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5:23:38 页码:13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优质9篇)
2023-11-21 15:23:38    小编:ZTFB

报告可以提供客观的、系统的信息,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相关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使用恰当的术语和专业名词。请您阅读以下报告范文,以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和能力。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一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谁来装备中国?用什么装备中国?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历史课题.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非常雄厚,必须承担起这一使命,成为共和国产业装备制造的基地.

作者:蒋非非王莉丽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刊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circle年,卷(期):“”(8)分类号:f4关键词:装备制造优化升级信息化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二

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都将受制于外国资本,最终失去产业控制权.因此,如何破解装备制造业的融资困境十分重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今日印刷英文刊名:printtoda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三

结合机床装备工艺设计需求和网络化制造的发展趋势,构建了soa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的机床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平台体系结构,由支撑层、标准协议层、中间件层、基本服务层、领域服务层、应用层等组成。

2.机床网络化制造平台的概念体系。

机床网络化制造平台的具体功能包括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该模块在制造资源本体模型的基础上,为外协企业提供制造资源的注册、检索、分类、更新等功能;网络化制造工艺任务分解,在分析零件制造特征的基础上,在时序和装配特征的约束下,对工艺设计任务进行分解,为企业选择和资源匹配提供支持;网络化制造工艺管理是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包括工艺设计任务管理、工艺知识管理、典型工艺管理、网络化工艺优化、网络化工艺审批等;网络化制造成员企业选择;系统管理;网络化制造过程协调与管理。

1.机床产品零件信息本体建模模块。

传统查询方式采用基于语法的查询,如关键字的匹配,这样无法在语义层对同义词、上下位概念进行检索,无法保证查准率和查全率,使用本体可以实现多层次检索。

2.机床网络化制造p-p-r管理模块。

网络化制造任务管理模块提供对制造任务的定义、分解、编辑、撤销等操作。任务定义界面,对任务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根据任务约束对制造资源进行检索。

3.机床网络化制造资源信息表达模块。

(1)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主要提供企业整体信息的录入、查看。其外协采用企业树形式,分别按行业和企业性质进行分类,针对树中每一个企业节点显示相对应的企业基本信息,当需要浏览该企业的制造资源详细信息时,则转到企业资源管理模块,以列表形式列出企业具有的制造资源信息及资源的主要技术参数,从而了解该企业制造资源的制造能力信息。

(2)网络化制造资源的发现制造资源发现功能模块,通过制造任务的特征属性和制造资源的制造能力相匹配实现制造资源的发现。

(3)制造企业评价根据企业目标设计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采用五级分制为制造企业打分。

4.机床网络化制造工艺匹配优化模块。

网络化制造工艺匹配优化模块的功能菜单包括网络化工艺规划、工艺标准化和工艺更改三部分。

5.机床网络化制造工艺流程重组模块。

计划人员通过工艺流程管理模块完成工艺审核流程的定义工作。首先,工作流管理系统流程设计人员登录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工作流模型”为机床立柱加工工艺过程建立模型,完成工艺审核过程的建立和节点属性的定义等工作;再次,将各个活动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绑定,并赋予管理人员相应权限,保证流程管理过程数据安全,降低操作人员的出错概率。

本文介绍了机床装备网络化制造工艺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功能模块。该系统是本文研究的网络化制造工艺设计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成功应用,有效增强了应用企业的网络化制造工艺开发设计能力,提高了机床装备网络制造工艺设计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本体建模、p-r-p管理、资源匹配优化、工艺流程重组等技术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作者:佘抒萌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四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变化情况来看,据ifr的统计,2016年中国安装量占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安装量比重略有下滑。整体来看,2016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量最大的市场。据ifr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安装量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至38.6%。

(4)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

从下游应用结构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传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2015年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9.5万台,约占总需求量的38.8%,仍为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是从增速来看,非汽车领域(电子、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是主要增速较快的几个领域。国内市场而言,继汽车以后,3c、家电等领域有望接棒汽车行业需求。

(5)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2)机器人产品易用性与稳定性提升。

3)机器人向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4)新型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加。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是当前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世界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

