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6:41:23 页码:14
2023年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优秀13篇)
2023-11-23 06:41:23    小编:ZTFB

领导力是指个人具有影响和激励他人的能力,良好的领导力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整体把握能力,将过去的经验进行全面梳理。"以下是一些科技创新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一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现在社会激烈竞争,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同时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个性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设计这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进步。

【选择该主题的原因】。

针对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现状,我选择这个课题,主要想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掌握认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战胜挫折的毅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挫折的概念,产生挫折的原因和战胜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挫折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充分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

2、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有战胜挫折的决心。

3、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手段先进,形式生动活泼,我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电教手段,视频的插入充分体现了电教法和直观教学法。整个过程通过引导法,分析法,对话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并且运用了游戏体验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此外我还通过表格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的挫折和当时的心情,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说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法提出所遇到的困难并解决问题、战胜挫折,体验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挫折的含义和受挫心情,为下面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探索战胜挫折的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名人励志视频联系到自身,很好的运用了迁移法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和勇气。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主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下面我就来具体谈谈:

一、热身游戏,体验挫折。

本主题的设计主要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为寻找方法做好铺垫。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活动。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夹豆”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挫折,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一种轻松、开放、安全的氛围。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没有“常胜将军”,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为心情掌舵”。

二、联系实际,挫折自查。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主要设计了三个小的活动,让学生查找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想一想:首先引出什么是挫折,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简单的定义。

2、忆一忆:引导学生使用鼻息放松法,很好的吐露心声,并通过填写挫折卡,自查实际生活中的挫折,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在舒缓的氛围中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说出心里话,从而更好地对自身挫折进行自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可能产生挫折的几个方面:比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并相机进行板书。

通过放松练习及回忆,在轻松的环境中使学生很好的重现自己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有挫折可说,有挫折想说,说自己的真心话。为下面的辅导活动作好铺垫。

3、画一画:在放松、回忆和诉说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经历的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挫折的心情,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释放,同时也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三、解开心结,战胜挫折。

本主题主要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寻找打开心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自身问题,其中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总结方法: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以身边有代表性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目标,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板书有效的干预方法。

2.方法训练营:在体验、感知战胜挫折方法之后,学生的情感由此及彼,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同时有效解决自身问题。

四、乘风破浪,驶向彼岸。

在这个主题中,主要通过励志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前进。

1、播放视频。

舞蹈《牵手》视频中,展现的是一对残疾人舞蹈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毅力演绎了一段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理想,为志向奋斗终生的感人故事。

2、名人引领。

3、交流座右铭。

在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以后,我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座右铭,在耳熟能详的歌曲《水手》的氛围中,学生更加明确:要想度过“挫折”这条河流,往往需要乘上“自强不息”、“执著”这条小船才能逆流而上,顺利度过。

总之,本节课我力争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方法,并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难题。农民会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青少年也可能会在学习成绩、升学考试、同学关系、身体健康等问题上遇到挫折。面对这些挫折,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是怎样对待的呢,课后请你对他们进行采访,并完成下列采访卡:

你采访的对象:

他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折:。

经历挫折后的表现:

写出采访心得:

【预期效果】: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积极主动的发现自身问题,并通过总结方法,很好的解决自身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悦纳中成长。同时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参与,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并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设计这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进步。

【板书设计】:

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为心情掌舵。

学习。

生活。

人际交往。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二

自从上高中之后,繁重的作业与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我再也没有童年那么自由安详的时光了。

顶不住学习压力的我,竟想到了一个好地方,我试探着问爸妈:“回趟老家,如何?”,爸妈答应了。回到老家,爸妈和爷爷奶奶需要去走访亲戚,于是把做饭的任务交给了我,爷爷补充了一句:“二老姨给我们的一袋新米在灶台旁,拿去煮粥。”一向都没有做过饭的我有些手忙脚乱,房子里被我弄得“云雾缭绕”,像仙境一般。阳光被切成一小束一小束,温柔地洒在我的脸上,如丝绸一般柔软。锅中的水与米正打得火热,米虽被一次一次的抛起,但仍不服输的继续战斗,无法劝架的我无奈地盖上了锅盖。

