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3:18:32 页码:8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实用9篇)
2023-11-23 23:18:32    小编:ZTFB

时间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路。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一

2、外部流动人员:指租户单位员工、社会单位人员以及社会闲散人员等。

(一)内部单位人员。

1、严格执行本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和规定,新员工应聘需提供合法有效证件以及相应证明材料,本单位组织对其学习或工作履历进行审查。

2、员工离职或解聘人员,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办理相关手续,并报备本单位品质安全部(下称:安全管理部门)。

3、外委合同单位的员工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影印件,由其所在单位出具员工名录,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安全管理部门。

1、本单位安保人员应密切观察进出本辖区的人员、车辆等,需要进入办公楼等区域的外部人员,必须对其身份进行确定和登记。

2、公共区域停留的人员,特别是长时间逗留人员,应对其进行询问,了解其去向,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劝离或提供指引服务。

3、发现有外部人员在本管理区域发生事件,应迅速报告安全管理部门,采取得当的措施控制局面,有犯罪事实的应控制来人,立即报警。

4、外委保安管理部门应安排人员不定时对管理区域进行巡逻,加强对重点部位、死角部位的检查力度,对有施工任务的人员,严格管理杜绝非施工区逗留。

5、物业安保部门应通过技防设施加大对管理辖区的监控,仔细观察公共区域人员动向以及携物停留等情况,对发现的可以人员、物品等,在第一时间迅速传报派人现场确定。

6、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会议,研究、分析和布置工作,保障管理区域人员动态可控,防止发生伤害、失盗等情况。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二

第一条为规范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是指没有本市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暂住的人员。

已按照《广东省引进人才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的规定领取《广东省居住证》的人员,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规定。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依照本规定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国土房管、建设、交通、卫生、人口计生、工商、信息、城管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有关社会团体、外地人民政府驻穗机构,应当协助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雇用流动人员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对所雇用的流动人员的管理责任,做好所雇用的流动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六条本市依法保障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风俗习惯,禁止以任何方式侵犯流动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禁止侮辱、歧视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七条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平,权利与义务一致,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未经依法批准,任何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不得向流动人员收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或者附加任何义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流动人员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所需的'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

第九条持有本市行政区域暂住证(以下简称暂住证)的流动人员依照本规定在本市享有以下便利和公共服务:

(一)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年审手续;

(二)申请法律援助和社会团体的义工援助;

(四)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和参加有关考试;

(六)申报科技成果;

(七)使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八)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的条件申办本市的常住城镇居民户口;

(九)本市其他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便利和公共服务。

第十条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干涉或者侵害时,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对侵犯流动人员人身权、财产权、劳动权的行为,公安、劳动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和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受侵犯的流动人员。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指引。

第十一条与流动人员管理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布有关办事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标准、投诉方式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示范文本等,方便流动人员办事。

第十二条对本市作出突出贡献的流动人员,符合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表彰和奖励条件的,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流动人员的暂住登记和暂住证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做好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暂住证发放、信息采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员应当到暂住地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暂住登记。

暂住在宾馆、旅店、招待所的流动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住宿登记。住宿登记视同暂住登记。

第十五条拟在本市暂住30日以上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员,应当在办理暂住登记时申领暂住证。

来本市学习、探亲、旅游、度假、就医、考察、出差的人员可以不申领暂住证。

(一)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

(二)居住地址(包括原居住地址、现暂住地址或者拟暂住地址);

(三)就业情况;

(四)计划生育情况;

(五)随行的15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人数、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与本人关系等情况;

(六)暂住证内容变更情况;

(七)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领暂住证的申请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发放暂住证。

第十八条暂住证的有效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2年,并不得超过持证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的有效期限。

暂住证有效期期满后仍需暂住本市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向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申请续期;逾期后未续期的,暂住证失效。

第十九条暂住证实行统一编号。

暂住证的登记、发放和续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条流动人员的暂住地址和就业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日内到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暂住证变更登记。

暂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禁止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暂住证。

第二十二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扣押、收缴流动人员暂住证,但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除外。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在规定的管辖范围内查验流动人员暂住证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出示执法证件或者工作证。

第二十三条向没有暂住证的流动人员出租房屋时,出租人应当要求其立即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在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时,应当提供承租人暂住登记证明或者暂住证。

第二十四条已婚流动人员应当自到达本市居住之日起15日内,到本市居住地街、镇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交验婚育证明,接受计划生育管理。

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对交验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员,应当在其暂住证上添加计划生育验证信息,并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未交验婚育证明的,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携带7周岁以下儿童的流动人员,应当凭暂住证到现居住地街、镇卫生防疫机构登记,为儿童及时接受计划免疫。

本市托幼机构、小学在接收入托、入学儿童时,应当查验其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未接受或者未全程接受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应当在及时补种后方可入托、入学。

第二十六条不能出示暂住证的流动人员,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国土房管、教育等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子女入学等手续。

第二十七条流动人员在本市就业的,应当持有以下有效证件:

(一)身份证、暂住证;

(二)计划生育证明(未婚流动人员除外);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应当要求其提供暂住证;没有暂住证的,应当立即为其办理或者要求其立即办理。

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由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自录用流动人员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的,应当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收到备案申请的机构应当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流动人员暂住证复印件、已签订的劳动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验;符合要求的,应当立即为用人单位办理备案手续,并在15日内核发劳动用工备案凭证和《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录用流动人员的,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条件,依法保护流动人员合法权益。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资支付法律法规,遵守最低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流动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监控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

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为录用的流动人员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持《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停保或者转移手续,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停止用工备案手续。

第三十四条流动人员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或者从事特种作业的,应当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所录用流动人员的岗位培训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对录用的流动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

第三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认真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流动人员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流动人员进行进城务工教育,所需经费在流动人员管理经费中列支。

