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范文(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3:13:31 页码:9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范文(汇总11篇)
2023-11-23 23:13:31    小编:ZTFB

人们常常会通过总结来反思并改善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在总结中,我们要突出重点,不必填充太多无关紧要的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一

生态的语文课堂最需要什么。

语文教学向来争议最大,遭到的非议也最多。在各种口水战中、在层出不穷的新理论下,语文学科艰难前行着。长期以来语文被附加了太多道德化因素,甚至等同于道德说教;而如今的语文又放得太开,如同开茶话会,热闹而空虚。时代在催促,语文确实需要一种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了,而生态教学理念的出现无疑给语文教学打开了新局面、指明了新的发展空间。

那么,生态的语文课堂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

一、需要尊重语文的学科特性。

“生态”在生物学中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关系,它的本质在于自然;应用到课堂中,相应表现为课堂的动态平衡、课堂的自然和谐。也就是说自然的才是生态的,尊重语文的学科特性才是自然的,尊重语文的自然性才是生态的。

尊重学科特性的一大表现就是课堂上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试想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还是语文课堂吗?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可怕的,没有活力的。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如教学《声声慢》开头十四叠字时,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内容分析和艺术手法。这样的课给人的感觉很深入,知识性强,好像很有水平;但懂语文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课是很不足的,学生尽管从理论上理解,但并不能领会其美感,有违诗歌的本质。诗歌是通过音韵体现语言美、抒发感情的文体,唯有朗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文体的特色。试想,学生能用低沉的齿音把七个均等的叠音词读出来时,那种凄冷之情自在其中了。这才是诗歌,才是生态的语文教学。

尊重学科特性的另一表现是要突出文体的特征。文言文就是文言文,着重字词翻译;小说就是小说,突出人物形象;散文就是散文,体现语言表达。如讲授《荷塘月色》就不要大讲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而应引导学生多品味其作品的语言美。上作文课,不要总讲模式步骤,而是要让学生跟随生活和自己的心走,做到“文由心生”。

生态就需要尊重自然,生态教学就需要尊重学科自然特性,所以语文课还是需要正宗的语文味。

生态教学把课堂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都是构成这一系统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交互作用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所以互动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互动的教学能带来许多收获,互动能改变一言堂的现象,能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生命本质,给课堂带来生机生气,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这种互动呢?我想提问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互动式提问的形式应有两种,教师提问或学生提问,两种提问形成一种流动机制。教师提问引导无疑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运用。学生提问大多数时候显得散漫没有边际,往往不太受欢迎。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课堂提问往往是单向运动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从长远来说,必将给学生终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功能是双向的,既要设疑,也要解疑。学生的学习也是双向的,既是学习者,也是质疑者,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位置的调整,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是观念的转变,也是本质的变化。在课堂次序的不断流动变化中,每个生命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是生态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教学《渔父》时,可以由教师提问引导屈原和渔父的形象,这样一下子就能抓住中心,提高阅读效率,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提出疑问,谈学习体会。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模式,有的学生会问:渔父为什么没有再劝劝屈原就离开了呢?有的学生会说屈原没有司马迁勇敢。在这样的讨论质疑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开阔,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生态的课堂的目标不就是如此吗?不再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是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

周国平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杜威说: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态的语文课堂是让每个学生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知识灌进一个容器。互动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互动是生态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也与新课改一直追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相一致,相信充分认识实践这一点也必将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三、生态的语文课堂需要和谐性。

当然不是说具备了以上要素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就是一节好课。成功不是粗暴切割,也不是简单叠加,它必然是和谐的。

那么如何达到各个要素间的和谐呢,我想这离不开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转变教育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课堂改革从本质上说是思维的转化。构建主义认为改变了思想就是改变了人的行为,阻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思想。所以打造生态的语文课堂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这样才不至于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首先,情境法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论指导,它实践性强,又充分尊重了语文的学科特性。我们都知道语文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是感情审美的教育,所以创设情境、熏陶感染,是最自然的和谐的教学方式。如讲授《雷雨》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条件的还可以简单排演一下,这比单纯的人物分析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故事中。

其次,文章的理解可以多元化,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一味否定。苏格拉底问答法显然非常适合语文课堂,既能保证学生的独立思维,又能启发学生新的思想。有个性的表现,有生命的成长,而所有一切都是有序进行的,是自然规则的体现,这才是健康和谐的语文课堂。

