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22:53 页码:13
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通用11篇)
2023-11-12 18:22:53    小编:ZTFB

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跟进和反馈,以保证效果的达成。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变化和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案的质量和效果是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来证明的。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一

各村党(总)支部、镇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基层集聚,充分发挥农村党(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充分发挥各党(总)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各党(总)支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党群共同参与。强化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实现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党群共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持续破解基层组织建设和改革发展方面的瓶颈问题,不断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激活各类要素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投入乡村振兴,凝聚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工作合力。

——坚持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分析掌握党(总)支部建设现状,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协同性和关联性,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科学把握特点规律,分步制定工作规划,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其它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一)突出政治引领,增强大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

1.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实施村党(总)支部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深化理论武装,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两个维护”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及镇党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定期开展村“两委”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并迅速研究解决班子成员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2.提升党(总)支部政治功能。强化村党(总)支部领导地位,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总)支部讨论决定的机制,完善党(总)支部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始终坚持乡村振兴的社会主义方向。强化党(总)支部服务能力建设,列出为民服务清单,明确办理、治理、服务标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3.深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县委《关于巩固深化“。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若干措施》,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深入组织开展“学五中全会精神话“十三五”成就谋十四五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县委工作安排及镇党委工作要求上来。抓实党员“固定活动日”,坚持和完善“3+x”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开展“10分钟微党课”“移风易俗大宣讲”“清洁村庄大行动”等活动,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影响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二)坚持组织引领,筑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4.探索推进“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按照县委《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绿色化引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加大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等行业领域建立党(总)支部力度,持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推广区域化党建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通过村(企)合建、中心带建、区域联建等方式,组建产业联合党委或乡村振兴示范带片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力争到2022年底,每个村党(总)支部领办创办1个以上集体性质的农民合作社,镇党委培育1个以上产业联合党委或乡村振兴示范带片区党委,产业型党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构建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产业融合的农村大党建格局。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5.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计划。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靠实镇、村抓支部建设的责任,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扎实推进“四抓两整治”,抓紧补齐各党(总)支部在功能定位、组织设置、工作运行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组织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活动,聚焦“五个基本”,从组织建设、队伍管理、活动开展、制度执行、保障落实5个方面建立评星定级指标体系,对评定为四、五星级的党支部强化示范引领,对评定为二、三星级的党支部着力巩固提升,对评定为一星级的党支部加快晋位升级,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命名表彰一批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带动全镇党支部创先争优。建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总)支部长效机制,落实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第一书记驻村、机关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提档升级。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6.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建强带头人队伍。积极稳妥推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推动村党(总)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确保2022年底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一名大学生。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行动,每年组织村党(总)支部书记参加1次县级以上集中轮训或赴外培训。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干部队伍后备库,每年对后备库进行1次分析研判,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监督,落实村党(总)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县级备案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督促村党(总)支部书记规范履职、干净干事。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7.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逐村分析研判、调研论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相关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壮大集体经济“手拉手”活动,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作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方式,辐射带动周边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基层组织和有关人员给予奖励。力争到2022年底,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8.提升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基层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作用,抓好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有关规定,全方位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证党员群众对村事务的知情权。按照完整覆盖、便于服务、无缝衔接的要求,加快“五位一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等制度,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网络服务等做法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9.着力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质效。主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高标准建设党员政治生活馆,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载体、手段、平台创新。深化“互联网+党建”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在线缴纳党费、开展党性教育、解决群众难题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互融共促,拓宽党(总)支部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网络阵地。充分运用x党建信息化平台,坚持月统计分析、季调度指导、年考核通报,以严格规范的组织生活教育管理党员、激发队伍活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0.提高各级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三农”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乡村振兴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镇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进行专题辅导讲座,提升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坚持按需施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外出观摩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水平。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1.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选人用人。实施“年轻干部双向交流行动”,树立在乡村振兴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战场”,积极推荐乡镇优秀干部到县直机关任职,乡镇领导班子或下属事业单位职数出现空缺,优先推荐使用乡村振兴一线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时,注重向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倾斜。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委。

责任人:全体科级领导干部。

12.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充分发挥县直部门单位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调、焦点不散,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队日常管理属地责任,切实加大对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的统筹协调,教育引导乡村振兴工作队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工作基础,紧紧围绕“十大”工作任务,积极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合资源、聚力攻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委。

责任人:全体科级领导干部。

(四)注重人才引领,强化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13.强化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服务作用。围绕全镇特色产业发展布局,鼓励引导玉米制种、蔬菜、食用菌、肉牛、林果、乡村旅游、直播营销等专家服务团持续发挥作用,邀请县内外优秀专家人才深入农村开展科研攻关、生产指导、技术推广、试验示范、人才培养、建言献策等服务活动,助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人:

14.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人才支持力度。坚持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人才引领型农民合作社。建立专家服务团与农民合作社定向联系机制,采取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强化对合作社的技术、人才支撑。加强对合作社领办人经营理念、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订单式培养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有情怀的合作社带头人队伍。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参与经营管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人:

15.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主力军作用。健全完善农村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体系,加大“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技能大师、民间艺人等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5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鼓励各行各业举办技术技能比赛、选拔乡村工匠,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个人专长、服务乡村发展。加大农村文化人才扶持力度,通过实施人才发展项目、建立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挖掘培养乡土人才,引领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责任人: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责任人:

16.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充分发挥电商营销、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聚集人才作用,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电商人才的创业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向农村回流。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超市”,成立乡土人才协会,畅通技术服务绿色通道,鼓励专家学者、致富能人、优秀企业家及社会各方力量在乡村一线创新创业。探索设立“乡贤参事会”“名誉村长”等新型岗位,吸引支持退休干部、医生、教师等新乡贤投身乡村治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人:

(五)深化先锋引领,激活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活力。

17.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和党员自身发展能力,引导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强创业培训,每年组织党员致富能人、党员创业大户参加1次县级以上集中轮训或赴外培训。优化创业服务,建立镇党政班子成员与专业合作社和党员创业户结对制度,协调解决在项目争取、资金保障、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党建经费“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支持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打造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或“双带共富”示范基地,引领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8.开展党员文明户争创行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为主题,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在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移风易俗以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涌现出的“共产党员户”“党员中心户”进行评选挂牌,示范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三大革命”“清洁村庄”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等行动。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环保卫士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发挥乡村大喇叭、红黑榜、曝光台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坚持抓党员带群众,大力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餐饮浪费等陈规陋习,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让农村党员成为乡风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9.着力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大力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结构,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农民合作组织领办人、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特别是返乡大学生、90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争每年新发展35岁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不低于70%。巩固提升基层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成效,严格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和流程,全面落实发展党员乡镇预审、县委审核、市级复核制度,严把质量关口,坚决防止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持续整治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始终保持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镇纪委、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镇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推动各党(总)支部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镇党委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列入党委会常态化议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坚持镇党委牵头抓总、各相关办(室)中心分工协作,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衔接的工作责任体系,分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弘扬务实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为基层减负的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想在实处、干在实处、落在实处,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访调研活动,镇党委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村社,实实在在帮助解决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真事,真做事,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以踏实、担当、负责的精神推动乡村振兴。

(三)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重发掘总结典型经验,加强交流推广,振奋党员干部群众精神,凝聚强大合力,激励全镇各党(总)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建功立业。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分类区差异化考评;

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认可;

坚持结果应用导向,实行正向激励,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坚持政府引导,通过科学规划、试点示范、政策激励等引导农民建设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等。

(三)整合资金,重点打造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的要求,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平台,除各种直接补助农民的普惠制资金、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外,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将资金安排的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村公路、农业基础建设等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放在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

xx村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2.5公里,距镇人民政府驻地2.5公里,幅员面积3.894公里,贯穿全村2.3公里,辖区9个村民小组,1284户,3721人,共产党员79人,耕地面积4104亩。近年来,镇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传统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扩大规模生产,走出一条产旅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全面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县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抓、金融机构主办、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支农惠农”的思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以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全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通过全面试点推广,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工作,形成多合力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多方式的风险分担、补偿和处置机制以及多层面的政策激励协调配合机制。试点期内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且涉农贷款余额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逐年下降。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机制逐步成型。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加大,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到持续推进。2020年-2022年,努力实现金融支农资源持续集聚、信贷投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持续改善、金融环境持续优化,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xx模式”。

(一)打造四个区特色品牌。

革命老区—围绕传承“红色”铁军精神,实行“项目化”融资模式服务。为加快新型小城镇、茶场、特色田园乡村、家庭农场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提供特色信贷支持。

2.全域文化旅游特色区—围绕坚持“绿色”持续发展,实行“商标品牌+经营权”融资模式服务。依托“xx龙虾”“xx龙虾香米”“鲍贡蟹”“xx水库鱼”“雨山茶叶”“xx西瓜”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推广“农业+文旅+度假”新型乡村产业经营业态,对示范乡村引进的新型产业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

3.西南岗等重点扶贫片区—围绕脱贫“青色”良性固守,实行“安居+乐业”融资模式服务。聚焦xx西南岗片区和xx革命老区整体开发,加快关键性工程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实事等项目的全面实施,尽早发挥效益,为当地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提供支持。

4.宁淮特别合作区—围绕打造“金色”融合链接,实行“智能支撑”融资服务模式。加强xx镇与宁淮产业园的融合发展,探索“智慧+应用”、“服务+共享”等协同发展模式,聚焦产业链,提供智能融合服务。

(二)推动五大建设。

1.以产业集聚推动“助推器”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信贷模式,围绕虾稻共生基地标准化建设,统筹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发展龙虾米加工企业,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编制产业项目目录,落实到具体银行对接帮办、重点支持。

2.以金融创新推动“新引擎”建设。围绕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创新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为主的“安居贷”、以农村家庭为主的“一家贷”、以大数据信息共享并讲信守信为主的“信易贷”“快易贷”、以引进农村高端人才为主的“人才贷”、以农地经营为主的“农地贷”、以女企业家和创业女性为主的“巾帼荣誉贷”等,创新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探索推动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推广“政银保”合作融资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积极稳妥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继续完善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流转处置、风险补偿等配套制度建设。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进展,稳妥开展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进展,加大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集体资产清晰、现金流稳定的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

3.以正向赋能推动“信用户”建设。加大农民金融素养提升。加大信用宣传引导与培植。持续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江苏省农村经济主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采集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企业等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在信贷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开展“百村千企万家”信用创建活动,建立信贷信用激励与约束办法,防范农村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4.以精准扶贫推动“造血池”建设。为打牢扶贫基础,防止出现新贫、返贫,对脱贫农民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加大农村消费信贷,加大投资理财服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引导信贷资金向西南岗、xx等重点片区叠加倾斜,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和村居生活环境改善,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5.以普惠供给推动“便民点”建设。围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应用,鼓励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到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探索将支持助农取款服务、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与信息进村入户、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站(点)的网络价值。强化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指导涉农金融银行金融机构切实加大自助机具配置和维护,规范服务内容和形式,构建共享信息平台,统一服务标准,努力夯实农村地区银行金融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现金服务的工作基础。

(三)建立六大机制。

1.建立金融服务“三农”贷款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实施产业基金引导和贷款担保倾斜,推行农村贷款保证保险。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涉农信贷再担保资金,不断完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创新试点虾稻共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等。

2.建立平台服务机制。开发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村金融司法快速通道,探索建立县域不良资产统一处置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机构体系等。

3.建立信用环境建设机制。创新传导渠道,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实行重点支持,以优惠的贷款利率投放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创新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4.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上下联动,联合市银保监、市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结合乡村实际,施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5.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将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情况,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金融机构网点数、金融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情况,资产质量、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创建、金融改革、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生态指标纳入监测评估体系。

6.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每季度跟踪反馈一次、每半年检查通报一次、每年考核评比和表彰总结一次。考核结果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宏观审慎评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央行综合评价、差别化监管、政府激励、财政支持等重要参考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任组长,人行xx县支行、县政府办(金融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信用中心、各镇(街道)的分管负责人以及各银行机构和部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人行xx县支行,明确各单位联络员,建立工作职责、宣传引导、动态监测、考核激励、检查监督等相关工作制度。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镇(街道)、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符合农业生产和生活特点的宣传方式和载体,普及相关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试点推广工作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提高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三)坚持试点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坚持以“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核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银行机构的整体联动,放大经济薄弱地区试点效应。

(四)明确工作责任。各镇(街道)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承担主体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全县试点工作要求,出台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在绩效评价、资源配置、信贷授权等方面做好配套制度安排,并向人行xx县支行报备。同时,加大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担保、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创新融资产品,切实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