当前,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上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美、德、日等国的厂商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竞相展出高精、高速、复合化、直线电机、并联机床、五轴联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机床。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数控机床不断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床电子市场规模313亿美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机床电子市场中,数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机床电子市场总规模的63.9%。

(3)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分析。

世界机床行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当时欧洲机床最具代表性,之后向美国转移,二战之后,亚洲才得以迅速崛起。随着世界科技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目前,欧盟、亚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全球数控机床应用领域分析。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2)高速化。

3)高可靠性。

4)系统化。

5)微型化。

6)智能化。

7)由传统的万能机床向机床功能专用化和产品多样化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工业化发达国家中,且产业集中度高企。

以智能控制系统为例,全球前50家企业排行榜中74%为美德日企业,入榜企业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各有13家,其次是日本有11家企业,其后相对居多的国家是英国和瑞士,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半数是美国企业,其企业竞争力可见一斑;在50家企业收入总额中,44%为前5家企业据有,第1位企业的收入是第10位的4倍、第50位的51倍,50位企业的收入中位是第14位企业,可见行业巨头企业垄断之势。

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为常见的模式。领先的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布局。在技术战略方面,企业更加重视依托其核心技术产品的针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以适应于用户更为个性化、高效能、低耗能等需求。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二)国外智能制造经验借鉴。

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改进引资环境构建良好的产业政策体系。

我国制造业一直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也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下进行,要继续吸引各国新技术及经验,保持对高端产业引进与对外产业转移的双向开放,在开放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做强我国制造业。

打造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完善产业布局。

在我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宜借鉴美国经验,加强政府对制造业发展和全国区域布局的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创新系统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在全国各地形成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自从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之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我国颁布的《智能制造2025》可以视为中国版本的“工业4.0”。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所处阶段仍然较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政府及企业已开始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是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在到《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二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2016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此外还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包括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但智能制造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旧依赖于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在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0-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我国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目前的竞争状况汇总如下:

(二)中国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如下:

(1)云计算正处于产业初期阶段。

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2015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其中iaas市场总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2)云计算产业链正在形成。

随着政府以及it厂商的积极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2、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分。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

3、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分析。

(1)行业主要的领先企业。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各领域主要领先厂商主要如下:

(2)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目前,中国共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的特征突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成渝、东北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竞争格局。

综合来看,中国云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因此竞争的态势还不是很明朗。整个市场还是很分散,集中度较低。

4、中国云计算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尽管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也仍未形成,但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的云计算概念已经为国内外it企业所迅速跟进,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同时许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集团也整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未来,云计算成为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新一轮重大革命的观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国大数据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概况。

(1)大数据产业政策现状。

国家通过“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开展了大数据技术有关的研究。

(2)大数据生命周期分析。

就目前而言,大数据产品还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并且仍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和障碍。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中国仍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初创期。

2、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析。

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大约为1038亿元,2015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92亿元,2016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2453亿元。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所形成的价值正在快速提升。

3、中国大数据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4、中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成为核心。

大数据的重心将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渡到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这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即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也可通过正反馈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据麦肯锡测算,大数据的应用每年潜在可为美国医疗健康业和欧洲政府分别节省3000亿美元和1000亿欧元,利用个人位置信息潜在可创造出6000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大数据应用有远超万亿美元的市场。

(2)大数据为信息安全带来发展契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it技术逐渐步入主流,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个人消费者也将被大数据包围。大数据渗透至商业行为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数据,使得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3)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增速加快。

大数据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分为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领域。综合各领域国内外竞争态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将加快增速,云计算将具有更大发展潜力,三者将构成产业链中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五

第一条为加强我县安全监管装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维护安全监管装备的安全和完整,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益,根据《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监管装备是完成监管任务,实现安全生产而配置的必备装备,主要以实物形式存在,包括车辆、防护用品、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备、信息化办公设备和执法服装等。

第三条安全监管装备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装备,国家调拨给单位的装备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确认为国有的装备,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固定资产。

(一)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监管装备台帐和维护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

