求和目标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确定岗位核心技能,然后再将这些核心技能进行分解,进而得出学前教育esp课程设计方案。该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学前教育类英语人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为主,同时结合任务型教学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模块化教学为主。

按照幼儿园一日工作环节,将课程内容分为晨间入园接待、早操活动、户外活动、教育活动、午餐准备及午餐、区域活动、离园活动7大模块。

其中,的重点模块是教育活动模块,又细分为涉及到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语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活动、艺术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五大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根据岗位的需求对其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又进行了细分,构成了本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例如:在设计教育活动模块时,课前备课、写教案就是完成这一教学模块的核心技能。

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将专业技能重点突出出来,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校中就熟悉了将来幼儿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了其岗位技能,从而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的无缝衔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最后,学前教育esp课程的教学评价也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评价。其他课程的评价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比较单一;强调学期终结性评价,比较片面。该课程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互评和幼儿园评价;不仅包括学前终结性评价,还包括阶段形成性评价,其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为学生记录个人学习档案。该课程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立体。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八

我们都知道高校一直是把学生的就业放在首位的,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的就业为主,实施的是技能教育,知识教育,通过考试来培育人才,这都是是现在我们所有高校的一个通病。这样子虽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二)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不重视。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离不开老师,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的教育在对学学生的教学中,仅仅是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主,更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并不会进行拓展,严重的忽视了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丰富而思想政治的'匮乏,职业素养的欠缺。

(三)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不重视。

经济利益化是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人为只需要学会专业知识,学会赚钱的本领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对于学校和老师提倡的和传播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持以排斥或者忽视的态度,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更加困难。

二、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

(一)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的重视。

这里的加强重视主要由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校的重视,第二是教师的重视,第三是学生的重视。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得到了重视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

(二)实现高校教育主体的一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都是高校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实现融合的重要一步就是实现教育主体的一体性,让高校理论老师和辅导员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主体,实施教育。

(三)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出发点都是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往大的目标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它们实现融合以后,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为国家,企业和社会培养合格的新型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育要注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走特色教育,培育特色人才。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九

姓名:

目前所在:佛山。

年龄:32。

籍贯:广西。

国籍:中国。

婚否:已婚。

民族:汉族。

身高:170cm。

体重:62kg。

简历求职意向。

求职职位:焊接。

工作经验/年:12。

专业。

职称:无职称。

工作类型:均可。

就职时间:随时。

期望薪资:5000——8000。

求职地区:佛山。

工作履历。

佛山市xx里茨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简历。

毕业学校:广西xx工业学院。

学历:大专。

获得学位:

所学专业:焊接。

第二专业:焊接。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良好。

粤语水平:良好。

第二外语:无。

国语水平:良好。

简历自我评价。

1、焊接专业毕业熟悉各种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的焊接工艺根据不同的焊接结构选用相应的焊接方法并制定相应的wps对工人进行焊接培训和跟进。

2、12年工作经验熟悉机械图纸能根据图纸制定金属产品安装焊接工艺并根据项目要求综合人员和设备合理的安排生产。

3、熟悉办公软件制定各种计划和数据表格并跟进生产进度。

4、会一定的autocad根据图纸设计一些基本的'工装。

6、熟悉精益生产和6西格玛熟悉5s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用灵活的运用5s去引导生产用杜绝7个浪费去改进生产。

7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学习美国和欧洲焊接工艺标准与规范asme和en并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工艺改进和规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

你好!首先衷心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中职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祝愿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叫xxx,出生与1991年,今年19岁,性别男,名族汉,身高1.65米,家,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是兰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应届生。

我所学的是焊工专业,我在校期间,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三年来我刻苦学好专业知识,并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我坚信的道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更出色更成功。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一

高新技术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如何适应新形势,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争为各行各业输送大批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技术人才,应当引起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认真思考。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幼儿教育虽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之中,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的人文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既可以胜任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又具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能担任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一、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前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它既有显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见习、模拟练习、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又有教学计划以外隐性课程,它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与专业和综合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

显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这反映了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

