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24:28 页码:10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实用11篇)
2023-11-12 03:24:28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可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帮助大家撰写出优秀的教案。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一

在幼儿园课程诸领域中,科学领域的教育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科学及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的事物有初步的正确认识,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思考,更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探究心和求知欲,使幼儿从小萌发对自然、对科学的关心和热爱之情。科学区角是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探索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我班对科学区进行了重点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科学区的材料投放是科学区的关键,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够让幼儿主动去操作、观察、推理、判断呢,以下是我在指导幼儿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点认识。

一、科学区投放的材料要按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呈现。

科学区材料丰富固然好,但是如果把大量材料不分层次、不分类别的一股脑的投放进去,往往会让幼儿不知所措,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科学区的材料最好是按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呈现。因为材料能物化科学探索的目标,所以让一次呈现的材料整齐、有序,既能体现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能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比如,当老师把干电池、电线、小灯泡等放在一个盒子里,不在掺杂其他的物品,幼儿不需要老师要求就知道探索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这就是材料物化了探索活动的目标。呈现材料时最好结合主题教学活动,按年龄段发展目标层次递进,不要一股脑的把搜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另外,材料与材料会构成一定的关系,引发不同方向,甚至不同性质的活动。比如,把不同薄厚、不同质地的纸张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观察比较的活动;把纸和画笔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绘画活动;把纸和水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吸水性实验;把纸和剪刀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剪纸活动;把纸和尺子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测量活动……所以,老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幼儿可能进行的探索活动,排除不必要的和有干扰因素的一些点缀,直接引导幼儿指向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二、科学区投放的材料要能引发幼儿的思考。

幼儿科学区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主动探索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如在探索让鸡蛋浮起来的试验中,我先为幼儿提供了两杯泡在水里的鸡蛋,请孩子们观察两杯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观看孩子们很快发现,一个杯里的鸡蛋是浮起来的,一个杯里的鸡蛋是沉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又抛出了问题。孩子们开始猜想,“可能浮起来的鸡蛋是空的。”“可能水不一样。”“可能鸡蛋粘住了上不来。”孩子们五花八门猜的什么都有。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探索,“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们自己来验证一下吧。”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做起来。有的孩子尝,有的孩子摸,有的孩子看,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让鸡蛋浮起来的那杯水是盐水。我说:“那你能让鸡蛋浮起来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能。”我说:“那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做吧。”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又一次迫不及待的做了起来。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我没有提示孩子们一次,经过多次的失败,实验终于成功了,孩子们还总结出经验告诉我,一定要看到又沉到水底的盐,怎么搅拌也不化了,这时放入鸡蛋,鸡蛋才能够浮起来。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从头到尾幼儿都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的,这些都是源于材料对幼儿引发的思考,幼儿才能够主动的利用各种感官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科学区投放的材料要能够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很多科学问题困扰着幼儿的生活,如夜晚看到影子以为是怪物害怕;给小鱼喂食小鱼却死了等等。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幼儿都非常想知道为什么,在科学区我们就可以投放一些这样的材料来解决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冬天孩子们玩的时候或摸什么东西是总是会被电着,特别难受。于是孩子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们会被电着呢?怎样才不会被点着呢?听了孩子们的疑问,我在科学区投放了棉布、塑料布、动物皮毛、化纤布等各种不同的布料,引导幼儿进行摩擦起电的活动,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棉布是不起静电的`,化纤的、毛的非常爱起静电。知道了什么布料爱起电,什么布料不爱起电,很多孩子们为了不被电着,穿衣服都注意了起来,还提醒爸爸妈妈们要穿纯棉的衣服,这样才不会被电着。实际上,能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孩子们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孩子们的学习就是在玩中学,因此,我们在科学区投放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的材料要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比如做乌鸦喝水的实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瓶子、杯子、各种纸、石头等,还做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鸦,我给孩子们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后,抛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到科学区探索,即不把瓶子拿起来,怎样让小乌鸦喝到水?边做实验孩子们真的拿起小乌鸦一次一次的把嘴往水里伸,看看小乌鸦喝到水了吗。当小乌鸦能够喝到水后,孩子们会兴奋的叫起来:“我的小乌鸦喝到水喽!”以有趣的情境游戏把孩子们引入实验探索,会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的主动。再比如感知水的表面张力特性的实验“小花转起来”,在垫板刷上水,把剪好的半个乒乓球放在上面,晃动垫板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乒乓球就会像花一样转起来。光让乒乓球在垫板上转,很快孩子就会没有兴趣了,我们在垫板上贴上轨道,让几个孩子沿着轨道转规定的圈数,看谁先走完,谁就获胜。孩子们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可见,一个枯燥的科学材料,加入了一些游戏的形式,马上让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五、科学区材料在投放时要有相对应的记录。

