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构建和谐(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1:26:40 页码:11
2023年构建和谐(汇总9篇)
2023-11-12 01:26:40    小编:ZTFB

科技是指将自然科学的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总结中,要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撑,尽量以客观的证据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以下的范文,了解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构建和谐篇一

环境中的人们,有和睦相处的愿望。言语交流,有收获,有启迪。将语言表达,作为学习提高的一种方式。建立一个资源共享、教学交流的平台。如学生心理讲座、文学诗社、博客、人生课程探索。

和睦共处,有什么样的方法?

1、恒久努力。

环境中的人们,和睦相处,是点点滴滴长期努力的结果。

坚持微笑与热情应对环境,避免冲突。以奉献与付出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奉献大,要求小,欢乐工作与生活。遇到问题、冲突,将它作为学习的起点,从中有所领悟。

长期构成的问题,默默寻找办法,克服困境,化解矛盾。

2、礼仪。

工作中,人们用礼貌来交流。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彼此能说声“多谢你!”“对不起!”“你辛苦了!”对心灵,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多承担职责,自我的问题,自我扛。

反反复复,平地起风波的事情,以忍为上。立好言,行好事。

3、体验。

生活中的毁誉与荣辱,我们要有足够的抵抗力,不计较口头的胜负与输赢。多读书、三缄其口、努力工作。经过阅读,反复实践,理解人生的真谛。

4、心理氛围。

人们能全面研究自我的工作环境,读懂一齐共事的人的心理,生活的细节之中,捕捉奋进的动力,获得瞬息的灵感。获致工作中的愉快、自信。

和谐环境中,人们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互助与关怀,是一种精神的需要。

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追求。

学校中的师生,在教学中,能找到自我的精神追求,并为之孜孜不倦的努力,为自我的学业、教学,忙得筋疲力尽。在休息时,享受学习、思考之后的幸福的暖意。

2、学校主流文化。

国家需要优秀人才,家长和教师期望学生成人成才,学生渴望教育与创造完美未来,促成进取的学校主流文化。

学生后天的学习,影响着他的思想观念,这与学校的教育呈现差异。

3、教育学的发展。

学生行为、思想与教育目标存在差距,促使教育者,研究学生心理与教育规律,构成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教育创新。

4、以学生问题为中心。

进取解决学生问题,这是学校和谐的关键。

教育中,有箭有弦上的险境,也有学生表达的困惑,更有学生成人意识对师长的挑战与逆反,铸成教育工作的艰辛与教育工作者的坚强。少年学生们,也在这样的环境激励中,树立鸿鹄的梦想。

学校文化,有一种天然凝聚力,社会各方的目光都关注教育。五十个人,有五十种观点;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对策。

1、学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学校中,师生观点、行为的冲突,蕴酿新的学校文化。教学矛盾,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内动力。它促使教师们总结教育方法,推动着师生共同成长、学习。

2、创新。

创新学校文化,是时代礼貌提高的选择,是社会的一种人文追求。如人们广泛谈论学生素质教育,没有定论。有人,却默默探寻实现它的方法,构成一个个教育成果。人们发现,素质教育,是能够实现的。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更好的方法。学校有创意,风云激荡,学校也静若神闲;再大的风波,师生之间也有珍贵的友谊。

3、兼容。

生活融入音体美,工作运用理化生。思想不一样的人们,尊重彼此的专业与特长,相互交流、思索。

4、真诚。

在包容的环境中,人们敢于将说真话。

真话,代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一个人,说十句话,十句话都是真话,他的生活质量很高;一个人,说十句话,仅有一句话是真的,他不会在生活中有成就感。

