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范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3:04:54 页码:12
最新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范文(汇总15篇)
2023-11-23 03:04:5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总结中要注意客观、中肯,不夸大、不缩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的体现。护理专业于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蓬勃发展,护理专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工作,是促进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1“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的体现.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以学生为本.切实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和引导,努力为学生成才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1]。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二是以就业指导的人员为本.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2]。三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由分散的零碎的就业指导服务提升为完整地、系统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3]。

2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护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缺口”很大,但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却表现为供大于求相对“饱和”,我国对护士需求的“缺口”与相对的“饱和”现象并存[4]。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如下:

第一,社会需求数量大---易就业.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比增长了70万,增长幅度为52%,“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今后护士队伍在数量需求上还会进一步增加,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护理专业毕业生易就业.

第二,用人单位要求高---难就业.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院等用人单位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用人单位重视的`因素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素养、应变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工作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等[5]。本科护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外,还应加强其科研能力、社交能力、人文素质、内在美与外在美[6]。用人单位对护理毕业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服务内涵和领域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日益严峻,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三,毕业生期望值高---“有业不就”。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特别是本科生)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愿意到西部、基层、社区、企业去就业,不愿从合同工、临时工做起,追求高薪、追求舒适与稳定的工作,加上部分用人单位存在试用期长、毕业生权益和待遇得不到保障的现象,这些促使了护理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

3“以人为本”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措施。

3.1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教育教育部强调,解决毕业生就业不能临时“抱佛脚”,高校日常工作要以就业为导向.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护理教育要以人才需求要求进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护理人才.

3.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强化就业信息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指导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要把就业指导作为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能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地就业信息服务.

3.3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理想.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通过对护理专业介绍、分析护理专业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第二阶段是在第2-5学期,重点是帮助学生积累资本、培养自信.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开展面向广泛、全员参与、内容丰富的护理技能大赛、护理礼仪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技能,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等,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及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提供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第三阶段在实习前一个学期,通过就业技巧培训、模拟招聘会、就业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行业状况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掌握就业技巧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提高竞争力.第四阶段是实习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招聘实例指导,对学生如何抓住机会、参加面试以及如何签约等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把握就业机遇,有效提高就业成功率.

3.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德育功能日益显现.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不仅应是知识扎实,能力过硬,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以“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为指导思想,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情操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为主线,形式多样的毕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护理专业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

参考文献:

[2]刘扬,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考试周刊,,11。

[3]施锡栋.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4]雷巍娥.高职护生就业趋向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13(9):814。

[5]费毓芳,李琳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j].大学生就业杂志,,(22):45~47.

[6]丁淑平.103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3(3).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二

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中职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那么就会造成更大的就业困难。研究发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本文针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很少是学校选聘的专业指导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辅导员以及部分教务处人员担任,甚至还有部分的指导教师是由一些因为专业课程的调整而处于“闲置”状态的老师担任,这些指导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不熟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教学要求,这些非专业的指导教师不但很难符合这些要求,更满足不了专业指导的需要。除此之外,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结合社会实践,而很少有老师去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就是一些网络事例,给中职学生指导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全面、不合理、不科学。

(二)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单一。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有职业决策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选择指导等方面,这些内容一一讲透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据相關资料显示,如今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课时很少,一周或者两周才有一节课,课时少使得指导教师不得不将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很多指导课程老师只带领学生关注当下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教学范围变得极其狭窄。

(三)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有待完善。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组织机构和组织制度不健全。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德育教研组或者招生就业办负责,这些不同的机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均有着指导的功能,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招生就业办,两者均有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权利,但是这两者之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安排却并未做到统一,在管理和领导上各司其职,造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开展难以达到高效性和科学性。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先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选聘上,要选择专业的指导教师,不应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者德育教研组等工作人员兼任。其次,针对新选聘的指导教师和学校已经在任的指导教师,要通过校本培训、教研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在对指导教师的考核指标上也要不断加强考核要求。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学校要组织指导教师参加校外的实践培训活动,鼓励他们进入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练,掌握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握最新的就业信息,这样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有效的。

(二)完善指导制度和指导机构。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德育教研组或者辅导员担任,这些机构在管理和安排上不能做到统一,更有一些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直接由德育老师负责,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办等均不参加。指导制度不健全、指导机构不完善、指导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必须健全指导机制和指导机构。只有各个部门职责清晰明确,相互合作协调,才能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职业指导管委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管委会的人员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和指导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理论和实践。管委会人员通过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指导制度和指导内容。

2、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管委会人员可以做一份调查问卷,例如,在问卷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喜欢的职业?毕业后想从事的职业?想在哪个城市就业?对就业后的薪资要求等。通过网上调查问卷或者由管委会委派各个班级辅导员进行发放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的职业期望做一定的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管委会人员就可大致了解学生的职业期望,进而展开有效的指导工作。

3、创建试验区,供就业和创业的人员使用。管委会的指导人员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试验区内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耗时长、任务重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学校应当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让这个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和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强化,一是中职学校,二是学生本人。

在中职学校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适当增加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另一方面,职业指导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以及专业选择指导等,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就业指导教学要求。

在中职学生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就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对就业规划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因此,职业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对身边朋友、同学以及亲朋好友做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这些人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薪资情况以及工作后的心得体会。学生通过这些调查之后就会认识到如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思想观念就会发生转变,从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念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减轻就业的压力。

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很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校未来的发展都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相关领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当重视,通过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完善指导制度和指导机构以及不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来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苏中洋.试论如何做好高职退役士兵的职业指导[j].人才资源开发,(18)。

[2]李志辉.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6(11)。

[3]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31)。

[4]张弦,吴娜.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6(22)。

[5]杨峰.对我国职业指导的思考[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三

李俊亚,广东汕建国际公司的hr经理,在人力资源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自己当初进入人力资源领域,她形容是非常偶然的机会促使自己从技术岗位转变到管理层岗位上。

“在这之前我不太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哪,只是随遇而安罢了。可在自己踏入了hr这个行列以后,我开始不断地向自己提出目标。”她说,在那段时间的努力下,自己也几乎达到了预定的每一个目标。“最初在人力资源部门基层工作时,我希望自己能用3年的时间领导一个部门,而事实上我最后做到了。

然后,随着工作经验不断丰富,我希望在一家管理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工作,把自己积累的经验运用到这个企业中,建立并实施相关的制度。”就这样,她开始寻找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并凭着自身的实力在新的企业中开拓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进修、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划,对于自己往后将要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李俊亚笑了笑说,还是先积累更多的经验吧,或许会从事管理咨询、培训工作,与更多的人共同分享从业经验和心得。

