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3:14:16 页码:14
2023年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大全11篇)
2023-11-22 13:14:16    小编:ZTFB

情感体验是人类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一起解决。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临床药学是研究临床使用药物及其制剂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核心是合理用药,目的是使药物的应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临床药学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药物经济学研究、开展药学信息服务。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医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开展临床药学可通过实验室研究人员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检测数据;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方案;利用药物经济学研究降用药成本,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加强患者的用药知识等方式来提高医疗用药水平,从而使患者降低或免受药物带来的损害、提升了患者的用药质量、保障广大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更好的发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是目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内医疗机构在临床药学开展工作上从在一些阻碍问题,其原因有多种因素,包括:临床药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培养知识结构上也存在一定欠缺;不被有关部门所重视,制度的不完善等。其中临床药师自身素质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因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药师的综合自身素质水平影响着临床药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要有临床药师来体现临床药学的发展水平因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来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水平。

1.1丰富、完善临床药学教育水平。

临床药师要想能够很好的胜任临床药学工作就要在全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临床药学课程除药学专业课程外还应包括社会交际学、临床医学、医学生物、临床实践、心理学、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临床药师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全面学习了临床医学与药学知识及临床实践的锻炼。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临床药师的自学能力,来适应医药学知识新增的内容,以及新技术,新制剂的层出不穷,才能赶上发展的步伐。

目前在培养临床药学专业人才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以培养实验室型人才的。适用于临床药学的教材(例如临床医学等方面知识的书籍)。

比较简单和缺乏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编写适合临床药学适用的书籍,涉及的方面要全面广阔,能培养出精而专的临床药师人才。

为满足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应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师人员的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动态,来优化和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临床药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新方法、新技术,做到知、行的完美结合,使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1.2强化临床药师在预防保健中的主导地位。

进一步明确、细化临床药学立法工作。

国家高层部门对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体系建立完善而明确的规章制度,理清临床药师与医生、护士、及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他们之间的义务、权利、责任等做一个明确的分工,这样有利于解决今后出现的矛盾及纠纷。

1.2.1加强临床药师的法律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法律培训及知识讲座,增加临床药师对法律及责任意识使其降低了职业风险,提高了临床药学服务水平。法律讲座内容应包括:以最大努力来提高病人用药质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生命、恪守职责、不违反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药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与医护人员很好的配合、交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共同努力把临床药学服务做好等。

有关部门在全国应该加强建设药学网络系统,使国内临床药学人员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在第一时间里得到最新的药学信息知识为临床药学服务提供新的技术及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

1.2.3合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对临床药学人员制定具体目标按时考核,正确评估药学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按评估结果发放薪酬,来调动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其责任心,来优化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媒介加强临床药学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及作用,扩大其影响力使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中得到广大患者的及群众的认可。编写并发放关于临床药学服务知识读本,大力宣传临床药师工作的特性,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认为临床药师只是在制剂室、药房部门工作,接受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等,这一新的观念。

1.4.1提高临床药师的道德水平。

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与药学理论功底,及实践经验与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并学习伦理学,明确法律责任努力做好临床药学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爱心、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对待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准确的回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保护患者隐私。对待不同的患者都要一视同仁,使每位患者都得到应有的科学治疗。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不断学习新技术,做到精益求精。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法律及纠纷问题。

1.4.2不断学习、加强临床药师的技术能力。

临床药师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外语,来提高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外国文献,了解国外最新动态,及运用网络信息查阅资料得到可靠的药学情报,向临床医师、护士及患者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

临床药师通过利用自己对药品的熟练掌握(包括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基础医学等知识运用在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中,促进合理用药。对重症监护的病人应与专家讨论、分析、救治。通过查房、会诊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参与用药指导。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评价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的理论依据,并对各种信息有能力分析及判断其正确性得出可靠的结论。

1.5合理设置医院药师岗位。

医院根据药师所学专业,设置不同的岗位。其中临床药师主要负责临床使用药物的安全、合理、为临床确保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等;药品的进购、储存、调配等工作由调剂药师负责;医院需要有制剂室配置的输液药品、检验、制剂等,都有制剂药师负责,这几方面都需要互相配合,加强团队精神,有利于临床药学发展。