现在有的学校为了表现学生的主体性规定教师讲课不能超过30分钟,每节课必须有15分钟练习时间。有的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上课必须用多媒体。这些都是教学中的不和谐现象。生搬硬套,走形式主义道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曹文轩说自然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美学原则。老子说道法自然,绿色生态课堂正是道的最高体现。

生态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课堂教育的更高追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水平,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二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近年来教学凸现的热门话题。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容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也就根本不可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有效作为,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换句话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把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地位落到了实处。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新课激趣是前提。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二、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是关键。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余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制高点,取得成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赏识和表扬。对于学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师也切忌大发雷霆恶语伤人。一个亲切的微笑,有时也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加油站,并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保障。

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持久地保持,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上新课前自己预习的好习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前,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学生要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尤其是文中的生字要反复多读几遍,注意看清字形,边读边理解字义;然后再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批注,做好预习笔记。当然,刚开始时,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以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以至养成习惯。学生在课前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能力的前提。

2.教给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

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专注地听,用心地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可以汲取知识,获取信息,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怎样做到倾听呢?学生必须做到:(1)聚精会神地听;(2)边听边想;(3)边听边记;(4)听后质疑。课堂生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氛围暖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提高。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三

成长的翅膀。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挫折为人生的正常现象。

2.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心理动机,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我要成功”的心理暗示。

三、

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小鸟长大。

游戏内容:两个蛋猜拳,胜者变小鸟,小鸟找小鸟猜拳,胜者变人,人找人猜拳,胜者变王,如果输了,就倒退一个。(蛋小鸟人王)(3分钟)。

游戏规则:1.真实,诚实。2.不到时间不能停止,王也要找王猜拳。音乐停止,活动停止。3.结束后记住自己的身份。活动结束后,教师分类采访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进也有退。

(二)、认识挫折。

1.师: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你遇到哪些类似的不顺心的事呢?当时的感受怎么样?(引导回忆)。

3.出示幻灯:“幼儿学步摔倒上学考试失利青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挫折中年的爸爸事业不顺利老年的爷爷生病”,问: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出: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

4.揭题:看来挫折就像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生不离。那么我们如何面对挫折这位“朋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心灵感悟1.师:前段日子一位同学也和大家一样,遇到了些挫折,我们来听一听:材料1:大家好,我是小弱,是五年级的学生。以前我的成绩一直在中上。进入新学期时,我还暗下决心,要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各门成绩都要“优”。两个星期前的期中考试,我因为一些应用题不会做,数学考砸了,没能取得“优”。考差后,我被父母骂了,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不停地想:我努力了,但还是没能取得“优”,我挺笨的!从那后,我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也不想关心学习成绩,暑假里又迷恋上电脑游戏了。现在成绩更差了。2.开始小弱还是有决心的,是什么原因使他考后变样?归纳对待挫折的态度: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材料2:有一位成功的人说:为什么我的推销会成功,我记得有人告诉我,大概拜访40个客户会成功一个,我就这么想,如果我碰了39个“钉子”后。就会成功一个,那我每碰一个“钉子”就离成功近了一步,所以每碰一鼻子灰时我都会很高兴。引出小结:看待挫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3.我们怎么看待挫折朋友,它就会怎么样对待我们,看来我们应该和这位挫折朋友握手。(板书:握手)4.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弱,如果你是小弱,考砸了以后怎么办?可以联系自身情况,在情绪、成绩方面你各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每组派个代表汇报,师随机板书并归纳:寻找原因、合理宣泄、寻求帮助、自我鼓励等方法都能帮我们战胜挫折。

四、激发动力1.出示乙武洋匡的图片(遮住下半身)。师:他上了日本最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当上了体育报道的作家及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说说这个人生活得怎么样?(呈现下半身)再说说看完的感受。师:他并没有以自身残疾为借口,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的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2.师:其实。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放弃。可见树立目标、确定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认识,鞭策自己,让我们来制作一份“成功计划”吧!(成功卡)引导学生交流“成功卡”并予以鼓励。

五、

总结。

升华师: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只要我们把挫折踩在脚下,就一定会飞得更高!