(五)开展跟踪考核。县政府办(金融办)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推广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纳入到全年金融考核中。人行xx县支行牵头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指导和跟踪评估,按季进行动态监测和督查,并开展年度综合考评。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四

为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在认真搞好审计业务工作的同时,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xx万元以上,赶明年xx月底完成。

贴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产业规划,重点在房地产开发、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开展招商。

(一)强化发展意识,营造招商氛围。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落实全面招商的工作要求,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体干部要树立全民招商的思想,用心搜集、寻求招商信息,宣传优惠政策,千方百计鼓励、吸引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兴业,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二)丰富招商方式,健全招商网络。要用心利用亲友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商的同时,用心探索代理招商的.方式。充分利用和联系彬县藉在外人才资源优势,主动加强与沿海地区商会、科研院校的联系和沟通,搜集和掌握招商引资信息。及时成立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击,外出招商。

(三)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招商引资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局上下共同抓,各负其责,职责到人。各股室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职责感和紧迫感,用心参与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挖掘发挥每位干部的人脉关系,用心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招商引资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落实优惠政策,重奖招商功臣。按照《x县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制定以下优惠奖励政策。

1、凡局干部职工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一次性奖励x万元;对未完成任务的,按照到位资金状况,适当给予奖励。

2、凡需出外招商的,局里带给交通工具,每月增加xx元的通讯费。

3、外出招商期间工资、津贴照发,按规定报销旅差费,并优先享受年度带薪休假。

4、招商引资没有成果的,差旅费只报销xx%。

5、对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的,作为评选先进、组织推荐的优先人选!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五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21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一)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按规定落实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工作队按照《xx县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二)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工作队办公经费由省、市、县按x:x:x的比例分级承担。省、市财政将及时下达资金到县,由县财政局足额筹措,根据资金使用要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内容等,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

扶贫。

开发局备案。同时,要指导督促工作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报乡镇备案。

乡镇组织、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管理。乡镇要定期向县选派协调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确保工作队办公经费按要求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提高效益。

(一)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各乡镇要强化主体责任,细化监管措施,严格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将这项民生工程列为重中之重,分管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组织、财政、扶贫、农业等相关站所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各项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帐,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二)加强资金监管。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全县基层组织建设考评、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确保资金使用规xx、监管有力,严禁挪用、截留、滞留、少拨或不及时拨付。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将不定期开展督查,采取随机调研、工作调度等方式,加强对工作指导,持续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落细落地。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六

为深入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近日农业银行印发《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21年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县域领军银行目标任务,细化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全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落实落细。

根据《方案》,农业银行将突出服务引领,倾斜配置县域信贷计划,强化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考评,实现县域贷款投放“两高于”“两提升”“一稳定”目标;积极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金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行动,确保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构建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品牌体系,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拳头产品、精品产品,促进全行“三农”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多元。完善涉农行业信贷政策体系,建立差异化审查审批快办机制。

聚焦打造县域金融服务领军银行目标。

全力拓展县域核心市场。

农业银行将通过开展县域业务“提份额、增贡献、强基础”专项营销、“深耕乡村市场”零售业务营销、“进园区、进景区、进有贷户”营销、农民工群体营销等活动,提升县域市场服务能力;根据不同客群特点,构建推广源头获客、链式获客、“一产业一项目一方案”获客、场景金融获客等服务模式;按照百行标杆、千点示范的思路,打造县域领军银行标杆支行示范网点。

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

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农业银行将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基础上,研发全行统一的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县域掌银工程特色发展,研发推出掌银惠农专版;加快县域线上贷款扩面上量,推广“农户信息建档+全线上化运作”“惠农e贷”模式;开展县域场景营销竞赛,拓展县域场景金融;创新基于物联网全流程智能化的“三农”金融产品,在分行试点推出“物联e贷”、畜牧活体抵押贷款。

围绕渠道融合。

强化县域网点布局优化和线上渠道支撑。

农业银行将制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全行网点向城乡结合部、县域乡镇地区迁建;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提升惠农通服务点服务功能,开展掌银示范村建设,推动县域网点由业务操作中心向营销中心转变。

完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事业部支持保障作用。

农业银行已在总分支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深化“三农”县域业务“放管服”改革,为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该行坚持党建统领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在总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一级分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小组,鼓励引导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融合互促。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七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我们要把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各村党(总)支部、镇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基层集聚,充分发挥农村党(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充分发挥各党(总)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各党(总)支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党群共同参与。强化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实现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党群共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持续破解基层组织建设和改革发展方面的瓶颈问题,不断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激活各类要素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投入乡村振兴,凝聚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工作合力。

——坚持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分析掌握党(总)支部建设现状,注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协同性和关联性,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科学把握特点规律,分步制定工作规划,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与其它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一)突出政治引领,增强大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

1.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实施村党(总)支部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深化理论武装,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两个维护”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及镇党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定期开展村“两委”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并迅速研究解决班子成员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2.提升党(总)支部政治功能。强化村党(总)支部领导地位,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总)支部讨论决定的机制,完善党(总)支部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始终坚持乡村振兴的社会主义方向。强化党(总)支部服务能力建设,列出为民服务清单,明确办理、治理、服务标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3.深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县委《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若干措施》,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深入组织开展“学五中全会精神、话“十三五”成就、谋十四五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县委工作安排及镇党委工作要求上来。抓实党员“固定活动日”,坚持和完善“3+x”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开展“10分钟微党课”“移风易俗大宣讲”“清洁村庄大行动”等活动,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影响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二)坚持组织引领,筑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4.探索推进“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按照县委《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绿色化引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加大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等行业领域建立党(总)支部力度,持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推广区域化党建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通过村(企)合建、中心带建、区域联建等方式,组建产业联合党委或乡村振兴示范带片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力争到2022年底,每个村党(总)支部领办创办1个以上集体性质的农民合作社,镇党委培育1个以上产业联合党委或乡村振兴示范带片区党委,产业型党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构建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产业融合的农村大党建格局。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5.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计划。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靠实镇、村抓支部建设的责任,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扎实推进“四抓两整治”,抓紧补齐各党(总)支部在功能定位、组织设置、工作运行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组织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活动,聚焦“五个基本”,从组织建设、队伍管理、活动开展、制度执行、保障落实5个方面建立评星定级指标体系,对评定为四、五星级的党支部强化示范引领,对评定为二、三星级的党支部着力巩固提升,对评定为一星级的党支部加快晋位升级,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命名表彰一批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带动全镇党支部创先争优。建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总)支部长效机制,落实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村、第一书记驻村、机关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提档升级。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6.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建强带头人队伍。积极稳妥推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推动村党(总)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确保2022年底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一名大学生。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行动,每年组织村党(总)支部书记参加1次县级以上集中轮训或赴外培训。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干部队伍后备库,每年对后备库进行1次分析研判,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监督,落实村党(总)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县级备案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督促村党(总)支部书记规范履职、干净干事。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7.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改薄倍增”行动。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逐村分析研判、调研论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相关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壮大集体经济“手拉手”活动,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作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方式,辐射带动周边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基层组织和有关人员给予奖励。力争到2022年底,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8.提升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基层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作用,抓好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有关规定,全方位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证党员群众对村事务的知情权。按照完整覆盖、便于服务、无缝衔接的要求,加快“五位一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等制度,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网络服务等做法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任领导:责任单位: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9.着力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质效。主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高标准建设党员政治生活馆,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载体、手段、平台创新。深化“互联网+党建”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探索在线缴纳党费、开展党性教育、解决群众难题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互融共促,拓宽党(总)支部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网络阵地。充分运用x党建信息化平台,坚持月统计分析、季调度指导、年考核通报,以严格规范的组织生活教育管理党员、激发队伍活力。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三)加强骨干引领,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硬队伍。

