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52:35 页码:10
2023年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7篇)
2023-11-11 06:52:35    小编:ZTFB

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多读点好书。在总结中,要注重事实的客观、准确和全面。以下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都非常值得学习。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一

摘要:分析了煤炭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推行“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管理是主题,制度是基础,创新是灵魂,改革是动力;同时还要有与之配套的保证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责任法人制度内部市场创新经营方法步骤实践成效。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经营是龙头,经营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赫伯特・西蒙教授告诉我们:“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因此,搞好企业这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研究市场、改善经营抓起,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开展经营创新,这是搞好企业管理的新课题。几年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矿从市场竞争与企业的实际出发,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认识来开展全面的经营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分阶段在全矿范围内推行了“一项制度”、“三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原煤产量逐年大幅递增,经济效益稳步攀升,全员效率提高到吨/工,矿井生产模式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企业管理迈上健康高效、超常规的发展轨道。

1、矿井概况。

**煤矿是古交矿区最后一座现代化特大型矿井,于1988年8月开工建设至10月31日建成试生产,1月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吨,井田面积71km2,储量10.48亿吨,可采储量6.4亿吨,共有可采煤层13层,主要可采煤层3层,即山西组2#煤层,太原群的8#、9#煤层,煤种以焦煤为主,肥煤次之,还有少量瘦煤、贫煤。地层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单斜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瓦斯涌出量大,全井田带压开采。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副立联合开拓,分为+750和+650两个水平,初期开采为+750水平,服务年限47.9年。

2、“一项制度”、“三化”管理的内涵及重点。

2.1一项制度,即“现任法人”管理制度,就是以法人责任形式,确立矿所属各单位、各部门为责任主体,以行政一把手为责任法人代表,党委书记为责任保证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中的其他成员为其分管范围内的责任人。以落实责任为核心,层层建立以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体的责任目标体系,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综合考核的管理制度。

2.2三化管理,即内部市场化、工作标准化、考核制度化。

1)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就是通过企业管理机制再造,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以各部门和单位工作为内部市场的经营主体,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各市场主体之间按市场的原则运行,依据统一的内部价格,进行经济往来。大市场之间的经济活动由矿市场化管理办公室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内部市场机制在全矿线与线之间、线与各基层单位之间、基层单位与各班组之间以及班组与班组之间,形成规范的有偿往来利益制约的关系,变过去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为行政隶属和经济关系的有机结合,做到以市场统一矿井管理的行为,以市场调控矿井管理的节奏,使矿井内部的管理活动与市场接轨。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二

茶产品市场营销的重点在于管理,而管理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地掌握茶产品消费市场以及消费者对茶产品的需求,并且使茶产品能够适应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茶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简单的茶产品的销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简单来说,茶产品的市场营销指的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市场行情的掌握,从而达到企业赢利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进行管理和规划,使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创造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若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市场营销的技巧,从市场调查入手,分析顾客对相关领域茶产品的需求,并针对这一需求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的最终盈利和发展。

(一)产品策略。

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首先要减少产品的种类,尽量减少与其他产品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净化茶饮料原料的来源,以保证茶饮料的口感,同时,茶种类的精简也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者特点,进一步开发茶饮料市场,企业应该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着重开发出新口味的茶饮品,开发的新饮品的价值就在于要适应广大消费者消费心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针对新的消费市场开发出具有独特品味和特点的茶饮料产品,能够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以达到快速打开新饮品消费市场的目的。

(二)价格策略。

1、新产品价格策略。

根据新产品的生产定位以及实际的生产成本来确定新产品的价位范围,新产品价位的确定要充分参考新产品的技术成本以及新产品的原料成本。在新产品上市初期,可以采用体验式营销的策略来迅速的打开市场,让消费者试饮新产品,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从而促进消费者的消费。同时,简洁大方的茶饮品包装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又可以使上市初期的产品更加具有价格优势,当然,在新产品上市初期,产品的定价也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成本核算而最终确定的。

2、原有产品的'价格策略。

对于原有产品的价格策略,应该是建立在稳定的价格调控机制上的。由于现代市场上的茶饮品种类繁多且其生产工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种饮品的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为了使企业生产的茶饮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就要不断的完善产品的质量品质,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调节产品的价格,当然,为了防止因产品的价格调整而造成的混乱,便于消费者和经销商对于商品价格调整的适应与接受,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特点制定相对稳定的价格调整机制,对本公司的饮品进行市场调研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从而制定出固定的调价时间和切实可行的调价方案,向社会公众公布,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价格中所包含的商品的价值,有助于消费者接受产品调价的事实。

3、加强价格监管。

对企业中的产品实行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定价标准,产品价格的统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企业的实力。此外,产品价格的统一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各方之间相对稳定的收益,防jl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经销商的区别定价或者是讨价还价而造成的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受损。在对茶产品进行定价时,应充分的考虑茶产品的综合成本,加强销售过程中的价格把控,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产品定价,明码标价,同时通过对零售商定价进行指导和建议,做到对零售商的统一管理,减少因产品价格不统一造成的产品经营和管理的问题,以求赢得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信任,同时,企业中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市场监督部门,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引导。

(三)渠道策略。

想要让商品能够快速的占领消费市场,就要不断的拓宽销售渠道。现代企业的茶饮料产品的消费者分布广泛,专卖店这种营销方式较为适合需求量少的消费者,因此,为了快速的拓展茶饮料产品的消费市场,公司应该有目的地增加商品销售渠道。随着社会大众需求的不断增加,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加上网络化的发展,企业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要将电子商务作为销售的一种新形式。具有销售过程简单以及需求量大等特点,现代茶饮料通过网络销售是一个绝佳途径。(四)品牌形象策略品牌形象策略最先由美国提出,这一策略的核心意在突出某一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独特性,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以放大该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的差异。着力于塑造企业品牌形象能够有效的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使顾客在今后的消费活动中更加认同企业品牌,最终使企业的产品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一)组织保障。

在公司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对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公司整个的发展体系的构建需要公司以及其相应的组织架构来实现,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结果。当然,公司的组织架构也不是随便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随着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来逐步的发展,它必须根据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来不断的进行调整。

(二)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作用。公司在发展中不断的开拓市场、创新产品以及树立公司形象都需要有经验、素质高、知识面广的年轻人才来支撑。同时,公司想要获得更多的人才,既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也要注意外部人才的引进,多种渠道同时进行。以保证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体制,从管理层面上保障公司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

(三)文化保障。

在企业发展的整个体系中,企业的文化可以说是企业整个体系的核心要素,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为了培养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就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使员工在工作中形成向心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企业环境的建设可以使员工增强自身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公司的文化建设中,公司中的领导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给其他的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企业的价值观设定要与公司建设的文化氛围以及企业的发展使命相适应,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此外,公司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创造出一个团结、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尊重工作中的每一个人,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后,对企业中现有的激励制度要不断的进行完善,针对于公司以及社会中的多能型人才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为员工搭建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个人发展平台。当然,在公司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引导公司的员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并将“平等、开放、合作”作为公司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推动性价值观念,加强公司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使公司的指令和员工对公司各方面的反馈能够有效的传达,当然,还要让每一位员工将产品的发展市场作为工作的中心,以顾客为出发点,树立良好的生产与服务意识,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氛围的建设。

(四)信息保障。

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保障可以有效的保证公司的信息的有效获得和合理的使用,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了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公司的营销策略,公司需要加强自身对信息化的领导和管理,引进先进的营销管理系统,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公司信息管理的软件及硬件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时效的信息化管理和考核制度。

四、结语。

本文从市场营销的概念入手,深入的分析了中小茶饮料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和经营策略,提出了中国茶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产品、增强产品的品牌意识以及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充分分析了中国茶企业发展的出路以及适合于小型茶企业发展的营销模式,为中小茶饮料企业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基础。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三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员工,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不同角度针对怎样才能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同行业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内涵,在原有内容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社会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开始出发,在管理工作中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相契合。