构建和谐篇二

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目标,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已列入我校整体工作规划之中。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中,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健全网络,强化落实,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坚持“安全,预防为主”,“源头遏制,过程监管”,致力于创设和谐育人环境、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深化生涯发展指导,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铜牌)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长宁区健康校园,长宁区爱国卫生健康先进单位,周家桥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单位等,已经连续五轮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和谐校园)校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学校连续九年本科达线率保持在90%以上,位居区同类学校榜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突出责任意识。我校把创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并按照区教育局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加强安全、文明、卫生管理。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为加强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安全教育领导班子,校容校貌管理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工作网络,切实做到校长、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全体教师共同抓,使创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完善行政干部、青保老师、班主任教师值勤制度,用餐管理制度,卫生打扫制度,检查评比制度,保安门卫值班制度,节假日教师值班制度,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相关教师会议,学习传达上级相关指示精神,了解、分析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落实各项工作。结合各级安全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及时整改,确保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秩开展。

落实安全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领导到位,责任到人,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加大日常安全规范管理力度,行政领导轮流执勤,消除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及时整改,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处室领导是职能领域的直接责任人;德育室负责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处负责教学安全和课业负担;总务处负责设施设备安全以及与安全有关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等;各年级组长、青保老师、班主任负责学校具体安全工作的落实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本着“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学校实施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安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还通过《告家长书》、家长会、社区联动等形式,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使家长成为学生安全的示范者、教育者和监督者。

加强硬件建设,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学校的重点部位:化学实验危化品柜存放室、财务室、档案室、电脑房、电子阅览室、网管中心等都安装了110报警探头。楼舍每个层面的教室、办公室、楼梯口安装了二级红外线入侵报警系统。校园围墙上安装了周界电子围栏,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的安全。

加强门卫保安管理,规范保安员护校工作。白天由区校园保安服务社的专职保安值岗,夜间由区教育局统一聘请的上海彤鑫保安服务公司派入固定的专职保安员值岗。加强巡逻,并作记录。学校保卫干部加强与保安人员沟通联系,强调值岗制度,督促规范操作,严格要求门卫人员照章办事,外来人员有事要进校,先由门卫值岗人员用内线电话与被访人联系,同意接待,再根据是联系工作要填交会客单,是在校学生的家长找老师要登记等手续方能进校。虽然给来访者带来了一些应有的麻烦,但严把了学校大门这第一关。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通报制度,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严格管理,严格执行进出校门管理制度,们制定了学生请假制度,明确了学生请假的程序和手续,要求学生无论什么理由离开学校,必须写请假条,班主任要规范填写有关内容并妥善保存;学生请假后立即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并留有记录。为落实学生考勤管理,要求各班记录《点名册》,明确上课教师为安全第一责任人,检查落实上课人数,对学生请假原因及时登记,对未请假没到校的学生,及时通知班主任查明原因。

构建和谐篇三

中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总会出现这样那样不讲清洁、不讲卫生的行为,这些行为也使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变得不好抓,不好做。但在我们周围,不少老师在自己的努力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抓清洁卫生工作的典型经验,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

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学生中也有很大的威信,让这些干部来做清洁卫生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就很注意干部的培养,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例如专门指定班长与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教室的卫生,随时将桌凳摆放整齐,碰到地面有垃圾和杂物时,总有班干部带头去打扫。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条例:

1、值日生应比平时早到10分钟。

2、来到就应及时做值日,表现突出做事认真会受到老师表扬。

3、做值日要快,不要拖。要和其他年级的学生比,不能落后。提前就会受到表扬。

4、要爱护所有的卫生工具,轻拿轻放。注意及时摆放整齐。

5、同学之间相互提醒。比如,你看某个同学值日不对要及时告诉他。如果他接受了,就有两个学生受到表扬。如果他没接受,老师会分析原因。这些明确的条例让学生清楚明白,并时刻提醒着学生要注意清洁卫生,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有一个班承担了学校楼梯的清洁卫生工作,这是学校任务相对较重的一个地方,学生上下楼梯流量大,增加了做卫生的难度。因此学校老师专门安排了一个卫生监督员的职务,负责清洁区的清洁卫生工作,规定监督员每天要负责早、中、晚3次楼梯的卫生打扫,其余课间休息时间要不定时的到清洁区站岗,规范其他同学不讲卫生的行为。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些小干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影响班上其他的同学都非常注意自己班级与清洁区的卫生,因此这个班级的卫生工作成为了全校学习的榜样。

