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母亲的故事(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5:39:25 页码:13
2023年母亲的故事(汇总9篇)
2023-11-11 05:39:25    小编:ZTFB

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母亲的故事篇一

由于有着6年的舞蹈训练,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材生的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意外:“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当然,这也与韩庚以往练习的舞种截然不同大也关系,他表示,“我是学民族舞的,但一进去公司就要跳hithop和poping这种舞蹈,肌肉要一下一下的动,不同的舞蹈,肌肉动的位置又不同,挺复杂的。”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练习,韩庚坦言自己从来也不会觉得闷,而且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这是否是经理人公司的要求?韩庚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要求,因为出道之前就有编好的舞蹈,还有歌,都要练。那时经纪人也不在,只有编舞的老师和我们,所以就自己练习,要准备最完美、最好的演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他自豪地说:“那时候,a班就只有三个人,我、东海,还有恩赫。”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哪受伤。因为我很瘦,所以去健身。有一天我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我就跟经纪人说‘胳膊很疼,能不能去医院?’到了医院拍完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医生说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

母亲的故事篇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俗话都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在我心里,母亲的身影却永远没发生过任何改变。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身影永远是那样笔直和挺拔,无论岁月给她的面容刻下多少痕迹,在她脸上总能看到温暖的笑容和那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每当想起母亲,内心痛苦之余总让我充满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小时候总想,要是能永远能趴到母亲温暖的背上该多好啊!于是,我每次外出时总是耍赖,总是想趴到母亲那宽厚的背上,但是我在向母亲发出这样的信号时,内心不免生出一丝胆怯,生怕母亲的责骂。可是每次的要求之后,我总能得到满意的回应,母亲总是满脸笑容地满足我的要求。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实在是不懂事,母亲每天要干很多农活,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还要接受儿子这样赖皮的要求,也许母亲是在享受子女给予的天伦之乐,但在这天伦之乐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子女们的付出,母亲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时时刻刻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她顽皮淘气的儿女。

记得刚上小学入学报名的时候,由于我年龄小,达不到入学的要求,老师跟母亲说,让我下一个学年再来报名。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刻急了,脸上露出了不悦,可当着老师的面,我没敢直接表现出来,只是随手拉了拉母亲的衣襟,母亲立刻会了意,再次恳求老师把我收下。可老师的回答却很坚定:“政策就是这样,没关系,下一年来读也是一样的。”老师也委婉地安慰我:“小朋友,等你再长高一点再来,那样再来读书不是更好吗?”无奈之下,母亲只好牵着我回家了。其实我不是不明白老师说的道理,只是当时我有着一点小小的私心,因为平时和我一起玩耍的玩伴们都如愿地报上的名,他们上学去了,那我可怎么办呀?想到这些,我不禁急得流下了泪来。再想想,不行,我一定要上学,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就一直跟母亲讲“我要读书。”而母亲呢,却一直都在安慰我。回到家中想着我那些玩伴都上学去了,只剩下我一个,心里就十分难过,所以就整天的哭,只是哭。母亲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再次到学校里找老师说情,最后老师经不住母亲的软磨硬泡,同意让我到她班里试读,但前提条件是书要自己找,而且我家必须自己提供桌子和凳子。

就这样,我如愿地和我那些玩伴们一起走进了学校,看着母亲一手拎着小桌子,一手拎着小凳子,走在我前面高大、挺拔的`背影,我感觉母亲真伟大。

暑去寒来,我们姐弟三人在慢慢长大,在这成长过程中,母亲那勤劳的身影总是不断地在影响着我们,尤其是她那无论何时都笔直挺拔的身影和无论遇到任何事都时时绽开的笑脸。我们家其实也并不宽裕,我知道,母亲是用他的勤劳和父亲一起撑起了这个家。

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明白了母亲的辛劳。那是上三年级时的一天凌晨,那时天还没亮,大概凌晨五点多,正在甜美的梦乡中的我被几声“嗒嗒声”给吵醒了,我翻了个身,揉了揉惺忪的双眼,顺着虚掩着的房门往外一看,原来是母亲老早就起来在砍猪食,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即使坐在那里都是那样的笔直,我眼中朦胧了,鼻子中酸酸的。原来母亲每天都是这样的忙碌,起早贪黑地劳作,我明白了,那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姐弟三人啊!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明白父母的劳苦,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劳作时的一幕幕都还是那么清晰、历历在目。