10.提高各级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三农”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乡村振兴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镇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进行专题辅导讲座,提升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坚持按需施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外出观摩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水平。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1.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选人用人。实施“年轻干部双向交流行动”,树立在乡村振兴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战场”,积极推荐乡镇优秀干部到县直机关任职,乡镇领导班子或下属事业单位职数出现空缺,优先推荐使用乡村振兴一线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时,注重向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倾斜。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委。

责任人:全体科级领导干部。

12.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充分发挥县直部门单位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调、焦点不散,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队日常管理属地责任,切实加大对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的统筹协调,教育引导乡村振兴工作队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工作基础,紧紧围绕“十大”工作任务,积极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合资源、聚力攻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委。

责任人:全体科级领导干部。

(四)注重人才引领,强化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13.强化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服务作用。围绕全镇特色产业发展布局,鼓励引导玉米制种、蔬菜、食用菌、肉牛、林果、乡村旅游、直播营销等专家服务团持续发挥作用,邀请县内外优秀专家人才深入农村开展科研攻关、生产指导、技术推广、试验示范、人才培养、建言献策等服务活动,助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人:

14.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人才支持力度。坚持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人才引领型农民合作社。建立专家服务团与农民合作社定向联系机制,采取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强化对合作社的技术、人才支撑。加强对合作社领办人经营理念、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订单式培养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有情怀的合作社带头人队伍。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参与经营管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人:

15.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主力军作用。健全完善农村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体系,加大“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技能大师、民间艺人等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5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鼓励各行各业举办技术技能比赛、选拔乡村工匠,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个人专长、服务乡村发展。加大农村文化人才扶持力度,通过实施人才发展项目、建立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挖掘培养乡土人才,引领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责任人: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责任人:

16.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充分发挥电商营销、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聚集人才作用,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电商人才的创业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向农村回流。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超市”,成立乡土人才协会,畅通技术服务绿色通道,鼓励专家学者、致富能人、优秀企业家及社会各方力量在乡村一线创新创业。探索设立“乡贤参事会”“名誉村长”等新型岗位,吸引支持退休干部、医生、教师等新乡贤投身乡村治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责任人:

(五)深化先锋引领,激活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活力。

17.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和党员自身发展能力,引导鼓励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强创业培训,每年组织党员致富能人、党员创业大户参加1次县级以上集中轮训或赴外培训。优化创业服务,建立镇党政班子成员与专业合作社和党员创业户结对制度,协调解决在项目争取、资金保障、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党建经费“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支持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打造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或“双带共富”示范基地,引领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8.开展党员文明户争创行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为主题,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在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移风易俗以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涌现出的“共产党员户”“党员中心户”进行评选挂牌,示范带动群众积极投身“三大革命”“清洁村庄”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等行动。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环保卫士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发挥乡村大喇叭、红黑榜、曝光台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坚持抓党员带群众,大力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餐饮浪费等陈规陋习,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让农村党员成为乡风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政办、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19.着力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大力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结构,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农民合作组织领办人、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特别是返乡大学生、90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争每年新发展35岁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不低于70%。巩固提升基层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工作成效,严格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和流程,全面落实发展党员乡镇预审、县委审核、市级复核制度,严把质量关口,坚决防止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持续整治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始终保持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镇纪委、各村党(总)支部。

责任人:各村党(总)支部书记。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镇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推动各党(总)支部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镇党委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列入党委会常态化议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坚持镇党委牵头抓总、各相关办(室)中心分工协作,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衔接的工作责任体系,分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弘扬务实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为基层减负的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想在实处、干在实处、落在实处,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访调研活动,镇党委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村社,实实在在帮助解决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真事,真做事,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以踏实、担当、负责的精神推动乡村振兴。

(三)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重发掘总结典型经验,加强交流推广,振奋党员干部群众精神,凝聚强大合力,激励全镇各党(总)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建功立业。

根据《安徽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安庆市民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1年度全市33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路线图”及时间表的通知》《安庆市2021年度民生工程考核评价办法》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市2021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厅〔2016〕57号)、《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皖组通字〔2017〕38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八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厅〔2021〕11号)和《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选派干部轮换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皖组电明字〔2021〕42号)等文件,为支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财政专项安排第八批选派干部办公经费,并明确经费标准、工作实施、资金配套等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保障选派干部办公经费,提升帮扶实效,以及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提升待遇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1.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每名选派干部每年安排1万元办公经费,由县选派协调办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2.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建立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等5个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选派干部办公经费由省财政承担;桐城市、怀宁县、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选派干部办公经费按2:2:1的比例,由省、市、县财政分别承担;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工作队的办公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建立健全资金拨付流程机制。省财政通过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直接将选派干部办公经费下达到县(市、区)。县(市、区)根据资金使用要求,足额筹措并按规定专款专用,资金由县选派协调办统一管理,据实报销。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县(市、区)也要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内容、资金筹措、目标任务、组织保障、工作要求等。《实施方案》需报市委组织部、市民生办备案。