我搬来了一只咔咔作响的竹椅,拿了一本喜欢的书,借着夕阳散落的光在厨房门口看起书来。不知何时听到瓦片上有一阵轻微的震响,我抬头一望,是一只黄色的猫蹲在屋檐上机警地看着我。它见我没有反应,便跳下,找了一个有亮光的角落蹲着。它用爪子挠挠秀气的脸,好像在美美地打扮自己,接着又捋了捋自己那丝绸般柔软的毛,卷成一团睡了。不知谁家的狗不时叫了几声,鸡也跟着咯咯咯地回应了几声,但终究恢复了宁静。抬眼望去,院子中央荷缸中不知何时生长出一片荷叶,静静地立在淤泥中,夕阳照射在荷叶上,像是翠玉镶上了金边,令人心生怜爱。

只听见突突的声音,是锅里粘稠的泡泡顶起了锅盖,我解开锅盖,只见米和水已经完全融合,米不再像活泼的女孩般跳跃着,而像雍容稳重的贵妇缓缓转着身子。一股新米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赶紧抄起勺子舀了一碗,我要先吃为快啊!猫似乎睡醒了,又似乎在梦中,呆呆的看着我。我从桌上夹了半条鱼扔给它,它优雅地走到食物旁,品尝了起来。我摸了摸它的头,感激它下午安静地相伴,它也呜呜的叫着。这个下午——一个人,一本书,一只猫,一片荷叶,一只咔咔作响的竹椅,一碗阵阵飘香的新米粥——一段美妙的时光。

那个下午,我又见到了我那向往的安详的时光。

春姑娘头戴美丽的花环,身披五彩的绸缎,不声不响地来到了人间。

她用那温柔的声音把正在睡梦中的小草唤醒了。瞧,它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站着,好像在对人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挥动神笔,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画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鲜花。有嫩黄色的迎春花,淡紫色的蝴蝶花,鲜红的虞美人,还有桔黄色的的金盏菊……它们亭亭玉立的站在小草之中,在微风中向春姑娘点头微笑。它们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还引来了无数只勤劳的小蜜蜂和色彩斑斓的大蝴蝶。有的花儿很害羞,不敢开放。在蝴蝶和蜜蜂的劝说下开放了,这时你站在远处看。哇!在那一碧千里绿油油的草丛之中,镶嵌着无数块五颜六色的钻石上飞着一只只快乐勤劳而又美丽的小精灵。它们好像是春姑娘那忠诚的使者。终日为春姑娘辛勤服务。

小河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展现在面前的是清澈见底的河水和欢快畅游的鱼儿。瞧,它们穿着各色美丽的花裙子,在水里嬉闹、玩耍:有的游来游去,好象在捉迷藏;有的成群结队,好象在跳拉拉舞;有的聚集在一起,好象在商量怎么开春天到来的庆祝会;有的……眠了一冬的小青蛙听到春天到来的消息后,急忙带上两个孩子爬了出来,它们呱呱地叫着,好象在说:“啊!我盼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来到了。

河边上,柳树姑娘正映着波光粼粼的河水打扮那一头修长美丽的秀发呢!看见春姑娘来了,红着脸对春姑娘说:”谢谢你,春姑娘,谢谢你给了我美丽的秀发。“春姑娘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走了。

春姑娘来到果园里,桃花正在三五成群的做游戏,看到春姑娘来了,仰着那粉嘟嘟的小脸蛋说:”春姑娘,我可要好好谢谢你,因为你给了我美丽的面容。“春姑娘还是没说什么笑了笑走了。

为什么春姑娘这样不在意呢?是谁欺负她了吗?不是的。那是怎么回事?哦,我知道了,原来她在等燕子妹妹的到来,等待听她们唱那首美妙的”春天的赞歌。"。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三

现代护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尊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现代护士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可见,对护士的培养不应该只强调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还应该高度重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锻造。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的今天,医疗卫生单位中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淡化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忽视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缺失。

这种不良倾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职卫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因此,中职卫校要明确语文教育对于医护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语文教育对于丰富职业卫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必要性。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

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高要求,对中职卫校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中职卫校的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作出新的应对———以专业需求导向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以创新互动型教学方法引导课堂学习;以职业化眼光设计课外语文活动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从“内因”入手,加强引导,端正学习态度。