【活动目的】。

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巩固语文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训练对语文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角度,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模式的积极性,以营造充满活力而又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活动形式】。

以第二课堂模式在班上所有同学之间展开,具体时间和地点可根据活动内容灵活采用。

【活动原则】。

全班学生参加,活动内容可操作性强,形式丰富多彩,以学生为参加主体,教师发挥旁引作用。

一、活动主题:“团结合作信任”

二、活动意义:

1、走出课堂教条式的教育,通过户外游戏,培养同学们的团体协助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2、在活动的过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大家彼此增进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发挥团队精神,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三、活动流程:。

1、班主任做活动目的介绍,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各组选出组长一人。

2、各小组集合在一起,小组负责人简单介绍游戏流程。

3、开始第一个游戏“我信任你”。游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在学习生活中对“信任”的理解。

4、进行第二游戏(“解手结,化心结”),之后进行第三个游戏(“分工不分家”)。第三个游戏结束后大家第二次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心得,谈谈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5、进行第四个游戏(“找东西”),游戏结束后大家第三次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交流刚才游戏的体验和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对团结力量和合作精神的看法。

6、进行第五个游戏,全部成员进行“屈指可数”游戏。

7、小组派代表简单汇报小组成员游戏心得,班主任做总结。

四、游戏规则。

1、“我信任你”

带眼罩行走,两人一组,各组进行比赛,每个阶段看哪一组最先到达目的地。

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提示,但不能语言提示;。

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游戏说明:

1.领导行为、观点的连续性、一致性,保持沟通,是信任建立的根本保障。

2.手把手教引导建立信任,授权,同时不断给予指导。

2、“解手结,化心结”

小组的成员靠成一个圈,向中间伸出双手,每个人的左、右手分别握住不同的人的其中一只手(左手握住别人的右手)。当每个成员双手都握住其他人的手后,开始寻找路径揭解开“手结”,但在这过程中握着的手不能松开,最终解开“手结”后大家是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圈,可能会出现面部朝向相反方向。(可以进行几个小组之间的比赛)。

游戏说明:这个游戏主要考察同组成员的耐心以及彼此之间的配合。

3、“分工不分家”

每小组成员根据实际人数随机分成几组,每组至少6人,分别抽取写有“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嘴巴”“屁股”的纸条,抽到“左手”的表示只能使用左手,抽到“右手”的表示只能使用右手,抽到“左脚”的表示只能使用左脚,抽到“右脚”的表示只能使用右脚,抽到“嘴巴”的表示只能使用嘴巴,抽到“屁股”的表示只能使用屁股。

具体分工如下:“左手”“右手”拿气球给“嘴巴”吹气,气球变大后“左手”“右手”把气球绑起来,然后其中一只手拿起气球放到地上让“左脚”“右脚”将气球夹住,最后“屁股”把气球压爆,看看哪一组在5分钟内压爆的气球最多。

游戏说明:气球的大小要适当,吹得太大会浪费时间,但也不能太小以免出现气球压不爆的现象,缺少任何一个成员都完成不了任务。负责人先示范,小组成员分组进行比赛,五分钟内压爆气球最多的一组可获得奖品。

4、“找东西”

1、分组,根据班里的人数,具体分组,最好每组五人以上。给每组一个袋子。

2、在限定的场所中,寻找二十六个物品,每个物品名字的开头必须是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并按顺序排列起来,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游戏说明:一个人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借着找东西培养组中的团队精神。

5、“屈指可数”

全班同学围成一圈慢跑,负责人在圈内。当负责人吹响哨子并喊出一个数字n时,此时需要有n人马上聚成一小组,剩下凑不足或超过n人的小组同学就得为大家共同表演一个小节目。

9.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年小学校长。

述职报告。

范文。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四

经常有教师抱怨课堂上学生不灵活,反应不积极,气氛沉闷,犹如一潭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难道课堂气氛不尽如人意,仅仅是由于学生的不灵活,不配合吗?教师自身就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课堂提问人手,通过设计有效问题,“问”出一潭活水来。

一、设计问题时切口要小。

小的切入口可以切合学生的水平,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握,能够跳一跳够得到,从而调动学牛的积极性。相反,对于一些切人口很大的提问,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无从考虑,最终丧失兴趣,放弃思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最后教师或是粗暴打断学生的回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不尽如人意;或是彻底丧失对课堂的驾驭权,导致预设与生成完全背离,产生比课堂气氛沉闷更加严重的后果。小的切入口可以规范学生的思路,不会让学生的思维随便发散,以致大幅度偏离教师对课堂的预设。