进城务工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安全生产、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第三十七条本市根据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对流动人员劳动就业实行宏观调控。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年终前对用人单位次年招用流动人员的数量、工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向社会公布。

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应当在每年年终前对用人单位次年招用流动人员的计划进行登记,并将登记情况报送所属区、县级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应当配合做好登记工作。

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其他省、市建立劳动力输出基地,定期通报本市的用工需求信息,开展电子化远程招工,为已登记招用流动人员计划的用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输送经输出地培训过的劳动力,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

第三十八条鼓励用人单位与其他省、市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招用有组织经培训的流动人员。

用人单位自行到其他省、市批量招用流动人员的,应当持营业执照副本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招工简章,注明招用数量和工种,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开具介绍信函。

第三十九条市、区、县级市公益性劳动力市场应当掌握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使用电子化网络及时为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信息,有计划地组织用人单位从其他省、市招用经过培训的紧缺劳动力,并对经批准成立的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依法开展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二)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三)向被录用的流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者抵押金;

(五)以招用流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四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建立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对流动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

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的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应当在全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上进行,并将所采集、生成的各类有关流动人员的信息传输到全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

第四十二条下列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报送流动人员信息:

(二)房屋出租人应当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时,提交承租人的身份资料;

(五)对居住在空置房、违章搭建的窝棚的流动人员,由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负责采集其基本情况,并告知当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建设进行处理。

前款所称基本情况指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一)至(五)项所规定的内容。

第四十三条居委会、村委会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发现本区域内流动人员未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应当督促其办理;拒不办理的,应当及时通知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处理。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掌握本物业管理区域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员居住情况,督促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并将相关信息报送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十四条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员情况,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或者有关组织和个人反映的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十五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可供免费查阅。查阅的场所和方式由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依照本规定另行制定。

流动人员查阅本人信息的,应当出示暂住证。流动人员认为对本人信息记录不实的,可以要求信息记录、传输单位更正。

除国家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外,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等组织和个人需要查询流动人员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一同到场,出示其暂住证后方可查询。

第四十六条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掌握流动人员信息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通过查询了解到流动人员信息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因泄密造成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有关流动人员暂住登记管理、房屋租赁、信息报送规定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四)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不按规定报告流动人员信息的,按每安排居住1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暂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关劳动用工管理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五)其他违反劳动用上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条违反本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由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三)其他违反计划生育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以及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损害、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违法收取费用或者附加义务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流动人员权益保障和服务管理职责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不按规定查验、扣押、收缴流动人员暂住证的;

(九)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侵害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五十二条除享受外交豁免权的人员外,需要在本市居住30日以上的外国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的权益保障、暂住登记、信息管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劳动用工等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市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四条本规定自20xx年8月18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以前本市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流动人员管理有不同规定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三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体系,维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推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人才资源顺畅有序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反映流动人员政治面貌、道德品行、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实绩、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流动人员参加机关公务员考录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办理政审考察、申报职称评审和核定社保待遇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主要包括: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四)自费出国(境)留学的高校毕业生及其他因私出国(境)人员的人事档案;

(五)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六)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五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主管部门为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包括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授权的单位。其他任何未经授权的单位不得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人事档案。

第七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提供以下服务:

(一)档案的接收、转递;

(二)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

(三)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四)为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提供档案查(借)阅服务;

(五)依据档案记载出具存档、经历、亲属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

(六)为相关单位提供入党、参军、录(聘)用、出国(境)等政审考察服务;

(七)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等。

跨地区就业创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管理。

第八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不得收取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参考保管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经费数额。

第十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保证工作力量,选配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作风正派的人员专职从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关键核心岗位应当选配中共党员。按照规定实行回避制度,从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激励保障。

第十一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认真执行国家档案管理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日常管理,推进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第十二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按规定接收符合条件的人事档案、学生档案,形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并以适当形式明晰与流动人员、存档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流动人员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社保卡等有效身份证件,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申请设立个人账户;存档单位工作人员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社保卡等有效身份证件及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申请设立单位集体账户。

存档单位注销集体账户时,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配合转递相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或调整为个人账户存档。

第十三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参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主要内容和分类,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整理、鉴别和归档工作。对合格的材料,应当准确分类,逐份编写目录,一般在2个月内归档。对不合格的材料,退回档案材料形成单位。

第十四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建设,建立符合流动人员职业发展特点的档案材料收集制度。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档案材料形成单位、流动人员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多方面收集反映流动人员政治面貌、工作经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职称、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入选重大人才工程、获得重大奖项、重要社会兼职及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分等相关材料。注重收集流动人员工作变动中形成的劳动合同、企业录用手续及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等材料。加强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联动,积极收集参加社会保险等相关信息材料。

流动人员及人事档案材料形成单位应当如实、规范填写相关材料,在材料形成1个月内主动向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移交。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属于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和信息,应当严格保密;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和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

第十六条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存放秩序,改进完善保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安全防灾标准。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档案馆建筑有关标准要求建设档案库房,强化库房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档案库房、阅档场所、整理场所、办公场所应当分开。

第十七条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全国共享”的原则,推进省级集中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与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运行平台对接,建立安全、便捷、共享、高效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应用体系。

第十八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参照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推进,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新技术应用,通过信息交互等方式不断拓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渠道,探索建立以政务数据为支撑的流动人员人事数字档案。

流动人员人事数字档案在利用、转递和保密等方面按照纸质档案相关要求管理。

第十九条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转递和服务利用工作,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加大服务信息公开力度,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便民化水平。

第二十条根据流动人员或存档单位申请,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开展档案的接收、转递服务:

(一)根据流动人员或存档单位申请,拟接收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向原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或原工作单位开具转档手续材料。

(二)原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或原工作单位接到转档手续材料后,应当按规定审核档案,对符合转递规定的,填写材料目录清单后严密包封,并填写档案转递通知单,于15个工作日内进行转递。