了解hr工作的每个环节

通常在一个人力资源部门里,hr的工作有不同的分工。一般由5部分组成,包括薪酬福利制定、企业文化推广、人员招聘、绩效评估、员工培训和发展。由于缺乏从业经验,hr新人大多会从基础做起,也就是hr助理了。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先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并将其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思考自己将要走怎样的路

由于人力资源从业者可以接触到企业很多的发展计划,像在设定及规划人才储备、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等工作时,需要了解企业的长远规划并制定与之相符的工作方案。因此,了解企业不同的工作环节,对hr新人的成长很有必要。在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后,hr新人可以再确定自己下一步将要发展的方向。

李俊亚认为,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新人可以多与同行或者上司沟通交流,在作出决定时则不要后悔,一切还是要往前看。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四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必要性,明确其对每个大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自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的世纪转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然而,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不足,难以找到理想工作。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1]。而且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目前的大学生在生涯智能方面,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大学生进行生涯管理,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是时代的需要。

生涯一词由来已久,“生”原意为“活着”,“涯”为“边际”,“生涯”连起来就是“一生”的意思。国内外学者对生涯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接受舒伯的观点:“生涯是指生活中各种时间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职业生涯则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

职业生涯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课题,尚处于引进与借鉴国外成果及构建自身理论的阶段,根据以上概念,可以把职业生涯管理大致概括为两层含义:一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本文所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则侧重于后者[2]。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生活经历一般都不是很丰富,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正是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即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大学阶段,使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客观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3]。

根据前文有关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管理的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涵义是:大学生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在自我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大学学习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并进行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过程。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生涯规划与管理,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等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4]。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在我国还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职业生涯意识是指自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发展为主,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个体一生[5]。使大学生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了解职业变化的方向,从而规划和决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但在我国,职业生涯辅导未列入大学整体的教育计划中,而且辅导方式单一,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如职位需求信息提供,求职技巧指导等,而更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等实际运用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生涯管理辅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生涯管理的辅导尚停留在就业指导的层面,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体制尚未真正建立。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最终完成自己的初次就业。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对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并没有研究过,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

(3)所学专业与所选职业之间矛盾突出。

据调查,55%的大学生在选择所学专业时考虑不足或盲目选择热门专业,但对其专业的满意度却并不理想[6]。

学生在选择所学专业时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是盲目的报考热门专业,很多学生盲目的选择专业,却埋没了自身在其他专业领域的潜在才华,即不适合所学专业而导致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学生个人因专业选择的失误而抱憾终身。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联系得非常紧密,甚至于认为,学了什么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然而,当自身专业能力与所选择岗位的要求不一致时,就容易否定自己。弄清“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来讲也十分重要[7]。

从上述阐述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应从一下几点着手:。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时必定会受一定的社会制约,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太过理想化而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大学生求职时应坚持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坚持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8]。所以,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管理时,应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其优势所在。大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9]。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特长,看其是否能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职业环境和生涯进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对职业和生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某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职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欲望。所以,大学生既要进行必要的生涯认知,又要在不断体验自我潜能开发的过程中领悟生涯发展的积极意义,适应社会的变迁,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向,规划和决定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及步入社会选择职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总结之前走过的路,有一下四点建议:。

3.1建立学生自主选科制度。

只有建立自主的选课制,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顺利实现。正是由于学分制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权,给予学生较大自由度和激励,但同时其赋予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与生俱来的不足。因此,在利用学分制这个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前进的目标,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有效促进学生生涯管理的实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解答学生就业升学困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修改学习计划,确定所选专业的课程结构及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以保证学生的选课质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

3.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与教育。

生涯辅导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展开,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培养生涯规划及决策能力、培养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及职业价值观、使大学生具有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及开发自我潜能的能力。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全体学生的生涯知识普及教育,还要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真正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应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临近毕业选择工作时开展的临时性工作。树立职业生涯管理指导工作的全程观,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涯管理指导工作体系,使指导工作与学生的生涯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全程指导,使从大一刚刚经过紧张高考的迷茫阶段转变到大二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定向期,再到大三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了解实际应用能力的冲刺期,最后到大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来择业的分化期。具体而言,高校应采取措施,确保如下每学期任务的完成。

3.4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

除了以上说的三点外,学生自己也应该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根据个人爱好、自身特点等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增加阅历与经验,而这一点正是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管理对每个大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不但个体意义非凡,同时兼具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克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j].能源技术与管理,,第4期.

[2]李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新课题[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第25卷第五期.

[3]张光映.加强和改进学术管理,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学术工作队伍[j].大理学院学报,第一期.

[4]杨艳红邓丹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疏导[j].文教资料,.6.

[5]唐翠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总第23卷.

[6]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7]刘兆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探索[j].职业规划,.10.

[8]宋翠娥王宝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育管理学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9]林艳新,丁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6,第5期.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五

我国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创新,高等院校也正在不断进行扩招,大学生在学校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越加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我国教育部门根据社会环境,设立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就是院校学生可以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提前做好准备。因此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业者的热点课题。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认识的不足《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我国虽然已经有较为专业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边缘化现象。课程任课教师与传统的任课教师间存在一定区别,传统教师在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时对于课程认识程度不够,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所需要使用的硬件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造成教师无法正常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的教学材料与实际需求将也存在差距。《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设计指导》课程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都没有达到实际需求[1]。

教育团队专业能力较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实际教育中需要涉及多个方面,需要让学生对于职业有着初步的认识,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定位及分析,教师对于学生能够进行针对性指导及择业技巧。《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实际教育中对于学生具有较为严苛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技巧都需要较为精细的设计。教师在实际教育中经常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及就业形式,都是以就业工作的内容开展,这种教学上的限制让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简单,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作为主要传授途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开展的次数较少,课程教师为了教学方便甚至按照课本或者使用多媒体形式讲解,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较为简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间存在较大差距,让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无法表现。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陈旧《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在实际开展中,存在严重的教学陈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内容与社会的实际就业间存在严重差距,教师仅能够根据课程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大纲,这样让课程与学生实际需求完全相违背,学生对于陈旧的教学内容兴趣度较低,无法将课程的实际作用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学形式较为陈旧,仍使用传统的`课堂式讲解,侧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职业生涯规与就业指导》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的就业指导与社会的实际环境不相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跟上社会形式的变化,对于教学内容及形式及时更新[2]。