(二)保证安全监管装备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保障安全监管装备的安全和完整。

第五条安全监管装备属于国有资产,适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接受财政部门、国资部门对安全监管装备的综合管理。

第六条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本办法负责全县安全监管装备的配置、调配、统筹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各装备使用单位是具体管理本单位安全监管装备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监管装备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监管装备使用行为。

(二)负责本单位安全监管装备的帐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安全监管装备的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监管装备的安全完整。

(四)负责办理本单位安全监管装备配置、处置等事项的申报。

第八条加强安全监管装备的配置核算管理,各占有、使用单位,对所配置的安全监管装备均要严格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登记帐卡。

第九条各占有、使用安全监管装备的单位应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帐实相符,保证设施设备专项用于安全监管,不得挪作他用,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装备的使用效益,防止装备的损失和浪费。

第十条各安全监管装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装备管理责任制,将装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十一条各使用安全监管装备的单位不得擅自将装备对外出租,随意出借,特殊情况需出租、出借的.,必须报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对使用安全监管装备的单位,有低效运转、管理不善、长期闲置、不维护保养、挪作他用不发挥正常作用等情况的,由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调剂使用或重新配置到更需要的单位,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十三条对各单位安全监管装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实行不定期抽查检查制度和定期(半年)书面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安全监管装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操作培训,具备安全监管装备的操作能力,特种作业和交通运输工具按规定须持合法有效证件方可上岗操作。

第十五条各使用单位处置安全监管装备,包括转让、置换、调剂、出售、报损、报废等,应向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处置结果报县国资办备案。如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第十六条特殊情况或应急救援时,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调用各单位安全监管装备,各单位必须主动积极配合,不得无故拒绝、推诿。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监管装备登记档案,并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及国资管理部门的要求作出报告,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安全监管装备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各安全监管装备使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装备管理职责,维护安全监管装备的安全、完整。

第十九条县财政部门、县国资部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安全监管装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装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管装备作用的有效发挥。

第二十条安全监管装备配置按《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安全监察执法车辆的管理依照《市安全监察车辆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六

时进初冬,天气转冷,而来自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一组消息,透出阵阵暖意。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占地173.3公顷的厂房全部建成,设备陆续进驻……。

来自省工信委的最新数据则从全行业层面,为这份暖意增添了佐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轨道交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9.2亿元;利润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4.5%。

成绩的背后是直面困难、创新进取。在传统产品订单下滑的压力之下,我省轨道交通企业在追求“高效、高端、高度”的过程中一路向前,并正在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闯出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

产品创新追求高效。

11月24日,趁着午休,36岁的刘健和记者聊了起来。提起今年的收入,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厂里订单多,我们挣得也多,和去年比,每月都能多拿回家一千五六。”

作为中车沈阳公司新造分厂交车班的班长,刘健的收入与全厂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成正比。今年1至10月份,中车沈阳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总额4947万元,同比增幅为486%。

中车沈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于明说,这就是产品创新带来的收获。

对于企业而言,拥有高效创新能力,才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其中,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产品。

当下,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大宗商品运输需求在下降,而此时一个新的'商机正在出现,电子商务市场正迅猛发展,物流压力不断加大,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能够解决货物在铁路公路间转运倒装时费力、费时等成本过高问题。

中车沈阳公司迅速抓住了这一市场需求,x5型多式联运专用车应运而生:它能够装运公路半挂车、多种型号集装箱,可以实现货物的整体运输。对于客户而言,把货物装箱装车后,从公路到铁路再到公路,基本不用再次装卸,可享受到费用相对较低的“门到门”物流服务。

于明的自信,如今已经被市场证明。今年8月2日,中车沈阳公司提出的x5型多式联运专用车设计方案,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设计评审,这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产品转型升级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目前,虽尚在样车审查阶段,但已经与用户签下大批量购买意向。一旦投产,仅此一项,公司的综合效益就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指望一款产品通吃到底,能在每一个微小的细分领域做到前卫,便有了立足市场的本钱。