总结。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断进取,探索。临床药师在工作岗位中要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还需要医疗机构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配合,为临床药师创造良好的条件、需要人们改变对临床药师的传统看法,接受新观念。与医院的医护人员相互促进、协助,共同努力,促进临床药学的持续性发展。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药学教育将面临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同步进行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学将在药学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药学教育应该重视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otc制度的推行,药师将走出药房,面向临床,与医师一起共同为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负责,保护患者不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其核心是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随着这一发展,药学教育将向临床质量评定方向前进而进入临床药学时代。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重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临床药学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实现合理用药与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目的。在药学教育中,临床药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1我国药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传统药学教育主要是培养药物研究、生产质量控制等各环节所需的药学人才,为本科四年制,教学内容以化学为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缺乏与临床用药直接相关的内容;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仅适用药学系专用的简化教材尤其是在诊断和治疗学方面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毕业实习缺乏临床实习内容,使培养出的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方面缺乏与医师和患者交流的能力,在药物应用环节表现出不足。

合理用药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是临床药学的核心,涉及药学众多专业的课程如药理、药剂、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生物药剂学等。临床药学使学生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决策,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药物滥用和药源性危害。在教学过程中,临床药学结合实例讨论药动学、药效学方面额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体外相互租用,包括药物配伍禁忌、药物在固体剂型中与赋形剂发生相互作用等,让学生在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掌握其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以便更好地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

临床药学根据自身特点,可搜集文献资料和医院临床资料,以生动具体的临床病例丰富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与药学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如课程导入、课堂举例、课堂结尾、课后作业、总结复习,也可应用于课程考试。这样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通过剖析病例,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临床药学教育的特点就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使所学的药学知识与实际病例进行结合,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何炜等提供系列病例,当堂问答式临床药学教学,充分显示了次教学方法的优势。

2.3构建临床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临床药学可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医疗第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医院病房、药房的规模化实习条件有机结合起来,由经验丰富的药师或医师担任现场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现场提问,以启发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使学生掌握一些感性的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但可使学生更加强化了药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实地接收到医学方面的知识,为药学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尹桂华在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调查中遇到这样一个病例:患者,女,65岁。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医师用药方案是5%葡萄糖250ml+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0.9%氯化钠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bid。学生看到这一用药后,认为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二药作用的靶位相同,联合使用会产生药理拮抗作用。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当班医生进行了交流,最后修改了用药方案,取消了克林霉素的使用。经过类似的临床实践,学生在毕业后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工作。

3结语。

由于临床药学在药学教育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临床药学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当前药学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医疗实际联系不紧密的现状,调动学生参见实践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检验,从而激励学生去涉足相关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2]邱峰。顺应时代要求发展临床药学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58~362.

[3]周琼,夏笔军,谢爱玲。药学教育应加强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89~90.

[4]温俊,潘建春。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j]。药学教育,2007,23(2):28~31.

[5]梁海珊,张新平。国外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4(3):94~96.

[6]何炜,顾宇彤,蔡映云。提供系列病例,当堂问答式临床药学教学[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3):166~169.

[7]胡荣,张娟,刚宏林。临床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08,21(6):45~47.

[8]尹桂华。临床专业学生的实践探索[j]。中国药房,2011,22(4):381~383.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计算机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来看,距离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是有一段距离,而且社会上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也非常紧缺,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不断深化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相关的知识。

一、我国《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计算机基础不同。

由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差距,所以,城乡在计算机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很多偏远的山区,由于教育资金的紧缺,所以学校并不具备配置计算机的能力,而城市里面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较优越,因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计算机教育。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环境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水平的不一致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过于书面,脱离实际。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始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理论教学,而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大多数天马行空,利用一般的思维方式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学生即使将书本上的知识点都记住了,但是,在理解上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到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的操作水平非常薄弱。社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非常强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所淘汰[1]。

(三)教师教学水平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之所以会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等现象,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提不起兴趣,就导致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况且,这种“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想学生能够吸收这些知识,首先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

二、解决我国《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要加强对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就像笔者之前提到了,我国城市与山区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事业水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这种需要耗费巨大财力的.课程上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还需要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能依靠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资金注入,来缓解这个问题[2]。

