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范文(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0:30:55 页码:11
2023年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范文(模板19篇)
2023-11-22 20:30:55    小编:ZTFB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一

1、“我的口罩只捐不卖”

连日来,各乡镇、社区工作人员穿梭在各家各户宣传、排查,防护口罩日渐紧缺。

他叫刘军朝,是峰迭镇咀上村村民,与妻子赵红梅在村里经营一家五金杂货铺。“通过电视、手机了解到口罩特别紧张,正好我家铺子里有2000个口罩,我的口罩只捐不卖,想全部交给政府。”刘军朝说。

峰迭镇镇长白梅花介绍,镇上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消毒预防、宣传防控知识,口罩非常紧缺。刘军朝捐赠的口罩可谓雪中送炭,目前已分发到各执勤点。

2、神秘人”助警不留名。

1月30日23时30分,卓尼县公安局的视频监控里捕捉到这样一幕画面:一名男子走到公安局的传达室旁边,从衣兜里取出两包医用型口罩,放在窗外台子上后便离开。

连日来,卓尼县融媒体中心将画面播发在媒体上,试图寻找到这名“神秘人”,但是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位网友在卓尼县融媒体app上留言说:“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小小的防护口罩彰显着拳拳爱心,这是卓尼数万群众的缩影之一,温暖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3、武汉,加油鸭!

2月1日,江苏扬州,10岁小女孩谢兰一,将一只沉甸甸的小黄鸭储蓄罐送到派出所,里面是她攒下的零花钱,共计495元,并附纸条“武汉加油!”将储蓄罐送来后,小女孩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岁末年初,本该热闹、温馨的春节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我叫xxx,xx中心卫生院的一名防疫医生。新年第一天清晨,我从老家赶回医院,来不及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风险,一心想着:作为医务工作者,参加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院领导的工作安排下,我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和密接者体温监测工作。

从1月25日起我每天穿着白大褂、防护服,戴着防护帽、口罩、手套,抱着体温计盒穿梭在石宝镇的大街小巷,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每天两次的体温监测和异常症状信息登记。随着疫情的发展,我镇疫情防控工作越来越严峻。在感染病例持续新增的同时,意味着需要体温监测人员也越来越多,工作量增加,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紧迫感也越来越强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我迅速熟悉全镇每条街的位置、环境,合理规划每天的步行路线。即便如此,一轮体温监测下来也需要花上3、4个小时,每次脱下防护服时,后背已经打湿一片,取下手套双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每天至少步行2万余步。有好几次,当我在入户爬楼梯觉得疲惫吃力的时候,当我戴着口罩一路小跑踹不上气的时候,就想想在前线抗疫、逆风前行的同行医务人员,在四处筹措防控物质、加班加点工作的医院领导,在挨家挨户排查外来人员的镇村干部,深夜还在烈烈寒风的值守交通要道的同事和民警,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出力,我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坚持下去。一天的体温监测结束后,数据登记汇总上报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因为看到记录本上没有一个异常数据,觉得一切辛苦都没有白费;二是终于可以不用再走路,因为实在迈不动腿了。

在近2个月的体温监测期内我共为14户人家61名密接者监测体温,未发生疫情扩散,所有密切接触者顺利解除医学观察。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如释重负,顺利完成了使命。

作为一名“90后”医务工作者,代表着新时代的精气神,我们怀揣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亮丽风采。这场特殊的战役于我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想,在未来,它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崇高信仰,支撑着我一路向前,并为此感到自豪!

自抗击新冠肺炎战“疫”打响以来,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余德平同志不顾自己已年近58岁,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觉悟和担当,积极响应市防控指挥部号召,主动报名参战抗疫一线,带领董山林、柯坷两名同志下沉抗疫情况较为复杂、条件较为艰苦的落驾坪社区,忠诚履职、主动作为、心系群众,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和担当,扎根社区连续奋战50余天,不论生死、不谈条件,不计报酬,做了大量艰难而卓有成效的防控工作,为落驾坪社区圆满完成此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让鲜艳的党旗和公安形象在“疫”线高高飘扬。

自2月3日起,余德平同志便带领落驾坪社区公安小组进驻社区,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最前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落驾坪社区公安小组先后担负整个社区人员查控、政令和文件宣传、紧急情况处置并担负社区3栋居民楼160户居民的入户排查等勤务,累计出动警力200余人次,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之责。

党旗在心中。

抗疫以来,落驾坪社区公安小组和社区干部、志愿者始终坚持工作一条心,防控一盘棋,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强有力的疫情防控阵线。

2月10日上午9时许,伴着初升的太阳,公安小组和社区干部,在社区门口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誓仪式。“我宣誓:我们一定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坚守一线、敢于担当!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党旗飘扬,誓言铿锵,彰显了公安小组战胜疫情必胜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在社区公安小组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四个比一比;五项措施;六不准”等措施,确保掌控每一家、每一户。既:比一比新排查出的四类人员;比一比摸排和跟踪照料特殊人群;比一比劝导管控各类人员;比一比参与多少次服务群众工作,五项措施:配合流调溯源、广开线索渠道、倒查发热门诊收治和留观对象来源、开展典型案例宣传和责任追溯、明确考核奖惩。工作中抓实“六不准”即:不准过度过激、不准超越权限、不准侮辱打骂、不准简单粗暴、不准侵害合法、不准加码走样。体现了公安民警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初心不改,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的气氛。

争当先锋、防控生命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2月3日鄂州抗疫以来,公安小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在落驾坪社区4个卡点和8个禁止出入卡点防控中,公安小组履职尽责、严守疫情防控生命线,共检查各类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车辆300余辆,劝返私自外出人员1500余人次。

2月25日下午,公安小组在社区巡查时,一名男子(史某,56岁)未戴口罩并在山腰卡点处强行冲卡,破坏卡点设施,第二天余德平同志赶到其家中对其宣传防疫政策,劝导其积极配合政府抗疫工作。但该男子不但不听劝解,反而气焰嚣张辱骂、威胁民警,见民警不退,竟然从家中拿出菜刀和匕首作势要砍人。在多次警告无效后,在此关头余德平不顾个人安危上前将男子手中的菜刀和匕首夺下。随后赶到的落驾坪派出所民警,对该男子进行了严厉批评,该男子后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向公安小组道歉并写下悔过书。

入户服务群众当家人。

“舒婆婆,我们又来看您啦!”,公安小组入户摸排来到舒婆婆家中探访慰问,还特意为老人送来了蔬菜和猪肉。民警一边将带来的生活物资交给老人,一边亲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落驾坪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里面住的70%都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员。自2月3日下社区摸排以来,余德平带领小组民警对小区住户进行调查,将相关情况详细记录,自发开展“暖心行动”,为他们送去消毒液、口罩、食物、医药等日用品和必需品。

疫情至今公安小组每日到社区居民家中量体温、送物资、宣讲政府指令、为困难群众、独居老人、残疾人送去温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共计600余次。

社区群众看到公安小组的默默付出,特意写了几封感谢信,以感谢人民的公仆。

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落驾坪社区共有3886户居民,12086名居民,社区人员多,任务重,公安小组不负党恩、不忘初心,为了全面精准掌握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分昼夜、不惧风雨时时刻刻在社区群众身边。

3月2日上午,西山街办落驾坪社区内有居民反映:因年久失修,再加上近日来阴雨连绵,落驾坪小区新2栋1单元8楼某住户家的遮雨棚发生了脱落现象,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该8楼长期无人居住无法从内部进入进行拆除工作,经现场勘查后,驻社区防疫小组立即确定组成以民警董山林为首的索降拆除小组,从外部对该遮雨棚进行拆除。准备开始索降拆除作业时,天空中突然开始下起了大雨,这给索降作业增加了极大的危险性,因为绳索、墙壁、拆除工具等都会出现打滑现象。但为了避免遮雨棚脱落对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董山林毅然决定继续进行索降拆除作业。最终,经过缜密部署,在驻社区民警余德平、柯坷以及两名驻社区干部的通力协作下,董山林成功将该脱落的遮雨棚拆除。将遮雨棚拆除后,董山林索降到地面的那一瞬间,周围围观的居民和驻社区干部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为董山林点赞。

警徽面前病毒消散。

2月20日深夜,一名女子因确诊新冠病毒不愿配合社区安排到医院治疗,公安小组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过耐心的劝解和协助该女士做完家务后,该女子被我们的行动所打动,同意去医院治疗。

2月27日下午一名有精神疾病的女子被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其家人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劝导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隔离,但是该女子就是不配合,甚至对工作人员打骂、摔东西,公安小组了解情况后,立刻穿上防护装备赶到其家中对该女子劝解,要求其立刻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到指定隔离点隔离,最终在公安小组的努力下,将这名女子送到隔离点。

