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李白的诗歌汇总(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58:02 页码:13
2023年李白的诗歌汇总(大全16篇)
2023-11-11 17:58:0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怎样把握时代机遇,抓住发展的关键点?总结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次总结都是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迈出的一步。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一

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

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

闻天籁之嘈嘈。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

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羆,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慄魄,

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

挂星辰于崖嶅!

送君之归兮,

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

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

若返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

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

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

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

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

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

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块独处此幽默兮,

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

凤孤飞而无邻。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

亦奚异于夔龙蹩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

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

名矫节以耀世兮,

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

长与君兮相亲。

此为李白自制歌行,用来送他的朋友岑征君到嵩县鸣皋山隐居,故曰鸣皋歌,而以送岑征君为其副题。征君,美称,泛指虽应征入朝却没有任职的名士。此诗原题下注: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清泠池,为宋州梁园胜地。可见此诗为李白漫游梁宋时作。与此同时,李白还写了一首《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其中说到岑征君乃相门之后,家世显赫,但也多次遭到迫害。促使岑征君早就萌发了隐居的念头。

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就要离开宋州的梁园到嵩县鸣皋山去隐居了,面对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诗人的心情特别烦劳。一种天长水阔厌远涉,一种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诗人的想象中,从宋州梁园到嵩县鸣皋山竟是如此艰难和可畏。

于是组成了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至挂星辰于岩嶅一段描写。这是经由烦劳的特殊心态幻觉出来的一连串意象语汇,渡越冰封雪冻的河流是那样艰难;鸣皋山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却又那样难以企及;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也变得嘈杂难听;素裹银装的群山绵延起伏,犹如大海中长风掀起的巨浪令人生畏;甚至那些伏居深山,跳跃于危柯振石间的珍稀动物,也不能不骇胆慄魄,群呼而相号了。暗示出岑勋此时到鸣皋山隐居,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送君之归兮至愀空山而愁人,笔锋一转,才正式进入送行的叙述。先记送行的情景: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酒酣耳热,丝竹并奏之情如见;接着赞岑征君的为人: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作文赋诗,风流儒雅之态可想而知;再想象其幽居的乐趣: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回归自然,抱朴含真之趣可亲,继而是对友人深情的关注与怀念: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诗人想象中的鸣皋山,并不是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桃源乐土,而是有虎啸、有龙吟,有冥鹤清唳,饥鼯呻嚬的充满着躁动不安和不平之鸣的世界。这里诗人以暗示、对比、烘托等手法,暗示山居野处,虎卧龙潜,遗世独立,并非最佳之所。

至此,李白的激情又一次爆发出来,于是有了鸡聚族以争食,至结尾的第三段文字。象岑征君这样的志士只能遗世独立于山中,而鸡鸣狗盗之徒却窃踞魏阙。因此诗人发出了高亢激越的音响: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于风尘。这是古今志士的一种宿命。所谓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李颀《杂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巢由与夔龙尚且不能勉强凑合在一起,更何况与鸡鹜争食,与蝘蜓混居。于是接着又引申包胥与鲁仲连为例,说明岑征君不愿学,亦不必学。他遗弃了沽名耀世的殊勋与荣誉,却获得了人生的解放与自由。这里的吾,不是李白自谓,而是代岑征君立言。此时的李白已经化为一只白鸥,并借岑征君之口,邀约他早一天也能飞到鸣皋山去。那时,他也就可超越尘世的束缚而遨游于天地之间了。

这是一首骚体诗。骚体诗自魏晋后沉寂了四五百年,在李白笔下,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歌行的句式、语言、音节、韵味,那种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惊心骇目,声势夺人的气魄,以及那些借助于含混、暖昧、朦胧的意象所形成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无疑是李白的独创。而选择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恰是因为他此时的遭遇和心境太象屈原了。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二

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很喜欢李白的这首诗.同样是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语气就比wordsworth夸张多了,而wordsworth更多的则是清新自然.我更喜欢这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就像我喜欢用小孩语气说话的李白;喜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李白;喜欢月下独酌的李白.我不愿在李白最得意时再为他加上一分不起眼的繁华,但却想在他最孤寂时静静呆在他的身旁,成为他的第二个影子,我想这大概是接近伟人的唯一的奢望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三

