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12:21 页码:7
最新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模板17篇)
2023-11-24 11:12:21    小编:ZTFB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它给每个人带来机会和希望。如何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呢?总结十分关键,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和心得分享。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一

韩庚的演艺之路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面对困难挫折,是一双隐形的翅膀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力量,默默帮助他不停地奋力拼搏前行。一路艰辛走来,韩庚学会了坚强和关爱,更懂得珍惜美好的友情。

好的友谊会散发出一种芬芳。

温暖并感动着周围的人。

对新朋:古道衷肠,倾己私囊去助人。

在sm公司举行的中国选秀活动中,韩庚成为唯一被选中远赴韩国训练的中国人。

初到人生地不熟的韩国,每天看到身边的韩国同伴快乐地打闹嬉笑,自己却被孤零零地冷落在一边,他只能一个人躲到被窝里偷偷地哭,甚至一度萌生回国的想法。

一天,训练结束回到寝室,看到一向活泼开朗的金希澈趴在床上低声抽泣,韩庚急忙叫来翻译,关切地追问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原来,金希澈的家庭条件不好,现在他父亲突然患病住院急需一笔不菲的治疗费,走投无路的他急得团团转。

韩庚也心急如焚,他拍了拍金希澈的肩膀,轻声安慰道:“别着急,我来帮你一起想办法,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旋即,他跑到银行取来所有的存款,留下了基本的生活费后,剩下的全部给了金希澈:“这钱你先拿着,差的钱我们一起想办法。”为了帮助他,韩庚四处奔波联系,向国内的朋友借钱、动员身边的伙伴捐助,想尽了各种方法,终于筹够了住院的费用。

金父康复出院后,金希澈内心深为感激,把韩庚当成了亲人,经常带他回家与家人一起吃饭,朋友之间只要有社交活动,他也一定会把韩庚拉上,把他介绍给朋友们认识。

渐渐地,韩庚再也感觉不到孤独寂寥了,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激情焕发地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

人生在世,遇到困难挫折在所难免。对于患难之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别人内心的感激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别人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当我们帮助别人搬开脚下的绊脚石,其实同时也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对老师:仗义执言,尊师重道树榜样。

培训结束后,韩庚领衔的“superjunior”组合一经推出便迅速在亚洲走红,公司专门聘请阮贤敬老师,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一次周末休息,大家待在屋里无事可做闷得发慌,爱取乐的恩赫突然灵机一动,在纸上画了一只大乌龟,上面写上“我是一只奇丑无比的千年大乌龟!”偷偷贴在阮贤敬的后背上。看着阮贤敬毫无觉察地在屋里忙来忙去,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恩赫跑过去把正在房间看书的韩庚拉了出来:“看老头的背上,那是我的杰作!”他本以为韩庚也会捧腹大笑,没想到韩庚眉头顿时拧成了一个疙瘩,不悦地说:“恩赫,你这样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难堪上,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我希望以后不要这样了!”

韩庚撕下阮贤敬背上的纸条,十分真诚地向他赔礼道歉:“对不起,我们不该把纸贴在您背上让您难堪,请您原谅!”阮贤敬虽然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他们只是开开玩笑,没什么”,内心却感到温暖无比,对韩庚的满腔尊敬也油然而生。

在韩庚与公司因解约问题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阮贤敬冒着被解雇的危险,毅然站出来替韩庚说话,这让韩庚感到非常感动。在被媒体问及为什么要替韩庚说话时,阮贤敬回答说:“因为他尊重我,所以我必须尊重他。”

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将尊重的种子播种在别人的心田,当种子开出芬芳的花朵,我们也同样能够享受春天的温暖。

对旧友:虚己待人,名高誉重不忘情。

从幼儿园到高中,韩庚和许晓峰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铁哥们儿。高中毕业后,韩庚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后成了亚洲超级巨星,而许晓峰却落榜成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但是韩庚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好兄弟,每次回老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许晓峰打电话约他叙旧,可许晓峰总是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拒绝了,这让韩庚很纳闷儿。

后来,从父母的口中,韩庚才弄明白,原来许晓峰觉得两人的身份地位悬殊太大,根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而真诚地相处了,所以他选择刻意地回避来终结这段友情。

韩庚赶到许晓峰的家中找到了他,很认真地对他说:“晓峰,友情是纯洁的,真正的友情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在你面前,我永远不是什么明星,只是以前那个调皮任性、喜欢耍小聪明的普通人。我相信,任何东西都不会改变我们的感情。”

许晓峰惭愧地低下了头,一把紧紧地抱住韩庚,两人促膝长谈到深夜,兴奋地回忆起以前的快乐点滴往事,时光仿佛一下子又追溯到了昔日无话不谈的那个时光。

许晓峰结婚的时候,远在韩国的韩庚推掉了所有的演出,特地赶回老家参加了他的婚礼,让他再次感受到了韩庚的真诚。由于常年在外无暇顾及父母,许晓峰主动承担起照顾韩庚父母的责任,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少了些许牵挂。

醇厚的香水不会因为洒在不同人的身上而变味,真正的友情也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变质。友情的世界没有贫富贵贱,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始终如一的朋友才更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这样的友情才能结出芬芳之果。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二

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韩庚是幸运的,他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第一样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所以学习韩语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韩庚表示,刚开始他觉得韩语挺简单的,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但学着学着,韩庚发现韩语其实并不好学,规矩也多。他回忆道:“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但我刚开始只会说那些伴语,不管跟谁,比如老板还有公司职员,都(用伴语)这样说。”事实上,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结果韩庚说的韩语一度引起公司人员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小子毫无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停下步伐,仍然努力地学习。