防控以来公安小组每次在输送确诊人员等四类人员时,都冲锋在第一位,社区干部和群众被公安小组的行动深深的打动,并频频竖起大拇指为公安小组点赞。

至今公安小组共累计输送“四类人员”近100人。

疫情不灭,斗志不减!初心不改、使命犹在!大战决胜时刻,驻落驾坪社区公安小组定当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坚守一线,敢于担当,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所谓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时方显真情!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2月2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强调,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加强各方面支持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大医精诚者,仁心仁术也”。在这场抗疫狙击战中,无数医务人员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他们的医者仁心为我们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这既是除疴疗疾的仁心,也是护佑生命的大爱。

他们是逆行的勇士,但也是普通的凡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看到了那被面罩勒出红印的面庞,也看到了那被手套捂出痱子的双手,更看到了他们穿着防护服的睡姿,这是他们救死扶伤的印记,也是他们劳累疲惫的写照。一个多月来,已有超过2000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更有多位医务人员以身殉职,疫情“吹哨人”医生、“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徐辉医生、“白衣战士”刘智明院长,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医生的职责和担当,这让我们感动,但更让我们悲痛。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关心、爱护广大医务工作者,就是保护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近日来,全国各地相继推出关爱医务工作者的真招实招,江苏出台5方面26条政策举措,对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保护关心;陕西对医务人员实行“人对人”保障,对家属实行“人对户”保障;山东为前线医务人员送来10万个大馒头,让他们在抗疫前线也能吃到家乡味道;四川、福建给医生下达“强制休息令”,让他们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整;湖北、重庆、河南为医务人员购买专项人身保险,并适当照顾子女入学;广东、黑龙江设立了专项慰问资金,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生活……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怀,不仅体现着对医务人员的真情实意,也让医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爱人者,人恒爱之。医务人员用他们“不记报酬、无论生死”的医者仁心温暖患者、抗击疫情,我们也应投桃报李、以心交心,把我们的感激转化为关爱医务人员的实招,让他们真正情暖心更暖。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牢记使命,坚决打赢这场战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月28日上午,__镇政府院内传出一句句铿锵的誓言。由镇党委书记__同志领誓,全体党员干部在镇政府院内面向鲜红的党旗进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宣誓。

__镇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响应防疫部署工作,迅速行动,放弃节日假期休息,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深入各村开展落实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摸和防控工作。

__镇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制定《__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党员干部联村走访,摸排防控,登记从武汉回__、去过武汉以及途经武汉来__的人员情况,对他们进行体温监测。

党员干部上门发放宣传单,向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党员干部对聚众赌博,要操办酒席的村民上门做思想工作。

我是国网武汉市蔡甸区供电公司的王波。能够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殊荣,离不开国网公司、省公司、武汉公司领导的支持肯定,有幸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参加了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主办的以“顶梁柱、顶得住”为主题的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巡讲,也要感谢省市公司领导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报告会相继在北京、上海、武汉举行,我在现场讲述火神山抗疫保电和复工复产保电的经历。国务委员王勇,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辛保安出席了北京专场报告会。报告会现场反响强烈,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集中报道。

我清楚地记得,1月30日,正值疫情最严重的时刻,肖董事长亲自来火神山医院部署防疫保电工作,鼓舞士气。我记住了肖董事长的指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发扬国网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抓好防供电保障。而我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个国网人该做的、能做的工作。

我无法忘记,1月31日晚上11点49分,火神山医院全线通电。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我们累计出动施工人员1900余人次、各类施工车辆290余台次;迁移45基电杆,装设24台箱式变压器、4台10千伏环网箱。要是在平时,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至少要一个月时间,而这次,我们仅仅用了5天5夜。

我无法忘记,在这5天5夜的时间里,我们国网人确保了3.39万平方米的工地全部通电,让火神山医院的电力生命线成功架设,我们用“国网速度”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让全世界见证了供电人的“铁肩膀”“硬担当”。在全国抗疫形势严峻时刻,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3个方舱医院的同步开工。每个现场都是急难险重,每个工程都分秒必争:8小时送电大集健康谷方舱医院,2小时为妇幼方舱医院接通双电源,28小时昼夜奋战为袁家台方舱医院增容改造。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工作重点也转到了服务疫后重振上。在助力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我们又奋战在220千伏中法城变电站双电源工程建设和防汛保电等工作中。

武汉“重启”后,电网负荷和电量稳步上升,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历史同期水平。回到忙碌的生活状态,我们内心充实而安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全力推动公司战略落实到最基层,坚决做到:不向困难退半步,只向胜利添精彩,为夺取双胜利积极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举国上下医护人员增援武汉,抗击疫情进入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下沉社区,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保卫战。作为省委政法委下沉干部中的一员,杨敬贵这个朴实爽朗的土家汉子,展现了平时工作中见红旗就扛、有任务就争的秉性,主动请缨,向战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疫情当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在政法战线奋战了30年的“老同志”,杨敬贵深知越是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守住基层社区的阵地越是重要。他多次向组织请战,申请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2月14日,武汉市气温骤降,预报15日还将出现降雪。杨敬贵连夜向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燕华打电话说:“我是当兵出身,身体好得很,明天天气条件不好,让我上吧!”主动要求参加第二天省委政法委对口支援滨湖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当陈书记叮嘱他要注意保暖防护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这点苦没问题,明天就算下刀子我也要把任务完成好!”

2月15日,省委政法委第十临时党小组方泽顺、杨敬贵、王雪三名同志早早就到社区报到。根据社区安排,三人负责协助物业人员对伟鹏苑、锦绣中北、天源城三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杨敬贵主动承担起居民人数最多、情况更为复杂的锦绣中北小区西门的值守任务。该小区除岗亭外,没有其他遮风挡雨的地方,为了给社区节省紧缺的物资,他没有领取防护服,穿上自己带来的半截雨衣开始了一天的值守工作。暴雨倾盆,不到一个小时,他的衣服就从上到下湿了个透,鞋子、袜子都灌满了雨水,湿漉漉的身体在寒风中一吹,仿佛马上就要结冰。然而,他除了轮流吃午饭的半小时外,没有再要求过休息,也没有踏进过岗亭避雨,年近50岁的他以一名钢铁战士的姿态,在劝阻出行、测温登记、采购分送、公告张贴等任务中穿梭忙碌。一位本打算出门的老人看到后,感动地说:“这雨雪太大了,你赶紧避一避吧,别病倒了。就冲着你这股劲,我也不得出去啦!”还有一些想要出小区的居民,看到伫立在暴风雪中的他,听了他耐心地劝说,也都表示理解,自觉地返回家中。下午,一名战友送来了一件军用雨衣,他用10分钟的时间回到家里换了一身衣服后,又迅速返回岗位。一天的值守任务完成后,他在省委政法委机关“战疫群”中说到:“感谢组织的信任,今天的任务完成了,我经受住了考验,觉得很光荣,觉得问心无愧!”

扎根社区,冲锋在前,作风过硬。

按照疫情防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的要求,杨敬贵就地下沉社区,成为了居住地复地东湖国际三期的第一批党员志愿者。随后,在武重社区组建下沉党员突击队时,他又积极报名,主动要求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成为了党员志愿者突击队的一员。

2月17日至19日,武汉市开展疫情防控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杨敬贵首先参加了居住地东湖国际三期的入户排查工作,18日下午,根据社区安排,他挨家挨户上门对三期2号楼住户进行了排查测温,入户排查中敲门、介绍、测温、登记四个步骤,他尽量做到严格规范。三期排查任务刚刚完成,杨敬贵就接到了武重社区下达给突击队的新任务,他没顾得上吃晚饭,就立即投入到一、二期的入户排查工作。刚开始,不少居民对入户排查不理解,他就在门口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居民开门后,他既做到真诚交流,也注意保持着合理的安全距离解除居民顾虑;对不在家的人员,他逐一进行了电话核实,并预约了再次上门时间;对孕妇、重症慢性病人等特殊人员,他也留了个心,认真地进行了标注,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一天下来,一同开展排查的社区工作人员认可到“他的排查做得很专业,工作很规范,考虑得也很周到,值得我们学习”。19日上午,在得知省委政法委对口支援的滨湖社区入户排查工作人手不够时,他又主动请缨,加入到锦绣中北小区的排查工作中。

不管社区,还是单位,只要有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杨敬贵都做到了随叫随到,不讲条件。他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武重社区干部在防疫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常常与他商量,听一听他的建议;防疫工作有什么难事重活,大家也是第一个想到他;新加入的志愿者知道他后,也经常向他咨询请教。据悉,武重社区正在组建战时下沉党员临时党支部,深得大家信任的杨敬贵被推荐担任组织委员。

