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1:14:47 页码:9
最新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优秀13篇)
2023-11-12 01:14:47    小编:ZTFB

尝试新的事物,开拓视野,拥抱新的世界。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得。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重点。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一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管理都是一项永恒的主题内容,而谈及管理具体的范畴,则是非常庞杂的,会涉及到生产、供销、人力资源、财产等多方面的领域。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寻找到满足本企业基本特征,并且满足本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当中对于管理方式的需求的有效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酒店所具备的特殊性令其需要对管理方式。

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整体上来看,酒店行业主要服务对象为“人”,其所提供的产品也基本都是无形的,加上服务链条相对比较长,涉及到的工作环节也比较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灵活性,结合客人的需求随时进行工作内容上的调整,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不是非常稳定,不能要求服务的完全统一性,需要具备较为显著的应变性。所以,酒店管理工作对于管理阶层以及服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都比较高,管理方式上的需求也存在显著不同。另外,酒店行业的内外环境都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有的时候这种变化还会变得非常剧烈。针对外部环境来看,酒店行业目前属于一项朝阳产业,酒店的数量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例如大部分大型、中型城市当中的年增长速度就在5%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环境的飞速变化,酒店客户的构成和影响客户心理需求的因素不断变化而且非常复杂,呈现出显著的求新求异特征;针对内部环境来看,员工的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按照旅游局的统计结果来看,在前后,在酒店行业当中员工的平均流失率超过20%。另外,酒店的设施设备的老化速度也比较快,3年到5年之间不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就会直接造成酒店的市场竞争力迅速下滑。正是因为酒店行业所具备的以上特征,导致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随时探究满足本行业的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同时不断地对其展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酒店行业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更好地发展。

(一)将标准化同个性化综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

因为酒店行业对于服务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酒店行业为了能够有效控制最终的质量水平,尤其注重针对满足本行业的相关管理形式进行研究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措施来防止管理失控。不过因为酒店所提供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个性化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作为酒店行业,需要在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加以施行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所谓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指的是一个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更加规范、统一的管理,对于工作条件和重点工作要求展开的统一标准的设置,并且通过这一标准来进行企业日常管理的考核以及奖惩。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产品质量以及管理体系之间的高度统一性。这一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了快餐行业身上,比方说,连锁企业“肯德基”,它在全世界拥有数以万计的餐厅,不过不管在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肯德基当中,汉堡薯条等有代表性的产品都是完全一样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该企业所采用的基本形式;反之,标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在较大程度上令肯德基公司实现了快速扩张,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有非常好的推进效果。不过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却只能在某种范围内使用,比方说床上用品的铺设、室内清洁的程序、摆放物品、卫生要求等,在其他方面并不适用,需要采取标准化以及个性化综合管理的形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一所企业所制定的、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管理要求,是一项保证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措施。它将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之后,能够协助企业针对产品的最终质量予以全方位、有效控制。针对酒店行业来说,产品生产链条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工作的环节也相对比较多,假如一名客人入住酒店之后,需要经过包括门童、行李搬运人员、登记、各个楼层之间的服务、迎宾、餐饮、结账、保安人员、电话、娱乐等,任何一个环节所提供的服务水平都可能会对客人感受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对于任何一个酒店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观念进行统一,令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对整个酒店质量要求有比较统一且明确的认知。同时,专业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法当中进行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后对员工予以全面、反复性的培训以及训练,展开严格考核以及系统督导,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酒店全面质量管理的完整实施程度。

