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55:47 页码:13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精选19篇)
2023-11-12 12:55:47    小编:ZTFB

总结是学好一门学科或领域的必经之路。总结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指导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写作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一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方式是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

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

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商致贫的人。

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

17.秦国一跃成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的思想派别是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是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铜锡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

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火药知识点。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的文献已明确记载了火药的性能及其制作方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地区,14世纪,再传到欧洲。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二

光阴似箭,眼看6年小学时光即将逝去,回想起小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往事,不由得引起我无穷的回味。它们像是里程碑,标志着我学习的进步;它们像一级级的阶梯,见证着我的不断成长;它们像一盏盏明亮的灯,照亮着我未来的征途。其中学习语文的过程让我记忆深刻,特别是学习作文的故事,更令我终身难忘。

说实话,以前我的作文可以说是很糟糕,日记常常两三句话就写完了,内容很空洞,如果给父母看,父母就会哈哈大笑,所以我不喜欢给父母看我的日记。在作文课上,我的作文也常被老师在班上做为“例文”,把“优秀”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同学听完了,个个都像看一个笑话一样,哄堂大笑,我的脸“刷”的红到了脖子根。下课后,我恼怒地把作文撕了,扔进了________桶。课成为了我的噩梦。

在四年级的时候,王老师当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王老师第一次上我们班的作文课的时候,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来描写自己的同桌,如果写的不好,就要去老师办公室。尽管我再不想去老师办公室,于是绞尽脑汁来完成这篇作文,但是最后还是被“请”到了王老师的办公室。我以为王老师会批评我一顿,但王老师和蔼地让我坐下,耐心地帮我分析了我作文中的毛病,从作文的构思到用词一一进行了讲解,最后做了一个总结:我的词汇量太少。对症下药,王老师让我买个本子,专门摘抄好词好句。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把作文重写了一遍,写完后王老师又对我的作文进行了修改。

第二天,我的作文竟然被老师表扬了,而且还第一次被贴到了黑板上。虽然我的作文是改动最多的,一张作文纸就像是一朵红色的杜鹃,不过在以后的作文课上,我都能学到点作文知识,积少成多,作文级别也从不及格升到优,成为了老师最得意的学生。我也感到自豪。

我在作文上进步仅仅是我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个方面的故事,我在学习生字、阅读等方面的故事,也是说不完、道不尽。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力争在语文学习上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三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4.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表现: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三、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四

往事如烟,随风飘去,未曾留下痕迹。唯有那件事,久久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记忆里的芬芳,幸福了岁月,也温暖了时光。

打开尘封的记忆,许多琐事浮现。把思绪拉回那一次校园绘画大赛,美术老师高兴地通知我们:“这次绘画活动,第一名的作品将会在公告栏里展出,供全校师生观赏!”我们都兴奋极了!

“这次的主题是‘描绘出一只活泼的小狗’。”我胸有成竹,拿出绘画工具,开始作画。铅笔在白纸上舞动,勾勒出了一只毛茸茸的小狗,我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同学,他们的进度都没有我快,我暗暗自喜。

线稿已经打好了,下一步就要上色了。我调好了色,专心致志地涂着颜料,目前来看这一切很完美,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我惊喜又谨慎,生怕哪一笔就毁了我的“佳作”。

我身旁的小张弯下腰去拾铅笔,就在这时,我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她的头碰倒了那瓶蓝颜料,颜料都泼在了我的作品上。哦!不!我大叫一声,执笔的手在颤抖着。

小张瞪大双眼,惊恐地看着我。泪水从她的脸庞划过,她全身都在抖——我想我此时看起来一定很可怕。内心难以抑制的怒火让我不再理智,“对不起……”小张委屈极了,“对不起?对不起能有什么用啊?”此时,有句话在我脑海里浮现: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又想起了平日里妈妈的谆谆教诲:“孩子,做人啊,一定要心胸开阔些,才能多一些海阔天空……”我极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没事,我自己来想方法,你别太在意。”小张咽下了泪水,点了点头:“谢谢你。”

后来,我对那团污迹进行了修改,改成了小狗的玩具——一个蓝色的毛绒小球。又过了几天,我在公告栏里看到了展出的画作,第一张就是我的作品,评语是:“画作构思巧妙,画出了一只活泼灵动的小狗在玩着毛线球,活灵活现。蓝色的线团更加细致地突出了主题,画作极佳!”