(二)教学方式要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如果想将《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学好,单凭课堂的知识点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将知识点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国是非常紧缺的,并不是因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数少,而是能够达到企业标准的人数少,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如果你空有一身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执行,到最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当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化险为夷,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算是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员[3]。

(三)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来说并不适用,所以才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不断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潘钰武.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14,04:169+17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摘要:在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不单是纯粹的理论型人才,对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农药学实验”课程为依托,解释了“农药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揭示其教学现状,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农药学”是我国高等学校农药学相关专业教育中的一项必修课,与“农药学”相对应的应用型课程,就是“农药学实验”。“农药学”对农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而我国要培养出农药学的应用型人才,“农药学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药学实验的概念。

农药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我国许多农林院校和部分综合性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中,都有相关专业设置,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农药学实验课程是基于农药学,要求学生要在掌握课堂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农药学实验包含了常见农药品种的合成、杀虫活性测试、杀菌活性测试、除草活性测试以及一些重要农药剂型配置与性能检测与农药应用相关的实验。

二、当前课程教学当中的现状和不足。

(一)课程安排欠合理。

教学中,课程就好比是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如果哪一环脱节,便会影响整个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学完理论后,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可见,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必须反复巩固,才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精髓。以杀虫剂“吡虫啉”的合成为例,其合成方法多达五六种,农药学课堂上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理解有时是模糊的,仅停留在了解概念层面。想要深入理解“吡虫啉”的合成方法,必须安排实践环节。在农药学实验课程中,可通过三到四种典型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运用,合成出“吡虫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劣势等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体会这些合成方法的差异和特点。然而,在我国目前大部分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知识理解链条脱节,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加大教学难度。

(二)教学指导思想有待改善。

教师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统一的课堂、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授课方式,采取“一件衣服万人穿”的模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相似的思维模式。在农药学实验这门课程中,教师须改变思想,例如一些农药合成实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和体会,教师不能制约学生的思想,更加不能采用强灌的方式,将想法或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三)实践环节缺失。

前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至理名言,现有倡导的“空谈误国”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工程,只知理论,不懂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纸上谈兵”一样,往往会失败。在我国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只重视理论,对实践这一环节缺乏重视,结果导致知识空洞,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对于农药学实验来说,实践至关重要,比如在农药剂型混配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道混配出来的农药剂型的剂量多少、效果如何。

(四)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当今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也要跟上其发展脚步,这样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在我国的农药应用上,出现了因化学农药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化学农药污染环境、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这对农药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药学实验的授课内容也要紧跟步伐,针对现有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社会问题挂钩,学以致用。例如,农药学实验可以加入一些“高功效施药技术”方面的'内容,使同学们更能深刻体会省工、省力、减排的农药使用技术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

在农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观点,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每一节课堂中,实现理念与实践并行。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再是以往单一性的人才,而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习农药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应用到实践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学习中。在农药学实验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还要鼓励学生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再加以指导。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二)加大实践课程时间,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在一些高校,很多的理论课程无法实践,造成了理论架空现象,比如一些老师在讲解除草剂的活性测试时,更多地通过图片、影像等手段在学生脑海当中形成相对应的框架结构,却不能真正地掌握其核心要点。因此,学校应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充足的场地,进行各项实践,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应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农药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且要在达到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将实践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以便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铺垫,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农药合成技术、农药分析与残留检测技术、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等,这都是学生应掌握的技术。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多角度考核。

考核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院校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它可以展示教学成果,对教学改革起推动作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可采用开卷、闭卷、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比如对农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采用闭卷的方式,而对农药学实验的考核,注重其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去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包含实验设计和开展),将两项考核的分数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加在一起,构成学生的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强调了实践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越来越重视实践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在我国高等学校农药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农药学”课程教学应该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及合适的考核方式,结合现代社会需求,注重农药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韩玉军,马红,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农药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6):9-10.