不管任何规模任何行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大企业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投入了很多精力,石油企业也是如此。然而当前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中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

当前大部分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并不深刻,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受到自身觉悟的限制,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偏颇,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繁琐的、程序化的工作感到厌倦,管理者将多数经理放在了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思想政治工作明显滞后。

2.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当前一些石油企业会定期组织员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大部分仅限于政工部门的职工,根本没有落实到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中,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俨然成了走过场,对于员工思想觉悟的提升起不到丝毫效果。

3.未明确思想政治岗位职责。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指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岗位职责,即使一些企业将其写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多数情况下也是含糊不清的。此外,当前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水平都不高,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

石油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已经非常紧迫。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系统性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不管任何规模任何行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大企业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投入了很多精力,石油企业也是如此。然而当前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中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作机制中来。

当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盛行“一岗双责”,这是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的一种提升,在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同时在执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尽职尽责。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到考核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奖惩机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推动,同时还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起到巩固性作用。

3.将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二者的目标可以对员工热情起到激发性作用,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发挥出来,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的契合点上,应明确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工作思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首先启动“事前”的思维,提前将员工的思想动员工作做好,使企业员工及时了解事项的推进过程,减少事项实施以后员工产生的抵触性心理;在“事中”环节,应利用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不同方面的利益进行协调,以减少对以后工作的影响;在“事后”环节中,大部分都与利益调整相关,因此必须将思想工作做好,对管理成果起到巩固性作用,最终使人力资源改革的目标得到实现。

三、结语。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石油企业中积极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内部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想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必须清晰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的契合点,科学认识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解决办法,最终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影响下,对企业的内在管理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完善本身内在管理机制,才会在目前严峻的经济背景下完成自我的长远发展。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创新管理策略,削减经济态势以及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制约。另外,目前的企业管理思想在一定层次上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不能为企业指明前进的道路,领导者一定要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系统进行改革,增强对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一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的竞争观念,努力实现与市场经济发展步调一致。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就工匠精神与企业管理进行分析阐述。工匠精神的养成应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抓起,使更多的人具有敬业态度、人格品质与专业能力。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弘扬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重视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拥有优良的基因,方可获得卓越绩效与持续成功。

关键词:工匠精神;企业治理;价值观;企业文化。

一、工匠精神的本质。

工匠精神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个方面:敬业与专业。

1.敬业。

敬业表达的是工作态度,支撑态度的是价值观。态度是价值观的外显。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与言行举止总是受其价值观支配的。态度决定努力的程度,价值观决定方向。认真、负责、积极、创新、执著、热爱、注重细节、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完美主义、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等,可归入态度范畴。公正、博爱、尊重规律、坚持真理、诚信、谦卑、服务、淡泊名利、敬畏、敬天爱人、奉献、牺牲等,展示的是品质与价值观。

2.专业。

专业是对技能、能力和业绩的表达,其核心是能力,业绩是能力加敬业的果实。专业能力是长期探索和不断积累的结果。工匠的专业能力可能来自师傅多年的言传身教,或家族的世代传承,或者个人千百次的锤炼。无论精湛的手艺缘何习得,都离不开个人的持续努力与不断创新。专业能力的获得离不开敬业态度的支撑与引导。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没有敬业态度与品质,不可能练就专业能力。再从字面上看,“工匠”一词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一词有四种解释:一是意识、灵魂,二是实质,要旨,三是生气、活力,四是意志。两词合体之工匠精神表达的也是精神(灵魂)的作用与力量。综上,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敬业加专业。敬业表达的是态度和品质,专业表达的是能力。要想获得工匠精神,要从态度、品质、能力三个方面修炼,其核心是品质,即价值观的养成。1前德国人设计修建的青岛城市排水系统,今天仍是国人的榜样。正是工匠精神确保了德、日产品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二、工匠精神的养成。

当下许多企业面临共同难题,即便出高薪,也难招到满意的员工,只好降低标准,退而求其次。对企业而言,除了看重专业技能外,企业更关注敬业精神,即员工的态度与品质。招不到具有敬业精神员工的原因之一,是国内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普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态度与品质的.教育。尽管有学校开设了品德课,但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工匠精神,重点与难点是敬业精神的养成。怎么弥补这种缺失呢?这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课题,是全社会的使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下面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阐述。

1.企业层面。

需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培育出企业的工匠精神,确保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一,最高管理者应当重视并逐步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世界知名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可以解读为许多表达美德的词汇,但实质就是公正与爱。诚信也是对公正与爱的表达。企业文化还离不开追求卓越的精神。建立在公正、爱、诚信、追求卓越基础上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走向持久成功不可或缺的基因。华为的企业文化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以奋斗者为本,二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性化管理,经营管理中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不能把人当机器。而“以奋斗者为本”则强调的是,企业需要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勇于付出的人,要以他们为标杆,他们是企业生存之本。不让雷锋吃亏,强调的是公平正义,在用人、利益分配中的公正。这两点,不正是前边讲的态度与品质吗?第二,最高管理者应积极践行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和克服自我,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全体员工树立标杆,否则,企业文化只能沦为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第三,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因为现有教育体制没有敬业教育的内容,企业必须设法补课。华为大学做出了榜样。其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培训中,文化课占一半课时,内容包括诚信、自我批判、团队合作、奋斗精神、互助、责任心、敬业、服从、以客户为中心等。此外,华为大学还设了思想导师岗位,均由德高望重的人担当,负责学生的思想沟通和精神引导。第四,将企业文化融入制度体系,包括分配制度、监管体系。

2.社会层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整个社会的联动才是最有效的。第一,全社会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数代人的持续努力,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任何事情,策划先行。第二,党和政府从自身做起,为公众立标杆,带动整个社会的效法。敬业应是对每个公务员和党员的基本要求。第三,选拔德高望重的精神导师,制订可行计划,对教师队伍开展系统培训与考核,夯实教师信仰,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净化各级教师队伍,使他们不辜负“灵魂工程师”的称号。第四,鼓励开办家长美德培训学校,对家长进行免费的强制性培训,使他们成为称职的家长。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若家长缺乏精神力量,没有教育能力,是教育体系的一个潜在隐患。第五,强化媒体宣传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深度解析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手段,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精神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让主流媒体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总之,举国上下都须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美德教育,激发灵性学习潜能,使每个人都具有工匠精神,即敬业态度、人格品质、专业能力,逐渐提升社会与民族的成熟度。有了这样的大环境,企业工匠精神的养成就有了土壤和源泉。

三、工匠精神与现代企业治理。

1.企业治理的两层保障。

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两层保障:一是自律,二是他律。自律就是个人自我约束,他律是指依靠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不合法与不合规的行为。他律需要外来力量的介入,如司法部门、媒体、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机构(如监理公司、纪委巡视组)等。自律则完全仰赖于自我修养和对规则、对真理的敬畏。企业治理,也要靠这两层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自律程度依赖于个人修养与企业文化,这两者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员工的他律则靠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个人修养宜在招聘时把关,员工入职后则应当依仗企业文化这个无形但强大的力量约束。企业文化通常表达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基因对生命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好,人与人之间是服务、协作与共赢的关系,则企业内耗低,效率高,管理成本与隐性成本小,合力大,机会多;否则,人与人之间是役使、欺诈的关系,企业内部没有公正,员工之间没有互信,内耗高,效率低,管理成本与隐性成本大,形不成合力,机会自然就少。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这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共识。制度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了优秀文化基因的制度才是具有生命力。就拿绩效考评与激励制度来说,如果制度不能体现公正原则,则制度就起不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多数员工不努力,哪来效率与赢利,生存都会成问题。企业的成功,是战略、人才、技术、市场、政策、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短期的、小富即安的成功,制度与文化的作用可能不是很突出,但追求卓越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依靠文化与制度。而且,文化比制度更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利用好人才、技术、市场、政策等各种资源的重要保障。中国的百年老店与世界五百强,无不如此。哈佛商学院课堂上讨论的经典案例也在传递同样的真理。

2.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基于标准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它为国内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持续改进提供了框架。建立这些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些标准隐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要求,如公正、诚信、尊重、坚持不懈、追求质量与品质等。有些标准则明确提出了对价值观、企业文化的要求,如版的iso9001和iso9004。被荣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理论中提出或强调了人的价值观、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之父约瑟夫朱兰博士,在其大量培训与质量管理圣经《朱兰质量手册》中,也反复强调了与德鲁克同样的观点,此不赘述。其实,产品与服务质量就是人品、精神的体现。综上所述,企业要获得卓越绩效与持续成功,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拥有优良的基因,再依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敬业精神与专业能力,这样就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应对各种风险,既收获物质利益又为社会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阿迪卜塔赫尔扎德.巴哈欧拉启示录[m].北京:新纪元出版社,.

