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39:36 页码:12
最新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优质17篇)
2023-11-23 15:39:36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整合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将零散的信息和经验整理成有价值的成果。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这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一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我身体弱,一时无法去看你们,在这里写封信给你们,表达我的心意。自生病以来,你们对我的关怀、挂念和帮助让我深受感动。你们二老年纪大了,身体都不太好,还为我这么操心,我心里非常过意不去。事实上,当得知自己生病时,我很大的压力就是觉得要给家人们添麻烦,特别是给你们二老在心理上的重担。开始的一周,我嘱咐明和姐姐,不要告诉你们。后来姐姐跟你们说了一点,我还很生气,因为实在担心你们承受不了。之后听说哥哥说漏了嘴,你们还是知道了。我们住得这么近,要想永远瞒得滴水不漏也确实很难。之后你们为我多方的安排、照顾,虽然对你们还是有歉意,但你们的爱深深地温暖了我的心。我为自己不仅有明这么好的丈夫,也为认识你们这样善良体贴的婆婆、公公而庆幸、感恩。感谢你们,为我安排的阿姨,能找到这么好的阿姨,是你们的功劳,是对我的巨大帮助。有她的细心周到的帮助,我的恢复会顺利得多。感谢你们,用坚强的笑容安慰鼓励我。你们几次来看我,在我面前总是拿出最好的笑容。真是好样的老人家!我知道你们心里会难过,背地里想起来也许会落泪,但在我面前,你们非常棒!我们都该这样。不是说大话,我很乐观,心里很平安,且有喜乐,手术以来几乎没流过眼泪。

我知道神在帮我,你们大家和很多朋友都在帮我。生病时,人越从容开朗,勇敢积极,病越容易被击退。我是这样,明是这样,盼望你们也从心里做到这样。感谢你们为我送的各种美味的食物,还经常让哥哥帮着运货上门,其实这些我们真的`都能自己买,但你们的心意我深领了。天气越来越热了,你们身体不好,就别再跑出去买东西了,也免了哥哥的跑路,哥哥整天为女儿操心、为工作奔波已经很辛苦了。感谢你们的心意。看得见的帮助很多,但我知道,看不见的心意还有很多。你们为我祝福,替我牵挂,为我思虑,虽然看不见,但我心能感受到。我想告诉你们,我满怀信心,没有惧怕。有神的力量,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有全家人的帮助,有那么多好朋友的祝福和鼓励,我知道我能顺利走过这段路程,不仅现在治愈,也会长久治愈,甚至完全治愈!这就是我的信心,你们要和我一样的相信。有这样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处惊不变,以笑容面对挑战,把困难打倒。我对自己的父母到现在还瞒着病情,每周我会按时给他们打电话。因为他们离得远,可以暂时隐瞒这些情况,以后我康复了,当然还会告诉他们。我想,当他们知道这段经历以及你们是怎么照顾我的,他们必然对你们也深深感恩。你们事实上是在替我父母照顾我。我先替他们谢谢你们!入梅期了,爸妈要更当心身体。现在我帮不上你们,但明和我每天为你们二老祷告,恳求神护佑二老的身体和心灵,特别是老爸耳朵的复原和妈全身的血管。再一次深深地感谢你们!我爱你们!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二

巧家方言,称爷爷为公公。罗公公家就在我家对门,中间隔了一片田地,相距大约三四百米,如果讲话大声一点相互都可以听到。我小的时候是经常见到罗公公的。我们一群小伙伴在沙沟上玩,罗公公挑着两座小山一样的篾货来了,去赶四川的新街,我们远远的看见了,就会赶紧躲起来。听大人们说罗公公是鱼王,我们是见过祖母或母亲神情肃穆地拜祭灶王、药王的,也听说过阎罗王的厉害,对王这类东西是有点害怕的。

在故乡莲塘,田是田,地是地,田是一年四季汪着水的,自古就没有干过,因为田自己会出水。所以田里野生着一种鱼,我们叫鲫壳鱼,大者二三指宽,三四寸长,但更小的居多。鱼不大,味却绝美。后来我吃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然而却没有吃到过比故乡的鲫壳鱼更美味的鱼。

距离罗公公家不远有一块田叫黄泥巴田,田里有大大小小五六个泉眼,从田底上汨汨地冒着水,这块田里水很深,稻谷长不好,鱼却最多最大。每到夏天稻谷收割后,黄泥巴田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光着屁股整天整天的在黄泥巴田里玩。打水仗,玩煮酒,将稀泥糊遍全身只留下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一张嘴巴,踩在泉眼上任泉水从脚底从脚趾缝钻出来,那感觉爽死了。当然我们也抓鱼,很难抓,一般有两三条的收获就算不错了。田里也有不少的蚌,有的有灶房里的菜刀那么大,蚌我们是不要的,误踩着了就捞起来放到田埂上,会有人捡了回去喂鸭子。

村中风俗,稻谷收割后,全村男女和儿童们齐上阵,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将田里的鱼海捕一次,田里的鱼基本上被捕绝种了。由于年年滥捕,又没有投放鱼苗,那个年代也没有鱼苗可投放,田里的鱼就越来越少了,有时候连一条鱼的影子都难以看到。而罗公公是一年360天都能捕到鱼的。田水很深,却又不适宜用网,只能用两种特制的竹器,一种叫罩子,一种叫虾筢。罗公公是做罩子和虾筢的高手,当然也是捕鱼的高手。他是等到生产队收了工、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提着罩子和虾筢去田里转几圈就捕到鱼了。每天都要捕三四斤,不多也不少。村里也有其他的人去捕鱼,然而累死累活常常连一条小鱼都捕不到。于是人们怀疑罗公公是鱼王,田里的鱼都按他的号令藏好了,只有等他来了,鱼们才游出来。

罗公公白天是要在生产队干活的,不干活不仅没有工分、不能在生产队分口粮,也是劳动制度所不允许的。他家有四子三女共七个小孩,四个儿子皆先天聋哑,三个女儿倒是个个水灵灵如花似玉。在那个年月,娃儿多粮食就不够吃,为了让子女们能填饱肚子,他每天收了工就去田里捕鱼,第二天天不亮就赶五六公里路去县城里卖鱼,然后赶回来出工。又是一日东方露了鱼肚白,地上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罗公公照例动身去县城卖鱼,他提着鱼篓一路小跑。为保鱼的鲜活,每回都要在半路上的'小水井里放下鱼篓,让鱼喝足水。小水井那里有一棵古老的黄桷树,枝叶参天,也许是五百岁,也许是两千岁,谁也搞不清树的年龄。树下安放了几个不大不小的石头,当凳子用的,赶街的人们一般都会在这里歇歇气,罗公公也要在树下歇歇,吃杆烟再赶路。这一天似乎有点什么不对劲,也不知道哪一根神经出了问题,一出门罗公公心里就觉得怪怪的,但也说不清道不明。天不怕地不怕的罗公公坐在石头上吃着烟,突然感觉到头皮一阵阵发麻,背脊上阴风森森,接着一群毛娃儿的哭声就从井里传来了。他急忙起身走过去,却发现哭声是从鱼篓里出来的,仔细一听,是那些鲫壳鱼在哭。罗公公双腿一软,差点摔倒到井里。然而鱼王毕竟是鱼王,他顿有所悟,提起鱼篓,立马将鱼放生,然后跌跌撞撞一路跑回家。罗公公大病了一个月,病好后,再也没有捕过鱼。为补贴家用,他改行做了篾匠,将原来做罩子和虾筢的手艺用到制作生活生产器具上,每天收了工就编制篾货,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挑到四川的新街去卖。

如今,罗公公已有孙男孙女一大群,个个健康且聪明伶俐。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三

如今每逢节假日,外漂的游子难得回乡小住,吃着乡村的土菜,粗茶淡酒,虽不够档次,不够有面子,但是绝对的安全放心,餐桌上乡亲们都为此引以为自豪。食材从菜园到饭桌都在父母亲人的视线下,除非被骗买到假油之外都是干净的。油然产生的感受是:乡村是安逸的,温馨的,它有种种的好处:阳光,空气,水都是都市无法比拟,也没有朝八晚六。归家的游子言语之外总是透露着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的向往。大伙的共识是:不求大富大贵,在乡下其实是安逸的。

小富即安,胸无大志似乎总是被人不齿,有意思的是知足常乐也是常被人宣扬羡慕的一种生活境界---人总是这样自相矛盾,举棋不定的,咋说都有理。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我们上辈的写照,基本是负面的形象了,我们一辈都不甘于与土地为伍,纷纷逃出土地,淹没到都市的繁华中。世纪之交前后的外漂打工一族,如今多已人到中年,历经职场变幻,商场沉浮,多数人看起来虽已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但说到底,我们骨子里还是农民,虽然不少人头上都戴着总经理、经理、科长、总监、主任……零零总总的职场头衔,但是哪个都不如“农民”来得贴切。

