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新时代题材的申论范文(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1:47:20 页码:8
2023年新时代题材的申论范文(优秀14篇)
2023-11-21 01:47:20    小编:ZTFB

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梳理,是我们书写文章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优秀的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关于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一

回到原点是回到漫漫长路的起点;回到原点是回到渊源长河的源头;回到原点是回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回到中国共产党的原点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从浙江嘉兴南湖的那艘小小红船开始,党便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带领人民砥砺前行,赢得民心、赢得时代。

【开头2】引言式。

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社会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价值观多元化……这都不应成为当代青年人失去梦想、丢掉初心、随波逐流的理由。温家宝总理曾告诫广大青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因此,面对外界纷扰,青年人应在一次次浪潮中,不忘初心,紧握梦想!

【开头3】转折递进式。

“人之初,性本善”是人生的起点,起点便是原点。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物质文明以惊人的速度繁荣,科学技术伴着加速度迅速更迭……人类的精神世界却开始渐渐偏离原点,开始渐渐忘记荀子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忘记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我们要回归精神“原点”,建设精神家园。

【分论点1】。

1.回到原点,需讲政治、有信念。

2.回到原点,需讲规矩、有纪律。

3.回到原点,需讲道德、有品行。

4.回到原点,需讲奉献、有作为。

【分论点2】。

1.重回原点,不忘初心,敢于做梦。

2.重回原点,一往无前,勇于追梦。

3.重回原点,脚踏实地,勤于圆梦。

【分论点3】。

1.回到精神“原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回到精神“原点”,打造先进的时代文化。

【结尾1】案例式。

回顾党的发展史,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演绎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动人篇章。他们是“太行公仆”吴金印,亲自带领村民开山、填河、造地种粮;是扎根西藏雪东老村的尼玛江村,用三年的时间改变农村落后贫困的面貌;是把居民当成亲人的“小巷总理”吴亚琴,两次失声依旧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展望未来,望越来越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回到原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结尾2】比喻式。

梦似火把,灼热而明亮;梦似珍珠,闪耀且珍贵;梦似泡沫,晶莹又易碎。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时,不要只在乎距离终点的远近,不要只被道路两旁的新风景吸引住目光……而是要学会回到原点,铭记当初那个背起行囊、踏上征程的理由与初心。青年时光美好又短暂,拿来为梦想奋斗一次,才不枉青春一场!

【结尾3】释义式。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进入新时代,党始终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建设精神家园成为我党当前工作的核心之一。唯有让老百姓回归精神“原点”,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能营造天朗气清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中国彰显大国范儿。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二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从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雅居美庐,满目叠翠”,浙江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从2003年开始用15年时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建设1000个示范村为基础,推广到全省2.7万个村,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前不久赢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美誉的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实践经验,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国还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标杆,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就能让新时代美丽乡村更加生态宜居。

这一工程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的成功实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颁奖词中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样评价: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历经15年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浙江不仅让“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重回水乡,更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努力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绘就农村发展新画卷。

这一工程兼顾环境整治和农民增收,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成功实践。乡村环境好不好、美不美,事关民生福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坚持问题导向,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也要坚持群众视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热情参与。只有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这一工程兼顾近期目标和长远愿景,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成功实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最忌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最需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就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系统治理、长效治理中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质的飞跃。

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9日01版)。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十分深邃、内涵十分丰富、导向十分鲜明,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不仅是黄河流域、与黄河有关的工作要认真遵循,全国其他流域、其他地区水利工作都要认真遵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当前,水利部门坚持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分工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

深刻领会“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思想内涵、深远的战略考量,不仅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的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大江大河治理的定位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还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幸福河”目标是贯穿新时代江河治理保护的一条主线。对于黄河而言,要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做到确保大堤不决口、确保河道不断流、确保水质不超标、确保河床不抬高。对于全国江河而言,要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一是防洪保安全。就是要着眼保障江河长治久安,加快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江河洪水的监测预报和科学调控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二是优质水资源。就是要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通过强化节水、严格管控、优化配置、科学调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