1.健全实施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县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县级组织、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对各项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2.落实主体责任。县级组织、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经费监管机制,按照年度目标任务,足额安排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兑现,完善资金预算、审批、审计、监督等工作流程,确保经费来源稳定、使用规范、监管有力。

3.加大监管力度。各县(市、区)要采取调研、调度等形式,注重听取选派干部、乡村干部意见建议,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对资金拨付慢、程序不规范、审核把关不严的地方,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根据《海南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省委“五四战略”和奋力推进“一优两高”部署为主线,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为重点,以提升基层综合服务和治理能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文化支撑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和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堡垒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根基。

——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引导群众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使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理念、方法、途径扎根于群众心中,依靠群众推动治理。

——坚持继承创新。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坚持目标引领,下大力气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方法和治理机制的创新,不断探索完善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检视和梳理乡村治理中的弱项与短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推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回应民意、赢得民心。

——坚持示范引领。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要求,将整体推进与打造示范点相结合,以示范点取得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带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

(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思想根基。强化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党的建设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理论学习示范作用,推动县级领导带头学、党员干部研讨学、专题党课辅导学、廉政教育警示学等学习机制建设,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好理论宣传。充分用好歌舞曲艺宣讲队、三老人员宣讲团等各类宣讲力量,持续打造“巡回喇叭宣传车”“车轮党课”“寺院微课堂”“歌舞曲艺宣讲团”等宣讲品牌,以开展传统节庆、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民族团结宣传月、全国扶贫日等活动为契机,利用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有效宣传方式,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营造浓厚氛围。在电视台、报刊开设“乡风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光荣榜”等专栏,分批分期报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和有效做法。在商场、市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乡风文明榜”“诚信榜”“敬业榜”“善行义举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和践行。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级党组织。

(二)突出产业富民,激活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后续巩固和常态推进阶段责任,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就业培训、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环境整治、低保救助、基础设施、精神脱贫、防贫保险等方面的脱贫巩固提升建设任务,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有效措施,引企业、建基地,促进实体型产业项目在村级落地,着力破解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使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筑牢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组织引领。积极推行“企企联动”“村企联动”,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之间、企业与村级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共同成立联合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和村级经济组织开拓网上市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服务旅游经济当中,依托县域特色旅游资源和禀赋,促进党建工作与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和旅游服务有效融合,努力实现“党建引领县域旅游发展、旅游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最终目标。加快产业品牌建设。依托省州牦牛、藏羊产业联盟,在扎实推进都秀村牦牛、拉德村藏羊两个高效养殖州级示范点建设的同时,扶持发展切扎等村牦牛、藏羊高效养殖县级示范点建设,提升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立足绿色、富硒、有机等自然优势,突出冬小麦、长把梨、牦牛、冷水鱼等优质农畜产品生产,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落实一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水平。全面实施“一村一品”“一乡多标”品牌培育工程,加快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建设。重视教育引导。继续发挥单位联村、干部联户作用,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使“勤劳致富奔小康”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光荣脱贫、勤劳致富。

牵头单位:县扶贫开发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旅游管委会。

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供电公司。

(三)突出乡风文明,构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和谐环境。推动自治。建立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组织群众开展“立家规、守村规、践民约”承诺践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牧区移风易俗、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将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生态保护、勤俭节约、诚信守诺、健康卫生、定立家规等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简便、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破除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倡导德治。深入开展“贵德好人”“中华美德少年”“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实现“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比例达到家庭总数的40%目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工作,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四大工程,持之以恒开展先进人物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优秀党员、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积极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农牧等部门共同发力、加强指导的村务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强化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的监督。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依法合规支持和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推进村级事务及时公开,加强群众有效监督。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推进农村巡察工作,严肃查处侵害农牧民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县纪委监委、县农牧和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妇联、团县委、县文明办。

(四)突出法治建设,强化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加强普法教育。以党组织为单位建立普法目录清单,结合中央1号文件宣讲和法律“十进”工作,利用农闲、节庆、外出务工、春节集中返乡等时机,通过表演法治文艺节目、上法治课、发放普法读物和普法宣传用品等形式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不断优化法治宣传队伍,从全县普法成员单位中抽调精通藏汉双语的精干力量,组建法治宣讲团,赴机关、乡镇、村社、学校、企业开展法治主题巡回宣讲活动。加强法治保障。继续加快县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稳定人心方面重要作用,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形成“一站式法律服务”工作模式,完善运转机制,提高法律服务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充实基层司法所工作力量。加强综合防治。积极推动“雪亮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单位楼院、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技防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加快全社会监控装置与公安指挥系统联网联通步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基层民警、辅警、村警、网格员在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平安稳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网格员作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基层综治维稳长效机制落地见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紧盯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开展安全、消防、食药、非法运营等专项行动,加大规范整治力度。加强宗教治理。严格落实传统宗教活动报备制度,加大对非法宗教活动的依法治理力度,对参与或组织非法宗教活动的有关人员依法严惩。大力开展农牧区宗教活动场所违规改扩建和滥塑宗教造像整治工作,年内完成2座露天造像规范治理和补办手续工作。深入推进“八乱”治理,全面完成家庭、个人、经营户私设经幡点、山刻经文、石刻嘛呢等宗教设施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宗教法规宣传教育,年内举办4期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规范参与社会事务,防止宗教势力干扰基层政权。持续深化“活佛高僧发挥作用,与党同行服务社会”主题活动,减轻信教群众负担。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末成年人入寺学经现象治理成效。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委统战部、县司法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文体旅游广电局。

(五)突出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抓好组织建设。以省委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为统领,州委“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组织生活规范化”为抓手,推进各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争取把我县和各乡镇创建成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示范乡(镇)。建立基层党委(党组)书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促进党组织书记带头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分析研判和协调解决支部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建强基层队伍。稳步推进“一肩挑”,按照“调弱留强、好中选优、积极推进”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村全面实行“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确保年底前村“一肩挑”比例达到60%,社区“一肩挑”比例达到100%。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分批次对符合报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学历提升和工作能力培养,形成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基层治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对排查出的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整顿情况进行“回头看”,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健全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巩固提升整顿成果。强化组织保障。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度报酬提高到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落实省委关于考核聘用特别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政策保障,让村(社区)干部在岗有报酬、干好有发展、离任有保障。根据省委《青海省村集体经济收益经费补贴暂行办法》《关于开展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管理使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完善《贵德县村集体经济“四必须”“五严禁”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落实村集体经济收益经费用于补贴村干部的规定,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强化人才支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强农牧区人才服务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持续改善农牧区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要素向农牧区聚集。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委党校。

