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1:23:50 页码:12
2023年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优质20篇)
2023-11-11 11:23:50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对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明确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对于教师而言变得越发重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教案的编写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下是一些教案实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和应用。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一

围绕“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个大主题,我们开展了“新年的衣服”活动,本节区域活动的主区域是美工区,为了使幼儿体验到穿新衣过新年的快乐,让幼儿自己设计衣服,融入到过新年的氛围中,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另外两个区:数学区、益智棋区的设计是上周我们班开展了主题汇报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小朋友对如数学中分成做的不是太好,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巩固各区域知识设计了此次区域活动。

1.能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遇到问题能进行协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2.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游戏。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评价自己地游戏过程。

三、提出游戏注意点。

1.安静游戏,小声商量。

2.不争抢,相互谦让。

3.遵守各区游戏规则。

四、设置区域。

1.美工区。

目标:给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完成“新年的衣服”活动中设计不同服装的操作活动。

材料:报纸、奶瓶、毛线、包装纸、双面胶、玻璃胶,小剪刀等。

玩法:幼儿按照自己的设计想法,根据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创作。

2.益智棋。

目标:以下益智棋方式复习各领域知识。

材料:

(1)英语飞行棋。

(2)生字飞行棋。

(3)算术飞行棋。

玩法:

(1)英语飞行棋:幼儿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以仍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走的步数,跳到相应位置叫出职业的英语名字,复习英语单词,谁先到达终点为胜利者。

(2)生字飞行棋:幼儿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以仍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走的步数,然后翻转自己的棋子,读出生字,正确就把棋子拿出开,否则改棋留在上,游戏继续。

(3)算术飞行棋:幼儿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开始,以仍骰子的点数决定棋子走的步数,然后翻转该行棋的一个棋子,算出该棋子的答案把答案数字卡放在该旗子上,然后可以得到一个苹果,游戏继续。

目标:在摇摇、看看、分分、记记的同时,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复习9的分成。

材料:

(1)用葫芦瓶内装玻璃球。

(2)九颗扣子。

(3)找朋友。

玩法:

(1)幼儿摇动摇摇乐,看一看两边各有多少,然后记录下来。如果分法一样只能记录一次。

(2)幼儿熟悉玩法后,可以分豆子练习9的分成,巩固知识。

(3)用小动物的卡片找小朋友已完成9的分成,更加巩固知识。

五、幼儿自选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引导幼儿合理选择区域。

2.鼓励幼儿有始有终地完成游戏。

3.教师适时指导。

六、评价活动。

1.幼儿有序出区。

2.幼儿互评、师幼评价。

3.美工区幼儿走模特秀,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二

活动目标:

1.能从区域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提供计算魔筒若干。

(2)水果大转盘、笔和记录单。

(3)贴有数字的衣架、衣服若干。

(4)动物的家、各种小动物若干。

(5)提供标有单价的菜单,购物单和数字卡片。

(6)钟面和时间卡片。

(7)提供水果、加减算式题卡若干。

(8)竹块若干。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操作化、生活化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活动过程:

一、引题,教师交代活动内容。

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玩区域活动了。买菜、认识时钟、水果篮、竹块分类。

二、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各个区域,了解每个区里的活动内容。

思维数学区(1)计算魔筒:学习10以内的加法。变换加减数(旋转红色纸条),找出相应的得数与差。

思维数学区(2)水果大转盘:根据大转盘上水果数量的变化,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思维数学区(3)衣服:根据衣架上的数字,每一次同时选择两件衣服,分别挂在衣架的两边,两件衣服上的数字合起来和衣架上的数字相同,学习10以内数的分成。

思维数学区(4)小动物找家:根据小动物家上的数字粘贴相应数量的小动物,感知10以内的数物对应。

思维数学区(5)买菜:看清购物单上各种蔬菜和水果的单价,随意取一张购物单,根据购物单上的要求选择数字卡和符号卡,列出相应的.加法式题,算出买菜所需的花费。

思维数学区(6)认识时钟:根据时间卡片上的时间,在小兔、加菲猫的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正确地辨认整点、半点。

思维数学区(7)水果篮:随意取一个水果篮,根据篮中水果的种类(或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找出一张相应的式题卡,并说说理由。

思维数学区(8)竹块分类:取9块竹块,分一分,然后在纸上记录10以内数的分成。

1、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鼓励幼儿选择没有尝试过的区域进行游戏。

2、重点提醒:孩子们可以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1、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各个区域的活动,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对幼儿操作不熟悉的材料进行单独示范和讲解。

2、重点指导:晾衣服、买菜、计算魔筒这三个区域。

五、活动讲评、收拾整理。

1、谈话:你今天玩了什么区,玩得怎么样?(让幼儿说说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

2、你在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你觉得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拿来用在区域里面?