从时间上算,我和土地直接接触的时间不长,我体质不好,上学时只是农忙时的帮忙,工作后也就不再怎么与土地打交道了,我至今田间耕作的技术局限于小时候父亲的口传手教。对于土地,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恐惧,逃避,思恋……但他就是那么真实的存在,就如父母在我生命中的存在一样。

现在想来我觉得自已当初真是浪漫,那个山头其实是十分贫脊的,有经验的老农一般不会选这种地开荒,看见我在这里开荒的同村的长辈也曾建议我另找地方,说这里“土太衰”,可我最终没有换地方,只因为我觉得这里地势好(一个小山包),风景好,视线开阔,不阴森(虽然在背阴的一面也有一个坟地),靠近公路,我一个人开荒的时候不害怕,土衰就勤施些肥吧,再说我还要搞养殖呢,我这样想。

可是这终究只是我内心的理想,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当时基本就靠我一双手,如今算计起来,我自以为在这块土地上投入很多精力、体力,可除了劳作外也没有太多的成本投入,肥料、农药都少得很,因为没什么钱可以投进去。它也没给我多少收入,更没让我发财。油萘刚结果的那几年,采了一些,因缺管理,长得不多也不好,卖不了什么钱,基本自家零吃了。另一年父亲在园地里种上些萝卜,收了一些。后来似乎油奈行情不好,即使别家种得很好的也卖不了好价格,许多人都砍了奈树,改种板栗了。我外漂打工后,山地交给弟弟管,他也没太大兴致,看到别人都把奈砍了种别的,他也把奈树砍了,种上了杉树,也没管它,如今整个山头看上去已是一片荒芜。

若回过头用功利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这片土地所给我的,确实是不多,但是从当时来说,它也是给我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在失意的岁月里,至少也算画饼充饥吧,在挥汗如雨中,我也得到成长和经验,感受土地的温情和冷峻,也许比实物的收入更重要吧。

我常想,面对土地,我们常常感到无奈失落,只是因为我们奢望太多,贪欲,攀比。若是生活能够简单一点,其实我们只要有几分田地也就足够。我们的追求似乎总是远超土地能够给予,以至不堪重负。土地其实已经满足了我们最重要的口腹之欲,我们却没有知足,老指望着靠土地发大财,为此常常不惜违背土地的自然规律,也就难免受挫痛苦!

高世麟本文入编《文笔荟萃》散文卷。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四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连下了几次雨,冲刷着处暑的最后一丝酷热,感觉到凉爽了很多。晚上接到公公的电话,嘘寒问暖几句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他是一位不善表达的老人,只是在电话里一个劲的说,门前的枣子红了,核桃树也结了很多核桃,带着孩子回来吃果子。记得初春回家时,那棵歪脖的枣树生了虫子,有人劝他把树砍掉,执拗的公公硬是用自己的土办法,一连几天又是刮树皮,堵树洞,剪病枝,耐心的打理这些树。

转眼中秋节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周末,我们决定回家和公公一起过节。回乡下的路上,女儿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开心地欢唱着,这份欢快也感染了我,不由得打开车窗,感觉阵阵秋风携着温煦的阳光掠过我的指缝,惬意而温暖。

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大门前的这棵枣树结了不多的一些枣子。枣子小小的,青青的,但是居然还很甜。“今年果树生了虫,好在不大严重,就是果子结的不多,娃们回来吃哩,我不想打药。”公公略带歉意。“爷爷,我还要吃核桃!”,女儿是个小吃货,见了爱吃的就没完。我们一起来到核桃树园,一棵棵核桃树茁壮了许多。“爷爷,这么多树呀!”,女儿不禁感叹。“你爷爷这辈子就爱种个树!”,老公说着摘下一个核桃给女儿。

老公他们兄弟四人,公公是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物资还是匮乏,没有什么特别经济来源,三年一根椽,五年长成檩,沿河的沃土随手种植的杨树、柳树几年就长成椽子,有时只好把树砍下来,卖了椽子来贴补家用。门后的那片木竹林的竹子,有时可以伐些做成扁担,编成箩筐卖点钱给兄弟几个交学杂费。“现在,国家给农村的政策好了,日子过得宽裕些了,就想着把这些树护养好,它们总会成材”!公公抚摸着树杆感触着。我想这也是他回馈大自然的一种方式吧。

夜幕降临,我们在院里围坐着吃月饼,观赏着中秋月色。远山的轮廓在月色的笼罩下依稀可见,蛐蛐们也不甘寂寞奏着欢快的协奏曲,此起彼伏。院子里氤氲着桂花树淡淡的花香,微风吹得竹林哗哗作响,这些苍翠精英们,依旧在月光的映衬下,指引着我们回家的路。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五

如今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青春靓丽、衣着光鲜的时尚青年,但有些人的衣服上面不是露着窟窿就是打着五颜六色的补丁。看到这样的时尚服装,我不禁感慨世事变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毫不夸张地说,在农村人人衣服上都有补丁。

那时,家家户户都种棉花,从播种、剔苗、打叉、喷药、摘花、纺线、织布、剪裁、缝衣,都要靠勤劳女人们的滴滴汗水。由于人们的衣服都是家织的大布(全棉),不耐磨,加之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一件新衣服穿不了几天,肩膀上、屁股后面就会磨烂,女人们总是晚上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家人的衣服。如果是带着与衣服同颜色的补丁,说明这家人还不是特别贫困,缝衣服的边角料还是可以选择的;如果是裤腿缝到了胳膊肘上,或者补丁颜色与衣服不一样,则说明此人家里比较贫困,已经接近找不着补丁布的状态。

由于那时大多数人家吃不饱穿不暖,村里很少有缝纫机,缝补丁也就成了考验女人们女红的本事了:有的补丁缝得形状规则、针脚细密,说明这家的.女人心灵手巧;有的补丁粗针大线,弯弯曲曲像“蚯蚓寻它娘”,说明这家的女人大大咧咧,针线活不行。

男孩子小时候都比较野,爬山过沟,上树,溜滑坡,衣服经常磨烂,总是烂了补,补了烂,补丁摞补丁,免不了挨母亲的骂:“野小子,你是吃衣服的。”

女孩子则不一样,干啥都小心翼翼的,恐怕衣服磨烂了。挑担子时候,总是在肩膀上垫块烂衣服或者破毛巾。

在记忆中最尴尬的事,是妈妈在做衣服时把裤子前片后片裁得一样大,两个裤袋一前一后缝,让我们前后换着穿,免得把屁股后面磨烂。结果是穿一段时间后,裤子前后都缝起了补丁,硬邦邦的,实在是不舒服。补丁成了我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淡出人们视野几十年的补丁卷土重来,出现在时尚青年的衣服上,或卡通或花草,千姿百态;或故意裁个洞,皮肤若隐若现……补丁成了时尚的标志,不是遮丑而是为了追求不一样的美丽。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六

我的公公婆婆和多数乡下老人一样,生活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言语和光鲜的外表,眼光局限,却没有过多世俗的羁绊和生活欲望的患得患失,用自己的双手勤俭持家,相濡以沫着从坎坎坷坷中走了过来。

公公比婆婆大10岁。婆婆的面容比同g人略显苍老。也许是因为经常忙于琐屑,在外兜兜转转,过多的日晒,加上平日穿着简单不爱打扮,时间的风霜在她脸上留下的条条沟壑,格外显眼,所以基本上也看不出他们年龄上的差距。

现在很多农村人也越来越注定穿着打扮,老太太都穿的大红大紫的时候,婆婆在外表这件事上,丝毫不愿与时俱进,依旧朴素。

她不管衣服品质如何、年代多久、是否适合,只要不破不小,能穿则穿。儿女们给她买的衣服,却被她放置起来,多数“不见天日”,新的好的却放到过时了旧了,才拿出来穿。屡次劝她,人老了,该享受就享受,该穿好点就穿好点吧,新衣服放在那里不穿,还有衣服的价值吗?却依然改不了她这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风格,我们也就随她去了。

婆婆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论遇到任何事,她总是不紧不慢,也难免丢三拉四。往往出门前,不是这找不到了,就是那找不到了。计划10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到了她那里,就得一个小时都磨蹭不完。每每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忽然有人跟她说话,她就会被分心,便会忘了自己正在忙活的事情。时间就这样同样散漫在几件分岔的小事上,到最后却什么事也没有完成。

在生活方面,公公婆婆也犯愁节俭。比如买回去的菜肴或吃食,他们总是放在那里,一天又一天,直到等到放坏了,再丢掉。别人送的礼品水果之类的,如果有好有坏,他们总是先捡坏的吃,结果好的也在一边放坏,最后全部都没吃到新鲜的,或者直到过期腐烂,再全部丢掉。诸如此类的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坏。