(一)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协调指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由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农牧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和定期研判机制。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抓紧研究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履行好主体责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要把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政治任务,采取日常督查、平时考核、年终考评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敷衍塞责的及时提醒。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督查、巡察、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工作有效落实。

(三)强化保障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指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力量围绕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开展工作,引导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

(四)注重舆论宣传。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全过程,紧盯各环节工作特色亮点,深入宣传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好故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八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定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业成为奔头产业,使农民成为有魅力的职业,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写下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以抽签中城市周边特色乡村旅游圈的发展为契机,桥亭村按照巩固基础,完善体系,全面突破三步走。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正确扶贫,生产富农,生产兴村,依靠江天旅游环路项目,推进枇杷产业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融合。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创新农村管理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项工程,促进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质量升级。桥亭村2019年枇杷栽培规模达2300亩,已生产1600亩。下一步是规模化栽培、断带补充、栽培等方式,不断扩大栽培规模,改造旧园区,更换新品种。在原有基础上,计划补充大五星枇杷1000亩,购买机械设备6台,节能灌输设备2台,提高产业机械化水平比例达到75%以上,加快产业质量升级。

2.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结合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桥亭村枇杷产业。规划发展枇杷酒、枇杷宴、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蜜等枇杷衍生产品,打造田园民宿、特色农家乐,拓展枇杷文化产业,借助枇杷之乡、长寿之乡的声誉,实现农业文化之旅的综合发展。

(二)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的乡村。

1.开展乡村建设提升行动。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增设垃圾池6处,增加清扫员数量,配备清扫队伍,及时清扫各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大众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期机制,提高村容、村容建设和管理能力,建立大众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2.开展水生态保护行动。加强源头控制、水陆统一、溪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关闭非法家畜养殖场,推进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3.开展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推进房屋风貌整治、农村厕所革命进程。房屋风采整治75户,整治卫生间154户,建设卫生间85户,确保户用厕所普及率100%。

(三)实施文化繁荣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中小学等宣传展示阵地、农民夜校、农村水库会、广播等基层大众喜欢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庭风格家庭训练,以良好家庭风格引领农村社会风尚,加强大众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每季度组织举办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开展扫黄打非特别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4.开展风俗传播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特别整备相结合,常态长期整备不良习惯,重点控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比较等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村风评议,点赞乡村新风。

(四)实施管理能力提高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高组织能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战斗要塞。健全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实施农村领导团队整体优化提高行动,选择强村党组织书记,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量。

2.强调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加强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举办普法讲座会等途径,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

3.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推行四议两公工作法自治模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管理的多层次基层协商结构。提高村规民约的目的实用性,充分发挥乡村管理的积极作用。

4.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业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盗窃、黄赌毒、流通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农村安全危险调查和管理,开展农村矛盾纠纷的正确调查和细致解决。

(五)实施扶贫富民工程,提高大众获得感的幸福感。

1.开展正确的消除贫困的战斗。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由于家庭政策实行合作政策和增收项目,加强就业支持,扩大就业渠道。激发贫困人口内的动力,将贫困扶助与志向扶助、智力扶助相结合,改善援助方式,采用生产奖金补助、劳务补助、劳动费救助等机制,促进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支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期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住通达路线狭窄路面道路扩大改造,加强农村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党政指导小组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村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由镇安排驻村工作组到村驻指导。

2.加强元素保障。通过统一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农民自我筹措、社会捐赠等形式设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资金。以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形式积极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逐年增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3.加强工作监督。实行过程审计跟踪推进机制,完善评价审计机制,确立目标实施审计追踪制度,定期审计年度实施项目,对不能执行的负责人负责。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九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定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业成为奔头产业,使农民成为有魅力的职业,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写下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篇章。

以抽签中城市周边特色乡村旅游圈的发展为契机,桥亭村按照巩固基础,完善体系,全面突破三步走。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正确扶贫,生产富农,生产兴村,依靠江天旅游环路项目,推进枇杷产业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融合。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创新农村管理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项工程,促进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质量升级。桥亭村2019年枇杷栽培规模达2300亩,已生产1600亩。下一步是规模化栽培、断带补充、栽培等方式,不断扩大栽培规模,改造旧园区,更换新品种。在原有基础上,计划补充大五星枇杷1000亩,购买机械设备6台,节能灌输设备2台,提高产业机械化水平比例达到75%以上,加快产业质量升级。

2.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结合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桥亭村枇杷产业。规划发展枇杷酒、枇杷宴、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蜜等枇杷衍生产品,打造田园民宿、特色农家乐,拓展枇杷文化产业,借助枇杷之乡、长寿之乡的声誉,实现农业文化之旅的综合发展。

(二)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的乡村。

1.开展乡村建设提升行动。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活动,积极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增设垃圾池6处,增加清扫员数量,配备清扫队伍,及时清扫各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大众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期机制,提高村容、村容建设和管理能力,建立大众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快宜居乡村建设。

2.开展水生态保护行动。加强源头控制、水陆统一、溪河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关闭非法家畜养殖场,推进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3.开展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推进房屋风貌整治、农村厕所革命进程。房屋风采整治75户,整治卫生间154户,建设卫生间85户,确保户用厕所普及率100%。

(三)实施文化繁荣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中小学等宣传展示阵地、农民夜校、农村水库会、广播等基层大众喜欢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庭风格家庭训练,以良好家庭风格引领农村社会风尚,加强大众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每季度组织举办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开展扫黄打非特别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4.开展风俗传播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特别整备相结合,常态长期整备不良习惯,重点控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比较等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村风评议,点赞乡村新风。

(四)实施管理能力提高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高组织能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战斗要塞。健全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实施农村领导团队整体优化提高行动,选择强村党组织书记,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量。

2.强调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加强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增强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通过入户宣传、村民代表会议、举办普法讲座会等途径,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

3.提高乡村自治德治水平。推行四议两公工作法自治模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管理的多层次基层协商结构。提高村规民约的目的实用性,充分发挥乡村管理的积极作用。

4.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业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盗窃、黄赌毒、流通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农村安全危险调查和管理,开展农村矛盾纠纷的正确调查和细致解决。