记录会帮助幼儿确立任务意识,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对幼儿来讲,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意学习,记录则会使这种无意学习转化为有意学习,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益。例如在研究磁铁特性的试验中,孩子们通过记录不同大小磁铁吸起铁珠的个数,最后通过看记录比较幼儿顺理成章的得出越大块的磁铁吸起的铁珠越多的结论。在进行种子发芽的试验中,通过记录孩子们才会发现豆子是怎样一点点变成豆芽的。还比如有时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完成实验,在下次活动时记录可以很有效的提醒幼儿上次做到哪里了,今天我应该从哪里接着做完成未完成的实验。记录表除了帮助幼儿学习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今天哪些幼儿玩了科学区?使用了哪些材料?成功了没有?哪些幼儿对科学区不感兴趣,为什么?这样,教师在进行区域指导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儿童天生喜欢新事物,对未知世界充满兴趣和探索欲望,他们孜孜不倦,永不满足,所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科学家”一点也不过分。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幼儿科学探索的支持者,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和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自由的探索科学的奥妙。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二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2、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1、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等。

2、餐巾纸、水果刀若干。

3、记录单。ppt。

长得怎么样?

(讲述名称及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你们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南瓜)。

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今年的南瓜吃了,明年想吃南瓜又该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2)教师:有小朋友说可以再等它长出来,那我们到哪里去找南瓜种子呢?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

3、提问:

(1)你果实的种子是在什么里面找到的?

(2)种子长得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4、小结:我们发现了这些果实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

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果壳里,有的长在果皮里。

种子长得各不相同,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不一样,种子真有趣!

1、教师:你们会学一学植物的种子,学一学种子是怎样排列的吗?

小组合作学一学,并让其他组的小朋友猜一猜你们扮演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

2、请幼儿模仿种子的排列。

3、小结:我们发现不同的植物种子,其排列的也是各不一样,有的一颗挨一颗,

有的对称排列,有的围成圆圈,还有的一排挨一排,像牙齿。

1、教师:小朋友这些种子除了可以传播下一代,你知道种子还有哪些用途?

藏在哪里呢?希望小朋友也能去找一找,好吗?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三

1、让幼儿在常识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中班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3、幼儿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盐、沙、黄豆、石子、果珍。

2、人手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1、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

2、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用米箩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选几样东西放在杯子里,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请部分幼儿回答)。

3、请幼儿用小棍搅拌,看看结果怎样。

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4、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讲出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5、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6、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里的东西会怎样?水又会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豆子会腐烂,会发芽,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将杯中的水倒入鱼缸,结果水变浑,幼儿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

染的,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探索实验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中班常识活动“有趣的水”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的精髓“先练后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活动开始请幼儿猜谜,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引导幼儿认识到水是透明的这一特征。

尝试1,提供给幼儿米箩,有洞的塑料袋,幼儿通过尝试,发现水会流出来,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来,由此得出结论:水是会流动的。

尝试2,提供给幼儿半杯水、小棍及各种物品,幼儿通过放物品搅拌、观察,发现石子、沙还在,而糖、盐不见了。引起幼儿探索、尝试的兴趣,理解什么叫溶解,并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还有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四

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科学》下p.16~17。

1、小明的爸爸外地出差,小明很想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联系上爸爸呢?

2、你使用过什么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3、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讨论并回答。

1、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进一步讲述电话的用处和功能。

2、介绍近距离童话时使用的另一种通讯工具:对讲机。

1、请幼儿认识一下手机上的按键,了解特殊按键的功能及其使用的方法。

2、试一试,手机怎样通话,它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我们什么时候要使用电话?

1、幼儿在观察中了解电话的发展是怎样的。

2、知道几种应急电话号码。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五

目标:

1.知道手电筒的作用。

2.尝试组装手电筒的电池。

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出示手电筒,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小结:手电筒,它可以帮我们在黑暗中避免危险,带来光亮。

二.了解手电筒原理。

1.手电筒离不开电池。

2.手电筒有大有小,不同大小的手电筒使用的电池大小也不同。

3.在装手电筒的电池时,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一样,完成后推动开关,手电筒就亮了。

4.教师完整示范。

三.幼儿操作。

鼓励幼儿拿出电池,尝试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进行组装电池,体验让手电筒发亮的喜悦。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六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

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幼儿操作)。

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4、再次分类及巩固。

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5、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

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6、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

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七

《溶化》这单元是选自 “神奇的水”这一主题中的。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根据大班幼儿的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目标中提到:在探索操作中、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挂图《溶化》、每个幼儿杯子4个、水、盐、砂糖、冰糖、沙、小勺若根、小石子、泡沫板、奶粉等。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要和水来做游戏了,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沙子,让幼儿观察沙子放入水中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

1、观察比较糖、泡沫板、盐、小石子在水中的变

小结:观察到的哪些现象,使幼儿说出“糖和盐在水中溶化了?泡沫板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化?”