练跳舞:骨折两个月都不知道。

由于有着6年的舞蹈训练,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材生的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意外:“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当然,这也与韩庚以往练习的舞种截然不同大也关系,他表示,“我是学民族舞的,但一进去公司就要跳hithop和poping这种舞蹈,肌肉要一下一下的动,不同的舞蹈,肌肉动的位置又不同,挺复杂的。”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练习,韩庚坦言自己从来也不会觉得闷,而且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这是否是经理人公司的要求?韩庚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要求,因为出道之前就有编好的舞蹈,还有歌,都要练。那时经纪人也不在,只有编舞的老师和我们,所以就自己练习,要准备最完美、最好的演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他自豪说:“那时候,a班就只有三个人,我、东海,还有恩赫。”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哪受伤。因为我很瘦,所以去健身。有一天我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我就跟经纪人说‘胳膊很疼,能不能去医院?’到了医院拍完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医生说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

强忍耐:被迫戴面具上台演出。

月6日,韩庚和其他11名韩国男孩组成了面向亚洲市场的大型组合(20又新加一名成员组成13人——编者注),正式出道!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激动和欣喜不言而喻。可是残酷的事实在出道的兴奋还没有褪去的时候,却给韩庚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有相关规定称,作为外国籍艺人,只能签约三个电视台,其他未签约的电视台不能露脸。而对于一个刚出道的艺人来说,谁都知道曝光率意味着什么。

韩庚回忆说:“当时经纪人突然跟我说要去一趟外国人出入处,到了那里,出入处的工作人员问了我好多东西,比如说参加过什么演出,拍过什么广告,上过什么杂志?说完之后觉得说要罚款,因为没有正当的一个手续,没有一个演艺的签证。因为当时我是公司第一个从外国来的艺人,所以公司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序。因此公司当时就说‘你从今天结束后,在韩国不能演出了’。那时候一听,我马上就哭了,自己对自己说‘完了,这才刚刚开始,就又把我封杀掉了,就不能让我演出了’。所以之后的那场演出,我就当它是在韩国的最后一场演出,我一定要尽全力,要所有韩国的歌迷知道有我一个韩庚在舞台上,给他们留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不言放弃的韩庚与经理人想出戴面具演出的折衷办法,“我跟经纪人一起商量,因为如果缺我一个人队形就全乱了,还得重新排,而且第二天马上要演出。”于是,韩国km电视台的现场,superjunior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带着黑色和银色交加面具的男孩。

变坚强:打电话给母亲哭了10分钟。

有辛酸,自然也有迷茫。当时还没出道的韩庚最迷茫的时候该是每年训练生回国续约的那段时间。sm公司的训练生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每天都有新的练习生加入,旧的练习生离开,淘汰和自己的放弃每天都在不断的上演。几次续签之后,当初一起到达韩国的同伴们都离开了,只剩下他一人。在韩国不到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使他在韩国的两年内都没有逛过街,两点一线,公司和宿舍。

韩庚曾经想家想得哭过,第一次在韩国过春节的时候,他哭了,在电话中哭了10多分钟才最终开口说了一句:“妈,新年快乐。”他也曾经在困难和挫折前退缩过,每当看到有同伴在出道前几天就被换下,他曾想放弃。但喜欢舞台的他从没放弃:“不是没有羡慕过,不是没有彷徨过,只想努力的学习,努力的证明自己。”

艰苦中快乐着。

虽然在韩国的星路历程充满辛酸艰苦,但能让韩庚熬过这段艰苦岁月的原动力,除了父母的支持,相信最大的支柱就是superjunior其他队员和“庚饭”带给他的温暖。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三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四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xx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五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军人只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民党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弟兄们,一定把敌人消灭!”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后来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只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书,在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政府谈判我国东北问题。当时,俄国政府借口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杨儒坚决不同意,拒绝在俄国人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俄国人威胁他:条约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俄中两国也就无“友好”可谈了。杨儒不怕对方的威胁,回答说:“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我国政府治罪,也决不签字!我不能出卖祖国的权益。”

俄国代表又假意安慰说:“你们政府已授权给你,出了问题责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签了字,贵国政府要治你的罪,我们俄国会出面保护你的。”杨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气愤地说:“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国的官员,怎么会寻求你们的保护呢?那不就太无颜面了吗?我难道会那样做吗?”

杨儒因为担忧国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向俄国人屈服。

后来,清朝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杨儒的斗争胜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气节的外交官。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关天培(1781~1841.2.26),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六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

日记。

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力斗争的义士,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清朝末年,发生过一次不。

成功。

的改革运动,叫戊戌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子就是为变法而死的义士。

谭嗣同从小就痛恨外国势力侵略中国,决心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他和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身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等人逃走了。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血,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从我开始吧!”

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大声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士,心里装着祖国。他自动走向死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价值。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但是在旧中国,很长。

时间。

长江上的航运却被外国人垄断了。江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英、法、美、日等国的轮船。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航运事业受了许多窝囊气。四川合川人卢作孚爱国心切决心创办中国民族的航运业。他四处筹集资金冒险用8000元作抵押买回一支价值3万元的小火轮在1926年成立了民生航运公司。那一年“民生”号轮船满载乘客驶出了重庆码头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内河航运业。

后来,民生公司又向长江中下游发展,和外国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的外国公司用大幅度降价的办法,依仗船多、设备新等优势,想挤垮民生公司。卢作孚毫不示弱,宣布民生公司的甲级船员一律由中国人担任,同时加强管理,对旅客不论穷富一视同仁,服务热情周到,还禁止船员收小费。这样,民生公司靠优质服务和民族自信心赢得了旅客的信任。许多乘客宁肯推迟日期,也不乘坐外国轮船,只等上中国的轮船。在那个年月,这对于增强民族精神和抵御外国侵略,有多么大的意义呀!