这种方式最早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专家赫塞所提出的,他认为,一所企业当中的员工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处理不同工作任务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状态。而员工的工作状态对管理阶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他们对员工展开有效的`管理。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工作状态通常是因其自身能力(基础知识、工作经验、相关技能等)以及工作意愿(对于工作是否能够完成的自信心、对该工作完成是否进行过承诺等)所决定的。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因为其所提供出的产品大多都是无形的,因此客户也是借助感受员工行为实现消费全过程,员工是否能够具备积极的工作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酒店来说,需要进行适当的情境管理,对于员工工作的状态(能力和意愿)予以适当的管理以及引导,才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酒店服务的质量水平。关于情境管理,主要是将员工的状态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其一,没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二,有意愿,没有能力;其三,有能力;意愿下滑;其四,有能力,有意愿。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下述三方面进行情境管理:其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情境管理模式:(1)开业阶段:此时管理团队刚成型不久,对于工作的任务拥有较高的热情,不过工作经验稍显不足,而且工作能力也比较有限,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保持沟通和细致培训,加以适当的鼓励,避免严厉指责;(2)经营上升阶段:此时管理模式初步完善,员工的能力也得以提升,不过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下滑,此时可以进行“教练”,完善管理的相关制度,监督员工行为等;(3)成熟阶段:该阶段中,酒店平稳运行,且经营情况比较好,员工有能力,也有意愿,可以使用“授权”的形式,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战略分析;(4)衰退阶段:此时酒店的经营发生滑坡,在市场中竞争力也有一定的下滑,这一阶段员工拥有能力,意愿会因酒店的竞争力而受挫,此时可以采取“参与”的形式,共同参与讨论,找到经营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困难。其二,针对酒店当中工作任务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管理形式。常规工作可以多采取“参与”以及“授权”的形式,调动积极性;新业务采取“教练”和“引导”,令员工能够充分地掌握工作内容。其三,对员工(或不同状态)避免使用相同管理形式。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使用“授权”或“参与”;新员工采取“引导”或“教练”。另外,员工的不同状态还需要在管理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授权管理的方式。

酒店所提供的的服务为面对面服务,因此酒店管理当中授权是比较重要的。令基层的服务人员能够拥有更多变通和流程修改的权限,甚至于权责范围内的折扣权限,能够令服务人员在一线工作中及时提供客户所需求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一)“生命体”管理措施。

酒店是内在外在环境都经常发生变化的行业,因此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力度。首先,可以指引员工将酒店作为完整生命体来看待,任何一个部门都是这个生命体当中的器官,脱离了生命体都是无法生存的。这种管理的方式强调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同时也重视员工情绪上的变化,这两点对于一个酒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客户到酒店消费的过程具备较高的综合性,会涉及很多工作岗位以及部门,使用“生命体”管理的方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以及客户的满意程度。

(二)危机管理措施。

酒店人员密集、功能综合性强且复杂,因此经常会面对一些程度不同的危机。

1.危机类型分析。

从整体上看,酒店发生危机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涝、雷雹、流行性疾病、突发性地震等,例如中旬肆虐的非典,就曾经对各地酒店行业造成打击)、突发性社会治安事件(例如聚众赌博、凶杀案、抢劫案等,任何酒店都可能会发生)、火灾、水电煤气等突然中断、大面积食物中毒、设备设施伤人(例如墙砖脱落砸伤或划伤、意外滑倒导致摔伤等)、公关危机事件(主要是客人的投诉)、客人自身原因导致危机事件(例如饮酒过量或急病发作,严重的还有死亡情况)。

2.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首先,需要结合危机事件类型制定出处理方案,同时明确规定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各级工作人员的分工情况,保证程序合理、处理及时;其次,提升员工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培养力度;第三,对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由于工作疏忽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第四,在危机发生之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及时补救;第五,认真进行反思,寻找漏洞,总结经验。

(三)管理员工潜能。

其一,调动工作人员内在工作热情,作为酒店,需要尽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舒畅的心情,采取一定的政策来稳定员工,继而将积极心态转变成生产力;其二,对于还没有显现的工作能力予以适当的激发,可以适当地采用竞争制度,同时加以有效培训以及考核,提升激励力度,调动员工的工作潜力;其三,协助员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寻找时间陷阱,制定出工作目标,将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酒店行业来说,其具体管理方式和其他行业之间有较大差异。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满足本行业要求的管理方式,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保持时效性,令管理充满灵性,不受危机事件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佟安娜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3]李妍.浅谈酒店管理方法的创新[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8).

[5]高江超.浅谈酒店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研究[j].现代营销,,(4).