从那以后,我又多了一位朋友,她就是小张,我们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她说,是我的宽容大度为友谊架起了桥梁!

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那留在记忆的芬芳,伴我成长……。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五

1.在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b.口腔c.胃d.大肠。

2.下列食物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脂肪、维生素b.矿泉水、蛋白质c.面包、氨基酸d.食盐、葡萄糖。

3.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

a.唾液分泌过少b.胆汁分泌过少。

c.胃液分泌过少d.肠液分泌过少。

4.组成细胞的主要的无机物是()。

a.水b.糖类c.脂肪d.蛋白质。

5.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b.无机盐c.脂肪d.糖类。

6.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7.儿童缺钙可能会出现()。

a.骨痛b.佝偻病c.骨质疏松症d.地方性甲状腺。

8.下列饮食习惯中,不易患坏血病的是()。

a.生吃新鲜水果b.熟吃新鲜水果。

c.高温烹调新鲜蔬菜d.长期吃窖藏蔬菜。

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蛋白质b.维生素c.胡萝卜素d.膳食纤维。

1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胆汁b.胃液c.肠液d.胰液。

11.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

a.葡萄糖b.麦芽糖c.维生素d.氨基酸。

12.医生从患者的一个消化器官中抽取内容物进行检查,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麦芽糖、还有初步消化的蛋白质等物质,这个消化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1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少吃盐b.不吃蔬菜c.不吃早饭上学d.不爱喝水,爱喝饮料。

14.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a.生产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c.吃发芽的马铃薯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15.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组食物。

a.含脂肪较多的食物b.含糖量高的食物。

c.含蛋白质、磷、钙较多的食物d.以上三项都是。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六

雄伟壮丽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水平提高了。但基础设施却严重滞后。污水、烟尘和垃圾的处理能力远远低于它们的产生量。黄河中上游地区,只有兰州、西安、太原有几座污水处理厂,但处理的数量和深度与排放量相比,还远远不够。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可在这样的毒水中,鱼儿一天也不能生存,如果鱼儿会上树,或许黄河里的珍贵鱼种不至于基本灭绝。

喝啤酒的人都知道,泡沫越多,啤酒就越好,可是河面上的泡沫越多,只能说明河水的水质就越差。

90年代,每年注入黄河的污水近30亿吨,黄河的污水和净水比例高达14%。每立方米黄河水中还有52公斤污水。黄河有部分河段的水质丧失了饮用功能。我们的母亲河,日益疲惫和憔悴。

铺天盖地的垃圾,就在黄河岸边附近堆放,风吹日晒,雨水浸淋。高浓度的渗滤液透析到地下,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垃圾的渗滤液注入黄河,更使黄河的水质污染雪上加霜。黄河流域,露天堆放的垃圾场竟数以百计。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几十种资源。煤炭开采、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建材水泥,几乎所有的重污染行业都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加上落后的生产工艺,对黄河的污染日趋严重。尽管沿黄省市对治理污染花了巨大的力气,加大力度,但面对严重污染,治理的效果往往还是不尽如人意。

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山西西北部是着名煤炭产地,号称“能源金三角”;山西沿吕梁山、太行山河谷一带号称汾河工业走廊。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上述地区能源开发强度日益增大。这里焦炭生产集中。1996年10月以前,土法炼焦盛行。一堆堆明火,一座座焦炉,搞得黑烟滚滚,遮云蔽日。用这种粗放型的方式生产,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又破坏了生态。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这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明令予以取缔。

超载的土地、庞大的人口,为了吃饭,毁林开荒,弃草种粮,滥垦滥牧,滥采滥伐,使得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日趋恶化。茫茫黄河,赤地千里,干燥的气候、裸露的地表,为沙尘暴的喧嚣肆虐扫清了障碍。1998年4月15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席卷了半个中国,西北地区“黑云压城城欲摧”、“风沙滚滚来天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损失惨重。

饱受污染之灾的两岸人民啊,快行动起来,一起来拯救黄河,治理黄河吧!