学生开始做卫生工作,还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此时各班主任老师这只“领头羊”就要发挥出自己的示范作用,用足够的耐心去教他们,让他们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会扫地。各年级班主任开学的头一两个星期都会早到一会,教学生如何去扫地。比如,一组学生怎样合理分工最合适,并亲历亲为做好亲身示范。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细微末节,记在心里,及时给以指正。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同样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因为有些清洁卫生工作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如果一味蛮干,不仅效率差,效果也不好。比如说教室玻璃的清洁,有些班级的学生怎样做都是一个大花脸,而有些班级的玻璃清洁如新,这里面可有学问。而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有些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好的办法用废报纸来擦玻璃。先用微湿的抹布讲玻璃擦拭一遍,将大部分的灰尘与脏物擦掉,然后用废报纸再擦一遍,报纸的特殊材质能将细小的`污痕清洁的非常干净,效果的确很棒;再如做楼梯的清洁卫生,我们大家都认为用拖把来拖非常快,但这种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在控制拖把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将拖把拧干就非常不容易(气力不够),而在拖的过程中,上楼下楼的学生也多,打湿的楼梯很容易陷入脏兮兮的局面。此时可以考虑用抹布来擦,首先一组同学用湿抹布将楼梯擦拭,其次另一组同学赶紧用干抹布再擦拭,将水渍吸干,抹布因为体积小,学生更容易把握到转角等平常不容易打扫的死角,这样效果就很好了。

做清洁卫生工作是为了保证校园的整体环境卫生,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因而仅仅让学生承担清洁卫生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责任兵,都应该承担好自己的卫生责任,随时履行自己的职责,养成好的习惯。周永静老师有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她将教室、清洁区的卫生工作划分:这2个同学负责东侧第一个窗户;那3个同学做好门的清洁;这几个同学注意黑板的卫生;那几个同学要负责走廊的清洁……使班级每个同学都会承担一点卫生工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份责任。而且工作细化了以后,每个同学其实都承担的工作量不大,利用一点点时间就能做好日常的保洁,所以每次到星期五卫生大扫除的时候,因为保洁工作做在了平时,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做好一次大扫除。

总之,清洁卫生工作要做在平时,注重新方法,新点子,结合奖励机制,让每个同学开心得做卫生,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使我们的校园干净整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好的平台,使教学和德育同步发展,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篇四

本文对××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情况做了调查研究,指出了人民法院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对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体系做了探索。

近些年来,××市法院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履行了职责,发挥了审判职能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发现在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发挥案件裁判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主要表现为:

(1)对于一些主要或相关事实没有查清;

(2)对当事人列举的证据材料或辩解意见没有进行必要的回应;

(3)在案件事实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错误分配举证责任;

(4)证据之间未能有机衔接并导出一致而排它的结果等。

2、法律适用不准确。

主要表现有:

(1)由于对事实判断的错误、案件定性偏差而导致法律适用错误;

(2)事实清楚、证据明晰,但对于法律的不当理解而导致法律适用错误;

(3)只注重实体裁判的合法与合理性,但对程序法的适用却发生疏漏,应引用的条款没有引用,或者引用条款不明确。

3、自由裁量标准不统一。

在刑事审判中法定刑幅度较宽,民事审判中损害赔偿或补偿的法定标准较原则等情况下,由于法律赋予法官的裁量权范围较大,并缺少相对明细而规范的具体衡量标准,导致裁判结果弹性较高。在我市的司法实践中相类似的案件在不同法院之间、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间、甚至于同一法官的不同判决之间,其裁判结果往往也有区别。

4、司法文书质量有待提高。

司法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是法院“公正与效率”主要载体,反映国家对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及对不法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要做到合法入理,使当事人无论胜败皆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理念滞后,不具备新形势下制作裁判文书的现代理念;

(2)格式不符合要求,裁判文书样式存在混乱的现象;

(3)裁判文书普遍存在着繁简不分问题;

