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1:22:02 页码: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模板18篇)
2023-11-12 01:22:02    小编:ZTFB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案案例,希望对大家在编写教案时有所启发。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一

1、使幼儿懂得故事的名称,初步掌握故事内容,能结合故事内容做简单表演。

2、教育幼儿要有礼貌,能跟同伴友好相处。

3。、学习新词:碰、撞、踩。短句黑对不起,没关系。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动物贴绒卡四张、树一棵、草地背景等,兔、猫、丹狗、鸡头饰各一个,动物指偶每人一个,并备录音机、琴、磁带。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念儿歌轻轻走进教室后,做些简单动作(转手、拍肩、拍腿垢安定幼几情绪。

2、介绍故事角色:教师用歌曲介绍四位分别扮演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5小公鸡的幼儿。教师讲述《四个好朋友》,扮演的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二、教师用贴绒教具再讲故事一遍,最后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有谁?

2、小白兔不小心碰了小花猫一下,小白兔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又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去捡皮球的时候,撞了小黄狗,小花猫怎样说?小黄狗又是怎样说?小黄狗跑着追皮球,不小心踩了小公鸡的脚,小黄狗怎么说?小公鸡呢?(这三次对话,分别请幼儿示范做碰、撞踩的动作)。

3、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能成为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有礼貌),那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它们呀?对了,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

三、故事表演:放故事录音,教师先套上指偶让幼儿观赏。请个别小朋友听故事录音,进行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

教师:下课以后请小朋友套上小指偶去找你的好朋友,然后和小朋友互相问好。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二

1、通过儿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已长高、长大。

2、愿意与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3、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活动,发现自己已有的变化。

难点:大胆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活动中的发现。

1、幼儿成长册、小时侯的照片整理成套。

2、收集幼儿去年穿过的鞋、袜等、小孩、公鸡、青蛙的对照图片。

教师:“小孩、公鸡、青蛙小时侯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他们小时侯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两三人结伴,”

教师:“一人一句轮换着想想说说:我们小时侯和现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过的鞋袜、戴过的手套和帽子,试着穿戴一下,谈论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长高了。

讨论:“小猴到底长高了没有,小猴子该在哪里测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两人比高矮——身体站直背对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两个两个轮换着,身体站直背对背。

3、一组小朋友排排队比高矮——议论:我们一组谁最高?谁最矮?

五、歌曲笑呀笑。

学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模仿。

活动延伸:我们会长高。

将长条纸一折四,在第一格画脸,第四格画脚,画好后拉开,画手和身体,

按此方法,选择不同长度的长条纸画人,从矮到高地排一排。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三

有趣的春天活动活动目标:

1.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2.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协商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准备:调查表一份。

活动过程:

1.交流调查结果。

2.——提问:你采访了谁?他们小时侯在春天里最喜欢干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采访结果。

——将各种活动内容以图示表示出来。

2.讨论:我们在春天里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幼儿分组讨论:在春天里,我最想参加哪些有趣的活动。

——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活动四活动名称:春天他们在看什么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想并探索学习背面人的画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想像、表现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背面娃娃一个,背景画两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背面娃娃,引导幼儿观察背面人的形象,共同。

总结。

背面人的画法步骤,教师分步示范(头、身体、上肢、下肢)2.请幼儿做模特,让幼儿观察比较背面人的异同?(发型、衣着、动作、高矮等)3.启发幼儿想像:背面人在春天能看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手上拿什么?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想。

4.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自己的设想的情节画出来。

5.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四

1、理解《小袋鼠帮助妈妈》的画面内容,体验长大的快乐。

2、幼儿乐意用各种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3、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

理解故事内容。

愿意用自己的方式表演故事内容。

1、谈话激趣: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袋鼠帮妈妈》。

出示挂图:

提问:这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幼儿阅读理解:”

请幼儿自主阅读:

—“我们边看边想,故事里说了什么事情?”

请幼儿交流阅读感受:

—“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小松鼠是怎么帮妈妈的?”

利用教学挂图,帮助幼儿理解重点情节:

—“小袋鼠为什么要跳出妈妈口袋?你从哪里看出来妈妈很累?小袋鼠是怎么做的?

请幼儿表演故事情节:

—“我们一起来表演《小袋鼠帮妈妈》的故事内容好吗?”

引导幼儿体验小袋鼠帮妈妈的内心感受:

—“小袋鼠帮妈妈做了那么多事,它是怎么想的?”