[3]约瑟夫朱兰等.朱兰质量手册(第6版):通向卓越绩效的全面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企业的交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存在诸多潜在风险。相应地,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也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税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税务问题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就会产生涉税纠纷,使企业利润遭受损失,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及相关应对措施,望各企业单位能重视税务管理,积极防范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管理;相关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因税务造成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遵守国家税收法规规定而给企业带来利益损失。在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为:政府机关检查、稽查时发现企业漏税、逃税等,或是引起补税、罚款等,更有甚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内因造成的税务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而造成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纳税意识淡薄,部分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认识不足,认为筹划的目的是少纳税、不纳税,导致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进行非法经营、投资活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类事项活动风险较高。

(2)企业办税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企业内部办税人员对国家相关税法法规的认识不明,不能及时依据税法变动做出调整,使得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未能完全按照相关税法的要求操作,引起了企业事实上的偷税、漏税行为,给企业运营带来了隐形风险。

(3)企业税收筹划不当,企业税收筹划是合法的节税筹划活动,是纳税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以降低税负为目的,对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筹划安排,选择有利于节税的生产经营方案。企业是可以通过合法的税务筹划来进行节税的,但由于部分企业税收筹划计划的不规范,不仅没能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反而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致使企业内部经济混乱,最终加大了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经常忽视筹划的机会成本,招致税负抑减效应过度,最终得不偿失。部分企业对筹划目的认识不清,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造成企业持续亏损。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受阻。

(4)错误运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会依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发展目标,颁布不同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做出调整,依据国家新政策的要求提交相关数据材料,在具备一定条件和资格的条件下,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若企业不能及时调整,故步自封,不能在政策实行时效内正确行使权利,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例如某企业错将非科研研究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当作科研研究费加计扣除政策的部分,最终被税务机关查处罚款。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国家政策内容,熟知操作程序,以免错误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活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兼并重组时,往往只重视被兼并方的资产负债情况,而忽略了被兼并方的税务核查。而被兼并方如果存在潜在的税务纠纷或是严重涉税违法事项,那么在兼并结束之后,这些隐患将由兼并企业承担,这会给兼并企业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6)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必须依靠企业内部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现行国内仍有众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残缺不整,缺少全面系统的税务管理体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许多税务风险问题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直接拖慢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2.外因造成的税务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来袭,企业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外部风险种类越来越多,潜藏风险愈来愈大。由外因所造成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市场经济变动引起的税务风险,经济全球化从潮流的冲击引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荡,在不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国内各种涉税事项多而杂,且变动频繁,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日益上升。

(2)税法体系不完善,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市场经济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税法体系仍处于完善阶段。因此而出现了税法法律法规变动频繁,若企业不能及时依法变动,则很可能导致企业违规操作、违法涉税现象的出现。税法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3)税务监督检查机关执法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税法体系的不完善,税法法规的频繁变动,部分执法机关未能严格遵照国家最新颁布的税法法规办事。且部分税务执法部门之间存在重叠现象,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执法力度不一致等因素,都会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控制税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1.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税务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会因人们的主观意识增强而消失,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增强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企业发生税务纠纷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分散税务风险,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增强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要求企业相关人员做到诚信纳税、熟知我国的税法章程、及时依据税法政策变动作出相应地调整、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会计核算体制,只有企业认真落实税务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完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相关制度。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应注重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包括税务筹划、税务风险分类、应对不同风险的措施、风险控制系统四大类。部分企业还可以借助外部税务中介机构或引进税务专家来帮助解决企业内部的税务问题。总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税收筹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3.合理避税。企业可以加大税收筹划的投入,通过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等方法实现企业合法合理的节税。企业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考究,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计划,减少企业税收压力,通过规范合理的操作,降低企业避税的风险。

4.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是决定企业日后发展情况的决定力量,因此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来控制税务风险的至关重要的。因为防范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阶级力量的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税务风险预估和做决定时,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各种方案的成本代价,谨慎防范各种情形下的风险,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5.创建良好的税企关系。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要熟练掌握税务机关的工作流程,在日常交往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树立良好的纳税人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争取到相关机关的信任,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企业只有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在某些弹性较大的税收政策中享受更大的税收优惠。企业制定的税收筹划计划必须得到税务机关的批准才得以实施,因此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防范税务风险必要手段,但在日常经营时,企业经常忽略这一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明确企业税务风险来源,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正确控制税务风险,从而缓解企业税收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变化蓬勃发展。笔者建议,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防范,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并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控制税务风险。当前,随着国家税务机关稽查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国家xx对反腐事件打击力度的加大,企业更需要谨慎守法,依法缴税,避免偷税漏税事件给企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虎段学仲张佰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识别、评估与控制》(9).

[2]王玉娟《税收筹划风险及对策研究》【m】2005.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七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一批文化企业带动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我国文化企业的重要机遇。文化产业要走改革开放后我国其他企业的发展之路:积极开拓市场,用好现代营销策略;坚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关键词]文化企业;品牌;市场;创新。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作为其中之一的企业文化产业也需要急速发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发展企业文化产业的独特之处。要加快经济的发展,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去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这就需要去做好文化企业。在我国也有一些中、小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但它们在管理体制、运营方式方面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并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去发展文化企业,如何寻找他们的发展之路。

1改革文化体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企业发展速度迅猛。我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从中央对于企业管理权利的下放,到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从公有制经济体制到公私共有的经济体制,到股份制经济,资本市场得到了逐步地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制度的改变,鼓励吸引外资,实现了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共存发展。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坎坎坷坷,历经的磨难之后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作为文化企业自身发展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甚至可以直接挪用他们的早已成功的成果,得以快速发展。但文化企业又不同于其他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将中央政府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变,分清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以经营为主还是以公益为主,事企分开,针对不同的经营目的,管理模式也应当不同。在坚持由中央政府负责公益性为主的文化事业的大方向下,兼顾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让那些有条件能够转制或脱离的经营体,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独立发展,自主经营,成为具有合法身份的独立法人企业实体,从而在企业发展和独立经营的过程中,发展企业文化,实现自我经济价值。

(2)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要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不断地进行完善。在侧重宏观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律,使文化企业朝着有条不紊的、健健康康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文化市场经济秩序。

(3)加强宏观管理固然重要,但政府机关也要兼顾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适时的为它们制订发展计划,为它们调整产品的结构指明方向,支持它们进行调整,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方向发展,不断进行企业内部的调整、改革,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的制度,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提供便利,开辟通道;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增加国内外文化企业交流的机会,扩大影响力。

2.1不断开创市场。

开创市场除了要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品牌之外,还要争取创建文化企业集团,它将产品、资本、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以知识为基础,以资本来发展知识,最终发展为产品。开拓外部市场更是如此。同时,还要注重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得到当前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改变企业营销的策略。

