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范文(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1:09:10 页码:10
2023年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范文(汇总20篇)
2023-11-22 21:09:10    小编:ZTFB

当我们面临复杂的情况时,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强化员工收入分配的调控措施,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部分企业逐渐开始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尤其体现于国企与央企工资体系。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仅益于把控国家单位与社会单位间的工资平衡性,而且益于企业规范劳动报酬体系,推动企业人力成本和收益核算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流程为基础,着重阐释其编制要点与编制难点,提出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期望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完善工资体系有所启示。

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在央企首次试点工资预算管理制度、分别对企业强化工资增长机制与健全人力资源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推动了部分企业由原来的工效挂钩工资机制转变为预算管理工资机制。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这也是由预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预算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必须对集权化的企业进行分权化处理导致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新老员工收入的处理不恰当等。因此梳理与明晰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及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主要包含工资增长调控制度、工资效益联动制度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三部分,其中,前者是为了避免出现个体吃空饷的现象而设置的,中者是为了实现薪酬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而设置的,后者是为了对企业的宏观财务进行管理而设置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地缘工资、效益工资、规模工资、效率工资及工资总额基数。在企业实践中,地缘工资的比例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体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效益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业绩考核得分率、可控成本节约率等;规模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规模和设备数量等。而效率工资占比约为30%,其计算基础主要为企业的核定定员与实际人员的大小关系;工资总额基础占比40%,主要基于企业的历史工资水平,避免工资收入出现大幅度波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流程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部分差别,以某地区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为例,主要包含预算、调整、清算和备案。其中,预算主要按照逐级汇总、分级编制、上下结合的原则,根据预算增长与预算基数进行编制;调整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资产重组、企业效益变动较大、收入分配具有重大变化;企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形成报告上报国资委等上级部门;企业内部收入调整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统一,按照相应程序备案。

(一)编制要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主要包含职工类别与时间范围,其中,国有企业的员工是由国资委核定的,不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同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职工类别主要是一般职工、中层及经营层,一般职工主要包含了三级及以下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及管理层,二级企业中的普通职工及中层,一级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主要包含了二级企业的管理层及一级企业的中层;经营层主要包含一级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总额预算编制的时间一般为一个会计年度,但若出现延迟发放工资的情况,应该将延迟工资一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范围。但由于企业存在合理避税的情况,通常会将预提的年终奖金不计入工资总额。

(二)编制难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难点主要体现于五种关系的处理。一是新老员工的工资水平关系。不再论资排辈,而是在承认年长员工贡献的基础上同岗同酬,基本理念是:同岗同酬,但必须承认工龄的补偿。这虽然是对老员工的激励,但同时也是对新员工的负激励。因此,这是编制的难点之一。二是不同岗位间的收入水平关系。由于技能需求水平间的差异,致使基础性岗位与专用性岗位间工资水平的差距很大,如何将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三是绩效提成工资制与职能部门固定工资制的关系,二者的职工人数比例如何确定,在不同岗位、部门间如何分配这种关系是预算编制的难点。四是管理层与一般职工间的收入水平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水平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员工的收入水平需要与社会水平平衡,这也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五是奖惩关系,奖惩标准如何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何设计与测量预算指标仍然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之一。

(一)正确处理几种工资关系。

针对以上几种工资关系在预算编制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正确处理。一是制定与细化新老员工间的工资指标,指标的基础是同岗同酬,在此基础上增加老员工比新员工的工资加成,但这种工资加成指标是基于工龄和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而设的。二是控制企业收入水平差距,将其控制在10倍以内,企业内部最低工资水平应该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内,最高工资水平在4倍以内。三是绩效提成工资总额应该与固定工资职工人数比例为4:6,若企业内部生产任务加重,可以适当加大绩效、提成工资比例。根据国资委的相关文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细化奖惩指标,但奖惩金额不宜过大。

(二)强化工资总额控制。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控制指标是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着手于以下几点:一是部分联动制定指标体系,将企业的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制定,结合企业的往年的经营状况及下一会计年度的经营目标、平均工资发展趋势等核算预算指标;二是实时监控指标执行状况,对工资总额超标情况及时纠正,并查找原因,确保企业工资预算控制与管理的连续性;三是构建严格的个体预算违规机制,企业工资预算应当在上述预算范围及比例之内,若出现比例偏差较大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对违规操作员工进行经济惩罚,情节严重者直接予以纪律处分,并对其上级主管人员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四是运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数据模型,以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构建数据模型,使工资总额预算更准确合理。

(三)加大数据管理与培训力度。

数据是企业预算、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趋势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积极拓展和提高计算机在财务预算领域的应用和使用层次,搭建业务、财务数据平台,利用企业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或者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指导企业预算部门及时处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实施重大项目预算联动监管机制,在企业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甚至可以引入经济审计监管,对预算及相关执行部门进行过程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共享监督成果。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转变传统的手工预算方式,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确保财务人员按照“实、高、新、严、细”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减少预算管理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预算偏差。

四、结语。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青睐的工资预算管理方式,也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预算方式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预算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编制难点。为此,本文着重提出了各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处理、控制方法与数据管理三项措施。但限于实践案例不足,并未进行多案例分析,建议后续可以展开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二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水平日趋成熟,社会对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及标准。为了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重心逐步向分析现存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转变[1]。同时,预算管理包含评价结果、执行预算及编制预算等环节,具有机制性、市场性、综合性及战略性等鲜明特点,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市场份额,并且企业预算管理以市场方向为指导,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达到适应市场变化的目标。鉴于此,本文针对企业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的有力手段,而企业预算指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获取使用资源的详细计划,是企业对总体经营活动的安排。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能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开展业绩评价、控制评价、协调评价及计划评价,是企业管理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生产资源配置水平控制总体成本投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2]。同时,预算管理可分为评价结果、执行预算及编制预算等环节,具有机制性、市场性、综合性及战略性等鲜明特点。总之,为了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便有必要注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强化。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三

随着国家大环境的改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家对国企薪酬的管控正逐步从工效挂钩向全面预算管理过渡。20,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实施人工成本全面预算管理。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简单介绍国有企业人工成本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注意问题。

一、人工成本预算的含义。

人工成本预算是一个通过预算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具体的数量形式从人工成本的角度反映出企业目标及生产经营计划,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控制管理。

1、明确基本概念及结构组成。

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总和。一般包括以下七项:第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报酬总额。包括:a、在岗职工工资总额;b、聘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c、聘用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第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第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第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员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第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为员工购买劳动保护用品和清凉饮料等的费用支出。第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员工的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第七,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存档费、招聘费用、劳动合同签证费、解聘和辞退费用、补充医疗保险及企业年金等。

2、统一预算口径。

明晰人工成本预算口径指企业内部劳资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统计、核算口径要统一。通常的做法是以人力资源部薪酬管理岗为主导,推动预算编制岗和会计核算岗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企业各项直接和间接的人工成本费用归集至财务相关科目形成人工成本明细表,从而将薪资发生项目流向财务列支的渠道打通,并使得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一致。

首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将人工成本各项费用与财务科目设置统一,方便两个部门对账,从源头上避免了各业务单元人工成本不规范费用的发生;其次,在符合人工成本管理需要及财务预算准则的前提下,维持科目设置的连续性,方便不同年度的对比;第三,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要统一,方便过程管控。

3、确定年度经济指标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

当前,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工资总额管理。影响工资总额的两大因素包括:一是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二是劳动力使用情况。

年度工资总额由保障性工资总额和效益奖工资总额组成,保障性工资总额取决于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及最低工资标准,效益奖性工资总额取决于年度营业收入、利润的完成情况。工资总额的确定坚持“两不高于”原则,即企业年度工资总额增长率要同时不高于企业当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增长率要同时不高于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人均利润增长率。所以确定年度经济指标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是进行人工成本预算的前提。