(五)实施扶贫富民工程,提高大众获得感的幸福感。

1.开展正确的消除贫困的战斗。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由于家庭政策实行合作政策和增收项目,加强就业支持,扩大就业渠道。激发贫困人口内的动力,将贫困扶助与志向扶助、智力扶助相结合,改善援助方式,采用生产奖金补助、劳务补助、劳动费救助等机制,促进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支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期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住通达路线狭窄路面道路扩大改造,加强农村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高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指导小组,党政指导小组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村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由镇安排驻村工作组到村驻指导。

2.加强元素保障。通过统一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农民自我筹措、社会捐赠等形式设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资金。以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形式积极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逐年增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3.加强工作监督。实行过程审计跟踪推进机制,完善评价审计机制,确立目标实施审计追踪制度,定期审计年度实施项目,对不能执行的负责人负责。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配置,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xx村扶贫成效,统一推进村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重点搞好特色产业发展、村落宜居建设、村风文明建设、村级综合管理、村民生活提升等工作。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原则,全面推进xx垭村乡村振兴建设。

(一)地理位置:xx村位于xx市东北部,距城市60.2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属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区,是xx14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二)人口状况:全村管辖8个村民组共356户944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2户225人,低保户4户7人,五保户7户8人,残疾人38人,劳动力501人,多年外出劳动者389人,党员30人。目前常住户180户,550户,学龄97户,60岁以上老人267户。

(4)产业发展现状:全村现有柠檬214.2亩,猕猴桃22.29亩,大雅柑100亩,红李46亩,构树20亩,青椒24.5亩养殖肉牛30头,林下养鸡5000只,1千瓦联村光伏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达70万度。成立4家专业合作社,成立1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五)农民生活水平:全村72户225户贫困家庭消除贫困,2018年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6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

(1)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设施,推动产业升级。

2.完善产业设施:增加现有3亩智能温室的电力设备和控制设备,使其能够正常使用,维护和修理44.5亩普通温室。整备柠檬园区160米崩溃的产业道路,新建柠檬园区产业道路2.92公里。加快xx小学冻库建设进度,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同步推进柠檬初加工产业链建设。

3.产业升级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推动作用,加强品牌意识,提高特色商标注册力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抓住省级机关合作的机会,通过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介绍会介绍我村特色农产品,积极整合村庄。

各种产业发展资源,集中规划、分步推广、定点销售,为便于村内产业的日常管理和对外展示拟定拆除xx3社老村委会旁移动板房,新建xx综合产业办公楼1座,该办公楼将集日常办公、员工食宿、产品展示、会议召开、技能培训于一体。

(二)夯实村级基础、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靓丽新村。

1.夯实村级基础:加大对全村现有村、社道路、便民道路进行日常管护、整治维修,切实做好对已建塘、堰、渠系的清淤疏通,增强其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具体涉及以下项目的整治、新建:

(1)村道维修:维修1社牛场至操场边村道100米。

(2)社道维修:维修社道共计226米,其中1社25米、2社45米、3社10米、4社16米、6社40米、7社80米、8社10米。

(3)社道新建:新建社道1560米,受益农户120户390人,其中3社600米、5社、6社560米、7社400米。

(4)堰塘整治:整治堰塘3处,其中4社2处、5社1处;需安装护栏堰塘3处,其中3社1处、6社1处、6社1处。

(5)蓄水池新建:新建蓄水池6个,其中5社1个、6社2个、7社3个。

(6)渠系新建:新建渠系32处13.3公里,其中1社0.6公里、2社3.5公里、3社2.6公里、4社0.8公里、5社1.2公里、6社1.6公里、7社1.3公里、8社1.7公里。

2.改善人居环境:以“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营造出庭院洁美、卫生健康、生活便捷的人居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垃圾革命:加大对村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力度,开展好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卫生习惯的养成相关知识的入户宣传,全村计划添置移动垃圾箱29个,建垃圾中转站1处(6社鲜家梁),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

(2)污水革命:对全村农户房前屋后、村级塘堰、沟渠进行全面摸排,采取疏通、打捞、清淤、覆盖等方式逐步消除村内黑臭水体,重点做好5社、6社新村聚居点污水、雨水分离,做好250户农户粪池、沿沟整治。

(3)厕所革命:对全村农户厕所、公共厕所进行全面摸排,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推进农户改厕工作,按照发展需要、规模合理推进公厕改善工作。一是做好农户厕所治理工作,全村需新建厕所农户共计75户,其中1社11户、2社3户、3社9户、4社4户、5社12户、6社1户、7社10户、8社25户;需改建厕所农户7户,其中2社6户、3社1户。二做好公厕改善工作,在3社老村委原损毁厕所的基础上,新建公厕1处。对5社新村委会道路旁公共厕漏水化粪池进行维修,并对公厕内设施进行整治,使其能恢复正常使用。

3.打造靓丽新村:按照“六化”标准提升村容村貌,依据“六网”要求打造靓丽新村,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行动,持续开展危房改造工作,逐步完善村内公益设施,搞好村级环境美化,加快旧村改造进程,挖掘村级旅游资源。

(1)消除危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加快对全村现有55处危房进行整治,其中1社6户、2社1户、4社5户、5社8户、7社8户、8社27户。

(2)完善设施:为提高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水平,需在xx村安装夜间照明路灯158盏,每盏间隔50米。

(3)环境美化:根据我村新村聚居点住房特色和xx村村级主干道农房风貌样式,结合当前实际规划在xx村1社沥青路至南阳坪村5社王新奎处道路两侧栽植3.5公里彩色林木,完成xx村无用垮塌房屋、私拉乱接电线的集中整治。

(4)旧村改造:抓住柠檬产业园冻库项目建设契机,同步开展对原xx小学的旧村改造,依托xx村产业发展规模,形成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原xx小学打造成星级农家乐或民俗博物馆,争取将xx村创建为国、省旅游模范村。

(三)搞好乡村治理、聚集振兴人才、提升公共服务。

1.搞好乡村治理:加强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自治、厉行法治、民主监督“四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持续开展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推行好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方法,举办好以提升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的“五评比活动”。积极构建城乡一体防控体系,扩大“雪亮工程”覆盖面,联系市综治中心对现有村级雪亮工程进行排查、整修,新安装雪亮工程监控8处(柠檬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养殖小区、大棚区、林下养鸡场、光伏电站、大雅柑产业园、xx小学)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确保平安乡乡、平安村创建。