心理学表明:社会性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活动,使其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的学习毅力,能够经受时间、寂寞、成功与失败等的考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业成功”[1]。

可见,培养、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中职生思想上普遍轻文重专,单纯地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了从属地位。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盲目性。

面对这种情况,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在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通与学生讨论“中职为什么开设语文课”启发学生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听说读写的四种应用能力与护理实践中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以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会得到普遍提高。

二、灵活处理教材,调整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2]。

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大纲要求与教材无法兼顾所有专业的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专业资源,实现学科间内容的整合。

对护理专业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让学生懂得保护生命、敬畏生命。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外研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为例,《敬畏自然》、《向芨芨草道歉》中对生命的赞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人生的感叹,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的重要素材。

其次,要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要对工作、病人的生命承担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如依托《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一诗中作者对祖国的大爱与责任等,教师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使命,培养职业情感。

再次,古典诗文的内容也可以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关照,进行某种职业性发掘,抹平时代鸿沟,也能在一些古文中发现新的意义。

如文言文《〈论语〉五则》,这五则语录都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能力有关。

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和职场上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类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让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索,激发学习兴奋点,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单一的模式化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3]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如对于教材中需要背诵的篇目,先在各小组内指定负责人检查和记录组员的背诵情况,先内部进行pk,选出胜者参加班里的pk,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很大提高。

诗歌单元结束后,搞一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很多中职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这样的锻炼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四、改进学生语文成绩的考核方式。

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制订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综合评价方案。

方案采用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50%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的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其中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的评价内容包括:(1)课堂纪律占10%,由值周班干和教师课上及时登记和反馈,一次违纪扣2分,以此类推,违纪超过5次以上,这项成绩直接记为0,无任何违纪记录的,此项记满分。

(2)课堂提问占10%。

主要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和回答是否积极主动,只设定主动和被动之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要是积极主动地提问、回答的,一次记2分,5次以上该项记满分,被动提问、回答的,一次只记1分。

(3)平时作业占70%。

每学期固定布置十次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包括课后练习题、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抄写、写作、读书笔记等。

根据字迹和内容的质量分为三个等级,质量好的,计满分7分,质量一般的,记5分,质量较差的,记3分。

欠交一次作业的,直接扣7分。

(4)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和各种比赛获奖占10%。

凡是向校广播站或校刊投稿被采纳的,一次记2分,5次该项直接记满分。

参加学校征文、演讲、朗诵、书写等比赛获奖的,不分等级,一次记5分,2次该项直接记满分。

这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会相对综合、客观,避免考试评定的弊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语文能力的提高上,使成绩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五、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

1.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语文组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外进行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在全年级或者在全校。

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4]比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展的“文化知识大比拼”,策划和组织了学校每年九月定期开展的“说好普通话”主题活动月,活动的内容包括普通话培训的专题课、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汉字书写大赛、主题黑板报比赛、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等。

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新增“求职信书写比赛”和一系列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项目。

语文组还利用利用学校周末开放多媒体的机会,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推荐的中外经典电影,以写作“观影感”、“影评”和话题讨论等形式交流观影体验。

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这些活动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2.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用于课堂教学的篇目非常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中任意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课后自读、自学,并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避免学生自读的盲目性,经常在教学中抓住机会,及时推荐。

为配合语文教学及时推荐优秀文章和读物。

如学习了舒婷的《致橡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配合学校和社会重大活动及时推荐有关读物,向学生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为发展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爱好及时推荐有关专业读物,推荐校本课外读物《中医历史人物》等。

此外,语文组还利用假期策划和组织了“读一本好书,做一次健康宣教,实施一个感恩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并对活动的成果展开评比。

针对阅读活动列出书单,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和中外名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激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要求能熟记、背诵一些名篇名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对活动中上交的读书心得开展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3.通过学校的各种社团,开展相关的语文课外学习指导工作。

中职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校刊,能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创造舞台。

目前,我校每学期出版1期的《蓓蕾》和《窗口》校刊和学校广播站也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