(4)适用语法不规范,论证不透彻。

(二)发挥审判程序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超期限。

超审限问题不但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影响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最终有效实现。在刑事审判中,超期审判所造成的逾期羁押更会严重侵害公民自由这一基本人权。此外,在有的案件的审理与执行中,即使并没有超出法定的期限,但是由于不合理地过于迟延,也会造成审判效率低下。

2、内部请示。

对于一些影响较大、复杂疑难案件,基层法院为求慎重而就个案向中级法院作内部请示,在一定程度延长审理期限。当然,这里并不包括由于立法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对法律适用方面的内部请示情形。

3、变相独任审判。

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合议制度在审判实践中有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除主审法官外,其余合议庭成员只是“坐庭”。

4、办公室等同于法庭。

在案件多时,有些审判人员只能在办公室与当事人挤在一起开庭。规范化法庭审理难以实现。

5、区别对待不同当事人。

有的案件中,当一方当事人是大型国企时,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往往在有关提供材料规格、证明标准等各方面具体要求上,难以获得与审判人员的平等对待。而在个别刑事案件中,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还会把与公安、检察部门的关系协调因素纳入衡量的范畴。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相同情形同等对待的基本诉讼原则。

(三)发挥队伍建设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学历层次仍待提高。

全市法院系统共有在编干警82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2,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审判员占全部审判员人数的85,研究生学历的审判员占全部审判员3%学历层次仍有待提高。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法院干警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也反映出素质的高低。如干警在开庭时有着装不规范、接听手机、抽烟等现象,给当事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20xx和20xx年为例,全市法院系统共有8名干警因违纪受审判纪律处分。

3、落后的司法观念和不规范办案现象仍然存在。

如在20xx年至20xx年的案件评查活动中,对评查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卷宗、裁判文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质量评分,共评查案件3145件,其中基层法院2678件,中院467件,查摆出各类案件共性问题,例如,法律手续不完备,合议庭、审委会笔录太简单等问题;查摆出各类案件个性问题,例如,有的案件适用法律条文不准确,有的卷宗装订不规范。

(四)发挥司法体制改革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的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法官职业化建设没有到位;

(2)审判方式改革不够到位,比如,定位审判委员会,发挥合议庭职能作用等问题。

2、改革的规范性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制度陈旧,已成为名存实亡;

(2)制度不配套,无法执行;

3、改革的统一性不到位,比如基层法院的有些做法不一。

(五)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1、执行制度不严。

现在各法院对审判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制约的机构虽然都建立了,但实际执行还不够严格,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仍有发生。

2、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法院监督机制有审级监督、本院院长监督。然而这些法院组织体内的监督机制一般都流于形式,而审判监督庭囿于职权不可能对所有案件实施监督。

3、没有形成对基层法院监督、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

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和谐的重要保障。在调研中发现影响法院职能作用发挥的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

(一)内因在客观方面的表现:

1、司法资源不足。

如我市基层法院大部分存在人员缺编现象,存在办案经费不足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案件积压超期,此外,以合议之名行变相独任审理之实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此。

2、新体制尚不完善,老做法仍然存在。

尽管我市经过五年的司法改革,使程序的公开性与科学性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司法体制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合议制为变相独任审判所侵蚀,反映出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之间在转换衔接上存在问题,更深地反映出在程序启动权的设置上缺乏对作为诉讼主体的当事人诉权行使的合理考虑,使法官的权限太大而随意性过强。再如定位审判委员会制度问题。又如二审案件程序公开性不强,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之间的界限尚不明确等。

3、物质装备建设仍相对落后。

全市法院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缺乏、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如表现为警用车辆严重不足、通讯设施落后、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低。

4、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如裁判文书的审核与校对、诉讼材料的填发送达制度等均无明确的规定,再如相关制度落实的不好,如合议制度发挥不充分等。此外,在异地执行,依职权调查取证等方面,规范化监管制度还没有较好地建立起来,这些都现实地影响着审判权运作的效率与质量。

内因在主观方面的表现:

1、部分审判人员程序法意识依旧薄弱。

审判人员法治意识与思维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程序法意识薄弱的问题还是渗透于各个具体环节当中。如在法律适用方面,不注重程序法的适用问题。

2、部分审判人员责任心不强,使命感不强。

调研活动中查找出来的工作瑕疵虽然无关司法人员的工作水平,但反映出部分审判人员与书记员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缺乏司法职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神圣使命感,易损害司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

(二)外因表现为:

1、司法独立性不强。

法院的人事、财政与物资装备均受制于同级地方政府,无论该因素是否左右着裁判的结果,当事人在涉地方经济或行政部门的诉讼中败诉之后,总习惯地将之作为不满的借口。因此,司法独立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则形成人们思维惯性而影响着对司法公正的评价度。

2、人治、厌讼的传统观念仍未消除。

中国历来具有人治传统,有关人治的说法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以言代法”、“以人代法”;而与人治传统的产物————厌讼传统有关的说法有,孔子及其弟子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等。这些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加之司法独立性不强、司法腐败现象不绝,使司法的权威性无法在民众心目中获得高度的认同,从而极大阻遏了维护司法正义效能的发挥。如广大群众不具有强烈的法律信仰,他们在合法权益受侵犯时首选的解决途径往往并非寻求法律,即便诉诸法律,多数人也将信将疑。

3、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公正司法障碍多。

在我国人际关系的疏通是社会普遍崇尚的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法官作为错综缠绕的关系网上的一个交点自然不例外。因此,职业道德约束法官的力量就显得尤为薄弱,而取信于民的程度就变得尤为浅薄。

4、立法不完善造成司法工作缺乏明确法律依据。

我国基本的法律体系虽已建立,但是立法上多有缺漏、矛盾之处,如关于民事强制执行的立法、证据规则的立法等问题导致司法工作存在不可避免的困难。第五、法官经济待遇相对偏低。与法官沉重的责任相对应的是其微薄的薪酬与微弱的权利,两者间处于显著的失衡状态。比如,虽然我市法官的收入与公务员一起经历数次调资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与律师等近邻行业的高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原因属于体制性的、长期性的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属于履行职责不好,发挥职能作用不够的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以解决。

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发挥职能作用的条件,在此前提和条件下,通过详细认真的调研活动,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如下七方面职能作用。

(一)探索司法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项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求真务实、按经济和社会客观规律办事价值观的反映,更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反映。司法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在司法领域的生动体现,需要人民法院探索、追求、维护。“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更是人民法院追求与维护的永恒价值;“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宗旨与具体要求,更是执政为民价值观在人民法院的体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指导方针,更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人民法院价值化的体现。司法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以此指导人民法院发挥定纷止争、惩罚犯罪、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发挥在党领导下司法为民、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的职能作用;发挥宣传法制、弘扬法治、维护正义的职能作用,从而使人民对宪法、对法律、对法治、对法院、对法官、对公正产生信仰,发出赞叹,做出行动,维护和谐。

(二)把握新时期司法工作特点、规律。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并要求司法机关“有效发挥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书记在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项特征中也明确提到“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司法机关在新时期,要面对新任务,适应新形势,做好新工作,必须摸索新情况下司法工作的特点、规律,把握法院工作司法化、中立化、公正化、高效化特点与规律,把握群众纠纷诉讼化、多样化、复杂化、广泛化的特点与规律,把握党对司法工作的改革与指导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特点与规律,把握当今形势国际化、一体化特点与规律,做好司法工作,创建好和谐社会。

(三)改革、完善司法体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也包括公平正义。为此,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发挥职能作用建设好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人民法院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在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下,在人大的支持、监督下,我们必须发扬太行精神,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把全市人民法院的改革继续推进,取得成效。

(四)发展司法“生产力”

司法工作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保障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如去年我市中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二审、再审案件和执行等案件2426件,审(执)结2299件,结案率为94。8。各基层法院在市中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全年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10119件,审(执)结9117件,结案率为90。1。通过加强刑事审判,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还按照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快了建设“平安××”的进程;通过及时审理民商事案件,平等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调节、保护和规范了经济活动,促进了“民本××”的建设;通过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推进了依法行政,推进了依法治市;通过健全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新机制,采取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集中执行等方式,冲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障碍,切实采取措施在解决“执行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诚信××”的建设。