对不符合转递规定的,原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或原工作单位不得转出。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当通过机要通信、专人送取或邮政特快专递等给据邮件方式进行。对曾属于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军队文职人员人事档案的,应当通过机要通信或专人送取方式进行转递。严禁个人自带档案。

(四)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时实行告知承诺制。拟接收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对照材料目录清单认真审核甄别,对缺少关键材料的,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经本人作出书面知情说明、承诺补充材料后予以接收,或与原工作单位协商退回并补充材料;对缺少非关键材料的,应当采取先存后补方式予以接收,并督促指导流动人员补充相关缺失材料。

关键材料一般是指用于核定流动人员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等重要信息的材料。

(五)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管理服务机构或原工作单位。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开具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档手续材料,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人事档案转档手续材料具有相同的效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之间可直接办理转档手续。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材料,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流动人员死亡5年后,其人事档案按现行渠道移交或保管,对国家和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等人事档案按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第二十一条相关单位开展政审考察、选拔录(聘)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表彰奖励、因公出国(境)、社会保险、巡视巡察等工作需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提供查阅服务:

(一)查阅单位提交加盖公章的单位介绍信,申明查阅理由,如实填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申请表。

(二)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当2人以上,一般为中共党员。

(三)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程序和权限审批同意。

(四)查阅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查阅。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从严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本人、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二十二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一般不予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借阅的,借阅单位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在规定时限内归还。归还时,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认真核对档案材料。

第二十三条流动人员及其亲属因办理个人合法权益保障等事项申请开具相关证明,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可依据档案材料记载出具存档、经历、亲属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四条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党组织应当按有关规定为流动人才党员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服务。

第二十五条不断拓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标准和流程,推进服务规范化和精细化。探索为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畅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第二十六条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服务信息公开和政策宣传,及时更新辖区内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目录和办事清单,结合服务内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并通过门户网站、咨询服务热线、宣传手册等向社会公开。

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宣传解读,加大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重点单位的宣传力度,提高流动人员和用人单位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第二十七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科学利用机制,强化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加强流动人员数量、结构、分布、流向等数据统计分析和科学预测,为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提供决策参考,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整体效能。

第二十八条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制度,强化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窗口作风建设,落实档案管理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第二十九条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相关规定,遵守下列纪律:

(一)严禁篡改、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二)严禁擅自抽取、撤换、添加、涂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三)严禁擅自向外公开、泄露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

(四)严禁丢弃、销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五)严禁为不符合规定的人员新建、重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六)严禁违规转递、接收和查(借)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七)严禁出具虚假证明和政审材料;

(八)严禁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拒收或推诿符合规定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九)严禁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与其他经营性服务相挂钩;

(十)严禁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为载体的捆绑收费、隐形收费。

第三十条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和本规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违规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违规收取管理服务费等行为纳入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日常监管范围,完善举报投诉查处机制,主动公开举报投诉电话。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本规定,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和纪律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并视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四

1、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产,学习和掌握本职工作所需业务知识和技能,团结协作,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2、公司员工要服从部门领导的日常工作安排,听从指挥,不得无理取闹;要团结同志,搞好员工之间、班组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对不服从部门领导安排无理取闹人员或不能胜任工作者,公司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再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根据《潞安集团集体合同》,公司有权请示集团公司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3、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及交接班制度。科室作业时间:夏季执行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30,冬季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由于工作性质不同,生产业务部室跟班人员作息时间服从部门领导安排。

4、公司机关员工要严格遵守作业时间,严禁迟到、早退、脱岗。井下及地面岗位要害工种必须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工作时间内,严禁空岗、睡岗、脱岗、窜岗。机关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必须有单位负责人批准,部门领导由分管领导批准。

5、公司员工要杜绝在岗吃零食、干私活,在办公室闲谈、喧哗等现象,严禁携带小孩上岗,不妨碍他人工作。

6、公司机关员工上下班要做到一日四签到,由员工亲自签字,不准他人代签。

7、公司员工工作期间要实行文明用语,以矿为家,时刻维护企业形象。

8、公司员工要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执行工作任务时,遵守有关法令法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不赌博,不斗殴,不参与其它违法活动。

9、井下工作人员完成本班任务后方可升井,安全监察员、现场跟班队干必须与员工同上同下,科室管理人员下井时间不少于三个小时。

10、工作中严禁干私活,工作场所不得戏耍打闹,要害岗位严禁外人进入,因工作需要进入必须登记并签字。

11、严格执行“中午禁酒”制度,严禁酒后上岗,否则科室管理人员报公司纪委进行处理,基层队组人员报安监处进行处理。

12、工作期间,禁止上网聊天、打游戏,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各单位负责人是考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考勤表要如实填报、实事求是,不准弄虚作假。

2、各单位考勤工作要由专人负责,考勤人员要认真、准确、及时地反映每一位员工的出勤、休假情况。

3、各部室的考勤表必须由考勤员与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生效,并在每月月底前3日将当月考勤表及时报人力资源部。

1、因工作需要外出办事人员,要经部门负责人审批。

2、员工请事假半个月以内者,由本单位批准,超过半个月者,需经分管领导签字,报人力资源部批准,否则,按旷工处理。

3、工伤假:必须由单位或个人申请,医院出据诊断建议,经公司安全监察处认定审核后报人力资源部批准。

4、病假:必须出具医院诊断证明,并加盖医院公章,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报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方可生效。

5、婚、产假: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领导签字,计生办批准,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方可按规定休假。

6、丧假:出具相应证明,经工会劳保部批准,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方可按规定休假。