中车沈阳公司高效推出的新产品可谓源源不断:了解到天津某大型企业厂区太大,到厂区参加互动的消费者多有不便,他们及时开发了观光有轨电车,让中车沈阳“不但能造货车,也能造客车”的名声远扬;对二甲苯罐车,是专门为中石油研制开发的特种货车,投产至今,已销售960多辆。

在我省轨道交通企业,这样高效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轴承工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瓦轴集团加速铁路轴承生产基地建设和铁路轴承研发。他们研制的地铁轴承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实现批量供货。目前,公司高端产品的比例从不到10%上升至15%,中高端产品达到了40%以上。

市场开拓紧盯高端。

轨道交通项目多为世界各地的政府项目,具有规模巨大、流程繁琐、资质要求高等特点。想要在这样的高端市场上站稳脚跟、有所作为,企业既要有过硬的产品,还要有品牌知名度,这两点都需要长期的市场积累才能完成。

作为轨道交通产业的闯入者,沈阳利源靠的是借力行业巨头开拓国际市场。沈阳利源企业部部长闵雪说,不同国家竞标需要不同资质,单个公司想要拿到全部“通行证”很难做到,因此需要寻求合作者。“我们的总公司吉林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轨道交通制造时间并不长,正是靠着与行业国际巨头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的销售合作,才成功地打进欧洲市场。”

目前,利源公司已与三井签订了销售合同,由三井负责产品的国际市场,而利源只需向三井一家企业负责即可。

借力而为,让利源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如今,在吉林总公司的支持下,沈阳利源虽未开始生产,订单却源源不断地飞来。

目前,沈阳利源的30座厂房已经建设完毕,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实现试生产。通过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入高端市场的手段可能差异很大,若想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内生动力的增长——自己变大变强。于多数企业而言,完成这样的跨越并不容易,前路崎岖且坎坷。

记者在中车沈阳采访时,公司的保洁员都能聊上几句企业订单增多的话题,而订单的背后,是企业在高端市场上的不断开拓。

在谋求将铁路货车新产品打入澳大利亚时,中车沈阳对当地市场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铁路公司签订配件销售合同前,中车沈阳联合澳大利亚沃利帕森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客户需求做了细致的分析,同时把自身的产业技术优势向用户做了充分的推介。车辆噪声测试、动力学性能测试、线路适应性测试均达到当地标准,最后成功闯入澳大利亚市场。

在国内市场,中车沈阳前进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年初,中车沈阳生产的长钢轨换轨作业车车组,成功打入北京地铁市场,这是公司首次突破传统的货车产品领域,进入地铁装备制造业。随即,地铁产业链便在中车沈阳蓬勃发展。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地铁城轨车辆检修、沈阳地铁底架构架部件等项目相继展开。

合作创新提升高度。

我省的轨道交通产业,有一个崭新的愿景:到,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苦练内功、自主创新。但不能盲目自大,要在融合中加快与先进技术拥有者的合作,通过合作创新提升企业的发展高度。

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面临着相同的窘境——既有一流的厂房,也有一流的设备,却生产不出来一流的产品。

瓦轴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伟坦言,瓦轴要想实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轴承集团的目标,被动防守根本不行。

瓦轴通过实施“海外本土化”战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司先是在美国建立了检测试验中心,招聘了一批国际化人才,直接为客户配套高端轴承;又在德国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与英国霍普森公司达成了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

孟伟表示,为了接长人才“短板”,瓦轴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以瓦轴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以欧洲研发中心和美国研发中心为支撑的国内国外相互联动的研发体系。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及排头兵企业结成联盟,开展产学研用技术合作,不断释放创新能量。

无独有偶,中车沈阳也在合作创新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美国西屋制动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铁路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之一,技术水平行业顶尖。“合作之初,对方还看不起我们的技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中车沈阳的于明说:“可我们一上手,把自家的本事拿出来,他们就没话可说了,连连称赞。”

如今,中车沈阳联合中车齐齐哈尔公司,与美国西屋共同推进铁路货车集成式制动装置,已经开始在sq6小汽车运输车上运用。该企业产品融合了国外铁路货车的前沿技术,紧盯创新趋势,市场前景可观,极具战略意义。明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可能大规模采用此项技术装置。