和范旭东、卢作孚一样,还有不少爱国实业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为富强祖国、振兴中华立了大功。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按照国际法,对战俘应该尽快遣返并不准虐待。但是美国侵略军丧尽天良地迫害志愿军战俘,不但抢走了他们的一切财物,还指使特务和叛徒强迫战俘背叛祖国,呼反动。

口号。

甚至在他们身上刺反对祖国的字。

志愿军战俘张子龙拒绝那样做,特务们就打得他浑身是血,还丧心病狂地割他的肉,又浇上油烧。张子龙在生命垂危时仍然喊着:不屈服,不屈服!特务们又把钉子钉进他的脑门,用刀刺他的额头,还残忍地割掉他的耳朵和生殖器,最后剖开他的肚子,掏出心肝煮着吃。张子龙为祖国壮烈牺牲。

美军把几个女战俘剥光了衣服,要侮辱她们,她们宁死不屈,抢过敌人的枪开了火,自己也倒下了。

有一批战俘为了祖国的荣誉,把防雨布刮掉橡胶,染上红药水,又一针一针缝上了五星,做成一面国旗,然后唱起了国歌。一天清晨,他们把国旗升起在战俘营。美军要开枪打,志愿军战俘高声说:“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有权利保留自己的信仰和升自己的国旗。”然后他们对前来调查的人说:“我们全体志愿军战俘,都要求回到自己的祖国。”

志愿军战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身为战俘,没有给祖国丢脸,而是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做出了贡献,连一些美国人也表示对他们非常敬佩。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七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八

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韩庚是幸运的,他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第一样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所以学习韩语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韩庚表示,刚开始他觉得韩语挺简单的,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但学着学着,韩庚发现韩语其实并不好学,规矩也多。他回忆道:“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但我刚开始只会说那些伴语,不管跟谁,比如老板还有公司职员,都(用伴语)这样说。”事实上,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结果韩庚说的韩语一度引起公司人员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小子毫无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停下步伐,仍然努力地学习。

练跳舞:骨折两个月都不知道。

由于有着6年的舞蹈训练,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材生的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意外:“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当然,这也与韩庚以往练习的舞种截然不同大也关系,他表示,“我是学民族舞的,但一进去公司就要跳hithop和poping这种舞蹈,肌肉要一下一下的动,不同的舞蹈,肌肉动的位置又不同,挺复杂的。”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练习,韩庚坦言自己从来也不会觉得闷,而且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这是否是经理人公司的要求?韩庚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要求,因为出道之前就有编好的舞蹈,还有歌,都要练。那时经纪人也不在,只有编舞的老师和我们,所以就自己练习,要准备最完美、最好的演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他自豪地说:“那时候,a班就只有三个人,我、东海,还有恩赫。”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哪受伤。因为我很瘦,所以去健身。有一天我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我就跟经纪人说‘胳膊很疼,能不能去医院?’到了医院拍完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医生说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

强忍耐:被迫戴面具上台演出。

11月6日,韩庚和其他11名韩国男孩组成了面向亚洲市场的大型组合(又新加一名成员组成13人——编者注),正式出道!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激动和欣喜不言而喻。可是残酷的事实在出道的兴奋还没有褪去的时候,却给韩庚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有相关规定称,作为外国籍艺人,只能签约三个电视台,其他未签约的电视台不能露脸。而对于一个刚出道的艺人来说,谁都知道曝光率意味着什么。

韩庚回忆说:“当时经纪人突然跟我说要去一趟外国人出入处,到了那里,出入处的工作人员问了我好多东西,比如说参加过什么演出,拍过什么广告,上过什么杂志?说完之后觉得说要罚款,因为没有正当的一个手续,没有一个演艺的签证。因为当时我是公司第一个从外国来的艺人,所以公司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序。因此公司当时就说‘你从今天结束后,在韩国不能演出了’。那时候一听,我马上就哭了,自己对自己说‘完了,这才刚刚开始,就又把我封杀掉了,就不能让我演出了’。所以之后的那场演出,我就当它是在韩国的最后一场演出,我一定要尽全力,要所有韩国的歌迷知道有我一个韩庚在舞台上,给他们留一个深刻的印象。”

后来,不言放弃的韩庚与经理人想出戴面具演出的折衷办法,“我跟经纪人一起商量,因为如果缺我一个人队形就全乱了,还得重新排,而且第二天马上要演出。”于是,韩国km电视台的现场,superjunior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带着黑色和银色交加面具的男孩。

变坚强:打电话给母亲哭了10分钟。

有辛酸,自然也有迷茫。当时还没出道的韩庚最迷茫的时候该是每年训练生回国续约的那段时间。sm公司的训练生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每天都有新的练习生加入,旧的练习生离开,淘汰和自己的放弃每天都在不断的上演。几次续签之后,当初一起到达韩国的同伴们都离开了,只剩下他一人。在韩国不到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使他在韩国的两年内都没有逛过街,两点一线,公司和宿舍。

韩庚曾经想家想得哭过,第一次在韩国过春节的时候,他哭了,在电话中哭了10多分钟才最终开口说了一句:“妈,新年快乐。”他也曾经在困难和挫折前退缩过,每当看到有同伴在出道前几天就被换下,他曾想放弃。但喜欢舞台的他从没放弃:“不是没有羡慕过,不是没有彷徨过,只想努力的学习,努力的证明自己。”