三是健康水生态。就是要把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受损江河湖泊治理等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四是宜居水环境。就是要通过部门、流域和区域的联防联控、共保共治,进一步加大对江河湖泊的监管力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打造人民群众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河湖。

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方向性的战略要求。对水资源管理而言,“重在保护”是指,江河治理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不能有水生态问题,水质不仅不能超标还应向好,水土流失不仅不能加重还应减轻,建成绿水青山;“要在治理”是指,江河治理最关键的是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防治水污染。贯彻落实这一战略要求,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坚持落实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之策。制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节水标准,从严核定用水户取水规模。建立节水评价制度,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推动各领域、各行业提高用水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扎实推进合理分水。在合理确定生态用水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人口、耕地、gdp和工业产值等要素开展江河水量分配,明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把可利用水量逐级分解到不同行政区域。当前要把确定河湖生态流量作为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工作,结合每条河湖实际,加快确定全国河湖生态流量,严格生态流量管控。

切实做到管住用水。加快建成全天候的实时动态水资源监测体系,将江河重要断面、重点取水口、地下水超采区作为主要监控对象,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监测能力。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取用水行为监管,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

全面加强河湖监管。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各级河长湖长主体责任,发挥部门协同作用,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抓紧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严格规范采砂等涉水活动。健全水利监管体系,加强监督执法,大力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行为,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动,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

扎实推进水土保持。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实施分区防治、分类施策,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人工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科学布局淤地坝、坡耕地改造和封育保护,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严控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实施生态脆弱河流和重点湖泊生态修复,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河湖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认真落实“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刚性约束”就是必须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对一个地区来说,可用水量就是“刚”,不能突破可用水量就是“刚性约束”;对一个行业来说,用水定额就是“刚”,把用水量控制在定额以内就是“刚性约束”。

落实最大刚性约束的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过去之所以造成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根本上就是没有以水定需,而是以需定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必须做到以水定需,也就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防止和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等行为,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研究明确各地可用水量。在全国可用水总量的框架下,统筹考虑自产水和外调水、调出区和调入区,明确各地可用水量的控制范围。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研究谋划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格局,确定能否调水、调多少水。

加快健全用水定额清单。按照务实管用、全面覆盖的原则,研究清楚不同区域条件下每个用水单位所需要的用水量,如一个人一年最高用水量、不同企业单位产值一年最高用水量,不同作物单位面积一年最高用水量,从而作为约束用水户用水行为的依据。

坚决落实以水定需要求。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研究提出每个区域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对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临界超载地区暂停审批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真正做到以水定需、空间均衡。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四

新时代是我们党执掌全局的时代,申论作为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成为我们党宣传思想、团结群众、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因此,加强对新时代申论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新时代申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手段。其次,新时代申论是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新时代申论是民主、文明、科学的表达方式。

理解与把握新时代申论的关键在于把握其核心内涵和特点。新时代申论的核心内涵就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上,新时代申论具有党性鲜明、人民趣味、传播网络化的特征。只有深化对新时代申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更好地做到发挥其作用。

要提高新时代申论写作的能力,首先需要提升政治水平。政治水平是申论写作的根本要求,只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审时度势,才能更好地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申论写作必须与实际问题结合,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群众需求,才能找准表达的切入点和灵感来源。最后,要注重文字功底的培养。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凝练的观点,是申论写作的关键。因此,要多读书、多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

新时代申论作为党的声音,必须得到广泛传播和有效交流。首先,要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媒体是新时代申论传播的主渠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应该得到更好的发展,确保申论思想观点更好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其次,要注重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申论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必须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意见,通过交流互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使申论更具实效性。最后,要利用国际交流平台。新时代申论的传播不仅应该在国内进行,也要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国际交流,推动我们的声音走向世界。只有通过以上途径,才能实现新时代申论的广泛传播和有效交流。