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团结治污。

3.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

4.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

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

6.地方新上项目论证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有环保部门参与,对新上项目,如果发生大的污染事件,实行事后决策追究制度,以加强地方“一把手”对黄河污染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7.应该在具备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基础上,探索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让过度占有资源者付出应有代价。可以通过“排污收费”的办法,由河流段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黄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三大瀑布,它气吞山河,十分雄伟。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可爸爸给我介绍得有声有色,我好像身临其境,看到飞瀑,听到涛声。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上游宽宽的河面到了这里形成了窄窄的峡谷,奔腾的黄河聚集在这里,好像它的压力要冲破这个峡谷倾泻而出。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让人听得震耳欲聋。正如诗人赞美的:“源出昆仑衍大流,王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

彩虹是黄河壶口瀑布的第一大景观,经阳光折射,飞雾在空中形成一条七彩巨虹,与瀑布交相辉映,是奇观中的奇观,美景中的美景,缤纷的彩虹,上接长空,下临飞帘,真是美丽异常,令人神往。

黄河壶口瀑布真是天下奇观,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7月29日,我终于实现了去滨州,一睹黄河大桥风采的愿望。

啊!黄河大桥,你壮丽雄伟,你是一座展望未来的了望台;黄河大桥,你是一座改革开放的丰碑,我为你骄傲。

我叫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人们都称我为“母亲河”。

我支持着黄河两岸居民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但不保护我,而且还加害于我。我整天都被人们造成的污染包围着,变得失魂落魄。工厂里排出的污水直接就侵蚀了我的身躯;人类造成的白色污染也都从“天”而降;他们的乱砍乱伐使泥沙不断流入我的肌肤…这一切都是人类干的,这一切都是由人类而发生的!终于有一天,由于我身下的泥沙过多,甚至超出了河岸,所以我给予了人们一次令他们吃惊的打击——我肆无忌惮地飞快向两岸奔去,把所有的一切都冲毁了,幸存的只有少数的人。这不是我不留情,是你们自己造成的!醒悟吧!人类!

自那次受到伤害后,人类与所悔改,不过那些没有受到伤害的工厂和垃圾厂,还是一如既往的破坏我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些人我无能为力。于是,时间长了,我在1972年的时候忽然断流了9天。这对生活在两岸的居民非常不利。他们无法正常种田,无法正常饮食,有的人竟然死去了。之后,我又相续断流了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时间长。想起我以前的雄姿,气吞山河的气势,全被人类毁了。我真想大声的告诉人类“喂!不要无休止的破坏,最后倒霉的还是你们!”醒悟吧!人类!

人们渐渐地认识到了危害,于是他们开始行动保护我。他们加紧种树种草;保护河上之鸟;让附近的工厂停工,有的人竟然跪在地上求那些不听劝告的工厂不要再进行工作。可是,现在才知错已经晚了,我的面目已经全非了。

人们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也对我加强了保护,我坚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还会为他们造福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七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

2、文学的发展、

宋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宋词,杰出的代表是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

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八

今天晚自习之前,我爸爸来到我们班的窗口,问我在吃什么。说完,他望了望,看见我当时正在吃方便面。就告诉我说:吃方便面不好。下次不要吃了。我当时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但是当时我已经料到爸爸晚上会说这件事情了。

晚上,我刚刚来到家,爸爸就开始问我吃方便面有没有吃饱。我当时心里想:随便说一些吧这件事情搪塞过去就行了,于是我就随口一说:“是我从垃圾桶旁找到的。”爸爸问我为什么当时嘴一直在动。我回答说:“那是我骗我们班同学把它吃掉的。”后来,在爸爸妈妈再三的追问下,我觉得自己的辩解也越来越离谱。这时想到了一句名言“给自己辩护的人,告发了他自己。”于是,我说出了真话:“是我们班同学给我的吃的。不是我从垃圾桶旁边捡到的。”爸爸见我说出了实话,就对我说:“说谎会使一个人失去信任。现在说了一次谎,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长大就会讲出更多更大的谎来,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恶性循环。人心也变的真假不分了。”这是我才意识到说一个小小的谎言,竟然可以发展到这样的一个地步。

爸爸还给我讲了一关于说谎的故事:有一个放羊娃,在放羊的时候显得无聊,就对着山上正在干活的人们大喊:“狼来了,狼来了!”人们听到了他的喊声,赶紧跑来了,第二次也是这样。到了第三次,狼真的来了。这时,他在对着山上喊“狼来了”人们都以为他是在欺骗别人,就没有下来。结果他的羊全部被吃光了。

的确,每一个人都犯过错误。但是重要的是你敢不敢去承认。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过甘当。歪了的小树可以拉正;长到比人高时,许多人也可将其纠正。但是一旦长成了参天大树,想拉都拉不正了,因为,在他的心里,早已扎下了“不可磨灭”的根。

幸亏现在还来得及,及时纠正,也可以“长得笔直”。我要纠正这个错误,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以后,我不管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要敢作敢当,这样,才是一个男子汉的性格。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九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鸭妈妈决定带鸭宝宝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鸭宝宝们开心得不得了,非常敏捷地排好队,跟着妈妈,它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路上跳着欢乐的踢踏舞,一边整齐地喊着口令:“一二一!一二一!”

