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01:27 页码:12
2023年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模板10篇)
2023-11-11 16:01:27    小编:ZTFB

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总结应该针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一

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师通过设立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法;初中化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以及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模拟型情境,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的三种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以及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1.情境教学的定义。

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说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某种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学生角度看,情境作为理解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2.情境教学的发展及作用。

情境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学理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过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作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合法的边缘参与是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理论的中心概念的基本特征。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必须作为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他们的活动也应该在共同体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二、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与要求。

新课程下的情境教学理念是新时期教育部为实现素质教育而做出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当今时代的基本教育和构想,是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化学中的情境教学,由于化学科目的显著特征———实用性,彰显其必要性。

2.新课程对初中化学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服务于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情境的设立,要为实现化学教学目标服务,并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宗旨开展。(2)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立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化学学习。(3)符合情境设立的真实性。其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落实到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及手段,积极设置和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教学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科学探究型情境。

化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点是以实验为主开展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建立科学探究教学情境,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可以提供情境教学素材,学生通过在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对科学的兴趣。

2.利用日常场景设立生活经验型情境。

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需要了解生活热点以及新闻事件,紧跟时代的步伐,勤于思考,学会从中选择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的效果甚佳,可以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地运用图表、实验、问题等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付登翰.论初中化学教育的情境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旬),20xx(2):14-15.[2]张洪锦.教学情境化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xx(10):372.[3]陈海霞.如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创设情景化教学[j].考试周刊,20xx(53):14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二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化学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实施,它给全体化学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促使化学教师必须对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如何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重难点进行思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各地全面推行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化学课堂教学同传统课相比,课程目标的设置、重难点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落实和课堂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在新课程要求下化学教学理念的改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面向全体学生,贴近课堂实际,同时这要在教学实际中面对新课程带来的严峻挑战,思考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以下是我这几年在使用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观察、表达、质疑、分析、操作等方法提升能力。如在设计“原子结构”这一内容时,我引导、激励学生仔细观察课本表格中的各项数据,学生通过表中各项数据的比较发现了原子结构中各微粒间的关系。对学生在比较中表述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我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得出的合理、正确的结论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的信心和兴趣,更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中顺利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这门课的特点和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全面落实化学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课堂知识的获取最有的效途径就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实现。化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教学的效果,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语言叙述要准确,操作程序要规范,同时还要时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序地观察整个实验的现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达到既巩固旧知识又形成新知识的目的。重视演示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实验前,教师先要让学生认识实验中所要用到的全部仪器,充分了解各个仪器的用途,从观察仪器的形状到整套装置的完整设计,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感受各种实验仪器形状的和谐之美与实验装置的设计之美。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提醒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实验操作步骤、药品状态和实验发生的现象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达到让学生感性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装置的特点,仪器的连接方法,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而后再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没有光、热、火焰,有无颜色的变化、气泡和沉淀等现象。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地随时做好记录,为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做好准备。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直观有趣且易被学生接受的问题。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我问学生“水火能相容”吗?学生大笑,我马上演示白磷在热水中通入氧气燃烧的实验,对这一现象,学生惊奇不已,纷纷问为什么。此时,我引导学生说出物质燃烧的.条件并让学生分析热水中的白磷是否满足物质燃烧条件。这样,既轻松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问,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兴趣得到激发,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意识,主动质疑的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

家庭小实验的设计是对课本知识的延续与再现,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家庭小实验,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空间内进一步得到发展,让学生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产生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愿望,进一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这节内容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物品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有的用碱面和白醋做反应物,有的用鸡蛋壳和白醋做反应物,用葡萄糖瓶做反应容器,用输液器管当导气管,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用矿泉水瓶做集气瓶收集制取的气体并用干燥剂制得的石灰水的变化检验气体,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课后学生相互交流做法,共同分享成功的乐趣,有效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总之,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能力,养成不断求知的良好习惯,形成终身必备的素养,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圣神职责。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才是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努力进取,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分享成功的乐趣。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进行着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目前所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下,如何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合当下国情以及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情景教学便是其中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而将情景教学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教学活动的中,便是本文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

