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本(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08:32 页码:13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范本(通用15篇)
2023-11-11 23:08:32    小编:ZTFB

方案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领导层的明确指导和支持。制定方案需要考虑风险因素和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接下来是一些相关案例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一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二

1:理解什么是密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3:经历密铺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密铺图案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理解密铺的含义及知道哪些平面图形能单独密铺。

出示俄罗斯方块的动态图,引出密铺。

观察图片,感知密铺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奇妙而美丽的图案,它们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平面图

形拼成的。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五幅图案)

2.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 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议一议。

3.你认为什么是密铺?

1.质疑牵引、激起兴趣。

2.鼓励猜测、大胆想象。

师:谁愿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大胆的发表各种猜测。

3.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猜测都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来操作验证吧。

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课件中的各种图形分别进行拼铺,并把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验证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观点合同组的同学一起交流。

4.汇报结果、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验证的结果。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平铺作品,并让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发现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 生2: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对于他的验证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赞成他的观点吗?

5.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师:老师也很赞成你们的观点。从大家拼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组图形中,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1.谈话牵引、激起激趣。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密铺,探索了密铺,接下来就让我们动手创作美丽的图案吧?

2.动手实践、自由创作。

“咱们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新颖、更富有想象力。”

学生动手设计,同组互相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感受。

3.展示欣赏、交流感受。

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下:说说你的作品吧。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三

多彩的插图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滚铁环的;有抓子儿的;有捉迷藏的;还有的正兴致勃勃地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存放着数之不尽的玩法。这样一个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无疑能激起孩子们表达的冲动、交流的热情呢!

学生爱玩的游戏很多,如:转呼啦圈、翻跟头、踢毽、跳绳等。交流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开心说,说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玩法,还要注意对不健康的游戏给予正面的指导。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自己玩过的游戏,并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应对,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

(3)交流时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1)看图引出话题

(2)互动交流话题

同桌互说自己平时最爱玩的游戏以及玩法。

抽生汇报,大家评议。(强调介绍玩法要清楚、有条理)

(3)现场模拟体验。

(4)畅谈交流感受。

(板书:认真倾听礼貌交流学习应对)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四

【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

【课题】:积累运用一2。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教学反思】: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五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马戏动画片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特想亲眼看小动物表演的心情用一句话说出来,从而引出李丹特想看马戏这一心理活动,然后抓住重点句李丹为什么事犹豫了?直插文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抓住李丹与爸爸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李丹在两件事不能兼顾时矛盾心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展开讨论:李丹到底该怎么做?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辩论、理解,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抓住李丹内心想法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体会中受到教育,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讲信用,否则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补充词语,揣摩人物内心,自主阅读,产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升化认识。文后的问题是: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会使孩子们的思维受到课文的影响,大多会说自己和丹丹一样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李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李丹是什么样的孩子?可老师觉得这样的选择对李丹来说多少有点遗憾,聪明的你能为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的办法吗?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后,则需在引导哪些办法(推迟表演的、请假等)失信了,哪些办法(用录相机拍马戏、请爷爷奶奶看马戏表演等)守信,哪种办法是最合适的?最后回归到我必须去不能对老人、同学失信的主题已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了讲信用的种子。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讲守信故事,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在辩论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读诚信格言,使学生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学知识,学做人。

3、推荐同题文章《岩石上的小蝌蚪》,读后谈感受。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升阅读能力。

[评析]

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教师不必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六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我院将"大学物理"列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统设公共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1。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即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课教学,了解自然界比较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 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对物理学的当代发展和成就以及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2。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并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并参照近年来国际上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本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1。保持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系统,完整;在讲授经典物理学的有关概念,规律时尽早介绍相应的近代物理学的观点;注意增强对当代发展较活跃的物理学领域的成果和进展的介绍。

2。以中学物理为起点,注意知识衔接,避免简单重复。

3。本课程应安排在高等数学讲授完微商和不定积分的有关内容之后开始。应注意训练学生使用已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来表达物理规律,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应适当。

规定为深入理解或熟练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完整地理解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及其依据的现象,实验,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熟练地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某些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规定为理解或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依据这些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应用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能正确地调整和操作有关的常用物理实验仪器,能应用处理实验数据的有关方法。

规定为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后知道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能识别其主要特征,方法和结论。对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标明的有关概念的定义能够识记。

本课程共需6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第八章静电场 26学时

第九章磁场 20学时

第十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10学时

总复习 8学时

1、理论核心部分

教学内容

教学的基本要求

绪论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

8。1电场 库仑定律 电荷守恒定率

8。2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的计算

8。3e的通量

8。4高斯定理及应用

8。5静电场力做的功电势能

8。6电势与电势差

8。7电势的叠加原理及电势的计算

8。8电势梯度

8。9静电场中的导体

8。10电容 电容器

1。深入理解静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和电场强度叠加原理。

2。理解电场力的功。理解电势能的概念。深入理解静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及静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概念。掌握简单情况下根据电场强度分布,用线积分计算电势差和电势分布的方法。