4、幼儿收拾材料,整理区域。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三

1、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表现进行家乡街道的特点和面貌。

2、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表现家乡的街道。

重点: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表现进行街道的特点和面貌。

难点:用不同形式表现家乡的街道。

活动准备:

家乡街道图片、卡纸、蜡笔。

活动名称:

一、谈话导入活动。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街道特点。

二、播放街道视频,交待区域活动内容。

1、刚才很多小朋友都说到了我们家乡的街道,也看到了不同的几条街。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大家去过的也最喜欢的一条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红都广场)。

2、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不同的材料来做自己喜欢的街道,你们喜欢吗?(喜欢)。

3、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三、交待区域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

1、师:老师在手工区给你们准备了橡皮泥、一次性餐快、积木、彩色纸等你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家乡街道、在图书区给你们准备家乡街道的书和纸、笔、你们可以在图书区制作有关家乡街道的图书。

2、组织孩子们讨论选择喜欢的区角或材料。

教师:现在你们可以和同伴商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可以和朋友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让幼儿现在座位上商量玩什么)。

教师:商量好了吗?谁来说说商量的结果?你准备用材料什么和谁一起去玩?准备怎么玩?(让孩子在进区前想好玩什么,怎么玩)。

2、重点对制作街道和制作图书的孩子提出要求。要求图书区的幼儿制作好后讲讲家乡街道故事。

3、组织幼儿进区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共同合作。

四、在重点引导制作家乡街道幼儿的同时,关注其他幼儿的游戏情况。

五、组织幼儿收拾玩用具。

六、评价幼儿此次活动情况。

教师:今天的游戏活动结束了,现在请孩子们来说说你今天用了什么材料制作?(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在区域发生的有趣事情)。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四

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要求幼儿选择一种或多种颜色调色。

材料名称:玻璃瓶、水彩颜料、装饰纸、彩带、小金属棒。

制作方法:

1、玻璃瓶消毒,洗净后装入清水。

2、将各色颜料分别滴入装水清水的瓶内,然后盖上瓶盖。

3、根据需要在瓶身上作适当的装饰。然后用彩带在瓶口系上一个蝴蝶结。

操作方法:让幼儿用金属捧根据数字卡片中的点数来敲击玻璃瓶。

指导建议:

1、可鼓励幼儿选择多种同一色调的色彩,或用二种或更多种颜色进行调色。

2、应尊重幼儿意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调色。

扣子游戏。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扣扣子。

2、通过操作让幼儿学会数扣子。

材料名称:扣子、布、弹力絮。

制作方法:

1、用彩色布剪成底边、边长、下底、直径分别为3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各两个。

2、在两个相同的图案之间铺薄薄一层弹力絮,然后将两层布不露毛连缝合好。

3、将一种流行色的扣子给三角形的边缝上,每边8颗,共缝21颗扣子。

4、再将另一种颜色的扣子以金字塔状缝在中间,具体做法为:第一行一颗,第二行两颗,逐行递增,共六行21颗扣子。

5、圆形、梯形、正方形的扣子排列。

操作方法:

1、让幼儿进行点数扣子。

2、比较同一种图形中两种颜色扣子的多少。

指导建议:

1、观察幼儿能否手眼协调地扣扣子。

2、幼儿能熟练操作后点数扣子数量。

瓶娃娃喂食。

材料名称:可乐瓶、皱纸、毛线、即时贴、彩色卡纸、剪刀。

活动目标:1、幼儿能正确感知图形,能按嘴形给娃娃喂食。

2、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制作方法:

1、将可乐瓶清洁后擦干。

2、在可乐瓶的上半段处贴上即时贴剪成的眼睛,再用剪刀剪出各种嘴巴,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3、用皱纸、毛线加以装饰,做成娃娃。

4、用彩色卡纸剪成“饼干”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操作方法:

1、让幼儿给瓶娃娃喂食,正方形嘴巴的吃正方形饼干,圆形嘴巴吃圆形饼干。

2、两人一组,一人说要求,一人喂饼干。如:一人说吃红色圆形饼干,另一人取红色圆形饼干喂给娃娃吃。

指导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不撒掉图形饼干。

2、幼儿按娃娃嘴巴的形状,喂宝宝。

多用台历。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实物。

材料名称:旧台历、图形卡片若干、数字卡片若干。

制作方法:

1、先将台历卡三等分或四等分裁开。

2、将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粘贴在旧台协卡上。

操作方法:

1、幼儿根据小动物找食物或根据食物找出相匹配的动物。

2、翻动台历卡进行数字和图形数量的一一对应。

指导建议:

1、增加图形的品种,让幼儿更多地了解动物的属性。

2、可几个小朋友进行比赛,看谁算得最快。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五

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对探究发光物体的活动有兴趣。

1.手电筒、电池、电动玩具、蜡烛、火柴、打火机、荧光棒、积木、塑料玩具等实物若干,放塑料筐里。

2.关于会发光的物体ppt图片或课件。

3.分类卡、图片(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彩虹光、萤火虫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若干。小镜子若干。

1.探索、发现各种会发光的东西。

(1)导入:塑料筐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

(2)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出会发光的物体。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幼儿对光的认识。