语文教师对校刊和广播站的工作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

校刊上刊登的都是我校学生原创的优秀习作,校刊编辑工作中的版面设计、选稿、稿件修改等工作对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锻炼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园广播站投通讯稿,通过校园新闻的形式及时反映校园生活,个人通讯稿的录用量与语文平时成绩或班级中的操行量化分相挂钩,广播站每天开辟一定的时段,宣读一些短小的名家名篇及名人读书的小故事,不定期地挑选出部分学生参加征文比赛的获奖作品或课堂上的优秀习作进行全校朗读,以此激发我校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利用网络的途径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近两年来,手机和互联网的便利已经成为中职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如何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来保持和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内化为长期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尝试通过便捷的聊天工具qq建立班级学生群,通过留言、论坛和群共享等方式使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语文学习的方法,随时解答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利用qq空间布置课外阅读和写作的任务,鼓励学生以和摘录的形式收集自己在浏览网页信息时喜欢的文章和精彩片段,鼓励学生在qq空间上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接受别人的评价,我们发现即使是写得不怎么出色的文章,也会在网络中得到同学或好友的“点赞”和鼓励,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习作中的许多亮点。

一些在老师眼里看起来不算好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追随者去点赞和写上好评。

这与仅仅得到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学生从中获得写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动力。

这样产生的写作动力是什么都不能比及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因此,时间一长,许多学生都感叹对写作又有了信心和兴趣。

作者:韦庆丽单位:桂林市卫生学校。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四

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

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

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邵世刚老师主编的《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里面的第一节内容旅游的产生、定义及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

1、基础《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

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航空和铁乘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全班学生女生居多,且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课堂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主要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给出评价,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很多观点新颖深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阔了教师的思路。

(3)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内容贴近旅游活动的实际,突出专业特点。如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

(4)图片展示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理解。

(5)课业驱动法。

通过作业布置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查找相关资料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6)提问法。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让教师明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以便掌握教学进度和调整教学方法。当然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讲解。

学法:

1、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大致了解本教材的框架内容(本书的大概的章节)。

2、略读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内容(预习)。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教学手段(教学媒介):教材、多媒体课件。

1、新课导入。

(小组讨论,活跃思维)(5分钟)。

(1)你眼中的旅游是什么样子的?(回答:旅游就是欣赏风景;

旅游就是吃喝玩乐)。

(2)旅游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活动吗?(是;

不是)衔接过渡:以上问题导入将自然地引出旅游的产生和旅游的概念等知识内容,以便将学生的`思维转到课堂教学容上。

2、讲授新课(60分钟)a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被动的(农业发展的限制;

社会发展所迫使)“自然行为”旅行——主动的(社会和商业的发展所迫使)“自由行为”

教师穿插案例:解释被动的迁徙和主动地旅行的原因,以便加深学生理解。

b旅游源自旅游。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商业的而形成和发展(重点)。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为了推销商品二占领更多的市场)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教师穿插案例:解释商人远游如何促进旅行的发展,以便加深学生理解。

c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其中经济条件起决定作用)d旅游的定义(重点)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备注:该定义强调旅游的异地性、娱乐性、概念包容性。

e游览、旅行、旅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区别:游览:边走边看,步移景异,动静结合,既可以在常住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

旅行:空间上的移动,目的广泛(包括就业求学商贸等过程中游览参观)。

旅游: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联系: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

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f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图片展示和解说:是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旅游的丰富内容。

课堂讨论:谈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旅游故事。各组派代表发言。(发散思维)(10分钟)。

4、课堂小结(巩固知识)(3分钟)。

5、作业布置(拓展知识)(2分钟)。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3)回顾课前问题,通过学习对旅游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看法?(提升认识)。

致谢:感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指导,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不足之处我一定及时改正,谢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五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我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xxx。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这一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们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专业兴趣,坚定专业信念,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的讨论中学会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协作。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自信,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严谨、务实、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

我的学生大多聪明好动,对新鲜的事务比较感兴趣,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狭窄,对学习一些原理知识兴趣不足,我会在分组协作时充分考虑这一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如何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为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分组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使用者转变成一个制造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对完成又快又正确的小组进行加分,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本堂课在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配合“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并辅以“多媒体动画特效”、“实物展示”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记忆,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由易到难,逐渐深化,形成水到渠成的局面。

