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生活人生如何写(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06:54 页码:12
2023年生活人生如何写(优秀12篇)
2023-11-11 21:06:54    小编:ZTFB

拼音是汉字音节,用以书写语言的一种声、文符号。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如果你需要一些总结的范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总结样本,仅供参考。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一

生活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看一看云卷云舒的美妙。曾经有人告诉我,慢下来的生活会更加精彩,可我却一直不明白。

那日午后,我和母亲开车外出,天气炎热,路上行人稀稀拉拉,宽阔的马路上也是偶尔才驶过一辆机动车辆。远处的十字路口,一对老年夫妇互相搀扶,缓慢地向前移动着,那份悠闲与这燥热的天气显然格外不搭。近时,母亲将车缓缓停驻,透过车窗,我分明看到了马路对面走过来的两位老人,脖颈上深深浅钱的皱纹甚是显眼,满头白发似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鼻梁上都架了一副老花镜,一人手中提着一个布袋子,像是要去市场买菜的。焦急的等待混着粘糊糊的空气随时可能将我的脾气推上顶峰,而两位老人却走得很慢。当他们刚靠近到我们车前,马路对面的人行灯就变成了红色,而母亲却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我坐在车上不禁有些烦躁,看着步履蹒跚的老夫妇俩,不耐烦地对母亲说:“妈,再不走就红灯了。”不料母亲却气定神闲的说道:“不要急,让爷爷奶奶先走,他们年纪大了。”我嘟起嘴,抱怨地嘟囔起来。

评语:淡淡的笔墨,淡淡的气息,道出浓浓的生活意韵。全文字里行间浸润着小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体会,呼吁人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本该属于我们的真正的生活,简单而真切,真挚而感人。(陶丹)。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二

无论你的生活如何卑微,要正视它,生活下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恶语相加。你的生活不像你本人那么糟糕。你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看上去倒是最贫穷的。

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要热爱你的生活,尽管生活一贫如洗。即使身处贫民院,你也可能享受一段愉快、兴奋、辉煌的时光。西斜的落日映照在贫民院窗户上的余晖,与照射在富贵人家的豪宅上一样光芒万丈;门前的积雪一样在早春消融。我只看到,一个气定神闲的人在那里可以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里一般。

依我之见,城镇的贫民倒是往往过着最独立的生活。也许他们十分伟大,对任何事情皆可坦然受之。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不屑于接受城镇的施救;但是实际上他们经常使用不诚实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这是更为不体面的。像圣贤一样,如同栽培花园中的花草一般来培养贫困吧。犯不着千辛万苦以求获得新东西,无论是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衣服要卖掉,思想要保留。上帝会证明,你并不需要社会。如果我被终日关闭在阁楼的一隅,如同一只蜘蛛,只要我还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世界还是原来那样大。一位哲人曾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要急于谋求发展自己,不要让自己受到各种影响的利用,这全都是浪费。谦卑如同黑暗,展现着天国之光。贫穷与卑贱的阴影笼罩着我们,“看啊!天地万物在我们的眼界中扩大了”。我们常常被提醒,假使上天赐予我们克洛索斯一样的财富,我们的目标必须依然保持不变,我们的手段也将维持基本不变。

此外,如果你受到贫困的约束,比如买不起书和报纸,你的经验不过是仅限于最有意义、最为重要的那一部分;你将不得不与那些可以产生最多的糖和淀粉的物质打交道。但是最接近骨头的地方的生活最甜美,你不可能再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较高层次上的宽宏大量,不会使任何人在较低层次上获得损失。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之物。人所必需的灵魂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我蛰居在一堵铅墙的角落里,铅墙里浇注了一点钟铜的合金。在我正午休息的时候,常常有一阵阵嘈杂不堪的喧闹声从外面传入我的耳中。这是我同代人发出的噪音。我的邻居向我讲述他们与那些知名的绅士淑女之间的奇遇,他们在宴会桌上碰见了哪些显要人物;但是我对这些事情,如同我对《每日时报》的内容一样,毫无兴致。兴趣的对象和谈话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服饰打扮和礼节举止;但是呆头鹅总归是呆头鹅,随便你怎么去刻意装扮它。他们向我不断唠叨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英格兰和东西印度群岛,来自佐治亚或马萨诸塞的尊敬的某某先生,全是短暂易逝、昙花一现的事情,直到我几乎要像马穆鲁克大人一样从他们的庭院中逃之夭夭。

我喜欢进入我自己的世界——不愿引人注目地走在盛大的游行庆祝队伍中,而愿与宇宙的缔造者平等地并肩同行,如果我可以的话——不愿生活在这个浮躁不安、神经质的、喧嚣忙碌、轻浮浅薄的19世纪,而愿随着19世纪一天天地消逝,或立或坐,思考着。