(2)幼儿观看课件及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会发光的物体的基本特性。

a:感知认识各种自然发光体(例如:钻石、夜明珠、太阳、月亮、行星、闪电、彩虹等)。

b:感知认识动物发光体(例如:萤火虫、发光乌贼、水母、松球鱼、夜晚动物的眼睛等)。

c:感知各种人造发光体(例如:电焊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荧光棒等)。

3.初步学习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1)我们知道了,看到了这么多发光物体,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师解释什么是自然光?什么是人造光?自然光:自然界存在的可见光。人造光:由人工设计制造的仪器、设备产生的光。动物光:会发光的动物。

(3)幼儿分组操作分类,师重点启发幼儿根据自然光、动物光、人造光进行分类。

(4)小结:每组请一幼儿展示操作分类卡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进一步感知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可以取暖、照明……。

5.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兴趣。组织幼儿玩“踩光斑”的游戏。

提供小镜子,组织幼儿两人一组玩“踩光斑”的游戏。(感知光的反射特性。)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纸桌的牢固和桌腿的高矮、粗细有关。

2、鼓励幼儿将自己在讨论交流中获得的经验大胆地发表出来。

3、能自主地探究纸桌的制作方法,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现成的纸桌、操作纸(桌腿纸和桌面纸)、剪刀人手一份,浆糊,抹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二、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总结。

a、刚才在“吹桌子”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桌腿粗细、高矮的不同)。

b、总结:原来纸桌里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呢,桌腿粗的、矮的纸桌站得比较稳,不容易吹倒;桌腿细的、高的纸桌站得不够稳,容易吹倒。

三、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制作站得稳的纸桌。

1、你们想不想再做一张纸桌?这一次,我们要做一张又稳又牢的纸桌,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的纸桌才能站得又稳又牢?(桌腿要又矮又粗),请1-2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操作纸)下面请小朋友到桌子旁边去试试,想想用什么方法做出的纸桌又稳又牢。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语:如果你遇到困难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怎样让桌腿又矮又粗?)。

四、游戏,结束活动。

1、纸桌做好了吗?好,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在纸桌上放积木块,看谁的纸桌放的积木最多,说明他的纸桌站得最稳!老师做裁判,请小朋友仔细听好规则:

(1)比赛时手不可以碰纸桌;

(2)要听好口令,我说“1”就放一块积木,我说“2”就放第二块积木;

(3)如果你的桌子倒下了,你就停止比赛,看旁边的小朋友,并为他们鼓励加油!听清楚了吗?请你从桌子下面拿出积木篓,准备好了吗?(放满五块后,鼓励幼儿给自己鼓掌欢呼)。

2、游戏。

3、总结、评价。

谁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桌腿变得又稳又牢的?

五、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七

1、在了解平面图纸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地图上标示物之间距离的远近关系。

2、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准备社区建构示意图,方格图纸。

1、出示社区建构示意图,以幼儿园为中心,说一说重点建筑物各在幼儿园的什么位置。

2、出示方格纸,告诉幼儿这是简化的地图,师生共同把建构示意图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3、找一找,自己的家在什么方位,在哪个建筑物附近。

4、比一比,谁的家离幼儿园近,谁的家离幼儿园远。

1、让幼儿学会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2、让幼儿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的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关系。

用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几何图形或各种自然物,排序板或塑料布,水,海绵,范例,改错卡片,填空卡片等。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范例,发现其排列规律。

2、通过改错和填空,帮助幼儿进一步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帮助幼儿理解序列的传递性关系,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帮助幼儿理解ab,bc,那么ac。

4、幼儿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幼儿用海绵蘸点水涂在用吹塑纸剪成的几何图形的背面,贴在教室周围的瓷砖墙面等光滑的地方,练习排序。

5、指导幼儿做《计算》幼儿用书第28页。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八

1、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认识几种气象标志。

2、能够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预报天气预报。

3、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和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4、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1、多媒体课件ppt。

2、学习单、笔。

3、雨天晴天、等气象标志。

一、谈话导入。

幼儿思考,如:要带好衣服、零食、查路线、、(引导幼儿说出天气)。

老师:大家说得都对,出去旅游之前,我们要准备很多物品,了解很多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预报,通过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知道天气,比如:如果明天要下雨了,我们就不能出去玩了,如果明天天气凉了,我们就要多穿些衣服,要不然就要感冒了,我们要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出行计划。

二、认识几种常见的气象标志。

拿出天气气象标志表,首先出示晴天的标志,让小朋友们观察,

提问:(1)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天气啊?(晴天)。

(2)如果是下大雨,我们应该用什么图案来表示呢?

小朋友们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雨天下着大雨,那么我们就用三个雨点来表示。

同样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多云、阴天的标志。

小结:晴天的时候,有亮亮的太阳挂在天上,照得我们身上暖洋洋的,所以红红的太阳就表示晴天,这些图案都是表示天气情况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气象标志”。

三、提前知道天气的方法。

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提前知道天气呢?

幼:看电视、上网、看报纸……。

出示能知道天气途径的图片,cctv天气播报,看报纸,网络等,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

四、能预报天气的动物。

近日森林多雨,为了动物们生活更方便,大象站长贴了一则招聘信息出来,要在森林里招聘气象预报员,小朋友们猜猜,会有哪些小动物来报名呢。(提前请6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六个小动物们)。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那我们就去看看哪些小动物来应聘气象员了好吗?