缺乏后续的跟踪性成长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项需要教师及学生长时间实践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育完毕后对于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为给与关注,学生在上完该课程后的职业规划及就业选择方面教师都不了解,这种情况让教师对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错误无法了解。课程管理部门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中应该进行跟踪式指导,让学生对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充满信心,学校也可以根据已经毕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制定教学内容,让《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更加与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育学家所创建的,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环境中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间可以相互沟通合作,对于问题环境中得到复杂性充分利用。问题式学习更够让学生对于问题后的深层次知识发现并了解,培养学生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问题式学习在开展中需要以建构主义作为前提,学生或者学者对于知识有着初步构建的结构,更加强调学生或者学者在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在教育汇总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相对应的问题环境,这种环境必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真实性,并且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全一致。教师与引领者的姿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对于问题环境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讨论,在讨论与分析中发现问题设计的思路及解决方式。学生在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将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及任务完成,并能够获得一定的技能,课后学生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对于问题研究中的错误之处及时反思。问题式学习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将教学任务完成并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能够获得一定的技能及知识,是一种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方式。目前,问题式学习已经不仅仅使用在医学教育中,被社会各领域广泛使用[3]。

基于网络的问题式络环境及多媒体技术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教育途径,让传统教育在资源及沟通上的限制不再是教育工作的难点。网络环境可以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多途径的教育形式,是目前问题式学习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网络环境中的问题式学习研究正在逐渐加深,甚至已经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开始使用。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式学习更够让教学资源进行保证,教学内容真正以问题作为主要研究中心,教师与学生给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性作用[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式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及展示的平台,教师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将教学内容全方位展示,让学生在一个更加真实的模拟环境中进行问题讨论分析。网络环境就意味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选择途径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保证了教材内容的丰富性。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沟通交流,拓宽教师在问题解决及指导方面的思路。

设计思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想要改革,就要认识到网络环境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中与传统课堂教育作为主体,网络环境下的自学性教育作为主要辅助性内容,传统课堂教育中主要使用问题式学习方式作为核心内容,教师将学生较为关心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方向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形式,例如视频点播技术、多媒体链接技术等。这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才能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行满足,保证该课程在教育中的教学质量[5]。

2.平台选择传统的课堂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可以建立相对应的教学平台。这个教学平台主要内容就是课程的管理及教师的在线辅导,让学生与教师间真正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及意见的反馈。课程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课程设计方案、学生成绩,学生都独立拥有自己的学生档案,在学生的学生档案真可以对于学生的全部信息记录,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考试成绩、就业评价等。教师的教学档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于课程的安排全面了解,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学生的学生档案方便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让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教师与学生可以具有一对一的辅导时间,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质量[6]。

3.课程模块正常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的是公开课形式,贯穿在学生全部学习时间内,主要的教学形式为课堂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作为辅助教学形式,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在对课程模块设计中主要分布6块,分布为职业生涯意识、求职指导、职业发展、职业规划、就业能力、创业。这6块课程模块已经将学生在实际就业中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内。

4.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对于自身能力有着初步认识,并对于自身较为感兴趣的行业有着一定的了解。在职业选择中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环境作为选择前提,对于自身要客观性评价。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都会在电子档案中记录,是学生在就业前的主要工具[7]。

问题式学习方式将传统的教育工作开展到了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着详细的记录,教师可以更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针对性的辅导,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丰富程度,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参与兴趣。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中需要进行解决,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展。

[7]张小宾,张明,王龙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10-111.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六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sjg30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高职职业人文教育的价值被逐步认知,并得到多样化实践,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教育——职业人文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1]职业人文素养对于高职学生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渗透到专业技能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做以研究。

一、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思路。

职业人文课程是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周密规划。一是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职业素养的本质属性是职业的,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指明了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的依据,即课程建设应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提高展开,这样就为课程建设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即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与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原则。职业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并不普遍、课程建设时间又较短,因此,课程建设要有问题意识。课程建设必须基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在分析现有教育教学状况基础上,找到职业人文教育方面凸显的实然偏差及问题,循着问题导向路径,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课程建设。三是突出人文教育特色。职业人文课程建设除要考虑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外,还要遵循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人文教育特色,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四是统筹开展课程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构建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重视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职业人文教育与地域历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与保障机制等。

二、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表明,课程不仅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而且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教育情境的生态系统。[2(]p4)职业人文课程建设就是指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再围绕这一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并开展相应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过程。课程建设时要处理好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式与综合化等之间的关系。职业人文课程建设时,还要及时吸收人文教育最新成果,不但要反映社会现实,更要未雨绸缪,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各课程间的统一,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在基本职业人文素养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层面上构建课程的内容和框架。

1.明确课程教育目标。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人文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及其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和与人合作、语言沟通、应用文写作等职业通用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岗位人”,并为学好其它课程提供有力支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的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品质基础,其主要内涵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以及为人师表的师风师德等,具有专业性、内隐性、整体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等特点。[3]职业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学科的优化组合,注意教师梯队的形成。整合校内人文师资教学力量,利用好基础部、思政部、党群、宣传、学工等部门人文师资力量;建立校外人文兼职教师队伍库,以满足教学需要。

3.建构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据此分析出相关的职业人文素养要点,遵循学习规律,谋划学习模块,解构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其次,融合人文学科相关内容,重新建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人文通识、文明礼仪、艺术欣赏和经典选读等内容;职业通用能力方面教育内容应包括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以及就业创业等内容。再次,要注重挖掘地域人文资源,形成特色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教学内容“宽、厚、精、新”。围绕课程教育目标与内容,按照职业人才培养路径、脉络,将生活、学习、人文、科技、行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炼要点,形成框架设计,跨学科选取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支撑,有效与新媒体技术链接,建构综合立体教材。

4.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历史积淀不足,人文环境欠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人文基础也较薄弱。因此,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人文素养养成式”的培养方式。即在进行学情分析基础上,对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加以肯定、鼓励,放手让其自我发展、完善;对人文素养欠佳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参观感受、体验等实践活动,利用校内外人文实践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开展网上学习、讨论、交流,网上提交作业及网上考评考核等,提高学习效果。

5.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制度保证,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制订人文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应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学分、学时;二是加强人文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制订学业成绩考评体系;三是要促进人文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等相关政策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四是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与督导队伍,定期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察和反馈;五是教学力量与教学资源要形成共享机制。要注重认知和行动两个过程,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人文教育“双结合”考评机制。教学评价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整体性评价。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人文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

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要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围绕职业岗位人的职业人文素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整合学科内容,精选人文知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从而设计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这样,通过课程教学,既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又能在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增长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及持久的发展潜力等。