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表示,创新能力强与弱,是企业生命力所在。在市场指引下,以开放融合的理念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之一。

对于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而言,当一件件产品走出工厂大门时,轨道上承载着的不仅是企业的命运,更是整个产业乃至辽宁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和希望。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七

近年来,我县装备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县开发区以紧固件产业为主、姚庄工业园以精密机械产业为主、魏塘和干窑工业园以无油润滑轴承产业为主、陶庄工业园以五金机械产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集聚集群发展的效应不断显现,并形成了紧固件、精密机械、光伏新能源、轴承等4个嘉善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品牌(见表2)。

20__年获得xx省光伏产业生产基地份有限公司和xxxx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外资企业领衔发展的格局,并建成了省级精密机械产业基地。在光伏新能源行业,形成了以xxxx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大带小的发展格局,并建成了省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3.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县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截止到年,我县189家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共拥有市级以上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29件,其中晋亿公司的紧固件为全国驰名商标;共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5家、首台(套)产品1项;市级技术(研发)中心xx家、首台(套)产品5项和省级优秀新产品x只。其中2013年,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61%,比全部规上企业高出0.72个百分点;共实现新产品产值xx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6.89%,比全部规上企业高出xx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装备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全国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1.发展基础差,产业层次低。我县装备制造业起步于70年代陶庄等地的小五金制造,没有大型国企的发展背景和大型成套机械生产企业的产业基础,发展基础较薄弱、产业层次不高,真正能打入核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发动机等高端领域的产品基本没有。

2.成套能力差,产业链条短。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县现代装备制造业在零部件、单机、元器件、中间原材料生产等方面的加工能力逐渐增强,也培育形成了一定的龙头企业,但没有形成以大型单机(成套机械)制造厂为核心向下延伸的产业链。各产业、各企业之间有效整合不够,行业集聚度低,主导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品链接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如我县有核级锻件,但没有轴承和紧固件企业采用生产核级轴承和紧固件;有大型(超大型)轴承,但是没有企业能与之配套生产相应的大型机械等等。

3.产品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明显。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县装备制造业迅速扩张,但低水平重复建设多,小企业个数比重偏大,导致总体创新能力不强,专业化协作程度差,产品趋同明显,资源分散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各企业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松散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大发展、抱团发展的氛围。比较典型的如轴承行业,虽然该行业的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但是它以占我县全部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8.47%的份额,只贡献了5.51%的工业总产值和7.83%的利税额,经济效益比较差。

三、加快推进我县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工业之本,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推进与发展,经济的复苏与振兴,装备须先行。

1.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我县于出台的《嘉善县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及配套的《嘉善县鼓励发展重点产业及产品导向目录》,明确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20__年我县又出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装备制造业。2013年我县出台《嘉善工业强县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并把精密机械、电力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作为我县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此,我们要坚定发展目标,围绕三个重点领域,巩固基础,创新特色,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把我县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装备制造业先进之地。

2.强化外引内育,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坚持一手抓招商选资,一手抓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速实现装备制造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一要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紧紧抓住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契机,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重点锁定“三类500强”企业,着力引进“高、大、强”项目,增强我县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后劲;二要服务好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加强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推动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3.强化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参加国内、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以品牌拓宽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制,积极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二是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努力打造一批嘉善装备制造业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嘉善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品牌。三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大新产品和成套产品的开发力度。注重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的研制,使我县装备制造业实现依靠价格竞争向技术和品牌优势转变。

4.强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相关行业检测平台。在县科创中心已建立电声检测平台的基础上,设立嘉善县紧固件、轴承等检测中心,向县内外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二是建立产学研用平台。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合作,通过举办先进适用技术、行业发展趋势辅导培训,引进先进设备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建立行业协会平台。在已经建立轴承和紧固件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加紧组建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协会,加快制订行规,强化行业自律管理,避免企业之间无序、压价竞争;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早日打通我县装备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要积极探索行业融资渠道,利用行业优势组建装备制造业行业担保基金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5.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进一步提供智力保障。