母亲的那挺拔而勤劳的身躯不仅体现在她为了家、为了儿女上,还体现在她对儿女的支持上。在我高三毕业那年,我们家极其困难,房子破旧、围墙倒塌,急需重新修建房屋,而修建房屋已经花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还欠下了一些外债,而就在这时,我高三毕业考上了大学,在欣喜之余全家人都对我的学费发起愁来,当时我已经长大,明白家境的困难,自己想着要不就此放弃算了,也可以给家里减轻些负担,可自己却心有不甘,也就是在这时,又是母亲站了出来,把家里才收回来刚打下的谷子卖了,又腆着脸跟亲戚借了些钱,这样东拼西凑才勉强凑足了我第一年的学费。我知道母亲是顶着多大的压力支持自己的儿子,我也痛恨自己的无能,竟然不能为母亲分担一些压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母亲的故事篇三

孟母仉氏(或为李氏),是鲁国大夫党氏的女儿,很有贤德,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女性,居我国历史上三位伟大的母亲(孟母、徐母、岳母)之首。

孟子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这样一位母亲的教育。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孟子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为了光耀门楣,他抛妻别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但是,三年以后,一心盼望丈夫出人头地的孟母听到的是晴天霹雳的噩耗。失去了丈夫的孟母,并没有气馁,她从悲伤中昂起头来,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完成丈夫的未竟之业。

孟母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够在儿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按照阶段给予儿子不同程度的教育。

孟子名孟轲,出生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北25华里的凫村(今属于曲阜市)。《列女传》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游戏、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因此,孟轲与其他孩子就“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他们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决定搬家,毅然带孟轲迁居到远离墓地的庙户营村。庙户营村位于现在的邹城市西北部,当时,这里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这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逐渐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买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

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决定再一次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宫的旁边。这所学宫位于现在邹城南门崇教门外路东,是孔子之孙即子思设宫讲学的地方,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后来子思的学生在此授徒讲学。孟母想,孩子在学宫的附近居住,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长大以后读书也方便。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后来孟母把孟轲送入学宫,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

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同孟母三迁一样是母亲教子故事的典范。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难移,有时就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孟轲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对于孩子品格的成长同样十分看重,她的“杀豚不欺子”的故事至今让后人赞叹。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本来不是为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欺骗他呢?这不是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孟子娶妻以后,对自己的妻子不喜欢,认为她太过倨傲。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进了房间就脱衣纳凉,正巧孟子突然推门近来。看到妻子光着身子在房间里凉快,孟子异常生气,认为妻子行为放荡,不守礼节,当即就有了休妻的念头。孟母知道以后严厉斥责孟子说: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啊。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感自己过于鲁莽,也惭愧于自己没有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自此对妻子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万事礼为先”的做人道理,其识见令人敬仰。

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空前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在亲眼看着儿子成功的时刻,满怀着一个母亲成功的欢欣,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向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在山东邹城市北20里的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静穆庄严,时刻吸引着一代代景仰这位伟大母亲的人们。

母亲的故事篇四

安徒生《母亲的童话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她们有时会打你骂你,但这一切都是爱的举动。她们是恨铁不成钢啊!每次她们打完你骂完你,心里就特别的后悔,心就像刀割一样难受。这些都是我们造成的,但我们真是太不懂事了,太自私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声“妈妈,对不起!”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她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我的身上,我应该学会回报父母了。

就算世界上的人都不爱你了,但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爱着你,给予你浓厚的母爱。这个人有一个神圣又伟大的名字,她的名字就叫——妈妈。

母亲的故事篇五

也不知道她怎样了?应该在上面很好吧。

她大字不识一个,却倾家庭之所有供孩子们读书,我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八岁那年,顽皮固执的我死活不愿意进学校,不管谁劝都不行,她就用挑水的铜钩使劲的打我,可是倔强的我被打的发热了还是不愿意去,我现在再想,她当时是如何的绝望啊,才会使那么大的劲,最后还是奶奶拿了个漂亮的书包哄我说学校有好多弟弟妹妹可以在一起玩我才去了,晚上她给我洗澡,边洗边流泪,我问她为什么哭,她就念叨着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那么不听话,身上打的都是伤。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打过我。