请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3、展开故事,讨论思考:

—“看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扮演袋鼠妈妈,我也在菜场里买了很多蔬菜,蔬菜种类很多,我想请我的孩子们帮我搬运到一定地方,并各种蔬菜放整齐,一样的蔬菜放一起,这样,我们拣菜洗菜时就方便多了。)。

师生共同交流分享。幼儿搬运蔬菜,并归类蔬菜,还可说说蔬菜的食用方法及形状特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五

为提高幼儿对宠物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对宠物感兴趣而展开的一节故事活动课。

1、认幼儿了解什么是宠物及其喜欢吃的食物;

2、能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是什么类的宠物;

3、通过图片让幼儿大胆去表述故事。

1、句子:请问您这有最稀奇的宠物吗?2、理解稀奇的意思。

故事大图书、(嘟嘟、宠物店老板、大白熊头饰)、幼儿用书。

一、教师带出自养宠物小金鱼与幼儿见面,讲述金鱼的习性,让幼儿观赏它的漂亮,教师很有感情的表达对自己宠物的喜爱与幼儿分享。

二、谈论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宠物是什么?宠物都有哪些呢?它们都喜欢吃什么?)。

三、教师总结常见的宠物及其特征,习性等,引出故事《嘟嘟的宠物》。

四、一起欣赏故事大图书,通过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有些少的好奇心,到底嘟嘟喜欢怎么个稀奇的宠物呢?引导幼儿欣赏整个故事画面。给幼儿自由讨论,想象大白熊的样子。

五、情景表演,教师以头饰的方法主配班教师一起展示整个故事的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六、幼儿组队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故事的对话内容。嘟嘟(请问你这有最稀奇的'宠物吗?)宠物店老板(有呀,你看,粉色的猴子,蓝色的大象,号称不不像的毛怪..)嘟嘟(唉哟,这些我家都有了,一点也不稀奇.)宠物店老板(等下,我带你去看更稀奇的,)嘟嘟(哇,可爱的大白熊,我太喜欢了,)宠物店老板(你一天喂它两顿,再陪它玩两个小时,千万要记住哦,不能碰到它的鼻子)嘟嘟(好咧,记住了,太喜欢了,回家喽!)幼儿替换表演.

七、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指导幼儿观察画面的情节,让幼儿尝试说出故事里对话内容。

八、延伸活动,园内的的金鱼池(一起观察金鱼的特征,让幼儿体验喂鱼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对宠物有了解与认识,对稀奇的东西也初步认知,他们都能说出(小白免、小狗,小猫、乌龟,鱼等常见的动物就是宠物。与配班教师在故事情景中配合得很好,让幼儿看得很开心,特别是在嘟嘟被大白熊追时孩子们都跟着跑了起来,兴奋点很高,我在安排幼儿表演时,让4岁的孩子做嘟嘟的角色,5岁的孩子做大白熊,6岁的孩子来扮演宠物店老板,在我与配班教师的引导下好几组都能表达出对话内容的,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主动去园内鱼池喂金鱼了。小朋友都把池鱼当成蒙一班的宠物区了。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尽情的发挥他们的想象与积极参加的兴趣,提供给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而我我对以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也更有信心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六

1.知道树荫是树的影子。

2.初步了解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电筒、图片,遮挡物。

1.欣赏理解故事《树荫》。

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树荫下面却很凉爽?(树荫是树的影子,是树遮挡了阳光形成的,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所以树荫下面很凉爽。)小熊想了什么办法不让树荫跑开?结果呢?为什么树荫还是跑开了?(太阳的位置一直在变化,所以树荫也一直在变化。)2.小实验:会动的影子以电筒做试验,幼儿观察。

拉上教室窗帘,使活动室的光线变暗。让一名幼儿手拿手电筒,让手电筒的光射到地上,教师拿一物体作为遮挡物,挡住部分的光。然后让该幼儿不断地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让大家观察该遮挡物的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请另一名幼儿用笔在地上画出影子的轮廓。在手电筒位置变化后,再请一名幼儿用笔在地上画出影子的轮廓。引导幼儿比较地上所画的影子。

3.带幼儿到户外找树荫。

观察树荫,说一说、体验凉爽的感觉。

:在活动区安排小实验"会动的影子",让幼儿继续自由探索。

故事:《树荫》。

火辣辣的太阳,凉凉爽爽的树荫。

小熊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

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呦,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

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走来,小熊问小狗,小狗说:"自己想想!"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

小熊拍拍脑袋:哦,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

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对着太阳挥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七

1、 理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表现的育种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机。

2、 借助幼儿用书上的图画以及教师的语言线索,建构诗歌。

3、 体验建构活动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件

一、采用提问的方式直切主题

1、师:春天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怎么啦?"(下小雨啦)引导幼儿回答。

2、师:春天的雨,我们叫做《春雨》,春雨会落到哪里?