比如有老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为了达到鉴赏语言的目的,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请你说说美在哪里。

2.请你从文章中找一些优美的句子,具体地谈一谈。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大而空,而且本身就存在问题。什么是所谓的语言很美?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美学家、文学评论家、批评家至今都为此争吵不休,没有定论,估计教师本人对此也是模模糊糊,那么又如何指望初一的学生去理解这样的问题?既然问题都无法理解,又怎么可能去回答呢?对于第二个问题,同样面临判断语言美标准的问题,但相对第一个问题而言稍微好一些,能够稍稍落到实处,学生知道去文中找句子,从具体的句子谈,但是依然显得大,显得空。第一,从整篇文章找,文本容量过大,很难预设和驾驭学生的回答,而且这样得到的信息往往缺乏内在的顺序和层次性,教师被学生牵制住的讲授也因此会显得杂乱无章。第二,语言鉴赏的角度很多,可以从修辞、炼字、写作手法等多方面谈,每个角度又包含很多小方面,小方面里还有很多点,大方面套小方面,小方面再套点,角度如此之多,学生回答必然毫无章法,混乱不堪。

二、设计问题时切口要准。

条条大道通罗马,从一点到另一点有无数条路线可以选择。但是好的路线,既可以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而且还一路轻松,激起旅游的乐趣以及再次旅行的愿望。糟糕的路线则恰恰相反,一路泥泞,伤痕累累,完全破坏了旅行者对于旅行的美好幻想,最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想出去游玩。对问题的思考也如一次旅行,教师的提问就是在给学生指出一条旅游的线路,精确的切人口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获得答案,从而在课堂上给老师以积极的配合,同时学生也因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再次探索发现的兴趣。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可讲的很多,()场面描写、修辞运用、对话描写、思想内涵等等,而从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切入则可以很轻松地将这些方面串起,直指文章关键,激发学生兴趣。

三、设计问题时层次性要强。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从单个问题来谈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那么层次性就是着眼于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来谈的。所谓层次性,首先表现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相关度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基本围绕一个或两个切人文章内核的关键问题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小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关键问题也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其次表现在问题深浅度的层次性上,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浅变化,让教学做到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锻炼,得到展示的机会。最后,还表现在提问角度的层次性上,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思想内涵等多角度提问。

还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本文的关键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问题设计即可以围绕此展开: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点出济南冬天特点的?文章围绕这个特点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以第三节为例,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些景物的温晴?除了修辞手法,作者在炼字、句式、写作手法上还下了哪些工夫?如此提问,既重点明确、紧扣中心,又富有一定深浅度,且提问角度多变。

四、设计问题时要眼中有学生。

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不同的班级又各具特色,具体到某一个人,更是千差万别。学生的多样性,给教师预设问题增加了难度。经验丰富、善于教学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会像高明的作家创作时设置“隐含读者”一样,眼前浮现“隐含学生”,时时和他们对话交流,自觉进行角色转化,主动站到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其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从而把握好问题难度,选好切入口。

眼中有学生,可以更加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中来,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吴立岗教授在谈好课标准时指出:“教学过程要重视质疑,重视学生的特殊感受,以学定教,要抓住重点,简化环节。”温总理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也说:“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至于让学生的问题在方圆之内,不至于信马由缰离题千里,教师可以通过两个环节进行把控:一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适当规定问题的涉及范围、类型,提问的角度等等;二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后,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提炼、整理,让学生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笔者执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围绕课题“鼎湖山听泉”设计问题,课上对八个小组组内筛选后展示的16个问题按照文章内容、修辞手法、作者感情三类进行归纳,最后提炼整理,确定本课主要解决作者如何写泉、作者从泉声中获得了哪些感悟、写庆云寺是否偏题这3个问题。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非常高;由于学生的问题经过筛选整理,所以本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提问的零散;由于参与了对问题的筛选整理,所以学生的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设计问题时选好选准切人口,注意问题间的层次性,时刻把学生放在眼中,尊重学生,发动学生,就能“问”出一潭活水来。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五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了青少年地学科普基地。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通往基地的小路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哦,原来是“主题石”,上面的十个红字“共建创新路,科普育后人”闪闪发光。

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向前走,就看到了一堵弯曲的墙壁,上面画有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网络监视测分布图。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主题墙!我们激动万分,就像看到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样,接着掏出笔刷刷刷狂记。