她真的很漂亮,看她有时候沾沾自喜看着二十岁左右的相片,她问我漂亮吗,我笑着对她说:我们老师也挺漂亮的,可是你怎么那时候就镶两个银牙了啊,就这一点不好。她还骄傲的说,小孩子懂什么啊,然后把那头乌黑的头发梳个整齐,就自顾自忙去了。现在想想,她是如何会打扮自己啊,衣服鞋子全是自己做的,给全家做的鞋子好几年都穿不完,我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学的,字也不认识一个,她却能绣天下最美丽的花和蝴蝶,姐姐到现在还保留着一面准备在她结婚时候她送的一个自己绣的枕巾,有时候还拿出来在我面前显摆一下,其实她不知道,我们家也有保留好几个呢。

她是如此的爱着我们,只是为了能看看她被抱走的孩子,以至于在忍受不了对同父异母的姐姐思恋之情远嫁到外地,姐姐一直到现在都记得她的好,在那个年代,她只有把自己最疼的女儿送走才能让她活命,可是她又是如此的心疼啊,每次姐姐到我家,她总是拿出最好吃的,最新的衣服哄着她,跟我们说一定要对姐姐好,说姐姐是如何的苦命,可是她自己呢,在忍受第一个男人的背叛后她毫无顾忌的离开那个富足的.家庭,离开那个让她受辱的地方嫁给我那憨厚的父亲,小时候我们是在她的呵护下成长的,她看着我们,我还依稀记得夏日的晚上我们呼呼大睡的时候她在旁边摇着扇赶着蚊子唱着歌哄我们,那时候的她也是多么的甜蜜啊。

她太孝敬了,以至于在她去世近十年后,奶奶还在念叨她的好,说她如何如何没有和她翻过脸,没有吵过架,念叨她在的话我就不用这样遭罪了。是啊,她是如此的孝敬,以至于因为照顾病重的爷爷感染了了一种奇怪的病,整天发烧,头痛,免疫系统已经完全不起作用,那是在我八岁那年开始的,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如何熬过九年之久的,怕是对孩子对家庭的眷恋吧,等我读高中的时候了解她这个病想去调查一下的时候,医生告诉我说这种病最多只能支持两年,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医院的。她坚韧的让人心疼,看着她整天挂水打针,我们三个孩子围着她,弟弟妹妹还小,我怕她会突然离去,每次都是看着她坚强的呼吸着我们才敢睡去,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去看看她,可是每次她都能奇迹般的好一点,然后她继续去做家务,做农活,可是她知道吗,那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每次回老家,奶奶总是在我们跟前说她的孩子都大了,可是一点福也没有享到,是啊,她是如此的勤劳,如此的爱着我们,甚至小时候我不清楚他们那个年代有没有所谓的夫妻感情,我也不知道她和父亲有什么约定,在她去世后,父亲靠着粗糙的大手一个人坚忍的养活着我们,起早贪黑,甚至一直供我读书毕业,父亲不愿意提起她,只是有一次,过年在桌子旁,他说了句:少了个人。父亲眼红了,我没看过父亲流过泪,我们也不敢看他,那也是唯一的一次。

她是我心里永远的伤,我不愿意在任何人面前说她的事情,为什么她会那么早的离开我们,难道真的是她太累了吗?十六岁那年,我上初三,久为谋面的姐姐竟然从老家来找我,我当时预感大事不好,姐姐没多说什么,只是让我赶紧回家,也不说话,使劲的哭,到了家里,看到门外摆放的花圈,我竟软了下来,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进去的,只是呆呆的看着躺在那里的她,她真的离我而去了吗?可是她还那么漂亮啊,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依稀笑起来就看到的银牙,可是她为什么现在不笑了呢,是不是太累了,需要好好的休息了呢?我抚摸着她瘦削的脸颊,对着她说:你怎么了,怎么了啊。舅妈在旁边说,孩子,她最后一句话,就是大儿子为什么不来看我。我不想哭,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要哭出来,她教过我,男儿流血不流泪。可是我忍不住。哎,她就这样走了,带着对家的眷恋带着对孩子的呵护,就这样飘无生息的走了。