幼儿回答,会落到。

二、播放课件,教师朗诵诗歌《春雨》

1、 教师完整朗诵诗歌《春雨》

2、 师:种子说了什么?梨树说了什么?麦苗说了什么?小朋友说了什么?

在幼儿欣赏过程中,老师采用等待方式暗示幼儿与老师一起讲述诗歌中"对话"部分,例如:下吧,下吧,我要xx。"

三、幼儿看课件,完整地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1、 师引导幼儿看图,教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幼儿念诗歌的后半句,如师念:滴答滴答,幼儿念:下小雨啦!

2、 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四、幼儿纺编诗歌

1、 师:除了种子、麦苗、梨树说要发芽、长大、开花,还有哪些植物会说这样的话呢?

2、 让幼儿纺编诗歌第五段

师:小朋友看见下雨,除了要种瓜,还要干什么呢?

让幼儿在完整的朗诵诗歌的基础上,纺编诗歌第五段。

本活动是以儿歌的形式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在念儿歌时有节奏感,能够对儿歌进行合理创编。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八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演演中理解动画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的能力。

2.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情感,感受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3.迁移经验,进行创造性讲述与表演!

活动准备:

1.剪辑好的动画片。

2.角色头饰,角色图片。

3.现实生活中照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播放动画片回顾。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昨天看的动画片吗?动画片里讲的是谁的故事?(红袋鼠、跳跳蛙、火帽子)它们去愿望岛干什么的呀?(摘愿望果)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2.出示愿望果。

师:“这是一颗神奇的愿望果,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那三个小伙伴有没有实现愿望呢?我们今天一起接着往下看。”

二、播放第一段动画片。

1.提问:

(1)红袋鼠它们遇到了谁?(小熊和熊妈妈)出示图片。

(2)小熊和熊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小熊生病了)。

(3)红袋鼠看到自己的孩子生病了,她的心情怎么样啊??(很难过,很着急)。

(4)红袋鼠它们看到小熊生病了,它们是怎样做的?(帮助小熊,把愿望果送给小熊吃)。

(5)小熊吃了愿望果后怎么样了?(病好了,能走路了)。

(6)熊妈妈现在的心情又怎么样了呢?(很高兴,很开心)她会对红袋鼠说什么?(谢谢你)。

2.再次观看动画片。

师:“红袋鼠看到熊妈妈是怎样问的?熊妈妈是怎样说的?红袋鼠又是怎样对小熊说的?”

3.带领幼儿学一学对话。

师:“你们想不想来做一做红袋鼠、小熊和熊妈妈呢!”

请两名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红袋鼠和小熊,老师做熊妈妈带着幼儿进行表演。(可多表演几次)。

三、播放第二段动画片。

1.师:“红袋鼠帮助了小熊后,三个小伙伴继续往前走,你猜它们会遇到谁呢?(请幼儿猜一猜)”

2.师:“我们一起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这次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你来告诉我。”

观看动画片问:这段动画片里讲的是什么?(请幼儿说一说)(边说边出示图片狗妈妈、小狗、跳跳蛙)师:”跳跳蛙它们遇到了小狗和狗妈妈,狗妈妈和熊妈妈一样,都很爱自己的宝宝,看到小狗生病了,也非常的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儿有一个好听的词,叫“发愁”。”

3.带领孩子学一学发愁这个词。

师:“是谁帮助了小狗,它是怎样说的?”(幼儿说一说)师:“跳跳蛙在送愿望果给小狗吃时,还说了一句好听的话呢!你听到了吗?”(再听一次这句话)请幼儿模仿动画片里话说一说。

4.师:“狗妈妈很感谢跳跳蛙,它对跳跳蛙说了什么?跳跳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四、播放第三段动画片(无声)。

1.师:“咦,好奇怪啊,这段动画片没有声音诶,你看懂了吗?”

请幼儿先和小伙伴说一说,你觉得这段讲得是什么事?