要善于应用现代营销手段,才能不断的开拓市场。以前,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好酒自然有人买”等销售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摒除这种想法,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做好产品的广告,提高本文化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博览会等场合,通过参加,直接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三是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广告手段,懂得“美化包装”文化产品,使其保持原有的内涵和底蕴,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新鲜感,让人眼前一亮;四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发现市场所需,及时调整产品方向,研发新的产品品种,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适合于各类人群。

2.2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意是决定文化产业成败的根本,创意时它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人曾经说过,文化产业属于创意经济;更有趣的是在英国,文化产业就被称为创意产业。在具有非常久远历史的古城,到处都遍布着文化气息,到处都是文化名人的故所,但这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并不一定活跃;而相反,在一些并不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的小地方,因为产生了很好的创意,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反而发展的很快。比如说,江苏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就发展的非常迅速,《非诚勿扰》节目红遍祖国大地,国外的人都非常喜欢,就是由创新意识来推动发展的。同时,国外的许多国家注重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比如,在加拿大的卡尔顿,就有一个科技园区,信息与软件等产业以大学为桥梁连接起来,充满了活力。而在英国的谢菲尔德,有个面积不大的创意园区,却包括了很多创意文化及建筑,共有31所之多,比如说,博物馆、中介代理、类似“798”的艺术村等。它们相互影响,组成了一条“创意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曾经说过,文化产业集智慧、文化、信息于一身,是基于文化,利用创意,发展市场,经过脑力劳动,来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

创意并非是无律可循的单一的复杂的脑力老师,通过近几年的积累,人们也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比较常用的有:分析形态、列举属性、想象等。好的创意往往并不是一个人能够想出来的,而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非常珍贵。所以,文化企业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建立创意的机制,营造各种气氛,使得更加容易地产生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如同泉眼一般,创意源源不断。充分利用我国悠久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将它们变为具有新意的、能够实行的文化产品,达到持续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

2.3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

不能认为有了好的创意就成功了,仅仅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企业还需要为创意的实现,去设计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将各类的文化结合在一块,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把企业的长处优点都体现出来。需要从五个方面全面考虑文化产品的设计,第一是利益需求;第二是为满足利益需求要具备的基本原料;第三是产品期望;第四是产品附加品;第五是最终产品。

基于这种想法,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就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1)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因为文化消费的形式多种多样,消费者也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而去选择消费,比如说,意大利歌剧、四小天鹅芭蕾舞、莫扎特交响乐等,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喜欢的;而像越剧、吕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时下流行的歌曲、郭德纲相声等都是一些大众所喜欢的。同时,还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年龄结构有关。如打高尔夫球、都市保龄球、高级商务会所等都是有高水平收入的人所喜好的;打乒乓秀、羽毛球、下象棋、围棋、逛公园、街头广场篮球等都是收入水平不高的人所爱好的,毕竟这些都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就可以进行娱乐;打太极、写写毛笔字、钓钓鱼、抖空竹、听京剧等都是中老年人喜欢做的事情,而网游、足球、排球、攀登等都是年轻一代喜欢做的;看动漫、游戏机、卡片机、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玩具、小人书等都是小孩子热衷喜好的。所有的这些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到,考虑周全,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如《马云正传》一书的出版就抓住了很多消费者的心,与当下马云创业成功的背景紧密相连,好多创业还未成功的消费者就会被深深的吸引,而没有创业的消费者就想知道马云是如何创办阿里巴巴,到淘宝,又到支付宝的呢,是如何创业成功,给我们以多大的启示与思考。在包装印刷上,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而制定了阅读版本与精装版本,以满足消费者平时看与收藏的目的,在宣传上偏重于电视媒体及平时阅读的报纸杂志等,以马云的创业历程为特色,偏重于高校或创业人群为市场。类似这样的定位,就非常成功,就能非常圆满的去把产品设计出来,并满足人们的需要。

(2)要将自身的特色文化、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所以,产品设计者要在能够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新鲜感的前提下去设计产品,善于发现特色,从而拓展销售之路。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几乎找不到两种相同的文化,比如说,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文化会不同;因为出生的民族不同,文化也会不同;当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也会发展;文化也会因为英雄人物而发生变化。各种文化不能共存,常常会产生矛盾,只能够去独立的发展。地域差异性越大,文化差异就会越明显。必须要让文化产品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保持个性。当文化成为人们的精神消费品,并与大众的审美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时,消费群体也就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文化产品。

(3)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很多民间故事、各处都有历史古迹、价值连城的文物等,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充分理解它们的真谛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优越的科学技术,才能开创、制造出新的极具新引力的文化产品。

2.4打好文化品牌这块牌。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所以更注重文化产品的品牌创造。文化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大家去熟悉它、认可它。我国有很多企业文化资源,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排他性,有能力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文化资源分散,没有什么名气,多数消费者都不知道等问题,所以,要认真分析、挑选风景风光、文化历史、少数民族风情、名胜古迹等,真正的找到在国内外具有特殊性、吸引人卖点的东西,去精心设计,制定独具个性的主题,搞出创新,打造出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3注重培养人才,走人才发展之路。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所以,对于文化企业来说,也是这样,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去培养人才,走人才发展之路。目前,文化企业多是在人才资源比较缺乏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所以需要特殊性的人才。因此,人才发展迫在眉睫,同时,道路也很曲折。

3.1营造好的气氛,将人才保护好。

当前,企业文化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所以,作为文化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现有的人才,保护好他们。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这些人呢?他们中的一些人大部分都在全国各地,如乡村、山间等,喜欢隐居生活,田园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积极地去寻找发现那些人才,因为他们都具有文化技艺或掌握传承文化的知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掘,去保护。同时,对于企业已经存在的文化人才,也要积极地去保护,发挥他们的长处,为这些人才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先把他们的心留住,才能更好地留住他们的人。

3.2重视培养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向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上转变,所以对文化产品的种类要求也越来越多,具有越来越高的文化产品的层次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应用高科技手段,这就需要文化企业的各种人才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地接触高科技事物。所以文化企业要举办人才培训班、素质提高班等来培训企业的人才,发现新人。不仅仅要培训文化专门的人才,还要培训经营管理人才,毕竟一个成功的企业,这两种人才都不能缺少。文化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搞内部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交流,进行外部培训。只有这样,经常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的提高文化企业的素质。

3.3制定引进人才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措施。

通过文化企业的培养和发现一些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如著名导演、著名编剧、一线影星、歌星、作家等,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除非遇到机遇。这些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够推动文化市场前进。目前,要与这些人才合作,主要通过高薪聘请来短期合作、交流、培训。文化企业要把重点放在人才能够为我服务,而不是属于我这个企业。制定和完善措施及政策时,要注重方法,积极吸引那些拔尖、稀缺性的人才,制定能够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的政策或制度,如给予重要职务、解决配偶的户口或工作问题等。

4始终以创新为手段,不断发展。

4.1创新思想。

要摆脱束缚企业文化发展的教条式的思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形式,积极地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文化企业要占据国际市场,需要着重发展既具有我国特色又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站在文化企业的上游、顶峰,与知名的文化企业多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地将新想法、新观念引进来,基于我国的民族特色,开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2创新制度。

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对文化企业的运营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发展的步伐,以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百家争鸣,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引进外资,促进国内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提高竞争力。

4.3创新产品(服务)。

企业要想具有活力,就必须要坚持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资源得以积累,但是,它也是组成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创造的文化产品既能够反映出历史,但不能生搬硬套历史,通过创新,来使产品能够将传统历史继承,又具有新的内容、含义,用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如现在一些旅游景点中的历史古迹,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将当时的历史事迹实时展现给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因此,无论是在表现形式、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文化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好的前景。

5结论。

由于当前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资源紧缺、经济飞速发展等,促使文化企业走上历史发展的舞台,发展文化企业成为必然,是当前的形势所趋。但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取得胜利?这就需要文化企业要具有战略眼光。只有重视研究企业营销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进而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兰培,张劲松.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初探[j].江汉论坛,(3).