因为化学知识所涉及分子等不可观察的范围,有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导致了化学教学的局限性,而在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化学教学模式十分的单一枯燥,这样的教学困境导致了教学课堂的气氛十分压抑,学生对于化学的的兴趣不大,对于化学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理解知识。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相比较而言,化学学科的内容十分的抽象难以理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方时只能通过讲解以及想象来解决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以及烦躁心理,从而阻碍了化学学习的进度以及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化学也是各个学科实验中比较危险的学科,这也导致了化学实验在范围、安全等问题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机会,使得化学教学偏向单一的理论讲解,让化学教学的形式更加单一化,整个化学学习内容也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2、情景教学感情不当。

化学的特点导致了其教学的枯燥性,而建立合适的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合适的教学情景,不但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安排,同时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若二者缺一,便会使教学情境显得十分的枯燥及单调。而目前在我国,教师都普遍存在着情感运用不当的现象,有些老师在创建情景时只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情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化学的不熟悉程度,导致情景教学没有作用。而另外部分教师了解到情感对于情景的重要性又过分渲染情感,导致情景脱离化学知识。因此在情景创建中情感运用十分需要注意。

3、情景创建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只是在参加教学比赛或公开课时才会创建情景,又或者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程度,以及当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仅仅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才会创建情景。这样的做法不并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长久发展,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联系知识,创建问题情景。

教师应当根据知识点,创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尤其是有趣的问题,会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自发地寻求知识。这样的问题情景的创建,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效率。例如:学习关于水的性质时,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在介绍水的性质时,只是教师通过书本的文字,图画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开始时,进行提问:“在电影《穿越火线》中,一位科学家被困在了完全密闭的密室里,而科学家在密室中通过遗留在密室中的收音机和一小滩水成功制造出了氧气,解救了自己,请问她是如何使水变成了氧气?”在此这个问题中,教师将电影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面对如此新颖的问题,学生也会在心中存有谜团,同时愿意自己寻找答案,增加了对于化学的兴趣。

2、联系实验,创建实验情景。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学习的知识的真实性、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认同,并在实验过程在再一次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结果一般是肉眼可见的,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使得化学教学不再枯燥而变得丰富。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亲身经过了化学实验,才能体会化学的魅力以及化学的实用性,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建实践情景。例如:在讲解酸碱性的过程中,在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时,学生可以自己用ph试纸进行酸碱性的测定。此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直接将学生身体的体液,如唾液等用安全科学的方式进行酸碱性的测定,体会化学实验的美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的关系;或是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然后猜测试剂的酸碱性,然后再进行手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将所测试出的酸碱性的不同的试剂进行混合,观察后续的实验结果,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将许多知识进行相互的交叉,使学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3、联系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跟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知识的学习最终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加化学和实际的联系。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出跟现实生活的关联点,创建生活情境使化学的教学内容不再枯燥单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在授课过程中,创建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实用性,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也消除学生对于化学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得进行化学的学习。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二氧化碳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的空气中,同时我们的每次能呼吸就是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置换成氧气;然后让学生们憋气,直接在学生呼出的气体中直接收集二氧化碳进行试验,这样直接将化学的教学直接与现实生活先联系起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化学的教学,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将化学的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用性,改变了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单调的形象。同时在课堂上的各种情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作者:杨淑芳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2]马岳国.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新课程中旬,20xx,(12):75.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四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也不断地要求初中化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也加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引导学生在化学中“生活”,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运用化学进行解析,发现化学的乐趣。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作为初中的学生却缺少发现的眼睛,再加上刻板的教程,更加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影响他们化学学习的关键问题。化学生活化将化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无处不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1从心理上进行疏导,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

作为初三才增加的科目,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学生会产生陌生恐惧的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进而会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对未知的恐惧。教师应采取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过程。

2从课堂上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化学素质。

初中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缺乏发现的眼睛。因此他们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问题及化学运用。此时就需要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加以引导,在化学“生活”中,用化学知识解析一些生活现象。例如,“鬼火”究竟是什么,铁为何生锈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奇妙,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之中,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力。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将刻板、无趣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陈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3从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旧的教学观念及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学结论更注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同时学科教学也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乐在其中还是无动于衷,是积极参与还是躲在旁处,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刻板保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而增加学生的化学素质。第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和开放。互动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生活中化学现象时,与老师的讨论、辩解,也可以是科学的争论。让课堂换发生命的活力,不再是老师在上面讲解化学知识,学生盲目的接受而已。而是通过生动的生活语言,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同时也加入学生的思考模式,思维方法,将化学生活化。