请个别幼儿上台说一说。

2.师:“小朋友刚才说得很好,那动画片里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听一听。”

3.观看有声动画片。

教师小结一下第三段的内容,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进行表演。(可多进行几次)师:记得要对小喜鹊说一句好听的话。

五、完整欣赏动画片。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自己也获得快乐。

六、迁移经验,创造性讲述。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九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事情。

2、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事情,并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各种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如:、海棉和木块、棉花和沙子、新的毛巾和旧的毛巾、厚的书和薄的书等等);铃鼓故事录音。

1、引入活动。

看工作,猜职业。

2、欣赏故事《两个邮递员》,理解故事内容。

(1)听完故事后,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分析、交流看法,懂得要根据处的特长去事情。

(3)说一说故事中出现了哪些相反的词语,并让幼儿学一学“低着头”和“仰着脸”的动作。

3、学习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1)集体游戏,(拍手歌,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找出游戏中相反的动作。

(2)出示儿歌:森林里,真热闹,动物们,起得早;

狐狸瘦,猪儿肥,骆驼高,羊儿矮;

猴子多,老虎少,大象大,松鼠小,

你来我去,真热闹,到发晚上就安静。

(3)请小朋友把儿歌中的反义词找出来,读一读。

4、玩“找相反”的游戏。

(1)通过用耳朵听一听,用手捏一捏、拎一拎,用眼睛仔细观察说出相对应的一对反义词。

(2)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已在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反义词。

5、互动游戏“说相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我说左,我说右……”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而《两个邮递员》这个故事里存在着一些反义词。通过本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并会一些简单的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色彩的美。

2.学习并理解词语:亲亲热热。

3.能根据所给的句式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1.蜡笔若干盒。

2.电教设备:电脑、课件。

一、谈话导题。

师:小朋友们看过魔术表演吗?你看过什么样的魔术表演?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几个魔术师,下面我们热烈欢迎魔术师。(出示一盒彩色蜡笔)。

二、欣赏诗歌。

1.猜猜这些魔术师会变什么呢?

2.欣赏课件一遍。

你看到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变出了什么?

3.老师示范朗读诗歌《魔术师》。

魔术师回到盒子房里是什么样的?(丰富词:亲亲热热)你喜欢和谁亲亲热热在一起呀?为什么呀?(请小朋友相互做亲亲热热的动作)。

4.看图谱完整地朗诵诗歌,并为儿歌取名字。

5.运用闯关游戏复习巩固儿歌。

三、仿编诗歌。

1.魔术师除了会变那些东西,还会变什么魔术?

2.除了这些蜡笔来做魔术师,还有哪些蜡笔也会来做魔术师呢?幼儿讨论创编。

3.学习朗诵新创编的儿歌。

四、画诗歌。

魔术师还会变什么呢?我们来画一画,再编一编,变出很多好听的诗歌来。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仿编诗歌,体会色彩的多变性。

附诗歌:

魔术师小小蜡笔,是几个调皮的魔术师。

红的会变太阳,黄的会变小鸡,蓝的会变大海,紫的会变葡萄,绿的会变草地,黑的会变墨镜,魔术师的魔术变完了,小小蜡笔又回到盒子房里,亲亲热热在一起。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一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乐于表达。

2、在拼拼说说中体验创作儿歌的乐趣。

1、ppt音乐。

2、人手一张拼图、垫子、小篓子。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去哪儿玩过了?看到些什么,心情怎样?

小结:旅行就是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

1、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打个招呼),小老鼠今天真高兴,因为它要去旅行呢!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跟着它快乐出发吧!

2、先后出示大象的局部图、完整图。

(1)咦!小老鼠在爬什么呢?看看这个还像什么?

幼儿玩游戏:小老鼠玩得真开心,我们也来学一学(一只手当老鼠,另一只手当“管子”)。

(2)这根管子到底是谁的呢?猜一猜?

(3)学说一句完整的儿歌。

吱吱、吱吱,爬管子喽,噢,原来是大象的长鼻子呀!

小老鼠真淘气,它把大象的鼻子当成了水管,玩得真开心,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3、分别出示大肥猪的局部、完整图。

(1)这次小老鼠在玩什么了?它像什么呢?

(2)这个山洞是谁身上的呀?

小老鼠玩得真高兴,谁能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儿歌来说一说。

可爱的小老鼠一边走,一边玩,还开心的说着儿歌呢!它还去了哪些地方呢?