2.建设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应整合和利用那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行业文化资源,以保证课程的生命力及成效。如开发利用淮安“运河之都”文化资源,将“开放、包容、恢弘、传承”的运河文化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利用周恩来故居、纪念馆等作为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再如,根据淮安市it、钢铁、盐化工等支柱产业需要及岗位要求,按照认知规律和工作逻辑相结合的原理,谋划针对地方产业需要的职业人文教育学习模块,将行业(企业)文化嵌入到人文课程教学中去。

3.建设一种综合型的立体教材。由于高职学制、学时相对较短,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职业人文课程内容必须整合、精炼,并注重综合型立体教材建设。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编写出版的《职业人文综合教程》教材,上册《人文基础》整合了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基本内容,并建设了人文知识资源库;中册《职业人文》立足岗位需求,注重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材从“通识能力”培养逻辑设计开始,巧妙对接“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坚持跨学科“课程串”的设计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建构新型教材,并建设了包括就业创业等案例资源、音像教材相托的“立体化”教学包;下册《行业文化》着重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岗位(群)编写教材。

4.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中的“基本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基本人文素养”方面教学内容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着重进行人文通识、文明礼仪等教学,选修模块应结合专业特色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教学,着重进行艺术欣赏、经典选读等教育;“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内容也应设计成必修与选修模块,其必修模块应着重进行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应用文写作等能力培养,选修模块应着重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等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5).

[2]徐国庆.现代职教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鸣鸣.论高职教师职业人文素养[j].教育学术月刊,,(11).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七

手里无剑,心中有剑"家人和朋友都说我疯了,”阿凯今年2月份辞掉了一份技术员工作,但他说,"我不后悔作此决定,我的积蓄够支撑半年多,现在我有时间集中精力去寻找工作,去尝试我以前从未考虑的工作。我想花一些时间来勾勒出我未来的职业道路,寻找一些自由职业的工作,我想开创自己的事业。”收入没有了、工作也暂时没有新"开张”,但自从辞职后,阿凯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他发现从紧张忙碌的职场中解脱出来,自己掌握时间其实也是件舒服的事情。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很多人都是像阿凯这样在离开工作之前就有了一份自信,在物质基础允许的时段内,这份自信还是能扎实地支撑起心中的那份理想。一位辞职者说得很妙:"辞职使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从旁人的角度看,他们的真实状态是——手里没剑,心中有剑。

不可思议的职场赌博但无论怎么说,与"骑驴看马”的安全加保险不同,先扔饭碗再找饭碗的事儿毕竟有着很大风险,阿凯的积蓄可以支撑半年,但如果半年甚至几年没解决问题呢?所以一部分人对这种做法不已以为然。"凭借着另外的收入来源,这些辞去工作的人能够一边继续维持基本的生活方式,一边寻找新的工作,我同意辞去工作更为有利于寻找新的工作的说法,但它并不适用于无经济基础或肩负家庭经济重担的人。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赌博。”

而的确有些人在扔饭碗之前欠缺冷静的思考,可能头脑一热就辞了工作,结果衣食无着,这样"心中无剑”的事儿通常发生在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身上。一位盲目跟风的大学毕业生草率辞职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坦言:"我离开时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将干什么,我很着急,因为我几乎没有存款,反而欠了2万元债务。”

一位外国名人说得好,对职业清醒的认识是做出明智选择的基础,凭借这点可以找到一生中最好的职业。人不应该只为了填饱肚子而匆忙寻找一份破坏生活平衡的工作,而钱也并不能作为抉择的依据,最重要的还是心灵和身体的平衡。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八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从学校的组织领导、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就业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政策落实、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肩负着指导学生就业、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平台的责任,我们要本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千方百计服务好学生就业,力争使每位学生在就业中能适的其所,进而达到人尽其才,为社会做h{更多更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将毕业生送人社会很好的就业,使我们的就业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是需要我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我从事就业作的几年中,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如何,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站在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就业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生命线”工程来对待。为了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高校首先要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将这种设置涵盖全校各个教学院系,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例如我校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专门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部门外,各个教学院系都成立了实习就业科负责本院系就业工作,我们还制定了《河套大学院系就业:作实施细则》,并对就业科长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这样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就业工作畅通高效的进行,更好的体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

我们就业部门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学生毕业报到证的办理及档案的邮寄,就业指导课的落实和讲授,就业市场的开拓,大小型招聘会的组织等工作,是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全校所有的学生和社会上所有用人单位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同时,我们还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兄弟院校的对口部门打交道,是学校的“窗口”单位,我们.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服务质量怎样,直接代表着学校的社会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每一位人员都明白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而且是具有重大责任的服务人员,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恒心、耐心: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及时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方针,充实闩己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工作中能更好服务于学生;另外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以便在开拓就业市场,对外进行业务交流中发挥史积极的作用。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课程设置与就业情况密切联系,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首先要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全面认真分析,根据每年的毕业生数及经济发展情况形成对就业总体形势的了解,另外再结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对本校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有哪些有利因素,有哪些不利因素,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情况,扬长避短,使我们在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一些专业招生困难,而一些新的专业需求量在增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使学校办学更贴近市场;再如,近年来,与我们毗邻的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量大,待遇较高,而当地又没有大学,所以我们将就业市场重点放在该地区;有些学生在就业方面思想观念不正确,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我们对这类学生主要是加强就业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或心理因素导致就业困难,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和帮扶等。这样,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就。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做好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的主要途径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9年新生起,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高等教育教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我们选派专门教师参加了上级组织的一系列课程培训,学校又对各院系的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对就业指导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课时及分配都作了统一要求。教学形式上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将参观学习与模拟实训相结合;教学安排上从学生人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侧重的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内容上包括就业形势、就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及能力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教育。真正发挥了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性、科学、可持续的择业、就业。例如,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摆正自己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目前大学生出现就业难和就业紧张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就业工作部门通过入学教育的就业形势分析,聘请专家校友及企业界人士作专题讲座等形式,教育大学生要领会“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转变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选择到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的各类基层用人单位中就业的思想;树立创业思想,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一是与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在学生与用们单位之间沟通对接的渠道;二是利用报刊、广播、网站等宣传手段和阵地,开辟大学生就业专栏,通报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宣传学生求职意向,在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平台;三是做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推介工作;四是进一步做好对毕业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长效机制。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讲,根本的办法是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就业作部门要坚持把服务青年成长成工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校教学、管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全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相血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团会、团课、报告会等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促进各种专长的发展;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抓好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创业是就业的最高形式,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仪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神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毕业牛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高校应把对创业人才的培养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要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帮助获奖的大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和申请专利,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实施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机会;组织优秀的青年企业家对有意向、有备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多层次、多渠道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办法,为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提供支持。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出台了七大举措伞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四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基层和西部建功立业是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国家相关部门、各省市和许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三支一扶,去农村嘎查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已引起了积极反响。高校就业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动员,使更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强青;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为大学生报名、签定协义和培训提供服务;要落实好有关政策,搞好衔接,跟踪服务,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为走上作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做好服务,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排忧解难,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使他们在志愿服务期间顺利地工作和生活,使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促使大学生尽快走上合适的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为经济发展和礼会进步做贡献。同时,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学生就业服务社团这一公益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并以福建工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为例,介绍了该社团开展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和改进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学生社团组织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众化”教育时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在不断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新途径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尽可能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实现就业目标,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于是,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大学生就业有了一条新的纽带—学生就业服务社团。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传达双方的理念,促成双方的共识。这样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具有学生本身的所有热情、职业趋向和就业理念。