4贴近生活,将化学生活化。

第一,收集实验用的素材:化学是生活的归纳和总结,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数不胜数,奇妙无穷的。化学用的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一些铜丝、铁钉、石灰、食盐、饮料瓶、注射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时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品。这样有利于学生走进生活,也为以后教学实验和学生自己实验准备了素材,避免浪费,实现资源再利用。第二,生活例子加强记忆:教师应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出新奇、发散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举出一些实例,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为什么炒菜失火时用水浇反而火越大呢?泡菜的腌制用了什么化学原理?鸡蛋为什么扔进熟石灰就能煮熟?含工业酒精的假酒为何会使人中毒钨丝变黑?等这写就在我们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学习到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化学生动有趣,无处不在,也会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从环境出发,让化学为环保出力。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和国家gdp的迅速增加,人类对各种能源的透支使用及不注重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化学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自己学的化学知识变废为宝,从而使资源再利用,并且不断地学习研究。

6从科技出发,让化学为科技服务。

化学支撑科技,科技改变生活。在科技的不断发展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不断地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沼气等,这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总之,通过化学生活化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使学生走进生活。因此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化学教学素质。学校也应该参与进来,三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峰.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感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心理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26):61,122.[2]赵明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探索[j].山东教育:中学刊,20xx,(7):50.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五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前进,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传统化学教学方法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那么当前的初中的化学教学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文章重点展开论述。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识。

在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并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不够了解,认识不足,阻碍了他们的化学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深奥,只有进行实验才能涉及到,所以觉得化学很难,产生了抵触心理,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之中。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而是想此种教学目的的有效方式便是依托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笔者在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化学问题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进而依托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实现对此类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此一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重要的生活实践技能,从而效度化地提升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进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课堂上我会提问,为什么很多钢铁都会生锈,什么状态下的钢铁生锈速度更快?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现,跟水接触过的钢铁跟空气接触后便会加快生锈。由此,我引出了铁与空气作用会生成氧化铁,在纯氧气中能生成氧化亚铁的课题,再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以上过程,学生们便了解了钢铁生锈这一实际生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以及发生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

二、注重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创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点的精准理解与应用。结合以往的初中化学课程授课经验能够发现,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其养成细致观察、缜密思维以及大胆创新的能力,而欲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则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对化学知识采取精讲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领会难点知识,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的契机,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实践,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与内化。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过碳元素的知识内容后,为学生演示了氧化铜还原实验,在实验中分别应用了氧化碳与碳进行还原,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而加强了学生对碳元素化学性质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组成了初中的化学知识。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面很广,跟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以及诸多的化学方程式相关联,根本不可能单独讲授某个知识点,那样的话不仅教师传授不清楚,学生更是学不明白。如果将他们结合起来,找出他们的关联以及差异,而后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掌握知识更有成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摸索、创造,将知识点进行总结、补充,对化学实验进行提升、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验结果。有的课堂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对化学有更近距离的认识。由此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以及自学的能力。大量的实践说明,正确安排知识系统,而后精讲多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觉、主动。并且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有效找到学习的疑难点,进行突破,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三、小组探究,有效提高群体的总体学习质量。

(一)分层次分级编组。

要进行分层教学,就一定要摸清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在课堂提问以及平时测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各方面情况汇总,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含有好、中、差学生的层次学习小组,为了避免由于分级分组造成学习不良学生受歧视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采用班级内异质分组做法,这种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的分别要求。这样的分组法避免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让优生没有了骄傲自大的情绪,中间生没有敷衍了事的想法,更不会打击差生,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更产生了学习的荣誉感,激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和竞争。让学生之间加强学习和沟通,鼓励学习进步的学生,适时调整进步大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对其要求,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注意力、意志力等。