(五)建设司法文化。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司法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一手抓审判工作,一手抓司法文化建设,在司法文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以公正为主题,以讴歌党、讴歌法官为主旋律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干警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二是守住《××审判》机关刊阵地,宣传先进法官、法院,先进庭室的事迹与经验,交流法学观点,传播现代司法理念,提升法学理论;三是加强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的正确评价,主要从发挥信息、简报的传播作用,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执行,群众关注的热点案件、重要会议等及时联系媒体进行报道,宣传了法律的公正,促进了良好法律文化的形成。

(六)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活动的总章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今天,维护宪法尊严是人民法院的天职。宪法具有原则性强的特点,其精神与主旨大多通过基本法律、国家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具体,因此维护宪法尊严必须忠实地维护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尊严。人民法院依法裁断诉讼案件,辨析法理,严格执行裁判结果,维护法治尊严,为我国早日迈进宪政社会奠定了基础,这既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指出“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并进一步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不断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司法能力,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刑事审判作用,理顺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民事裁判作用,监督、维护行政行为的行政审判作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构建好和谐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进程中,人民法院的任务必然艰巨,社会民众司法公正的期盼依然殷切。因此,人民法院要不断地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力维护司法公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构建和谐篇五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奋斗拼搏;一个班级的进步与胜利靠的是,每位同学的努力进取;一个家庭的温馨和谐靠的是,家人的和睦相处……然而一个和谐的社会却需要每个人民的自觉遵纪守法。

浩淼的大海,是由无数课水滴凝聚而成的;连绵的群山,是由一粒粒尘土砂石组成的;甚至连我们人本身,也是由一个个细微的dna分子组成的。但你是否想过,如果你体内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胞,因为融入不了这个大集体,而病化为癌细胞,那就可能危机你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如此,社会集体亦是如此。在这的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日子里,我们更是要关心集体,懂得强谦让。

作为一个中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平时生活有礼貌,见到家长打招呼,不为自己的班级抹黑,与朋友发生口角要大度,时时刻刻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入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他特长广泛,成绩优异,却没有一个朋友,因为他总是将自己封固在“浩瀚天空下的枯井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与别人交往,怕别人碰随了她那颗比玻璃还脆的心灵。就这样,一个个想与他交往的同学都离他远去,他也越来越不自信,心里越来越脆。不过黑暗当中出现了一丝曙光,他在大学是鼓起勇气,打算与一各交优秀的同学交往,但由于他的表现,使得没有一的同学干与他接近,希望破灭,他的自尊心在这一霎那,瞬间,彻底,被击垮了,他狠心的毒死了那位同学。以为成绩优异的学生,顿时,沦丧为阶下囚。

这一切归根揭底是因为什么?不能善待他人,不能相信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要充满自信,不要为眼前的黑暗,而迷惘,要知道光明就在前方向你招手。

感恩是熊熊的火焰,趋散了周围的寒冷。

感恩是灿烂的光明,扫荡了眼前的黑暗。

感恩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丰富人们日渐淡漠的心。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这是一位白血病的女孩说过的话。在我们的一生中时常会得到他人大大小小的帮助,会因为小小的一个眼神,会因为简简单单一句话,使我们落入低谷的心渐渐开朗。