人们在庆祝些什么呢?他们都参加了某个筹备委员会,时时刻刻盼着某个大人物的演说。上帝只是今天的轮值主席,韦伯斯特是他的演说家。那些强烈地、合情合理地引起我注意的事物,我喜爱掂量它们的分量,处理它们,被它们吸引——决不吊在秤杆上来试图减轻重量——对任何事情不妄加推测,而是完全按照其实际情况来处理;只走我自能够走的那条唯一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在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之前,就开始着手建造起一座拱门,这不会给我带来任何满足。任何地方的底部都是结实的。

我们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问一个男孩,他面前的这块沼泽底部是否坚固。男孩回答说是坚固的。可是不久,旅行者的马深陷沼泽,直到马的腰部,他对男孩说:“我还以为,你告诉我的是这块沼泽底部是坚固的。”“是坚固的啊,”男孩回答,“可是你还没有到达它的底部一半深呢。”社会的泥沼和流沙也是如此,但是只有少年老成的人才了解这一点。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三

这是两年前的事情,已算不得新闻,这是很容易被社会健忘的人物故事,所以我想旧事重提,以求对自己浮躁的心绪作短暂的梳理和慰藉。

香港大学82岁的宿舍服务员“三嫂”袁苏妹,被学校授予“荣誉院士”。“三嫂”没有上过学,只会写5个字,履历平淡无奇,香港大学却在颁奖词中赞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称她是“大学宿舍灵魂”。

袁苏妹被安排在颁奖典礼压轴出场。这天与她同台领奖的,有汇丰银行曾经的行政总裁柯清辉和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等等权贵贤达。与这些政商名流相比,这位老人的履历显得异常单薄。这场历年完全以英语进行的典礼,今年却因“三嫂”而破天荒地使用了中文。

她出身平凡却演绎着高尚,她地位卑微却彰显出尊贵。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从29岁到73岁,在香港大学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她只是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学生学习到深夜,她会为学生预留晚餐;学生有人生病,她会主动送药煲粥;学生遇到烦恼,会找袁苏妹倾心交谈,就是这么普通的事,袁苏妹却做了40多年。香港大学颁发院士的荣誉,仅仅是为了表彰她“对高等教育界作出的独献”。

纵观生活,像“三嫂”这样的人是否也曾得到过我们的关注、尊重和善待?

反观耳边喧嚣媒体的舆论导向,我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正在快速地改变,相亲节目令人趋之若鹜,一夜成名作为求职的捷径,唯利是图胜过一切诚实守信。我们的教育实际中,学生读书的最终目的非常急功近利,往往是不做平凡的“袁苏妹”,而是争当“成功者”“人上人”“有车有房族”“社会名流”。这样实在的目标,是否让我们在奋斗中失去了对普通人的敬重,异化了人生价值更为重要的一些内容?我们往往一味地在指引着学生们要努力获得好的分数和名次,只有如此,今后的'人生才会有好的待遇和地位。我们往往缺少了教给学生或者孩子的以平常心境去做一件平凡的事情。我们的奖励对象,往往也是优生、名流、杰出人士、成功人士,很难把眼光抛向平常人、普通人乃至下力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乃至班级成绩排在最后一名的学生,也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

人生的价值不只在于做成某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还贵在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琐碎小事来造福身边人,这样“积善成德”的品质理应成为社会舆论导向的主流,也更应值得人们尊敬和推崇。持之以恒地去做好平凡的事情,平凡也就变得伟大了。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四

1、人生,有一些信仰没什么不好,信仰能教人向善,能让人暂时忘掉红尘中的苦难和烦恼,能给人精神上的希望。

2、心情有时如一棵树,快乐是笔直的树干,春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那些枯黄的树叶和愁云便会纷繁扬扬地失落。春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生活便会展开美的笑颜。

3、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学会快乐,即使难过,也要微笑着面对。

4、谁也不敢说,我生来就是蝴蝶,但只能说你生来就是在温室的花丛里,而我们是在自然的树海里,饱受着各种考验。当有一天,我们都蜕变了,你是蝴蝶,我也是蝴蝶,但我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你展翅,未必就能扑闪着那美丽的翅膀。

5、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

6、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再苦再累,只要。

坚持。

走下去,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7、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没有过不去的坎。

8、人生,就像走路,背负的东西越多,走起来就越累。只有学会放下,才会轻松前行,心灵亦是如此。

9、简单做人,潇洒自由。简单是一种平淡,却不是单调,简单是一种平凡,却不是平凡;简单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

10、很多时候,

成功。

就是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

11、平凡的人生总得走过春夏秋冬,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高潮就有低谷。但正是光明的高潮和黑暗的低谷铸造了人格的成熟,磨砺了人生的意志,使人类迸射出惊人的聪慧、勇气和创造;使人类学会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经常不息的进取。

12、你只有一辈子,现在尽情挥霍,或许,有一天猛然惊醒,希望自己能重新开始,但惊醒时,一切可能都已经来不及了。

13、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14、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

15、人生的秘诀,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

16、人生的起跑处,我们都差不多,没有背景,没有世故,只有无边的梦想。我们要走的路很长,过程很艰辛,于是我们学会了圆滑,学会了逃避。很多人在仓皇奔跑之中,把梦想弄丢了,只捡到了平凡、平淡、平庸。梦想是不能丢的,你决心走哪条路,想成为哪种人,坚守的。

时间。

越长,你才能走得越远。

17、曾经怎样,以前如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现在。世事难把握,人心亦难测,人生,最难的是今天,最美的还是今天!