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饿得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课堂秩序混乱。引入“导生”,让较优秀的学生做为老师的助手,给有问题的同学现场指导与帮助,以高带低,具有很强的榜样性和激励性。导生制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新手段,再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有了事情做,就不会因为觉得“都会了”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而扰乱正常教学;学习滞后的同学也能在这些“小老师”的帮助下,跟上教学进度,实现学习目标。将热爱专业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担当配角。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配合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从怎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掌握知识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积极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保证教学效果,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简单了解。准备课堂同步练习,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把教室搬到车间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接下来,我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通过向学生展示“项目任务”,由生活中具体的印章引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亲眼观察,符合中职学生喜欢探究新奇奥妙事物的特点,不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索“为什么今天要学这些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完成了从使用者到制造者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和探索者。同时,通过动态flash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供直观感悟。

最后以提问的方式:“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帮学生回顾,让学生自己思考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巩固探究。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并穿插“讲授法”、“比较教学法”等,整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具体任务和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从实践中得到结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请学生来总结,提炼收获与不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作业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本课采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六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实际上是在前面学习了具体的劳动法律法规后的一节拓展课。经济法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学生知法、懂法,更要教学生守法、用法。因此,本节课突出对劳动争议问题的分析解决,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德育目标:通过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写作能力,增强劳动维权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结合案情分析,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是本节难点。

4、教材的处理:由于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案例结合,做到讲理论用案例来说明,案例分析要从中引伸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案例生动。对教学难点则通过当堂训练方法。

教学是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当堂训练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本案例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讲授新课:

(1)学生回答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本案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实际履行与合同最初约定内容不符,如厂方让女工住在车间、每年1月份回家探亲、扣发工资等行为均已违反劳动合同,使女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引入第一部分知识——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本案中的女工,如何来寻求解决这些劳动争议的办法,进而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在学生讨论之后,(学生可能会提出通过双方协商的办法,也可能提出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的途径等。)此时,教师适时引导,转入第二部分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根据本案案情,由于女工与服装厂的劳动争议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应寻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请求劳动仲裁。接下来,任务驱动转入第三部分内容:“让学生替案例中的女工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包括学习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格式、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七

新课改下,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角色定位更加清晰的过程中不断演绎着课堂的各种精彩。

然而,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强制灌输依然存在,学生倾向接受式学习。

笔者认为,课改的关键在课堂,我们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变并优化滞后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注重教学反思,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笔者就结合《边城》一课的教学,从如下三方面就中职语文教学的优化略作阐述,不正之处请同行予以批评指正。

一、丰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手段,不言而喻,单调的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八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登岳阳楼》这唐诗两首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拓展模块第四册第六单元(古诗单元)的第三课。唐诗两首都是写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的岳阳楼,同登岳阳楼,抒怀写志迥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将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轻快欢乐的心情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登岳阳》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把内容同是登岳阳楼的两首诗放在同一课中,可领略别样情怀,领悟其各自不同的诗境和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诗人登岳阳楼所见之景色和诗人不同的境遇,体会其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2.朗读并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

1、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三)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别理解李白旷达的胸襟和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诗歌主题思想。

2、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2.对比两首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诵读、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分小组,搜集资料:

1、搜集岳阳楼的图片并归纳出图片中岳阳楼的特点。

2、搜集诗人李白、杜甫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并设计成名片样式。

3、反复朗诵,结合课文注解,了解诗意。

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三)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体会其风格。

初析诗歌。

1、分组初读、听读、仿读:学生通过三遍朗读,会读准字音,划分节奏,读懂字面意思,组与组朗读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两首诗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以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情感。

(1)比较分析,鉴赏古诗。采取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鉴赏诗歌。(在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时,可按小组分别完成“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中的一项。教师提前准备表格发给小组,课堂完成并展示。)通过讨论和练习,学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体会意象之间对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凭轩涕泗流。

《登月楼》设置问题: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这部分中我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这涕泗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患,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国家之痛,忧国忧民之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深沉蕴藉;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3、美读。至此,学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让学生高声自主诵读,把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让学生配音乐诵读或学生到手机上自找背景音乐朗读)。