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来到了一座六角亭,亭子旁有着红色的柱子和红色的尖顶。亭子里有一个六角形的玻璃罩,罩子里面有一个管子,管子里面有一些黄绿色液体。管子下面有一根钢柱直通地下。哎?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讲解员清脆的声音随后解答了我的疑问:“这时马杭基岩标,它建于1997年,是永久性地面沉降监测设施,里面的管子深入地下182。54米,直接打在岩层上。”听了这番话,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最后结出的苦果还是得自己尝呀!我们现在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走出了科普馆,我们又来到了科普长廊,哪儿有一些名人简介。

不知不觉间,参观就结束了。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六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时下却有许多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脑不思、手不举、口不言,学习无动于衷,根本就是摆设。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个例。一般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不可能一进我们小学的校门就是现在的样子。我认为,凡事我们不必过多的到校外去寻找根源,甚至到家长身上去找根源,因为造成这样的根源实在太多太杂了,教育的问题还是要从我们学校教育上找,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的或者主要的原因应该出在我们做教师的身上:我们上课的老师上课前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吗?你的课生动吗?你设计的情境、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教学手段、设计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你组织的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并适合学生吗?教学中你是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如果我们的这些方面没有充分的落实,现在的学生又怎能为你动容。

不管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水平能力如何,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课前准备。现在的老师都说忙,忙得甚至连分析教材、备课、教具学具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了。上课铃声一响,捧着书就信口开河上起来了,在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将先进的多媒体充当投影仪用,将集声、色、光、影于一身的高科技教学仪器降格使用,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就是上课的一切用品,无论是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还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那一套套,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要求你做好,完全不顾及现在的学生知识起点能力和兴趣。打无准备的仗,是造成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些老师由于人个素质原因,本身上课语言羞涩、乏味,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技巧、能力,上课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学习欲望,是造成学生不想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老师认为,上课时你只要认真听好,作业认真做好,其他的如学生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小组活动等都不重要。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好学生就是听好做好考试好。剥夺了学生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趋同、麻木、毫无主见,人云亦云,人不云我亦不云。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不管如何,一律复习、新授、巩固老三段。新授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环节,如观察、讨论、操作等或一点带过,或草草了事,失去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造成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学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以上几种最为重要。对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做足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仗。

《嘉善县教教学常规管理方案》指导出,“备课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分析研究上课要素、写教案和其他物质准备。备课首先是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分析学情,要学会分析对相关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班级一般学情和个体特殊学情,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前学情具体可以通过对作业分析、预习分析、摸测分析和填写定向学情调查表等途径获得。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第二是要备教学内容。……备课时,要着重加强对相关教学内容要点、重点、难点和与整体知识联系点的把握,也要注意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拓展研究。第三还要备教师自己。教师对自己教学特长优势和不足之处要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所处的当前教学状态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影响要有客观了解,并结合相关学情分析和知识把握,精心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正确把握教学的进程与节奏。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保障。完成以上要素备课后,教师才可以进行备课的文案准备(写教案)和物质准备。”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仔细深入的研究教材、学生、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备好课,构思好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教学思路。

写好教学文本是备课的一方面,为了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和自身能力水平,准备好易于操作的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课件等材料,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

二是要做实课堂教学,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空间。

学生能否主动课堂学习,不仅与教学方案设计有关系,还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和理念有关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十分重要。

我认为教师应具备几种教学能力:

对教学环节要胸有成竹,了然于心,并且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应变能力。

数学教师语言简洁精炼,必须关注每个环节的导语及小结及精讲部分的语气、语速和声音的轻重、幽默诙谐等——语言表达能力。

做细每个重要环节: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一位教师如果只关注结果,那么学生就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对学习的印象就是记和做,一位教师如果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那么他的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作为一个探索者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情商将被充分激发,主动参与学习变得顺理成章。比如新授知识例题出示后,作为教师是否先不要讲,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操作交流,并组织学生汇报等,在学生充分开展研究探索和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精到的点拨、引导、概括。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能动作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细节决定成败。