第一个来的是小蜻蜓,他说:我能预报晴雨天。我飞得低,就是要下大雨了。

第二个来的是小鱼,他说:我能预报晴雨天。我浮上水面上游泳,就是要下雨了。

第三个来的是青蛙,他说:我能预报晴雨天。只要我哇哇叫,不久就会下雨了。

第四个来的是蚂蚁,他说:我能预报晴雨天。我们排队忙着搬家,就是要下雨了。

第五个来的是小狗,他说:我能预报晴雨天。我只要去泡水,就是要下雨了。

第六个来的是乌龟,他说:我能预报晴雨天。我冒汗,就是要下雨了。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象站长都收下了吗?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动物自己是怎么说的?

蜻蜓说:“我们是小蜻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飞得这么低吗?因为快要下雨了,空气中水分比较多,非常潮湿,小虫的翅膀上沾了许多小水珠,所以飞不高,我们飞得低,是为了捉小虫吃。”

小鱼说:“我们靠呼吸溶解在水中地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地氧气多,我们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地氧气大大减少,我们纷纷浮上水面呼吸。

青蛙说:“我们喜欢阴凉潮湿的地方,每当要下雨之前,空气里湿度变得越来越高,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高兴地叫个不停。

蚂蚁说:“我们正在搬家,要把家里的食物搬到高高的大树上,因为快要下雨了,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我们的家也变得很潮湿,非常难受,而且大雨会把我们的家和食物冲走的,所以要赶快搬家。

小狗说:“我们身上没有汗腺,炎夏时不能靠毛孔散热,只有靠张嘴、搭拉舌头来保持恒温。当嘴和舌均无济于事时,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帮助散热。

乌龟说:“要下雨时,空气湿度大,我们的壳较凉,水蒸气凝结在上面,就好像出汗一样。

五、游戏:小小气象员。

请6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上来做天气播报,如: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气象播报员,xxx,今天是11月20号,天气晴朗(看当天天气),接下来为大家播报明天的天气(和幼儿一起查看当天的天气预报)。

六、完成操作单。

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份学习单,请小朋友将下面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在右下角的框框里面打个勾。

通过活动,小朋友们知道了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了部分动物的表现所表达的天气信息。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更多能预报天气的动物,知道动物们是怎么样预报天气的,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如:蜘蛛结网是天晴,蜘蛛收网是下雨,……)。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九

通过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对科学探究游戏活动兴趣浓厚,在开展大班“水”主题过程中,有一天我听到孩子们在说掉进水里很可怕,有小朋友说到掉进沼泽里比掉水里还可怕,还有小朋友说沼泽跟水差不多,就是有泥,但是会吸人……沼泽为什么会“吸人”呢?孩子们的问题问倒了我,为了一探究竟,我决定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秘沼泽为什么会“吸人”,经过查阅发现沼泽是一种非牛顿流体现象,可是这一科学现象如何介绍给孩子们呢?我想起了芬兰stem教育中的“现象教学法”——基于现象的学习。

1.在探索传递水和淀粉的方法中感受非牛顿流体的神奇现象。

2.初步了解非牛顿流体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喜欢参与探究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挑战。

活动重点:发现非牛顿流体的神奇现象和特征。

活动难点:大胆探究,能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解决问题。

经验准备:前期接力游戏经验。

一、开始部分:观看视频,请幼儿大胆猜测,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播放非牛顿流体的视频,请幼儿观看并猜想:你觉得这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幼儿分组探究活动材料。

1.请幼儿观察材料水和玉米淀粉,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了解实验材料的特点。

2.幼儿分组操作用玉米淀粉和水制作粘液(非牛顿流体),引导幼儿观察粘液(非牛顿流体)的神奇现象。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交流新发现,教师小结。

小结:对它没有用力的时候它就是液体状态,但是当你对它用力的时候,它会变成固体状态一样坚硬。

三、游戏:在游戏中探索传递粘液的方法,体验粘液(非牛顿流体)的现象。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大胆探索非牛顿流体的特点。

游戏规则:

(1)四人一组,请小组之间商量进行接力传递的方法(1分钟)。

(2)采用接力的方式运送粘液(非牛顿流体),每个人在传递过程中尽可能不让粘液流失,将粘液运送到对应量筒中。

(3)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往量杯里运送的黏液最多,地面上的粘液最少。

2.幼儿自由结组商讨传递方法。

3.进行游戏预赛。

4.幼儿开始游戏(拍照记录个小组的游戏状态)。

5.请幼儿分享完成游戏的方法,其余幼儿动手验证方法。

6.教师利用照片进行小结,颁发奖励。

小结: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了我们的比赛,在比赛中用到了很多方法,很多好方法也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四、结束部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回归生活。

为幼儿揭秘粘液就是“非牛顿流体”,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非牛顿流体现象,并播放视频,观察发生的现象,感受生活中科学。