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专幼师、高中职业幼师、中等师范学校,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提前实训时间、突出实训学时,加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它的首要任务。实训过程应该是多层面的主题交叉,短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具体、直观的教育主题,如环境布置、教材教法、活动区域等;长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观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现象、特征及规律性的主题,使学生们用已知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之不足,激发出深化和发展已知理论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隐性课程中的实践学习:社会中的人它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制约,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意无意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参与着,这里边就深藏着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技术也好,综合素质也好,只要你多加留意把握好契机,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第二课堂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周末应聘家教、假期选定对象追踪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等,经历了那就将是一笔财富。

二、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是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要考虑到学生的转岗、自学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理论衔接。因此,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链接未来的链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不断升级。由于未来的职业不可能是终身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就必须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专业,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它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道理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使学生面对教育对象能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

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加知识培养文化底蕴,而且是构建专业学科的框架和支撑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专业理论时教与学都感到枯燥无味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既要做到独树一帜又要考虑到符合自身特点,使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强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敢于创新,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听取批判性的意见。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争辩中得以发展完善,任何的墨守成规对理论知识的发展都是毫无益处的。

三、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保障。

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融入研究性和学术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同时,应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得从选题开始,而选题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进程。首先应该是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善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带有批判性继承的课题。其次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教育对象的言谈举止,把现象、问题、规律性等归纳、概括成为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有是国家根据发展和改革需要统一规划的课题。不管是从理论从实践还是从规划选出的课题,都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结合。因此,平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实训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管理性和综合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目标。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意志健全、态度能力一流、知识结构合理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在综合性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技巧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社会性素质等等。台湾学者马信行在其《训练方法的创新》的文章里,把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

笔者认为这四种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中,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正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宗旨。在管理性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育对象个体、班级、年段、全园性、地区性等在各种层面的管理。无论将来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者,还是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管理都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对教育对象个体的管理,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必须追踪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等,应该记录在案,以便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借鉴。班级管理应建立在个体管理的基础上,各个教育环节中必须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清楚对各种群体的孩子达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教育,这都应该贯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特色教育。至于年级管理、全园性管理、地区性管理,涉及到教学、行政、后勤等更复杂的管理层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积累管理经验,为将来就业时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里特殊的一个专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双重性,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应该具有特色要求,以使他们更快、更高、更好地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第34期。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第6期。

[3]曹炎等。成功举办高职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期。

[4]李秉德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3月。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做事的方法。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首位的,其次才是教授学生专业的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但许多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事,一般学科教学只需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所以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一个亟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对如何根据电工专业的特点,在技术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做初步探讨。

技校学生在年龄上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长大成人的预备期,是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期。在这两年里,他们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1.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技校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大多都比较盲目,对所学的电工专业了解很少,不感兴趣,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没有信心。教师在实习中要帮助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岗位不分高低贵贱,只是不同工作、不同责任的区别。不敬业就会失业,不爱岗就会下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鼓励他们下定决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爱岗敬业的精神。2.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在实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进行一个课题的.情况,教师应该让他们明白只有在团队精神上配合默契,才能产生创新和发展的力量。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这种意识和合作能力甚至比专业知识更加重要。要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自己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理性,走向成功。3.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电工作为一个专业技术极强的工种,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电工是个危险的工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无法真正胜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对每一个电工操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别人负责。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工作的观念现在的技校学生在实习时往往是在老师的催促下被动的学习,被动的练习,效率很低,因此我们可以给他们渗透一些主动学习和工作的观念。主动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现在市场经济下,如果不主动推销自己,可能就意味着职场失利。翻开大部分企业的员工手册,我们都会发现“主动工作”的条款。“主动”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兴趣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也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表现和对工作成就的追求。5.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电子线路实习所用元件多,线路复杂,有的学生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结果总是接错线,烧坏元件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学生明白“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就一定会出成果、出精品,脱颖而出,就一定会出类拔萃成为人才,赢得成功人生。当然,在电工实习教学中能够渗透的职业素养教育还有好多方面,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这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三

焊接专业是我校新近开设的全新专业,20xx年开始招生,目前,我校现有三个年级的学生在校学习。

高职高专焊接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同,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焊接专业学生按照我校既定的培养目标,毕业时理论上要达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力,实际操作上要达到中级工的水平,个别学生要达到高级工水平的要求。考虑到焊接专业的建设是一个投入相对比较大的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设施的建设等难以达到一步到位的实际情况。另外,焊接技能的培养属于默会知识,具有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需要在大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反复练习,不断体验,才能够准确掌握和有效运用,而焊接专业俗称“烧钱专业”,实训经费严重短缺,采用常规的学校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使技能达到企业需求。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影响我校焊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今后学生的就业,对今后学校的招生就业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深远的、难易补偿的消极影响。由以上原因可知走校企合作是我校焊接专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经多方努力20xx年我院20xx级48名焊接专业的学生与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化施工公司实现了对接,实现了我校焊接专业的“订单式”培养。