我总觉得他们还活在过去几十年里。

婆婆听了别人的话就问父亲。父亲劝她说,别在乎外在,人好,踏实,以后不受气就行了,最主要家里有饭吃。

也许,那个时候,哪家能吃上饭,就算是比较“优越”了。贫瘠年代,打发闺女也是一个家的经济来源,那时候婆婆的父母收到一百元的定金也是不少的数目了。人们生活简单,基本没受过教育,思想不会考虑那么长远,更不会把感情、爱情什么的当作婚姻的参考标准,即便是父母包办,孩子服从,沿袭千百年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传统之路,其好多婚姻都比现在的更加稳固,白头到老。

公婆他们就是这样白头到老一辈子的夫妇之一。

因为公公听力不好,要用大嗓门儿对着他吼才能听见。所以婆婆平时跟他说话,要么打手势,要么就得用对着耳朵吵架那样的“大喇叭”。

虽然婆婆脾气大大咧咧,但有时遇到有事情走不开但又叫不应公公的无措之举时,也会因为无法沟通的焦急而生气,会事后对着公公发脾气。

往往是发一通脾气也就完事了,因为她知道再说多也只能是白费口舌,因为接受信息量有限,也许公公还在不明就里中疑惑哪。许是面对吵架的婆婆跟平时说话的口气并无区别(都是一样的大声吼),许是公公因为听觉的缺点,原本并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知道别人生气或自己错在了哪,只是那样憨笑着问着,仍是平心静气地说着。于是,争执基本上是一个说一个不吭声或若无其事地笑。

换做公公吵婆婆时也一样。公公虽然比较温和、慈祥,但每次看到婆婆不急不慢、拖延磨蹭的拖沓风格时,也会因一时不满而口出怨言。却对婆婆没有任何杀伤力,不辩驳也不生气,也许是早已习惯了自己这种慢条斯理的不严谨带来的“不计后果”和公公的包容。

公公的心细、认真,刚好跟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婆婆成为互补。于是,做饭、打扫、洗刷,这些家务事,多是公公包揽。公公在乡下是厨子(以前乡下谁家有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厨师),做饭菜是他的拿手本领,正好婆婆不爱做饭洗碗,所以长此以往,公公就是厨房一把手。

邻里常常说婆婆有福气,说公公勤快。每到该做饭的时候,婆婆总是一拖再拖,毫不焦急。公公焦急,就自己去动手了。于是就养成了公公打理厨房,婆婆只管在外拉家长。待饭好了,再盛开端给她。婆婆很擅长聊天,就是那种家长里短的侃大山,说得不知疲倦、忘了时间、丢下饭碗。于是,公公又会在焦急里,一边无奈地摇头笑,一边去婆婆身边拿碗回去洗。

在家里,大小事务都是婆婆主事。但婆婆不管钱,大概毛躁的人都不爱打理钞票吧,需要用钱的时候,婆婆只管开口命令,公公就成了家里的帐房先生。

婆婆也自得清闲,像个孩子一样,不会每天乖乖呆在家。平时没事就要跑到田间地头,拾掇一下菜园,看看庄稼长势,晴天提个篮子剜野菜,雨后去山上拾蘑菇。总之你很少看到她闲下来过。

乘凉或晒太阳的闲暇里,就搬几张凳子在门外,跟邻家的大婶大娘拉拉家常叙叙旧。这也是她唯一的娱乐休闲方式,也是乡下人打发时间最好的一种消遣。

婆婆说,打牌麻将那些我不懂也不喜欢,又没上过学,不识字,也不懂看电视。

于是,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是公公在看,而婆婆看的却是公公从剧情里流露出的或笑或忧的神情,以及从公公嘴里讲解出的粗枝大叶和前前后后。

公公上过私塾,识字,会写毛笔字,会看报纸,也看的懂电视,他每天关注新闻、天气、时政、民生。只要电视出字,他都能看懂。然后再讲给我听。

婆婆言语里说起公公的这些就很骄傲。她常说,因为自己没上过学,吃过很多亏,觉得是这辈子最憾慨的事。而公公因为识字还略懂一点文化,在他看来就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对方的闪光点,就是婆婆值得荣幸和荣耀的一种敬畏。不仅仅是对公公的骄傲,还有因为自身的缺失,而对文化的一种敬畏。

正如婆婆说的,正是因为过去家穷,父母落后,才导致家里孩子没学上,一个个目不识丁。才一心想让孩子们好好上学,结果还是辜负了大人的期望,老公姐弟三人最终都是半途而废。所以后来都是选择早早地打工、帮家干农活。

婆婆觉得自己不识字在社会上有多难,才想让他们好好上学,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会不遗余力地供他们,可是他们自己最后不愿意上啊,唉……作为孩子,不上学就得学会干活,总得学会生存的本事。

别怪家境不好,也别嫌父母心狠,自己的选择,最后都得自己承担。我知道婆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她从来都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去阐述什么深厚的道理,但她的身体语言和生活语言,却是最朴实的道理。就像,最真最深的道理,不是我们套上学识的光环,经过怎样深思熟虑的结论,而是就体现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里,和老人的言语里。

亦如公公和婆婆的感情,也许他们之间一辈子都不会有“爱”这个字眼,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没有激情没有厌倦,虽然也曾磕磕绊绊,但随着时间,彼此的感情于无声中融入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处不在。像陈年的酒,越放越醇,历久弥新。

亦如,他们对于故土的.依恋,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土地的敬重,以及节俭、不忘本的生活态度。

哥嫂和我们,都说让公婆到城里去住,一来不用再种庄家蔬菜了,不用在老家那么辛苦,让人不放心,二来也可以跟儿孙在一起,只管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屡次劝说,仍然没有达成我们的心愿。

他们总是不愿意离开老家,说是在农村一辈子了,生活、吃住都舒心,去外面总是觉得不习惯。虽然城里便利、交通发达,可是比起农村的安宁、空旷、纯净、满眼绿色,他们还是嫌城里太过喧嚣、冷漠、无所适从。

是的,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一草一木,一粮一菜,一什一物,无一不渗透着他们的情感和心血。在外奔波的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家乡赋予他们的温暖和留恋哪。

城里,我们的新家,只会阻隔他们的视线和自然的景观,看到的,只是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的繁华;呼吸的,是汽车尾气及空气污染造成的雾霾;再也听不到清脆的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只有挥之不去的喧嚣和聒噪;灯火通明的辉煌,找不到天空的蔚蓝和星月的闪烁;一扇扇防盗门外,是一张张冷漠的脸孔,和陌生的声音。这些,也许是我们所意识不到的,对他们的不适和压抑。

他们辛勤劳作了几十年,受不了整日闲下来无所事事。于是,他们依然留在老家,养几只鸡,种少量的蔬菜和农作物。

每天去山间屋后走走转转,跟邻里家长里短谈笑风生,屋前种几株花草,偶尔浇水捉虫。

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悠闲满足的生活。

遇到节气什么的,婆婆开着电动三轮带着公公一起去街上赶集、逛庙会、看戏。

走马路的时候,婆婆让公公走在她前面,怕他听不到车子声,她紧随其后就可以帮他听声判车。当婆婆买东西的时候,公公便站在原地等候,他怕一走远,她一个回头看不见叫不应而焦急担忧。

我问,你们看戏时,爸爸听得到吗?婆婆说,他识字。我问,您听得懂吗?她说,我看得到人,他可以给我讲。

有一股感动充斥着我的心。

其实,婆婆是看不懂戏的,只是为了赶热闹,为了陪公公,为了帮他辨声音,比如坐车、跟人交流的时候。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对老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手牵手去散步,步履蹒跚,脚步坚定,不离不弃。那是我曾经看到过的最觉温馨、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那是彼此包容彼此依恋、融进一粥一饭、一朝一夕里的平常却牢不可破的爱。

忘了说了,其实公公的听力问题,是可以用助听器的。老公在外打工时,给公公前前后后买过几个助听器。只是一开始带上时,说是忽然不习惯,因为这么多年耳根子清净惯了,忽然觉得嘈杂,有点嫌吵了。于是后来,也就不带了,这些年来,他就一直这样过来的。

好像还听他说过,眼不见心不烦,听不见心清净,这样不管别人骂也好怨也好,听不见不知道亦不生气,倒落个清净自在。

话说的很平常,我却好像听出了佛学的悟道。正因为我们平时听得多见的多知道的多,好像就觉得自己很聪明一样,实际上得到的信息多,只会让自己在思考、在意、顾滤的相关纠缠里,问题越多越找不到答案,让心更累更疲惫,甚至最后会作茧自缚庸人自扰。适当放下外在的干扰和内心的嘈杂,不失为一种难得糊涂的简单、洒脱。