[2]陈骥.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循证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摘要:为了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礼仪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类的基础课程,应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礼仪课程是一门是大学生成材的素质教育类课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作为基础类的课程,在本着为专业课程服务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原则的同时,也应有着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为此,在科学地组织礼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为理念,以职业场合中常用常见的礼仪知识为主整合了教学内容,对《礼仪》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改革与创新。

《礼仪》这门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以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例,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了重点,即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基本商务谈判、信息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文案写作等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对本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的设计。此外,通过多次到企业进行调研,并走访了秦川艺校、石家庄烟草公司、天冰集团,最终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的基础上,由企业人员参与,共同构建了礼仪教学中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礼仪》中的内容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核心,以原理、概念分类为主线,从理论到理论为章节结构”的做法,而是打乱顺序,围绕行业企业需要以及专业任务类课程,突出“教为基础、训为核心”,按照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理念,走“任务驱动”模式,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任务导入-知识要点-核心技能-任务提示-任务分析-技能练习-典型案例-项目汇演”的主线来设计。

据此设计的课程内容,便形成了“一大基础”、“五大项目”的礼仪课程体系。“一大基础”是指对礼仪概述(即营销礼仪的内涵、内容、特征、原则、功能等内容的学习),“五大项目”是营销人员的职业形象礼仪、日常交际礼仪、语言沟通礼仪、营销活动礼仪、涉外民俗礼仪五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我遵守了应用型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突出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重点贯彻实施了“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1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素养是个人在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而职业素养是个人职业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点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的是内容上的差别,还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市场营销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并且针对营销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3.2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礼仪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仅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说服力。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指,一方面该讲授知识,解释道理时以讲授为主;该掌握技能时以训练或在信翔礼仪公司实践为主;另一方面要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持,互相补充,统一于教学需要。因此,礼仪教育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3.2.1讲授式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图片展示、播放影音等方法教授学生基本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思、论、答等关键环节,进行礼仪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模拟式教学。首先由教师来展示正确的职业礼仪的规范标准,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模拟情景。在模拟教学之初,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在进行中提高。在整个模拟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任务评价,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3.2.3项目式教学。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首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进行实际的工作式训练。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院应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礼仪氛围,才能使学生避免在课堂之外的环境下,言行又逐渐恢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营销人员个人形象设计大赛、开展礼仪大讲堂等校园文化活动。

(四)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礼仪体现人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个性特征和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注重养成教育,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使礼仪的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四、课程考评制度的转变。

《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俩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平时的成绩和期末的考核。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性质为人文素质课程,因此在考核评价的形式上更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心,考核方式的创新在于将分数转化为了评语。

分值礼仪修养评价。

五、课程特色。

(一)具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礼仪教研室从成立了信翔礼仪公司,进行着教学公司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每位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职员,担任着双重身份。除此之外,公司还外聘了有经验的兼职老师与学院教师共同组建着我们的教学团队。由于公司的建立,因此我们与多家企业进行着联系,目前的9名礼仪教师中,其中1人为礼仪公司经理,3人为高级礼仪培训师,其余教师均长期给企业培训,是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

(二)体现课程体系的配套教材。

“礼仪”课程对应的教材是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我院礼仪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的《现代礼仪》一书,教材内容案例丰富,每章节编写的情景实训练习实用性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且它也是高职教育各专业进行交际礼仪训练以及开设通识类课程的理想教材。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的保障。

我们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政府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的重要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礼仪素养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岩松——《现代交际礼仪》。

2、金正昆——《礼仪金说》、《现代社交礼仪》。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摘要: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验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针对以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1]。

本文针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和上述基本要求,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围绕如何完善实验教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如何优化考核方式激励学生等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1存在问题。

1.1实验教材。

现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药物检测的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练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实验中分析的样品也较为简单,通常是原料药或单一制剂。

这样的实验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实验的一般过程,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比如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样品简单,一般不需处理等,而现在的药物检测更多的要求是体内分析,这就与实际需要脱节。

而且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较大,能够反映当今学科发展、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实验较少,实验内容的.设计整体缺少创新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此外,我国版的药典更新了不少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但是我们实际使用的教材对于新的技术很少提及,这就阻碍了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

1.2教学方法。

现行的实验课教学一般是那种传统课堂老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单向模式,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现行的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上课时学生只要根据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照方抓药”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会照实验讲义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试药、试剂去验证性地完成实验。