[2]金毅.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锁定[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5).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4]刘玉堂,黄南珊.湖北文化资源转化策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5]邬凌云,江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八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为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是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作者:沐石作者单位:刊名:今日科技英文刊名:todayscience年,卷(期):”"(8)分类号:关键词: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九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观点满意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自身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其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把顾客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设、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在产品开发到产品售出乃至实施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企业要及时跟踪研究顾客购买的满意度,并依此设立改进目标,调节经营环节;抓住老顾客并通过老顾客为企业传播良好口碑、扩大顾客队伍。通过不断巩固和提高顾客满意度,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如果把cs经营战略同ci设立相比,可以发现:cs考虑问题的起点是顾客;ci则是企业形象;cs要建立的是企业为顾客服务、使顾客满意的系统;ci则带有较浓的推销色彩。显然,就经营观念而言,cs要比ci更深一层、更高一筹。

二、内容。

主要有这几方面:

(1)站在顾客立场上研究和设计产品。预先把顾客的“不满意”从产品本身(包括设计、制造)和供应过程中尽可能地去除,并顺应顾客的需求趋势,预先在产品上创造顾客的满意。通过发现顾客的潜在需要并设法用产品去引发这些需要,使顾客感受意想不到的满意。

(2)不断完善产品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安心和便利。

(3)十分重视顾客意见,让用户参与决策。要把处理好顾客的意见视为对创造顾客满意度的推动。据美国斯隆管理学院调查,成功的技术革新和民用新产品中,有60~80%来自用户的建议。

(4)千方百计留住老顾客。给老顾客以优惠是常见的做法,而给老顾客以关怀更能打动他们的心。最好的推销员是那些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得满意的顾客。据美国房地产行业的调查,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其中至少有一笔会成交;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欲。争取一位新顾客所发的成本是保住一位老顾客的6倍。

(5)创造厂商与顾客彼此友好和忠诚的界面,使服务手段和过程处处体现出真诚和温暖。ibm是享誉全球的电脑帝国,这家公司也以忠诚为用户服务而著称。

(6)按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组织,

首先要对顾客的需求和反映具有快速反应机制,其次,组织氛围要鼓励创新。第三,组织内部要保证通畅的双向沟通。

(7)分级授权。这是及时完成令顾客满意的服务的重要一环。如果服务工作的执行人员(从一线经理到售货员)没有充分的处理决定权,什么问题都要等待上司的指令,那是无法保证顾客满意的。虽然授权不同于分权,权责不能匹配,但通常受权人在执行过程中会增强责任意识。

三、背景。

构成cs经营战略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方法早已有之,一些企业也曾实践过。但是,作为一种潮流出现于90年代,却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经营与竞争环境的变化是cs经营战略出现的第一个原因。在买方市场时,企业利润是由强大的生产力和包括生产率与质量在内的企业竞争力带来的。现在,西方绝大多数行业已处于买方市场之中,如果不能使顾客满意,即使是“好商品”也会卖不出去。

质量观念与服务方式的变化是cs经营战略出现的第二个原因。传统的标准认为,凡是符合用户要求的就是合格产品。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新的质量观念是: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要符合用户要求,而且要比竞争对手更好。美国是世界上的汽车生产王国,但是,美国街头却到处奔驰着日本汽车。其实,美国生产的汽车质量也是很好的,但日本的汽车更能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期望,相比之下美国的汽车要略逊日本汽车一筹。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产品是由核心产品(包括产品的基本功能因素),有形产品(质量、包装、品牌、特色等组成)和附加产品(提供信贷、交货及时性、安装使用方便及售后服务组成)共三大层次构成的。现代社会中系统的服务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产品的核心部分却降到次要地位。

顾客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的变化是cs经营战略出现的第三个原因。在理性消费时代,物质不很充裕,消费者大多着眼于产品是否经久耐用,较多考虑的是质量、功能与价格三大因素,评判美产品用的是“好与坏”的标准。进入感情时代后,物质比较充裕,收入与产品价格比有所提高,价廉物美不再是顾客考虑的重点。设计、口牌及使用性能更为重要,评判产品用的是“喜欢和不喜欢”的标准,消费者往往关注产品能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他们要求得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和品牌,而且还要求与产品具有的魅力和一切为顾客着想的体贴去感动顾客。一位汽车销售商说得好:“当顾客的汽车出了毛病,你也应当为他难过”。

无论是从理论意义上还是从实践意义上看,cs确实开辟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新视野、新观念和新方法。cs经营战略热潮始于汽车业,接着导入家用电器、电脑、机械等制造业,目前已扩及至房地产、银行、证券、运输、旅游等服务行业,大有胜过ci设计之势。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

摘要: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完成企业的生产目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指挥、计划以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

企业经济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阐述了如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对经济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

1.1综合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指挥、计划以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

所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与价值形式为基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2统一性。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数据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1.3全面性。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销售过程都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经济管理涉及企业中所有部门的人员和业务,各种资金收支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不断加强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中来看,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还远远落后于其发展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对新的经济管理观念没有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的领导虽然重视战略管理观念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辅助行动,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是阻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

主要是因为,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即使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执行力较差,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服务。

2.3没有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企业领导者的危机意识不强,在进行经济管理监督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当前形势进行分析,也没有对未来企业发展中经济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预测,在经济管理中,尤其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往往使用审计手段进行经济管理监督,这样财务部门在进行企业经济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权利,导致企业经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造成企业各种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观念创新是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基础,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中应该树立新的经济管理观念,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有深入的了解,对战略管理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全局角度进行考虑。

还要在经济管理中树立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经济管理,通过这样不断的经济管理理念创新,使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能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保持一致,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在制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要保证员工在整个经济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制定相应的条款,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对经济管理制度不断优化,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还要对企业激励制度不断创新,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尊重,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人性化的激励,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3.3创新企业把内部控制。

企业要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内部控制防止,不仅要创新财务内部控制,而且要对企业其他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帮助企业建立适应当前发展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及时发现,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3.4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就需要对企业人才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制定严格的企业人力资源使用计划,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在经济管理中尽量选择一些有专业知识、并且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企业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利用新的'管理知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不仅要根据相关的管理计划和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因为在企业的发展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这就需要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有应变能力,选择灵活的管理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4.结论。

目前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是当前企业发展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采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毛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

[4]姚海鸣.关于企业经济管理中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4)。

[5]赵佳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一

摘要: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的有效实现需要进行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创新,企业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有效地推动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需要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使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

企业环境的不同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作用也是大不相同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以知识经济为主旨的经济新型特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形式的日趋显现共同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在以上因素的相互共同作用下,企业的竞争环境逐步扩大,国际地位占有的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激烈。

所以,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

企业经济管理的加强与创新,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型经济环境以及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让企业在面临激烈挑战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企业自身的发展。

管理创新应该依据理论创新,本着组织创新的目的,采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某种活动的全方位创新。

以一个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最根本的追求目标。

关收益最大化的实现一项企业中具体的系统工作。

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在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适合应该如何充分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自我发展的强化,是相关企业高层应该重要分析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制度,深化改革创新,有效运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发展得到保障,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也相应提升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国内大部分企业都经历一个长期改革创新的艰难过程,相应的,企业也取得了不少优秀的经济成果,但是,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其经济管理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制度缺失。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比较保守的,相关的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落后的,这就使得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中对企业的短期目标过分重视,同时,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十分守旧的。

目前大部分企业虽然也根据发展要求加设了管理部门,制定了具体的制度规章,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仍然是权责义务部分,归属感十分薄弱,这就导致了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落实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有的企业中制定的相关制度甚至无人监管执行。

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经济活动中却经常变更制度权限,不经过周密考虑就实施相应管理措施,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功能发挥甚缺。

(二)人力资源存忧。

有的企业中,部分人员的流动行为出现的过于频繁,这就会导致企业各项工作的衔接性较差,进度缓慢,质量堪忧。

许多企业不注重员工技能培养以及经验累积,这就会导致企业内部整合的困难度加大,企业的成本管理等工作缺乏专业人才。

还有一部分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绩效评估机制不是很有效,这就会导致企业员工平衡感的缺失,致使员工工作积极性减弱,严重地会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使得企业面临人事危机,人力资源管理存忧。