知道她又要开始忆苦思甜的讲述了,我不禁打断她的话:“妈,别总光活在过去了,我们得向前看啊,该享受的时候就得享受,该美的时候就不能亏待自己……”

婆婆无奈地笑:“看来我还是落后啊。不过还是过过苦日子,才知道现今的生活有多幸福。有吃有穿,稍稍劳动一下就可以挣钱,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可没有你们年轻人那么高的心。”

是啊,带着感恩的心,不忘苦难,才能知足常乐。欲望少一点,简单一点,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后来听婆婆说,公公考虑到自己大婆婆10岁,担心可能有一天走到婆婆前面,如果以后儿子媳妇不孝,公公听力不好,凡事听不到不知道也就没什么事,就怕婆婆心直口快爱唠叨,做事拖拖拉拉讨人嫌,怕如果有一天剩下婆婆孤身一人,万一再不被孩子们待见,考虑至此,于是公公觉得买份保险,以防给婆婆留一份保障。

我想,婆婆真幸福。

以前觉得婆婆嫁给公公,以后都只能吵架似的说话,不能说悄悄话,不能轻声细语,跟一个几近耳聋的人,生活一辈子,她会不会觉得委屈辛苦?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要这样的婚姻。

可是,婆婆却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怨言,甚至很少说过公公的缺点。婆婆总说,你爸爸很贤慧,心眼好,能容忍我的坏脾气,实称肯干,受过教育,比我强,还喜欢孩子。

我说,那就来城里,帮我们带孩子吧。

他们最终还是不肯。他们是属于故乡老家的,他们最终离不开,世世代代一辈子生息繁衍的那片热土,那里有他们的血汗、足迹、劳动的喜悦和成果,有我们所体会不到的落叶归根的乡愁。

他们说,劳动了一辈子,总得有点事做才行。在城里会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在家,可以种点蔬菜,吃不完可以送人,玉米花生类吃不多也可以卖钱,平时上山拾蘑菇采药材,也是一种收入。劳动了,人也舒心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就这样沿袭着祖辈们走过的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房屋田舍,故土万物,不缺少不少食,存点积蓄,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就是他们最理想的生活了。

而我以前,总觉得他们眼界狭隘,思想陈旧。然而,当经历过尘世的浮华,当心在某一个阶段平静下来,忽然有一天,我就想着,等有一天,我老了,也要回归自然,在原生态的山水故园里,依山傍水,守着一片宁静、闲适,沐浴于自然万物风光里,种一亩三分小田地,养养鱼喂喂鸡,没有喧嚣,心无旁骛,游走于山水绿树间,就这样安度晚年,该是多么惬意却又难得的一种生活吧。

后来发现人到中年,多半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对公公婆婆从一而终没有新意的生活方式上的偏见,终于不再是偏见。

曾以为我们眼光高远,思想深远,原来那些自以为是的“远见卓识”、追求极致,其都是自己制造的雾障迷惑,因沾染了太多俗世的尘垢和诱导,在那些不安分的岁月里肆意折腾、作茧自缚。所谓万物循环,就是折腾了一圈,最后还想回头过最简单的日子,年轻时作天作地,当心不再年轻才想起,人活一世,真正的生活就是“简单”二字。

婚姻里的两个人,合不合拍,般不般配,不是取决于你遇到了谁,而是不期而遇的两个人是怎样对待对方的。我想,公公婆婆的故事,就是给我们对于婚姻最好的诠释。他们不懂爱情,却用一生演绎了“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他们传统、朴素,却用辛勤、努力创造经营好一个家,一辈子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他们平凡、无华,没有过轰轰烈烈的事情,也没有过为之骄傲和炫耀的东西,而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多生活的道理和启示。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七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欣赏: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民族乐器介绍(一)拉弦乐器。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个升号的调的识谱;指导学生运用不同音色和力度,表现歌曲中不同角色是性格和形象。

2、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板胡)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

3、欣赏《光明行》。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介绍,向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指导学生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效果,分辨乐曲各段落及其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重点:欣赏: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民族乐器介绍(一)拉弦乐器。

教学难点: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效果,分辨乐曲各段落及其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

2、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曲,利用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分析,应该注意哪几点?

(速度:中速力度:根据形象变化)。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

3、重点指导:

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

讨论:怎样通过演唱来表现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两种角色。

(男同学演唱太阳公公,女同学演唱月亮婆婆)。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

4、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

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欣赏。

很好,今天老师再带大家来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2、教师出示乐器挂图,结合音乐,边听边介绍各种乐器。

教师介绍乐器:

二胡(胡琴、南胡)-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

高胡(粤胡)dd音质清亮、透明、华美、飘逸,声音穿透力强。

中胡(中音二胡)-音色丰满、宽厚。

低胡(低音二胡)-定弦比中胡低四度或五度。

板胡(秦胡、大弦)-发音清脆、嘹亮、高亢、刚健、热情而豪放。

3、完整复听,请同学听到什么乐器就说出来,并做出该乐器的演奏姿势,看谁听的准。

4、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这是哪种拉弦乐器。

(对了,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名字叫做《光明行》。)。

教师介绍: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写成的二胡独奏曲。介绍刘天华。

5、逐段细听,请同学边听边比较各段在情绪上的变化和联系。再听一听哪几段类似。

完成听听想想。

6、完整复听全曲。

请同学们随音乐做一做动作,随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乐器介绍:拉弦乐器。

二胡(胡琴、南胡)-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

高胡(粤胡)dd音质清亮、透明、华美、飘逸,声音穿透力强。

中胡(中音二胡)-音色丰满、宽厚。

低胡(低音二胡)-定弦比中胡低四度或五度。

板胡(秦胡、大弦)-发音清脆、嘹亮、高亢、刚健、热情而豪放。

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八

时光流逝如水,转眼之间,又是一年清明节,公公已不在世四年了,活到了米寿,八十八岁。在这四年期间,我经常梦见老公公,穿着他在世穿的那蓝色中山服,干干净净的!

老公公去逝了,我心里也很不好受,总是一个人呆呆的流着眼泪,总感觉到,人活着没意思,好好的人,说没了,就没了。人,有一生,就有一死,活到最后,都归尘埃!刚开始,我就不习惯,总觉得家里空荡荡的,时不时的有一种错觉,总感觉到老公公还坐在他原来坐的地方。

想公公了,就对家人诉说公公的过往,不停的念说亲人的好!特别是看见公公写的字,公公过去看过的书,想起公公平常再三叮咛我把那几箱子书,保存好,原来觉得公公说这话,说得多了,就觉得啰嗦,现在这句话最深刻,老在我耳边回响!不由得感慨,书在,写的字在,人却未在!蓦然回首,一切都是过往云烟!滚滚红尘,人只是这个世间的过客!我静静的,呆呆的,回想亲人在世的画面!取出本子,拿起笔,写一首首诗,寄哀思!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真真切切和亲人在梦中团聚,说说知心话,醒来却是南柯一梦!人就活这么一辈子,生命只有一次!亲人在世时,尽心尽力孝敬老人,凡是做到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老公公最爱养花,阳台那几盆花,有仙人掌,毛耳朵、芦荟、吊兰都是公公在世养的。现在,我每浇花,就想到公公,睹物思人,这几盆花也寄托了我无限的思念!

老公公是文化人,在机关当干部,虽然已年龄大,但他一点却不糊涂,待人和蔼可亲,我有事爱和他商量,他通情达理,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孩子放暑假,在城市,夏天太热,塬上风头高,凉爽!娘家在塬上,我问公公去不去我娘家,他急切的说:“去,去!塬上凉快,去塬上看看,你啥时候去,我要准备换洗的衣服”。弟弟开车把我和孩子,还有公公送到娘家,公公高兴的说:“塬上就是凉快,空气好”!

公公到我村感到好奇,像个小孩子,也不顾腿疼,在树子四周转了转,欣赏塬上旖旎的风光!

公公年龄大了,总爱说以前的事,对我说:“他这一生却实可怜,十五岁,母亲去逝了,他从小没有经历过与最亲的人生离死别的滋味,失去母亲,这种事情突然发生在他身上,生活失去了色彩,留给他的只是无限的怀念,巨大的痛苦折磨着他!

在家他学做饭,帮忙料理家务。当他考上渭南的好学校,没钱上,亲戚,乡邻资助。那时到渭南上学,根本就不通车,上学背馍,几十里路,走路走到渭南,有时,刮风下雨了,顶风冒雨,赤脚去上学。馍拉丝了,舍不得扔,还在吃。

每年都是把旧书买了,才卖新书学习。老师让写毛笔字,他没钱买毛笔,就剪了自家大黄狗的毛,绑好固定在扫帚棍上,代替毛笔,老师看他写的字不好,用戒尺把他手都打肿了!