一是强化人才引进工作。造就具备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增强吸引人才的优势,加强人才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落实有关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对直接参与研制首台(套)产品和优秀新产品的技术人员,要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二是强化人才培育工作。引导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要依托县培训主管部门,开展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题培训;依托县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装备制造业企业重要(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依托嘉善中专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装备制造业企业专业技能人员培训,为我县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八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相对于低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概念,其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强带动性、强竞争力、高利润水平的特点筑就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高端地位。

从行业角度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具有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的行业,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从产业角度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高端地位,其发展水平将决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高端装备制造业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航空装备制造业、卫星设备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海洋设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五大领域。

智能制造近几年广泛受到大众的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如下三个特点:

1、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尖人才与技术。同时,这类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巩固自身的技术壁垒,会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力度,所以这类企业具有高研发费用占比的特征。

2、高产业地位、高利润水平:因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其发展的水平将影响产业链整体的发展情况与竞争力,因此其具有高端的产业地位,同时具有高的利润水平。

3、强带动力:高端制造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辐射和技术溢出,从而对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都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模式。

纵观全球各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需求——创新”模型:即从市场需求出发,依据自身强大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通过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产品生产制造的模式。该模式多为美国、日本、德国等高科技国家。

2、“引进——吸收——模仿——创新“模式:即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产业进行充分吸收、消化与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制,并结合国内的产业特点进行创新的模式。该模式多为技术水平较低、学习和模仿能力强的国家,如中国。

3、”引进——落后——再引进“模式:即只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的产业上,待技术水平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后,再次引进新的技术来支持产业的发展。该模式多位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无需花太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因此也造成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其产业价值低下。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制造业大国,但大都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利润水平较低。虽然近些年我国也会生产有一些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但其核心零部件仍旧严重依赖进口,这大大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利润流到先进技术国家。

目前,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低:相较于先进技术国家,我国过去几十年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较低,一方面因为过去国家的经济水平跟不上,另一方面也因为严重缺乏高技术研发人才,因此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大大落后于先进技术国家。

2、利润水平低: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有高利润水平的特点,但在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由于产品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仍旧大量的依赖进口,因此,大量的利润被这些国家赚去,从而使得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利润水平明显低于先进技术国家水平。

3、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也有很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但其技术水平的国际竞争力仍旧较弱,核心技术与专利仍旧在国外几个高技术水平国家手里,总体来看,我国这些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变化情况来看,据ifr的统计,年中国安装量占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安装量比重略有下滑。整体来看,2016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量最大的市场。据ifr的预测,到,中国安装量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至38.6%。

(4)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

从下游应用结构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传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20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9.5万台,约占总需求量的38.8%,仍为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是从增速来看,非汽车领域(电子、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是主要增速较快的几个领域。国内市场而言,继汽车以后,3c、家电等领域有望接棒汽车行业需求。

(5)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2)机器人产品易用性与稳定性提升。

3)机器人向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4)新型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加。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是当前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世界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

当前,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上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美、德、日等国的厂商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竞相展出高精、高速、复合化、直线电机、并联机床、五轴联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机床。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数控机床不断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床电子市场规模313亿美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机床电子市场中,数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机床电子市场总规模的63.9%。

(3)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分析。

世界机床行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当时欧洲机床最具代表性,之后向美国转移,二战之后,亚洲才得以迅速崛起。随着世界科技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目前,欧盟、亚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全球数控机床应用领域分析。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2)高速化。

3)高可靠性。

4)系统化。

5)微型化。

6)智能化。

7)由传统的万能机床向机床功能专用化和产品多样化发展。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工业化发达国家中,且产业集中度高企。

以智能控制系统为例,全球前50家企业排行榜中74%为美德日企业,入榜企业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各有13家,其次是日本有11家企业,其后相对居多的国家是英国和瑞士,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半数是美国企业,其企业竞争力可见一斑;在50家企业收入总额中,44%为前5家企业据有,第1位企业的收入是第10位的4倍、第50位的51倍,50位企业的收入中位是第14位企业,可见行业巨头企业垄断之势。