10多天来,杨敬贵一共参与入户集中排查工作3次,排查了3个小区4栋楼近500人;承担过5个小区的卡点值守、应急值班及突击任务20余班/次;为居民购药购物搬运分送物资50余批。对此,他说“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敏锐感知,用心用情,善思善为。

杨敬贵知道,抗击疫情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人民、发动人民,集合大家的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按照社区的号召,他积极地参与了小区志愿者队伍的筹建工作,通过微信群,与大家交流对社区防控组织、人员分组、任务分配等方面的思考。他提出的卡点值守人员不应少于2人;组建小区应急小分队负责机动管控、生活保障工作;强化楼栋长作用,以楼栋为单位做好居民需求的统计安排;分时段做好居民生活保障,上午优先保障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下午保障业主的日常需求等建议,都被社区采纳。在他的呼吁下,复地东湖国际三期志愿者工作队迅速组建,干部的热情和能量不断汇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更好保障,没有再发生过人员聚集的情况。在微信群里,杨敬贵跟志愿者们交流说“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下沉党员就要做到随叫随到,我们辛苦一点不要紧,只要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传染的可能性,我们工作就有价值。”

2月20日上午,杨敬贵与省保密局下沉干部王欣值守复地三期门岗,三名外国人执意要外出采购。凭着多年政法工作经验,杨敬贵敏锐地感知到此事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会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甚至国际影响。他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视,并与王欣、统战部下沉干部熊燃一道耐心地进行沟通解释。了解到三名外国人因小区封闭家中储备已消耗光,其饮食习惯需要购买意大利面、面包等食品。这时,门岗刚好有一位外卖小哥在送货,杨敬贵灵机一动,跟外卖小哥进行了沟通,请求其协助完成食品采购事宜。不到半个小时,他们需要的物资及时送到,三名外国人表示感谢,非常配合地返回住所。人员劝回后,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需要重视,遂向对口支援该小区的省委统战部有关领导进行了反映,社区迅速组织对辖区外籍人士进行了全面摸底,在省委统战部地支持下,委托有关高校组成专班,“一对一”做好人员沟通、生活保障及心理疏导工作。

发现隐患、排查隐患也是政法人的职业习惯,杨敬贵一边工作,一边细心的观察思考。对存在的隐患,他总是忧心忡忡,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都及时与社区干部进行交流。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工作情况的整理,疫情防控任务完成后,不管多晚,他都会将当天的工作内容整理出来,发到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在志愿者队伍中形成了正面导向,不断鼓舞着大家的干劲。10多天,他排查出社区存在消毒死角等10余处防疫隐患,编发防疫简讯简报及日志10篇。

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他说:“这段时间感受最深的是,当我们真心为群众考虑,真情与群众沟通,再难的事也就不难了。现在,支持我们、理解我们、参与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我以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感到光荣,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

“大家戴好口罩,迅速买菜,出来一次就多买一点,今天回去了就不要再出门。回家要勤洗手、多消毒。”一大早,某某区某某街道某某农贸市场里又响起了喇叭声。

“张书记来了,大家快点买,买了早点回去宅起,该干么干么。”伴随着越来越近的喇叭声,有居民在私下里窃窃私语,但同时也加快了买菜的速度。

原来,这喊话声是某某街道某某社区党委书记某某的声音,连日来,每天早上7:30,她都会准时在辖区的农贸市场驻守,拿起喇叭劝导买菜的居民“速战速决”,若是看到市场上有人没戴口罩,某某马上就递上一个,看到有人因为买菜起争执,赶紧上前劝离,等当天市场生意结束关门时,某某还要督促市场管理方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因为某某素有“铁娘子”之称,市场摊贩和居民自觉性便大大增强了。

为做好防疫工作,某某费了很多心思,某某社区老旧小区多、开放式小区多,某某就用铁丝固定做“栅栏”,贴上告知单,将开放式的农转非小区变成“封闭式小区”;她还组织人员在农转非小区设立8个流动检测点,对进出人员作好登记和体温检测。

“张书记是带病在坚持工作,母亲也需要人照顾,疫情当前,为了大家的安全走街串巷真不容易,请大家要支持工作。”知情的居民小组长参与劝导时都会在一旁“帮腔”。

原来,2019年底,某某被查出患有腰部病毒性疱疹,一直饱受病痛折磨。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更让她腰部疼痛难忍,但她没有去医院复诊,她认为当前的防疫工作更为重要。

“幺女儿,你要注意安全哈,走街串巷时做好防护哟。”可怜天下父母心,某某病床上的母亲每天都要叮嘱她几句。接到返岗命令,某某毅然放弃了与妈妈待在一起的机会,将病床上的妈妈交给年迈的爸爸照顾,投入到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先有大家、再有小家,疫情防控情况紧急,容不得我有半点犹豫。”她斩钉截铁地说。

“特殊时期,我们多努力一点,多辛苦一点,工作做扎实一点,筑牢社区第一道防线,老百姓就能多一些平安。而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给工作人员打气,这段时间,她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的带动下,某某社区成立了党员突击队,目前已有68名共产党员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深入社区一线,协助做好排查防控、宣传巡逻等工作。

“好险!老人平安无事。”给医院打完随访电话,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支援医师陈西良长舒了一口气。3月12日下午,例行查房行将结束,护理员突然发现一名老年患者的神色不对劲,口齿不清,口水不住地往下流。

“可能是脑梗!”结合平时的健康档案,陈西良马上判断病情,示意一旁的护理员迅速联系转院,“还好比较及时,目前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

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来自安徽的26名医护人员和两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养老服务志愿队,为64名高龄老人提供了暖心的抗疫援助。

“老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养老院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安徽养老服务队行政领队曹增皊介绍,在这个容纳800多人的大型福利院里,入住率达到98%,且以高龄老人为主。

形势严峻,任务艰巨。2月23日,安徽省民政厅紧急组建一支养老服务队奔赴武汉对口支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补充养老服务力量。以曹增皊为领队的一支队伍临危受命,成为这栋老年公寓的守护者。

对护理员来说,照护老人是一项常规工作。但疫情期间,每次照护都变成了考验。

“接管院区的3层自理区,共居住着64名老人,最大的已96岁,最小的也有80岁,其中80%以上的老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护理起来难度较大。”陈西良说,更重要的是,由于岁数较大,不少老人的自我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相对薄弱,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放下行囊,服务队便开始分组排班,分阶段接管。“先按照防控要求和培训内容,设立4个不同等级的活动区域,并将防护物资发放到位,以便能有序开展工作。”曹增皊说,随后为所有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学观察,动态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使护理服务规范有序,“服务队目前正在督促院方制定后续疫情防控的具体方案,协助他们进行人员培训,提高院区自身的防护和服务能力。”

对老人而言,除了做好防控,还要悉心关爱。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每名队员都千方百计呵护老人。

“我们初来乍到,又套着一身防护服,老人们看到我们难免紧张。”初入院区,护理员刘雨婷拿起签字笔,在外层的隔离衣背后大大地写上“爷爷奶奶,我爱你们”。“这样我哪怕转身,他们也不会有距离感。”刘雨婷说。

前几天,上午值班快结束时,一位老人老远喊住了陈西良,请他帮忙穿针引线。“当时戴着防护眼罩和两层手套,手指僵直,眼罩还不住地起雾,本来两分钟的事儿足足用了20分钟才穿进去。”陈西良说,“穿好时,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不停跟我说谢谢。那一刻,我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关爱,自己的服务一定要做得细之又细。”

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情时刻。

“为所有老人测完体温,再做完楼道消毒,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陈西良记得,没过多久,一位老人拿了一杯酸奶过来给我喝,“当时戴着口罩不能进食,但心里涌上一股感动,感觉老人像是自己的亲人。”

如今,在这支队伍的精心照护下,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织起了一张又严又细的疫情防控网,爱的暖流汩汩涌动。“前两天,第四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都挺好。”曹增皊说。

“作为退役军人,我要做我该做的”

疫情就是命令,参战无需召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名退役军人主动参与到战“疫”一线,用不同的方式参加这场特殊的战役,以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初心使命。2月3日,城中区伤残退役军人_捐出15000元的伤残抚恤金,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购买消毒和防护物品。

_,男,73岁,中共党员,1970年入伍,1973年参加执勤任务右手臂受伤,导致八级伤残,1975年退役,1986年5月入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时时刻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劝导身边人听从社区指挥,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减少疫情传播。当看到不断发展的疫情态势,看到无数不辞辛苦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物资,重复使用口罩以及防护用品,甚至出现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况,_十分忧心,2月3日,他来到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15000元的伤残抚恤金交到了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手中,让其转捐至区红十字会,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购买消毒和防护物品。