实验中如若仪器稍微出现问题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种不需思考,机械化操作的实验方式让学生觉得比较单调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型分析仪器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到仪器数量、实验室空间及大型仪器操作时拥挤等条件的限制,仅仅靠教师板书或直接空口讲解实验课,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1.3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一方面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们现行的实验考核方式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课堂实验观察为辅,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为了写好实验报告而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会不惜编凑数据,因此单纯的实验报告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种以实验报告为主要成绩考核的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2改进措施。

2.1完善实验教材,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适应国内外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既考虑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

因此要求精选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新意,在原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更新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反映药物分析发展的新实验,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的整合和优化,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实验技能、思维上的训练与培养。

例如可以适当增加体内药物和手性药物的分析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将在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院老师所编写的药物分析实验教材,实验内容上包括原料药、制剂、生物样品等的检测;分析方法涉及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实验类型涵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力图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一些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进展,同时一些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增加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

为了获得更加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采用提问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讨论,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开放式的讨论,然后老师再总结发言,并对关键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讲解,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增加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比重。

多媒体演示软件功能强大,能充分利用人们感官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视听效果,充分满足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研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

教师不是传统实验课中简单的讲授和示教,而是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若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实验,可以将光谱或色谱技术的发展、仪器组成及主要部件构成、工作原理、色谱条件的选择、参数设置等内容,结合仪器的原理示意图、操作步骤分解图及仪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控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及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增大课堂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全面评价。

实验考核应该是一种综合性考试,包括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提问、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实验的考核不应该是单一的内容,而应该从多方位进行评价。

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实验预习和期末实验考核三部分组成。

注重考核学生实验课前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和设备使用的熟悉程度以及遇到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

期末实验考核以药品含量检测为内容,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以各项操作技术规范为考核标准。

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书写实验报告时就会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测得几个实验数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训练。

参考文献。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所以计算机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来看,距离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是有一段距离,而且社会上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也非常紧缺,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不断深化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相关的知识。

一、我国《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活环境不同,计算机基础不同。

由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差距,所以,城乡在计算机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很多偏远的山区,由于教育资金的紧缺,所以学校并不具备配置计算机的能力,而城市里面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较优越,因此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计算机教育。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环境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水平的不一致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过于书面,脱离实际。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始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理论教学,而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大多数天马行空,利用一般的思维方式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学生即使将书本上的知识点都记住了,但是,在理解上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到最后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的操作水平非常薄弱。社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非常强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被社会所淘汰[1]。

(三)教师教学水平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之所以会经常出现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等现象,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提不起兴趣,就导致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况且,这种“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想学生能够吸收这些知识,首先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

二、解决我国《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要加强对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就像笔者之前提到了,我国城市与山区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事业水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这种需要耗费巨大财力的.课程上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缩短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并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还需要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能依靠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事业的资金注入,来缓解这个问题[2]。

(二)教学方式要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如果想将《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学好,单凭课堂的知识点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将知识点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国是非常紧缺的,并不是因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数少,而是能够达到企业标准的人数少,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如果你空有一身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执行,到最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当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化险为夷,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算是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员[3]。

(三)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来说并不适用,所以才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不断深化《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潘钰武.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14,04:169+171.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景点讲解训练课改革实践与创新。

随着现今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工程的推进和深化,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启动了课程教学改革活动,探索研究课程改革的有效实践。景点讲解训练课程以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注重教学与实践的深入结合。文章就该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创新点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景点讲解训练课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侧重知识性的讲解,学生训练机会少。

景点讲解训练课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导游考证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景区带团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讲解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景点讲解训练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多为讲授一些景区导游知识和一些基本步骤,理论化和识记性特征明显,学生实践训练机会少,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层面,对知识运用技巧掌握不透彻,无法活学活用,毕业后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

(二)课程针对性弱,不利于帮助学生考证。

景点讲解训练课的教学中,虽然涉及到部分景区景点的讲解实例,但较少以一个具体景区为例,完整地完成该景区的讲解任务,讲解能力训练不够系统,对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的帮助性也较小。以广东省为例,每年两次的导游考证,每次的口试景点都有不同。景点讲解训练课的教学内容较少针对导游考证口试景点,对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目标较难实现。