7、探亲假: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人力资源部档案组审核后,报工资组审批执行。

8、如遇特殊紧急情况可依规定办理补假手续。

1、未按规定时间报考勤的,罚单位负责人、考勤员一次各50元。如发现各单位考勤有漏报、错报、瞒报现象,扣罚第一责任人300元,填表人100元。

2、对员工迟到、早退者,发现一次罚款50元,月累计4次以上者,扣罚当月绩效工资。

3、串岗,在岗吃零食,干私活、上网聊天、打游戏,看与本岗位无关的书报,在岗闲谈、喧哗,妨碍他人工作,每次扣绩效工资50元。

4、井上、下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脱岗、睡岗,按《安全奖惩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5、酗酒上班者,发现一次扣绩效工资200元,并报纪委进行处理。

6、无故旷工一天者,扣罚100元,扣罚当月绩效工资。员工无故不上班或超假的按旷工处理。

7、员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公司将按规定上报集团公司予以除名,对连续旷工低于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低于30天,给予相应处分。

8、在6s考核中不合格员工,严格按潞矿劳字[2003]341号文件及潞矿劳字[2008]292号文件执行,具体考核由企业文化办监督执行。

1、人力部、矿办、党办、纪委和企管部不定时对地面、井下各单位劳动纪律进行巡查、抽查考核,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2、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劳动考勤制度,并加强日常考核,认真做好本单位内部劳动纪律的考核工作。

3、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劳动纪律意识,确保公司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同时也希望广大员工振奋精神,再接再励,为公司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五

一、各单位负责人一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实行安全工作领导负责制,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充分认识做好春节前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并做好交底,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二、春节前,各单位在建工程由项目经理带队认真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重要临时设施(如脚手架、临时吊挂、临时锚固、施工用电等)、大型机械(塔吊、吊车等、施工电梯)、防火防爆、防寒防冻、防盗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求各项目填写在建工程春节前安全检查情况汇报(附表1、),节前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重点部位要说明,措施落实情况,并于1月26日前报公司安全部。

三、严格执行春节前停工报告和春节后复工报告制度。春节前各停止施工的项目,必须履行停工报告手续。项目停工期间禁止任何人员进行施工活动。

新开工程要做好基础资料编制,加强对制度、标准、规程的学习,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施工方案、施工计划等资料的规范性,确保节后标准化开工。春节后各工程项目复工前,必须对所有施工人员重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考试和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留存现场备查),组织好人员体检、办理上岗证等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一次全面的复工前安全大检查,覆盖到所有工作面;所有施工项目必须对安全复工条件进行检查确认,符合安全复工条件的,履行复工报告手续后,方可开始施工。各项目应根据施工项目部复工时间,及时汇总“在建工程春节后复工安全检查情况统计表”(附表2),报送至公司安全部。

四、春节期间公司原则上不安排项目施工,要求各施工项目部1月25日前完成停工检查。各项目要落实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安排好节日值班。如有委托地方或其他单位值班、看护等工作的,一定要将具体措施、要求和联系方式交代清楚。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确保春节期间防火、防盗措施落实到位,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和生活安排。各单位于1月26日前汇总“在建工程春节期间值班安排统计表”(附表3),报送至公司安全部。

五、各项目要针对工程特点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做好高处作业、防火防盗、人员出行、交通运输等各项安全措施,教育职工做好探亲外出等交通安全工作,严禁酒后驾驶、违章驾驶,确保交通安全。

六、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救援管理和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全力维护电网安全运行。加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的报送管理,随时做好冬季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七、做好节日期间安全保卫、防火工作。各项目要加强节日期间巡查力度和频次,落实岗位值班制度,重点部位要制定有效的防火、防盗措施,确保安全。办公区域及宿舍区要彻底清理垃圾死角,尤其是宿舍区楼道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宿舍区要确保烟花爆竹燃放区安全、对停放车辆要留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加强用电管理,做到人走断电,加强用火、用气的管理,检查消防器材的配置,确保消防器材充足有效。

八、认真做好节日生产、值班工作。加强信息沟通,节日期间领导干部应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和生活安排。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严格值班纪律,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严格执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凡在节日期间遇有生产、安全、稳定、舆情等紧急重大突发事件,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及时上报值班室。

九、公司将对各单位春节前停工报告、春节后复工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六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市教委和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安全文明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校园流动人员管理制度如下:

1、对校园流动人员的责任部门是后勤总务部门,责任岗位是门卫。

2、一般情况下,不准外来人员进入校门,家人探望学生一般由门卫同志通知老师带学生出来到门外进行。

3、如上级部门、兄弟单位来访、家属来访等必须进入校门的外来人员,必须在门卫进行登记,出示证件证明后方可进入。出校门时把被访者签过名的出门单交给门卫后方可放行。

4、如遇重大活动,如家长会、会议等,必须在大会议室或某个教室等指定地点进行,不允许家长和外来人员进入其他教学区和其他场所。

5、一般不出租学校教室和场所给外来人员办班和举办会议等,如遇特殊情况,同样规定在指定场所进行,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其他场所。

6、经观察,对患有精神病等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外来人员,不管是教师家属还是其他人员,一律不准放入学校。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七

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我的工作体会就是把握好“六特性”、“八招法”:

首先要把握六个特性:条例上明确规定流动人口是指在本省居住的非本市区、县(市)户籍的人员。我们现在所称的流动人口主要就是指 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人员,以前也称为暂住人口。从我们天台流动人口的现实情况来看,全国各省份的人都有,主要来自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江西等地农村。主要从事建筑、保安、餐饮、家政服务、废品收购以及各类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流动人口分散居住在居民的简易出租房和建筑工地工棚内,条件简陋,环境较差,居住时间短,一般都在两年以下。从我们办理居住证的登记情况来看,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中专毕业生不多,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和非专业性工作,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平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当然从事特殊服务行业的除外。综上所述讲到的六个特性外,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流动性大。

以上的“六特性”,决定了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需要掌握和运用好八个招法:

当前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由于流动人口涉及面广,对于他们的日常管理,大家都认为是我们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的事,如果只凭我们流动人口管理所唱“独角戏”,无疑要受到很大的局限。我们必须与公安机关紧密联系,在辖区民-警的大力指导下开展工作,还涉及到如工商、民政、计生、劳动、城-管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有管理业务。但因我们国家的特殊体制,部门间彼此缺乏协调,没有形成合力,造成大家都在管、想管却没有管好,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这种特殊体制制约着我们的基层专管员就必须要重视居委会、村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一线作用,主动同他们进行工作联系和业务沟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让他们形成“几十双眼睛都来看,几十张嘴巴都来讲”的局面,真正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实做好。

另外,还要加强宣传力度,我们赤城街道流管所每月22日在人力市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宣传日活动,一方面进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进行宣传手册及计生用品的发放,通过这一活动,目前在流动人口中反响较好。

这是所说的“面”,是指抓流管局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做到人员上不挂空、内容上不漏项、时间上不间歇、效果上不走过场。切实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这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好。(流管局从成立至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有针对性的,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

突出抓好“点”上的工作,就是扑下身子,针对所管辖的村居(社区),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的工作,一定要细心做好信息采集,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本帐,做到对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有人管、日常管理有人抓,要通过抓这些“点”上的工作,推动面上工作的落实。

从近半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主动来登记办证的也有,单位主动配合做好登记工作的也有,但有些单位和人员不主动配合工作的也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不能一概定论,作为专管员对于所管辖的村居内主动配合登记办证的要进行宣扬,通过宣扬引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然而,我们如果只宣扬先进,不帮扶落后,就会出现“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效应,同样会影响整个辖区的整体水平。帮扶落后就是要耐心细致的做好说服工作,满腔热情地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象我们流管局今年慰问贫困流动人口家庭这一举措,在流动人口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认为当地政府是重视和尊重他们这些外来人员的,所以也会主动办理登记办证)。当然对于一些一直不肯配合工作的单位和个人,通过反复做工作还是不来登记办证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及时将情况汇总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当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出租房屋的管理。目前,在房屋出租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大漏洞,现在一个辖区到底有多少房屋出租,有多少流动人口,我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个数据准确地说出来,很多时候去查流动人口,别人不愿意开门就不开,有些逃犯说不定就聚集在这里,现在的情况真的很无奈。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制约房屋出租人,要想办法让房屋出租人自动到流动人口管理所登记,留下联系方式确实也很难。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特殊性,就必然会失去工作的针对性。(这次出租房屋大排查工作实际就是针对上述的共性问题,我们如何来做好对出租房屋的管理)

务实是我们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现在我们发现平时工作中,一些专管员对村居的工作,只知道我做过了,我来过了,没有深入下去,要知道流动人口的本质特征是流动性大,如果我们不实实在在地深入下去,只注重表面上的东西,今天你到那里去催办登记了,明天可能那里的人员又发生变化了。这点我想在这几次市局的抽查考核中体会较深,有时用“防不胜防”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充分说明了做好我们这项工作的及时性、不确定性及反复性。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行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实时采集和信息共享,采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等多元化服务管理模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及时地对信息进行更新,了解流动情况,提高网络化管理意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不失控”。而“虚”的.东西只能蒙混一时,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经得起检查和考核的。

随着 外来流动人口的 流入,这一特殊群体为 我县 城市建设和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推动我县经济的发展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是积极促进作用:填补是本地劳动力的不足;降低企业单位劳动成本;拉动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流动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就 给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这些问题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而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是可以解决的。要实现既有利于发展,又维护好社会治安,对于人口的流动,既不能禁止,又不能放任自流 。所以我们有些同志的 工作思路有些狭隘,对于流动人口管理,总希望减少流动、限制流动、最好不流动,这实际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职业心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一味的清退外来的流动人口,也不利于社会治安的好转,犯罪分子只要有犯罪动机,不管他是在这个城市,还是在那个农村,都有犯罪的可能,把犯罪分子从这个城市赶离,只不过是让其在异地犯罪罢了。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还不够深入,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为了应付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把绝大部分专管员投入到立竿见影的硬任务中去,而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软任务”自然就缺乏有效的投入,以致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繁忙时不要”的局面,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没有真正下大功夫,下大力气,从而出现对外来的流动人口管理不得力的现象。其次,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窄。有的外来的流动人口已经在一个地方暂住了很长时间,竟然不知道要办理暂住证(居住证),有的不知道应该到什么部门和机关去办理。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净化所属村居“小环境”,才能力促优化辖区“大气候”,为建设“平安天台”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行以公安机关、流管局、流管所、流管站“一体化”的服务管理格局,是当前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家庭及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对流动在外的人口也是如此。流动人口有自发性流动的特点,在他们以地缘结合的流动群体中一般都有其自发的组织者,我们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应当充分重视并注意引导这些领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对这些组织者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并发挥起个人威信的正面效应,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风俗和关系趋强化其内部的管理,形成“亲帮亲、友帮友、同乡帮同乡”的风险防范机制。这样,既给我们节约了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又避免了本地人管外地人的产生的矛盾冲突,弱化对流管所的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在这些外来人口中物建一些治安耳目,由他们为我们公安机关提供大量的第一手动态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向。我们在借助“外界”力量的同时,加强发挥“内在”作用,我们社区、村居中还有一些以前的外来人口协管员,他们是愿意帮我们做这项工作 (比如:小商品市场门口的老杨)