3。理解真空中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掌握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应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基本方法。

4。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储能公式。理解真空中的电场能量密度公式。

9。1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9。2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

9。3安培环路定理

9。4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9。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其应用

9。6安培定律

9。7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矩

9。8磁力的功

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2。理解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应用该定律求解通电长直导线周围和通电圆线圈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

4。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5。理解洛伦兹公式。掌握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时作圆周运动的特点。了解霍耳效应的原理。掌握安培公式及计算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和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力矩的方法。

10。1电磁感应定律

10。2感应电动势

10。3自感和互感

10。4磁场能量

10。5位移电流

10。6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1。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深入理解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

2。理解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概念。

3。了解互感,自感和涡电流的概念。

4。了解磁能密度公式。

5。了解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设。

6。了解电磁场的概念。

7。了解真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2。大学物理专题讲座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物理学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在当代获得重大发展的物理学的主要领域有所了解,对其中的重大成就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有所了解。

大学物理专题讲座以定性介绍的.内容为主,不强调教学推导。讲授中应将相应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和各种科技文献以及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物理专题讲座包含的内容非常生动和丰富。因此,各教学班应认真组织学生收看电视课。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七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4课时。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八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友谊。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

(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强调友谊有情。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把文中对自己有启迪的句子抄写在摘录本上。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九

折纸是一种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手工创造劳动,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折纸时必须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间知觉的发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能促进学生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调理性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构思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千纸鹤》flash入课。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纸鹤代表着什么?

我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步骤图,以利于学生自己主动看图进行折纸活动。出示《纸鹤》步骤图,要求同学们先自己研究,然后找个同学上来带着我们一起来操作。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高了,这样在兴趣十足的状态下开始了自己的折纸过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在我的“帮助”过程中培养起来了。他们自己进行折纸的时候,很轻松的就折出来了,因为他们已经很清楚折纸的方法了。

的折纸直接折叠,自己创作也可以。每一组的成品都让其他小组去猜测是什么,比如“守株待兔”、“三只小猪”、“刻舟求剑”等等。展示作品的时候,不仅仅要展示他们的折纸,也要讲述和表演这个故事,这样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致。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讲述和表演,学生有了很强的成就感。

折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的一种,你们还知道那些民间艺术,有很多民间艺术已经失传,课后可以关注一下你所喜欢的民间艺术。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并非只是教师教学的结果,也是学生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形式是学生自主发现式的学习,即:老师象一个学习者一样提问问题,他们像教师一样说出如何进行,教师则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操作。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孩子的探索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总之,通过各种感官,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动和成功的乐趣。我觉得,学生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十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十一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学生讨论交流师创设情境。

1、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学生评议。

5、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十二

1、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增强语势的作用。

2、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散文的一些知识。

1、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2、培养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3、体会文章带给读者的感情认识和理性思考。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象力。

1、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贯穿朗读训练,并以朗读带动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和领悟。

2、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由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1课时

1、学生自读,教师引导。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

3、讨论分析,把握文章。

1、介绍作者,并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80年代的散文侧重于“自我”经验的“自由”书写,从对社会主题的呼唤转向对个人情绪、心境的表达,语言和方式追求作者的“个性”,简言之就是注重“自我表现”着力表现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被称作“新散文”或“朦胧散文”。

2、播放课件(幻灯片)(图片:安塞腰鼓):

问:有何感觉?

1、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课本上用符号记录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

3、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朗读技巧:

文章气势恢宏,句子铿锵激越,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音韵铿锵有力,细节方面注意摹仿录音,把握重音、音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全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过程。文章由此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设影(课件)显示:

6、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静”

7、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三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8、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9、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投影显示:亢奋、惊心动魄、震撼

1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往作者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上考虑。

11、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烧的热情,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几句话?(课件:幻灯片)

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他认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是黄土地的赐予。正如作者所说:“我生长在陕北的山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燃烧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间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的写作、人生思考有所裨益。

写一篇心得。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十三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十四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作业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听写本单元词语。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作业本作业5——7。

教学设计方案范本篇十五

知识:通过朗读和品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学习摘抄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课文挂图、课件。

读中感悟

让学生交流课前手机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1.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人能够学舌根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

2.小组帮学,理解生词。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表格。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1)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

(2)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3)梳理成果,填写表格。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精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魄”等笔画。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板书: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家峡:兰州段、刘家峡

飞机上:忽明忽暗、纵横奔驰、长风一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