文/圣如(王德贤)。

什么为高度。

你的名字就是。

最好的解释。

正如皇冠。

有多少脑袋拿性命。

去试。

只有你的清奇骨格。

最为合适。

你大笔挥洒。

如水。

淹没人间的山河腹地。

用思维的网。

淘出你的最中意。

借古老的象形文字。

和你的最丰富。

流泻出美丽的不羁。

什么是不羁。

你的内敛你的外套。

全都是。

偏安过的故地。

野性的大江小溪。

地上的死亡故事。

去你的帝都宠。

别了史书里的孤独。

多情的山们。

误我的枭雄一世。

醉里。

狂尽小儿轻薄。

明白时。

涂抹一地的惊世骇俗。

何为惊骇。

临末了了还留下玷污。

我为君哭。

哀鸣的峽谷今在否。

床前的霜花太俗。

知音的桃花恋着深潭。

磨合的铁杵敲定今人一误再误。

秦皇扫尽天下奴颜。

风景在遥远的夜郎西伫立。

仰天笑傲肉食辈。

醉酒我是天人语。

花间酣畅。

不欺我自己。

我为兄台再哭。

哭古今多少儒冠士子。

多了无限才藻。

无了男儿气数。

将尊严贱卖。

用友人垫足。

恬然在泱泱人众里炫技。

什么东西。

——————————————————————————。

注:本文编辑、录入——戌卓(王永刚)。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四

作者: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五

西域乐舞东传之后不仅把唐代乐舞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而且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也起到催化作用。具有极高艺术情趣的唐代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外来的事物,引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描绘西域乐舞诗应运而生。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元素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西域风光、西域歌舞、西域服饰、胡客、胡姬、胡马、胡雁、胡鹰、胡床、胡麻色彩各异的西域元素,都曾出现在中。经笔者粗略统计,李白作品中,涉及西域风物的诗歌高达45首之多。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西域由衷的向往与喜爱,寄寓着对边疆民族气质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边塞安定统一的向往。终其一生,西域在李白的心中、诗歌中都积淀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李白出身,历来众说纷纭。郭沫若曾认定李白生于碎叶,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李白陇西成纪人,中叶非罪,滴居条支,易姓与名。这一说法比较普遍。李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那时中原大乱大业末,华民多奔突厥。李白的先辈流徙到西域,也将汉文化带到西域;同时也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甚至与西域人通婚。由此可见,在李白身上很可能有西域人的血缘,而且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证据之一便是李白通晓西域梵语。范传正说李白在翰林院时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李白也说鲁编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盛唐时期,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文学重心移向都市。都市生活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音乐的昌盛;一是乐工歌伎的增长。以西域乐舞为表现客体的作品。首先,有西域之乐器、乐曲。唐诗中出现的古代乐器名目众多:琵琶、筝、横笛、箫、琴、笙等,《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惟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在李白所作涉及乐器声音的诗歌中,笛声值得注意。笛其元出于羌中,属西域乐器的一种。李白作品中写笛之作共有五篇《春夜洛城闻笛》《金陵听韩侍御吹笛》《观胡人吹笛》《情溪半夜闻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司马将军歌》等。西域乐曲东来,不仅是形式上的文化融合,它与中原传统的人文情怀也紧紧相连。前所举笛之例即为典型:笛声悠扬,诗人很容易将其作为抒发思念之情的载体,这样,笛声就成了特定情感的符号。其次,有乐舞之场面。李白诗歌不仅注重听,同样注重视,视听结合才更具韵味。李白作品中的西域乐舞场而众多,如伏拜祝千岁寿,周舍为之辞,描写西域胡人进献祝寿之乐舞情景的《上云乐》;描写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舞蹈青海波舞的《东山吟》;以及描写当坊笑春风之胡姬的《前有蹲酒行二首》(其二)。再次,有佛音与梵曲。佛教音乐即于佛寺中进行的唱诵仪式活动,如《庐山东林寺夜怀》,绘写了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为典型的净土音乐场景。任半塘说:弄婆罗门一体,今但知《舍利弗》戏为最早。此原梵戏,今日关于此戏之我国资料,厥为乐曲《舍利弗》与《摩多楼子》二调,而此二调之传辞则以李白之作为最早。

李白诗歌当中提及的西域胡人、胡姬、名物、地名等,是表而可观的文化互动,而西域文化尤其是西域歌舞在灵魂、精神、气质上对李白的吸引则是本质上的影响、深层次的融合。

3.1西域乐舞与诗歌节奏。

西域乐舞中新奇的旋律和关妙的韵味,在创作中反映出来。葛景春认为李白的一些长篇乐府歌行和盛唐的一些大曲、法曲一样,其结构布局、节奏的韵律,纵横开阖,富于变化。例如,著名的《蜀道难》一诗,就是这样。从结构布局上来看,此诗像一曲宏伟的交响乐,既结构完整,又富有变化。既有主调,又有变奏;既有丰富多彩的变化,又有主题的一气贯通它节奏鲜明,灵活多变,极富有音乐舞蹈流转变化的动态关。唐代大曲,以西域大曲为主,是胡汉融合而成的新型乐舞形式。就总体而言,唐大曲的体制可分为三段式慢板(散序)略快(中序、拍序或歌头)极快至慢下来结束(破或舞遍)。这种节奏在中也有十分显著的表现。