母亲的故事篇六

两个故事。

一个是我听来的。

外婆,母亲,婴儿,都坐在阳光融融的阳台上。是怎么出了疏忽,婴儿直坠下楼。小母亲大叫一声,情不自禁想扑出阳台外接住孩子——被人死死地抱住了。抱她的人,是孩子的`外婆。

她狂叫挣扎,嚎啕大哭:“你为什么要拦我,她是我的孩子呀。”

外婆也是满脸泪:“可是,你是我的孩子呀。”

一个是我亲眼看到的。

我在产科住院的时候,邻床的小宝宝一出世,就因为喝了一口羊水,进了nicu(新生儿急症病房),产妇倒还镇定,一边挂水一边问老公:“孩子额头上是不是有个胎记?是不是,是不是?”

产后第二天,她就咬牙下地,哆哆嗦嗦扶着墙一步一步向前挨,问小护士:“nicu几点探视?”

护士答:“不能探视,一天可以送两次奶。”

第三天,我听见她跟自己妈妈打电话,说着说着吵起来了:“我的孩子,你别管!”“啪”挂断了电话。

过了两个小时,还没到探视时间,她妈,一个瘦瘦小小的农村老太太轰隆隆冲进来了,带着哭腔,口音浓重,我只能依稀听出几个词:“冷。”电梯冷,走廊冷,女儿在坐月子,哪里都不能去。

女儿满眶是泪但是强忍:“我只看过她一眼!”

老太太说的什么,我这次完全听不懂,但我看到她枯瘦的手急急拍自己胸口,身体语言是:我替你看。

到后来,谁也没见着孩子,因为nicu真的真的,不能探视。

她后来跟我说:“都不知我妈怎么过来的。她刚来北京,也听不懂普通话,也不认字……”平时都是她老公开车接老太太过来的。

她们是母亲,而她们,是母亲的母亲。母亲们爱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她能理解她全部的痴,当孩子受到伤害,当心疼得不能放下,当确确实实血脉相连,但:你爱你的孩子,你不能伤害我的孩子。

这是母亲的母亲们,最曲折深沉的,爱。

母亲的故事篇七

徐庶是三国颖州(今河南许昌)人,字元直。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正值刘备孤军落难之际,兵不过千,城仅新野一座,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关平、周仓等人。徐庶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大展才华,在数月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振,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曹操的谋士程昱对曹操说:徐庶的才能比他程昱要高出10倍。但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战越勇时,他不得不激流勇退。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捭阖的较量场上,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失去了许多可令后人学习和效仿的用兵之法。而令人高兴的是,在徐庶辞别刘备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三顾茅庐”故事。

徐庶正施展才华的时候,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刘备?都是因为曹操的谋士程昱。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当曹操听谋士程昱说徐庶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时,就想纳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骗至许昌,请徐母写信召唤徐庶。没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晓大义的老人,徐母识破曹操的奸计,坚决不从。程昱就进一步献计,伪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个孝子,收到这封假信后,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徐庶临别刘备时,二人洒泪相别,徐庶指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玄德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徐庶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在那个时代,曹操名为汉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却能够区分奸伪,认为儿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见这位母亲的大德高义。

母亲的故事篇八

在刚刚开春这种乍暖还寒的日子里,今天却不同以往。太阳似乎忽然从清凉的天空苏醒过来,无情的照耀着大地,无聊透顶的我们——母亲、弟弟和我突然心血来潮,顶着头顶的太阳来到了“鸽子广场”。

我停住了脚步,用手遮住头顶的太阳,望望天空中不停的盘旋着的鸽子,再看看旁边的弟弟,他正伸着小手,张大嘴巴,痴痴地望着,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回头,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小路上却没见到母亲的影子。在原地等了好久,才看见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由远及近。唉,母亲刚上完夜班就带着我们出来玩,太不容易了。调皮的弟弟又撒开双腿向广场中央跑去,我不得不紧跟了上去。

母爱如一泓清泉,滋养了我们的心田;母爱如一支蜡烛,照亮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母爱如阳光,温暖了寒冷的冬天。

母亲的故事篇九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

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儿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着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一次,一个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