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村打井抗旱申请书 打井抗旱申请书怎么写?(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10:28:44 页码:13
农村打井抗旱申请书 打井抗旱申请书怎么写?(2篇)
2023-01-17 10:28:44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农村打井抗旱申请书(精)一

一、以加强村级组织为基础,深入推进“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

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农村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将紧紧围绕“四有一责”建设,着力推进“三抓一化”, 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坚持抓队伍,进一步选优配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将抓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四有一责”的龙头工程,建立健全选拔使用、素质提升和激励保障机制,确保让村干部选得准、干得好、流得动,努力打造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进一步推进多渠道优选村

干部、大规模培训村干部、全方位关怀激励村干部三大行动,切实把“一定三有”政策落到实处。

2、坚持抓组织,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任期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普遍村党组织任期目标承诺机制、村党组织发挥作用民意调查机制、“双强”村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力争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任期有目标、有责任、有作为,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作为、有效管理、有效覆盖,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坚持抓阵地,进一步加快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继续保持坚持高标准、大力度推进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于一体的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围绕作用发挥,着力打造规范化的组织活动阵地和便捷化的为民服务平台。同时,以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切实加强农村适用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光纤进村、宽带入户,有序推进“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推动各类涉农信息系统共享网络资源。

4、坚持抓项目,进一步保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以经济工作的理念、项目推进的思路抓好“四有一责”建设,努力做到工作任务、推进措施、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四落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全力实施工作任务“项目化”、推进手段“科学化”、考评标准“数字化”,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推进村级“两有一责”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深化“七一工作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治党管党责任

县(市、区)委书记是各地的“一把手”,也是全面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治党管党、巩固党的组织、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行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七一工作法”,即县(市、区)委书记每年签订一份党建工作责任书、抓一批党建工作联系点、申办一个党建创新项目、组织一次学习研讨活动、主持召开一次“强基工程”推进会、上一堂专题党课、进行一次党建工作述职,切实把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职责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解决了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抓什么、如何抓的问题,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李源潮部长亲自作了批示。20xx年,我们将重点围绕“四个下功夫”,创新思路,完善制度,提升层次,不断把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七一工作法”引向深入。

1、在丰富内涵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及时把新任务新要求体现到“七个一”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把外地的成功实践和基层的创新做法吸收到“七个一”的具体要求中去,不断丰富“七一工作法”的科学内涵,始终保证“七一工作法”常抓常新,不断发展。

2、在拓展领域上下功夫。把县(市、区)委书记抓党建

工作创新工程“七一工作法”中的“七个一”要求向基层党组织书记延伸,向党员领导干部延伸,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七一工作法”的整体带动效应。

3、在典型培植上下功夫。坚持典型引路,大力培植推行“七一工作法”中的先进典型,积极宣传各类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各地的特色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4、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行“七一工作法”的责任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不断完善推行“七一工作法”长效机制。

三、以创新组织设置为载体,充分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作用

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进一步深入推行在农村产业集群、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产业链党组织建设,不断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领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1、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产业集群党组织建设。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的新变化,不断深化产业集群党组织建设,把相同行业的专业党支部聚集起来,以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创新带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做大做强,培育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大、辐射广、市场应变能力强的新型农村产业集群。

2、聚合组织优势,不断规范“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党员担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扎实推进“双培工程”,致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合作社党组织负责人,确保20xx年全市合作社党组织书记全部达到了“双强”标准。同时,根据合作社党组织的特点,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做到活动阵地统一挂牌,室内除了有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进一步明确合作社党组织及书记的工作职责,体现合作社党组织的鲜明特色。

3、加强组织指导,充分发挥经纪人党支部的带动作用。按照分层分类培训要求,通过办班培训、发放辅导资料等形式,帮助农村党员经纪人拓宽眼界、提升本领、增强实力,引领群众致富。积极开展优秀经纪人的“递进式培养”,坚持把符合条件的优秀经纪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把党员经纪人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安排优秀党员经纪人担任专业党支部负责人,及时将条件成熟的经纪人推上村干部岗位。

4、围绕发展富民,积极创新产业链党支部活动方式。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扩大专业党支部活动的开放度上下功夫,把支部活动与技术培训、专业辅导、学术研讨、学习观摩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支部活动的吸引力,积极吸纳群众参加,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加盟到创业队伍中来,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四、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动力,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坚持以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农村基层人民民主,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20xx年,我们在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方面,将重点围绕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切实保证党员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主要抓好四项工作

1、切实抓好推荐酝酿党的代表工作。我们将根据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以推荐酝酿党的代表为契机,扎实开展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教育,在积极推荐酝酿党的代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浓厚氛围。

2、精心组织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20xx年,也是一个换届年。我们将认真总结推广20xx年各级党委换届取得的成功经验,扎实做好各级代表、委员,各级领导班子的酝酿选举工作,不断提升各级代表、委员素质,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打牢组织基础。

3、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把深入推进“四议两公开”,作为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党务、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拓宽党员和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20xx年我们将在部分村,试行决策听证制度,即凡村里的重大决策,必须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听证,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愿意,充分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4、充分发挥基层任期制党代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定期组织乡镇党代表开展民情恳谈、信访接待、提案提议、民主议事、视察督查、询问质询等活动,使党代表从联系群众、建言献策到监督管理上的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健全完善基层党代表“三联二会一室”制度,即党代表联系致富能手、联系困难群众、联系反映问题的村民,通过联系情况交流会、推进情况质询会,在每个乡镇、村设立党代表接待室,组织党代表接待来访群众,倾听民声,协调矛盾,及时向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新农村打井抗旱申请书(精)二