1.学校受益。师资队伍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高化的关键。焊接专业作为新开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欠佳。此次校企合作采用“校中厂”的模式,即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供设备资金支持并派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为培养“双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焊接专业教师直接参与校企合作训练现场,向企业的能工巧匠学习。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使教师既有从事教育工作理论水平的能力,又有技师或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也有利于焊接专业今后很好的发展。另外,借助于企业,节约了实训经费,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创新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中机公司对我校焊接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富有成效的建议与要求,直接指挥了对应的整改,完善了我校焊接实训基地功能。

2.企业满意。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为央企,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劲。企业承担了国内外大量的重点工程,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焊接技能人才为企业服务。通过此次合作,焊接专业的学生在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又具备了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特别是学生焊接技能的飞快进步,让企业感受到了我们学生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3.学生得利。学生一开始学习不认真,怕苦怕累,情绪较大。通过思想教育和认真交谈后,他们看到了目标。最后大家憋着劲,比着学比着练,焊接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收获很大。20xx级焊接专业48人全部取得焊工证和焊接中级工证,其中24人取得压力容器焊工证,占学生总人数的50%。同时学生的课堂知识在企业“真枪实战”的实习中得到检验和巩固,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眼高手低”,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变得更加稳重谦虚。另外,学生去公司参加顶岗实习后,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建立了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使学生每个月都可以拿到工资,不再依靠父母,减轻了家庭负担,真正实现了经济独立,同时高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校企合作进展顺利与否是受学校制度、教学模式、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从实践过程来看,由于企业与学校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再加上学校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同,此次焊接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校企合作的管理仍需规范。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以学校内部运行为主,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根本目的。企业则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极大化为目标。在本次焊接专业校企合作中就出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在教学任务、教学安排及教学管理上的矛盾。若按企业的要求进行,势必影响学校老师正常教学任务的进行,影响焊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若按学校的制度进行,企业对焊接专业学生的培养进度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深度进行。

另外,尽管由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与企业暂时走在了一起,但是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合作办学中的利益分配制度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许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之所以达成,是因为学校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去,管理中常出现人情关系的管理,使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权利等不能严格执行,或者合同中规定的双方职责与权利根本就不明确。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在学生的实习问题,如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等一旦出现纠纷,学校和企业很容易扯皮。因此,深入的校企合作实施起来很难。

2.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有待改革。焊接专业作为我校的新开专业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实践发现其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有的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力,而大多数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我校结合示范性建设在课改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进度缓慢,只在部分课程中进行了实施。另外,“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是比较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的方法是根据“做”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基础.也是教的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但由于受学校及企业某种制度的限制,此次校企合作中并未能充分运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3.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问题增多。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学生学籍管理、实习管理等问题将会增多,难度将会加大。如焊接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中根据协议要求,学生焊接技能达到一定水平,要去公司参加顶岗实习,造成学校对学生的直接管理较难,在后续毕业论文提交或学费缴纳阶段就会出现拖延问题,严重的可能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毕业。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对企业管理的不适应,因为学生在校内实训时,地点在学校范围之内,进行教学管理的教育者几乎全部由校内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担当,加上其理与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和学校日常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无异。而到公司顶岗实习时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有其特殊性。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将工学结合模式定位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并引导性地规定了内容,即要求“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同时规定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和考核方法。

4.学生情绪化增加,思想教育有待增加。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多数认为最终获利的是企业和学校,学生没有好处和主权。这种认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情绪化。焊接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中就出现过此问题。焊接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的训练,而焊接的训练环境差,再加上高强度训练比较苦和累,有些学生就坚持不下来,开始抱怨,这将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及学生技能的提高。

高职高专焊接专业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赢利,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_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下达,焊接专业作为我校的新专业,下一步的任务是要积极解决“订单式”专项教育存在的问题,使企业与学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进我校焊接专业的发展,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探索一条新的思路。另外,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全面实现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能力;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关系,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知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协调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推进高职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四