小结:其实非牛顿流体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探究它后,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神奇,也可以帮助到我们,现在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在沼泽中越使劲挣扎陷得越深吗?在沼泽中越使劲,沼泽的反作用力就越大。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非牛顿流体的存在和运用,下次分享给大家。区域中小朋友也可以试一试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制作出非牛顿流体。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探究比较充分,在活动过程中能较好完成活动目标和重难点,教师的语言应再简练些,本次活动只是作为一个开始,后续可以在区域中以及生活中根据幼儿兴趣继续开展活动。本次活动材料对于幼儿新颖,幼儿有玩水的直接经验,有看过家里包饺子和面的间接经验,但是本次活动重点不在于幼儿去理解非牛顿流体的科学原理,而是去感受和探索他的神奇现象,从而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能力,方便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究,从而利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

本班幼儿年龄段4—5岁,喜欢提问,喜欢解决问题,但不知道团结,想通过这样的区角游戏方式,让幼儿知道团结合作,才能完成。还有幼儿在整理物品上稍有欠缺,不太喜欢整理,想利用这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整理物品,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角,与活动伙伴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并获得成功的情感。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活动,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

3、不乱拿乱放,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和伙伴团结解决困难,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在活动过程中不打闹,活动结束后能收拾好各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益智区:找瓶盖、迷宫、数圈圈、

建构区:建构示意图、各种积木、小瓶子、牛奶盒。

美工区:彩纸、皱纹纸、剪刀、胶水、手工纸、水彩笔、蜡笔。

语言区:给字找朋友、图书、儿歌的卡片、故事录音、

数学区:数字卡片、图形配对、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数一数。

表演区:小话筒、表演头饰、各种乐器、节奏卡、各种服饰。

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快乐。

一、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今天我们要去奇幻王国,那里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谁能玩得最好,玩得开心!

二、实践操作。

1、幼儿按意愿自选活动区和玩伴。

2、师观察幼儿与投入材料的互动性,加以引导。

3、重点观察:益智区,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寻找答案。

三、分享快乐。

2、请幼儿当小老师评一评。你觉得他今天做的好吗?什么地方做的最好?(为什么没做好?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3、教师对孩子的闪光点再次肯定,引发他们再次探索的兴趣。

4、教师带领幼儿排好队,回到自己的班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一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二

1、喜欢参与空间方位游戏,体验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对号入座游戏的快乐。

2、在探索对号入座的游戏中发现“排”与“号”的对应关系,学习在二维空间中寻找正确的位置。

重点:了解“排”与“号”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意义。

难点: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

经验准备:有10以内序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观影票、座位图、ppt课件。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了解对号入座的含义,尝试在座位图中寻找准确位置。

教师:你知道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号是什么吗?(能用x排x号表达)

教师:x排x号在哪里?你能在座位图上找到正确的座位,对号入座吗?

1、请幼儿根据座位号在图中寻找位子,感知对号入座的方法。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座位的?

2、师幼共同发现对号入座的方法,梳理经验。

教师:对号入座就是座椅上的座位号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相同,对号入座的方法是先看清排号再寻找座位号。

二、幼儿操作游戏:谁做错了?(增加单双号)

教师:四名小朋友中有一位小朋友粗心做错了位置,你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重点提问:什么是单号和双号?

经验梳理:对号入座首先要确定排号,再看清单双号。

三、幼儿体验游戏:幸运观众(增加区号)。

教师:王老师请你们看电影,小朋友要对号入座看清座位号哦。

教师:抽取幸运观众(检验幼儿的入座情况)播放安全小卫士微电影

梳理经验:想要对号入座首先要找到准确的区号,再确定排号,最后还要判断单双号,这样按顺序慢慢寻找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了。

此次教育活动的生成是基于幼儿游戏的需要。水木秀场的小观众经常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烦恼,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呢?什么是对号入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生成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困难,提升整体经验。教育活动从游戏中来,孩子们又将知识经验带回游戏中去,使区域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也能很好的`为幼儿生活提供帮助。

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了排与号的实际意义,从平面图过度到真实的体验,是让孩子将经验进行整体提升的过程,看图找座位与实际寻找座位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同的,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真实体验对号入座让孩子们既兴奋又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最后的抽奖环节实际是教师检验幼儿对号入座的方式,并通过这样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深度参与的兴趣。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三

益智区:

1。图形找家。

活动目标:1。巩固复习各种图形。

2。在活动中结合英语课教授的图形名称,复习英语单词。

活动材料:木制图形拼板。

活动规则:1。按木板上所示颜色、图形形状找到相应的图形。

一人回答:itis…(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2。拼图。

活动目标:1。会拼搭简单的图片。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耐心。

活动材料:各种拼图片(橘子、苹果、葡萄)。

活动规则:幼儿自主游戏。

英语区:

1。穿衣服。

活动目标:1。复习各种所学单词。

2。句型whatisit?练习。

活动材料:1。圆形图片(衣服上的花案),上有英语单词图片。

2。吹塑纸剪成的衣服。

活动规则:1。两人一组。

2。将图片朝下,放于衣服花案轮廓处。

3。由两名幼儿相互提问whatisit?(this)。

4。说对者将图案朝上放。

5。最先翻完者为胜利者。

2。摘果子。

活动目标:1。复习单词与句型练习。

2。练习纽纽扣的能力。

活动材料:1。软泡沫制成的水果,上有英语单词。

2。篮子。

3。水果树(上有纽扣)。

活动规则:1。幼儿可多人游戏,两人一组。

3。摘果子的时候再换另外的句型提问whatisit?