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以下简称职协)是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下,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集学术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职协围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展了许多活动,被校方看作是“延伸的手臂”,成为广大学生“成长的参谋”。

一、职协的宗旨及其开展的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职协以“启蒙职业规划意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为宗旨,以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就业。

1、大型活动—校“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职协组织策划了以“规划人生,成就未来”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节系列活动。规划节历时两个月,开展了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大赛、职业测评、播放系列视频讲座、问卷调查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全校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容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技能。

2、常规活动。职协的常规活动包括协助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日常招聘会、毕业生校园供需见面会、就业讲座及培训等。职协拥有一批招聘助理,实行轮流值班的制度,在职协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接待用人单位来校进行专场招聘。他们在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提供的热情而周到的招聘服务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好评。此外,职协还积极主动联系企业人士、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和培训,并负责校内的宣传、场地的安排与现场的组织工作。

3、定期学习交流。职协成员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分享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

4、构建协会网站与维护学校就业信息网。协会开通了“职协在线”,使协会工作网络化,通过网络向在校学生传达职业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宣传着协会的服务理念。他们把“职协在线”作为校就业信息网的辅助渠道,发布校内就业新闻,人才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就业政策的最新动向,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负责开展和管理网上职业测评项目等等;同时,职协的信息部也协助就业指导中心对校园就业信息网进行维护与管理。

二、职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影响力小。该协会于成立,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社团规模不够大,在校内的影响力还不够,当然更谈不上社会上的认知度。

2、社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这是许多学生社团的通病,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3、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社会资源比较薄弱。社团的各项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对社团活动的专项拨款是十分有限的。而目前该社团的社会影响力有限,加上学生的经验与精力也有限,因而得到的社会资源也很有限,拉到的赞助经费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费的不足,使社团活动的强度有限,活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这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次,社团活动的场地也很有限,再加上目前我校存在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也给社团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社团的社会资源比较薄弱还表现在目前社团的指导力量薄弱,仅仅依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无法联系到社会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

4、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不足。一个学生社团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目前,职协拥有一批优秀的社团干部,他们曾在系里担任过学生干部,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作用。但社团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使得社团干部的后备力量略显不足,再加上目前社团成员的专业训练还比较缺乏,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问题比较严重。

5、社团工作网络化建设不足。尽管协会建立了“职协在线”的网站,但是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网站的功能不够完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新颖,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在校生浏览该网站。

三、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实际情况,在坚持学生社团“五个一”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我校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1、积极扩大社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社团可以利用每年纳新的机会及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可以在每年新生人学的时候,组织社团中高年级的学生深人大一新生班级和宿舍,主动服务于新生,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指导大一新生规划大学生活、明确目标。这样在向新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理念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新生加人到社团中来,在学习为他人提供就业指导的同时,树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努力奋进。另外,社团活动的精品化,也是扩大社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原有“职业规划节”这一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提高社团的影响力与认知度。

该社团在逐渐扩大规模与影响力的同时,要努力实现社团资源的“社会化”,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具体做法如下:(1)与企业、公司、行业、协会、人才市场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投人来充实社团资源;(2)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就业指导专家、学者作为社团的顾问和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就业社团组织的指导力量;(3)与兄弟院校相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社团工作的思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自身工作的特色。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丰富社团文化内涵,增添发展“势能”,最终达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当然,在实现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其自身的社会资源,促成各方的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社团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2、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使社团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建立健全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社团纳新、干部产生、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和目标。规章制度的健全可以杜绝社团在管理及运行中的无序混乱状态。

3、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使社团发展可持续化。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有重要的联系。在选拔与培养社团干部的过程中,要对其及时指导,经常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还要总结检查,定期考核。完善评价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社团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价奖惩机制,健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的评定措施,努力将优秀社团骨干列为党团组织的“推优”对象,并和学生会干部一样,在评定奖学金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机制,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相结合,逐步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与学校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4、要为社团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社团建设的力度与经费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经费的支持,再可行的社团计划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就业服务社团给予一定的经费上的支持,可以考虑从就业指导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帮助该社团的发展。当然,学生本人也应当负担一部分活动经费,社团更应广开渠道,争取社会各方的赞助资金,为社团的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5、加强社团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传媒,社团工作手段网络化成为当前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果说校园就业信息网是我校学生了解就业知识的“第一课堂”,那么职协的网站就应该成为我校学生自主学习就业知识的“第二课堂”。如何使两个“课堂”相辅相成,如何吸引广大在校生进网站学习与交流,是今后加强学生就业服务社团工作网络化建设的重点。为此,要加强社团中网络建设队伍的培养与发展,吸引一批热爱网络技术的同学加人到社团中来,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而加强社团网络建设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网站功能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网站的内容,更新网站的交流形式。

6、加强社团成员就业指导专业方面的训练,努力提高社团成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学生就业服务社团是集学术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公益性学生社团组织。因此,为了提高社团成员的服务水平,社团的指导部门,要加强对社团成员在就业指导专业方面的训练,指导他们学习一些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理论、职业测评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一些沟通与协调方面的技巧,定期召开工作学习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十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十一

大学教育机构是企业高素质员工产生的摇篮,大学的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保证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进行择业时可以将在大学时期所储备的知识技能作为有力的竞争条件。因此,学校在学生择业前就需要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明确学生在今后发展的方面和目标,因此高校为了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企业也在逐渐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2],企业用工也逐渐重视专业性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加大,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国家和社会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职业规划,只有明确就业目标,才能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也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好铺垫,顺利地实现就业。