艰苦中快乐着。

虽然在韩国的星路历程充满辛酸艰苦,但能让韩庚熬过这段艰苦岁月的原动力,除了父母的支持,相信最大的支柱就是superjunior其他队员和“庚饭”带给他的温暖。

洗澡比赛。

说到superjunior的趣事,韩庚想起了洗澡比赛,“我们分两个宿舍住,两个宿舍相临,为了增加睡觉时间,就要缩短洗澡时间,这样在组合中展开了‘洗澡洗得最快大赛’。不洗澡的其他11个成员是评委团,洗完澡的成员要接受评委团的评价:洗完澡后身上要有浴液的香味,身上不准有泡泡,评委们都要闻一闻进行评价。在第一届比赛中,团员始源自诩可以在两分钟内洗完。当然,其他成员开始都不相信。大家让始源洗澡,别的成员都站在浴室门外,一边听着一边计算时间,测验结果让大家非常惊讶,因为他洗澡竟然只用了1分钟30秒。”不过这个记录后来被另一位成员“神童”打破,他竟然在22秒钟内洗完澡,并且没有违反比赛规则!韩庚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突破‘神童’的记录。”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九

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韩庚是幸运的,他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第一样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语言,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所以学习韩语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韩庚回忆说:“当时经纪人突然跟我说要去一趟外国人出入处,到了那里,出入处的工作人员问了我好多东西,比如说参加过什么演出,拍过什么广告,上过什么杂志?说完之后觉得说要罚款,因为没有正当的一个手续,没有一个演艺的签证。因为当时我是公司第一个从外国来的艺人,所以公司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序。因此公司当时就说‘你从今天结束后,在韩国不能演出了’。那时候一听,我马上就哭了,自己对自己说‘完了,这才刚刚开始,就又把我封杀掉了,就不能让我演出了’。所以之后的那场演出,我就当它是在韩国的最后一场演出,我一定要尽全力,要所有韩国的歌迷知道有我一个韩庚在舞台上,给他们留一个深刻的印象。”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

”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就不由自主的从我们心底涌出爱国故事有很多,下,下面小编就列举名人的爱国故事,供大家参考。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

时间。

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数学。

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早在1620xx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中国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中国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中国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二

1908年,15岁。这一年,宋庆龄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梅肯市的威斯里安。

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三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就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四

1967年,吕小山32岁,是河北省隆化县二完小(现存瑞小学)的一名教师。为筹备董存瑞烈士牺牲20周年纪念大会,他被借调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自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董存瑞。

68年前的今天,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19岁的董存瑞烈士舍身炸碉堡。自此,隆化与董存瑞紧密相连。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的30多年中,吕小山接待过中外参观者600多万人次,他自己访问过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百余位知情者,还写了不少关于董存瑞的文章。

退休之后,他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为捍卫英雄形象,他打了两场官司。如今81岁的他,每天上午还到董存瑞烈士陵园整理董存瑞的相关资料。

“我相伴存瑞半个世纪,英雄从未走远。你越走近英雄,越感到英雄的伟大;越学习英雄,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吕小山说。

董存瑞生前屡立战功,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牺牲时,吕小山12岁,在他年幼的世界里,“董存瑞”只是3个模糊的字。除了在课堂上学过董存瑞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英雄没有交集,直到他成了存瑞中学的首届学生。“我家里穷,没有因董存瑞而设立的助学金,我是读不到高中的。”吕小山说。

那个时候他就想知道,董存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可是,20年后,吕小山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时,陵园仅有一张董存瑞童年照片、一块烈士碑文和两份材料。至于解放隆化的战斗最早从哪里打响?我军是如何部署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是怎么进攻的?董存瑞又是怎样舍身炸碉堡的?……这些细节都不十分清楚。

“我想知道一个更鲜活、更真实的董存瑞!”抱着这样的想法,吕小山开始了数十年的考证之路。

在董存瑞的家乡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吕小山从英雄的父母董全忠、孙珍二老口中得知,董存瑞是“左撇子”,所以炸碉堡时是左手举炸药包,右手拉导火索,也得知董存瑞14岁就被选为南山堡抗日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送鸡毛信。董存瑞为八路军通风报信有一套自己的诀窍——先把信包好,塞进牛粪里,然后把牛粪小心地放到篮子里,上面再用干粪盖住,敌人以为是捡粪的,很容易就躲过了检查。

吕小山从董存瑞儿时玩伴董连柱老人口中得知,董存瑞“机灵、胆子大,是南山堡的孩子王”;在董存瑞生前战友眼中,董存瑞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吕小山在整理董存瑞资料时深深感到,董存瑞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6连,他是6连6班班长,6班被上级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他本人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称号。

在不到3年时间里,董存瑞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

“他在短短的两年零9个月里,能取得这样的战斗成绩是非常不易的。”吕小山说。

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红五月、五月红,存瑞幼儿园赞英雄,树立雄心与壮志,存瑞精神永传承……”

这是为了迎接董存瑞牺牲68周年“5·25”纪念日,隆化存瑞幼儿园邀请吕小山撰写的《存瑞幼儿园赞英雄》儿歌。

“别看吕老81岁了,可只要有宣传董存瑞的活动,老人家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隆化存瑞幼儿园园长吴红梅说。

每年的5月25日,对吕小山而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一年中他最忙碌的日子。

“因为生活经历局限,董存瑞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清晰、具体的生命个体。可是每年5月25日,我还是坚持到学校开办存瑞精神讲座。虽然他们现在不懂董存瑞精神,等长大后总会有理解的一天。我们不能忘了董存瑞,忘了英雄就忘了本!”吕小山说。

吕小山退休后,受聘担任北京市、承德市和隆化县11所学校及驻隆部队的社会辅导员。最初几年,他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每年受教育者达2万多人次。他说自己最喜欢给小学生、中学生讲董存瑞的故事,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孩子抓起”。

一个孩子曾向他提问:“董存瑞是为了解放中国牺牲的,可是现在没打仗,不需要牺牲,那我学习他什么?”