[6]安美丽.酒店管理方法的创新途径及基本思路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二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3、一定要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

4、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5、文献综述的结语部分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6、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三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课堂教学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有“我要学”的欲望,才能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一、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

“志从趣生”,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卢俊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投影、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体的.直感,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可采取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成功的欲望。

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要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

三、团队协作,竞赛激励。

例如在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课时,因为本节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以前对这个内容就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我事先将同学分成了五大组,给每个小组定了一个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团队学习。在规定时间内,每个组员必须认真自学完新课内容。

第一阶段,老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给每组打分。由于身处在一个集体中,所以即使原来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也被慢慢影响、带动起来,谁也不想因为自己让小组扣分。

第二阶段,每个组派一到两位同学完成老师出的典型例题,并进行打分。

第三阶段,小组根据本课所学互相讨论,总结知识点,请一位同学进行总结陈词,并进行打分。

课上是这样三个阶段,然后最后一个阶段,要求每组根据本课所学,课后出一份练习小试卷,小组互评。最后计算总分,奖励优胜小组。这四个阶段都是在一种竞赛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主动,充分把学生调动了起来,也有不少学生通过这样一堂课,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学习变得更有激情、更有动力。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四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方方面面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领会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因为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使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将基本思路贯穿于各知识点的讲授中对于学好这门课程尤为重要。

《成本会计》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将企业一定期间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外购动力费、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等)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分配给各成本计算对象,从而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费用的分配。由于每种费用的性质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而每种费用的分配方法又是多样的,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交互分配、计划分配等五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方法则有七种之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各种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分别作为知识点来要求学生掌握,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不管是哪种费用的哪种分配方法,其中都贯穿着一条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这种思路、方法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举一反三,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分配何种费用,都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确定分配对象,即这些费用应计入哪些成本费用类账户;其次是确定分配方法,即各成本费用账户应计入的金额如何分配计算。

确定各种费用分配对象的基本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即:如果是为生产产品直接耗用的,则计入“生产成本”账户;车间组织管理生产耗用的计入“制造费用”账户;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部门耗用的计入“销售费用”账户。例如工资费用分对象的确定(下表是某企业某月份工资费用发生情况):生产工人的工资应计入“生产成本”账户;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车间”账户;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人员工资计入“销售费用”账户。学生只要掌握住“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也就可以掌握各种费用的分配对象的确定,而不需要分别不同费用一一去记忆。

在确定分配方法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账户承担的费用金额可以直接计入,哪些账户承担的费用金额分配计算后计入,即间接计入。通常情况下,“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承担的费用金额均属于直接计入,而“生产成本”账户应承担的费用金额一般属于间接计入。仍以工资费用的分配为例,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7000元直接计入“制造费用”账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12150元直接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部门人员工资32600元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账户。而生产工人工资计入“生产成本”账户则不然,由于“生产成本”账户要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如在品种法下要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而大多数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因此生产工人的工资就必须通过分配计算才能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明细账中。也就是说,只有属于间接计入的情况(通常是指计入“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我们才会讨论分配计算方法的问题。在进行分配计算时,先要选择分配标准,分配标准的选择对于计算结果是否合理至关重要,然后根据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计算。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配计算过程,我们可以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易懂的例子来阐述其中的道理。

例:某班元旦晚会共采购100个橘子,准备分给班内三个小组的同学。

(1)分配要合理,首先必须确定合适的分配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所采购橘子的数量通常是根据班级人数而定,因此最合理的分配标准就是每组的人数。假设一组20人;二组14人;三组16人。

(2)计算每人应分得橘子个数=100/20+14+16=2(在成本会计中称为分配率)。

(3)计算每组应分得的橘子数量。

一组:2×20=40二组:2×14=28三组:2×16=32。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配标准的选择对于分配结果合理的重要性,还可以给出另外一个例子:上述班级三个小组的同学到某果园帮助采摘橘子,第一组采摘13箱,第二组采摘20箱,第三组采摘17箱,共获得100个橘子的劳动报酬,将这100个橘子分给三个小组的同学。