新时代申论不仅对党和社会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个人产生深远的作用。首先,新时代申论提升了个人政治觉悟。通过接触、学习新时代申论,个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维得到进一步开拓,增强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其次,新时代申论丰富个人知识与见识。新时代申论不仅宣传党的理论,也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民关切,通过学习申论,个人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见识。最后,新时代申论激发了个人创造力。在申论写作中,个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党的理论,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观点,这能够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促使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

总结起来,新时代申论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已经成为党的重要宣传工具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手段。认识新时代申论的背景与意义,深化对新时代申论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新时代申论写作的能力,加强新时代申论的传播与交流,认识新时代申论对个人的影响与作用,这些方面的努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理解水平,才能更好地贯彻新时代申论的精神,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五

勇攀高峰的科研巨匠、为国捐躯的英雄先烈、植根基层的党员干部、舍己为人的道德模范、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躬耕舞台的艺术大家……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奋斗。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委组织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经遴选推荐、网上投票、集中审议等环节,日前正式公布名单。这份“最美奋斗者”名单,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堪称奋斗中国的“群英会”。

幸福源自奋斗。人民共和国七十载壮丽征程,是一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史;而先进模范,是这部不朽史诗的精神坐标。打出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的王进喜,参与了中国从脱下“贫油帽子”到成为产油大国的进程;带领亏损小厂成为跨国集团的张瑞敏,见证着“中国制造”破茧成蝶的飞跃;在家乡悬崖上硬凿出一条“麻怀出路”的邓迎香,为“减贫奇迹”贡献力量……他们用奋斗书写下个人发展的无限可能,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从文盲遍地到教育强国,从缺医少药到健康中国,从短缺型经济到高质量发展,奋斗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金钥匙。

成功在于奉献。奋斗有千万种姿态:有团队协作,也有个人打拼;有白手起家的创造,也有年复一年的劳作;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有危急时刻的抉择。无论哪一种,奉献精神都是最闪光的品质。有人曾问张富清:“您看上去个不高、身不壮,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老英雄回答:我的秘诀就是不怕死,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牺牲。不怕死的张富清,不怕脏的时传祥,不怕累的孔繁森,不怕苦的“神舟”团队,心中牵挂的永远是百姓冷暖、国家安危。理解了小我与大我的辩证法,奋斗永远不会迷航。

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来自工矿车间、科研一线、村镇社区、大中小学的“最美奋斗者”,其实是70年来亿万人民奔跑逐梦的生动缩影。此外,身边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老师学生,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的人,同样可亲可敬可学。一颗石子激起一片涟漪,比学互促、见贤思齐,必能凝聚起拼搏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农兵劳动模范,到改革开放后的科学家、企业家,再到新时代的创业者、扶贫干部,不同职业群像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场景。在“最美奋斗者”的评选环节,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应各方要求,表彰名额由最初的200名调整为300名,并增补了部分老英雄、老模范、老先进、老典型。这充分说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每一代人的贡献都会被历史铭记。正是在一辈辈人的接力奋斗中,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才充满活力、永葆青春。

奋斗是70年的发展密码,也是新时代的精神气质。“最美奋斗者”的设立,就是为了让人们铭记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新征程上的实干热情。沿着“最美奋斗者”的足迹,近14亿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六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用4天时间,行程两千公里,跨越东北三省,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这一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扎实推进既定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定力,为我们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了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

坚定信心,就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东北地区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东北地区才能完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

坚定信心,就要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全面振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把深化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根本途径,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把开发开放作为重要抓手,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东北地区才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迎难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把新时代东北振兴这项宏伟事业推向新阶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七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2014年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5年来的实践证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深刻认识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要义。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揭示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方向趋势,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做好能源工作、推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坚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能源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着眼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新时代能源发展必须首先确保能源安全,为做好新时代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肩上的责任,牢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扎实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能源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赤字,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传统能源富集地区大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能源开发利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习近平同志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顺应能源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清洁低碳发展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当前,我国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科技创新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显著,长期形成的粗放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习近平同志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入总结我国能源发展的经验教训,明确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必须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从根本上回答了顺应能源发展大势“怎么干”的问题。我们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转换动力引擎,以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扩大开放为重要途径。习近平同志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共同构建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合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既为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竞争、合理配置利用全球能源资源、持续深化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也为构建开放竞争、高效稳定的能源市场,建设更加有序、更加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竞争,合理配置利用全球能源资源,持续深化能源领域对外开放。