吕小山回答:“你是学生时,遵守纪律、不怕辛苦,把知识学深学透。你走向社会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都是学习。”

在和吕小山的谈话中,他反复提到董存瑞精神,那就是:“甘于吃苦,严于守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说,一代代隆化人用实际行动将存瑞精神实践着、传播着,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从隆化参军的王尚明在一次劳动中勇救战友,英勇牺牲。

在隆化,有存瑞幼儿园、存瑞小学、存瑞中学。1985届存瑞中学学生杨文龙,北大毕业后,历经各种艰难,创立高校后勤联盟,他多次回存瑞中学讲课,谈存瑞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我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为战斗英雄依法维权”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72岁的吕小山以证人身份出庭。

事件起源于2006年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质问有谁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并妄言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为新中国捐躯的历史事实,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被人称为一种“推测”。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恶搞之风,有人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胡编乱造。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董存瑞生前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和董存瑞亲属及隆化人民。当地报纸和一些老兵,纷纷撰文批驳。吕小山也在《解放军报》《承德日报》等发表《我访问20多位董存瑞献身时的见证人》《让存瑞精神永放光芒》等多篇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但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当事方拒不认错、道歉,2007年3月,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将杂志社等三方告上了法庭。

为还英雄清白,吕小山访问了目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郭成华(存瑞生前所在6连指导员)等多位董存瑞战友,并查了自己搜集到的郅顺义、任光玉(存瑞生前所在6连1班班长)等20余名董存瑞炸碉堡见证者的访谈录音。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董存瑞是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吕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雄是一种信仰,是一个民族的良心。我拼尽半生捍卫英雄,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最终,被告方赔付董存瑞的亲属诉讼费等数万元。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现任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沈文对记者说,“郁达夫的这段名言非常深刻,英雄不容亵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隆化人民都不会允许任何人亵渎英雄董存瑞。我们也会向吕老那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将存瑞精神不断传承、弘扬下去。”

《孙中山》——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可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仅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立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之后,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明白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此刻怎样样呢?此刻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样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日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期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最终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一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可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坚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梦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到达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国民党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子弹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有120架火箭筒和100架加特林。这时,快要总攻了,董存瑞担心战友们被打伤、死,于是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董存瑞说:“我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国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握拳头。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67年前,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一座桥形碉堡阻滞了解放军的进攻。桥下,董存瑞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巨响之中,敌人的碉堡灰飞烟灭。英雄粉身碎骨,用自己年轻的躯体,为战友们开辟出胜利的通道。

董存瑞舍身一举,定格为永恒的英雄形象。在电影《董存瑞》中,他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句口号出自艺术加工,却凝练着那一辈英雄先烈为之前仆后继的信仰和理想,激励着后人一代代成长、奋进。

在董存瑞牺牲半个多世纪之后,英雄的壮举却被质疑,英雄的形象遭到恶搞。这让董存瑞当年的战友们无比痛心和愤怒,他们以古稀耄耋之年站出来,要以自己的亲见亲历,为英雄董存瑞正名。

“极有可能”?!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一桩关于他的官司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第一次开庭。这桩官司,就是舆论热度持续了数年的“董存瑞名誉权案”。

官司缘起于2006年一本电影杂志的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文中,电影《董存瑞》的导演回顾了电影的创作过程。在谈到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时,这篇文章写道:

“在真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经年的战争岁月,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何止千万!董存瑞无疑只是其中伟大却又平凡的一例。”

在字面上,和被告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理由一样,“没有否认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一事实”,但是字里行间,这篇文章却给了人们另一个想象空间: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所以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碉堡这个关键事实“完全”是“推测”出来的,而且只是“极有可能”。

后来在一家电视台制作的老电影纪录片中,这位导演又亲口说出了同样的表述。

出自电影《董存瑞》导演之口的“推测说”一时间传播甚广,让很多人信以为真,更有甚者,以此认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创作”出来的,这个壮举是虚构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实际上,早在1996年,也是这位导演,也是这本杂志,就在另一篇文章里表述过同样的“推测说”。只是当时那篇文章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不良信息也在迅猛扩大着影响,与之相伴相生的是网络恶搞之风。有人也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加以胡编乱造,像什么“炸药包两面都有胶”的恶趣味段子、“董存瑞手托巨大结石”的医疗广告等等,英雄的形象面目全非。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他的老战友们。这些和董存瑞一起参加解放隆化战斗、亲眼见证了董存瑞壮举的老兵,纷纷撰文批驳。

网络恶搞之风也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弹,众多媒体刊文加以抨击。当时的网络调查显示,八成网友对质疑董存瑞表示强烈反感。然而,恶搞英雄的段子还是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传播。

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和弟弟董存金一纸诉状,将电影《董存瑞》的导演和电影杂志社告上了法庭。

按照名誉权案诉讼身份的要求,法庭上的原告方只有董存梅和董存金,实际上,提出诉讼要求的队伍相当庞大,除了董存瑞的亲属,还有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和董存瑞的老战友们,以及一大批以“存瑞”命名的单位。