美工区:借型想象。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对美工活动的喜爱之情。

活动材料:画画纸(上有圆形)、蜡笔。

活动规则:1。幼儿根据所提供的圆形,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2。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3。此活动是上次公开活动的'延伸活动。

建构区:雪花片。

活动来源:托班时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于雪花片只会随意的摆弄。随着孩子年龄与能力的提高,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想象与创意进行拼搭,并形成了一定的框架。

活动材料:雪花片。

活动目的:1。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与同伴的协作意识。

活动规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与经验,利用雪花片进行拼搭。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设计时钟,并让幼儿制作时钟,进一步巩固孩子对整点及半点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时钟,蜡笔、画纸、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延伸谈话)。

1、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你喜欢什么样的时钟呢?今天老师准备了挂历纸及蜡笔,小朋友可以先想好自己想做的时钟的样子,把它画好再剪下来进行制作;也可以选择连续的画出来,制作成图书。

2、这里还有橡皮泥,你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出自己心里想的时钟。

3、做好后,你可以选择到表演区去展览,或标上价钱向别人推荐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易。

二、幼儿选择区角。

请幼儿自选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用挂历纸及橡皮泥制作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出钟表的基本特征(时针、分针、12个数字),给予相应的指导。

2、鼓励图书制作的小朋友充分发挥想像,创设不同款式、颜色、大小的时钟。

3、观察制作完成的小朋友能否进行交易,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进行“你说时间,我来拨”的游戏,巩固对时间的认识。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五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

2.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若干,布置成汽车展览会。

3.充足的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画画工具;各种几何图形若干。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猜谜语引出汽车,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汽车展览会。

师:小小一间房,橡胶轮子扛。

喝油又喝水,奔驰在路上。(汽车)。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索。

参观汽车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培养幼儿对不同类型汽车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一看展览会上有许多汽车和汽车卡片,拿一辆你喜欢的汽车,看一看它长的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用途?和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汽车和他的汽车,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幼儿参观汽车展览会,观察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自由摆弄各种汽车,熟悉汽车的名称和简单的用途。

三、观察发现,引导学习。

1.观看普通汽车课件,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我给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录了像,把你手里的汽车和卡片放回展台,我们一起看。

课件展示轿车、卡车、公共汽车,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2.观看几种常见的特种车的课件,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你知道特种汽车的名字吗?

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几种特种车。

课件展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如:汽车是什么名称?汽车是什么颜色的?车上有什么装备?什么时候用到它?电话号码是多少?)。

3.让幼儿说出自己见过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除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些汽车,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汽车?乘坐过什么汽车?

幼儿描述自己熟悉的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汽车,每种车子都有它不同的本领,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可是人们在乘车时也会有危险,我们在乘车时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四、操作练习,巩固深化。

1.把汽车展览会上的各种汽车按用途分类。

师: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放的没有次序,我们帮它按用途分一分类。

幼儿按轿车、卡车、公共汽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进行分类。

2.请幼儿画出或拼摆出自己喜欢的汽车。

师: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绘画,拼图等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伙伴的作品。

幼儿随音乐作开汽车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将有关汽车的书籍、图片布置在图书区,供幼儿在日常活动和自由活动中继续观察、探索、发现。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六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小碗、水,汤匙、洗洁精、蜂蜜、积塑、吸管、示意图如下:

教师提出要求:看着示意图动手试一试,看看会变出什么?

教师一介绍完新工作,黄博舒、施敏捷、何世昌、冯雨菁等四人选择了这个活动。首先一起围着看示意图,并看明白了要加水、加洗洁精,但看到第三步加蜂蜜时,对“蜂蜜”两个字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再看看旁边有一只蜜蜂,施敏捷说:好象是蜂蜜。大家一致同意了。接下来看到最后一步时,对“吹”字也不太认识,一个幼儿说:好象是吃,另一幼儿马上反驳说:不会吧,洗洁精又不能吃的。想了一会也没有一个结果,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教师在旁边做了一个吹气的动作,所有的幼儿立即领悟。于是几位幼儿开始操作。施敏捷边操作边帮助每位幼儿的碗里加水,看看图,又加点洗洁精和蜂蜜,然后大家各自开始试着吹。吹不出就用积塑搅拌几下,当何世昌吹出第一个泡泡时,开心地大叫起来:“哇,太好玩了。”施敏捷和黄博舒一直吹不出,看看别人的,又看看示意图,不知怎么办?这时,教师轻轻地对施说:“为什么吹不出来呢?是不是什么东西放太少了?”她立即醒悟说:“一定是洗洁精放太少了。”她又再放入一些洗洁精,教师提示她搅拌之后她试着一吹,真的吹出泡泡来了,敏捷开心地笑了。然后她兴奋地告诉黄博舒说:“你要多加点洗洁精就能吹起来了。”