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就业期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环境。现代企业注重的是专业性、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优势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出符合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方案,明确学生所具有的就业竞争优势所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与其他就业者具有同等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竞争力,使学生合理就业[3]。

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方面不够完善,大多刚刚认识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部分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是缺少专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大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即使学校专门开设课程,认真对待的学生也不多。所以,我国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式,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1.通过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优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4],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学生自身优点,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自身存在的优势作为发展的基础,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在自我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借助他人进行评价,因为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得到的评价才是客观真实的。总而言之,自我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以后职业生涯方向选择奠定基础。

2.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力非常大[5]。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适者生存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只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需要分析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环境,清楚地了解自己处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下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职业环境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职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确定努力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确自己想要进行发展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想要在哪个领域中工作,为自己在这个职业的工作中制定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最终目标。在校期间就对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制定目标,可以更好地对自己以后即将工作的相关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择业期间更好地确定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并且在校期间就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在岗位竞争上占据优势,更好地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通过对不同个体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帮助缓解社会中人才供需的矛盾[6]。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贯穿于大学教学过程的终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教育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计划,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使其在踏出校门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就业指导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客观的评价,指导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还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处理应急事件。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其本质也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规划和定位,避免在择业时期产生盲目性。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找工作、面试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在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时增加被录用的机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而且专业性比较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企业数量的增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机遇,但同时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使竞争愈加激烈,给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挑战。学生就业也不再遵从以前分配的形式,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就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遵循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改变,系统性地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可以选择择业讲座、岗前实习、传道交流、企业环境调查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就业指导来实现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等信息更新的实时性,保证学生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

大学校园生活的结束就意味着即将开始步入社会,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7],从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开始,就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入到大学课程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让学生亲自为自己进行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引导学生为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所制定的目标而为之努力,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此,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建立针对全校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机构,从宏观方面系统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真正做到落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就业指导机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高效应该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平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但是,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我国的高校缺少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意识,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技能,甚至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师,而且我国也缺乏专业性的就业咨询部门,因此培养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迫在眉睫。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形成就业互助,调动多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高校应该共享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社会化资源[8],学校应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与本地的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寻找更多的用人单位,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职位选择机会,从中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其次,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就职网站,将学校找到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职位详细地公布在网站上,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选择,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就业。

大学的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大学生活所学习的是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为的是可以让学生成为被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成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就业的重要基础。

[3]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3.

[6]王曼.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5,(1):78.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十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甚至采取了选择离开医生工作岗位的行为。因此,寻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医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以便缓解医务人员压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压力;竞争;快乐;沟通;学习。

现在人们已普遍认为医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职业。工作负荷过大,工作重复性较高,疾病感染的危险,医疗设备、技术的更新对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医疗风险等都可能使医生体验到较大的职业压力。轻度的压力能促人奋进,提高工作效率。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职业倦怠,对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职业压力已经成为影响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医生如何舒缓职业压力迫在眉睫。

医生的职业压力到底来源自哪里呢?

1、医疗竞争激烈,休息时间短,得不到社会和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2、社会舆论导向不良,没有尊严,收入与地位不符。

3、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

4、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高,工作环境差,医疗管理体制不健全,医生之间缺乏真诚与合作。

5、形式化考试不断,学习压力大。

6、医疗机构关系,人事关系压力大。医生一旦面临着这些压力,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7、出现“职业倦怠”。

8、医生逐渐成为一个高死亡率群体。

9、为搞好人际关系,逐渐丧失身为医生的天职,

因此,如果舒缓医生的职业压力,成为促进和谐医疗环境的重要内容。

1、医生要意识到亚健康的危害,做到快乐的工作。

医院这种工作量不可控的单位,要意识到被动工作、工作量太大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医院在管理上要适当增员。单位内部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轻松的活动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个人来讲,要放的下,以阳光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如果意识到自己有心理或身体上的问题,应该及时就医,防治悲剧发生。

2、增加与家人,朋友,自然的沟通。

“其实医生也是人,也需要宣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好的解压药。”马渝根教授指出,医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医生健康的任何和心理不仅能使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医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个自己减压,工作安排适度,不要漫不经心的工作,也不要成为不善休息的工作狂。目标不要制定的过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多和周围的人交流。

3、行风建设不可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如果医患之间关系紧张的话,最后受损的还是患者。”卫生部殷大奎对医患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医院,医护人员成为众矢之的,出现了政府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医院自身不满意的现象。现在不少医务人员非常压抑,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最后受损害的还是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加群众的信任感,和谐医患关系。

4、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在这个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里,谁能更好的在岗位上立足,在于个人能力的高低。医生也不例外,医生要密切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学习基本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社会及医院也要满足员工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关心他们的职业发展,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对医生的劳动价值给予合理的评价,以增强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度。

5、不为名利冲昏头脑。

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要对其充满热爱,医生治病救人是幸福的,看到自己的病人痊愈是高兴的,听到病人家属感谢是快乐的。既然立志成医,就要有心理准备,不为金钱和名誉所动摇,要享受助人为乐的快感,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要爱一行。”希望所有医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压力,懂得舒缓,做一个快乐的医生。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十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国际化趋势,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我国得到了持续发展,为高职毕业生涉外就业创造了愈来愈多的机会。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毕业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积累了较大的词汇量,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却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法与外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实际运用能力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因素。

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就要分析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教师的口语能力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如部分教师的口语能力不强,不能自如地进行口语交际,无法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在职进修培训较少,口语水平的提高很难有质的飞跃。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仍然把学生能否通过有关考试看成是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这种理念导致教师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忽视,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失去了宝贵的语言交际的机会。

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仍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跟。只是一味强调语言点的教学,不重视口语教学,忽视语言的交际性,除基本的课堂用语外,教师使用口语交际的空间范围不大,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讲英语的氛围。

学生的口语基础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出现了群体差异。比如,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好,语法知识、读写能力有一定优势,但他们习惯了以听讲、记笔记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更为灵活的以开口说为主的方式;对口升学的学生学过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有一定的知识面,但基础不太牢固,更不用说口头表达能力了。总之,学生是为通过中考、高考而学英语,注重的是笔头训练,缺乏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忽视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进入职业院校后,相当多的学生仍旧遵循中学时养成的学习习惯,死啃语法,没有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学习心理口语的主动性、交际性、公开性、灵活性给学生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中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害怕讲得不好有损面子而不敢开口。在课堂上,教师要花很多时间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经过鼓励,学生才慢慢思考,小心谨慎地讲出一个句子。这样一来耽误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便不再对学生进行鼓励训练。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越不开口讲就越不会讲,越不会讲就越怕开口讲,使学生形成心理上的障碍。