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宽松,老师教学是否平等民主,也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容易些的问题抛给学困生,将智慧的问题抛给好思的学生,多关爱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调节气氛增强师生双边关系有时可以插上一句幽默的话,放松,在概括、总结等环节上语言精炼响亮,突出重点。在学生有所感悟、发现、取得进步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赞叹的表扬、一声肯定的掌声,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是要做好“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现在我们的老师总是有一种多帮一点总好一点的想法,多讲一点好一点的做法,迫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被动,激情不高,欲望不强,表现不够。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帮助,教是为了最后的不教。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精讲精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最终的教学归宿,教师要不断强迫自己越讲越少,越讲越精,创设条件和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鼓励、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角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提醒,及时表扬点滴进步,积少成多,滴水成海。

学生应该有学习的愿望,学生也应该有表现的欲望,关键就看与他相处的老师带着怎样的理念、用着怎样的方法、投入怎样的情感和精力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匣,关键看我们的教师能否不断的以实际行动去摆正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七

课堂要善待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理解学生的生成性,关照学生的整体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它意味着引导学生自由、自觉地参与,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意味着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意味着给予学生轻松、快乐的言论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我们应该让课堂变得快乐,充满磁性,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尽情释放。

一、还原主体―――让学生在自由中飞翔。

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主,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在执教《这儿真好》时,当教到“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谁来夸夸这儿好在哪里呢?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并不停地晃动,我很快地发现了,就让她说说。

生:老师,我想夸夸小熊。

师:哦?你想夸夸小熊?可是,老师想请你夸夸小岛啊。

生:可是,我想夸夸小熊。因为小岛之所以这样美,全是小熊的功劳。(她坚持着)。

师:哦?那么你认为这个小岛不美吗?

生:美呀。

师:既然美,那你就夸夸小岛吧。

生:这个小岛原来是一个荒岛,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有花、有草、有树,还有许多小动物的绿岛了。真好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好了。掌声鼓励,请坐!

(受到表扬的学生却翘着嘴巴,很不情愿地坐下去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暂时放弃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放手让学生一吐为快。即使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还可以在下一节课继续,而学生学习愿望的被伤害,用一节课的时间是难以弥补的。况且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还是一次进行思考、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绝好机会。因此,要让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始终成为学生可以自由飞翔的欢乐天地。

二、恢复自信―――让学生在失败中发展。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难免会不完善,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份自信,这样,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吸引力。

例如在教学《雨后》一课时,当课正上到精彩之处,学生们个个脸上溢满了兴奋的红晕,眼里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当提出不看书朗诵的要求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小杰。

“好,那就开始吧!”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小杰背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

师生也被他感染了,陶醉在其中。

“却发射出,发射出……发射出……”笔者忽然从他断断续续的声音中回过神来,他正着急地抓耳挠腮。

“想不起来了?”笔者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他,他微微地吐了下舌头,表示了他的无奈。笔者又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学生,可是其他学生刚才跃跃欲试的劲头一下没了,教室里显得特别沉寂。

“有谁能帮助他吗?“笔者轻轻地问。可是教室里依然保持着沉寂。

怎么办呢?笔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刚才大家学习的热情那么高涨,作为奖励,我同意―――”故意拖长了调子,又压低了嗓门:“同意大家偷看一下。”

学生们犹豫了一下,马上快速地翻开书本,又快速地合上;失落的热情一下又重回到了教室。再看他们:一双双眼睛里写满期待。自信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中丢失的,要想让学生学有所成,就要避免不必要的失败,不要让失败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的头上。想不到,一个急中生出的“偷看”主意,竟有如此大的魅力。

三、尊重差异―――让学生个性张扬。

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方面,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完善的内在资源。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长大了做什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长大后的理想,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说:长大后我要做一名光荣的人民,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乙说:我要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好多好东西,改善大家的生。

丙说:我要做一名医生,使大家健康、快乐地生活。

……。

学生们一个个畅所欲言,轻松愉快。笔者适时表扬他们敢有志向。这时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长大了要做一名好丈夫,好好对待妻子,教育好我的孩子。”这个“理想”引起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虽然这个“理想”不够伟大,却很实际,因为他的父母离异了。

提供给学生一种人人都参与的宽松空间,使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思想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言谈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差异得到了尊重。

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创设人人都能参与的学习空间,有效吸引学生的稚嫩的心灵,从而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只有让课堂充满“磁性”,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八

高效课堂如何展示,交流展示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学生的“动”应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以达到更好的掌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能够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有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目的的“动”,有针对性的“说”,主动求知,以学促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并且准确地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擅于学习。