4、背诵全文。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应自然完成。

为了授学生以“渔”,在引导学生回顾诗歌赏析的课堂过程:吟诵——赏析方法——主题探讨——诗风。

(四)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并实践所学的鉴赏方法,在赏析两首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从宏观上领略诗人诗歌风格。朗读诗人同时期作的诗《早发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

(五)作业:请课后朗读并鉴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情和景的角度比较她与本文的不同之处。要求学生置身于诗境的鉴赏方法赏析孟浩然诗中的景和情。(从百度搜索原文及写作背景,完成之后发到班上的qq群)。

五、说板书设计。

《唐诗两首》。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又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做到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始终,让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既了解并运用诗歌赏析方法,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鉴赏能力。

在描摹诗人形象时,学生能入木三分的学着诗人登楼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讲台上大方的表演。

学生的课前准备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当然也有需改进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讨从“形象”方面赏析诗歌时,刚开始学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后通过学生建议和老师提示从诗歌意象出发感受意境,学生才完成了任务。

结束语。

本文最后,我以别林斯基的一句话作结:“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课的整体思路,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评委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九

本次活动来源于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舞台多精彩》,同时结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爱情”主题。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表演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2.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写作等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目标依据。

1.立足学情。

传统语文教学侧重“读”与“写”,忽视“听”与“说”;侧重书面考卷的评判,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因此,学生常常缺乏表达与展现自我的信心。这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敢发言、不会发言;下课不敢或不知道如何与老师、同学交流。

2.面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以“就业”为主。良好的谈吐、得体的语言、机智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学生能自信迈入职场的关键因素。

3.针对学生早恋的现象。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种情感,出现早恋倾向。对学生进行爱情的教育,“堵”不如“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校园“爱情”,是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及临场应变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一)准备阶段(用时一周)。

1.确定剧本。

【过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主题,选择一篇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改编。改编由小组集体创作完成。

【目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进行课本剧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确定演员。

【过程】各小组推荐一名最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本组导演,再由导演在班级内招募演员。

【目的】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并进行演员招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课本剧的排练。

【过程】由导演、编剧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课本剧排练,根据实际排练情况进行剧本的提炼与修改,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剧本的编写能力。

4.爱情观的问卷调查。

【过程】在课前下发调查表,请学生进行不记名的填写,并上交统计。

【目的】对活动的一次预热,了解学生当下的“爱情观”。

(二)实践阶段(用时45分钟)。

1.情境导入(2分钟)。

【过程】播放校园歌曲《校服的裙摆》。

【目的】以形象生动的视频音乐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迅速进入活动。

主题。

2.课本剧表演(18分钟)。

第一组:《当木棉遇上急流》改编自课文《爱情诗两首》。

【故事简介】。

加加是一所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毕业在即,她决定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而男友张浩家庭富裕,希望加加能跟他回家乡享受安逸的生活。加加经过考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在临别时她将《致橡树》这首诗送给张浩,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想法。

【目的】。

把男女主角放在就业选择的特殊情境中,以木棉的意象,提出了女性在爱情中应自立自强的观点。

第二组:《心中的蝴蝶》改编自课文《永远的蝴蝶》。

【故事简介】。

阿佑是一家书店的店员,樱子是一个话剧演员。他们因为《蝴蝶夫人》这本书结下了缘分,并最终相恋。然而就在阿佑决定向樱子求婚的那天傍晚,樱子因为帮阿佑寄信在一场车祸中忽然逝去,给阿佑离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与悔恨。

【目的】以樱子的忽然逝去传递爱情的缺憾与不完美,恰恰是它能长久地感动人心的理由。

第三组:《雪山上的红盖头》改编自同名课文。

【故事简介】。

1988年,小雪参加舞蹈比赛,她精彩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苏唯,那一年小雪只有12岁。八年后,小雪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她被借调来北京,与苏唯再次相遇、相恋。半年后,小雪面临了两难的选择:进藏演出还是留在北京与爱人在一起,小雪最终选择了进藏演出。不幸的是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小雪永远留在了雪山,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雪山女神”!此时的苏唯泪流满面,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小雪他就是当年那个大哥哥。