所以不需要回报,我们也应该永远铭记这爱的给予,从而学会帮助更多的人。

构建和谐篇六

现在我们国家倡导和谐社会,所以我也要响应号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爱他人,从你我做起。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是人们长期交往的结果,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关系等。美国哈佛大学的结论,获得事业成功85%的原因在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15%取决于个人的技术、能力、经验,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中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互帮互助,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光明磊落、以诚相待。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人不能离开他人脱离团体而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发生交互作用。人在交往中通过语言、思维、感情、行为等影响对方,也受对方影响。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一,应该端正交往的动机,扩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第二,应该完善自己的个性,有意识的去克服自我中心感过强、过于敏感、狂妄自傲、怪癖孤独等不良个性;第三,大学生应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赞赏和信任,收获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根本的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良好的品质和一些礼仪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始终以平等、诚实、宽厚的态度待人,胸怀坦荡,就比较容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注意培养以下品格:1、尊重他人,不自恃清高。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使来自各地的同学结为一共同的群众体。每个人秉性不同,爱好各异,要互相尊重,谦虚待人。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待的,不要嘲笑和歧视他人,不能从己之长比人之短。不摆架子。乐于同大家打成一片,这样容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热心助人,不见利忘义。患难见真情,同学间相互帮助,一往往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雪中送炭。当同学有困难时,伸出热情的手给予帮助,切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更不能落井下石,见利忘义。3、诚实守信,不贪图虚名。诚实、就是真心实意,实事求事,不三心二意,口是心非,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守信、就是格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言过其实,华而不实,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4、主动随和,不孤陋寡闻。谦虚随和平易近人人,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大家会乐意同其交往,觉得彼此之间愉快融洽。5、律已宽人,不心胸狭窄。律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大学生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挑拨是非,不背后议论人,不猜疑嫉妒人。

构建和谐篇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

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

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

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构建和谐篇八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条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须知,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看得准,他剥去种种貌似革命的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20多年来,国家成就斐然,初步实现了小康,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不够坚实,还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最终彻底消除贫困,铲除社会不和谐的土壤。

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有穷有富,是迄今为止的社会常态。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试图建立一种人人过着一样贫富生活的社会。实践证明,那种模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失去竞争能力,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但由于人的能力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获得机遇的先后和多寡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般社会都会出现的穷富差别,地区差别。对于这种现象,党、政府和社会,首先应承认合理合法的差别,不应采取贫富拉平的做法,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财致富,同时通过政策为弱势人们和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尤其要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这叫“抽肥补瘦”。实践证明,这是许多国家都实行的有效政策。