18、人生的要义,一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二是抵达遥远的终点。

19、不要以事业的成败、收入的多寡来定义人生的幸福,它们只是一种附庸,与幸福的内涵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20、人生路山高路远。生活对于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人们自己愿意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来做为自己人生路上一路不停向前奔跑的人生座标和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条生命动脉抛物线。

1、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为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

2、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

3、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4、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膀更有力;有一身勇气和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

5、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国母亲!

6、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拥有了朋友;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便拥有了友爱。

7、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8、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9、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10、事物是辩证的,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失去另一些东西;当你失去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

12、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13、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14、生活可以没有鱼肉,但却不能没有创意;学习可以没有纸笔,但却不能没有思考;交友可以没有烟酒,但却不能没有真诚;赚钱可以没有利润,但却不能没有良心。

15、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16、如果事前多些思考,那么事后就会少点遗憾;如果少年多些努力,那么年老就会多点欣慰;如果人生多点自信,那么事业就会多点成功;如果头脑多点创意,那么生活就会多些色彩;如果对别人多些爱心,那么你就会多些朋友;如果在谈笑中多点幽默,那么朋友就会多点笑声;如果对事业多点奉献,那么你就会多点伟大。

17、如果你认为工作是乏味的,那么业绩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生活是无聊的,那么快乐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

读书。

是无用的,那么知识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朋友是多余的,那么笑声将与你无缘。

18、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19、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把不幸当噩梦,把成功当往事,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感到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20、人生无需后悔,逝去的事就像一阵风;人生不需要遗憾,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人生不需要懊恼,愁白的头发难以再黑;人生不需要哀叹,丧失自信就将失去一切!

21、人生是一本书。有的写得精彩,有的写得平庸;有的写得厚道,有的写得轻薄;有的写得恢弘,有的写得小气;有的写得平顺,有的写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

22、平庸者并非缺少努力,而是缺少目标;梦想者并非没有行动,而是动作太迟;贫困者并非没有拼搏,而是缺少专长;懒惰者不是没有步伐,而是脚步太浅。

23、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简单的问题要用全面的思考来决策,当今的事情要用将来的目光来审视,遥远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

24、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25、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26、梦虽虚幻,却是自己的梦想;位虽低微,却是自己的岗位;屋虽简陋,却是自己的家;志虽渺小,却是自己的追求。

2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28、没有永远的春天,却有永远的春意;没有永远的缠绵,却有永远的思念;没有永远的成功,却有永远的追求;没有永远的年青,却有永远的青春!

29、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旅游也会成为烦恼之行;没有坚强的毅力,短暂的路程也会变成艰难的跋涉;没有缜密的思考,简单的问题也会成为难解之谜;没有正确的思路,再好的机遇也会付诸流水。

30、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五

“这个社会榨干了我们的理想,还在不断榨取我们的身体。”今天,一名80后评论说,这个操蛋的社会让80后、90后面临着理想与身体的透支和枯瘪。

我不幸是80后,也不幸生活在这个社会,我也曾拷问过自己,是自己让自己的理想移位,还是社会让我们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经过无数次的碰壁我终于有点似懂非懂的醒悟:不是社会让我们放弃理想,是我们想要适应社会而放弃了理想。

小时候,老师都会问我们: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那是这一辈子我们第一次被问及理想。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是坚持自己的理想的。没有,基本没有,我周围的朋友没有一个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去奋斗的。

理想,感觉越来越遥远。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梦想,最后,终于在生活的堡垒面前彻底变成了妄想。甚至还有人说,不切实际的理想原本就不是理想,理想就是想当然,当然也不会成为现实。

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变成房奴、车奴、卡奴,最终还要变成“学奴”——孩子教育的努力,现在的社会,子女的教育已经变得十分迫切,于是教育不是为了生存发展,而是让很多人有利可图,教育机构已经异化成了商业团体。