他说:“我不能到一线去帮忙,作为退役军人,我要做我该做的。虽然我已经不是军人,但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没有在我心里褪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愿意拿出我一年的伤残抚恤金为一线工作人员购买防护物品,但是疫情当前,医用物资十分紧缺,我没有途径,买不到口罩、防护物品,希望你们用这个钱为一线工作的同志买一些消毒和防护物品,保护好他们,才能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持久战。”当工作人员代表政府感谢他时,他却说:“此事不要宣扬,疫情面前,以这种方式参加特殊战役是军人的责任,国家给我们发放抚恤金,今天我拿出来只是换一种方式参加这场特殊的战役。”

随后,_还到社区申请成为志愿者,主动请缨投身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社区婉拒了老人的请求。

灾难无情,人有情,总是会有一些人在灾难面前关心他人,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却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_的义举让人动容,充分体现了退役军人的社会担当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退役不退色的英雄本色。一声“到”!一生到!在这场疫情战斗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像_这样的温暖身影,他们踊跃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当起了“志愿者”,成为“宣传员”,成为社区的“左膀右臂”,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临危不惧,本色不改,担当依旧,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有这许许多多这样勇于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才更加坚定了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心。

1.“我必须跑得更快!”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坚守抗疫最前线,连续奋战30余天。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2.“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

这是一个24岁护士的话,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她毫不犹豫背起行囊。此刻,作为儿女,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中担心自己的母亲。

3.大爱大孝感动抗疫一线。

2月11日下午,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疾病在老家去世。得知这个消息,吴亚玲泪如雨下。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怀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吴亚玲继续她的工作。

4.给警察送口罩不留名的小伙子。

安徽六安一个小伙子,给当地派出所抱来了500个口罩,放下后只说了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接着就跑走了。警察追出去挽留,小伙子边逃跑边摆手示意不用了,警察敬礼目送。

5.开大货车给武汉送物资的大姐。

近日,一辆装载着31吨酒精的大货车到达了武汉的物资点,是一位40多岁的女司机连夜送过来的。她从成都独自开车,开了将近24小时,才把酒精送到武汉。送到后,这位女司机婉拒了武汉工作人员的感谢,继续干活,帮着卸货。

6.火神山的“摆渡人”

1月30日开始,从早到晚,庞益兵在工地与停车点间往返百余次,免费接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被誉为“火神山的摆渡人”。

7.我的名字叫知恩者。

浙江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放了一沓百元大钞后转身就走。工作人员想让老爷子留下名字,他却说:“知恩者!”后来人们才知道,老人83岁,年轻时受资助免费上过学。

8.我的名字叫中国人。

1月31日,南京交警在宁杭高速检查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口罩。而当问及车主姓名时,对方只留名“中国人”。

9.我的名字叫中华儿女。

美国洛杉矶几位年轻华人,买了一批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他们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才买到,但没有留名字。义工告知中国清关必须要留名,他们商量了一下,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

上海多个小区的电梯,都有居民悄悄放上了“电梯按键一次性专用纸巾”,避免与电梯按键上的细菌病毒接触。也许没人知道是谁提供的纸巾,但这份细致和共渡难关的信念,让人感动!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某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共产党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某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某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14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发动村民群众,我们就是“门神”

村干部就是村子的守护者。“在网上看到有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就像村民家里门上过年贴的“门神”,我们替村民群众把好这个门,把疫情关在门外。”黄某党总支书记宣义剑开玩笑说。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轻松,但责任很是沉重。村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村干部说一百遍,似乎在他们眼里,都是多余的废话。我们当“门神”,村民就要自觉关门,我们不仅要防控疫情,还要看住村民,让疫情不在这里传播。村民群众自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一定要发动群众,共产党人的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疫情防控,贵在群防群治,群众不参与,疫情难根除。村居干部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舆情引导、防疫宣传,村上大喇叭喊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海报贴起来,一封信发到人手一份,把手机都用起来,抖音短视频、微信发起来,能用的宣传手段一样不落。持续的宣传之下,村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响应,主动参与,采取各种方式,严防人员流动,取消各种宴会、聚会、集会,宾馆、餐馆、网吧、菜市场等全部关停,现在村干部要到所辖的自然村开展排查检测,都要提前跟村里人申请。村民群众都说,村干部是我们的“门神”。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在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大家起吃团圆饭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有这样的一群“逆行者”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牺牲了与家人们团聚的机会;在大家举杯高呼时,“逆行者”们正在与病毒做斗争保护着我们的生命……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再累再苦也要为国家做贡献,为民族做贡献!

整个寒假我足不出户,除了写作业之外,我每天都会阅读新闻,其中有许多新闻,温暖人心。我站在窗台边,刷着新闻。其中最让我关注的就是疫情发展的情况,有喜也有悲,有笑也有泪……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毫无生机的树木,我心灰意冷。接着,“逆行者”这三个刺眼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帘。“逆行者?”我暗中自问道,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年龄高达84岁的钟南山爷爷。

在2020年1月18日的上午,他在深圳连夜抢救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病例之后,乘坐高铁返回广州,连饭都顾不上吃,便去往武汉。但因为座位太少人太多,只能将他安排在了餐车的一角。照片上的钟南山爷爷由于工作大疲劳在车上便熟睡了,他那脸上一条又一条的皱纹写满了忧愁。本在他的这个年纪,可以在家享福,但他却选择了前去逆行支援武汉,去前线奋斗。当钟南山爷爷听到,人们自发在街道上面唱起了国歌时。心里面十分的激动,眼中饱含着泪水。在“白衣天使”的这个队伍中,还有许多人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站在一线抗击疫情,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让我们起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在我们的社区或者小区中,也有这一群“看似不起眼”的“逆行者”他们是:保安以及环卫工人们。其中令我最钦佩的也就是保安了们的职责犹如泰山一样重。他们进入小区的人测量体温,还要没日没夜的保护我们的安全。他们是我们的“保护伞。

这个春节,家庭的团圆,平安喜乐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这背后有千千万万的“逆行者”在背后默默付出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他们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至10个小时,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次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1.“我必须跑得更快!”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坚守抗疫最前线,连续奋战30余天。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2.“不要播我的名字,妈妈看了会担心。”

这是一个24岁护士的话,在得知自己要去支援武汉时,她毫不犹豫背起行囊。此刻,作为儿女,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中担心自己的母亲。

3.大爱大孝感动抗疫一线。

2月11日下午,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疾病在老家去世。得知这个消息,吴亚玲泪如雨下。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怀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吴亚玲继续她的工作。

4.给警察送口罩不留名的小伙子。

安徽六安一个小伙子,给当地派出所抱来了500个口罩,放下后只说了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接着就跑走了。警察追出去挽留,小伙子边逃跑边摆手示意不用了,警察敬礼目送。

5.开大货车给武汉送物资的大姐。

近日,一辆装载着31吨酒精的大货车到达了武汉的物资点,是一位40多岁的女司机连夜送过来的。她从成都独自开车,开了将近24小时,才把酒精送到武汉。送到后,这位女司机婉拒了武汉工作人员的感谢,继续干活,帮着卸货。

6.火神山的“摆渡人”

1月30日开始,从早到晚,庞益兵在工地与停车点间往返百余次,免费接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被誉为“火神山的摆渡人”。

7.我的名字叫知恩者。

浙江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放了一沓百元大钞后转身就走。工作人员想让老爷子留下名字,他却说:“知恩者!”后来人们才知道,老人83岁,年轻时受资助免费上过学。

8.我的名字叫中国人。

1月31日,南京交警在宁杭高速检查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口罩。而当问及车主姓名时,对方只留名“中国人”。

9.我的名字叫中华儿女。

美国洛杉矶几位年轻华人,买了一批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他们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才买到,但没有留名字。义工告知中国清关必须要留名,他们商量了一下,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

上海多个小区的电梯,都有居民悄悄放上了“电梯按键一次性专用纸巾”,避免与电梯按键上的细菌病毒接触。也许没人知道是谁提供的纸巾,但这份细致和共渡难关的信念,让人感动!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二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三

那些锄强扶弱的人,被称为英雄。但这些英雄通常出现在电视中,而今天我要介绍一下我身边的大英雄——我的爸爸。

因为疫情被“禁足”的第一天,我心里暗自高兴:爸爸妈妈必须在家陪我了!可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虽然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屋子里,可是爸爸妈妈整天不停地开着网络会议,别说陪我玩儿和讲故事了,就是手机和电脑也全被他们占用了,害得我学校的直播课都落下好多,还被老师通过电话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把我送到同小区的阿姨家,以免我的成绩下滑。

从阿姨的口中,我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这么忙。阿姨说,爸爸为了让公司的员工一个都不少,不停地组织在家的员工开网络会议,商量解决办法。阿姨还说,爸爸不仅操心自己的企业,同时还对灾区和社会做了许多捐赠。爸爸给武汉灾区捐了20万元,给吉林大学捐款10万元,还为义乌民办教育协会捐款2万元。虽然我不知道这些钱到底有多少,都能干什么,但我知道,这些钱会对灾区有些帮助。

在与爸爸通电话的时候,我认真地问了爸爸,结果爸爸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出点力。大家协手就一定会渡过难关。”听着爸爸这些话,我突然想起来爸爸平时就非常愿意帮助别人。爸爸一贯倡导日行一善,让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我越来越觉得爸爸好厉害,我好佩服爸爸!