4、人工成本预算。

经过前三个阶段准备后,进入人工成本的核算阶段。

工资总额预算。根据营业收入、利润、应收账款等的预算值以及年度人力资源计划,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及公式,进行工资总额预算,得出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值。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是国资委或其他上级主管单位的.主要控制指标,一般要经过“三下两上”的审核过程,确定最终指标。

人工成本预算。人工成本还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培训经费、劳动保护费等,这些指标一般围绕工资总额,按照国家、上级单位的规定或企业经验值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外部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变化。

5、预算跟踪及调整。

人工成本预算编制完成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所以,要定期跟踪发生情况,一般按月进行一次劳资和财务的对账,及时掌握有关数据,对于出现的预算外情况,在年中或11月份进行一次调整。

6、决算后总结分析。

次年初,财务年度决算后,通过对比、分析人工成本预算和实际执行数的差异。包括统计口径分析、数字对比,人工成本历年增减情况,与营业收入、利润的匹配;还包括分析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含量等等;也可以分析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了解企业薪酬竞争力等。通过分析,构建整个企业的人工成本管控系统,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

三、人工成本预算的作用。

在实际推行人工成本预算管理中,必须做到正确理解预算管理的含义,人工成本预算管理不是单纯的数据和财务表格,是一项涉及劳资、财务、商务等部门的系统工程。从数据入手,但不止于数据,要通过对数据的监控、分析和适时调整,构建企业人工成本宏观监控系统,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真相,为企业的薪酬规划、组织变革和战略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四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其任何个人、组织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自然资源。只有国家权力机构能够作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最高、最终代表。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国有资产分散在各级部门、政府中,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行业包括了水利、煤炭、金属、石油、国土、农业、海洋、旅游、环保、规划等,这些行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又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的资源型国有企业进行独立决策。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多头管理,进而出现了权责不清、利益互抢、责任互推的情况。

2.2资产流失严重。

以煤矿行业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煤矿资源采掘投入高、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回采率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是“半采半扔”。大型国有企业的回采率在40%左右,小企业连15%都不到,远远低于60%的国际平均回采率。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国有企业仅仅是矿产资源的采掘损失高达1.55万亿元。

2.3综合利用率不高。

短期行为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另一弊端。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例,总体综合利用率偏低,粉煤灰利用率47.7%,煤矿石为35%。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短视行为很突出。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短期的使用权,所以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只进行开采投入、不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矿产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2.4使用价格偏离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资源无法完全资产化,也是限制国有企业资源的勘探、开采、使用与保护的因素,这样很容易忽视资源资产化后以资本的视角进行管理和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很多资源型资产在定价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矿产的开采、使用、运营、维护的成本,忽视资源的未来收益。容易造成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将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偏离考虑市场因素,过低的资源价格投入容易造成产品的浪费。

3原因分析。

3.1产权主体的缺位和越位。

主体缺位就是该管不管;主体越位就是不该管要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界定模糊,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权责利界定不清。法律上规定了全民所有,但是实际执行中,主要通过地方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难以一致。加上分类管理过程中,多个部门管理资源产权,造成了相互争抢,影响正常管理。

3.2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就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资源型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众与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部门、地方部门与开发企业三层关系。其中,公众和国家利益一致,不存在风险。中央和地方往往因为利益不一致,地方偏重提升政绩,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寻租。地方部门和开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可能企业不具有合理开采能力。多层次的代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

3.3对被管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

被管理人包括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激励、约束不足,失去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规定,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期限为不超过50年,企业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许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足够经济利益,最快的办法就是尽量开采。如果采用一些环保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往往会造成时间的拖延、财政上的压力。国家又没有对环保创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得企业创新力量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仅仅征收资源开采税、资源补偿费,仅仅面对土地资源、矿藏资源进行征收。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是依靠行政方式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生态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源整体价格中。

4基于产权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4.1明晰产权,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权威的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改变当前分头管理的弊端,可以通过国资委牵头组织,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政府形成制衡,约束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随意批准的行为。另外,产权明晰有助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有效保护国家所有权的收益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促进自然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

4.2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细分,统一采用一个产权制度。对于矿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枯竭的资源,要采用国家所有,强化开采许可的认证程序科学性,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草原、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可以推行产权多元化,打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抑制乱砍滥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地等非生物可再生资源,个人与组织可以通过交一定租金的形式获取资源使用的权利,要健全法律制度,适当条件下延长资源使用期限,促进使用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和长期行为。

4.3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

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防范关键问题在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代理人、委托人行为的激励和约束,要协调两者利益,实现正激励、负激励两种手段。正激励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借此衡量与确定代理人的奖励水平。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的管理人员还可以以职位升迁的方式作为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表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的措施。负激励是通过制度克服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包括行政处罚、法律处罚、退出处罚等手段。负激励的关键在于制定公平、透明的运作机制,防范为主、惩戒为辅,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目标。

4.4建立科学定价体系。

应当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生态和谐为目标、市场机制为效率的资源定价体系。让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反映在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上,实现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秀芝.基于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5(9).

[2]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王金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看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途径[j].世界经济,2000(2):68-72.

[4]汤吉军,年海石.沉淀成本、资源型国企垄断与改革新思路[j].江汉论坛,2014(6):5-10.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五

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是“整合”,将下属各分(子)公司、经营实体和各位员工联合起来,围绕企业集团的总体目标而运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集团公司整合的有效措施。全面预算包括:编制预算(包括预算调整)、执行预算和考核评价等环节,即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总称。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和责任的安排,通过这种安排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来实现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目前,全面预算这一科学的管理观念,已在我国集团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需要澄清,在实践上还存在许多操作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角度的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公司、全周期、全过程、全职能、全局观、全系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集团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复杂的契约”。其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满足相关者的利益。因此,集团公司的所属单位都是利益相关者和预算管理的实践者,只有集团所属企业的全面参与,才能真正将各种责、权、利指标落实到集团公司组织的各个层级,从而将预算管理全面实施。全面预算一般包括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企业通常在每年度10月下旬至11月编制下年度(分月)预算方案;在年度预算的指导下,每月下旬编制下月月度预算方案,依次类推,从而实现一种月度逐渐累计的滚动预算。这样可以对上期、本期、下期的业务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实际考察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另外,全面预算还应该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现象,属于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它必须通过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的配合,实现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必须通过预算编制、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循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因此,在集团公司中应专门成立相对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也是集团企业内部一个全范围、全职能的管理。通过建立职能责任中心,可以使企业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从而实施有效的预算控制、绩效考评和奖惩。预算管理是经营方针、目标及经营计划的定量反映,明确规定了整个集团企业的各公司、各部门、各层次以及个人所要达到的具体预算目标。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将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的过程,从而使各部门、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全职能”的预算编制,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导,即引导企业的各项活动按预定的轨道运行,防止出现偏差;二是激励,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全局观”的战略管理。一方面,预算目标的定位,应体现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预算模式的选择,也应体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竞争战略。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集团公司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的约束依据,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没有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管理就没有灵魂。最后,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全系统”的管理方式,以集团公司的组织系统为基础,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集团公司组织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关系,协同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从而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的系统性管理。

二、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恰当、合理地编制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

预算的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全面预算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面预算管理中,集团公司预算的编制要专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动态等。在确定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应采取自下而上、横向协调的程序,体现出分权与集权的统一。目前,我国许多集团公司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因而在没有战略指导的前提下制定的战略目标,自然就缺乏指导性,全面预算也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在此前提下编制的全面预算,往往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经营目标。由于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会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背离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初衷。

编制预算时,将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编制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如管理费用、销售、成本、投资收益、资本支出等。集团公司应根据自己各子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如果行业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可以较多地使用固定预算,其中某些指标可使用弹性预算,每隔几个预算年度再进行一次零基预算,对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行重新调整;对于市场变化快的行业,企业应该选择滚动预算,使预算目标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因此,在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中,预算编制的程序是:首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战略确定预算思想与目标;然后预算管理委员会中的预算领导小组负责下发预算目标并由各子公司和部门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预算草案;接着预算管理委员会中的预算编制小组进行初步协调和汇总;预算管理委员会中的预算领导小组召集各子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协调各级预算,形成初步的预算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如果没有通过,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将协调后形成的预算方案下发到各子公司和部门进行再平衡,并上报再协调,直到各方的目标达到一致为止。最后对通过的预算方案以内部法案的形式下达到各子公司和部门执行。