我本不是什么社会精英,也不是什么意见领袖,我只是觉得这个社会众多的“奴”中间,透露着的已经不是几个人的理想被磨灭的事实,这其中还透露着很多社会的凄凉与无奈。

这虽然只是一部短片电影,但是让多少人如梦初醒,我也有过梦想。

小时候,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放弃了我当一名像后羿一样的神箭手的理想,中学的时候,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我放弃了我想当一名“小兵张嘎”的理想,上了一所普通高中之后,为了考上本科大学,我放弃了我喜爱的童话故事大王的理想,到了大学,为了能找到糊口的工作,我放弃了当一名自由职业者的理想,离开大学,走进社会,为了不啃老,我放弃了想当一名无冕之王的理想,整天坐镇办公室。

当然,我的理想都是妄想,想想可以,放到现实中就不切实际了。所以,理想最终都成为了泡沫。

现实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能力也要改变,有的时候还有改变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做事的原则,以及我们待人接物的准则,等等,为了生存,我们已经变成了奴隶。

为了爱情,变成了房奴;为了自由,变成了车奴,为了工作、变成了卡奴,为了孩子,变成了学奴......说到底,这是一个以奴隶为主力的社会,正如鲁迅所说,这是一个有的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有的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六

曾经有人告诉我,慢下来的生活会更加精彩,可我却一直不明白。

那日午后,我和母亲开车外出,天气炎热,路上行人稀稀拉拉,宽阔的马路上也是偶尔才驶过一辆机动车辆。远处的十字路口,一对老年夫妇互相搀扶,缓慢地向前移动着,那份悠闲与这燥热的天气显然格外不搭。近时,母亲将车缓缓停驻,透过车窗,我分明看到了马路对面走过来的两位老人,脖颈上深深浅钱的皱纹甚是显眼,满头白发似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鼻梁上都架了一副老花镜,一人手中提着一个布袋子,像是要去市场买菜的。焦急的等待混着粘糊糊的空气随时可能将我的脾气推上顶峰,而两位老人却走得很慢。当他们刚靠近到我们车前,马路对面的人行灯就变成了红色,而母亲却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我坐在车上不禁有些烦躁,看着步履蹒跚的老夫妇俩,不耐烦地对母亲说:“妈,再不走就红灯了。”不料母亲却气定神闲的说道:“不要急,让爷爷奶奶先走,他们年纪大了。”我嘟起嘴,抱怨地嘟囔起来。

公众号:曲一奏雅。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七

目前在匈华人总数达到了3万多人,而且几乎人人是老板,事业上大多也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创业阶段,进入了扩张期。与此同时,匈牙利还有约10份中文的报刊杂志;另外还有大约十几家华人社团组织,如中匈友好协会、中匈和平统一促进会、华人联合会等。

原因二:汉语普及程度高。

汉语热在匈牙利民间十分盛行,比如在布达佩斯郊区的一家私立托儿所里,8个孩子中会有4个接受汉语的.熏陶。当然,这一现象在匈牙利的公立学校也不例外。9月,匈中两国政府合作创办了中东欧地区唯一的一所用当地语言和汉语同时进行教学的全日制学校——匈中双语学校。

原因三:华人生活便利。

初到匈牙利的华人,一点也不用担心像其他奔波异乡的中国人一样买不到中国商品。一走进四虎市场,就像是走进了中国的农贸市场,从油盐酱醋到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你在国内用什么,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而且在匈牙利你完全不必担心品尝不到家乡的味道,匈牙利全国遍布有数千家口味地道的中餐馆,价格也比较实惠。

原因四:华人在中东欧发展空间大。

随着中匈“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签署,比亚迪等中资企业进驻匈牙利,中国铁路成套技术和装备通过匈牙利进入欧洲市场,中匈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未来华人在中东欧的发展空间将更大。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八

撑纸伞,独自彷徨,暗自希望。

青砖灰瓦,珠雨纷飞。

瓦亮瓦亮的纸伞,伞下缓缓撑开的,是从容的希望。

彷徨已成习惯,因为这寂寥的雨巷。

前面又是一面墙,这狭长的巷子就像我的生活,我只能在限制中行走,偶尔低头太久还会撞上一堵墙,就这样我鼻青脸肿的徘徊在别人的讪笑中,用最难受的姿势行走。

所幸我有我的雨巷。濛濛雨中,隐藏了过往故事的气息。轻巧的足音,弥漫芬芳,于是心中走来一个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芬芳,与我一样的忧愁,却多了一些从容。从容的颜色,从容的眼神,从容的步履,还有从容的芬芳。那一刻,一切都凝固了。或许这便是江南独有的性情,即使细雨霏霏,却依然可以撑着一把小伞,从容的来去,从容的`欣赏。

不敢故作凄婉惆怅,却分明看见细雨中太息般的目光。是在为我慨叹吧?为什么我总是那样的在意,在意自己的成绩,在意自己付出努力后还是被别人嘲笑。于是好想放开紧握记忆的手,因为记忆徒然增加现实的残忍。人生多少阴雨多少愁绪,与之相比,我现在的彷徨又算得了几何?那道目光许是慨叹我的眉头皱的太深沉了吧。我应该面对未来,我需要的,是一种行走在细雨中的从容。

想象着,眼前望不到头的小巷不再那么寂静,细雨不再缠绵。然后清楚的嗅到芬芳。寂寞不是罪恶,笨拙也不是罪恶。在雨巷的诗曲里,寂寞,冷清不再是我的想往,我想做从容盛开的丁香!