这是通过示意图的投放,引发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才介入并通过“吹”这一简单的行为进行暗示和言语提醒。幼儿对于活动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但对于一些在活动中幼儿能力所没有达到的知识技能教师应课前丰富,比如:对汉字“吹”“蜂蜜”的认读。

在课后研讨时,有教师提出:应在示意图上给幼儿一个量的表示,这样幼儿会根据示意图上的量进行调制,就能吹出泡泡。结合研讨意见,第二次活动时,教师调整了示意图如下:

第二次活动时,有梁紫薇、冯雨菁、叶乐乐、余阳丰四位小朋友选择了这个活动,他们一起看了示意图后,马上跟着示意图的步骤,拿出碗加上水,再跟着图上的提示,多加了洗洁精和蜂蜜。但幼儿并不会去思考和观察水所发生的变化,只是急于用积塑搅拌后就吹起来。由于教师在吹的材料中还增加了“吸管”,这时叶乐乐拿吸管对着碗里的水吹起来,碗面上冒起了很多泡泡,他高兴得叫起来,其他三个孩子一看,也都学他的样子用吸管伸进碗里的水中吹,结果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仅限于这样玩,而没有一个孩子吹出那种漫天飞舞的泡泡来。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只调整了引导性材料,使材料的线索更加明朗起来,即将整个制作的过程都展示在纸上,幼儿不需经过思考和讨论,各人只要按着示意图操作就可完成,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却淡化了。相同的活动,只是引导性材料上的些微变化,产生的互动效果却大不相同,我想,科学活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但这次的活动幼儿缺少的正是这种主动的探索与发现,幼儿仅仅满足于操作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尝试使用第三种示意图,并给幼儿增加了观察记录表,希望能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还撤掉了“吸管”这一材料的使用,考虑在后期的活动中再投放。示意图如下:

第三次活动时,有游若昕、刘馨懿、付水林、甘成武等四位幼儿选择了这一工作。四人一起先看示意图,很快就都看懂了图意。游若昕说:要加水,加洗洁精,加蜂蜜。说完几个人就动手操作起来了。甘成武按着示意图加了一遍后,试着吹一吹,没有吹出泡泡来,他自言自语地说:太少了。师问:你发现什么太少了?他说:蜂蜜和洗洁精都太少了。师问:你刚才加了几勺洗洁精和蜂蜜?他想了想,拿起笔在记录表上记下了3勺洗洁精和2勺蜂蜜。然后他又加了2勺洗洁精和2勺蜂蜜,再搅拌后试吹,真的就吹出一个大泡泡来。他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吹的大泡泡!

付水林跟着也多加了点水,再加少一点蜂蜜和洗洁精,结果也吹出了很大的泡泡。

刘和游一直不成功,看看他们的,仍继续试,不断地加洗洁精和蜂蜜,也忘了记录了。刘说:为什么我一直吹不出来呢?她们俩在不断地加蜂蜜和洗洁精,终于吹出一点泡泡,她们大叫起来:我们终于成功了!

但付水林和甘成武玩了一会后,看到别人在加水,他也跟着加水,结果反而吹不出泡泡来了。于是教师结束活动。

在以上案例中,就这一科学活动通过三次改变引导性材料所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是不相同的。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教师的指导思路:教师在第一次投放材料时,已能引导幼儿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却认为没有给幼儿一个量化的标准,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对引导性材料进行了修改,在第三次活动时还增加了记录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操作活动,更让幼儿无所适从,显得画蛇添足,所以才造成了第三次活动幼儿越来越吹不出泡泡的结果。如果这种记录表在幼儿对调制泡泡水已掌握得很好的情况下再投放,也就是有层次性地投放这张记录表的话,则会引发幼儿新一轮的探究活动。

的确,将教育目标隐性地蕴涵在材料之中,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大特点。而提供示意图是体现材料引导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以这种易于被幼儿理解的方式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呈现给他们,就促进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幼儿也能很好地探索和操作,并且能从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而调整操作,最后获得成功。为此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更要考虑到目的'性、层次性、引导性。在第一次投放的示意图中,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是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教育目标的。至于加多少洗洁精或多少蜂蜜能吹出泡泡,我想对于量的精确度并不是这一活动的重点,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已使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了共同学习和发现的乐趣。

单就一张示意图的变化,却引发幼儿三次不同的互动结果,可见,引导性材料的投放也是促进幼儿之间有效互动的因素之一。投放的材料要能有利于幼儿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讨论、互助,要给予幼儿操作的范围和创造边界,要能指明幼儿如何完成操作任务。如第一次投放的示意图,对于幼儿来说,是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的,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成份更多,互动机会也更多。而在后面的两次投放的示意图,画得太详细了,反而让幼儿失去了探索和互动的空间。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门,让孩子知道如何开启这扇门,只要孩子对现象感兴趣,不一定要对现象背后的道理感兴趣。对于成人来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对幼儿来说只要“知其然”就可以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百分百正确,但我觉得有道理。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七

1、幼儿会用语言讲述收集的废品及收集中发生的趣事,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拓宽幼儿的思维。