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首先要细化预算,将预算的制度、责任、指标、定额和费用等各方面进一步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度和人,使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监控,从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但是,预算真正成为企业的“硬约束”,关键是要用强制的力量去执行预算。准确、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认真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

全面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到各子公司和部门执行,大到最高管理层,小到公司的某个员工都是预算的执行者。全面预算是整个集团公司的预算,不应该只与财务部门有关。但财务部门可以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管,对公司整体预算实施有效监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作为各责任中心的子公司和部门必须向财务管理部门报送预算执行分析报表,这是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过程监控的依据,也是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考虑是否调整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各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处理进行跟踪。一方面可以使总经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卡住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减少虚假会计信息,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预算执行的管理以日常动态检查、月(季)度分析考核、中期检查预测与适时合理调整等方法,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月(季)度分析考核,以各责任部门编制并经财务管理部门核定的月(季)度预算分析报表为主,预算领导小组每月(季)召开分析会议。中期检查预测与适时合理调整,以各责任部门编制并将财务管理部门核定的中期分析报表及预测报表为主,于每年中期财务中报后,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中期分析检查会议,并将分析结果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四、预算执行的考核和调整。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对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和年度进行评估,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预算考核的重点是找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到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于预算执行的考核应在激励方案中设置定性和定量指标,然后根据行业的特点和不同的考核重点,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设置不同的分配权重。定量指标基本上为经济指标,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奖罚,偏重于结果评估。定性指标基本上为非经济指标,应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惩,偏重于行为评估。为了保证考核方案合理、科学,可对不同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模拟测算,以此事先了解方案最终奖惩程度,避免估计不足而导致风险。考核责任书应由总经理和各预算责任人签字确认。

预算执行有偏差,是执行不力造成的,根据考核和激励方案,应该惩罚相应的责任人。属于预算编制原因而产生的,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预算的调整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同时预算调整程序应该由制度来保证:首先,应该严格界定调整范围,只有出现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市场需求或价格变化,设备维修的需求变化或其他经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的原因出现,才允许调整预算。其次,应该规范预算调整的权限与流程,有关的责任部门或单位,应对不同预算项目的调整作出申请,依照不同的规程审批后,才能予以调整。重大的调整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只有对调整范围、调整程序、调整权限进行严格规范,才能在出现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时,使预算调整有序进行。这样调整才不会削弱预算控制的力度,反而可能增加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对那些影响战略目标的调整,最好保证一年调整一次左右。对不影响战略目标的调整,最好一个季度只调整一次。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种有效的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控制手段。集团公司应从经营机制和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战略导向和组织体系的保障下,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集团公司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01).

[3]夏宽云.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要件[j].财会月刊,2005(09).

[4]罗元涛.浅析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j].公用事业会计,(10).

[5]张伟立,胡艳玲.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04).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六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俊茹,吴海云厦门大学中国劳动chinalabor(11)2次。

引证文献(2条)。

1.果靓国企薪酬制度探析[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

2.白彦锋关于我国央企工资总额财务预算的思考[期刊论文]-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6)。

本文链接:/。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七

[摘要]当前资源型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了明晰产权统一管理,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定价体系四个措施,希望借此能够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改革,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资源;国有资产;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

1导言。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自然资源承压能力面临挑战。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资源利用率不高是一大因素。主要原因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举措,借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八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自然资源承压能力面临挑战。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资源利用率不高是一大因素。主要原因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缺陷。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基于产权视角下提出深化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举措,借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1权责不清。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其任何个人、组织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自然资源。只有国家权力机构能够作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最高、最终代表。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国有资产分散在各级部门、政府中,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行业包括了水利、煤炭、金属、石油、国土、农业、海洋、旅游、环保、规划等,这些行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又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的资源型国有企业进行独立决策。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多头管理,进而出现了权责不清、利益互抢、责任互推的情况。

2.2资产流失严重。

以煤矿行业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煤矿资源采掘投入高、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回采率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是“半采半扔”。大型国有企业的回采率在40%左右,小企业连15%都不到,远远低于60%的国际平均回采率。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国有企业仅仅是矿产资源的采掘损失高达1.55万亿元。

2.3综合利用率不高。

短期行为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另一弊端。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例,总体综合利用率偏低,粉煤灰利用率47.7%,煤矿石为35%。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短视行为很突出。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短期的使用权,所以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只进行开采投入、不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矿产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2.4使用价格偏离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资源无法完全资产化,也是限制国有企业资源的勘探、开采、使用与保护的因素,这样很容易忽视资源资产化后以资本的视角进行管理和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很多资源型资产在定价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矿产的开采、使用、运营、维护的成本,忽视资源的未来收益。容易造成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将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偏离考虑市场因素,过低的资源价格投入容易造成产品的浪费。

3原因分析。

3.1产权主体的缺位和越位。

主体缺位就是该管不管;主体越位就是不该管要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界定模糊,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权责利界定不清。法律上规定了全民所有,但是实际执行中,主要通过地方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难以一致。加上分类管理过程中,多个部门管理资源产权,造成了相互争抢,影响正常管理。

3.2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就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资源型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众与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部门、地方部门与开发企业三层关系。其中,公众和国家利益一致,不存在风险。中央和地方往往因为利益不一致,地方偏重提升政绩,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寻租。地方部门和开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可能企业不具有合理开采能力。多层次的代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

3.3对被管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

被管理人包括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激励、约束不足,失去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规定,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期限为不超过50年,企业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许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足够经济利益,最快的办法就是尽量开采。如果采用一些环保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往往会造成时间的拖延、财政上的压力。国家又没有对环保创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得企业创新力量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仅仅征收资源开采税、资源补偿费,仅仅面对土地资源、矿藏资源进行征收。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是依靠行政方式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生态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源整体价格中。

4基于产权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4.1明晰产权,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权威的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改变当前分头管理的弊端,可以通过国资委牵头组织,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政府形成制衡,约束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随意批准的行为。另外,产权明晰有助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有效保护国家所有权的收益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促进自然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

4.2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细分,统一采用一个产权制度。对于矿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枯竭的资源,要采用国家所有,强化开采许可的认证程序科学性,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草原、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可以推行产权多元化,打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抑制乱砍滥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地等非生物可再生资源,个人与组织可以通过交一定租金的形式获取资源使用的权利,要健全法律制度,适当条件下延长资源使用期限,促进使用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和长期行为。

4.3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

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防范关键问题在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代理人、委托人行为的激励和约束,要协调两者利益,实现正激励、负激励两种手段。正激励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借此衡量与确定代理人的奖励水平。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的管理人员还可以以职位升迁的方式作为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表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的措施。负激励是通过制度克服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包括行政处罚、法律处罚、退出处罚等手段。负激励的关键在于制定公平、透明的运作机制,防范为主、惩戒为辅,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目标。

4.4建立科学定价体系。

应当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生态和谐为目标、市场机制为效率的资源定价体系。让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反映在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上,实现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秀芝.基于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5(9).[2]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3]王金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看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途径[j].世界经济,2000(2):68-72.[4]汤吉军,年海石.沉淀成本、资源型国企垄断与改革新思路[j].江汉论坛,2014(6):5-10.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九

各学院:

全国普通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为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杜绝在校学生违规参加高考和替考行为,维护高考正常秩序,现就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或“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将入刑定罪。做好高考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维护高等学校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和爱护在校学生的需要,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并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完善工作机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严格做好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认真负责,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核查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将国家“作弊入刑”等政策规定传达到每一位学生,使广大学生明白参与高考作弊对社会、对自身的严重危害性和高度危险性。对已违规报考、试图参与作弊、预备充当“枪手”的,要加强教育引导,只要在高考前主动交出准考证,退出考试的,一律不予追究;否则,一经查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由相关部门严肃处理。同时,认真总结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近几年学校对替考学生的处分案例,通过开会、网络等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三、严查学生人数,高考期间在校生一律不得请假。