一朵丁香开放,诠释了一声从容淡定。

最后伴雨踏香,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抚平心绪,从容看待一切,这香终是从容蕴在心中了。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九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很小的时候,读徐志摩的《沙扬娜拉》,顿觉惊艳,能将温柔写得那么美。

《思念是最美妙的灵感》中的姚彦慈是温柔的。她温柔地对待外婆,以及与外婆一样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她将这种温柔转化为对老人满满的爱意,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餐具。那是对长辈的回馈,是一种体量、一种无言却持久的温柔。

上学的时候,也有过和“差生”交往的经历。后来才发现,所谓的“差生”,其实有很多好学生身上没有的优点。正如《我们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只说好的事情》文中写的那样,他们也有羞涩的时刻,只要你对他温柔以待。任何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莫不如此,以温柔之心对待,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欢喜,爱才能得以延续。

在我们青春叛逆时,都有一颗激烈骄纵的心。如《有一种灰,奶奶灰》中的女儿,将头发染白,为的是宣告自己的“卓然不同”。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温柔陪伴,等待孩子的自我觉醒。终于有一天,她会归巢。那是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温柔的心,给她关怀。

《致青春:一个动人的故事》中的温迪·布朗,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与自己的过去达成和解。即使有沉痛到不能言说的过往,她仍旧勇敢地从泥淖中站起来,慢慢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往前走。她重新回归高中,如经历一次重生,如灵魂在淬炼后重新觉醒。而支撑她走下去的,就是心底生生不息的温柔的力量。

当你真正成长,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温柔。拥有了温柔会让你在面对生活时,有一种从容淡定、不疾不徐的优美姿态。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十

掌控生活其实很简单,是我在操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操控我。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仪式感成了一个自媒体文章热词。

一个人吃饭,要给它起个名字,叫一人食。还要配上素色的桌布,木筷子,淘来的和风小碗,用90度拍下照片。

读书的时候,要关掉手机,断网,倒上一杯茶或者咖啡,一定要是纸质书,打开台灯,翻开一页,慢慢品味。

买来许多无用的小物件,摆在窗明几净的角落,每天拂拭,打扫,让阳光照进来,晒在它们身上。

还有爱情里的仪式感:恋爱纪念日,约会纪念日,520,七夕,圣诞节,鲜花,高档西餐厅和明亮得纤尘不染的灯光。

这些怎么说呢,其实也不坏。

我不是要抨击仪式感。

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是会去寻求某种仪式感的人。

比如,写作的时候,我不会一直坐在电脑前码字,而是会站起来,在客厅里来来回回、一圈一圈地踱步,抑或扫地,整理卫生。

一边做事,一边让脑海里的概念和想法自由浮现、自由组合,直到构造出一个精巧的模型时,再把它写下来。

前公司是一家非常精干的创业公司,也深谙仪式感的道理。

每周五的下午,惯例都要开个周会,放下所有的事情,所有人聚在一起,看看数据,听听ceo讲话。

平时来了新人,总会由hr带着巡一遍楼,巡到的部门要起立鼓掌。

离职的时候,离开的人会在大群里发个红包,写一句在这里的日子很开心,谢谢大家,然后大家纷纷送上一句前程顺利!

尽管可能压根没几个人认识他,尽管这样的行为没太大实际意义,但的确会让每一个人感到:

你是活在一个集体里面,你在跟大家一起,做着一些正当、重要、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情。

我想,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追寻仪式的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通过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仪式,让日常生活呈现出某种与众不同的重要性。

这也是我们用来对抗日常的最好武器。

02。

人为什么需要仪式感呢?

或者说,仪式感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学术上,可以为仪式找到源头。

法国人类学家arnoldvangennep的代表作《通过仪式》,提出了仪式的三重结构和阈限理论。

苏格兰人类学家victorturner,则在他的基础上,将仪式的研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纳学派。

他的主要观点是(这个太学术了,肯定没人看,咱们还是聊点通俗的吧。)。

总而言之,仪式的本质是什么?