二、景点讲解训练课教学改革创新点。

(一)以任务为中心,学生训练为主。

以讲解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典型景区讲解员工作流程,从讲解的准备工作到讲解的具体实施步骤,设定教学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任务中的主角,动手完成景区讲解中的各个任务,并将每次任务完成最好的学生推荐给景区,获得讲解员兼职岗位。在这样真实的任务环境中不仅让学生完成了课程的知识学习,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锻炼。

(二)以当年当次全国导游考证口试指定的景点为教学内容,助学生考证。

以当年当次广东省导游资格考证公布的口试景点为对象,动态设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景点讲解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同时将不同类型的景区景点归类,注重对不同类型的景点的讲解要求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重点分步骤的训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学会各类型景区景点的讲解能力。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能充分应对导游考证的景点口试,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三)课内、课外实践并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和模拟导游教学实训软件,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反复训练、思考的方式,以实现课程目标。(职教论文)同时,还结合学生旅行社带团实践或景区景点讲解实践,学生导游考证和校内外导游技能竞赛等活动,实施工学交替,延伸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景点讲解训练课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主要面向景区景点导游岗位,根据岗位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知识框架和核心能力,选取课程内容和设计课程教学。

(一)内容选取。

以当年当次全国导游考证口试指定的景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景区讲解职业能力为核心,选取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

第一,按照景区导游实际工作过程及岗位特点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将内容设置为三个实训项目,分别为家乡概况讲解、中山市景区讲解和广东省景区讲解。第二,注重导游资格考证,将考证景点口试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将口试景点融入教学过程,不仅训练学生景点的讲解,同时结合景点知识问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第三,针对广东省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设置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融入广东省重要旅游景区,从景区的迎客服务开始到游览结束,全过程训练学生景区导游职业能力。

(二)教学设计。

包括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内容设计以景区景点导游岗位需求能力为主线,以不同类型景区景点确定实训内容,以交叉、反复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设计分课内和校外两个学习场景。校内方面,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为平台,学生训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演练、景区现场实战。课外方面,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专业技能赛事和社会实践。利用旅游视听实训室配备的模拟导游教学与实训平台,该平台通过三维实景技术将景区景点搬上荧幕,能让学生通过软件平台的高仿真环境身临其境地完成景区景点的讲解训练,并且能录播学生的讲解。

1.内容设计:在课程内容上,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从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将导游讲解方法、讲解语言的运用等各类理论知识点的学习整合到景点讲解的各个任务中,从岗位技能的实际出发,将技能训练融入课程体系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教学方法设计:以景区导游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以景区导游讲解工作要求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为依托,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入教学任务中,充分体现高职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

3.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评价实施过程考核与考证考核同时进行的“双轨并行”方式,取消了纸质试卷理论考试。对每个项目进行独立考核,侧重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同时把职业资格考试结合在一起,以多元性检测学生对课程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程对景点导游讲解的情形模拟和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培养学生旅游景区景点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同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能针对不同景区、游客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创作讲解词,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讲解服务。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九

摘要:在研究生培养中,机制在创新意识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构建、环节等视角出发,探析在教书育人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提出加强研究生及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培养机制;药学导师;建设与反思。

本世纪是充满竞争、变革和创造的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体系和目标,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在19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并将之定义为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药学的发展与从事医药学人员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也是我国医药科技发展对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客观需要。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基本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药学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药学研究生,需要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某种良好的环节影响受教育者,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培养内容、形成既定目标所规定的某种超乎规格人才的活动和过程。如果说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涉及培养目标问题,那么怎样培养人才则涉及培养机制问题。

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我认为是这样的:在医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研究生培养的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的总和。大家知道,育人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更是十分繁琐的伟大工程,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意义,所以在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是以一定的规则来规范的,这种规则本质上应当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表现为培养理念、培养方针、培养政策以及所制定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培养办法与相关规定都是很客观、很实效的。总之,医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就是以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激发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研究能力强、知识结构活性充足、思维的开放性大、善于发现问题的创新研究生的活动机制,是让这一培养活动得以运转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培养要素指的是构成研究生培养活动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导师、研究生、培养内容与培养条件。