将所有运动器材扶手全面消毒。我和妈妈在爸爸的倡议下,也跟着忙前忙后,虽有点累,但心里乐呵呵的。尤其是邻居们送来感谢的话语和赞美的目光时,我从心里体会到了当“英雄”的光荣。

后来,我又从妈妈那里知道,爸爸的捐款远比我知道的还要多,但是,爸爸一直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不愿意过多声张,他还把公司里的每月5日定为雷锋日,倡导更多的人去做善事,为国家、为需要的人多多付出。我将来,不,我要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向爸爸学习,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男子汉,更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活雷锋。

时间就像一匹千里马,跑着跑着,一个月跑没了。爸爸做的事不知道算不算英雄,但在我心里,爸爸可是一个大英雄!爸爸是个大英雄,而我要成为未来的小英雄!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四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文档为doc格式。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五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

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

教学。

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

疫情。

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

工作。

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六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危难时刻不忘初心使命,急难险重方显党员本色。

疫情防控,党员先行。_同志作为后北屯社区党委书记,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党员群众积极响应上级防控部署,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

面对疫情,_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根据后北屯的实际情况谋划如何开展防控工作。组织两委成员成立社区抗疫情领导组,对辖区网格进行责任包干,研判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建立以党员为先锋的防控防线,严格落实党中央让党旗飘起来,党徽戴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的号召。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组织宣传、动员群众,严格执行防控疫情规定,以微信、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自编内容倡导居民不仅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也要遵守小区防控的规定和要求。

发动党员群众参加志愿者服务,组建120余名党员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300多人参加的群防群控的严密防控体系,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社区500余人募捐,向万柏林区红十字会捐款117万多元,为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捐款捐物30余万元。

坚守工作阵地,深入排查摸底,亲监消杀、卡口值守工作,随时掌握防控一线情况。

深入小区了解居民所需,劝导居民做好自我防护,实施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等防护措施。

循环查岗,详细了解党员及各岗位的值守情况、自我防护情况、居民出入情况、返乡复工人员情况、卡口登记情况等,组织分析解决当天出现的问题。

他工作面面俱到、身影处处可见,真正担当起一个基层党委书记疫情领导组组长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及使命。

“作为退役军人,我要做我该做的”

疫情就是命令,参战无需召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名退役军人主动参与到战“疫”一线,用不同的方式参加这场特殊的战役,以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初心使命。2月3日,城中区伤残退役军人_捐出15000元的伤残抚恤金,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购买消毒和防护物品。

_,男,73岁,中共党员,1970年入伍,1973年参加执勤任务右手臂受伤,导致八级伤残,1975年退役,1986年5月入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时时刻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并劝导身边人听从社区指挥,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减少疫情传播。当看到不断发展的疫情态势,看到无数不辞辛苦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由于缺少物资,重复使用口罩以及防护用品,甚至出现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情况,_十分忧心,2月3日,他来到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15000元的伤残抚恤金交到了城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手中,让其转捐至区红十字会,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购买消毒和防护物品。

他说:“我不能到一线去帮忙,作为退役军人,我要做我该做的。虽然我已经不是军人,但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没有在我心里褪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愿意拿出我一年的伤残抚恤金为一线工作人员购买防护物品,但是疫情当前,医用物资十分紧缺,我没有途径,买不到口罩、防护物品,希望你们用这个钱为一线工作的同志买一些消毒和防护物品,保护好他们,才能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持久战。”当工作人员代表政府感谢他时,他却说:“此事不要宣扬,疫情面前,以这种方式参加特殊战役是军人的责任,国家给我们发放抚恤金,今天我拿出来只是换一种方式参加这场特殊的战役。”

随后,_还到社区申请成为志愿者,主动请缨投身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社区婉拒了老人的请求。

灾难无情,人有情,总是会有一些人在灾难面前关心他人,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最平凡的人,却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_的义举让人动容,充分体现了退役军人的社会担当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退役不退色的英雄本色。一声“到”!一生到!在这场疫情战斗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像_这样的温暖身影,他们踊跃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当起了“志愿者”,成为“宣传员”,成为社区的“左膀右臂”,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临危不惧,本色不改,担当依旧,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有这许许多多这样勇于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才更加坚定了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心。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七

“这次疫情形势极其严峻,我们要强化基础摸排,做到逐户宣传,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1月24日除夕夜当天下午,他从街道开完会后,赶忙又回到村社区给两委班子的成员召开紧急会议。他的语气紧迫但沉着,眼神更是透露出要打胜仗的勇敢和坚定,像极了23年前在部队里接到任务时的那个兵,他叫_,港闸区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区书记,一位军龄的退伍军人。

勇担先锋的“号角兵”

_书记始终冲在一线,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了更好的打好防“疫”战,做为村书记的他,吹响了文俊村社区抗击疫情的号角,在他的号召下,社区很快有了越来越多的老党员,退伍军人,青年志愿者加入进来。“我年纪轻,志愿者我能干。”“钟南山都84岁了还坚持在一线控制疫情,我才68岁,我怕啥?”“退役军人听从组织召唤,社区如果需要车辆出行,我免费提供服务,志愿服务算我一个。”“也算我一个!”关键时候最考验人,社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请战,在疫情一线唱出了一首首青春的赞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文俊村社区两委班子在_书记的领导下,大家逆行而上,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筑起保护居民生命安全的一道有力防线,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恪尽职守的“宣传兵”

村社区一户居民民家中老人刚刚去逝,26日年初二准备在家中办事大约34桌。马书记第一时间知道说:“我去做工作。”立即打电话联系,劝说疫情当前取消一切大型公众聚餐。老人的儿子是个孝子,一听立马拉下了脸,指责书记不讲人情。电话联系未果后他又亲自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下午聊到华灯初上,家属终于答应将原订34桌减少为家中直系亲属4桌。

马书记说:“咱们村社区老人多,消息闭塞,咱们要克服难度,每家每户都要通知到位,确保宣传绝不留死角。凡是有说不动的,说了不听的户子,我去说!”疫情防控期间,村社区充分利用微信群、小喇叭、公告栏、悬挂横幅、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宣传防疫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和主动参与意识,实现了从“要我防控”到“我要防控”的转变。

筑牢防线的“侦察兵”

在一次企业的走访排查中,_书记发现环美工业园区内有一家企业大门紧闭,里面传出声音,经查该企业为宇辉特种焊带南通分公司,马书记怀疑该企业偷偷复工,立即拿出措施,联合派出所,扒开窗户的缝隙,发现里面工作的人员,并通过其的日历找到从大年初五开始复工的证据。令其立即停工,并将该人员带到派出所了解情况。

文俊村社区户籍就有3400多人口,在疫情期间又临危受命接管了两个新的小区,疫情到了关键阶段,排查工作尤为重要,要求小区居民情况和企业摸排逐一见底,_书记从除夕夜开始日以继夜的工作,坚守岗位,始终奋战在一线,最终文俊村社区全面排查工作,逐户排查居民1486户,辖区企业172家,门店86家。他说:“排查工作决不能有一丝疏漏,不能存一丝侥幸,我们必须严防死守!”