(三)管理老套。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过分单一,很多企业对经济市场的了解不充分,对经济市场的变化发展不关注,这就使得企业管理模式的过于落后,不能够推陈出新。

同时,有的企业的内部各系统权责分配不够清晰条理,系统之间相互交叉,矛盾重重,信息阻塞,这会对企业高层的决策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创新理念。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中,对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创新理念的有效认识。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科学生产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能够保障企业生产力源源不断地发展。

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创新能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经济管理的相关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核心以及现代经济发展的住旋律。

同时,企业经济管理技术的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生产活动中,唯有充分有效地运用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才能够有效地创新企业的管理技术。

企业创新理念的具体实施可以是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很好的创新氛围,从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一个优良的创新环境。

(二)完善机制。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中,要努力完善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使得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对于员工的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要提倡人性化的管理,通过激励机制的具体体现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添砖加瓦。

(三)加强培训。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要注重员工适应性的培养,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与道德水平的提高。

所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通过对员工进行一定培训,更新企业员工的管理创新理念,使其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产生一种积极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是企业员工适应性提高的目的,让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可知,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我国在面对激烈市场挑战的有效利器,是企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要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全面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3]孟晓红,兰忠君.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创新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学,2010(11)。

[4]王茜.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4)。

[5]周小兰.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j].企业经济,(02)。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确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本文第一部分就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展开了简单的介绍。文章第二部分就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从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立健全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经济管理目标及资本结构的创新、应高度重视知识管理等四个方面开展详细的论述。

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内部审核、人力资源以及诸如生产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大多数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还需要不断的进行革新。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地对管理观念进行创新并树立危机意识。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另外,在对经济管理不断进行创新的同时要深化企业改革,并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此来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处于不断的转型当中,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对其经济管理也必然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并完善,大多数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也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此种情况下,必然会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开放型、集约型、以人为本型的管理模式的建立就迫在眉睫了;其次,我国经济长期由计划经济所把持,经济的管理相对比较粗放,而且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效率低下等广泛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中。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逐步跳出短缺的圈子,正在以相对迅速的速度向“过剩”迈进,经济的增长方式也逐步的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这就给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结构、能耗、附加值等方面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在当代,信息化经济主要表现为知识经济,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应该不断地加大对信息技术等的投入和应用,企业领导层在对经营进行决策时还应注重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掌握及运用。与此同时,知识经济也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可以减少企业管理层次的数量,可以加速信息的传递与反馈速度。另外知识经济也是一种智力支持型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人员在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更新固有的知识结构,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对事物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言而总之,知识经济要求企业经济管理不断进行变革及创新。

创新对企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其次,企业发展要想得以保障就必须不断的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在管理方面的观念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从上到下的创新氛围、就管理理念来说,其创新应该具备两个比较基本的内容:意识战略管理理念,其次是危机管理理念。所谓战略管理理念的内容为:企业在制定及实施战略之前应该充分的考虑全面性及先进性。在战略的执行当中,企业还要不断的对执行方式进行革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危机管理观念指的是:危机贯穿于所有企业的发展全过程,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同而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给与危机管理充分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一般企业的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点环节。

2、建立健全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员工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企业的全面创新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企业的管理核心是人,因此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把人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关心和激励的方式使员工的能动性得以调动起来。随着知识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对其经济管理提出新要求。一方面,要求员工不断地完善并健全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掘并激发员工的能动性。

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创新一直以来都是经营目标,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单纯的对利润进行追求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在经营中必须对目标进行转变,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人员上,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本结构进行革新,是每个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点。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中要不断的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致力于对公司资本结构的改善。比如说可以利用一些国家的一些政策性的资金对自己的资本进行补充,以及通过债务的重组等来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4、应高度重视知识管理。

21世纪是知识横行的时代,知识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因此,企业在内部要强化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树立一种把技术知识视为商品的理念,并提高在生产流通领域里知识获取利润的能力。在市场上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交易,来实现知识的增值。其次,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络,通过互联网络汲取新知识、新信息。第三,注重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其潜力的发掘,因为知识管理来源于人才。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企业正大踏步的向前发展,我国企业也在不断地向世界经济靠拢,因此我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无法逾越的作用,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在经济管理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雷晓东.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2]候悦.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三

摘要:

面对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下行的压力,销售宣钢分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在前期调研、产品结构、价格制定、销售渠道、产品促销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实现了产品、效益的同步增长。

20xx年是金融危机以来钢材市场行业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钢材市场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销售宣钢分公司在深入研究并结合销售市场现状认识到,实施积极有效的调整营销策略,在新产品市场开拓、价格策略的制定、销售渠道的管理及产品促销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以增强企业活力,迎接市场挑战。

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过程,是同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制定过程相交叉的。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确定后,市场营销策略就必须为市场营销战略服务,即全力支持市场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价格策略的制定。

价格策略在营销组合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定价策略不能只考虑传统的`定价方法,即成本导向法、需求导向法、竞争导向法。而是三种定价法的协调配合,以保本价格或边际成本为下限,以需求价格为上限,以市场竞争状况为参照系,合理制定产品的价格。

企业定价策略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利用定价完成产品定位。

2、密切注意竞争者的动向与竞争者保持动态一致。

3、定价要有弹性,根据竞争压力和营销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价格,把价格作为完成营销策略的一种工具。

(二)企业的销售渠道策略。

销售渠道策略是指用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费用把产品送到顾客手里去所采用的办法。在销售渠道通常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产品因素。如名牌产品质量高、信誉好,与产品形象相呼应必然选择大型商厦作为渠道。

2、市场因素。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范围的大小、顾客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同时还要考虑竞争产品的销售途径等。

二、宣钢分公司销售策略的调整。

从市场定位来看,宣钢的产品定位于需求量较大的热轧带肋钢筋;在产品结构上,宣钢既有先进水平的品种钢、角钢产品,又有70年代就大量生产的中小型材产品;在地理位置上,宣钢处于钢材消费量最大的京津冀地区,既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又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渠道流向上,既有比较稳定的协议经销商和直供用户,又有变化繁多的中小经销商和零售用户。宣钢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地理位置和市场环境决定了必须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并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一)做好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市场瞬息万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前瞻,能使营销决策者迅速做出决断,更好地选择和利用目标市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占领市场。

1、强化市场调研,准确判断市场,提高应变能力。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虽然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自己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由业务主管领导重视调研、亲自参加调研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对内提供决策依据,对上提供参考政策。

2、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加大与终端市场的对接。

召开重点用户座谈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和经销商代表就合同兑现、结算方式、用户咨询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紧盯区域的标志性的重点工程,使宣钢的棒线产品更多的介入如北京地铁工程这样的重点工程;抓住国家项目用钢上量的机会,使宣钢的国网角钢、南网角钢在国家电网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针对目标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进行市场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地理因素及商品用途,以及产品的有效升级,如建筑型钢材要定位于基础建设活跃的京津地区,品种类产品主要以钢绳、胶线类小家电企业为目标市场,角钢型材产品则定位于发电站建设比较多的地区,宣钢生产的国网角钢、南网角钢均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国家电网的供货商。

(三)了解市场形势,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

分公司在河钢集团的领导下,没有盲目追涨杀跌,而是控制调价的节奏和力度,正确把撑市场脉搏,调整自己的价格策略和营销模式,坚持以主导产品螺纹钢引领市场和贴近市场定价策略,型材产品随行就市的定价策略,发挥了稳定螺纹钢市场价格的作用。

(四)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形成战略伙伴实现双赢。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企业营销要大力实施大户、协议户战略,通过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强强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营造“双赢”的局面。