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5年来,全国能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大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完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我国能源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5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速为2.2%,单位gdp能耗共下降20.3%。其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14.3%,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7.8%,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25.5%。

能源供给质量大幅提升。5年来,我国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3000万千瓦以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大幅提升,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序开展,油气储备和互联互通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运;非化石能源发展迅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7亿千瓦,核电在建在运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有力提升能源供给质量。

能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5年来,“华龙一号”等一大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化重大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振奋国人士气的大国重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大规模储能、智慧用能与增值服务等领域创新层出不穷。

能源体制发生深刻变革。5年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项,取消下放比例达72%;稳步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了酝酿多年的油气体制改革;山西、内蒙古、海南等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我国能源体制发生深刻变革,增强了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稳步推进。沿线国家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建立,既促进了重点领域合作全面深化,推动海外油气合作不断拓展、核电项目“走出去”异军突起,也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直面差距、深化认识、明确方向,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强化推动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

制定能源发展重大战略规划。进一步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把握新时代能源发展规律,研究调整能源重大生产力布局,尽快确立“十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的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推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系统研究解决能源区域平衡发展问题,做好新时代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和完善能源监管,积极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在电力领域,要以实施配售电改革、推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深化电网主辅分离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在油气领域,要以放宽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油气管道运营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推动配套措施出台实施。此外,还要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化进程,力争在大规模储能、智能电网、先进核电、氢能和燃料电池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

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求,扎实做好去产能、补短板工作。着力巩固去产能工作成果,坚定不移化解煤炭、煤电等重点领域过剩产能,统筹好去产能与保供应的关系,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大力推进能源领域补短板工程,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重点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切实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全面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推动实施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努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抓好能源惠民利民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能源领域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农网改造、油品质量升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民生工程,大力提升能源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和对口支援工作,做好能源项目实施的跟踪和服务,不断促进能源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贫困地区延伸。

加强能源供应保障和安全生产。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坚持立足国内,把国内能源供应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又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强化储备设施建设,挖掘管网互联互通增供潜力,切实提高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着力加强电力安全监管,积极推进油气管道保护,不断提高安全发展水平。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新师范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必然之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有之义,实现教育要素变革的必经之路。发展新师范教育,要更加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要更加重视更高水准、更系统化、更智能化、更具开放性的教育,形成师范教育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发展新师范教育,需朝着完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创新现代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一流师资素质提升体系、健全新师范教育保障体系的路向不断前行。

发展新师范教育的背景解析。

发展新师范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必然之举。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师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第一资源,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主渠道,师范强则教师强,教师强则教育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随后,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新机遇、新挑战明确告诉我们,必须推动教师教育现代转型,发展新师范教育,构建新型师范教育体系。

发展新师范教育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有之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现代教育理念、制度、体系亟待全面建立、健全;教育发展总体质量偏低,区域间、城乡间、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等。这表明,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发展新师范教育,目的在于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发展新师范教育是实现教育要素变革的必经之路。从国际经验看,发展高质量师范教育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各国纷纷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从我国改革发展经验看,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具体推动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水平决定教育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划执行程度,教师综合素质决定教育理念、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使用、课堂教学落实效度。

发展新师范教育的内涵审视。

教师发展的根本在师范教育。但是,在近十几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师范教育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许多师范大学向综合化方向转型,师范教育特色不彰;部分师范院校功利化严重,体现出重科研轻教学、重授课轻育人倾向;师范学科专业结构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师范教育存在封闭性,协同育人能力不强;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未能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变化发展需求,职前职后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脱节、错位。

新师范教育正是针对以上问题而提出来的师范教育新目标、新形态、新模式。

新师范教育是更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性和功能作用,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是“四有”型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群。新师范教育是更高水准的教育,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新师范教育是更系统化的教育,因为教师适应时代、引领未来、培养新人,必须保证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新师范教育是更智能化的教育,因为新时代要求教师能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深度融合。新师范教育是更具开放性的教育,因为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必须有这样的条件保障。