一心为民的“保卫兵”

自从除夕夜开始,_书记就奋战在一线,有时饿到胃疼了就泡一碗泡面,实在累的挺不住了就睡在村里值班室里。这天夜里,突然接到电话,社区有一户外地返通的老人发热,他立马从村里赶到小区,村社区的防护物资很紧张,看到马书记只带了一个普通口罩,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立刻拿出护目镜和手套让他带上,虽然只穿着最简单的防护衣,但是他第一个冲在前入户了解情况。然而,他自己家里的老母亲在年前出了车祸,行动不便,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三,面临中考的儿子。马书记和爱人此时都奋战在抗击肺炎前线,没有时间督促管理孩子学习,更没有时间陪患病的母亲吃一顿团圆饭。当被问到未成年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学习怎么办时,他说:“没有办法,只能靠他自己了,现在人民群众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眼里流露出一丝对孩子的愧疚,但是他还是选择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疫情发生以来,_书记放弃小家顾大家,他牵挂的是社区居民,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就应该发挥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是党员,我是军人,关键时刻就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才能给同志们带好头,给群众们放个心。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场战‘疫’,我们一定能赢。”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八

目前,湖北_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经不到900人,在_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带领医护人员和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晚上12点多,_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夜间查房。他仔细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各项参数变化。这位近50岁的患者已经用了快30天的ecmo,每个细节都将决定救治的走向。

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_市肺科医院原本两个独立的icu病区最近刚刚打通,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了危重区、过渡区和康复区的功能划分。胡明负责的病床从10张变成了20张。

在危重症患者康复区,这位患者是胡明他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救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满70天了。如今,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

在icu病房,胡明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月了,晚上就住在病房隔壁的值班室里。每次抢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下旬,胡明光荣地成为_市肺科医院首批火线入党的五名党员之一。

随着危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_肺科医院icu转入了更多的危重患者,16名患者中有5个人上了ecmo。从最初30名本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到现在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多地近两百名医护人员的进驻,大家齐心协力对每一位危重患者进行救治,与死神进行较量。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90后海关关员胡银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守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关,他说站在国门前,就要为人民拦住风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航线通达国内外220个通航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峰期时,这里每小时仍有超过数百名旅客入境。

胡银宽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一名卫生检疫关员,旅客自廊桥一下来,立即进入测温通道,胡银宽就开始忙着健康申明卡初筛和再次核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几天前,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境外回国的旅客引起了胡银宽的注意。

细心的胡银宽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追问,得知旅客在国外居住的社区有阳性病例报告,胡银宽第一时间判定她有染疫可能。

过去奋战的40多天,胡银宽就是这样如履薄冰,他说,疫情防控没有小事,只有每个细节做到位了,才能遏制住疫情在口岸传播。

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刚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的科室主任孙国兵又忙碌起来。“比起早期抗击疫情时,我们现在轻松很多。”孙国兵说,现在急诊科室已经恢复正常功能。

自1月25日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那时候我们只接诊发热病人,大家压力都很大。”孙国兵说,那时急诊科一天就要接诊四五百名发热病人。随后,医院紧急改造隔离病床共950张,全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投身抗疫一线。

其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早已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2019年12月26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接诊一对发烧、咳嗽的年长夫妻,他们的ct结果与已知的病毒性肺炎截然不同。她立刻让这对夫妇的儿子做同样的检查,该男性虽无发热、咳嗽症状,但ct结果与其父母有相同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很少三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觉得此事非同寻常,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医院,医院又汇报给了疾控中心。

截至2月14日,医院改造完成10个隔离病区,开放334张病床,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急诊留观疑似患者316人。医院从2019年12月27日至年2月14日,共收治728名确诊新冠肺炎和疑似患者,治愈出院308人次。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在执行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西医专家联合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制定诊疗方案,辨证施治,用中药汤剂、注射剂、中成药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院长安长青介绍:“我们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医药使用率达到96.39%,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患者97%以上治愈出院。”

针对需要氧疗、呼吸治疗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使用中药,使用连花清瘟颗粒、清肺排毒汤等一人一方,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机体免疫力产生很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形势严峻,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仍然派出多支医疗队,对口支援_市红十字会医院和_市金银潭医院,派出医务人员承担包括社区隔离点、长途汽车客运站等在内的核酸检测任务,并于2月12日接管了江岸区塔子湖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100余人。2月25日,医院还承担了鄂州市梁子湖区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工作。

2月2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新冠肺炎康复病区,组成专家团队,运用中药治疗,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导引及功法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功能障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3月15日,按照_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安排,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第一批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医院,逐渐恢复门诊工作,恢复24小时急诊急救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完成肺部ct排查10931人,承担了包括社区、社会福利院等单位的核酸检测6943例,共收治住院病人1126人,治愈出院719人。

-,男,籍贯-省-市-市,-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因最早于20-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莎莎回答: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20-年底,一场全面防疫的战争开始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经过了几个月艰苦的奋战,如今我国疫情已经处于稳定状态,本地输出的病例大大减少了,目前需要防止境外输入。

在这场抗疫中,“90后”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力军,大多数援鄂医疗队员都为90后跟00后,他们在这场战疫中功不可没。凭借他们的坚持,和奋勇之前向担当,我们在这场战疫中取得了巨大优势。他们就是新时代青年的榜样,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面对这场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斗争,普通的年轻人都会畏惧,而这些勇敢的“90后”却迎难而上,主动面临挑战,接受挑战,他们申请加入援鄂医疗队,成为了这场战疫英雄。

是什么鼓舞着他们?是担当,因为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他们不能退缩,他们毅然而然主动申请加入抗疫斗争,只为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家人、亲戚、好友,不过他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在关键时候,有的人推迟了婚礼,有的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果断跑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只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有着我们没有的责任心,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虽然他们没有超能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就是“超级英雄”!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们应该向这些“90后”战疫英雄学习,学习他们勇往直前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以及为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总之,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不过我们当下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1月29日这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段话: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从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所以我开了个党小组会议,说共产党员的口号你平时喊喊可以,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不起,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必须得上去。”一席话,充满正能量!

意外成为“网红”之后,很多媒体要采访张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多一些时间,我们就可能多救一个病人。”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九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

_来同志现任长汀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广电党支部副书记、全县广电站监管工作总牵头人。在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坚决贯彻局党组(委)的各项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全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筑牢抗击疫情宣传坚固防线。

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这个春节,她就再没有安心地休息过一天,白天争分夺秒,进村入户向群众发放《致全县城乡居民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肺炎防控知识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就医指南》等宣传资料;用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通过一系列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落地见效。

引导群众实现从“要我在家”到“我要在家”的思想转变,坚定抗疫必胜信心和动力。“大喇叭”也就成为乡村疫情防控的“信息员”“宣传员”“指导员”,密切党群关系的“知心人”。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_来同志本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计个人得失,投入工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传工作积极履职尽责,体现出了广电人的使命和担当。

坚守使命,是无悔的选择。“疫情一日不除,共产党员一日不退。”坚定有力的声音,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的本色。_来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广电工作者,始终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为全县广大群众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宣传“安全屏障”!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一

“喂,您好,我们是__铺街道卫健办,打扰您几分钟时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着点心,看着春晚,她却在不厌其烦地拨打电话,摸排武汉返乡人员的具体信息,不时还会有不配合工作的群众在电话那头对她冷言相向。

她是__,__铺街道卫健办主任,中共党员,从大年二十九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她都是高负荷运转,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接打电话60余个,最多的一天接打了116个电话,准确汇总了16套表格,每天还要时刻关注区级、街道、卫生院、社区等7个疫情联防联控微信群消息。虽然喉咙沙哑,眼睛红肿,但却毫无怨言,她坚持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向上级汇报,不给上级部门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始终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正月初三晚上10点,忙了一天准备休息的她,接到电话举报:__世纪城丹桂里某楼栋的一户人家年前来了一位武汉亲戚。挂了电话后她迅速前往实地调查,但因为门牌号不详,只能逐层逐户敲门询问。经过核实,该住户家年前确实来过一位武汉亲戚,但他从离鄂起14天内均无异常且已于年前离开株洲,__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回到家中发现已接近凌晨。一通举报电话,表达的是群众的担忧,一个切实行动,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担当,每天像这样的电话还有很多,她都会一丝不苟地登记、调查、答复电话那头的诉求,把群众的担忧和疫情的隐患一一化解。

进入疫情防控第二阶段,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排查难度不断加大,这段时间她更加忙了,有时候晚上下班刚快进家门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她的丈夫汤学工,也是云龙疫情防控工作者,相互守望在战“疫”前线,其实他们家就在__铺街道附近,但是这半个月来一共就在家吃了2顿饭,她笑着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基层一线事情杂、问题多,但是看到大家勠力同心共同抗疫,加上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她感到欣慰,也充满力量,并表示将与丈夫一起和疫情斗争到底!”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二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蔓延,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展开了一场殊死抗争,全国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这场抗疫战斗中。在这其中,老党员们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下是关于抗疫小故事老党员心得体会的连贯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引入。

抗击新冠疫情是全民共同面临的挑战,老党员们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令人钦佩。他们不顾年迈的身体和安稳的生活,主动投身到抗疫前线,为打赢这场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党员们在社区工作岗位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深入到社区、楼栋,与居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在疫情期间,他们主动为居民排忧解难,帮助居民购买生活物资,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老党员们还积极参与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工作中,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告知居民应有的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三段:老党员的坚守和奉献。

一些老党员主动请缨参加社区防控工作,宣传疫情相关信息。他们在社区、小区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帮助做好出入口的温度检测,引导居民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老党员的担当和责任。

第四段:老党员的兢兢业业。

不少老党员在疫情期间主动担起了义务劳动的任务,他们甘愿减少亲子间的接触,严格遵守防疫要求,为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积极参与到物资调度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展现出老党员的团结和奉献精神。