当他们走到温哥华街头时,鸭宝宝们惊呆了:温哥华街头的人真多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许多车辆川流不息,响着汽笛声。这时鸭宝宝们根本没注意自己的旁边有个下水道,只顾着欣赏旁边的风景,突然鸭宝宝们一失足,就跌入了下水道,“扑通”一声,鸭妈妈立即回过头,咦?孩子们呢?鸭妈妈摇摇摆摆地走向下水道,望了望,一看原来是孩子们,此时,鸭宝宝紧张地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危急时刻,鸭妈妈想到了乐于助人的巡警,鸭妈妈向四周望了望,不远处有几个巡警在讨论公事,鸭妈妈飞快地跑向巡警,咬住其中一个巡警的裤角,几个巡警诧异地望着鸭妈妈之后,那个巡警就把脚伸到了后面,不搭理它,还以为它是哪来的野鸭子,鸭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追着巡警,眼里流露出乞求的光芒,巡警们似乎看出了鸭妈妈的心思,鸭妈妈也明白巡警懂了。它飞快地带着巡警赶到出事地点,巡警望着下水道里的小鸭,终于明白原来鸭妈妈是在呼救啊!在队长的指挥下,巡警们立刻找来一根麻绳、一个箩筐,并把麻绳系在箩筐,然后把箩筐放进下水道,小鸭们飞快地游到筐里,几位巡警拉着麻绳,小心翼翼地拉上来,终于小鸭得救了,鸭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平安无事,它也放下心来,随后,它轻吻着巡警的裤角,感激地望了望他,过路人都停下脚步,望着这情景,鼓起掌来,连司机也如此。

小鸭们和妈妈围在了一起,之后,又上了路,汽车、过路人,巡警目送着这群憨态可掬的鸭子们,深深地感触到:动物之间其实也有浓浓的真情,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是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只要互相给予无限关爱,相信我们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

七年级。

作文。

训练的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特点、情感态度以及教材中阅渎课文编排的体例,将七年级分为上学期、寒假和下学期、暑假四个阶段拟定作文训练目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河是中国的一个象征,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现在黄河面临断流的问题。1997年断流226天。与此同时,黄河入海水量不断减少,1990~1994年,年平均入海量只有184亿立方米,相当于80年代年平均入海量286亿立方米的64%、70年代年平均入海量371亿立方米的59%、60年代年平均入海量492亿立方米的47%。一些专家预测,如果以5年时间为单元计算,到20xx年黄河下游将出现年年断流现象,到20xx年黄河下游将会出现全年干涸,黄河由此将成为一条内陆河。造成这一切问题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以要从改善自然环境入手,首先应在黄河两岸种上一些存活率高的树木和植物!经常发射人工降雨弹,使黄河旁的树可以保持水土的水份。看看以前,古代黄河两岸就是因为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可以起到固土防沙的功效,所以我认为,只要能让树植物存活,就能把黄河两岸的泥沙管住,让母亲之河长存。

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那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保护环境。

让黄河之水永远气势如洪的流淌着吧!

站在黄河边,望着滔滔巨浪,自己仿佛立刻变为一朵浪花,魂魄融入黄河的肌体之中。此时,细细品味黄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黄河的博大与精深。那千百年来涌流不息的巨浪滋养了无数的黎民百姓,也滋养了中华民族震惊世界的东方文化。那滔滔的河水,茫茫的雾霭,粗犷的号子,既是历史的写照,又是心灵的回应。站在黄河的中流砥柱上,浩浩河风吹过,我仿佛被黄河托起,于是,任何困苦、任何烦恼都被抛向山谷。

逝者如斯夫!昔日的一切已经作古,只有滚滚的黄河依然激浪千重,汹涌奔腾。时空更迭,流年奔逝,黄河在岁月的嬗变中匆匆奔流,它跨越了多少沟沟坎坎,终于走进了一个星火四射的梦境。发电站星罗棋布,两岸绿树成荫房成行,到处五谷丰登,欢歌笑语。惟一不变的,是黄河那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气势,是黄河那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信念,这就是中华民族亘古绝世、生生不息的铁脊梁——国之魂!