进行综合课程设计之前,要选择好一个题目。该题目不但要包含方法及工艺,而且还要把焊接性和结构包含进去,尽量让三者所占比重比较相当。比如我们选择某种型号压力容器的焊接这一题目。首先,学生要根据压力容器的工作要求及所给定的材料,设计出压力容器。这部分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对焊接结构课程掌握的程度。其次,学生根据该容器的结构和材质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编制好焊接工艺,并提出焊接要点及焊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训练金属材料焊接性和焊接方法及工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学生根据以上两点把需要完成的设计工作落实的图纸上。

2.课程设计的实施。

一旦选择好课设题目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项目的实施,如何让项目顺利的进行是课设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逐一化解。以上面提到的某一压力容器的焊接为例,学生首先要根据已知的条件来计算并设计压力容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结构和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来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大约在前一周,我们就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设计,并安排结构方面的老师来指导学生。等设计结束后,学生们就开始选择焊接方法及编制工艺,在这期间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问题。这期间在教室教学就可以,安排焊接性和焊接方法方面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大约两周的时间,学生的课程设计基本上就全部做完了。在整个课设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要相互配合,对学生们的设计随时检查,以便提前发现问题。

二、综合课程设计取得的成果。

通过我校2010级焊接专业学生开展综合课程设计来看,效果是非常好的:一方面,综合课设的开展,使课程设计时间大大减少,环节安排更加合理,同时焊接操作训练也能顺利地安排在该学期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不再很疲惫了,教师们同步指导,学生们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相应的老师,使得指导效果大大提升。

三、结语。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五

近年来,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个别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声讨。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成败。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将进入幼儿教师队伍,担负起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现阶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课程建设不完善、教师德育观念未能与时并进、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和当下较为集中的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在宏观层面我们要不断优化高职学前教育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而在具体层面,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工作在体制和方法上的改进,有效地提升德育的整体水平。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教育中突出德育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幼儿教师的主要途径。纵观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突出德育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相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术而言,德育需要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展开。这种环境的培养也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有所体现。如在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着重强调职业道德对学前教育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在专业和德行上都追求卓越的幼儿教师。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儿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特别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而言,更应该以培养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为己任。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传授,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认知,建立起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德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一种渗透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德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二、教师要树立起科学的德育观。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任何知识背后都隐含着人类认知发展中的理性思维。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建设,需要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悟到树立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科学的德育观是主体性德育观,即以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的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更加强调把学生个体当作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按照独立自主、积极思考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自愿地培养道德能力,选择道德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教育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中促进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德育问题的重要性。以为只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就已经胜任了学前教育教师的基本需求。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极端狭隘的。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德行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相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掌握一些知识更有价值。因此,科学的德育观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的德育观,不仅是对未来的教师负责,更是对儿童负责。德育观念的进步是改革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德育教学效能的重要内容。山于高职学前教育具有特定的专业特征,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德育这种“柔性”内容如何立足于专业教育之中呢?我们认为,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加以德育教育素材,不仅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展开,同时也对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德育素材一般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环境下比较熟知的内容。越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才会感兴趣。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广泛搜集和本专业相关的`德育素材,如社会热点事件、行业规范问题等。通过典型案例、典型事件、典型问题,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只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道德素养。厚德载物,天道酬勤。通过打造这种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并不存在某一种最好的方法,而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因此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寓德于教”作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采用。实际上,单独的案例和个体分析对改进德育水平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反,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自我思考、不断反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寓德于教更为有效。

四、建立科学的高职学生评价机制。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评价机制的建立能起到激励、反馈、改进的作用,是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反观当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的问题是评价手段单一。唯分数论虽然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能,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德行素养。学前教育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和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希望。儿童阶段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阶段,需要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浸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唯分数论,更要从职业道德素养的高度开展综合评判。高职学前教育应该建立起对学生德、技全方位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体系,发挥科学评价机制的指导、规范、激励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对道德水平的评价并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展开,而需要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举比来进行评价。我国读书人自古就有“慎独”的传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律态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种多主体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管理部门的作用,形成以学生自评为主、行为观察为辅、管理部门提供协作和辅导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正如前文所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教育祖国未来的历史重任,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也需要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心灵上得到启迪、在道德上受到影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六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各地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的政策探究和实践探索;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的研究和探索;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控的研究等。