发展新师范教育的路向探究。

师范教育是教育“母机”,发展新师范教育直接关系教育事业发展全局。政府要加强政策规划和资源投入,师范院校和其他有关高校要把握机遇创新发展,共同打造师范教育发展新格局。

发展新师范教育要完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要着力打造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积极优化师范院校区域、层次和科类布局结构,优先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建设高水平师范院校及师范学科专业。完善师范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师范本、专科生均提前批次录取,鼓励高校录取师范生增加面试环节,利用“大类招生、二次选拔”等方式遴选师范生。推进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教育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国家及省级教育科研机构倾斜。研制师范院校办学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建设标准,引导高水平非师范高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鼓励条件成熟的高校设立教师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部,积极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师范专业建设和师范生培养水平。

发展新师范教育要创新现代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和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内容,完善“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技能考核。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体系,打造教育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有效对接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师资新需求。分类优化师范生培养模式,培养高起点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高水平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高质量的“双师型”职业院校教师、高层次创新型的高校教师。改革教师教育师资结构,适当扩大“双聘”范围,提升实践型教师比例等。

发展新师范教育要构建一流师资素质提升体系。要在师范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情怀、教育智慧养成教育,把促进师范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发展新师范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校长和教师等请进课堂,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驱动力,立志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要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引领作用,完善以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师发展中心为主体的教师发展组织支撑体系,分层分类精准实施教师职后教育,促进职前职后培养培训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建立海外教师研修基地。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运用到教师培养培训中,构建完善的、个性化的终身学习平台,推动教师培养培训迈向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阶段。

发展新师范教育要健全新师范教育保障体系。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高校是发展新师范教育的责任主体,打造教师教育以师范院校为主、师范院校以培养培训教师为主的发展格局。切实将发展新师范教育作为教育财政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规模,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健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夯实教师培养培训基础。推进“互联网+教师教育”,开发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师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构筑连接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云平台。建设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库,加强大数据分析,通过专家评估、学员评价或第三方评估,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过程监控与绩效考核体系。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九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经典阅读带给人们的丰富的感悟与想象逐渐丧失,蕴含在传统经典阅读之中的生命与精髓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引导人们重返经典阅读,引导人们重返精神家园就成为当今时代必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阅读的重要阵地,在引导人们重返经典阅读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必须大力加强针对经典阅读推广的思考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领开启经典阅读的新时代。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自用自身优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向社会大众宣传图书馆,引导阅读方向,激发人民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倡导国民学习我国的文化精髓,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不断进行创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图书馆要想加大阅读推广力度,必须努力培养公众阅读经典的兴趣。为此,公共图书馆必须积极创造适合公众进行经典阅读的舒适条件,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努力推介经典阅读书目,从而不断培养公众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为培养公众阅读经典的兴趣,公共图书馆还要引领经典阅读的潮流,指导用户进行阅读,不但要让他们明白读什么,让他们明白怎样读,还要让他们明白怎样进行阅读才能“悦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从而不断激发公众进行深层次阅读的兴趣。

认真进行市场调研,调整经典资源结构。为进行经典阅读推广,引领公众重拾经典,公共图书馆首先必须认真展开市场调研,按照不同类别的人群对经典阅读的需求和特点,对经典资源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打造适合公众阅读的经典资源结构。与此同时,为方便公众选读,除在经典图书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努力分析不同类别人群阅读的心理特点,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考虑,适当调整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排架,将优秀的经典著作摆放在醒目的图书排架上,让这些优秀的经典著作优先进入公众的视野。

创新经典阅读推广方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尽管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方式——阅读并没有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互联网经典阅读推广方式,实现实体经典阅读和虚拟经典阅读推广相结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必须大力加强组织经典作品的数字化资源,不断提升网络经典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为经典阅读推广创造条件。公共图书馆通过使用网络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经典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将经典阅读推广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有效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等腐败思想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变工作方式,培养公众的经典阅读意识,不断创新经典阅读推广方式,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主要阵地的作用,将经典阅读推广进行到底。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十