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暂时剥离。

人在仪式之中,一切所从属的身份被暂时剥离了。

你会感觉到,一切熟悉的东西都变得陌生起来。

你会重新去观察和思考它们的意义,它们与自己的联系。

你会体会到一种极端独处、独一无二,极端自由的感觉。

这就是自然性和个人性的释放。

其实,这也正是日常生活中,追求仪式感的背后源头。

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仪式,而是借由对仪式的重复,将自己从等级森严的日常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自己,本质上,这是一种掌控感。

03。

社会结构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

只要你在社会之中,无论你处于哪个位置,你都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都必须遵循社会规则。

前阵子,很多人热炒财务自由这个词。

他们总觉得,努力挣钱,做投资,当老板,开公司,只要自己能累积到足够的财富,并且这些财富能带来稳定的被动收入,自己就自由了,想干什么干什么,再也不必为五斗米折腰。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识一些创业公司的老板,以及一些大公司的高管。

按一般人的认知,他们应该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我看到的现象是,他们天天飞遍全国各地谈业务,做方案,天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住酒店,可能几周都回不了一趟家。

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潜藏的永远都是三个词:累,忙,没时间。

这就是社会结构的残酷。

社会有它自己的节奏,无论你是谁,是企业家还是白领,都不得不跟着它的节奏跑。

对他们来说,仪式感是什么?

也许就是自己开车回家,到楼下,不下车,在车里静静坐着的这一阵子。

因为只有这一阵子,他们才是自由的。

只有这一阵子,他们才能褪去自己肩上一整个公司、一整个部门的重负,重新找回对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04。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们都习惯了被生活推着走。

早晨急匆匆去上班,一边赶地铁一边吃早饭;午餐在楼下买个便当;晚上加班到九点、十点,回去洗个澡,累得只想埋头就睡。

难得有一个周末,也会睡掉一大半,再匆忙把这周的剧补上。

然后准备下周一要交的'报告。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不是。

在生活的重负之下,我们的自然性和个人性,都让位于社会性。

与其说是我们在生活,不如说是生活本身,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留情面地径直走过。

一不小心,我们就老了。

所以,我们借由仪式,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小事赋予意义,目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通过这些仪式,重新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重新让自己感到:我才是生活的主人。

这就是掌控感。

掌控感带给我们安全感,因为每个人只有确认自己的存在,确认自己能够对身边的事物、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确认自己的自主意识,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

而这是一切存在的精神基础。

我存在,是因为我觉得,我有价值。

我有价值,是因为我觉得,我能掌控自己的一切。

我能掌控自己的一切,靠什么体现?

靠生活中每个重要的事件,每个仪式性的瞬间,每个我能够不管不顾时间、去做一些毫无实际意义事情的时刻。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我,才能体会到:是我在操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操控我。

这就是一种悲剧的神圣。

05。

回到仪式。

特纳认为,人性在仪式、宗教和艺术中得以发展。

他认为,西方上世纪中叶的嬉皮士文化,正是扩展了阈限,抹除了社会结构,强调人性至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迸发出创造力和能量,再造了社会文化,使陈腐的、死板的社会,再次获得生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展出来的种种仪式感,也正是一种内省和沉思。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不是任何人,我只是一个读者。

在我做饭的时候,我不是任何人,我只是一个工匠。

在我创作的时候,我不是任何人,我只是一个艺术家。

诸如此类。

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以及它所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得以在日常生活的慵常、无聊和空虚中,重新获得对生命的激情。

这种现象把两个人联结在一起,推而广之,就是什么呢?爱情,婚姻,乃至于婚礼。

爱情之中的种种仪式,都是在强调一件事情——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爱情多伟大啊。

爱情是两个人联手起来对抗全世界。

06。

最后,回到正题。

除了给生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仪式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掌控感呢?

1、掌控身体。

有氧运动,以及锻炼协调性。

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提高体能,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是提高我们对整个身体的掌控能力。

身体是大脑的基础。

通过掌控身体,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节律,获得更充沛的精力,更稳定的情绪和思维控制能力。

这些,都是保证我们的大脑,工作在最好状态的基本条件。

2、掌控时间。

掌控时间,本质上,就是提高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和管理能力。

前者,可以采取柳比歇夫方法,坚持一段时间,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开销,从而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时间模型。

后者,可以通过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将不同优先级、难度、类型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时间段,来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杜绝被时间赶着跑的被动。

3、掌控情绪。

一个人成熟与否,最主要的表现,是看情商,也就是察觉他人情绪,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无论任何时候,情绪都是理性思考的大敌。

学习正念,练习冥想,了解一些心理学中对情绪的管控方法,可以有效地摆脱情绪对大脑的影响。

4、掌控目标。

以上这些,都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最佳状态的方式。

而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用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你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一个你愿意为之奋斗、不断超越自己的目标,并把它细化、分解、落地,践行到每一天的活动之中,让自己看到每一天的进步,让每一天都成为非同寻常的一天。