1、充分考察,建立直供用户。

面对目前国内钢材市场总体供过于求的环境,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分公司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及时调整营销主渠道。对钢材使用企业进行调研,选择下游行业中资金状况好、用材量较大的大中型生产企业用户作为直供销售的主要目标,把直接用材大户选为直供用户。

2、设立北京、天津专卖场。

分公司建立了北京专卖场和天津专卖场,其主要目的是为当地经销商和直接客户服务,另外还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在消费淡季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减轻济钢的销售压力,同时还具有市场信息反馈快,经营风险小等优点。

3、立足本地,发展周边地区直销用户。

分公司在优化销售渠道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市场运费低、发运快、与周边企业短程对接等许多独特的优势,加大对周边市场尤其是直销市场的销售力度;同时集中发展了一批当地经销商,利用这些经销商的资金、地域优势推广宣钢产品,拓展产品覆盖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20xx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要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把“转型升级、体质增效”作为实现由大到强新跨越的战略措施,把危机看成机遇,坚定信心,调整好自己的营销战略,使企业在绝路中逢生,在困境中崛起。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四

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市场营销主要通过企业自身进行价值创造,将企业资源价值进行交换和联系,形成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将企业资源价值进行转化和提高,实现对企业资源的优化。

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营销人员要确保营销行为满足市场主要生产和价值的需要,需要对企业的商务活动进行促进,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相关效益。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企业市场营销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占据主动地位,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确保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性战略目标。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自身资源受限制,缺乏自身市场营销研发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营销出现断节,导致我国企业营销水平整体较为低下。企业不能够在商品上市后,对商品建立完善的跟进市场调查分析体统,导致收货售货渠道供求出现脱节,营销水平低下。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对自身营销不重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企业营销水平较低。一些企业认为营销是一种促销,对营销认识存在严重误区,导致企业品牌效应低下。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五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以下是“科技创新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摘要: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关键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创新驱动。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竞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相继出台重大举措,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江苏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和科教大省,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约占全球的3%,高校数量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面对新的趋势变化和现实挑战,江苏要把握好当前的机遇,发挥科教与人才、企业与产业的优势,通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牢牢掌握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为发展全局赢得新的更大空间。

一、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定,但相关提法却有不少,如联合国的“全球创新中心”、美国《有线》杂志的“全球高技术中心”和我国杜德斌教授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等。其中,联合国在《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中公布了美国硅谷、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印度班加罗尔等46个“全球创新中心”,他们都具备较强综合经济实力、丰富的科教资源、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大的企业群体、较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等特征;美国《有线》杂志则提出“全球高技术中心”的概念,把“高校培养技能工人或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稳定的跨国公司、人才创业的积极性、活跃的风险投资”作为构成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必要条件;我国杜德斌教授认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应集聚众多跨国公司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研发机构,是世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源地。这些概念和描述对我们定义“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综合考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定义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世界领先,主导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能引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全球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

2。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特征: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对本区域和周边地区持续输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人才,研发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二是产业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呈现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特征,相关核心技术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三是集聚一批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主要产品和运营模式成为行业标杆;四是形成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鲜明价值导向,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氛围浓厚,全球科技创新领袖不断涌现。

3。“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辨析。

2015年,江苏省委在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而在2014年,北京、上海先后作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从内涵的区别来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产业,即生产制造,更多地强调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而“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科技,即科学技术,更多地强调基础研究水平和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领域率先突破。从提法的共性来看,两者同属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无论是江苏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北京、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最终的目标均是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占据领跑地位,发挥引领和辐射功能;两者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建设的战略基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发展走向国际,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影响力。从区域的差异来看,江苏产业优势明显,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规模是北京的10倍、上海的4。4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gdp比重达42%,分别比北京和上海高22。4和10。4个百分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具有全球领跑和并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10830家,高于北京,约为上海的2倍;企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80%来自企业,而北京为40%、上海为63%。可以说,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符合江苏的现实基础和产业需求。而相对于江苏的产业优势,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原创能力更加突出:全国50%以上的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48%两院院士和31%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北京;全国1/3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4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于上海,部属科研机构数量仅次于北京;截至2015年,北京、上海国际论文10年累计被引用篇数分别是江苏的2。07倍、1。18倍,近10年累计被引用次数分别为江苏的2。43倍、1。40倍。

二、国内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例如,美国持续打造硅谷,确保“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英国在伦敦加快建设“英国科技城”,使其成为国际技术中心;新加坡坚持人才引进的“开放政策”和保持稳定的创新环境,加快建设“亚太创新中心”;日本政府出台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对硅谷等联合国46个“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江苏借鉴。

1。始终把科技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重要载体。

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等是世界公认的一流科技园区,它们是各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硅谷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聚集了hp、intel、google等一批超百亿美元级高科技公司,约有100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将研发总部设在硅谷;新竹在建立科技园之初选择了半导体产业集群,目前拥有全球80%的电脑主板、全球80%的图形芯片、全球70%的笔记本电脑、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扫描仪,台湾地区十大企业有7家来自新竹;韩国政府为大德地区出台《大德研究开发特区育成特别法案》,以财税减免等扶持政策保障园区发展,使其ict、生物医药、空间技术等全球领先。

2。高度重视集聚科教和人才资源。

美国加州拥有最高密度的世界级研究机构,据统计,在全球前100名大学中,加州占据10席。其中,斯坦福大学鼓励教师学生到企业兼职创业,每年都会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韩国则将科学技术研究院迁入大德园区,与临近的忠南大学、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情报通信大学、大德等大学不断输送其所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博士和硕士等高学历的人才培育及输出方面,科学院的贡献超过韩国的10%。印度班加罗尔依托高等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以及软件企业自己设立培训机构,在班加罗尔周围有10所综合大学、70家技术学院,培养15万~20万技术工人,成为班加罗尔软件外包产业兴起的重要保障。

资金投入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高强度投入才能支撑高水平创新和获取高利润回报。目前全美6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中近半数将总部设在硅谷,2013年硅谷风投总额超过50亿美元,占全美的40%;新加坡大型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增幅明显,从2011年的5。73亿新元增至2013年的8。72亿新元,年均增幅超过15%;东伦敦地区是英国风险投资较为密集的地区,风投资金规模占全国的25%和全欧洲的8%。

4。注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美国盖尔研究所发现,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25倍,50%以上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而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获得,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在日本,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政府减免中小企业专利费以激励其创新,制定《中小企业新事业活动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创新计划给予融资和税收方面援助;德国推出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创新代金券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小型企业可以使用创新代金券支付创新服务费用,目前全德国约有3万个企业开展不间断的研究活动,10万科技型企业经常性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三、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

牢牢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及顶尖水平,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开放融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渠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着力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环境,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突破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加快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把江苏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全国产业转型作出积极的示范。

1。着力加快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

(1)加强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部署。

瞄准未来战略需求和技术供给短板,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给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能力。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药创制等国家专项任务的实施,积极转化创新成果。部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进一步跟踪研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和重大科技项目、工程,聚焦重大产业方向,梳理分析数字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江苏有优势的领域,根据“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抓紧论证并启动若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

(2)集聚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源头作用,建设若干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开展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更好地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省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微结构、通信技术、水土生态等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国际合作,推动与以色列、新加坡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各地、各园区、有实力的企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实验室、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科研型国际合作大学、联合研发机构。

(3)提升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

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按照平台一流、队伍一流的标准,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依托地方和园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共建一批人才与国际贯通、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研究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全覆盖。针对“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高新园区,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创新资源整合、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衍生孵化等功能,健全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赋予省产研院在使用省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时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并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到省产研院任职或兼职,在省产研院兼职或任职的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可保留3年工作人员身份,档案工资正常晋升。

2。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1)打造有影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全面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企业融入全球研发网络,支持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企业科技园,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研发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构建产业技术研发网络,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国际创新竞争力。推动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2)提升产业科技开放创新水平。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广泛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积极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与以色列、芬兰、英国等世界创新强国,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国际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研发策略,推动加入世界主要技术标准组织,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并购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基地,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继续完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外资企业联合本土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合力支持我省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在政府审批和监管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科教单位合作,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的集群转化。鼓励地方、科技园区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支持科技园区加快集聚国内外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3)培育产业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