一位当时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这个原告团体的“总联络人”。他就是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原主任吕小山。

吕小山在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工作三十余年,1996年就已经退休。今年已经80岁的他,依然是隆化董存瑞精神研究会研究员,工作不止。

吕小山说自己与董存瑞“相伴半个多世纪”,一直在宣传董存瑞,没想到退休后,倒打了两场关于董存瑞的官司,在宣传董存瑞之外,还要“保卫董存瑞”,这让他感到有些心酸。

第一场官司他是被告。因为考证批驳了一个冒任的董存瑞班长,吕小山被那人告了。那个人家里生活困苦,想借英雄之名得到关注、谋些好处,这个官司吕小山并没有很在意。但是近些年,一些关于董存瑞的流言、恶搞,从借英雄之名牟利转向了否认英雄、亵渎英雄,让吕小山“忍无可忍”,于是有了第二起官司,也就是“董存瑞名誉权案”。原告方的律师是他当教师时的学生,不计费用代理了这起官司。

吕小山说,电影《董存瑞》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导演拍出了经典,让董存瑞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对宣传董存瑞应该记首功。但是到了晚年,他为什么会抛出“推测说”?他的依据又是什么?吕小山难以理解:“也许只是为了说明他在电影中的艺术创造吧。”

“电影为了艺术效果可以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推测说’完全不符合事实,是导演的另一种虚构。”别的不说,仅“谁也没有看见”这一点,吕小山就曾经访问过二十多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见证人。

惜乎,就在董存瑞名誉权风波乍起的前一年,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人郅顺义逝世。

很多人知道郅顺义,因为当年是他和董存瑞一起去执行的爆破任务,他负责投弹掩护。实际上,郅顺义被军委命名为全国战斗英雄,主要是依据他自己的战功。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立过12次战功。这位战斗英雄生前做过近千场报告,却从不提自己的功勋,说的都是董存瑞。

时间无情地流逝。郅顺义逝世后,熟悉、了解董存瑞的战友已为数不多,见证他牺牲一幕的就更少了。当董存瑞的事迹被质疑、被恶搞之时,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站了出来,捍卫自己的战友。

在吕小山的协助下,记者找到了已经87岁的程抟九。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程抟九就在董存瑞所在连队,亲眼目睹了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那一刻。

“小黑子”

在大连的一家干休所,记者见到了从解放军某部师副政委职上离休的程抟九。

该师即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现为沈阳军区炮兵某旅。这支传承着英雄血脉的部队曾诞生过121位战斗英雄,热血铸就辉煌战史,董存瑞是部队官兵最引以为豪的军魂。

在这个干休所里,曾经住过20多位与董存瑞有直接接触的战友,其中包括董存瑞参军时的连长王万发、一起执行爆破任务的郅顺义。

2006年,王万发和郅顺义都已经去世。但是,解放隆化时董存瑞部队的营教导员宋兆田、与董存瑞连队一起进攻的师政治部干事程抟九还健在,他们也亲眼目睹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一幕。看到有人说董存瑞是“推测”出来的,“肺都气炸了!”

董存瑞牺牲时,程抟九在他身后不足百米处,是郅顺义之外距离董存瑞最近的人。

解放隆化的部队是当年第四野战军11纵队,程抟九时任3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战前一周,程抟九分到96团下一线连队参战——战时干部下派一级参战是我军传统,团到营、营到连,程抟九这样的政工干部,则直接下派到连队。

程抟九和二营教导员宋兆田熟识,二营又是32师主攻方向营,他主动要求去这个营。见到宋兆田,宋建议他去六连。六连是营里的骨干连,攻打隆化任务很重。而且,不久前的一次阻击战中,六连伤亡很大,连长身负重伤,正缺干部。

于是,程抟九来到了隆化城东约3公里的小山村土窑子沟,跟随六连参加战斗。董存瑞就是六连六班班长。

到隆化战斗结束,程抟九总共只在六连待了十天。这是影响他一生的十天,他全程参与了六连的进攻,见证了英雄的牺牲。董存瑞成了他毕生最敬佩的军人。

六连代理连长白福贵那时也刚到连队不久,更熟悉连队的指导员郭成华给程抟九介绍情况。程抟九回忆,那时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优秀战士,一个叫李振德,再一个就是董存瑞。没想到,仅仅一周后,这两个人都牺牲于解放隆化的战斗中。

在郭成华的口中,董存瑞被亲切地叫做“小黑子”。程抟九回忆,董存瑞个子不高,长得非常敦实,脸色黢黑,所以有了这个外号。这是专属于连长和指导员称呼他的外号,程抟九虽然也是连级干部,却不好意思这样叫董存瑞,一直带着尊敬地称他“六班长”。

“那年董存瑞19岁,我比他大一岁,可是人家是抗日老兵,革命经历是我的前辈。”程抟九说。

与董存瑞相处最久、对他了解也最深的是王万发。董存瑞从入伍到牺牲有两年零九个月,其中两年是在王万发的连队。程抟九说,“小黑子”这个外号就是王万发给起的,他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战士、全连最拔尖的班长。董存瑞入伍不到3年时间,先后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炸毁碉堡16座,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这样的战功在同龄战士中极为罕见。正因为战功突出,1947年春,离18岁入党年龄还差几个月的董存瑞,就被部队党组织批准入党。