让幼儿了解水中的方块糖为什么小了?不是正方形了?说明方糖正在被水溶化中。

1、指导幼儿认识水的的温度可以加快溶化,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解:

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大小的冰糖,为幼儿提供冷热水和小勺, 在老师发出口令同时幼儿将冰糖放入杯中,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化完。

(2)幼儿自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水的的温度与搅拌可以加快溶化。我们学到一种实验方法,要验证糖的溶化速度可以根据水的温度能加快,可以用两个实验进行比较,一个是凉水,一个是热水;其他条件——搅拌、冰糖的数量及大小、放入水中的时间等都必须相同,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出水的温度高是不是有加快溶化的作用。

2、指导幼儿认识用不同大小的物体也可以加快溶化,进一步了解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1)讲述:什么样的物品溶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刚才,有的小朋友还提出用不同大小的物体可以加快溶化。下面,我们来验证这种方法行不行。教师提供不同大小的的冰糖,在老师发出口令同时幼儿将冰糖放入杯中并开始搅拌,幼儿在确定自己的化完后在表格做记录。(先化完的在表格里表上1,后化完的表上2)

(2)幼儿自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看记录的结果,明确两种糖的溶化速度)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不同形状、大小可以加快溶化得速度)。

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溶化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这种现象让幼儿探索的兴趣始终积极高涨,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在实验中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八

目标:

1.探索通过倾斜托盘让滚珠汽车动起来的方法。

2.感知托盘倾斜角度和方向与滚珠汽车行驶速度和路线之间的关系,提高手眼协调性。

准备:

1.将玻璃珠装入果冻壳中,将果冻壳倒扣在托盘上,在其两侧贴上小汽车造型的卡纸。

2.用即时贴在托盘上贴出行车路线,用拼插积木搭出滚珠汽车可以通过的“城门”,并固定在托盘上。

玩法说明:

幼儿双手握住托盘,倾斜托盘让滚珠汽车动起来,通过控制倾斜方向和角度使滚珠汽车沿路线标志行驶,并通过“城门”。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思考怎么让小车动起来,观察幼儿不同的探索方法,用提问启发幼儿探索:如果不用手推,小车怎么才能动起来。

2.如果一直没有幼儿尝试倾斜托盘的方法,可引导幼儿关注玻璃珠的滚动,发现通过倾斜托盘可让玻璃珠滚动,从而带动小车移动。

3.引导幼儿关注托盘倾斜角度和方向与汽车行驶速度和路线之间的`关系,尝试让小车沿路线标志行驶,并通过“城门”。

延伸活动:

1.提供用不同材料的球形物体(木珠、塑料珠等)制作的滚珠汽车,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球形物体滚动的特点。

2.在一个托盘中投放两个滚珠玩具,设置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等情节以增加游戏趣味陛,让幼儿通过倾斜托盘让两个滚珠玩具一起动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九

1.发现九方格“数独”游戏规则,能运用规则解决问题,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2.探索玩初级“数独”的基本方法。

3.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互动中体验成就感。

ppt游戏卡。

一、学习九方格数独。

1.引导幼儿认识九方格。

(1)引出九方格。

师:数数它有几个格子?(没错!一共有九个方格子。我们把它叫做九方格。)今天我们要在九方格上玩游戏。

(2)认识行与列。

(3)认识交叉路口。

师:是呀,第一行和第一列有一个交叉重叠的方格在这儿,这个方格就像一个交叉路口一样,这个方格既属于第一行也属于第一列。

师:你看见陈老师刚刚怎么用手臂表示这个交叉路口了吗?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手臂平平的表示第一行,手臂竖着的表示第一列,碰在一起有个交叉路口。好的真棒小手放下。

师:还有没有这样的交叉路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看,这是第一行,还有第二列,他们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是哪一个方格?谁来指一指?

师:对么?好的,我们一起也有手臂来表示这个交叉路口。这是第一行,第二列在这么?不对,应该在中间位置。

师:我们继续看。第二行和第二列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怎么用手臂来表示?(很简单正好一个十字形)。

师:这里呀还有一些九方格中的交叉路口,请你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用手臂来比一比。

师:你比的是哪一个?他对么?