(二)按级定标异步达纲。

教学目标要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教学过程才能更加全面、科学的展开。制定分层目标具有三个必要前提: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对教材的透彻分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要明确好层次目标,从教材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记忆性目标、理解性目标以及运用性目标三种。在制定目标时做到保“底”而不封“顶”,保证每位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及时掌握好每类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底子不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好几个基本金属如铁、锌、镁的性质,金属的活动顺序要熟记,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要能书写下来;对中间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更多的金属与酸、盐、氧气反应的性质,可以进行活泼金属和盐酸作用产生氢气的实验,化学方程式熟练书写;化学学习的优生,不仅要学习好以上知识点,更能经过自身实验,将金属的活动顺序排列出来,如用铁、铜、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铁、铜、银的活动顺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他们可以掌握好自身所能够承受的学习重量,让每个学生学习起来都游刃有余。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良好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让化学教学产生趣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多媒体介入化学的教学当中,有的知识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就更加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更加轻松、快速。多媒体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使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例如,在《自然界的水》中涉及到“水的电解”,在实际进行的电解水的实验中,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就是水在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并不能了解电解时水具体发生的变化。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在电解时发生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过程。可见,多媒体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变化过程,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更加积极的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孙燕萍.优化问题链,提高化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

[2]孙信军.浅谈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

[3]高建萍.学到高效课堂——浅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6).

[4]李木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17).

[5]李灯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试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xx(12).

[6]张瑞科.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3).

[7]张允岭.激情——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j].理科考试研究,20xx(12).

[8]温会敏.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学园,20xx(7).

[9]康忠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数理化学习,20xx(8).

[10]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11]徐志强.初中化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xx(z1).

[1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xx(10).

[13]蒋超群.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xx.

[14]秦丽丽.化学课堂教学板块边界划分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六

: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的不中也越来越大,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学生在对化学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和意识等上面都会上升几个档次。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寻求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促进化学教学质量增长。为此,笔者提出实验教学对初中教育重要性分析,旨在让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更加重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是很有必要的,在初中阶段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思想,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都可能因此受益。作为化学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到的知识往往比课堂教学起到的效果要好许多,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化学实验目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对实验教学重要性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为相应新课改下相关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行业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变革,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没有脱离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初中化学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初中阶段无论是教师和还是都重视语数外的学习,化学科目只是“小科”,化学占据的课时数比较小,导致学生没有在化学学习中投入很多的精力,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事实上这种观念存在很大问题,化学是一门有一定深度的学科,如果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学生也难以取得好成绩;然后,受教学设置影响,学生在化学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比较差,再就是分数至上的思想导致学生都比较重视分数,基本上没有进行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相关实验,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差;最后,学生对化学的感兴趣程度是一方面,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感兴趣程度,学生越喜欢化学教师,化学方面的能力就会更高,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对化学学科的枯燥性有联系,而教师的教学风格越受学生喜欢,对化学学习枯燥性弥补程度就越高。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基于此前提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实验学习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懂得从实际角度上理解化学,进而塑造学生更加的化学分析能力。

2.1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

初中生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思维体系,在这个阶段利用化学实验对塑造学生思维有特别积极的作用。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学科,有关化学的认知就好似一张白纸,这就方便教师为学生打基础,在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后就清楚自身应该采取何种办法进行化学学习,在完成理论到实际运用转变时会更轻松。例如,在教学生制造简单灭火器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实验教学方法完成相关内容教学,在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原理之后,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自己制作出比较简单的灭火器,这样学生对有关灭火器的知识印象就会很深刻。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学生自然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2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实验过程,需要用到的化学仪器和材料也属于化学知识的一部分,例如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就是初中化学的考点之一。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享受化学学科蕴含的美感。例如,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教师应该提前告知学生应该注意那些问题,为什么要提前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铁丝燃烧时具有何种特点,通过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学生洞察力就会更强。化学实验现象往往也伴随一些小现象,这都是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化学实验过程是学生形成敏锐洞察力的主要途径。

2.3利用实验,培养化学思维。

初中阶段,学生匮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在面对陌生知识点时也很难转变角度去思考,这是学生化学能力的因素之一。因而,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完善的问题解决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学习过程。化学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思考问题,这只能通过直接观察事物表象才可以做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蜡烛燃烧过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蜡烛燃烧的性质以及相关条件,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要清楚思考的过程是最宝贵的,因此只要确定学生是真正进行思考就是值得鼓励的,如果学生思考存在误区,教师只需要给出正确的思考意见即可,而不是批评学生。

总而言之,化学教师需要清楚在化学教学中导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确保自身有足够的认知情况下,在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最科学的实验过程,确保学生注意力真正处在实验教学中,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理性思考。随着课程深入,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化学实验教学,保证化学实验可以为化学教学起到演示和补充效果。在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学习对自身的效果之后,就会主动要求进行实验,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3]杨煜涵.试论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速读(上旬),20xx,(6):83.