当前在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些专管员突击工作做得可以,但不能持之以恒。常常是上级不强调不认真做,任务不下达不好好做,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我们要当成日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长流水、不断线。这里讲的突击抓,也就是要同公安机关一起,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清查,特别是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外来流动人口是在动态状态下进行流动,但在动态下的流动中又有相对稳定的一面,那就是“住”。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流动人口往往选择出租房屋作为自己的落脚点,出租房屋为外来人口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外来人有的流动人口利用租赁来的房屋制假售假,有的进行卖淫嫖娼,有的进行盗窃销赃。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抓获的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的漏网前居住在出租房屋里。因此,管理好出租房屋是管理好流动人口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流动人口犯罪的综合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从源头上掌握和控制好流动人口。对外来人员可能落脚的出租房屋严格管理。专管员应根据要求清查出租房屋,会同辖区民-警对出租房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其次,要加强对出租房屋主的管理,坚持“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同出租房屋主签订治安责任书,明确其治安责任;严格奖惩制度,对于遵纪守法的出租房屋主要给予表彰鼓励,对于违法或知情不报,不履行义务的出租房屋主要加大处罚力度。(这点主要是公安机关的事)

总之,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与在座的每一位专管员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做好这项工作也不是凭听几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我们专管员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和积累创新。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 ***** 公司员工(不含董事长、董事、总裁)。

目的

为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规范人员流动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人员流动的内涵

人员流动是指具有人力资源存量的人员,其工作地域(工作地)、工作岗位、工作关系发生变化的人事活动,合理的人员流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

人员流动的类型

人员流动从范围来分,可分为国际流动和国内流动。国内流动分为企业之间的流动和企业内部流动。企业层次的流动包括流入、流出和内部流动三种形式。

人员流入管理包括:人员入职、任命、转正的管理。

入职管理范畴

人力资源部门接到《新员工录用报到核批单》,即进入入职管理。

入职手续办理

1 、发布《入职通知》

2 、报到面谈(省略)

3 、入职资料填写及签署(省略)

4 、入职资料验收与审查(省略)

5 、 背景调查(省略)

6 、入职资料、物品申领(省略)

入职介绍(省略)

入职培训(省略)

入职试用(省略)

档案管理

任命的含义

这里所指的是人事任命,即因为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对指定人员赋予职务、职责及权利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通常以书面形式公布。

任命的原则

1 、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

2 、时效性原则;

3 、激励原则。

任命权限(省略)

任命流程(省略)

转正的含义

转正是相对试用而言的,是指员工经过新的环境、岗位、工作等方面的适应和熟知,在心态上已趋向稳定,在能力上趋向快速提升时,由非正式成员变成正式成员的一种人事关系变化。

转正的对象

主要对试用期的员工以及岗位异动的员工。

员工试用期限

1 、新入职的员工一般试用期为 1 个月,经理级或以上为 3 个月;

2 、岗位异动的员工,试用期为 1~3 个月。

员工转正条件(省略)

员工提前转正条件(省略)

转正申请(省略)

转正考核(省略)

人员内部流动管理包括:人员晋升、竞聘、平调、轮岗、降职的管理。

内部流动的意义:

1 、满足企业调整组织结构的需要;

2 、使公司职业渠道保持畅通;

3 、使员工获得不同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4 、满足员工工作、生活和家庭等客观需求;

5 、是处理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等劳动关系冲突的有效方法。

晋升的含义

晋升是指员工在组织中,由低能级岗位向更高能级岗位流动或者同一岗位中,由低级别向更高级别流动的过程。

晋升的作用

晋升是一种承认员工忠诚度、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开发员工能力的重要方法,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减少外聘新员工所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一定的时间和管理成本;

2 、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4 、有利于保持企业文化及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晋升的原则

1 、综合考评原则:以综合能力为依据,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 、规范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晋升的权限

1 、主管级以下人员的晋升由用人部门提出申请,人力资源部审核;

2 、主管级及以上人员的晋升由用人部门提出申请,人力资源部审核,公司审批。

晋升的种类(省略)

晋升的方向(省略)

晋升标准

1 、晋升标准是衡量员工是否达到晋升要求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绩效,从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对申请人进行考察;

(2)工作态度,评价申请人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 3 )工作能力,结合考察申请人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和技能;

( 4 )学习成绩,考察申请人参与岗位培训、职业发展训练情况及所修学分;

( 5 )品行,从个人的诚实性、勤勉性、容忍性、合作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 6 )资历,申请人的工作年限和各种经历。

晋升流程(省略)

竞聘的定义

竞聘是对于空缺岗位,公司优先考虑内部招募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是晋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鼓励员工自我增值,自我提升,发掘自身潜力有效方式。

竞聘的原则

1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 、竞争与择优相结合原则;

3 、员工申请和岗位需要相结合原则;

4 、人、事、岗相匹配原则;

5 、双向选择原则。

竞聘的方式(省略)

竞聘的程序(省略)

平调的含义

平调是指员工在岗位能级、工作强度等相当的岗位之间的调动。

平调的种类

1 、部门内部调动:因工作需要或员工个人申请,在同一部门内的岗位调动;

2 、跨部门调动:因工作需要或员工本人申请,在不同职系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岗位调动;

平调的权限(省略)

平调的流程(省略)

轮岗的含义

岗位轮换是指员工轮流在公司各个部门或不同类型岗位工作的一种流动方式。是一种防止因为工作单调和精神疲劳所产生的效率低下的问题,防止对公司有价值的员工的流失,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有效方法。

轮岗的作用

2 、新的工作或岗位能重新唤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士气、工作效率;

4 、增强员工就业安全性、广阔性;

6 、对有害或身心影响的工作岗位实行轮换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职业伤害和各种职业病的发生率。

轮岗的权限(省略)

轮岗的期限(省略)

轮岗的流程(省略)

降职的含义

降职是员工由现有工作岗位向更低级别工作岗位移动的过程。

降职的原因

1 、员工因为综合素质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并经培训仍无法提升技能;

2 、员工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在短期时间内改善心态或客观原因;

3 、因为公司管理层级调整或裁减一些岗位,原所在岗位人员不能继续留任;

4 、因为工作严重过错,需给予惩戒性处罚。

降职注意事项

1 、采取降职必须有理有据,合情合法,以避免劳动纠纷;

2 、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应做好负面情绪疏导;