学校搞文艺活动,要穿白鞋,黑袜子,他不参加,老师不同意,没办法,借了一双白鞋,没钱买黑袜子,用墨水把脚抺黑。好不容易,念毕业了,在村上当老师,星期天,放暑假还给别人干日子活,锄地,割麦!”

公公说:“他在西安上班的时候,由于粮食短缺,再加上家里娃们多,他每天节省点粮票,给家里寄回去,最后得了一场大病,浮肿病,也就是营养跟不上,单位看他有病,给他放假,让他回家看病!”

时代在进步,人类在发展,社会在完善,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要珍惜这来自不易的美好生活!

清明节的早上,天灰蒙蒙的,还很黑,天就在默默的伤心落泪!到天明时,当我们祭完祖,太阳却慢慢穿透乌云,伤心忧郁的云散了,天放晴了,阳光灿烂!

清明节是一种传承,一辈传一辈,缅怀已逝的亲人,是对先辈的感恩,怀念!寄哀思,让春风把这份思念传递给已逝的亲人!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九

我跟你们的儿子从认识到结婚再到现在,已经有十四年了。可在这十四年里,我和你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我对你们的了解,开始是从您们儿子那里听说的,再后来,您们家里发生了很多无从说起的事,从这些事中,我对您们这个家和您二老的为人多少有了新的认识。

我跟您们的儿子是自由恋爱,我认可我们恋爱的方式,认可我们自主结婚的方式,我也认可我们自立的生存生活方式。

没错,没有您们,就没我老公,这一点我十分感谢您们。更重要的是:要不是您们给自己的儿子创造一个那样的家庭环境,您儿子当年怎么有机会一个人出来闯,没有他这些年的奋斗,哪有我和您们儿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为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好老公,这一点,我再次感谢你们!还有,我和您们的儿子还要感谢您们这些年努力的把那个家维持成负债累累的原状,好让我和您们的儿子有了不断为您们还钱、给您们补贴家用的机会,这样我和您儿子才获得了“孝顺”的美誉,再次感谢您们!

在近几年我和您们儿子在外拼搏的日子刚刚有了起色的时候,我发现您们对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关心了,什么每月攥多少钱了、买了几套房子都多少钱了、换了一辆多少钱的车了等等,这些都是您们所倍加关注的。对于你们的这些关心,我深表感谢,只是我和您儿子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自主,还是不劳您们费心了。算起来,您二老也是五十好几的人了,整天计算那些,很伤脑子和身体的,还是多清静清静,保重身体吧。

对于婆婆您的兄弟和侄女什么的,那些人生活的好与坏,似乎和我和您儿子没什么关系。严格的说,我们对那些人没什么法律上的义务,感谢婆婆费心的为我们找来一些获得美誉或做好人的机会,可是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争取那些。

还有,对于我和您儿子生孩子的问题,这件事,您二老实在帮不上什么忙,也不是您们说生什么就生什么的事。你们二老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您们的任务:生了我老公还有我们正在供上大学的您们的女儿。说到这,我不得不再补充一点,您们让您们学习并不好却一直“很努力”的.女儿上大学的决定,真是让我佩服,因为您们又为我和您的儿子创造了一个获得美誉的机会。再次感谢。我和您们的儿子已经生了一个女儿,我们也很满足现在生活。您们对断了您家的香火的担心,我十分理解,但我却无能为力。如果不甘心,那就得麻烦您们自己另想办法了,如果涉及到用钱,我会大力支持。

再有我要说的是,对于您们想和我们一起生活照顾我们的事,对于这件事,我首先仍然表示感谢,但是我不忍心看到您们为了改变我和您们儿子的生活习惯操心费力,希望您们能够理解。当然,我也会提醒自己,绝对不允许自己去改变您二老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我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做到的。对于您二老的养老问题,我想等您们自己照顾不了自己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时间照顾您们,也会找一个专业的保姆精心的照料二老,敬请放心。

最后,祝二老身体健康,静享晚年。

此致

您们的儿媳。

20xx年5月32日。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今天,你们终于远行了,带着对苗苗和我们全家的牵挂,带着无限的不舍。

这些年,你们以博大的爱心理解、宽容、支持我,我这个做儿媳的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并以实际行动换来你们的笑脸。有了苗苗后,你们就搬过来一起住了。慢慢地,家里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潜规则:爸爸主外,负责采购,看孩子,接送孩子;妈妈呢,主内,负责洗衣做饭。所以,每次回到家,无论早晚,我都能吃到热一乎一乎的饭菜。饭后,我刚收拾起碗筷,妈就常说,放下吧,睡一会儿去,我洗就行。谦让一会儿无效,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觉。晚上休息前,为了保持空气的湿润,妈妈总是每个房间拖一遍。每当我拿起拖把,妈妈总是说:放下吧,快陪着苗苗去睡觉,我拖就行了。清楚地记着,在苗苗学走路的日子里,是多么辛苦的一段回忆啊,这孩子好动,没学会走,就想跑,爸爸天天跟在她后边追,边跑还边伸出手臂,随时等待着扶起要摔倒的孩子,那段日子,爸爸天天腰酸背痛,疲惫不堪。也正因为在您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苗苗从没有被摔得鼻青脸肿,甚至没摔过跟头。尽管这么忙碌,但勤劳的爸爸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做好早饭,给每个人盛上。等七点钟的时候,再来敲我的门呼唤我起床。等我起来的时候,饭桌上是冷好的早饭,水杯里是兑好的蜂蜜陈醋水。暖暖地喝下去,感动漾满心间。

这三年,在你们的娇惯下,我也养成了憨吃迷糊睡的惰性。但被你们一宠一着,关爱着,我心里也深深地满足着,骄傲着。

这几天,你们要去广州了。临行前,妈妈把家里每个角落都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说孩子需要这样的环境。前天,发现陈醋蜂蜜都不够了,爸爸还用三轮拉着妈妈和孩子,到超市给我买了两瓶醋,一大桶蜂蜜。还把我的电动车全部整修一遍。担心我们生活不规律,给备好了一切生活用品:5斤鸡蛋,20斤面粉,冰箱里还发好一块面,烙好了两张大饼,煮好10根香肠。然后,在陽光灿烂的日子,妈妈还把我们的床单被罩统统洗一遍,还抱到楼顶进行曝晒。上午,送你们去机场,妈妈还不断地叮嘱:冰箱里的发面别忘了吃,鱼在第二层,还有冻得肉和豆腐皮。苗苗的衣服都放在厨子里,现穿的都在小床上。说这话,仿佛我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爸爸妈妈,一切的一切都刻在我的心里。满腔的感动化为无限的祝福:祝你们幸福平安,快乐永远!

儿媳秀华敬上。

2012年3月11日。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一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今天,你们终于远行了,带着对苗苗和我们全家的牵挂,带着无限的不舍。

这些年,你们以博大的爱心理解、宽容、支持我,我这个做儿媳的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并以实际行动换来你们的笑脸。有了苗苗后,你们就搬过来一起住了。慢慢地,家里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潜规则:爸爸主外,负责采购,看孩子,接送孩子;妈妈呢,主内,负责洗衣做饭。所以,每次回到家,无论早晚,我都能吃到热一乎一乎的饭菜。饭后,我刚收拾起碗筷,妈就常说,放下吧,睡一会儿去,我洗就行。谦让一会儿无效,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觉。晚上休息前,为了保持空气的湿润,妈妈总是每个房间拖一遍。每当我拿起拖把,妈妈总是说:放下吧,快陪着苗苗去睡觉,我拖就行了。清楚地记着,在苗苗学走路的日子里,是多么辛苦的一段回忆啊,这孩子好动,没学会走,就想跑,爸爸天天跟在她后边追,边跑还边伸出手臂,随时等待着扶起要摔倒的孩子,那段日子,爸爸天天腰酸背痛,疲惫不堪。也正因为在您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苗苗从没有被摔得鼻青脸肿,甚至没摔过跟头。尽管这么忙碌,但勤劳的爸爸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做好早饭,给每个人盛上。等七点钟的时候,再来敲我的门呼唤我起床。等我起来的时候,饭桌上是冷好的早饭,水杯里是兑好的蜂蜜陈醋水。暖暖地喝下去,感动漾满心间。

这三年,在你们的娇惯下,我也养成了憨吃迷糊睡的惰性。但被你们一宠一着,关爱着,我心里也深深地满足着,骄傲着。

这几天,你们要去广州了。临行前,妈妈把家里每个角落都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说孩子需要这样的环境。前天,发现陈醋蜂蜜都不够了,爸爸还用三轮拉着妈妈和孩子,到超市给我买了两瓶醋,一大桶蜂蜜。还把我的电动车全部整修一遍。担心我们生活不规律,给备好了一切生活用品:5斤鸡蛋,20斤面粉,冰箱里还发好一块面,烙好了两张大饼,煮好10根香肠。然后,在陽光灿烂的日子,妈妈还把我们的床单被罩统统洗一遍,还抱到楼顶进行曝晒。上午,送你们去机场,妈妈还不断地叮嘱:冰箱里的发面别忘了吃,鱼在第二层,还有冻得肉和豆腐皮。苗苗的衣服都放在厨子里,现穿的都在小床上。说这话,仿佛我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爸爸妈妈,一切的一切都刻在我的心里。满腔的感动化为无限的祝福:祝你们幸福平安,快乐永远!