【目的】以小雪面临的两难选择,传达爱情不是生活中唯一选择的观点。

第四组:《尾生之约》改编课文《静女》,同时结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节。

【故事简介】。

【目的】以尾生抱柱的情节,传达爱情要坚守,爱情也需要理智的观点。

3.召开剧评会。

第一环节: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过程】全体主创人员上台,与课本剧亲历者的身份,聊一聊创作的感受和排演的收获。

【目的】以说话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爱情进行深入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回顾。

第二环节:答一答粉丝的疑问。

【过程】现场的观众向主创人员提出自己对剧本、爱情的疑问,主创人员当场作答。

【目的】通过学生的对话,由剧本的爱情解读拓展到对生活中爱情的解读,同时提高学生即兴发言及临场应变能力。

第三环节:听一听爱情的心声。

【过程1】(游戏部分)。

游戏《猜猜他是谁》:活动前准备六种不同类型的男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类型,说明选择的理由,最后猜猜每种类型后面的照片是哪一个经典人物。

【目的】(游戏部分)。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大胆畅谈理想中的爱情,勾勒出心中的“他”或“她”的形象。

【过程2】(视频部分)。

观看朗诵视频《一棵开花的树》,小组讨论如何让自己变得像“他”或“她”一样的优秀?

【目的】(视频部分)。

以诗歌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校园里的“爱情”,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爱情的梦想而努力。

第四环节:选一选心中的最爱。

【过程】。

台下的观众上台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获奖剧组的导演和演员作一分钟的获奖感言。

【目的】。

现场投票的方式,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一次考验。

4.布置课后作业。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四选一)。

(1)对你最喜欢的剧本或演员进行评价,写成一篇简评。

(2)给你最喜欢的演员或剧组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与喜爱。

(3)以“爱情之我见”为话题,用一段话来陈述自己的爱情观。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尝试排演。

【目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更多拓展和上升的空间。

(一)“望”课本之剧,以戏入情。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阶段。望,并不是局外人的观望,而是一种观察,一种尊重。在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时,我从旁观察,悉心指导,但决不轻易改变学生的决定。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空间,尊重学生的决定,适时的指导又能让课本剧更符合活动的要求。

(二)“闻”课堂之争,以评入理。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剧评会环节。闻是一种等待,一种吸收。在学生对话时,我认真倾听学生的疑问和解答,通过“闻”对学生的爱情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对学生的问答作出及时的点评,做到“以评入理”。

【目的】教师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也让课堂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灵动。

(三)“问”其心,“切”其意,解其惑。

【过程】“问”与“切”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问,是追问、更是扣问。当学生之间的问答陷入僵局时,我会进行追问,以打破僵局,活跃思维,获得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在学生问答结束后,我及时抛出了自己的疑问“你们如何看待校园爱情?”学生们大胆吐露自己的想法,课堂讨论成白热化。之后,我用游戏和诗朗诵,解答他们的困惑。最后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一棵树的告白》送给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教师对校园爱情所持的态度。

【目的】避免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对“校园爱情”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教师即兴创作小诗,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教师对校园爱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

(一)课本剧评价标准。

从选材是否得当、语言是否生动、表演是否流畅、情感是否丰富、编剧是否合理、服装道具是否有特色等六方面进行了规定。学生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课文的选择、课本剧的改编、排演,最终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

【目的】量化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

(二)剧评会评价标准。

1.剧组人员评价标准。

能准确理解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并及时作答。

吐字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真诚友好。

上下台能注意礼仪礼节,行动说话得体大方。

2.观众席成员评价标准。

观看演出时,讲文明懂礼貌,给予演员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向剧组成员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提问要清楚,评价应中肯。

投票阶段上台要迅速有序,同时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演员。

【目的】。

规范学生在活动中的发言,让发言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行为礼仪方面的能力。

(一)收获与感受。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

“语”是语言,是让学生学会说话与表达。在剧评会环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对对课文、剧本、爱情的大胆质疑和深入解读。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是文本,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编演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一体的校园实践活动。学生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次重新认识和解读文本的过程,而在实践中进行剧本的编写也是学生对文本再次创作的过程,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

本次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成长,目的在于为学生掀开爱的面纱。我相信只有让学生大胆说出对爱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爱情,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本次活动来源于课本,回归于生活,让我们收获了许多。