6月2日晚上八点,我准时坐到电视机前观看《少年有梦正当时》节目。节目里10名青少年是多地的中国好少年的优秀代表,通过他们我看到了学习的榜样,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他们中有勤学善思的陈家庚,有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的刁兴宇,有爱护环境的张晓茹,关爱他人的谢伊等等。他们积极培育践行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的亮丽风景,为未成年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第一批10名中国好少年代表向广大青少年发出倡议:牢记xxxxxx的谆谆教诲,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崇德向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第一批10名中国好少年中有我的学习榜样:陈家庚。他从小爱读书,13岁时家里就有400余册图书,培养了自主学习、乐学善思的习惯,他博闻强识、爱好广泛,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在学校赛会、学生社团、学科讲坛等实践劳动中经常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我要成为像他一样的好少年,还有好多小缺点需要重视和改正,为此我要先把取得好成绩,升上6年1班作为我的阶段目标,通过正视缺点,改正不足,积极努力来实现目标。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做到:鼓足学习动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学玩不二。“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一名有中国梦的好少年。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十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申论作为一种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的文章形式,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作为一名申论写作者,我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和实际案例,谈谈我对新时代申论写作的思考和感悟。

一、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脉搏。

新时代要求我们在申论写作中保持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脉搏。社会问题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社会变化的最新动态,以便在申论中及时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问题的紧迫性。例如,当前新冠疫情是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疫情的影响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作为申论写作者,我们应该紧密关注疫情的变化,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二、立足实际,深入调研。

在写作实践中,我认识到申论是一种在实践中进行的写作形式,只有真正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申论写作中,深入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采访专家、调查民意等方式,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和数据,为我们的论证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写作一篇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申论文章时,我除了查阅相关资料,还到了城市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了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升了我对问题的认识和洞察。

三、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逻辑清晰。

申论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保持逻辑清晰。一个好的申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证,向读者传递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观点。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可以用引言或事例引起读者的兴趣,引领话题。之后,逐步展开论证,通过论据、数据、案例等方式,有力地支持我们的论点。最后,在结尾部分,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回顾,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呼吁读者的共鸣。在安排文章结构时,我们还要注意段落的衔接,使整篇文章通顺流畅。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使文章更易理解。最后,通过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文章的可读性和完成度。

四、多角度思考,客观明辨。

申论要求我们在写作中接触到多角度的观点,客观明辨。社会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层面和不同利益关系。作为申论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一个侧面,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通过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辨析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并评估其对问题的贡献和影响,以便选择最合适的观点。在撰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申论时,我不仅围绕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展开讨论,还介绍了不同的网络安全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比较,以期给读者一个全面的思考框架。

五、注重人文关怀,关爱社会群体。

新时代要求我们在申论写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关爱社会群体。申论写作不仅是一种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种与读者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方式。在写作时,我们应该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和问题,争取为他们发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例如,在撰写一篇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申论时,我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推动相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新时代,申论写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作为申论写作者,我们需要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脉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逻辑清晰;多角度思考,客观明辨;注重人文关怀,关爱社会群体。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在申论写作中更加出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十二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经,这是不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有了清晰的落实蓝图。

这些年在农村采访,既听过乡亲们对于村庄环境恶化的抱怨,也见过乡亲们在村庄环境改善后的欣喜,深知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对于提升乡亲们幸福感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迅速普及,乡村的物质基础正在越变越好。同时,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不少公共服务也在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应该说,过去5年多时间的努力,已经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因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最突出的矛盾。而在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乡村的“脏乱差”,不仅与农民兄弟对宜居环境的期盼有较大差距,也成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很难想象,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故园,如何承载离乡游子的乡愁乡情;同样无法想象,如此模样的乡村,何以激发城市游客的休闲兴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而今蓝图已经绘就,但落实起来最忌一刀切。纵观我国乡村,从南到北,有山区也有平原,自然禀赋条件各异;从东到西,有发达也有欠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面对差异巨大的基础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人居环境整治应从各自的地理、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出发,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科学确定整治目标和任务。特别是在做价值排序时,应把回应农民关切放在首位,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还要注意提供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方案。干净整洁有序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相应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标准,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切莫盲目攀比,更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去搞所谓“一步到位”的“高标准”建设。