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推动面广量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建设工程,提高对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3。着力提升各类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

(1)大力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

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要求,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给予省级以上高新区相应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鼓励高新区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集聚科教资源。设立高新区创新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内重大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高新区财政收入中上缴省市增量部分实行全额返还,省市对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科技人员到园区创办科技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2)打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苏南模式”

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探索一体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促进城市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创新政策一体化覆盖、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3)大力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发展理念、办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致胜转变。坚持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取向,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推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腾笼换鸟”,培育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转型发展。

4。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生态,集聚世界级创新创业人才。

(1)建立富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

依托省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等,加大海外领军人才、我省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地区特色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科技企业家培育,着力培养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站在产业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家型科学技术带头人。建立产业人才滚动式培养体系,选拔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市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努力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2)构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孵化体系。

发挥创业孵化机构的产业孵育功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支持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各类众创空间的合作发展,形成涵盖创业全过程的孵化链条,推动科技服务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3)强化金融资本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

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机构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动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各产业部门基金统筹联动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联合布局资金链,发展“首投、首贷、首保”,优先支持初创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推进“人才贷”、科技保险、科技物业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科技信贷机构体系,加快聚集国内外金融服务资源。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民营企业迎来了“春天”。从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民营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科学的经营经验,管理方法落后以及经济效益水平低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这些企业仍然需要面对着国内外残酷的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的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壮大就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管理。对于强化与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就针对企业管理与创新内涵的研究着手,探讨了我国企业管理强化与创新的基本内涵,对企业的创新经济管理进行了若干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实行,大量的民营、私营企业开始活跃起来,已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成为了我国人均cdp增长,提供社会就业的中流砥柱。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民营与私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国营企业来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企业自身也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如果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的就是进行创新经济管理。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一步,能够让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许多企业都开展了对传统的管理思路与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反思。可以说对企业的创新作为企业的二次创业的动力能够最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管理创新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过程中,需要对“创新”一词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学术界针对“创新”一词给出了多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些学者认为管理创新的主体是现代企业,而且创新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组织创新,具体而言,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近些年来,随着企业的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在管理创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则是将所有权与管理予以分离,实践证明,这一创新活动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费用,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还有些学者认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创新,为了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产品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使企业产品能够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且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需要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管理创新的重点应该是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引进新型的资源整合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在资源整合创新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得到细节管理工作。例如:提出全新的经营策略有效地实施;创新组织机构有效地运作;设计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某一项企业制度的创新等等。总而言之,从上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可以给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在对创新管理具体定义中,应该将其看作是根据产品市场的变化,重新整合生产的要素,从而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生产与服务于市场,同时能够达到满足之身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能够尽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经济的基本内容。

发展创新管理经济,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效衔接,而彼此衔接的关键则是创新。需要增强企业的经济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核心与袁泉动力,能够用观念创新与制度创新、经济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基础,坚持不懈的推动创新理念。正确的观念可以更好的指导企业的行为,所以在企业必须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建设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否则,落后的管理制度所带来的也是落后的管理管理观念。在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基本的规章制度入手,这是激发企业创造力的基础,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好的约束企业人员的行为活动,从而能够在企业中建立有利于市场竞争与经营的经济化管理模式。文化的管理核心就是企业的文化发展,要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具有凝聚员工、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生产的技术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前提与有效保证,对于技术的管理企业则需要完善与加强管理,能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革新生产技术。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技术的创新可以为企业管理的创新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主动的将先进的管理经验加以实践,能够应用到管理的各项环节中去。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在管理工作方面能够做得更好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得到提升。

(一)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党中央政府提出了要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观念。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由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实到:“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八字方针。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了日前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关键词。企业在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企业在生产与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承担着对社会、环境以及利益相协调的社会责任。我国正在贯彻落实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监督体系,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协调发展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是近几年所需要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企业需要推进协调发展,能够积极的承担好社会责任,不仅仅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能够让企业树立更好的口碑,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发展中,人才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对于人才的管理使企业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才是企业的重要支撑,企业必须要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当今社会企业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人才,都强调以人为本。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舍得将钱花在培养人才身上,只有更多优秀的员工才能够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世界知名企业ibm就是因为十分重视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去试下,做到了唯才是举。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重视人才,能够充分调动起企业内部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实现“人才强企”。

(三)推动知识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营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而且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很多现代企业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管理直接影响力企业的产品的价值以及劳务价值,已经在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知识管理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改变着人类生存的方式。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则必须加强知识管理,并且以知识为基础进行不断创新,而且要积极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促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四、结束语。

对于企业来说,现如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只有不断的对自身经济管理强化与创新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要重视文化、经济以及社会责任的作用,不断进步,从而能够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大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业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篇十七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之上,细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的对策建议,研究过程中将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着眼,契合企业实际需求,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薪酬激励、绩效考评等层面,探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以此为现代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考。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着眼,依据企业岗位工作分析、员工招聘选拔、人力资源规划、薪酬激励、绩效考评管理等系列方法,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一项管理行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切实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整体协调,全面关注内部员工需求,方能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具有着人才兴企的战略需求,亟需通过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进行增大企业管理型人才、技术领军型人才、综合型营销人才的占比。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集萃,逐步构建一支能力素质优秀、懂得管理经营的企业人力资源队伍,以便支持企业的发展。

2.符合了现代企业技术型员工队伍的组织需求。

现代企业具有着一流员工队伍建设的客观需求,无论是产品研发或生产,均具有着高标准要求,为了实现公司新型产品研发项目的有效崛起,须通过一批高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支持,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方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符合了企业梯级人才队伍的补充需求。

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岗位人员流动特征较强,在生产岗位、技术岗位上具有着较强的人才补充需求,亟需通过梯级化人力资源体系优化,吸纳补充进一批待岗周期长、认真负责的专业人才,避免因可用人才过少的问题,在员工休假、人才外派,出现空岗情况时,及时补充人员,保证正常生产运作。

1.完善构建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打造梯级化人才体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环境囊括了两大层次,一是企业整体组织战略结构,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主体构成因素。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需同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吻合,以达到战略指导作用与结构支持作用的良性发挥,反之也应由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一步影响企业组织战略的制定与组织结构的设计。因此,目前企业不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更要调整人才结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须遵循动态平衡原则,即在动态发展中调整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发展战略间的相对平衡。企业人才结构须实时作出优化,优化过程中需遵循动态式、渐进式原则,确保与企业经营结构相适应,实现人力资源战略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2.专注企业人本化管理机制,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向心力。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本”管理理念,以高素质员工为中心,把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把管理制度强制性实施转化为员工的`基本素养培养,促使企业管理规范化、人性化。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合理选拔、岗位部署安排,真正将人才放于合适岗位发挥个体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人才的氛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其次,应最大化信任尊重员工,将员工视作家庭成员进行关心,为员工排忧解难,通过合理的员工管理机制设置,更容易形成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忠诚度,通过加强内部沟通,促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和谐,增强内部员工间的友好关系,增加合作、互助的机会,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

3.完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成长计划。

现阶段,企业应以岗位评价为基础,建立内外部公平性的薪酬体系。主要是要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和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达到薪酬方面的公平。公司要以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物质激励手段为基础,并以精神激励为辅助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同时,还应该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分解,配套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目标绩效考评,实现人人有目标、人人讲绩效、人人被考核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将企业目标和员工努力程度紧密结合,在绩效考核方面达到公平,并将人员晋升及员工职业生涯培训计划制定和个人能力评价等纳入到考评方法体系之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优化。从而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职业发展、培训、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绩效管理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

综上可知,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时代鲜明特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架构,方能促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主导地位。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对促进现代企业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后续企业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