语言环境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者常常是在不经意中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从而培养出较好的语感和语言习惯。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备的外语环境,以致许多学生走出英语课堂,就很少有进行口语练习的实践机会,自然也难以培养自觉说英语的习惯。

测试手段测试手段往往是学习的指挥棒。到目前为止,高职英语水平测试主要采用笔试(含部分听力),而口语考试一直没有组织。这从客观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口语训练上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口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只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各高职院校领导要把教师的在职教育提到一个新高度来认识,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制定英语教师进修、轮修计划,确保教师的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研室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沙龙”,加强全校英语教师的口语训练,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请外教对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口语培训,使其口语交际能力增强,适应教学的要求。英语教师也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口语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全英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专业水平提高了,口头交际能力增强了,这一切都有助于他们全面进行课堂英语的口语训练。全英教学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是在上英语课,不要说汉语。教师在讲授时说到学生听不懂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写在黑板上,用简单的英语来释义,但不要说出汉语意思,给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逼”着他们开口说英语。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教师的“教”成为一种引导,而学生的“学”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运用口语交流的活跃的学习场所,从而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思考。同时,教师的提问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语言的运用过程。在词汇、语法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讲解、学生造句的方式进行训练和检验;在对话学习中,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在课文学习中,可以采取教师讲解后让学生进行复述的办法。教师也可就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开展讨论练习初期,教师不必苛求学生语句表达得准确无误,关键是让学生张口讲英语,鼓起用英语发言的勇气,并养成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英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英语是一门语言交际工具,学英语不是单纯学语法而是要使用它来进行交流。要学会说,不要顾及语法是否正确,只要让别人听懂就行,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比如,上课时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班级报告,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水平。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对基础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平等对待,特别对内向、腼腆的学生要多予鼓励和关心,使其克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及对母语的依赖性。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请外教给学生上口语课,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信心大增,兴趣大大提高,这样其口语交际能力就会水到渠成地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教师、学生齐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除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外,还应大力改善课外的语言学习环境。电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的开设是外语教学的两大辅助手段。电教中心可以提供内容丰富、语音纯正的英语磁带、光盘、录像带等音像材料;计算机中心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英语。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英语,而且也是用于交际和工作的英语,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另外,高职院校还可开通英语调频广播,在规定的时段播放外语节目,开播闭路电视,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改善高职院校整体外语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成立英语角,每周组织一次活动,每次都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每次活动可由口语较好的学生组织,也可有2~3名英语教师参加辅导。还可由学校组织开展诸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大赛等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自己也可发起“宿舍英语日”活动,舍友之间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掀起说英语的热潮。

改革测试手段,强化口语培养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本人,对全国或者省、市组织的统一考试都十分重视。可能是限于条件,口语测试一直没有。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组织研究,就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能力测试的标准、方式及内容等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并尽快落实。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也应在这一教学目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gillianbrown,georgengthespoken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2]王艳.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j].外语界,,(3).

[3]舒丹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2).

[4]周建惠.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口语“课课练”的尝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4).

[5]张兵兵,吴国权.“大学英语”之心理学解析[j].大学英语,,(3).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十四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保障上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状况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创新意识差。高职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都很缺乏。二是创新能力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有三点:

(1)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目前,我院倡导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法,既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2)创新型教学队伍不成熟。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不足。尽管一些硕士、博士具备创新实践的经验,但将创新实践内化为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却不足。

(3)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院系各级领导及教师对创新教育还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许多途径开展工作。而且,课堂教学创新永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但是,这种层面上的教育过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创新的技法及创新的规律。triz理论在科技界盛行,为创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系统的方法。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理论。此理论是从250万份专利中仔细研究、寻找规律、总结分析而得出。许多技术问题可以利用其他领域或相似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决,也就是发明创造是有规律可寻和有法可依的。

triz的经典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8个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76个标准解、ariz创新问题解决算法、科学与技术效应库等等。其中,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揭示了一项技术或某一产品如何遵循规律在历史中发展和演变的,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最终理想解则通过抛弃客观条件,以理想化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保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偏离目标。最终理想解应该是有用功能最大化,有害功能最小化,而不是用传统的折中法去解决问题。40个发明原理则是阿奇舒勒总结专利的精华部分,也是triz理论应用最普遍的部分。发明创造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物理矛盾是指系统中某一参数既要求向正方向运动,又要向反方向发展。如飞机的体积既要大,保证容纳旅客数增加;同时飞机的体积又不希望大,会有成本问题和动力问题等。这就是很简单的物理矛盾。物理矛盾的解决通常采用四大分离原理,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技术矛盾就是由系统中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阿奇舒勒将工程参数作了横向—纵向排列,横向表示恶化参数,纵向表示改善参数,纵横交错的方格表示建议使用发明原理的序号。其他的理论,不再作逐一分析和解释。理论体系之间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细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技术人员解决创新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这样的思想指导了许多发明创造的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triz理论与高职院校创。

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

笔者认为,triz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点主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指“教师”,又是指“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掌握创新技法;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阵地,直接决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程度。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中怎样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一般以专业课渗透triz理念,选修课和社团课系统学习triz方法论。

“学”同样也有两个意思,既指“学生”又指“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受教者,接受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发散思维,甚至需要“异想天开”。同时,系统学习triz理论时,更应耐心品味,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实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既在创新思维上得到训练,又在创新方法上得到提高。

下面以我院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全新的triz理论体系,教师大都还不是很熟悉。于是,我们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1)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请省内科技创新专家以及校内专家教授做讲座,全员普及triz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培训骨干教师。暑假安排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triz理论培训班”和“创新方法培训班”。最近,又请美国ieg集团的创新顾问对我院triz团队的所有教师集中培训。高密度的培训,使我院的triz授课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3)组织课堂教学。9月,首先在几个专业试点开设了选修课的小班教学。203月,选修范围进一步扩大。

(4)指导学生实践。个别教师已经开始用triz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triz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真正价值。

通过初步实践,我院总结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多层次培养模式。

(1)思维训练阶段。在全院范围开设关于triz的选修课(初级班),让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尽早形成创新的概念,初步了解triz基本知识,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系统学习阶段。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选择初级班中对triz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其参与中级班的学习,系统学习triz理论体系;二是让骨干教师在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的讲授中与triz原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创新技法。

(3)实践应用阶段。鼓励优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triz创新原理进行毕业设计或各级竞赛活动。当然,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但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必然会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不断修正,最终趋于完善而合理。

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应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triz理论的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重点选择triz理论中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等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部分。