在6月7日、8日上午9∶00-11∶30和下午15∶00-17∶00高考时间段,各学院要对本院学生逐一清点,落实去向。对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清点核查,对于其他特殊情况不在校的,要确保在高考考试时间保持电话通畅。

请各学院分别于6月7日、8日上午11:30、下午17:00,将核查的结果汇总后报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办公楼106,只要纸质版),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联系。

附件:学院清点学生信息报送表。

高考时间学院清点学生信息报送表。

学生工作处。

2017年6月2日。

4.高考期间工地停工的通知怎么写。

5.高考期间工地停工通知。

6.2017年高考期间工地停工通知。

7.关于中考高考期间考生家长调休的通知。

8.高考期间工地停工的通知。

9.2017年关于高考期间工地停止施工的通知。

10.广东省关于做好2017高考期间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

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在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许厂煤矿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希望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在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人员开展工作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在各级单位(科室)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结合许厂煤矿的实际,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供参阅。

一、目前许厂煤矿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许厂煤矿98年建矿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新建或改建了许多办公楼、宿舍楼、招待所等,购臵了大批的井上井下设备,全矿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井下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多,各级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投入了不少的人力、时间进行管理。

但必须承认,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全矿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人员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管理混乱,条块分割,重购轻管、重钱轻物,固定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家底不清,产权不明,账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固定资产配臵不合理,利用率低;与此同时,现行会计制度和财政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财务、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项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远远不适应行政机关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之需。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臵,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

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在我矿的日常经费开支中,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在购臵、使用、调拨、租赁的过程中,出现了验收不及时或提前验收,剔号混乱,手续不全,交接不合规定等情况。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无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经过资产清查,我们发现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

(1)设备矿内调拨,财务台账未及时调整使用单位。有些对外调拨设备,没有经过机电科设备组办理相关手续。

(2)个别设备误入材料以及材料、配件误入设备等。

(3)个别设备已报废,未及时注明和减资。

由于以上几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现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三)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臵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臵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以至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再者有些单位闲臵、报废固定资产的处臵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臵。例如电厂选煤厂08年报废的设备,虽然09年初已向矿领导请示批准处理,但是没有及时通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以至于出现了财务部门按废料入账的情况。另外,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规定。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设备的更新换代期限短,加速了原有设备的老化和技术的陈旧与落后,客观地存在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需求与来源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若不解决,不但影响资产维修资金的来源渠道,无法满足全矿各单位设备购臵和房屋修缮的需要,而且容易淡化成本意识,弱化经济核算,影响财务管理水平。

二、完善体制建设,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十六大提出“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制度创新来破解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难题。这就要求全矿各单位必须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管资产。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全矿各级单位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忽视固定资产管理,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财务统计数就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的购臵、使用、租赁、调拨、报废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及时登记、调整固定资产账;资产使用部门要定期清查,明确责任。所谓“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全矿各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固定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我们并不少见,近年来每年都在做。但平心而论,每次的清产核资工作要完全做到位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很广,使用的部门分散,种类繁多,大到一幢办公楼,小到一台打印机都是我们清点的范围。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掌握全矿每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信息,掌握资产最真实的现状,以彻底摸清本单位固定资产“家底”,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占用情况、质量情况及分布情况,这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进行全面的固定资产清产核资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全矿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为科学分配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为保证全矿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纠正以往“重购轻管、只用不管”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许厂煤矿于2008年12月10日由财经部、机电科牵头负责具体落实该项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固定资产清查小组,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专门抽调了7名工作人员进行该项工作,历时三个多月,对全矿23个科室、12个区队共35个部门的4265台(套)固定资产设备和12种小型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清查。在清点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标记,不管资产入账与否,不管资产是集团公司统一购买还是外单位调入使用,不管其是否在用,只要资产在本部门的,见物就点,并且一一清点登记入册,建立管理卡片,喷刷管理标签,并由资产使用部门的第一责任人签字,明确其管理责任。全矿此次清查核资的重点放在核实资产数额是否与账目一致。对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扩建、无偿调入、盘盈及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账外固定资产,重新登记入账,对有账无实的固定资产查明原因,对于确实已经损坏或无法维修的固定资产,按程序予以核销。经过这次全面的固定资产清查,摸清了我矿的家底,为全矿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以后,各单位还要继续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工作抓紧抓好,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形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对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及完好程度进行核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还可以应用微机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做好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工作,是做好固定资产实际盘存数与固定资产账进行核对的重要基础。固定资产明细核算按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并结合按使用部门设臵明细账进行核算,对固定资产的合理配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金额大、类别、品种多,有些固定资产还经常变动,单一的手工记账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可充分利用微机、专业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步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就是: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臵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臵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臵。处臵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臵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党和国家对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空前重视,表明我们的国有经济工作重点已经开始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换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发展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借助这次全矿范围的资产清查工作,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杜绝国有资产的浪费、流失,实现资源的合理配臵,具有深远的意义。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强化员工收入分配的调控措施,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部分企业逐渐开始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尤其体现于国企与央企工资体系。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仅益于把控国家单位与社会单位间的工资平衡性,而且益于企业规范劳动报酬体系,推动企业人力成本和收益核算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流程为基础,着重阐释其编制要点与编制难点,提出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期望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完善工资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编制要点。

2010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在央企首次试点工资预算管理制度,2012、2013年分别对企业强化工资增长机制与健全人力资源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推动了部分企业由原来的工效挂钩工资机制转变为预算管理工资机制。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这也是由预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预算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必须对集权化的企业进行分权化处理,导致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新老员工收入的处理不恰当等。因此,梳理与明晰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及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主要包含工资增长调控制度、工资效益联动制度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三部分,其中,前者是为了避免出现个体吃空饷的现象而设置的,中者是为了实现薪酬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而设置的,后者是为了对企业的宏观财务进行管理而设置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地缘工资、效益工资、规模工资、效率工资及工资总额基数。在企业实践中,地缘工资的比例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体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效益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业绩考核得分率、可控成本节约率等;规模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规模和设备数量等。而效率工资占比约为30%,其计算基础主要为企业的核定定员与实际人员的大小关系;工资总额基础占比40%,主要基于企业的历史工资水平,避免工资收入出现大幅度波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流程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部分差别,以某地区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为例,主要包含预算、调整、清算和备案。其中,预算主要按照逐级汇总、分级编制、上下结合的原则,根据预算增长与预算基数进行编制;调整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资产重组、企业效益变动较大、收入分配具有重大变化;企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形成报告上报国资委等上级部门;企业内部收入调整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统一,按照相应程序备案。

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及难。

(一)编制要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主要包含职工类别与时间范围,其中,国有企业的员工是由国资委核定的,不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同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职工类别主要是一般职工、中层及经营层,一般职工主要包含了三级及以下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及管理层,二级企业中的普通职工及中层,一级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主要包含了二级企业的管理层及一级企业的中层;经营层主要包含一级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总额预算编制的时间一般为一个会计年度,但若出现延迟发放工资的情况,应该将延迟工资一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范围。但由于企业存在合理避税的情况,通常会将预提的年终奖金不计入工资总额。

(二)编制难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难点主要体现于五种关系的处理。一是新老员工的工资水平关系。不再论资排辈,而是在承认年长员工贡献的基础上同岗同酬,基本理念是:同岗同酬,但必须承认工龄的补偿。这虽然是对老员工的激励,但同时也是对新员工的负激励。因此,这是编制的难点之一。二是不同岗位间的收入水平关系。由于技能需求水平间的差异,致使基础性岗位与专用性岗位间工资水平的差距很大,如何将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三是绩效提成工资制与职能部门固定工资制的关系,二者的职工人数比例如何确定,在不同岗位、部门间如何分配这种关系是预算编制的难点。四是管理层与一般职工间的收入水平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水平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员工的收入水平需要与社会水平平衡,这也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五是奖惩关系,奖惩标准如何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何设计与测量预算指标仍然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之一。