2、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1、幼儿和家长共同填写的“废品调查表”。

2、“奇妙的商店”的场景;大象、小猴、小猫、小猪、小狐狸、小鸡的图片及相关的礼物,各种废物自制的玩具等。

3、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品。

1.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平时吃桃子、西瓜、葡萄时会将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如何处理?有位大象伯伯可能干了,它将这些废品变成一件件的礼物送给它的动物朋友,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听故事“奇妙的商店”。

(2)提问:小动物们用什么废品制作了哪些礼物?大象伯伯开的“奇妙的商店”有什么用?(利用废品,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2.幼儿讲述收集的废品及收集趣事。

(1)在我们生活中每天也有许多废品,前几天我们还做过“收集废品”的调查,请与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收集了哪些废品,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好玩的事也可以说一说。

(2)请2-3位幼儿介绍调查表,说说收集中发生的趣事。

3.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

幼儿说方法:如相同物品放一起.如瓶子一堆、盒子一堆等,幼儿动手摆放箱中。

的废品。你觉得还有哪些废品摆放得不合适?请1-2位幼儿检查摆放。

(2)除了这样分,你还能想出其它更好的分法吗?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分法如:盒子分(糖盒、牙膏盒、鞋盒);瓶子(洗发瓶、药瓶、饮料瓶)等。

幼儿按材料再次对废品进行分类。师生共同检查分类情况,对摆放不合适的废品,请幼儿帮忙送到该类废品材料中。

4.说说废品的利用。

(1)提问:收集来的废品怎样利用?(有的废品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有的废品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5.活动延伸:。

(2)幼儿手工,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相交流制作中的经验、协商遇到的难题想办法解决。

(3)互相欣赏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在kt板上,互相交流,体验制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

4多变的云。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八

1.能自己探索制作“小鸟进笼”游戏,能正确把握小鸟身体的比例。

2.会玩小鸟进笼游戏,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

3.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感受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白色硬卡纸、小木棍、水彩笔、双面胶、剪刀。

掌握自制游戏的做法。

知道“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吸引幼儿探索制作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展示“小鸟进笼”游戏用具,请幼儿自由探索制作方法。

(1)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上小鸟,重点指导幼儿画小鸟时要掌握身体的比例。提醒幼儿给小鸟图上漂亮的颜色。

(2)在另一张纸上画鸟笼,在两张纸的中间夹上小木棍粘贴在一起即可。

2.引导幼儿玩游戏,双手来回搓动小木棍,即会出现小鸟入笼现象。

三、结束部分: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手的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感受。

鼓励幼儿在美工区寻找材料,制作更多的同原理游戏,投放到益智区,探索不同游戏转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十九

1、初步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能发现有洞的水瓶与瓶盖的关系,探索洞洞的变化对瓶中水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分享。

一、第一次实验(实验激趣,初试记录)。

导入:请看,这只瓶子和常见的水瓶有什么不同?

集体猜测:有洞的瓶子装满了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过渡:光猜还不够,要做实验验证猜想。

操作要求:

(1)两人一组在瓶子里装满水,手提瓶口进行观察。

(2)观察盖瓶盖和不盖瓶盖两种情况,将实验结果清晰记录在纸上。

提问:实验完成,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哪一组记录一眼就能看明白?为什么?

小结:当瓶子上有洞时,盖上瓶盖不漏水,不盖瓶盖会漏水。大小适中、位置合适、线条流畅、页面整洁的记录方式,就能帮助你们清晰准确地记录下实验结果。

二、第二次实验(二次实验,花样记录)。

过渡:看,这只瓶子和之前的瓶子有什么不同?(有上、下2个洞。)。

集体猜测:2个洞的瓶子装满水,会发生什么?盖上瓶盖,又会发生什么?

操作要求同上。

巡回指导:幼儿是否记录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幼儿是否能与之前预测的现象进行比较。

提问:通过第二次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追问:他们的出水情况一样吗?对于这样的发现哪一组的记录更清晰?

小结:不盖瓶盖,2个洞都漏水,上面洞的水漏得近,下面洞的水漏得远;盖上瓶盖,上面的洞不漏水,下面的洞漏水。

三、活动延伸(大胆猜测,无限可能)。

此次活动有三大亮点,即自主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及旁观者,幼儿有极大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活动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所有的发现都是通过实验产生;自主记录——在两次操作后,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将发现的"秘密"自主记录下来,丰富幼儿的记录方式。

本次活动目标度达成度为90%。整个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洞洞与瓶盖的关系从而探索发现洞洞的变化对水会有什么影响;孩子们基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清晰记录下实验猜想与结果,并进行表达。

一开始,我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为探究如何让有洞的瓶子不漏水、两个上下位置的瓶子有没有瓶盖的出水情况及平行两只洞瓶子的出水情况,但在几次科学室活动与个别化中我发现让孩子们们自己发现盖上瓶盖水瓶就不会漏水较难,会让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将环节进行了调整,变为探索一个洞的瓶子与上下两洞的瓶子盖上瓶盖和不盖瓶盖是否会漏水,难度适中的实验会更好的激发幼儿兴趣。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简短篇二十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1.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