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为常见的模式。领先的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布局。在技术战略方面,企业更加重视依托其核心技术产品的针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以适应于用户更为个性化、高效能、低耗能等需求。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二)国外智能制造经验借鉴。

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改进引资环境构建良好的产业政策体系。

我国制造业一直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也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下进行,要继续吸引各国新技术及经验,保持对高端产业引进与对外产业转移的双向开放,在开放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做强我国制造业。

打造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完善产业布局。

在我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宜借鉴美国经验,加强政府对制造业发展和全国区域布局的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创新系统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在全国各地形成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1、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2、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处阶段分析。

自从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之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我国颁布的《智能制造2025》可以视为中国版本的“工业4.0”。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所处阶段仍然较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政府及企业已开始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是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在到《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二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2016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此外还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包括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但智能制造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旧依赖于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在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目前的竞争状况汇总如下:

(二)中国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如下:

(1)云计算正处于产业初期阶段。

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2015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其中iaas市场总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2)云计算产业链正在形成。

随着政府以及it厂商的积极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2、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分。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

3、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分析。

(1)行业主要的领先企业。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各领域主要领先厂商主要如下:

(2)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目前,中国共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的特征突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成渝、东北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竞争格局。

综合来看,中国云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因此竞争的态势还不是很明朗。整个市场还是很分散,集中度较低。

4、中国云计算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尽管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也仍未形成,但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的云计算概念已经为国内外it企业所迅速跟进,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同时许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集团也整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未来,云计算成为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新一轮重大革命的观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国大数据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概况。

(1)大数据产业政策现状。

国家通过“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开展了大数据技术有关的研究。

(2)大数据生命周期分析。

就目前而言,大数据产品还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并且仍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和障碍。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中国仍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初创期。

2、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析。

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大约为1038亿元,2015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92亿元,2016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2453亿元。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所形成的价值正在快速提升。

3、中国大数据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4、中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成为核心。

大数据的重心将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渡到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这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即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也可通过正反馈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据麦肯锡测算,大数据的应用每年潜在可为美国医疗健康业和欧洲政府分别节省3000亿美元和1000亿欧元,利用个人位置信息潜在可创造出6000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大数据应用有远超万亿美元的市场。

(2)大数据为信息安全带来发展契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it技术逐渐步入主流,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个人消费者也将被大数据包围。大数据渗透至商业行为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数据,使得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3)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增速加快。

大数据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分为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领域。综合各领域国内外竞争态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将加快增速,云计算将具有更大发展潜力,三者将构成产业链中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根据权威机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6%。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并有望在20达到25%。

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明显,表现为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电子设备、汽车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产销和效益增速均维持高位,带动了行业整体景气度的回升,而与产能过剩和污染相关的普通农机装备、石化设备等产业增长放缓。总体来看,智能化、绿色化、向服务转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而传统装备制造业却在苦苦挣扎,形成了明显的分化局面。

从需求侧看,装备制造业是生产和生活工具,传统行业升级需要新型、高端的装备制造产品,这种需求同时也拉动了装备制造业升级,而传统的装备制造产品还难以适应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从供给侧看,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正进一步深化,装备制造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协作不断升级,技术推动了装备制造业升级和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铁动车组、国产大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等领域核心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软件控制系统等基础制造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强调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多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进行技术突破,并提出了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的重要趋势,全方位描绘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路线。规划同时也强调了要重视“四基”发展,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由此可见,我国装备制造业将在传统和高端两个领域齐头并进。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既要通过加大投研投入,保证尖端技术的不断突破,也要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两化融合,整改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下限。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将会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速度要追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分化现象也应该会越来越不明显,从而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装备制造业工作报告范文怎么写篇九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近3中,制造业的出现和工业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文章对制造业历史地位、现在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科学分析.阐述了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的中心,技术进步的主要舞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国防安全的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还有很大差距.在现存的不平等、不合理的世界秩序中,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21世纪我国制造业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建立起先进、强大的中国制造业.

作者:宋健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38刊名:中国工程科学istic英文刊名:engineeringscience年,卷(期):4(10)分类号:n09t-1关键词:制造业工业化现代化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