(一)正确处理几种工资关系。

针对以上几种工资关系在预算编制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正确处理。一是制定与细化新老员工间的工资指标,指标的基础是同岗同酬,在此基础上增加老员工比新员工的工资加成,但这种工资加成指标是基于工龄和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而设的。二是控制企业收入水平差距,将其控制在10倍以内,企业内部最低工资水平应该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内,最高工资水平在4倍以内。三是绩效提成工资总额应该与固定工资职工人数比例为4:6,若企业内部生产任务加重,可以适当加大绩效、提成工资比例。根据国资委的相关文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细化奖惩指标,但奖惩金额不宜过大。

(二)强化工资总额控制。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控制指标是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着手于以下几点:一是部分联动制定指标体系,将企业的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制定,结合企业的往年的经营状况及下一会计年度的经营目标、平均工资发展趋势等核算预算指标;二是实时监控指标执行状况,对工资总额超标情况及时纠正,并查找原因,确保企业工资预算控制与管理的连续性;三是构建严格的个体预算违规机制,企业工资预算应当在上述预算范围及比例之内,若出现比例偏差较大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对违规操作员工进行经济惩罚,情节严重者直接予以纪律处分,并对其上级主管人员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四是运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数据模型,以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构建数据模型,使工资总额预算更准确合理。

(三)加大数据管理与培训力度。

数据是企业预算、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趋势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积极拓展和提高计算机在财务预算领域的应用和使用层次,搭建业务、财务数据平台,利用企业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或者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指导企业预算部门及时处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实施重大项目预算联动监管机制,在企业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甚至可以引入经济审计监管,对预算及相关执行部门进行过程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共享监督成果。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转变传统的手工预算方式,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确保财务人员按照“实、高、新、严、细”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减少预算管理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预算偏差。

四、结语。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青睐的工资预算管理方式,也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预算方式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预算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编制难点。为此,本文着重提出了各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处理、控制方法与数据管理三项措施。但限于实践案例不足,并未进行多案例分析,建议后续可以展开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一农.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深化和拓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4).

[2]鲁栗,翁健祥.关于某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12).

[3]潘云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二

一般说来,企业预算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其管理效果无法脱离企业全体职工及各个部门的支持及配合。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加大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预算管理相关知识学习等方法扭转管理层人员的认识,从根源上认识到开展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尤其是开展预算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及长期战略目标的作用及意义,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确保预算执行及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同时,提倡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参与预算执行及预算编制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引导作用,以达到推动企业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目标。

3.2丰富编制方法。

由于预算编制时企业各个部门间沟通交流不够通畅,造成预算编制科学性及客观性不足。因此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企业强化组织内部间有效沟通,利用沟通及协调等手段保证企业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尤其是预算编制时,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帮助管理部门全面了解企业各个部门间实际情况,确保预算编制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间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性,大大提高编制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程度,便于深入调查研究各个部门实际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此外,利用参与性预算编制手段促使企业各部门及各职工全面参与预算编制过程,以达到消除各部门间抵触情绪的.目标。

3.3健全考评机制。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顺利运行无法脱离考评机制及奖惩机制的支持。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构建健全的预算管理考评机制,纳入考评反馈、考评目标、考评指标、考评客体及考评主体等方面内容完善考评机制体系,积极引进激励机制及奖惩机制,以达到约束职工行为的目标,促使职工关注及重视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并且尽可能的将预算管理纳入职工及部门考评领域,确保企业预算管理执行效果,实现企业预算控制目标。同时,为了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效率形成正确的认识强化审计工作地位,企业必须重新组建审计人才队伍,完善制度化规章条例。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水平日趋成熟,企业管理理念革新换代,预算管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及重视。然而,从现阶段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看,仍存在着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预算管理理念落后、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及预算执行力不足等,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目标实施,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方法及手段增强预算管理执行力,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价值,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以达到为企业赢得更多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鞠宏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3).

[2]曹宏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3).

[3]许明.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

[4]陈伟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9).

[5]余红英.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6).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库款管理,保持合理库款规模,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根据《预算法》、《国务院关于编制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16〕66号),以及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库款管理。

(一)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完善预算编制与存量资金挂钩机制,对于存量资金较多的单位或项目,要相应压减下年预算规模。改进项目库管理,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审论证,提高入库项目质量,促使预算一经下达能够立即执行。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逐步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的事项。逐步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优化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方法,提高规划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切实发挥好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二)继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尽可能提高转移支付资金提前下达比例,按时下达本级人大批准的转移支付预算,为下级财政预算执行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对执行进度较慢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采取收回资金、调整用途等方式,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三)进一步加强资金调度与国库现金管理。财政部将进一步健全转移支付资金调度与库款规模挂钩机制,对月度库款考核排名前6位和后6位的地区,下个月将调整转移支付资金调度的进度安排,分别加快或减缓调度序时进度3-5个百分点的转移支付资金。省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建立本地区的转移支付资金调度与库款规模挂钩机制。省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工具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期限在1年以内;对于各地区已实施的不符合规定的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以及超过1年以上期限的国库现金管理定期存款,要积极稳妥清理规范。要加强库款管理与现金管理的统筹,当月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进度未达到序时进度98%的地区,下个月不得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四)及时清理盘活结转结余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结余资金以及结转两年以上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的规定,可参照结转两年以上资金的做法,将结转两年以内的资金由财政收回统筹使用。各级财政部门编制年度预算调入后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原则上不超过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5%;预算周转金的.规模,要根据支付需要合理确定。

(五)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债券发行与库款管理的统筹协调,制定债券发行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债务到期情况和库款规模,合理确定债券发行时间和节奏。各级财政部门要提前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已入库的置换债券资金,原则上要在1个月内完成置换,减少资金留存国库时间。各级财政部门可在库款较高月份先通过库款垫付拟置换的债务,债券发行后及时将资金回补国库。

二、继续实行地方库款考核通报机制,强化考核督导。

(一)继续实行考核通报机制。财政部将继续按月对地方库款情况进行考核,并进一步加大通报力度。地方库款余额同比增幅过高的月份,财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通报当月库款考核情况;其他情况下,按月分地区通报。全国通报中排名后6位的地区,必须在1个月内以省级财政部门正式文件形式向财政部(国库司、预算司)提交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材料。

(二)严格考核信息报送时间。地方库款考核办法,参照《2016年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排名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上月库款数据按月填报《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情况表》,于每月7日前(法定节假日相应顺延),随库款月报一并报送财政部(国库司)。因地方财政部门自身原因延迟报送考核信息的,财政部将扣减当期考核综合得分1分。

(三)规范考核数据信息报送。省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地方财政库款考核情况表》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肃性。对于报送数据出现较大差错的地区,财政部将相应扣减当期考核综合得分。其中,对于财政部审查发现的影响考核排名的数据差错,每项扣1分。

三、完善地方库款月报机制,提高信息质量。

(一)扎实做好库款月报编报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20地方财政库款月报编制说明》(附件1)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库款月报的编报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期限报送库款月报,并切实履行本地区库款月报数据信息审核职责,提高报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二)切实加强库款统计分析。省级财政部门要注重加强库款统计分析,重点加强库款余额变动情况、库款余额相对水平和库款保障水平变动情况、置换债券置换情况、运用库款垫付拟发债券和资金回补情况、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和到期情况、库款分布和层级占比变动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要突出趋势性分析和影响库款变动因素的分析。各月份的分析重点可结合实际确定,但库款余额同比增幅超过15%的,省级财政部门必须在上报的分析材料中分析说明库款增加的原因。