3.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5.以社区为依托发展早期教育的研究。

6.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7.幼儿园收费标准及有关政策的研究。

8.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9.学前教育机构分级分类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

10.各级教研部门的职能与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11.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2.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13.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

14.不同类型幼儿园生存状态的研究。

15.学前教育拨款使用效率研究。

16.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研究。

17.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3.幼儿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研究。

4.幼儿自我概念获得方式的研究。

5.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方案研究。

6.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7.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干预方案研究。

8.婴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9.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10.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1.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12.小班全托生的入园适应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13.幼儿的攀比行为及教育对策研究。

15.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6.手工制作活动在大班的开展现状的研究。

17.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

18.受欢迎儿童与被忽视儿童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

19.3-6岁儿童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20.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基于数学领域。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等研究。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5.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

6.幼儿体育与幼儿安全研究。

7.幼儿园保健老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8.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

9.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10.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11.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幼儿园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研究。

6.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7.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

8.幼儿园课程管理研究。

9.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研究。

10.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1.运用动态评价指导幼儿学习的研究。

12.整合观念下各领域教育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发展评估与教育支持研究。

7.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中模拟实物与替代物作用与效果的比较研究。

8.不同结构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研究。

9.结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与游戏中的数学经验研究。

10.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11.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

12.运动性游戏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研究。

13.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14.幼儿合作游戏的年龄特点及其促进研究。

15.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16.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研究。

(六)教育教学、游戏方面。

1.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2.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3.幼儿园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与指导策略研究。

4.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

5.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研究。

6.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

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8.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和评价幼儿策略的研究。

9.幼儿园薄弱环节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七)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等。

1.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6.家庭中玩具的选择、运用与指导研究。

7.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与对策的研究。

8.提高0―3岁儿童家长保教能力的研究。

9.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对策研究。

10.提高幼儿家长教育效能感的研究。

(八)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规律及专业标准研究;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我国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研究等。

1.幼儿教师维护权利途径及效果的研究。

2.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与工作环境研究。

3.幼儿师范院校调整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

4.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模式的研究。

5.教师的自身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对其发展的研究。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中学教育、75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等内容。

123。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七

摘要:自动化焊接设备在机械工程制造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提升机械生产制造能力的关键。文章首先对自动化焊接设备进行总体概述,分别介绍焊接专机与焊接机器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工程应用,包括控制系统、焊接电源、龙门架、软件系统、传感系统等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动化焊接设备;工程机械制造;自动化焊接专机;焊接机器人;应用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无论是从市场经济角度还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性,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和工作劳动强度。因此,应结合技术发展状况和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对加速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自动化焊接设备概述。

在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焊接设备主要是指焊接专机和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设备能够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保证其均匀一致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减少了烟尘、弧光及飞溅对人员健康的危害;降低了对工人操作技术的要求;减少了其他相应设备的投资;综合成本更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焊接设备在功能和性能也获得了不断地提高和突破,不仅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传统人工操作过程,而且能够为产品生产质量提供保障。比如由蓝天焊接科技有线公司研制的自动化汽车起重机吊臂焊接线.该设备属于自动化焊接专机设备,此外还有车架箱体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臂架外焊缝焊接abb机器人工作站等,都在实际工程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泵车臂架焊接自动化生产线,综合运用了柔性化组合铆焊工装技术、agv智能传输控制技术和cloos机器人工作站等,可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流水线生产[1]。

2、焊接专机与焊接机器人的特点。

焊接专机。

焊接专机的特点是成本价格低,性价比高,适用于长直焊缝、圆环焊缝等形式的焊接生产,能够满足大批量的生产工艺要求。目前使用较多的有自动化管件切割机、耳铰与弦杆自动焊专机等。由于焊接专机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对容易实现,已经在机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缺点是柔性较差,因此在柔性化组合铆焊工艺中,通常需要与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配合使用[2]。

焊接机器人。

相比于焊接专机,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的控制精度更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也相对较高。通过模块化编程技术的应用,使机器人工作站能够适应不同工件的生产要求。焊接机器人广泛适用于各种机械生产工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但成本价格较高,且对操作技能有较高要求,目前一般在大型工程中应用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abb、cloos、reis等机器人工作站[3]。

3、自动化焊接设备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控制系统的应用。

焊接专业德育论文篇十八

摘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分析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前言。