(2)对于不同的专业领域,triz的应用重点应有所区别。

(3)在triz理论应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不同学科的交融。

参考文献:

[3]徐克庄.triz理论的研究应用概况[j].杭州化工,,38(2):1-4.。

职业生涯指导咨询论文篇十五

摘要:问题化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设计为开端,以问题主线来贯穿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把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当做学习的阶段落脚点和新一轮学习的起点,把提出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为培养的目标。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学科教学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模式兼顾学生的职业素养渗透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态度、文明礼貌与遵规守纪养成、增强学生自信心善于与同伴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显著效果。本文重点介绍问题化教学渗透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设计方法和课堂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素养问题化教学课堂教学。

课题:本文系2016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问题化教学渗透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qjy13516152)研究成果。

本文阐述并推荐问题化教学模式,它有利于中职生学习习惯与态度、文明禮貌与遵规守纪、自信心理与团结合作、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等职业素养的培养。经统计分析,运用此方法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一、问题设计。

1.问题设计流程。

问题设计是问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蕴含了知识教学目标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设计流程为确定教学目标、预设教学问题及其有效性验证三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要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有关规定为依据。预设教学问题一般以单元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预设问题的有效性验证是运用祝智庭教授的问题设计模板和胡小勇的问题质量验证方法进行单个问题和单元问题集的有效性验证,对无效的问题或问题集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直至满意为止。

2.问题设计方法。

问题化教学预设问题有“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由何”五大类问题,它们在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不同功能,可以选择运用。“是何”类问题是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主要涉及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来阐明某种事实性的意义,可用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如何”类问题是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关注各类过程与活动中事关技能、流程性的知识解答,可用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为何”类问题是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侧重于探询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原理和逻辑关系,以便对事件、行为、观点、结果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可用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若何”类问题是指向如果原有问题或事件的各种要素和属性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和新结果,可用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由何”类问题是作为情景的依附对象以及强化其对事物对象相关的各种情境要素的追溯与呈现,可用来强化其他类问题的情景化设计。

实验班学生认知水平差,许多学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解题过程不清晰,个别学生甚至按书本读都读不流畅,严重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类问题由易到难。在对预设问题进行有效性验证时,要考虑使“是何”“如何”“为何”问题的数量呈现由多到少分布,以便实施课堂教学时重点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其次再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螺旋式提升。

实验班学生有的能学而不会问,大多数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缺乏创造性,极少数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问题意识是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源。因此,要加强“由何”类问题在“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类问题中的融合设计,提高问题的情景设计。同时,“若何”类问题难度较大,问题设计要注意源于实际,融入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专业和职业岗位,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意义与实在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激发,真正感受到今天的学习就是明天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问题化教学的课堂实施是将预设性问题转化为生成性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问题设计蕴含了所有的教学目标,只有将预设的教学问题赋予实施,直至解决,才能让学生在讨论、回答教学问题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语言表达与沟通、逻辑思维,学会课堂礼仪;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自信,善于与同伴合作;在课堂管理中端正学习态度,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

实验班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很多不良陋习已延伸到了中职课堂,表现为课堂纪律散漫,不懂课堂礼仪,经常迟到,衣冠不整洁;上课不带课本;部分学生不尊重教师,与同学相处缺乏尊重和真诚友爱;文化基础薄弱,大多数缺乏自信心、害怕或不希望被叫答等,这些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有效实施。在问题化教学中,只有创设良好的问题化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实现。

1.通过解决问题的激励机制与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人格魅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习惯养成了,学习的动力将是巨大的。教师要制定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激励机制,以过程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制定有关制度,给提前完成解题,课堂上勤思考、参加小组讨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质疑的学生按次数每次加2分等。这种做法使学生意识到:只要我积极参与,努力了是可以及格的。学生由此获得产生学习动力的“第一桶金”,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举手应答,能利用互联网工具查阅课外读物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当这逐渐成为学生的`课堂日常行为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再酣然入睡,或沉迷于玩游戏;“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就不再害怕回答问题不正确而被嘲笑和歧视;不敢开口的学生就不再为被叫答而忐忑不安。

2.规范回答问题的课堂礼仪教育,促使学生文明礼貌遵规守纪行为的养成。

实验班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散漫,不懂课堂礼仪……这与未来学生工作的企业要求甚远。在实施问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回答问题中出现的不雅举止和低俗言语,强化合作共事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礼仪中学会职业礼仪,意识到今天的课堂表现就如同明天职场的工作表现。如教育学生回答问题要起立,抢答要举手,讨论问题态度要和气,接受任务不推诿,学会倾听和包容同伴的不同意见等。

3.分组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善于与同伴合作。

自信心强的学生做事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喜欢和教师、同学交流,懂得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具有宽容心、懂得互相协作,能大胆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应答流畅、自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善于与同伴合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在参与小组管理中获得自信。把班级分成若干個小组,每小组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查阅教材资料,讨论、解决问题和提出疑惑,以及对每位组员的课堂表现做出客观评价。起初自选组长,待学生相互熟悉后轮流当组长。由此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参与小组的管理与评价中获得锻炼,借助小组的智慧勇敢地答题,体验“我也行”或“有你帮我能行”的成功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2)制定课题答题与叫答规则,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般基础较好的学生比较自信,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面上看,问题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很容易陷入“优生”课堂,忽略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培养。制定课堂答题与叫答规则,融入激励机制,可让每位学生获得公平解答问题的机会。答题原则上先由教师叫答,组长安排组员轮流代表小组回答,其他组员补充。被叫答小组在规定时间内仍然无法解决的,其他小组组员可自由抢答。难度小的问题,教师、组长叫答时,要尽可能把机会让给基础差的学生,为他们减轻压力消除顾虑。这种以小组为“家”共同解决问题,融入答题机会平等与自由抢答的规则,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意识,无论能力高低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展现自我,通过抢答为小组增光添彩,为组员和自己加分。学生由此养成了对自我肯定的信心、自我约束的控制力、承受挫折的忍耐力,懂得互相宽容、互相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4.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创造性是思维发展的最终目标,民主、平等、和谐的问题化教学课堂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赏识学生的提问行为,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过度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即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笑或者脱离现实,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他人分享。切不可经常质疑学生的大胆发问且不予重视或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这样会切断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结果验证。

实验班实施问题化教学一个半月后,使用《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分别对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测评,将测评数据做成样品t检验,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自信心理、善于与人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明礼貌遵规守纪、思维条理性与语言表达能力及其总评sig均小于0.050,说明统计分析有意义。实践表明,问题化教学渗透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效果显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