(一)培养目标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对研究生质量标准或培养规格的要求。在宏观层次,国家已经进行总体描述;在中观层次,各级各类培养机构依据专业特色、学科特点以及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在微观层次,就是每个研究生的培养问题。这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以宏观目标为导向、中观目标为支撑、微观目标为基础,最终构成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体系。为此,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要拓宽本专业的知识面,面向医药建设事业的主战场,依据药学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医药学的不同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人才。

(二)在各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教育者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导师,受教育者为研究生,两者之间存在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是培养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人的因素。如果说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条件是相对比较客观的要素的话,那么,作为导师和研究生就是培养要素中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特性的要素。毕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执行者和第一责任人,需要他能够激发自己的研究生的强烈进取精神,从而获得创新性成果。假如对于那些没有特别兴趣、专业水平有限的学生,导师要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明的策略培养其研究兴趣。一方面,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前辈大师的创新经历去启发、引导研究生,让他们明白医药科研的重要性,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应该依据科学发现的规律,在各个环节加以指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同时,鼓励师生间的学术交流,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吸引研究生积极投入科研的环境,努力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研究兴趣。所以说:一个好导师是决定培养是否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关键的要素,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谐发展而实现的。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应当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表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对此,药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的科研活动就是要运用药剂学、药物化学等科学方法去从事药品供应管理、临床合理用药、药品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从中获得新发现、新成果。在药学科研实施阶段,导师指导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来培养研究能力或实践能力。通过周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敏锐的实验观察、准确的实验记录以及深入的结果分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三)培养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重点是使其掌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作用于研究生,并最终内化在研究生自身的思想品德、药学知识技能、医药学科研创新能力上。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十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高职教育特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我们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理论够用、实践技能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学习情境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组合,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舍弃那些并非职业能力培养必需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内容的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确定各学习情境的具体工作任务。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企业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对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实际工作流程,在学习情境设计理念指导下,坚持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为依托,以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步骤为主线,突出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强调一个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项目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任务意识,发挥团队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点评作用,细化和选择典型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任务,提交有价值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结果。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学习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我们针对企业实际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而进行的'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整合,设计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包括:准备与策划、组织与实施、分析与总结三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准备与策划。

完成组建调查团队、确定市场调查主题与内容、选择调查对象、设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等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2:组织与实施。

完成培训调查人员、准备调查资料及物品、实施市场调查、审核调查资料等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3:分析与总结。

完成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汇报市场调查与预测成果等工作任务。

《市场调查与预测》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知识选取与编排顺序都是结合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分析的结果,并注重与实际工作中要求的知识点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但仍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设计,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性很强,必须围绕实际工作任务等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是围绕学科体系,是以章节为纲、以理论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则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实际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实实在在的调查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设计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和黑板向学生展示调查项目的目标及任务实施的标准,解释相关要点;学生在接到任务以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内容涉及确定市场调查主题与内容、选择调查对象、设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等工作任务;有些内容需要在教室外进行,如实地调查,学生利用问卷采用入户和街头采访的方式进行;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修正后,将有价值的问卷信息录入电脑成为原始数据,再利用相关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和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都是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同时灵活采用小组讨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操作法、演示汇报法等多种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分组进行,组内成员要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工作任务,应用知识正确地、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中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做”为主,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给学生要求说明或样板,学生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实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的好,做的更好。

三、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深入理解并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并能够结合工作过程进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技能,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接轨。2、结合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培养核心职业能力。充分吸纳营销师、市场调查师等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的六大核心职业能力:方案设计能力、问卷设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撰写调查报告能力,为学生搭建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平台,使学生能够胜任市场调研员、助理市场调查师、助理营销师等工作岗位。

3、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理论教学为辅助工具,充分体现知识为技能服务。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写作和演讲能力等。

4、以小组为单位,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分组进行,教学中一直要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激烈的小组讨论、争先恐后的小组发言、组兴我荣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素质。

总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对市场调查师等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业务流程设计学习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并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和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同时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善于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农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一

摘要农药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对高等农业院校农药学课程的设置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探讨与实践,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教学多媒体课件(cai)和教案的优化完善、教学方法多元化、创新型设计性实验、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