(三)强化库款运行情况监测督导。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库款月报等信息,加强对本地区库款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库款管理相关工作督导。省级财政部门在库款同比增幅较高的月份,要及时督促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的本级预算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切实加快支出进度。省级财政部门对于库款规模过高的市县,要及时督促其采取综合性措施,合理压降库款规模;对于库款规模过低的市县,要加快转移支付资金调度,并指导市县财政部门统筹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合理调度库款,防范潜在的支付风险。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任务分工,逐项对照落实,扎实有效推进库款管理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管理督导,确保层层压实责任。财政内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库款管理各项相关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宏观调控和稳增长工作大局。

附件:1.2017年地方财政库款月报编制说明。

2.地方财政国库库款情况月报(样表)。

财政部。

2017年2月4日。

(联系人及电话:国库司总会计一处欧阳灿68552250预算司综合处刘士义68551459)。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四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全国普通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为严肃考试纪律,杜绝在校学生违规参加高考和替考行为,维护高考正常秩序,确保2017年高考安全、平稳、顺利举行,现就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高考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千万学子前途,关系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出台了“四个严”措施,要求严格安全保密措施,严厉打击考试舞弊,严明考场管理秩序,严肃开展诚信教育;要求各地要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平安高考”。做好高考期间的学生管理,维护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秩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高中阶段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完善保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

二、严格程序,加强在校生管理。

高考期间各高等学校要坚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一般不允许请假。因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应核清原因,除常规审批程序外,要经上一级主管领导审核把关,并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备案。各高校及学校各院(系)都要明确一位主要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院(系)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点名核查工作。对无故未到校者,要逐人查清去向,对去向可疑者,要深查细究,防止学生参与替考。对在校外实习的学生,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清点核查。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高考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学生去向及网络舆情,确保信息畅通。各高校和高中学校发现可疑替考者应立即上报我厅,联系电话:0531—81676771(学生处),81916516(基教处)。

三、强化宣传,开展诚信、法制教育。

各高校、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涉考违法处罚条款,将国家“作弊入刑”等法律规定传达到每一位学生,使广大学生明白参与高考作弊对社会、对自身的严重危害性和高度危险性。对已违规报考、试图参与作弊、预备充当“枪手”的,要加强教育引导,只要在高考前主动交出准考证,退出考试的,一律不予追究;否则,一经查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由相关部门严肃处理。

四、明确职责,严肃责任追究。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要加强领导,明确负责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对在校学生的管理,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对特殊原因确需请假的,必须坚持谁批准、谁负责。对管理不严、不认真清点和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替考舞弊者,除追究替考者的责任外,将严肃追究学校领导、学校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各市教育局要速将本通知传达到各高中阶段学校。各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要速将此通知精神传达到本校每位学生,并切实组织好学生管理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

2017年6月2日。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五

学院各班:

根据学校《关于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的精神,今年国庆节学校放假时间为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由于假期时间较长,各年级要切实按照学校有关学生管理规定,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现将有关通知如下:

一、放假前。各年级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安全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注意人身、财务、交通和消防安全,不酗酒滋事,不无故晚归或夜不归宿,不得留宿外来人员,严防火灾、盗窃等各类事故的发生。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杜绝私拉乱接电源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点蜡烛照明、生火做饭等违章用电用火行为。

二、各年级要加强学生管理,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坚持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学校、学院的教学安排,国庆节期间,10月1日—3日,所有课程停上;10月4日上第4周周六的课,10月5日上第5周周日的课,10月6日上第4周周日的课(与9月28日课程对换),10月7日上第5周周六的'课(与10月11日课程对换)。级本科生从10月8日起开课。双学位课程9月27日正常上课,10月4日—7日停课,10月11日停课,10月12日正常上课。十月中下旬,、、级本科生要参加体质健康测试。

三、放假期间外出或离校回家等要履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学生离校必须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前往地点及联系方式,由学院批准。请各班将《国庆放假期间在校值班学生安排表》(附表一)、《国庆放假期间外出学生登记表》(附表二)、《国庆假期离校安全责任协议书》(附表三)于30日上午由年级学生会收齐后报送辅导员处。

逾期返校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离校的学生,要依据校纪给予严肃处理。

五、放假期间各班禁止以任何组织名义集体外出旅游,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放假期间各班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切实加强假期期间的安全巡查。值班人员应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年级辅导员处,并积极配合有关部分采取有效应急防范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

特此通知。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1.2016国庆节放假和作息时间调整通知。

2.2016学校国庆节的放假通知。

3.20关于做好秋季开学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

4.2016学校国庆节放假通知三篇。

5.学校2016年国庆节放假通知。

6.2016年学校国庆节放假通知范文。

7.2016学校国庆节放假安排通知。

8.学校国庆节放假通知。

9.2016十一放假安排通知。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六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代表人民行使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其任何个人、组织都没有权利随意处置自然资源。只有国家权力机构能够作为这些自然资源的最高、最终代表。但是,我国的资源型国有资产分散在各级部门、政府中,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行业包括了水利、煤炭、金属、石油、国土、农业、海洋、旅游、环保、规划等,这些行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又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由地方政府和当地的资源型国有企业进行独立决策。这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多头管理,进而出现了权责不清、利益互抢、责任互推的情况。

2.2资产流失严重。

以煤矿行业为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粗放型的发展,使得煤矿资源采掘投入高、资源消耗过快、利用率不高。多年来,煤矿企业的回采率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是“半采半扔”。大型国有企业的回采率在40%左右,小企业连15%都不到,远远低于60%的国际平均回采率。以的数据为例,国有企业仅仅是矿产资源的采掘损失高达1.55万亿元。

2.3综合利用率不高。

短期行为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是资源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另一弊端。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例,总体综合利用率偏低,粉煤灰利用率47.7%,煤矿石为35%。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短视行为很突出。很多国有企业拥有短期的使用权,所以为了短期利益,企业只进行开采投入、不进行污染治理、提升矿产利用率,进而造成了矿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2.4使用价格偏离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资源无法完全资产化,也是限制国有企业资源的勘探、开采、使用与保护的因素,这样很容易忽视资源资产化后以资本的视角进行管理和为企业未来带来收益。很多资源型资产在定价过程中只考虑到了矿产的开采、使用、运营、维护的成本,忽视资源的未来收益。容易造成资源型国有企业在将产品进行销售过程中,偏离考虑市场因素,过低的资源价格投入容易造成产品的浪费。

3原因分析。

3.1产权主体的缺位和越位。

主体缺位就是该管不管;主体越位就是不该管要管。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界定模糊,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权责利界定不清。法律上规定了全民所有,但是实际执行中,主要通过地方部门的行政手段进行。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难以一致。加上分类管理过程中,多个部门管理资源产权,造成了相互争抢,影响正常管理。

3.2委托代理风险。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要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就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资源型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公众与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部门、地方部门与开发企业三层关系。其中,公众和国家利益一致,不存在风险。中央和地方往往因为利益不一致,地方偏重提升政绩,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寻租。地方部门和开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可能企业不具有合理开采能力。多层次的代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

3.3对被管理人的激励约束不足。

被管理人包括了资源型国有企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他们的激励、约束不足,失去管理的有效性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我国规定,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期限为不超过50年,企业为了获取自然资源许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足够经济利益,最快的办法就是尽量开采。如果采用一些环保的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往往会造成时间的拖延、财政上的压力。国家又没有对环保创新技术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得企业创新力量不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资源开采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仅仅征收资源开采税、资源补偿费,仅仅面对土地资源、矿藏资源进行征收。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是依靠行政方式获得这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生态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资源整体价格中。

4基于产权视角下的资产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4.1明晰产权,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权威的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国有资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改变当前分头管理的弊端,可以通过国资委牵头组织,使得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政府形成制衡,约束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随意批准的行为。另外,产权明晰有助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有效保护国家所有权的收益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促进自然资源行业的良性发展。

4.2改革现有资源型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资源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细分,统一采用一个产权制度。对于矿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枯竭的资源,要采用国家所有,强化开采许可的认证程序科学性,避免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对于草原、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可再生资源,可以推行产权多元化,打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所有的多元产权体系,通过市场手段抑制乱砍滥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土地等非生物可再生资源,个人与组织可以通过交一定租金的形式获取资源使用的权利,要健全法律制度,适当条件下延长资源使用期限,促进使用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和长期行为。

4.3不断完善约束激励制度。

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防范关键问题在于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代理人、委托人行为的激励和约束,要协调两者利益,实现正激励、负激励两种手段。正激励是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标相一致的标准,借此衡量与确定代理人的奖励水平。对于资源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的管理人员还可以以职位升迁的方式作为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表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的措施。负激励是通过制度克服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包括行政处罚、法律处罚、退出处罚等手段。负激励的关键在于制定公平、透明的运作机制,防范为主、惩戒为辅,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为目标。

4.4建立科学定价体系。

应当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形成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生态和谐为目标、市场机制为效率的资源定价体系。让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反映在供求关系、市场价格上,实现资源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秀芝.基于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9).