儿媳秀华敬上。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二

蚜虫,俗称蜜虫。它只有针头大小,而且体软,既无利器,又无毒液,毫无防卫能力,是任“虫”宰割的对象。但是,它却拥有一支庞大的雇佣军,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这支雇佣军就是蚂蚁。

蚜虫之所以又称为蜜虫,是因为它吸吮了植物的养分之后,每隔一两分钟,就会翘起腹部,开始分泌好似糖浆一样的蜜露。

蜜露,是蚂蚁之所爱。它们凭借灵敏的嗅觉,闻着气味赶到这里,围绕蚜虫,来往穿梭。然后,张开大颚,舔食蜜露。

有了如此美味,蚂蚁简直乐不思蜀,都不愿归巢了,一直在此伺机等候蚜虫分泌蜜露,乐此不疲。

蚂蚁很懂得长远打算,所以,它们只吃蜜露,从不伤害那些无私地给自己提供蜜露的.蚜虫,而且,还对蚜虫起到了保护作用。

由于蚂蚁群体的保护,蚜虫的天敌再也不敢靠近。安全得到了保证,蚜虫可以放心大胆地吸吮植物汁液,从而不断排出蜜露,为蚂蚁源源不断地提供食量。

这真是:各取所需,合则两利。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三

我心里有那么多的文字,都是为婆婆公公您们储着的。我想要一个足够安静的空间,来把他们娓娓的细述。把我心里对您们的感激与厚爱融进一个个平常的文字里,咏一曲世间真正的大爱亲情。

娘,我每叫你这一声,其实都是从心里叫出来的,并不是装装样子,肯定您也一下子都能听得出来。我老是觉得,我叫您的次数可能比叫我的亲娘次数都要多,您和父亲也一直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只是,唯一不一样的,是您和父亲从不像我的亲生父母那样对我的错误瞪眼睛呵斥,抱怨,而是笑着纠正我,甚至手把手的教我。您只是对自己的儿子瞪眼睛呵斥,抱怨。。。。。。唉,所以,我在您们面前也尽量的不乱发脾气,不像在亲生父母面前那样随便。

第一次见您,是我和老公在外面旅行结婚回来,在您为我们建好的新房子里,我在一群闹喜的人群里看到您和几个大人从外面走进院子,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就认定您就是我的婆母。刚离开亲娘的一颗忐忑之心,正需要母爱的温暖,我下意识的迎向您,一把抓住了您的双手,就像又找回了一份母爱。是的,握住您手的同时,我感觉到了,您慈爱的笑容,您无限的关爱,都从您那双温暖粗糙的手上传了过来。。。。。。这时,听到有人高兴的说:“哎呀,三婶子,你可娶了一个好儿媳妇,长的多漂亮啊,您看,跟您多亲!”

您和公公只生了三个儿子,所以,我这第一个儿媳妇,成了您和公公的,不,是一家子人的宠物。我太明白了,两个弟弟,视我为家里最重要的人物,对我敬重,爱护,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奶奶和姥姥两位老人,对我关爱有加,特别是您们两人,父亲母亲,二十多年来,我们已然融为真正的母女,父女。

三个儿子的三栋院子,主房配房加院墙,都是您们两人的汗水建起来的,光是垫地基,您们就拉了无数的土,那都是一下一下装上车,再一下一下卸下来,我们家的主房配房,还在中间挑了一茬土墙。我见证了您们给两个弟弟建房的辛苦,还要用从地里辛苦扒拉出来的微薄收入娶儿媳妇。所以我知道您们欠的`账简直像个大山,也同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您们没有让儿子们替您还一分钱,甚至,还时不时的帮一下我们。况且,您们还要在操持着这一切的同时看护孙子,一边还要还那不知何时能还清的账。父亲母亲,您们这一辈人的辛苦,如果年轻人能真正的理解并心疼您们,该多好啊!

如今,那骇人的账已被您们一一还清,好像您们还有了小小的剩余。但是,您们的身体却也已像经年超负荷运转的机器,全身的病痛不断袭来,使得您们把药当成了饭,每天按时的吃。看着您们两个每天都互相提醒着吃药的情景,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只能老是对您们说,不能拿药当饭吃,是药三分毒。但我知道,这是您们必需的。

父亲母亲,放心吧,您们付出的爱肯定会有回报的。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四

秦始皇靠武功征服天下,对文人自然是不放眼里,所以他一次就坑杀儒生数百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刘邦的出身并不算高贵,在乡间也只是一个亭长,论文凭还赶不上今天的高中生。后来靠农民起义的战争发迹,从而当上了皇帝。按理说他治理天下需要众文人帮助,起码要替他起草法律公文,推行教育,或者搞点宣传什么的……可是他实在是非常轻慢文人的。

当时有位才学极高的儒生郦生,真心想为刘邦做点文化的事,就将自己的名片恭敬地递了上去。刘邦更本不看,只顾叉开双脚让女人给他洗。底下人将真情告诉郦生说:“沛公不好儒,经常把‘儒冠’当尿壶。”郦生为了求到事做,再次觐见时只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谎称自己是“高阳酒徒”。结果刘邦连忙起身,大声喊:“迎接客人。”虽然后来刘邦用了不少文人,但是在灵魂深处,还是爱能打天下的`刀把子,用文人也是权宜之计。

宋朝的柳永颇有才华,他的诗词具有很大的名声,京都众多“曲坊”都弹唱他的词曲。宋仁宗景佑元年,柳永考取进士。宋仁宗本人虽然也有诗词爱好,但是他看不起柳永,感到长期混迹勾栏文人靠不住,于是就赏给柳永一个专门填词写曲的官让他做,不参与江山社稷的大事。宋仁宗对柳永说:“你且填词去!”于是历史上才有了“奉旨填词柳三变!”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五

妈妈:

这样叫你,我现在感觉很不舒服,我不愿意叫你了。

曾经我拿你来炫耀,我有一个好婆婆,跟我的奶奶一样亲。可是这几年下来,我发现我再忍让也改变不了婆媳难处的事实。而且时间越久,积怨越深,我开始讨厌你了。

你来之前,我跟他相处,男处外,女处内。我们关系一直都很好,我们简单的幸福着。现在,我除了讨厌他的软弱,我更是学着像你一样霸道。指使他拿东拿西,有时都想像你骂你老公一样骂他了,你骂人的话到我嘴边我又嗯下去了,他是我老公我需要心疼他。

我的不平衡是从上次你找我茬开始的。我发现我需要一个家,你的家并不是我的家。当时在你娘家人面前,你对着我叫嚣一顿,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我本想善良低调的过一辈子,是你挑起了我的好斗的心思,我不想原谅你。而且我后悔了,当时嫁给一文不名的他,我应该有一套房子。

我不喜欢你的女儿是从她放肆的对我女儿吼叫开始的,我的女儿还那么小,你为什么不拦一下。我以前对她的好,她不懂感恩我并没那么在意。她敢当着所有的人面找机会就因为我裸婚而羞辱我,她敢对着我的老公不分清红的吼叫,这里面少不了你的允诺。我就是不要她来我家,这里不是任何人想要放肆就可以的地方!

我好累,我需要保护自已的女儿,我还要保护自己的老公免受他的妈妈和妹妹欺负。我还需要赚更多的钱,我还需要给你们生一个孙子。所以,我想,如果哪一天过不下去了,我只能带着我的女儿走。因为我不想让他不孝。这是他的命。但我在一天,我就要保护他一天。因为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要他精神上顶着。不容许任何人都践踏。

还记得你对我叫啸那一次,前面你已经把他骂了一顿。你说你做房子很累。你不知道吧,你拿着我们的机会在你老家做了一个空着的房子,有什么好骄傲的?我们也需要房子,我们空手成家,刚起步,你不知道我们需要钱的吗?你有一套房子,再做那么大一套房子空着,然后害得我们现在还没有房子,永远都不知道你占了我们便宜吧。当时房价才一万不到,现在三万,你不知道这们机会多珍贵吧?你对外面的人好得不得了,你对自己的亲儿子做了什么?你儿子空着手结婚,连生孩子都没给一分钱。他好不容易攒一点钱被你轻松要去,至今不还。

这个家你在一天,我们就不安宁一天,我发现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了。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一手遮天。没人能改变。谁要改变这个,不知道要受多少气。而且我不会骂人,更不会骂脏话。我说不过你。所以我改变不了,但我不愿意忍受。

没时间写了,下次再写。

xxx。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六

只有一些很老很老的人才知道哪里有一面墙、或者记性如我一般好的人也知道那面墙的存在、他们看到的墙很老很老、有人说坍塌了,有人说永远都在,我是新人我看到墙也该是新墙才对、也正是如此!