当然,对以权谋私,通过各种腐败手段非法暴富的人,必须坚决没收非法所得,实行坚决打击。他们与劳动致富者和合法经营致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是增进社会和谐所应该提倡的文明方法。其实社会矛盾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只是尖锐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要形成习惯于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和处理矛盾的机制和社会氛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会用以暴力对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结果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积累的巨大破坏,最后还是人民吃亏。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至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首先执政党内部,特别是领导高层,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过去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党的高层不和谐,斗争不断。高层不和谐,下面各级能和谐?党内不和谐,社会能和谐?今天不同了,全党上下很和谐。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党组织,7000万党员,只要共产党内部和谐,全国就乱不了。当然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改革开放,是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社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构建和谐篇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刑事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职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独特的、其他部门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主要是基层法院。因此,基层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人民法院正确应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查找、研究、分析、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基层人民法院要实施好“五个三”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一、抓好“三项建设”基层法院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三项,即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形象建设。其中,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决定性因素;审判质量是关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本质要求;形象建设是效果,是审判质量和队伍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为此,我院以“三项建设”为“抓手”,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县委和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严格落实了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共计条款近500项,把队伍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司法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涉法信访、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全部量化细化,实行“千分制”考核,并规定凡在工作中出现错案、执法过错、超审限、信访上访案件等重大案件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评优获奖。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实施,使我院各项工作实现了“人管人向制度管人,制度管人向自我约束”逐步转变,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体系,不但队伍未出现任何问题,而且涌现了多个服务大局、优质高效办案的先进集体和多名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模范干警。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70,结案1862件,结案率达到85.81%,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审判工作中把好六道“关口”,确保审判质量。从立案到结案、从程序到实体,严把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裁判文书制作关六道“关口”,使我院今年的案件质量又有大幅度提高,发还改判案件仅15件,发改率为0.8%,较市要求目标低2.2个百分点,未出现一起错案和执法过错。队伍建设和审判业务建设的加强,使形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我院已收到群众表扬信42封,锦旗27面,表扬电话15个,其他书面及口头感谢180余次。二、搞好“三项服务”“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基于此,我院坚持搞好“三项服务”,即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不脱离这个中心;为全县的社会稳定服务,不脱离这个大局;为维护全县群众的合法利益服务,不脱离这个宗旨。我院以此为着眼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在服务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以为全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已任,把为全县重点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金融部门服务列入议事日程,并就法院如何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搭建诉讼绿色通道、降低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仅今年以来,我院就审结涉及我县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案件512件,标的额达5158万元,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为全县社会稳定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我院除依法从重从快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外,对群众关心的“三费”案件、“三农”案件、人身损害赔偿以及医患纠纷、劳务纠纷、相邻关系等热点案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今年以来,我院各审判业务庭和执行局先后成功处置涉法信访案件26件,执结积案23件。同时,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加大了民事案件调解力度,今年审结的.1233件民事案件中,调解结案711件,调解率达到57.7%,较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针对刑事自诉案件取证难、矛盾易激化的特点,大力开展调解,调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三、实现“三项目标”我院党组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职能是平纷止争,使诉争的当事人服判息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因此,我院提出了“三项目标”,通过实现目标发挥最佳的审判职能。一是保二争一创辉煌的目标。,我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成为近十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对此,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提出了“保二争一创辉煌”的宏伟目标,并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二是为构建和谐滦县服务的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和谐滦县的决定的实施方案》,订立了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作措施,力争为构建和谐滦县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实现“四无”的目标。“四无”即无违法、无违纪、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从而促使干警自我加压,勇于拼搏,树立形象。四、深化“三项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前进的阶梯。为进一步抓好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院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各项改革。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营造工作协调,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解决好涉诉信访案件,保护群众权益,经请示县委,于今年初成立了信访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信访接待及案件处理等项工作,使今年头8个月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5.5%,信访案件解决速度也大幅度提高。同时,以干部调整的方式,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大胆重用,对不适应工作的中层干部调换或免职,建立了动态用人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年5月底,我院共提拔调整31名干警,其中提拔使用11名,从而营造了人心思进、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为审判工作提速增效。坚持严格选任、认真培训、科学管理、善于使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已陪审案件7件;严格坚持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制度,依法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积极探索提高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审限缩短15天;实行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听证制度,对案件进行“阳光审查”,使群众明明白白打官司,今天已召开听证会12次;落实了证据交换等项制度,确保当事人充分实现诉讼权利。三是深化执行改革,消灭“法律白条”彰显公平正义。为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执行压力,进一步完善了债权凭证制度。今年以来共发放债权凭证78件,涉及标的额84万元。同时,为全面提高执行局应急出警的速度和效率,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于11月设立了“执行110”。今年以来,“执行110”共接警106次,出警106次,出警率达到100%,共执结和部分执行案件97件,执行标的额161.93万元,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五、落实“三项措施”为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院牢固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落实“三项措施”,把司法便民、爱民、利民有机地融入到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一是坚持司法便民,落实便民措施。按照省、市法院便民服务措施的要求,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为当事人准备了休息椅、饮用水、诉讼纸笔,并以口头立案、代书诉状、进村入户开庭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仅今年以来,我院已为老年当事人等办理口头立案、代书诉状等32次,对群众关注的抚养费、赡养费、抚育费及离婚纠纷等焦点案件,入村入户现场开庭7次。二是坚持司法亲民,实施人性化执法。将诉讼须知、立案收费标准等全部上墙公示,方便当事人。实行了“首接责任制”,接待当事人做到满面春风、满腔热情。同时,实施了院长接待和院长包案等制度,仅今年以来,院党组班子成员已接待当事人67人次,包案解决案件19件。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干警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自去年至今,已无偿借、送给困难当事人钱物合计600余元。三是坚持司法利民,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对于那些确有冤情而又无钱诉讼的,坚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敞开法律之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已办理诉讼费减缓免案件81件,金额56.3万元,实现了“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我院便民、亲民、利民的种种举措,充分彰显了人性化司法理念,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为此,人民法院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更大更好的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