(1)选择分配标准。这次分配应以每组采摘橘子的箱数作为分配标准,而不应以每组的人数作为分配标准,因为劳动报酬是与劳动成果的多少密切相关的,而与人数的多少无关。

(2)计算每采一箱应分得的橘子数=100/13+20+17=2。

(3)计算每组应分得的橘子数量。

一组:2×13=26二组:2×20=40三组:2×17=34。

我们可以把上述浅显的道理应用于成本会计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中,通常包括三个步骤:(一)首先必须选择与所分配费用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分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如将生产工人工资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时,我们通常采用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因为在计时工资制下,工资费用的多少与工作时间相关,而在分配直接材料费时则不能选择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二)其次是根据选定的分配标准计算费用分配率,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归纳出:分配率等于被分配的费用除以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之和。(三)最后计算各分配对象应分配的金额,通过上例子显而易见,其等于费用分配率乘以各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我们仍以上述工资汇总表中资料为例,假如该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为20xx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4000小时。

那么:工资费用分配率=120000/20xx+4000=20。

甲产品应承担的工资费用=20×20xx=40000。

乙产品应承担的工资费用=20×4000=80000。

上述的费用分配过程,包括分配对象的确定以及各对象应计费用金额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都是通过编制费用分配表来体现的。如下列工资费用分配表。

工资费用分配表。

费用分配表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原始凭证的作用,我们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从而完成费用分配、成本计算过程。

学生只要领会了这个思路、理解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众多的计算公式所累,就会轻松地学好成本会计。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五

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

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

三是利用其他网络资源。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六

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文献应是文中引用过的,应该也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且能反映主题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七

目前,高校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和传授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也积极的形成里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重要的摇篮,在高校实施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能够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有了较高的认识度,就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教学和实习教学,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筹集资金建立高校实验室,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也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对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办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方针和制度管理。

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高校培养学生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同经济管理理论教学、企业实习教学等等一样重要。现在高校都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想法和认识,对建成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也有了初步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化,努力实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场景真实化,努力实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标准化等。高校应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一支由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队伍,将努力提高经济管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最终目标,紧紧围绕实验改革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优势资源共享,努力建成一支集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研究服务于一体的特色教学模式,努力做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指导思想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经济管理教学质量作为目标,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实验教学与专业内容紧密融合,并且实现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实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首先,优化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的体系上,应该具有多层次化、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的经济管理实验应该具备综合性,应该建设一系列不同方面的实验平台,如:基础实验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等等,充分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验之间相互融合,多种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必须实现模块化,不同模块之间有相互的联系与区别,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将需要使用的模块自由组合,使得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突出重点,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应该将试验与专业理论区分开,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形成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将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区分开,充分利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优势,在满足教学课时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注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积极地去争取国家级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教材,并且根据自身的发展,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努力出版属于自己甚至是全国的实验教材。此外,还应该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建立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课程的选择以及相关试验的互动等等,逐渐形成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管理。

最后,努力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思想作风好、工作效率高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队伍。高校积极开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相关讲座,努力做到让人人到能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都能够主动的关心实验教学,营造一种强烈的实验教学氛围,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活动。

2.1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应该建立专业基础性实验平台,这种基础性的实验平台主要是针对专业基础性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最基本的实验软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建立专业课实验平台,这种实验平台主要是针对课程内容比较重要,并且内容不得综合性不强的课程,这样能够让学生对难点知识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综合实验打下基础;应该建立综合实验平台,这种实验平台主要是针对实验内容比较丰富,综合性比较强,高校应该根据各自课程安排情况,适当的调整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应该建设专业综合性实验平台,这类实验是将专业知识与实验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设计的,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掌握比较全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最强,适应性最高的实验教学。

2.2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高校进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应该具备良好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实验环境,实验情景应该尽可能的贴近真实情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应该开设不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验教学课程,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讨,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更贴近生活,注意专业课程与实验内容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的学科实验要求,努力将实验做成模块化,更具创造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

2.3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的要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模式应该进行多样化设计。实验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应该实现以“学”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互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研究合作。实验教学应该引进先进的实验技术,改变传统的实验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实验网络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实现网络实验教学。此外,还应该采用先进的实验考核方法,新的考核体系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培育出来的人才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环境。在进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应该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实验教学改革过程,让他们体验教学改革所发挥出来的优势,努力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实验教学改革的氛围,并且对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八