3 、减少降职对员工可能造成的精神创伤 ;

4 、健全新任岗位试用期考核免职制;

5 、维护当事人的自尊;

6 、做好人才储备和资料管理。

降职权限(省略)

降职流程(省略)

人员流出管理包括:辞职、自动离职、劝退的管理。

辞职申请(省略)

辞职流程(省略)

自动离职的含义

未办理离职手续或擅自离开公司(或岗位)的即为自动离职。

员工出现下列情况视作自动离职(省略)

1 、自动离职者一律不予结算工资,并从自动离职日起停止享有一切福利待遇;

2 、公司有权追究自动离职者对公司或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若有携款潜逃,将另追究其法律责任。

员工出现下列情况,公司可直接劝退(省)。

劝退流程(省略)

人员辞职率

2 、公司各级领导必须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及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减少人员辞职率;

人员流动率

2 、人员工流出率 = 某时期内人员流出公司(部门)的总数 / 同期的员工平均人数﹡ 100% ,可作为人员管理稳定性的参考数据之一。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八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保障外来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外来流动人员(以下简称外来人员),是指进入本市,无本市常住户籍的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员。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外来人员的管理。

台湾省,香港、澳门地区的居民进入本市的,适用国家和本市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本市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外来人员的有序流动。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管辖区域内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安、劳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是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设立外来人员管理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外来人员管理工作。

第七条 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八条 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外来人员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尊重社会公德。

第二章 暂住管理

第九条 进入本市的外来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暂住地的公安派出机构办理暂住登记,其中住宿旅馆的,住宿登记视作暂住登记。

外来人员需要在本市从事务工、经商活动的,应当向暂住地的公安派出机构申领《上海市外来人员暂住证》(以下简称暂住证),公安派出机构应当及时审查,符合下列发证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十日内发给暂住证:

(一)持有本人居民身份证;

(二)在本市有合法的居住场所;

(三)有正当的务工、经商理由。

禁止涂改、转借、买卖、伪造暂住证。

第十条 暂住登记的有效期为三个月,暂住证的有效期为二年。

暂住登记或者暂住证有效期满需要在本市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向原登记或者发证机构办理延期或者换证手续。

第十一条 暂住证遗失或者暂住证登记项目需要变更的,应当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办或者办理变更手续,有效期满离开本市的,应当缴还暂住证。

第三章 租赁房屋管理

第十二条 向外来人员出租的居住或者非居住用房,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房屋土地、规划、治安、卫生、环境保护等管理的规定。

出租的居住用房应当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

第十三条 房屋租赁,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在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租赁房屋所在地的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或者受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委托的机构登记备案。

第十四条 向外来人员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房屋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机构申领《房屋租赁治安许可证》;

(四)依法纳税;

(五)发现承租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六)遵守房屋租赁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承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承租房屋时,向出租人出示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二)不得承租不具有《房屋租赁治安许可证》的房屋;

(三)不得擅自将承租的房屋转租、转借他人;

(四)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用途,不得利用承租的房屋违章搭建。

禁止利用承租的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四章 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六条 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员自取得暂住证之日起,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暂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者街道医院进行卫生防疫健康检查;检查合格的,由乡、镇卫生院或者街道医院在暂住证上加盖健康检查合格章;发现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的,医疗单位应当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并通知其暂住地的区、县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处理。

第十七条 未接受或者未全程接受国家规定免疫接种的六周岁以下的外来人员,由其监护人带领到暂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者街道医院接受免疫接种。

第十八条 外来人员应当遵守其常住户籍所在地的计划生育规定,需要在本市分娩的,应当持有关证明、证件向暂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申领外来人员生育联系卡。

外来人员中务工、经商的育龄妇女,应当自取得暂住证之日起十五日内,持有关证明、证件向暂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在暂住证上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

第五章 务工经商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劳动、工商行政、建设、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实施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总量控制规划。

第二十条 外来人员在本市务工、经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法定的务工、经商年龄;

(二)持有加盖健康检查合格章、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的暂住证;

(三)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一条 外来人员在本市务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申领《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

(一)有用工单位的.,通过用工单位向本市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申领;

(二)从事家庭劳务的,向暂住地的区、县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受区、县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领。

未取得《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的,不得在本市务工。

《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的发放与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二条 单位使用外来人员,应当经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按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办理用工手续。

单位使用的外来人员,应当到指定的外来人员劳动力市场,通过外省市驻沪劳务中介服务机构招收,但经批准直接到外省市招收的除外。

禁止擅自招用外来人员。

第二十三条 外来人员劳动力市场由市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置。

需要在外来人员劳动力市场从事劳务中介活动的,应当经市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其他有关手续。禁止在外来人员劳动力市场外为单位从事劳务中介活动。

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外来人员劳动力市场的劳动监察。

第二十四条 在本市承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具有资质等级的外省市单位及其人员和在本市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外来人员的务工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 外来人员在本市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经营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或者临时营业执照,并向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其中依法需要取得许可证明的,还应当办理许可手续。

第二十六条 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员和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缴纳有关费用。缴纳费用的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 地区管理

第二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会同区、县有关部门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卫生防疫、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和从事家庭劳务的指导、管理工作。

单位的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应当接受所在地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八条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集贸市场、服务业、废旧物品收购业以及租赁房屋的外来人员管理,对外来人员擅自占地、占路、违章搭建、设摊和堆物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九条 对流浪街头乞讨、露宿街头生活无着或者无正常居所又无正当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由有关部门依照《上海市收容遣送管理条例》予以收容遣送。

第三十条 水上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水域上的外来人员及其船舶的管理,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违法违章行为。

第七章 外来人员权益保障

第三十一条 外来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侮辱、歧视外来人员。

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依法维护。

第三十二条 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与劳务输出机构签订劳务合同或者与外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外来人员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依法保障其获得劳动报酬、医疗和休息的权利。