许多年后,当时的连指导员郭成华还记得董存瑞的入党誓词。这个爱说俏皮话的嘎小子文化水平不高,入党誓词念不全,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死记硬背宣读誓词,在“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之前,他给加了一句“我这辈子就交给党了”——这是一个战士对党忠诚的最朴素的表达。

在电影《董存瑞》中,董存瑞也是这样一个虎头虎脑的嘎小子,小名就叫“四虎子”,这个名字倒是有些艺术加工的成分。吕小山说,其实董存瑞的小名比这个要乡野得多,叫“四蛋子”。他1929年出生于怀来县南山堡的一户贫苦农家,在家排行老四,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吕小山介绍,如果追溯董存瑞的革命经历,那比1945年8月正式参军还要早很多。抗日战争时期,十三四岁的董存瑞就是儿童团团长,曾掩护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书记王平躲过日军追捕。后来又成为民兵,埋地雷、割电线,参加攻打沙城的战斗。正是在沙城战斗之后,16岁的董存瑞加入冀察热辽解放区八路军第24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1948年2月,以冀察热辽解放区部队为主体,第四野战军11纵队在辽宁朝阳地区成立。四野是当时解放军规模最大的第一主力,拥有一大批久经沙场、战史彪炳的老部队。相对而言,以地方部队、游击队为主创立起来的11纵,无疑是个“小字辈”。

据时任11纵司令员贺晋年回忆,11纵其实有一些井冈山红一方面军的老底子,基础不错。但所属各部过去都是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战争的形式已经转变为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11纵成立之初,先在朝阳地区开展了两个月的大练兵。

练兵结束,11纵大兵团攻坚战锋芒初试,剑指隆化。

三角支架。

1948年5月16日,11纵队的3个师两万多人向隆化急速开进,18日完成对隆化的合围。这次战斗的结局,尚未开始就已经毫无悬念。

驻守隆化的国民党部队第89师256团和一个保安团,总兵力只有两千多人。11纵进攻隆化,一上来就拿出了“杀鸡用牛刀”的阵势,攻守兵力对比达十比一。

真的需要摆出这么大阵仗?程抟九答道:“需要。”对11纵的很多部队来说,隆化曾经让他们吃了一肚子的窝囊气。

一年前,冀察热辽军区集中5个旅上万人的兵力进攻隆化。那时的敌守军是一个团(欠一个营)和加强的特种分队及保安团,大概也是两千多人。进攻部队中,有董存瑞所在部队,时称独立五旅。

攻城部队苦战两昼夜,基本占领隆化县城,敌军主力转移到城西的苔山和城西北的隆化中学。

程抟九在茶几上用书本和茶杯给记者还原了战场形势。隆化县城、隆化中学和苔山呈品字形排列,不大的县城尽在苔山的俯瞰之下,山上敌军不断向城区进行炮击,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战场指挥员被迫调整部署,逐次增兵转攻苔山。苔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攻击部队缺少炮火支援,同时又受到来自侧后隆化中学敌人的火力袭击,屡次攻击受挫。攻城部队苦战10日,伤亡巨大,不得不撤出了县城。是役歼敌不过七百,自己却伤亡2500余人。

11纵第二次进攻隆化,很多干部战士憋着一口恶气,部队斗志高昂。这时的11纵,已经由冀察热辽军区地方部队脱胎换骨,成了一支野战兵团,他们还有了一个炮兵旅——过去从来不敢奢望的重火力。

不过,这个炮兵旅实力还很单薄,总共只有28门火炮。好钢只能用在刀刃上,炮兵轰击方向是此役最关键的苔山阵地。隆化县城和隆化中学方向,仍要靠11纵的战士们自己啃下来。

这时的敌守军,显然也吸收了上一次隆化之战的“经验”,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工事和火力都有很大加强。特别是隆化中学,既是敌军的一个军营,也是他们赖以死守的核心堡垒。围绕着隆化中学,是成群的碉堡、暗堡,结成网的壕沟、铁丝网,形成了几百米的防御纵深。隆化中学就是一个包裹严密的大刺猬,攻下它,就要一根根地把刺拔掉。

11纵在辽宁朝阳大练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对敌牢固工事的爆破。那时的部队,重型攻坚火力几乎是空白,连威力大的攻坚手榴弹都没有。部队只能用炸药的最简单基本用法——炸药包。

几公斤乃至十几公斤的炸药包,只要贴上敌人的碉堡就能掀翻它。只是,把炸药包贴上去要靠战士冲到近前,危险性不言而喻。对爆破手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勤学苦练的单兵爆破技能和爆破小组的交叉掩护。

在大练兵期间,董存瑞就是崭露头角的爆破尖兵。营教导员宋兆田认识董存瑞这个兵,就是因为他被表彰为团爆破模范,他的六班也是团里树立的爆破模范班。

也是在大练兵期间,放置炸药包的三角支架在部队中推广开来。

程抟九介绍,这种三角支架实际上是一根大树枝,主杆有1.5米至2米长,成人手腕子粗细,顶头分出三个枝桠,用于捆绑固定炸药包。

三角支架的主要用法是这样:爆破手抵近目标,拉燃导火索,用三角支架把炸药包按在目标上,立即侧滚或后撤,匍匐在掩体后。三角支架的作用是让爆破手能尽可能地远离敌人火力和爆炸点——尽管这个距离微乎其微,在战场上却往往能决定生死。

在遇到一些位置、结构特殊的工事,爆破手难以直接贴近时,三角支架的作用就更大了。董存瑞炸掉的那个桥形碉堡就属于此类,他当时已经没有三角支架可用,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托起炸药包。

战前准备不能说不充分。程抟九告诉记者,他到达六连的当晚,连队召开战前准备会,核心议题就是制作三角支架,每个班要做三个,总数超过六连进攻方向上的碉堡数量。

在那次六连的战前准备会上,程抟九第一次见识了董存瑞的“虎劲儿”。

所有事项说完,刚宣布散会,董存瑞高声喊了一句:“连长,我有意见!”