摘要:寻找到能够满足本企业的主要特征并且还能够满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所需求的一套管理方式,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单单针对酒店经营来说,它的管理基本形式和其他行业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酒店行业自身的特殊性直接决定其管理方式上的特殊性,同时这种特殊性也要求酒店对自身的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就当前现实情况来看,酒店行业当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管理形式有标准化以及个性化综合的管理形式、全面质量管理、情境管理以及授权管理等。通过对酒店行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路(例如生命体管理、危机管理等)展开分析和探究,旨在提升本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九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迎接信息时代管理模式更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应该要具备的新的思路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好以人为本管理先进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创新自我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笔者就今年来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现状来谈一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创新思路。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学的基本保障。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将会依赖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为高校高等教育服务。在过去的几年,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管理经验也不断完善,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也正面对不少新的问题。随着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读者对阅读读物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大。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继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因而,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需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发掘创新管理思路。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总体上说,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相比前进有了很大进步。高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管理队伍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管理水平还是满足不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管理的需求。随着时代更新,高素质人才涌入高校,学生需求图书的多样性增加,学生对书籍文献内容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外学生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也不断增加。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将不再适应这些变化,这必将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增加很大的困难。如今高校图书馆将面临以下几种困难。

一方面,图书馆管理的队伍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却在管理上不够专业,在图书管理行业图书管理员往往有较高的学历却不专业,真正图书管理专业的人员却很少。另一方面,虽然信息时代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就高校图书馆管理而言,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化管理没能够普及。当然图书馆管理现今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都是有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1.创新管理理念。

《周易》曾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同样也适用这个道理。当高校图书管理正面临许多挑战时,就应当创新管理念换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图书馆的管理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恐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们要推陈出新,更新管理理念。

信息时代是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信息化正开始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管理应当顺应信息化发展的理念,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步伐。原有的管理模式过于封闭疏散,在很多方面仍然依靠人工,这样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引进信息化发展理念有利于提供管理办事效率,减少管理的成本,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可以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创新。此外,信息化时代下的“大数据”统计可以有效的分析图书管理中的各种信息,提升图书管理的准确度。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图书馆的设立是服务于广大高校师生的。图书馆管理者应当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对需要帮助的师生提供人性化服务。对于需要借书的同学图书馆在管理时可以提供网上预约、电子查询、人工引导服务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只有更好的服务才能更好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水平。

2.创新管理方式。

方式的选择往往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很重要,一个好的方式往往会使事情事半功倍。过去图书馆普遍采用人工管理,图书管理事物的方方面面广泛的应用人工,由于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面对繁琐的图书管理人工不可能总是做到尽善尽美,难免会出差错。倘若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管理时间,提高管理效率。所在在图书馆创新管理方式方面,不妨引进信息化设备提高管理效率。

在对图书管理上也需要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过去图书较少,对图书的检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不需要细致的编辑。而现今图书种类内容变得多起来,原来方式的图书管理检索方法可能会不顺应现今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对图书进行编排检索寻找到合适的检索图书方法,让学生方便寻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同时,图书馆可以设立网上检索,图书馆建立自己的搜索引擎和目录浏览方便需要借书的同学便捷的寻找书籍。

3.创新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从图书馆管理发展来看未来还需迎接很大的挑战。而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很多人员仍不具备专业图书馆管理素质。因此,我们需要在管理者自身创立可行的机制推动自我发展。

图书馆内部应当设立奖惩机制,创新先行的管理制度,激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图书馆建立考核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能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当给予符合其作出贡献的奖励,通过相应的奖励来推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反,对于自身与别人存在差距在工作中又不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员工适当给予批评处罚,让其知耻而后勇在日后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最好。通过一套奖惩机制的建立推动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图书馆管理更加专业化。

总之,为了图书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服务于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引入创新思路。在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形式、新的管理机制的共同促进下,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定会显著提高,高校图书馆定将会迎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

[2]韩兆宏.也谈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j].图书馆学刊,2014(12)。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十