第一次知道黄河是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庄严歌声里,从那以后,心中便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情。从此,便有一条黄龙在心中奔腾不息。

带着寻根的意识,我后来逐渐认识了黄河。它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皑皑雪山中发源,流经黄土高原,绕过99道弯,最终归入蔚蓝宁静的渤海湾。它蕴藏母亲河几千年来不息的信念,用深沉凝重的黄色乳汁哺育了一个坚忍不屈的民族,孕育了世界引以为自豪的华夏文明。几度夕阳红,几经雷雨电,古老的黄河啊,记录了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目睹了中华儿女怒吼奔腾、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

今天,它继续见证着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新生活,记录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巨大变化和曲折坎坷。

站在它的岸边,心潮激荡,一个信念在心头升起:我们一定要让黄河看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让黄河趋利避害,以更加崭新的容颜,在神州大地上奔腾、放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一开头写的一句话:“黄河让人心痛,这钟心痛要站在黄河岸边才能深切感受到。”或许真的是这样吧,我从没到过黄河,对于黄河有着太多太多美好的想象,也许是我太纯真,没有像作者那样身临其境,而看了作者对黄河的描述,我的眼前浮现了黄河的真正面孔。“河床底的淤泥形成一块块鬼裂状的干泥,两岸的崖壁经过千年雨水冲刷,日光风沙侵蚀,形成一道道巨大的沟坎,极目望去,几乎看不到绿色,船不是在水里划,而是在旱地上走……”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历史上的农耕民族都是河流用它们的乳汁哺育出来的与其说挽救黄河,不如说挽救我们的整个民族。

黄河在呻吟,或许挽救黄河真的太难太难了,不过把它作为一次教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一

语文,你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爱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

作文。

欢迎阅读。

我爱语文!为什么?因为语文如同东升的旭日,令人神往;语文如同暮日的晚霞,澎湃;语文如同夜晚的星辰,充满神秘。

说起来我和语文结下不解之缘要多亏我国璀璨的古典文化呢!

在小学5年级以前,我的语文一直一般般,都是单纯的因为考试才学的,直到……。

那天我和姐姐去书店买书,我一到书店就整个人都飞入漫画书中了,哪管其它三七二十一啊!我看到一本特好玩的书,连忙跑到姐姐面前给她看。可是姐姐只顾看自己的古典小说,不理睬我。我不高兴了,嘟着嘴说:什么啊!古典小说有什么好看的,哼……!姐姐说:古典小说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不信你看。

不知不觉我已经从一点半看到了三点多钟。姐姐笑着对我说,怎么样?不错吧!

我笑着说:那是相当不错啊,哈哈!……。

自从读了那本书以后,我深感语文的魅力。也开始真正的爱上了语文。

从那以后,我又读了更多的古典文学名著。我明白了在古典文学里语文是林黛玉眼下的点点飞红;语文是张飞在当阳桥上一生怒吼;语文是鲁智深拳达震关西的气势;语文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勇气!

历史给了你一个美丽的名——语文。

当我欣赏着青山绿水时,有你的身影;当我品味着墨香的韵律时,有你的存在;当我融入于影视作品时,总有你的身姿。

从“a,o,e”到“平平仄仄”,从“床前明月光”到“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春花和秋月的默然交替中,在岁月的无声运转中,你带领着我徜徉于中华文字的美丽,带领着我一一品位中华文字下的高深的思想境界。是你让我了解到华语的独特,让我如此深爱我们自己的文字!

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你!

如今我已渐渐走向成熟,可我明白。没有你的帮助哪会有我的进步?

或许我笔下的文字留不下华丽的辞藻,可我能留下的,是对你的感激,是对你的爱——“我爱你,语文!”