[2]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3]王金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看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途径[j].世界经济,(2):68-72.

[4]汤吉军,年海石.沉淀成本、资源型国企垄断与改革新思路[j].江汉论坛,2014(6):5-10.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七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简称sabs公司)是中德合资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轿车制动钳、后分泵、防抱死装置(简称abs)等制动系统系列产品。公司生产销售的制动钳和后分泵的国内市场占有率50%,abs的国内市场占有率90%。产品后分泵出口欧州,abs出口马来西亚。至,公司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44%,利润年平均增长138%。公司依靠效益积累自我发展并实现投资,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本文拟就公司的预算管理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1995年,公司开始了预算管理的探索,组织预算管理机构,设计预算模型,建立预算管理程序,形成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受益非浅。

1.预算是计划的数量化。预算不是简单的收支预计或仅把预算看作财务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对计划投入产出内容、数量、以及投入产出时间安排的详细说明。通过预算的编制,使企业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

2.预算是一种预测。它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作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制差异的行动,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事后控制是鉴别偏差,纠正不利的影响。

4.预算管理是一种协调。公司的总预算是由各分预算汇编而成的,从组织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各相关部门必须协商沟通、相互配合,有利于管理层工作协商一致,导致出更好的计划和执行效果,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基本目的。经董事会批准的预算,表述了计划期企业的业绩展望,所有经理人员和雇员一定要努力工作达到计划目标。预算是预算期之煎编制并获得董事会批准的计划,通过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之差异分析,可以评价相关经理人员和雇员的工作表现。

5.预算编制有利于完善企业基础管理。预算编制必须有各项相关的定额,如人员、物料消耗定额等。要求定额合理并随定额条件变化而修正。预算的编制与预算控制对信息要求面广量大,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促进信息管理发展。

6.精益生产的手段。它是即时供产销的生产经营方式,预算及预算控制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配,也是精益生产适行的管理手段。

7.预算是考核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标准。预算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评定工作成效,分析差异改进工作。

预算的编制到执行控制和业绩评价,完整的体现了管理上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就象纲与网的关系。建立以预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由于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二、预算管理的分类。

我们把预算管理分为两类,投资预算管理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根据业务对象,我们设计了两种预算模型,投资决策预算模型和生产经营预算模型。

投资决策过程是投。

资预算的编制、不同预算方案优选的过程。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改建、改造、更新,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获得收益期限、投资回报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等。借助于计算机建立投资预算决策模型,把采集到的经济信息、投入产出转化为数量,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进行方案的优选。如19,公司借鉴国际轿车装备发展历史和我国轿车市场发展方向,公司决策层预测到abs在我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经预算模拟分析显示分步投入,逐步发展方案为最优,决定实施战略性投资。首先推出产品抢占市场,扩大影响,然后以规模经济求发展,争取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项目实施投资,abs产品推向市场,其经营额占公司总经营量的46%,19abs出口创汇174万美元,项目投资收到预期效果,公司被国家经贸委批准为abs的定点生产单位,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p.b.s中的环境分析和优先次序是为了确立计划目标。计划是任务、目标和优先的安排,以及各方案的展开。规划是为实现计划所要求的各种方法和项目,由具体的、局部的行动构成。预算编制是将计划转化为用数量表示的工作标准,反映出项目与其业务量、收入与支出一览表。该系统向公司及公司各部门主管解释清楚如何达到目标,项目和预算是否合理,并把整个工作视为一个循环系统。

2、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公司在某一时期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编制的计划,描述了在该时期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数量标准,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间接成本预算(包括制造费用预算、行政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经营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通过建立预算模型,把销售预算等各分部的预算输入生产经营预算模型进行模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预算方案为执行方案。经营预算同样反映了公司的业务量、收入与支出一览表。向公司及各部门主管解释如何达到工作目标,预算项目和数量是否合理,明确各个部门每个工作责任者的工作标准是什么。

投资预算和经营预算模型都包含了财务预算即计划期内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的预计。财务预算以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一般我们编制两种经营预算,一年期的年度预算和五年期的中长期预算,每年的8月组织落实预算编制计划,9月完成各分部预算的编制,10月完成总预算的编制并报董事会审批。通常预算获得通过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整。

三、预算控制是计划目标实现的保证。

通过预算编制,把各项目标具体化,必须进一步将各项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预算编制为实际行动提供控制的标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注意对工作成效有关键意义的进行控制。如为实现预算利润目标,控制的关键点是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成本和数额较大的费用成本。控制对象并不是事物现状,而是事物的变化趋势。如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控制原材料国产化的进程,就意味着采购成本的降低和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的提高。

四、预算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p。

公司内各职能部门是预算管理的基本单位,负责本部门责任范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公司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及制度建设。财务部是日常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编制的组织及预算的汇编工作。预算批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制度建设是预算管理有效性的保证,其中通过授权明确责任,防止工作推委或扯皮,这是预算控制有效性的关键一环。建立预算管理程序,包括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执行控制程序。预算编制要组织与协调各部门共同进行。预算控制是协调、纠偏过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有个时间过程,先后次序及处理各部门之间关系的规定。程序控制制度的制定旨在避免工作混乱,追求较高的工作效率。

五、预算管理的原则。

预算管理的原则包括责任制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有效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动态管理原则。

责任制原则指对负责的工作范围可控制事项负责。如我们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制成本负责。

例外管理原则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如某一段时间我们发现生产用刀具等用品特别节约,经过核查,是外方管理专家的非程序性采购造成记录的时间差和因非程序性采购造成的工作混乱、数量差错。这是一种不合情理的节约。

于是公司重新修正公布了新的采购控制程序,并随时检查该程序的有效性。

有效性原则是指预算编制不要过于繁琐,预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预算管理失效性。

经济效益原则是为控制所费与所得效益相比,后者应大于前者。

总之,在实践中,预算的执行控制是最大的难点。如投资预算从批准预算到预算执行,期间时间跨度大,情况变化复杂,预算执行偏差大,超预算执行必须申请追加预算,有一定的批准程序・,否则,预算就没有严肃性。对经营预算要定期调整,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内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预算管理必须是动态性管理。我们于每年末调整后五年预算,对年度预算的执行控制,于每季度末分析评价本季度预算执行差异,预测调整年度内后各季度预算,编制管理报告书,以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是编制足以反映现实的预算,避免预算过于繁琐;划定预算的控制责任,划清各责任人的实际业绩;注意防止各部门从本部门出发以预算目标取代企业目标;预算控制不是对现状本身的控制,而是对发展趋势的控制;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业绩记录,以便分析比较;预算责任必须落实到人;预算控制是激励经理人员的依据,是他们对预防偏差、纠正偏差所采取的措施。预算管理也有其局限性,预算是预算期前编制并获得通过的,环境变化会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虽然,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但不能替代企业管理的全部职能。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八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难点,并从管理体制、管理意识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希望能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也在不断的积累,但是我国的国有资产法并不完善,对这些资产的管理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且科学的管理机制,这导致国有资产的交易和转让存在很多漏洞。因此,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管理者不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甚至不按照规定行事,在处理资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比如,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资产的转让时,不按规定向相关的部门申报,从而导致一些国有资产在转让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确,甚至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管理者利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出售国有资产,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些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弊端。