这才是最本质的掌控感的来源。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十一

今年的5.1假期没有远行计划,便好好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番。

记得大搞卫生那天,扔掉了好几箱子看起来好像有点用处可实际上真的没用的东西。我不知道家里怎么有那么多这些东西,总之每一次打理,要么就是老人家说这东西还用得着,别扔了,要么就是自己觉得它还很好,舍不得丢弃。久而久之,这些沉积多年的东西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舍不得丢弃中一路跟随着自己,每一次搬家都苦不堪言。

造成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自己也是一个推手之一。我平时爱看书,订阅的各种书刊杂志比较多,但是我又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什么东西都舍得丢,唯独旧书旧杂志不舍得丢。而这些书是最占地方,也是最笨重的,每一次搬家,都备受搬家公司嫌弃。好在后来我老公给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这个一直让我头疼的事情才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他提议让我把那些不看的旧书和旧杂志,送给乡下那些文化活动中心,没准村里群众用得着。就这样,每一次我去下乡,我都留意哪些村需要这类书,然后就收集整理,拿到村里去了,家里的书柜也总算腾出了更多装新书的空间。

如果说我那些旧书和旧杂志曾经一度给家里添堵,我觉得老人家那些不舍得丢弃的瓶瓶罐罐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要知道现在的都市生活,每一寸狭小的空间都是花重金租或者买来的,如果家里堆满了这些瓶瓶罐罐,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庆幸我们家老人在和我们年轻人一起生活之后,生活习惯有所改观,不再像以前在农村时候有那么大空间给他们任性摆放了。不过我曾经到过一个伯父家里,情况就不像我们家那样了。那个伯母七十多岁了,前几年才刚刚搬来城里住,一直沿袭着农村生活的习惯,每一个塑料袋、每一个瓶瓶罐罐都舍不得丢,本来很宽敞的一个景观阳台全部挂满了她舍不得丢弃的塑料袋和瓶瓶罐罐。我堂姐说起她妈妈这一习惯,即表示理解又感到深深的无奈。她对我说:“老人家几十年生活在农村,叫她一下子改掉这些习惯,非常难,可是长此以往,家里连走动的空间都没有了,实在是左右为难。”

其实这样的现象恐怕真不是个例。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老公回老家帮忙整理父母房间的时候,就发现几年前我们买给他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有些他们舍不得穿,藏在箱子柜子里都已经氧化变质了,有些吃的营养品舍不得吃都过期无效了,而被问起这些东西的下落时,他们甚至都已经忘记了曾经有过这回事。这真是一个可怕的习惯,这种习惯有时候真的一点都不会提升生活品质,反而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堪重负。

早些年我和我同事一起出去旅游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女同志都是一到了购物的地方,就疯狂的买买买,每一次都是大包大揽的扛回来,可是,回家之后发现每一样在当时视作珍品的东西实际上在家门口的超市都有,而且有些东西在当时觉得特别好玩或者有用的,可是买回来发现一年半载甚至几年都没有用过。而旅行却年年进行,购物依然是年年进行,久而久之,家里堆满了很多无用的东西。我就记得特别清楚,我在云南旅行的时候,在大理古城很多人都争相买号称是纯手工制作的围巾,我也跟风了,就买了一条,记得还在古城的时候,觉得好玩,还带了一天,可是回来之后,真的就封存箱底,一次都没有碰过。主要是觉得这围巾料子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另外一方面是我所在的城市,一年到头真的也没几天是需要戴围巾度过的。也就是说,这围巾根本就是可有可无。庆幸那样的一次经历,让我开始学会克制旅行中的各种购物行为,在以后的旅行中,我很少轻易去买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应该是我这些年出去旅行最深刻的一个感受,也是领悟最深的一个生活哲学。

如今,我时常提醒自己:扔掉一些无用的东西,有时候真是为了能够更加舒适的生活;卸下沉重的包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行路。生活,本就不易,如果总是还伴随着太多的牵绊和束缚,恐怕会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

有品质的生活,真的不是拥有多少东西,而是拥有多少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

生活人生如何写篇十二

“内心强大”几乎是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了。你一定曾经在很多社交网站、ted演讲、名人传记里听说过这个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解读。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里写道: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里说: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龙应台在《山路》里说: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他们都在试图传递一个讯息:生活艰难,但要挺住。讲真,“内心强大”这类词,都快听烂了。我们也的确见过太多内心强大的人。他们看上去温柔、积极、阳光,不仅能治愈自己,也能治愈他人。好像什么都困不住他们,什么都锤不倒他们。

但是,他们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若想变得强大,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些其实都值得深究。

毕竟内心不受遥控,不是说强大就能强大的。那么这些人背后的共有特质,到底是什么?