师:猜猜他比的是哪个?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个交叉路口。

2.引导幼儿发现九方格数独规则。

师:陈老师在九方格中放满了水果,有几个水果?(有9个。)有几种水果?(有草莓、西瓜、菠萝3种。)。

师:这三种水果在九方格中摆放是有规则的,你们能找到规则吗?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一行一行看,再一列一列看。

(验证幼儿的发现:逐一显示每行每列,确认每一行、每一列的水果都不重复。)。

师(小结):同一行的水果都不能一样,同一列的水果也都不能一样,这就是九方格水果的摆放规则。

3.组织集体游戏“九方格填空”。

师:知道了这个规则,我们就可以玩一个“九方格填空”游戏。

师:仔细看看,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列三空格。)。

师:整个一列都是空格,怎么填呢?(幼儿个别尝试。)。

师:你先填哪里?为什么?(你是竖着看的列么?哦。横过来的的行,我们可以发现正好只有几个空格?)。

师(小结):填空格是有窍门的,找行或列中只空一格的先填。

师: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行三空格。)。

师:整个一行都是空格,应该怎么填?你先填哪里?为什么?(这回你看的是一行还是一列?)。

师(小结):刚才玩的两个填空格游戏中,行或者列中都能找到一个空格的,很容易填。

二、游戏第一关(空三格)。

师:学会了这个本领呀,陈老师要带你们玩九方格闯关游戏了。第一关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玩。

师:第一关的第一道题。仔细看空格在哪里,可以先填哪里?

师:填什么?为什么?好的第一道题完成了。

师:第一关的第二道题。看看应该怎么填?

师:两道题目,恭喜你们第一关闯关成功,可以进入第二关!

三、独立游戏第二关(空五格)。

1.引导幼儿探索。

师:第二关难度稍微加大点,看!空了几格?你们敢不敢玩?

师:动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填哪里?为什么?

师:好,说了这么多陈老师不能再提醒你们了,请你们自己完成第二关的闯关游戏!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准。填完检查一遍,然后拿着你的游戏卡回到座位。听明白了么?不要搬小椅子,请请的走回你的位置开始闯关游戏。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和他一样的举手!说明你们第二关也闯关成功很厉害!)。

师(小结):所以空格多的时候,找行或列中只有一个空格的先填,会又快又准确。

四、独立游戏第三关(空七格)。

1.出示数字的九方格数独。

师:好!进入第三关,我们和数字进行玩填空游戏。

师:规则和刚才一样,但是难度更大了,看看第三关游戏空几格?

2.出示只有两个不同已知数的九方格图,进入游戏第三关。

师:这张图只有两个数字,找找行或列中有没有只空一格的?怎么办?

师:有一个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填满空格。这个办法藏在一首儿歌里,请仔细听。“一个数的行,另一数的列,交叉路口要先填;一个数的列,另一数的行,还有一个交叉路口不能忘。”

师:这个交叉路口路口不能填什么数字?

师:现在游戏卡空几格?(空五格。)那就和游戏的第二关一样简单了。

引导幼儿尝试独立游戏。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己去完成第三关,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好和刚刚一样填完检查一遍回答座位上,轻轻的走回去吧。

5.展示个别幼儿的游戏卡,共同检查。

师:谁拿着你的游戏卡来展示一下结果?你是怎么来填的?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够闯关成功。

五、结束。

师:你们呀很厉害,学会了玩九方格填空游戏,这个游戏有的容易,有的稍微难一些。老师把游戏卡放在数学区,你们只要多玩,就能玩得更快更好。

教学反思:由图片数独到数字数独,注意到了由实物到符号变化的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第三关是学习运用排除法填空。找到两个数所在行与列的两个交叉路口是关键,也是难点。用简洁明了的儿歌提示幼儿如何能迅速又准确地找到“交叉路口”,为幼儿在游戏区继续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支架。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十

1.了解瓢虫的外行特征,学习用橡皮泥制作瓢虫。

2.发展幼儿的搓,捏,团,压等动作技能,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红,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虫一只,各种瓢虫图案一份。

(一)出示图片。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的那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4.教师指着图让幼儿集体说一遍瓢虫的种类。

(二)出示橡皮泥范例,吸引幼儿注意。

1.今天老师用橡皮泥做了一只瓢虫,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2.讨论瓢虫的制作方法,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来进行示范。(可把身体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组装上去)。

用红色搓成半球体行当做身体。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条圆柱体当脚,连接在身体的两边,再加上触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几个小圆,压扁,贴在瓢虫的背部。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向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

4.陈列作品,幼儿欣赏。

请做好了的幼儿将作品摆在展览区,其他小朋友可以来观赏(双手藏在身背后)最后将做的好的几只点评(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汇总篇十一

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4、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

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卫生习惯。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借助发射器,试试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

2、回教室,请个别幼儿介绍经验,看看谁的火箭飞得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为什么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飞上天?刚才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

3、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么时候飞得高,什么时候飞得低?为什么?(用力,瓶子大,拍发射器的底部,卡纸做的火箭飞得高)。

4、集体发射小火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一起去发射台发射,看谁设计的小火箭载着的神舟号飞船飞得最高。

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