通过对区域性城市发展的理论分析,对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客观的规律和趋势。

区域性中心城市扩散效应聚集效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城镇化的道路的选择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研讨的热点。关于城镇化的道路最早的理论是德国经济地理学家沃而特.克离思塔特(waiter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理论的主要焦点是市区或中心地区的存在给它们周围的地区提供了商品与服务,于是诸如零售、批发、银行业务、保险和闲暇等服务业的生产者都要为他们的设施确定区位,以赢得消费者的支出。同时他指出作出这样的选择有两个原因:1)生产厂家必须选择地址以便得到最低限度的需求;2)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而愿意走的距离。这个理论被公认是有效的说明了城镇为什么存在,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地区和国家里的次序是如何排列的理论。

最近一个时期,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构想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主要内容是: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地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和综合管理水平,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的道路。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的安排是这样的:首先界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义与其功能;其次,分析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一些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和城镇体系而言的,对与一般城市来讲,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从区域的角度上讲,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极核点:从规模上和结构上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

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势力强。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其gdp和人均gdp高于区域的平均水平。这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作用的基础。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社会化生产程度高,生产的社会分工细致,协作紧密,是专业分工协作最强的地方。另外,这种分工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的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的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与其他的城市的分工和协作增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

3)科研能力强,人口素质高。区域中心城市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聚集地,是区域人才,技术,科研等聚集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水平高的高等院校,而且有先进的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与先进的科研设备。

4)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同时是经济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的中心。

基于以上的认识,区域中心城市具有下面的功能:

1)聚集与扩散功能:先来看区域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富特指出:城市作为一个封闭型的本质功能是将各种社会成分集中起来,并为它们提供一个封闭的场所,使之能最大限度地相互作用。对于聚集的功能,英国城市理论学家艾别日泽.霍华德形象地称之为“磁力”。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主要源于它的规模效应,市场效应,信息效应,以及人才效应。其次来看区域中心城市的扩散功能,磁力理论是这样解释城市的扩散功能的:通过城市的磁场的作用磁化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换言之被磁化的载体即使离开了城市,进而到了偏远的小山村,他仍然带有城市的“烙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的媒介物。这样区域中心城市在不断地聚集成为发展极的同时,也存在着扩散效应。

聚集与扩散效应是有一定的规律,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聚集与扩散随着中心城市的综合势力的提高而提高,关于这一点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一样,区域中心城市对外界的作用是随着城市的“质量”的提高而增强,然而“质量”在一开始是模糊不清的,但是随着专家的多年的探索已经变得比较清晰了,“质量”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其次聚集和扩散效应是随着传输费用的提高而呈现衰退的趋势。最后,聚集与扩散的效应趋向于生产力布局的优区位,中心城市是经济区综合性的最优区位点,所以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生产力的指向目标,吸引着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并由此吸引着更为广泛的经济活动,形成了经济活动的新的聚集;这种新的聚集由提高了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区位功能,增强了聚集与扩散力。

2)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方面功能与作用:首先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市场经济的内生优势,企业是市场的主题,区域中心城市的活力是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活力紧密正相关的;其次,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外向度高,有利于对外经济的合作,它是工业和各种服务业的聚集地,因而具有综合经济功能,产业结构层次和外向度高,主导产业基本是输出产业,域中心城市拥有大量的资本,同时它也可以吸引外地的资本;再次,基础设施是发挥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基本保证;最后,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科技创新与扩散作用,同时它的管理机构健全,具备经济调节的功能。

区域中心城市是国民经济主要增长点,所以发展和完善区域中心城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的历程中,总体而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期间仍然有不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在方面和外在方面来分析我国的现实。

首先从内在方面来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多数的地区级的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进而影响了城市的基本功能的完善和发挥。总体而言我国的地区级的城市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即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以及科教文化等各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特别是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

2)一批资源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和市区分散带来的经济转型,转变城市功能的巨大压力,资源型城市是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资源型的产品以及初加工产品的城市,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大约有100多个,在整个城市群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城市在过去曾经辉煌过,但是随着资源枯竭和经济效益滑坡,面对科技的进步其经济发展水平每况愈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任务尤为紧迫;同时资源型城市的职能比较单一,多数是“先有工业,后有城市”,这样它们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就存在先天不足。