[4]贾娜.浅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与有效性措施[j].小作家选刊,20xx,(6):14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七

摘要: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过关,导致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降,学习遇到障碍,甚至失去了学化学的动力。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化学科技语言,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过关,导致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降,学习遇到障碍,甚至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不好化学或不愿意学化学往往是从记不住元素符号开始的,元素符号学不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就难以学好,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困难,我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采取了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方法。

在学习第一节课时就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告诉学生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到学习常见元素符号时,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掌握就显得驾轻就熟了。由于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学生多看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学习了元素符号之后,化学式的书写就又摆在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在这里学生主要是化学式的角码容易写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找内在联系,抓书写落实的方法。

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要求学生画出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对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以比较、归类,学生总结出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化学式时,可让学生分类进行理解和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在记住化合价的基础上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依据如下口诀进行书写: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数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再检查。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化学用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其关键是配平学生易犯错误。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在学生熟练地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优方法。对于一些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设“1”配平法进行配平。所谓设“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1,(所谓组成最复杂是指该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原子个数最多),通过在其它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画等号,并注明相应的反应条件,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又不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在每学完一部分化学用语后,教师要不时进行抽查,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强调规范化,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八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九

摘要: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化学课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通过化学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或者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将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现象的直观洞见,亦能够使学生实现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有就是,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摩或者是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之中,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养成。鉴于此,每一位化学课程授课教师都应当精心地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

从化学整体教学的角度来看,实验教学部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此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实现直观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现象演示,这是教师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所难以达成的效果。尽管国内学界对于如何组织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文章已经有了可观的数目,不过在如何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者问津。为此,笔者将从依托形象的实验情境营造,调动起学生的探知欲、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养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提升实验的安全系数、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这几个方面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依托形象的实验情境营造,调动起学生的探知欲。

如若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则无需教师的督促,便会自发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知。同时,当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或是兴趣时,则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因此,教师设置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风格异于传统书面教学的情境,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更为生动直观的元素帮助学生激发探究实验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问题情境,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的结合。

比如,在教学“白磷的自燃”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可以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取来试剂瓶,并加入少量的二硫化碳,之后将少许白磷放入到试剂瓶中,制得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用滴管取少量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滤纸上,使滤纸被溶液润湿。不一会儿,滤纸便起火燃烧。这一实验创设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探究欲望。这样的实验将学生与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知识的必要性。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激起了探究的意识,这对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学生也会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出击。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吸收知识,进而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以往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以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养成。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通常会在讲台上为全班学生进行实验步骤演示。在这个过程之中,每个学生仅仅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每当教师演示完毕,学生常常会有意犹未尽之感。鉴于此,化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转变为探索实验模式,以此来调动和满足学生的化学知识探知兴趣。例如,在讲解“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我便采取了探究实验模式,并没有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而是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是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营造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过程、实验目标等。有些化学实验由于要求太高或者存在风险,学生不宜于操作,而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以往一些无法由教师为学生演示的实验内容,诸如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弥补了以往无法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的遗憾。

四、提升实验的安全系数。

虽然大多数化学实验都是安全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化学实验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没有把握好,就容易出现实验事故。为此,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过程之中,必须注重对化学实验安全系数的提升。原因在于,化学反应中极易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尽管在教学中发生的几率不大,但教师也不能因此而疏忽大意。鉴于此,化学教师在每次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当认真地检查实验设备,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要反复交代注意事项,以此来降低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

五、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开展的化学实验,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化学实验。这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化学探究习惯和激发探究欲望,也有利于将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以提升。对此,教师应该注意,一方面培养学生家庭实验兴趣,一方面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验与调查。

(一)培养学生家庭实验兴趣。

在生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索。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对家庭实验进行分类,采用多种实验形式,自主选择,从而会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对家庭实验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二)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验与调查。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验,提供开放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使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三维目标中最优化。当然,在生活中拓展化学实验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方式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实验兴趣与化学素养。

六、结语。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实验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是无法忽略的。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意义,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使学生提升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计玲凤.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以“物质燃烧的条件”为例[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xx(7).[2]李琳.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1).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本篇十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四、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第三中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