一、创设情境,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活动。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资阳市外国语实验学校蔡勇全老师设计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节课时的情境:

二、展示方式,灵活多样、因时而宜。

1、口头展示: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内容。

2、板书展示:定理的证明,推理、探究的过程、例题的详细解答等。

3、投影仪展示:不方便简单阐述、尤其是学生的错解展示。

4、实物模型展示:学习空间图形内容可以提前让学生制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比较,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三、展示流程,有条不紊、稳扎稳打、全面完成课堂目标。

(一)独立学习,称为独学。

(二)组内探讨。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进行的展示,探讨本节应掌握的知识点,解决最为基础的问题,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小组长将组内交流还未解决的问题或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为班内展示做好铺垫。

(三)班内展示。在实践教学中,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分组或自荐按照顺序把学习任务中的内容一个一个都展示出来,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抓住重难点;也有的老师只注重学习任务的展示,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中安排的内容完成,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忽略了课堂内容的适当拓展和延伸。展示是确保所有学习问题全面解决和学习深化的环节。展示环节既要展示导学案中问题(或某训练题)的解决思路,也要展示新生成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未解决问题的阻碍所在。展示不是公布导学案中问题的答案,要注重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四)教师间的相互展示,相互学习,提升备课质量。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我们学习的对象可以是我们的同事,也可能是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四、要提高课堂展示的有效性,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实际,老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体现。精心设计提问,所提问题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展示,并且踊跃去展示。

(二)注重细节、引导展示的学生开展互动。

如果学生在展示中,只是在说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用“讲”来完成展示的内容,尤其是新知,教师还是要强调,有些知识学生讲不到的,教师可以装糊涂去问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的讲解更全面,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引导同学积极回答他组提出的问题。使全体同学在展示环节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事可做。

(三)确保展示有序、有效展开,确保各类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

在展示完成后,点评尤其重要。展示和点评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展示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a展示,什么问题该b展示,什么问题该c展示,谁来点评,教师在备课设计时就要设计好,确保展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展示人和点评人要提前准备好,教师要在巡回指导时给予特别关注;三是用多种方式展示,但一定要多用板书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认真思考,努力将当堂内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教师要在学生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可以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

(四)努力做到新课改中提出的“三、四、五、六”教学行为。

1、展示课堂“三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

2、展示课堂“四不讲”:即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

3、展示课堂“五转移”:即由过去的讲明白向现在的学生自悟明白转移;由教师提问为主向学生提问为主转移;由强制性课堂管理向科学自主开放式管理转移;由过去教师演示向现在的学生自己参与教学实验转移;由老师抄题考学生向学生自己出题转移。

4、展示课堂“六让”:即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九

小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教师要把问题提在学生需要反思处,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的目的来设计提问,并结合学生的自我提问,逐步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

一、在知识关键处发问,诱导反思。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

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来酝酿、发展和组织想法。

二、在认知偏差处追问,诱导反思。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话来代替学生的话,教师自己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意思吗”等,根据学生回答的信息反馈,可以及时捕捉到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

三、在思维受阻处引问,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

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在规律探究处设问,诱导反思。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突破重点的过程。数学学习要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结论;也可提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顿悟与内化。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和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巧设提问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到最后豁然开朗,如此递进,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学习效果。

五、在习题考点处询问,诱导反思。

考点,就是指在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练习形式。考点处询问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视,教师针对这些“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考试的相关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复习中学会有的放矢,实现有针对性地把握考试命脉,进而培养学生对试卷习题的反思能力。课堂中,教师在考点处反问时要力求突出重点、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容易但必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加以说明与强调。对难一点的内容,可把问题分解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通过问题层层地推进、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有难度的考点,让学生学会从考试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在语言评价处激励,诱导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激励性评价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说些提醒性、激励性的评价语,以对学生巧妙点拨、无痕引导,如“能不能说清楚”“说对了但说得不全”......要多来些赞美的鼓励性评价,如“非常善于联想”“很不错”“哎呀!真了不起”“太棒了”等,以此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反思”成为可能。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教师的提问,要坚持“学生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的双线并进的课堂提问方式,以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十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探索,对课堂的具体流程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文字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给学生带来知识熏陶,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的语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表达自己的感情。

1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教学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按照语文教学大纲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别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往往碍于面子,特别看重个人与个人,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成绩的比较,导致学生的作业增多,压力增大,心理出现种种问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短时间提高学生的成绩,可是就教育全局来看,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语文教育现状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要积极的反思教学,开拓思路,重新燃起语文教学的热情。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案例。