1、出示四幅图。

引导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地方。

2、幼儿玩拼图。

要求: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幅拼图,拼好以后看一看、说一说。

3、交流发现。

请一组小朋友轮流说。

有不同想法的幼儿说一说。

1、看ppt完整讲出6幅图的内容。

2、师幼、幼幼对念。

3、与听课教师的互动。

在旅行的过程中,小老鼠和很多的小动物都成了好朋友,下次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二

1、让幼儿理解并运用“越……越……”的句式描述物体的变化,知道形成事物发展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每组一盒七巧板,彩笔一套。

一、组织幼儿。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教师击鼓,鼓声由重到轻,速度由快到慢。

2、组织幼儿练声,声音由高到低、速度由慢到快。

三、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式描述声音的变化。

2、启发幼儿用“越……越……”的句式描述声音的变化。

四、交代游戏的规则。

1、每人必须用“越……越……”的句式说话。

2、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述,不能重复别人的语句。

五、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幼儿主动运用“越……越……”的句式描述物体和现象的变化。回答正确的奖励一块七巧板。

2、根据幼儿的讲述将“越……越……”和“越来……越……”两种句式进行比较鼓励幼儿用“越……越……”来讲述。

六、竞赛活动:看谁说的多。

1、教师启发幼儿从大自然动植物和天气的变化、日常用品的变化、人体特征的变化等方面来思考。练习说话。

2、分组运用“越……越……”的句式创编语句,讲的好的又不重复别人的语句的幼儿奖励一块七巧板。

3、统计谁说的多,给予奖励。并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继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三

1、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中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四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们见面后的生动、可爱的形象。

2、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形象地表演儿歌。

3、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小狗,小鸭,娃娃的套手指卡纸教具各两个;

2、幼儿已有见面时打招呼方式的生活经验。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

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见了面是怎么做的吗?让我们竖起来小耳朵一起来听听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教师: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1)儿歌中两只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狗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3)那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呀?

3、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名。

三、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

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引导幼儿用好看的动作表演儿歌,再次熟悉儿歌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好看的动作把这首儿歌表现出来呢?

四、儿歌表演。

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儿歌。

(幼儿面对面进行表演)。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五

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大胆、自然地朗诵儿歌。

2、尝试用物体的特征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1、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明显特征。

2、物质准备:情境创设:蜡笔娃娃画展(蜡笔画作品若干)。图谱若干。

1、师带幼儿自由入室参观"蜡笔娃娃"画展。

2、个别提问:小蜡笔画了什么?有谁能说说小蜡笔画了什么,什么什么样?

1、师配乐完整朗诵儿歌。

师:小蜡笔画了什么?什么什么样了?

2、出示图谱,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师:哦,原来这首儿歌都是三个字、三个字,读起来可好听了。

3、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有表情的朗读儿歌。

1、师示范利用物体的明显特征来仿编儿歌。

2、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尝试仿编儿歌。

师:要求用句式:画xx,xx?

3、鼓励幼儿利用图谱分组合作,仿编儿歌,并大胆朗读。

4、师幼分享交流,体验仿编的乐趣。

在语言区投放图谱和实物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创编。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六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押韵的感觉。

2.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和月的概念,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儿歌:《我几岁》。

2.12月份的生日蛋糕图卡【附1】;纸张、画笔等美工材料。

请幼儿看“儿歌:《我几岁》”有没有发现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动作(五根指头排排站)。

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我几岁》”【附2】给幼儿听。

问问幼儿几岁。学念儿歌时,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大家一起念儿歌,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

问幼儿过生日时有没有许愿。邀请幼儿玩“生日许愿”的游戏:

——老师将制作好的1—12个月的生日蛋糕图卡贴在展示区的墙面上。

——请幼儿运用美工材料画一根代表自己生日的蜡烛,并试着在蜡烛上标出代表自己的'符号(亦可请老师帮忙写上姓名、生日)。

画好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日愿望,老师用简单的文字将幼儿的愿望记录在画有生日蜡烛的纸上。

请幼儿轮流将自己的“生日蜡烛”贴在蛋糕上,班上就有一面“生日许愿墙”了。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七

活动目标:

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

(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

(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

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

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

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六、幼儿仿编诗歌。

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

附诗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通用篇十八

1、知道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念儿歌。

2、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色彩美。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幼儿已有一定的调色经验。红、黄、蓝橡皮泥各一块。

一、回忆已有经验,演唱课题,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1、出示红、黄、蓝色橡皮泥各一块,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已有经验。

师:这些橡皮泥是什么颜色的?两种不同的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二、老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操作幼儿用书中的内容。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讲述幼儿画面内容。

2、具体交流,理解、讲述画面内容。

3、哪两种颜色混合之后变成了什么?画出来什么?(鼓励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三、老师示范朗读儿歌《彩笔世界》。

四、幼儿学念儿歌《彩笔世界》。

1、老师再次示范朗读儿歌。

2、幼儿学念儿歌2——3遍。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