钢琴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提升未来幼儿教师的钢琴素养。由此一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演奏技术,并能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学前教育职业技能,为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分析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现代教育观来看待目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从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钢琴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新时期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方向定位得不够准确,没有完全理解《专业标准》的真谛,导致教学方向偏离教学目标。比如不少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钢琴弹奏的规范性与钢琴技能的娴熟性,反而忽视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忽视了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性,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确实,在高职学前教育钢琴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逐渐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依赖心理,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2、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弊端。

如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确实能够大规模的.提升教学效率,面向所有学生授课,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相关知识。然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名钢琴教师同时为多名学生授课,难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精神。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然而教师很难兼顾到这些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堪,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教学内容比较单薄。

不难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一些钢琴弹奏曲目上,这些曲目往往来自于教材,甚少有课外补充;在选曲方面也多是考虑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要。其实,很多高职生对钢琴很有兴趣,他们喜欢徜徉在美妙的钢琴声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他们不仅希望学会教材中的钢琴曲目,也希望教师额外补充一些钢琴演奏曲目。然而,目前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诉求,他们仅仅满足于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很少开发与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这样势必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不足。

1、更新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师资?对于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解决这一问题,是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前提。一种观点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能胜任保育工作即可,不需要其他知识技能;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教师要“能说会道、能唱能跳”。很显然,第二种观点比较符合当前的形势需要。如今,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并对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指导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改革。在教学理念方面,高职钢琴课堂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桎梏,要充分体现高职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变控制者、主导者为促进者、组织者,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努力打破教材的限制性,多为学生拓展其他知识内容,以此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在教学手段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自由度,灵活采取新型教学方法,摆脱“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这几点,方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日后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2、完善教学组织形式。

事实证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不可避免的弊端。所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钢琴分层教学。高职生刚进校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音乐素质摸底考试,掌握学生的音乐基础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分层教学模式。第一学期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音乐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将同水平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中接受学习。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学程授课制,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层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在全班形成一种“比、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采取集体课与个别课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集体课上,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面”上的宏观辅导,集中讲解学生初学钢琴时遇到的共性问题,借助集体课的优势,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小组合作教学、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个别课上,教师要加强“点”上的辅导,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教育方案,有的放矢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牢固掌握钢琴弹奏与幼儿钢琴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将集体课与个别课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促进所有学生的整体发展,也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教师可以探索实施钢琴助教制,即从本班或高年级挑选一些钢琴水平较高的学生来担任钢琴助教,教师先对其进行培训,使他们牢固掌握基本的钢琴教学法,然后教师再将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助教。在课余时间,助教要进行陪练和指导,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适当抽查,再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而钢琴助教在陪练与辅导过程中也能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境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导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专业标准》明确指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促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要发展一定的艺术欣赏表现知识。这就指出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钢琴基本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具备钢琴音乐欣赏知识与表现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职生在入校前没有任何钢琴基础,对钢琴艺术的了解非常贫乏,音乐鉴赏能力也不容乐观。根据这些现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学科知识、技能锻炼、实践训练这三个部分。就学科知识而言,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超出当前教材的限制,要包括钢琴本身的知识(如钢琴源起、发展等)、钢琴演奏知识、钢琴名作与欣赏知识等,这些知识比较庞杂,不要求学生掌握太深,但都要有所涉猎。早期音乐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儿歌是幼儿园常用的音乐素材,如果幼儿教师能将钢琴音乐用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那么可以在幼儿与高雅音乐之间构筑一座“桥梁”,从源头上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进步。在技能锻炼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竭力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和幼儿歌曲伴奏能力,内容可包括常用调的基本练习、弹奏基础练习、钢琴伴奏训练等。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学生要不断练习,进行巩固。另外,鉴于高职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歌曲练习,满足学生的发展诉求,激发其积极练习的动力。

四、结束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承担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找到学习钢琴的意义与乐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幼儿园多听听钢琴课,观察一线幼儿教师是如何在幼儿园开展钢琴教学的,从中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荆鑫.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剧作家,2007,(3).

[2]薛庆.对高职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12).

[3]陈蕾.重视钢琴基本技巧练习加强音阶琶音和弦训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董艳菊.高职高专学校钢琴基础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08,(10).

[5]童道锦,孙明珠.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蔺宝华.关于高师成人钢琴基础训练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7]司徒毕春,陈朗秋.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0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