3)一些地区级城市经济实力与辖区的面积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地区级的城市发展定位不明确,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调。在我国,各级政府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体,由于政府的参与其结果是强化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其它功能。

水平和重视程度的不同,城市的发展呈现两极分化(详见《经济研究参考》20xx年第五十二期)。

其次从外在的方面来看,我们又可以从下面的两方面说明:

一)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这表明我国的城市政策是“规模政策”。

二)城市行政区划改革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相脱节,地区级城市的设置是行政区划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这些城市既受制于宏观经济区划的制约又有自身的特点。另外城市的基础资金缺口大,资金来源不稳定。

通过对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理论和对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完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完善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原则上,首先以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出发点;其次以城市为依托,形成各具特色和功能完善的城市网络极核点;再次遵循城市经济功能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减少行政区域规划的干预;最后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

(二)从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方向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充分考虑完善区域中心城市的积聚和扩散功能,为经济发展和城市的综合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完善中心城市的生产中心功能,为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再次完善区域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为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的条件;最后完善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新功能,为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完善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市行政管理功能,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

(三)从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对策建议方面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快完善地区级中心城市功能的步伐,增强城市体系的中小极核点;(2)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功能提升城市功能;(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增强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4)加强城市的基础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5)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形态;(6)改进政府对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引导和管理,同时加快经济社会制度创新,优化中心城市的制度环境。

(1)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版。

(3)汪洋主编:〈“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研究〉国计划出版社20xx年版。

(4)陆军著:〈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年版。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十一

选定题目后,着手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搜集的文献越全越好。接着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

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这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十二

农林经济管理是我国较早开设的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长期以来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总是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各高校开展的实验教学也主要集中在计量经济学、会计学、erp等经济管理类基础学科实验课程,各实验课程安排过于分散,缺乏科学有效的衔接与整合,尤其是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验环节设置较少,难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

2.2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心进行,安装相关的专业软件进行相关程序的设定进行情景模拟试验,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基本操作流程后,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实验教学任务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虽然这种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课程实验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学习主动性下降,学生往往只是为了获得所修学分而尽快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教学效果欠佳。

2.3实践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教师都是在获得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后进入高校担任专业教师的,许多教师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没有在实际工作单位从业,实验经验严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很多实验教学老师均是由专业课程老师兼职授课,专职的实验教师或者是行业内有经验的兼职教师较少,而兼职教师较大的课务压力和科研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入到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2.4缺乏评价监督体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评教”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简单的“评教”以敷衍了事,使得“评教”体系过于形式化;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督导缺失导致没有客观的评价监督人员,致使督导缺失。

3实验教学对策与建议。

3.1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教学在本科教育阶段,对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应该设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科技术试验偏重于计算机操作能力训练、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专业基础试验偏重于管理学、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试验环节,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erp等试验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偏向于农林经济管理多课程试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如农业金融学实验、农业发展规划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2提升实验教学课程任课教师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与培养方式逐渐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和教学的主体。而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是培养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而这三大特点的发展、学生氛围趋势走向等仍需要课程教师的指引与指导。教师对此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第一,实验教学课程教师的筛选。应选择基础理论扎实、责任感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实验课教师。第二,革新传统教学,聘请一线专家学者或企业高管参与实验课教学,补齐实验课程教学短板。第三,组建学生“团队”式主体。通过学生兴趣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组间交流”,自查文献、自决问题,使学生在能动性发挥的同时,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建立实验教学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任然不高,比如在综合成绩测算时,实验课程成绩权重太小。既不能体现出课程的重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认同性,导致学生对此草草应付。应建立健全实验课考评制度,提高实验课程的权重,使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同时,提高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的权重。第二,对教师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使用同行专家学者与学生共同给分的制度。专家学者的评分能体现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知识传导能力、对学生创新性、主动性的引导能力等;而学生评分能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验课程学习效果和对授课老师的认同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宁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8):-216.

论文的基本思路范本篇十三

1.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同时,中国从1992年以后对过热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到,我国经济增长失速,并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19中央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带动投资近4万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6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充足,支持了经济的增长。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着重把握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内容。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