(二)问题与不足。

课本剧的改编与排演略显稚嫩。

课本剧的改编是对课文的重新解读。“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组在进行剧本编写时,必然会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最终定稿的课本剧,是学生折中后的选择。因此,课本剧本身可能也会出现差异。表演时,学生成长经验的不足也会导致在表演时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思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三)努力与尝试。

1.推荐相关书籍,增加爱的知识。比如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李迪的《我和学生谈爱情——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柳眉儿落了》等等。

2.举办青春讲座,培养爱的能力。如《爱与责任》、《从身边的爱情谈青春的萌动》等等。

3.组织交流活动,陶冶爱的情操。如班级间的联谊活动、话剧社、文学社等社团文体活动。

如果爱情是学生成长路上必经的风景,我愿与学生同行,欣赏这一路的美景,伴他们走过青春的迷茫与困惑,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十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十一

我所教班级是中职一年级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学生。所在班级的学生和当前中职生的情况一致,同学们厌学情绪严重,基础薄弱,对德育说教有着抵触情绪,给教学带来极大难度。但是,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期,热爱生活,乐于竞争,对新颖独特的事物有兴趣,教学上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用书《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所讲章节是《模块十——成功就业》的第二话题《自我推销》。本章节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教材的开篇语《致同学和老师》建议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制、合作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通过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和模拟实践、角色扮演、思维训练等方法,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行的统一;在学习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

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人们学习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教育方式……教导乃是诱导,诱导人们学习。——霍华·韩君时(howardg.hendricks)。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理念,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二次开发,受公务员选拔中经常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启发,力图将群体面试引入德育教学,将本班学生分成四组,共同完成高空抛蛋小游戏项目,完成游戏后,在教室的引导和启发下,思考和讨论一系列问题,从而完成理念的提升和心灵的撞击。

1、帮助学生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特点。

2、通过高空抛蛋游戏体验参加集体面试的策略和技巧。

3、通过高空抛蛋游戏,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协作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和关注细节的职业素养。

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提高细节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难点在于高空抛蛋游戏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享与理念提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分成课前准备、组织教学、项目布置、项目体验、感悟提升、课堂总结等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环境准备和分组准备。

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分组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游戏组一、游戏组二、游戏组三和观察考核组。

2、组织教学。

通过一个热身游戏——捉手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用时大约3分钟。

3、项目布置。

在规定的20分钟内,每组利用吸管2包、剪刀1把、透明胶带1卷,将鸡蛋保护起来,从2米高的空中抛下。评判规则:鸡蛋完好者获胜;鸡蛋完好的同样情况下,使用吸管少者获胜。用时大约2分钟。

4、项目体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提醒观察考核组注意观察三组游戏中的参与细节,观察记录游戏中的不良表现。教师使用dv记录学生活动的细节。游戏结束,三组同学选派代表开始抛蛋,宣布游戏结果。用时大约25分钟。

5、感悟提升。

=1*gb2⑴学生讨论本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分享游戏乐趣;

=4*gb2⑷观察考核组对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5*gb2⑸教师对学生游戏活动情况进行点评。

感悟提升阶段用时大约13分钟。

6、课堂总结。

引入团队合作中角色分配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宣布教学结束。用时大约2分钟。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十二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中职语文说课稿简短篇十三

第一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解色彩,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和色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的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理解何为色彩,能够辩识各类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标:通过讲解、示图、作用辅导,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会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及直观的绘画作品、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老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五、学法分析。

学生只“学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愿学”,指导学生“会学”。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我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讨论学习法:学生在要论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三)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题:为什么会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

生:因为眼睛的呈像原理。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强调光的重要性。以及物体色彩的原理。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生: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

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

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

(二)新授:

ppt图片分别展示蓝天和红绿灯。

问题:天为什么呈现蓝色或红色。

问题:为什么红绿灯红是停绿是行。

[设计思路]:把光波的波长用提问的方式给大家解释出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我们绘画用到不同的颜色。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

[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7)色彩的远近感;(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三)学生操练。

1、色彩的情感表现。

分组用圆圈涂上颜色代表自己的现在的心情,并加以说明。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色彩感悟。

出示两张绘画作品——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呐喊》。

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四)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提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六)课后练习。

观察身边不同事物给我们的感受,下次上课并加以解释。

[设计思路]: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