第五段:回顾与展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老党员们展现出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全社会树立了崇高的党性榜样。相信在未来的抗疫战斗中,老党员们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以上便是关于抗疫小故事老党员心得体会的连贯五段式文章。老党员们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令人感动,他们的行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我们相信,新冠疫情将被彻底战胜,人们的生活将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三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天(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起调试血滤机,帮助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这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现在,有数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前线全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们是照亮生命的一颗颗最美的星。(3月8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女“战士”。

陈静:火神山医院icu的硬核护士长。

陈静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护士长,从穿防护服、隔离衣、戴护目镜到戴鞋套、洗手,保护每一名进出病房人员的安全是她时时刻刻挂在心头的事。

除了时刻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防护,对于患者出现的顾虑,陈静也是及时进行安抚。

治疗中,医护人员还要进行插管、吸痰,对于这样容易暴露的高风险操作,陈静总是抢着去做。

陈静曾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执行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防治经验。icu里几乎都是危重患者,有些甚至没法通过语言沟通,她专门针对沟通困难的患者制作了一本《新冠护患沟通手册》。

乔杰:以坚韧温柔护佑生命。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院长,乔杰在武汉与团队并肩作战已经37天了。2月1日中午,乔杰接到任务,3个小时后就率领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国家队赶赴武汉。第二天,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组建危重症病房。

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乔杰率领团队仅仅用了30多个小时。经过她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病人已经治愈出院。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乔杰格外关注武汉孕产妇的安全和防治情况。她及时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到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在这场战“疫”中,武汉市约有11万名医务工作者,另有4万多名来自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其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二。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此刻更是“战士”,她们护佑着生命,传递着信心和力量。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四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

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在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

莎莎回答: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我是汶川人。让看到的人热泪盈眶,这种大爱相传的同胞情,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这些医疗救护队的天使们,很多只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或许跟我们身边的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的年龄相仿,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再想想他们的勇气和一颗大爱之心,让人既心疼又感动。

东津镇中心卫生院内儿科副主任薛宁。疫情发生以来,该同志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一线接诊发热病人。她在不断完善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也给身边的医务人员和就诊病人普及新冠防治及个人防护措施,让大家认识到这个疾病。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五

陈兴南是泉港公安分局涂岭派出所的一名年轻民警,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当下,无论是数据研判、人员摸排还是涉疫情违法犯罪打击,他都积极参与。2月1日清晨6时多,已值班十几个小时的他被一个报警电话惊醒。受害者和犯罪嫌疑人均是1月中旬回泉的武汉返乡人员,尚在隔离观察期的两人于1月31日晚私自外出。报警的是女方,男方已逃离现场。来不及多想,他戴好口罩,和其他警种的同事一起赶往现场。抓捕、审讯、辨认现场、带嫌疑人体检……办案中,陈兴南尽可能让其他同事减少与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接触,以确保安全。连续作战三天两夜后,案件终于告一段落。

2月4日,案件双方当事人隔离期满,未出现身体异常。陈兴南松了一口气。这时,他才告诉家人这十几天不归家的实情。

5岁儿子多次发来视频都被他和妻子拒接。

近日的一个下午,德化县一酒店,德化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的民警陈文聪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来这里了。他和同事再次对这里进行检查,一再叮嘱负责人,如果有重点人员入住一定要及时向他报告。制定疫情应急处置方案,填报相关报表、核查相关数据,排查走访全县的娱乐场所和旅馆,他已20多天没有好好休息了。

妻子婷婷是省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匆匆回家,两天后又赶回福州。“我俩见面的时间真的很少,我的工作忙,她也一直牵挂她的病人。”言语之间,听不出陈文聪有一点抱怨,“我们夫妻都是党员,都觉得这个时候就应该上。”

夜深了,陈文聪和同事还在排查和走访的路上。5岁的儿子多次发来视频通话,都被他拒绝了。“他就是问我或他妈妈什么时候回去,过一会儿他自己会去睡觉的。”陈文聪和妻子对儿子的“套路”已经了如指掌。

24小时不间断他们轮流守护卡口。

凌晨1时许,气温降至5℃,国道324线辋川段路面静寂无声。“你先去休息会儿,年轻人需要充足的睡眠,这里我来!我撑得住!”惠安交警大队的中队长骆景洪轻轻拍了拍执勤人员小林的肩。

为阻击疫情的扩散传播,骆景洪所在的东桥交警中队先后被安排执守惠东高速出口、国道324线辋川坪埔路口。正月初五以来,联合执勤卡点24小时运作,为发挥带头作用,骆景洪每天在卡点带班12小时,在中队带班12个小时。

每天24小时值班不间断,铁人也难以做到。骆景洪便和中队指导员林铭钊约好,谁轮到中队带班,得空时赶紧休息一下。有一天,林铭钊买了些菜,送到家门口,却不敢进屋,放下东西就返回中队。“我们每天在路面检测车辆约700辆、人员**百人,这个时候不进门,是对家人的一种负责任。”回到中队,林铭钊与骆景洪一说,两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忍不住眼眶发红。2月17日下午,接县里相关通知,国道324线辋川坪埔路口检查卡点撤除,骆景洪仍不敢放松,马上带领着中队队员转向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保障工作中。

岁末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不断蔓延,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安徽省枞阳县交警大队三中队作为一线警力,依据上级文件的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启动勤务模式一级响应机制,全体队员发扬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连续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坚守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2020年1月月26日,经上级机关部署要求,横埠高速收费站疫情防控卡点正式启动。三中队接到命令后,中队负责人立即召开党小组会议,制定严密细致的工作方案,抽调6名民辅警据点疫情防控卡点,24小时轮流值班,配合一线交通运输、卫健部门对每一辆预备进入的车辆及车内人员,进行逐一排查、体温测量、询问核录、登记,非铜陵籍车辆劝返,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实现疫情防控无死角,全覆盖。其余人员除事故班组人员外,负责每日对镇区道路、103省道、320省道进行排查管控,认真研判摸排在道路上停放的湖北籍号牌车辆,主动担当作为,实施联防联控,最大限度的减少隐患。民警鲍冬冬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口罩、酒精等物品,确保一线执勤民辅警自身防护。

大年三十起,中队长吴鄂兵值班至今,一天未休,履职尽责,日夜奋战在一线,哪里有危急任务就带队赶到哪里。他常说“当抗击疫情的号角吹响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且是中队负责人,奔赴抗“疫”前线的脚步刻不容缓”。正是他的精神面貌鼓舞着中队所有执勤人员。

疫情当前,不分警种。随着肺炎疫情防控再部署,中队指导员吴文剑、副队长张国超均以党员为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轮流带队前往横埠安逸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对隔离点各出入口通道设岗值守8小时。

章永铭,中队老辅警,也是一名老党员,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自疫情发生以来,他被安排据点横埠高速收费站疫情防控卡点,不管白天、黑夜,随呼随到,从来没有说一声苦,他那负重前行的精神,在抗“疫”中彰显的淋漓尽致!

胡检检,中队辅警,他父亲因患病需定期前往医院做化疗,但接到工作安排后便打电话对妻子说:“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父亲和孩子就拜托你照顾了,若有什么事,电话联系”。说完就匆匆投入到卡口防控工作中,也顾不上帮妻子分担家里的重担,将这份担心与思念藏在心里,工作中不畏惧、不退缩。

方益,中队辅警,他放弃与家人团聚,全力投入到阻击疫情一线,严格排查每一辆车。一天晚上值大夜班,下着小雨,夜里温度低,最终发烧感冒,队长知道他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让他尽快就医休息,而他却是买了一盒感冒药吃了,然后立刻返回到岗位上继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向队长汇报说“现在正是国家,人民需要我的时候,轻伤不下火线,我一定完成这艰巨的任务!”为了坚守执勤岗位,吃泡面更是家常便饭,只为心中那一份使命!

久逢严冬,必迎暖春。中队全体民辅警立志将以更坚强的意志、更严密的措施、更有力的行动,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当好疫情防控的先锋突击队!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六

最早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先打响的地方。56岁的院长张定宇,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与病魔展开争夺,累计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29日,张定宇和同事收到上级部门的通知,赶往湖北省新华医院会诊。根据多年的传染病防治经验,他感觉这次的“肺炎”不同寻常。金银潭医院第一时间开启紧急通道,当晚6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和3名家属,首批收治入院。

在得知这9名患者的咽拭子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后,张定宇当即决定做肺泡灌洗采样,分别送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这珍贵的第一份临床样本,为后来科学家们成功分离出病毒颗粒和基因序列、发现并确认新冠病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春节前一周,转诊患者急剧增多,医护人员告急,防护用品也告急。此前,张定宇已经紧急安排医院采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不断腾退新的病房和病区,为持续增多的患者预留床位。春节前夕,有600张病床的金银潭医院21个病区全部改造、消毒、布置完毕,投入使用。

就在金银潭医院全力以赴与病毒竞速、与时间赛跑之时,坏消息接踵而至: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不幸感染新冠肺炎;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然而张定宇却连去探望一眼的时间都没有,他经常深夜两点才躺下,4点就被手机铃声叫醒。

随着援鄂医疗队陆续驰援,超负荷的医务人员终于能喘口气,但张定宇却停不下来。“从病房改造、院感防护措施到患者的具体用药和治疗,他都亲力亲为。”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复诊办公室护士长李彩红说。

张定宇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性格风风火火、脾气急、嗓门大。疫情发生以来,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有同事见他上楼很费劲,想扶一下,却被他谢绝,“我自己可以走!”