记不清走了哪条路、一面墙就横亘在了眼前,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墙的另一边,我打量着它、它打量着我。那时候还小,弄不明白到底谁砌的墙,有什么作用。那是一堵很新很新的墙、我甚至怀疑它的建造者在我到来的前一秒刚离开。在这荒郊野外,年少无知便无畏的在墙上刻了一首诗、字迹很是霸道,以至于后来一想起那些印记心里就生疼!到河边洗了洗手、捡起小石子就往水里扔、看着那些一个个像月饼一样圆的涟漪幌动两岸的水草,就顽皮的小跑而去!

一别多年,那水中的涟漪时常在梦中幌动着我的每一根毛发、那些留下的字迹变得狰狞起来、偶尔让我寝食难安。有很多次,我远远的朝着那个方向眺望,不敢靠近,生怕即将消失的恐惧在我体内又新生繁衍……如今、我走了过去,带着胡须与成人的姿态,可走到那面墙的跟前我变成一个孩童、抚摸着它身体的岁月气息、看着许多或浓或淡,或新或旧的陌生字迹、溪水越发的湍急、扔再多的石子恐怕再不会有涟漪,我委屈的哭了起来、我将头埋于墙下的泥土中、企图让泪水去浇灌那些消失了植被,试图感动那锋利的'流水还原她的柔情。我将手里泪水与鼻涕的混合物在裤子上擦干净、轻轻摩着我那些诗句、鲜活而坚强的苔藓唯独将它覆盖、似乎只让我那诗歌的生命在这面墙上得以延续。我又一次跪下、又一次痛哭,又一次变回了孩童,这感觉像极了小时候在外人面前受了委屈憋着、一回到杨昌芬的怀中便可以哭的肆无忌惮、哭的放肆、这种感觉可以让人幸福得死去……岁月啊、你的残忍只能让那些巨擘感到畏惧、可你战胜不了那些渺小如苔藓一般坚强的信念呐!

我的公公婆婆的散文简短篇十七

初见公公婆婆时,觉得他们是一对朴实、憨厚的老人。

一开始,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跟多数乡下老人一样,生活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言语和光鲜的外表;眼光局限,却没有过多世俗的羁绊和生活欲望的患得患失,用自己的双手勤俭持家;一辈子没经受过什么大风大浪,却也是从苦难、坎坷中,一生操劳走过来的。

随着进一步的相处,又觉得婆婆有点不修边幅、本末倒置。

公公比婆婆大10岁。婆婆的面容比同齡人略显苍老。也许是因为经常忙于琐屑,在外兜兜转转,过多的日晒,加上平日衣着简单不爱打扮,时间的风霜在她脸上留下的条条沟壑,格外显眼,所以基本上也看不出他们年龄上的差距。

在现在很多农村人越来越注定穿着打扮,老太太都穿的大红大紫的时候,婆婆在外表这件事上,丝毫不愿与时俱进,依旧古朴。

她总是不管衣服品质如何、年代多久、是否适合,只要不破不小,能穿则穿。儿女们给她买的衣服,却被她放置起来,多数“不见天日”。于是总是穿着旧衣服,新的好的却放到过时了旧了,才拿出来穿。屡次劝她,人老了,该享受就享受,该穿好点就穿好点吧,新衣服放在那里不穿,还有衣服的价值吗?却依然改不了她这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性子,我们也就随她去了。

婆婆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论遇到任何事,她总是不紧不慢,也难免丢三拉四。往往出门前,不是这找不到了,就是那找不到了。计划10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到了她那里,就得一个小时都磨蹭不完。每每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忽然有人跟她说话,她就会被分心,便会忘了自己正在忙活的事情。时间就这样同样散漫在几件分岔的小事上,到最后却什么事也没有完成。

最明显的,就是生活方面。大概是长期生活的潜移默化,公公婆婆都是本着节约的心态,但最后却很多事情上都变成了本末倒置。比如买回去的菜肴或吃食,他们总是放在那里,一天又一天,直到等到放坏了,再丢掉。别人送的礼品水果之类的,如果有好有坏,他们总是先捡坏的吃,结果好的也在一边放坏,最后全部都没吃到新鲜的,或者直到过期腐烂,再全部丢掉。诸如此类的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坏。

我总觉得他们还活在过去几十年里。

是人,就总有缺点是吧。但是想来想去,好像除了这些,也并无其他不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想写一写他们的欲望。

婆婆说,她八岁时就被定亲了。那时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年代,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婆婆没念过书,从小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婆婆是家里的老大,姊妹多,当时婆婆的父母能收到一百多块钱的定亲礼,也算是一笔小收入。

婆婆照着别人的话,问父亲,即是自己的疑问。父亲劝她说,别在乎外在,人好,踏实,以后不受气就行了,最主要家里有饭吃。

也许,那个时候,哪家能吃上饭,就算是比较“优越”了。贫瘠年代,打发闺女也是一个家的经济来源。人们生活简单,基本没受过教育,思想不会考虑那么长远,更不会把感情、爱情什么的当作婚姻的参考标准,即便是父母包办,孩子服从,沿袭千百年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传统之路,其好多婚姻都比现在的更加稳固,一过就是一辈子。

婆婆他们就是这样白头到老的夫妇之一。

公公自幼有耳听方面的障碍,要用大嗓门儿对着他吼的那种分贝,他才能听见。所以婆婆平时跟他说话,要么打手势,要么就得用对着耳朵吵架那样的“大喇叭”。

虽然婆婆脾气大大咧咧,但有时遇到有事情走不开但又叫不应公公的无措之举时,也会因为无法沟通的焦急而生气,会事后对着公公发脾气。

往往是发一通脾气也就完事了,因为她知道再说多也只能是白费口舌,因为接受信息量有限,也许公公还在不明就里中疑惑哪。许是面对吵架的婆婆跟平时说话的口气并无区别(都是一样的大声吼),许是公公因为听觉的缺点,原本并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不知道别人生气或自己错在了哪,只是那样憨笑着问着,仍是平心静气地说着。于是,争执基本上是一个说一个不吭声或若无其事地笑。

换做公公吵婆婆时也一样。公公虽然比较温和、慈祥,但每次看到婆婆不急不慢、拖延磨蹭的拖沓风格时,也会因一时不满而口出怨言。却对婆婆没有任何杀伤力,她不辩驳也不生气,也许是早已习惯了自己这种慢条斯理的`不严谨带来的“不计后果”和公公的包容。

公公的心细、认真,刚好跟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婆婆成为互补。于是,做饭、打扫、洗刷,这些家务事,多是公公包揽。公公在乡下是厨子(以前乡下谁家有红白喜事时举办的宴席厨师),做饭菜是他的拿手本领,正好婆婆不爱做饭洗碗,所以长此以往,公公就是厨房一把手。

邻里常常说婆婆有福气,说公公勤快。每到该做饭的时候,婆婆总是一拖再拖,毫不焦急。公公起急,就自己去动手了。于是就养成了公公打理厨房,婆婆只管在外拉家长。待饭好了,再盛来端给她。

婆婆很擅长聊天,就是那种家长里短的侃大山,说得不知疲倦、忘了时间、丢下饭碗。于是,公公又会在焦急里,一边无奈地摇头笑,一边去婆婆身边拿碗回去洗。

因为公公的听力问题,很多事情都是“后知后觉”,于是一般家里大小事务都是婆婆当家。但婆婆不管钱,大概毛躁的人都不爱打理钞票吧,需要用钱的时候,婆婆只管开口命令,公公就成了家里的帐房先生。

婆婆也自得清闲,像个孩子一样,不会每天乖乖呆在家。平时没事就要跑到田间地头,拾掇一下菜园,看看庄稼长势,晴天提个篮子剜野菜,雨后去山上拾蘑菇。总之你很少看到她闲下来过。

乘凉或晒太阳的闲暇里,就搬几张凳子在门外,跟邻家的大婶大娘拉拉家常叙叙旧。这也是她唯一的娱乐休闲方式,也是乡下人打发时间最好的一种消遣。

婆婆说,打牌麻将那些我不懂也不喜欢,又没上过学,不识字,也不懂看电视。

于是,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是公公在看,而婆婆看的却是公公从剧情里流露出的或笑或忧的神情,以及从公公嘴里讲解出的粗枝大叶和前前后后。

婆婆说,你爸爸上过私塾,识字,会写毛笔字,会看报纸,也看的懂电视,他每天关注新闻、天气、时政、民生。只要电视出字,他都能看懂,然后再讲给我听。

听得出婆婆言语里的骄傲。她常说,因为自己没上过学,吃过很多亏,觉得是这辈子最憾慨的事。而公公因为识字还略懂一点文化,在他看来就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对方的闪光点,就是婆婆感到荣幸和荣耀的一种敬畏。不仅仅是对公公的骄傲,还有因为自身的缺失,而对文化的一种敬畏。

正如婆婆说的,正是因为过去家穷,父母落后,才导致家里孩子没学上,一个个目不识丁。才一心想让孩子们好好上学,结果还是辜负了大人的期望,老公姐弟三人最终都是半途而废。所以后来都是选择早早地打工、帮家干农活。

我开玩笑说,是不是帅帅(老公的名字)那会在家干活累的,才后来长不高啊?