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依法做好外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外来人员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和医疗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工伤事故医疗费用和做好善后工作。

第三十三条 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职业技术、劳动安全、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持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子女中的学龄儿童入学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四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将外来人员中无监护人的流浪少年儿童送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采取保护性的教育措施,适时依法遣送。

第三十五条 公安、劳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并指导有关单位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制、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预防伤亡事故、职业病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外来人员申办有关证照,符合规定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及时办理,不得拖延。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由房屋土地、规划、公安、卫生、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检查手续,并可以处以一百元罚款;逾期不补办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并处以每人一百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退,并按每使用一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市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四)项、第二十五条以及本条例有关工商、税务其他管理规定的,由工商、税务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秉公执法。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处罚。

当事人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的单位,包括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本条例所称的务工,包括从事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劳务活动。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市以往有关外来人员管理的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以本条例为准。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本市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和《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外来流动人员(以下简称外来人员),是指进入本市而无本市常住户口的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员。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政府职责)

外来人员计划生育工作,以现居住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为主进行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计生委)是本市外来人员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县计生委)负责本辖区外来人员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

公安、劳动、工商、卫生、房屋土地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禁止无计划生育)

外来人员在本市生育,应当遵守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计划生育规定。

禁止无计划生育。

第七条(计划生育证明)

外来人员育龄妇女在本市居住期间,应当携带本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

第八条(计划生育验证)

外来人员中务工、经商的育龄妇女,应当自取得《上海市外来人员暂住证》(以下简称暂住证)之日起15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计划生育验证手续。

外来人员中非务工、经商的育龄妇女,应当自取得上海市外来人员暂住登记证明(以下简称暂住证明)之日起15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明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计划生育验证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受申请之日起3日内,对有关申请进行审查。对合格者,在其暂住证或者暂住证明上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

持有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的暂住证者,应当每年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复验1次。逾期不复验或者复验不合格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提请工商、劳动等行政管理部门收回其营业执照、就业证。

第九条(前置条件)

外来人员中务工、经商的育龄妇女在本市申领营业执照、就业证时,工商、劳动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查验其暂住证,对没有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的,不予审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外来人员中取得营业执照的育龄妇女,在进行年度验证时,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复验合格证明。

外来人员在本市申领蓝印户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规定。对违反国家计划生育规定的外来人员,不予办理蓝印户口。

第十条(生育联系卡)

外来人员妇女拟在本市生育的,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计划生育证件,到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领《上海市外来人员妇女生育联系卡》(以下简称《生育联系卡》)。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查验其证件后,应当发给《生育联系卡》,并在10日内书面通知所属乡(镇)卫生院或者街道医院。

拟在本市生育的外来人员妇女,凭《生育联系卡》到本市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

第十一条(登记与通报)

本市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外来人员孕产妇分娩,应当检查其《生育联系卡》、居民身份证和暂住证(或者暂住证明);对没有《生育联系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填写《医院通报单》。

医疗保健机构对前来分娩的外来人员孕产妇应当进行登记,并在其分娩后15日内将《生育联系卡》或者《医院通报单》交医院所在地的区、县计生委。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将本地区外来人员妇女的生育情况向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

第十二条(宣传教育)

市和区、县计生委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为外来人员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等服务。

第十三条(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外来人员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应当根据常住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定期将本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常住户口所在地。

第十四条(使用计划生育证件的禁止行为)

禁止转让、伪造、买卖、涂改计划生育证件。

第十五条(避孕药具)

外来人员可以凭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的暂住证或者暂住证明,按照下列规定领取避孕药具:

(一)有单位或者雇主的,向单位或者雇主领取。

(二)无单位或者雇主的,向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领取。

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应当保证对外来人员的避孕药具供应。

第十六条(节育手术费)

外来人员进行节育手术,有单位或者雇主的,其节育手术费由单位或者雇主负担;无单位或者雇主的,其节育手术费向本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销。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雇主的义务)

用人单位、雇主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对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对外来人员妇女生育情况进行登记。

(三)为外来人员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手术费。

(四)接受并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外来人员计划生育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禁止使用无计划生育证件的外来人员育龄妇女。

第十八条(户主、房屋出租人的义务)

为外来人员育龄妇女提供住宿的户主或者房屋出租人,应当要求外来人员育龄妇女出示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的暂住证或者暂住证明。

发现外来人员育龄妇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户主或者房屋出租人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一)暂住证或者暂住证明未加盖计划生育验证合格章的。

(二)怀孕或者生育的。

第十九条(奖励)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和区、县计生委对在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法律 责任)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的,按照《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予以处理。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或者第十条第一款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或者复验,并可处以5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补办或者不复验的,加倍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对用人单位或者雇主每使用1人按照500元处以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的,对为外来人员育龄妇女提供住宿的户主或者房屋出租人处以100元至1000元罚款。

农场范围内违反本规定的,由农场所在地的区、县计生委按前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市或者区、县计生委认为必要时,可以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作出处罚。

第二十一条(扣款措施)

对外来人员无计划怀孕的,可以由外来人员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区、县计生委自其怀孕之月起,按照规定采取暂时性扣款措施。经教育采取补救措施者,所扣之款全额退还。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所扣之款作为计划外生育费处理。具体办法由市计生委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处罚程序)

市或者区、县计生委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出行政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款,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罚款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二十三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区、县计生委、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委员会申请复议。当事人对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 院起诉。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妨碍职务的处理)

拒绝、阻碍市和区、县计生委、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行政管理人员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执法者违法行为的追究)

市和区、县计生委、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执行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应用解释)

市计生委可以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二十七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9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如何写篇九

本篇,为的是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包含总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欢迎访问本站,零二七范文大全)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

调档函。

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欢迎访问本站,零二七范文大全)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规章制度。

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4、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一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文从是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包含总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入手,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