过去,语文是我最不愿意学的学科,“语文”也成了令我最烦心的词。而现在,我却把它视为良师益友,因为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语文。

刚入学时,我认为自己天生和语文没缘分,拼音不会读,汉字不会写,就连说话也结结巴巴。而那位语文老师好像专门和我过不去:眼睛老是盯着我,一会儿要我读,一会儿叫我说,还经常提我到黑板前写字。所以,我更加讨厌语文了,都是它惹的祸。这种怨恨缠绕了我三年,直到上四年级才得以转变。

我的表哥是一个学习语文的高手,语文给他带来的荣誉不计其数,什么演讲比赛一等奖,知识比赛特等奖,普通话比赛冠军等等,荣誉证书塞了整整一抽屉,还有什么奖杯之类的东西也不少。但是,他从来不向我炫耀这些,而是经常劝我试着和语文交朋友,和书籍交朋友。

受到表哥的启发后,我和语文交朋友的生涯便开始了。

每天的课余时间,我都会捧着一本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从书中,我读出一种美好的人生品味和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等的无私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等的浩然正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的豪放潇洒。

就这样,我与语文深深地相知了,也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喜欢上了语文,还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语文,你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你!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二

一、单元目标:

1、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钢笔工整书写)。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

《伟人细胞》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1课时。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幼时记趣》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充满了情趣。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神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蓄满神情,有的趣味盎然,有的蕴涵哲理,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浏览本单元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商讨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大致介绍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迅速浏览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

第二块: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再次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内容(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思考:本单元你想学写什么?打算怎样来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布置。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提示:可以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目标。

要求:目标要明确可行。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

第2课时《往事依依》(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2、精读全文,模拟采访,进行质疑。

课前学习:学生熟读课文;搜集有关于漪老师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知人论世: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于漪老师的资料,探究其获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学生交流。

2在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脑海中,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是哪些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通读全文并做好圈点勾画。

3教师指导、明确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块:精读全文,模拟采访,进行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精读后小组交流。

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2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评价。

可选一名语言基础比较好,反应灵活的学生代表于漪老师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学生模拟采访。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3课时《往事依依》(二)。

学习目标:1品读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评价。

2探讨“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使学生愿意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读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语言值得我们品位,或者一个恰倒好处的词语,或者一处生动的描写,有的语言会引起你的联想,有的会引起你对人生的思索。找出你认为比较精彩的词句,加以点评。学生默读课文,品位文章的语言,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语言写上批注。

2教师组织点评学生交流。

3再次品读你认为比较精彩的句子学生放生朗读。

第二块:探讨“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使学生愿意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要求:讲明推荐理由。

课后学习:制作一张“学期读书.计划表”。

第4课时《幼时记趣》(一)。

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这篇文章。

2疏通文句,口头翻译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对照页下注读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扫除文字障碍。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大家再把文章读一遍,找出你不懂的词句。学生阅读,做好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将全班分为两组,相互质疑。

教师组织质疑,并解答学生解答不准确之处。学生相互质疑。

第二块诵读比赛。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部分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第三人称复述文章的内容。列好复述的提纲。

2组织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第2题,并针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情况抄写一些字词句的解释。

第5课时《幼时记趣》(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练复述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三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答案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a.大气圈的上部b.大气圈的底部c.整个水圈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生物圈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a.阳光b.温度c.狼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捕食b.竞争c.合作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哈维c.林奈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b.潮湿、干燥c.温暖、寒冷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a.温度b.湿度c.阳光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a.极地b.水中c.荒漠中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适宜的温度b.土壤中的微生物c.水分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

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多方面的,如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需要吸人氧气,呼出_________;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17.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即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8.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等。

1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_________、作出_________、制定并实施_________、得出_________和表达交流等重要步骤。

20.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四

据一位科学家的实验称,一个人每撒一次谎,就会减少一个月的寿命,由此可见,说谎是多么的不好。但是,更多的人站在利益的角度,还是选择了说谎。他们认为,只有把自己虚伪的捧高,给别人虚伪地拍马逢迎,才能得到利益的眷顾。

更可悲的是,听谎话的人明知这是谎话,却还依然笑嘻嘻地接受对方的谎言。伟大!有才!慧眼识珠!于是便将其纳入门下,从而谎话变得盛行了起来。无论是大谎还是小谎,无论用怎样的方法,只要能榨取到利益,再说谎也没关系。

众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真诚“早已成为一片片碎纸而不复存在。说谎者相信:没有永远的谎言,也没有永远的真诚,只有永远的利益。然而,却是说真话者真正赢得了永恒的利益!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五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教学。

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一章《优美的校园》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绘画应用领域。本节课内容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在小学时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有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里,通过实物观察后会有所转变。

三、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

总结。

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透视学,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