在一次病区主任见面会结束后,张定宇说出了实情:“兄弟姐妹们,我得了渐冻症,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抢回更多患者!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拜托大家了!”他双手抱拳,深鞠一躬。大家这才知道,从前年开始,他们的院长走路愈发僵硬,不是因为腿脚不好,而是身患这种罕见的绝症: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双眼。在院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带动下,金银潭医院广大医务人员更加勇敢地投入医疗救治中。除了常规疗法,他们还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患者多种疗法并辅以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大大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

如今,已经担任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的张定宇,仍然兼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他一如既往地忙碌,“冬季来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丝毫不能放松。”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七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生命如花,用平凡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感动他人,社会因我们而更和谐,我这平凡的花也因志愿者而绽放!

入学之后,立志在各个方面提高自我的潜力。开始加入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并担任实践部副部长。在_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扬州站时,也是汶川地震后,在学校举办了“传递圣火,情系灾区”的签名活动。在学校内引起了必须的影响,让大家为我国崛起而自豪,也为灾区的人而担心!

我是一个有理想有职责感的年轻人,而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体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所以我成立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当初成立应用化学青年志愿者,本着为学校为社会奉献和一颗炽热的心,此刻看来,我真的很高兴。因为青协让我生活不再单调与寂寞,在青协的生活也是很辛苦的,正是这种忙碌而充实让我感到生命才不虚此行,也让我大学生活值得回忆。

我成立应用化学系青年志愿者,意愿主要是我们当今这个学校与社会太需要我们去关爱和爱护了,因为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自我的一份爱,这个世界将变的多么完美呀!我愿意把我的爱心献给每个需要关爱人,用我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人吧,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无限的爱吧!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好处,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齐,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能够改变风的走向,能够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礼貌进程。假如没有社会职责感,人是生理的人,有了社会职责感,人是社会的人,除了理解他人的爱与支持,也用自我的爱支撑别人。在尽责中收获至高快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_年11月,在我成立青协招新后,我发现组织混乱、分工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了青协的发展。在听取了广泛意见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由理事会,外联,宣传,策划四个部门。由我担任会长,其他三名会长分别负责各个部门。改革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第一个学期内,我系青协在系部,院内,以及社会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青协刚成立不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运动会将于_年11月14日上午在我院开幕,这是一届盛会,将体现我院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和全体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为我们志愿者们带给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发扬精神。我们志愿者配合学生会为我系运动员带给了水,面包,横幅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针对青年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这一状况,为促进青年学生对保护环境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发展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青年志愿者在学校办了“绿色标语挂校园”活动。得到了校内外的支持,从精神上感染同学们。

在_年12月5日,举办了“捐书,让图书漂流”活动。弘扬了志愿者精神,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志愿者这高尚的事业。透过好书漂流,提高人们自身的素质,使好书与大家一齐分享。

为了让学校同学老师第一时光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方便服务校园,把校内活动让社会了解,了解我们学校,了解大学生,对我们学校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了我校的影响力。和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精神。_年12月,应化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办了志愿者服务信息报。进一步加大了我能应化系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和影响力。

_年3月我被安排在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担任宣传推广中心部长,这更使我工作有了激情。

在_年3月21日,策划组织了“青年志愿者凤凰岛挂牌宣誓活动”并在那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林。为我们以后带给了方便!

在应化系青协快成立半年的时光里,我与青协一齐走过,欢笑与泪水,成功与失败都似乎离不开青协。每一次活动前的准备之辛苦,每一次活动时的紧张,每一次活动后的收获,点点滴滴,成了我大学难忘的回忆。是青协让我不再胆怯、不再畏惧挑战,让我更有信心的应对未来。当然成功也是每个青协人的,因为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群众,让我收获了许多友谊。我为青协打拼时光也不多了,但在社会上我也是一名志愿者,社会需要,我就会去!因为我爱青年志愿者,爱这我守望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90后海关关员胡银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守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关,他说站在国门前,就要为人民拦住风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航线通达国内外220个通航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峰期时,这里每小时仍有超过数百名旅客入境。

胡银宽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一名卫生检疫关员,旅客自廊桥一下来,立即进入测温通道,胡银宽就开始忙着健康申明卡初筛和再次核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几天前,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境外回国的旅客引起了胡银宽的注意。

细心的胡银宽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追问,得知旅客在国外居住的社区有阳性病例报告,胡银宽第一时间判定她有染疫可能。

过去奋战的40多天,胡银宽就是这样如履薄冰,他说,疫情防控没有小事,只有每个细节做到位了,才能遏制住疫情在口岸传播。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目前,湖北_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经不到900人,在_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带领医护人员和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晚上12点多,_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夜间查房。他仔细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各项参数变化。这位近50岁的患者已经用了快30天的ecmo,每个细节都将决定救治的走向。

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_市肺科医院原本两个独立的icu病区最近刚刚打通,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了危重区、过渡区和康复区的功能划分。胡明负责的病床从10张变成了20张。

在危重症患者康复区,这位患者是胡明他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救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满70天了。如今,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

在icu病房,胡明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月了,晚上就住在病房隔壁的值班室里。每次抢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下旬,胡明光荣地成为_市肺科医院首批火线入党的五名党员之一。

随着危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_肺科医院icu转入了更多的危重患者,16名患者中有5个人上了ecmo。从最初30名本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到现在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多地近两百名医护人员的进驻,大家齐心协力对每一位危重患者进行救治,与死神进行较量。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1月29日这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段话: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从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所以我开了个党小组会议,说共产党员的口号你平时喊喊可以,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不起,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必须得上去。”一席话,充满正能量!

意外成为“网红”之后,很多媒体要采访张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多一些时间,我们就可能多救一个病人。”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八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平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我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简单的盒饭,没有桌椅,就站在一边,蹲在角落捧着碗吃。”

1月24日的除夕夜,注定是个不眠夜。挖机工人王伟接到施工通知,当天下着雨,他戴着厚厚的口罩,踩着泥泞的地面,像战士一样,扎进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10天10夜,这背后是近7000余人的鏖战。高强度劳动下,每一名建设者虽然非常疲惫,但王伟说大家都很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

还有一个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听说自己驾驶的挖掘机被称作“蓝忘机”,通过直播成为网红之后,忍不住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以后我的小孩子大了,我肯定也是要当爷爷的嘛,我可以跟我孙子讲讲,我们以前为了大武汉,为了祖国,做出过贡献!”

金融机构抗疫小故事篇十九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疫情,如SARS、H7N9禽流感等。然而,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时,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采取了果断、迅速、有力的抗疫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为全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又有一群可爱的老党员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默默奉献,为我们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抗疫故事从老党员的身上展现出来,他们的心得体会不仅让人感动,更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段,老党员无私奉献,冲锋在前。他们的故事无处不在,其中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党员,曾经是一名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回到医院,义务为病人诊治。正是这样的老党员们,在病毒肆虐的战场上拼搏,他们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把党员奉献精神践行到了底层。

第二段,老党员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老党员们深知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他们自觉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他们还主动帮助身边的人提醒并改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疫情防控风尚。

第三段,老党员倡导科学精神,传播正确信息。在疫情期间,充斥着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老党员们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他们积极通过微信群、微博、短信等途径,传播权威的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帮助更多人正确了解疫情、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对疫情的恐慌和不安。

第四段,老党员热心助人,关爱群众。在疫情期间,有的老党员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为居民测量体温、转达政策、购买生活物资等;有的老党员开设免费的义务咨询热线,为群众答疑解惑;还有的老党员帮助困难群众购买药品、生活用品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主义的道德风范,展现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第五段,老党员勤政奉献,积极履行职责。老党员们履行了职责,积极支持并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排查、信息上报和政策宣传等工作。疫情期间,党员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众志成城,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在这次抗疫战斗中,老党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引导社会舆论,增强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他们的抗疫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有理想信念,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有顽强的毅力,有智慧的智商,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党员同志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深受启示和感动。我们要向老党员们学习,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