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阅读历史(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53:50 页码:7
阅读历史(优质11篇)
2023-11-11 20:53:50    小编:ZTFB

文学是人类表达情感、展示思想以及传递智慧的艺术形式。总结要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给读者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行动建议。2、别人的总结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阅读历史篇一

历史阅读是指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等,以深入了解历史背景、事件、人物等。历史阅读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了解文化、增长知识以及提高综合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历史阅读,我们可以学会从深层次上去理解事物,用更加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读史之中,经常会发现历史上的人和事都有启示意义。这启示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事业,以及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事情。通过历史阅读,我们会意识到,历史上杰出人物成功的把握,常常是源于他们在患难困苦的环境中锤炼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仅是在历史研究方面有益,而是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启示,让我们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大自然、社会和家庭。

良好的历史阅读习惯,有助于我们提高思考能力,挖掘出更多的经验和智慧,进而洞悉世事,分析其中的规律。通过历史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未来的方向和趋势。因为每一个时间片段都是和上个时间片段有关系的,而且是有相互连接的,这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深刻的解读,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历史阅读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历史中的人物身边,了解他们的生命经历、情感故事以及对世界的看法。这些感悟可以激励我们透过表面的外壳,看到人的本质、情感和内心,体悟到伟大人物的背后其实都是平凡的人生经历与付出。这些感悟,可以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努力和坚定,从而追求更高的价值。

第五段:结语。

总之,历史阅读对我们的认知、思考、感悟和启示都是均等的,并启示我们学会尊重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当代事物进行探究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懂得了看待历史,看待当今世界的方法。

阅读历史篇二

这本牛津通识读本当中的小册子,讲述了历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回到了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家干什么等一系列的史学基本问题。作者通过讲述几个历史故事的形成与解释,让我们了解到了历史学家是怎么工作的。不同的时代对于历史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作者对此进行了梳理,让我们感受到了关于历史的历史。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对现代职业历史学家的论述,他分析了专业化的原因、优势以及局限性,用语客观且犀利,读来酣畅淋漓。其实,不仅是历史学家,其他很多职业尤其是人文领域的专业化,其本质几乎都是相似的。如今社会,人们都把专业发展挂在嘴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千万别忘记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还有超出专业的东西,那可能是更重要的。

公众号:教书匠陈浩。

阅读历史篇三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口。

阅读历史篇四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相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

传说在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的第四年,周武王得知商纣王的军队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军队,进至牧野。

商纣王闻讯后,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后来,《尚书·武成》中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有一次读到这里颇有感慨地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按照孟子的看法,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成河呢?肯定是《尚书》的记述有问题。

【成长心语】。

经验是一个既有用又无用,既有利又有害的东西,用得好可以使你不断成功,用得不好则会让你一败涂地。书上说的只是理论和经验,要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验证,得到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书也有错的时候。如果一味相信书本上的东西,就有可能被误导,反而不如没有书本了。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死抱着书本,两眼不见现实,进行所谓的研究。他们的作为充其量不过证明他们自己是书呆子而已。

阅读历史篇五

【导读】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记载。历史的学习,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应该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层意义,这样方能更好地领悟历史的真正意义。本文将从阅读历史的背景、方法、历史思维、历史价值和个人感悟等方面,探讨个人的历史阅读心得体会。

第一段:历史阅读的背景和方法。

历史是一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发展的记录,我们通过阅读历史,可以了解到过去时代的风貌、社会制度、文化、人物等,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当下和未来。可以说,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在阅读历史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技巧,例如边读边思考,透过文字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人物形象,结合社会背景与时代意义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二段:历史的思维方式。

阅读历史也需要具备历史思维的能力,这是体现个人修养和学识的重要方面。历史思维,就是针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分析、推理、概括,通过对过去的总结,来更好地认识现在和未来。如何具备历史思维的能力?可以从多角度的分析和想象入手,多读一些优秀的历史著作,了解多个文化背景和场景,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的深层次意义。

第三段: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文化遗产、渊源源远的背景,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启迪我们的思维。历史的价值体现在促进我们更好地认知人类的文化、审视和改善现实生活,同时也寓意着我们的未来。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使我们成为更加务实、勇敢和善良的人。。

在个人的历史阅读中,我体会到了历史对于人类的深刻与意义,领悟到了历史中对于人性的探索和解读,也深刻感悟到了历史生命力的强大与丰富。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极为珍惜每一个细节和篇章,尝试对历史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并仔细体味其中情感和内涵。随着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不断增多,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历史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人文活动。它既有理性分析的一面,也有感性认识的一方。对于每一个阅读者而言,都能够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历史阅读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引导我们获得美好人生。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方法、注重历史思维,并善于总结体悟,以此来更好地领悟历史的真正价值。

阅读历史篇六

新疆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新疆历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多元与包容,以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新疆历史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

新疆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历史中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我深深地被其繁荣和盛世所感动。无论是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是物质文化交流,都让人惊叹不已。丝绸之路的开设,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交流与互动,催生了独特的文化融合和发展。通过这段历史,我了解到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是地区繁荣和和谐的基础。