3.2与中庸背道而驰的张扬基调。

中原乐舞由于受儒家关学影响,讲究音律平和的中庸关,而西域乐舞则不同。西域乐舞的激情和痴狂、矫健和奔放,与中原传统欣赏模式形成鲜明对比,适应了汉民族艺术审关追求,因而胡风大盛,西域乐舞在中原迅速流行。

(1)飞跃流动之关。西域乐舞的基本律动特征,是通过一系列舞姿的组合、变化、交替来表现乐舞内容与精神。以对唐朝乐舞影响最大的西域龟兹乐舞为例:它格外注重旋转、跳跃,时而含情娇媚,时而粗犷奔放,在律动中展现风情万种。而腾跃与旋转方而更为典型的,便是《胡旋舞》与《胡腾舞》。与此近似的美感特色在李白山水诗中并不少见六朝山水诗中所缺乏的,而被李白紧紧抓住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诗歌形象的飞跃感,或者说是流动感。例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全诗气势奔流直下,飞扬激荡,代表了诗人内心壮阔的想象与夸张,洽与西域乐舞中飞跃旋转的特色高度吻合。类似诗歌还有《剑阁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登锦城散花楼》《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渡荆门送别》《蜀道难》等。

(2)铿锵磅礴之势西域乐舞东来,不仅在节奏上对唐代诗歌造成影响,也改变了清乐旧曲清淡娴雅的风格。以西域健舞为例。健舞刚健有力,与李白诗歌中澎湃的激情、奋发的力量是一致的。在李白的战争诗中就很能够得到说明,如《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一诗:作者以奋发昂扬的笔调叙说胜利的辉煌,用以鼓舞军队作战之士气,极具铿锵的音乐特征《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等都有这种特征的表现。

西域乐舞在传入中原之后,就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的常见元素,也打破了以往的诗歌风格与创作传统。并采用了二者兼具的表演方式。在李白身上,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必然是不会少的。就诗歌而言,不仅表现在西域元素的运用上,更加表现在,其诗歌构造在西域乐舞文化的影响下打破常规,以昂扬不羁的姿态为世所瞩目。可见,西域乐舞对李白在诗歌的创作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六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1、楫:船浆、船。2、斯人:指李白。

【韵译】: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主旨。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抒写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闷的心态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结构。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就整体而言,这首诗起伏跌宕,曲径通幽。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八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九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翻译】。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作品赏析。

杜甫的两首《梦李白》,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的说法,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梦李白·死别已吞声》写杜甫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了他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之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的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刹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意思是:“你既然被流放到了南方的远地,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十分遥远,十分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祷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燕赵之地的侠客系着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侠客的冠带],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侠客所骑的白色骏马,上面有银色的马鞍。骏马飞驰,就像流星一样。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事情完结了以后,轻轻一拂衣服就走了,把自己的姓名隐藏不说。有空闲的时候,到信陵君的门下喝酒,把宝剑卸下,放在腿上,显示自己豪放的气魄。让朱亥来吃肉,劝侯赢一起喝酒。[表示自己和当时的侠客为友]侠客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醉酒之后,雄心不已,热血沸腾,天上凡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白虹贯日”。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侠客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让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朱亥、侯嬴这两位侠客,声名显赫,在大梁城广为流传。纵然死了,侠客的气节依然流芳千古,不愧世上英雄的美名。又谁能像扬雄写《太玄经》一样,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世。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三

年代:唐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侠客行》。

年代:唐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3.《送友人》。

年代:唐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年代:唐作者: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关山月》。

年代:唐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

年代:唐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古风其十九》。

年代:唐作者: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四

从唐朝照耀到今天。

在你的身后。

无数人在吸取你艺术之光。

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陶怡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影响到长城内外波及海外。

你已经走得很远了。

用心谛听你留下的文字有声音。

用心抚摸你留下的文字有温度。

跟着你的思想留下阳光的路走。

蓦然回首间。

摸索前进吃奶的孩子。

你是一颗诗歌明星。

那些朗朗上口的文字如珠玑。

那些精妙的语句如美酒。

那些豪放浪漫的名言佳句。

曾经感化着多少文学爱好者。

我们的眼睛透过云雾看到太阳。

我们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开阔。

感悟你神经触摸的点点滴滴。

你燃烧着不灭的火炬指引着方向。

让我们在未来的诗歌路上振翅飞翔。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五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杨絮飘飞的时节,江南水乡山村的一家小酒馆里,即将离开金陵的李白,满怀别绪,独坐小酌。店内满是被春风卷起四处纷飞的杨花;酒馆里的江南女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他品尝。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诗人仅用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场面,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信手拈来,自然流畅,纯任直观。

一来心清闻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来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同时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细品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

首句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有了人场面就活了,等到金陵子弟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离别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加之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能舍此而去呢?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绝情而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意韵流长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潜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唐诗别裁》)。诗人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因此诗中将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感伤,表现了诗人青壮年时代风华正茂、风流潇洒的情怀。

李白的诗歌汇总篇十六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