程抟九当时就一愣。部队纪律严格,令行禁止,上级的命令没有商量只有执行,董存瑞却敢“有意见”。

白福贵倒是不以为忤:“什么意见?说说看。”

董存瑞真不客气:“整个部队都在做三角支架,这也不能砍,那也不能砍,剩下的树怎么够?我看规定要改一改,只要老百姓同意的都能砍。”

白福贵转头和郭成华、程抟九商量了一下,也觉得董存瑞说的在理,随后把“不能砍”的要求改了一下,强调“砍树必须征得群众同意。”

抗日名将张自忠。

此刻,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军人仅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我的良心。

1940年5月,国民党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弟兄们,必须把敌人消灭!”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之后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仅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仅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向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异常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五

1071年,35岁的苏东坡带着小他11岁的妻子王闰之,到杭州任通判。

彼时的杭州多姿多彩,春秋两季,全杭州人都在湖滨游玩,甚至冬季下雪的日子,还有寻乐的人乘船到湖上玩赏雪景。重要的节日,比如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中秋,重阳,湖上全是游逛之人,且必须前一天预定游艇。

西湖的小船很别致,船头有长长的引水竹管,中间可摆一张饭桌。游人无须自带食物,茶具、碗筷全由船家提供。这种船娘通常精于烹饪,所烧的菜肴称为“船上菜”。船夫还捕鱼卖于游客,供放生之用。湖上另有船贩卖食品给游客,有些卖瓜子、栗子、糖藕、烤鸡等,有的专门卖茶,有的船上载着艺人,按照习俗靠近游客的船,表演歌舞、特技、投掷、射击等游戏。良辰佳节,苏东坡少不了携家眷或同僚游玩,写了不少西湖船的诗句,如“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雀尾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几年后,饱览杭州风光的苏东坡改任密州太守。在又一个中秋之夜,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徐志摩中秋夜游西湖。

1925年9月25日是中秋节,徐志摩与堂弟徐绎义同游西湖。原来准备去烟霞洞访胡适共同赏月,因时间晚了未去。不过中秋节那晚,他们在湖上玩得很畅快,虽然月儿只是若隐若现的。

他们在旅馆开了房间后,立即坐车到楼外楼去。9点左右时,月儿终于从云阵里奋战了出来,满身挂着胜利的霞彩。徐志摩在楼窗上望见湖光渐渐的`由黑转青,青中透白,东南角上已经开朗,高兴地大叫起来。他原以为雨会到来,月不会出现的。

他们站在白堤上看月望湖,月有三大圈的彩晕,是月华吧。月出不久就被乌云吞没了。兴高采烈的徐志摩一行人雇了船,一直向湖心进发。

上岸买栗子吃,买莲子吃;坐在九曲桥上谈天,讲起湖上的对联,骂了康有为一顿。后来走过去在桥上发现有三个人坐着谈话,几上放有茶碗。

徐志摩正想说他们倒有意思时,忽然,他觉得那位老翁涩重的语音听来很熟,定睛一看,原来就是他们刚才在骂的康大圣人!

各地过中秋的风俗有亲友团聚,赏月,吃月饼,互送礼品,拜月,庆丰收,游戏娱乐,祈子,预测气象等。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记载了江浙一带中秋的风俗。

周作人在诗后自注:“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饼,大者径尺许,与木盘等大。红绫饼也是一种精美的点心”。这种素月饼四两起步,最大的有十斤重,配上水果四色和南瓜、西瓜和北瓜(就是西葫芦)放在供桌上,旁边烧着一对小至一两,大至一斤的红烛,孩儿们挨个磕头,直到烛残月西而罢。祭祀完毕,一家人切月饼为若干块,分饷男女大小,仆工佣妇也有份。

这就是绍兴中秋祀月的风俗。

周作人又在《药堂语录·中秋的月亮》一节说:“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当地还有一个中秋月的传说,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即所谓月华。如不幸落在人身上,则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

在知堂老人周作人看来,“中秋的意义,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账又过于吃月饼”,他不禁自嘲道:其实我也是一个俗人呀。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六

在韩庚22岁生日当天,sj的其他成员邮寄了一盒记录着他们各自深情祝福的录影带到身处中国的韩庚手上。其中,组员强仁说道:“韩庚哥这次生日,希望一切都顺利,不要生病,和父母分开,一定很孤独,这次回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健康地好去好回。回来以后再和我们superjunior其他成员一起,为了给大家展现更好的面貌而努力。”兄弟的友谊,暖在韩庚的心头。

铁杆粉丝。

韩庚虽然在国外独自奋斗,但祖国的“粉丝”并没有因距离而忘却这位异国的舞者。当韩庚还是训练生的时候,博客便成了他和祖国“粉丝”们的唯一联系。每次看到博客上那些来自祖国亲切的问候,他都会感动不已。没有个人电脑,韩庚只能在公司上网,没有中文输入法,他就用英文打拼音。就在韩庚22岁生日的那天,sj国内的歌迷组织通过韩国留学生将一台有着中文输入法的笔记本电脑送到了韩庚手里,拿到礼物的当天,韩庚留言了,第一句就是:“终于可以用中文留言了!谢谢你们!”

爱国的名人故事如何写篇十七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