2.1在画中学人教版低年级的教材,活泼生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发展。如果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自身的内容,而是拓展内容。将学习变成有趣的事,给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想必我们语文的教学会大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节课时,首先教师将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事物让学生先画出来,比如主角荷叶,然后是鱼、蜻蜓、青蛙、小水珠。然后可以在教师的阅读中,将鱼等事物与荷叶联系起来,感受文章的韵味。当然,如果在学习之前,请家长带领学生去实际生活中去看荷叶,会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荷叶有个形象的感知,那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课下学生的体验,学生在脑海里会形成荷叶的整体形象,从而会发现夏天的美好,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的最初目的。

2.2在情景中学在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在讲授《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时候,学生第一次学习到古诗。当然,学生对于古诗并不陌生,因为在幼儿园期间,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一些古诗,但是,绝大数学生只是囫囵吞枣,不懂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仅仅局限于会背的条件下。如果教师像往常一样,对古诗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阅读,解释相关字、词的含义,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懂得了古诗的整体意思,却感悟不到作者的内心感情,这无疑是教师教学上的失败。为了让学生有个很好的感悟,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笔者在网络找到一些思乡的视频,然后通过沙画的形式给表现出来,学生在结束观看的时候,笔者总结出这沙画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之情,古代人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呢?请看下面的视频并跟随朗诵《静夜思》。然后教师就讲解在表达方面,现代的沙画艺术是给观者视觉上的享受,创造了思乡的意境,而古诗短小精悍,则给读者意境上的构建,给读者刻画了李白当时的思想的情景。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笔者找了一些古人思乡的诗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尽管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在词汇量上可能会出现点困难。但是在字典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熟练地朗读了相关的语句,这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的理解能力。

2.3在演中学小学生表现能力强,对于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高。在教学《丑小鸭》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仅仅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平平。后来,由于家长的从旁协助,学生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后来,笔者向大家提议,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表达课文主要内容。有的小组表现特别好,能够大体上表演出了课文的内容。有的小组尽管有的学生记不住台词,但是最终还是坚持表演。学生通过表演能够展现鸭妈妈慈祥、丑小鸭的坚强、鸭哥哥、姐姐的盛气凌人。学生们的表演绘声绘色,从而表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对人性的尊重,对挫折的抗争,对美好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

2.4在说中学语文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让课堂动起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的积极发言。例如,在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也丰富起来,教师应该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要求每节课前十分钟里,按照学号的顺序,逐个上来演说。刚开始很多学生不懂得演说的形式,笔者鼓励学生多看《我是演说家》这样子的节目,可以谈谈自己的理想,可以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的事,可以讲讲先进科技的发展、可以讲讲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学生从刚开始的吞吞吐吐,到后来的娓娓道来,克服了困难,展示了自身的优点,提高了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

2.5在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要重视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让学生有线索地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在黑板上给与一定的提示内容,让学生能够自读并理解课文:为什么在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在第二、三轮避三又赢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读了本节课有什么领悟?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了课文,既抓住了中心思想,又懂得田忌赢得比赛主要靠决策正确。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课的时候,教师同样采取了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比如围绕关键词“借”提问,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为什么?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这课的时候,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向学生提问:妈妈遇到什么情况了?爱迪生如何救妈妈的?结果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潜移默化地将本文线索给学生梳理,学生通过梳理相关问题,读了文章,学生能够为小爱迪生的聪明和智慧赞叹,同时也看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肯动脑筋,善于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所收获。通过问题启发阅读,能够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方向。让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提升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2]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3(3).

[3]纪国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4]江阿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初探[j].华章,2010(1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课堂活动论文篇十一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先前担心学生混乱的场面成为多余的问题了,结果发现同学们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减少了不少无效的劳动时间。由此可风,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通过这一环紧扣一环的提出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象;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安排练习时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血因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做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通过尝试,这种强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一种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教法,什得你一试。

2、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运用互比互练习方法,来促成学生对体育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学生的认知规律,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将更透彻。尤其是当学生一次次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奥妙时,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学习的主支性更强力。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争取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我在新授前滚翻教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说动作一样;有的说动作不一样;有的说有相似的地方等,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我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运用恰当点拔,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正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窨。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