婆婆说,自己深知不识字以后在社会上有多难,才想让他们好好上学,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会不遗余力地供他们,可是他们自己最后不愿意上啊,唉……作为孩子,不上学就得学会干活,总得学会生存的本事。

别怪家境不好,也别嫌父母心狠,自己的选择,最后都得自己承担。我知道婆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她从来都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去阐述什么深厚的道理,但她的身体语言和生活语言,却是最朴实的道理。就像,最真最深的道理,不是我们套上学识的光环,经过怎样深思熟虑的结论,而是就体现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里,和老人的言语里。

亦如公公和婆婆的感情,也许他们之间一辈子都不会有“爱”这个字眼,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里,没有激情没有厌倦,虽然也曾磕磕绊绊,但随着时间,彼此的感情于无声中融入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处不在。像陈年的酒,越放越醇,历久弥新。

亦如,他们对于故土的依恋,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土地的敬重,以及节俭、不忘本的生活态度。

哥嫂和我们,都说让公婆到城里去住,一来不用再种庄家蔬菜了,不用在老家那么辛苦,让人不放心,二来也可以跟儿孙在一起,只管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屡次劝说,仍然没有达成我们的心愿。

他们总是不愿意离开老家,说是在农村一辈子了,生活、吃住都舒心,去外面总是觉得不习惯。虽然城里便利、交通发达,可是比起农村的安宁、空旷、纯净、满眼绿色,他们还是嫌城里太过喧嚣、冷漠、无所适从。

是的,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一草一木,一粮一菜,一什一物,无一不渗透着他们的情感和心血。在外奔波的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家乡赋予他们的温暖和留恋哪。

城里,我们的新家,只会阻隔他们的视线和自然的景观,看到的,只是钢筋水泥和车水马龙的繁华;呼吸的,是汽车尾气及空气污染造成的雾霾;再也听不到清脆的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只有挥之不去的喧嚣和聒噪;灯火通明的辉煌,找不到天空的蔚蓝和星月的闪烁;一扇扇防盗门外,是一张张冷漠的脸孔,和陌生的声音。这些,也许是我们所意识不到的,对他们的不适和压抑。

他们辛勤劳作了几十年,受不了整日闲下来无所事事。于是,他们依然留在老家,养几只鸡,种少量的蔬菜和农作物。

每天去山间屋后走走转转,跟邻里家长里短谈笑风生,屋前种几株花草,偶尔浇水捉虫。

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悠闲满足的生活。

遇到节气什么的,婆婆开着电动三轮带着公公一起去街上赶集、逛庙会、看戏。

走马路的时候,婆婆让公公走在她前面,怕他听不到车子声,她紧随其后就可以帮他听声判车。

当婆婆买东西的时候,公公便站在原地等候,他怕一走远,她一个回头看不见叫不应而焦急担忧。

我问,你们看戏时,爸爸听得到吗?婆婆说,他识字。我问,您听得懂吗?她说,我看得到人,他可以给我讲。

有一股感动充斥着我的心。

其实,婆婆是看不懂戏的,只是为了赶热闹,为了陪公公,为了帮他辨声音,比如坐车、跟人交流的时候。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对老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手牵手去散步,步履蹒跚,脚步坚定,不离不弃。那是我曾经看到过的最觉温馨、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那是彼此包容彼此依恋、融进一粥一饭、一朝一夕里的平常却牢不可破的爱。

忘了说了,其实公公的听力问题,是可以用助听器的。老公在外打工时,给公公前前后后买过几个助听器。只是一开始带上时,说是忽然不习惯,因为这么多年耳根子清净惯了,忽然觉得热闹,有点嫌吵了。于是后来,也就不带了,这些年来,他就一直这样过来的。

好像还听他说过,眼不见心不烦,听不见心清净,这样不管别人骂也好怨也好,听不见不知道亦不生气,倒落个清净自在。

话说的很平常,我却好像听出了佛学的悟道。正因为我们平时听得多见的多知道的多,好像就觉得自己很聪明一样,实际上得到的信息多,只会让自己在思考、在意、顾滤的相关纠缠里,问题越多越找不到答案,让心更累更疲惫,甚至最后会作茧自缚庸人自扰。适当放下外在的干扰和内心的繁负,不失为一种难得糊涂的简单、洒脱。

知道她又要开始忆苦思甜的讲述了,我不禁打断她的话:“妈,别总光活在过去了,我们得向前看啊,该享受的时候就得享受,该美的时候就不能亏待自己……”

婆婆无奈地笑:“看来我还是落后啊。不过还是过过苦日子,才知道现今的生活有多幸福。有吃有穿,稍稍劳动一下就可以挣钱,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可没有你们年轻人那么高的心。”

是啊,带着感恩的心,不忘苦难,才能知足常乐。欲望少一点,简单一点,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后来听婆婆说,公公考虑到自己大婆婆10岁,担心可能有一天走到婆婆前面,如果以后儿子媳妇不孝,公公听力不好,凡事听不到不知道也就没什么事,就怕婆婆心直口快爱唠叨,做事拖拖拉拉讨人嫌,怕如果有一天剩下婆婆孤身一人,万一再不被孩子们待见,考虑至此,于是公公觉得买份保险,以防给婆婆留一份保障。

我想,婆婆真幸福。

以前觉得婆婆嫁给公公,以后都只能吵架似的说话,不能说悄悄话,不能轻声细语,跟一个几近耳聋的人,生活一辈子,她会不会觉得委屈辛苦?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要这样的婚姻。

可是,婆婆却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怨言,甚至很少说过公公的缺点。婆婆总说,你爸人贤慧,心眼好,能容忍我的坏脾气,实称肯干,受过教育,比我强,还喜欢孩子。

我说,那就来城里,帮我们带孩子吧。

他们最终还是不肯。他们是属于故乡老家的,他们最终离不开,世世代代一辈子生息繁衍的那片热土,那里有他们的血汗、足迹、劳动的喜悦和成果,有我们所体会不到的落叶归根的乡愁。

他们说,劳动了一辈子,总得有点事做才行。在城里会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而在家,可以种点蔬菜,吃不完可以送人,玉米花生类吃不多也可以卖钱,平时上山拾蘑菇采药材,也是一种收入。劳动了,人也舒心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就这样沿袭着祖辈们走过的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房屋田舍,故土万物,不缺少不少食,存点积蓄,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就是他们最理想的生活了。

而我以前,总觉得他们眼光有限、观念保守。然而,当经历过尘世的浮华,当心在某一个阶段平静下来,忽然有一天,我就想着,等有一天,我老了,也要回归自然,在原生态的山水故园里,依山傍水,守着一片宁静、闲适,沐浴于自然万物风光里,种一亩三分小田地,养养鱼喂喂鸡,没有喧嚣,心无旁骛,游走于山水绿树间,就这样安度晚年,该是多么惬意却又难得的一种生活吧。

后来发现人到中年,多半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对公公婆婆从一而终没有新意的生活方式上的偏见,终于不再是偏见。

曾以为我们眼光高远,思想深远,原来那些自以为是的“远见卓识”、追求极致,其都是自己制造的雾障迷惑,因沾染了太多俗世的尘垢和诱导,在那些不安分的岁月里肆意折腾、作茧自缚。所谓万物循环,就是折腾了一圈,最后还想回头过最简单的日子,年轻时作天作地,总有一天会想起,人活一世,真正的生活就是“简单”二字。

婚姻里的两个人,合不合拍,般不般配,不是取决于你遇到了谁,而是不期而遇的两个人是怎样对待对方的。我想,公公婆婆的故事,就是给我们对于婚姻最好的诠释。他们不懂爱情,却用一生演绎了“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他们传统、朴素,却用辛勤、努力创造经营好一个家,一辈子与人为善,勤俭持家。

他们平凡、无华,没有过轰轰烈烈的事情,也没有过为之骄傲和炫耀的东西,而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多生活的道理和启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