(2)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

探究。

第1。

个问题“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活动三: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坐在教室中间的小组运用平行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两边两小组运用成角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正方体,但许多学生画的正方体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

(4)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对比并进行点评。

(5)小结——拓展。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用透视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如教室、操场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六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二、教学步骤。

(一)《行道树》。

1.看导语,默读《行道树》。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

3.朗读。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

《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3)合作研讨。

研讨方式:同桌二人切磋。

(二)《第一次真好》。

1.默读《第一次真好》。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不可磨灭。

3.朗读练习。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引导。

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

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

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有些语句有疑难,当然必须探究明白。

(2)合作研讨。

“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3)全班交流与小结。

(三)语言应用。

(1)只是一种点缀。

(2)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3)冉冉升起。

(4)一硕大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5)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6)值得低回品味。

(7)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8)玲珑剔透。

(9)第一次看,但觉。

(10)使人回味无穷。

(11)愿你珍重。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七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

2.重视诗歌朗诵教学。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就是说,那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结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读《理想》这首诗,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2.默读。

3.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齐读。

5.逐节研讨(1~7)。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

6.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交流作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2.继续逐节研讨(8~12)。

研讨目的、方式,同上一课。

3.小结这次探究诗意的经验。

4.朗读全诗。

5.语言运用。

教师投影或板书。学生两人合作,他说你记,互相评论,并向全班推荐佳句。

(1)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2)一缀连着一。

(3)历史的脊梁骨。

(4)海天相吻的弧线。

(5)可望而不可即。

(6)折磨着的心。

(7)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8)鬓发早白。

(9)洗濯。

(10)绝处逢生。

(11)被玷污了。

(12)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13)碌碌终生。

6.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八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

a.桀b.纣。

c.汤d.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

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a.祭祀天地b.祭祀祖先c.祭祀社稷d.祭祀神灵。

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参考右图: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西周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朝。

a.卧薪尝胆b.问鼎中原c.朝秦暮楚d.退避三舍。

13.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改革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人类智慧的提高。

1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16.右图所示器物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请问该文物是制作于什么时期?

a.夏朝b.商朝。

c.西周d.西汉。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篇十九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钢笔工整书写)。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2课时。

《幼时记趣》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1课时。

《伟人细胞》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幼时记趣》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充满了情趣。

《十三岁的际遇》作者神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

《伟人细胞》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意义。

这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有的生动活泼,有的蓄满神情,有的趣味盎然,有的蕴涵哲理,因此,学习本单元需要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浏览本单元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的目标,商讨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大致介绍本单元每篇文章的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迅速浏览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再次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内容(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思考:本单元你想学写什么?打算怎样来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布置。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提示:可以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来确立自己的目标。

要求:目标要明确可行。组织学习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

第2课时《往事依依》(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2、精读全文,模拟采访,进行质疑。

课前学习:学生熟读课文;搜集有关于漪老师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知人论世: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于漪老师的资料,探究其获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学生交流。

2在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脑海中,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是哪些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通读全文并做好圈点勾画。

3教师指导、明确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二块:精读全文,模拟采访,进行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精读后小组交流。

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2组织学生大组交流、评价。

可选一名语言基础比较好,反应灵活的学生代表于漪老师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学生模拟采访。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3课时《往事依依》(二)。

学习目标:1品读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评价。

2探讨“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使学生愿意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读文章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语言值得我们品位,或者一个恰倒好处的词语,或者一处生动的描写,有的语言会引起你的联想,有的会引起你对人生的思索。找出你认为比较精彩的词句,加以点评。学生默读课文,品位文章的语言,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语言写上批注。

2教师组织点评学生交流。

3再次品读你认为比较精彩的句子学生放生朗读。

第二块:探讨“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使学生愿意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要求:讲明推荐理由。

课后学习:制作一张“学期读书.计划表”。

第4课时《幼时记趣》(一)。

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这篇文章。

2疏通文句,口头翻译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对照页下注读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扫除文字障碍。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大家再把文章读一遍,找出你不懂的词句。学生阅读,做好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将全班分为两组,相互质疑。

教师组织质疑,并解答学生解答不准确之处。学生相互质疑。

第二块诵读比赛。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部分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第三人称复述文章的内容。列好复述的提纲。

2组织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第2题,并针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情况抄写一些字词句的解释。

第5课时《幼时记趣》(二)。

学习目标:1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学习:熟练复述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