1、目标导向型思维。

蒙田在自己的随笔集里曾经讲过:“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你会发现一件事:内心强大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干嘛。

当我还迷茫得像只巨婴时,他们已经在规划了。当我好像知道要干嘛,他们已经在跑道上起飞了。

我一中学同学,初中开始就已经在读《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那时候我最爱的是《读者》和《睡前小故事》。他受文学的影响,初中便立志将来要成为作家。高中时参加新概念比赛,拿了个二等奖,成为xx公司旗下作者。

大一我在外面做兼职,他就已经出版了个人的短篇小说集,那一年他19岁。

还认识一女同学,高中便善于梳妆打扮。爱留长头发,被学校领导批了很多次,高中她就说将来要做自己的时尚品牌。前一阵她把她淘宝店的地址发给我,我才知道她的确算是实现梦想了,那店卖的女装的确是她自己创立的品牌。

有两种思维主导人的行动,一种是资源导向型,另一种是目标导向型。前者是根据手头上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后者是先凭空设定一个目标,再一步步倒推出计划。

内心强大的人,往往具有目标导向型思维。这种思维更接近内心的真实愿景,远方的目标是他们最强大的驱动力。内心强大反义词不是内心虚弱,而是迷茫。迷茫的人,容易散架。它是一场看似不痛不痒的慢性死亡。

上文提及的两个人,想当作家的那哥们儿,数学经常不及格,但也从来不在乎,因为他确信将来所走的路,和数学无关。那位女同学,也被老师常常嘲讽“妖里妖气”,她也常常一笑了之。

我想他们算得上同龄人中内心强大的那一类。强大源自目标,而人的脆弱,大都源于无事可做的恐慌。真正找到目标的那些,早就兴致勃勃地往一个方向冲了。内心自然一片晴好,少有脆弱。

2、独有的生活体系。

胜间和代被日媒成为“职场新女神”、“理财天后”,19岁时便通过日本注册会计师复试(创下日本史上最年轻记录)。

她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点起来为孩子和丈夫做早餐。

7点整理一天待办事项。

8点骑自行车去公司。

上午完成一天80%的工作。

下午1点开会。

开完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晚上为亲子互动时间。

睡前1小时看专业书籍。

这是她的,我再举一个我认识的编剧,他一天的安排如下:

中午12点起床。

下午1点去公司开剧本会议。

4点结束后去街边淘碟。

晚上6点在健身房锻炼。

晚上9点正式开始写剧本。

写到凌晨4点。

睡前打一盘游戏。

凌晨5点睡觉。

我对“生活体系”的定义是“个人经过长期生活经验而总结出的一套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生活模式。”

我并非想对比以上两种生活体系孰优孰劣,而是想说明,内心强大者都拥有最适应自己发展的生活体系。这个体系,能帮助人类良好地运作自己,不断达成目标。

生活体系从广义上来讲,是个人生活的架构,其中也包含着你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主张。内心强大的人,生活都是自成一体的。

简单来说,他们都善于运作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如何治愈、如何放松、什么时候独处、什么时候聚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他们都清清楚楚。

体系不需要千篇一律,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

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对自己实现全方位管理,分为四个方面: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人际关系管理。

良好的情绪管理。

决定了你身上的正能量大于负能量,积极的时刻多于焦虑的时刻。情绪管理的失败者,容易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良好的时间管理。

会让你的每一天变得井井有条。自律久了,人便会在一种舒适而规律的惯性中生活。世界上有无数位实践者:柳比耶夫、提姆·菲利斯、卡尔·纽波特……他们纷纷验证了时间管理的'强大威力。

精力管理。

它能保证一个人在体能充沛的情况下,高效完成工作。

人际关系管理。

它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拥有丰沛健康的人际圈,能否在关键时刻被他人帮助或是帮助他人。

3、固定的输入输出方式。

在做交换生时,认识一位台大的教授,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他人到中年,却依旧神采奕奕,温文儒雅。

课后他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去了之后,发现那里全是书。不仅仅是满墙壁的书,还有好几柜子的读书笔记。他说他有读书的焦虑,一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读书是输入知识,笔记和讲学是在输出知识。

一个人只有在输入和输出等量的情况下,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健康与平衡。

什么是输入?就是知识的摄入。

它同时也是精神上的营养摄入。像阅读、电影、音乐、绘画等等。内心强大的人,会有自己偏爱的输入方式,为自己的灵感库不断进货。将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吸收、消化、最终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里的一部分。

什么是输出?即个人表达。

人人生而有着表达情感的需要,只不过实现的方式不同。作家的小说、画家的画作、舞者的舞蹈、建筑师的高楼、作曲家的曲子,都是如此。倒不是说为了艺术,最基本的,是为了沟通人类最朴素的情感。

有一些东西,不表达出来,对心灵构成伤害。内心强大的人一定能找到他的输出方式。这是一种独属于他的,对世界的表白。

结语。

当我们谈论内心强大时,往往会和这些词挂钩,诸如:坚强、独立、乐观……。

但以上种种皆为表象,表象的背后,是目标的内驱、是体系的支撑、是输入与输出的运作。

这些,是个人生活里最私密的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