立足乡村实际,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春种、秋收的农事生活遵循的是自然规律,熟人社会、亲情伦理的人文氛围涵养的是传统根脉。如果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时盲目追求西洋景观、城市风格,农民不可能舒适地生产生活。这样的乡村,即便一尘不染也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到这里寻找精神慰藉的城里人也一样会迷失。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干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以十九大精神的春风,焕发新时代乡村万木生芽的新面貌,就一定可以用美丽乡村的春色,去开启美丽中国的四季。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十三

申论贯彻执行题因为文种众多,格式复杂,内容灵活,字数可观,一直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题目。然而,近年来,申论贯彻执行题目的考察比重一直很大,保持在每套试卷1-2道题左右。文种也是五花八门,越出越多,越出越灵活。那么,在近几年申论考察的贯彻执行题目中,哪个文种最受青睐呢?今天,小编为大家讲一讲如何写好“讲话稿”。

很多学员在写贯彻执行题时,往往追求面面俱到,尤其是格式方面,总认为少写不如多写。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思想,对于讲话稿而言,只需要写标题、称呼、正文即可,不需要写落款,即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因为我们是以个人名义给领导写讲话稿,并不是单位名义,讲话稿也不是公文,自然不需要写落款。如果非要写,发文单位我们写什么呢?总不能写我自己的名字或者领导的名字吧,这样万一读稿子时候不小心读出来,岂不是尴尬了。所以,一定、千万要避开这个格式的“雷区”!

领导讲话一定要分条罗列,这样才是条理清晰,才能让听众听清楚,能理解,感受深。例如,领导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介绍我村发展民俗旅游的经验。那么经验一定要分条陈述,且要写成“总分”的结构。否则听上去,会一片混乱,让听众理不出头绪。

踩雷表述:

大家感受一下,听完了是不是有点乱呢?说了几点呢?

正确示范:

大家对比一下,听完了是不是很清晰的三点呢?所以要注意,避开“条理混乱”这个雷区哈。

讲话稿类题目往往会设计一个参加经验交流会的情境,那么在介绍完经验之后,结尾写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很多学员会认为,我们工作做的很好呀,这是在分享经验。那么结尾应该写呼吁号召,号召大家向我们学习,一起做好工作呀。如果这样写,那么恭喜大家,我们离成功就差一步的时候,纵深跃入了本文的最后一个雷区。即使是介绍经验,我们也要保持谦虚低调的作风,这才是政府角度的要求。所以结尾切忌呼吁广大同仁向我们学习。而应该谦虚的表示: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新时代题材的申论篇十四

有人说,梦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可我认为梦想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希望的真实。正因为有梦想,中国这个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中国之所以有梦想,是因为全国人民都有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无数个美好的梦想累积起来的。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梦”。只要心中有梦想,并一步一步朝着梦想前进,那么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虽然我们不能向伟人那样在革命生涯中始终站在最前沿,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多出些对人有益的书,让人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还要向xxx那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一份爱、尽一份力。虽然我现在只是名平凡的小学生,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这个梦想似乎离我很遥远,但我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磨练,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不论遇到了什么困难,我始终都没有放弃过我的梦想。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梦想也许会有变化,但追求梦想的信念,从来未改变!当我再追求梦想的旅途中跌倒失败时,我就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要哭,站起来!离梦想又进一步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继续一步一步坚定地向梦想走去。

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梦,我的梦”。是的,如果没有祖国,我们的梦想就得不到实现。中华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你我开始的,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呐喊出人民的新声,捍卫大众的权利。我们要把美好的激情,都献给我们的国家!

有人在参加外国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那就是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凝聚,一生奋斗让我们心怀祖国,铭记中国梦,共创美好的的未来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