2.重预算申报,轻日常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多数管理者重视预算申报,却忽视了最本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资产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其“国有”的特质,因此,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维护都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管理者都可以做好申报工作,及时申请预算,但是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却并不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这自然引发了国有资产处理中的很多问题。

3.内部资产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资产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资产的配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资产处理的主体,在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资产的配置方面,一些管理者常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随意对资产进行分配,导致很多资产不能物尽其用,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因此资产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最后,在资产处置工作中,很多资产常常还未经过专业机构的价值评估就被低价处置,资产产权的转让也常常不按照正规程序,没有正规的审批文件。这些不规范的内部资产管理行为会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所属于国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产的管理控制权难以明确到具体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意见不统一,导致国有资产不能被很好的利用,甚至回报低于投入;二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资产闲置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将一些还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却申报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从而满足自身的私利,这就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的所属权归国家所有,政府和企业只有配置的权力,不可任意处置。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成立监察部门,对资产购买、使用以及维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时抽查。比如,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每月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以便监督人员将登记表与实物进行核实,从而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转让、报废工作,避免了资产的过度流失。国有企业在购置所需资产时,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参考企业的资金现状,再做出决策。资金的申请要符合国家所规定的流程,并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

2.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国家财政资金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也是重要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预算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申请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需要申报的预算数额,确定没有虚假的申报信息之后再对预算进行批准工作。二是企业要主动将预算工作渗入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当中,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准确的申报预算数额。三是发挥预算工作的具体作用,使其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利用率,避免决策失误。

3.加强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企业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的资产管理目标,从而在市场经济中抓住发展机遇,降低财务风险。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应该主动改变上级约束下级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根据需求更为自由地相互交流、沟通,以更方便合理的利用各种国有资产。同时,政府部门要主动推进股权多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从而使得国有资产进一步资本化,这有利于整个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

4.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权责利关系。

明确产权关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产权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几个员工,以增强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其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资分红甚至职位升迁挂钩,做到有奖有罚,一旦出现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就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大量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恶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的现象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资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资产,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个国有企业的资产数量由于转让或者报废发生变动时,管理者可以及时将其变动的数量和处理的方式输入计算机,更高一层的领导者就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了解到资产的处理状况,监督人员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实现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也不够规范,这造成了部分资产的流失。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从基本工作出发明确产权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才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无形资产管理思路构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

[2]姜文锋.浅析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1)。

[3]蒋晓红.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5(09)。

[4]朱英梅.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问题[j].财经界,2015(09)。

[5]廖红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规范治理———“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2)。

[6]张瑾.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企改革进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5(06)。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十九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等方面:1.国有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实践中,国有企业资产的种类比较多,既有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也有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不同类型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建立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管理模式。2.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总体较低。目前,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主要载体的管理模式,导致国有企业资产信息的高度碎片化、离散化甚至是信息缺失,特别是在资产信息变动的情况下,关于资产的情况难以及时服务于决策的需求。3.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的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创新,特别是天津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为国有企业创新危险性资产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现实需求,国有企业在危险性资产管理方面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实现资产的定位、移位的实时动态化管理。

用户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框架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基础。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对基于b/s的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以下需求分析:1.系统需要对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权限,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修改其余用户的密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进行多窗口操作。2.系统需要能对资产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管理。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资产的类型(如属于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资产的原始获得价值、资产的权属变动情况、资产的使用周期和资产剩余使用期限等信息予以记录。3.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首先,应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有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区分为土地、设备等类型有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类别内,应进一步细分为股权、知识产权、商标等类别。4.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系统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够对资产的增加,包括资产数量的增加、资产价值的增加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对资产数量的减少、资产价值的减少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资产的动态管理还需要能够对资产产权的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5.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资产进行查询,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资产的获得年限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资产价值作为索引对资产进行查询,并可以进行联合索引。6.系统需要能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系统能够对资产进行报表管理,一方面,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关于资产情况的可视化界面;另一方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查询到的资产情况生成相关报表。7.用户需要同时看多个表,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因此需要能够对多窗口进行操作。8.系统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要求有一个较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要求具有便捷性和良好的人机交互性。9.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好的可扩展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的功能。

三层架构是指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表现层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时的所见所得,表现层最重要的要求在于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界面友好性;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则直接操作数据库,主要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询等。根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提出的用户权限管理、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资产动态管理以及资产查询和报表管理等需求,为了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技术,按照层次来搭建系统开发框架,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使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减少各层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降低系统耦合度,减少因需求调整而导致的修改,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1.资产监控机制。传统的具有危险品特征的资产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或者条形码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危险品,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危险品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危险品库规模也很小。为了解决具有危险品特征资产的管理问题,基于b/s模式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嵌入射频识别技术模块,设计基于rfid的危险品处理智能管理模块。它对危险资产到货检验、入库、出库、移库移位、危险品库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危险资产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采用rfid技术后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1)节省人工采集数据成本;(2)自动化的危险品库管理作业,提高工作效率;(3)减少管理成本和人为差错;(4)更精确的危险品库存盘点;(5)增加管理人员的安全性;(6)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现代化。2.移动管理机制。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用户的高速增长,移动办公成为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也成为工作的新常态,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app程序几乎能够实现传统固定终端能够实现的全部功能,并极大提高工作的便捷性。匹配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工作的新模式,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3.决策支持机制。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资产管理能够储存关于资产管理的诸多数据,以数据为分析基础,综合运用聚类、机器学习、分类、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方法,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则,能够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形成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有价值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够为资产进一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基于b/s模式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该考虑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模块,从而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智能性。

五、结语。

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国有资产覆盖面较低、国有资产缺乏动态管理、危险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在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三层系统架构设计;根据基于b/s架构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框架设计,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进一步完善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后续研究过程中,关于资产监控机制、移动管理机制、决策支持机制的功能实现是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云庆辉,李向东,罗宝兰,段晔.基于b/s架构的器材设备科管理信息系统探析之二:固定资产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5,(2):141-143.[2]鲁力群,赵静,毕立祥.基于b/s模式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45-48.[3]许宏,刘艳,赵文东.基于b/s模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2010,(12):107-109.[4]覃事刚,刘建勋,王俊丰.基于web服务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hiip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2):192-194.[5]何琪.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项目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41-42.

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论文篇二十

网络监控系统模块可以分为多个分项,如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网络连接监控、网络流量监控、危险数据报警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不同模块功能不同,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例如系统登录模块,操作人员将用户名、编号、密码等信息输入到登录界面,然后通过与数据库内信息对比一致,允许进入系统,相反会显示信息错误,拒绝进入系统[2]。网络流量监控模块,即主要对网络流入流出数据进行监控,包括流入流出数据总量、速度、最高速度、平均流速等。

2.2输入输出设计。

2.2.1输入设计。

要保证系统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简单性、最小量、早检验、少转换”原则,对统计报表与数据库内容选择相同设计形式。通过delphi中数据存取组件建立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保证用户在任何输入界面输入数据均可以对应数据内字段,满足信息输入需求。

2.2.2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用户需求,遵循易操作原则,提高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统信息录入、数据检索以及统计分析通过交互界面完成,利用delphi专门设计统计分表报表进行打印[3]。其中,对于打印硬件的设计,应能够直接通过各类型显示终端、多媒体设备完成显示输出,以及能够利用各类型打印机完成文件的打印输出。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目的是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存储,分为规范化设计、数据、实体、关系的完整性设计、建立数据库实体与对象以及数据库设计文档等。java应用到数据库设计,为一种数据访问机制,可以提供统一接口来访问各类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与数据库的稳定连接。本文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六个数据表,一部分为本地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本机详细表与网络连接表。另一部分为远程数据库,包括网络流量表、网络连接表、单位表以及用户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