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和省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部署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两个趋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大举措;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自20xx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效降低了农民负担,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为“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全省前列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乡镇机构与一些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乡村负债沉重、潜在风险较大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给进一步深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提高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省、市关于这次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良好基础,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注重把上级的改革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实行有情操作,确保改革依法有序稳步推进。二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新突破。三是服务为先的原则。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服务“三农”上,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是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使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从近期看,就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长期看,就是要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即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控制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工作,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一要明确乡镇职能定位。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省里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已把乡镇功能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并确定了乡镇政府的八项主要职能: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二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三是负责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搞好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救济救助、民政事务等公共服务工作。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五是完善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做好经济社会统计和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七是保护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强化信访、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八是完成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上述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此外,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乡镇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的建议,使乡镇布局更为合理。

二要理顺乡镇权责关系。按照“重心下移、能放则放”的原则,对一些农村层面发生频繁、直接面对基层百姓、县区部门看不见、管不了的事项,要通过一定的授权和委托的方式,依法把县区部门一部分能够下放乡镇的管理职能交由乡镇;对县区行政执法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也要明确相互间的权责关系,使县区行政执法职能得到延伸;要发挥垂直部门下设机构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条块结合,促进其职能延伸到村。要针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涉及乡镇近70项行政权限的实际情况,赋予农村基层干部相应的权责,解决乡镇“官小责任大”和“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把责任与权力理顺,推动乡镇职能和体制的转变。

三要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合理配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乡镇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综合设置若干个内设机构,分清职能,落实责任。二是合理配置乡镇领导职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一般控制在7—9人,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总量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人,人口相对较少的应减少1—2人。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乡镇领导干部要推行年轻化,但不搞一刀切。我们许多基层干部四十多岁,虽然学历不高,但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学了很多真本事,正是年富力强干工作的好时候,要采取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三是抓好人员结构调整,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对现行乡镇行政总编制要进行适度精简,比例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对精简富余人员,要采取转岗分流、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途径,予以妥善安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转岗培训,让他们去当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环保安全员和消费维权员,管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活力。四是深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改革方向,将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行政机关,社会公益职能进行整合归并后统一设置若干个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要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避免交叉重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前阶段的改革,我市“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并实现稳步增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按照义务教育抓均衡、均衡重点抓农村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区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要更多地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倾斜。乡镇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级财政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二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大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十五年教育。今年秋季入学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学校的公用经费各级财政必须足额到位。

三要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扎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工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新课程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

(三)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层级之间的财力分配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问题,事关构建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大事。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立足新的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由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的,原则上作为派出机构,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对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具有集聚和辐射作用的中心镇,要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对经济薄弱乡镇或财政收支规模较小的乡镇,可推行“乡财乡用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不断增强乡镇为民办事的实力。

二要完善政策,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增加分成,完善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入、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赔补”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生财有道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一公开、二完善、三建立”的管理制度,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四)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再也不能干越俎代庖的事,坚决防止旧债未了添新债;二是新官必须理旧债,这是政府信用问题、形象问题。在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三件事,加强乡村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

一要认真核查,摸清底数。要对乡村债权债务情况开展全面细致的核查摸底工作,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落实偿债责任和偿还计划。市和县、区财政都要制定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要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注重从源头上制止发生新的债务。今后乡镇建设项目必须报上级政府审批,凡未经乡镇财政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出具明确意见的,有关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各部门安排的涉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留有缺口,一般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先行、项目配套,先修后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三要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以历史原因形成的居多,必须下大决心加快化解。对因发展教育、水利等公共事业引起的债务,以及上级各种考核要求农村基层配套投资等形成的债务,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乡村逐年化解。同时要加大财务监管和审计力度,通过健全村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保障机制。

一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关键还是要依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实力,这是根本所在。特别要落实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政策,帮助搞好规划开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村级集体资产和闲置资金开辟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同时,要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村集体资产、建设工程、经济合同等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村范围内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环境卫生改善、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除财政给予补助外,遵循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民主议事程序,在村内实行“一事一议”制。

三要建立财政扶持补助制度。各级政府都要建立财政专项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市重点对区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进行补助。此外采取市、县区、乡镇财政补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平方米以下或无产权活动场所问题,力争今年70%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四齐八配套”规范化水平。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措施,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力度。

三、强化责任,努力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的落实到位

今年是“”开局之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和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此,我再强调四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抓。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重大改革。要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从各县、区和乡镇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具体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力量,组织精干的工作班子,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体系。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我市的实际,我市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并对应五项改革的具体任务专门再设立四个指导组。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健全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

二是要上下合力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乡镇机构的又一次调整和完善,涉及各个部门在农村基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落实。因此,各部门必须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承担改革任务。市里要组织检查督导,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垂直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切实把各项职能延伸到乡镇。各部门不得干预乡镇机构改革,不得硬性要求设立对口机构,一定要给乡镇创造一个宽松的改革环境。各级综合改革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掌握情况。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农村综合改革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形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合力。

三是要注重结合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工作上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结合。一要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使改革过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过程,成为推动政府改革、提高执政为民水平的过程,成为动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二要把“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五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通盘考虑,加强协调,同步推进。除了五大改革任务外,还要把乡镇区划调整、撤并行政村、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等相关改革系统地考虑进去。三要把督查、调研和指导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对督查和指导工作要亲自抓、经常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四是要把握进度抓。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至6月是宣传发动阶段,重点是部署改革工作,制定改革政策,开展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7月至9月是组织实施阶段,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乡村债务化解措施,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10月至12月是检查总结阶段,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各项制度,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时间安排,及时做好工作,决不能拖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后腿。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央的要求,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