2.聚集振兴人才:依托xx村省级部门帮扶、西华师范大学对口扶持、专业合作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优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搞好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培训,其中培育职业新型农民50人、培育农业专业技术性人员20人、培育养殖大户10户、根据村级产业发展实际引进各类产业专业性人才各1名;开展好农业技术培训与就业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场次,开展就业技术培训2场次;对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力争全年实现对外劳务输出500人以上。

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方案集合篇十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配置,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xx村扶贫成效,统一推进村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重点搞好特色产业发展、村落宜居建设、村风文明建设、村级综合管理、村民生活提升等工作。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原则,全面推进xx垭村乡村振兴建设。

(一)地理位置:xx村位于xx市东北部,距城市60.2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属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区,是xx14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二)人口状况:全村管辖8个村民组共356户944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2户225人,低保户4户7人,五保户7户8人,残疾人38人,劳动力501人,多年外出劳动者389人,党员30人。目前常住户180户,550户,学龄97户,60岁以上老人267户。

(4)产业发展现状:全村现有柠檬214.2亩,猕猴桃22.29亩,大雅柑100亩,红李46亩,构树20亩,青椒24.5亩养殖肉牛30头,林下养鸡5000只,1千瓦联村光伏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达70万度。成立4家专业合作社,成立1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五)农民生活水平:全村72户225户贫困家庭消除贫困,2018年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6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元。

(1)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设施,推动产业升级。

2.完善产业设施:增加现有3亩智能温室的电力设备和控制设备,使其能够正常使用,维护和修理44.5亩普通温室。整备柠檬园区160米崩溃的产业道路,新建柠檬园区产业道路2.92公里。加快xx小学冻库建设进度,确保8月底全面完成,同步推进柠檬初加工产业链建设。

3.产业升级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推动作用,加强品牌意识,提高特色商标注册力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抓住省级机关合作的机会,通过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介绍会介绍我村特色农产品,积极整合村庄。

各种产业发展资源,集中规划、分步推广、定点销售,为便于村内产业的日常管理和对外展示拟定拆除xx3社老村委会旁移动板房,新建xx综合产业办公楼1座,该办公楼将集日常办公、员工食宿、产品展示、会议召开、技能培训于一体。

(二)夯实村级基础、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靓丽新村。

1.夯实村级基础:加大对全村现有村、社道路、便民道路进行日常管护、整治维修,切实做好对已建塘、堰、渠系的清淤疏通,增强其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具体涉及以下项目的整治、新建:

(1)村道维修:维修1社牛场至操场边村道100米。

(2)社道维修:维修社道共计226米,其中1社25米、2社45米、3社10米、4社16米、6社40米、7社80米、8社10米。

(3)社道新建:新建社道1560米,受益农户120户390人,其中3社600米、5社、6社560米、7社400米。

(4)堰塘整治:整治堰塘3处,其中4社2处、5社1处;需安装护栏堰塘3处,其中3社1处、6社1处、6社1处。

(5)蓄水池新建:新建蓄水池6个,其中5社1个、6社2个、7社3个。

(6)渠系新建:新建渠系32处13.3公里,其中1社0.6公里、2社3.5公里、3社2.6公里、4社0.8公里、5社1.2公里、6社1.6公里、7社1.3公里、8社1.7公里。

2.改善人居环境:以“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营造出庭院洁美、卫生健康、生活便捷的人居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垃圾革命:加大对村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力度,开展好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卫生习惯的养成相关知识的入户宣传,全村计划添置移动垃圾箱29个,建垃圾中转站1处(6社鲜家梁),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

(2)污水革命:对全村农户房前屋后、村级塘堰、沟渠进行全面摸排,采取疏通、打捞、清淤、覆盖等方式逐步消除村内黑臭水体,重点做好5社、6社新村聚居点污水、雨水分离,做好250户农户粪池、沿沟整治。

(3)厕所革命:对全村农户厕所、公共厕所进行全面摸排,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推进农户改厕工作,按照发展需要、规模合理推进公厕改善工作。一是做好农户厕所治理工作,全村需新建厕所农户共计75户,其中1社11户、2社3户、3社9户、4社4户、5社12户、6社1户、7社10户、8社25户;需改建厕所农户7户,其中2社6户、3社1户。二做好公厕改善工作,在3社老村委原损毁厕所的基础上,新建公厕1处。对5社新村委会道路旁公共厕漏水化粪池进行维修,并对公厕内设施进行整治,使其能恢复正常使用。

3.打造靓丽新村:按照“六化”标准提升村容村貌,依据“六网”要求打造靓丽新村,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行动,持续开展危房改造工作,逐步完善村内公益设施,搞好村级环境美化,加快旧村改造进程,挖掘村级旅游资源。

(1)消除危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加快对全村现有55处危房进行整治,其中1社6户、2社1户、4社5户、5社8户、7社8户、8社27户。

(2)完善设施:为提高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水平,需在xx村安装夜间照明路灯158盏,每盏间隔50米。

(3)环境美化:根据我村新村聚居点住房特色和xx村村级主干道农房风貌样式,结合当前实际规划在xx村1社沥青路至南阳坪村5社王新奎处道路两侧栽植3.5公里彩色林木,完成xx村无用垮塌房屋、私拉乱接电线的集中整治。

(4)旧村改造:抓住柠檬产业园冻库项目建设契机,同步开展对原xx小学的旧村改造,依托xx村产业发展规模,形成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原xx小学打造成星级农家乐或民俗博物馆,争取将xx村创建为国、省旅游模范村。

(三)搞好乡村治理、聚集振兴人才、提升公共服务。

1.搞好乡村治理:加强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自治、厉行法治、民主监督“四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持续开展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推行好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方法,举办好以提升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的“五评比活动”。积极构建城乡一体防控体系,扩大“雪亮工程”覆盖面,联系市综治中心对现有村级雪亮工程进行排查、整修,新安装雪亮工程监控8处(柠檬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养殖小区、大棚区、林下养鸡场、光伏电站、大雅柑产业园、xx小学)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确保平安乡乡、平安村创建。

2.聚集振兴人才:依托xx村省级部门帮扶、西华师范大学对口扶持、专业合作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优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搞好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培训,其中培育职业新型农民50人、培育农业专业技术性人员20人、培育养殖大户10户、根据村级产业发展实际引进各类产业专业性人才各1名;开展好农业技术培训与就业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场次,开展就业技术培训2场次;对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力争全年实现对外劳务输出500人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