第三段:多元文化的熔炉。

新疆是多元文化的熔炉,汇聚了多个民族的精华。阅读新疆历史,我深感这里的多元文化对区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不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处,相互学习、融合,为新疆贡献了多样化的文化遗产。阅读中我发现,各个民族在语言、宗教、服饰、饮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这也为新疆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第四段: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

新疆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峥嵘岁月的篇章。新疆是中国的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阅读新疆历史让我对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加敬佩。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新疆人民利用地理资源,开发养殖业和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不仅让新疆繁荣昌盛,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第五段:对多元与包容的思考。

阅读新疆历史,我对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多元文化让新疆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而包容精神使得各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新疆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进步。同时,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包容的传统,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

结尾:

通过阅读新疆历史,我深刻感受到了新疆的多元与包容,以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新疆的历史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向新疆人民学习,更加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和民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新疆会更加繁荣昌盛,同时世界也将因为文化的交流而更加和谐进步。

阅读历史篇七

历史阅读是一种知识获取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修养方式。在历史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人性、人情、人道和人文。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历史阅读心得体会。

第一,历史的意义。历史阅读过程中,让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载,是人类人文精神的积淀。通过历史的阅读,不仅能够了解历史的进程,更能从中领悟启示,如何应对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历史意义在于,它让我们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历史的真实性。读史可以知道历史的真实性,了解历史学中如何评价真实性的标准,因为历史学家必须使用偏执的方法来处理一些问题,以尽可能保持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还可以在历史阅读中学习到历史分析的方法论,熟悉各种史料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等,帮助我们更为真正地认识历史,避免对历史的错误理解。

第三,历史的人性。历史的人性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人物行为的展现和人物思想的表达上。人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要素,是历史的灵魂。通过读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性格、职业、年龄、地区背景的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的成长。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思想成长、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第四,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阅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知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阅读历史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世界观。学习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当下的问题,并应对未来的挑战,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五,历史的全球性。历史是全球性的,跨越地域和时间,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通过读史,我们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并磨合自己的思想。同时,全球历史也让我们重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让我们不再孤立于自己的小世界,从而更好地拥抱世界、拥抱多元文化。

总而言之,读史可以让我们更人性化、更全局化的理解历史。历史的延续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启示。阅读历史虽然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冲击,但它的精神价值永远不会被拔除。我们应该在阅读历史的时候,珍惜历史的残片,学会从中凝聚知识,领悟人文精神和历史意义。

阅读历史篇八

【释义】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汉明帝时,东汉名将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意欲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刚到鄯善国时,鄯善国王款待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猜想一定是北匈奴也派来了使臣,他们从中作梗,使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

班超当即把随从官兵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说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马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他们。只有这样,鄯善国才会一心一意归顺汉朝。”

就这样,班超率领36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果如班超所言,匈奴来使被杀后,鄯善国与汉朝正式建立了联盟。

【成长心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冒险,敢作敢为,是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你没有必要担心惧怕,你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去体验冒险给你带来的快乐。冒险精神的表现不仅是一种顽强的意志,更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冒险精神不是赌徒的孤注一掷,不是意气用事的蛮干精神,只有深思熟虑才能有效决断。

阅读历史篇九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一直想消灭边患匈奴。他听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月氏人家破人亡,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联络月氏共同进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张骞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软禁了十多年,不能离开匈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向西北逃走。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听说汉朝非常强大,于是就对张骞很热情,并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国。但是此时的月氏国因为迁徙到了更偏远的地方,没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因此,月氏国王虽然对张骞非常友好热情,但是始终不肯表露是否与汉朝联合进攻匈奴的明确态度。张骞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月氏国并没有联合起兵的意思,就启程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得要领”来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之处。

阅读历史篇十

【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

【释义】原指东汉时乐羊子之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古时候有个叫做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妻子,她总是帮助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乐羊子出门求学,没有多久就回来了,妻子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出门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陰,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成长心语】。

乐羊子之妻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了求学的意志,而乐羊子也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这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会成功,半途而废的人将一事无成。

阅读历史篇十一

【出处】(北宋)欧陽修《归田录》。

【释义】做什么事情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北宋时期,有个人叫陈康肃,号尧咨,他从小就喜欢射箭,整日练习,所以他的箭术十分精湛。他因此非常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

有一天,陈尧咨练习射箭,只见他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支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旁观人见他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领,无不拍手叫好。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他环顾四周,发现一个卖油的老头只是略微地点了点头,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地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怎样?”老人很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射箭。你射得还可以,但并没有什么,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陈尧咨听了有些恼火地说:“老头儿,你敢小看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你有什么更高超的本事吗?”老人笑着说:“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我可以倒油给你看看。根据我卖油的经验,知道你的射箭本领也是熟能生巧而已。”说完老人拿了一个盛油的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勺油,眼睛看准了,油勺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地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人谦虚地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地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了。

【成长心语】。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同时,人的大脑记忆功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与规律,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的话,很快便会忘记。所以,学习中不断地重复是必不可少的。读书学习还有一个把书变薄再变厚的过程,抓住重点,加以联想、引申、升华,掌握其中的精髓,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理论。在多次重复之后,我们便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个知识点或者是这项技能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